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48384B - 记录装置以及记录装置中的检测构造 - Google Patents

记录装置以及记录装置中的检测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48384B
CN103448384B CN201310179744.XA CN201310179744A CN103448384B CN 103448384 B CN103448384 B CN 103448384B CN 201310179744 A CN201310179744 A CN 201310179744A CN 103448384 B CN103448384 B CN 1034483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port path
detection bar
record medium
recording equipment
ro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7974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48384A (zh
Inventor
有贺勇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4483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483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483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483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trolling Sheets Or Webs (AREA)
  • Feeding Of Articles By Means Other Than Belts Or Rollers (AREA)
  • Rotary Switch, Piano Key Switch, And Lever Switch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记录装置以及记录装置中的检测构造,该记录装置能够利用节省空间的检测器检测从不同方向输送的记录介质。该记录装置具有检测连续纸(S1)和单张纸(S2)的检测器(30)、以及用于从不同方向将连续纸(S1)和单张纸(S2)输送到检测器(30)的多条输送路径(15、16),检测器(30)具备检测杆(31),该检测杆(31)通过与在输送路径(15、16)输送的连续纸(S1)以及单张纸(S2)的前端的抵接,以规定部位作为旋转中心进行转动,检测杆(31)与多条输送路径(15、16)分别对应地在比旋转中心靠一端侧具有与连续纸(S1)以及单张纸(S2)抵接的多个接触面(34、35)。

Description

记录装置以及记录装置中的检测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检测记录介质的检测器的记录装置,以及在记录装置中检测记录介质的检测构造。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在具备后输送路与下输送路两条输送路作为记录介质的输送路的记录装置中,具备检测在各输送路被输送的记录介质的纸张检测器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该纸张检测器具有转动部件,该转动部件具有两个检测杆,这两个检测杆分别朝后输送路以及下输送路突出。第一纸张检测杆与在后输送路被输送的纸张抵接,第二纸张检测杆与在下输送路被输送的纸张抵接,纸张检测器通过检测纸张与各检测杆抵接的情况下的转动部件的转动来检测纸张。这样,专利文献1的纸张检测器的构成是:通过一个转动部件检测在各输送路被输送的记录介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78574号公报
然而,如所述现有的记录装置那样,具有多条输送路的记录装置中有各样形态,也有不能应用像专利文献1的纸张检测器那样的构成的情况。例如,有检测器的设置空间小,不能设置多个检测杆的情况等。即便在这样的构成中,也希望能可靠地检测在多条输送路输送的记录介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所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记录装置,即便在检测记录介质的检测器的设置空间被限制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检测被从不同方向输送的记录介质。
为了达到所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记录装置,在记录介质上进行记录,其特征在于,具有:检测器,其检测上述记录介质;以及多条输送路径,这些输送路径用于从不同方向朝上述检测器输送上述记录介质;上述检测器具备检测杆,上述检测杆通过与在上述输送路径输送的上述记录介质的前端的抵接,以规定部位作为旋转中心进行转动。上述检测杆与多条所述输送路径分别对应地在比上述旋转中心靠一端侧具有:与在所述输送路径输送的所述记录介质抵接的多个接触面、或者形成有与在所述输送路径输送的所述记录介质抵接的多个接触部的曲面。
