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54870A - 树脂粒子的制造方法、树脂粒子的制造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树脂粒子的制造方法、树脂粒子的制造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454870A CN103454870A CN2013101966024A CN201310196602A CN103454870A CN 103454870 A CN103454870 A CN 103454870A CN 2013101966024 A CN2013101966024 A CN 2013101966024A CN 201310196602 A CN201310196602 A CN 201310196602A CN 103454870 A CN103454870 A CN 10345487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sin particle
- stoste
- resin
- toner
- shaft colla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02—Preparation methods
- G03G9/081—Preparation methods by mixing the toner components in a liquefied state; melt kneading; reactive mixing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3/00—Processes of treating or compound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3/12—Powdering or granulating
- C08J3/16—Powdering or granulating by coagulating dispersion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Developing Agents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Mixers With Rotating Receptacles And Mixers With Vibration Mechanisms (AREA)
-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AREA)
- Processes Of Treat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AREA)
- Glanulating (AREA)
Abstract
使用微反应器,将第一原液和第二原液混合后使树脂微粒聚集,以得到树脂粒子或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所述微反应器包括:作为圆盘状的两张盘,配置成在制造树脂粒子时于两张盘的圆形面之间形成空隙的固定盘A和旋转盘B;和,向空隙供给作为树脂微粒分散液的第一原液的第一原液供给部;和,向空隙供给含有聚集剂的第二原液的第二原液供给部。由此,可短时间内得到所需粒径的树脂粒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树脂粒子的制造方法、树脂粒子的制造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在静电复印中,通过电晕放电等使静电潜像担持体表面带电,然后利用激光等进行曝光以形成静电潜像,通过调色剂使该静电潜像显影以形成调色剂图像,进一步地,将该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以得到高品质的图像。通常,在热可塑性树脂等粘合树脂中混合着色剂、电荷控制剂、脱模剂、磁性材料等,进行捏合、粉碎、分级,使成平均粒径5-10μm的调色剂粒子,将由此得到调色剂用作适用于这样的静电复印的调色剂。而且,为了赋予调色剂流动性、进行调色剂的电荷控制或提高清洁性的目的,将二氧化硅或氧化钛等无机微粉末等外添到调色剂上。
对于这样的调色剂,近年来,由于形成图像的高图像品质要求,正在研究减小调色剂的粒径以提高分辨率。为了输出高图像品质的图像,将调色剂的平均粒径减小至5μm左右,且使调色剂的粒度分布窄是有效的。
于是,为了使调色剂的粒径为小粒径、使调色剂的粒度分布窄,有人提出将预先制备的树脂粒子分散液、颜料分散液、脱模剂分散液混合,向得到的混合分散液中添加聚集剂,使该混合分散液升温以得到作为调色剂的聚集粒子,通过乳液聚合聚集法制备调色剂的方法。此外,还有人提出,从使含有颜料和脱模剂的聚酯树脂的微粒分散而成的微粒分散液,通过微粒聚集法制造调色剂的方法。
依据上述各方法,通过调整制造条件,确实可以得到具有所需粒径的调色剂,但是,存在的问题是,为了得到具有所需粒径的调色剂,需要减慢微粒分散液的升温速度等,需要长时间进行微粒的聚集直到调色剂达到所需粒径。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事由完成,其目的在于,可以短时间内得到所需粒径的树脂粒子,和可短时间内得到所需粒径的调色剂粒子。
本发明一个方面的树脂粒子的制造方法,其使用微反应器将第一原液和第二原液混合后使树脂微粒聚集,以得到树脂粒子,所述微反应器包括:
作为圆盘状的两张盘,配置成在制造树脂粒子时于两张盘的圆形面之间形成空隙的固定盘和旋转盘,
从所述空隙的端部,向所述空隙供给作为树脂微粒分散液的所述第一原液的第一原液供给部,和
以所述固定盘的圆形面的中心为基准,在与所述第一原液供给部相对的一侧,使所述固定盘的上表面与下表面连通而形成的,从所述固定盘的上表面一侧向所述空隙供给含有聚集剂的所述第二原液的1个以上的第二原液供给部。
此外,本发明一个方面的树脂粒子的制造装置包括:
作为圆盘状的两张盘,配置成在制造树脂粒子时于两张盘的圆形面之间形成空隙的固定盘和旋转盘,
从所述空隙的端部,向所述空隙供给作为树脂微粒分散液的第一原液的第一原液供给部,和
以所述固定盘的圆形面的中心为基准,在与所述第一原液供给部相对的一侧,使所述固定盘的上表面与下表面连通而形成的,从所述固定盘的上表面一侧向所述空隙供给含有聚集剂的第二原液的1个以上的第二原液供给部,
将所述第一原液和所述第二原液混合后使树脂微粒聚集,以制造树脂粒子。
由此,依据本发明,可短时间内得到所需粒径の树脂粒子。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制备树脂粒子的分散液的微反应器的截面示意图;
图2是说明利用高化式流动试验机的软化点测定方法的图;
图3是示出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结构的正面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树脂粒子的制造方法、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的制造方法、树脂粒子的制造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受以下实施方式的任何限制,在本发明的目的范围内,可进行适当变更后实施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关于重复说明之处,有时会省略适当的说明,但并非限制发明的要旨。
下面利用图1,对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作为树脂粒子的制造装置的微反应器以及使用微反应器的树脂粒子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微反应器>
图1是用于树脂粒子的制造方法的微反应器的截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微反应器具有作为圆盘状的两张盘的固定盘A和旋转盘B,固定盘A和旋转盘B配置成在二者之间具有空隙使得可形成薄层。
图1所示的微反应器中,分别从第一原液供给部x供给作为树脂微粒分散液的第一原液,从第二原液供给部y供给含有聚集剂的第二原液。通过第一原液和第二原液的供给,在固定盘A与旋转盘B之间形成的空隙中制造树脂粒子,将树脂粒子作为树脂粒子的分散液从排液部z排出。
以固定盘A的圆形面中心为基准,在与第一原液供给部x相对的一侧,使固定盘A的上表面与下表面连通而形成第二原液供给部y,其从固定盘A的上表面一侧向空隙供给含有聚集剂的第二原液。
图1所示的微反应器使用作为在与旋转轴c平行的方向上可动的浮动机构的固定盘A。因此,由固定盘A和旋转盘B形成的空隙高度通过以下来调整:因从第一原液供给部x供给的作为树脂微粒分散液的第一原液流入而产生的、在将固定盘A推上去的方向(图1的上方)上作用的压力,固定盘A的自重,以及在将固定盘A推下去的方向(图1的下方)上施加的压力。也就是说,在制造树脂粒子时,固定盘A和旋转盘B之间形成的空隙高度可通过调整第一原液的流速、固定盘A的质量和/或从固定盘A的上侧施加的背压来调整。作为来自上侧施于固定盘A的压力,可举出由气体所致的背压。在制造树脂粒子时,背压优选为0.5MPa以下。
对于固定盘A和旋转盘B的材质,只要难以因第一原液或第二原液产生腐蚀,具有充分的强度,就没有特别的限定。作为固定盘A和旋转盘B的材质,优选使用硬质且可镜面抛光的材质,例如可举出碳化硅、碳化钨、硼类陶瓷等,也可使用表面用金刚石样碳包覆的材质。
对于由固定盘A和旋转盘B形成的空隙高度,优选根据第一原液、第二原液和使树脂微粒聚集所得树脂粒子的种类等进行调整。制造树脂粒子时的空隙高度优选为1-50μm。
优选使用固定盘A的直径与旋转盘B的直径为相同大小的盘。固定盘A和旋转盘B的直径无特别限定,优选为100mm-300mm。
旋转盘B以穿过固定盘A和旋转盘B的中心的旋转轴c为中心旋转。旋转盘B的旋转速度无特别限定,在制备树脂粒子时,优选为200-3,500rpm,更优选为500-2,000rpm。旋转盘B的旋转速度在脱离上述适当范围的情况下,难以得到具有所需粒径和窄粒径分布的树脂粒子。
固定盘A上设置的第二原液供给部y的数量可以为1个或多个。第二原液供给部y的数量为多个时,从第二原液供给部供给的含有聚集剂的第二原液可以为1种或多种。对于第二原液供给部y的形状,可考虑第二原液的供给量以适当设计。
