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56903B - 蓄电模块 - Google Patents
蓄电模块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456903B CN103456903B CN201310148016.2A CN201310148016A CN103456903B CN 103456903 B CN103456903 B CN 103456903B CN 201310148016 A CN201310148016 A CN 201310148016A CN 103456903 B CN103456903 B CN 10345690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wer storage
- electric power
- thermistor
- holding section
- spring mem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6/00—Prim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6/5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e.g. for maintaining operating temperature
- H01M6/5038—Heating or cooling of cells or batteri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8—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 H01M10/482—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for several batteries or cell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8—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 H01M10/486—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for measuring temperatur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09—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Electric Double-Layer Capacitors Or The Lik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蓄电模块,该蓄电模块能够防止由蓄电单体支架保持来检测蓄电单体的温度的热敏电阻从蓄电单体脱起而使温度检测的精度降低的情况。热敏电阻(21A)具备测温部(21e)及弹簧构件(21d),通过弹簧构件的弹力将测温部向蓄电单体(11)紧压来测定温度。热敏电阻保持部具备与弹簧构件抵接的弹簧构件抵接部,因此可能在弹簧构件从蓄电单体受到的反力的作用下热敏电阻保持部向远离蓄电单体的方向发生变形,而使测温部与蓄电单体不密接,但热敏电阻保持部具备第一卡合部及第二卡合部,通过使相邻的第一卡合部及第二卡合部彼此卡合,由此能够提高热敏电阻保持部的刚性,防止弹簧构件抵接部向从蓄电单体远离的方向发生变形的情况。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蓄电模块,该蓄电模块中,多个蓄电单体及多个蓄电单体支架沿层叠方向交替地层叠,在所述多个蓄电单体支架上分别设置的热敏电阻保持部中的至少一个上支承热敏电阻,所述热敏电阻具备测温部及弹簧构件,通过所述弹簧构件的弹力将所述测温部向所述蓄电单体紧压。
背景技术
当构成蓄电模块的蓄电单体的温度过度地上升时,会成为劣化的原因,因此需要通过热敏电阻对蓄电单体的温度进行检测,在其温度过度地上升时,通过限制充放电的电流或者积极地进行冷却来抑制温度上升,从而防止蓄电单体的劣化。
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一种蓄电模块,在相邻的蓄电单体之间所夹持的隔板(蓄电单体支架)上安装热敏电阻,使该热敏电阻与蓄电单体接触来检测温度。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87550号公报
