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20860A - 一种氨基取代芳酯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氨基取代芳酯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20860A
CN103420860A CN2013103175840A CN201310317584A CN103420860A CN 103420860 A CN103420860 A CN 103420860A CN 2013103175840 A CN2013103175840 A CN 2013103175840A CN 201310317584 A CN201310317584 A CN 201310317584A CN 103420860 A CN103420860 A CN 1034208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und
formula
synthetic method
alkyl
mol rati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1758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20860B (zh
Inventor
陈久喜
吴华悦
刘妙昌
王庆宗
高文霞
黄小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YA OPTOELECTRONIC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Wen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nzho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Wen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31031758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420860B/zh
Publication of CN1034208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208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208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208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Nitrogen Condensed Heterocyclic 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氨基取代芳酯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铜源化合物催化剂和配体存在下,于有机溶剂中,使靛红酸酐衍生物与有机环状三醇硼酸盐化合物反应,从而实现靛红酸酐类化合物的脱羧偶联反应,以高产率和高纯度得到氨基取代芳酯化合物化合物,为该类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全新的合成路线,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工业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氨基取代芳酯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芳基酯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特别地涉及一种氨基取代芳酯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属于有机化学合成领域。
背景技术
氨基取代芳酯化合物在天然产物和药物活性化合物的合成过程中,是一类重要的构建片断和/或中间体。同时,该类化合物本身也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药理活性,正是由于其在药物领域中的应用潜力,从而引起了科学家的广泛关注,并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
在医药领域之外,近年来,人们发现该类化合物也可用于光化学领域,例如可将其用作荧光标记物片段的引发剂,从而拓宽了该类化合物的应用范围和提升了其应用潜力。
氨基取代芳酯化合物的传统合成方法涉及如下几种方法:
1.酯化反应:例如(a)Fischer,E.;Speier,A.Chem.Ber.1895,28,3252;(b)Chakraborti,A.K.;Singh,B.;Chankeshwara,S.V.;Patel,A.R.J.Org.Chem.2009,74,5967;(c)Kankanala,K.;Reddy,V.;Mukkanti,K.;Pal,S.J.Fluorine Chem.2009,130,505;(d)Krzyminski,K.;Roshal,A.D;Zadykowicz,B.;Bialk-Bielinska,A.;Sieradzan,A.J.Phys.Chem.A2010,114,10550。
2.酯交换反应:例如(a)Oohashi,Y.;Fukumoto,K.;Mukaiyama,T.Bull.Chem.Soc.Jpn.2005,78,1508;(b)Zarchi,M.A.K.;Mirjalili,B.F.;Acal,A.K.J.Appl.Polym.Sci.2010,115,237。
