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30170A - 操作辅助程序以及操作辅助装置 - Google Patents

操作辅助程序以及操作辅助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30170A
CN103430170A CN2011800692420A CN201180069242A CN103430170A CN 103430170 A CN103430170 A CN 103430170A CN 2011800692420 A CN2011800692420 A CN 2011800692420A CN 201180069242 A CN201180069242 A CN 201180069242A CN 103430170 A CN103430170 A CN 1034301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eld
photographic images
attribute
candidate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6924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30170B (zh
Inventor
中崎裕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4301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301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301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3017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5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ill image data
    • G06F16/53Querying
    • G06F16/532Query formulation, e.g. graphical query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2Agriculture; Fishing; Forestry; Min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5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ill image data
    • G06F16/58Retrieval characterised by using metadata, e.g. metadata not derived from the content or metadata generated manual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Marketing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Library & Information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操作辅助装置(101)接收由移动终端(102)拍摄到的田地的拍摄图像(P)。拍摄图像(P)被赋予由移动终端(102)取得的拍摄时的移动终端(102)的位置信息。操作辅助装置(101)参照田地DB(110),从分散在各地的田地组中,检索存在于接收到的拍摄图像(P)被赋予的移动终端(102)的位置信息的规定范围内的田地。操作辅助装置(101)在检索到多个田地的情况下,将表示存在与拍摄图像(P)相关的多个田地的报告信息与拍摄图像(P)建立关联地显示在显示器(120)。

Description

操作辅助程序以及操作辅助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辅助操作的操作辅助程序以及操作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从事农作业的人员间进行信息共享。例如,通过共享在现场拍摄到的田地的图像,从而使多个用户能够确认田地的状况、作物的生长状况、病虫害的产生状况等。此时,为了容易确定反映在图像中的田地,人工进行田地和图像的关联操作。
作为相关的现有技术,存在如下技术:在画面上取得并显示包含由使用者指定的图像的拍摄地点的地图数据,基于地图显示栏内所显示的范围内的地图数据,编辑由使用者指定的图像的拍摄地点信息。另外,存在参照农作业日志数据库,根据操作者所持的终端的位置信息来确定操作者以及田地,缩小操作者应实施的操作项目的技术。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8544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124538号公报
然而,在以往技术中,有时根据反映在图像中的内容来确定田地较困难,存在导致田地和图像的关联操作所涉及的操作时间的增大化这样的问题。例如,拍摄作物、病虫害而得的图像只反映出田地的局部的情况较多,根据反映到图像中的内容难以确定田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消除上述的以往技术的问题点,而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操作的高效化的操作辅助程序以及操作辅助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实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出一种操作辅助程序以及操作辅助装置,取得利用移动终端拍摄并被赋予了拍摄时的上述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的田地的拍摄图像,基于田地组的各个田地的位置信息,从上述田地组中检索存在于所取得的上述拍摄图像被赋予的上述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的规定范围内的田地,在检索到多个田地的情况下,将表示存在与上述拍摄图像相关的多个田地的报告信息与上述拍摄图像建立关联地输出。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得到能够实现操作的效率化这样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操作辅助装置101的操作辅助处理的一实施例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操作辅助系统200的系统构成例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操作辅助装置101的硬件构成例的框图。
图4是表示田地DB110的存储内容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图5的表示田地位置数据的具体例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操作履历数据的具体例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材料履历数据的具体例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拍摄图像DB210的存储内容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操作辅助装置101的功能性构成的框图。
图10是表示拍摄图像的数据的具体例的说明图。
图11是表示中间表的存储内容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图12是表示田地的检索例的说明图。
图13是表示显示数据的模板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图14是表示田地变更画面的模板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图15是表示画面数据DB1500的存储内容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图16是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操作辅助装置101的操作辅助处理顺序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17是表示步骤S1607的候补田地检索处理的具体处理顺序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其1)。
图18是表示步骤S1607的候补田地检索处理的具体处理顺序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其2)。
图19是表示步骤S1610的画面制作处理的具体处理顺序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20是表示巡视结果一览画面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其1)。
图21是表示田地变更画面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其1)。
图22是表示巡视结果一览画面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其2)。
图23是表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操作辅助装置101的制作部904的具体功能性构成的说明图。
图24是表示层级信息的具体例的说明图。
图25是表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操作辅助装置101的显示属性决定处理顺序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26是表示田地变更画面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其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操作辅助程序以及操作辅助装置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各实施方式在没有矛盾的范围内能够组合地实施。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操作辅助装置101的操作辅助处理的一实施例的说明图。在图1中,操作辅助装置101是具备田地DB(数据库)110,辅助从事农作业的用户进行的数据的编辑操作的计算机。
田地DB110是存储分散在各地的田地组中的各个田地的位置信息的数据库。田地是指用于栽培、生长作物的耕田、菜地等。作物例如是指在耕田、菜地等产出的谷类、蔬菜和水果等农作物。此外,对于田地DB110的存储内容,使用图4后述。
另外,编辑操作是指农作业所涉及的数据的编辑操作。农作业是指用于栽培、生长作物的操作,例如,是巡视、播种、翻地、施肥、整地、除草、疏苗、追肥、培土、收获等。编辑操作例如是用户在一日的操作结束后,进行该日拍摄到的拍摄图像和田地的关联建立并记录到日志等中的操作。