根据本发明,使从多条输送路径输送的记录介质与一个检测杆的比旋转中心靠一端侧抵接,能够检测在这些多条输送路径输送的记录介质。检测杆构成为设置有与多条输送路径分别对应的多个接触面或多个接触部,由此能够使在各输送路径输送的记录介质以所希望的角度与接触面或接触部接触,从而能够更可靠地检测记录介质。由此,即便有检测器的设置空间小等的制约,也能够通过少数的检测器可靠地检测从多条输送路径输送的记录介质。并且,抑制检测器的数量能期待低成本化。
并且,本发明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限制部件,其对应至少任意一条上述输送路径,该限制部件限制在上述输送路径输送的上述记录介质与上述接触面或上述接触部抵接的角度。
根据本发明,利用限制部件限制记录介质与接触面或接触部抵接的记录介质的角度,因此能够在记录介质接触的情况下使检测杆可靠地转动,更准确地检测记录介质。
并且,本发明的所述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限制部件被配置于区分上述输送路径与其他上述输送路径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防止在各输送路径输送的记录介质相互之间的接触,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卡纸等不良情况,能够实现装置可靠性的提高。
并且,本发明的所述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多个接触面或上述多个接触部位于上述检测杆的比中央靠一端侧,上述检测杆的旋转中心位于上述检测杆的比中央靠另一端侧。
根据本发明,旋转中心与接触面或接触部之间的距离变长,对应检测杆的旋转角度的接触面或接触部的移动量变大,由此,能够高精度地检测记录介质。
并且,本发明的所述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检测器具备一个检测部,该检测部即便在上述记录介质与任一个接触面或接触部抵接的情况下也检测上述检测杆的转动。
根据本发明,利用一个检测器就能够检测在各输送路径输送的记录介质的抵接,因此能够削减检测器的零件数,从而能够实现低成本化以及小型化。
并且,本发明的所述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检测部通过伴随上述检测杆的旋转的多个接点的机械式的接触,来检测上述检测杆的转动。
根据本发明,能够使用廉价的检测器可靠且高精度地检测记录介质。
并且,为了达到所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记录装置中的检测构造,上述记录装置在记录介质上进行记录,其特征在于,上述记录装置中的检测构造具备检测上述记录介质的检测器,上述检测器具备检测杆,上述检测杆通过与在上述记录装置中被输送的上述记录介质的前端抵接,从而以规定部位作为旋转中心进行转动,上述检测杆与从不同方向朝上述检测器输送上述记录介质的多条输送路径分别对应地在比上述旋转中心靠一端侧具有:与在上述输送路径输送的上述记录介质抵接的多个接触面、或者形成有与在上述输送路径输送的上述记录介质抵接的多个接触部的曲面。
根据本发明,使从多条输送路径输送的记录介质与一个检测杆的比旋转中心靠一端侧抵接,能够检测在这些多条输送路径输送的记录介质。检测杆构成为设置有与多条输送路径分别对应的多个接触面或多个接触部,由此能够使在各输送路径输送的记录介质以所希望的角度与接触面或接触部接触,从而能够更可靠地检测记录介质。由此,即便有检测器的设置空间小等的制约,也能够通过少数的检测器可靠地检测从多条输送路径输送的记录介质。并且,通过抑制检测器的数量,能够期待低成本化。
根据本发明,即便有检测器的设置空间小等的制约,也能够通过少数的检测器可靠地检测从多条输送路径输送的记录介质。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立体图。
图2是打印机的侧面剖视图。
图3是图2是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4是通过检测器检测纸张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5是通过检测器检测纸张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6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的立体图,表示从后侧观察打印机1的样子。图2是打印机1的侧面剖视图。
图1以及图2所示的打印机1(记录装置)为击打式打印机,其打印头(未图示)的多个打印针经由色带(未图示)在作为记录介质的纸张上击打来记录点,由此印刷文字或图像等。
