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氨基取代芳酯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芳基酯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特别地涉及一种氨基取代芳酯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属于有机化学合成领域。
背景技术
氨基取代芳酯化合物在天然产物和药物活性化合物的合成过程中,是一类重要的构建片断和/或中间体。同时,该类化合物本身也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药理活性,正是由于其在药物领域中的应用潜力,从而引起了科学家的广泛关注,并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
在医药领域之外,近年来,人们发现该类化合物也可用于光化学领域,例如可将其用作荧光标记物片段的引发剂,从而拓宽了该类化合物的应用范围和提升了其应用潜力。
氨基取代芳酯化合物的传统合成方法涉及如下几种方法:
1.酯化反应:例如(a)Fischer,E.;Speier,A.Chem.Ber.1895,28,3252;(b)Chakraborti,A.K.;Singh,B.;Chankeshwara,S.V.;Patel,A.R.J.Org.Chem.2009,74,5967;(c)Kankanala,K.;Reddy,V.;Mukkanti,K.;Pal,S.J.Fluorine Chem.2009,130,505;(d)Krzyminski,K.;Roshal,A.D;Zadykowicz,B.;Bialk-Bielinska,A.;Sieradzan,A.J.Phys.Chem.A2010,114,10550。
2.酯交换反应:例如(a)Oohashi,Y.;Fukumoto,K.;Mukaiyama,T.Bull.Chem.Soc.Jpn.2005,78,1508;(b)Zarchi,M.A.K.;Mirjalili,B.F.;Acal,A.K.J.Appl.Polym.Sci.2010,115,237。
3.Baeyer-Villiger氧化反应:例如(a)Olah,G.A.;Wang,Q.;Trivedi,N.J.;Prakash,G.K.S.Synthesis1991,739;(b)Kotsuki,H.;Arimura,K.;Araki,T.;Shinohara,T.Synlett1999,462;(c)Goodman,M.A.;Detty,M.R.Synlett2006,1100;(d)Yoshida,Y.;Murakami,K.;Yorimitsu,H.;Oshima,K.J.Am.Chem.Soc.2010,132,9236;(e)Murahashi,S.;Ono,S.;Imada,Y.Angew.Chem.,Int.Ed.2002,41,2366。
但是,上述酯化反应和酯交换反应需要在强酸性或强碱性条件下进行,这极大地限制了功能基的选择范围和反应的可操作性。所述Baeyer-Villiger氧化反应的区域专一性依赖于连接在羰基上的取代基的相对迁移能力,和在该情况下,这些取代基团具有类似的迁移速率,从而导致所得产物是具有低区域专一性的混合物。
出于改进该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之考虑,2008年,吴华悦等人(“Palladium-catalyzed aromatic esterification of aldehydes withorganoboronic acids and molecular oxygen”,Org.Lett.2008,10,1537-1540)报道了钯催化的醛与芳基硼酸的芳香族酯化反应,但最终产物芳基苯甲酸酯的产率不能令人满意。
在继续进行了改进的基础上,陈久喜等人的CN102382001A公开了一种邻氨基芳甲酸芳基酯衍生物的合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钯催化剂、膦配体和碱性化合物存在下,使靛红酸酐、芳基硼酸在惰性有机溶剂中反应,取得了良好的收率(最高可达99%,最低为57%)。但缺点在于使用了昂贵的贵金属钯,以及特定结构的膦配体,从而限制了其更大规模的应用可能。