移动终端102是从事农作业的用户所使用的计算机。具体地说,例如,移动终端102是手机、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等。移动终端102具有拍摄静止图像和动态图像的功能。另外,移动终端102具有取得表示自身终端的位置的位置信息的功能。
具体地说,例如,移动终端102通过搭载在自身终端的GPS(Global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取得位置信息。此外,移动终端102也可以通过DGPS(Differential GPS:差分GPS),修正由GPS取得的位置信息。移动终端102具有与操作辅助装置101进行通信的功能。作为通信的例子,可列举无线通信、有线通信。
以下,对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操作辅助装置101的操作辅助处理顺序的一实施例进行说明。
(1)操作辅助装置101接收由移动终端102拍摄到的田地的拍摄图像P。对拍摄图像P赋予由移动终端102取得的拍摄时的移动终端102的位置信息。拍摄图像P例如是为了报告田地中的农作业的进度状况、作物的生长状况而由用户拍摄的。
(2)操作辅助装置101参照田地DB110,从分散在各地的田地组中,检索存在于接收到的拍摄图像P被赋予的移动终端102的位置信息的规定范围内的田地。在此,用户在拍摄田地的情况下,除了脚踏到田地中进行拍摄的情况之外,还存在从农道、田间小道等田地外进行拍摄的情况。
例如,在水田那样不容易踏入的情况下,或以能够俯瞰地确认作物全体的生长状况的方式拍摄田地全体的情况下,用户多从农道、田间小道等田地外进行拍摄。在这样的情况下,拍摄地点位于田地外。另外,在GPS的精度差的情况下,即使在田地中拍摄,也存在GPS信息表示田地外的位置的情况。于是,操作辅助装置101检索存在于移动终端102的位置信息所表示的拍摄地点的规定范围内的田地。
(3)操作辅助装置101在检索到多个田地的情况下,将表示存在与拍摄图像P相关的多个田地的报告信息与拍摄图像P建立关联地显示在显示器120。在此,报告信息例如是指表示存在多个与拍摄图像P相关的田地、或无法将与拍摄图像P相关的田地确定为一个的字符串、符号等。
另外,在上述(3)中,操作辅助装置101在检索到一个田地的情况下,将该田地的识别信息与拍摄图像P建立关联地显示在显示器120。田地的识别信息例如是识别田地的田地名、住所等。
在图1的例子中,将由移动终端102拍摄到的拍摄图像Pa、Pb显示在操作辅助装置101的显示器120。
在此,拍摄图像Pa是从田间小道拍摄在田地中栽培的圆白菜的生长状况的图像。由此,检索存在于拍摄图像Pa的拍摄地点周边的多个田地,并将报告信息130与拍摄图像Pa建立关联地显示在显示器120中。报告信息130是表示由于田地未确定所以需要人工的确认操作的大意的消息。
另外,拍摄图像Pb是踏入田地中拍摄圆白菜的生长状况的图像。由此,检索包含拍摄图像Pb的拍摄地点的一个田地,并将识别信息140与拍摄图像Pb建立关联地显示在显示器120。识别信息140是识别田地的田地名“bbb”。
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操作辅助装置101,能够从分散在各地的田地组中,检索存在于拍摄图像P被赋予的移动终端102的位置信息的规定范围内的田地。由此,假定从农道、田间小道等田地外来拍摄拍摄图像P的情况,而能够检索存在于拍摄地点周边的田地。
另外,根据操作辅助装置101,在检索到多个存在于拍摄地点周边的田地的情况下,能够将表示存在多个与拍摄图像P相关的田地的报告信息与拍摄图像P建立关联地显示。由此,对于拍摄图像P和田地的关联建立,能够容易辨别需要人工的确认操作的拍摄图像,能够实现用户的编辑操作的高效化。
(实施方式2)
接着,对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操作辅助系统200进行说明。此外,对于与实施方式1所说明的位置相同的位置省略说明。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操作辅助系统200的系统构成例的说明图。在图2中,操作辅助系统200包括操作辅助装置101、和移动终端102-1~102-n(在附图中为3台)。在操作辅助系统200中,操作辅助装置101和移动终端102-1~102-n经由互联网、LAN(LocalArea Network:局域网)、WAN(Wide Area Network:广域网)等网络220连接。连接操作辅助装置101和移动终端102-1~102-n的通信线路可以是无线也可以是有线。
操作辅助装置101具备拍摄图像DB210,对通过从事农作业的各个用户所使用的移动终端102-1~102-n拍摄到的拍摄图像P进行管理。此外,移动终端102-1~102-n相当于图1所示的移动终端102。
(操作辅助装置101的硬件构成例)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操作辅助装置101的硬件构成例的框图。在图3中,操作辅助装置101具有:CPU(Central 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单元)301、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302、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303、磁盘驱动器304、磁盘305、光盘驱动器306、光盘307、显示器120、I/F(Interface:接口)308、键盘309、鼠标310、扫描仪311、和打印机312。另外,各构成部通过总线300分别连接。
在此,CPU301管理操作辅助装置101的整体控制。ROM302存储有引导程序等程序。RAM303被用作CPU301的工作区域。磁盘驱动器304根据CPU301的控制来控制针对磁盘305的数据的读/写。磁盘305存储在磁盘驱动器304的控制下被写入的数据。
光盘驱动器306根据CPU301的控制来控制针对光盘307的数据的读/写。光盘307存储在光盘驱动器306的控制下被写入的数据,或让计算机读取光盘307所存储的数据。
显示器120显示光标、图标或者工具箱,以及文档、图像、功能信息等数据。该显示器120例如能够采用CRT、TFT液晶显示器、等离子显示器等。
I/F308通过通信线路与网络220连接,并经由网络220与其他装置连接。而且,I/F308管理网络220与内部的接口,控制来自外部装置的数据的输入输出。I/F308例如能够采用调制解调器、LAN适配器等。
键盘309具备用于字符、数字、各种指示等的输入的按键,进行数据的输入。另外,也可以是触摸面板式的输入板和数字键等。鼠标310进行光标的移动和范围选择、或者窗口的移动和尺寸的变更等。只要是同样具有作为定位设备的功能的设备,也可以是轨迹球、控制杆等。
扫描仪311以光学方式读取图像,并将图像数据取入操作辅助装置101内。此外,扫描仪311也可以具有OCR(Optical CharacterReader)功能。另外,打印机312对图像数据和文档数据进行打印。打印机312例如能够采用激光打印机、喷墨打印机。
此外,操作辅助装置101也可以不具有光盘驱动器306、扫描仪311、打印机312。另外,对于图2所示的移动终端102-1~102-n,通过与上述的操作辅助装置101同样的硬件构成也能够实现。
(各种DB110、210的存储内容)
接着,对操作辅助装置101所具备的各种DB(田地DB110、拍摄图像DB210)的存储内容进行说明。各种DB110、210例如通过图3所示的RAM303、磁盘305、光盘307等存储装置实现。
<田地DB110的存储内容>
图4是表示田地DB110的存储内容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在图4中,田地DB110具有田地ID、田地名、品目、品种、耕作类型、生长阶段、田地特性、田地位置数据、操作履历数据以及材料履历数据的字段。通过在各字段中设定信息,而能够将田地F1~Fm的田地数据400-1~400-m作为记录来存储。
在此,田地ID是分散在各地的田地F1~Fm的标识符。以下,将田地F1~Fm中的任意的田地记为“田地Fj”(j=1,2,...,m)。田地名是田地Fj的名称。品目是田地Fj所种植的作物的种类。作为品目,例如有水稻、圆白菜、胡萝卜等。
品种是相同品目中的种类。作为品种,例如有越光(稻)、一目惚(稻)、秋冬圆白菜(圆白菜)、冬圆白菜(圆白菜)、春圆白菜(圆白菜)等。耕作类型是表示进行作物栽培时的条件、技术的组合的体系。作为耕作类型,例如有直接播种、插秧、春播栽培、夏播栽培、秋播栽培、冬播栽培等。
生长阶段表示田地Fj所种植的作物的生长阶段。作为生长阶段,例如有播种期、出穗期、生长期、成熟期、收获期等。田地特性表示田地Fj的地形、土壤特性等。作为田地特性,例如,有旱地、水田、平坦部、山间部、丘陵部、低地、湿地等。
田地位置数据是表示田地Fj的位置的信息。对于田地位置数据的详细说明使用图5后述。操作履历数据是表示在田地Fj中进行的农作业的信息。对于操作履历数据的详细说明使用图6后述。材料履历数据是表示在田地Fj中进行的农作业所使用的农机设备的信息。对于材料履历数据的详细说明使用图7后述。
若例举田地数据400-1,则示出田地F1的田地名为“田地A”,品目为“圆白菜”,品种为“秋冬圆白菜”,耕作类型为“秋播”,生长阶段为“播种期”以及田地特性为“旱地·倾斜部”。另外,设定有田地位置数据L1、操作履历数据W1以及材料履历数据M1。
在此,例举田地F1的田地位置数据L1、操作履历数据W1以及材料履历数据M1,对田地位置数据Lj、操作履历数据Wj以及材料履历数据Mj的具体例进行说明。
·田地位置数据Lj的具体例
首先,对田地位置数据Lj的具体例进行说明。在此,例举通过映射在地图上的各田地Fj由多边形表现的情况来进行说明。此外,地图是指将田地组F1~Fm以一定比例缩小并表示在平面上的图面数据。
图5是表示田地位置数据的具体例的说明图。在图5中,田地位置数据L1是表示由X轴和Y轴构成的坐标系中的、田地F1的重心位置(X1,Y1)和表现田地F1的多边形的各边S1~S4的边位置的信息。各边S1~S4的边位置是各边S1~S4的两端点的坐标位置。例如,边S1的一端点的坐标位置为(Xa11,Ya11),另一端点的坐标位置为(Xb11,Yb11)。
此外,对于X轴和Y轴而言,只要相对于各田地同样地设定则可以是表示任意方向的轴。作为X轴的一个例子也能够使用经度,作为Y轴的一个例子也能够使用纬度。或者,作为X轴的一个例子能够列举在以设定有操作辅助装置101的场所为中心的东西方向轴上东为正的轴,作为Y轴的一个例子能够列举在以设定有操作辅助装置101的场所为中心的南北方向轴上北为正的轴。
·操作履历数据Wj的具体例
图6是表示操作履历数据的具体例的说明图。在图6中,操作履历数据W1具有田地ID、操作日、操作时刻、操作内容以及操作者的字段。通过设定各字段的信息,能够将操作履历数据600-1~600-5作为记录来存储。
田地ID是田地Fj的标识符。操作日是在田地Fj中进行了农作业的年月日。操作时刻是在田地Fj中进行了农作业的操作时刻。操作内容是在田地Fj中进行的农作业的内容。作为操作内容,例如有除草、巡视、剪叶、耕地、定植、撒肥料、撒农药、收获等。操作者是在田地Fj中进行的农作业的操作者。
若例举作用履历数据600-1,则示出在操作日“2011/01/08”以及操作时刻“13:48-14:01”,在田地F1中进行的农作业的操作内容“巡视”以及操作者“操作者A”。此外,若在田地Fj中进行新的农作业,则此时操作履历数据Wj被更新。
·材料履历数据Mj的具体例
图7是表示材料履历数据的具体例的说明图。在图7中,材料履历数据M1具有田地ID、操作日、使用时刻、名称以及操作者的字段。通过在各字段中设定信息,而将材料履历数据700-1~700-5作为记录来存储。
田地ID是田地Fj的标识符。操作日是在田地Fj中进行了农作业的年月日。使用时刻是在农作业中使用了农机设备的时刻。名称是农作业中所使用的农机设备的名称。操作者是在田地Fj中进行的农作业的操作者。
