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32560B - 一种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外用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外用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32560B
CN103432560B CN201310410600.0A CN201310410600A CN103432560B CN 103432560 B CN103432560 B CN 103432560B CN 201310410600 A CN201310410600 A CN 201310410600A CN 103432560 B CN103432560 B CN 1034325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x
rhizoma rhei
treatment
parts
angelicae sinens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1060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32560A (zh
Inventor
张东淑
王彩云
黄晓菁
万迁迁
陈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31041060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432560B/zh
Publication of CN1034325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325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325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3256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外用药物,该药物由有效成分和医学上可接受的制剂基质组成,其中所述的有效成分由山茶油2~4重量份、辣椒碱0.5~3.5重量份和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的中药提取物3~8重量份组成:大黄10~30,当归5~15,杏仁5~15,生姜5~15。本发明所述的外用药物可以是凝胶剂、乳膏剂或巴布剂等外用制剂。本发明所述的外用药物既可主治单纯性肥胖症,又可治疗肥胖常见的主证及兼证,如,肥胖患者消谷善饥、腹胀便秘,中重度肥胖患者咳喘气急、胸闷气促以及女性肥胖患者月经不调。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外用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用配制品,具体涉及一种中药材原料药制成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单纯性肥胖是指由于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而引起的肥胖,约占肥胖者的99%左右。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肥胖不仅影响体形,还与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及关节炎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均有密切关系,故肥胖对健康的危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以往肥胖症的治疗方法往往仅重视体重的减轻、体重指数的下降,而忽略了肥胖症的临床症状改善。因大黄功擅泻热消积通便,目前减肥中药复方以大黄为主药的组方比较常见,多配伍泻热通便、破血行气等药物为主组成方剂,如张氏[1]以大黄膏(大黄、芒硝等)外敷治疗单纯性肥胖症(张新风.大黄膏外敷治疗单纯性肥胖200例临床观察.湖北中医杂志,2002;24(11):33-34);尹氏[2]以穴位敷贴疗法(制南星、大黄、三棱、莪术、冰片)治疗单纯性肥胖症(尹丽丽.穴位敷贴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研究.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邵氏[3]以大黄减肥汤(大黄、姜黄、黄芪、柴胡、生姜、大枣、枸杞子)内服治疗肥胖伴高血脂患者(邵淑丽,张弘,徐兴军,等.大黄减肥汤对肥胖伴高脂血症患者治疗的临床观察.中医药信息,2002;19(4):38-39)。但对于肥胖临床常见的兼证,如中重度肥胖患者常见的咳喘气急、胸闷气促、打鼾等肺通气功能障碍;以及妇女月经过少、后期或闭经等证则往往缺乏辨证论治的组方配伍。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外用药物,该药物具有兼顾肥胖主证及兼证,还可使患者皮肤局部温和舒适的优点。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外用药物,该药物由有效成分和医学上可接受的制剂基质组成,其中所述的有效成分由山茶油2~4重量份、辣椒碱0.5~3.5重量份和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的中药提取物3~8重量份组成:
大黄10~30,当归5~15,杏仁5~15,生姜5~15。
本发明药物,其中所述的有效成分的最佳配比为:
山茶油4重量份,辣椒碱1重量份,中药提取物5重量份。
本发明药物,其中所述的原料药的最佳配比为:
大黄20份,当归10份,杏仁10份,生姜10份。
本发明所述的外用药物可以是凝胶剂、乳膏剂或巴布剂。
