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48850B - 自行车折叠器的双重锁定改良结构 - Google Patents

自行车折叠器的双重锁定改良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48850B
CN103448850B CN201210174017.XA CN201210174017A CN103448850B CN 103448850 B CN103448850 B CN 103448850B CN 201210174017 A CN201210174017 A CN 201210174017A CN 103448850 B CN103448850 B CN 1034488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blocking
axle
breach
wea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7401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48850A (zh
Inventor
王忠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urasia Electric Technology (Jiangsu)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OYAMA BICYCLES (TAICANG)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YAMA BICYCLES (TAICANG)CO Ltd filed Critical OYAMA BICYCLES (TAICANG)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17401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448850B/zh
Publication of CN1034488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488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488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488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折叠自行车的双重锁定改良结构,主要在于折叠器三的第一、二壳体间通过第二穿轴抵住第二卡制杆的圆弧状杆头上的非圆弧端的平面处而能达到折叠器三的第二重锁定作用,加上扳动一操作柄向上偏转,由位于操作柄上的卡制承窝带动第一卡制杆的圆弧状杆头越过一最高点所形成的第一重锁定作用,使得折叠器三确实具有双重锁定作用;尤其产生第二重锁定作用的组件皆隐藏于第一、二壳体内部,由外部无法看到或直接触及,故能够耐候、耐震,在骑行过程中,完全不用顾虑第二重锁定作用会自行脱开;且第一、二重锁定作用间具相乘效果,可使折叠自行车使用起来安全性更高。<!--1-->

Description

自行车折叠器的双重锁定改良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行车折叠器,尤其涉及一种经改良的自行车折叠器的双重锁定结构。
背景技术
通常折叠自行车是在管件间安装有折叠器,借以实现管件之间的折叠功能。目前常见的折叠器可安装于主车架上以便于将车架折叠,也可安装于把手杆与前叉管之间以便于将把手杆向下折叠,或安装于座杆上以便于将座垫向下折叠,此外还有其他多种结构的折叠器,其安装位置也各有不同。
目前常见的自行车折叠器一般包括左、右壳体,左、右壳体的一侧通过一根轴杆穿设过并将左、右壳体枢接在一起,使得左、右壳体间可以并拢或以所述轴杆为轴心展开;在左、右壳体的非枢接侧设有一快拆组,所述快拆组可在左、右壳体并拢时对左、右壳体产生锁定作用,使左、右壳体无法自行轻易脱开,因此要让左、右壳体展开,必须通过操作快拆组解开锁定作用。常见自行车折叠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如下两种状态:一是折叠器的左、右壳体并拢时(不管快拆组是否锁定),安装折叠器左、右壳体的两管件之间并未折叠;二是折叠器的左、右壳体展开时,快拆组一定是未锁定,且安装折叠器左、右壳体的两管件之间已折叠在一起。
当将常见自行车折叠器的左、右壳体并拢时,需经操作快拆组实现对左、右壳体的锁定作用,一般将快拆组本身所产生的锁定作用称为第一重锁定作用。因为一般快拆组都具有一操作柄,以方便操作快拆组产生锁定或解开锁定作用,也就是说不管是要产生锁定作用还是要解开锁定作用,都需作用该操作柄。但仅拥有单重锁定作用(即第一重锁定作用)的情况下,所述操作柄容易受到震动或被无意触及而偏移从而解开锁定,对骑行者的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
