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20148B - 一种正面双色拉网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正面双色拉网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20148B
CN110820148B CN201911065173.0A CN201911065173A CN110820148B CN 110820148 B CN110820148 B CN 110820148B CN 201911065173 A CN201911065173 A CN 201911065173A CN 110820148 B CN110820148 B CN 1108201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nitting
needle
needle bed
color
knit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6517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20148A (zh
Inventor
张伍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Wisdom Dragon Machinery Desig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ui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106517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20148B/zh
Publication of CN1108201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201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201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201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10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 D04B1/102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with stitch patter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正面双色拉网针织物的编织方法,本发明是在两色浮线提花编织的基础上进行的编织,其中,让A颜色纱线在一方针床上(针织物的正面)进行连续线圈的编织,使之成为针织物的主色的线圈结构,而让B颜色纱线编织上、下错位的线圈纵条纹,这些B颜色的线圈纵条纹将镶嵌在A颜色的线圈结构之中,同时,将B颜色的线圈纵条纹最后一个编织横列上的浮线编织变换为集圈编织,并通过移圈与停止等编织工艺,使得集圈所编织的悬弧处于在针织物的正面之上,并将上、下B颜色的线圈纵条纹连接起来,从而形成一种新的花型结构,即一种正面双色拉网结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编织这种正面双色拉网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Description

一种正面双色拉网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针织物的编织方法领域,尤其是一种正面双色拉网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背景技术
两色浮线提花编织是横机上常用的一种花型变换之一,设该类花型所使用的纱线颜色有A、B两种类型,若正面为A颜色纱线的线圈结构,则反面将为B颜色的浮线结构,若正面为B颜色纱线的线圈结构,则反面将为A颜色的浮线结构,从针织物的正面观察,可以看到由A与B两种颜色纱线所编织的线圈组成的花型图案,而浮线处在针织物的反面,从正面观察不到。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正面双色拉网针织物的编织方法,解决从针织物的正面观察,可以看到两种颜色纱线所编织的线圈组成的花型图案,而浮线处在针织物的反面,从正面观察不到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正面双色拉网针织物的编织方法,使用双针床或多针床横机,横机可单针选针地进行线圈、集圈与浮线的编织,及具有移圈和接圈功能,同时横机上还具有多个喂纱嘴,依据针织物的花型特点,采用A与B两色纱线进行编织,把单个花型高度看成是由第一编织工序循环与第二编织工序循环构成,并对其编织循环进行以下编织工序:
(一)第一编织工序循环
工序α1:对一方针床连续m1位置的织针进行线圈编织,将两个m1之间的织针所处位置设为n1,在一方针床n1位置的织针进行浮线编织,使用B色纱线织1个横列,其中,对一方针床连续m1位置的织针进行浮线编织,对一方针床n1位置的织针进行线圈编织,以上述的2个编织横列为循环,共编织p1个横列;
工序β1:将一方针床上由A色纱线所形成的旧线圈对应地移圈到另一方针床上;
工序γ1:使用B色纱线编织1个横列,其中,在连续m1位置的织针中间选择q1枚织针、对一方针床q1位置的织针进行集圈编织,对一方针床n1位置的织针进行线圈编织,对一方针床其它织针进行浮线编织;
工序δ1:使用A色纱线编织1个横列,其中,对另一方针床连续m1位置的织针进行线圈编织,对一方针床n1位置的织针进行线圈编织;
工序ε1:除另一方针床q1位置织针上的旧线圈之外,将另一方针床m1位置织针上的旧线圈,对应地移圈到一方针床上;
工序ζ1:使用A色纱线编织s1个横列,其中,对另一方针床q1位置的织针进行线圈编织,对一方针床q1位置之外的其它织针进行线圈编织;
工序η1:将另一方针床q1位置织针上的旧线圈,对应地移圈到一方针床上;
(二)第二编织工序循环
工序α2:使用A色纱线编织1个横列,其中,对一方针床连续m2位置的织针进行线圈编织,将两个m2之间的织针所处位置设为n2,对一方针床n2位置的织针进行浮线编织,使用B色纱线织1个横列,其中,对一方针床连续m2位置的织针进行浮线编织,对一方针床n2位置的织针进行线圈编织,以上述的2个编织横列为循环,共编织p2个横列;
工序β2:将一方针床上由A色纱线形成的旧线圈对应地移圈到另一方针床上。
工序γ2:使用B色纱线编织1个横列,其中,在连续m2位置的织针中间选择q2枚织针、对一方针床q2位置的织针进行集圈编织,对一方针床n2位置的织针进行线圈编织,对一方针床其它织针进行浮线编织;
工序δ2:使用A色纱线编织1个横列,其中,对另一方针床连续m2位置的织针进行线圈编织,对一方针床n2位置的织针进行线圈编织;
工序ε2:除另一方针床q2位置织针上的旧线圈之外,将另一方针床m2位置织针上的旧线圈,对应地移圈到一方针床上;
工序ζ2:使用A色纱线编织s2个横列,其中,对另一方针床q2位置的织针进行线圈编织,对一方针床q2位置之外的其它织针进行线圈编织;
工序η2:将另一方针床q2位置织针上的旧线圈,对应地移圈到一方针床上。
优选的,所述(一)第一编织工序循环中m1、n1、p1、q1、s1与所述(二)第二编织工序循环中m2、n2、p2、q2、s2的取值范围为:m1、m2为整数,且m1≥3,m2≥3;n1为1或2,n2为1或2;p1、p2为整数,且3≤p1,3≤p2;q1为1或2,q2为1或2;s1为1、2或3,s2为1、2或3。
优选的,所述(一)第一编织工序循环中m1、n1、p1、q1、s1与所述(二)第二编织工序循环中m2、n2、p2、q2、s2存在以下关系:①m1与m2为错位关系,②n1与n2也为错位关系,③q1与n2位置相同,织针个数相同,q2与n1位置相同,织针个数相同。
本发明实现的有益效果:(1)使用A色纱线进行的线圈编织构成了针织物的主色结构,而在工序α1与工序γ1中,使用B色纱线在一方针床n1位置织针上的线圈编织,将构成(p1-1)/2+1横列的B色线圈纵条纹,且纵条纹镶嵌在由A色纱线组成的线圈之中,同样,在工序α2与工序γ2中,使用B色纱线在一方针床n2位置织针上的线圈编织,将构成(p2-1)/2+1横列的B色线圈纵条纹,且纵条纹也镶嵌在由A色纱线组成的线圈之中,由于上述的两个B色线圈纵条纹在位置上存在着错位关系,当工序γ1中,使用B色纱线在一方针床q1位置织针上所编织的集圈悬弧,与工序γ2中,使用B色纱线在一方针床q2位置织针上所编织的集圈悬弧,将上述两个错位的B色线圈纵条纹连接起来,形成这种双色拉网针织物的结构,而且,在工序γ1的集圈编织之前,让工序α1中最后一个横列上A色纱线的线圈先移圈到另一方针床,并在工序δ1中,在另一方针床上又编织了一个A色纱线的线圈横列,使得上述由B色纱线在一方针床q1位置织针上所编织的集圈悬弧处于针织物的正面(从一方针床上观察)之上,同样,在工序γ2的集圈编织之前,让工序α2中最后一个横列上A色纱线的线圈先移圈到另一方针床,并在工序δ2中,在另一方针床上又编织了A色纱线的一个线圈横列,使得上述由B色纱线在一方针床q2位置织针上所编织的集圈悬弧处于针织物的正面之上,另一方面,由于在一方针床q1与q2位置织针上所编织集圈悬弧的横向尺寸可通过工序α1与α2中的参数m1与m2进行控制,及纵向尺寸可通过工序ζ1与ζ2中的参数s1与s2进行控制,使得上述正面双色拉网针织物具有很好的尺寸可设计性。