3.Baeyer-Villiger氧化反应:例如(a)Olah,G.A.;Wang,Q.;Trivedi,N.J.;Prakash,G.K.S.Synthesis1991,739;(b)Kotsuki,H.;Arimura,K.;Araki,T.;Shinohara,T.Synlett1999,462;(c)Goodman,M.A.;Detty,M.R.Synlett2006,1100;(d)Yoshida,Y.;Murakami,K.;Yorimitsu,H.;Oshima,K.J.Am.Chem.Soc.2010,132,9236;(e)Murahashi,S.;Ono,S.;Imada,Y.Angew.Chem.,Int.Ed.2002,41,2366。
但是,上述酯化反应和酯交换反应需要在强酸性或强碱性条件下进行,这极大地限制了功能基的选择范围和反应的可操作性。所述Baeyer-Villiger氧化反应的区域专一性依赖于连接在羰基上的取代基的相对迁移能力,和在该情况下,这些取代基团具有类似的迁移速率,从而导致所得产物是具有低区域专一性的混合物。
出于改进该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之考虑,2008年,吴华悦等人(“Palladium-catalyzed aromatic esterification of aldehydes withorganoboronic acids and molecular oxygen”,Org.Lett.2008,10,1537-1540)报道了钯催化的醛与芳基硼酸的芳香族酯化反应,但最终产物芳基苯甲酸酯的产率不能令人满意。
在继续进行了改进的基础上,陈久喜等人的CN102382001A公开了一种邻氨基芳甲酸芳基酯衍生物的合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钯催化剂、膦配体和碱性化合物存在下,使靛红酸酐、芳基硼酸在惰性有机溶剂中反应,取得了良好的收率(最高可达99%,最低为57%)。但缺点在于使用了昂贵的贵金属钯,以及特定结构的膦配体,从而限制了其更大规模的应用可能。
如上所述,虽然现有技术中已经公开了多种合成氨基取代芳酯化合物的方法,但这些方法均存在一些缺陷,例如昂贵试剂的使用、产率偏低、选择性仍待进一步改进等等,从而限制了这些方法的实际应用,也不能满足当前对于该类化合物合成的迫切需求。
因此,对于开发一种简便、高效、成本低廉、易于控制的制备氨基取代芳酯化合物的方法,不但具有迫切的研究价值,也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工业应用潜力,这正是本发明得以完成的动力所在和基础。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所指出的诸多缺陷,同时鉴于氨基取代芳酯化合物在有机合成中的重要作用,进而寻求合成氨基取代芳酯化合物的简便方法,本发明人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付出了大量创造性劳动后,发现可在铜源化合物催化剂和配体存在下,于有机溶剂中由靛红酸酐与芳基三醇硼酸酯反应,而得到氨基取代芳酯化合物,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具体而言,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内容涉及一种下式(I)所示氨基取代芳酯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Figure BDA00003562170500031
所述方法包括:在铜源化合物催化剂和配体存在下,于有机溶剂中,使式(II)所示靛红酸酐衍生物与式(III)所示有机环状三醇硼酸盐化合物反应,而制得式(I)的氨基取代芳酯化合物;
其中,R1选自H、卤素、硝基、C1-C6烷基、C1-C6烷氧基、卤代C1-C6烷基或卤代C1-C6烷氧基;
R2、R3各自独立地选自H、C1-C6烷基、C1-C6烷氧基、卤代C1-C6烷基或卤代C1-C6烷氧基;
X为碱金属;
Figure BDA00003562170500034
分别表示正电荷和负电荷;
Ar为下式(IV)或(V):
R4各自独立地选自H、卤素、C1-C6烷基、C1-C6烷氧基、卤代C1-C6烷基、卤代C1-C6烷氧基或苯基;
m为0-5的整数;n为0-7的整数。
其中的
Figure BDA00003562170500041
表示与式(I)化合物的O或与式(III)化合物的B相连。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除非另有规定,自始至终,C1-C6烷基的含义是指具有1-6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其包括了C1烷基、C2烷基、C3烷基、C4烷基、C5烷基或C6烷基,非限定性地例如可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正戊基、异戊基或正己基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规定,自始至终,C1-C6烷氧基是指上述定义的“C1-C6烷基”与O原子相连后的基团。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除非另有规定,自始至终,卤代C1-C6烷基的含义是指被卤素取代的上述定义的“C1-C6烷基”,非限定性地例如为三氟甲基、五氟乙基、二氟甲基、氯甲基等。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除非另有规定,自始至终,卤代C1-C6烷氧基的含义是指被卤素取代的上述定义的“C1-C6烷氧基”,非限定性地例如为三氟甲氧基、五氟乙氧基、二氟甲氧基、氯甲氧基等。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除非另有规定,自始至终,“卤素”的含义是指卤族元素,非限定地例如可为F、Cl、Br或I。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除非另有规定,自始至终,“碱金属”是指Li、Na、K、Rb、Cs或Fr。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m为0-5的整数,n为0-7的整数。例如,m可为0、1、2、3、4或5,n可为0、1、2、3、4、5、6或7。当m和n大于1时,其含义是指苯环或萘环上分别有m个或n个独立进行选择的R4取代基。
