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04536B - 一种复配生物除草剂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配生物除草剂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04536B
CN103404536B CN201310367156.9A CN201310367156A CN103404536B CN 103404536 B CN103404536 B CN 103404536B CN 201310367156 A CN201310367156 A CN 201310367156A CN 103404536 B CN103404536 B CN 1034045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rganic acid
weed killer
acid
biological
biological we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6715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04536A (zh
Inventor
强胜
卢玉霞
陈世国
魏冉
王玲
庄超
匡静
周兵
戴伟民
宋小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31036715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404536B/zh
Publication of CN1034045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045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045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045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配生物除草剂及其使用方法,为生物除草剂和有机酸复配应用技术;所述生物除草剂包括了利用孢子、菌丝和代谢物类型;所述有机酸选自草酸、乙酸或甲酸;所述生物除草剂与有机酸的质量比为1:0.02~1:4。本发明复配生物除草剂使用时可将生物除草剂与有机酸一起配置水剂进行喷洒,也可分别进行喷洒。采用本发明复配生物除草剂与有机酸的复配比例,相容性好,有机酸对生物除草剂均具有增效作用,且环境友好。

Description

一种复配生物除草剂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配除草剂,具体涉及一种采用生物除草剂与有机酸进行复配使用的除草剂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杂草被认为是严重危害农作物的主要劲敌之一。全世界广泛分布的杂草有30000种,每年约1800种对作物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每年因杂草危害造成的农作物减产高达9.7%。据统计,我国2002年全国受杂草危害面积超过11.33亿亩,其中水稻3.17亿亩,小麦2.83亿亩,玉米l.86亿亩,大豆7170万亩,棉花1.49亿亩,糖类、油料等作物2.25亿亩.2003年,我国农作物(不含果茶类)种植面积为20.87亿亩,农田杂草危害面积为11.14亿亩,严重危害面积约5.25亿亩。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和耕作制度变革,特别是连续使用化学除草剂后,由于敏感性杂草的消失和耐药性杂草的幸存并不断繁殖,农田杂草种群变化和群落演替加速,一些次要杂草逐渐成为主要杂草,多年生杂草为害加重。而且由于我国农村农业劳动力不断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农田管理放松,一些地区农田草害呈加重趋势。
自从本世纪40年代化学除草剂开始应用至今,化学除草剂就成为减轻劳动强度和提高工作效率的农田除草的重要手段,目前化学除草剂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但随着化学除草剂的不断应用,已明显暴露其弊端,首先是除草剂雾滴漂移,药液挥发,选择性不理想及降解产物的危害等原因引起作物的药害;其次是反复使用除草剂造成耐药杂草种群的上升、抗除草剂杂草的出现和对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使得开发新除草剂的难度和经费投入日益加大。近百年来采用化学除草剂有效地控制了许多杂草,但化学药剂的大量使用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诸如除草剂抗性杂草植株的出现、土壤污染、水质的退化、以及对非杂草生物(特别是人、畜)的危害等等。随着全球环境意识的提高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寻求更安全有效的除草制剂或方法成为除草剂发展的方向。