若例举材料履历数据700-1,则示出在操作日“2010/10/14”以及使用时刻“13:32-15:31”在田地F1中使用的农机设备的名称“15马力(ASTE)”以及操作者“操作者B”。此外,若在田地Fj的农作业中使用新的农机设备,则此时材料履历数据Mj被更新。
<拍摄图像DB210的存储内容>
图8是表示拍摄图像DB210的存储内容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在图8中,拍摄图像DB210具有图像ID、拍摄日、拍摄时刻、拍摄地点、拍摄者、图像数据以及田地ID的字段。通过在各字段中设定信息,而将拍摄数据800-1~800-R作为记录来存储。
图像ID是由移动终端102-i拍摄到的拍摄图像P的标识符。拍摄日是拍摄到拍摄图像P的年月日。拍摄时刻是拍摄到拍摄图像P的时刻。拍摄地点是拍摄图像P拍摄时的移动终端102-i的位置信息。拍摄者是拍摄到拍摄图像P的操作者。图像数据是拍摄图像P的图像数据。田地ID是与拍摄图像P相关的田地Fj的标识符。
若例举拍摄数据800-1,则示出在拍摄日“2010/9/21”以及拍摄时刻“14:45”拍摄到的拍摄图像P1的拍摄地点“x1,y1”以及拍摄者“操作者A”。另外,设定有拍摄图像P的图像数据D1以及与拍摄图像P相关的田地ID“F1”。此外,在刚拍摄到图像后,以田地ID是空栏的状态生成记录。
(操作辅助装置101的功能性构成例)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操作辅助装置101的功能性构成的框图。在图9中,操作辅助装置101是包括取得部901、检索部902、关联建立部903、制作部904、和输出部905的构成。对于成为该控制部的功能(取得部901~输出部905)而言,具体地说,例如通过使CPU301执行图3所示的ROM302、RAM303、磁盘305、光盘307等存储装置中所存储的程序,或者,通过I/F308,实现其功能。另外,各功能部的处理结果例如存储在RAM303、磁盘305、光盘307等存储装置中。
取得部901取得由移动终端102-i拍摄到的拍摄图像Pr。具体地说,例如,取得部901可以通过来自移动终端102-i的接收而取得拍摄图像Pr,另外,也可以通过使用图3所示的键盘309、鼠标310的用户的操作输入来取得拍摄图像Pr。在此,对拍摄图像Pr的具体例进行说明。
此外,移动终端102-i例如具有认证单元,通过该认证单元对作为拍摄者的用户进行认证,由此能够取得唯一区分用户(拍摄者)的标识符。或者,只要预先决定哪个用户利用哪个移动终端102-i,就能够基于拍摄到拍摄图像Pr的移动终端102-i的标识符来确定用户(拍摄者)。因此,可以在取得部901取得拍摄图像Pr时,从移动终端102-i取得拍摄图像Pr和拍摄者的信息,还可以在取得拍摄图像Pr后,操作辅助装置101的CPU301将拍摄图像Pr和拍摄者的信息建立对应。
图10是表示拍摄图像的数据的具体例的说明图。在图10中,拍摄图像P1包括拍摄日“2010/09/21”、拍摄时刻“14:45”、拍摄地点“x1,y1”、拍摄者“操作者A”以及图像数据“D1”。
此外,所取得的拍摄图像Pr例如存储在图8所示的拍摄图像DB210中。具体地说,例如,拍摄图像P1的拍摄日、拍摄时刻、拍摄地点、拍摄者以及图像数据设定在拍摄图像DB210内的各字段中的结果为,拍摄数据800-1(参照图8)作为新记录来存储。
返回图9的说明,检索部902基于田地F1~Fm的各个田地Fj的位置信息,检索与所取得的拍摄图像Pr中包含的移动终端102-i的位置信息表示的位置大致一致的田地Fj。
具体地说,例如,首先,检索部902参照图4所示的田地DB110,从田地组F1~Fm中,检索包含移动终端102-i的位置信息的田地Fj。在此,在没有检索到包含移动终端102-i的位置信息的田地的情况下,检索部902从田地组F1~Fm中检索存在于移动终端102-i的位置信息的规定范围内的田地Fj。此外,检索部902的具体处理内容使用图11以及图12后述。
关联建立部903将所取得的拍摄图像Pr和检索到的田地Fj建立关联。关联建立结果例如存储在图8所示的拍摄图像DB210中。例如,在对于拍摄图像P1检索到田地F1的情况下,在拍摄数据800-1的田地ID字段中设定“F1”。
制作部904基于被建立关联的关联建立结果,制作拍摄图像Pr的显示数据Hr。在此,显示数据Hr是表示拍摄图像Pr和与拍摄图像Pr相关的田地Fj的信息。
另外,制作部904基于拍摄图像P1~拍摄图像PR的显示数据H1~HR,制作拍摄图像一览画面。拍摄图像一览画面是将拍摄图像P1~拍摄图像PR的显示数据H1~HR列表化地表示的画面(例如,参照后述的图20)。此外,对于制作部904的具体处理内容,使用图13以及图14后述。
输出部905输出制作出的制作结果。具体地说,例如,输出部905输出后述的图20所示的巡视结果一览画面2000。作为输出形式,例如有向显示器120的显示、向打印机312的打印输出、通过I/F308向外部装置的发送。另外,也可以存储在RAM303、磁盘305、光盘307等存储装置中。
(检索部902的具体处理内容)
在此,对于检索与移动终端102-i的位置信息大致一致的田地Fj的检索部902的具体处理内容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具体地说,例如,首先,检索部902从表示分散在地图上的田地组F1~Fm的各个田地Fj的多边形的集合(以下,记为“多边形G1~Gm”)中,检索包含移动终端102-i的位置信息表示的拍摄地点(以下,称为“拍摄图像Pr的拍摄地点”)的多边形Gj。
更具体地说,例如,检索部902基于田地DB110内的田地位置数据L1~Lm,从多边形G1~Gm中,检索包含拍摄图像Pr的拍摄地点的多边形Gj。在此,在检索到包含拍摄图像Pr的拍摄地点的多边形Gj的情况下,对应于多边形Gj的田地Fj为与拍摄图像Pr所包含的移动终端102-i的位置信息大致一致的田地Fj。
另一方面,在没有检索到包含拍摄图像Pr的拍摄地点的多边形Gj的情况下,检索部902从田地F1~Fm中,检索重心位置含在拍摄图像Pr的拍摄地点的规定范围内的田地Fj。更具体地说,例如,检索部902以拍摄图像Pr的拍摄地点为中心检索重心位置包含在半径α(例如,50[m])的范围内的田地Fj。
由此,能够从田地F1~Fm中,缩小存在于拍摄图像Pr的拍摄地点周边的田地。此外,半径α例如被预先设定并作为预先用户设定的值存储在ROM302、RAM303、磁盘305、光盘307等存储装置中。
另外,在重心位置含在以拍摄图像Pr的拍摄地点为中心半径α的范围内的田地Fj不存在的情况下,检索部902也可以从田地F1~Fm中检索拍摄地点和重心位置之间的距离最短的田地Fj。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重心位置含在以拍摄图像Pr的拍摄地点为中心半径α的范围内的田地称为“候补田地F[1]~F[K]”。另外,将候补田地F[1]~F[K]中的任意的候补田地称为F[k](k=1,2,...,K)。另外,将表示候补田地F[k]的多边形G[k]的边称为“边S1~SP”。另外,将边S1~SP中的任意的边称为“边Sp”(p=1,2,...,P)。
接着,检索部902按表示候补田地F[k]的多边形G[k]的边Sp的每一个,计算拍摄图像Pr的拍摄地点和边Sp之间的距离。具体地说,例如,检索部902基于候补田地为F[k]的田地位置数据L[k],计算多边形G[k]的边Sp的直线式Ep。
此后,检索部902计算从拍摄图像Pr的拍摄地点落到直线式Ep的垂线与直线式Ep的交点I。在此,在交点I处于边Sp上的情况下,检索部902计算拍摄图像Pr的拍摄地点和交点I之间的距离作为拍摄图像Pr的拍摄地点与边Sp之间的距离(以下,称为“距离d[p]”)。
另一方面,在交点I未位于边Sp上的情况下,检索部902计算拍摄图像Pr的拍摄地点与边Sp的两端点之间的距离da、db中较短一方的距离,作为拍摄图像Pr的拍摄地点与边Sp之间的距离d[p]。计算出的边Sp的距离d[p]例如存储在图11所示的中间表1100中。
接着,检索部902将多边形G[k]的边S1~SP的距离d[1]~d[P]内的最短距离确定为拍摄图像Pr的拍摄地点与候补田地F[k]之间的距离dk。由此,能够将拍摄图像Pr的拍摄地点与各候补田地F[k]之间的最短距离计算为距离dk。所确定的距离dk例如存储在中间表1100中。
在此,对于中间表1100的具体例进行说明。中间表1100按候补田地F[1]~F[K]的每一个来制作。此外,中间表1100例如通过RAM303、磁盘305、光盘307等存储装置来实现。
图11是表示中间表的存储内容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在图11中,中间表1100具有边ID、距离以及最短距离的字段。边ID是多边形G[k]的边Sp的标识符。距离是拍摄图像Pr的拍摄地点与边Sp之间的距离d[p]。最短距离是边S1~SP的距离d[1]~d[P]中的最短距离。
在图11的(11-1)中,从候补田地F[1]~F[K]中选择了任意一个候补田地F[k]的结果为,在中间表1100的边ID字段中设定有多边形G[k]的各边S1~SP的边ID。
在图11的(11-2)中,计算出多边形G[k]的各边S1~SP的距离d[1]~d[P]的结果为,在中间表1100的距离字段中设定有拍摄图像Pr的拍摄地点与各边Sp之间的距离d[1]~d[P]。
在图11的(11-3)中,确定出距离d[1]~d[P]中的最短距离的结果为,在中间表1100的最短距离字段中,设定有拍摄图像Pr的拍摄地点与候补田地F[k]之间的距离dk。
而且,检索部902从候补田地F[1]~F[K]中,检索距离dk为阈值β以下的候补田地F[k]。阈值β例如被预先设定并作为由用户设定的值存储在ROM302、RAM303、磁盘305、光盘307等存储装置中。具体地说,例如,阈值β设定成表示农道、田间小道的道路宽度的5~10[m]左右。
由此,在拍摄图像Pr的拍摄地点为农道、田间小道等田地外的情况下,能够检索隔着农道、田间小道相邻接的田地作为候补田地。此外,在未存在距离dk为阈值β以下的候补田地F[k]的情况下,检索部902也可以从候补田地F[1]~F[K]中检索距离dk最短的候补田地F[k]。
图12是表示田地的检索例的说明图。在图12中,在地图1200上显示有田地F1~F5(多边形G1~G5)。此外,在图面中摘录地图1200的一部分进行显示。
在此,地图1200上的点A表示拍摄图像P1的拍摄地点。点A包含在田地F1中。在该情况下,作为与拍摄图像P1的拍摄地点A大致一致的田地,检索包含拍摄地点A的田地F1。其结果为,在图8所示的拍摄数据800-1的田地ID字段中设定“F1”。
另外,地图1200上的点B表示拍摄图像P2的拍摄地点。点B处于田地F4和田地F5之间的农道上。在该情况下,作为与拍摄图像P2的拍摄地点B大致一致的田地,检索存在于拍摄地点B周边的田地F4、F5。其结果为,在拍摄数据800-2的田地ID字段中设定“F4,F5”。
此外,存在由移动终端102-i取得的位置信息(例如,GPS的位置信息)中含有误差的情况。于是,上述检索部902也可以在检索与拍摄图像Pr的拍摄地点大致一致的田地Fj之前,修正表示拍摄图像Pr的拍摄地点的位置信息。
具体地说,例如,取得部901以一定间隔(例如,2分钟间隔)取得移动终端102-i的位置信息。然后,检索部902使用在拍摄图像Pr的拍摄时刻前后取得的移动终端102-i的位置信息,对表示拍摄图像Pr的拍摄地点的位置信息进行修正。
更具体地说,例如,检索部902计算拍摄图像Pr的拍摄地点、和在马上到拍摄图像Pr的拍摄时刻之前取得的移动终端102-i的位置信息之间的距离l1。另外,检索部902计算拍摄图像Pr的拍摄地点与在拍摄图像Pr的拍摄时刻刚刚过去之后取得的移动终端102-i的位置信息之间的距离l2。
然后,检索部902在计算出的距离l1、l2为规定值(例如,10[m])以上的情况下,判断为拍摄图像Pr的拍摄地点中含有误差,对表示拍摄图像Pr的拍摄地点的位置信息进行修正。具体地说,例如,检索部902也可以计算拍摄图像Pr的拍摄地点和拍摄图像Pr的拍摄时刻前后多个点(例如,4点)的移动终端102-i的位置信息的平均值,作为修正后的拍摄图像Pr的拍摄地点。
由此,能够减少移动终端102-i的位置信息(例如,GPS的位置信息)中包含的误差。