作为一种示例性例举,R1为H、F、Cl、Br、硝基或甲基。
作为一种示例性例举,R2为H。
作为一种示例性例举,R3为H、甲基或乙基。
作为一种示例性例举,Ar可为苯基、邻甲苯基、间甲苯基、对甲苯基、对甲氧基苯基、对氟苯基、对氯苯基、对溴苯基、间氯苯基、对三氟甲基苯基、对乙基苯基、4-苯基苯基或2-萘基。
作为一种示例性例举,X为Li、Na或K。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所述铜源化合物催化剂为下式(a)或(b)所示铜化合物:
Figure BDA00003562170500051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所述配体为1,10-菲罗啉(也称为1,10-菲啰啉)或其一水合物。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所述有机溶剂选自四氢呋喃(THF)、丙酮、六甲基磷酰三胺(HMPA)、二氯甲烷、二氧六环、甲苯、乙腈中的任何一种或多种。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非限定性地,式(II)与(III)化合物的摩尔比可为1:1-3,例如可为1:1、1:1.5、1:2、1:2.5或1:3。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非限定性地,式(II)化合物与铜源化合物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0.05-0.2,例如为1:0.05、1:0.1、1:0.15或1:0.2。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非限定性地,式(II)化合物与配体的摩尔比为1:0.1-0.4,例如为1:0.1、1:0.15、1:0.2、1:0.25、1:0.3、1:0.35或1:0.4。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非限定性地,反应温度为40-80℃,非限定性地例如可为40℃、45℃、50℃、55℃、60℃、65℃、70℃、75℃或80℃。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反应时间并无特别的限定,例如可通过液相色谱或TLC检测原料的残留量多少而确定合适的反应时间,例如可为15-30小时,非限定性地例如为15小时、17小时、19小时、21小时、23小时、25小时、27小时、29小时或30小时。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非限定性地,所述反应可在空气氛围或氧气氛围下进行。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作为某些要素选择优选实施方式的一种举例,可如下:
式(II)与式(III)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2,和/或
式(II)化合物与铜源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0.1,和/或
式(II)化合物与配体的摩尔比为1:0.2,和/或
有机溶剂为THF,和/或
反应温度为60℃,和/或
反应时间为24小时。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反应结束后的后处理可采用有机合成领域中的任何公知的常规处理手段,例如结晶、重结晶、柱色谱提纯、萃取等中的任何一种处理手段或多种处理手段的组合。作为一种例举性的后处理手段,例如可为:反应完毕后,过滤,用旋转蒸发仪旋蒸从反应结束后得到的混合物中除去溶剂,残留物过200-500目硅胶柱层析进行提纯而得到目标产物,柱层析过程可TLC跟踪监控而确定合适的洗脱终点。
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通过使用铜源化合物作为催化剂和有机环状三醇硼酸盐化合物作为原料,以及在配体存在,能够实现靛红酸酐衍生物的开环脱羧,同时将有机环状三醇硼酸盐化合物中的基团引入到脱羧产物中,从而高产率、高纯度地得到氨基取代芳酯化合物,避免了贵金属的使用,从而为该类化合物的制备提供了全新的合成方法,具有良好的工业化前景和潜在的应用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这些例举性实施方式的用途和目的仅用来例举本发明,并非对本发明的实际保护范围构成任何形式的任何限定,更非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局限于此。
其中,下面所有实施例中出现的“式(a)铜化合物”或“式(b)铜化合物”分别指代前述的式(a)或(b)所示铜化合物。
实施例1:邻氨基苯甲酸苯酯的合成
Figure BDA00003562170500071
在干燥洁净的反应器中,加入50ml溶剂THF,然后依次加入上式(II)化合物、式(III)化合物、式(a)铜化合物和1,10-菲罗啉,使其摩尔比为1:1:0.05:0.1,其中式(II)化合物为10mmol,将反应体系在40℃下搅拌反应15小时。
反应结束后,过滤,将滤液用旋转蒸发仪旋蒸以除去溶剂,残留物过200-300目硅胶柱层析进行提纯,得到为固体的目标产物,产率为99.4%,纯度为99.1%(HPLC)。
熔点:70-71℃;