能够在打印机1中使用的记录介质可以使用普通纸张、合成树脂制的纸张、无纺织布、或者对它们实施了表面加工的东西,也可以是被分切为标准尺寸的分单张纸,也可以是卷筒纸、折叠式打印纸等连续纸张。并且,不仅能够对由一张纸构成的记录介质上进行印刷,也能够对将复写纸、多页纸张订成的册子进行印刷。并且,也可以将例如OHP(高射投影仪(overheadprojector))纸、涂料纸、胶片等作为记录介质使用。本实施方式举例说明在打印机1中使用两侧端部具有穿孔的连续纸S1、以及作为分切纸的单张纸S2作为记录介质的情况。以下的说明中,在总称连续纸S1与单张纸S2的情况下称之为纸张S。
打印机1如图2所示构成,在筐体2内收纳有:作为记录装置主体的打印机主体3、可自如装卸地安装在打印机主体3的上部的排出单元4、可自如装卸地安装在打印机主体3的后侧的牵引单元5、以及与打印机主体3的前侧邻接地设置的控制单元6。
打印机主体3具有主体框架(图示略),该主体框架具备在左右各端部立起设置的侧框架与底部框架,该主体框架上具备搭载打印头7的滑架8、在打印头7的后侧与打印头7面对并能够输送纸张S的压纸辊10、以及将纸张S按压于压纸辊10的外周面的压紧弹簧11。
滑架8被架设在左右的侧框架上的滑架轴12插通。滑架8通过滑架驱动电机(未图示)的驱动力沿滑架轴12往复扫描。通过正反切换滑架驱动电机的旋转方向来使滑架8的行进方向反转。打印头7如上所述具备多个打印针,色带位于这些打印针的突出方向。
压纸辊10与滑架轴12平行地设置,从后侧向压纸辊10供给纸张S,通过压纸辊10的旋转,纸张S以从压纸辊10的下部绕到前侧的方式被输送。
并且,在纸张S的输送方向,压紧弹簧11在打印头7的上流侧按压纸张S。由此,一边被压紧弹簧11按压一边被输送的纸张S沿压纸辊10的外周面移动并到达与打印头7面对的位置,通过打印头7被印刷。
通过打印头7的纸张S在正交于滑架8的主扫描方向的副扫描方向被输送。打印头7在与滑架8一起沿主扫描方向行进时,使打印针突出而击打色带,使油墨附着于在压纸辊10与打印头7之间被输送的纸张S来记录文字或图像。在滑架8朝扫描方向的左方或右方行进时形成一行的记录。每形成这样一行的记录,纸张S就通过压纸辊10、下述的牵引单元5以及排出单元4被输送规定量(通常行间的量)。
并且,控制单元6根据下述的检测器30所输出的检测信号判定输送路径中纸张S的有无,控制对压纸辊10、排出辊4b和牵引单元5进行驱动的输送电机(未图示)、滑架驱动电机以及打印头7。
在筐体2中的压纸辊10的上方开口有排纸口2a,该排纸口2a供通过打印头7印刷的纸张S排出。在该排纸口2a设有从压纸辊10朝上方输送纸张S的排出单元4。排出单元4具有:朝压纸辊10的上方延伸设置来将纸张S引导到排纸口2a的导板4a、以及将纸张S送到排纸口2a的排出辊4b。
并且,在打印机1中,作为向打印头7供给纸张S的输送路径,具有从被设置在筐体2的后部的牵引单元5到压纸辊10的下部的第一输送路径15、以及从筐体2的后部上方到压纸辊10的下部的第二输送路径16。第一输送路径为连续纸S1用的输送路径,第二输送路径为单张纸S2用的输送路径。
打印机主体3在压纸辊10的后方具备隔板13。隔板13以使从打印机主体3的上方被供给的单张纸S2不与压纸辊10在上部或侧部直接接触的方式防止该单张纸S2从第二输送路径16朝上方脱离,并以使单张纸S2进入压纸辊10之下的方式进行引导。
第一输送路径15由位于打印机主体3的后侧的牵引单元5、以及配置在牵引单元5与压纸辊10之间的引导部件14构成,牵引单元5的后端为第一输送路径的供纸口。
牵引单元5具备与压纸辊10平行地被架设在左右侧框架上的牵引器支承轴17和牵引器驱动轴18、以及被上述牵引器支承轴17和牵引器驱动轴18支承的左右一对的牵引器19、19。牵引器19、19如图1所示被配置在靠近牵引器支承轴17以及牵引器驱动轴18的端部,在这些牵引器19、19之间配置有从下方支承连续纸S1的支承部件23。
如图2所示,各牵引器19具备通过牵引器驱动轴18的旋转而循环的无端形状的牵引器带20、相互分离地配置在牵引器带20的周向的多个销21、以及盖在牵引器带20的上方的牵引器盖22。
连续纸S1以使贯穿设置在其宽度方向的两端部的穿孔与销21嵌合的状态被放置于牵引器带20。从连续纸S1的上面盖上牵引器盖22使得连续纸S1的穿孔与销21保持嵌合。通过以该状态驱动牵引器带20,朝箭头D1所示的方向输送连续纸S1。
通过牵引单元5被输送到前侧的连续纸S1被引导部件14的引导面14a支承,并被输送到压纸辊10的下方。
这里,在牵引单元5与压纸辊10之间,配设有隔开第一输送路径15与第二输送路径16的限制部件41。限制部件41与引导面14a对置,位于第一输送路径15的上方,限制连续纸S1的前进路径以使得从牵引单元5出来的连续纸S1不会前进到第二输送路径16侧即上侧。限制部件41例如是被配设为横跨在打印机主体3的侧框架之间的长条的板状部件,在其一部分形成有收纳下述检测杆31的切口(图示略)。
如图2中箭头D2所示,第二输送路径是使单张纸S2以通过隔板13与限制部件41之间的方式从上方输送至压纸辊10的下方的路径,隔板13与限制部件41之间为供纸口。在该供纸口,能够将支承以及引导单张纸S2的供纸引导装置(未图示)安装在打印机主体3上。
然而,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的构成是通过一个检测器30检测第一输送路径15中连续纸S1的有无以及第二输送路径16中单张纸S2的有无。
图3为图2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图示检测器30以及其附近的构成。另外,在图3~图5中,为了理解的方便省略了引导部件14的一部分的图示,限制部件41用虚线表示。