通过使用以上说明的微反应器,可短时间内制造具有窄粒径分布的所需粒径的树脂粒子。作为具备上述结构的微反应器,例如可举出强制薄膜反应器(ULREA SS-11(エム·テクニック株式会社制))等。此外,对于示例的强制薄膜反应器等,用于驱动的电源可使用家庭用电源,所以在少量制造时,与传统的分批式树脂粒子的制造方法相比,能源效率优异。以下,对使用微反应器的树脂粒子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使用微反应器的树脂粒子的制造方法]
在使用微反应器的树脂粒子的制造方法中,首先,如图1所示,从第一原液供给部x供给作为树脂微粒分散液的第一原液,用第一原液充满由固定盘A和旋转盘B形成的空隙,形成薄膜流体。接着,相对于第一原液的薄膜流体,如图1所示,供给从第二原液供给部y供给的含有聚集剂的第二原液,在由固定盘A和旋转盘B形成的空隙内,将第一原液和第二原液混合后使树脂微粒聚集,得到树脂粒子。将树脂粒子以分散于液体中的状态在排液部z中回收。以下,对树脂粒子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作为树脂微粒分散液的第一原液和含有聚集剂的第二原液进行说明。
(作为树脂微粒分散液的第一原液)
树脂粒子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第一原液是使树脂微粒分散于溶媒中的树脂微粒分散液。对于树脂微粒分散液中使用的树脂,只要使用上述微反应器的树脂微粒的聚集良好地进行,就无特别限制。作为树脂的具体实例,可举出苯乙烯类树脂、(甲基)丙烯酸类树脂、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类树脂、聚乙烯类树脂、聚丙烯类树脂、氯乙烯类树脂、聚酯树脂、聚酰胺树脂、聚氨酯树脂、聚乙烯醇类树脂、乙烯醚类树脂、N-乙烯基类树脂、苯乙烯-丁二烯树脂等热可塑性树脂。
此外,作为树脂微粒分散液中含有的树脂,从树脂微粒的聚集良好地进行的方面出发,优选在分子链的一部分(末端、侧链等)中含有羧基或磺酸基等酸性基团的树脂。作为具有这样的酸性基团的树脂,可举出例如(甲基)丙烯酸类树脂、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类树脂和聚酯树脂。
在树脂为具有酸性基团的树脂时,优选树脂的酸值为5-40mgKOH/g。在酸值过低的情况下,取决于聚集时的配方,微粒的聚集有时难以良好地进行,在酸值过高的情况下,在高湿条件下,因湿度的影响,调色剂的各种性能可能受损。
以下就具有酸性基团的树脂,对(甲基)丙烯酸类树脂、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类树脂和聚酯树脂按顺序说明。
<(甲基)丙烯酸类树脂>
(甲基)丙烯酸类树脂为至少含有(甲基)丙烯酸类单体的单体共聚得到的树脂。对于(甲基)丙烯酸类树脂中含有的来源于(甲基)丙烯酸类单体的单元含有量,只要在不妨碍本发明目的的范围内就无特别限定,优选70质量%以上,更优选80质量%以上,特别优选90质量%以上,最优选100质量%。
作为(甲基)丙烯酸类树脂的制备中使用的(甲基)丙烯酸类单体,可举出(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和(甲基)丙烯酸丙酯等(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甲基)丙烯酰胺、N-烷基(甲基)丙烯酰胺、N-芳基(甲基)丙烯酰胺、N,N-二烷基(甲基)丙烯酰胺和N,N-二芳基(甲基)丙烯酰胺等(甲基)丙烯酰胺化合物。此外,(甲基)丙烯酸类树脂优选含有来源于(甲基)丙烯酸的单元中所含有的羧基作为酸性基团。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在制备(甲基)丙烯酸类树脂时增减(甲基)丙烯酸的使用量,可调整(甲基)丙烯酸类树脂的酸值。
在(甲基)丙烯酸类树脂为(甲基)丙烯酸类单体与(甲基)丙烯酸类单体以外的其他单体共聚而成的树脂时,作为其他单体,可举出乙烯、丙烯、丁-1-烯、戊-1-烯、己-1-烯、庚-1-烯和辛-1-烯等烯烃类;醋酸烯丙酯、苯甲酸烯丙酯、乙酰醋酸烯丙酯和乳酸烯丙酯等烯丙基酯类;己基乙烯基醚、辛基乙烯基醚、乙基己基乙烯基醚、甲氧基乙基乙烯基醚、乙氧基乙基乙烯基醚、氯乙基乙烯基醚、2-乙基丁基乙烯基醚、二甲基氨基乙基乙烯基醚、二乙基氨基乙基乙烯基醚、苯甲基乙烯基醚、乙烯基苯基醚、乙烯基甲苯基醚、乙烯基氯苯基醚、乙烯基-2,4-二氯苯基醚和乙烯基萘基醚等乙烯基醚;醋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丁酸乙烯酯、异丁酸乙烯酯、二乙基醋酸乙烯酯、氯醋酸乙烯酯、甲氧基醋酸乙烯酯、丁氧基醋酸乙烯酯、苯基醋酸乙烯酯、乙酰基醋酸乙烯酯、月桂酸乙烯酯、苯甲酸乙烯酯、水杨酸乙烯酯、氯苯甲酸乙烯酯和萘酸乙烯酯等乙烯基酯。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类树脂>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类树脂为至少含有苯乙烯类单体和(甲基)丙烯酸类单体的单体共聚得到的树脂。对于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类树脂中含有的来源于苯乙烯类单体的单元和来源于(甲基)丙烯酸类单体的单元的合计含有量,只要在不妨碍本发明目的的范围内就无特别限定,优选70质量%以上,更优选80质量%以上,特别优选90质量%以上,最优选100质量%。
作为在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类树脂的制备中使用的苯乙烯类单体,可举出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o-甲基苯乙烯、m-甲基苯乙烯、p-甲基苯乙烯、p-乙基苯乙烯、2,4-二甲基苯乙烯、p-n-丁基苯乙烯、p-十二烷基苯乙烯、p-甲氧基苯乙烯、p-苯基苯乙烯和p-氯苯乙烯等。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类树脂的制备中使用的(甲基)丙烯酸类单体与(甲基)丙烯酸类树脂的制备中使用的(甲基)丙烯酸类单体相同。
此外,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类树脂优选含有来源于(甲基)丙烯酸单元所含的羧基作为酸性基团。这种情况下,通过在制备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类树脂时增减(甲基)丙烯酸的使用量,可调整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类树脂的酸值。
在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类树脂为苯乙烯类单体和(甲基)丙烯酸类单体与苯乙烯类单体和(甲基)丙烯酸类单体以外的其他单体共聚而成的树脂时,其他单体的实例与(甲基)丙烯酸类树脂中的(甲基)丙烯酸类单体以外的其他单体相同。
<聚酯树脂>
对于聚酯树脂,使用通过2元或3元以上的醇成分与2元或3元以上的羧酸成分缩合聚合或共聚而得到的聚酯树脂。作为用于合成聚酯树脂的成分,可举出以下的醇成分或羧酸成分。
作为2元或3元以上的醇成分的具体实例,可举出乙二醇、一缩二乙二醇、二缩三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1,4-丁烷二醇、新戊二醇、1,4-丁烯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一缩二丙二醇、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四亚甲基二醇等二醇类;双酚A、氢化双酚A、聚氧乙烯化双酚A、聚氧丙烯化双酚A等双酚类;山梨糖醇、1,2,3,6-己四醇、1,4-脱水山梨糖醇、季戊四醇、二季戊四醇、三季戊四醇、1,2,4-丁三醇、1,2,5-戊三醇、甘油、一缩二甘油、2-甲基丙三醇、2-甲基-1,2,4-丁三醇、三羟甲基乙烷、三羟甲基丙烷、1,3,5-三羟基甲基苯等3元以上的醇类。
作为2元或3元以上的羧酸成分的具体实例,可举出马来酸、富马酸、柠康酸、衣康酸、戊烯二酸、邻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环己烷二甲酸、琥珀酸、己二酸、癸二酸、壬二酸、1,10-癸二甲酸、丙二酸、或n-丁基琥珀酸、n-丁烯基琥珀酸、异丁基琥珀酸、异丁烯基琥珀酸、n-辛基琥珀酸、n-辛烯基琥珀酸、n-十二烷基琥珀酸、n-十二碳烯基琥珀酸、异十二烷基琥珀酸、异十二碳烯基琥珀酸等烷基或烯基琥珀酸等2元羧酸;1,2,4-苯三甲酸(偏苯三酸)、1,2,5-苯三甲酸、2,5,7-萘三甲酸、1,2,4-萘三甲酸、1,2,4-丁三甲酸、1,2,5-己三甲酸、1,3-二羧基-2-甲基-2-亚甲基羧基丙烷、1,2,4-环己三甲酸、四(亚甲基羧基)甲烷、1,2,7,8-辛四甲酸、均苯四甲酸、Empol三聚酸等3元以上的羧酸等。这些2元或3元以上的羧酸成分亦可作为酰卤、酸酐、低级烷基酯等酯形成性的衍生物使用。其中,“低级烷基”是指碳原子数1-6的烷基。
聚酯树脂的酸值可通过调整用于聚酯树脂合成的醇成分所具有的羟基与羧酸成分所具有的羧基的官能基团平衡来调整。
对于树脂的玻璃化转变点(Tg),只要在不妨碍本发明目的的范围内就无特别限定。代表性地,优选树脂的Tg为30-60℃。在树脂的Tg过低的情况下,对树脂粒子、调色剂进行洗涤、干燥时,粒子彼此易发生熔融。在树脂的Tg过高的情况下,需要提高使树脂微粒聚集时的温度条件,聚集所需要的能量易变大。
<玻璃化转变点(Tg)测定方法>
树脂的玻璃化转变点可通过遵循JIS K7121的测定方法求出。更具体地,可通过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メンツ株式会社制差示扫描量热计DSC-6200作为测定装置测定吸热曲线来求出。可将测定样品10mg放入铝锅中,作为参照使用空的铝锅,测定温度范围25-200℃,升温速度10℃/分,常温常湿下测定得到吸热曲线,由此求出玻璃化转变点。
树脂的数均分子量(Mn)只要在不妨碍本发明目的的范围内就无特别限定。代表性地,树脂的数均分子量(Mn)优选为2,000-20,000。此外,以数均分子量(Mn)与重均分子量(Mw)之比表示的分子量分布(Mw/Mn)优选为2-60,更优选为2-10。通过使树脂的分子量分布在所述范围内,聚集粒子的粒径分布更易变窄。树脂的数均分子量(Mn)和重均分子量(Mw)可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测定。