针对上述问题,有人设计了具有双重锁定作用的自行车折叠器,如图1所示即为常见的具有双重锁定作用的自行车折叠器一1,该折叠器一具有一左壳体11和一右壳体12,所述左壳体11与管件一111固定连接,所述右壳体12和管件二121固定连接,左、右壳体11、12的一侧由一轴杆穿设而枢接,使得左、右壳体11、12可以并拢或以该轴杆为轴心展开;在左、右壳体11、12的非枢接侧则设置有一快拆组13,所述快拆组13外部设有一操作柄131,利用该操作柄131使快拆组13的内部组件变动;当左、右壳体11、12并拢时,可扳动操作柄131向管件二121方向并拢,以使快拆组13的内部组件对左、右壳体11、12产生第一重锁定作用;另外在管件二121外部固设有一卡体14,卡体14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卡体14的开口处呈内缩状,当操作柄131向管件二121方向并拢时,会触及所述卡体14,并向内挤入进行定位;因此通过卡体14对操作柄131的抓持作用构成第二重锁定作用。但由于卡体14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其弹性逐渐降低,导致第二重锁定作用松动,同样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如图2所示为另一种常见具有双重锁定作用的自行车折叠器二2,所述折叠器二2具有一左壳体21和一右壳体22,所述左壳体21与一管件一211固定连接,所述右壳体22与一管件二221固定连接;左、右壳体21、22一侧通过一轴杆穿设而枢接,使得左、右壳体21、22可以并拢或以该轴杆为轴心展开;左、右壳体21、22的非枢接侧设有一快拆组23,其外部由一操作柄231实现该快拆组23内部组件的动作;当左、右壳体21、22并拢时,扳动操作柄231向管件二221方向并拢可使快拆组23的内部组件对左、右壳体21、22产生第一重锁定作用;所述操作柄231上开设有一插孔232,所述管件二221上邻近该插孔232处装设有一可扳动并作上下偏转的定位件24,所述定位件24的底部设有一卡制块241,当操作柄231向管件二221方向完全并拢时,即可扳动该定位件24向操作柄231方向偏转,如图3所示,使得卡制块241抵进插孔232做定位;因此通过所述卡制块21对操作柄231的卡制实现第二重锁定作用。但由于定位件24为简单枢接于管件二221上,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受到经常性的震动后易松动,从而导致在折叠自行车的过程中,必须有一只手顾及定位件24不要落下,使得折叠过程极为不顺;同时当定位件24松动时,会发生在骑行过程中因定位件24上的卡制块241跳离插孔232而导致第二重锁定作用突然解除,对骑行者的人身安全造成极大的隐患。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行车折叠器的双重锁定改良结构,该结构使得折叠器的第二重锁定作用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因振动或意外碰触而解锁,提高了骑行者的安全系数。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行车折叠器的双重锁定改良结构,包括与自行车不同端的两部位延伸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在同侧通过一枢轴枢接,且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能够沿枢轴旋转贴合,所述第一壳体非枢接侧开设一缺口一,所述缺口一开口处横向活动穿设有一第一穿轴,该第一穿轴上穿套设有一扭力弹性件;所述第一穿轴上设有第一卡制杆且所述第一穿轴的轴向中心线与第一卡制杆的轴向中心线垂直,所述第一卡制杆杆头为圆弧状;所述第一壳体贴合面上设有一第二卡制杆且所述第二卡制杆的轴向中心线垂直于第一壳体贴合面,所述第二卡制杆杆头为圆弧状;
所述第二壳体非枢接侧对应缺口一处开设一缺口二,所述缺口二开口处横向活动穿设有一第二穿轴,所述第二穿轴的一端抵靠设有一弹性件;所述第二壳体贴合面上靠近第二穿轴未抵住弹性件的一端且对应第二卡制杆处开设有一容置穴,所述容置穴恰能够允许所述第二卡制杆杆头容置其内,且所述第二穿轴未抵住弹性件的一端恰能够进入所述容置穴内;
设有一操作柄,所述操作柄通过一接合块体套设固接于所述第二穿轴上且所述接合块体位于所述第二壳体的缺口二内,所述操作柄朝向第一、二壳体贴合面一侧开设有一圆弧状的卡制承窝;所述接合块体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壳体上缺口二的宽度,且所述操作柄能够带动接合块体和第二穿轴抵抗弹性件推力在所述缺口二内做轴向移动。
所述第一卡制杆杆头和第二卡制杆杆头为圆弧状且背向所述圆弧状杆头一面为平面结构。
所述操作柄上的卡制承窝恰能够套住第一卡制杆杆头。