生物除草剂在自然生态环境中广泛存在,具有资源丰富、绝大多数无毒副作用、环境负效应小、不破坏生态环境、残留少、选择性强、对目标以外的植物影响小、安全性高等优点。大力推广使用生物源除草剂或仿生除草剂,对于促进现代农业生产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与这一研究领域迅速扩大相比,新注册的生物除草剂品种并不多。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在某一种杂草上分离一种有潜在利用价值的病原菌容易,但它以后发展的道路是复杂而漫长的。限制生物除草剂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四个:生物因素、环境因素、技术因素、市场因素。生物因素是寄主的变化和抗性,环境因素主要是温度和湿度,特别是湿度,一直被认为是限制生物除草剂发展的主要因素,技术因素剂型的加工和生产时限制生物除草剂发展的原因,市场因素是指生产除草剂的跨国公司不愿意花巨大的成本和时间发展生物除草剂。当然,其中最主要的显著性因素还是防治效果的不稳定,因此,未来提高效果而通常与低量化学除草剂复配,这虽然能够改进生物除草剂的特性,但是,这种生物除草剂的使用不能属于有机产品,而是起到了降低化学除草剂用量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能降低农药对环境污染、且具有良好除草效果的复配除草剂。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配生物除草剂,包括生物除草剂和有机酸;生物除草剂选自真菌孢子、菌丝或其代谢物、生物源化合物;有机酸选自草酸、乙酸、米醋或甲酸;生物除草剂与有机酸的质量比为1:0.02~1:4。其中,生物除草剂优选画眉草弯孢霉菌QZ-2000孢子、链格孢菌孢子、齐整小核菌菌丝、链格孢菌菌丝或其代谢物、生物源化合物丁羟咯酮(TeA)或3-乙酰基-4-羟基-5-异丙基吡咯啉-2-酮(3-AIPTA);所述有机酸优选草酸、乙酸或甲酸。
上述复配生物除草剂在使用时,配置为水剂;其中,有机酸浓度为400~40000ppm。
当生物除草剂为画眉草弯孢霉菌QZ-2000孢子,有机酸为草酸时,所述生物除草剂与有机酸质量比为1:0.1~1:4(优选1:0.1~1:0.8),有机酸浓度为1000~40000(优选1000~17500ppm,最佳1000~8000ppm);所述生物除草剂为画眉草弯孢霉菌QZ-2000孢子,有机酸为甲酸或乙酸时,所述生物除草剂与有机酸质量比为1:0.1~1:0.8,有机酸浓度为1000~8000ppm。
当生物除草剂为链格孢菌孢子,有机酸为草酸时,所述有机酸浓度为1000~40000;所述生物除草剂为链格孢菌孢子,有机酸为乙酸或甲酸时,所述生物除草剂与有机酸的质量比为1:0.4~1:0.8,有机酸浓度为4000~8000ppm。
当生物除草剂为齐整小核菌菌丝或链格孢菌菌丝时,所述生物除草剂与有机酸的质量比为1:0.02~1:2,有机酸浓度为400~40000ppm。
当生物除草剂为链格孢菌代谢物或其有效成分丁羟咯酮,有机酸为草酸、乙酸或甲酸时,所述生物除草剂与有机酸的质量比为1:0.25~1:4。
当生物除草剂为3-乙酰基-4-羟基-5-异丙基吡咯啉-2-酮时,所述生物除草剂与有机酸的质量比为1:0.5~1:2。
上述复配生物除草剂中还可添加其他助剂,如植物油或SG-40。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复配生物除草剂的使用方法:生物除草剂和有机酸加入水配置成水溶液(产品即为水剂),所述有机酸浓度为400~40000ppm,直接使用水溶液进行喷洒;或复配生物除草剂中生物除草剂和有机酸分开包装,在使用前配置有机酸水溶液,所述有机酸浓度为400~40000ppm,然后将所述生物除草剂采用有机酸水溶液稀释后进行喷洒;或将生物除草剂和有机酸分别喷洒(生物除草剂按照常规用量喷洒),单位面积喷洒量生物除草剂与有机酸的质量比为1:0.02~1:4。
即当生物除草剂与有机酸配置在一起使用时,保证有机酸浓度为400~40000ppm(在此浓度下,能保证有机酸与生物除草剂的良好相容性),且生物除草剂与有机酸的质量比为1:0.02~1:4(在此复配比例下,有机酸对生物除草剂具有增效作用);当两者分开使用时,生物除草剂按照常规用量喷洒,有机酸喷洒时,保证单位面积喷洒量中生物除草剂与有机酸的质量比为1:0.02~1:4即可。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采用有机酸作为助剂对生物除草剂进行复配,有机酸可以导致杂草植株表面蜡质的破坏,促进生物除草剂的渗透或活菌侵染,同时还会引起杂草抵抗力减弱,有助于生物除草剂发挥作用,减少化学助剂用量,降低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且对作物安全性高。本发明采用的有机酸均是直接或间接生物来源,通过与生物除草剂复配,一方面减少了生物除草剂的用量,降低了生物防治成本,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生物除草剂对湿度的依赖;另一方面扩宽了有机酸的应用领域,生物除草剂与有机酸复配除草,绿色无污染,对作物、人、畜安全性高,可用于生产绿色,甚至有机产品。采用本发明生物除草剂与有机酸的复配比例,相容性好(有机酸在除草时不妨碍病原菌孢子的侵染,不影响寄主对病原菌的敏感性和病原菌对寄主的致病毒力),且有机酸对生物除草剂均具有增效作用,能有效对杂草进行防除。