然而,在通过弹簧构件对由蓄电单体支架的热敏电阻保持部保持的热敏电阻施力而使测温部与蓄电单体接触的情况下,可能在弹簧构件从蓄电单体受到的反力的作用下,随着时间的经过而使热敏电阻保持部发生变形,从而使热敏电阻的测温部无法与蓄电单体密接而导致温度的测定精度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的情况而提出,其目的在于防止由蓄电单体支架保持来检测蓄电单体的温度的热敏电阻从蓄电单体脱起而使温度检测的精度降低的情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蓄电模块,其中,多个蓄电单体及多个蓄电单体支架沿层叠方向交替地层叠,在所述多个蓄电单体支架上分别设置的热敏电阻保持部中的至少一个上支承热敏电阻,所述热敏电阻具备测温部及弹簧构件,通过所述弹簧构件的弹力将所述测温部向所述蓄电单体紧压,所述蓄电模块的特征在于,所述热敏电阻保持部具备与所述弹簧构件抵接的弹簧构件抵接部、第一卡合部及第二卡合部,通过使相邻的一对热敏电阻保持部中的一方的第一卡合部与另一方的第二卡合部卡合,由此限制所述弹簧构件抵接部向从所述蓄电单体远离的方向发生变形。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蓄电模块,在第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部及所述第二卡合部相互进行凹凸卡合。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蓄电模块,在第二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部及所述第二卡合部以销形状和销孔形状相互进行凹凸卡合。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蓄电模块,在第一~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单体支架具备与所述蓄电单体的主面接触的板部,所述热敏电阻保持部与所述板部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一卡合部及所述第二卡合部在所述板部的向下方的延长线上进行卡合。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蓄电模块,在第四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蓄电单体支架的所述板部的上端设有与所述蓄电单体的顶面卡合的第三卡合部。
需要说明的是,实施方式的横壁部12e与本发明的弹簧构件抵接部对应。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结构,多个蓄电单体及多个蓄电单体支架沿层叠方向交替地层叠,在多个蓄电单体支架上设别设置的热敏电阻保持部中的至少一个上支承热敏电阻。热敏电阻具备测温部及弹簧构件,通过弹簧构件的弹力将测温部向蓄电单体紧压来测定蓄电单体的温度。热敏电阻保持部具备与弹簧构件抵接的弹簧构件抵接部,因此可能在弹簧构件从蓄电单体受到的反力的作用下使热敏电阻保持部向从蓄电单体远离的方向发生变形,从而使热敏电阻的测温部与蓄电单体不密接。然而,热敏电阻保持部具备第一卡合部及第二卡合部,通过使相邻的一对热敏电阻保持部中的一方的第一卡合部与另一方的第二卡合部卡合,由此能够提高热敏电阻保持部的刚性,从而防止蓄电单体支架的弹簧构件抵接部向从蓄电单体远离的方向发生变形的情况。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结构,由于第一卡合部及第二卡合部进行凹凸卡合,因此能够利用第一卡合部及第二卡合部将相邻的蓄电单体支架相互定位。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结构,由于第一卡合部及第二卡合部以销形状和销孔形状进行凹凸卡合,因此能够利用第一卡合部及第二卡合部将相邻的蓄电单体支架相互精度良好地定位。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结构,蓄电单体支架的热敏电阻保持部与和蓄电单体的主面接触的板部的下端连接,第一卡合部及第二卡合部在板部的向下方的延长线上进行卡合,因此能够通过板部来提高第一、第二卡合部的刚性,由此使热敏电阻的测温部与蓄电单体的底面更可靠地接触。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结构,在蓄电单体支架的板部的上端设有与蓄电单体的顶面卡合的第三卡合部,因此通过使蓄电单体支架的板部的上端的第三卡合部与蓄电单体的顶面卡合,来阻止在热敏电阻的弹簧构件的弹力的作用下热敏电阻保持部要向下方移动的情况,从而能够使热敏电阻的测温部与蓄电单体的底面更可靠地接触。
附图说明
图1是蓄电模块的立体图。(第一实施方式)
图2是蓄电模块的分解立体图。(第一实施方式)
图3是图1的3方向向视图。(第一实施方式)
图4是图3的4方向向视图。(第一实施方式)
图5是图4的5-5线剖视图。(第一实施方式)
图6是图5的6-6线剖视图。(第一实施方式)
图7是图5的7-7线剖视图。(第一实施方式)
图8是图3的8方向向视图。(第一实施方式)
图9是图5的9-9线剖视图。(第一实施方式)
图10是图8的10部放大图。(第一实施方式)
图11是图10的11方向向视图。(第一实施方式)
图12是与图3对应的作用说明图。(第一实施方式)