所述接合块体内部横向开设一穿槽,所述第二穿轴穿设过所述穿槽并横向活动连接于所述缺口二的开口处;设有一锁接杆,所述锁接杆穿设过接合块体与第二穿轴抵接,所述锁接杆的轴向中心线与第二穿轴的轴向中心线垂直。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为:该结构的第一、二壳体间通过由第二穿轴抵住第二卡制杆圆弧状杆头上非圆弧端的平面处实现第二重锁定作用,加上扳动操作柄向上偏转,由卡制承窝带动第一卡制杆圆弧状杆头越过一最高点所形成的第一重锁定作用,使得该结构具备双重锁定功能;其中产生第二重锁定作用的组件均隐藏于第一、二壳体内部,在外部无法看到也无法直接触及,因此产生第二重锁定作用的组件能够耐候且耐震,在骑行过程中,不会产生第二重锁定会自行脱开的情况;且第一、二重锁定作用间具有相乘效果,可以使折叠自行车在使用中的安全性能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常见自行车折叠器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常见自行车折叠器二的第二重锁定作用未锁定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常见自行车折叠器二的第二重锁定作用锁定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展开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壳体俯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壳体操作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展开状态侧视剖面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靠拢状态侧视剖面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靠拢状态正视剖面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并拢状态侧视剖面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并拢状态正视剖面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锁定状态侧视剖面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锁定状态立体结构图;
图14为本发明安装于把手杆与前叉管间的示意图;
其中:
1-折叠器一;11-左壳体;111-管件一;12-右壳体;121-管件二;13-快拆组;131-操作柄;14-卡体;
2-折叠器二;21-左壳体;211-管件一;22-右壳体;221-管件二;23-快拆组;232-插孔;24-定位件;241-卡制块;
3-折叠器三;31-第一壳体;311-缺口一;312-第一穿轴;313-扭力弹性件;314-第一卡制杆;3141-第一卡制杆杆头;315-第二卡制杆;3151-第二卡制杆杆头;316-第一管件;
32-第二壳体;321-缺口二;322-第二穿轴;323-弹性件;324-容置穴;325-第二管件;326-枢轴;
33-操作柄;331-卡制承窝;332-接合块体;3321-穿槽;3322-锁接杆;41-把手杆;42-前叉管。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4至图14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参照图4至图7所示,本改良结构中的自行车折叠器三3包括与自行车不同端的两部位延伸连接的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所述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2之间在同侧通过一枢轴326枢接,且所述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2能够沿枢轴326旋转贴合。
第一壳体31非枢接侧开设一缺口一311,该缺口一311开口处横向活动穿设有一第一穿轴312,该第一穿轴312上穿套设有一扭力弹性件313,所述第一穿轴312上设有第一卡制杆314且所述第一穿轴312的轴向中心线与第一卡制杆314的轴向中心线垂直,所述第一卡制杆314的杆头3141为圆弧状;所述第一穿轴312为活动不受固定状,仅受扭力弹性件313的限制,故不受其他外力作用时,第一穿轴312及第一卡制杆314会呈现一特定角度的位置(如图4所示),在该第一壳体31贴合面上设有一第二卡制杆315且所述第二卡制杆315的轴向中心线垂直于第一壳体31贴合面,所述第二卡制杆315的杆头3151为圆弧状;此外所述第一壳体31的外部固接一第一管件316;