(制作部904的具体处理内容)
在此,对制作部904的具体处理内容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首先,对为了制作拍摄图像Pr的显示数据Hr所使用的模板进行说明。
图13是表示显示数据的模板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在图13中,模板1300是显示数据Hr的格式,包含显示区域1301~1303和田地变更按钮1304。在此,显示区域1301是用于显示拍摄图像Pr的“拍摄日”以及“拍摄者”的区域。
显示区域1302是用于显示与拍摄图像Pr相关的田地Fj的“田地名”、或者表示存在多个与拍摄图像Pr相关的田地的“报告信息”的区域。显示区域1303是用于配置拍摄图像Pr的区域。田地变更按钮1304是用于迁移到用于变更与拍摄图像Pr相关的田地的田地变更画面(例如,后述的图21所示的田地变更画面2100)的按钮。
此外,模板1300例如存储在ROM302、RAM303、磁盘305、光盘307等存储装置中。另外,模板1300的设计、布局能够任意变更。
制作部904基于拍摄图像DB210内的拍摄数据800-r,在模板1300的各显示区域1301~1303中设定信息,由此制作拍摄图像Pr的显示数据Hr。具体地说,例如,制作部904将根据拍摄数据800-r确定的“拍摄日”以及“拍摄者”设定到显示区域1301。
另外,制作部904将由拍摄数据800-r确定的“田地ID”设定到显示区域1302。此时,在确定了多个田地ID的情况下,取代“田地ID”,而将表示存在多个与拍摄图像Pr相关的田地的“报告信息”设定到显示区域1302。另外,制作部904将由拍摄数据800-r确定的“图像数据”设定到显示区域1303。由此,能够制作拍摄图像Pr的显示数据Hr。
另外,制作部904在由拍摄数据800-r确定了多个田地ID的情况下,制作拍摄图像Pr的田地变更画面数据Cr。田地变更画面是用于通过用户的操作输入,从与拍摄图像Pr相关的多个候补田地中,选择反映到拍摄图像Pr的田地的画面。
具体地说,例如,制作部904基于图14所示的田地变更画面的模板1400,能够制作拍摄图像Pr的田地变更画面数据Cr。在此,对田地变更画面的模板1400进行说明。
图14是表示田地变更画面的模板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在图14中,模板1400是田地变更画面的格式,包括显示区域1401、1402、和各种按钮B1~B3。在此,显示区域1401是用于配置拍摄图像Pr的区域。
显示区域1402是用于显示与拍摄图像Pr相关的候补田地F[k]的候补田地数据的区域。具体地说,显示区域1402包括用于显示与拍摄图像Pr相关的候补田地F[k]的田地名的显示区域1402-1、和用于显示对候补田地F[k]赋予特征的属性的属性值的显示区域(例如,显示区域1402-2~1402-8)。显示区域1402按与拍摄图像Pr相关的候补田地F[k]的每一个来设置。此外,对于各种按钮B1~B3的说明使用图21后述。
对候补田地F[k]赋予特征的属性的数量、各属性的内容能够任意设定。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对候补田地F[k]赋予特征的多个属性记为“属性A1~AS”,将属性A1~AS中的任意的属性记为“属性As”(s=1,2,...,S)。另外,将属性As的属性值记为“属性值Vs[k]”。
在此,作为对候补田地F[k]赋予特征的属性A1~AS,假定设定有属性A1“品目”、属性A2“品种”、属性A3“耕作类型”、属性A4“生长阶段”、属性A5“操作履历”、属性A6“材料履历”、属性A7“田地特性”的情况。
制作部904通过在模板1400的各显示区域1401、1402中设定信息,从而能够制作拍摄图像Pr的田地变更画面数据Cr。具体地说,例如,制作部904将由拍摄数据800-r确定的图像数据Dr设定到显示区域1401。
另外,制作部904从田地DB110内的候补田地F[k]的田地数据400-[k]中提取“田地名”并设定到显示区域1402-1。另外,制作部904从田地数据400-[k]中提取“品目”并设定到显示区域1402-2。另外,制作部904从田地数据400-[k]中提取“品种”并设定到显示区域1402-3。
另外,制作部904从田地数据400-[k]中提取“耕作类型”并设定到显示区域1402-4。另外,制作部904从田地数据400-[k]中提取“生长阶段”并设定到显示区域1402-5。另外,制作部904从候补田地F[k]的操作履历数据W[k]中提取“操作履历”并设定到显示区域1402-6中。
另外,制作部904从候补田地F[k]的材料履历数据M[k]中提取“材料履历”并设定到显示区域1402-7。另外,制作部904从田地数据400-[k]中提取“田地特性”并设定到显示区域1402-8。在此,对于“操作履历”以及“材料履历”的提取例进行说明。
·操作履历的提取例
制作部904从操作履历数据W[k]中提取例如在马上到由拍摄数据800-r确定的“拍摄日/拍摄时刻”之前在候补田地F[k]进行的农作业的“操作内容/操作者”。然后,制作部904将提取到的“操作内容/操作者”作为“操作履历”设定到显示区域1402-6。
作为一个例子,使由拍摄数据800-r确定的“拍摄日/拍摄时刻”为“2010/10/14/11:50”,使操作履历数据W[k]为图6所示的操作履历数据W1。在该情况下,制作部904提取在马上到“拍摄日/拍摄时刻”之前在候补田地F1进行的农作业的操作内容“剪叶”以及操作者“操作者B”。然后,制作部904将“剪叶/操作者B”设定到显示区域1402-6。
此外,“操作内容/操作者”不限于马上到“拍摄日/拍摄时刻”之前的“操作内容/操作者”。例如,制作部904也可以提取“拍摄日/拍摄时刻”以前的多个“操作内容/操作者”,另外,还可以提取“拍摄日/拍摄时刻”刚刚过去之后的“操作内容/操作者”。而且,还可以指定包含“拍摄日”的规定期间(例如,“拍摄日”前后2日间)来由制作部904提取“操作内容/操作者”。
·材料履历的提取例
制作部904从材料履历数据M[k]中提取例如在马上到由拍摄数据800-r确定的“拍摄日/拍摄时刻”之前在候补田地F[k]进行的农作业所使用的农机设备的“名称/操作者”。然后,制作部904将提取到的“名称/操作者”作为“材料履历”设定到显示区域1402-7。
作为一个例子,使由拍摄数据800-r确定的“拍摄日/拍摄时刻”为“2010/10/14/11:50”,使材料履历数据M[k]为图7所示的材料履历数据M1。在该情况下,制作部904提取在马上到“拍摄日/拍摄时刻”之前在候补田地F1进行的农作业中使用的农机设备的名称“15马力(ASTE)”以及操作者“操作者B”。
另外,制作部904提取在马上到“拍摄日/拍摄时刻”之前在候补田地F1进行的农作业中所使用的农机设备的名称“剪叶机(安装型)”以及操作者“操作者B”。然后,制作部904将“15马力(ASTE)/操作者B”以及“剪叶机(安装型)/操作者B”设定到显示区域1402-7。
由此,能够制作拍摄图像Pr的田地变更画面数据Cr。此外,所制作的拍摄图像Pr的显示数据Hr、田地变更画面数据Cr例如存储在图15所示的画面数据DB1500中。画面数据DB1500例如通过RAM303、磁盘305、光盘307等存储装置而实现。
图15是表示画面数据DB1500的存储内容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在图15中,画面数据DB1500具有图像ID、显示数据以及田地变更画面数据的字段。通过在各字段中设定信息,而能够将每个拍摄图像P1~PR的画面数据1500-1~1500-R作为记录来存储。
图像ID是拍摄图像Pr的标识符。显示数据是拍摄图像Pr的显示数据Hr。田地变更画面数据是拍摄图像Pr的田地变更画面数据Cr。此外,在没有制作拍摄图像Pr的田地变更画面数据Cr的情况下,田地变更画面数据字段为“-(Null)”。
制作部904参照画面数据DB1500,制作显示在显示器120的画面(例如,后述的巡视结果一览画面2000、田地变更画面2100)。具体地说,例如,制作部904基于画面数据DB1500内的显示数据H1~HR,制作图20所示的巡视结果一览画面2000。另外,制作部904基于画面数据DB1500内的田地变更画面数据C2,制作图21所示的田地变更画面2100。此外,对于显示器120中显示的画面例,使用图20~图22进行后述。
(操作辅助装置101的操作辅助处理顺序)
接着,对于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操作辅助装置101的操作辅助处理顺序进行说明。图16是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操作辅助装置101的操作辅助处理顺序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在图16的流程图中,首先,通过取得部901,判断是否接收到由移动终端102-i拍摄到的拍摄图像Pr(步骤S1601)。
在此,通过取得部901,等待接收到拍摄图像Pr(步骤S1601:否),在接收到拍摄图像Pr的情况下(步骤S1601:是),将拍摄图像Pr登记到拍摄图像DB210中(步骤S1602)。其结果,将拍摄图像Pr的拍摄数据800-r作为新记录登记到拍摄图像DB210中。
接着,通过检索部902,从田地F1~Fm中,检索包含拍摄图像Pr的拍摄地点的田地Fj(步骤S1603)。在此,在检索到包含拍摄图像Pr的拍摄地点的田地Fj的情况下(步骤S1604:是),移至步骤S1611。
另一方面,在未检索到包含拍摄图像Pr的拍摄地点的田地Fj的情况下(步骤S1604:否),通过检索部902,以拍摄图像Pr的拍摄地点为中心检索重心位置含在半径α的范围内的田地Fj(步骤S1605)。
在此,在检索到多个田地的情况下(步骤S1606:是),通过检索部902,执行检索与拍摄图像Pr相关的候补田地F[k]的候补田地检索处理(步骤S1607)。然后,通过关联建立部903,将拍摄图像Pr和候补田地F[k]建立关联(步骤S1608)。
接着,通过关联建立部903,在拍摄图像DB210内的拍摄数据800-r中设定候补田地F[k]的田地ID(步骤S1609)。然后,通过制作部904,执行拍摄图像Pr的画面制作处理(步骤S1610),结束本流程图的一系列处理。
另外,在步骤S1606中,在检索到一个田地Fj的情况下(步骤S1606:否),通过关联建立部903,将拍摄图像Pr和田地Fj建立关联(步骤S1611)。而且,通过关联建立部903,在拍摄图像DB210内的拍摄数据800-r中设定田地Fj的田地ID(步骤S1612),移至步骤S1610。
由此,能够将拍摄图像Pr和与拍摄图像Pr相关的田地Fj建立关联地登记到拍摄图像DB210。
<候补田地检索处理顺序>
接着,对于图16所示的步骤S1607的候补田地检索处理的具体处理顺序进行说明。图17以及图18是表示步骤S1607的候补田地检索处理的具体处理顺序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在图17的流程图中,首先,通过检索部902,使重心位置包含在以拍摄图像Pr的拍摄地点为中心半径α的范围内的候补田地F[k]的“k”为“k=1”(步骤S1701)。然后,通过检索部902,从候补田地F[1]~F[K]中选择候补田地F[k](步骤S1702)。
接着,通过检索部902,使表示选择出的候补田地F[k]的多边形G[k]的边Sp的“p”为“p=1”(步骤S1703)。然后,通过检索部902,从多边形G[k]的边S1~SP中选择边Sp(步骤S1704)。
接着,通过检索部902,基于候补田地为F[k]的田地位置数据L[k],计算选择出的边Sp的直线式Ep(步骤S1705)。然后,通过检索部902,计算从拍摄图像Pr的拍摄地点落到直线式Ep的垂线与直线式Ep的交点I(步骤S1706)。
接着,通过检索部902,判断计算出的交点I是否处于边Sp上(步骤S1707)。在此,在交点I处于边Sp上的情况下(步骤S1707:是),通过检索部902,计算拍摄图像Pr的拍摄地点和交点I之间的距离d[p](步骤S1708),并将距离d[p]登记到中间表1100中(步骤S1709)。
