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04056A - 接收设备、接收方法和程序 - Google Patents

接收设备、接收方法和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04056A
CN103404056A CN2012800114603A CN201280011460A CN103404056A CN 103404056 A CN103404056 A CN 103404056A CN 2012800114603 A CN2012800114603 A CN 2012800114603A CN 201280011460 A CN201280011460 A CN 201280011460A CN 103404056 A CN103404056 A CN 1034040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gain
control unit
pilot signal
following fe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1146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04056B (zh
Inventor
小林健一
弓场廷昭
镰田裕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4040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040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040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0405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GCONTROL OF AMPLIFICATION
    • H03G3/00Gain control in amplifiers or frequency changers without distortion of the input signal
    • H03G3/20Automatic control
    • H03G3/30Automatic control in amplifiers hav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03G3/3052Automatic control in amplifiers hav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 bandpass amplifiers (H.F. or I.F.) or in frequency-changers used in a (super)heterodyne receiver
    • H03G3/3078Circuits generating control signals for digitally modulated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24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1Details of reference signals
    • H04L27/2613Structure of the reference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6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delay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6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delay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different channel coding between antennas

Abstract

本技术涉及用于改善接收性能的接收设备、接收方法和程序。按照本技术的一个方面的接收设备包括:增益控制单元,所述增益控制单元调整信号的功率,所述信号包括作为在极化方向方面,具有高相关性的信号,经不同的传输信道发射的第一导频信号,和作为在极化方向方面,具有低相关性的信号,经所述不同的传输信道发射的第二导频信号;和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按照数据传输方法,控制增益控制单元的增益的跟随特性。本技术可适用于接收利用遵守DVB-T2标准的MISO(多入单出)传送的数据的接收器。

Description

接收设备、接收方法和程序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接收设备、接收方法和程序,更特别地,涉及用于能够改善接收性能的接收设备、接收方法和程序。
背景技术
[OFDM]
在利用OFDM(正交频分多路复用)的数据传输中,在传输频带中使用大量的正交子载波,数据被分配给各个子载波的振幅和相位。传送称为OFDM符号的每个符号的数据。在传输时,对每个OFDM符号进行IFFT(快速傅里叶逆变换)。
图1是表示OFDM符号的示图。OFDM符号通常由有效符号和保护间隔(GI)构成,有效符号是在传输时,进行IFFT的信号区间,保护间隔(GI)是通过复制有效符号的后半部的一部分的波形,并把副本放置在有效符号的开头形成的。
当在OFDM符号的开头形成保护间隔时,能够提高对多路径的抗性。这样的OFDM符号构成一个OFDM传输帧。
[DVB-T2的MISO]
按照欧洲的第二代数字地面广播标准(DVB-T2),能够进行利用MISO(多入单出)的数据传输。例如,通过利用发射侧的两个天线传送数据。因而,利用从这两个天线传送的信号的组合,能够产生分集,从而能够改善接收性能。利用MISO的数据传输在密集多路径环境中尤其有效。
图2是表示按照DVB-T2,利用MISO的数据传输的示图。
如图2中所示,MISO发射器具有两个天线,即,天线1(Tx1)和天线2(Tx2),而MISO接收器具有一个天线(Rx1)。构成Alamouti对的两个信号Sa和Sb被输入MISO发射器。
MISO发射器对Sa和Sb进行Alamouti编码,并从Tx1顺序发射Sa和Sb。同时,MISO发射器按照-(Sb)*,(Sa)*的顺序,从Tx2发射作为Sa的共轭复数的(Sa)*和具有相反符号的-(Sb)*
MISO接收器估计信道特性H11、H12、H21和H22,并对接收信号Ra和Rb进行Alamouti解码,以获得发射信号Sa和Sb(Sa′和Sb′)。在从Tx1发射Sa和从Tx2发射-(Sb)*的时间为时间t1,而从Tx1发射Sb和从Tx2发射(Sa)*的时间为时间t2的情况下,H11代表在时间t1,Tx1和Rx1之间的信道特性,并起对于Sa的权重的作用。同样地,H12代表在时间t2,Tx1和Rx1之间的信道特性,并起对于Sb的权重的作用。H21代表在时间t1,Tx2和Rx1之间的信道特性,并起对于-(Sb)*的权重的作用,而H22代表在时间t2,Tx2和Rx1之间的信道特性,并起对于(Sa)*的权重的作用。
在MIMO接收器,接收信号Ra和Rb用下式(1)和(2)表示。
[数学式1]
Ra=H11Sa-H21Sb *
[数学式2]
Rb=H12Sb-H22Sa *
式(1)和(2)被变换成如下式(3)中所示的行列式。
[数学式3]
