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22243B - 用于利用至少一个浮线制造针织物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利用至少一个浮线制造针织物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22243B
CN103422243B CN201310176946.9A CN201310176946A CN103422243B CN 103422243 B CN103422243 B CN 103422243B CN 201310176946 A CN201310176946 A CN 201310176946A CN 103422243 B CN103422243 B CN 10342224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nitted fabric
flotation line
coil
barring
expe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7694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22243A (zh
Inventor
F.科卢拉
A.乌尔默
M.德雷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rlmeyerstol R & D Co ltd
H Stoll GmbH and Co KG
Karl Mayer R&D GmbH
Original Assignee
H Stoll & CoKg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 Stoll & CoKg GmbH filed Critical H Stoll & CoKg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34222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222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222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222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10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 D04B1/12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read material
    • D04B1/123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read material with laid-in unlooped yarn, e.g. fleece fabric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平机上利用至少一个浮线(12)制造针织物(10)的方法,其中,浮线(12)通过线圈的移圈被固定在针织物(10)中。

Description

用于利用至少一个浮线制造针织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技术上的针织物中浮线(Flottfaden)通常被用于局部地或在整个针织物中影响针织物的横向弹性。在医用针织物中,浮线常常用作所谓的纬纱,其具有与基础针织物(Grundgestrick)的纱线不同的特性和强度。这些纬纱始终水平并且在双面的针织物内来引导并且被其保持。
此外,在针织服装中已知被用作设计元素的浮线。在单面的针织物中,浮线通过形成线圈(Masche)或集圈线圈(Fanghenkeln)被固定在针织物中,这前提是,浮线的厚度(Stärke)差不多相应于线圈的细度,以便能够由针织机的针来加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法,利用其可能利用浮线制造单面的针织物,在其中浮线在厚度上可明显不同于基础针织物的纱线的厚度。
该目的通过一种用于在带有至少两个针床的平机(Flachstrickmaschine)上利用至少一个浮线制造针织物的方法实现,其特征在于以下步骤:
a) 将单面的基础针织物形成直至浮线应被置入其中的线圈行(Maschenreihe);
b) 借助于导纱器将在第一针织物侧上的浮线带到起始位置中,从起始位置起浮线应在第二针织物侧上可见;
c) 从浮线的起始位置开始,将线圈以与在第二针织物侧上可见的浮线区域的所期望的宽度相应的数量移圈(umhaengen);
d) 借助于导纱器将浮线放置到被移圈的线圈上;
e) 将被移圈的线圈回圈(zurueckhaengen)到其原始针(Ursprungsnadel)上;
f) 以任意数量形成基础针织物的线圈行。
利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即仅通过夹持在基础针织物的线圈之间将浮线保持在其中。不形成带有浮线的集圈线圈或线圈。因此,浮线尤其在其厚度这里可明显不同于纱线(利用其来形成基础针织物)。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尤其公开了新的设计可能性。