附图说明
图1是链格孢菌粗毒素AAC-toxin的制备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相容性检测
(1)分生孢子的培养:将QZ-2000接种在培养基中于25度培养3-5天,该培养基中含有土豆、葡萄糖、琼脂。麦麸培养基或稻糠培养基于常压灭菌45-55分钟。将生长好的菌落转接于灭过菌的麦麸固体培养基或麦麸-稻糠培养基中,置于25度培养箱中培养5-8天,将菌块切成小块平铺于白瓷盘中,喷洒适量的无菌水于黑光灯下照射2-3天,风干培养基,置于孢子分离器中运行3-5分钟,粗分出孢子,再过筛即得到较纯净的孢子。
(2)有机酸溶液配置:分别取草酸、乙酸和甲酸配置1×105ppm的有机酸母液。
(3)将步骤(1)所得孢子准确称取1g,取10-80ml有机酸母液,将两者混匀,再定容至1L水中,配置复配液。
(4)将步骤(3)制备的不同浓度梯度的有机酸和孢子复配液,涂在1%水琼脂板上,于5小时后观察孢子的萌发率。发现当草酸浓度在1.75×104ppm以下,孢子的萌发率均大于65%;乙酸和甲酸浓度在8000ppm以下,孢子萌发率均大于50%。孢子萌发率试验表明孢子与草酸、乙酸和甲酸相容性较好,可以复配使用。
实施例2
离体叶片检测
以化学除草剂玉农乐1/10倍和孢子+1/10玉农乐作为对照。采取4叶期马唐同一位置(第三叶)大小一致的叶片,先用75%的酒精表面消毒,再用无菌水冲洗数次后剪成长约5cm的片断,备用。处理方法:每处理取6片叶在10ml处理液中轻摇浸渍30秒钟,拿出将叶片展平置于铺有湿润滤纸的培养皿中(保持滤纸湿润),置于25℃的光照培养箱中(光照/黑暗,12小时/12小时)2天,然后取出检测马唐离体叶片的发病情况,如表1-3所示。
表1不同草酸浓度对弯孢霉菌株QZ-2000孢子致病性的影响(2天)
注:同一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
表2不同乙酸浓度对弯孢霉菌株QZ-2000孢子致病性的影响(2天)
注:同一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
试验结果表明,孢子与有机酸复配时,对马唐防效显著增加,当有机酸浓度为8000ppm时,草酸复配剂对马唐防效达90%,乙酸复配剂达100%。进一步提高草酸浓度到40000ppm,可以增效达100%。
实施例3
有机酸与链格孢菌孢子相容性检测
配制不同浓度梯度的草酸、乙酸、甲酸和孢子的复配液,涂在1%水琼脂板上,于5小时后观察孢子的萌发率。发现当草酸浓度在40000ppm以下时,孢子的萌发率均大于75%。乙酸和甲酸浓度在8000ppm以下时,孢子萌发率均大于55%。孢子萌发率试验表明孢子与草酸、乙酸、甲酸相容性较好,可以复配使用。
实施例4
离体叶片检测。
采取紫茎泽兰倒三叶(顶端倒数第三叶)大小一致的叶片,先用75%的酒精表面消毒,再用无菌水冲洗数次后,备用。处理方法:每处理取3片叶在10ml处理液中轻摇浸渍30秒钟,拿出将叶片展平置于铺有湿润滤纸的培养皿中(保持滤纸湿润),置于25℃的光照培养箱中(光照/黑暗,12小时/12小时)2天,然后取出检测紫茎泽兰离体叶片的发病情况,如下表4、5所示。
表4不同草酸浓度对链格孢菌孢子致病性的影响(2天)
注:同一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
表5不同甲酸、乙酸浓度对链格孢菌孢子致病性的影响(2天)
注:同一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
试验结果表明,孢子与有机酸酸复配时,对紫茎泽兰防效显著增加,当有机酸浓度为8000ppm时,草酸复配剂对紫茎泽兰防效达90%,乙酸复配剂达100%。进一步提高草酸浓度到40000ppm,可以增效达100%。
实施例5
小杯喷雾实验。
采用塑料小杯种植马唐。小杯装黄壤土与营养土3:1的比例,肥力中等,质地疏松,保水能力良好。小杯每35杯置于一周转箱中。每杯播种40粒马唐种子,出苗后至二叶期间苗,人工疏至每杯20株左右的马唐苗。试验期间杯内土一直保持湿润。分别于马唐2叶期和3叶期处理,每平米7.5ml处理液。分别于7天调查马唐的株防效,14天调查马唐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如下表6、7所示。
表6不同草酸浓度对弯孢霉菌株QZ-2000孢子致病性的影响
注:同一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
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复配剂中草酸浓度的增加,马唐的株防效也在增加。8000ppm的草酸与孢子复配在喷药后第七天马唐的株防效已经达到了97.75%,第十四天已经达到99.5%,马唐几乎全部死亡,第十四天的鲜重防效为100%,与纯孢子粉相比差异极显著。与1/10倍的玉农乐相比差异极显著,效果也比孢子与1/10倍的玉农乐复配剂好。4000ppm草酸与孢子复配喷药后第七天株防效也达到了86%以上,第十四天达到了98.3%,鲜重防效为95.5%,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2000ppm草酸、1000ppm草酸分别与孢子复配株防效、鲜重防效也在60%以上。喷药后马唐植株上先会出现黄褐色的病斑,后整个植株坏死,叶片甚至整棵马唐植株上布满白色的菌丝。