如上所述,虽然现有技术中已经公开了多种合成氨基取代芳酯化合物的方法,但这些方法均存在一些缺陷,例如昂贵试剂的使用、产率偏低、选择性仍待进一步改进等等,从而限制了这些方法的实际应用,也不能满足当前对于该类化合物合成的迫切需求。
因此,对于开发一种简便、高效、成本低廉、易于控制的制备氨基取代芳酯化合物的方法,不但具有迫切的研究价值,也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工业应用潜力,这正是本发明得以完成的动力所在和基础。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所指出的诸多缺陷,同时鉴于氨基取代芳酯化合物在有机合成中的重要作用,进而寻求合成氨基取代芳酯化合物的简便方法,本发明人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付出了大量创造性劳动后,发现可在铜源化合物催化剂和配体存在下,于有机溶剂中由靛红酸酐与芳基三醇硼酸酯反应,而得到氨基取代芳酯化合物,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具体而言,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内容涉及一种下式(I)所示氨基取代芳酯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所述方法包括:在铜源化合物催化剂和配体存在下,于有机溶剂中,使式(II)所示靛红酸酐衍生物与式(III)所示有机环状三醇硼酸盐化合物反应,而制得式(I)的氨基取代芳酯化合物;
其中,R1选自H、卤素、硝基、C1-C6烷基、C1-C6烷氧基、卤代C1-C6烷基或卤代C1-C6烷氧基;
R2、R3各自独立地选自H、C1-C6烷基、C1-C6烷氧基、卤代C1-C6烷基或卤代C1-C6烷氧基;
X为碱金属;
和分别表示正电荷和负电荷;
Ar为下式(IV)或(V):
R4各自独立地选自H、卤素、C1-C6烷基、C1-C6烷氧基、卤代C1-C6烷基、卤代C1-C6烷氧基或苯基;
m为0-5的整数;n为0-7的整数。
其中的表示与式(I)化合物的O或与式(III)化合物的B相连。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除非另有规定,自始至终,C1-C6烷基的含义是指具有1-6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其包括了C1烷基、C2烷基、C3烷基、C4烷基、C5烷基或C6烷基,非限定性地例如可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正戊基、异戊基或正己基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规定,自始至终,C1-C6烷氧基是指上述定义的“C1-C6烷基”与O原子相连后的基团。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除非另有规定,自始至终,卤代C1-C6烷基的含义是指被卤素取代的上述定义的“C1-C6烷基”,非限定性地例如为三氟甲基、五氟乙基、二氟甲基、氯甲基等。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除非另有规定,自始至终,卤代C1-C6烷氧基的含义是指被卤素取代的上述定义的“C1-C6烷氧基”,非限定性地例如为三氟甲氧基、五氟乙氧基、二氟甲氧基、氯甲氧基等。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除非另有规定,自始至终,“卤素”的含义是指卤族元素,非限定地例如可为F、Cl、Br或I。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除非另有规定,自始至终,“碱金属”是指Li、Na、K、Rb、Cs或Fr。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m为0-5的整数,n为0-7的整数。例如,m可为0、1、2、3、4或5,n可为0、1、2、3、4、5、6或7。当m和n大于1时,其含义是指苯环或萘环上分别有m个或n个独立进行选择的R4取代基。
