CN103458948B - 喷雾器系统以及在该喷雾器系统中使用的加热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喷雾器系统以及在该喷雾器系统中使用的加热器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458948B CN103458948B CN201280014876.0A CN201280014876A CN103458948B CN 103458948 B CN103458948 B CN 103458948B CN 201280014876 A CN201280014876 A CN 201280014876A CN 103458948 B CN103458948 B CN 10345894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ottle
- heater assembly
- aqueduct
- liquid
- discharge pi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1/00—Sprayers or atomis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apeutic purposes
- A61M11/02—Sprayers or atomis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apeutic purposes operated by air or other gas pressure applied to the liquid or other product to be sprayed or atomised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10—Preparation of respiratory gases or vapours
- A61M16/1075—Preparation of respiratory gases or vapours by influencing the temperature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10—Preparation of respiratory gases or vapours
- A61M16/1075—Preparation of respiratory gases or vapours by influencing the temperature
- A61M16/109—Preparation of respiratory gases or vapours by influencing the temperature the humidifying liquid or the beneficial agent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10—Preparation of respiratory gases or vapours
- A61M16/14—Preparation of respiratory gases or vapours by mixing different fluids, one of them being in a liquid phase
- A61M16/16—Devices to humidify the respiration air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1/00—Sprayers or atomis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apeutic purposes
- A61M11/06—Sprayers or atomis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apeutic purposes of the injector type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33—Controlling, regulating or measuring
- A61M2205/3368—Temperature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36—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related to heating or cooling
- A61M2205/3653—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related to heating or cooling by Joule effect, i.e. electric resistanc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mat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mergency Medicine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Nozzles (AREA)
- Devices For Dispensing Beverages (AREA)
- Medical Preparation Storing Or Oral Administration Devices (AREA)
- Containers And Packaging Bodies Having A Special Means To Remove Cont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喷雾器系统及适用于该喷雾器系统的加热器装置,可以使瓶、加热器装置以及喷雾器连接器的连接变得容易,并去掉了露出在外部成为妨碍的排出管。喷雾器系统(1)包括:瓶(2),用于储存液体,在上部具有瓶口部(25);加热器装置(3),能与瓶口部(25)连接;以及喷雾器连接器(4),能与加热器装置(3)连接,瓶(2)包括浸渍管(22),该浸渍管(22)浸入储存在瓶(2)内部的液体中,浸渍管(22)的上端部以通过所述瓶口部(25)设置有连通瓶(2)的内外的空隙部(226)的状态配置在瓶口部(25)的周壁的内侧,喷雾器连接器(4)包括:喷嘴构件(42),具有喷射气体的喷射口(421);以及气溶胶形成构件(43),配置在与喷射口(421)相对的位置,利用从喷射口(421)喷射出的气体的气流,通过浸渍管(22)和加热器装置(3)抽吸瓶(2)内的液体,并且使抽吸出的液体形成微小的气溶胶,加热器装置(3)在其内部包括:导水管(32),其一个端部与浸渍管(22)的上端部连接,其另一个端部与气溶胶形成构件(43)连接;加热部(33),加热导水管(32);以及排出管(35),其一端与空隙部(226)相对配置,通过其另一端使在喷雾器连接器(4)中未气溶胶化的液体向瓶(2)内返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向空气或氧气等气体中添加水分(水蒸气或雾状的水)的喷雾器系统以及在该喷雾器系统中使用的加热器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对呼吸系统的患者进行提供氧气的氧气疗法,使用输氧鼻管、面罩等向患者供给例如从氧气瓶等产生的氧气、或通过由分子筛等吸附剂构成的氧浓缩器浓缩的氧气。由于从氧气瓶等提供的氧气几乎不含水分,所以在向患者的鼻腔等呼吸道内供氧时,需要防止使呼吸道内变得干燥。所以,在供氧管的中途设置加湿器,从而提供加湿后状态的氧气。