随着复配剂中乙酸浓度的增加,马唐的株防效也在增加。8000ppm乙酸与孢子复配在第七天株防效达到了79.5%,第十四天株防效为89%,鲜重防效为83%左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与1/10倍玉农乐相比差异极显著,与孢子和1/10倍玉农乐相比效果稍好。4000ppm、2000ppm、1000ppm乙酸与孢子复配株防效和鲜重防效都在60%以上。乙酸与孢子复配剂喷施马唐后马唐叶片会出现透明斑和褐色斑,死亡的叶片或者死亡的植株上有白色菌丝。
实施例6
盆钵喷雾试验。
人工种植盆钵玉米和马唐,将菌株QZ-2000的分生孢子与不同浓度的草酸、乙酸复配,孢子浓度为10000ppm。在马唐2至3.5叶期喷雾施药(此时玉米已达4叶期以上),试验结果如表8、9所示。
表8不同草酸浓度对弯孢霉菌株QZ-2000孢子致病性的影响
注:同一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
表9不同乙酸浓度对弯孢霉菌株QZ-2000孢子致病性的影响
注:同一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
试验结果表明,有机酸与孢子复配,可达到与化学除草剂玉农乐相似的除草效果。8000ppm的草酸与孢子复配2周后鲜重防效达到80%以上,8000ppm乙酸与孢子复配后鲜重防效达70%左右。此试验结果表明,孢子与有机酸复配可有效提高孢子对杂草的防除效果。实施例7
田间控草实验。
人工种植玉米和马唐,将弯孢霉菌株QZ-2000的分生孢子与不同浓度的草酸、乙酸复配。在马唐2至3.5叶期喷雾施药(此时玉米已达4叶期以上)。喷药时的气候:25-30度,多云。日相对平均湿度60±15%。具体结果如下表:
表10不同草酸浓度对弯孢霉菌株QZ-2000孢子致病性的影响
注:同一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
表11不同乙酸浓度对弯孢霉菌株QZ-2000孢子致病性的影响
注:同一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
试验结果表明,孢子与有机酸复配显著增强孢子的除草效果。8000ppm的草酸与孢子复配2周后株防效达到了80%以上,28天后鲜重防效达到了85%左右,马唐生长矮小,对玉米生长防碍小。8000ppm的乙酸与孢子复配,2周后防效为75%左右,28天后鲜重防效也达到了80%以上。取得与化学除草剂玉农乐相似的除草效果。
实施例8
采用离体叶片法,选取加紫茎泽兰植株倒第五叶部位生长一致的叶片,先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再用0.1%HgCl2处理3-5分钟,无菌水清洗4次,用灭菌的滤纸吸干叶面水分;将叶片背面朝上放在铺有湿润滤纸的培养皿中。先用20μL的微量加样器移取8000ppm的草酸、乙酸和甲酸溶液,待自然风干后,在点液处分别加15μL齐整小核菌和链格孢菌菌丝液,依次滴加(不同药液滴于同一叶片,3-4片叶片进行重复)。将点过样品的离体叶片放在光照培养箱中(L:D=12:12,25±1℃)培养,2d后置解剖镜下测定病斑直径大小。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12草酸、乙酸和甲酸对齐整小核菌菌丝和链格孢菌菌丝致病性的影响(3天)
注:同一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
从表中可以看出,草酸、乙酸和甲酸溶液预处理可以明显提高齐整小核菌和链格孢菌菌丝液的致病性。
实施例9
米醋+菌克阔(齐整小核菌菌丝颗粒)防除旱直播稻田杂草药效试验,菌克阔用量分别为A40kg、B60kg、C80kg、D120kg每亩。旱直播水稻田,常规整地,播种水稻,后立即喷醋2升/亩,然后,在直播一周水稻出苗后进行第二次喷醋。分别设空白、化学和醋单独使用对照。2周后进行第一次调查杂草株防效。
表13米醋+菌克阔(齐整小核菌菌丝颗粒)防除旱直播稻田杂草药效试验
除低剂量处理外,米醋+菌克阔对杂草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或扩大杀草谱。
实施例10
采用离体叶片法,选取加紫茎泽兰植株倒第五叶部位生长一致的叶片,先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再用0.1%HgCl2处理3-5分钟,无菌水清洗4次,用灭菌的滤纸吸干叶面水分;将叶片背面朝上放在铺有湿润滤纸的培养皿中。先用20μL的微量加样器移取500、1000、2000、4000、8000ppm、20000ppm的草酸溶液,待自然风干后,在点液处分别加15μL链格孢菌菌丝液,依次滴加(不同药液滴于同一叶片,3-4片叶片进行重复)。将点过样品的离体叶片放在光照培养箱中(L:D=12:12,25±1℃)培养,2d后置解剖镜下测定病斑直径大小。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14不同草酸浓度对链格孢菌菌丝致病性的影响(3天)
注:同一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
从表中可以看出,不同草酸溶液预处理可以明显提高链格孢菌菌丝液的致病性。
实施例11
采用塑料小杯种植马唐。