本发明所述的中药提取物可以采用各种常见的制备方法获得,其中简便易行的方法为以下三种:
方法一:按配比称取大黄、当归、杏仁和生姜;其中,大黄用100℃水温浸提取3次,每次20min,合并提取液,过滤,低温浓缩,得大黄浓缩液;当归、杏仁和生姜加水煎煮3次,第一次煮沸后武火煎30min,第二次煮沸后武火煎1~2h,第三次煮沸后武火煎1~2h,合并煎液,过滤后将滤液浓缩至清膏,加入大黄浓缩液,置烘箱内于75℃烘成干膏,粉碎成细粉即可。
方法二:按配比称取大黄、当归、杏仁和生姜;其中,大黄用60~80%乙醇浸提3次,每次1~2h,合并提取液,过滤,回收乙醇,减压干燥,得干膏;当归用40~6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1.5~2.5h,合并提取液,过滤,回收乙醇,减压干燥,得干膏;杏仁用80~95%乙醇浸提2次,每次20~30min,合并提取液,过滤,回收乙醇,减压干燥,得干膏;生姜用70~80%乙醇浸提1~3h,过滤,回收乙醇,减压干燥,得干膏;合并上述四种干膏即可。
方法三:按配比称取大黄、当归、杏仁和生姜,在压力25~40Mpa和温度为35~45℃的条件下超临界萃取1.5~2.5h,浓缩,喷雾干燥即可。
中医认为,肥胖的发生多因嗜食肥甘,痰热内蕴。早在《素问·通评虚实论》中指出:“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素问·奇病论》谓:“此人多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说明本病病因为膏粱厚味贪于摄取,导致内热、中满,易生变证。故肥胖患者多以消谷善饥、腹胀便秘为主证。而本发明人通过多年临床观察还发现,女性肥胖患者多伴月经过少、后期或闭经,这与肥人多痰,痰湿脂膜壅塞胞宫,冲任为痰湿所阻有关。《万氏妇人科·调经章》指出:“肥人经水来少者,责其痰碍经隧也”。而中重度肥胖患者则多伴有咳喘气急、胸闷气促、打鼾等肺通气功能障碍,正如朱丹溪云:“肥人必气急,气急必肺郁”。故肥胖症治宜清热消积导滞、活血通经、宣肺止咳。
本发明所述的外用药物以大黄为君药,能直达下焦,善能荡涤胃肠实热积滞而长驱直下,为苦寒攻下之要药,对肥胖患者消谷善饥、腹胀便秘等主证有较好治疗效果;针对临床中肥胖常见的兼证,本方选用当归、杏仁为臣,当归活血化瘀,既加强大黄的消积导滞之力,又助女性肥胖患者活血通经,经水调而痰脂自消;杏仁宣肺止咳化痰、润肠通便,既针对肥胖患者咳喘气急、胸闷气促、打鼾等兼证,又取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肃降下行,布散津液,则能促进大肠传导之义。这也是本方与其他减肥方药之配伍组方区别所在。再佐以生姜性温,去大黄之寒凉,又可助杏仁温中化痰止咳。假以少量山茶油、辣椒碱为使药,既增加药物的渗透吸收,又可使患者皮肤局部感觉温和舒适。诸药合用,针对临床肥胖患者主证及兼证,既可清热消积导滞,又可活血通经、宣肺止咳,作为外用药物,还可使患者皮肤局部温和舒适。
采用穴位按摩法及穴位敷贴法,既能发挥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作用,又具有药物“归经”和功能效应;另外,穴位给药无胃及消化道的首过作用,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同时减少了不良反应及副作用。因此,本发明药物通过按摩、贴敷相应穴位,可起到多重效应、使用简单、易被患者接受、毒副作用小、便于推广应用等优点。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将通过临床试验来证明本发明具有的技术效果。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90例,为2012年5月-2013年5月南方医院针灸门诊患者及南方医科大学在校学生,随机分为三组,实验组A男11例,女19例,年龄21~45岁,平均年龄(29.43±7.65)岁;实验组B男13例,女17例,年龄20~41岁,平均年龄(31.13±6.42);对照组男11例,女19例,年龄21~43岁,平均年龄(31.1±8.59)岁。三组在性别、年龄方面具有可比性(P>0.05)。
2、受试对象选择
(1)诊断标准
根据1997年全国第五届肥胖病研究学术会议修订的《单纯性肥胖的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
①成人标准体重:成人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0.9,实测体重超过标准体重10%~20%者为正常,超过标准体重的20%~30%为轻度肥胖,超过标准体重30%~50%为中度肥胖,超过标准体重50%以上者属重度肥胖。
②体重指数(BMI):BMI=体重(kg)/身高2(m2),根据2000年国际肥胖特别工作组提出的亚洲成年人肥胖标准,BMI≥23为超重,23~24.9为准肥胖;25~29.5为I度肥胖;≥30为Ⅱ度肥胖。
③腰围:腰围测量部位是第十二肋下缘水平位,目前亚太地区建议采用90cm和80cm作为男性和女性腰围标准。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0cm为腹型肥胖标准。
以上3项诊断标准中有2项符合者,即可诊断为肥胖症。
(2)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近2周内未采用药物减肥、体育运动减肥、针灸减肥等减肥方法的患者纳入病例观察。
(3)排除标准
内分泌紊乱或代谢障碍等疾病如下丘脑病变、垂体病变、胰岛素病变、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等引起的继发性肥胖或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等引起的药物性肥胖;伴严重肝、肾系统疾患;孕妇、哺乳期患者;有中药过敏史及严重皮肤病者;依从性差者。
(4)脱落/剔除标准
纳入后因各种原因未能按试验方案完成疗程的病例;试验期间,同时外用或内服其他治疗肥胖药物或疗法者;同时使用影响代谢功能及可诱发药物性肥胖的药物者。