在氧气疗法中,作为在氧气的加湿中使用的加湿器,公知的有喷雾器系统(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如图18所示,喷雾器系统包括:瓶(容器)101,用于收容溶解有药剂的溶液或无菌水、净化水、蒸馏水、生理盐水等液体;以及与该瓶101连接的喷雾器连接器110。所述喷雾器系统100是如下结构的加湿器:能够通过向连接器110内供给氧气等气体,边将收容在瓶101中的无菌水吸上来边抽吸空气,而且将吸上来的无菌水作为微小的气溶胶对具有高氧气浓度的气体进行加湿,并将加湿后的气体向患者提供。此外,喷雾器系统100包括排出管105,该排出管105连接喷雾器连接器110和瓶101,用于向瓶(容器)101中返回在连接器110内未被气溶胶化的液体。另外,有时在喷雾器系统中,在瓶(容器)和连接器之间设有加热器装置,边将收容在瓶中的无菌水吸上来边对该无菌水进行加热,并将吸上来的加热后的无菌水作为微小的气溶胶来对具有高氧气浓度的气体进行加湿,再将加湿后的气体向患者提供。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4-141493号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作为使积存在喷雾器连接器内的液滴返回瓶内的结构,所述的喷雾器系统具有连接喷雾器连接器和瓶的排出管,但是存在人手或物品等挂住设在瓶外部的排出管从而导致喷雾器系统倾倒的问题。此外,由于排出管连接固定在喷雾器连接器上,因此在通过螺纹连接将喷雾器连接器与加热器装置及瓶进行连接时,排出管成为妨碍,存在连接操作的操作性极差的问题。
此外,将喷雾器连接器连接到瓶或加热器装置上之后,需要将排出管连接到瓶上,也存在喷雾器连接器的调整(setting)费事的问题。而且,当把喷雾器连接器连接到加热器装置或瓶上时,存在排出管接触病房中的各种物体(人体或桌子、床、墙壁等)的可能性,如果发生这样的接触,则需要保持清洁的排出管前端就会被污染。当把这样被污染的排出管连接到瓶上时,存在有瓶内的液体也会被污染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所述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雾器系统以及适用于该喷雾器系统的加热器装置,可以使瓶、加热器装置以及喷雾器连接器的连接变得容易,并可以去掉露在外部成为妨碍的排出管。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喷雾器系统,该喷雾器系统包括:瓶,上部具有瓶口部,该瓶用于储存液体;加热器装置,能与所述瓶口部连接;以及喷雾器连接器,能与所述加热器装置连接,所述喷雾器系统的特征在于,所述瓶包括浸渍管,该浸渍管浸入储存在所述瓶内部的液体中,所述浸渍管的上端部以通过所述瓶口部设置有连通所述瓶的内外的空隙部的状态配置在所述瓶口部的周壁的内侧,所述喷雾器连接器包括:喷嘴构件,具有喷射气体的喷射口;以及气溶胶形成构件,配置在与所述喷射口相对的位置,利用从所述喷射口喷射出的气体的气流,通过所述浸渍管和所述加热器装置抽吸所述瓶内的液体,并且使抽吸出的液体形成微小的气溶胶,所述加热器装置在内部包括:导水管,该导水管的一个端部与所述浸渍管的上端部连接,并且该导水管的另一个端部与所述气溶胶形成构件连接;加热部,加热所述导水管;以及排出管,该排出管的一端与所述空隙部相对配置,通过该排出管的另一端使在所述喷雾器连接器中未气溶胶化的液体向所述瓶内返流。
按照所述的喷雾器系统,未气溶胶化的液体通过配置在加热器装置内部的排出管可以返回瓶内。也就是说,不需要像以往那样的连接喷雾器连接器和瓶并配置在瓶外部的排出管,从而可以有效地防止因排出管挂住人手或物品等导致喷雾器系统倾倒的问题。此外,由于喷雾器连接器也不需要具备排出管,所以可以使将喷雾器连接器的接口部连接到加热器装置的连接部的操作的操作性变得非常好。
此外,优选的是,所述加热器装置包括贮液部,该贮液部用于储存在所述喷雾器连接器中未气溶胶化的液体,所述排出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贮液部连接。此外,优选的是,所述贮液部设置在所述导水管的另一个端部一侧,所述贮液部包括底部以及从该底部直立设置的侧壁部。
按照所述的结构,可以将在喷雾器连接器中未气溶胶化的液体集中到贮液部,并通过加热器装置内部的排出管使集中的液体高效地向瓶中返流。
此外,优选的是,所述导水管的另一个端部贯通插入所述贮液部的所述底部,从所述底部的外周边缘直立设置有所述侧壁部。
按照所述的结构,可以加大设定贮液部的集液面积,从而可以高效地收集在喷雾器连接器内未气溶胶化的液体。此外,还可以在贮液部的底部连接多个排出管,从而可以使未气溶胶化的、积存在贮液部中的液体高效快速地返回瓶中。
此外,优选的是,所述加热器装置包括箱体以及筒状连接部,该筒状连接部从所述箱体突出并与所述喷雾器连接器连接,所述喷雾器连接器包括环状构件,该环状构件具有能和所述连接部的端面贴紧的贴紧面。
按照所述的结构,可以有效地防止在喷雾器连接器中生成的加湿气体从喷雾器连接器与加热器装置的连接部分漏出。
此外,优选的是,所述导水管和所述排出管为直线状。按照所述的结构,可以边通过目视确认导水管和排出管的内部边高效地清洗导水管和排出管内部的全部区域。
此外,优选的是,所述加热器装置的一个侧面与所述瓶的一个侧面大体在同一个面上。按照该结构,可以使大体在同一个面上的加热器装置的一个侧面和瓶的一个侧面与墙壁等平面构件接触来设置喷雾器系统,从而不仅节省了设置空间,还可以使喷雾器系统的设置姿态稳定。
此外,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加热器装置,该加热器装置用于喷雾器系统,该加热器装置配置在瓶和喷雾器连接器之间,所述瓶用于储存液体,所述瓶在上部具有瓶口部,所述喷雾器连接器抽吸所述瓶内的液体,并且使抽吸出的液体形成微小的气溶胶,所述加热器装置的特征在于,在该加热器装置的内部包括:导水管,该导水管的一个端部与所述瓶所具有的浸渍管的端部连接,该导水管的另一个端部与所述喷雾器连接器所具有的管状的气溶胶形成构件连接;加热部,加热所述导水管;以及排出管,该排出管的一端朝向所述瓶口部内配置,该排出管的另一端朝向所述喷雾器连接器内配置,该排出管使在所述喷雾器连接器中未气溶胶化的液体向所述瓶内返流。