所述第二壳体32非枢接侧对应缺口一311处开设一缺口二321,所述缺口二321开口处横向活动穿设有一第二穿轴322,该第二穿轴322为活动不受固定状,且所述第二穿轴322的一端抵靠设有一弹性件323,故受该弹性件323的推力作用,使第二穿轴322有始终向未抵住弹性件323的一端移动的倾向;在第二壳体32贴合面上靠近第二穿轴322另一端且对应第二卡制杆315处开设有一容置穴324,所述容置穴324的圆径恰能够允许所述第二卡制杆315的杆头3151容置其内,且第二穿轴322未抵住弹性件323的一端恰能够进入所述容置穴324内(如图5所示);此外第二壳体32的外部固接一第二管件325。
设有一操作柄33,所述操作柄33通过一接合块体332套设固接于所述第二穿轴322上且所述接合块体332位于所述第二壳体32的缺口二321内。所述操作柄33朝向第一、二壳体31、32贴合面一侧开设有一圆弧状的卡制承窝331,参照图5和图6所示。所述接合块体332内部横向开设有一穿槽3321,所述第二穿轴322穿设过所述穿槽3321并横向活动连接于所述缺口二321的开口处,再由一锁接杆3322穿设过接合块体332与第二穿轴322强力抵接,锁接杆3322的轴向中心线与第二穿轴322的轴向中心线垂直,以使接合块体332与该穿轴322二者间构成固接状态。
如图5所示,所述缺口二321内的宽度为a,所述接合块体332的长度为b,尺寸上a>b,而且a-b=c时,c即为该接合块体332带动第二穿轴322抗拒弹性件323的推力而可以在缺口二321内做横向移动的距离;即由握持所述操作柄33可以带动接合块体332在缺口二321内做抵抗弹性件323推力的横向移动(如图6所示),其可移动的距离为c。且在图6所示状态时,所述第二穿轴322未抵住弹性件323的一端已退出容置穴324;当不再握持操作柄33时,因弹性件323的弹力推动作用,使得第二穿轴322带动接合块体332连同操作柄33向未抵住弹性件323的一端移动回位(如图5所示)。且在图5状态时,第二穿轴322未抵住弹性件323的一端重新进入容置穴324。
本发明所述折叠器三3整个展开时如图4和图7所示,此时第一、二管件316、325呈现折叠状态,需将第一、二管件316、325进行对正(不折叠)时,首先将第一壳体31通过枢轴326转动向第二壳体32靠拢,如图8和图9所示。在转动过程中,第一壳体31的第二卡制杆315的圆弧状杆头3151先进入第二壳体32的容置穴324,但该圆弧状杆头3151会受到第二穿轴322未抵住弹性件323一端所阻挡而无法再下降,致形成图9所示的靠拢状态。接着使用者需稍加施力将所述第一壳体31下压,使所述圆弧状杆头3151推动第二穿轴322(连同接合块体332及操作柄33)抵抗弹性件323的弹力向抵住弹性件323的一端移动,则所述圆弧状杆头3151下降达最低点位置,此时第一、二壳体31、32已完全并拢,形成如图10和图11所示的并拢状态。然后所述第二穿轴322(连同接合块体332及操作柄33)受弹性件323的弹力推动,使得第二穿轴322未抵住弹性件323的一端回位重新进入容置穴324内,并因所述一端的位置在圆弧状杆头3151的上方,所以第二穿轴322就抵住圆弧状杆头3151非圆弧端的平面处,使得第一、二壳体31、32间无法脱开。此时由第二穿轴322抵住所述圆弧状杆头3151上非圆弧端的平面处的锁定作用即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折叠器三3的第二重锁定作用。
接着使用者可如图12和图13所示,扳动操作柄33向第一壳体31方向偏转,使操作柄33上的卡制承窝331顺势套住所述第一卡制杆314的圆弧状杆头3141,然后继续带动第一卡制杆314偏转越过一最高点后,形成由该卡制承窝331将第一卡制杆314的圆弧状杆头3141包夹住且该第一卡制杆314斜向向下顶住所述第一壳体31的锁定状态,此则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折叠器三3的第一重锁定作用。
当使用者想要将第一、二管件316、325折叠时,必须先解开折叠器三3的锁定状态。首先使用者必须将所述操作柄33向外向下扳动,使位于操作柄33上的卡制承窝331带动第一卡制杆314向外偏转,偏转过程中卡制承窝331带动第一卡制杆314的圆弧状杆头3141越过一最高点后,该操作柄33即与第一卡制杆314脱开(恢复到如图10和图11所示的状态),此时第一重锁定作用解开;接着使用者必须以手握持所述操作柄33带动所述接合块体332在所述缺口二321内做抵抗弹性件323推力的横向移动(如图6所示在距离c内移动),使第二穿轴322未抵住弹性件323的一端退出容置穴324,如此即解开第二重锁定作用;因此使用者可顺势将第一、二管件316、325折叠,此过程中该第一、二壳体31、32会被所述第一、二管件316、325折叠的动作带动而呈展开状态(如图4和图7所示的状态)。
本发明所述折叠器三3安装于折叠自行车上的使用位置并不受局限,除可安装于主车架上用以将车架折叠外,也可安装于把手杆与前叉管间用以将把手杆折叠向下,如图14所示,将折叠器三3安装于把手杆41与前叉管42间,当采用与前述相同的操作方法时,可通过将折叠器三3展开的动作将把手杆41与前叉管42折叠,以及通过将折叠器三3并拢的动作将把手杆41与前叉管42对正(不折叠)。因此在相同构造组成及相同技术原理下,本发明所述折叠器三3也可安装在座杆上,并经过相同的操作方法实现将座垫折叠向下的作用。此处不再赘述。