核磁共振:1H NMR(500MHz,CDCl3)δ5.76(s,2H),6.67-6.72(m,2H),7.14-7.20(m,2H),7.27-7.29(m,1H),7.30-7.35(m,1H),7.39-7.45(tm,2H),8.07-8.10(m,1H)。
实施例2:邻氨基苯甲酸间甲基苯酯的合成
Figure BDA00003562170500072
在干燥洁净的反应器中,加入50ml溶剂丙酮,然后依次加入上式(II)化合物、式(III)化合物、式(b)铜化合物和1,10-菲罗啉一水合物,使其摩尔比为1:1.5:0.1:0.2,其中式(II)化合物为10mmol,将反应体系在50℃下搅拌反应20小时。
反应结束后,过滤,将滤液用旋转蒸发仪旋蒸以除去溶剂,残留物过300-400目硅胶柱层析进行提纯,得到目标产物,产率为97.6%,纯度为98.2%(HPLC)。
核磁共振:1H NMR(500MHz,CDCl3)δ2.41(s,3H),5.76(s,2H),6.70-6.75(m,2H),6.98-7.03(m,2H),7.07-7.11(m,1H),7.31-7.37(m,2H),8.09-8.11(m,1H)。
实施例3:邻氨基苯甲酸对甲氧基苯酯的合成
Figure BDA00003562170500081
在干燥洁净的反应器中,加入50ml溶剂HMPA,然后依次加入上式(II)化合物、式(III)化合物、式(a)铜化合物和1,10-菲罗啉,使其摩尔比为1:2:0.15:0.3,其中式(II)化合物为10mmol,将反应体系在60℃下搅拌反应25小时。
反应结束后,过滤,将滤液用旋转蒸发仪旋蒸以除去溶剂,残留物过400-500目硅胶柱层析进行提纯,得到为固体的目标产物,产率为76.7%,纯度为97.9%(HPLC)。
熔点:102-103℃;
核磁共振:1H NMR(500MHz,CDCl3)δ3.85(s,3H),5.78(s,2H),6.72(d,J=7.8Hz,2H),6.94(d,J=7.2Hz,2H),7.08-7.12(m,2H),7.30-7.36(m,1H),8.09-8.11(m,1H)。
实施例4:邻氨基苯甲酸对溴苯酯的合成
Figure BDA00003562170500082
在干燥洁净的反应器中,加入50ml溶剂二氯甲烷,然后依次加入上式(II)化合物、式(III)化合物、式(a)铜化合物和1,10-菲罗啉,使其摩尔比为1:2.5:0.2:0.4,其中式(II)化合物为10mmol,将反应体系在70℃下搅拌反应30小时。
反应结束后,过滤,将滤液用旋转蒸发仪旋蒸以除去溶剂,残留物过200-300目硅胶柱层析进行提纯,得到为固体的目标产物,产率为86.3%,纯度为98.4%(HPLC)。
熔点:78-79℃;
核磁共振:1H NMR(500MHz,CDCl3)δ5.75(s,2H),6.72(t,J=7.6Hz,2H),7.07(d,J=8.0Hz,2H),7.36(t,J=7.8Hz,1H),7.51-7.57(m,2H),8.04-8.07(m,1H)。
实施例5:邻氨基苯甲酸对三氟甲基苯酯的合成
Figure BDA00003562170500091
在干燥洁净的反应器中,加入50ml溶剂1,4-二氧六环,然后依次加入上式(II)化合物、式(III)化合物、式(b)铜化合物和1,10-菲罗啉一水合物,使其摩尔比为1:3:0.18:0.36,其中式(II)化合物为10mmol,将反应体系在80℃下搅拌反应17小时。
反应结束后,过滤,将滤液用旋转蒸发仪旋蒸以除去溶剂,残留物过300-400目硅胶柱层析进行提纯,得到为固体的目标产物,产率为79.5%,纯度为98.6%(HPLC)。
熔点:95-96℃;
核磁共振:1H NMR(500MHz,CDCl3)δ5.76(s,2H),6.70-6.74(m,2H),7.32-7.37(m,3H),7.69-7.72(m,2H),8.08-8.12(m,1H)。
实施例6:邻氨基苯甲酸联苯-4-基酯的合成
Figure BDA00003562170500092
在干燥洁净的反应器中,加入50ml溶剂1,4-二氧六环,然后依次加入上式(II)化合物、式(III)化合物、式(a)铜化合物和1,10-菲罗啉,使其摩尔比为1:1:0.15:0.3,其中式(II)化合物为10mmol,将反应体系在45℃下搅拌反应30小时。
反应结束后,过滤,将滤液用旋转蒸发仪旋蒸以除去溶剂,残留物过400-500目硅胶柱层析进行提纯,得到为固体的目标产物,产率为98.9%,纯度为98.8%(HPLC)。
熔点:141-142℃;
核磁共振:1H NMR(500MHz,CDCl3)δ5.77(s,2H),6.70-6.74(m,2H),7.23-7.25(m,2H),7.31-7.36(m,2H),7.45(t,J=7.8Hz,2H),7.56-7.64(m,4H),8.09-8.12(m,1H)。
实施例7:邻氨基苯甲酸萘-2-基酯的合成
Figure BDA00003562170500101
在干燥洁净的反应器中,加入50ml溶剂乙腈,然后依次加入上式(II)化合物、式(III)化合物、式(b)铜化合物和1,10-菲罗啉一水合物,使其摩尔比为1:1.3:0.07:0.14,其中式(II)化合物为10mmol,将反应体系在55℃下搅拌反应21小时。
反应结束后,过滤,将滤液用旋转蒸发仪旋蒸以除去溶剂,残留物过200-300目硅胶柱层析进行提纯,得到为固体的目标产物,产率为91.3%,纯度为98.1%(HPLC)。
熔点:86-87℃;
核磁共振:1H NMR(500MHz,CDCl3)δ5.82(s,2H),6.76-6.82(m,2H),7.31-7.36(m,1H),7.40(t,J=7.8Hz,1H),7.47-7.52(m,3H),7.73-7.80(m,1H),7.89-7.95(m,2H),8.30-8.83(m,1H)。
实施例8:2-氨基-3-氯苯甲酸苯基酯的合成
在干燥洁净的反应器中,加入50ml溶剂丙酮,然后依次加入上式(II)化合物、式(III)化合物、式(b)铜化合物和1,10-菲罗啉一水合物,使其摩尔比为1:1.9:0.2:0.4,其中式(II)化合物为10mmol,将反应体系在75℃下搅拌反应27小时。