优选地,浮线引导器实施为嵌花(Intarsia)导纱器。然而,也可使用正常的导纱器,其在导纱器移动的辅助措施下可被带到其有效区域中。此外,应用自己独立驱动的导纱器也是可行的。
在该方法的一优选的设计方案中,在步骤f)之后重复步骤b)至e)至少一次。即,浮线在第一针织物侧上被带至新的起始位置(从该起始位置起浮线应在第二针织物侧上可见)并且接下来在第二针织物侧上产生另一浮线区域。因此产生不同的浮线区域,在其中浮线在第一针织物侧上或者在第二针织物侧上可见。在此在步骤b)中可由导纱器使浮线在与在之前的步骤d)中相同的方向上或相反的方向上移动。如果导纱器使浮线移回,则在针织物侧上产生多个相叠的浮线区域。通过运动到相同的方向上,在水平的方向上并排地产生多个浮线区域。通过在水平方向上改变浮线的长度以及在步骤f)中的基础针织物的线圈行的数量,可改变角度(浮线在该角度中在第一针织物侧上伸延)。因此不同于水平方向的浮线走向也是可能的。
当然,也可在基础针织物的不同部位处置入多个浮线。这些浮线根据该方法也可被置入成使得其至少部分地交叉。该交叉可在浮线从一针织物侧至另一针织物侧的穿过部位处和/或在一个或在两个针织物侧上实现。
在该方法的另一变体中,基础针织物可由彼此邻近地编织的两个子针织物形成,并且通过在两个针织物部分的边缘区域中线圈的移圈和将浮线在针织物部分的多个相叠的位置处放置到被移圈的线圈上利用至少一个浮线将这两个部分相互连接。在方法的该设计方案中,通过交替地在针织物部分的前侧上和在后侧上在其边缘区域中伸延的浮线可以说将这两个部分缝在一起。当然,也可使用多个浮线用于该过程。
该至少一个浮线可具有与基础针织物的纱线不同的厚度和/或不同的材料。由此例如也可使用细的皮带作为浮线。对于技术上的纺织,也可能使用线状的材料用于浮线。
浮线也可以是纱线束(Fadenbuendel),由此可获得另外的视觉效果。由此根据该方法例如可将多个不同颜色的纱线作为彩色的浮线束置入针织物中。
此外,本发明也涉及一种针织物,其按照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制成并且其特征在于,该针织物具有在前侧和/或后侧上可见的至少一个浮线,其通过夹持来保持在针织物的线圈之间。
优选地,该针织物可具有单面的基础针织物。该至少一个浮线可在与针织物的线圈行形成0°与90°之间的角度的情况下在针织物中伸延。此外,该至少一个浮线可具有与基础针织物的一个或多个纱线不同的厚度、不同的材料和/或不同的颜色。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来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针织物和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其制造的方法的不同实施例。
其中:
图1a显示了带有浮线的第一针织件的视图;
图1b显示了用于制造图1a中的针织物的方法的纱线行进图(Fadenlaufdarstellung);
图2a显示了第二针织件的视图;
图2b-2d显示了用于制造图2a中的针织物的方法的纱线行进图;
图3a显示了带有浮线的第三针织件的视图;
图3b-3d显示了用于制造图3a中的针织件的方法的纱线行进图;
图4a显示了带有浮线的第四针织件的视图;
图4b-4c显示了用于制造图4a中的针织件的方法的纱线行进图;
图5a显示了带有浮线的第五针织件的视图;
图5b-5c显示了用于制造根据图5a的针织件的方法的纱线行进图;
图6显示了第六针织件的视图;
图7显示了第七针织件的视图;
图8显示了第八针织件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显示了针织物10,其由单面的基础针织物11构成,在所示出的示例中基础针织物11是平滑右向针织物(Glatt-Rechts-Gestrick)。将浮线12置入基础针织物11中,浮线12在一定的区段中在基础针织物11的x方向上并且在基础针织物11的整个高度上在基础针织物11的布正面(Sichtseite)上在多个相叠布置的且从左下向右上斜地伸延的区段13中可见。区段13的宽度和斜度恒定。
图1b根据原理说明了图1a中的针织物10的制造。在行R1中,对于基础针织物11,在前面的针床的针D-M上相应于所期望的线圈行的数量来形成线圈直至开始浮线置入(Flottfadeneinlage)。另外,借助于嵌花导纱器将浮线12从右侧的针织物边缘输送出来。接下来,在行R2中,通过导纱器的移动相应于浮线区域的所期望的宽度使浮线12移动到前面的针床的针G与H之间到其起始位置S处。此后,在行R3中相应于浮线区域的所期望的宽度将基础针织物11的针H、I、J的线圈移圈到相对的针床的针h、i、j上。在将在行R3中移圈的线圈在行R5中回圈到前面的针床的其原始针H、I、J上之前,在行R4中使浮线12在与在行R3中移圈的线圈数量相应的长度上与从行R2的输送方向相反地移动到被移圈的线圈上。此后,对于基础针织物11未详细示出地重新形成线圈行,其中,线圈行的数量确定浮线12的区段13的高度和角度。接下来,相应于区段13的期望的数量在针织物10的圈棒(Maschenstaebchen)-纵向y上实现行R2-R5的步骤的重复。
图2a显示了带有基础针织物21的针织物20,其同样是平滑右向针织物。将浮线22引入基础针织物21中。在此,浮线22的在基础针织物21的前侧上可见的区段23.1-23.n设有相同的斜度,但是在针织物20的y方向上具有增加的长度,其中,长度增加在区段23.1-23.n的左侧上实现。