R a R b * = H 11 - H 21 H 22 * H 12 * S a S b * · · · ( 3 )
在矩阵R代表接收信号,矩阵H代表信道特性,而矩阵S代表发射信号的情况下,式(3)用下面所示的式(4)表示。矩阵R、H和S分别用式(5)、(6)和(7)表示。
[数学式4]
R=HS
[数学式5]
R = R a R b * · · · ( 5 )
[数学式6]
H = H 11 - H 21 H 22 * H 12 * · · · ( 6 )
[数学式7]
S = S a S b * · · · ( 7 )
MISO接收器的Alamouti解码用下面所示的式(8)表示。S′是代表在Alamouti解码之后获得的信号的矩阵。
[数学式8]
S′=H-1R
   =H-1HS
   =S…(8)
在式(8)中,为了从代表接收信号的矩阵R,获得代表发射信号的矩阵S,把矩阵R乘以代表信道特性的矩阵H的逆矩阵。如果没有噪声,那么矩阵S和矩阵S′完全相同。矩阵S′用下式(9)表示。
[数学式9]
S ' = S a ' S b * ' · · · ( 9 )
MISO接收器输出按照上述方式确定的Sa′和Sb′。
图3是表示在利用MISO进行数据传输的情况下,SP(分散导频)信号的排列的例子的示图。在图3中,横坐标轴指示载波编号,纵坐标轴指示符号编号。
SP信号是用于估计信道特性的已知信号。在欧洲的数字地面广播标准(DVB-T)和日本的数字地面广播标准(ISDB-T)中,SP信号的排列是唯一地设定的。另一方面,在DVB-T2中,定义了8种导频模式(PP)。DVB-T2的MISO接收器根据包含在接收信号中的信息,确定PP,并利用SP信号,估计信道特性。图3中所示的SP排列是就PP2而论的排列。
当利用MISO进行数据传输时,SP信号是作为Sum SP信号或者Diff SP信号传送的,如图3中所示。
Sum SP信号是被分配偶数编号(符号编号为偶数)的符号的SP信号。Sum SP信号是作为极性未被改变的SP信号(下面称为正常SP信号),从Tx1和Tx2传送的,并在MISO接收器被结合。
Diff SP信号是被分配奇数编号(符号编号为奇数)的符号的SP信号。Diff SP信号是作为正常SP信号从Tx1,和作为极性被反转的SP信号(下面称为反转SP信号)从Tx2传送的,并在MISO接收器经历减法。在极性被反转的情况下,观察到I-Q平面中相对于原点的对称。
MISO接收器在时间方向和频率方向,对Sum SP信号和Diff SP信号进行插值,并估计所有载波的信道特性。
[DVB-T2的信令]
按照DVB-T2,定义称为T2帧的帧,利用T2帧传送数据。
每个T2帧包含称为P1和P2的两种前导信号,这些前导信号包含为诸如OFDM信号解调之类的操作所必需的信息。
图4是表示T2帧的帧结构的示图。如图4中所示,一个T2帧包括P1符号、P2符号和数据符号(Normal(普通)或FC)。
P1符号是用于传送P1信令的符号,包含以下信息a~d。
a.帧标识
b.传输方法
c.FFT尺寸
d.部分GI长度
帧标识指示传输帧是T2帧还是FEF(未来扩展帧)。传输方法指示传输方法是SISO(单入单出)还是MISO(多入单出)。FFT尺寸指示在发射侧的一个IFFT运算中的点的数目。部分GI长度指示在7种GI长度被分成2组的情况下,在符号传输中使用的GI长度属于哪一组。
为了确定用于传送信号的传输方法是SISO还是MISO,MISO接收器应对P1信令解码。尽管上面说明的信息a~d在P2符号中重叠地经历信令,不过P1信令的上述信息a~d是解码P2符号的L1PRE信令和L1POST信令所必需的。
引文列表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Frame structure channel coding and modulationfor a second generation digital terrestrial television broadcastingsystem(DVB-T2)”,DVB Document A122,2008年6月。
发明内容
在MISO中,取决于Tx1与Rx1之间的传输信道和Tx2与Rx1之间的传输信道的状态,在Sum SP信号的功率和Diff SP信号的功率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下面说明这种情况的例子。
例1
在Tx1-Rx1传输信道和Tx2-Rx1传输信道之间,振幅特性和相位特性相同的情况(H11=H21,并且H12=H22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就具有奇数编号的符号来说,来自Tx1的正常SP信号和来自Tx2的反转SP信号相互抵消,在MISO接收器的DiffSP信号的功率为“0”,如图5中所示。即,每隔一个符号,SP功率变成“0”。
图5中的第一行指示从MISO发射器的Tx1传送的信号,第二行指示从Tx2传送的信号。图5中的第三行指示在MISO接收器的Rx1接收的信号,而第四行指示在MISO接收器的增益控制的例子。
在图5中图解所示的例子中,作为正常SP信号从Tx1发射的Diff SP信号的功率,和作为反转SP信号从Tx2发射的Diff SP信号的功率在MISO接收器相互抵消,如利用在符号#1和#3(它们是具有奇数编号的符号)表示的箭头所示。在MISO接收器的每个Diff SP信号的功率为“0”。
同时,作为正常SP信号从Tx1发射的Sum SP信号的功率,和作为反转SP信号从Tx2发射的Sum SP信号的功率在MISO接收器相互结合,如利用在符号#0和#2(它们是具有偶数编号的符号)表示的箭头所示。在每个Sum SP信号的功率为“1”的情况下,在MISO接收器的每个Sum SP信号的功率为“2”。
例2
在Tx1-Rx1传输信道和Tx2-Rx1传输信道之间,振幅特性相同,但是相位特性相反的情况(H11=-H21,并且H12=-H22的情况)
这种情况与例1相反。就具有偶数编号的符号来说,来自Tx1的正常SP信号和来自Tx2的反转SP信号相互抵消,Sum SP信号的功率为“0”。即,每隔一个符号,SP功率变成“0”。
在除例1和例2以外的情况下,在MISO中,在Sum SP信号的功率和Diff SP信号的功率之间,可能产生较大的差异,导致在全部OFDM信号中,每隔一个符号出现的功率不平衡。特别地,就具有较短SP信号间隔的PP而论,功率不平衡变得显著。
通常,在MISO接收器中设置AGC(自动增益控制)功能,使输入OFDM信号的功率保持恒定值。在输入OFDM信号的功率较低的情况下,设定较高的增益,以增大功率。另一方面,在输入OFDM信号的功率较高的情况下,设定较低的增益,以降低功率。这种控制是动态地进行的。
于是,如果输入OFDM信号是具有偶数编号的符号的信号,那么在MISO接收器,在检测到较高功率之后跟随较低的增益,如图5的第4行所示。另外,如果输入OFDM信号是具有奇数编号的符号的信号,那么在MISO接收器,在检测到较低功率之后跟随较高的增益。在用图5中的椭圆C1和C2指示的各个部分的增益变化意味OFDM信号是具有奇数编号的符号的信号,并且增益跟随低功率的检测。
如上所述,取决于增益的跟随速度,增益跟随每隔一个符号出现在全部OFDM信号中的功率不平衡,输入OFDM信号的功率极大地变化。结果,可能会使接收性能降低。
鉴于这些情况,提出了本技术,本技术的目的是改善即使当利用MISO进行数据传输时的接收性能。
按照本技术的一个方面的接收设备包括:增益控制单元,所述增益控制单元调整信号的功率,所述信号包括作为在极化方向方面,具有高相关性的信号,经不同的传输信道发射的第一导频信号,和作为在极化方向方面,具有低相关性的信号,经所述不同的传输信道发射的第二导频信号;和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按照数据传输方法,控制增益控制单元的增益的跟随特性。