检测器30被设置在压纸辊10与牵引单元5之间。检测器30具备检测杆31以及一个对检测杆31的转动进行检测的检测部32。
检测杆31为长条形状的棒状部件,具有多个弯曲部。检测杆31的基端部被检测部32支承为自如旋转,前端侧进入第一输送路径15以及第二输送路径16。也就是说,第一输送路径15以及第二输送路径16是分别从不同的方向朝检测杆31延伸地设置的构成,在比检测杆31更上游一侧,第一输送路径15与第二输送路径16所成的角为锐角。
检测杆31如下所述被配置为与在第一输送路径输送的连续纸S1以及在第二输送路径输送的单张纸S2双方抵接,若这些连续纸S1或单张纸S2中任意一方与检测杆31接触,则检测杆31通过该连续纸S1以及单张纸S2的输送力向图中符号R所示的方向转动。在图2以及图3表示连续纸S1以及单张纸S2的任何一方都没有接触检测杆31的状态。该图2以及图3中所示的检测杆31的位置为非检测位置。检测部32具备对检测杆31施力以使其停留在非检测位置的弹簧等施力部件(未图示),通过该作用力,检测杆31在非检测位置上稳定。
并且,在该非检测位置,检测杆31进入限制部件41的切口(图示略)。因此,图2以及图3的剖面图中在打印机主体3的宽度方向上检测杆31与限制部件41重叠。
检测部32具有将检测杆31支承为自如旋转的旋转轴33,该旋转轴33为检测杆31的旋转中心。并且,检测部32内置有与检测杆31一起转动的可动接点37、被固定在检测部32的壳体39的固定接点38、以及在可动接点37与固定接点38接通的情况下输出规定的检测信号的检测电路(图示略)。在检测杆31的非检测位置,可动接点37从固定接点38分离,若检测杆31转动规定角度,则可动接点37移动而与固定接点38接触并接通,检测信号被输出到控制单元6(图2)。作为检测部32能够使用例如周知的微型开关等。
检测杆31自旋转轴33的一端侧如上述那样弯曲,形成有不互相平行的第一接触面34以及第二接触面35。第一接触面34形成于检测杆31的基端侧,第二接触面35形成于检测杆31的前端侧。
在检测杆31的非检测位置,第一接触面34位于第一输送路径15上,第二接触面35位于第二输送路径16上。第一接触面34与第二接触面35的任何一个面都是检测杆31的同一侧的面(图3中的上表面)。即,在第一输送路径15输送的连续纸S1以及在第二输送路径16输送的单张纸S2相对于检测杆31从相同一侧(图3中的上侧)通过。
第一接触面34相对第一输送路径15(输送方向D1)以垂直或近似垂直的角度对置。并且,第二接触面35以垂直或近似垂直的角度朝向第二输送路径16(输送方向D2)。即,在一根检测杆31上形成有相对于第一输送路径15大致垂直的第一接触面34、以及相对于第二输送路径16大致垂直的第二接触面35。
图4以及图5是利用检测器30检测纸张S的动作的说明图。
在上述非检测位置,连续纸S1或单张纸S2被从供纸口朝检测器30输送,当与检测杆31抵接时,检测杆31被连续纸S1或单张纸S2推动而朝图中符号R所示的方向转动。
图4以及图5表示连续纸S1被输送的情况。在图3所示的非接触状态下,被设置为对应连续纸S1的第一输送路径15的第一接触面34与第一输送路径15大致垂直地对置。因此,若连续纸S1被输送而与第一接触面34抵接,则连续纸S1的前端不在第一接触面34上滑过且不伏在检测杆31上,而是连续纸S1的输送力大都传递到第一接触面34,使检测杆31转动。检测杆31转动到图4所示的位置,并且,如图5所示,若检测杆31转动到第一输送路径15的下方,则连续纸S1就会伏在检测杆31上。
由于限制部件41位于第一输送路径15的上方,若连续纸S1从第一输送路径15朝上方脱离则会撞在限制部件41上从而被引导至前侧。由此,连续纸S1的输送力可靠地传递到第一接触面34,检测杆31进一步转动。若检测杆31的转动位置变为图5所示的位置,则检测部32内的可动接点37与固定接点38接触,检测器30输出检测信号。另外,可动接点37与固定接点38接触的情况下的检测杆31的转动位置不限于图5所示的位置。例如,也可以构成为检测杆31转动到即将处于图5所示的状态之前时可动接点37与固定接点38接触。
在图5所示的状态下,检测杆31在从第一输送路径15朝下方偏离的位置上,第二接触面35与引导面14a大致成为同一平面。因此,检测杆31不会妨碍输送,连续纸S1在第二接触面35上通过并稳定地输送。并且,如上所述,虽然检测杆31在非检测位置侧(图中的上方)被施力,但连续纸S1朝上方的移动被限制部件41限制。因此,在连续纸S1被输送的期间,由于连续纸S1的张力,检测杆31不会返回到非检测位置而是保持在图5的位置。
并且,在输送单张纸S2的情况下,由于第二接触面35被单张纸S2的前端按压,因而检测杆31转动,检测杆31经由图4所示的位置到达图5所示的位置。在图3所示的非检测状态下,被设置为对应单张纸S2的第二输送路径16的第二接触面35与第二输送路径16大致垂直地对置。因此,当单张纸S2被输送而与第二接触面35抵接时,单张纸S2的输送力大都传递到第二接触面35,使检测杆31转动。由此,检测杆31转动到图5所示的位置,检测器30输出检测信号。