树脂的软化点只要在不妨碍本发明目的的范围内就无特别限定。代表性地,树脂的软化点优选80-150℃,更优选90-140℃。若树脂的软化点过高,则在将使树脂微粒聚集而成的树脂粒子作为调色剂回收时,得到的调色剂在低温下有时难以良好地在记录介质上定影。若树脂的软化点过低,则在将使树脂微粒聚集而成的树脂粒子作为调色剂回收时,得到的调色剂在高温下保存时有时发生聚集,调色剂的耐热保存性可能受损。树脂的软化点可遵循以下方法来测定。
<软化点测定方法>
通过高化式流动试验机(CFT-500D(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制))进行树脂(调色剂)软化点的测定。使用调色剂1.5g作为样品,使用高1.0mm、直径1.0mm的冲模,升温速度4℃/分,预热时间300秒,负荷5kg,测定温度范围60-200℃,在上述条件下进行测定。通过流动试验机的测定得到关于温度(℃)与行程(mm)的S形曲线,由其读取软化点。
通过图2说明软化点的读取方法。设行程的最大值为S1,低温一侧的基线行程值为S2。在S形曲线中,将行程值为(S1+S2)/2的温度作为测定样品的软化点。
<树脂微粒分散液的制备方法>
对于制备树脂微粒分散液的方法,在树脂为(甲基)丙烯酸类树脂、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类树脂等加聚型树脂时,可通过利用乳液聚合法制备这些树脂,作为树脂微粒的分散液来制备。
另一方面,在树脂为聚酯树脂等时,将树脂通过二轴挤出机、三辊捏合机或二辊捏合机等捏合装置进行熔融捏合,在得到的熔融捏合物冷却后,通过切碎机、Feathermill、气流粉碎机等粉碎装置进行粗粉碎,将粗粉碎品在例如分散于水性介质的状态下加热至比流动试验机测定的树脂软化点高10℃以上的温度,通过用匀浆机或压力排出型分散机对加热过的分散液施加强的剪切力,得到使树脂微粒分散于水性介质中的分散液。
作为对分散液施加强剪切力的装置,可举出NANO3000(株式会社美粒制)、Nanomizer(吉田机械兴业株式会社制)、Microfludizer(MFI社制)、Gaulin匀浆机(Manton-Gaulin制)和CLEARMIX W-MOTION(エム·テクニック株式会社制)等。
(在树脂微粒中含有着色剂和/或脱模剂的树脂微粒分散液)
此外,对于作为第一原液的树脂微粒分散液中含有的树脂微粒,只要使用上述微反应器的树脂微粒聚集良好地进行,就可含有着色剂和/或脱模剂。对于可在树脂微粒中含有的着色剂和/或脱模剂,可从一直以来作为调色剂制造用的着色剂和脱模剂使用的化合物等中适当选择。
<着色剂>
对于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中含有的着色剂,可根据调色剂粒子的颜色使用公知的着色剂。作为可在调色剂中添加的合适着色剂的具体实例,可举出以下着色剂。
作为黄色着色剂,可举出缩合偶氮化合物、异吲哚酮化合物、蒽醌化合物、偶氮金属络合物、甲川化合物和烯丙基酰胺化合物等。具体地,可举出C.I.颜料黄3、12、13、14、15、17、62、74、83、93、94、95、97、109、110、111、120、127、128、129、147、151、154、155、168、174、175、176、180、181、191、194;萘酚黄S、汉萨黄G和C.I.还原黄等。
作为品红色着色剂,可举出缩合偶氮化合物、吡咯并吡咯二酮化合物、蒽醌化合物、喹吖啶酮化合物、碱染料色淀化合物、萘酚化合物、苯并咪唑酮化合物、硫靛化合物和苝化合物等。具体地,可举出C.I.颜料红2、3、5、6、7、19、23、48:2、48:3、48:4、57:1、81:1、122、144、146、150、166、169、177、184、185、202、206、220、221和254等。
作为青色着色剂,可举出铜酞菁化合物、铜酞菁衍生物、蒽醌化合物和碱染料色淀化合物等。具体地,可举出C.I.颜料蓝1、7、15、15:1、15:2、15:3、15:4、60、62、66等;酞菁蓝、C.I.还原蓝和C.I.酸性蓝等。
着色剂的使用量只要在不妨碍本发明目的的范围内就无特别限定。具体地,相对于树脂100质量份,优选为1-30质量份。
<脱模剂>
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为提高定影性、偏移抗性的目的而含有脱模剂。脱模剂的种类只要是一直以来作为调色剂用脱模剂使用的脱模剂,就无特别限定。
作为合适的脱模剂,例如可举出低分子量聚乙烯、低分子量聚丙烯、聚烯烃共聚物、聚烯烃蜡、微晶蜡、石蜡和费托蜡等脂肪族烃类蜡;氧化聚乙烯蜡和氧化聚乙烯蜡的嵌段共聚物等脂肪族烃类蜡的氧化物;小烛树蜡、巴西棕榈蜡、日本蜡、霍霍巴蜡和米蜡等植物类蜡;蜂蜡、羊毛蜡和鲸蜡等动物类蜡;地蜡、纯地蜡和凡士林等矿物类蜡;褐煤酸酯蜡和蓖麻蜡等以脂肪酸酯为主要成分的蜡类;脱氧巴西棕榈蜡等使脂肪酸酯的一部分或全部脱氧而成的蜡。
作为可适当使用的脱模剂,还可举出棕榈酸、硬脂酸、褐煤酸和具有更长链的烷基的长链烷基羧酸类等饱和直链脂肪酸;巴西烯酸、酮油酸和十八碳四烯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硬脂醇、花生醇、山嵛醇、巴西棕榈醇、蜡醇、蜂花醇和具有更长链的烷基的长链烷基醇等饱和醇;山梨糖醇等多元醇;亚油酰胺、油酰胺和月桂酰胺等脂肪酸酰胺;亚甲基二硬脂酰胺、亚乙基二癸酰胺、亚乙基二月桂酰胺和六亚甲基二硬脂酰胺等饱和脂肪酸二酰胺;亚乙基二油酰胺、六亚甲基二油酰胺、N,N’-二油基己二酰胺、N,N’-二油基癸二酰胺等不饱和脂肪酸酰胺类、m-二甲苯二硬脂酰胺和N,N’-二硬脂基间苯二甲酰胺等芳香族类二酰胺;硬脂酸钙、月桂酸钙、硬脂酸锌和硬脂酸镁等脂肪酸金属盐;脂肪族烃类蜡中接枝有苯乙烯或丙烯酸等乙烯基类单体的蜡;单山嵛酸甘油酯等脂肪酸与多元醇的部分酯化物;通过植物性油脂氢化得到的具有羟基的甲基酯化合物。
脱模剂的使用量只要在不妨碍本发明目的的范围内就无特别限定。具体的脱模剂使用量,相对于树脂100质量份,优选为1-20质量份,更优选为5-15质量份。
对于树脂微粒分散液中使用的溶媒,只要使用上述微反应器的树脂微粒聚集良好地进行,就无特别限制,可从一直以来用于分散树脂微粒的溶媒中适当选择。作为树脂微粒分散液中使用的溶媒,聚集剂易溶解且构成树脂微粒的树脂基本上不溶解的溶媒是合乎需要的,例如可举出水或,甲醇、乙醇等醇类等。
<在树脂微粒中含有着色剂和/或脱模剂的树脂微粒分散液的制备方法>
作为在树脂微粒中含有着色剂和/或脱模剂的树脂微粒分散液,可举出例如以下的(a)-(c):
(a)在树脂微粒中含有着色剂的树脂微粒分散液;
(b)在树脂微粒中含有脱模剂的树脂微粒分散液;
(c)在树脂微粒中含有着色剂和脱模剂的树脂微粒分散液。
以下,对在树脂微粒中含有着色剂的树脂微粒分散液的制备方法进行说明,除了改变在树脂微粒中掺混的成分之外,在树脂微粒中含有脱模剂的树脂微粒分散液和在树脂微粒中含有着色剂和脱模剂的树脂微粒分散液中任一种的树脂微粒分散液,亦可以与下述相同的方法制备。
(在树脂微粒中含有着色剂的树脂微粒分散液的制备)
以下,就使用水性介质的、在树脂微粒中含有着色剂的树脂微粒分散液的制备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将树脂和着色剂用Henschel混合机(三井矿山株式会社制)等混合。需要说明的是,在后述将树脂粒子作为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回收的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的制造方法中,对于制备树脂微粒分散液的情况,在将树脂和着色剂混合时,可视需要将电荷控制剂、磁性粉等成分一起混合。
接着,将得到的混合物通过二轴挤出机、三辊捏合机或二辊捏合机等捏合装置进行熔融捏合,得到含着色剂的树脂组合物。在将得到的含着色剂的树脂组合物冷却后,利用切碎机、Feathermill、气体粉碎机等粉碎装置对含着色剂的树脂组合物进行粗粉碎。将含着色剂的树脂组合物的粗粉碎品在使其分散于水性介质中的状态下加热至比用流动试验机测定的树脂软化点高10℃以上的温度,通过用匀浆机或压力排出型分散机对加热过的含着色剂的树脂组合物的分散液施加强的剪切力,得到使含有着色剂的树脂微粒分散于水性介质中的分散液。
作为对分散液施加强剪切力的装置,可举出NANO3000(株式会社美粒制)、Nanomizer(吉田机械兴业株式会社制)、Microfludizer(MFI社制)、Gaulin匀浆机(Manton-Gaulin制)和CLEARMIX W-MOTION(エム·テクニック株式会社制)等。
通过上述方法制备的树脂微粒的体积平均粒径(D50)优选为1μm以下,更优选为0.1-0.5μm。通过使体积平均粒径(D50)在所述范围内,易于制备形状均一、粒径分布窄的树脂粒子。此外,在将树脂粒子作为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回收时,通过使树脂微粒的体积平均粒径(D50)在所述范围内,也可稳定调色剂的性能和生产能力。树脂微粒的体积平均粒径(D50)可通过激光衍射式粒度分布测定装置测定。
(含有聚集剂的第二原液)
树脂粒子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第二原液含有聚集剂。第二原液中含有的聚集剂只要可使作为第一原液的树脂微粒分散液良好地聚集就无特别限定。作为第二原液中含有的聚集剂的实例,可举出无机金属盐、无机铵盐、2价以上的金属络合物等。作为无机金属盐,可举出例如硫酸钠、氯化钠、氯化钙、硝酸钙、氯化钡、氯化镁、氯化锌、氯化铝、硫酸铝等金属盐和聚氯化铝、聚氢氧化铝等无机金属盐聚合物。作为无机铵盐,可举出例如硫酸铵、氯化铵、硝酸铵等。此外,季铵盐型的阳离子性表面活性剂、聚乙烯亚胺等亦可作为聚集剂使用。此外,溶解聚集剂的溶媒只要可良好地溶解聚集剂就无特别限定。
这些聚集剂中,特别优选使用2价金属盐和1价金属盐。
作为溶解聚集剂的溶媒,聚集剂的溶解度高且构成树脂微粒的树脂基本上不溶解的溶媒是合乎需要的,作为合适的实例,可举出水或,甲醇、乙醇等醇类等。
在上述第一原液和第二原液中,为了粒子形状的控制等目的,亦可混合公知的有机溶剂、高分子化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等。
第一原液的供给量也随微反应器的形状而变化,但是代表性地,优选100-1000ml/分。第二原液的供给量也随第一原液的供给量而变化,但是代表性地,优选1-500ml/分。此外,调整供给第一原液和第二原液时的温度,使得在微反应器中形成的空隙中,第一原液和第二原液的混合液温度为树脂微粒分散液中含有的树脂微粒的玻璃化转变点以上的温度。