在极化方向方面,具有高相关性的信号包括不仅具有完全相同的极化方向,而且具有等于或大于阈值的相关值的信号,所述相关值指示在极化方向方面的相关性。在极化方向方面,具有低相关性的信号包括不仅具有完全相反的极化方向,而且具有小于阈值的相关值的信号,所述相关值指示在极化方向方面的相关性。跟随特性可用跟随速度指示。
当数据传输方法是MISO时,控制单元可使增益跟随与SISO的特性不同的特性。
控制单元通过改变定义增益的跟随特性的参数,控制增益控制单元的增益的跟随特性。
定义增益的跟随特性的参数可以是时间常数。可通过改变除时间常数以外的参数,控制增益的跟随特性。
控制单元可通过在输入第一导频信号和第二导频信号之一时,停止增益控制,控制增益的跟随特性。
增益控制单元可调整DVB-T2的OFDM信号的功率,第一导频信号是Sum SP信号,而第二导频信号是Diff SP信号。
接收设备还包括检测P1符号的检测单元。在这种情况下,当利用包含在P1符号中的信息指示的数据传输方法是MISO时,控制单元可控制增益控制单元的增益的跟随特性。
控制单元可通过设定使增益的跟随特性低于当数据传输方法为SISO时实现的跟随特性的参数,控制增益控制单元的增益的跟随特性。
接收设备还包括从OFDM信号中,提取第一导频信号和第二导频信号,并确定具有较低功率的导频信号的处理单元。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单元可通过在输入具有较低功率的导频信号时,停止增益控制,控制增益控制单元的增益的跟随特性。
接收设备还包括计算第一导频信号的功率和第二导频信号的功率之差的处理单元。在这种情况下,当利用包含在P1符号中的信息指示的数据传输方法是MISO,并且第一导频信号的功率和第二导频信号的功率之差等于或大于阈值时,控制单元可控制增益控制单元的增益的跟随特性。
控制单元可通过设定使增益的跟随特性低于当数据传输方法为SISO时实现的跟随特性的参数,控制增益控制单元的增益的跟随特性。
处理单元还确定第一导频信号和第二导频信号中的哪一个具有较低的功率,控制单元可通过在输入具有较低功率的导频信号时,停止增益控制,控制增益控制单元的增益的跟随特性。
在本技术的一个方面,增益控制单元调整信号的功率,所述信号包括作为在极化方向方面,具有高相关性的信号,经不同的传输信道发射的第一导频信号,和作为在极化方向方面,具有低相关性的信号,经所述不同的传输信道发射的第二导频信号。控制单元按照数据传输方法,控制增益控制单元的增益的跟随特性。
按照本技术,能够改善接收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OFDM符号的示图。
图2是表示利用MISO的数据传输的示图。
图3是表示SP排列的例子的示图。
图4是表示T2帧的帧结构的示图。
图5是解释Sum SP信号和Diff SP信号之间的功率差异的示图。
图6是表示设置在按照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接收设备中的信号处理单元的例证结构的方框图。
图7是解释接收设备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8是解释在图7的步骤S6中进行的第一跟随特性控制操作的流程图。
图9是解释在图7的步骤S6中进行的第二跟随特性控制操作的流程图。
图10是解释接收设备的其它操作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接收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例证结构的方框图。
图12是表示接收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例证结构的方框图。
图13是表示接收系统的第三实施例的例证结构的方框图。
图14是表示计算机硬件的例证结构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信号处理单元的结构]
图6是表示设置在按照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接收设备中的信号处理单元11的例证结构的方框图。
包括图6中所示的信号处理单元11的接收设备具有接收从MISO发射器,比如图2中所示的MISO发射器传送的信号的MISO接收器的功能,和接收利用SISO传送的信号的功能。接收设备具有天线(Rx1)。
信号处理单元11包括数字AGC单元21、FFT运算单元22、Alamouti解码器23、P1检测/信令解释单元24、信道特性估计单元25、数字AGC控制单元26、均衡单元27和信号切换单元28。
通过对利用Rx1接收的接收信号进行A-D转换和正交解调获得的遵守DVB-T2的OFDM信号被输入信号处理单元11。输入信号处理单元11的OFDM信号是在FFT运算之前的时域的基带信号,包含实轴分量(I分量)和虚轴分量(Q分量)。
输入信号处理单元11的OFDM信号是利用SISO或MISO,从发射器传送的信号。当利用MISO传送信号时,发射器从Tx1和Tx2,传送作为正常SP信号的Sum SP信号,并从Tx1和Tx2分别传送作为正常SP信号和反转SP信号的Diff SP信号。Sum SP信号是作为在极化方向方面,具有高相关性的信号,经不同传输信道传送的,而DiffSP信号是作为在极化方向方面,具有低相关性的信号,经所述不同传输信道传送的。
数字AGC单元21控制增益,并调整输入的OFDM信号的功率。在操作开始时,按照预定时间常数进行利用数字AGC单元21的增益控制。时间常数是定义增益控制中的跟随特性的参数之一。
取决于数据传输方法等,数字AGC控制单元26酌情控制利用数字AGC单元21的增益控制。数字AGC单元21把功率被调整的时域OFDM信号输出给FFT运算单元22和P1检测/信令解释单元24。
FFT运算单元22对从数字AGC单元21供给的时域OFDM信号进行FFT运算。FFT运算单元22把通过FFT运算获得的频域OFDM信号输出给Alamouti解码器23、信道特性估计单元25和均衡单元27。
Alamouti解码器23通过利用由信道特性估计单元25关于每个载波估计的Tx1-Rx1传输信道和Tx2-Rx1传输信道的信道特性,进行Alamouti解码,并对频域OFDM信号进行均衡。
Alamouti解码器23把均衡的OFDM信号(Sa′和Sb′)输出给信号切换单元28。
P1检测/信令解释单元24检测包含在T2帧的开头的P1符号,并解码通过P1符号传送的P1信令。根据通过解码获得的P1信令,P1检测/信令解释单元24判定数据传输方法是SISO还是MISO。如上所述,P1信令包含指示传输方法是SISO还是MISO的信息。
当数据传输方法被确定为MISO时,P1检测/信令解释单元24把表于此种情况的MISO标记输出给数字AGC控制单元26和信号切换单元28。在诸如FFT运算单元22之类的其它处理单元,酌情使用包含在利用P1检测/信令解释单元24解码的P1信令中的关于FFT尺寸的信息和关于部分GI长度的信息。
信道特性估计单元25从供给自FFT运算单元22的频域OFDM信号中,提取SP信号(Sum SP信号和Diff SP信号),并估计在SP信号的各个位置的载波的信道特性。信道特性估计单元25沿着时间方向和频率方向,内插在SP信号的各个位置的信道特性,估计OFDM信号的各个载波的信道特性,并把指示估计的信道特性的信道信息输出给Alamouti解码器23和均衡单元27。各个载波在Tx1-Rx1传输信道和Tx2-Rx1传输信道中的信道特性被提供给Alamouti解码器23。
在数据传输方法是MISO的情况下,信道特性估计单元25计算Sum SP信号的功率和Diff SP信号的功率之差,并判定是否存在如参考图5所述那样的功率不平衡。例如,在Sum SP信号和Diff SP信号之间的功率差等于或大于阈值的情况下,信道特性估计单元25判定存在功率不平衡,从而向数字AGC控制单元26输出表示这种情况的功率不平衡检测标记。