由以上说明可知,本发明提供的自行车折叠器的双重锁定改良结构,主要在于折叠器三3的第一、二壳体31、32间通过由第二穿轴322抵住圆弧状的第二卡制杆杆头3151上非圆弧端的平面处而实现折叠器三3的第二重锁定作用,加上扳动操作柄33向上偏转,由其卡制承窝331带动第一卡制杆314的圆弧状杆头3141越过一最高点所形成的第一重锁定作用,使得折叠器三3确实具备双重锁定功能;其中产生第二重锁定功能的组件均隐藏于第一、二壳体31、32内部,在外部无法看到也无法直接触及,因此产生第二重锁定作用的组件能够耐候、耐震,在骑行过程中,完全不用顾虑第二重锁定作用会自行脱开;而且第一、二重锁定作用间具有相乘效果,可以使折叠自行车在使用中的安全性能更高。

Claims (4)

1.一种自行车折叠器的双重锁定改良结构,包括与自行车不同端的两部位延伸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在同侧通过一枢轴枢接,且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能够沿枢轴旋转贴合,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壳体非枢接侧开设一缺口一,所述缺口一开口处横向活动穿设有一第一穿轴,该第一穿轴上穿套设有一扭力弹性件;所述第一穿轴上设有第一卡制杆且所述第一穿轴的轴向中心线与第一卡制杆的轴向中心线垂直,所述第一卡制杆杆头为圆弧状;所述第一壳体贴合面上设有一第二卡制杆且所述第二卡制杆的轴向中心线垂直于第一壳体贴合面,所述第二卡制杆杆头为圆弧状;
所述第二壳体非枢接侧对应缺口一处开设一缺口二,所述缺口二开口处横向活动穿设有一第二穿轴,所述第二穿轴的一端抵靠设有一弹性件;所述第二壳体贴合面上靠近第二穿轴未抵住弹性件的一端且对应第二卡制杆处开设有一容置穴,所述容置穴恰能够允许所述第二卡制杆杆头容置其内,且所述第二穿轴未抵住弹性件的一端恰能够进入所述容置穴内;
设有一操作柄,所述操作柄通过一接合块体套设固接于所述第二穿轴上且所述接合块体位于所述第二壳体的缺口二内,所述操作柄朝向第一、二壳体贴合面一侧开设有一圆弧状的卡制承窝;所述接合块体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壳体上缺口二的宽度,且所述操作柄能够带动接合块体和第二穿轴抵抗弹性件推力在所述缺口二内做轴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折叠器的双重锁定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制杆杆头和第二卡制杆杆头为圆弧状结构且背向所述杆头圆弧状一面为平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折叠器的双重锁定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柄上的卡制承窝恰能够套住所述第一卡制杆杆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折叠器的双重锁定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块体内部横向开设一穿槽,所述第二穿轴穿设过所述穿槽并横向活动连接于所述缺口二的开口处;设有一锁接杆,所述锁接杆穿设过接合块体与第二穿轴抵接,所述锁接杆的轴向中心线与第二穿轴的轴向中心线垂直。
CN201210174017.XA 2012-05-30 2012-05-30 自行车折叠器的双重锁定改良结构 Active CN1034488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74017.XA CN103448850B (zh) 2012-05-30 2012-05-30 自行车折叠器的双重锁定改良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74017.XA CN103448850B (zh) 2012-05-30 2012-05-30 自行车折叠器的双重锁定改良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48850A CN103448850A (zh) 2013-12-18
CN103448850B true CN103448850B (zh) 2015-12-09

Family

ID=497317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74017.XA Active CN103448850B (zh) 2012-05-30 2012-05-30 自行车折叠器的双重锁定改良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448850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04762Y (zh) * 1994-06-30 1995-08-09 许素圆 一种折叠式脚踏车把手折叠结构