此外,通过提高从固定盘A的上侧施加的背压、提高旋转盘B的旋转数或者提高第二原液的供给量,可使树脂粒子的粒径分布窄。
树脂粒子的体积平均粒径(MV)和个数平均粒径(MN)可使用粒度分布测定装置(MT3300(マイクロトラック社制))测定。此外,可从测定的MV和MN值算出粒度分布(MV/MN)。
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树脂粒子的制造方法可短时间内得到具有窄粒径分布的所需粒径的树脂粒子。因此,根据本树脂粒子的制造方法得到的至少含有粘合树脂、着色剂和脱模剂的树脂粒子作为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或者作为使外部添加剂附着于其表面而制成调色剂的调色剂母粒有用。以下对使用微反应器的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使用微反应器的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的制造方法]
在使用微反应器的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的制造方法中,根据上述树脂粒子的制造方法得到至少含有粘合树脂、着色剂和脱模剂的树脂粒子,然后将得到的树脂粒子作为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或者使外部添加剂附着于其表面而制成调色剂的调色剂母粒回收。在将树脂粒子作为调色剂母粒回收时,对于回收的调色剂母粒,在其表面使外部添加剂附着而制成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
以下,对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作为树脂微粒分散液的第一原液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对于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含有聚集剂的第二原液,可使用与在上述树脂微粒的制造方法中说明的相同的含有聚集剂的第二原液,因此省略说明。
(作为树脂微粒分散液的第一原液)
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以下简称为调色剂)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作为树脂微粒分散液的第一原液为使树脂微粒分散于溶媒中的树脂微粒分散液,树脂微粒含有着色剂和脱模剂。调色剂必须含有着色剂和脱模剂,还可视需要含有电荷控制剂、磁性粉等。关于树脂、着色剂和脱模剂,可使用与就树脂粒子的制造说明的相同的着色剂和脱模剂。以下,对调色剂的制造中使用的、可在作为树脂微粒分散液的第一原液中掺混的任选材料即电荷控制剂和磁性粉进行说明。
<电荷控制剂>
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也可视需要含有电荷控制剂。因此,也可使树脂微粒中含有电荷控制剂。电荷控制剂用于得到提高了调色剂的带电水平的稳定性、作为是否可短时间内使调色剂带电至规定的带电水平的指标的电荷聚集特性,耐久性和稳定性优异的调色剂的目的。在使调色剂带正电进行显影时,使用正带电性的电荷控制剂,在使调色剂带负电进行显影时,使用负带电性的电荷控制剂。
对于电荷控制剂的种类,只要在不妨碍本发明目的的范围内就无特别限定,可从一直以来调色剂中使用的电荷控制剂中适当选择。作为正带电性的电荷控制剂的具体实例,可举出哒嗪、嘧啶、吡嗪、邻噁嗪、间噁嗪、对噁嗪、邻噻嗪、间噻嗪、对噻嗪、1,2,3-三嗪、1,2,4-三嗪、1,3,5-三嗪、1,2,4-噁二嗪、1,3,4-噁二嗪、1,2,6-噁二嗪、1,3,4-噻二嗪、1,3,5-噻二嗪、1,2,3,4-四嗪、1,2,4,5-四嗪、1,2,3,5-四嗪、1,2,4,6-噁三嗪、1,3,4,5-噁三嗪、酞嗪、喹唑啉、喹喔啉吖嗪化合物;Azine Fast Red FC、Azine Fast Red12BK、Azine Violet BO、Azine Brown3G、Azine Light Brown GR、Azine Dark GreenBH/C、Azine Deep Black EW和AzineDeep Black3RL等由吖嗪化合物构成的直接染料;苯胺黑、苯胺黑盐、苯胺黑衍生物等苯胺黑化合物;苯胺黑BK、苯胺黑NB、苯胺黑Z等由苯胺黑化合物构成的酸性染料;环烷酸或高级脂肪酸的金属盐类;醇化胺;烷基酰胺;苯甲基甲基己基癸基铵、癸基三甲基氯化铵等季铵盐。这些正带电性的电荷控制剂中,从可得到更快速的聚集性的方面出发,特别优选苯胺黑化合物。这些正带电性的电荷控制剂可将2种以上组合而使用。
具有季铵盐、羧酸盐或羧基作为官能基团的树脂也可作为正带电性的电荷控制剂使用。更具体地,可举出具有季铵盐的苯乙烯类树脂、具有季铵盐的丙烯酸类树脂、具有季铵盐的苯乙烯-丙烯酸类树脂、具有季铵盐的聚酯类树脂、具有羧酸盐的苯乙烯类树脂、具有羧酸盐的丙烯酸类树脂、具有羧酸盐的苯乙烯-丙烯酸类树脂、具有羧酸盐的聚酯类树脂、具有羧基的苯乙烯类树脂、具有羧基的丙烯酸类树脂、具有羧基的苯乙烯-丙烯酸类树脂、具有羧基的聚酯类树脂等的1种或2种以上。对于这些树脂的分子量,只要在不妨碍本发明目的的范围内就无特别限定,可以为寡聚物或聚合物。
在可作为正带电性的电荷控制剂使用的树脂中,从可容易地将带电量调节为所需范围内的值的方面出发,更优选具有季铵盐作为官能基团的苯乙烯-丙烯酸类树脂。具有季铵盐作为官能基团的苯乙烯-丙烯酸类树脂中,作为与苯乙烯单元共聚的优选丙烯酸类共聚单体的具体实例,可举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丙酯、丙烯酸异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异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等(甲基)丙烯酸烷基酯。
此外,作为季铵盐,可使用从二烷基氨基(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二烷基氨基(甲基)丙烯酰胺或二烷基氨基烷基(甲基)丙烯酰胺经过四元化的步骤衍生的单元。作为二烷基氨基(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具体实例,可举出例如二甲基氨基(甲基)丙烯酸乙酯、二乙基氨基(甲基)丙烯酸乙酯、二丙基氨基(甲基)丙烯酸乙酯、二丁基氨基(甲基)丙烯酸乙酯等;作为二烷基(甲基)丙烯酰胺的具体实例,可举出二甲基甲基丙烯酰胺;作为二烷基氨基烷基(甲基)丙烯酰胺的具体实例,可举出二甲基氨基丙基甲基丙烯酰胺。此外,也可在聚合时并用羟基(甲基)丙烯酸乙酯、羟基(甲基)丙烯酸丙酯、2-羟基丁基(甲基)丙烯酸酯、N-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等含羟基的聚合性单体。
作为负带电性的电荷控制剂的具体实例,可举出例如有机金属络合物、螯合物等。作为有机金属络合物和螯合物,优选乙酰丙酮铝和乙酰丙酮铁(II)等乙酰丙酮金属络合物,和3,5-二叔丁基水杨酸铬等水杨酸类金属络合物或水杨酸类金属盐,更优选水杨酸类金属络合物或水杨酸类金属盐。这些负带电性的电荷控制剂可将2种以上组合而使用。
正带电性或负带电性的电荷控制剂使用量只要在不妨碍本发明目的的范围内就无特别限定。对于正带电性或负带电性的电荷控制剂使用量,代表性地,在以调色剂总量为100质量份时,优选1.5-15质量份,更优选2.0-8.0质量份,特别优选3.0-7.0质量份。在电荷控制剂的使用量过少时,由于难以使调色剂稳定带电至规定的极性,所以可能发生形成图像的图像密度低于所需值或者难以长期维持图像密度。此外,在这种情况下,电荷控制剂在树脂中难以均一地分散,形成图像易发生雾化或易发生潜像担持部的污染。电荷控制剂的使用量过多时,易发生耐环境性劣化所致的、高温高湿下的不良带电引起的形成图像中的图像不良或潜像担持部的污染等。
<磁性粉>
在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中,可按需掺混磁性粉。磁性粉的种类只要在不妨碍本发明目的的范围内就无特别限定。作为合适的磁性粉实例,可举出铁氧体、磁铁等铁;钴、镍等强磁性金属;含有铁和/或强磁性金属的合金;含有铁和/或强磁性金属的化合物;实施了热处理等强磁性化处理的强磁性合金;二氧化铬。
磁性粉的粒径只要在不妨碍本发明目的的范围内就无限定。对于具体的磁性粉的粒径,优选0.1-1.0μm,更优选0.1-0.5μm。在使用所述范围内粒径的磁性粉时,易使磁性粉在树脂中均一地分散。
对于磁性粉,为了改良调色剂中的分散性的目的等,可使用经钛类偶联剂或硅烷类偶联剂等表面处理剂进行了表面处理的磁性粉。
磁性粉的使用量只要在不妨碍本发明目的的范围内就无特别限定。对于具体的磁性粉使用量,在将调色剂作为单成分显影剂使用的情况下,以调色剂总量为100质量份时,优选为35-60质量份,更优选为40-60质量份。在磁性粉使用量过多时,可能会发生图像密度的耐久性降低或定影性极度降低,在磁性粉使用量过少时,可能因形成图像中易发生雾化而降低图像密度的耐久性。此外,在将调色剂作为2成分显影剂使用的情况下,对于磁性粉的使用量,以调色剂总量为100质量份时,优选为2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15质量份以下。
<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的制造方法的其他步骤>
在上述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的制造方法中,也可对根据树脂粒子的制造方法得到的树脂粒子进行利用以下步骤(I)的处理。此外,对于上述方法得到的树脂粒子,可通过任意方法,作为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或者使外部添加剂在其表面附着而制成调色剂的调色剂母粒回收。作为该回收方法,优选包含以下步骤(II)和(III)的方法。进一步地,在树脂粒子作为调色剂母粒回收时,通过以下步骤(IV)在回收的调色剂母粒的表面附着外部添加剂。
(I)加热处理树脂粒子的形状控制步骤。
(II)洗涤树脂粒子的洗涤步骤。
(III)干燥经洗涤的树脂粒子的干燥步骤。
(IV)在调色剂母粒的表面附着外部添加剂的外添步骤。
(I)形状控制步骤中,将通过树脂微粒聚集得到的树脂粒子中所含成分合一化,可控制得到的调色剂的形状。