信道特性估计单元25计数SP信号的符号编号,并把符号编号信息输出给数字AGC控制单元26。信道特性估计单元25还计算Sum SP信号的功率的总和,和Diff SP信号的功率的总和,并在Sum SP信号和Diff SP信号之间确定哪些SP信号具有较小的功率总和。信道特性估计单元25把指示Sum SP信号和Diff SP信号之间,哪些SP信号具有较小的功率总和的信息输出给数字AGC控制单元26。例如,功率的总和是利用预定数目的Sum SP信号和预定数目的Diff SP信号计算的。
在从P1检测/信令解释单元24供给MISO标记的情况下,数字AGC控制单元26控制数字AGC单元21的增益的跟随特性。在从P1检测/信令解释单元24供给MISO标记,并从信道特性估计单元25供给功率不平衡检测标记的情况下,数字AGC控制单元26也控制数字AGC单元21的增益的跟随特性。
例如,数字AGC控制单元26通过在数字AGC单元21中设定使增益的跟随特性低于在预定时间常数下的增益的跟随特性的MISO用时间常数,控制数字AGC单元21的增益的跟随特性。在从数字AGC控制单元26供给MISO用时间常数的情况下,数字AGC单元21按照MISO用时间常数,而不是预定时间常数,控制增益。
因而,即使当归因于MISO数据传输而出现功率不平衡时,也能够控制增益不跟随功率不平衡,从而能够减小从数字AGC单元21输出的信号的功率的变化。
当Sum SP信号和Diff SP信号之间的具有较小的功率总和的SP信号被输入数字AGC单元21时,数字AGC控制单元26还输出AGC停止标记,从而停止增益控制。这样,控制数字AGC单元21的增益的跟随特性。根据从信道特性估计单元25供给的符号编号,确定具有较小的功率总和的SP信号被输入数字AGC单元21的时间。
在从数字AGC控制单元26供给AGC停止标记的情况下,数字AGC单元21在输入具有较小的功率总和的SP信号期间,停止增益控制。在增益控制被停止的时候,可以停止功率调整,或者可以利用在停止增益控制之前刚刚获得的增益,继续功率调整。
因而,即使当归因于MISO数据传输而出现功率不平衡时,在输入具有较小的功率总和的SP信号期间,能够防止增益跟随功率不平衡,从而能够减小时域OFDM信号的功率的变化。另一方面,可在输入具有较大的功率总和的SP信号期间,停止增益控制。
当按照上述方式,控制增益的跟随特性,减小OFDM信号的功率的变化时,能够防止归因于MISO数据传输的接收性能降低,从而能够改善接收性能。
均衡单元27通过利用信道特性估计单元25关于各个载波估计的信道特性,对频域OFDM信号进行均衡,并把均衡的OFDM信号输出给信号切换单元28。
在从P1检测/信令解释单元24供给MISO标记,或者数据传输方法是MISO的情况下,信号切换单元28把从Alamouti解码器23供给的信号输出给纠错单元(未示出)。在未从P1检测/信令解释单元24供给MISO标记,或者数据传输方法是SISO的情况下,信号切换单元28把从均衡单元27供给的信号输出给纠错单元(未示出)。
[接收设备的操作]
现在说明接收设备的操作。每个步骤中的操作是酌情与另一个步骤的操作并行地进行的,或者是在另一个步骤的操作之前或之后进行的。
首先参见图7中所示的流程图,说明当从P1检测/信令解释单元24供给MISO标记时进行的控制增益的跟随特性的操作。
在步骤S1,数字AGC单元21按照预定的时间常数,控制增益,并调整输入OFDM信号的功率。
在步骤S2,P1检测/信令解释单元24检测P1符号。
在步骤S3,P1检测/信令解释单元24检测通过P1符号传送的P1信令。
在步骤S4,P1检测/信令解释单元24根据包含在P1信令中的信息,判定数据传输方法是否是MISO。
如果在步骤S4,判定数据传输方法是MISO,那么在步骤S5,P1检测/信令解释单元24向数字AGC控制单元26输出MISO标记。
在步骤S6,数字AGC控制单元26进行跟随特性控制操作。跟随特性控制操作将在后面参考图7和8中所示的流程图说明。
在步骤S7,数字AGC单元21在数字AGC控制单元26的控制下,控制增益,并把功率被调整的时域OFDM信号输出给FFT运算单元22。
在步骤S8,FFT运算单元22对从数字AGC单元21供给的时域OFDM信号进行FFT运算。
在步骤S9,根据包含在从FFT运算单元22供给的频域OFDM信号中的SP信号,信道特性估计单元25估计OFDM信号的各个载波在Tx1-Rx1传输信道和Tx2-Rx1传输信道中的信道特性。
在步骤S10,Alamouti解码器23通过利用信道特性估计单元25估计的信道特性,进行Alamouti解码,并对频域OFDM信号进行均衡。Alamouti解码器23输出均衡的OFDM信号。从Alamouti解码器23输出的均衡的OFDM信号由信号切换单元28选择,然后被输出到纠错单元。操作随后结束。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4,判定数据传输方法不是MISO,而是SISO,那么在步骤S11,信号处理单元11的各个组件进行常规的解调操作。具体地,数字AGC单元21按照预定的时间常数控制增益,FFT运算单元22对功率被调整的时域OFDM信号进行FFT运算。信道特性估计单元25根据包含在频域OFDM信号中的SP信号,估计信道特性,均衡单元27利用估计的信道特性,对频域OFDM信号进行均衡。从均衡单元27输出的均衡的OFDM信号由信号切换单元28选择,然后被输出给纠错单元。
现在参见图8中所示的流程图,说明在图7的步骤S6中进行的第一跟随特性控制操作。图8中所示的操作是通过设定用于MISO的时间常数,控制增益的跟随特性的操作。
在步骤S21,数字AGC控制单元26在数字AGC单元21中,设定使增益的跟随特性低于在预定时间常数下的跟随特性的MISO用时间常数。之后,进行图7中的步骤S6及之后的过程,在步骤S7,数字AGC单元21按照MISO用时间常数,控制增益。
现在参考图9中所示的流程图,说明在图7的步骤S6中进行的第二跟随特性控制操作。图9中所示的操作是通过停止增益控制,控制增益的跟随特性的操作。
在步骤S31,信道特性估计单元25计数SP信号的符号编号,并把符号编号信息输出给数字AGC控制单元26。
在步骤S32,信道特性估计单元25计算Sum SP信号的功率的总和,和Diff SP信号的功率的总和,并在Sum SP信号和Diff SP信号之间,确定哪些SP信号具有较小的功率总和。信道特性估计单元25把指示具有较小的功率总和的SP信号的信息,输出给数字AGC控制单元26。
在步骤S33,数字AGC控制单元26判定当前时间是否是把具有较小的功率总和的SP信号输入数字AGC单元21的时间。
如果在步骤S33,判定当前时间是把具有较小的功率总和的SP信号输入数字AGC单元21的时间,那么在步骤S34,数字AGC控制单元26向数字AGC单元21输出AGC停止标记,然后结束操作。之后,进行图7中的步骤S6及之后的处理,响应AGC停止标记的供给,在具有较小的功率总和的SP信号被输入的时候,数字AGC单元21在步骤S7中停止增益控制。
如果在步骤S33,判定当前时间不是把具有较小的功率总和的SP信号输入数字AGC单元21的时间,那么跳过步骤S34,数字AGC控制单元26结束操作。之后,进行图7中的步骤S6及之后的处理,在步骤S7,数字AGC单元21按照预定的时间常数控制增益。
现在参见图10中所示的流程图,说明当从P1检测/信令解释单元24供给MISO标记,并且从信道特性估计单元25供给功率不平衡检测标记时,进行的控制增益的跟随特性的操作。
图10的步骤S41-S45的处理和图7的步骤S1-S5的处理相同。具体地,在步骤S41,数字AGC单元21按照预定时间常数控制增益,并调整输入的OFDM信号的功率。
在步骤S42,P1检测/信令解释单元24检测P1符号。
在步骤S43,P1检测/信令解释单元24解码通过P1符号传送的P1信令。
在步骤S44,P1检测/信令解释单元24根据包含在P1信令中的信息,判定数据传输方法是否是MISO。
如果在步骤S44,判定数据传输方法是MISO,那么在步骤S45,P1检测/信令解释单元24向数字AGC控制单元26输出MISO标记。
在步骤S46,FFT运算单元22对从数字AGC单元21供给的时域OFDM信号进行FFT运算。