然后,通过检索部902,将边Sp的“p”自加1(步骤S1710),判断“p”是否变得大于“P”(步骤S1711)。在此,在“p”为“P”以下的情况下(步骤S1711:否),返回步骤S1704。另一方面,在“p”变得大于“P”的情况下(步骤S1711:是),移至图18所示的步骤S1801。
另外,在步骤S1707中,在交点I没有处于边Sp上的情况下(步骤S1707:否),通过检索部902,计算拍摄图像Pr的拍摄地点和边Sp的两端点之间的距离da、db(步骤S1712)。然后,通过检索部902,将距离da、db中的较短一方的距离d[p]登记到中间表1100中(步骤S1713),移至步骤S1710。
在图18所示的流程图中,首先,通过检索部902,将多边形G[k]的边S1~SP的距离d[1]~d[P]中的最短距离确定为拍摄图像Pr的拍摄地点和候补田地F[k]之间的距离dk(步骤S1801)。然后,通过检索部902,将所确定的距离dk登记到中间表1100中(步骤S1802)。
接着,通过检索部902,将候补田地F[k]的“k”自加1(步骤S1803),判断“k”是否变得大于“K”(步骤S1804)。在此,在“k”为“K”以下的情况下(步骤S1804:否),移至图17所示的步骤S1702。
另一方面,在“k”变得大于“K”的情况下(步骤S1804:是),通过检索部902,从候补田地F[1]~F[K]中,检索距离dk为阈值β以下的候补田地F[k](步骤S1805),移至图16所示的步骤S1608。
由此,能够检测存在于拍摄图像Pr的拍摄地点周边的候补田地F[k]。另外,通过将上述阈值β设定为农道、田间小道的道路宽度左右,而在从农道、田间小道拍摄田地Fj的情况下等,也能够检索隔着农道、田间小道相邻接的候补田地F[1]~F[K]。
<画面制作处理顺序>
接着,对图16所示的步骤S1610的画面制作处理的具体处理顺序进行说明。图19是表示步骤S1610的画面制作处理的具体处理顺序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在图19的流程图中,首先,通过制作部904,基于拍摄数据800-r,在模板1300的各显示区域1301~1303设定信息,由此制作拍摄图像Pr的显示数据Hr(步骤S1901)。然后,通过制作部904,将制作出的显示数据Hr登记到画面数据DB1500中(步骤S1902)。
接着,通过制作部904,判断在拍摄数据800-r的田地ID字段中是否设定有多个田地ID(步骤S1903)。在此,在没有设定多个田地ID的情况下(步骤S1903:否),结束本流程图的一系列处理。
另一方面,在设定有多个田地ID的情况下(步骤S1903:是),通过制作部904,读出田地变更画面的模板1400(步骤S1904)。然后,通过制作部904,将由拍摄数据800-r确定的图像数据Dr设定到显示区域1401(步骤S1905)。
接着,通过制作部904,使候补田地F[k]的“k”为“k=1”(步骤S1906),从候补田地F[1]~F[K]中选择候补田地F[k](步骤S1907)。
然后,通过制作部904,从候补田地F[k]的田地数据400-[k]中提取田地名(步骤S1908),并将提取出的田地名设定到显示区域1402(步骤S1909)。接着,通过制作部904,从候补田地F[k]的田地数据400-[k]中提取属性A1~AS的属性值(步骤S1910),并将提取出的属性A1~AS的属性值设定到显示区域1402(步骤S1911)。
然后,通过制作部904,将候补田地F[k]的“k”自加1(步骤S1912),判断“k”是否变得大于“K”(步骤S1913)。在此,在“k”为“K”以下的情况下(步骤S1913:否),返回步骤S1907。
另一方面,在“k”变得大于“K”的情况下(步骤S1913:是),通过制作部904,将田地变更画面数据Cr登记到画面数据DB1500(步骤S1914),结束本流程图的一系列处理。
由此,能够制作拍摄图像Pr的显示数据Hr。另外,在拍摄图像Pr的拍摄数据800-r的田地ID字段中设定有多个田地ID的情况下,能够制作拍摄图像Pr的田地变更画面数据Cr。
(显示器120的画面例)
接着,对显示器120显示的画面例进行说明。以下说明的画面例例如通过使用键盘309、鼠标310的用户的操作输入,在存在画面的显示指示的情况下被显示在显示器120。
图20以及图22是表示巡视结果一览画面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图21是表示田地变更画面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其1)。在图20中,巡视结果一览画面2000中显示有显示数据H1~H3。显示数据H1是拍摄图像P1的显示数据。显示数据H2是拍摄图像P2的显示数据。显示数据H3是拍摄图像P3的显示数据。
在巡视结果一览画面2000中,例如,在显示数据H1的显示区域1301中设定有拍摄图像P1的拍摄日“2010/09/21”和拍摄者“操作者A”。另外,在显示数据H1的显示区域1302中设定有与拍摄图像P1相关的田地F1的田地名“田地A”。另外,在显示数据H1的显示区域1303中设定有拍摄图像P1的图像数据D1。
另外,在巡视结果一览画面2000中,例如,在显示数据H2的显示区域1301设定有拍摄图像P2的拍摄日“2010/09/22”和拍摄者“操作者B”。另外,在显示数据H2的显示区域1302设定有表示存在多个与拍摄图像P2相关的田地的报告信息“田地未确定”。另外,在显示数据H2的显示区域1303设定有拍摄图像P2的图像数据D2。
根据巡视结果一览画面2000,能够确认基于拍摄图像P1、P3的拍摄地点的、各拍摄图像P1、P3和各田地A、C的关联建立。另外,通过拍摄图像P2的显示数据H2中所设定的报告信息“田地未确定”,能够把握存在多个与拍摄图像P2相关的田地。
此外,也可以在巡视结果一览画面2000的显示之前,通过用户指定拍摄日、操作者等,而缩小显示在巡视结果一览画面2000中的显示数据Hr。
另外,在巡视结果一览画面2000中,当通过用户的操作输入使光标CS移动来点击显示数据H2的田地变更按钮1304时,能够使拍摄图像P2的田地变更画面2100显示在显示器120。
在图21中,田地变更画面2100中显示有拍摄图像P2的拍摄日/拍摄者、拍摄图像P2的图像数据D2、与拍摄图像P2相关的候补田地F4、F5的候补田地数据2110、2120。
·候补田地数据2110
具体地说,在候补田地数据2110的显示区域1402-1设定有候补田地F4的田地名“田地D”。另外,在候补田地数据2110的显示区域1402-2设定有在候补田地F4栽培的作物的品目“水稻”。另外,在候补田地数据2110的显示区域1402-3设定有在候补田地F4栽培的作物的品种“一目惚”。
另外,在候补田地数据2110的显示区域1402-4设定有在候补田地F4栽培的作物的耕作类型“插秧”。另外,在候补田地数据2110的显示区域1402-5设定有在候补田地F4栽培的作物的生长阶段“收获期”。
另外,在候补田地数据2110的显示区域1402-6设定有在候补田地F4进行的农作业的操作履历“收获”。另外,在候补田地数据2110的显示区域1402-7设定有在候补田地F4进行的农作业中所使用的材料履历“运输车”。另外,在候补田地数据2110的显示区域1402-8设定有候补田地F4的田地特性“水田、平坦部”。
·候补田地数据2120
具体地说,在候补田地数据2120的显示区域1402-1设定有候补田地F5的田地名“田地E”。另外,在候补田地数据2120的显示区域1402-2设定有在候补田地F5栽培的作物的品目“水稻”。另外,在候补田地数据2120的显示区域1402-3设定有在候补田地F5栽培的作物的品种“一目惚”。
另外,在候补田地数据2120的显示区域1402-4设定有在候补田地F5栽培的作物的耕作类型“插秧”。另外,在候补田地数据2120的显示区域1402-5设定有在候补田地F5栽培的作物的生长阶段“生长期”。
另外,在候补田地数据2120的显示区域1402-6设定有在候补田地F5进行的农作业的操作履历“巡视”。另外,在候补田地数据2120的显示区域1402-8设定有候补田地F5的田地特性“水田、平坦部”。此外,候补田地数据2120的显示区域1402-7中材料履历为未设定(-)。
根据田地变更画面2100,能够确定与拍摄图像P2相关的候补田地D、E。另外,能够确认对候补田地D、E赋予特征的各种属性的属性值。由此,能够一边确认与拍摄图像Pr相关的各个候补田地D、E的各种属性的属性值,一边确定反映到拍摄图像Pr的田地。
在此,在候补田地D、E的田地间中,栽培中的作物的品目、品种以及耕作类型是相同的。另一方面,在候补田地D、E的田地间,播种时期、定植时期不同,所以作物的生长阶段不同。另外,由于反映到拍摄图像P2的稻子的穗尖下垂,所以看到该画面的用户能够辨别出稻子的生长阶段为“收获期”。其结果,用户能够将同一作物栽培中的候补田地D、E中的生长阶段为“收获期”的候补田地D确定为反映到拍摄图像P2的田地。
在田地变更画面2100中,通过用户的操作输入使光标CS移动并点击候补田地数据2110、2120中的任意一个选择按钮B3,由此能够将拍摄图像P2和候补田地建立关联。另外,在田地变更画面2100中,当点击返回按钮B2时,不选择候补田地,而能够返回图20所示的巡视结果一览画面2000。
例如,在田地变更画面2100中,当点击候补田地数据2110的选择按钮B3时,能够将拍摄图像P2和候补田地F4建立关联。另外,田地变更画面2100中,当点击候补田地数据2120的选择按钮B3时,能够将拍摄图像P2和候补田地F5建立关联。
在此,假定在田地变更画面2100中,在点击了候补田地数据2110的选择按钮B3的状态下点击了决定按钮B1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关联建立部903将拍摄图像P2和候补田地F4建立关联。其结果,拍摄图像DB210内的拍摄数据800-2的田地ID字段的信息从“F4、F5”变更为“F4”。
另外,制作部904在显示数据H2的显示区域1302设定田地F4的田地名“田地D”。其结果,更新画面数据DB1500内的显示数据H2。然后,将图22所示的巡视结果一览画面2000显示在显示器120。
在图22所示的巡视结果一览画面2000中,在显示数据H2的显示区域1302设定有通过用户的操作输入而选择出的田地F4的田地名“田地D”。即,在田地变更画面2100中,选择了田地F4的结果为,显示数据H2的显示区域1302的显示内容从“田地未确定”变更为“田地D”。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操作辅助装置101,在检索到多个与拍摄图像Pr相关的候补田地F[k]的情况下,能够将对各个候补田地F[k]赋予特征的属性As的属性值与拍摄图像Pr建立关联地输出。
由此,用户能够一边确认与拍摄图像Pr相关的各个候补田地F[k]的属性As的属性值,一边进行拍摄图像Pr和田地Fj的关联操作。
另外,根据操作辅助装置101,能够将在各个候补田地F[k]栽培的作物的品目与拍摄图像Pr建立关联地输出。
由此,用户能够一边对照反映到拍摄图像Pr的内容和在各个候补田地F[k]栽培的作物的品目,一边进行拍摄图像Pr和田地Fj的关联操作。其结果,当在同一时期在候补田地F[1]~F[K]的田地间栽培有不同作物时等,易于确定栽培着由拍摄图像Pr确定的作物的田地Fj。
另外,根据操作辅助装置101,能够将在各个候补田地F[k]栽培的作物的品目以及品种与拍摄图像Pr建立关联地输出。
由此,用户能够一边对照反映到拍摄图像Pr的内容和在各个候补田地F[k]栽培的作物的品目以及品种,一边进行拍摄图像Pr和田地Fj的关联操作。其结果,即使栽培中的作物的品目相同,在候补田地F[1]~F[K]的田地间品种不同的情况下等,也易于确定栽培着由拍摄图像Pr确定的作物的田地Fj。
另外,根据操作辅助装置101,能够将在各个候补田地F[k]栽培的作物的品目、品种以及耕作类型与拍摄图像Pr建立关联地输出。
由此,用户能够一边对照反映到拍摄图像Pr的内容和在各个候补田地F[k]栽培的作物的品目、品种以及耕作类型,一边进行拍摄图像Pr和田地Fj的关联操作。其结果,即使栽培中的作物的品目以及品种相同,在候补田地F[1]~F[K]的田地间耕作类型不同的情况下等,也易于确定栽培着由拍摄图像Pr确定的作物的田地Fj。