按照所述的加热器装置,在喷雾器连接器内未气溶胶化的液体可以通过配置在加热器装置内部的排出管返回瓶内。因此,不需要用于连接喷雾器连接器和瓶并配置在瓶的外部的以往的排出管,从而可以有效地防止因排出管挂住人手或物品等导致配置有加热器装置的喷雾器系统倾倒。
按照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喷雾器系统以及适用于该喷雾器系统的加热器装置,可以使瓶、加热器装置以及喷雾器连接器的连接变得容易,并可以去掉露在外部成为妨碍的排出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喷雾器系统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喷雾器系统所具有的瓶的主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瓶的左视图。
图4是图2所示瓶的俯视图。
图5是图2所示瓶的仰视图。
图6是图4的A-A剖视图。
图7是图4的B-B剖视图。
图8的(a)是图6所示浸渍管的简要结构立体图,图8的(b)是浸渍管的简要结构剖视图,图8的(c)是从图8的(b)中的箭头C方向观察到的放大俯视图,图8的(d)是图的8(c)的D-D截面的剖视图。
图9的(a)是扩散器部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9的(b)是扩散器部的主要部分的放大主视图。
图10是图1所示喷雾器系统的简要结构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11是表示图10的E-E截面的主要部分的简要结构图。
图12是表示加热器装置所具有的联结部与瓶口部的连接状态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13是表示喷雾器连接器所具有的接口部与加热器装置所具有的连接部的连接状态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14的(a)是表示加热器装置所具有的贮液部变形例的俯视图,图14的(b)是F-F剖视图,图14的(c)是表示在所述贮液部上连接有导水管和排出管并且将流路管连接在导水管上的状态的结构图。
图15的(a)是表示图14所示贮液部的其他变形例的俯视图,图15的(b)是G-G剖视图,图15的(c)是表示在所述贮液部上连接有导水管和排出管并且将流路管连接在导水管上的状态的结构图。
图16是表示图2所示瓶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17是不具备加热器装置的喷雾器系统的简要结构剖视图。
图18是表示以往的喷雾器系统的简要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喷雾器系统
2 瓶
21 瓶主体
22 浸渍管
25 瓶口部
226 空隙部
3 加热器装置
32 导水管
33 加热部
34 贮液部
35 排出管
4 喷雾器连接器
42 喷嘴构件
421 喷射口
43 气溶胶形成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喷雾器系统。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喷雾器系统的立体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喷雾器系统1为例如用于供给加湿后的呼吸气体的装置,其包括:瓶2;加热器装置3,设置在所述瓶2的上部;以及喷雾器连接器4,设置在所述加热器装置3的上部。
首先说明瓶2。如图2~图7所示,所述瓶2是用于在内部储存溶解有药剂的溶液或无菌水、净化水、蒸馏水、生理盐水等液体的容器,所述瓶2包括瓶主体21和浸渍管22。另外,图2是瓶2的主视图,图3是瓶2的左视图。图4是该瓶2的俯视图,图5是瓶2的仰视图。图6是图4中的A-A剖视图,图7是图4的B-B剖视图。
瓶主体21包括:瓶体部211,其水平截面为大致长方形;底部212,密封瓶体部211的下端;以及瓶口部25,通过肩部设置在瓶体部211的上端。在瓶体部211的各侧面上形成有减容肋213,该减容肋213由直线状的凹部单体构成、或者由多个直线状的凹部组合而成。所述减容肋213是挤压瓶体部211时用于使瓶体部211的侧面弯折的肋,通过按压瓶体部211的正面和背面来压扁瓶主体21,由此沿形成在瓶主体21的侧面上的减容肋213以使折痕向外侧突出的方式使瓶主体21弯折,此后,通过沿着形成在瓶2的正面及背面上的减容肋213将瓶2折叠起来从而实现减少瓶的体积。
在瓶主体21的底部212的四角分别设置有用于提高瓶2放置时的稳定性的脚部214。该脚部214形成为从底部212朝铅垂方向的下方向外侧突出。在瓶主体21的底部212中央区域形成有俯视为圆形的积存部215,该积存部215是瓶主体21的内部底面朝铅垂方向的下方凹陷而形成的。所述积存部215的俯视下的中心形成为与瓶口部25的轴心重合。此外,在积存部215的周围以包围该积存部215的方式形成有耐压肋216。该耐压肋216形成为从瓶主体21的底部212朝铅垂方向的下方向外侧突出。另外,耐压肋216被设计为用于当瓶2内填充有内容液并封闭后进行湿热灭菌(例如高压灭菌器灭菌)时,防止因内部压力的上升和热造成的影响而使瓶2的底部212发生膨胀等变形。
瓶口部25设置在瓶主体21的上部,具有螺纹部251,该螺纹部251能安装螺纹结构的盖10(参照图7)。螺纹部251形成在瓶口部25的周壁25a的外周面上。此外,为了安装通过扯断下端部而开封的分离方式的盖10(バージンキャップ,virgin cap,开封后立刻可以知道的盖),螺纹部251下方的周壁25a形成厚壁结构,在该厚壁结构部的外周部上设有多个作为止动件的突起252。即,当为了开封而旋转盖10时,分离方式的盖10下部的环部10a被突起卡住并留在厚壁结构部的外周,而只有上部的盖主体10b被分离。按照这种结构,本实施方式的瓶2能够被密封且能进行灭菌处理。
此外,瓶口部25具有卡合部253,该卡合部253设置在形成有作为止动件的突起252的厚壁结构部的下方。所述卡合部253由多个突出体253a的集体构成,所述多个突出体253a从瓶口部25的周壁25a朝水平方向的外侧突出。所述卡合部253与加热器装置3的联结部37嵌合。
作为形成瓶主体21的材料,可以使用各种材料,例如可以使用烯烃聚合物。作为所述烯烃聚合物具有代表性的是聚乙烯和聚丙烯类聚合物。作为聚乙烯可以例举的是高密度聚乙烯(HDPE)、低密度聚乙烯(LDPE)和它们的混合物(HDPE/LDPE)。作为聚丙烯类聚合物可以例举的是聚丙烯、聚丙烯和乙烯等其他α-烯烃的无规(或嵌段)共聚物、间规聚丙烯以及它们的混合物。
如图6~图8所示,浸渍管22是浸渍在瓶主体21储存的液体中的管状件,其包括管主体221、固定部222和扩散器部23。另外,图8的(a)是浸渍管22的简要结构立体图,图8的(b)是浸渍管22的简要结构剖视图。此外,图8的(c)是从图8的(b)中箭头C方向观察到的放大俯视图,图8的(d)是图8的(c)的D-D剖视图。
管主体221由直线状的管构成,其一端(上方端)上连接有固定部222,另一端(下方端)上连接有扩散器部23。管主体221的长度被设定为:当管主体221的一端配置在瓶口部25的内侧(周壁25a所包围的区域内)时,其另一端位于瓶主体21的底部212附近。