在步骤S47,根据包含在从FFT运算单元22供给的频域OFDM信号中的SP信号,信道特性估计单元25估计OFDM信号的各个载波在Tx1-Rx1传输信道和Tx2-Rx1传输信道中的信道特性。
在步骤S48,信道特性估计单元25计算Sum SP信号的功率和Diff SP信号的功率之差。
在步骤S49,根据Sum SP信号的功率和Diff SP信号的功率之差,信道特性估计单元25判定是否存在和参考图5说明的功率不平衡一样的功率不平衡。
如果在步骤S49,检测到功率不平衡,那么在步骤S50,信道特性估计单元25向数字AGC控制单元26输出功率不平衡检测标记。
在步骤S51,数字AGC控制单元26进行跟随特性控制操作。作为所述跟随特性控制操作,进行参考图8中所示的流程图说明的操作,或者参考图9中所示的流程图说明的操作。
在步骤S52,数字AGC单元21在数字AGC控制单元26的控制下,控制增益,并把功率被调整的时域OFDM信号输出给FFT运算单元22。
在步骤S53,FFT运算单元22对功率按照增益被调整的时域OFDM信号进行FFT操作,所述增益具有通过图8或9中所示的操作控制的跟随特性。
在步骤S54,Alamouti解码器23通过利用信道特性估计单元25估计的信道特性,进行Alamouti解码,并对频域OFDM信号进行均衡。Alamouti解码器23输出均衡的OFDM信号。从Alamouti解码器23输出的均衡的OFDM信号由信号切换单元28选择,然后被输出给纠错单元。操作随后结束。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44中,判定数据传输方法不是MISO,而是SISO,或者如果在步骤S49中未检测到功率不平衡,那么在步骤S55,信号处理单元11的各个组件进行常规的解调操作。即,如果在步骤S44中,判定数据传输方法不是MISO,而是SISO,那么进行与图7的步骤S11的操作相同的操作。另外,如果在步骤S49中未检测到功率不平衡,那么不控制增益的跟随特性,并解调利用MISO传送的数据。
通过上述操作,即使当归因于MISO数据传输而出现功率不平衡时,也能够控制增益不跟随功率不平衡,从而能够减小OFDM信号的功率的变化。另外,能够避免在信号处理单元11的接收性能降低。
[变形例]
在上面的说明中,利用使用MISO用时间常数的控制方法,或者当输入具有较小的功率总和的SP信号时,停止增益控制的控制方法,控制增益的跟随特性。不过,可以酌情切换这两种控制方法。
例如,当Sum SP信号的功率的总和与Diff SP信号的功率的总和之差小于阈值时,使用前一控制方法。当Sum SP信号的功率的总和与Diff SP信号的功率的总和之差等于或大于阈值时,使用后一控制方法。另外,可以根据PP,改变控制增益的跟随特性的方法。
[在接收系统中的应用例子]
图11是表示其中使用信号处理单元11的接收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例证结构的方框图。
图11中所示的接收系统包括获取单元101、信道解码单元102和信息源解码单元103。
获取单元101通过诸如数字地面广播、数字卫星广播、CATV网络或因特网之类网络的传输信道(未示出),获得信号,并把信号提供给信道解码单元102。图6中所示的信号处理单元11包括在例如获取单元101中。
信道解码单元102对获取单元101经传输信道获得的信号,进行包括纠错在内的信道解码操作,并把结果信号提供给信息源解码单元103。
信息源解码单元103对经历信道解码操作的信号进行信息源解码操作。信息源解码操作包括把压缩信息扩展成原始信息,从而获得要传送的数据的操作。
具体地,获取单元101经传输信道获得的信号可能已经历压缩编码,以便压缩信息,从而减少诸如图像和声音之类数据的数量。在这种情况下,信息源解码单元103对经历信道解码操作的信号,进行信息源解码操作,比如把压缩信息展开成原始信息的操作。
在获取单元101经传输信道获得的信号未经历压缩编码的情况下,信息源解码单元103不进行把压缩信息展开成原始信息的操作。这里,所述展开操作可以是例如MPEG解码。信息源解码操作不但可包括展开操作,而且还可包括解扰。
图11中所示的接收系统可以用在例如接收数字电视广播的电视调谐器中。获取单元101、信道解码单元102和信息源解码单元103都可分别以一个独立设备(比如IC(集成电路)或软件模块)的形式形成。
另一方面,可以一个独立设备的形式,形成获取单元101、信道解码单元102和信息源解码单元103这3个单元。也可以一个独立设备的形式,形成获取单元101和信道解码单元102,另外也可以一个独立设备的形式,形成信道解码单元102和信息源解码单元103。
图12是表示其中使用信号处理单元11的接收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例证结构的方框图。
在图12中所示的结构中,与图11中所示组件等同的组件用和图11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不再重复这些组件的说明。
图12中所示的接收系统的结构和图11中所示结构的相同之处在于包括获取单元101、信道解码单元102和信息源解码单元103,和图11中所示结构的不同之处在于还包括输出单元111。
例如,输出单元111是显示图像的显示器,或者输出声音的扬声器。输出单元111输出作为从信息源解码单元103输出的信号的图像或声音。即,输出单元111显示图像,或者输出声音。
图12中所示的接收系统可以用在例如接收作为数字广播的电视广播的电视接收机中,或者接收无线广播的无线电接收机中。
在利用获取单元101获得的信号未经历压缩编码的情况下,从信道解码单元102输出的信号被直接提供给输出单元111。
图13是表示其中使用信号处理单元11的接收系统的第三实施例的例证结构的方框图。
在图13中所示的结构中,与图11中所示的组件等同的组件用和图11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将不再重复这些组件的说明。
图13中所示的接收系统的结构和图11中所示的结构的相同之处在于包括获取单元101和信道解码单元102,和图11中所示的结构的不同之处在于不包括信息源解码单元103,但是另外包括记录单元121。
记录单元121把从信道解码单元102输出的信号(比如MPEG TS的TS分组)记录(保存)在诸如光盘、硬盘(磁盘)或闪存之类的记录(存储)介质上。
图13中所示的上述接收系统可以用在记录电视广播的记录器设备等中。
可以增加信息源解码单元103,在信息源解码单元103经历信息源解码操作的信号,或者通过解码获得的图像或声音可由记录单元121记录。
[计算机的例证结构]
上面说明的一系列操作可用硬件执行,也可用软件执行。在用软件执行所述一系列操作的情况下,从程序记录介质把软件的程序安装到并入专用硬件中的计算机,或者通用个人计算机中。
图14是表示按照程序,执行上述一系列操作的计算机的硬件的例证结构的方框图。
CPU(中央处理器)151、ROM(只读存储器)152、RAM(随机存取存储器)153通过总线154相互连接。
输入/输出接口155也连接到总线154。由键盘、鼠标等形成的输入单元156,和由显示器、扬声器等形成的输出单元157连接到输入/输出接口155。由硬盘、非易失性存储器等形成的存储单元158,由网络接口等形成的通信单元159,和驱动可拆卸介质161的驱动器160也连接到输入/输出接口155。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计算机中,CPU 151经输入/输出接口155和总线154,把保存在存储单元158中的程序载入RAM 153中,并执行所述程序,以致执行上面说明的一系列操作。
CPU 151执行的程序被记录在可拆卸介质161中,或者是通过诸如局域网、因特网或数字广播之类的有线或无线传输介质提供的,并被安装在存储单元158中。