(5)分组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根据SPSS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实验组A、实验组B、对照组。
二、治疗方法
1、实验组A:
药物:下述实施例2的凝胶剂。
取穴:肥三针(中脘、带脉、足三里(均双))(张东淑,王升旭,黄泳.靳三针速记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6:184)
操作:使用本发明外用药物适量涂抹在腹部,用掌根摩腹10~20次,使药物充分吸收。再以药物涂擦上述三个穴位,1g/穴,以拇指指腹按揉2~3分钟使其充分吸收。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两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2、实验组B:
药物:下述实施例5的巴布剂。
取穴:神阙穴、肥三针(中脘、带脉、足三里(均双))。
操作:使用本发明外用药物敷贴在相应穴位上,每穴一贴,根据患者皮肤反应程度连续敷贴3~6h后取下。隔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两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3、对照组:
穴位选择及操作方法、治疗时间均同实验组A,以基质(卡波姆u20、甘油、三乙醇胺、苯甲酸钠、月桂氮酮、聚山梨酯等),不含任何药物,涂擦在相应治疗部位上。
3、安全性评价
记录试验期间患者出现的所有不良反应,并记录发生时间、程度、处理经过及转归,并判断与治疗方法的相关性。
4、统计方法
使用SPSS17.0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三、疗效分析
1、疗效标准
疗效标准参照全国中西医结合肥胖症研究学术会议制定的肥胖症疗效评定标准。
无效:疗程结束时体重下降<3kg和腰围减少<4cm。
有效:疗程结束时体重下降3~5kg或腰围减少4~6cm。
显效:疗程结束时体重下降>5kg或腰围减少>6cm。
近期临床痊愈:疗程结束时,体重下降已达到标准体重或超重范围内。
由专人于患者治疗前、治疗20天后分别进行体重、腰围的测量以评价疗效。
2、临床症状积分
参照全国中西医结合肥胖症学术会议制定的中医辨证标准,以单纯性肥胖患者临床常见症状消谷善饥、腹胀、便秘、咳喘气急、胸闷气促、打鼾等拟定症状积分表,女性增加统计月经情况(具体如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由专人评定。
3、治疗结果
对照组1例因自觉症状改善不明显退出试验,1例因同时使用针灸减肥退出试验,但均纳入安全性评价,结果能全部完成试验的实验组A 30例,实验组B 30例,对照组28例。
三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由下表可见,实验组A、实验组B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其中以实验组A疗效更优。实验组A与对照组比较,有效率、痊显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B与对照组比较,痊显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A与实验组B比较,痊显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
表1 三组临床疗效比较
实验组A与对照组有效率比较,ⅹ2=6.78,P<0.01;两组痊显率比较,ⅹ2=17.03,P<0.01;
实验组B与对照组有效率比较,ⅹ2=2.60,P>0.05;两组痊显率比较,ⅹ2=5.33,P<0.05;
实验组A与实验组B有效率比较,ⅹ2=1.18,P>0.05;两组痊显率比较,ⅹ2=4.27,P<0.05。
三组治疗前后体重比较见表2。由下表可见,实验组A治疗20天后体重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B治疗前后体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体重比较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表2 三组治疗前后体重比较
实验组A治疗前后比较,t=2.35,P<0.05;实验组B治疗前后比较,t=1.89,P>0.05;
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t=0.93,P>0.05;治疗后实验组A与对照组比较,t=1.82,P>0.05;
治疗后实验组B与对照组比较,t=0.85,P>0.05;治疗后实验组A与实验组B比较,t=1.15,P>0.05。
三组治疗前后腰围比较见表3。由下表可见,实验组A治疗20天后腰围显著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B治疗前后腰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腰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A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表3 三组治疗前后腰围比较
实验组A治疗前后比较,t=4.18,P<0.01;实验组B治疗前后比较,t=3.47,P<0.01;
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t=1.74,P>0.05;治疗后实验组A与对照组比较,t=2.33,P<0.05;
治疗后实验组B与对照组比较,t=1.14,P>0.05;治疗后实验组A与实验组B比较,t=1.41,P>0.05。
