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42648B - 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42648B
CN103442648B CN201280015412.1A CN201280015412A CN103442648B CN 103442648 B CN103442648 B CN 103442648B CN 201280015412 A CN201280015412 A CN 201280015412A CN 103442648 B CN103442648 B CN 1034426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work
main body
axle
display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1541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42648A (zh
Inventor
二乃宫笃
柳濑和幸
横山仁
柏木贵
松下泰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Healthcar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Medic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Medical Corp filed Critical Hitachi Medical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4426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426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426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426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8/00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 A61B8/4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diagnostic device
    • A61B8/4427Device being portable or laptop-lik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8/00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 A61B8/4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diagnostic device
    • A61B8/4411Device being modula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8/00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 A61B8/46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diagnostic devices with special arrangements for interfacing with the operator or the patient
    • A61B8/461Displaying means of special interest
    • A61B8/462Displaying means of special interest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displa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8/00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 A61B8/46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diagnostic devices with special arrangements for interfacing with the operator or the patient
    • A61B8/467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diagnostic devices with special arrangements for interfacing with the operator or the patient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input mean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Path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Ultra Sonic Daignosis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操作性、美观性优良且能够采用与收纳场所的容积相匹配的多种收纳姿势的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将具备键盘等输入装置的键盘框体(50)和收纳显示部的显示框体(80)以能够分别以转轴(P1)、(P2)为中心而独立转动的方式安装至收纳超声波诊断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主体框体(30),并使得该转轴(P1)、(P2)位于共用的轴(P)上。利用主体框体的轴承部在比轴(P)靠下侧支撑对显示框体(80)进行支撑的转轴部(200),使其能够以与轴(P)正交的转轴(Q)为中心旋转。由此,能够采用立起显示框体(80)而使其能够回转的操作姿势与使得针对键盘框体(50)及显示框体(80)的主体框体(50)的姿势不同的多个收纳姿势。

Description

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便携式的超声波诊断装置,尤其涉及设置时的便利性(设置性)优良的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的超声波诊断装置以在可移动的平板车上搭载各种装置的货车类型为主流,但是搬动性优良的便携式的超声波诊断装置也正在市场上流通。例如,被称作笔记本型的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具备以下结构:即,能够相对于薄型的主体框体折叠具备显示装置的盖框体(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等)。另外,被称作纵型的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在纵深浅的主体框体的前表面具备显示装置,在该显示装置的下方的框体表面具备可折叠的键盘,由此,能够在使用状态下向显示装置的前部打开键盘而进行输入操作,另外,能够在非使用状态下以隐藏显示装置的方式折叠键盘。在该纵型中,为了提高显示装置的易读性,还提出有显示装置具备倾斜机构、从而上下的角度可变的装置(专利文献3)。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5767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16210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8—25225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纵型的超声波诊断装置中,主体框体为纵型,因此其设置面积小,因此,具有能够在未使用的收纳状态下叠合键盘而广泛在桌面上等使用的优点。但是,存在以下课题:在超声波诊断装置中,存在向接受检查的患者展示诊断图像的情况,因此,要求显示装置具有回转功能,但纵型在主体框体具备显示装置和键盘,因此难以加入回转功能。