固定部222用于将浸渍管22设置在瓶2内,固定部222包括:筒状的环状件223,配置在瓶口部25的内侧;以及保持构件224,用于将管主体221保持固定在环状件223的内侧。环状件223的轴心配置在与瓶口部25的轴心大致重合的位置。环状件223的上端部上设有凸缘部225,通过将该凸缘部225嵌合在瓶口部25的上端部,可以将浸渍管22设置在瓶主体21内。此外,由于在环状件223的外周面与瓶口部25的内周面(周壁25a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有空间部,所以能够以环状件223的外周面与瓶口部25的内周面相互隔开间隔的方式将环状件223配置在瓶口部25的内侧。
保持构件224是沿瓶口部25的上下方向延伸的板状构件,用于连接固定环状件223的内周面和管主体221的外周面。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沿环状件223内周面(或者管主体221的外周面)的周向以隔开规定间隔的方式设置的三个保持构件224,来连接管主体221和环状件223。按照该结构,在配置在环状件223的内周面和管主体221的外周面之间的各保持构件224之间,形成有连通瓶主体21的内外的空隙部226(连通环状件223的两端部之间的空隙部226)。另外,尽管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三个保持构件224连接管主体221和环状件223,但保持构件224的数量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也可以通过一个或两个保持构件224、或者四个以上的保持构件224来连接管主体221和环状件223。
扩散器部23连接在管主体221的另一端,具有将储存在瓶主体21内的液体导入管主体221内的功能。在如图6和图7所示将浸渍管22设置在瓶主体21内的状态下,所述扩散器部23配置在形成在瓶主体21的底部212的积存部215的正上方。扩散器部23可以是和管主体221成为一体的结构,也可以是相对于管主体221能够自由拆装的结构。此外,也可以采用省略扩散器部23的结构。如图9的主要部分放大图所示,所述扩散器部23包括上部壳体部231和下部壳体部232。另外,图9的(a)是扩散器部23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9的(b)是扩散器部23的主要部分的放大主视图。
上部壳体部231包括:俯视为圆形的板体233,其一个面一侧与管主体221的下方端连接;以及多个侧壁部234,直立设置在该板体233的另一个面上。各侧壁部234之间形成有缝隙。在板体233的中央部形成有贯穿板体233的开口部235,以使该开口部235的中心与管主体221的轴心一致的方式连接管主体221与板体233。此外,开口部235的开口直径与管主体221的内径尺寸大体相同。此外,在形成在板体233的中央部的开口部235的周围,形成有贯穿板体233的多个微小的第一贯通孔236。这些多个第一贯通孔236配置在以管主体221的轴心为中心的同心圆上。此外,第一贯通孔236的形成位置距离开口部235越远,该第一贯通孔236的孔径越大。沿板体233的周向,在板体233的周向边缘附近以隔开规定间隔的方式配置有各侧壁部234。侧壁部234的外周部上形成有嵌合凹部238,该嵌合凹部238与下部壳体部232的嵌合突起237卡合。
下部壳体部232包括:俯视为圆形的板状的盖部239,覆盖被上部壳体部231的侧壁部234包围的区域;以及筒状的周壁部240,从盖部239的周向边缘直立设置。在周壁部240的内侧的面上形成有嵌合突起237,该嵌合突起237与形成在所述上部壳体部231的侧壁部234的外周面上的嵌合凹部238卡合。此外,在周壁部240上形成有多个贯穿该周壁部240的第二贯通孔241。各第二贯通孔241沿周壁部240的周向以隔开规定间隔的方式形成。此外,优选的是,在周壁部240的上端部和下端部上分别形成有各个第二贯通孔241。
在此,当把下部壳体部232设置到上部壳体部231上时,将下部壳体部232的周壁部240配置在上部壳体部231的侧壁部234的外侧,并且以使在下部壳体部232的周壁部240的内周面与上部壳体部231的侧壁部234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242的方式来形成周壁部240和侧壁部234。另外,也可以以使形成在上部壳体部231的各侧壁部234之间的缝隙与形成在下部壳体部232上的第二贯通孔241相互不重合的方式将下部壳体部232设置在上部壳体部231上,或者也可以以使所述缝隙的一部分与第二贯通孔241的一部分相互重合的方式将下部壳体部232设置在上部壳体部231上。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下部壳体部232的周壁部240配置在上部壳体部231的侧壁部234的外侧,但是并不限于该结构,例如也可以将下部壳体部232的周壁部240配置在上部壳体部231的侧壁部234的内侧。当采用该结构时,优选的是,在下部壳体部232的周壁部240上形成沿管主体221的轴心方向分别延伸的多个缝隙,并且将上部壳体部231的侧壁部234形成为筒状。
下面对加热器装置3进行说明。如图1、图10及图11所示,所述加热器装置3具有能够与瓶口部25连接的结构,加热器装置3包括:长方体形的箱体31、导水管32、加热部33、贮液部34、排出管35、连接部36、联结部37以及电源软线38。另外,图10是喷雾器系统1的简要结构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11是图10的E-E截面的主要部分的简要结构图。
在箱体31的正面上形成有操作部311,该操作部311包括:电源的开-关操作用的开关、加热部33的温度设定用的设定按钮以及表示加热部33的驱动状态的显示灯等。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加热器装置3连接到瓶2上的状态下,与箱体31的背面312朝向同一方向的瓶2的一个侧面211a与箱体31的背面312大体在同一个面上(参照图10)。另外,箱体31的背面312是指与形成有操作部311的箱体正面相反一侧的一个侧面。此外,在箱体31的内部配置有控制电路39,该控制电路39基于来自操作部311的输入信号控制加热部33的驱动。电源软线38通过箱体31的下侧的面与控制电路39和加热部33连接。
导水管32是配置在箱体31内部的直线状的管构件,其一个端部与浸渍管22的上端部连通连接,其另一个端部与后述的气溶胶形成构件43所具有的流路管434连通连接。所述导水管32由不锈钢等金属材料或者耐热性的合成树脂材料形成。
加热部33配置在箱体31的内部,用于加热导水管32,加热部33例如由电阻发热体构成。所述加热部33构成为能够围绕导水管32,加热部33通过来自电源软线38的电力供给,发热后加热导水管32。通过加热所述导水管32,经过导水管32内部的液体被加热。