三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评分比较见表4。由下表可见,实验组A治疗20天后临床症状积分显著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B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A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B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A与实验组B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表4 三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实验组A治疗前后比较,t=4.05,P<0.01;实验组B治疗前后比较,t=2.86,P<0.01;
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t=1.23,P>0.05;治疗后实验组A与对照组比较,t=2.49,P<0.05;
治疗后实验组B与对照组比较,t=2.18,P<0.05;治疗后实验组A与实验组B比较,t=0.19,P>0.05。
4、安全性
实验组A和实验组B各有1例患者第一次治疗时出现穴位局部皮肤痒感,经及时处理后恢复正常,没有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及副作用。
备注:实验组A、实验组B患者均于每次治疗后出现皮肤局部温热感觉,患者均自述可耐受,无不适感。
四、结论
该减肥外用药物经临床观察证实,可有效降低单纯性肥胖症患者体重、腰围,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尤其可显著降低患者腰围,两实验组治疗前后腰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更适用于腹型肥胖的患者。而在亚太地区,肥胖相关疾病往往在BMI相对较低时就有发生,体脂分布倾向于腹型肥胖,腹型肥胖已被证明其患糖尿病的风险约高10倍;在顺德市容奇镇调查发现腰围对高血压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明显高于BMI。该减肥外用药物经临床观察同样证实,可有效减轻肥胖患者消谷善饥、腹胀便秘、咳喘气急、胸闷气促、月经不调等症状。故不仅使患者体重减轻、腰围下降,还可减轻相应临床症状,而且使患者感觉局部皮肤温和舒适。
实验组B患者治疗前后体重虽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可能与穴位敷贴较之穴位按摩对穴位刺激量较小,故所需疗程较长有关。
本法简单易用,无毒副作用,易于被患者接受,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外用制剂。
具体实施方式
例1(凝胶剂)
称取大黄26g、当归8g、杏仁8g、生姜8g、山茶油2.5ml(重量为2g)和辣椒碱0.5g。大黄用100℃水温浸提取3次,每次提取20min,合并提取液,过滤,低温浓缩,得大黄浓缩液。当归、杏仁、生姜加水煎煮3次,第一次煮沸后武火煎30min,第二次煮沸后武火煎1~2h,第三次煮沸后武火煎1~2h,合并煎液,过滤后将滤液浓缩至清膏,加入大黄浓缩液,置烘箱内于75℃烘成干膏,粉碎成细粉,得干膏粉7.5g;将辣椒碱、精炼山茶油与上述干膏粉搅拌混匀得有效成分,置洁净容器中备用。
将甘油(25ml)、苯甲酸钠(0.5g)、卡波姆(3.5g用150ml水溶胀)水溶液混合,成水相,用20%三乙醇胺水溶液(3.5ml)调pH至6.5-7.0;将月桂氮酮(5ml)和乳化剂聚山梨酯80(25ml)混合,加热至60℃,成辅料油相,加入上述有效成分,混合成油相,加入水相中搅拌至室温,加水至500g,胶体磨研磨均匀,分装成20g/支。
使用方法:外用,1g/穴,均匀涂抹在穴位上并按摩至吸收,或适量涂抹于腹部并按摩至吸收,隔日1次。
例2(凝胶剂)
按最佳配比称取大黄20g、当归10g、杏仁10g、生姜10g、山茶油5ml(重量为4g)、辣椒碱1g。大黄用60~80%乙醇浸提3次,每次1~2h,合并提取液,过滤,回收乙醇,减压干燥,得干膏;当归用40~6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1.5~2.5h,合并提取液,过滤,回收乙醇,减压干燥,得干膏;杏仁用80~95%乙醇浸提2次,每次20~30min,合并提取液,过滤,回收乙醇,减压干燥,得干膏;生姜用70~80%乙醇浸提1~3h,过滤,回收乙醇,减压干燥,得干膏;合并,即得上述四种干膏的总量为5g。将辣椒碱、精炼山茶油与上述四种干膏混匀得有效成分,置洁净容器中备用。
将甘油(25ml)、苯甲酸钠(0.5g)、卡波姆水溶液(3.5g用150ml水溶胀)混合,成水相,用20%三乙醇胺水溶液(3.5ml)调pH至6.5-7.0;将月桂氮酮(5ml)和乳化剂聚山梨酯80(25ml)混合,加热至60℃,成辅料油相,加入上述有效成分,混合成油相,加入水相中搅拌至室温,加水至500g,胶体磨研磨均匀,分装成20g/支。
使用方法:外用,1g/穴,均匀涂抹在穴位上并按摩至吸收,或适量涂抹于腹部并按摩至吸收,隔日1次。
例3(凝胶剂)
称取大黄14g、当归12g、杏仁12g、生姜12g、山茶油4ml(重量为3.2g)、辣椒碱3.3g。大黄、当归、杏仁、生姜四味药材在压力25~40Mpa和温度为35~45℃的条件下超临界萃取1.5~2.5h,浓缩,喷雾干燥,得粉状提取物3.5g;将辣椒碱、精炼山茶油与上述粉状提取物混匀得有效成分,置洁净容器中备用。
将甘油(25ml)、苯甲酸钠(0.5g)、卡波姆水溶液(3.5g用150ml水溶胀)混合,成水相,用20%三乙醇胺水溶液(3.5ml)调pH至6.5-7.0;将月桂氮酮(5ml)和乳化剂聚山梨酯80(25ml)混合,加热至60℃,成辅料油相,加入上述有效成分,混合成油相,加入水相中搅拌至室温,加水至500g,胶体磨研磨均匀,分装成20g/支。
使用方法:外用,1g/穴,均匀涂抹在穴位上并按摩至吸收,或适量涂抹于腹部并按摩至吸收,隔日1次。