小杯装黄壤土与营养土3:1的比例,肥力中等,质地疏松,保水能力良好。小杯每35杯置于一周转箱中。每杯播种40粒马唐种子,出苗后至二叶期间苗,人工疏至每杯20株左右的马唐苗。试验期间杯内土一直保持湿润。马唐3-4叶期时进行处理,每平米7.5ml处理液。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15草酸与链格孢菌毒素TeA复配的对马唐、稗草和反枝苋株防效
如上表所示,草酸能够显著增加链格孢菌毒素3-乙酰基-4-羟基-5-仲丁基吡咯啉-2-酮(TeA)对马唐、反枝苋和稗草的防效。单独使用2000和4000ppm浓度的TeA对三种杂草的株防效均显著低于加入草酸和助剂的,除了稗草在4000ppm高浓度时这种增效作用不明显外。
实施例12:
称取TeA2.5g,溶于4ml乙醇中,再加入0.8ml乙酸溶于6ml水中,0.2ml表明活性剂氮酮,再将两者混合,定溶至10ml,就得到25%水剂。用水稀释至下列表中所需要的浓度。进行喷雾处理。
表1625%TeA水剂对不同叶期紫茎泽兰的防除效果株防效(%)——施药后5天
注:同一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
随着水剂的浓度提高,防除效果增加,随紫茎泽兰叶龄增加,防除效果降低,但是,总体可以看出,25%TeA1200gai./ha就可以达到较好的防除效果。实施例13:
称取TeA2.5g,溶于4ml乙醇中,再加入1g草酸溶于6ml水中,0.2ml表明活性剂氮酮,再将两者混合,定溶至10ml,就得到25%水剂。用4%草酸水溶液稀释至下列表中所需要的浓度。进行喷雾4叶期马唐幼苗。
表1725%TeA水剂对马唐幼苗的防除效果株防效(%)——施药后3天
注:同一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
随着水剂的浓度提高,防除效果增加,总体可以看出,25%TeA水剂900gai./ha就可以达到较好的防除效果。
实施例14
采用离体叶片针刺法,选取紫茎泽兰植株倒第三叶生长一致的叶片,先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再用0.1%HgCl2处理3-5分钟,无菌水清洗4次,用灭菌的滤纸吸干叶面水分;将叶片背面朝上放在铺有湿润滤纸的培养皿中,在叶背面针刺造成轻微伤害,以刺破叶片下表皮而上表皮完好为准,针刺伤口要避开主叶脉均匀分布在叶片表面。用20μL的微量加样器移取15μL药液,依次滴加于针刺伤口(不同药液滴于同一叶片,3-4片叶片进行重复)。将点过样品的离体叶片放在光照培养箱中(L:D=12:12,25±1℃)培养,2d后置解剖镜下测定病斑直径大小。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18草酸与TeA真菌毒素复配对紫茎泽兰叶片致病力
表19乙酸与TeA真菌毒素复配对紫茎泽兰叶片致病力
表20甲酸与TeA真菌毒素复配对紫茎泽兰叶片致病力
从结果可以看出,草酸、乙酸和甲酸能够显著增加丁羟咯酮(3-乙酰基-4-羟基-5-异丁基吡咯啉-2-酮,TeA)真菌毒素对紫茎泽兰叶片致病力。单独使用0.05-0.2%浓度的TeA对紫茎泽兰叶片致病力均显著低于加入草酸、乙酸和甲酸的。故草酸、乙酸和甲酸有显著提高TeA对紫茎泽兰叶片致病力的作用。
实施例15
采用离体叶片针刺法,选取紫茎泽兰植株倒第三叶生长一致的叶片,先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再用0.1%HgCl2处理3-5分钟,无菌水清洗4次,用灭菌的滤纸吸干叶面水分;将叶片背面朝上放在铺有湿润滤纸的培养皿中,在叶背面针刺造成轻微伤害,以刺破叶片下表皮而上表皮完好为准,针刺伤口要避开主叶脉均匀分布在叶片表面。用20μL的微量加样器移取15μL药液,依次滴加于针刺伤口(不同药液滴于同一叶片,3-4片叶片进行重复)。将点过样品的离体叶片放在光照培养箱中(L:D=12:12,25±1℃)培养,2d后置解剖镜下测定病斑直径大小。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21草酸与3-AIPTA真菌毒素复配对紫茎泽兰叶片致病力
表22乙酸与3-AIPTA真菌毒素复配对紫茎泽兰叶片致病力
表23甲酸与3-AIPTA真菌毒素复配对紫茎泽兰叶片致病力
从结果可以看出,草酸、甲酸和乙酸能够显著增加3-乙酰基-4-羟基-5-异丙基吡咯啉-2-酮(3-AIPTA)真菌毒素对紫茎泽兰叶片致病力。单独使用0.1-0.4%浓度的3-AIPTA对紫茎泽兰叶片致病力均显著高低于加入草酸、乙酸或甲酸的。故草酸、甲酸或乙酸有显著提高3-AIPTA对紫茎泽兰叶片致病力的作用。
实施例16
称取100克弯孢霉孢子粉和300克草酸,加入表明活性剂JFC2克,混匀配制成可湿性粉剂。称取20克,加4升水稀释成药液,喷雾3叶期马唐幼苗,4个重复。10天后调查防效。对马唐的防除效果在90%以上。
实施例17
称取1克3-乙酰基-4-羟基-5-异丙基吡咯啉-2-酮(3-AIPTA)和3克草酸,加入表明活性剂JFC0.1克,混匀配制成可湿性粉剂。称取制剂1克,加入4升草酸水溶液(16克加入4升水中)稀释成药液,喷雾3叶期马唐幼苗,设纯草酸溶液和不加草酸的药剂对照,4个重复。10天后调查防效。对马唐的防除效果在85%以上,而不加草酸的防效仅50%左右,而草酸的对照为30%左右。这表明草酸对3-乙酰基-4-羟基-5-异丙基吡咯啉-2-酮(3-AIPTA)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实施例18