贮液部34设置在导水管32的另一个端部一侧,包括圆板状的底部341以及从该底部341直立设置的侧壁部342。本实施方式的贮液部34具有下述结构:导水管32的另一个端部贯穿插入底部341的中央部,侧壁部342从底部341的外周边缘直立设置。即,由导水管32的另一个端部的外周面、侧壁部342和底部341形成贮液部34。贮液部34的侧壁部342与后述的筒状的连接部36的内周面贴紧,通过贮液部34可以接收并储存在喷雾器连接器4中未气溶胶化的全部液体。
排出管35用于使在喷雾器连接器4中未气溶胶化的液体向瓶2内返流。所述排出管35形成为直线状,配置为与所述导水管32大体平行。此外,从抑制由加热部33加热的导水管32内的液体的热量被排出管35和经过排出管35内部的液体吸收的观点出发,优选的是,将排出管35配置为与导水管32不接触。另外,排出管35由不锈钢等金属材料或者合成树脂材料形成。所述排出管35的一端与瓶口部25的空隙部226相对配置。此外,排出管35的另一端朝向喷雾器连接器4的内部配置,该另一端与贮液部34的底部341连接。积存在贮液部34中的液体可以通过瓶口部25的空隙部226返回瓶2内。
连接部36从箱体31的上部突出,是连接喷雾器连接器4的筒状口。所述的导水管32的另一个端部和贮液部34配置在连接部36的内侧。在所述连接部36的下端部(与箱体31连接的部分的附近)形成有卡接部361,该卡接部361与瓶口部25所具有的卡合部253的结构相同,所述卡接部361与喷雾器连接器4的接口部41嵌合。
联结部37是筒状构件,从箱体31的下部突出,以覆盖瓶口部25的方式与瓶口部25连接。所述的导水管32的一端配置在联结部37的内侧。此外,当联结部37与瓶口部25连接时,为了提高两者的气密性,联结部37具有贴紧构件371,该贴紧构件371具有能与瓶口部25的端面贴紧的贴紧面(参照图12所示的放大图)。从提高贴紧构件371与瓶口部25的贴紧的效果出发,优选的是,所述贴紧构件371与瓶口部25两者分别由硬度不同的材料形成。例如,优选的是,贴紧构件371由不锈钢形成、且瓶口部25(瓶2)由聚丙烯形成。
接着,对喷雾器连接器4进行说明。如图1的立体图和图10及图11的剖视图所示,所述喷雾器连接器4包括:接口部41、喷嘴构件42、气溶胶形成构件43、空气吸引孔44以及导向部45。
接口部41是筒状构件,以覆盖加热器装置3的连接部36的方式与加热器装置3的连接部36连接。在所述接口部41的内周面上配设有环状构件411,该环状构件411具有能与加热器装置3所具有的连接部36的端面贴紧的贴紧面(参照图13所示的放大图)。从提高环状构件411与连接部36的贴紧的效果出发,优选的是,环状构件411与连接部36两者分别由硬度不同的材料形成。例如,优选的是,环状构件411由聚碳酸酯形成,连接部36由聚缩醛树脂形成。
喷嘴构件42是管状件,从形成在下端的喷射口421喷射氧气,其上端具有与未图示的气体供给源连接的气体供给源连接部46。
气溶胶形成构件43配置在喷嘴构件42的气体喷射方向上,利用喷射出的气体的气流,通过浸渍管22、导水管32将无菌水吸上来,并且从吸上来的无菌水生成微小的气溶胶。具体而言,气溶胶形成构件43包括:管体431,上端封闭;贯通孔432,形成在该管体431的上端附近,并与内部管路连通;突出构件433,设置在贯通孔432下方的管体431表面上,向外侧突出;以及流路管434,与管体431的下端连通连接。流路管434是管状件,在将接口部41连接到加热器装置3的连接部36的状态下,流路管434与配置在加热器装置3的内部的导水管32连通连接,流路管434通过棒状的固定构件固定在接口部41的内部,所述固定构件连接流路管434的外周面和筒状的接口部41的内周面。空气吸引孔44是伴随喷嘴构件42的气体喷射而吸引空气的孔。导向部45设置在接口部41的侧面上,是将包含气溶胶的氧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向外部引导的筒状构件。
下面参照图10说明所述结构的喷雾器系统1的动作。当喷嘴构件42向突出构件433喷射从未图示的气体供给源供给的氧气时,因喷射的气体的气流,贯通孔432附近成为负压状态,收容在瓶2内的无菌水(液体)通过扩散器部23、管主体221、导水管32、流路管434以及管体431从贯通孔432流出。流出的无菌水(液体)通过与突出构件433冲撞的氧气的作用变成微小的气溶胶。气溶胶与氧气混合,进而再与从空气吸引孔44吸引的空气混合后通过导向部45被导向外部,向患者提供。
通过扩散器部23、管主体221、导水管32、流路管434以及管体431从贯通孔432流出的无菌水(液体)中未气溶胶化的水滴,落入接口部41的内部,并被集中到加热器装置3所具有的贮液部34中,而后通过与贮液部34的底部341连接的排出管35内,再通过形成在瓶口部25的空隙部226返回瓶主体21内。另外,导向部45的底部朝向接口部倾斜,积存在该导向部45底部的水滴,也落入接口部41的内部并集中到贮液部34,再通过排出管35返回瓶主体21内。
按照本实施方式的喷雾器系统1,通过喷雾器连接器4可以使未气溶胶化的液体通过配置在加热器装置3的内部的排出管35返回瓶2内。即,无须像以往那样在瓶2的外部配置连接喷雾器连接器4和瓶2的排出管,从而可以有效地防止因排出管挂住人手或物品等而使喷雾器系统倾倒的问题。此外,由于喷雾器连接器4无须具备排出管,所以将喷雾器连接器4的接口部41连接到加热器装置3的连接部36的安装操作的操作性可以变得极好。此外,由于无须像以往那样在瓶2的外部配置连接喷雾器连接器4和瓶2的排出管,其结果能有效地防止因排出管的污染而使瓶2内的液体受到污染的问题。
此外,因为加热器装置3具备储存在喷雾器连接器4中未气溶胶化的液体的贮液部34,并且排出管35的另一端与该贮液部34连接,所以可以使在喷雾器连接器4中未气溶胶化的液体集中到贮液部34,再通过排出管35高效地向瓶2返流。
此外,作为贮液部34的结构,由于导水管32的另一个端部贯穿插入贮液部34的底部341,并且侧壁部342从该底部341的外周边缘直立设置,所以可以加大设定贮液部34的集液面积,从而可以高效收集在喷雾器连接器4内未气溶胶化的液体。此外,也可以在贮液部34的底部342连接多个排出管35,从而能够高效快速地使未气溶胶化而积存在贮液部34中的液体返回瓶2。
此外,由于加热器装置3包括从箱体31突出并与喷雾器连接器4连接的筒状的连接部36,并且喷雾器连接器4具备环状构件411,该环状构件411具有能与连接部36的端面贴紧的贴紧面,所以能够有效地防止在喷雾器连接器4中生成的加湿气体从喷雾器连接器4和加热器装置3的连接部分漏出。
此外,由于加热器装置3所具备的导水管32和排出管35形成为直线状,所以能够边通过目视确认导水管32和排出管35的内部边高效清洗导水管32和排出管35的内部的全部区域。
此外,由于加热器装置3的一个侧面312与瓶2的一个侧面211a大体在同一个面上,所以可以以使大体在同一个面上的加热器装置3的一个侧面312和瓶2的一个侧面211a与墙壁等平面构件接触的方式来设置喷雾器系统1,因而不仅可以节省设置空间,还可以使喷雾器系统1的设置姿态稳定。
此外,由于瓶2所具有的浸渍管22的环状件223下端部的外周面与瓶口部25的内周面隔开间隔配置,所以经过加热器装置3的排出管35内并通过空隙部226向瓶2返回的水滴,沿环状件223的内周面流下,并从环状件223的下端向瓶2内的液体落下。由此,可以有效防止从喷雾器连接器4返回的水滴附着在瓶口部25的内周面周围。如果瓶口部25的内周面周围附着有水滴,则所述水滴不易落向下方(流下),因而存在杂菌繁殖的问题,但是通过采用所述的结构,可以有效地防止杂菌在瓶口部25的内周面周围繁殖。