例4(乳膏剂)
按最佳配比称取大黄20g、当归10g、杏仁10g、生姜10g、山茶油5ml(重量为4g)、辣椒碱1g。大黄用60~80%乙醇浸提3次,每次1~2h,合并提取液,过滤,回收乙醇,减压干燥,得干膏;当归用40~6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1.5~2.5h,合并提取液,过滤,回收乙醇,减压干燥,得干膏;杏仁用80~95%乙醇浸提2次,每次20~30min,合并提取液,过滤,回收乙醇,减压干燥,得干膏;生姜用70~80%乙醇浸提1~3h,过滤,回收乙醇,减压干燥,得干膏;合并,即得上述四种干膏的总量为5g。将辣椒碱、精炼山茶油与上述四种干膏混匀得有效成分,置洁净容器中备用。
将硬脂酸(70g)、甘油(50g)、单硬脂酸甘油脂(10g)、蒸馏水(加至500g)置同一容器中加热至全部熔化(时加搅拌),在搅拌下加入尼泊金乙脂(0.5g)的乙醇溶液和氢氧化钾固体(3.5g),并继续搅拌至冷凝即得。
使用方法:外用,1g/穴,均匀涂抹在穴位上并按摩至吸收,或适量涂抹于腹部并按摩至吸收,隔日1次。
例5(巴布剂)
称取大黄26g、当归8g、杏仁8g、生姜8g、山茶油2.5ml(重量为2g)和辣椒碱0.5g。大黄用100℃水温浸提取3次,每次提取20min,合并提取液,过滤,低温浓缩,得大黄浓缩液。当归、杏仁、生姜加水煎煮3次,第一次煮沸后武火煎30min,第二次煮沸后武火煎1~2h,第三次煮沸后武火煎1~2h,合并煎液,过滤后将滤液浓缩至清膏,加入大黄浓缩液,置烘箱内于75℃烘成干膏,粉碎成细粉,得干膏粉7.5g;将辣椒碱、精炼山茶油与上述干膏粉搅拌混匀得有效成分,置洁净容器中备用。
按处方量称取明胶(4g用200ml水溶胀)、羟甲基纤维素钠(16g)、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28g)、山梨醇(80g),加适量水浸泡,水浴加热溶胀;另取高岭土(16g)、丙二醇(14ml)、甘油(20ml)搅拌混合均匀后加入上述溶胀液中,搅拌混匀后,再加入聚乙二醇(PEG400)(40ml)溶液搅拌数分钟;将上述有效成分直接加入基质搅拌均匀,加水至500g;然后均匀涂布在无纺布上,盖上保护膜,均匀切割为2x2cm2/贴的巴布剂。
使用方法:外用,每穴一贴,3~6h后取下,隔日1次。

Claims (2)

1.一种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外用药物,该药物由有效成分和医学上可接受的制剂基质组成,其中所述的有效成分由山茶油2~4重量份、辣椒碱0.5~3.5重量份和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的中药提取物3~8重量份组成:
大黄10~30,当归5~15,杏仁5~15,生姜5~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外用药物,其特征是,所述的有效成分由山茶油4重量份、辣椒碱1重量份和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的中药提取物5重量份组成:
大黄20,当归10,杏仁10,生姜1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外用药物,其特征是,所述的药物为凝胶剂、乳膏剂或巴布剂外用剂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外用药物,其特征是,所述的中药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为:
(1)按配比称取大黄、当归、杏仁和生姜;其中,大黄用100℃水温浸提取3次,每次20min,合并提取液,过滤,低温浓缩,得大黄浓缩液;当归、杏仁和生姜加水煎煮3次,第一次煮沸后武火煎30min,第二次煮沸后武火煎1~2h,第三次煮沸后武火煎1~2h,合并煎液,过滤后将滤液浓缩至清膏,加入大黄浓缩液,置烘箱内于75℃烘成干膏,粉碎成细粉即可;或者,
(2)按配比称取大黄、当归、杏仁和生姜;其中,大黄用60~80%乙醇浸提3次,每次1~2h,合并提取液,过滤,回收乙醇,减压干燥,得干膏;当归用40~6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1.5~2.5h,合并提取液,过滤,回收乙醇,减压干燥,得干膏;杏仁用80~95%乙醇浸提2次,每次20~30min,合并提取液,过滤,回收乙醇,减压干燥,得干膏;生姜用70~80%乙醇浸提1~3h,过滤,回收乙醇,减压干燥,得干膏;合并上述四种干膏即可;或者,
(3)按配比称取大黄、当归、杏仁和生姜,在压力25~40Mpa和温度为35~45℃的条件下超临界萃取1.5~2.5h,浓缩,喷雾干燥即可。
CN201310410600.0A 2013-09-10 2013-09-10 一种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外用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325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10600.0A CN103432560B (zh) 2013-09-10 2013-09-10 一种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外用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10600.0A CN103432560B (zh) 2013-09-10 2013-09-10 一种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外用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32560A CN103432560A (zh) 2013-12-11
CN103432560B true CN103432560B (zh) 2014-11-05

Family