图13是表示第一、第二卡合部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图。(第二实施方式)
【符号说明】
11蓄电单体
11a主面
12蓄电单体支架
12a板部
12b第三卡合部
12c热敏电阻保持部
12e横壁部(弹簧构件抵接部)
12h第一卡合部
12i第二卡合部
21A热敏电阻
21B热敏电阻
21d弹簧构件
21e测温部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图1~图12,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及图2所示,作为电动机动车或混合动力机动车的电源装置来使用的蓄电模块M具备沿层叠方向层叠的规定个数(在实施方式中为12个)蓄电单体11…。例如由锂离子电池构成的各蓄电单体11形成为长方体状,具备相互对置的一对主面11a、11a、与主面11a、11a正交且相互对置的一对侧面11b、11b、与主面11a、11a及侧面11b、11b正交且相互对置的顶面11c及底面11d,在顶面11c上设有正负的电极11e、11e。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将与层叠方向正交且连结蓄电单体11的顶面11c及底面11d的方向定义为上下方向,将与层叠方向正交且连结蓄电单体11的一对侧面11b、11b的方向定义为左右方向。
12个蓄电单体11…的主面11a…和由合成树脂构成的11个四方板状的中间蓄电单体支架12…沿层叠方向交替地重合,且在层叠方向两端的两个蓄电单体11、11的层叠方向外侧重合有由合成树脂构成的一对四方板状的端部蓄电单体支架12A、12B,并且在端部蓄电单体支架12A、12B的层叠方向外侧重合有一对金属制的端板14、14。11个中间蓄电单体支架12…为能够互换的相同形状的构件,一对端部蓄电单体支架12A、12B为与中间蓄电单体支架12…形状不同且彼此形状不同的构件。
在沿层叠方向层叠有蓄电单体11…、中间蓄电单体支架12…、端部蓄电单体支架12A、12B及端板14、14的状态下,通过具有L字状截面的一对金属制的棒状构件构成的上部框架15、15、具有L字状截面的一对金属制的棒状构件构成的下部框架16、16将一对端板14、14的四角彼此连结,从而组装出蓄电模块M。即,通过将在上部框架15、15的两端设置的厚壁的紧固部15a…和在下部框架16、16的两端设置的厚壁的紧固部16a…与端板14、14的四角触相抵,并将贯通端板14、14的螺栓17…与紧固部15a…、16a…螺合,由此组装出蓄电模块M。
此时,在蓄电单体11…、中间蓄电单体支架12…及端部蓄电单体支架12A、12B与上部框架15、15之间配置有合成树脂制的上部绝缘体18、18,该上部绝缘体18、18用于防止因结露水而使蓄电单体11…与上部框架15、15发生液体间电路联接(日语:液絡)的情况。同样,在蓄电单体11…、中间蓄电单体支架12…及端部蓄电单体支架12A、12B与下部框架16、16之间配置有合成树脂制的下部绝缘体19、19,该下部绝缘体19、19用于防止因结露水而使蓄电单体11…与下部框架16、16发生液体间电路联接的情况。进而,在下部框架16、16与下部绝缘体19、19之间配置有用于将各蓄电单体11…的底面11d…向上推压来防止松动的产生的板簧20、20。
中间蓄电单体支架12及端部蓄电单体支架12A、12B分别具备板状的板部12a、从板部12a的四角向层叠方向突出的四个第三卡合部12b…、在板部12a的下端中央部设置的热敏电阻保持部12c。
接着,基于图3~图9,对热敏电阻保持部12c的结构进行详细叙述。
中间蓄电单体支架12的从板部12a的下端中央部向下方且向层叠方向一方突出的热敏电阻保持部12c具备沿着层叠方向相互平行地延伸的左右一对的纵壁部12d、12d、从纵壁部12d、12d的下端向相互接近的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的横壁部12e、12e。在横壁部12e、12e的相互对置的前端部间形成有规定的间隙。横壁部12e、12e的层叠方向长度比纵壁部12d、12d的层叠方向长度短,在纵壁部12d、12d的层叠方向中间位置形成有向相互接近的方向突出的台阶部12f、12f(参照图7)。在纵壁部12d、12d的左右方向外侧的壁面上一体地形成有沿着层叠方向延伸的轴部12g、12g,在轴部12g、12g的层叠方向一端突出设有销状的第一卡合部12h、12h,在轴部12g、12g的层叠方向另一端形成有能够与第一卡合部12h、12h卡合的销孔状的第二卡合部12i、12i。
一对端部蓄电单体支架12A、12B均在四角具备第三卡合部12b…,且在下端中央部具备热敏电阻保持部12c,但一方的端部蓄电单体支架12A的热敏电阻保持部12c仅具备两个销孔状的第二卡合部12i、12i(参照图4~图6),另一方的端部蓄电单体支架12B的热敏电阻保持部12c具备与中间蓄电单体支架12…的热敏电阻保持部12c相同结构的具有销孔状的第一卡合部12h、12h的敏电阻保持部12c(参照图8及图9)。