此外,浸渍管22的固定部222所具有的保持构件224是沿瓶口部25的上下方向延伸的板状构件,且该保持构件224连接环状件223的内周面和所述管主体221的外周面。按照该结构,能够牢固连接环状件223和管主体221而不会降低水滴所流通的空隙部226的流通面积(空隙部226的水平截面的截面面积)。
以上,对本发明的喷雾器系统1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具体的结构不限于所述实施方式。例如,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设置在加热器装置3内的排出管35为直线状结构,且排出管35与被加热部33围绕的导水管32大致平行,但是排出管35也可以形成为沿着加热器装置3的箱体31的内周面的形状。按照该结构,由于可以将排出管35配置在远离加热部33的位置,所以能够有效抑制经过排出管35内被向瓶2内引导的液体被加热部33加热。此外,也可以有效防止加热部33的热量被经过排出管35的液体带走,其结果,加热部33可以高效地加热通过导水管32内的液体。
此外,作为加热器装置3所具有的贮液部34也不限于所述的结构,例如如图14所示,也可以使贮液部34具有下述结构:在圆板状的底部341的大致中央部上形成贯通孔345,从底部341的外周边缘直立设置外侧侧壁342a,并且在贯通孔345的周围设置内侧侧壁342b。另外,与排出管35连接的连接孔346形成在由内侧侧壁342b和外侧侧壁342a所夹着的底部341的规定区域。当采用该结构时,将导水管32的另一个端部嵌入贯通孔345来设置贮液部34。在此,图14的(a)是贮液部34的俯视图,图14的(b)是F-F剖视图。此外,图14的(c)是表示在所述贮液部34上连接有导水管32和排出管35并且将流路管434连接在导水管32上的状态下的结构图。另外,图15示出了连接有多个排出管35时的贮液部34的结构。图15中,在贮液部34的底部341上以夹着贯通孔345的方式形成有与排出管35连接的两个连接孔346。另外,图15的(a)是贮液部34的俯视图,图15(b)的是G-G剖视图。此外,图15的(c)是表示在所述贮液部34上连接有导水管32和排出管35并且将流路管434连接在导水管32上的状态下的结构图。
此外,只要配置在瓶2内部的浸渍管22的上端部以通过瓶口部25设置有连通瓶主体21内外的空隙部226的状态配置在瓶口部25的周壁25a的内侧即可,例如,浸渍管22可以设置为图16所示的结构。图16所示的浸渍管22由管主体221和保持构件224构成。图16所示的保持构件224具有所述固定部222的功能,以连接瓶口部25的周壁25a的内周面和管主体221的外周面的方式形成。采用该结构时,优选的是,保持构件224由沿瓶口部25的上下方向延伸的板状构件构成。按照该结构,可以使通过空隙部226从喷雾器连接器4内向瓶2返回的水滴沿管主体221的外表面流下,从而可以有效地将水滴向管主体221引导。其结果,能够有效地防止向瓶2返回的水滴存留在瓶口部25的内周面周围。
此外,所述实施方式的瓶2具有下述结构:固定部222所具有的环状件223具有与瓶口部25的上端部嵌合的凸缘部225,但是瓶2也可以采用下述结构:例如省略形成凸缘部225,将环状件223压入瓶口部25的内侧,并使环状件223的外周面与瓶口部25的内周面嵌合。采用该结构时,优选的是,例如,通过设置锥台部等使环状件223的下端部的直径缩小,使得环状件223的下端部的外周面与瓶口部25的内周面分离开。通过使环状件223的下端部直径缩小,可以防止从喷雾器连接器4返回的水滴附着在瓶口部25的内周面的周围。
此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由沿瓶口部25的上下方向延伸的板状构件构成连接固定环状件223的内周面和管主体221的外周面的保持构件224,但是不限于该结构,例如,也可以通过棒状构件构成保持构件224来连接环状件223和管主体221。
另外,所述实施方式的喷雾器系统1在不使用加热器装置3的状态下也可以使用。当不使用加热器装置3时,将喷雾器连接器4的接口部41连接在瓶口部25上。另外,通过两者的连接,流路管434与浸渍管22连通连接。对于在该状态下的喷雾器系统1的使用方法,使用图17进行说明。如果喷嘴构件42朝向突出构件433喷射从未图示的气体供给源供给的氧气,则由于喷射出的气体的气流,贯通孔432附近成为负压状态,收容在瓶2内的无菌水(液体)通过扩散器部23、管主体221、流路管434及管体431从贯通孔432流出。流出的无菌水(液体)通过与突出构件433冲撞的氧气的作用成为微小的气溶胶。气溶胶与氧气混合,进而与从空气吸引孔44吸引的空气混合后通过导向部45被导向外部,向患者提供。
通过扩散器部23、管主体221、流路管434及管体431从贯通孔432流出的无菌水(液体)中未气溶胶化的水滴落入接口部41的内部,再通过形成在瓶口部25的空隙部226向瓶2内返回。积存在所述导向部45的底部的水滴也落入接口部41的内部,并通过形成在瓶口部25的空隙部226向瓶2内返回。
Claims (7)
1.一种喷雾器系统,该喷雾器系统包括:瓶,上部具有瓶口部,该瓶用于储存液体;加热器装置,能与所述瓶口部连接;以及喷雾器连接器,能与所述加热器装置连接,所述喷雾器系统的特征在于,
所述瓶包括浸渍管,该浸渍管浸入储存在所述瓶内部的液体中,
所述浸渍管的上端部以通过所述瓶口部设置有连通所述瓶的内外的空隙部的状态配置在所述瓶口部的周壁的内侧,
所述喷雾器连接器包括:喷嘴构件,具有喷射气体的喷射口;以及气溶胶形成构件,配置在与所述喷射口相对的位置,利用从所述喷射口喷射出的气体的气流,通过所述浸渍管和所述加热器装置抽吸所述瓶内的液体,并且使抽吸出的液体形成微小的气溶胶,
所述加热器装置在内部包括:导水管,该导水管的一个端部与所述浸渍管的上端部连接,并且该导水管的另一个端部与所述气溶胶形成构件连接;加热部,加热所述导水管;以及排出管,该排出管的一端与所述空隙部相对配置,通过该排出管的另一端使在所述喷雾器连接器中未气溶胶化的液体向所述瓶内返流,
其中,所述加热部构成为围绕所述导水管,所述排出管配置为远离所述加热部,形成为直线状,配置为与所述导水管平行,且不与所述导水管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雾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装置包括贮液部,该贮液部用于储存在所述喷雾器连接器中未气溶胶化的液体,所述排出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贮液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雾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贮液部设置在所述导水管的另一个端部一侧,所述贮液部包括底部以及从该底部直立设置的侧壁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雾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管的另一个端部贯通插入所述贮液部的所述底部,从所述底部的外周边缘直立设置有所述侧壁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喷雾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装置包括箱体以及筒状连接部,该筒状连接部从所述箱体突出并与所述喷雾器连接器连接,