像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在检测器30所具备的检测杆31的比旋转中心靠一端侧的位置设置与在第一输送路径15以及第二输送路径16输送的纸张S抵接的第一接触面34以及第二接触面35,在一根检测杆31的一端侧检测从第一输送路径15以及第二输送路径16输送的纸张S。由于在检测杆31上设置有分别对应第一输送路径15以及第二输送路径16的第一接触面34以及第二接触面35,所以例如使第一接触面34相对于第一输送路径15大致呈垂直的角度,使第二接触面35相对于第二输送路径16大致呈垂直的角度等,通过构成相对于各输送路径15、16呈适当角度的接触面,能够可靠地检测纸张S。由此,即便有检测器30的设置空间狭小等的制约,也能够利用检测器30可靠地检测在第一接触面34以及第二接触面35输送的纸张S,并输出检测信号,能够利用控制单元6正确地检测纸张S。并且,通过抑制检测器30的数量能够期待低成本化。
并且,由于具备限制在第一输送路径15输送的连续纸S1与第一接触面34抵接的角度的限制部件41,所以能够在连续纸S1与检测杆31接触的情况下,使检测杆31可靠地转动,能够更可靠地检测连续纸S1。
并且,由于限制部件41被配置在区分第一输送路径15与第二输送路径16的位置上,所以能够防止在第一输送路径15输送的连续纸S1与在第二输送路径16输送的单张纸S2接触。因此,即使是例如在连续纸S1的前端处于限制部件41的附近的状态下输送单张纸S2的情况或在单张纸S2的前端处于限制部件41的附近的状态下输送连续纸S1的情况等连续纸S1与单张纸S2相互接近的情况下,也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卡纸等不良情况。
并且,第二接触面35位于比检测杆31的中央靠一端侧的位置,检测杆31的旋转中心位于比检测杆31的中央靠另一端侧的位置,因此旋转中心与第二接触面35之间的距离变大,对应检测杆31的转动角度的第二接触面35的移动量变大。由此,能够高精度检测单张纸S2。朝检测杆31输送单张纸S2的情况下的输送力取决于作为分单张纸的单张纸S2的重量,只要能够确保大的输送力即可。另一方面,由于对检测杆31施力以使其保持在非检测位置,因此需要克服该作用力来按压检测杆31。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单张纸S2接触的第二接触面35形成于比第一接触面34靠检测杆31的前端侧,因此在按压第二接触面35的情况下,与按压第一接触面34的情况相比,能够以较弱的力使检测杆31转动。因此,即便在输送单张纸S2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使检测杆31转动,并能够输出检测信号。
另外,在能够确保检测器30的设置空间更大的情况下,第一接触面34也可以形成在检测杆31的比长度方向的中央靠前端侧。在该情况下,在连续纸S1的输送力不大的情况下能够可靠地使检测杆31转动,能够更敏感地检测。
并且,由于检测器30具备一个检测部32,该检测部32能够在纸张与任意一个接触面34、35抵接的情况下检测检测杆31的转动,因此能够削减检测器30的零件数,能够实现低成本化以及小型化。并且,检测部32为通过接点的机械式的接触来检测检测杆31的转动的单纯的构造,因此能够廉价且可靠地高精度检测纸张。
第二实施方式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打印机(记录装置)的构成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特别是表示检测器50及其附近。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并且,在图6中,为了理解上的方便,省略引导部件14的一部分的图示,限制部件41由虚线表示。
第二实施方式的打印机构成为具备检测器50来替代检测器30(图2),其他的构成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打印机1相同。
检测器50具备检测部32以及能够旋转地被安装于该检测部32的检测杆51。检测杆51与检测杆31相同,其基端部被检测部32所具备的旋转轴33支承,在第一输送路径15以及第二输送路径16输送的连续纸S1以及单张纸S2的前端与检测杆51抵接,从而检测杆51以旋转轴33的轴心作为旋转中心而转动。
检测杆51为近似圆弧形状的棒状部件,与第一输送路径15以及第二输送路径16相对的面为曲面。曲面中与第一输送路径15相对的部分为第一接触部52,与第二输送路径16相对的部分为第二接触部53。上述第一接触部51以及第二接触部53形成于检测杆51的比旋转中心靠一端侧,更详细地说,第一接触部52形成于检测杆51的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央,第二接触部53形成于检测杆51的比中央靠前端侧。
并且,检测杆51与检测杆31同样被配置为进入被设置在限制部件41上的切口(图示略)。因此,在图6的剖视图中,检测杆51与限制部件41重叠。
在连续纸S1以及单张纸S2中任何一方都没有在第一输送路径15以及第二输送路径16输送的状态下,检测杆51处于图6所示的非检测位置。在该非检测位置,第一接触部52位于遮挡第一输送路径15的位置,第二接触部53位于遮挡第二输送路径16的位置。利用被设置在检测部32内部的弹簧(图示略)等施力单元,对检测杆51施力使其停留在非检测位置。