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有如下所述的笔记本型的超声波诊断装置:所述笔记本型的超声波诊断装置利用可相对于主体折叠的臂来支撑并可相对于臂回转地连结显示装置,由此来提高操作人员的使用便利性。但是,在该装置中,为了在可操作配置有键盘等的操作面的状态下配置显示装置,需要较大的显示装置180度地回转而且臂转动,希望改善操作性。另外,一般情况下,笔记本型的超声波诊断装置在使用状态下以主体框体的最大面放置在桌面上的方式使用,因此,存在无论在工作时还是在设置状态(收纳状态)下都需要大的设置面积的课题。
也就是说,在以往的便携式的超声波诊断装置中,无论哪一种,都能够在使用状态下通过在显示装置的前表面配置键盘来使用,但也都在操作性或者设置性方面存在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采用多种收纳姿势的、使用便利性良好的小型超声波诊断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的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通过以下方法解决上述课题:即,针对收纳超声波诊断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主体框体,分别可独立转动地安装具备键盘等输入装置的键盘框体和收纳显示部的显示框体,并且将二者的转轴设在共用的轴上,并使得显示框体能够相对于与该转轴垂直的轴旋转。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通过构成为在主体框体可各自转动地支撑键盘框体及显示框体,能够采用以下多种姿势:即,在主体框体与键盘框体大致水平的状态下立起显示框体的操作姿势、键盘框体及显示框体大致垂直于主体框体的纵型的收纳姿势(第一收纳姿势)、键盘框体及显示框体大致平行于主体框体的平坦型的收纳姿势(第二收纳姿势)等。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超声波诊断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外观立体图,图1的(a)~图1的(c)分别表示不同姿势的外观。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超声波诊断装置的构成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框图。
图3是表示图1的超声波诊断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图,图3的(a)是表示主体框体与键盘框体的连接部的分解立体图,图3的(b)是表示主体框体的前表面中央部的剖面的图。
图4是说明图1的超声波诊断装置的功能的图,图4的(a)是第一收纳姿势的侧视图,图4的(b)是第二收纳姿势的侧视图。
图5是表示能够安装于图1的超声波诊断装置的附属品接合器安装部的图,图5的(a)是附属品接合器安装部的立体图,图5的(b)、图5的(c)分别是在附属品接合器安装部放置了超声波探头的状态下的俯视图及侧视图。
图6是表示图1的超声波诊断装置的接合器安装部的图,图6的(a)及图6的(b)是分别表示不同显示框体姿势下的主体框体的前表面中央部的剖面的图,图6的(c)是表示形成于第二转轴部的接合器安装部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在图1的超声波诊断装置上安装有图5的附属品接合器的操作状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具备收纳超声波测量部的主体框体30、与主体框体30连结并具备显示由所述超声波测量部生成的图像的显示部的显示框体80、以及与主体框体30连结并具备用于输入超声波测量部所需要的信息的输入装置的键盘框体50。另外,具备:第一转轴部100,所述第一转轴部100以能够相对于主体框体30以第一轴P1为中心进行转动的方式对键盘框体50进行轴支承;第二转轴部200,所述第二转轴部200以能够相对于主体框体30而以第二轴P2为中心进行转动的方式对显示框体80进行轴支承,其中,所述第二轴独立于第一轴并与第一轴位于同一轴上;以及轴承部202,所述轴承部202能够以垂直于第二轴的第三轴Q为中心进行旋转地支撑第二转轴部200。
根据本发明的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键盘框体的相对于主体框体的转轴(第一转轴)P1与显示框体的相对于主体框体的转轴(第二转轴)P2位于同一轴上,因此,能够以一体的状态例如锁定的状态相对于主体框体转动键盘框体与显示框体,能够在各框体转动时,针对来自外部的力提供更安全的构造。
另外,在本发明的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的其他合适的形态中,当隔着第二轴P2而以主体框体侧为下侧、以显示框体侧为上侧时,轴承部202的轴承面位于第二轴P2的下侧。
根据本发明的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通过用于使显示框体回转的转轴(第三转轴)Q与显示框体80相对于主体框体30进行转动的转轴(第二转轴)P2正交,由此能够通过紧凑的装置实现回转功能。尤其是通过在比第二转轴靠近主体侧设置用于回转的轴承202,能够在在外观上不醒目的位置设置牢固的机构,从而能够兼顾机构的强化与美观性。
另外,在本发明的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的其他的合适的形态中,键盘框体50具有配置有输入装置的配置面与向该配置面弯曲的弯曲部55,在弯曲部形成有构成第一转轴部100的臂部。
通过在键盘框体50设置弯曲部55,在该弯曲部设置用于转动键盘框体的第一转轴部100,能够在上述的第一收纳姿势、第二收纳姿势下保证键盘框体与显示框体的平行性,并且能够在进一步提高针对来自外部的力的安全性的同时美化外观。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及相应的效果与以下的实施方式一起进行说明。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超声波诊断装置的实施方式。此外,在添加到本说明书中的附图中,以相同的符号表示同一要素而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超声波诊断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外观图,图1的(a)表示使用状态(操作姿势A),图1的(b)表示纵收纳状态(第一收纳姿势B),图1的(c)表示搬送状态或者平坦的收纳状态(第二收纳姿势C)。图2是表示超声波诊断装置的一般构成的框图。
图1所示的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1作为主要结构体具备:收纳具有该超声波诊断装置的主要功能的装置的主体框体30、具备未图示的输入操作键部的键盘框体50以及显示框体80。