另外,根据操作辅助装置101,能够将在各个候补田地F[k]栽培的作物的生长阶段与拍摄图像Pr建立关联地输出。
由此,用户能够一边对照反映到拍摄图像Pr的内容和在各个候补田地F[k]栽培的作物的生长阶段,一边进行拍摄图像Pr和田地Fj的关联操作。其结果,即使栽培中的作物的品目、品种以及耕作类型相同,在候补田地F[1]~F[K]的田地间播种时期、定植时期不同的情况下等,也易于确定栽培着由拍摄图像Pr确定的作物的田地Fj。
另外,根据操作辅助装置101,在马上到拍摄图像Pr的拍摄时刻之前,能够将在各个候补田地F[k]进行的农作业的操作履历与拍摄图像Pr建立关联地输出。
由此,用户能够一边对照反映到拍摄图像Pr的内容和在各个候补田地F[k]进行的农作业,一边进行拍摄图像Pr和田地Fj的关联操作。其结果,例如即使栽培中的作物的品目、品种以及耕作类型相同,在候补田地F[1]~F[K]的田地间进行的农作业不同的情况下等,也易于确定反映到拍摄图像Pr的田地Fj。例如,收获后的田地的状态与收获前的田地的状态不同,所以如果能够根据拍摄图像Pr辨别田地的状态,则易于确定反映到拍摄图像Pr的田地Fj。
另外,根据操作辅助装置101,能够在马上到拍摄图像Pr的拍摄时刻之前,将在各个候补田地F[k]进行的农作业中所使用的农机设备的材料履历与拍摄图像Pr建立关联地输出。
由此,用户能够一边对照反映到拍摄图像Pr的内容和在各个候补田地F[k]进行的农作业中所使用的农机设备,一边进行拍摄图像Pr和田地Fj的关联操作。其结果,例如即使栽培中的作物的品目、品种以及耕作类型相同,在候补田地F[1]~F[K]的田地间农作业中所使用的农机设备不同的情况下等,也易于确定反映到拍摄图像Pr的田地Fj。例如,用拖拉机耕地后的田地的状态与耕地前的田地的状态不同,所以如果能够根据拍摄图像Pr辨别田地的状态,则也易于确定反映到拍摄图像Pr的田地Fj。
另外,根据操作辅助装置101,能够将各个候补田地F[k]的田地特性与拍摄图像Pr建立关联地输出。
由此,用户能够一边对照反映到拍摄图像Pr的内容和各个候补田地F[k]的田地特性,一边进行拍摄图像Pr和田地Fj的关联操作。其结果,例如,即使栽培中的作物的品目、品种以及耕作类型相同,在候补田地F[1]~F[K]的田地间田地特性不同的情况下等,也易于确定反映到拍摄图像Pr的田地Fj。例如,由于根据田地是平坦地还是倾斜地会导致排水的好坏不同,所以如果能够根据拍摄图像Pr辨别田地的排水状态,则易于确定反映到拍摄图像Pr的田地Fj。
(实施方式3)
在实施方式3中,说明决定对显示在田地变更画面的候补田地F[k]赋予特征的属性As的情况。此外,对于与实施方式1、2所说明的位置相同的位置省略说明。
(操作辅助装置101的功能性构成例)
图23是表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操作辅助装置101的制作部904的具体功能性构成的说明图。在图23中,制作部904是包括选择部2301、判断部2302和决定部2303的构成。
首先,选择部2301从对候补田地F[k]赋予特征的属性A1~AS中选择任意一个属性As。具体地说,例如,选择部2301可以参照图24所示的层级信息2400,从对候补田地F[k]赋予特征的被层级化的属性A1~AS中的上位层级的属性As起依次选择。在此,对于层级信息2400的具体例进行说明。
图24是表示层级信息的具体例的说明图。在图24中,层级信息2400是表示对候补田地F[k]赋予特征的多个属性的层级构造的信息。在此,示出多个属性中越是层级编号小的属性越是上位的层级。即,选择部2301参照层级信息2400,从多个属性中层级编号小的属性起依次进行选择(品目→品种→耕作类型→...→田地特性)。
各属性As的层级为了确定反映到拍摄图像Pr的田地Fj,而设定成对用户来说可以有用的属性为上位层级。具体地说,例如,对各属性As的层级来说,如果在候补田地F[1]~F[K]的田地间属性值不同,则设定成易于确定反映到拍摄图像Pr的田地Fj的属性为上位层级。此外,层级信息2400例如存储在ROM302、RAM303、磁盘305、光盘307等存储装置中。
返回图23的说明,判断部2302判断在候补田地F[1]~F[K]的田地间,所选择的属性As的属性值是否一致。在此,作为一个例子,使候补田地F[1]~F[K]为“候补田地F4、F5”,使所选择的属性As为“品目”。
在该情况下,候补田地F4的品目为“水稻”,候补田地F5的品目为“水稻”(参照图21),所以判断部2302判断为在候补田地F4、F5的田地间品目一致。另外,若使所选择的属性As为“生长阶段”,则候补田地F4的生长阶段为“收获期”,候补田地F5的生长阶段为“生长期”(参照图21),因此判断部2302判断为在候补田地F4、F5的田地间生长阶段不一致。
决定部2303基于判断出的判断结果,决定对显示在田地变更画面的候补田地F[k]赋予特征的属性(以下,称为“显示属性”)。具体地说,例如,决定部2303将判断为在候补田地F[1]~F[K]的田地间属性值不一致的属性决定为显示属性。由此,能够将在候补田地F[1]~F[K]的田地间属性值不一致的属性决定为显示属性。
另外,决定部230反复进行上述一致判断,直至从上位层级起依次选择的属性As的属性值在候补田地F[1]~F[K]的田地间不一致,其结果为,可以将在田地间一致的属性以及在田地间不一致的属性决定为显示属性。
例如,在图21所示的候补田地F4、F5的例子中,首先,对于层级1的品目,判断为在候补田地F4、F5的田地间属性值“水稻”一致。接着,对于层级2的品种,判断为在候补田地F4、F5的田地间属性值“一目惚”一致。接着,对于层级3的耕作类型,判断为在候补田地F4、F5的田地间属性值“插秧”一致。接着,对于层级4的生长阶段,判断为在候补田地F4、F5的田地间属性值“收获期≠生长期”不一致。
在该情况下,决定部2303将判断为在候补田地F4、F5的田地间一致的属性“品目”、“品种”、“耕作类型”以及判断为在候补田地F4,F5的田地间不一致的属性“生长阶段”决定为显示属性。由此,能够将在候补田地F[1]~F[K]的田地间属性值为不一致的属性和该属性的上位层级的属性决定为显示属性。
此外,也可以在对候补田地F[k]赋予特征的属性A1~AS中预先设定成为显示属性的属性。例如,也可以在用户将拍摄图像Pr和候补田地F[k]相关联时,将能够成为最低限度所需的属性(例如,品目,品种,耕作类型)预先设定为显示属性。
制作部904基于所决定的决定结果,制作拍摄图像Pr的田地变更画面数据Cr。具体地说,例如,制作部904从候补田地F[k]的田地数据400-[k]中提取显示属性的属性值,并设定到在图14所示的模板1400的显示区域1402,由此制作拍摄图像Pr的田地变更画面数据Cr。
(操作辅助装置的显示属性决定处理顺序)
接着,对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操作辅助装置101的显示属性决定处理顺序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候补田地F[k]赋予特征的属性A1~AS按照层级编号为升顺的方式排序。即,属性A1为最上位的层级,属性AS为最下位的层级。
图25是表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操作辅助装置101的显示属性决定处理顺序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在图25中,首先,通过选择部2301,使对候补田地F[k]赋予特征的属性As的“s”为“s=1”(步骤S2501)。然后,通过选择部2301,从对候补田地F[k]赋予特征的属性A1~AS中选择属性As(步骤S2502)。
接着,通过判断部2302,从田地DB110内的候补田地F[1]~F[K]的田地数据400-[1]~400-[K]中,提取属性As的属性值Vs[1]~Vs[K](步骤S2503)。然后,通过判断部2302,判断在候补田地F[1]~F[K]的田地间属性As的属性值Vs[1]~Vs[K]是否一致(步骤S2504)。
在此,在属性As的属性值Vs[1]~Vs[K]一致的情况下(步骤S2504:是),通过决定部2303,将属性As决定为显示属性(步骤S2505)。然后,通过选择部2301,将属性As的“s”自加1(步骤S2506),判断“s”是否变得大于“S”(步骤S2507)。
在此,在“s”为“S”以下的情况下(步骤S2507:否),返回步骤S2502。另一方面,在“s”变得大于“S”的情况下(步骤S2507:是),结束本流程图的一系列处理。
另外,在步骤S2504中,在属性As的属性值Vs[1]~Vs[K]不一致的情况下(步骤S2504:否),通过决定部2303,将属性As决定为显示属性(步骤S2508),结束本流程图的一系列处理。
由此,能够将在候补田地F[1]~F[K]的田地间属性值不一致的属性和该属性的上位层级的属性决定为显示属性。
上述的显示属性决定处理例如在图19所示的步骤S1904后执行。另外,在图19所示的步骤S1910中,提取通过上述的显示属性决定处理决定的显示属性的属性值。在此,对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田地变更画面进行说明。
图26是表示田地变更画面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其2)。在图26中,田地变更画面2600中显示有拍摄图像P2的拍摄日/拍摄者、拍摄图像P2的图像数据D2、与拍摄图像P2相关的候补田地F4、F5的候补田地数据2610、2620。
·候补田地数据2610
具体地说,在候补田地数据2610的显示区域1402-1设定有候补田地F4的田地名“田地D”。另外,在候补田地数据2610的显示区域1402-2设定有在候补田地F4栽培的作物的品目“水稻”。另外,在候补田地数据2610的显示区域1402-3设定有在候补田地F4栽培的作物的品种“一目惚”。
另外,在候补田地数据2610的显示区域1402-4设定有在候补田地F4栽培的作物的耕作类型“插秧”。另外,在候补田地数据2610的显示区域1402-5设定有在候补田地F4栽培的作物的生长阶段“收获期”。
·候补田地数据2620
具体地说,在候补田地数据2620的显示区域1402-1设定有候补田地F5的田地名“田地E”。另外,在候补田地数据2620的显示区域1402-2设定有在候补田地F5栽培的作物的品目“水稻”。另外,在候补田地数据2620的显示区域1402-3设定有在候补田地F5栽培的作物的品种“一目惚”。
另外,在候补田地数据2620的显示区域1402-4设定有在候补田地F5栽培的作物的耕作类型“插秧”。另外,在候补田地数据2620的显示区域1402-5设定有在候补田地F5栽培的作物的生长阶段“生长期”。
即,在田地变更画面2600显示有对候补田地F4、F5赋予特征的多个属性中的在田地间属性值不一致的属性“生长阶段”的属性值和该属性“生长阶段”的上位层级的属性“品目、品种、耕作类型”的属性值。其结果,与图21所示的田地变更画面2100相比,田地变更画面2600中显示的信息量变少。
此外,也可以在田地变更画面2600中,强调显示在候补田地F4、F5的田地间属性值不一致的属性“生长阶段”的属性值。由此,易于辨别属性值不一致的属性,能够提高用户的便利性。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操作辅助装置101,能够将在候补田地F[1]~F[K]的田地间属性值不一致的属性决定为显示属性。由此,能够仅提示在候补田地F[1]~F[K]的田地间不一致的属性的属性值。其结果,例如能够仅显示确定反映到拍摄图像Pr的田地Fj所需的最小限度的信息,能够减少显示在田地变更画面的信息量。
另外,根据操作辅助装置101,能够将在候补田地F[1]~F[K]的田地间属性值不一致的属性和该属性的上位层级的属性决定为显示属性。由此,能够在为了确定反映到拍摄图像Pr的田地Fj而提示尽可能多的材料的同时限制显示在田地变更画面的信息量。
根据这些,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操作辅助程序以及操作辅助装置,能够实现进行拍摄图像Pr和田地Fj的相关联的编辑操作的高效化。