(I)形状控制步骤中,对于加热树脂粒子的分散液时的温度,只要在不妨碍本发明目的的范围内就无特别限定。代表性地,优选将树脂粒子的分散液加热至树脂的玻璃化转变点以上、树脂的熔点以下,更优选加热至树脂的玻璃化转变点+10℃以上、树脂的熔点以下。通过将树脂粒子的分散液加热至所述范围的温度,可使树脂粒子所含成分的合一化良好地进行,容易制备合适球形度的调色剂。
通过加热树脂粒子的分散液,树脂粒子的形状逐渐接近球形。通过控制加热时的温度和时间,可将粒子的球形化度控制为所需值。这是因为,由于温度上升而树脂的熔融粘度降低,表面张力引起球形化方向上的形状变化。球形化度的优选范围为0.965-0.985。球形化度可通过例如“FPIA3000”(シスメック株式会社制)测定。如此,可得到所需粒径、形状的调色剂粒子的分散液。
对于通过(I)形状控制步骤得到的调色剂粒子,可通过任意的方法,作为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或者使外部添加剂附着于其表面而制成调色剂的调色剂母粒回收。
(II)洗涤步骤中,用水洗涤由上述方法得到的树脂粒子。洗涤方法无特别限定,可举出例如通过固液分离从树脂粒子的分散液将树脂粒子作为湿滤饼回收,将得到的湿滤饼用水洗涤的方法,或使树脂粒子的分散液中的树脂粒子沉降后将上清液替换为水,在替换后使树脂粒子再分散于水中的方法等。
(II)洗涤步骤中洗涤的树脂粒子在(III)干燥步骤中干燥。将树脂粒子干燥的方法无特别限定。作为合适的干燥方法,可举出使用喷雾干燥机、流化床干燥机、真空冻干机、减压干燥机等干燥机等的方法。这些方法中,从易于抑制干燥中的树脂粒子的聚集出发,更优选使用喷雾干燥机的方法。在使用喷雾干燥机时,通过与树脂粒子的分散液一起喷雾二氧化硅等外部添加剂的分散液,可在树脂粒子的表面使外部添加剂附着。
对于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由上述方法制造的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可视需要在其表面使外部添加剂附着。根据上述方法,在将树脂粒子作为调色剂母粒回收时,在(IV)外添步骤中,在调色剂母粒的表面附着外部添加剂。使外部添加剂在调色剂母粒的表面附着的方法无特别限定。作为合适的方法,可举出例如通过Henschel混合机或Nautamixer等混合机,将条件调整为外部添加剂不埋住调色剂表面,进行混合的方法。
对于外部添加剂的种类,只要在不妨碍本发明目的的范围内就无特别限定,可从一直以来用于调色剂的外部添加剂中适当选择。作为合适的外部添加剂的具体实例,可举出二氧化硅或氧化铝、氧化钛、氧化镁、氧化锌、钛酸锶、钛酸钡等金属氧化物。这些外部添加剂可将2种以上组合而使用。此外,对于这些外部添加剂,也可用氨基硅烷偶联剂或硅油等疏水化剂进一步疏水化后使用。在使用经疏水化的外部添加剂时,容易控制高温高湿下调色剂带电量的降低,易于得到流动性优异的调色剂。
对于外部添加剂的粒径,只要在不妨碍本发明目的的范围内就无特别限定,代表性地,优选为0.01-1.0μm。
对于外部添加剂的体积电阻率值,可在外部添加剂的表面形成由氧化锡和氧化锑组成的包覆层,通过改变包覆层的厚度或氧化锡与氧化锑之比来调整。
外部添加剂的使用量只要在不妨碍本发明目的的范围内就无特别限定。对于外部添加剂的使用量,代表性地,相对于外添处理前的调色剂粒子100质量份,优选为0.1-10质量份,更优选为0.2-5质量份。
此外,通过上述方法制造的调色剂也可与所需载体混合后作为2成分显影剂使用。以下,对将调色剂作为2成分显影剂使用时所使用的载体和2成分显影剂按顺序进行说明。
<载体>
对于由上述方法得到的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也可与所需载体混合后作为2成分显影剂使用。在制备2成分显影剂时,优选使用磁性载体。
在将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制成2成分显影剂时,作为合适的载体,可举出载体芯材被树脂包覆的载体。作为载体芯材的具体实例,可举出铁、氧化处理铁、还原铁、磁铁、铜、硅钢、铁氧体、镍、钴等粒子,或这些材料与锰、锌、铝等的合金粒子,铁-镍合金、铁-钴合金等粒子,氧化钛、氧化铝、氧化铜、氧化镁、氧化铅、氧化锆、碳化硅、钛酸镁、钛酸钡、钛酸锂、钛酸铅、锆酸铅、铌酸锂等陶瓷粒子,磷酸二氢铵、磷酸二氢钾、罗谢尔盐等高电容率物质的粒子,使上述磁性粒子分散于树脂中而成的树脂载体等。
作为包覆载体芯材的树脂的具体实例,可举出(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苯乙烯类聚合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烯烃类聚合物(聚乙烯、氯化聚乙烯、聚丙烯等)、聚氯乙烯、聚醋酸乙烯酯、聚碳酸酯、纤维素树脂、聚酯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聚酰胺树脂、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硅酮树脂、含氟树脂(聚四氟乙烯、聚氯三氟乙烯、聚偏二氟乙烯等)、酚醛树脂、二甲苯树脂、酞酸二烯丙酯树脂、聚缩醛树脂、氨基树脂等。这些树脂可将2种以上组合而使用。
对于载体的粒径,只要在不妨碍本发明目的的范围内就无特别限定,但通过电子显微镜测定的粒径优选为20-120μm,更优选为25-80μm。
在将上述所示的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作为2成分显影剂使用时,调色剂的含有量相对于2成分显影剂的质量,优选为3-20质量%,更优选为5-15质量%。通过使2成分显影剂中的调色剂含量在所述范围内,可维持形成图像中适当的图像密度,由于抑制来自显影装置的调色剂飞散而抑制图像形成装置内部的污染和调色剂对转印纸等的附着。
接下来,说明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图3是示出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结构的正面截面图。
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例如为兼具复印功能、打印功能、扫描功能和传真功能等多种功能的多功能机械。图像形成装置1是包括装置本体11、操作部47、图像形成部12、定影部13、给纸部14、原稿给送部6和原稿读取部5等而构成。
在图像形成装置1进行原稿读取动作时,原稿读取部5对通过原稿给送部6给送来的原稿或在原稿载置玻璃161上载置的原稿图像进行光学读取,生成图像数据。通过原稿读取部5生成的图像数据保存于内置HDD或网络连接的计算机等上。
在图像形成装置1进行图像形成动作时,基于通过上述原稿读取动作生成的图像数据或内置HDD上储存的图像数据等,图像形成部12在从给纸部14供给的作为记录介质的记录纸P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图像形成部12的图像形成单元12M、12C、12Y和12Bk分别包括感光鼓121、带电装置123、曝光装置124、显影装置122和1次转印辊126。
图像形成单元12M、12C、12Y和12Bk的各显影装置122容纳有本公开的上述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作为2成分显影剂。显影装置122将该调色剂供给到通过上述带电装置123带电且通过上述曝光装置124曝光完成的感光鼓121表面上。
在进行彩色印刷时,图像形成部12的品红色用图像形成单元12M、青色用图像形成单元12C、黄色用图像形成单元12Y和黑色用图像形成单元12Bk,分别基于由构成图像数据的各彩色成分组成的图像,通过带电、曝光和显影工序在感光鼓121上形成调色剂图像,通过1次转印辊126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架置在驱动辊125a和传动辊125b上的中间转印带125上。
中间转印带125在其外周面上设置有被转印调色剂图像的图像担持面,在与感光鼓121的周面接触的状态下受驱动辊125a的驱动。中间转印带125与各感光鼓121同步的同时,在驱动辊125a和传动辊125b之间周而复始地运行。
对于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25上的各色调色剂图像,调整转印时机以在转印带125上重合,形成彩色的调色剂图像。2次转印辊210与驱动辊125a夹持着中间转印带125,在二者的夹持部N中,将中间转印带125表面上形成的彩色调色剂图像转印到搬送路190从给纸部14搬送而来的记录纸P上。此后,定影部13通过热压将记录纸P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记录纸P上。定影处理完成的已形成彩色图像的记录纸P被排出到排出托盘151中。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受实施例的任何限制。
[制备例1]
(树脂微粒分散液1的制备)
根据以下的方法制备树脂微粒分散液1。
向具备搅拌装置、冷却管、氮导入管、温度传感器的1000ml四颈瓶中装入蒸馏水550ml、十二烷基硫酸钠0.35g,在氮气流下搅拌的同时升温至80℃,然后添加过硫酸钾水溶液(2.5质量%浓度)81g。使用滴液漏斗,在1.5小时内滴加含有苯乙烯89g、丙烯酸正丁酯58g、甲基丙烯酸14g和n-辛基硫醇3.3g的单体混合液。滴加后,在相同温度下搅拌反应液2小时以完成聚合反应。聚合反应结束后,将内容物冷却至室温,然后加入蒸馏水使固体成分浓度为5质量%,得到粒径约90nm的苯乙烯-丙烯酸树脂的树脂微粒分散液1。苯乙烯-丙烯酸树脂的特性如下所示:
数均分子量(Mn):5,400
重均分子量(Mw):18,000
分子量分布(Mw/Mn):3.3
软化点:91℃
玻璃化转变点(Tg):46℃。
(树脂微粒分散液2的制备)
根据以下的方法制备树脂微粒分散液2。
作为树脂,使用以下的聚酯树脂:
单体组成:聚氧丙烯(2,2)-2,2-二(4-羟基苯基)丙烷/聚氧乙烯(2,0)-2,2-二(4-羟基苯基)丙烷/富马酸/偏苯三酸=25/25/46/4(摩尔比)
数均分子量(Mn):2,500
重均分子量(Mw):6,500
分子量分布(Mw/Mn):2.6
软化点:91℃
玻璃化转变点(Tg):51℃
酸值:15.5mgKOH/g。
将通过涡轮研磨机T250(ターボ工业株式会社制)粗粉碎的、平均粒径约10μm的聚酯树脂的粗粉碎物100质量份,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Emal E27C(花王株式会社制))2质量份、0.1N-氢氧化钠水溶液(碱性物质)50质量份混合,进一步加入离子交换水作为水性介质,制备总量500质量份的浆料。