本发明的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的构成与一般超声波诊断装置的构成相同,如图2所示,具备:具备超声波振动件组的超声波探头10、向该超声波探头10供应高压脉冲的超声波收发部11、连接该超声波收发部11与超声波探头10的探头连接器部12、将回声转换成数字信号的数字扫描变换器(以下,称作DSC)13、由图像存储器、通用图形存储器以及操作者用图形存储器等构成的存储器装置14、显示超声波图像、GUI等的显示装置15、具备轨迹球、键盘部等的输入装置16、整体地控制该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1的控制部17、供根据需要连接的心电图测量装置等辅助装置18以及向各部分供应电源的电源装置19。各部分的构成、功能与公知的各部分的构成、功能相同,因此在此省略说明。
在图1的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中,关于这些构成要素,主要地讲,主体框体收纳超声波收发部11、DSC13、控制部17以及电源装置19的功能,显示框体80具备显示装置15的功能,键盘框体50具备输入装置16的功能。另外,在主体框体30上,设置有用于连接超声波探头10的探头连接器部12、用于连接辅助装置18的连接端子。收纳于主体框体30的超声波收发回路、DSC、控制部以及电源装置等通过未图示的电缆与设于键盘框体50的输入装置16和设于显示框体80的显示装置15连接。关于超声波探头10,准备有各种超声波探头,在这些超声波探头中选择适合测量目的的超声波探头10与探头连接器部12连接而使用。
本发明的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以下构造:主体框体30、键盘框体50以及显示框体80分别分离并且在各框体的端部以允许键盘框体50和显示框体80的转动以及显示框体80的回转的方式连结。具体而言,键盘框体50和显示框体80相互独立并且以能够以位于同一个轴P上的转轴P1、P2为中心转动的方式支撑于主体框体30,显示框体80以能够以与轴P正交的转轴Q为中心回转的方式被支撑。根据该构造,例如,可以采用图1的(a)所示的操作姿势A、图1的(b)所示的纵型的收纳姿势B(第二收纳姿势)以及图1的(c)所示的平坦型的收纳姿势C(第二收纳姿势)等多种姿势。
以下,说明各部分的详细情况。首先,针对作为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三个框体进行说明。
如图1的(b)所示,主体框体30具有大致长方体的形状,具备纵深尺寸D1大于高度尺寸H1、宽度尺寸W1大于该纵深尺寸D1的扁平形状。在操作姿势A及第一收纳姿势下,由纵深与宽度决定的面放置在设置面上。另外,在第二收纳姿势下,由高度与宽度决定的细长面放置在设置面上。因此,在收纳时,能够根据其设置面积、容积采用第一收纳姿势或第二收纳姿势。
键盘框体50与显示框体80分别可相对于主体框体30转动地安装于主体框体30的纵深方向的一端侧32。该一端侧在图1的(a)所示的操作姿势A下是与操作者相对的一侧,称作前表面。
前表面呈从下端直至上端而向后方倾斜的形状,在该前表面的上端附近设置有对键盘框体50进行轴支承的第一转轴部100。另外,在主体框体30的前表面的左右方向的中央设置有向前方伸出的转轴基部31,在该转轴基部31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转轴部200。在本实施方式中,转轴基部31以从上方观察呈圆弧状地伸出的方式形成,该伸出的部分设定为具有容纳在第二转轴部200的投影面积内的大小。关于第一转轴部100及第二转轴部200的构造后述。
键盘框体50具有与主体框体30的宽度尺寸W1大致相等的宽度W2,并且具有纵深尺寸D2大于主体框体30的纵深尺寸D1而高度H2相对小的扁平的外观形状。
另外,键盘框体50在以收纳姿势与显示框体80相对的面上设置有具备未图示的轨迹球、能够进行文字输入的键盘部等输入操作键的输入操作键配置面51。输入操作键配置面51的纵深方向的一端部形成有向输入操作键配置面51侧倾斜地弯曲的弯曲部55,在该弯曲部55上形成有构成第一转轴部100的第一臂部52。
键盘框体50能够通过该第一转轴部100而以转轴P1为中心进行转动,例如,能够从图1的(b)所示的大致垂直的第一收纳姿势移动至图1的(a)所示的水平的操作姿势。
在键盘框体50的、纵深方向的另一个端部即与形成有弯曲部55的一侧相反的端部设置有操纵部54。如图1中的粗箭头所示,操纵部54可滑动地设于键盘框体50的纵深方向,并在不使用操纵部54时,收纳在键盘框体50的外框内,实现与键盘框体50一体的外观。当在图1的(b)、图1的(c)所示的收纳姿势B、C下移动本实施方式的超声波诊断装置时,操纵部54能够从键盘框体50拉出而作为把手使用。另外,在图1的(a)所示的操作姿势下,能够从键盘框体50向前拉出,当进行配置于输入操作键配置面51的未图示的键盘部、轨迹球等的操作时,能够作为掌托发挥作用。
显示框体80与键盘框体50同样地具有扁平的外观形状,其宽度尺寸W3与主体框体30及键盘框体50大致相同,另外,纵深尺寸(图1的(a)的操作姿势下的高度尺寸H3)与键盘框体50的输入操作键配置面51大致相同。通过像这样使三个框体30、50、80的各自宽度W1、W2、W3具有大致相同的大小,来使分开的三个框体具有整体感和连续性,从而提高外观性。另外,通过使键盘框体50的输入操作键配置面51的纵深尺寸D2与显示框体80的高度尺寸H3大致一致,在使收纳姿势下的二者的处理性变得容易的同时保持整体感。
显示框体80在以图1的(b)、图1的(c)所示的收纳状态与键盘框体50相对的面(显示部配置面)83上形成有液晶显示器等显示画面部81,并且在下端形成有构成第二转轴部200的臂部82。
显示框体80能够通过该第二转轴部200以转轴P2为中心转动,例如,能够从图1的(a)、图1的(b)所示的大致垂直的姿势移动至图1的(c)所示的与主体框体30平行的姿势。第二转轴部200的转轴P2独立于第一转轴部100的转轴P1,因此能够在图1的(c)所示的收纳姿势成为水平的状态下,使得显示框体80单独相对于主体框体30转动,成为图1的(a)所示的操作姿势。
第二转轴部200包含形成有接受臂部82的轴承部202的可动轴部201,可动轴部201能够以与转轴P正交的转轴Q为中心旋转地支撑于主体框体30。由此,显示框体80能够在其活动未受到键盘框体50抑制的操作姿势A下,以转轴Q为中心回转。
接下来,参照图3及图4,详细说明第一转轴部100及第二转轴部200。图3的(a)是主体框体30与键盘框体50的连接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图3的(b)是主体框体30的前表面中央部的连接部分的剖视图。
第一转轴部100是将具有一定重量的键盘框体50可旋转地支撑于主体框体30并维持图1的(b)、图1的(c)所示的第一收纳姿势与第二收纳姿势的重要的结构体,具备坚固的构造。具体而言,如图3的(a)所示,由固定于主体框体30的筒状的固定轴部101与形成于键盘框体50的弯曲部55的第一臂部52构成。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主体框体30的向后方倾斜的前表面的上端附近,固定有左右一对的固定轴部101。在这左右一对的固定轴部101的中央的空间,配置有第二转轴部200。在键盘框体50的弯曲部55,在与一对固定轴部101对应的左右两个位置和与第二转轴部200对应的中央部,分别形成有切口部57、53,作为其残留部分,形成有左右各一对的总计四条第一臂部52。通过在一对固定轴部101的两侧可旋转地安装第一臂部52,形成具有坚固构造的第一转轴部100。通过该构造,沿筒状的固定轴部101的长度方向形成有转轴P1,能够使键盘框体50以转轴P1为中心旋转。