此外,本实施方式所说明的操作辅助方法通过将预先准备的程序用个人计算机、工作站等计算机执行而能够实现。本操作辅助程序通过记录在硬盘、软盘、CD-ROM、MO、DVD等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并由计算机从记录介质读出而被执行。另外,本操作辅助程序也可以经由互联网等网络发布。
附图标记说明:
101操作辅助装置;102,102-1~102-n移动终端;110田地DB;200操作辅助系统;210拍摄图像DB;901取得部;902检索部;903关联建立部;904制作部;905输出部;2301选择部;2302判断部;2303决定部。

Claims (14)

1.一种操作辅助方法,其特征在于,由计算机执行:
取得步骤,取得利用移动终端拍摄并被赋予了拍摄时的所述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的田地的拍摄图像;
检索步骤,基于田地组的各个田地的位置信息,从所述田地组中检索在通过所述取得步骤取得的所述拍摄图像被赋予的所述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的规定范围内存在的田地;以及
输出步骤,在通过所述检索步骤检索到多个田地的情况下,将表示存在与所述拍摄图像相关的多个田地的报告信息与所述拍摄图像建立关联地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辅助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计算机执行提取步骤,在所述提取步骤中,从存储对所述田地组的各个田地赋予特征的属性的属性值的数据库中,提取对通过所述检索步骤检索到的所述多个田地的各个田地(以下称为“候补田地”)赋予特征的属性的属性值,
在所述输出步骤中,
将通过所述提取步骤提取到的对所述各个候补田地赋予特征的属性的属性值与所述拍摄图像建立关联地输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辅助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库存储有所述各个田地所种植的作物的品目、品种以及耕作类型中的至少任意一种属性的属性值,
在所述提取步骤中,
从所述数据库中提取所述各个候补田地所种植的作物的品目、品种以及耕作类型中的至少任意一种属性的属性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操作辅助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库存储有表示所述各个田地所种植的作物的生长阶段的属性的属性值,
在所述提取步骤中,
从所述数据库中提取表示所述各个候补田地所种植的作物的生长阶段的属性的属性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操作辅助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库存储有表示在所述各个田地进行的农作业的操作时刻以及操作内容的属性的属性值,
在所述提取步骤中,
从所述数据库中提取表示在马上到拍摄得到所述拍摄图像的拍摄时刻之前在所述各个候补田地进行的农作业的操作内容的属性的属性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操作辅助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库存储有表示在所述各个田地进行的农作业中所使用的农机设备的属性的属性值,
在所述提取步骤中,
从所述数据库中提取表示在马上到拍摄得到所述拍摄图像的拍摄时刻之前在所述各个候补田地进行的农作业中所使用的农机设备的属性的属性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操作辅助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库存储有表示所述各个田地的田地特性的属性的属性值,
在所述提取步骤中,
从所述数据库中提取表示所述各个候补田地的田地特性的属性的属性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操作辅助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计算机执行:
选择步骤,从通过所述提取步骤提取出的对所述各个候补田地赋予特征的多个属性中选择任意一种属性;以及
判断步骤,判断通过所述选择步骤选择出的属性的属性值在所述多个候补田地的田地间是否一致,
在所述输出步骤中,
将通过所述判断步骤判断为在所述多个候补田地的田地间不一致的属性的属性值与所述拍摄图像建立关联地输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操作辅助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选择步骤中,
从对所述各个候补田地赋予特征的被层级化的多个属性中的上位层级的属性起依次进行选择,
在所述判断步骤中,
判断通过所述选择步骤选择出的属性的属性值在所述多个候补田地的田地间是否一致,
在所述输出步骤中,
反复进行所述选择步骤以及所述判断步骤直到通过所述选择步骤选择出的属性的属性值在所述多个候补田地的田地间不一致为止,最终将在所述田地间一致的属性的属性值以及在所述田地间不一致的属性的属性值与所述拍摄图像建立关联地输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操作辅助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计算机执行计算步骤,在所述计算步骤中,按表示分散在地图上的所述田地组的各个田地的多边形的每个边,计算所述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表示的所述地图上的坐标点与所述边之间的距离,
在所述检索步骤中,
从所述田地组中检索通过所述计算步骤计算出的所述多边形的每个边的距离中的最短距离为规定阈值以下的田地。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操作辅助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计算机执行修正步骤,在所述修正步骤中,基于在包含拍摄得到所述拍摄图像的拍摄时刻的一定期间内取得的所述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的集合,来修正对所述拍摄图像赋予的所述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
在所述检索步骤中,
从所述田地组中检索在通过所述修正步骤修正的修正后的所述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的规定范围内存在的田地。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操作辅助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检索步骤中,由所述计算机执行:
第一检索步骤,基于所述田地组的各个田地的位置信息,从所述田地组中检索包含所述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的田地;以及
第二检索步骤,在通过所述第一检索步骤没有检索到所述田地的情况下,从所述田地组中检索在所述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的规定范围内存在的田地。
13.一种操作辅助程序,其特征在于,
使计算机执行:
取得步骤,取得利用移动终端拍摄并被赋予了拍摄时的所述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的田地的拍摄图像;
检索步骤,基于田地组的各个田地的位置信息,从所述田地组中检索在通过所述取得步骤取得的所述拍摄图像被赋予的所述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的规定范围内存在的田地;以及
输出步骤,在通过所述检索步骤检索到多个田地的情况下,将表示存在与所述拍摄图像相关的多个田地的报告信息与所述拍摄图像建立关联地输出。
14.一种操作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取得部,其取得利用移动终端拍摄并被赋予了拍摄时的所述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的田地的拍摄图像;
检索部,其基于田地组的各个田地的位置信息,从所述田地组中检索在通过所述取得部取得的所述拍摄图像被赋予的所述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的规定范围内存在的田地;以及
输出部,其在通过所述检索部检索到多个田地的情况下,将表示存在与所述拍摄图像相关的多个田地的报告信息与所述拍摄图像建立关联地输出。
CN201180069242.0A 2011-03-15 2011-03-15 操作辅助程序以及操作辅助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301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1/056114 WO2012124065A1 (ja) 2011-03-15 2011-03-15 作業支援プログラムおよび作業支援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30170A true CN103430170A (zh) 2013-12-04
CN103430170B CN103430170B (zh) 2017-08-01

Family

ID=468301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69242.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30170B (zh) 2011-03-15 2011-03-15 操作辅助程序以及操作辅助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012868A1 (zh)
JP (1) JP5804049B2 (zh)
CN (1) CN103430170B (zh)
WO (1) WO201212406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90155A (zh) * 2014-11-14 2016-05-18 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 作物履历制作系统及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83995B2 (en) * 2011-04-15 2015-03-17 Microsoft Corporation Interactive semantic query suggestion for content search
JP5806997B2 (ja) * 2012-09-28 2015-11-10 株式会社クボタ 農作業情報管理装置及び農作業情報管理システム
JP5778108B2 (ja) * 2012-09-28 2015-09-16 株式会社クボタ 農作業情報管理装置及び農作業情報管理システム