在将蓄电模块M组装后的状态下,11个中间蓄电单体支架12…的热敏电阻保持部12c…沿着蓄电单体11…的底面11d…而在层叠方向上串联连结,其左右方向两侧的蓄电单体11…的底面11d…由左右的下部绝缘体19、19覆盖。
图4~图6所示,一方的热敏电阻21A具备矩形形状的底壁部21a、从底壁部21a的层叠方向另一端立起的后壁部21b、从底壁部21a的左右两端向左右方向外侧突出的左右一对的卡止爪21c、21c、在由一对卡止爪21c、21c夹着的位置处固定于底壁部21a的左右一对的V字状的弹簧构件21d、21d、在由一对弹簧构件21d、21d夹着的位置处固定于底壁部21a的测温部21e、在后壁部21b的层叠方向另一端侧的面上设置来将测温部21e与两根线束22、22连接的连接器部21f。另一方的热敏电阻21B的结构与上述的一方的热敏电阻21A的结构相同。
如图3及图1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存在通过热敏电阻21A、21B对一个蓄电模块M的12个蓄电单体11…中与一方的端板14相邻的蓄电单体11和与另一方的端板14相邻的蓄电单体11进行测温的情况(参照图3)、通过热敏电阻21A、21B对一个蓄电模块M的12个蓄电单体11…中与一方的端板14相邻的蓄电单体11和从一方的端板14起算第七个蓄电单体11进行测温的情况(参照图12)。以下,对前者的情况进行说明。
如图3、图10及图11所示,从一方的热敏电阻21A延伸的线束22、22保持在通过合成树脂形成为鞘状的线束支架24的内部,其中,这一方的热敏电阻21A安装在对与一方的端板14相邻的蓄电单体11进行保持的中间蓄电单体支架12的热敏电阻保持部12c上。截面U字状的线束支架24具有底壁24a、从该底壁24a的左右两侧缘立起的一对侧壁24b、24b而以向与蓄电单体11…相反的方向开口的方式形成,且从侧壁24b、24b的前端向相互接近的方向突出设有多个爪部24c…。在底壁24a与侧壁24b、24b的交界部且在与爪部24c…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多个排水孔24d…。在相邻的爪部24c…之间且在侧壁24b、24b的外表面上形成有将热敏电阻保持部12c…的横壁部12e…的前端卡合的凹部24e…。
一对线束22、22在收纳于通过柔软的合成树脂形成为截面E字状的内支架23的内部来防止摩擦的状态下,插入到由线束支架24的底壁24a及一对侧壁24b、24b包围三方的空间中,并由爪部24c…来保持以防从线束支架24脱落。从线束支架24的层叠方向另一端侧延伸的一方的热敏电阻21A的线束22、22重合在另一方的热敏电阻21B上,在此将一方及另一方的热敏电阻21A、21B的共计四根线束22…捆扎并通过线束罩25覆盖。在从线束罩25引出的四根线束22的前端设置的连接器26与在另一方的端板14的外表面上设置的电子控制单元27连接。并且,对一方的热敏电阻21A的线束22、22及内支架23进行保持的线束支架24在其凹部24e…中将热敏电阻保持部12c…的横壁部12e…的前端卡合,从而以与蓄电模块M的底面相接的状态沿着层叠方向固定。
在使一对热敏电阻21A、21B与层叠方向两端的蓄电单体11、11接触的情况下,线束支架24的长度与层叠的蓄电单体11…的10个量的长度对应(参照图3)。相对于此,在使一对热敏电阻21A、21B与从层叠方向一端起算第一个蓄电单体11和第七个蓄电单体11接触的情况下,线束支架24的长度与层叠的蓄电单体11…的5个量的长度对应(参照图12)。
接着,对具备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为了在组装后的蓄电模块M的底面安装一方的热敏电阻21A,以使该热敏电阻21A的测温部21e与蓄电单体11…的底面11d…对置的姿态将热敏电阻21A的前端插入到层叠方向一端的中间蓄电单体支架12的热敏电阻保持部12c的左右的纵壁部12d、12d之间,由此使一对弹簧构件21d、21d与左右的横壁部12e、12e的上表面(与蓄电单体11的底壁11d对置的面)抵接。在插入的过程中,热敏电阻21A的左右的卡止爪21c、21c以向相互接近的方向发生弹性变形的状态沿着左右的纵壁部12d、12d的内表面前进,且在超过纵壁部12d、12d的末端时向相互分离的方向扩开而与左右的台阶部12f、12f卡合(参照图6),由此热敏电阻21A由热敏电阻保持部12c保持为不能脱落。
接着,将另一方的热敏电阻21B向另一方的端部蓄电单体支架12B的热敏电阻保持部12c安装,但此时可能会误将另一方的热敏电阻21B安装到相邻的中间蓄电单体支架12的热敏电阻保持部12c上。然而,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将与线束22、22相比刚性高且不易弯曲的线束支架24安装于线束22、22,因此另一方的热敏电阻21B的位置能够在需要安装该热敏电阻21B的另一方的端部蓄电单体支架12B的热敏电阻保持部12c的附近自动地定位。
由此,能够防止误将另一方的热敏电阻21B安装到与另一方的端部蓄电单体支架12B相邻的中间蓄电单体支架12的热敏电阻保持部12c上而产生误组装的情况于未然。其原因在于,这种情况下,一方及另一方的热敏电阻21A、21B的距离成为比原本的蓄电单体11…的10个量的距离小的9个量的距离,因此线束支架24的长度富余而向下呈弧状弯曲,使得作业者容易注意到误组装。