由计算机执行的程序可以是按照本说明书中说明的顺序,时序地进行操作的程序,或者可以是并行地,或者在需要时(,例如当存在调用时),执行操作的程序。
应注意,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可以对上述实施例作出各种变形,而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
[其它变形例]
还可以以下形式,提供本技术。
(1)一种接收设备,包括:
增益控制单元,所述增益控制单元调整信号的功率,所述信号包括作为在极化方向方面,具有高相关性的信号,经不同的传输信道发射的第一导频信号,和作为在极化方向方面,具有低相关性的信号,经所述不同的传输信道发射的第二导频信号;和
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按照数据传输方法,控制增益控制单元的增益的跟随特性。
2、按照(1)所述的接收设备,其中当数据传输方法是MISO时,控制单元使增益跟随与SISO的特性不同的特性。
3、按照(1)或(2)所述的接收设备,其中控制单元通过改变定义增益的跟随特性的参数,控制增益控制单元的增益的跟随特性。
4、按照(1)或(2)所述的接收设备,其中控制单元通过在输入第一导频信号和第二导频信号之一时,停止增益控制,控制增益控制单元的增益的跟随特性。
5、按照(1)-(4)任意之一所述的接收设备,其中
增益控制单元调整DVB-T2的OFDM信号的功率,
第一导频信号是Sum SP信号,
第二导频信号是Diff SP信号。
6、按照(5)所述的接收设备,还包括
检测P1符号的检测单元,
其中当利用包含在P1符号中的信息指示的数据传输方法是MISO时,控制单元控制增益控制单元的增益的跟随特性。
7、按照(5)或(6)所述的接收设备,其中控制单元通过设定以致使增益的跟随特性低于当数据传输方法为SISO时实现的跟随特性的参数,控制增益控制单元的增益的跟随特性。
8、按照(5)或(6)所述的接收设备,还包括
从OFDM信号中,提取第一导频信号和第二导频信号,并确定具有较低功率的导频信号的处理单元,
其中控制单元通过在输入具有较低功率的导频信号时,停止增益控制,控制增益控制单元的增益的跟随特性。
9、按照(6)所述的接收设备,还包括
计算第一导频信号的功率和第二导频信号的功率之差的处理单元,
其中当利用包含在P1符号中的信息指示的数据传输方法是MISO,并且第一导频信号的功率和第二导频信号的功率之差等于或大于阈值时,控制单元可控制增益控制单元的增益的跟随特性。
10、按照(9)所述的接收设备,其中控制单元通过设定以致使增益的跟随特性低于当数据传输方法为SISO时实现的跟随特性的参数,控制增益控制单元的增益的跟随特性。
11、按照(9)所述的接收设备,其中
处理单元还确定第一导频信号和第二导频信号中的哪一个具有较低的功率,和
控制单元通过在输入具有较低功率的导频信号时,停止增益控制,控制增益控制单元的增益的跟随特性。
12、一种接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利用增益控制单元调整信号的功率,所述信号包括作为在极化方向方面,具有高相关性的信号,经不同的传输信道发射的第一导频信号,和作为在极化方向方面,具有低相关性的信号,经所述不同的传输信道发射的第二导频信号;和
按照数据传输方法,控制增益控制单元的增益的跟随特性。
13、一种程序,所述程序使计算机执行包括以下步骤的操作:
利用增益控制单元调整信号的功率,所述信号包括作为在极化方向方面,具有高相关性的信号,经不同的传输信道发射的第一导频信号,和作为在极化方向方面,具有低相关性的信号,经所述不同的传输信道发射的第二导频信号;和
按照数据传输方法,控制增益控制单元的增益的跟随特性。
附图标记列表
11 信号处理单元,21 数字AGC单元,22 FFT运算单元,23Alamouti解码器,24 P1检测/信令解释单元,25 信道特性估计单元,26 数字AGC控制单元。

Claims (13)

1.一种接收设备,包括:
增益控制单元,被配置成调整信号的功率,所述信号包括作为在极化方向方面具有高相关性的信号经不同的传输信道传送的第一导频信号,和作为在极化方向方面具有低相关性的信号经所述不同的传输信道传送的第二导频信号;和
控制单元,被配置成根据数据传输方法控制增益控制单元的增益的跟随特性。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设备,其中当数据传输方法是MISO时,控制单元使增益跟随与SISO的特性不同的特性。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设备,其中控制单元通过改变限定增益的跟随特性的参数,控制增益控制单元的增益的跟随特性。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设备,其中控制单元通过在输入第一导频信号和第二导频信号之一时停止增益控制,控制增益控制单元的增益的跟随特性。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设备,其中
增益控制单元调整DVB-T2的OFDM信号的功率,
第一导频信号是Sum SP信号,以及
第二导频信号是Diff SP信号。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收设备,还包括
被配置成检测P1符号的检测单元,
其中当利用包含在P1符号中的信息指示的数据传输方法是MISO时,控制单元控制增益控制单元的增益的跟随特性。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收设备,其中控制单元通过设定使增益的跟随特性低于当数据传输方法为SISO时实现的跟随特性的参数,控制增益控制单元的增益的跟随特性。
8.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收设备,还包括
处理单元,被配置成从OFDM信号中提取第一导频信号和第二导频信号,并确定第一导频信号和第二导频信号中的哪一个具有较低的功率,
其中控制单元通过在输入具有较低功率的导频信号时停止增益控制,控制增益控制单元的增益的跟随特性。
9.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收设备,还包括
处理单元,被配置成计算第一导频信号的功率和第二导频信号的功率之差,
其中当利用包含在P1符号中的信息指示的数据传输方法是MISO,并且第一导频信号的功率和第二导频信号的功率之差等于或大于阈值时,控制单元控制增益控制单元的增益的跟随特性。
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收设备,其中控制单元通过设定使增益的跟随特性低于当数据传输方法为SISO时实现的跟随特性的参数,控制增益控制单元的增益的跟随特性。
11.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收设备,其中
处理单元还确定第一导频信号和第二导频信号中的哪一个具有较低的功率,并且
控制单元通过在输入具有较低功率的导频信号时停止增益控制,控制增益控制单元的增益的跟随特性。
12.一种接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利用增益控制单元调整信号的功率,所述信号包括作为在极化方向方面具有高相关性的信号经不同的传输信道传送的第一导频信号,和作为在极化方向方面具有低相关性的信号经所述不同的传输信道传送的第二导频信号;和
根据数据传输方法,控制增益控制单元的增益的跟随特性。
13.一种程序,所述程序使计算机执行包括以下步骤的操作:
利用增益控制单元调整信号的功率,所述信号包括作为在极化方向方面具有高相关性的信号经不同的传输信道传送的第一导频信号,和作为在极化方向方面具有低相关性的信号经所述不同的传输信道传送的第二导频信号;和