将得到的浆料投入到耐压圆底不锈钢容器中,使用高速剪切乳化装置CLEARMIX(CLM-2.2S(エム·テクニック社制)),将浆料在升温加压至145℃、压力0.5MPa(G)的状态下,以转子旋转数20,000rpm进行30分钟的剪切分散。然后,以5℃/分的速度将浆料冷却至不锈钢容器内温为50℃,以转子旋转数15,000rpm继续搅拌。然后,以5℃/分的速度冷却至常温,加入蒸馏水使固体成分浓度为5%,得到粒径约140nm的聚酯树脂的树脂微粒分散液2。
(树脂微粒分散液3的制备)
根据以下的方法制备树脂微粒分散液3。
作为树脂,使用以下的聚酯树脂:
单体组成:聚氧丙烯(2,2)-2,2-二(4-羟基苯基)丙烷/聚氧乙烯(2,0)-2,2-二(4-羟基苯基)丙烷/富马酸/偏苯三酸=25/25/46/4(摩尔比)
数均分子量(Mn):2,500
重均分子量(Mw):6,500
分子量分布(Mw/Mn):2.6
软化点:91℃
玻璃化转变点(Tg):51℃
酸值:15.5mgKOH/g。
将通过涡轮研磨机T250(ターボ工业株式会社制)粗粉碎的、平均粒径约10μm的聚酯树脂的粗粉碎物1000质量份,与青色颜料(着色剂、铜酞菁、C.I.颜料蓝15-3、(大日精化工业株式会社制))50质量份和山嵛酸季戊四醇酯蜡(脱模剂、WEP-5(日本油脂株式会社制)熔融温度84℃)70质量份,投入到流动混合装置FM混合机(FM-20C/I型(日本コークス工业株式会社制))中,在45℃以下的温度混合5分钟。接着,将得到的混合物投入到开放辊型2辊连续捏合机(ニーデックスMOS-160型(日本コークス工业株式会社制))中进行捏合。将得到的捏合物冷却,得到颜料浓度5质量%的着色树脂组合物。
将得到的着色树脂组合物用涡轮研磨机T250(ターボ工业株式会社制)粗粉碎,制备平均粒子约10μm左右的粗粉碎物。将着色树脂组合物的粗粉碎物100质量份,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Emal E27C(花王株式会社制))2质量份和0.1N-氢氧化钠水溶液(碱性物质)50质量份混合,进一步加入离子交换水作为水性介质,制备总量500质量份的浆料。
将得到的浆料投入到耐压圆底不锈钢容器中,使用高速剪切乳化装置CLEARMIX(CLM-2.2S(エム·テクニック社制)),在将浆料升温加压至145℃、压力0.5MPa(G)的状态下,以转子旋转数20,000rpm进行30分钟剪切分散。然后,以5℃/分的速度将浆料冷却至不锈钢容器内温为50℃,以转子旋转数15,000rpm继续搅拌。然后,以5℃/分的速度冷却至常温,加入蒸馏水使固体成分浓度为5质量%,得到粒径约180nm的着色树脂组合物的树脂微粒分散液3。
作为微反应器,使用强制薄膜反应器(ULREA SS-11(エム·テクニック株式会社制)),根据酸粘法(acid pasting),通过下述实施例1-34的方法制备树脂粒子或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的分散液。
[实施例1-9]
在实施例1-9中,将微反应器的装置条件如以下设定,在以下的条件下从第一原液供给部x供给树脂微粒分散液1,在以下的条件下从第二原液供给部y供给作为树脂微粒聚集剂的下述表1记载的浓度的氯化镁(MgCl2)水溶液。然后,在具有冷却夹套的排液部z得到树脂粒子的分散液。需要说明的是,树脂微粒分散液1的pH值通过加入三乙醇胺而预先调整为9。
<装置条件>
背压:0.02MPa
过程供给压力:0.3MPa
盘旋转速度:500rpm。
<第一原液供给部条件>
液温:70℃
流速:50ml/分。
<第二原液供给部条件>
液温:60℃
流速:下述表1记载的流速。
使用粒度分布测定装置(MT3300(マイクロトラック社制))测定得到的分散液中含有的树脂粒子的体积平均粒径(MV)和个数平均粒径(MN)。此外,从测定的MV和MN值算出粒度分布(MV/MN)。MN、MV和MV/MN的测定和计算结果记录于表1。
表1
从表1中可知,在使用微反应器制造树脂粒子时,可通过调整第二原液的浓度和供给量二者或之一,控制得到的树脂粒子的粒径和粒度分布。
[实施例10-15]
实施例10-15中,将微反应器的装置条件如以下设定,在以下的条件下从第一原液供给部x供给树脂微粒分散液2,在以下的条件下从第二原液供给部y供给作为树脂微粒聚集剂的5质量%浓度的氯化镁(MgCl2)水溶液。然后,在具有冷却夹套的排液部z得到树脂粒子的分散液。需要说明的是,树脂微粒分散液2的pH值通过加入三乙醇胺而预先调整为9。此外,对实施例10-15中得到的分散液中含有的树脂粒子进行计算和测定,将体积平均粒径(MV)、个数平均粒径(MN)和粒度分布(MV/MN)的测定和计算结果记录于表2。
<装置条件>
背压:0.02MPa
过程供给压力:0.3MPa
盘旋转速度:下述表2记载的旋转速度。
<第一原液供给部条件>
液温:40℃
流速:50ml/分。
<第二原液供给部条件>
液温:25℃
流速:20ml/分。
表2
[实施例16-19]
实施例16-19中,除了将微反应器的装置条件与第一原液和第二原液的供给温度条件如以下设定之外,与实施例10-15相同操作得到树脂粒子的分散液。此外,对实施例16-19中得到的分散液中含有的树脂粒子进行计算和测定,将体积平均粒径(MV)、个数平均粒径(MN)和粒度分布(MV/MN)的测定和计算结果记录于表3。
<装置条件>
背压:0.02MPa
过程供给压力:0.3MPa。
盘旋转速度:下述表3记载的旋转速度。
<第一原液供给部条件>
液温:90℃
流速:50ml/分。
<第二原液供给部条件>
液温:60℃
流速:20ml/分。
表3
从表2和3可知,在使用微反应器制造树脂粒子时,可通过调整盘的旋转速度,以及第一原液和第二原液的液温二者或之一,控制得到的树脂粒子的粒径和粒度分布。
[实施例20-25]
实施例20-25中,除了将微反应器的装置条件如以下设定之外,与实施例16-19相同操作得到树脂粒子的分散液。此外,对实施例20-25中得到的分散液中含有的树脂粒子进行计算和测定,将体积平均粒径(MV)、个数平均粒径(MN)和粒度分布(MV/MN)的测定和计算结果记录于表4。
<装置条件>
背压:下述表4记载的背压
过程供给压力:0.3MPa
盘旋转速度:1,000rpm。
<第一原液供给部条件>
液温:90℃
流速:50ml/分。
<第二原液供给部条件>
液温:60℃
流速:20ml/分。
表4
从表4可知,在使用微反应器制造树脂粒子时,可通过调整施加于微反应器的旋转盘上的背压,控制得到的树脂粒子的粒径和粒度分布。
[实施例26-34]
实施例26-34中,将微反应器的装置条件如以下设定,在以下的条件下从第一原液供给部x供给树脂微粒分散液3,在以下的条件下从第二原液供给部y供给作为树脂微粒聚集剂的下述表5记载的浓度和种类的聚集剂水溶液。然后,在具有冷却夹套的排液部z得到树脂粒子的分散液。需要说明的是,树脂微粒分散液3的pH值通过加入三乙醇胺而预先调整为9。此外,对实施例26-34中得到的分散液中含有的树脂粒子进行计算和测定,将体积平均粒径(MV)、个数平均粒径(MN)和粒度分布(MV/MN)的测定和计算结果记录于表5。
<装置条件>
背压:0.08MPa
过程供给压力:0.3MPa
盘旋转速度:1,000rpm。
<第一原液供给部条件>
液温:90℃
流速:50ml/分。
<第二原液供给部条件>
液温:60℃
流速:下述表5记载的流速。
表5
从表5可知,在使用微反应器制造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时,可通过调整第二原液中含有的聚集剂的种类、第二原液的浓度和/或第二原液的流速,控制得到的调色剂的粒径和粒度分布。
如表1-5所记录的,通过使用微反应器将第一原液和第二原液混合后使树脂微粒聚集以得到树脂粒子的方法,可短时间内得到所需粒径的树脂粒子和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上述微反应器包括:作为圆盘状的两张盘,配置成在两张盘的圆形面之间具有空隙可形成薄层的固定盘A和旋转盘B;和,从空隙的端部向空隙供给作为树脂微粒分散液的第一原液的第一原液供给部;和,以固定盘的圆形面中心为基准,在与第一原液供给部相对的一侧,使固定盘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连通而形成的,从固定盘的上表面一侧向空隙供给含有聚集剂的第二原液的1个以上的第二原液供给部。
[比较例1]
作为比较例1,通过传统方法的微粒聚集法制备调色剂。
在1升四颈瓶上设置温度传感器、冷却管、搅拌装置,加入425g树脂微粒分散液3、12g阴离子表面活性剂(EMAL0(花王株式会社制))和75g离子交换水,以200rpm的搅拌速度搅拌。进一步地,往烧瓶内加入三乙醇胺,将烧瓶内容物的pH调整为9,接着加入使氯化镁6水合物10.2g溶于离子交换水10.2g而成的水溶液。静置5分钟后,以5℃/分升温至50℃,然后以0.5℃/分的速度升温至73℃。然后保持在73℃,在聚集粒子的体积平均粒径为6.5μm的时刻,以搅拌速度350rpm搅拌10分钟。然后,以5℃/分的速度冷却至室温,得到体积平均粒径6.6μm、个数平均粒径5.7μm、平均圆形度0.93的调色剂分散液。从升温开始到冷却结束需要约90分钟,制造的树脂粒子为20.4g。
传统的微粒聚集法中,树脂粒子的制造量由原料的加入量决定,制造所需要的时间不会因加入量而发生大的变化。而且,传统的微粒聚集法中,每次制造时确认反应容器内有无残留物附着,在附着的情况下需要清扫容器内部,因此在重复制造时,除了用于使微粒聚集所需的时间之外,还需要分出大量的时间。
与此相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树脂粒子的制造方法中,可连续得到树脂粒子,树脂粒子的制造量由树脂粒子的制造速度和制造时间决定,树脂粒子的制造速度由第一原液的供给量决定。例如,在第一原液的供给量为50ml/分、作为第一原液使用固体成分浓度5%的树脂微粒分散液时,可以约2.5g/分的速度制造树脂粒子,可在约8.5分钟内制造在传统的制造方法中需要约90分钟制造的树脂粒子20.4g。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与传统的微粒聚集法相比,可短时间内得到所需粒径的树脂粒子。而且,在连续制造树脂粒子期间不需要其他作业,因此,与传统的微粒聚集法相比,可短时间内得到所需粒径的树脂粒子。
[参考例1]
将实施例11得到的树脂粒子的分散液500g静置,使树脂粒子沉降后,将上清液通过滗析法除去,然后将上清液用与除去的上清液等质量的浓度3质量%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EMAL0(花王株式会社制))水溶液替换,得到树脂粒子的分散液。然后,搅拌分散液,对分散液中含有的树脂粒子,使用粒度分布测定装置(MT3300(マイクロトラック社制))测定体积平均粒径(MV)。