CN2455592Y (zh) * 2000-12-28 2001-10-24 崔国良 折叠器
CN2494788Y (zh) * 2001-09-07 2002-06-12 韩德玮 内锁式折叠接头
FR2819776A3 (fr) * 2001-01-25 2002-07-26 Giant Mfg Co Ltd Ensemble de cadres pliable destine a une bicyclette
DE102010031822A1 (de) * 2010-07-20 2012-01-26 Paul Hollants Faltscharnier für ein Faltrad
CN202657177U (zh) * 2012-05-30 2013-01-09 欧亚马自行车(太仓)有限公司 自行车折叠器的双重锁定改良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23223B2 (en) * 2001-06-29 2003-02-25 Ping-Tien Wang Hinge for a foldable bicycl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04762Y (zh) * 1994-06-30 1995-08-09 许素圆 一种折叠式脚踏车把手折叠结构
CN2455592Y (zh) * 2000-12-28 2001-10-24 崔国良 折叠器
FR2819776A3 (fr) * 2001-01-25 2002-07-26 Giant Mfg Co Ltd Ensemble de cadres pliable destine a une bicyclette
CN2494788Y (zh) * 2001-09-07 2002-06-12 韩德玮 内锁式折叠接头
DE102010031822A1 (de) * 2010-07-20 2012-01-26 Paul Hollants Faltscharnier für ein Faltrad
CN202657177U (zh) * 2012-05-30 2013-01-09 欧亚马自行车(太仓)有限公司 自行车折叠器的双重锁定改良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48850A (zh) 2013-1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73563B (zh) 折叠桌
JP3949671B2 (ja) 自動車用シートのランナー
CN102009684A (zh) 用于可折叠转向柱组件的能量吸收装置
CN101475014B (zh) 车钩及车钩防跳机构
CN101898574B (zh) 儿童推车
CN102128249B (zh) 一种传动装置
US11162276B2 (en) Safety device for a motor vehicle having a rotary latch and an ejection spring
CN203780356U (zh) 儿童安全座椅底座锁定机构
CN104723981A (zh) 多用途车辆
CN103448850B (zh) 自行车折叠器的双重锁定改良结构
KR200416471Y1 (ko) 트랙터 작업기용 연결장치
CN202657177U (zh) 自行车折叠器的双重锁定改良结构
CN204623529U (zh) 儿童推车
CN102897011A (zh) 电动汽车电池箱用锁定装置
JP5231343B2 (ja) 運転室側面引戸の二段二連錠装置
CN101314358A (zh) 锁定和解锁折叠式婴儿车的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的装置
JP2011001749A5 (zh)
CN102874178A (zh) 手套箱总成及车辆
CN201151354Y (zh) 汽车座和底座的组合体
JP3160748U (ja) スライドレールアセンブリに用いる開放装置
CN202863111U (zh) 电动汽车电池箱用锁定装置
CN103863483B (zh) 具有双重锁定作用的折叠自行车用折叠器
CN202557334U (zh) 汽车座椅滑轨的解锁机构
CN201951524U (zh) 一种婴儿手推车
CN205652179U (zh) 一种联动解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15 Fudu Road,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Eurasia Electric Technology (Jiangsu)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 Fudu Road,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OYAMA BICYCLES (TAICANG)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