JP5935654B2 (ja) * 2012-10-22 2016-06-15 富士通株式会社 作物推定方法,作物推定プログラムおよび作物推定装置
JP2015049870A (ja) * 2013-09-04 2015-03-16 株式会社クボタ 農業支援システム
JP6363579B2 (ja) * 2015-09-30 2018-07-25 株式会社クボタ 圃場管理システム
US10806536B2 (en) * 2015-11-03 2020-10-20 Eos Holdings, Llc Physician-safe illumination in ophthalmic surgeries
JP7152212B2 (ja) * 2018-07-24 2022-10-12 ヤンマーパワー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生育情報表示システム
US11403153B2 (en) * 2020-07-15 2022-08-02 Highland Precision Agriculture LLC Site specific notifications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25511A (ja) * 2000-05-12 2001-11-22 Mitsubishi Corp 育成商品取引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JP2002181566A (ja) * 2000-12-19 2002-06-26 Yanmar Agricult Equip Co Ltd 農業用作業車
JP2005124538A (ja) * 2003-10-27 2005-05-19 Sorimachi Kk 農作業記録自動化システム
JP2006092032A (ja) * 2004-09-21 2006-04-06 National Agriculture & Bio-Oriented Research Organization トレーサブルナビゲーションシステム
JP2011018303A (ja) * 2009-07-08 2011-01-27 Sakaue:Kk 農作業管理装置、農作業管理方法及び農作業管理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97619A (en) * 1994-11-07 1999-04-27 Agriperil Software Inc. Farm management system
JP4012554B2 (ja) * 2005-11-02 2007-11-21 独立行政法人農業・食品産業技術総合研究機構 植物生育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WO2008083062A1 (en) * 2006-12-29 2008-07-10 Pioneer Hi-Bred International, Inc. Automated location-based information recall
US8520979B2 (en) * 2008-08-19 2013-08-27 Digimarc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ontent processing
US20100153465A1 (en) * 2008-12-17 2010-06-17 Verizon Data Services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image geo-metadata mapping
JP2010225123A (ja) * 2009-03-25 2010-10-07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データ登録システム、サーバ、端末装置及びデータ登録方法
US8890896B1 (en) * 2010-11-02 2014-11-18 Google Inc. Image recognition in an augmented reality application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25511A (ja) * 2000-05-12 2001-11-22 Mitsubishi Corp 育成商品取引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JP2002181566A (ja) * 2000-12-19 2002-06-26 Yanmar Agricult Equip Co Ltd 農業用作業車
JP2005124538A (ja) * 2003-10-27 2005-05-19 Sorimachi Kk 農作業記録自動化システム
JP2006092032A (ja) * 2004-09-21 2006-04-06 National Agriculture & Bio-Oriented Research Organization トレーサブルナビゲーションシステム
JP2011018303A (ja) * 2009-07-08 2011-01-27 Sakaue:Kk 農作業管理装置、農作業管理方法及び農作業管理システム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90155A (zh) * 2014-11-14 2016-05-18 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 作物履历制作系统及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012868A1 (en) 2014-01-09
CN103430170B (zh) 2017-08-01
JP5804049B2 (ja) 2015-11-04
JPWO2012124065A1 (ja) 2014-07-17
WO2012124065A1 (ja) 2012-09-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30170A (zh) 操作辅助程序以及操作辅助装置
US20050283314A1 (en) Apparatus, method and system of information gathering and use
AU2006200040B2 (en) Variety locator
US10699222B2 (en) Visual information system and computer mobility application for field personnel
de Bie Comparative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agro-ecosystems
US20110113030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the use of geospatial data in the development, production, and sale of argicultural seed
US20140009600A1 (en) Mobile device, computer product, and information providing method
CN106156140A (zh) 经由使用移动通信装置的众包分类植物病害的方法和系统
Matias et al. Bison‐Fly: An open‐source UAV pipeline for plant breeding data collection
Staiculescu Aplication of GIS Tehnologies in Monitoring Biodiversity
Bruce et al. Plot extraction from aerial imagery: A precision agriculture approach
Cutko Biodiversity inventory of natural lands: A how-to manual for foresters and biologists
Jarolimek et al. Cloven-hoofed animals spatial activity evaluation methods in Doupov Mountains in the Czech Republic
Buhrdel et al. Geodata collection and visualisation in orchards: interfacing science-grower data using a disease example (European canker in apple, Neonectria ditissima)
Konan-Waidhet et al. Improving food security using GIS database for mechanized rice farms management in Northwestern Cote d'Ivoire.
Gaines AN INTEGRATED INFORMATION SYSTEM FOR DECISION SUPPORT IN SUSTAINABLE LAND USE PLANNING A CASE STUDY OF KUNENE REGION NAMIBIA
Apan et al. Spatial prioritization of revegetation sites for dryland salinity management: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using GIS
Sreekanth et al. Spati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for smart farming using geo-spatial technologies
Robinson et al. Developing a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 fo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Belize, Central America
Fox Precision Agriculture GIS Technologies for Mississippi, 1st
Bezu Building a soil information system for multi-source data integration
Harmsworth et al. Land resource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on Māori land
Jones Using Open-Source Python Scripting to Update Fire Perimeter Datasets for the USGS
Smith Fantastic Pa and Where to Find Them: A Spatial Analysis of the pre-European Pa of Aotearoa
Gillam Multivariate Analysis and Geographic Modeling of Archaeological Landscap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801

Termination date: 2018031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