转接链格孢菌菌株NEW菌种于PDA固体培养基上培养5d[25℃、L(光照):D(黑暗)时间=12:12],然后用直径为6mm的打孔器打取菌丝块,转接到300mLPSK液体培养基中(500mL三角瓶),每瓶接种2块,振荡培养5~7d(25℃、L:D=12:12、110r/min)。培养液先用4层纱布过滤,再经2层中速定性滤纸抽滤(双圈牌、9cm直径、型号为102),最后经孔径为0.45μm的微孔薄膜过滤,得到无菌滤液,收集用于实验(安传福,2003)。
按图1流程获得链格孢菌粗毒素AAC-toxin,用HPLC检测有效成分TeA含量在5%。称取AAC-toxin2g,溶于4ml乙醇中,再加入1g草酸溶于6ml水中,0.2ml表明活性剂氮酮,再将两者混合,定溶至10ml,就得到20%AAC-toxin水剂。用4%草酸水溶液稀释至下列表中所需要的浓度。进行喷雾4叶期马唐幼苗。
表2425%AAC-toxin水剂对马唐幼苗的防除效果株防效(%)——施药后3天
注:同一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
称取AAC-toxin1g,溶于4ml乙醇中,再加入96ml水中,0.2ml表明活性剂氮酮,再将两者混合,定溶至100ml,就得到1%母液。采用离体叶片针刺法,选取紫茎泽兰植株倒第三叶生长一致的叶片,先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再用0.1%HgCl2处理3-5分钟,无菌水清洗4次,用灭菌的滤纸吸干叶面水分;将叶片背面朝上放在铺有湿润滤纸的培养皿中,在叶背面针刺造成轻微伤害,以刺破叶片下表皮而上表皮完好为准,针刺伤口要避开主叶脉均匀分布在叶片表面。用20μL的微量加样器移取15μL药液,依次滴加于针刺伤口(不同药液滴于同一叶片,3-4片叶片进行重复)。将点过样品的离体叶片放在光照培养箱中(L:D=12:12,25±1℃)培养,2d后置解剖镜下测定病斑直径大小。
表25草酸与AAC-toxin真菌毒素复配对紫茎泽兰叶片致病力
表26乙酸与AAC-toxin真菌毒素复配对紫茎泽兰叶片致病力
表27甲酸与AAC-toxin真菌毒素复配对紫茎泽兰叶片致病力
从结果可以看出,乙酸和甲酸能够显著增加AAC-toxin真菌毒素对紫茎泽兰叶片致病力。单独使用0.01-0.1%浓度的甲酸和对紫茎泽兰叶片致病力均显著低于加入乙酸和甲酸的。故乙酸和甲酸有显著提高AAC-toxin对紫茎泽兰叶片致病力的作用。

Claims (9)

1.一种复配生物除草剂,其特征在于:包括生物除草剂和有机酸;所述生物除草剂选自画眉草弯孢霉菌QZ-2000孢子、链格孢菌孢子、链格孢菌菌丝或其粗代谢物、丁羟咯酮或3-乙酰基-4-羟基-5-异丙基吡咯啉-2-酮;所述有机酸选自草酸、乙酸、米醋或甲酸;所述生物除草剂与有机酸的质量比为1:0.02~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配生物除草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酸选自草酸、乙酸或甲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配生物除草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除草剂为水溶液;所述水溶液中有机酸的浓度为400~40000pp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配生物除草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除草剂为画眉草弯孢霉菌QZ-2000孢子,有机酸为草酸时,所述生物除草剂与有机酸质量比为1:0.1~1:4,有机酸浓度为1000~40000ppm;所述生物除草剂为画眉草弯孢霉菌QZ-2000孢子,有机酸为甲酸或乙酸时,所述生物除草剂与有机酸质量比为1:0.1~1:0.8,有机酸浓度为1000~8000pp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配生物除草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除草剂为画眉草弯孢霉菌QZ-2000孢子,有机酸为草酸时,所述生物除草剂与有机酸质量比为1:0.1~1:0.8,有机酸浓度为1000~8000ppm。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配生物除草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除草剂为链格孢菌孢子,有机酸为草酸时,所述有机酸浓度为1000~40000;所述生物除草剂为链格孢菌孢子,有机酸为乙酸或甲酸时,所述生物除草剂与有机酸的质量比为1:0.4~1:0.8,有机酸浓度为4000~8000pp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配生物除草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除草剂为链格孢菌代谢物或其有效成分丁羟咯酮,有机酸为草酸、乙酸或甲酸时,所述生物除草剂与有机酸的质量比为1:0.25~1: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配生物除草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除草剂为3-乙酰基-4-羟基-5-异丙基吡咯啉-2-酮时,所述生物除草剂与有机酸的质量比为1:0.5~1:2。