如图3的(b)的剖视图所详细示出的那样,第二转轴部200主要由形成于显示框体80的下端的第二臂部82、与第二臂部82连结的可动轴部201以及形成于主体框体30的前表面并作为可动轴部201的轴承的转轴基部31构成。
第二臂部82的与显示框体80的显示画面81正交的面的剖面形状呈大致U字形,U字状的顶端与可动轴部201连结,其另一端固定于显示框体80。在U字状的顶端,在与贯穿可动轴部201的轴P2一致的位置形成有孔,第二臂部82可相对于可动轴部201以转轴P2为中心进行转动地被支撑。转轴P2在显示框体80处于收纳姿势时,位于与第一转轴部100的转轴P1共用的轴P上。
可动轴部201是具有圆形的上表面、底面以及连接所述上表面和底面的侧面的高度小的大致呈圆柱状的部件,在其上表面形成有用于可旋转地支撑上述显示框体80的臂部82的轴承部202。另外,上表面向前方平稳地倾斜而接近底面。通过该形状,能够将为了避免与可动轴部201的干涉而形成于键盘框体50的弯曲部55的切口部53的形状设定得较小,能够防止美观性由于切口部53而受损。
形成于可动轴部201上表面的轴承部202以不阻碍以转轴P2为中心的臂部82的旋转动作的方式形成为底面呈球状。另外,通过使得轴承部202的左右方向(轴P2方向)的两侧的壁面间隔与第二臂部82的转轴P2方向上的宽度大致相等,来限制臂部82的转轴P2方向上的移动。通过由该可动轴部201与显示框体80下端的第二臂部82构成的第二转轴部200,显示框体80能够以转轴P2为中心进行转动(折叠)。
此外,在图3的(b)所示的实施例中,利用轴承部202的除了第二臂部的可动范围的空间,设置有附属零件等的安装接合器用的空间。关于该空间的功能后述,但是在该情况下,为了防止显示框体80在操作姿势A下倒向后方从而影响显示画面部81的易读性,采用以下构造:如图6的(c)所示,通过将在两侧可旋转地支撑第二臂部82的顶端部的轴承部202的边缘部203向后方绕回,来保持第二臂部82向后方倒下。也就是说,边缘部203以除了前方地连接两侧与后方的方式形成。
另一方面,在可动轴部201的与形成有轴承部202的面的相反侧的底面,使得显示框体80能够回转的回转轴251向下方伸出地形成,在其周围形成有构成回转面R的环状的可动接触面252。回转轴251的转轴Q与第二转轴部200的转轴P2正交。由此,能够使显示框体80在最小的可动区域以转轴Q为中心回转,并且能够紧凑地构成整个装置。
在主体框体30的前表面中央部,在向后方倾斜的面上形成有与上述的可动轴部201的形状相匹配的凹部(转轴基部31)。该转轴基部31具备容纳至圆形的可动轴部201的投影面积内的上表面形状。在转轴基部31的上表面具备支撑可动轴部201的回转轴251的轴承部33与形成于该轴承部33的周围并支撑环状的可动接触面252的固定接触面253。在此,固定接触面253的后方部以陷入向后方倾斜的主体框体30的前表面部的方式形成。
通过上述的第二转轴部200的构造,显示框体80独立于键盘框体50,能够相对于主体框体30以转轴P2为中心转动,并且显示框体80能够在与键盘框体50分开的操作姿势A下绕轴Q回转。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以下构造:在一对固定轴部101之间的下方位置,即主体框体30的前表面中央的下方,向前方伸出地形成转轴基部31,并利用该基部31支撑可动轴部201。因此,能够采用使得显示框体80的转轴P2与键盘框体50的转轴P1在转轴P上一致的构造。
此外,当显示框体80以轴P2为中心转动时,能够通过在主体框体30上固定可动轴部201、在由可动轴部201轴支承的显示框体80的臂部82侧设置回转轴来实现以轴Q为中心的回转。但是,在该情况下,如果想要保证大的回转面R,大型转轴Q的结构体位于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1的上方,从而损害美观性。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显示框体80的转轴P2与键盘框体50的转轴P1一致,所以大的转轴Q的结构体在使得键盘框体50能够旋转的第一转轴部100的上部露出,因此,不但损害美观性,还为转轴P2的旋转招来障碍。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在转轴P2的下方设置转轴Q的构造,因此,能够解决美观性受到损害的问题和对以转轴P2为中心的显示框体80的旋转招来障碍的问题。
接下来,对为了配置上述的第一转轴部100及第二转轴部200而优选的主体框体30的前表面与键盘框体50的弯曲部55的形状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主体框体30的前表面从下端直至上端地向后方倾斜,并且形成于从两端向中央部凸状弯曲的曲面。通过在该向后方倾斜的上端附近配置第一转轴部100,能够不使其从前表面较大突出且紧凑地收纳作为坚固的结构体的第一转轴部100。
另外,在左右一对的第一转轴部100之间,即前表面的中央部配置有构成第二转轴部200的圆筒形状的可动轴部201,在主体框体30上形成有可动轴部201的轴承部33。如图3的(b)所示,该轴承部33的底面与可动轴部201的底面相匹配,在主体框体30的纵深方向的前方形成有呈圆弧状伸出的伸出部32。
可动轴部201的底面252与形成于主体框体30前表面的凹部的底面253相互接触,构成可动轴部201进行回转运动时的回转面R(可动接触面252及固定接触面253)。一般情况下,在回转机构中,为了以转轴Q为中心稳定而牢固地支撑显示框体80(第二臂部82),需要大的回转面R。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通过将可动接触面及固定接触面设为从主体框体80的前表面伸出的形状来保证大的回转面R,能够保证显示框体80的安定的回转运动。
另外,与上述的主体框体30前表面的圆弧状的伸出部32相匹配地在相对于主体框体30转动的键盘框体50的弯曲部55附近的背面(输入操作键配置面51的反对侧的面)形成凹陷部56(图1的(b))。由于存在凹陷部56,能够在较小地抑制形成于弯曲部55的第二转轴部200用的切口部53的大小的同时,避免弯曲部55在键盘框体50以转轴P1为中心转动时与主体框体30的前表面的伸出部32碰撞。
此外,参照图4详细说明弯曲部55的构造。
图4的(a)是表示与图1的(b)对应的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的第一收纳姿势B的侧视图,虚线表示只打开键盘框体50的操作姿势A。图4的(b)是关闭操作姿势的显示框体80(虚线)的状态,表示与图1的(c)对应的第二收纳姿势C。
如已说明的情况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键盘框体50与显示框体80以与共用的轴P同轴的转轴P1、P2为中心转动。在此,二者同时地,当从支撑于转轴的一端至相反侧的另一端呈直线状时,键盘框体50与显示框体80具有由一端部的厚度等规定的预定角度。也就是说不成为平行关系。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键盘框体50的一端部设为弯曲部55,在该弯曲部55形成构成第一转轴部100的臂部52,能够在弯曲部55与键盘框体50的输入操作键配置面51确定两个面的空间配置显示框体80。结果,在图4所示的收纳状态下,能够保证二者的主平面Y1、Y2大致平行,能够容易地设置锁定二者的结合状态的锁定机构,并且能够从外力保护在收纳姿势下相对的输入操作键配置面51与显示画面81。
另外,当只绕转轴P1转动键盘框体50、使得键盘框体50成为在图4的(a)中以虚线表示的操作姿势A或者在图4的(b)中以虚线表示的第二收纳状态C时,通过该弯曲部55与主体框体30的前表面抵接,能够稳定这些状态下的键盘框体50的姿势。