ID=496863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10600.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32560B (zh) 2013-09-10 2013-09-10 一种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外用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43256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71723A (zh) * 2015-03-19 2015-07-15 苏州谷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减肥中药精油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14633A (zh) * 2018-07-06 2018-09-11 梁宾 一种纯中药瘦身粉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932532A1 (en) * 2005-08-31 2008-06-18 Nature Technology, Inc. Dieting composition comprising plant-derived essential oil as active ingredient, sheet-type dieting composition comprising the composition, transdermal 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 for dieting, and methods for production of the preparation
CN102743547B (zh) * 2012-07-03 2014-10-22 同济大学 具有预防肥胖效果的减肥组合物及减肥液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32560A (zh) 2013-1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79416B (zh) 一种骨科用膏药
CN104784673B (zh) 一种用于小儿腹泻的中药脐贴
CN102670961A (zh) 一种治疗中老年习惯性便秘的中药
CN102357177B (zh) 一种治疗更年期综合症的中药
CN108969642A (zh) 一种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中药复方外用制剂及其制备工艺
CN102178911B (zh) 用于阳虚、痰湿体质人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WO2020135476A1 (zh) 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727697A (zh) 一种治疗骨伤病的中药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和质量检测方法
CN103432560B (zh) 一种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外用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31331B (zh) 一种治疗痛经的肚脐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50710A (zh) 一种治疗冠心病的葛根瓜蒌胸痹丸
CN106390077A (zh) 一种治疗腹痛、腹泻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002848B (zh) 治疗复发性痛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16334A (zh) 一种驱寒化瘀的中药组合物
CN102038778A (zh) 一种舒经活络、祛风除湿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13897B (zh) 一种治疗痛经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80030A (zh) 具有降血糖功效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543611B (zh) 治疗脏躁病的中药药物
CN109602838A (zh) 一种治疗慢性炎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674974A (zh) 一种补肾固精养元膏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00890B (zh) 一种治疗月经失调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CN109692324B (zh) 一种用于减肚消脂的中药水凝胶贴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25603A (zh)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中药制剂
CN102302639B (zh) 治疗癃闭的中药组合物
CN101513446A (zh) 口服用跌打损伤治疗药及其生产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105

Termination date: 20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