反应结束后,过滤,将滤液用旋转蒸发仪旋蒸以除去溶剂,残留物过400-500目硅胶柱层析进行提纯,得到为固体的目标产物,产率为68.9%,纯度为97.6%(HPLC)。
熔点:115-116℃;
核磁共振:1H NMR(500MHz,CDCl3)δ6.31(s,2H),6.66(t,J=7.9Hz,1H),7.17-7.21(m,2H),7.28(t,J=7.5Hz,1H),7.44-7.51(m,3H),8.04-8.07(m,1H)。
实施例9:2-氨基-5-硝基苯甲酸对甲苯基酯的合成
Figure BDA00003562170500111
在干燥洁净的反应器中,加入50ml溶剂HMPA,然后依次加入上式(II)化合物、式(III)化合物、式(a)铜化合物和1,10-菲罗啉一水合物,使其摩尔比为1:2.2:0.06:0.12,其中式(II)化合物为10mmol,将反应体系在40℃下搅拌反应29小时。
反应结束后,过滤,将滤液用旋转蒸发仪旋蒸以除去溶剂,残留物过200-300目硅胶柱层析进行提纯,得到为微黄色固体的目标产物,产率为92.5%,纯度为98.4%(HPLC)。
熔点:156-157℃;
核磁共振:1H NMR(500MHz,CDCl3)δ2.38(s,3H),5.82(s,2H),6.72(d,J=9.2Hz,1H),7.07(d,J=8.4Hz,2H),7.24(d,J=8.2Hz,2H),8.19(dd,J=9.2,2.7Hz,1H),9.06(d,J=2.6Hz,1H)。
实施例10:2-氨基-5-氟苯甲酸苯基酯的合成
Figure BDA00003562170500121
在干燥洁净的反应器中,加入50ml溶剂二氯甲烷,然后依次加入上式(II)化合物、式(III)化合物、式(b)铜化合物和1,10-菲罗啉,使其摩尔比为1:2.6:0.15:0.3,其中式(II)化合物为10mmol,将反应体系在50℃下搅拌反应15小时。
反应结束后,过滤,将滤液用旋转蒸发仪旋蒸以除去溶剂,残留物过300-400目硅胶柱层析进行提纯,得到为微黄色固体的目标产物,产率为92.6%,纯度为98.2%(HPLC)。
熔点:106-109℃;
核磁共振:1H NMR(500MHz,CDCl3)δ5.63(s,2H),6.66(dd,J=9.1,4.5Hz,1H),7.09-7.13(m,1H),7.17-7.19(m,2H),7.25-7.29(m,1H),7.41-7.45(m,2H),7.75-7.77(m,1H)。
实施例11:2-氨基-5-氯苯甲酸对甲苯基酯的合成
Figure BDA00003562170500122
在干燥洁净的反应器中,加入50ml溶剂甲苯,然后依次加入上式(II)化合物、式(III)化合物、式(a)铜化合物和1,10-菲罗啉一水合物,使其摩尔比为1:1:0.2:0.4,其中式(II)化合物为10mmol,将反应体系在70℃下搅拌反应22小时。
反应结束后,过滤,将滤液用旋转蒸发仪旋蒸以除去溶剂,残留物过400-500目硅胶柱层析进行提纯,得到为白色固体的目标产物,产率为76.9%,纯度为98.5%(HPLC)。
熔点:88-89℃;
核磁共振:1H NMR(500MHz,CDCl3)δ2.38(s,3H),5.76(s,2H),6.63-6.66(m,1H),7.02-7.05(m,2H),7.20-7.25(m,3H),8.02-8.06(m,1H)。
实施例12:2-氨基-5-甲基苯甲酸苯基酯的合成
Figure BDA00003562170500131
在干燥洁净的反应器中,加入50ml溶剂1,6-二氧六环,然后依次加入上式(II)化合物、式(III)化合物、式(b)铜化合物和1,10-菲罗啉,使其摩尔比为1:2.9:0.05:0.1,其中式(II)化合物为10mmol,将反应体系在60℃下搅拌反应18小时。
反应结束后,过滤,将滤液用旋转蒸发仪旋蒸以除去溶剂,残留物过200-300目硅胶柱层析进行提纯,得到为微黄色固体的目标产物,产率为96.7%,纯度为99.1%(HPLC)。
熔点:59-60℃
核磁共振:1H NMR(500MHz,CDCl3)δ2.29(s,3H),5.62(s,2H),6.61-6.65(m,1H),7.14-7.18(m,3H),7.23-7.25(m,1H),7.42-7.46(m,2H),7.86-7.89(m,1H)。
由上述实施例1-12可看出,当采用本发明的所述方法时,能够高效率地实现靛红酸酐类化合物的脱羧偶联反应,从而以高产率、高纯度得到氨基取代芳酯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价值和研究前景。
实施例13-24
除将其中的式(a)或(b)的铜源化合物替换为如下的铜化合物外,以与实施例1-12相同的方式而分别实施了实施例13-24,所使用铜化合物、实施例对应关系和相应产物的收率如下表所示。
Figure BDA00003562170500132
Figure BDA00003562170500141
由上表可看出,当使用其它铜化合物时,反应或者根本无法进行,或产率急剧降低,这证明本发明所使用的式(a)或(b)铜源化合物对于该反应具有特定的催化专一性。
实施例25-36
除将其中的配体1,10-菲罗啉或1,10-菲罗啉一水合物分别替换为如下的配体外,以与实施例1-12相同的方式而分别实施了实施例25-36,所使用配体、实施例对应关系和相应产物的收率如下表所示。
Figure BDA00003562170500142
Figure BDA00003562170500151
NR:未检测出。
由上表可看出,当使用其它配体时,反应或者根本无法进行,或产率急剧降低,即便是使用与本发明1,10-菲罗啉或1,10-菲罗啉一水合物具有相同母体结构的2,9-二甲基-1,10-菲罗啉盐酸盐一水合物时,产率也急剧降低至17.4。由此证明,1,10-菲罗啉或1,10-菲罗啉一水合物产生了显著的催化协同效果。
综上所述,由上述所有实施例可明确看出,当采用本发明的方法时,尤其是使用式(a)或(b)的铜源化合物作为催化剂、1,10-菲罗啉或1,10-菲罗啉一水合物作为配体时,能够顺利实现靛红酸酐类化合物的脱羧偶联反应,从而以高产率、高纯度得到氨基取代芳酯化合物,为该类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全新的合成路线,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工业价值。