在该非检测位置,第一接触部52大致垂直于第一输送路径15。在图6中的曲面中第一接触部52的切线以符号P1表示。该切线P1大致垂直于第一输送路径15。因此,若在第一输送路径15输送的连续纸S1与第一接触部52接触,第一接触部52就会被连续纸S1的输送力所按压。这里,利用限制部件41以及引导部件14来限制连续纸S1的前端向上下的移动。因此,由于连续纸S1不会卷取并沿第一输送路径15与第一接触部52抵接,所以连续纸S1的输送力没有损失地传递到第一接触部52。受到按压力的检测杆51沿图中R方向转动,通过该转动可动接点37与固定接点38接触,并输出检测信号。并且,若检测杆51在能够转动的范围中到达最大的转动角度的位置,则如图5所示的检测杆31那样,移动到从第一输送路径15以及第二输送路径16大体上离开的位置,不妨碍连续纸S1以及单张纸S2的输送。
并且,第二接触部53大致垂直于第二输送路径16。在图6中的曲面中第二接触部53的切线以符号P2表示。该切线P2大致垂直于第二输送路径16。因此,若在第二输送路径16输送的单张纸S2与第二接触部53接触,则单张纸S2沿曲面移动,力不会偏离,第二接触部53被单张纸S2的输送力按压。并且,第二接触部53被设置在检测杆51的前端部,较第一接触部52更位于前端侧。即,第一接触部52位于从作为检测杆51的转动中心的旋转轴33进一步离开的位置。因此,单张纸S2按压第二接触部53时的按压力即便比连续纸S1按压第一接触部52的按压力小,也能够使检测杆51旋转。因此,即便在单张纸S2被输送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使检测杆51转动,并能够输出检测信号。
并且,第二接触部53位于比检测杆51的中央靠一端侧,由于检测杆51的旋转中心位于检测杆51的基端部,旋转中心与第二接触部53之间的距离变长,对应检测杆51的转动角度的第二接触部53的移动量变大。由此能够高精度地检测单张纸S2。
并且,检测杆51朝图中R所示的方向转动,通过检测器30输出检测信号。
因此,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打印机,在检测杆51的比旋转中心靠一端侧设有曲面51,该曲面51具有与在第一输送路径15以及第二输送路径16输送的连续纸S1以及单张纸S2抵接的第一接触部52以及第二接触部53,因此能够利用一根检测杆51与第一输送路径15以及第二输送路径16双方相对应地检测连续纸S1以及单张纸S2。并且,第一接触部52以及第二接触部53形成各自对应第一输送路径15以及第二输送路径16的角度,因而能够更可靠地检测连续纸S1以及单张纸S2。由此,即便有检测器50的设置空间狭小等的制约,也能够可靠地检测连续纸S1以及单张纸S2。
并且,检测器50能够通过一个检测部32检测连续纸S1以及单张纸S2双方,因此能够削减检测器50的零件数,能够实现低成本化以及小型化。
另外,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列举了检测在第一输送路径15以及第二输送路径16两条路径输送的记录介质的构成并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本发明也适用于具有三条以上输送路径的打印机,也可以是具备与这些多条输送路径对应的检测杆的构成。在该情况下,检测杆只要是具有用于检测记录介质且与作为对象的输送路径分别对应的数量的接触面或接触部的构成即可。
并且,对于三条以上的输送路径,也可以采用设置有多个检测器30、50的构成。在该情况下,应用本发明就能够产生如下效果,即、各检测器可以采用能够检测多条输送路径中的记录介质的构成,能够通过少数的检测器可靠地检测从多条输送路径输送的记录介质。
并且,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利用限制部件41限制连续纸S1与检测杆31的第一接触面34或与检测杆51的第一接触面52抵接时的角度这样的构成进行了举例说明,但也可以对应单张纸S2的第二输送路径16设置与限制部件41相同的部件。在该情况下,能够限制单张纸S2与第二接触面35或与第二接触部53抵接的角度。更进一步,在以上述实施方式说明的打印机中,也可以在第二输送路径16的比压纸辊10靠上游侧设置对单张纸S2施加驱动力来输送单张纸S2的输送辊等输送机构。并且,检测杆31、51的粗细或断面形状等是任意的,对于其他的细节部分的构成,当然也可以任意变更。
符号说明
1…打印机(记录装置),7…打印头,10…压纸辊,15…第一输送路径,16…第二输送路径,30、50…检测器,31、51…检测杆,32…检测部,34、35…接触面,37…可动接点(接点),38…固定接点(接点),41…限制部件,52、53…接触部,S…纸张(记录介质),S1…连续纸(记录介质),S2…单张纸(记录介质)。

Claims (7)

1.一种记录装置,在记录介质上进行记录,其特征在于,
具有:检测器,其检测所述记录介质;以及多条输送路径,这些输送路径用于从不同方向朝所述检测器输送所述记录介质,且所述多条输送路径之间的角度为锐角,
所述检测器具备检测杆,所述检测杆通过与在所述输送路径输送的所述记录介质的前端的抵接,以规定部位作为旋转中心进行转动,
所述检测杆与多条所述输送路径分别对应地在比所述旋转中心靠一端侧具有:与在所述输送路径输送的所述记录介质抵接的多个接触面、或者形成有与在所述输送路径输送的所述记录介质抵接的多个接触部的曲面,
所述记录介质与所述多条输送路径抵接的接触面相对于所述检测杆从相同一侧通过,