图2b至图2d说明了用于制造针织物20的方法。在行R1中,利用前面的针床的针D-M以对于基础针织物21的所期望的数量形成线圈行,直至实现开始浮线置入。浮线22从右边的针织物边缘被输送,直至其到达它的在前面的针床的针I与J之间的开始点S(行R2)。接下来,在行R4中将浮线从左向右放置到被移圈的线圈上并且在行R5中又使在行R3中被移圈的线圈回圈到其原始针J、K、L上之前,在行R3中将前面的针床的针J、K、L的线圈移圈到后面的针床的相对的针j、k、l上。在行R6中重新形成基础针织物21的多个线圈行。在行R7中通过其导纱器使浮线22在它的在针L与M之间的位置(浮线22在行R4中到达该位置)中移动直至在前面的针床的针H与I之间的返回点U1。此后,在行R8中将基础针织物的线圈I-L移圈到后面的针床的针上并且然后在行R9中与行R7中的输送方向相反地将浮线12放置到被移圈的线圈上。在行R10中实现在行R8中被移圈的线圈回圈到前面的针床的原始针I-L上。在行R11中,以与在行R6中相同的数量在前面的针床的针D-M上实现重新形成基础针织物21的线圈。在行R12中使浮线22从它的在前面的针床的针L与M之间的位置移动之在前面的针床的针G与H之间的第二返回位置U2。此后,在行13中实现将前面的针床的针H-L的现在总共五个线圈移圈到后面的针床的所属的针h-l上。之后,在其在行R15中又被回圈之前,在行R14中将浮线放置到被移圈的线圈上。重复这些步骤,直至达到期望数量的区段23.n。
图3a显示了带有基础针织物31的针织物30,将浮线32置入其中。在此,浮线置入如此实现,使得多个、斜地伸延的区段33.1-33.n在针织物30的布正面上可见。区段33.1-33.n在针织物的y方向上在长度上持续地增加。与在图2a中所示的针织物20相比,在此长度增加然而在两侧上实现。
图3b-图3d根据该原理说明了针织物30的制造。在行R1中,利用前面的针床的针D-M来形成基础针织物31的线圈行。从右边输送浮线32直至其在行R2中到达它的在前面的针床的针G与H之间的开始点S。接下来,在行R3中将基础针织物的针H、I、J的线圈移圈到后面的针床的相对的针h、i、j上。此后,在其在行R5中又被回圈之前,在运动方向上从左向右实现将浮线32放置到被移圈的线圈上。在行R6中利用针D-M在前面的针床上重新形成基础针织物31的线圈行。在行R7中,借助于其导纱器实现使浮线移动直至第一区段33.1的返回点U1。自返回点U1开始、也就是说自针G开始,最后将五个线圈移圈到后面的针床上并且然后在将被移圈的线圈在行R10中又回圈到前面的针床的其初始针G-K上之前,在行R9中将浮线放置到这些线圈上。在行R11中对于基础针织物31实现以与在行R6中相同的数量重新形成线圈行。在重复行R3-R12的步骤之前,在行R12中使浮线从在针L、M之间的位置中移动至它的在针E、F之间的返回位置U2,其中,使浮线区域相应在左边和右边变宽一针或多针。
图4a显示了带有基础针织物41和浮线42的针织物40,其中,在此在x方向上基础针织物41的宽度(其被浮线42覆盖)相应保持恒定。然而,在y方向上浮线42的可见的区段43.1-43.n在其斜度上和因此还在其长度上变化。
图4b和4c说明了用于制造根据图4a的针织物的方法的原理上的流程。在行R1中利用前面的针床的针D-M来形成基础针织物41的线圈,直至达到浮线引导器42(使其从右侧的针织物边缘这里移动直至开始点S(行R2))的置入的高度位置。接下来,在行R3中相应于浮线43.1的所期望的宽度将前面的针床的针H-L的基础针织物的线圈移圈到后面的针床的针h-l上。在针h-l的线圈在行R5中又被回圈到针H-L上之前,在行R4中在相应于在行R3中被移圈的线圈数量的长度中与行R2中的输送方向相反地来引导浮线。在行R6中实现在前面的针床的针D-M上重新形成基础针织物41的线圈行。在行R7中借助于其导纱器将浮线从它的在前面的针床的针L与M之间的位置向左移动到浮线在针G与H之间的返回位置U1处。此后,重新将在针H-L上的基础针织物的线圈移圈到后面的针床的相对的针h-l上并且然后在行R9中将浮线从返回点U1向右移动直至前面的针床的针L与M之间。接下来,在行R10中又使在行R8中被移圈的线圈回圈。重复这些步骤,其中,在此在形成基础针织物时在行R6中相应形成基础针织物41的不一样多的线圈行,由此产生区段43.1-43.n的不同斜度。
在图5a中显示了针织物50,其具有基础针织物51,同样将浮线52置入其中。在此,浮线52在不同的区段53.1-53.n中以围绕基础针织物51的线圈的躺着的八的形式来放置,如图5b和图5c所说明的那样:
在行R1中利用针D-N来形成基础针织物51的线圈行并且从右边输送浮线52。接下来,在行R2中,相应于区段53.1的左边的区域的所期望的宽度实现从针G、H、I将基础针织物的线圈移圈到相对的针床的针g、h、i上。在行R3中通过导纱器相应于浮线区域的所期望的长度的移动使浮线在针织物中在前面的针床的针F与G之间移动。此后,在行R4中将线圈从针g、h、i回圈到针G、H、I上并且同时将针J、K、L的线圈移圈到后面的针床上。此后,在行R5中使浮线在相应于在行R4中被移圈的线圈数量的长度上与行R3中的输送方向相反地移动。接下来,在行R6中使在行R4中被移圈的线圈回圈到前面的针床的其原始针J、K、L上。重复这些步骤,直至达到期望数量的区段53.n。
图6显示了带有基础针织物61和浮线62的另一针织物60,其同样可根据按照本发明的方法制造。在此,浮线62用于针织物60的V形截段的缝边。
图7显示了针织物70,其由两个并排编织的部分70.1、70.2构成。在此,浮线72被用于将这两个编织物部分70.1、70.2相互连接。在此,浮线区段在针织物70的布正面上水平地且彼此平行地伸延。
在图8中显示了针织物80的另一示例,其由两个基础针织物部分80.1、80.2构成,它们并排地在平机上被编织并且借助于浮线82相互连接。在此,基本上使用参考图5所示出的方法,其中,线圈的移圈相应在针织物部分80.1、80.2的边缘区域中实现。