根据数据传输方法,控制增益控制单元的增益的跟随特性。
CN201280011460.3A 2011-03-10 2012-03-01 接收设备、接收方法和程序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040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53064 2011-03-10
JP2011053064A JP5668979B2 (ja) 2011-03-10 2011-03-10 受信装置、受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PCT/JP2012/055234 WO2012121104A1 (ja) 2011-03-10 2012-03-01 受信装置、受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04056A true CN103404056A (zh) 2013-11-20
CN103404056B CN103404056B (zh) 2017-04-12

Family

ID=467980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11460.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04056B (zh) 2011-03-10 2012-03-01 接收设备、接收方法和程序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203674B2 (zh)
EP (1) EP2685647A4 (zh)
JP (1) JP5668979B2 (zh)
CN (1) CN103404056B (zh)
BR (1) BR112013022539A2 (zh)
RU (1) RU2597002C2 (zh)
WO (1) WO201212110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27803B2 (en) 2004-10-22 2008-02-05 Parkervision,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vector power amplification
US7911272B2 (en) 2007-06-19 2011-03-22 Parkervision,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of RF power transmission, modulation, and amplification, including blended control embodiments
JP6174574B2 (ja) * 2011-06-02 2017-08-02 パーカーヴィジョン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アンテナ制御
US9479233B2 (en) 2012-11-08 2016-10-25 Intel Corporatio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of multi-input-multi-output (MIMO) beamformed communication with space block coding
KR20160058855A (ko) 2013-09-17 2016-05-25 파커비전, 인크. 정보를 포함하는 시간의 함수를 렌더링하기 위한 방법, 장치 및 시스템
WO2016022287A1 (en) 2014-08-07 2016-02-11 Coherent Logix, Incorporated Multi-partition radio frames
CA2956957C (en) * 2014-08-07 2019-02-12 ONE Media, LLC Dynamic configuration of a flexible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phy transport data frame
CN105024878B (zh) * 2015-06-30 2018-07-20 芯海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ofdm集群系统的时延测量方法
WO2017014591A1 (en) * 2015-07-23 2017-01-2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ransmitting apparatus, receiv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s thereof
JP6953693B2 (ja) * 2016-09-15 2021-10-27 ソニ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送信装置、及び、送信方法
CN109861808B (zh) * 2017-11-30 2021-10-22 上海数字电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前径搜索方法及装置
CN110166198A (zh) * 2018-02-12 2019-08-23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旁路信号发送方法和设备
US10658118B2 (en) * 2018-02-13 2020-05-19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Electronic component and board having the same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09033A (zh) * 2009-06-03 2010-12-08 索尼公司 接收器和方法
US20100322326A1 (en) * 2009-06-23 2010-12-23 Bernard Arambepola Efficient tuning and demodulation techniques
CN101964771A (zh) * 2009-07-24 2011-02-02 索尼公司 接收设备、接收方法、程序和接收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252971B1 (ko) * 1998-02-25 2000-04-15 구자홍 디지털 방송 수신기의 자동주파수 제어방법
JP2001177426A (ja) * 1999-12-21 2001-06-29 Hitachi Kokusai Electric Inc 通信装置
RU2192709C2 (ru) * 2000-11-30 2002-11-10 Гармонов Александр Васильевич Способ приема многолучевых сигналов в системе радиосвязи с кодовым разделением каналов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его реализации
US8320301B2 (en) * 2002-10-25 2012-11-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IMO WLAN system