所述记录装置还具备限制部件,其对应至少任意一条所述输送路径,该限制部件限制在所述输送路径输送的所述记录介质与所述接触面或所述接触部抵接的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部件被配置于区分所述输送路径与其他所述输送路径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接触面或所述多个接触部位于所述检测杆的比中央靠一端侧,所述检测杆的旋转中心位于所述检测杆的比中央靠另一端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接触面或所述多个接触部位于所述检测杆的比中央靠一端侧,所述检测杆的旋转中心位于所述检测杆的比中央靠另一端侧。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器具备一个检测部,该检测部即便在所述记录介质与任一个接触面或接触部抵接的情况下也检测所述检测杆的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部通过伴随所述检测杆的旋转的多个接点的机械式的接触,来检测所述检测杆的转动。
7.一种记录装置中的检测构造,所述记录装置在记录介质上进行记录,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装置中的检测构造具备检测所述记录介质的检测器,
所述检测器具备检测杆,所述检测杆通过与在所述记录装置中被输送的所述记录介质的前端抵接,从而以规定部位作为旋转中心进行转动,
所述检测杆与从不同方向朝所述检测器输送所述记录介质的多条输送路径分别对应地在比所述旋转中心靠一端侧具有:与在所述输送路径输送的所述记录介质抵接的多个接触面、或者形成有与在所述输送路径输送的所述记录介质抵接的多个接触部的曲面,
所述多条输送路径之间的角度为锐角,
所述记录介质与所述多条输送路径抵接的接触面相对于所述检测杆从相同一侧通过,
还具备限制部件,其对应至少任意一条所述输送路径,该限制部件限制在所述输送路径输送的所述记录介质与所述接触面或所述接触部抵接的角度。
CN201310179744.XA 2012-06-04 2013-05-15 记录装置以及记录装置中的检测构造 Active CN1034483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26763A JP2013249186A (ja) 2012-06-04 2012-06-04 記録装置、及び、記録装置における検出構造
JP2012-126763 2012-06-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48384A CN103448384A (zh) 2013-12-18
CN103448384B true CN103448384B (zh) 2016-06-15

Family

ID=497314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79744.XA Active CN103448384B (zh) 2012-06-04 2013-05-15 记录装置以及记录装置中的检测构造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3249186A (zh)
CN (1) CN10344838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87192B2 (ja) * 2019-08-30 2023-06-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媒体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媒体搬送装置における媒体検知方法
JP2022161498A (ja) * 2021-04-09 2022-10-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74899A (en) * 1982-12-07 1987-06-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corder with improved paper feeding including multiple feed paths for selective feeding of webs and cut sheets
US4881840A (en) * 1988-09-30 1989-11-21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Printer having paper-out and column zero detection mechanism
CN1133786A (zh) * 1995-03-22 1996-10-2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用于打印机中的纸张检测器
CN101231487A (zh) * 2007-01-26 2008-07-30 佳能株式会社 薄片输送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设备