弯曲部55相对于键盘框体50的主平面Y1的角度θ1不受到限制,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与主体框体30的前表面的倾斜相匹配地设定为90度以上的角度。由此,键盘框体50能够采用大致水平或者降低前方的操作姿势A(图1的(a))或第二收纳姿势C(图1的(c))与上端稍稍倒向后方的第一收纳姿势B(图1的(b))。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图1的(b)所示的第一收纳姿势下的键盘框体50的下端部形成凹陷部56,因为设为球状,所以还能够提高美观性。
当过度增大弯曲角度θ1时,需要输入操作键配置面51变窄,增大键盘框体50的纵深尺寸D2。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主体框体30的上表面前部构成当从上表面观察时中央向前方伸出并且伴随着往两侧而逐渐向后方后退的圆弧形状,因此,两侧的倾斜角度θ2小于中央部的向后方的倾斜角度。并且,键盘框体50的两端部的弯曲部55的弯曲角度θ1与主体框体30的前表面两侧的倾斜角度θ2相匹配地形成。另外,在弯曲部55的倾斜角度大于两端侧的中央部,形成有回避主体框体30前表面的伸出部32的凹陷部56。通过采用这样的构造,不增大键盘框体50的纵深尺寸D2地,使得弯曲部55具有合适的角度,提高图1的(b)图所示的第一收纳姿势下的主体框体30的前表面部的美观性。
以上,对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的基本构造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可以以上述各框体30、50以及80的旋转及回转的构造及形状为基础而设置各种附加的机构。以下,说明该实施方式。
首先,参照图4说明键盘框体50与显示框体80的锁定机构。
锁定机构是维持键盘框体50与显示框体80处于闭合状态的机构,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锁定机构300由设定在键盘框体50的输入操作键配置面51的锁定用开口302、设于显示框体80的显示部配置面83的勾挂部301以及解除锁定状态的解除按钮303构成。
勾挂部301与解除按钮303通过未图示的具备弹簧的连杆机构连结,以通过解除按钮303的操作、勾挂部301的顶端可动的方式连结。当闭合键盘框体50与显示框体80时,勾挂部301插入键盘框体50的锁定用开口302,并且克服弹簧的作用力而微微旋转,插入到开口302内直到键盘框体50与显示框体80完全闭合的状态。在该状态下,通过弹簧的作用力,成为勾挂在开口302的端部的状态,锁定键盘框体50与显示框体80的连结。另外,通过操作解除按钮303使得勾挂部301从锁定用开口302端部的卡合位置向开口侧微微移动,能够解除勾挂部301与锁定用开口302的锁定状态,使得键盘框体50如图4的(a)所示那样以轴P1为中心单独转动。
另外,键盘框体50与显示框体80以共用的轴P为中心旋转,因此,能够使二者在锁定状态下相对于主体框体30以轴P为中心旋转。反过来说,能够使主体框体30相对于在锁定状态下结合的键盘框体50与显示框体80单独以轴P为中心旋转,能够使姿势从图1的(b)所示的纵收纳状态变化至图1的(c)所示的平坦收纳状态。
这样,通过本实施方式,通过利用不同的转轴分别支撑键盘框体50和显示框体80并将该转轴P1与P2设在同轴上,能够使键盘框体50与显示框体80在锁定状态下相对于主体框体30旋转,并且在不同的收纳姿势下也只需同一个锁定机构即可。
此外,在不具备特别的锁定装置或旋转范围限制装置的情况下,在显示框体80固定于第二转轴部200的轴承部202背面的状态下,键盘框体50的旋转范围是从与该位置的显示框体80抵接的位置(图4的(a)的第一收纳姿势)直至向装置设置面侧旋转从而键盘框体50的弯曲部55与主体框体30的前表面倾斜部抵接的位置(图4的(a)的虚线所示的位置)。但是,也存在以下可能:在键盘框体50的第一转轴部100具备作为可承受键盘框体50的自重的固定装置的、能够在预定位置或者任意位置固定旋转的公知的固定装置,或者在第一收纳姿势与第二收纳姿势下,完全固定键盘框体50的旋转的锁定装置。通过具备这样的固定旋转的固定装置,还能够在操作姿势下,使显示框体(显示画面)80针对主体框体30、键盘框体50的角度(倾斜)变化。另外,在进行键盘框体50与显示框体80的单独或连结状态下的旋转时,能够阻止激烈的旋转,能够缓解伴随着旋转的冲击,减小损坏的可能性。此外,当具备固定收纳姿势的锁定装置时,不需要在对显示框体80进行轴支承的第二转轴部200设置同种固定装置,因此能够实现第二转轴部200的小型化。此外,能够使用图1所示的操纵部54轻松地进行维持两种收纳姿势的搬送。
作为其他追加功能,说明附属品安装接合器的装卸机构。
一般情况下,在超声波诊断装置中,希望与诊断部位相匹配地使用多个超声波探头10。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不损害作为便携式的长处的便携性地确保多个超声波探头10的收纳空间,具备可装卸地安装接合器的机构。
在图5~图7中示出了接合器装卸机构的实施方式。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的附属品安装接合器的构造的图,图5的(a)表示附属品安装接合器的立体图,图5的(b)、图5的(c)分别是安装了附属品的状态的俯视图及主视图。图6是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的附属品安装接合器的安装构造图,图6的(a)是附属品安装接合器的安装图,图6的(b)是固定有附属品安装接合器的状态下的可动轴部的纵剖视图,图6的(c)是可动轴部的立体图。图7是安装了附属品安装接合器的状态下的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的立体图。
首先,参照图5说明附属品安装接合器(以下,简称作接合器)的构造。如图5的(a)所示,接合器400构成为,包含:周围为球状的经变形的轨道状的桌面420、向与桌面420的面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延伸并且对桌面420进行支撑的横支撑体411。与横支撑体411的另一端连结的主支撑体410、设于主支撑体410的下端部的安装脚部401以及连结横支撑体411的桌面侧的端部与主支撑体410的下端部的加强支撑体412。
在桌面420上设有用于安装超声波探头10等的多个开口孔421。该开口孔421在外周方向存在切口,能够经由该切口部422,通过超声波探头10的软线将超声波探头10安装至开口孔421。在桌面420的开口孔421,为了不发生损伤地稳定地收纳超声波探头10,也可以安装由具有挠性的树脂材料形成的开口部罩423。在该情况下,该开口部罩423具有环状的在一部分被切割的C字状的外观,并且采用可通过软线的构造。图5的(b)、图5的(c)示出了在该C字状的罩423上安装有两种超声波探头10的情况。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支撑显示框体80的第二转轴部200上设置用于安装上述构造的接合器400的构造。如已说明的情况所述,第二转轴部200在其下部被可相对于主体框体30回转地支撑,并且具备与其上部可折叠显示框体80(未图示)地连结的可动轴部201,在可动轴部201的上表面,形成有容纳显示框体80的第二臂部82的凹部(轴承部202)。
与可动轴部201的轴承部202连结的显示框体80的第二臂部82能够从图6的(a)所示的显示部配置面83朝向下方的横姿势(第二收纳姿势C)移动至图6的(b)所示的使显示部配置面83朝向前方的立起姿势(操作姿势A)。在这样决定第二臂部82的移动范围的轴承部202的后方的空间设置用于安装接合器400的安装部450。
具体而言,如图6的(c)所示,在轴承部202的后方边缘部204的前部形成在前方被切割的凹状的安装部450,并且在安装部450的底面设置供接合器400的安装脚部401进行嵌合的嵌合孔205。与该安装部450的形状相匹配地,接合器400的安装脚部401具备下方宽、上方细的形状,并且在底面设置有突出部402。