作为一种示例性例举,R1为H、F、Cl、Br、硝基或甲基。
作为一种示例性例举,R2为H。
作为一种示例性例举,R3为H、甲基或乙基。
作为一种示例性例举,Ar可为苯基、邻甲苯基、间甲苯基、对甲苯基、对甲氧基苯基、对氟苯基、对氯苯基、对溴苯基、间氯苯基、对三氟甲基苯基、对乙基苯基、4-苯基苯基或2-萘基。
作为一种示例性例举,X为Li、Na或K。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所述铜源化合物催化剂为下式(a)或(b)所示铜化合物: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所述配体为1,10-菲罗啉(也称为1,10-菲啰啉)或其一水合物。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所述有机溶剂选自四氢呋喃(THF)、丙酮、六甲基磷酰三胺(HMPA)、二氯甲烷、二氧六环、甲苯、乙腈中的任何一种或多种。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非限定性地,式(II)与(III)化合物的摩尔比可为1:1-3,例如可为1:1、1:1.5、1:2、1:2.5或1:3。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非限定性地,式(II)化合物与铜源化合物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0.05-0.2,例如为1:0.05、1:0.1、1:0.15或1:0.2。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非限定性地,式(II)化合物与配体的摩尔比为1:0.1-0.4,例如为1:0.1、1:0.15、1:0.2、1:0.25、1:0.3、1:0.35或1:0.4。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非限定性地,反应温度为40-80℃,非限定性地例如可为40℃、45℃、50℃、55℃、60℃、65℃、70℃、75℃或80℃。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反应时间并无特别的限定,例如可通过液相色谱或TLC检测原料的残留量多少而确定合适的反应时间,例如可为15-30小时,非限定性地例如为15小时、17小时、19小时、21小时、23小时、25小时、27小时、29小时或30小时。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非限定性地,所述反应可在空气氛围或氧气氛围下进行。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作为某些要素选择优选实施方式的一种举例,可如下:
式(II)与式(III)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2,和/或
式(II)化合物与铜源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0.1,和/或
式(II)化合物与配体的摩尔比为1:0.2,和/或
有机溶剂为THF,和/或
反应温度为60℃,和/或
反应时间为24小时。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反应结束后的后处理可采用有机合成领域中的任何公知的常规处理手段,例如结晶、重结晶、柱色谱提纯、萃取等中的任何一种处理手段或多种处理手段的组合。作为一种例举性的后处理手段,例如可为:反应完毕后,过滤,用旋转蒸发仪旋蒸从反应结束后得到的混合物中除去溶剂,残留物过200-500目硅胶柱层析进行提纯而得到目标产物,柱层析过程可TLC跟踪监控而确定合适的洗脱终点。
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通过使用铜源化合物作为催化剂和有机环状三醇硼酸盐化合物作为原料,以及在配体存在,能够实现靛红酸酐衍生物的开环脱羧,同时将有机环状三醇硼酸盐化合物中的基团引入到脱羧产物中,从而高产率、高纯度地得到氨基取代芳酯化合物,避免了贵金属的使用,从而为该类化合物的制备提供了全新的合成方法,具有良好的工业化前景和潜在的应用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这些例举性实施方式的用途和目的仅用来例举本发明,并非对本发明的实际保护范围构成任何形式的任何限定,更非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局限于此。