(2)在工序γ1与γ2中,对一方针床q1与q2位置的连续2枚织针进行集圈编织,而在工序ζ1与ζ2中,对另一方针床q1与q2位置的连续2枚织针进行线圈编织,并在工序η1与η2中,将上述的旧线圈移圈到一方针床,因此,在随后的编织过程中,不会出现通常因两个连续的集圈存在而造成编织较困难的情况,这是因为连续集圈的那两枚织针有了便于退圈编织的旧线圈。
(3)本发明是在两色浮线提花编织的基础上进行的编织,其中,让A颜色纱线在一方针床上(针织物的正面)进行连续线圈的编织,使之成为针织物的主色的线圈结构,而让B颜色纱线编织上、下错位的线圈纵条纹,这些B颜色的线圈纵条纹将镶嵌在A颜色的线圈结构之中,同时,将B颜色的线圈纵条纹最后一个编织横列上的浮线编织变换为集圈编织,并通过移圈与停止等编织工艺,使得集圈所编织的悬弧处于在针织物的正面之上,并将上、下B颜色的线圈纵条纹连接起来,从而形成一种新的花型结构,即一种正面双色拉网结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编织这种正面双色拉网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附图说明
图1实施方式一对应的实物效果图。
图2实施方式一对应的编织工序图。
图3与图2接续的编织工序图。
图4实施方式二对应的编织工序图。
图5与图4接续的编织工序图。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具体如下:
实施方式一
图1是实施方式一对应的实物效果图,由两种颜色纱线编织而成,若将主色设定A色,辅色设定为B色,则拉网结构使用的纱线为B色,A色纱线主要进行线圈横列编织,其中,有一个横列为反面线圈横列,其它均为正面线圈横列的编织,B色纱线主要进行少量的线圈编织与集圈编织,其中,B色纱线编织的线圈嵌入在A色纱线编织的线圈之中,而横跨在多个由A色纱线所编织的线圈之上的是B色纱线所编织的集圈结构,集圈编织的悬弧处于针织物的正面(除少量纬平针反面横列)之上,说明A色正面线圈横列编织完成之后进行了移圈编织,同时,集圈的悬弧进行上移,说明了进行了集圈的停针编织。图2是与图1相对应的编织工序图,图3是与图2接续的编织工序图,图中,左栏的“S+数字”表示编织的工序编号,右栏表示具体的编织状态,FB表示前针床(一方针床)﹑BB表示后针床(另一方针床),“·”表示针织,“Ο”表示线圈,“Λ”表示挂圈,细实线表示已存在的旧线圈,粗实线表示正在编织的新线圈,箭头表示移圈,1、~、24表示针织所处的位置或织针,A﹑B表示各横列上编织使用的纱线颜色类型。
S0,前针床(一方针床)的织针1、~、24上存在24个旧线圈,旧线圈的个数与花型宽度与左右循环的花型个数有关,本实施方式一的花型宽度为6枚织针,花型宽度的循环个数为4个。从该状态开始将进行实施方式一针织物的编织,包括S1~S22个编织工序。其中,S1~S11为第一编织工序循环,S12~S22为第二编织工序循环。
S1,使用A色纱线编织1个横列,对前针床1、2、3、5、6、7、8、9、11、12、13、14、15、17、18、19、20、21、23、24的织针进行线圈编织,对前针床4、10、16、22的织针进行浮线编织。不妨将连续线圈编织的织针所处位置的织针设为m1,两个m1之间的进行浮线编织的织针所处位置设为n1,则实施方式一中m1=5枚织针,n1=1枚织针,这里,m1织针个数与n1的织针个数并非固定,一般m1≥3枚织针,1≤n1≤2枚织针。
S2,使用B色纱线编织1个横列,对前针床1、2、3、5、6、7、8、9、11、12、13、14、15、17、18、19、20、21、23、24的织针进行浮线编织,对前针床4、10、16、22的织针进行线圈编织,即对前针床m1位置的织针进行浮线编织,对前针床n1位置的织针进行线圈编织。
S3,重复S1。
S4,重复S2。
S5,重复S1。
将工序S1、S2、S3、S4、S5合并,即:使用A色纱线编织1个横列,其中,对前针床连续m1位置的织针进行线圈编织,对前针床n1位置的织针进行浮线编织,使用B色纱线编织1个横列,其中,对前针床连续m1位置的织针进行浮线编织,对前针床n1位置的织针进行线圈编织,以上述的2个编织横列为循环,共编织p1=5个横列(工序α1),这里,编织p1的横列个数并非固定,一般3≤p1个横列,且p1为奇数。
S6,将前针床上由A色纱线形成的旧线圈对应地移圈到后针床上(工序β1)。
S7,使用B色纱线编织1个横列,其中,在连续m1位置的织针中间选择q1=1枚织针、对前针床q1位置的织针进行集圈编织,对前针床n1位置的织针进行线圈编织,对前针床其它织针进行浮线编织(工序γ1),这里,q1的织针个数并非固定,一般1≤q1≤2枚织针。
S8,使用A色纱线编织1个横列,其中,对后针床连续m1位置的织针进行线圈编织,对前针床n1位置的织针进行线圈编织(工序δ1)。
S9,除后针床q1位置织针上的旧线圈之外,将后针床m1位置织针上的旧线圈,对应地移圈到前针床上(工序ε1)。
S10,使用A色纱线编织s1=1个横列,其中,对后针床q1位置的织针进行线圈编织,对前针床q1位置之外的其它织针进行线圈编织(工序ζ1)。这里,编织s1的的横列个数并非固定,一般1≤s1≤3个横列。