需要说明的是,在将另一方的热敏电阻21B安装到另一方的端部蓄电单体支架12B的热敏电阻保持部12c上时,由于另一方的端部蓄电单体支架12B的热敏电阻保持部12c的结构与中间蓄电单体支架12的热敏电阻保持部12c的结构相同,因此其安装的方法也相同。
这样将一对热敏电阻21A、21B安装到规定的位置后,使中间蓄电单体支架12…的相互对置的横壁部12e…的前端与线束支架24的凹部24e…卡合,由此将线束支架24固定到蓄电模块M的底面上。通过将线束支架24固定于中间蓄电单体支架12…,由此能够防止因振动等使线束支架24或线束21、21发生损伤的情况。并且,通过将在四根线束21…的前端设置的连接器26与电子控制单元27连接,从而能够完成布线。
如图12所示,即使在使一对热敏电阻21A、21B与层叠方向一端的蓄电单体11和从其起算第七个蓄电单体11接触的情况下,通过使一方的热敏电阻21A与层叠方向一端的蓄电单体11抵接,由此也能够使另一方的热敏电阻21B与所述第七个蓄电单体11可靠地接触,从而可靠地防止误组装的产生。
另外,由于线束支架24具备对线束22、22从三个方向进行支承的底壁24a及一对侧壁24b、24b、分别从一对侧壁24b、24b向相互接近的方向延伸的多个爪部24c…,因此能够将线束22、22可靠地保持在线束支架24的内部。并且,在相互对置的爪部24c…的前端之间形成有规定的间隙,因此在万一将另一方的热敏电阻21B误组装的情况下,线束22、22脱起而从爪部24c…的前端之间的间隙向外部鼓出,由此能够更可靠地使作业者注意到另一方的热敏电阻21B的误组装。
另外,从线束支架24的端部引出的一方的热敏电阻21A的线束22、22以跨另一方的热敏电阻21B的方式通过,因此在另一方的热敏电阻21B的附近弯曲的线束22、22容易从线束支架24脱离,但通过在线束支架24上设置爪部24c…来保持线束22、22,由此能够防止该线束22、22从线束支架24脱离的情况。
另外,当在蓄电单体11…的表面上产生的结露水沿着线束22、22流动时,由于另一方的热敏电阻21B配置在一方的热敏电阻21A与电子控制单元27之间,因此使结露水从以跨另一方的热敏电阻21B的方式向下弯曲的线束22、22的最下部落下,由此能够防止该结露水顺着线束22…到达电子控制单元27的情况。并且,由于在线束支架24上形成有多个排水孔24d…,因此即使结露水浸入到线束支架24的内部,也能够将该结露水从排水孔24d…向线束支架24的外部排出,从而防止线束22、22的劣化。
另外,例如在一方的热敏电阻21A中,使弹簧构件21d、21d与热敏电阻保持部12c的横壁部12e、12e抵接,在其反力的作用下将测温部21e向蓄电单体11的底面11d紧压,但在弹簧构件21d、21d的弹力的作用下将横壁部12e、12e向下按压的热敏电阻保持部12c随着时间的经过发生变形而相对于板部12a向下移动,热敏电阻21A以远离蓄电单体11的方式向下移动而使测温部21e无法与蓄电单体11的底面11d密接,从而测温精度可能会降低。该问题对另一方的热敏电阻21B来说也同样会产生。
然而,根据本实施方式,中间蓄电单体支架12…及端部蓄电单体支架12A、12B的热敏电阻保持部12c…通过将第一卡合部12h…及第二卡合部12i…相互卡合而一体地连结,由此能够解决上述问题。其原因在于,当中间蓄电单体支架12…及端部蓄电单体支架12A、12B的热敏电阻保持部12c…一体连结时,它们的刚性得以提高,由此即使被施加了弹簧构件21d、21d的弹力,也不易发生变形,从而能够将测温部21e保持在最初的位置而使其与蓄电单体11的底面11d可靠地接触。
另外,由于第一卡合部12h…及第二卡合部12i…通过销及销孔进行凹凸卡合,因此能够通过该卡合将相邻的中间蓄电单体支架12、12及端部蓄电单体支架12A、12B彼此相互精度良好地定位。
另外,第一卡合部12h…及第二卡合部12i…的卡合位置在中间蓄电单体支架12…及一方的端部蓄电单体支架12A的板部12a…的向下方的延长线上进行卡合(参照图5、图6及图9),因此通过板部12a…来提高第一卡合部12h…及第二卡合部12i…的刚性,由此能够使热敏电阻21A、21B的测温部21e、21e与蓄电单体11、11的底面11d、11d更可靠地接触。
另外,当在弹簧构件21d、21d的弹力的作用下中间蓄电单体支架12自身或另一方的端部蓄电单体支架12B自身向下方移动时,即使热敏电阻保持部12c、12c不发生变形,也存在热敏电阻21A、21B的测温部21e、21e无法与蓄电单体11、11的底面11d、11d密接的可能性。然而,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在中间蓄电单体支架12及另一方的端部蓄电单体支架12B的上端设有与蓄电单体11、11的顶面11c、11c卡合的第三卡合部12b…(参照图2),因此能够阻止中间蓄电单体支架12自身或另一方的端部蓄电单体支架12B自身向下方移动的情况,能够使热敏电阻21A、21B的测温部21e、21e与蓄电单体11、11的底面11d、11d更可靠地接触。