向形成于轴承部202的凹状的安装部450安装接合器400的方法能够按照以下方式容易地进行。首先,如图6的(a)所示,向前方放倒显示框体80,露出安装部450。将接合器400的安装脚部401插入该露出的安装部450,将所述底面的突出部402嵌合至安装部450的嵌合孔205,安装接合器400。但是在该状态下,接合器400只是在此不稳定的状态下被暂时保持。接下来,如图6的(b)所示,通过使显示框体80返回到立起的姿势,由此来在后方边缘部204与第二臂部82之间稳定地保持安装脚部401。
根据该构造,在图6的(b)的状态下,接合器400固定支撑于显示框体80的后方。另外,接合器400与显示框体80一起安装于可动轴部201,因此如图7所示,伴随着显示框体80的回转而连动地回转,不会与显示框体80发生碰撞。另外,当向前方放倒显示框体80时,能够容易地卸下接合器400。
此外,该实施例的接合器400采用桌面420作为附属品保持部,但是不限于该形状。例如,也可以是能够勾挂超声波探头10的软线的棒状的部件、具备相同功能的形状。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在操作姿势A下,能够不妨碍配置于输入操作键配置面51的未图示的各种操作开关类的操作性地、并且在即使在回转时也不影响显示框体80的显示画面部81的易读性的位置容易地收纳超声波探头10等附属品。此外,附属品安装接合器400能够在操作姿势A或者第一收纳姿势下固定于装置主体,在第二收纳姿势C下解除固定而简单地卸下。
以上,参照图1~图7对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的构造及其功能进行了说明,但是其主要的特征和效果如下所述。
首先,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的第一特征在于,键盘框体50与显示框体80分别能够各自相对于主体框体30转动地被支撑。由于该特征,能够实现以下多种姿势:即,主体框体30及键盘框体50大致水平而只立起显示框体80的操作姿势、相对于主体框体30立起键盘框体50和显示框体80的第一收纳姿势、键盘框体50和显示框体80相对于主体框体30平行的第二收纳姿势等。这一情况的优点可以通过与以往的笔记本型或纵型的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相比了解。即,在以往的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中,虽然能够采用操作姿势,但在笔记本型中,只有显示框体可动,因此,虽然能够采用相对于设置面积扁平的收纳姿势(第二收纳姿势),但需要大的设置面积。另一方面,在纵型中,因为具有折叠键盘框体的构造,所以能够采用设置面积小的收纳姿势(第一姿势),但是必须采用设置面高高立起的大体积的收纳姿势。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采用与设置面积、容积对应的多种收纳姿势。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第二特征在于,转动键盘框体50的第一转轴部100的转轴P1与转动显示框体80的第二转轴部200的转轴P2在显示框体80处于基本姿势(未回转的状态)的情况下,位于同轴P上。由于该特征,能够在键盘框体50与显示框体80的关系处于固定状态、例如锁定了二者的状态下,同时相对于主体框体30转动键盘框体50与显示框体80。即,在转轴P1与转轴P2相互平行地位于不同的轴上的情况下,当同时相对于主体框体转动键盘框体50与显示框体80时,在二者之间产生位置偏差,成为碰触伤产生的原因。另外,当设置锁定机构时,在图1的(b)所示的第一收纳姿势与图1的(c)所示的第二收纳姿势下,需要设置单独的锁定机构。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同一轴上设置转轴P1和转轴P2,因此不存在这样的问题,能够实现键盘框体50与显示框体80的锁定和通过该锁定实现的显示面等的保护。
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的第三及第四特征在于,转动显示框体80的第二转轴部200能够相对于与转轴P1垂直的轴Q旋转以及在比转轴P1靠近主体侧设置第二转轴部200的回转面。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转轴部200的可动轴部通过转轴Q与主体框体连结。由于这些特征,能够利用即使加强第二转轴部200的构造也保持紧凑且不影响美观性的构造实现绕转轴P1的转动与绕轴Q的旋转。
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的第五特征在于,在键盘框体50形成弯曲部,在该弯曲部设置第一转轴部。由于该特征,能够在键盘框体50与显示框体80重叠的第一及第二收纳姿势下,大致平行地保持键盘框体50的主平面与显示框体80的主平面,能够实现针对来自外部的力、作用而在结构上稳定的装置,并且能够在二者之间设置公知的锁定机构。
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的第六特征在于,主体框体30的前表面形状是与第一转轴部100及第二转轴部200的形状、构造上的要求相配合的形状。例如,通过前表面形状成为从下端向上端而朝向后方倾斜的形状,能够紧凑地安装具有坚固构造的转轴部100。另外,通过前表面形状成为从两端部向中央部而在圆弧上伸出的形状,能够为第二转轴部200提供大的回转面R,强化用于回转的支撑构造,实现稳定的回转动作。通过主体前表面的两端部的向后方的倾斜角度θ2与构成第一转轴部100的键盘框体50的弯曲部55的倾斜角度θ1一致,能够不扩大键盘框体50的输入操作键配置面51的纵深地提高第一收纳姿势下的主体框体30的前表面部的美观性。
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的其他特征及相应的效果如附图所示及与附图相关的说明所述。
另外,本发明的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而是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在图中,示出了利用一对固定轴部和配置在其两端的臂部构成第一转轴部100的实施例,但是臂部的数量、配置不局限于图示的情况。例如,也可以利用三条臂部支撑一个固定轴部。另外,示出了在主体框体30的中央配置第二转轴部200的实施例,但是也可以构成为,在偏离主体框体30的中央的位置配置第二转轴部,在其两侧或一侧配置第一转轴部100。
另外,针对主体框体30、键盘框体50以及显示框体80所示出的尺寸(高度、纵深、宽度)只是一个例子,能够在不损害本发明的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的作为特征的构造、功能的范围内对尺寸等进行变更。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提供操作性、收纳性、美观性优良的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
符号说明
1—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10—超声波探头,11—超声波收发装置,12—探头连接器部,13—DSC,14—存储器装置,15—显示装置,16—输入装置,17—控制部,18—辅助装置,19—电源装置,30—主体框体,31—转轴基部,32—伸出部,33—轴承部,50—键盘框体,51—输入操作键配置面,52—第一臂部,53—切口部,54—操纵部,55—弯曲部,56—凹陷部,57—切口部,80—显示框体,81—显示画面部,82—第二臂部,83—显示部配置面,100—第一转轴部,101—固定轴部,200—第二转轴部,201—可动轴部,202—轴承部,203—边缘部,204—后方边缘部,205—嵌合孔,251—回转轴,252—可动接触面,253—固定接触面,300—框体锁定机构,301—勾挂部,302—锁定开口孔,303—解除按钮,400—附属品安装接合器,401—安装脚部,402—突出部,410—主支撑体,411—横支撑体,412—加强支撑体,420—桌面,421—开口孔,422—切口部,423—开口部罩,450—安装部。