S11,将后针床q1位置织针上的旧线圈,对应地移圈到前针床上(工序η1)。
S12,使用A色纱线编织1个横列,对前针床2、3、4、5、6、8、9、10、11、12、14、15、16、17、18、20、21、22、23、24的织针进行线圈编织,对前针床1、7、13、19的织针进行浮线编织。不妨将连续线圈编织的织针所处位置的织针设为m2,两个m2之间的进行浮线编织的织针所处位置设为n2,则实施方式一中m2=5枚织针,n2=1枚织针,这里,m2织针个数与n2的织针个数并非固定,一般m2≥3枚织针,1≤n2≤2枚织针。
S13,使用B色纱线编织1个横列,对前针床2、3、4、5、6、8、9、10、11、12、14、15、16、17、18、20、21、22、23、24的织针进行浮线编织,对前针床1、7、13、19的织针进行线圈编织,即对前针床m2位置的织针进行浮线编织,对前针床n2位置的织针进行线圈编织。
S14,重复S12。
S15,重复S13。
S16,重复S12。
将工序S12、S13、S14、S15、S16合并,即:使用A色纱线编织1个横列,其中,对前针床连续m2位置的织针进行线圈编织,对前针床n2位置的织针进行浮线编织,使用B色纱线编织1个横列,其中,对前针床连续m2位置的织针进行浮线编织,对前针床n2位置的织针进行线圈编织,以上述的2个编织横列为循环,共编织p2=5个横列(工序α2),这里,编织p2的横列个数并非固定,一般3≤p2个横列,且p2为奇数。
S17,将前针床上由A色纱线形成的旧线圈对应地移圈到后针床上(工序β2)。
S18,使用B色纱线编织1个横列,其中,在连续m2位置的织针中间选择q2=1枚织针、对前针床q2位置的织针进行集圈编织,对前针床n2位置的织针进行线圈编织,对前针床其它织针进行浮线编织(工序γ2),这里,q2的织针个数并非固定,一般1≤q2≤2枚织针。
S19,使用A色纱线编织1个横列,其中,对后针床连续m2位置的织针进行线圈编织,对前针床n2位置的织针进行线圈编织(工序δ2)。
S20,除后针床q2位置织针上的旧线圈之外,将后针床m2位置织针上的旧线圈,对应地移圈到前针床上(工序ε2)。
S21,使用A色纱线编织s2=1个横列,其中,对后针床q2位置的织针进行线圈编织,对前针床q2位置之外的其它织针进行线圈编织(工序ζ2)。这里,编织s2的的横列个数并非固定,一般1≤s2≤3个横列。
S22,将后针床q2位置织针上的旧线圈,对应地移圈到前针床上(工序η2)。
扩展花型宽度的循环个数,及重复工序S1、…、S22,或重复工序α1→工序β1→工序γ1→工序δ1→工序ε1→工序ζ1→工序η1→工序α2→工序β2→工序γ2→工序δ2→工序ε2→工序ζ2→工序η2,便可编织出实施方式一对应的针织物。
上述第一编织循环中可变参数m1、n1、p1、q1、s1与第二编织循环中可变参数m2、n2、p2、q2、s2存在以下关系:①m1与m2为错位关系,②n1与n2也为错位关系,③q1与n2位置相同,织针个数相同,q2与n1位置相同,织针个数相同。
上述各工序中,使用A色纱线进行的线圈编织构成了针织物的主色结构,而在工序α1与工序γ1中,使用B色纱线在前针床n1位置织针上的线圈编织,将构成(p1-1)/2+1横列的B色线圈纵条纹,且纵条纹镶嵌在由A色纱线组成的线圈之中,同样,在工序α2与工序γ2中,使用B色纱线在前针床n2位置织针上的线圈编织,将构成(p2-1)/2+1横列的B色线圈纵条纹,且纵条纹也镶嵌在由A色纱线组成的线圈之中,由于上述的两个B色线圈纵条纹在位置上存在着错位关系,当工序γ1中,使用B色纱线在前针床q1位置织针上所编织的集圈悬弧,与工序γ2中,使用B色纱线在前针床q2位置织针上所编织的集圈悬弧,将上述两个错位的B色线圈纵条纹连接起来,形成这种双色拉网针织物的结构,而且,在工序γ1的集圈编织之前,让工序α1中最后一个横列上A色纱线的线圈先移圈到后针床,并在工序δ1中,在后针床上又编织了一个A色纱线的线圈横列,使得上述由B色纱线在前针床q1位置织针上所编织的集圈悬弧处于针织物的正面之上,同样,在工序γ2的集圈编织之前,让工序α2中最后一个横列上A色纱线的线圈先移圈到后针床,并在工序δ2中,在后针床上又编织了A色纱线的一个线圈横列,使得上述由B色纱线在前针床q2位置织针上所编织的集圈悬弧处于针织物的正面之上,另一方面,由于在前针床q1与q2位置织针上所编织集圈悬弧的横向尺寸可通过工序α1与α2中的参数m1与m2进行控制,及纵向尺寸可通过工序ζ1与ζ2中的参数s1与s2进行控制,使得上述正面双色拉网针织物具有很好的尺寸可设计性。
实施方式二
实施方式二对应的实物效果图略,图4是实施方式二的编织工序图,图5是与图4接续的编织工序图,图中,左栏的“T+数字”表示编织的工序编号,其它图中各符号的含义同图2与图3。
T0,前针床(一方针床)的织针1、~、32上存在32个旧线圈,旧线圈的个数与花型宽度与左右花型循环的个数有关,本实施方式二的花型宽度为8枚织针,花型宽度的循环个数为4个。从该状态开始将进行实施方式二针织物的编织,包括T1~T22个编织工序。其中,T1~T11为第一编织工序循环,T12~S22为第二编织工序循环。