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3,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二实施方式中,在热敏电阻保持部12c的第一卡合部12h及第二卡合部12i的形状上具有特征。即,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卡合部12h为销形状,第二卡合部12i为销孔形状,但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一卡合部12h为突部,第二卡合部12i为凹部。即,第一、第二卡合部12h、12i只要为以在上下方向上重合的方式相互进行凹凸卡合的结构即可。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可以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设计变更。
例如,热敏电阻保持部12c的第一卡合部12h及第二卡合部12i不一定非要进行凹凸卡合,也可以是平坦部彼此的卡合。
另外,实施方式的蓄电单体11并不局限于锂离子电池,也可以是其它种类的电池或电容器。
Claims (5)
1.一种蓄电模块,其中,多个蓄电单体(11)及多个蓄电单体支架(12)沿层叠方向交替地层叠,在所述多个蓄电单体支架(12)上分别设置的热敏电阻保持部(12c)中的至少一个上支承热敏电阻(21A、21B),所述热敏电阻(21A、21B)具备测温部(21e)及弹簧构件(21d),通过所述弹簧构件(21d)的弹力将所述测温部(21e)向所述蓄电单体(11)紧压,所述蓄电模块的特征在于,
所述热敏电阻保持部(12c)具备与所述弹簧构件(21d)抵接而被向从所述蓄电单体(11)远离的方向施力的弹簧构件抵接部(12e)、与所述弹簧构件抵接部(12e)连接而沿层叠方向延伸的轴部(12g)、在所述轴部(12g)的层叠方向一端侧设置的第一卡合部(12h)及在所述轴部(12g)的层叠方向另一端侧设置的第二卡合部(12i),通过使在层叠方向上相邻的一对蓄电单体支架(12)中的一方的所述第一卡合部(12h)与另一方的所述第二卡合部(12i)卡合,由此限制所述弹簧构件抵接部(12e)向从所述蓄电单体(11)远离的方向发生变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卡合部(12h)及所述第二卡合部(12i)相互进行凹凸卡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电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卡合部(12h)及所述第二卡合部(12i)以销形状和销孔形状相互进行凹凸卡合。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电单体支架(12)具备与所述蓄电单体(11)的主面(11a)接触的板部(12a),所述热敏电阻保持部(12c)与所述板部(12a)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一卡合部(12h)及所述第二卡合部(12i)在所述板部(12a)的向下方的延长线上进行卡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蓄电模块,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蓄电单体支架(12)的所述板部(12a)的上端设有与所述蓄电单体(11)的顶面卡合的第三卡合部(12b)。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124847A JP5619075B2 (ja) | 2012-05-31 | 2012-05-31 | 蓄電モジュール |
JP2012-124847 | 2012-05-31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456903A CN103456903A (zh) | 2013-12-18 |
CN103456903B true CN103456903B (zh) | 2016-01-20 |
Family
ID=496706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148016.2A Active CN103456903B (zh) | 2012-05-31 | 2013-04-25 | 蓄电模块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437878B2 (zh) |
JP (1) | JP5619075B2 (zh) |
CN (1) | CN10345690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818105B2 (ja) * | 2012-10-31 | 2015-11-18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配線用モジュール |