参考例1得到的分散液所含树脂粒子的体积平均粒径(MV)为1μm左右,可知比实施例11得到的树脂粒子的体积平均粒径(MV)更小。认为这是由于将实施例11得到的树脂粒子通过表面活性剂再分散于分散液中之故。
[参考例2]
使用实施例26得到的树脂粒子的分散液,通过与参考例1相同的方法得到树脂粒子的分散液。测定得到的分散液中所含树脂粒子的体积平均粒径(MV)。
可知,参考例2的分散液中所含树脂粒子的体积平均粒径(MV)与实施例26得到的分散液中所含树脂粒子的体积平均粒径(MV)相比没有变化。认为这是由于,在实施例26得到的树脂粒子中,将第一原液在树脂Tg以上的温度(90℃)下供给,所以树脂微粒之间发生部分熔融而聚集。认为由于这个原因,与参考例1得到的分散液中的树脂粒子相比,参考例2得到的分散液中的树脂粒子不因表面活性剂而再分散于分散液中。
[实施例35]
使用实施例26中得到的树脂粒子的分散液,通过与参考例2相同的方法得到分散液。将得到的分散液投入到具备搅拌装置、冷却管和温度传感器的1000ml反应容器中,升温至65℃,在该温度下进行2小时的搅拌。然后,将反应容器内的分散液冷却至常温,重复过滤和洗涤,将树脂粒子作为调色剂母粒回收,得到调色剂母粒的湿滤饼。通过将调色剂母粒的湿滤饼在40℃的条件下干燥72小时,得到体积平均粒径(MV)5.2μm、圆形度0.96的调色剂母粒。
在得到的调色剂母粒20g中加入正带电性二氧化硅(90G(日本アエロジル株式会社制),经硅油和氨基硅烷进行了表面处理)0.4g,在混合装置中混合10分钟,得到调色剂。相对于得到的调色剂10质量份,使氟化硅酮树脂包覆的铁氧体载体(粒径35μm)为100质量份,将其分别投入混合装置中,混合30分钟,得到2成分显影剂。使用印刷机(FS-C5100(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制)),将2成分显影剂装填到显影器中,并将调色剂装填到印刷机的调色剂容器中,进行图像形成,确认形成了所需品质的图像。
在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和主旨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各种修改方案和变化方案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此外,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本说明书中记载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Claims (9)
1.树脂粒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使用微反应器将第一原液和第二原液混合后使树脂微粒聚集,以得到树脂粒子,所述微反应器包括
作为圆盘状的两张盘,配置成在制造树脂粒子时于两张盘的圆形面之间形成空隙的固定盘和旋转盘,
从所述空隙的端部,向所述空隙供给作为树脂微粒分散液的所述第一原液的第一原液供给部,和
以所述固定盘的圆形面的中心为基准,在与所述第一原液供给部相对的一侧,使所述固定盘的上表面与下表面连通而形成的,从所述固定盘的上表面一侧向所述空隙供给含有聚集剂的所述第二原液的1个以上的第二原液供给部。
2.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粒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隙内,所述第一原液和所述第二原液的混合液温度为所述树脂微粒分散液中含有的树脂微粒的玻璃化转变点以上。
3.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粒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对所述树脂粒子进行热处理。
4.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粒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微粒包含着色剂或脱模剂中的至少一种。
5.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粒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盘具有在所述旋转盘的旋转轴方向上可动的浮动机构,
所述固定盘和所述旋转盘的直径为100mm-300mm,
在将所述第一原液和第二原液供给到所述空隙时,所述固定盘和所述旋转盘间的空隙高度为1-50μm,所述旋转盘的旋转速度为200-3500rpm,
在如此设置的条件下,使用所述微反应器,将所述第一原液和所述第二原液混合后使树脂微粒聚集,以得到树脂粒子。
6.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的感光鼓,
使所述感光鼓表面带电的带电部,
使通过所述带电部而带电的所述感光鼓表面曝光以形成所述静电潜像的曝光部,
容纳通过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粒子的制造方法制造的树脂粒子作为调色剂,将所述调色剂供给到通过所述曝光部曝光完成的所述感光鼓表面上的显影部,
使通过所述显影部的调色剂供给在所述感光鼓表面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直接或间接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转印部,和
使所述调色剂图像定影在通过所述转印部转印后的记录介质上的定影部。
7.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的感光鼓,
使所述感光鼓表面带电的带电部,
使通过所述带电部而带电的所述感光鼓表面曝光以形成所述静电潜像的曝光部,
容纳通过权利要求5所述的树脂粒子的制造方法制造的树脂粒子作为调色剂,将所述调色剂供给到通过所述曝光部曝光完成的所述感光鼓表面上的显影部,
使通过所述显影部的调色剂供给在所述感光鼓表面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直接或间接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转印部,和
使所述调色剂图像定影在通过所述转印部转印后的记录介质上的定影部。
8.树脂粒子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作为圆盘状的两张盘,配置成在制造树脂粒子时于两张盘的圆形面之间形成空隙的固定盘和旋转盘,
从所述空隙的端部,向所述空隙供给作为树脂微粒分散液的第一原液的第一原液供给部,和
以所述固定盘的圆形面的中心为基准,在与所述第一原液供给部相对的一侧,使所述固定盘的上表面与下表面连通而形成的,从所述固定盘的上表面一侧向所述空隙供给含有聚集剂的第二原液的1个以上的第二原液供给部,
将所述第一原液和所述第二原液混合后使树脂微粒聚集,以制造树脂粒子。
9.权利要求8所述的树脂粒子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盘具有在所述旋转盘的旋转轴方向上可动的浮动机构,
所述固定盘和所述旋转盘的直径为100mm-300mm,
在将所述第一原液和第二原液供给到所述空隙时,所述固定盘和所述旋转盘间的空隙高度为1-50μm,所述旋转盘的旋转速度为200-3500rp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123229A JP5753126B2 (ja) | 2012-05-30 | 2012-05-30 | 樹脂粒子の製造方法、及び静電潜像現像用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
JP2012-123229 | 2012-05-30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454870A true CN103454870A (zh) | 2013-12-18 |
CN103454870B CN103454870B (zh) | 2017-03-01 |
Family
ID=484829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196602.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54870B (zh) | 2012-05-30 | 2013-05-23 | 树脂粒子的制造方法、树脂粒子的制造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436109B2 (zh) |
EP (1) | EP2669317B1 (zh) |
JP (1) | JP5753126B2 (zh) |
CN (1) | CN10345487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134635B1 (en) | 2014-04-14 | 2015-09-15 | Xerox Corporation | Method for continuous aggregation of pre-toner particles |
JP6780446B2 (ja) * | 2016-11-01 | 2020-11-04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及び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162577B1 (en) * | 1984-04-17 | 1989-07-05 | Hitachi Chemical Co., Ltd. | Process for producing toner for electrophotography |
CN101030061A (zh) * | 2006-03-03 | 2007-09-05 | 夏普株式会社 | 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JP2010150560A (ja) * | 2007-11-09 | 2010-07-08 | M Technique Co Ltd | 樹脂微粒子水分散体の製造方法 |