Claims (11)

1.一种用于在带有至少两个针床的平机上利用至少一个浮线(12-82)制造针织物(10-80)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下步骤:
a) 将单面的基础针织物(11-61)形成直至所述浮线(12-82)应被置入其中的线圈行;
b) 借助于导纱器将在第一针织物侧上的所述浮线(12-82)带到起始位置(S)中,从所述起始位置(S)起所述浮线(12-82)应在第二针织物侧上可见;
c) 从所述浮线(12-82)的起始位置(S)开始,将多个彼此邻近地布置的线圈以与在所述第二针织物侧上可见的浮线区域的所期望的宽度相应的数量移圈;
d) 借助于所述导纱器将所述浮线(12-82)放置到被移圈的所述线圈上;
e) 将被移圈的所述线圈回圈到其原始针上;
f) 以任意数量形成所述基础针织物(11-61)的线圈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f)之后重复所述步骤b)至e)至少一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b)中由所述导纱器使所述浮线(12-82)在与在之前的所述步骤d)中相同的或相反的方向上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础针织物(11-61)的不同部位处置入多个浮线(12-82)。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浮线(12-82)至少部分地交叉。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针织物由彼此邻近地编织的两个针织物部分(70.1,70.2;80.1,80.2)形成,并且通过在两个针织物部分(70.1,70.2;80.1,80.2)的边缘区域中线圈的移圈和将所述浮线(72,82)在所述针织物部分(70.1,70.2;80.1,80.2)的多个相叠的位置处放置到被移圈的所述线圈上利用至少一个浮线(72,82)将所述针织物部分(70.1,70.2;80.1,80.2)相互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浮线(12-82)具有与所述基础针织物(11-61)的纱线不同的厚度并且/或者由与其不同的材料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浮线(12-82)是纱线束。
9.一种针织物,其按照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织物具有在前侧和/或后侧上可见的至少一个浮线(12-82),所述浮线在多个邻近的线圈上伸延并且通过夹持来保持在所述基础针织物(11-61)的线圈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针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浮线(12-82)在与线圈行形成任意角度的情况下在所述针织物上伸延。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针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浮线(12-82)具有与所述基础针织物的纱线不同的厚度和/或不同的材料。
CN201310176946.9A 2012-05-14 2013-05-14 用于利用至少一个浮线制造针织物的方法 Active CN1034222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2167878.3 2012-05-14
EP12167878.3A EP2664701B1 (de) 2012-05-14 2012-05-14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Gestricks mit mindestens einem Flottfaden sowie damit hergestelltes Gestrick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22243A CN103422243A (zh) 2013-12-04
CN103422243B true CN103422243B (zh) 2015-10-21