第一编织工序循环:
工序α1:即工序T1、T2、T3、T4、T5,使用A色纱线编织1个横列,其中,对前针床连续m1=6位置的织针进行线圈编织,将两个m1之间的织针所处位置设为n1=2,在前针床n1位置的织针进行浮线编织,使用B色纱线织1个横列,其中,对前针床连续m1位置的织针进行浮线编织,对前针床n1位置的织针进行线圈编织,以上述的2个编织横列为循环,共编织p1=5个横列。
工序β1:即工序T6,将前针床上由A色纱线所形成的旧线圈对应地移圈到后针床上。
工序γ1:即工序T7,使用B色纱线编织1个横列,其中,在连续m1位置的织针中间选择q1=2枚织针、对前针床q1位置的织针进行集圈编织,对前针床n1位置的织针进行线圈编织,对前针床其它织针进行浮线编织。
工序δ1:即工序T8,使用A色纱线编织1个横列,其中,对后针床连续m1位置的织针进行线圈编织,对前针床n1位置的织针进行线圈编织。
工序ε1:即工序T9,除后针床q1位置织针上的旧线圈之外,将后针床m1位置织针上的旧线圈,对应地移圈到前针床上。
工序ζ1:即工序T10,使用A色纱线编织s1=1个横列,其中,对后针床q1位置的织针进行线圈编织,对前针床q1位置之外的其它织针进行线圈编织。
工序η1:即工序T11,将后针床q1位置织针上的旧线圈,对应地移圈到前针床上。
第二编织工序循环:
工序α2:即工序T12、T13、T14、T15、T16,使用A色纱线编织1个横列,其中,对前针床连续m2=6位置的织针进行线圈编织,将两个m2之间的织针所处位置设为n2=2,对前针床n2位置的织针进行浮线编织,使用B色纱线织1个横列,其中,对前针床连续m2位置的织针进行浮线编织,对前针床n2位置的织针进行线圈编织,以上述的2个编织横列为循环,共编织p2=5个横列。
工序β2:即工序T17,将前针床上由A色纱线形成的旧线圈对应地移圈到后针床上。
工序γ2:即工序T18,使用B色纱线编织1个横列,其中,在连续m2位置的织针中间选择q2=2枚织针、对前针床q2位置的织针进行集圈编织,对前针床n2位置的织针进行线圈编织,对前针床其它织针进行浮线编织。
工序δ2:即工序T19,使用A色纱线编织1个横列,其中,对后针床连续m2位置的织针进行线圈编织,对前针床n2位置的织针进行线圈编织。
工序ε2:即工序T20,除后针床q2位置织针上的旧线圈之外,将后针床m2位置织针上的旧线圈,对应地移圈到前针床上。
工序ζ2:即工序T21,使用A色纱线编织s2=1个横列,其中,对后针床q2位置的织针进行线圈编织,对前针床q2位置之外的其它织针进行线圈编织。
工序η2:即工序T22,将后针床q2位置织针上的旧线圈,对应地移圈到前针床上。
扩展花型宽度的循环个数,及重复工序T1、…、T22,或重复工序α1→工序β1→工序γ1→工序δ1→工序ε1→工序ζ1→工序η1→工序α2→工序β2→工序γ2→工序δ2→工序ε2→工序ζ2→工序η2,便可编织出实施方式二对应的针织物。
在工序γ1与γ2中,对前针床q1与q2位置的连续2枚织针进行集圈编织,而在工序ζ1与ζ2中,对后针床q1与q2位置的连续2枚织针进行线圈编织,并在工序η1与η2中,将上述的旧线圈移圈到前针床,因此,在随后的编织过程中,不会出现通常因两个连续的集圈存在而造成编织较困难的情况,这是因为连续集圈的那两枚织针有了便于退圈编织的旧线圈。
更改各工序中的可变参数,可以编织出更多的正面双色拉网针织物。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一种正面双色拉网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双针床或多针床横机,横机可单针选针地进行线圈、集圈与浮线的编织,及具有移圈和接圈功能,同时横机上还具有多个喂纱嘴,依据针织物的花型特点,采用A与B两色纱线进行编织,把单个花型高度看成是由第一编织工序循环与第二编织工序循环构成,并对其编织循环进行以下编织工序:
(一)第一编织工序循环
工序α1:对一方针床连续m1位置的织针进行线圈编织,将两个m1之间的织针所处位置设为n1,在一方针床n1位置的织针进行浮线编织,使用B色纱线织1个横列,其中,对一方针床连续m1位置的织针进行浮线编织,对一方针床n1位置的织针进行线圈编织,以上述的2个编织横列为循环,共编织p1个横列;
工序β1:将一方针床上由A色纱线所形成的旧线圈对应地移圈到另一方针床上;
工序γ1:使用B色纱线编织1个横列,其中,在连续m1位置的织针中间选择q1枚织针、对一方针床q1位置的织针进行集圈编织,对一方针床n1位置的织针进行线圈编织,对一方针床其它织针进行浮线编织;
工序δ1:使用A色纱线编织1个横列,其中,对另一方针床连续m1位置的织针进行线圈编织,对一方针床n1位置的织针进行线圈编织;
工序ε1:除另一方针床q1位置织针上的旧线圈之外,将另一方针床m1位置织针上的旧线圈,对应地移圈到一方针床上;