9.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所述的复配生物除草剂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除草剂和有机酸复配制作剂型,加入水配置水溶液,所述有机酸浓度为400~40000ppm,直接使用水溶液进行喷洒;或在生物除草剂使用前配置有机酸水溶液,所述有机酸浓度为400~40000ppm,然后将所述生物除草剂或与有机酸复配的剂型采用有机酸水溶液稀释后进行喷洒;或将生物除草剂和有机酸分别喷洒,配合应用于田间,单位面积喷洒量生物除草剂与有机酸的质量比为1:0.02~1:4。
CN201310367156.9A 2013-08-21 2013-08-21 一种复配生物除草剂及其使用方法 Active CN1034045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67156.9A CN103404536B (zh) 2013-08-21 2013-08-21 一种复配生物除草剂及其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67156.9A CN103404536B (zh) 2013-08-21 2013-08-21 一种复配生物除草剂及其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04536A CN103404536A (zh) 2013-11-27
CN103404536B true CN103404536B (zh) 2015-11-25

Family

ID=495976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67156.9A Active CN103404536B (zh) 2013-08-21 2013-08-21 一种复配生物除草剂及其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40453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13590A (zh) * 2015-01-30 2016-06-01 深圳百乐宝生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乳油及其应用和制备方法
CN105613589A (zh) * 2015-01-30 2016-06-01 深圳百乐宝生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除草剂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
CN105330395B (zh) * 2015-06-16 2019-05-10 南京农业大学 一种生物除草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7711847A (zh) * 2017-09-21 2018-02-23 广西沙田仙人滩农业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紫花苜蓿除草剂
CN109748890B (zh) * 2019-01-23 2022-10-11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一种从弯孢霉次级代谢产物中分离提取的炔类化合物及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0150327A (zh) * 2019-06-18 2019-08-23 杨晓艳 一种复配生物除草剂及其使用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3241A (zh) * 2000-09-20 2001-05-02 南京农业大学 链格孢菌的粗代谢物用于生物除草的方法
CN1644046A (zh) * 2005-01-28 2005-07-27 南京农业大学 紫茎泽兰链格孢菌代谢物用于生物除草的方法
CN1752075A (zh) * 2005-09-26 2006-03-29 南京农业大学 一种生物源化合物的结构修饰产品及其用于除草
CN101712938A (zh) * 2009-04-15 2010-05-26 南京农业大学 一种小菌核菌菌株及其用于生物除草的方法
CN101856036A (zh) * 2010-06-13 2010-10-13 南京农业大学 生物除草复配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63820A (zh) * 2010-06-18 2010-10-20 南京农业大学 3-酰基吡咯烷-2,4-二酮缩氨基脲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3146588A (zh) * 2013-03-22 2013-06-12 南京农业大学 一种齐整小核菌固体发酵培养基及其应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3241A (zh) * 2000-09-20 2001-05-02 南京农业大学 链格孢菌的粗代谢物用于生物除草的方法