US7508798B2 (en) * 2002-12-16 2009-03-24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Virtual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
DE602004019997D1 (de) * 2004-03-30 2009-04-2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Mobiles Kommunikationsendgerät und Funkkommunikationssystem
US7966033B2 (en) * 2006-01-05 2011-06-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rving sector directed power control
EP2071758A1 (en) * 2007-12-11 2009-06-17 Sony Corporation OFDM-Transmit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and OFDM-receiv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US8229036B2 (en) * 2007-12-21 2012-07-24 Broadcom Corporation Characterizing channel response using data tone decision feedback
US8189689B2 (en) * 2008-08-12 2012-05-29 Himax Technologies Limited Receiver for reducing PCR jitter
JP4661938B2 (ja) * 2008-10-28 2011-03-30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ー・プログラム
GB2470768A (en) * 2009-06-03 2010-12-08 Sony Corp Receiver for OFDM symbols in a MISO system with Alamouti-type encoding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09033A (zh) * 2009-06-03 2010-12-08 索尼公司 接收器和方法
US20100322326A1 (en) * 2009-06-23 2010-12-23 Bernard Arambepola Efficient tuning and demodulation techniques
CN101964771A (zh) * 2009-07-24 2011-02-02 索尼公司 接收设备、接收方法、程序和接收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203674B2 (en) 2015-12-01
WO2012121104A1 (ja) 2012-09-13
RU2013140774A (ru) 2015-03-10
JP2012191431A (ja) 2012-10-04
RU2597002C2 (ru) 2016-09-10
EP2685647A4 (en) 2014-08-27
EP2685647A1 (en) 2014-01-15
CN103404056B (zh) 2017-04-12
JP5668979B2 (ja) 2015-02-12
BR112013022539A2 (pt) 2016-11-29
US20130329839A1 (en) 2013-1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04056A (zh) 接收设备、接收方法和程序
JP4394474B2 (ja) 無線中継システム、無線中継装置及び無線中継方法
US8537915B2 (en) Pilot design for wireless system
EP2477369B1 (en) OFDM-MIMO radio frequency transmission system
US8402332B2 (en) Reception apparatus, reception method and reception system
CN101964773A (zh) 接收设备、方法和程序
JP5392554B2 (ja) 受信装置及び方法、プログラム、並びに受信システム
EP1331782A2 (en) OFDM diversity receiver and receiving method using a plurality of equalizers
CN102263725B (zh) 移动ofdm接收机
JP4841256B2 (ja) 無線装置
JP4340679B2 (ja) 等化器
US9210017B2 (en) Reception device, reception method, and program
US20090129513A1 (en) Apparatus, method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providing partial MIMO reception and decoding
JP6006563B2 (ja) 受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130089163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pilot sequence
Hu et al. Robust MIMO-OFDM design for CMMB systems based on LMMSE channel estimation
WO2015045078A1 (ja)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及び信号送信方法
Savaux et al. Study of cyclic delay diversity for single frequency network using DRM standard
Hahn et al. Spread-spectrum based low-cost provision of downlink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to the access points of FDD OFDM mobile radio systems
AU2013203046B2 (en) Ofdm-mimo radio frequency transmission system
Promsuwanna et al. Modified orthogonal pilot scheme for Carrier Frequency Offset estimation in 2× 2 MIMO system
US2008023251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pensating channel changes for fast fading channel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41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