应当理解,这些实施例的用途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意欲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此外,也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修改和/或变型,所有的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式(I)所示氨基取代芳酯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Figure FDA00003562170400011
其特征在于:在铜源化合物催化剂和配体存在下,于有机溶剂中,使式(II)所示靛红酸酐衍生物与式(III)所示有机环状三醇硼酸盐化合物反应,而制得式(I)的氨基取代芳酯化合物;
Figure FDA00003562170400012
其中,R1选自H、卤素、硝基、C1-C6烷基、C1-C6烷氧基、卤代C1-C6烷基或卤代C1-C6烷氧基;
R2、R3各自独立地选自H、C1-C6烷基、C1-C6烷氧基、卤代C1-C6烷基或卤代C1-C6烷氧基;
X为碱金属;
Ar为下式(IV)或(V):
Figure FDA00003562170400013
R4各自独立地选自H、卤素、C1-C6烷基、C1-C6烷氧基、卤代C1-C6烷基、卤代C1-C6烷氧基或苯基;
m为0-5的整数;n为0-7的整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铜源化合物催化剂为下式(a)或(b)所示铜化合物:
Figure FDA00003562170400021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体为1,10-菲罗啉或其一水合物。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有机溶剂选自四氢呋喃(THF)、丙酮、六甲基磷酰三胺(HMPA)、二氯甲烷、二氧六环、甲苯、乙腈中的任何一种或多种。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式(II)与(III)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1-3。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式(II)化合物与铜源化合物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0.05-0.2。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式(II)化合物与配体的摩尔比为1:0.1-0.4。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反应温度为40-80℃;反应时间为15-30小时。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式(II)与式(III)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2,和/或
式(II)化合物与铜源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0.1,和/或
式(II)化合物与配体的摩尔比为1:0.2,和/或
有机溶剂为THF,和/或
反应温度为60℃,和/或
反应时间为24小时。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R1为H、F、Cl、Br、硝基或甲基;
R2为H;R3为H、甲基或乙基;
Ar为苯基、邻甲苯基、间甲苯基、对甲苯基、对甲氧基苯基、对氟苯基、对氯苯基、对溴苯基、间氯苯基、对三氟甲基苯基、对乙基苯基、4-苯基苯基或2-萘基。
CN201310317584.0A 2013-07-24 2013-07-24 一种氨基取代芳酯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Active CN1034208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17584.0A CN103420860B (zh) 2013-07-24 2013-07-24 一种氨基取代芳酯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17584.0A CN103420860B (zh) 2013-07-24 2013-07-24 一种氨基取代芳酯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20860A true CN103420860A (zh) 2013-12-04
CN103420860B CN103420860B (zh) 2014-10-15

Family