工序ζ1:使用A色纱线编织s1个横列,其中,对另一方针床q1位置的织针进行线圈编织,对一方针床q1位置之外的其它织针进行线圈编织;
工序η1:将另一方针床q1位置织针上的旧线圈,对应地移圈到一方针床上;
(二)第二编织工序循环
工序α2:使用A色纱线编织1个横列,其中,对一方针床连续m2位置的织针进行线圈编织,将两个m2之间的织针所处位置设为n2,对一方针床n2位置的织针进行浮线编织,使用B色纱线织1个横列,其中,对一方针床连续m2位置的织针进行浮线编织,对一方针床n2位置的织针进行线圈编织,以上述的2个编织横列为循环,共编织p2个横列;
工序β2:将一方针床上由A色纱线形成的旧线圈对应地移圈到另一方针床上;
工序γ2:使用B色纱线编织1个横列,其中,在连续m2位置的织针中间选择q2枚织针、对一方针床q2位置的织针进行集圈编织,对一方针床n2位置的织针进行线圈编织,对一方针床其它织针进行浮线编织;
工序δ2:使用A色纱线编织1个横列,其中,对另一方针床连续m2位置的织针进行线圈编织,对一方针床n2位置的织针进行线圈编织;
工序ε2:除另一方针床q2位置织针上的旧线圈之外,将另一方针床m2位置织针上的旧线圈,对应地移圈到一方针床上;
工序ζ2:使用A色纱线编织s2个横列,其中,对另一方针床q2位置的织针进行线圈编织,对一方针床q2位置之外的其它织针进行线圈编织;
工序η2:将另一方针床q2位置织针上的旧线圈,对应地移圈到一方针床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面双色拉网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第一编织工序循环中m1、n1、p1、q1、s1与所述(二)第二编织工序循环中m2、n2、p2、q2、s2的取值范围为:m1、m2为整数,且m1≥3,m2≥3;n1为1或2,n2为1或2;p1、p2为整数,且3≤p1,3≤p2;q1为1或2,q2为1或2;s1为1、2或3,s2为1、2或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正面双色拉网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第一编织工序循环中m1、n1、p1、q1、s1与所述(二)第二编织工序循环中m2、n2、p2、q2、s2存在以下关系:①m1与m2为错位关系,②n1与n2也为错位关系,③q1与n2位置相同,织针个数相同,q2与n1位置相同,织针个数相同。
CN201911065173.0A 2019-11-04 2019-11-04 一种正面双色拉网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Active CN1108201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65173.0A CN110820148B (zh) 2019-11-04 2019-11-04 一种正面双色拉网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65173.0A CN110820148B (zh) 2019-11-04 2019-11-04 一种正面双色拉网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20148A CN110820148A (zh) 2020-02-21
CN110820148B true CN110820148B (zh) 2021-06-15

Family

ID=695523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65173.0A Active CN110820148B (zh) 2019-11-04 2019-11-04 一种正面双色拉网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2014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31900A (zh) * 2020-07-28 2021-05-25 惠州学院 一种弯曲条纹构成网格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13756000B (zh) * 2021-08-03 2022-11-25 嘉兴市蒂维时装有限公司 改善全成型条纹交替效果的编织方法及其织物
CN115449962B (zh) * 2022-10-18 2024-01-09 惠州学院 一种横机空起编织凸条纹理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995363B1 (en) * 2006-03-20 2014-10-08 Shima Seiki Mfg., Ltd Method for knitting fabric and design device