CN102189851A (zh) * 2010-01-29 2011-09-2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片材检测装置和记录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78575A (ja) * 2000-12-11 2002-06-26 Seiko Epson Corp 記録装置及び記録方法
JP2002178574A (ja) * 2000-12-11 2002-06-26 Seiko Epson Corp 記録装置及び記録方法
JP4292384B2 (ja) * 2003-05-28 2009-07-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74899A (en) * 1982-12-07 1987-06-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corder with improved paper feeding including multiple feed paths for selective feeding of webs and cut sheets
US4881840A (en) * 1988-09-30 1989-11-21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Printer having paper-out and column zero detection mechanism
CN1133786A (zh) * 1995-03-22 1996-10-2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用于打印机中的纸张检测器
CN101231487A (zh) * 2007-01-26 2008-07-30 佳能株式会社 薄片输送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设备
CN102189851A (zh) * 2010-01-29 2011-09-2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片材检测装置和记录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48384A (zh) 2013-12-18
JP2013249186A (ja) 2013-1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26627A (zh) 装载装置、传送装置及记录装置
CN1935522A (zh) 成像装置以及用于该成像装置的纸张供给方法
TWI680888B (zh) 列印單元及熱列印機
CN103448384B (zh) 记录装置以及记录装置中的检测构造
US20060051151A1 (en) Printer
CN103318665A (zh) 馈送辊的轴台以及使用该轴台的馈送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处理装置
US20060050129A1 (en) Method of printing a substrate with an inkjet printer, and an inkjet printer suitable for performing this method
CN108068475B (zh) 记录装置
US20110076080A1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CN109345681B (zh) 彩票阅读设备
US20190263151A1 (en) Printer
US9738096B2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US7673983B2 (en) Inkjet printer
JP5282509B2 (ja) シート検出装置、および、画像記録装置
WO2013088958A1 (ja) 媒体処理装置
CN105269960B (zh) 喷墨记录装置
CN101468556A (zh) 图像记录设备
US20060071422A1 (en) Pressure roller plate with force distribution
JP2016117565A (ja) 記録媒体搬送機構、およびプリンター
JP2000225740A (ja) 冊子印字装置
US8833756B2 (en) Sheet-shaped medium feeding device and sheet-shaped medium processing device
JP2011032004A (ja) 光学読取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KR101918781B1 (ko) 금융자동화기기의 수표 인자 장치
JPS6027583B2 (ja) インプリント装置
JP2017159999A (ja) 紙葉類取扱装置及び紙葉類取扱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