JP6224394B2 (ja) | 2013-09-26 | 2017-11-01 |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 蓄電装置 |
CN106415917B (zh) * | 2014-05-29 | 2020-01-10 |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 蓄电模块 |
JP6510261B2 (ja) * | 2015-02-18 | 2019-05-08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蓄電モジュール |
CN107104211B (zh) | 2016-02-23 | 2022-01-11 | 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 蓄电装置以及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 |
JP6539623B2 (ja) * | 2016-09-13 | 2019-07-03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電池パック |
JP6851805B2 (ja) * | 2016-12-16 | 2021-03-31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車両用のバッテリシステム |
JP6556782B2 (ja) * | 2017-04-21 | 2019-08-07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温度センサ及び電池パック |
JP6744249B2 (ja) * | 2017-04-21 | 2020-08-19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温度センサ及び電池パック |
JP2019074327A (ja) * | 2017-10-12 | 2019-05-16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センサユニットおよび蓄電モジュール |
JP6881761B2 (ja) * | 2018-01-30 | 2021-06-02 | 株式会社大泉製作所 | 温度検出器 |
JP6963810B2 (ja) * | 2018-01-30 | 2021-11-10 | 株式会社大泉製作所 | 温度検出器 |
JP7234550B2 (ja) * | 2018-09-13 | 2023-03-08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電池モジュール |
EP4283755A4 (en) * | 2021-12-29 | 2024-05-22 |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imited | BATTERY, POWER CONSUMPTION DEVICE AND BATTERY MANUFACTURING METHOD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5514C (zh) * | 1999-07-16 | 2004-11-10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二次电池 |
CN102403480A (zh) * | 2010-09-14 | 2012-04-04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电池模块 |
CN102483359A (zh) * | 2009-06-08 | 2012-05-30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温度传感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272387B2 (ja) * | 2002-05-22 | 2009-06-03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組電池の冷却装置 |
JP4506421B2 (ja) * | 2004-11-12 | 2010-07-21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二次電池構造体 |
JP4528612B2 (ja) * | 2004-12-27 | 2010-08-18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サーミスタ温度計の取付構造 |