其中,下面所有实施例中出现的“式(a)铜化合物”或“式(b)铜化合物”分别指代前述的式(a)或(b)所示铜化合物。
实施例1:邻氨基苯甲酸苯酯的合成
在干燥洁净的反应器中,加入50ml溶剂THF,然后依次加入上式(II)化合物、式(III)化合物、式(a)铜化合物和1,10-菲罗啉,使其摩尔比为1:1:0.05:0.1,其中式(II)化合物为10mmol,将反应体系在40℃下搅拌反应15小时。
反应结束后,过滤,将滤液用旋转蒸发仪旋蒸以除去溶剂,残留物过200-300目硅胶柱层析进行提纯,得到为固体的目标产物,产率为99.4%,纯度为99.1%(HPLC)。
熔点:70-71℃;
核磁共振:1H NMR(500MHz,CDCl3)δ5.76(s,2H),6.67-6.72(m,2H),7.14-7.20(m,2H),7.27-7.29(m,1H),7.30-7.35(m,1H),7.39-7.45(tm,2H),8.07-8.10(m,1H)。
实施例2:邻氨基苯甲酸间甲基苯酯的合成
在干燥洁净的反应器中,加入50ml溶剂丙酮,然后依次加入上式(II)化合物、式(III)化合物、式(b)铜化合物和1,10-菲罗啉一水合物,使其摩尔比为1:1.5:0.1:0.2,其中式(II)化合物为10mmol,将反应体系在50℃下搅拌反应20小时。
反应结束后,过滤,将滤液用旋转蒸发仪旋蒸以除去溶剂,残留物过300-400目硅胶柱层析进行提纯,得到目标产物,产率为97.6%,纯度为98.2%(HPLC)。
核磁共振:1H NMR(500MHz,CDCl3)δ2.41(s,3H),5.76(s,2H),6.70-6.75(m,2H),6.98-7.03(m,2H),7.07-7.11(m,1H),7.31-7.37(m,2H),8.09-8.11(m,1H)。
实施例3:邻氨基苯甲酸对甲氧基苯酯的合成
在干燥洁净的反应器中,加入50ml溶剂HMPA,然后依次加入上式(II)化合物、式(III)化合物、式(a)铜化合物和1,10-菲罗啉,使其摩尔比为1:2:0.15:0.3,其中式(II)化合物为10mmol,将反应体系在60℃下搅拌反应25小时。
反应结束后,过滤,将滤液用旋转蒸发仪旋蒸以除去溶剂,残留物过400-500目硅胶柱层析进行提纯,得到为固体的目标产物,产率为76.7%,纯度为97.9%(HPLC)。
熔点:102-103℃;
核磁共振:1H NMR(500MHz,CDCl3)δ3.85(s,3H),5.78(s,2H),6.72(d,J=7.8Hz,2H),6.94(d,J=7.2Hz,2H),7.08-7.12(m,2H),7.30-7.36(m,1H),8.09-8.11(m,1H)。
实施例4:邻氨基苯甲酸对溴苯酯的合成
在干燥洁净的反应器中,加入50ml溶剂二氯甲烷,然后依次加入上式(II)化合物、式(III)化合物、式(a)铜化合物和1,10-菲罗啉,使其摩尔比为1:2.5:0.2:0.4,其中式(II)化合物为10mmol,将反应体系在70℃下搅拌反应30小时。
反应结束后,过滤,将滤液用旋转蒸发仪旋蒸以除去溶剂,残留物过200-300目硅胶柱层析进行提纯,得到为固体的目标产物,产率为86.3%,纯度为98.4%(HPLC)。
熔点:78-79℃;
核磁共振:1H NMR(500MHz,CDCl3)δ5.75(s,2H),6.72(t,J=7.6Hz,2H),7.07(d,J=8.0Hz,2H),7.36(t,J=7.8Hz,1H),7.51-7.57(m,2H),8.04-8.07(m,1H)。
实施例5:邻氨基苯甲酸对三氟甲基苯酯的合成
在干燥洁净的反应器中,加入50ml溶剂1,4-二氧六环,然后依次加入上式(II)化合物、式(III)化合物、式(b)铜化合物和1,10-菲罗啉一水合物,使其摩尔比为1:3:0.18:0.36,其中式(II)化合物为10mmol,将反应体系在80℃下搅拌反应17小时。
反应结束后,过滤,将滤液用旋转蒸发仪旋蒸以除去溶剂,残留物过300-400目硅胶柱层析进行提纯,得到为固体的目标产物,产率为79.5%,纯度为98.6%(HPLC)。