Family

ID=461473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76946.9A Active CN103422243B (zh) 2012-05-14 2013-05-14 用于利用至少一个浮线制造针织物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EP (1) EP2664701B1 (zh)
CN (1) CN10342224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09931A (zh) * 2014-07-28 2014-10-22 无锡富士时装有限公司 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DE102014116558A1 (de) 2014-11-12 2016-05-12 Ofa Bamberg Gmbh Kompressionsgestrick mit zusätzlichem Kompressionsfaden
CN108893846B (zh) * 2018-07-27 2021-02-02 珠海建轩服装有限公司 织物中制作流苏的方法
CN110592788B (zh) * 2019-09-06 2021-04-23 惠州学院 一种仿席编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12442787B (zh) * 2020-10-09 2022-05-27 信泰(福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交织编织鞋面及其制作方法
CN114703590B (zh) * 2022-03-08 2023-06-13 嘉兴市蒂维时装有限公司 一种全成型浮线移针组织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CN115058821A (zh) * 2022-06-24 2022-09-16 百润(晋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轻薄透孔针织提花面料及其编织工艺、鞋面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65400A (en) * 1992-07-08 1998-06-16 Technit-Technische Textilien Und Systeme Gmbh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continuous tubular knit on a flat-knitting machine with at least two active needle beds
DE59304628D1 (de) * 1992-07-08 1997-01-09 Tecnit Gmbh Textilmaterial aus webmaschenware
US5615562A (en) * 1992-07-08 1997-04-01 Tecnit-Technische Textilien Und Systeme Gmbh Apparatus for production of weave-knit material
FR2719606B1 (fr) * 1994-05-05 1996-07-19 Protecma Procédé pour la réalisation d'un article tricoté et nouveau type de tricot ainsi réalisé.
DE19545770A1 (de) * 1995-12-07 1997-07-03 Schmidt Ursula Dorothea Durch Fadenflottungen gemusterte Plattierware und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auf Rundstrickmaschinen
DE19738213B4 (de) * 1997-09-02 2005-11-24 H. Stoll Gmbh & Co.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Gestrickes auf einer Flachstrickmaschine
JP2001303405A (ja) * 2000-04-24 2001-10-31 Atsugi Co Ltd 柄靴下の製造方法
JP2003286636A (ja) * 2002-03-26 2003-10-10 Precision Fukuhara Works Ltd ジャガードダンボールニット編地、及びその編成方法
CN1563537A (zh) * 2004-03-25 2005-01-12 江南大学 仿烂花效应针织绒头织物的编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64701A1 (de) 2013-11-20
CN103422243A (zh) 2013-12-04
EP2664701B1 (de) 2020-03-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22243B (zh) 用于利用至少一个浮线制造针织物的方法
US3672187A (en) Fabric
CN101184879B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编织产品
KR101498443B1 (ko) 편성포의 편성방법
CN105926144A (zh) 一种横机的衬纬间隔织物的编织方法
TW201544646A (zh) 生產編織製品的方法
CN103031660A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04514074A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09610081B (zh) 集针型复合组织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CN110644121B (zh) 一种改善全成型条纹花样错位的编织方法
CN108866791B (zh) 一种提花编织带的织造方法
CA2636979C (en) Procedure for manufacturing ladderproof fabrics
CN101029427B (zh) 生产带花纹的针织物的方法
CN110499573A (zh) 一种多贾卡经编机、编织方法及其所得编织织物
US8051684B2 (en) Knitted tulle
CN110820148B (zh) 一种正面双色拉网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02965823B (zh) 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筒状针织物
CN102619008B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03361863B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CN102899793B (zh) 用于制造带有装饰线迹的针织物的方法和所制得的针织物
CN107385655B (zh) 纬编罗纹提花布的制作方法
CN110644122B (zh) 一种针织物的浮线交错组织及其编织方法
CN210506711U (zh) 四贾卡系统及其经编间隔织物
CN109594185B (zh) 针织织片的包边条结构及其编织方法
KR101719267B1 (ko) 통기성 구멍을 구비한 환편기의 미세 니트웨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Reutlingen

Patentee after: H. Stoll AG & Co. KG

Address before: Reutlingen

Patentee before: H. STOLL GmbH & Co.KG

Address after: Obertschausen, Germany

Patentee after: Carlmeyerstol R & D Co.,Ltd.

Address before: Obertschausen, Germany

Patentee before: Karmeier R & D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803

Address after: Obertschausen, Germany

Patentee after: Karmeier R & D Co.,Ltd.

Address before: Reutlingen

Patentee before: H. Stoll AG & Co. K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