Claims (15)

1.一种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具备:
收纳超声波测量部的主体框体;与所述主体框体连结并具备显示由所述超声波测量部生成的图像的显示部的显示框体;以及与所述主体框体连结并具备用于输入所述超声波测量部所需要的信息的输入装置的键盘框体,
所述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转轴部,所述第一转轴部以能够相对于所述主体框体而以第一轴为中心进行转动的方式对所述键盘框体进行轴支承;
第二转轴部,所述第二转轴部以能够相对于所述主体框体而以第二轴为中心进行转动的方式对所述显示框体进行轴支承,其中,所述第二轴独立于所述第一轴并与第一轴位于同一轴上;以及
轴承部,所述轴承部能够以垂直于所述第二轴的第三轴为中心进行旋转地支撑所述第二转轴部,
当隔着所述第二轴以主体框体侧为下侧、以显示框体侧为上侧时,所述轴承部的轴承面位于所述第二轴的下侧,
所述键盘框体具有配置有输入装置的配置面和相对于该配置面弯曲的弯曲部,在所述弯曲部形成有构成所述第一转轴部的臂部,
形成于所述键盘框体的弯曲部具有配置所述第二转轴部的切口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转轴部具备大致圆柱状的可动轴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轴部具有与该可动轴部的两侧连接地形成的边缘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可动轴部的底部向下方突出地形成回转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转轴部包含固定于所述主体框体的固定轴部与形成于所述弯曲部并配置在所述固定轴部的两端的一对臂部,所述弯曲部在所述一对臂部之间具有配置所述固定轴部的切口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转轴部包含能够以所述第三轴为中心相对于所述轴承部旋转地支撑于所述轴承部的可动轴部与形成于所述显示框体的端部并且能够以所述第二轴为中心相对于所述可动轴部旋转地轴支承于所述可动轴部的第二臂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轴部具有支撑所述显示框体的第二臂部的凹部,并在该凹部对所述第二臂部进行轴支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轴部的凹部在所述第二臂部的可动范围以外的部分具有安装其他部件的部件安装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其他部件是用于配置探头的接合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框体具有大致长方体的形状,当利用高度、宽度以及纵深规定其大小时,纵深小于宽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键盘框体及所述显示框体与所述主体框体的纵深方向的一端部连接,并且各自的宽度与所述主体框体的宽度大致相等,并且,所述主体框体的纵深小于所述键盘框体及所述显示框体的纵深。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框体具有大致长方体的形状,所述键盘框体及所述显示框体进行连接的端面在中央部形成有凸状的伸出部,在该伸出部配置有所述第二转轴部的轴承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框体具有在绕所述第一轴转动时避免与所述主体框体的所述伸出部的碰撞的凹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将所述键盘框体及所述显示框体锁定在相对于所述主体框体具有90度以上的角度的第一收纳姿势的锁定机构。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14所述的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将所述键盘框体及所述显示框体锁定在相对于所述主体框体大致平行的第二收纳姿势的锁定机构。
CN201280015412.1A 2011-03-28 2012-01-20 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 Active CN10344264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70522 2011-03-28
JP2011-070522 2011-03-28
PCT/JP2012/051270 WO2012132506A1 (ja) 2011-03-28 2012-01-20 携帯型超音波診断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42648A CN103442648A (zh) 2013-12-11
CN103442648B true CN103442648B (zh) 2016-01-27

Family

ID=469302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15412.1A Active CN103442648B (zh) 2011-03-28 2012-01-20 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545240B2 (zh)
EP (1) EP2692296B1 (zh)
JP (1) JP5612758B2 (zh)
CN (1) CN103442648B (zh)
WO (1) WO201213250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64857B2 (ja) 2013-11-20 2018-01-24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携帯型超音波画像診断装置
CN106872583B (zh) * 2017-01-16 2020-04-17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超声波感测器
CN111386079B (zh) * 2017-10-18 2024-03-08 尼普洛株式会社 超声波诊断装置用盖及带盖的超声波诊断装置
JP6504243B2 (ja) * 2017-12-28 2019-04-24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携帯型超音波画像診断装置
CN108634950B (zh) * 2018-04-26 2020-12-01 李淑刚 一种可防震的便携式心电图装置
JP6784305B2 (ja) * 2019-03-28 2020-11-1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携帯型超音波画像診断装置
WO2021018271A1 (en) * 2019-08-01 2021-02-04 Shandong Medsensing Technologies Co., Ltd. Mobile ultrasound imaging system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41246A (zh) * 2006-11-27 2009-09-23 株式会社日立医药 超声波诊断装置