CN101795772A (zh) * | 2007-07-06 | 2010-08-04 | M技术株式会社 | 使用强制超薄膜旋转式处理法的纳米粒子的制造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46306B2 (ja) * | 1985-01-21 | 1994-06-15 | 日立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用トナ−の製造法 |
JPH0629989B2 (ja) * | 1984-04-23 | 1994-04-20 | 日立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の製造法 |
JP3692903B2 (ja) | 2000-04-18 | 2005-09-07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静電荷像現像用イエロート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静電荷像現像剤、並びに画像形成方法 |
JP3982156B2 (ja) | 2000-06-27 | 2007-09-26 |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 トナーおよびその製造法並びに画像形成方法 |
US8696952B2 (en) * | 2004-04-23 | 2014-04-15 | Eugenia Kumacheva | Method of producing polymeric particles with selected size, shape, morphology and composition |
JP5001529B2 (ja) * | 2005-06-10 | 2012-08-15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有機顔料微粒子の製造方法 |
JP2006341232A (ja) * | 2005-06-10 | 2006-12-21 | Canon Inc | 流体処理装置および流体処理方法 |
US7273570B2 (en) * | 2005-07-08 | 2007-09-25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Method of forming polymer particles |
JP2008281787A (ja) * | 2007-05-10 | 2008-11-20 | Sharp Corp | トナー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トナー |
JP2008310263A (ja) * | 2007-06-18 | 2008-12-25 | Sharp Corp | トナーの製造方法、トナー、二成分現像剤、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691698B2 (ja) * | 2007-07-06 | 2011-06-01 | エム・テクニック株式会社 | 顔料ナノ粒子の製造方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用インクの製造方法 |
JP5540525B2 (ja) * | 2008-03-03 | 2014-07-02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凝集樹脂粒子の製造方法 |
JP2010122677A (ja) | 2008-11-17 | 2010-06-03 | Toshiba Corp | 現像剤の製造方法 |
JP2010122683A (ja) | 2008-11-17 | 2010-06-03 | Toshiba Corp | 現像剤の製造方法 |
US7943687B2 (en) * | 2009-07-14 | 2011-05-17 | Xerox Corporation | Continuous microreactor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polyester emulsions |
JP5575609B2 (ja) | 2010-11-02 | 2014-08-20 |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 鉛系圧電材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2012
- 2012-05-30 JP JP2012123229A patent/JP5753126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
- 2013-05-23 CN CN201310196602.4A patent/CN103454870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05-23 US US13/900,922 patent/US9436109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05-28 EP EP13169479.6A patent/EP2669317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162577B1 (en) * | 1984-04-17 | 1989-07-05 | Hitachi Chemical Co., Ltd. | Process for producing toner for electrophotography |
CN101030061A (zh) * | 2006-03-03 | 2007-09-05 | 夏普株式会社 | 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CN101795772A (zh) * | 2007-07-06 | 2010-08-04 | M技术株式会社 | 使用强制超薄膜旋转式处理法的纳米粒子的制造方法 |
JP2010150560A (ja) * | 2007-11-09 | 2010-07-08 | M Technique Co Ltd | 樹脂微粒子水分散体の製造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669317B1 (en) | 2014-12-17 |
JP5753126B2 (ja) | 2015-07-22 |
US9436109B2 (en) | 2016-09-06 |
US20130323635A1 (en) | 2013-12-05 |
JP2013249340A (ja) | 2013-12-12 |
CN103454870B (zh) | 2017-03-01 |
EP2669317A1 (en) | 2013-12-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595302B (zh) | 彩色调色剂 | |
CN101067730B (zh) | 胶囊色粉 | |
JP5714392B2 (ja) | トナー及び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 |
CN100447674C (zh) | 非磁性调色剂和双组分显影剂 | |
CN100504623C (zh) | 调色剂及图像形成方法 | |
CN101258450B (zh) | 调色剂和图像形成方法 | |
JP5755201B2 (ja) |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 |
CN104808454A (zh) | 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双组分显影剂和图像形成方法 | |
CN102053518B (zh) | 调色剂的制造方法及调色剂 | |
JP5424845B2 (ja) | 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 |
CN100543594C (zh) | 电子照相用调色剂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3838098A (zh) | 静电荷像显影用调色剂 | |
US7781139B2 (en) | Toner manufacturing method | |
CN101336395A (zh) | 色调剂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2466993B (zh) | 电子照相用显影剂、图像形成装置用处理墨盒、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 |
CN102023501B (zh) | 胶囊调色剂、其制造方法及双组分显影剂 | |
CN103454870A (zh) | 树脂粒子的制造方法、树脂粒子的制造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
CN1983044A (zh) | 电荷调节剂、电荷调节树脂粒子及静电显像用调色剂 | |
CN104423188B (zh) | 调色剂 | |
CN103901743B (zh) | 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 | |
JP2712264B2 (ja) | 静電潜像現像用トナー | |
JP5593294B2 (ja) | 静電潜像現像用トナーの製造方法、及び静電潜像現像用トナー | |
JP2019215481A (ja) | トナー | |
CN103698988A (zh) | 静电潜像显影用载体以及双组分显影剂 | |
US20210124282A1 (en) | Toner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301 Termination date: 202105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