所述喷雾器连接器包括环状构件,该环状构件具有能和所述连接部的端面贴紧的贴紧面。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喷雾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装置的一个侧面与所述瓶的一个侧面大体在同一个面上。
7.一种加热器装置,该加热器装置用于喷雾器系统,该加热器装置配置在瓶和喷雾器连接器之间,所述瓶用于储存液体,所述瓶在上部具有瓶口部,所述喷雾器连接器抽吸所述瓶内的液体,并且使抽吸出的液体形成微小的气溶胶,所述加热器装置的特征在于,在该加热器装置的内部包括:
导水管,该导水管的一个端部与所述瓶所具有的浸渍管的端部连接,该导水管的另一个端部与所述喷雾器连接器所具有的管状的气溶胶形成构件连接;
加热部,加热所述导水管;以及
排出管,该排出管的一端朝向所述瓶口部内配置,该排出管的另一端朝向所述喷雾器连接器内配置,该排出管使在所述喷雾器连接器中未气溶胶化的液体向所述瓶内返流,
其中,所述加热部构成为围绕所述导水管,所述排出管配置为远离所述加热部,形成为直线状,配置为与所述导水管平行,且不与所述导水管接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1-079391 | 2011-03-31 | ||
JP2011079391A JP5485214B2 (ja) | 2011-03-31 | 2011-03-31 | ネブライザシステム及びこのネブライザシステムに使用されるヒータ装置 |
PCT/JP2012/051396 WO2012132517A1 (ja) | 2011-03-31 | 2012-01-24 | ネブライザシステム及びこのネブライザシステムに使用されるヒータ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458948A CN103458948A (zh) | 2013-12-18 |
CN103458948B true CN103458948B (zh) | 2015-07-29 |
Family
ID=469302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80014876.0A Active CN103458948B (zh) | 2011-03-31 | 2012-01-24 | 喷雾器系统以及在该喷雾器系统中使用的加热器装置 |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40007866A1 (zh) |
EP (1) | EP2692382B1 (zh) |
JP (1) | JP5485214B2 (zh) |
CN (1) | CN103458948B (zh) |
ES (1) | ES2627983T3 (zh) |
LT (1) | LT2692382T (zh) |
TW (1) | TWI554294B (zh) |
WO (1) | WO2012132517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33647B (zh) * | 2014-04-09 | 2017-01-25 | 上海交通大学 | 精油定量嗅吸装置 |
CN106687167B (zh) * | 2014-09-11 | 2019-08-09 | 株式会社美全 | 加湿装置 |
WO2019175774A1 (en) | 2018-03-12 | 2019-09-19 | Better Air International Limited | Electronic safety feature for an automated aerosol dispensing device |
WO2019224691A1 (en) | 2018-05-21 | 2019-11-28 | Better Air North America, Llc | Automated device and method for spreading environmental friendly microbes on a surface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990441A (en) * | 1975-06-09 | 1976-11-09 | Rama Corporation | Nebulizer heater |
US4101611A (en) * | 1977-02-07 | 1978-07-18 | Amark Industries, Inc. | Nebulizer |
US4190046A (en) * | 1978-03-10 | 1980-02-26 | Baxter Travenol Laboratories, Inc. | Nebulizer cap system having heating means |
US4427004A (en) * | 1981-03-16 | 1984-01-24 | Viridan Inc. | Annular flow entrainment nebulizer |
US4911157A (en) * | 1988-01-07 | 1990-03-27 | Pegasus Research Corporation | Self-regulating, heated nebulizer system |
US5259370A (en) * | 1987-11-12 | 1993-11-09 | Cimco, Inc. | Nebulizer heater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724454A (en) * | 1971-02-04 | 1973-04-03 | Bendix Corp | Humidifier - nebulizer |
US3864544A (en) * | 1973-09-13 | 1975-02-04 | Respiratory Care | Electric heating unit for liquid |
US3915386A (en) * | 1975-02-25 | 1975-10-28 | Respiratory Care | Nebulizer |
US4150071A (en) * | 1977-08-26 | 1979-04-17 | Respiratory Care, Inc. | Nebulizer |
US4267974A (en) * | 1979-07-25 | 1981-05-19 | C. R. Bard, Inc. | Nebulizer device |
JPS581463A (ja) * | 1981-06-26 | 1983-01-06 | テルモ株式会社 | ヒ−タ−付ネブライザ− |