CN1644046A (zh) * 2005-01-28 2005-07-27 南京农业大学 紫茎泽兰链格孢菌代谢物用于生物除草的方法
CN1752075A (zh) * 2005-09-26 2006-03-29 南京农业大学 一种生物源化合物的结构修饰产品及其用于除草
CN101712938A (zh) * 2009-04-15 2010-05-26 南京农业大学 一种小菌核菌菌株及其用于生物除草的方法
CN101856036A (zh) * 2010-06-13 2010-10-13 南京农业大学 生物除草复配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63820A (zh) * 2010-06-18 2010-10-20 南京农业大学 3-酰基吡咯烷-2,4-二酮缩氨基脲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3146588A (zh) * 2013-03-22 2013-06-12 南京农业大学 一种齐整小核菌固体发酵培养基及其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04536A (zh) 2013-1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04536B (zh) 一种复配生物除草剂及其使用方法
CN101445785B (zh) 一株毒杀植物寄生线虫的黑曲霉真菌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0426963C (zh) 用细交链孢菌铜酸、异细交链孢菌铜酸及其盐类控制杂草的方法
CN102177921B (zh) 一种复合生防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Othira et al. Effectiveness of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in protection of maize (Zea mays L.) against witchweed (Striga hermonthica Del Benth) infestation
CN102524307A (zh) 防治根结线虫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DE102007004500A1 (de) Krankheitsbehandlung bei Pflanzen mit Extrakten aus Sapindus
CN105613589A (zh) 除草剂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
CN104988098A (zh) 一株防治甜菜根腐病并且促进甜菜生长的芽孢杆菌菌株
CN101502275A (zh) 一种植物源农药
CN103931665B (zh) 一种防治褐飞虱的混合配方制剂
CN1293241A (zh) 链格孢菌的粗代谢物用于生物除草的方法
CN115443996A (zh) 一种柠檬醛的应用
KR100976037B1 (ko) 살균·살충제로써 항진균 활성을 가지는 세균 Paenibacillus polymyxa KC028 및 식물 추출물의 용도
CN109122727A (zh) 胶孢炭疽菌bwh-1在制备除草剂中的应用
CN103975957B (zh) 一种防治褐飞虱的混合配方制剂制备方法
CN103947684B (zh) 一种混合配方制剂在褐飞虱防治中的应用
CN104542135A (zh) 一种采用混配Sr18生物杀线剂防控蔬菜根结线虫病害的方法
CN106857113A (zh) 一种缩短西瓜轮作周期防控西瓜枯萎病的方法
CN1315387C (zh) 银杏内生真菌代谢产物在防治植物真菌病害中的应用
CN1128213C (zh) 一种真菌菌株及其用于防除杂草的方法
Gurung Morphological and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of major fungal disease of large cardamom (Amomum subulatum Roxb.) in Sikkim and its management using botanicals
CN110710535A (zh) 一种复配高效稻田野慈姑化学综合防治方法
CN104928185A (zh) 一种环链棒束孢及其产品及制备方法及使用方法
Septiani et al. Utilization of bandotan (Ageratum conyzoides L.) leaf extract compounds as a botanical pesticide of wandering grasshopper (Locusta migratoria) in rice (Oryza sativa 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