ID=496462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17584.0A Active CN103420860B (zh) 2013-07-24 2013-07-24 一种氨基取代芳酯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420860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24282A (zh) * 2014-01-09 2014-04-16 于海波 一种医药中间体喹唑啉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CN104591938A (zh) * 2015-01-29 2015-05-06 杨海霞 一种医药中间体二芳基甲烷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05037073A (zh) * 2015-07-13 2015-11-11 剪士卫 一种联芳基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05111057A (zh) * 2015-09-08 2015-12-02 张涛 一种芳基烯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05384674A (zh) * 2015-11-04 2016-03-09 张妍 一种二苯基取代吲哚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07162973A (zh) * 2017-06-15 2017-09-15 浙江工业大学 分子内脱羧偶联构筑c‑n键合成吖啶酮衍生物的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82001A (zh) * 2011-09-21 2012-03-21 温州大学 一种邻氨基芳甲酸芳基酯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82001A (zh) * 2011-09-21 2012-03-21 温州大学 一种邻氨基芳甲酸芳基酯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WEI LU等: "Palladium-Catalyzed Decarboxylative Coupling of Isatoic Anhydrides with Arylboronic Acids", 《ORGANIC LETTERS》, vol. 13, no. 22, 31 December 2011 (2011-12-31) *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24282A (zh) * 2014-01-09 2014-04-16 于海波 一种医药中间体喹唑啉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CN104591938A (zh) * 2015-01-29 2015-05-06 杨海霞 一种医药中间体二芳基甲烷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04591938B (zh) * 2015-01-29 2016-05-25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医药中间体二芳基甲烷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05037073A (zh) * 2015-07-13 2015-11-11 剪士卫 一种联芳基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05111057A (zh) * 2015-09-08 2015-12-02 张涛 一种芳基烯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05384674A (zh) * 2015-11-04 2016-03-09 张妍 一种二苯基取代吲哚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07162973A (zh) * 2017-06-15 2017-09-15 浙江工业大学 分子内脱羧偶联构筑c‑n键合成吖啶酮衍生物的方法
CN107162973B (zh) * 2017-06-15 2019-12-24 浙江工业大学 分子内脱羧偶联构筑c-n键合成吖啶酮衍生物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20860B (zh) 2014-10-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20860B (zh) 一种氨基取代芳酯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Kurihara et al. An N‐Linked Bidentate Phosphoramidite Ligand (N‐Me‐BIPAM) for Rhodium‐Catalyzed Asymmetric Addition of Arylboronic Acids to N‐Sulfonylarylaldimines
Chen et al. Highly enantioselective Michael addition of aldehydes to nitroolefins catalyzed by primary amine thiourea organocatalysts
Tang et al. Ytterbium pentafluorobenzoate as a novel fluorous Lewis acid catalyst in the synthesis of 2, 4-disubstituted quinolines
Gao et al. Enantioselective synthesis of 2-amino-5, 6, 7, 8-tetrahydro-5-oxo-4H-chromene-3-carbonitriles using squaramide as the catalyst
Gohain et al. Preparation of phenolic compounds through catalyst-free ipso-hydroxylation of arylboronic acids