US4595002A (en) * | 1983-10-20 | 1986-06-17 | Baxter Travenol Laboratories, Inc. | Nebulizer |
JP2004141493A (ja) | 2002-10-25 | 2004-05-20 | Senko Medical Instr Mfg Co Ltd | 液体バッグ |
US7036500B2 (en) * | 2004-04-21 | 2006-05-02 | Smiths Medical Asd, Inc. | Nebulizer with auxiliary inlet port |
US8347883B2 (en) * | 2008-11-17 | 2013-01-08 | Bird F M | Manual controlled bi-phasic intrapulmonary percussive ventilation and methods |
-
2011
- 2011-03-31 JP JP2011079391A patent/JP5485214B2/ja active Active
-
2012
- 2012-01-24 WO PCT/JP2012/051396 patent/WO2012132517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2-01-24 CN CN201280014876.0A patent/CN103458948B/zh active Active
- 2012-01-24 US US14/007,005 patent/US20140007866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2-01-24 LT LTEP12763082.0T patent/LT2692382T/lt unknown
- 2012-01-24 EP EP12763082.0A patent/EP2692382B1/en active Active
- 2012-01-24 ES ES12763082.0T patent/ES2627983T3/es active Active
- 2012-03-14 TW TW101108681A patent/TWI554294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990441A (en) * | 1975-06-09 | 1976-11-09 | Rama Corporation | Nebulizer heater |
US4101611A (en) * | 1977-02-07 | 1978-07-18 | Amark Industries, Inc. | Nebulizer |
US4190046A (en) * | 1978-03-10 | 1980-02-26 | Baxter Travenol Laboratories, Inc. | Nebulizer cap system having heating means |
US4427004A (en) * | 1981-03-16 | 1984-01-24 | Viridan Inc. | Annular flow entrainment nebulizer |
US5259370A (en) * | 1987-11-12 | 1993-11-09 | Cimco, Inc. | Nebulizer heater |
US4911157A (en) * | 1988-01-07 | 1990-03-27 | Pegasus Research Corporation | Self-regulating, heated nebulizer system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242628A (en) | 2012-11-01 |
WO2012132517A1 (ja) | 2012-10-04 |
JP2012213454A (ja) | 2012-11-08 |
CN103458948A (zh) | 2013-12-18 |
ES2627983T3 (es) | 2017-08-01 |
LT2692382T (lt) | 2017-07-25 |
US20140007866A1 (en) | 2014-01-09 |
EP2692382B1 (en) | 2017-04-05 |
EP2692382A1 (en) | 2014-02-05 |
TWI554294B (zh) | 2016-10-21 |
JP5485214B2 (ja) | 2014-05-07 |
EP2692382A4 (en) | 2014-08-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458948B (zh) | 喷雾器系统以及在该喷雾器系统中使用的加热器装置 | |
KR101457537B1 (ko) | 분리형 가습기 | |
CN209058143U (zh) | 雾化器以及电子烟 | |
CN108379702B (zh) | 医用雾化器 | |
CN208909136U (zh) | 一种电子烟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 |
CN103228314B (zh) | 瓶和浸渍管 | |
CN206861788U (zh) | 一种普通外科护理用雾化驱蚊加湿装置 | |
CN110354350B (zh) | 一种改良的雾化器 | |
CN206800562U (zh) | 一种厕所使用的除臭器 | |
CN115517406A (zh) | 一种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 |
CN109758623A (zh) | 一种耗材盒及医疗废弃物收集设备 | |
CN210277934U (zh) | 一种呼吸内科输氧呼吸面罩 | |
CN208755018U (zh) | 带伸缩杆的杀虫喷嘴和杀虫工具 | |
CN211434570U (zh) | 一种使用卫生的雾化装置 | |
CN201949754U (zh) | 一种呼吸系统用的细菌过滤器 | |
CN216629346U (zh) | 一种多功能雾化器 | |
CN109646283A (zh) | 一种具有隔离和回收功能的雾化洗鼻器 | |
JP2014212918A (ja) | 医療・介護用吸引物の貯留器 | |
CN208458108U (zh) | 一种呼吸科空气净化器 | |
CN108607142A (zh) | 一种新型呼吸内科护理装置 | |
CN109011092B (zh) | 一种氧气湿化系统 | |
KR102318985B1 (ko) | 진공청소기를 활용하는 휴대용 방역기 | |
CN219783138U (zh) | 一种熏蒸坐浴盆 | |
CN219090192U (zh) | 废液收集座和洗鼻套件 | |
CN206890731U (zh) | 一种灭菌喷雾加湿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