熔点:95-96℃;
核磁共振:1H NMR(500MHz,CDCl3)δ5.76(s,2H),6.70-6.74(m,2H),7.32-7.37(m,3H),7.69-7.72(m,2H),8.08-8.12(m,1H)。
实施例6:邻氨基苯甲酸联苯-4-基酯的合成
在干燥洁净的反应器中,加入50ml溶剂1,4-二氧六环,然后依次加入上式(II)化合物、式(III)化合物、式(a)铜化合物和1,10-菲罗啉,使其摩尔比为1:1:0.15:0.3,其中式(II)化合物为10mmol,将反应体系在45℃下搅拌反应30小时。
反应结束后,过滤,将滤液用旋转蒸发仪旋蒸以除去溶剂,残留物过400-500目硅胶柱层析进行提纯,得到为固体的目标产物,产率为98.9%,纯度为98.8%(HPLC)。
熔点:141-142℃;
核磁共振:1H NMR(500MHz,CDCl3)δ5.77(s,2H),6.70-6.74(m,2H),7.23-7.25(m,2H),7.31-7.36(m,2H),7.45(t,J=7.8Hz,2H),7.56-7.64(m,4H),8.09-8.12(m,1H)。
实施例7:邻氨基苯甲酸萘-2-基酯的合成
在干燥洁净的反应器中,加入50ml溶剂乙腈,然后依次加入上式(II)化合物、式(III)化合物、式(b)铜化合物和1,10-菲罗啉一水合物,使其摩尔比为1:1.3:0.07:0.14,其中式(II)化合物为10mmol,将反应体系在55℃下搅拌反应21小时。
反应结束后,过滤,将滤液用旋转蒸发仪旋蒸以除去溶剂,残留物过200-300目硅胶柱层析进行提纯,得到为固体的目标产物,产率为91.3%,纯度为98.1%(HPLC)。
熔点:86-87℃;
核磁共振:1H NMR(500MHz,CDCl3)δ5.82(s,2H),6.76-6.82(m,2H),7.31-7.36(m,1H),7.40(t,J=7.8Hz,1H),7.47-7.52(m,3H),7.73-7.80(m,1H),7.89-7.95(m,2H),8.30-8.83(m,1H)。
实施例8:2-氨基-3-氯苯甲酸苯基酯的合成
在干燥洁净的反应器中,加入50ml溶剂丙酮,然后依次加入上式(II)化合物、式(III)化合物、式(b)铜化合物和1,10-菲罗啉一水合物,使其摩尔比为1:1.9:0.2:0.4,其中式(II)化合物为10mmol,将反应体系在75℃下搅拌反应27小时。
反应结束后,过滤,将滤液用旋转蒸发仪旋蒸以除去溶剂,残留物过400-500目硅胶柱层析进行提纯,得到为固体的目标产物,产率为68.9%,纯度为97.6%(HPLC)。
熔点:115-116℃;
核磁共振:1H NMR(500MHz,CDCl3)δ6.31(s,2H),6.66(t,J=7.9Hz,1H),7.17-7.21(m,2H),7.28(t,J=7.5Hz,1H),7.44-7.51(m,3H),8.04-8.07(m,1H)。
实施例9:2-氨基-5-硝基苯甲酸对甲苯基酯的合成
在干燥洁净的反应器中,加入50ml溶剂HMPA,然后依次加入上式(II)化合物、式(III)化合物、式(a)铜化合物和1,10-菲罗啉一水合物,使其摩尔比为1:2.2:0.06:0.12,其中式(II)化合物为10mmol,将反应体系在40℃下搅拌反应29小时。
反应结束后,过滤,将滤液用旋转蒸发仪旋蒸以除去溶剂,残留物过200-300目硅胶柱层析进行提纯,得到为微黄色固体的目标产物,产率为92.5%,纯度为98.4%(HPLC)。
熔点:156-157℃;
核磁共振:1H NMR(500MHz,CDCl3)δ2.38(s,3H),5.82(s,2H),6.72(d,J=9.2Hz,1H),7.07(d,J=8.4Hz,2H),7.24(d,J=8.2Hz,2H),8.19(dd,J=9.2,2.7Hz,1H),9.06(d,J=2.6Hz,1H)。
实施例10:2-氨基-5-氟苯甲酸苯基酯的合成
在干燥洁净的反应器中,加入50ml溶剂二氯甲烷,然后依次加入上式(II)化合物、式(III)化合物、式(b)铜化合物和1,10-菲罗啉,使其摩尔比为1:2.6:0.15:0.3,其中式(II)化合物为10mmol,将反应体系在50℃下搅拌反应15小时。
反应结束后,过滤,将滤液用旋转蒸发仪旋蒸以除去溶剂,残留物过300-400目硅胶柱层析进行提纯,得到为微黄色固体的目标产物,产率为92.6%,纯度为98.2%(HPLC)。
熔点:106-109℃;