Guizzetti et al. Chiral Lewis base promoted trichlorosilane reduction of ketimines. An enantioselective organocatalytic synthesis of chiral amines
Hu et al. Novel thiophosphonodiamides as efficient hydrogen bond donor catalysts in tandem Michael addition–cyclization of malononitrile and 2-(E)-2-nitrovinylphenols
Kwon et al. Highly enantioselective conjugate addition of fluoromalonates to nitroalkenes using bifunctional organocatalysts
Xu et al. Asymmetric Cu-catalyzed Henry reaction promoted by chiral camphor-derived β-amino alcohols with a thiophene moiety
Chen et al. Facile and selective synthesis of 2-substituted benzimidazoles catalyzed by FeCl 3/Al 2 O 3
CN112480015B (zh) 一种多组分一锅法合成2-三氟甲基取代的喹唑啉酮的方法
Prasanna et al. Silica gel promoted mild, efficient and inexpensive protocol for the preparation of 3, 4-dihydropyrano [c] chromenes
CN113045503B (zh) 一种2-三氟甲基取代的喹唑啉酮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以及在合成药物分子中的应用
Soozani et al. One-pot palladium-catalyzed synthesis of functionalized 10H-pyrido [1, 2-a] quinoxalin-10-ones under copper-free conditions
CN102690227A (zh) 一种光学活性四氢吡啶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20174A (zh) 一种多取代噻吩并吲哚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Feng et al. Chiral diphenylperhydroindolinol silyl ether catalyzed domino oxa-Michael–aldol condensations for the asymmetric synthesis of benzopyrans
CN113651788B (zh) 一种3-胺烷基色酮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0105294A (zh) 一种多取代四氢喹喔啉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CN113912609B (zh) 一种天然生物碱色胺酮及其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CN106366035B (zh) 一种喹啉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CN110256451B (zh) 一种苯并呋喃并[2,3-b]喹啉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CN103554023A (zh) 吖啶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及合成的多环吖啶衍生物
CN113336703A (zh) 1,3,4,5-四取代1h-吡唑衍生物的合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211

Address after: 310052 floor 2, No. 1174, Binhe Road, Changhe street,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fog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325035 Zhejiang province Chashan Wenzhou Higher Education Park of Wenzhou University

Patentee before: Wenzhou Universit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17

Address after: No. 188, Shengxing Road, Wangdian Town, Xiuzhou District, Jia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UNYA OPTOELECTRONIC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52 2nd floor, No. 1174 Binhe Road, Changhe street,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fog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