JP5431036B2 (ja) | 2009-06-15 | 2014-03-05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車両用の組電池及びこれを備える車両並びに組電池用のセパレータ |
JP5558283B2 (ja) * | 2010-09-14 | 2014-07-23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電池モジュール |
-
2012
- 2012-05-31 JP JP2012124847A patent/JP5619075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
- 2013-04-24 US US13/869,026 patent/US9437878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04-25 CN CN201310148016.2A patent/CN10345690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5514C (zh) * | 1999-07-16 | 2004-11-10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二次电池 |
CN102483359A (zh) * | 2009-06-08 | 2012-05-30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温度传感器 |
CN102403480A (zh) * | 2010-09-14 | 2012-04-04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电池模块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456903A (zh) | 2013-12-18 |
US9437878B2 (en) | 2016-09-06 |
JP2013251125A (ja) | 2013-12-12 |
JP5619075B2 (ja) | 2014-11-05 |
US20130323552A1 (en) | 2013-12-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456903B (zh) | 蓄电模块 | |
US10062878B2 (en) | Electric storage apparatus | |
JP5881110B2 (ja) | 蓄電モジュール | |
EP3258517B1 (en) | Battery module having improved fastening structure | |
CN101925807B (zh) | 模块单元 | |
CN102376992B (zh) | 电池模块 | |
US10854860B2 (en) | Inter-battery connection device and inter-battery connection device assembly | |
JP4791416B2 (ja) | 温度検出体の取付構造 | |
JP6047343B2 (ja) | バスバーモジュール用収容部 | |
CN104321905A (zh) | 无螺栓电池单体连接 | |
JP6145314B2 (ja) | バスバモジュール及び電源装置 | |
JP6691083B2 (ja) | バスバ及びバスバモジュール並びに電池パック | |
EP3166160B1 (en) | Compact secondary battery module and secondary battery pack using same | |
JP5813397B2 (ja) | ヒューズホルダ、該ヒューズホルダを用いたヒューズの接続方法、該ヒューズホルダを備えたヒューズの接続構造 | |
KR101561123B1 (ko) | 조립식 전압 센싱 버스 바를 포함하는 전지모듈 | |
JP6068059B2 (ja) | バスバモジュール | |
JP2013157125A (ja) | 端子固定構造及び電源装置 | |
JP2015050067A (ja) | 蓄電装置 | |
JP2012013564A (ja) | 温度センサの取付構造 | |
JP5915460B2 (ja) | 温度センサの取付構造及び配線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 |
CN104285316A (zh) | 配线模块 | |
CN109411687A (zh) | 汇流条模块及电池组 | |
CN110277518B (zh) | 汇流条模块和电池组 | |
JP2012154901A (ja) | 温度センサ | |
US11450928B2 (en) | Cell-contacting device for a battery and battery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