CN104695121A (zh) * 2015-03-25 2015-06-10 上海云鼎纺织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立体网状结构单向导湿针织面料及其加工方法
DE202017103246U1 (de) * 2017-05-30 2018-09-03 Julius Zorn Gmbh Kompressionsgestrick bestehend aus einem Grundgestrick und einem darin eingelegten elastischen Schussfaden
CN208346367U (zh) * 2018-04-27 2019-01-08 内蒙古鹿王羊绒有限公司 蜘蛛网状针织组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20148A (zh) 2020-0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20148B (zh) 一种正面双色拉网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07938126B (zh) 床垫布用提花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US9732451B2 (en) Fine knitwear of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air permeable holes
CN113914002B (zh) 一种全成型仿绞花组织结构及其编织方法
CN105714463B (zh) 三线绒布
CN105369466A (zh) 纯色提花效应的双色经编间隔织物及其制作工艺
CN110644121B (zh) 一种改善全成型条纹花样错位的编织方法
CN110042541B (zh) 针织物的微浮雕视错竖纹组织及其编织方法
CN108866791B (zh) 一种提花编织带的织造方法
US3728876A (en) Warp knitted fabric
CN109736006A (zh) 一种新型经编双针床织物
CN112831900A (zh) 一种弯曲条纹构成网格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EP2653596B1 (en) Knitting method of knitted fabric and knitted fabric
CN110747571B (zh) 提花毛圈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提花毛圈针织物
CN110565248B (zh) 一种两色浮线提花的编织方法
CN102619008B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10055669B (zh) 单面衬纬针织物的毛圈组织编织方法
CN110644122B (zh) 一种针织物的浮线交错组织及其编织方法
CN110760988B (zh) 一种双针床横机编织无缝平插袋罗纹袋口的方法
CN210394719U (zh) 一种自由裁纬编面料
CN207919080U (zh) 一种鱼鳞结构针织面料
CN104775225A (zh) 三线卫衣提花机及其提花工艺
CN218711271U (zh) 一种双贾卡单层多色渐变提花织物及鞋面
CN114108164B (zh) 一种全成型衬纬提花组织的编织方法及其组织和针织物
KR102669637B1 (ko) 더블 자카드에서 무봉제 니트 편직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618

Address after: 230000 b-1018, Woye Garden commercial office building, 81 Ganquan Road, Shushan District,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EFEI WISDOM DRAGON MACHINERY DESIGN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516000 Da Dao Da Avenue, Huicheng District, Hui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No. 46

Patentee before: HUIZHOU University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