CN101664320A (zh) * 2008-09-03 2010-03-10 株式会社东芝 超声波诊断系统以及超声波诊断装置设置用架台
CN102753102A (zh) * 2010-03-31 2012-10-24 株式会社日立医疗器械 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68817A (en) * 1990-04-27 1993-12-0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Portable computer with keyboard and having display with coordinate input tablet rotatably mounted to face either toward or away from keyboard when closed over keyboard
JPH04205215A (ja) * 1990-11-30 1992-07-27 Toshiba Corp 小型電子機器
JPH0553685A (ja) * 1991-08-23 1993-03-0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入出力端末装置
JPH08252250A (ja) 1995-03-17 1996-10-01 Hitachi Denshi Ltd 超音波診断装置
JP2002215267A (ja) * 2000-11-15 2002-07-31 Casio Comput Co Ltd 携帯型電子機器
US7129931B2 (en) * 2001-09-14 2006-10-31 Pappas Nicholas J Multipurpose computer display system
WO2006031526A2 (en) * 2004-09-09 2006-03-23 Diagnostic Ultrasound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ltrasound imaging using an inertial reference unit
JP2004295758A (ja) * 2003-03-28 2004-10-21 Fujitsu Ltd 携帯型電子機器の冷却構造
JP2004326440A (ja) * 2003-04-24 2004-11-18 Sharp Corp 情報処理装置
US8852111B2 (en) * 2005-09-02 2014-10-07 Ultrasound Ventures, Llc Ultrasound guidance system
EP2277451A1 (en) 2007-04-06 2011-01-26 Aloka Co., Ltd. Ultrasound diagnostic apparatus
JP4917949B2 (ja) * 2007-04-06 2012-04-18 日立アロカメディカル株式会社 超音波診断装置
JP2009153917A (ja) * 2007-12-27 2009-07-16 Toshiba Corp 超音波診断装置及び超音波診断装置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10162107A (ja) * 2009-01-14 2010-07-29 Aloka Co Ltd 超音波診断装置
JP5566766B2 (ja) * 2009-05-29 2014-08-06 株式会社東芝 超音波診断装置、画像表示装置、画像表示方法、表示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41246A (zh) * 2006-11-27 2009-09-23 株式会社日立医药 超声波诊断装置
CN101664320A (zh) * 2008-09-03 2010-03-10 株式会社东芝 超声波诊断系统以及超声波诊断装置设置用架台
CN102753102A (zh) * 2010-03-31 2012-10-24 株式会社日立医疗器械 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132506A1 (ja) 2012-10-04
US9545240B2 (en) 2017-01-17
CN103442648A (zh) 2013-12-11
EP2692296A4 (en) 2014-09-17
JPWO2012132506A1 (ja) 2014-07-24
JP5612758B2 (ja) 2014-10-22
US20140024936A1 (en) 2014-01-23
EP2692296A1 (en) 2014-02-05
EP2692296B1 (en) 2018-0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42648B (zh) 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
JP6072239B2 (ja) 超音波診断装置
CN101202123B (zh) 显示器支承臂和超声成像设备
CN102753102B (zh) 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装置
JP4149483B2 (ja) 電子機器
EP1754926B1 (en) Apparatus stand
JP2012173878A (ja) 電子機器
JP2007328529A (ja) 電子機器
US20150289841A1 (en) Portable Ultrasound Machine
CN104135943B (zh) 超声波诊断装置用探头支架以及超声波诊断装置
JP5063313B2 (ja) 超音波診断装置
TWI229356B (en) Foldable keyboard
KR100772415B1 (ko) 안테나
CN214507123U (zh) 新型铰链及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
JP2010240072A (ja) 超音波診断装置
CN116136230A (zh) 支撑组件、可折叠显示屏和终端设备
JP5677402B2 (ja) 電子機器
JP4892109B2 (ja) 電子機器
JP5675962B2 (ja) 携帯型超音波診断装置及び付属品取付アダプタ
JP7025519B2 (ja) 保持装置
JP4062915B2 (ja) 入力装置
JP2017148136A (ja) 超音波診断装置
JP2000349876A (ja) 折畳み型携帯端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308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Hitachi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Medical Corporatio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15

Address after: Chiba County, Japan

Patentee after: Fujifilm medical health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Manufacturing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