核磁共振:1H NMR(500MHz,CDCl3)δ5.63(s,2H),6.66(dd,J=9.1,4.5Hz,1H),7.09-7.13(m,1H),7.17-7.19(m,2H),7.25-7.29(m,1H),7.41-7.45(m,2H),7.75-7.77(m,1H)。
实施例11:2-氨基-5-氯苯甲酸对甲苯基酯的合成
在干燥洁净的反应器中,加入50ml溶剂甲苯,然后依次加入上式(II)化合物、式(III)化合物、式(a)铜化合物和1,10-菲罗啉一水合物,使其摩尔比为1:1:0.2:0.4,其中式(II)化合物为10mmol,将反应体系在70℃下搅拌反应22小时。
反应结束后,过滤,将滤液用旋转蒸发仪旋蒸以除去溶剂,残留物过400-500目硅胶柱层析进行提纯,得到为白色固体的目标产物,产率为76.9%,纯度为98.5%(HPLC)。
熔点:88-89℃;
核磁共振:1H NMR(500MHz,CDCl3)δ2.38(s,3H),5.76(s,2H),6.63-6.66(m,1H),7.02-7.05(m,2H),7.20-7.25(m,3H),8.02-8.06(m,1H)。
实施例12:2-氨基-5-甲基苯甲酸苯基酯的合成
在干燥洁净的反应器中,加入50ml溶剂1,6-二氧六环,然后依次加入上式(II)化合物、式(III)化合物、式(b)铜化合物和1,10-菲罗啉,使其摩尔比为1:2.9:0.05:0.1,其中式(II)化合物为10mmol,将反应体系在60℃下搅拌反应18小时。
反应结束后,过滤,将滤液用旋转蒸发仪旋蒸以除去溶剂,残留物过200-300目硅胶柱层析进行提纯,得到为微黄色固体的目标产物,产率为96.7%,纯度为99.1%(HPLC)。
熔点:59-60℃
核磁共振:1H NMR(500MHz,CDCl3)δ2.29(s,3H),5.62(s,2H),6.61-6.65(m,1H),7.14-7.18(m,3H),7.23-7.25(m,1H),7.42-7.46(m,2H),7.86-7.89(m,1H)。
由上述实施例1-12可看出,当采用本发明的所述方法时,能够高效率地实现靛红酸酐类化合物的脱羧偶联反应,从而以高产率、高纯度得到氨基取代芳酯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价值和研究前景。
实施例13-24
除将其中的式(a)或(b)的铜源化合物替换为如下的铜化合物外,以与实施例1-12相同的方式而分别实施了实施例13-24,所使用铜化合物、实施例对应关系和相应产物的收率如下表所示。
由上表可看出,当使用其它铜化合物时,反应或者根本无法进行,或产率急剧降低,这证明本发明所使用的式(a)或(b)铜源化合物对于该反应具有特定的催化专一性。
实施例25-36
除将其中的配体1,10-菲罗啉或1,10-菲罗啉一水合物分别替换为如下的配体外,以与实施例1-12相同的方式而分别实施了实施例25-36,所使用配体、实施例对应关系和相应产物的收率如下表所示。
NR:未检测出。
由上表可看出,当使用其它配体时,反应或者根本无法进行,或产率急剧降低,即便是使用与本发明1,10-菲罗啉或1,10-菲罗啉一水合物具有相同母体结构的2,9-二甲基-1,10-菲罗啉盐酸盐一水合物时,产率也急剧降低至17.4。由此证明,1,10-菲罗啉或1,10-菲罗啉一水合物产生了显著的催化协同效果。
综上所述,由上述所有实施例可明确看出,当采用本发明的方法时,尤其是使用式(a)或(b)的铜源化合物作为催化剂、1,10-菲罗啉或1,10-菲罗啉一水合物作为配体时,能够顺利实现靛红酸酐类化合物的脱羧偶联反应,从而以高产率、高纯度得到氨基取代芳酯化合物,为该类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全新的合成路线,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工业价值。
应当理解,这些实施例的用途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意欲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此外,也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修改和/或变型,所有的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