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03361A - 用于冷却变速电动马达-泵的壳体流量增大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冷却变速电动马达-泵的壳体流量增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03361A
CN103403361A CN2011800684458A CN201180068445A CN103403361A CN 103403361 A CN103403361 A CN 103403361A CN 2011800684458 A CN2011800684458 A CN 2011800684458A CN 201180068445 A CN201180068445 A CN 201180068445A CN 103403361 A CN103403361 A CN 1034033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uid
pump
communicated
port
spo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6844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03361B (zh
Inventor
P·W·加洛维
J·D·斯金纳
K·D·瓦尔特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aton Intelligent Power Ltd
Original Assignee
Eat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aton Corp filed Critical Eat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4033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033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033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033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BSYSTEMS ACTING BY MEANS OF FLUIDS IN GENERAL; FLUID-PRESSURE ACTUATORS, e.g. SERVOMOTORS; DETAILS OF FLUID-PRESSU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5B21/00Common features of fluid actuator systems; Fluid-pressure actuato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any other group of this subclass
    • F15B21/04Special measures taken in connection with the properties of the flui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1/00Multi-cylinder machines or pumps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 F04B1/04Multi-cylinder machines or pumps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in star- or fan-arrangement
    • F04B1/0404Details or component parts
    • F04B1/0421Cylind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17/00Pumps characterised by combination with, or adaptation to, specific driving engines or motors
    • F04B17/03Pumps characterised by combination with, or adaptation to, specific driving engines or motors driven by electric mo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14/00Control of, monitoring of,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 F04C14/02Control of, monitoring of,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veral machines or pumps connected in series or in paralle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BSYSTEMS ACTING BY MEANS OF FLUIDS IN GENERAL; FLUID-PRESSURE ACTUATORS, e.g. SERVOMOTORS; DETAILS OF FLUID-PRESSU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5B21/00Common features of fluid actuator systems; Fluid-pressure actuato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any other group of this subclass
    • F15B21/04Special measures taken in connection with the properties of the fluid
    • F15B21/042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fluid
    • F15B21/0423Coo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BSYSTEMS ACTING BY MEANS OF FLUIDS IN GENERAL; FLUID-PRESSURE ACTUATORS, e.g. SERVOMOTORS; DETAILS OF FLUID-PRESSU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5B2211/00Circuits for servomotor systems
    • F15B2211/20Fluid pressure source, e.g. accumulator or variable axial piston pump
    • F15B2211/205Systems with pumps
    • F15B2211/20507Type of prime mov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BSYSTEMS ACTING BY MEANS OF FLUIDS IN GENERAL; FLUID-PRESSURE ACTUATORS, e.g. SERVOMOTORS; DETAILS OF FLUID-PRESSU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5B2211/00Circuits for servomotor systems
    • F15B2211/20Fluid pressure source, e.g. accumulator or variable axial piston pump
    • F15B2211/205Systems with pumps
    • F15B2211/20507Type of prime mover
    • F15B2211/20515Electric mot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BSYSTEMS ACTING BY MEANS OF FLUIDS IN GENERAL; FLUID-PRESSURE ACTUATORS, e.g. SERVOMOTORS; DETAILS OF FLUID-PRESSU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5B2211/00Circuits for servomotor systems
    • F15B2211/20Fluid pressure source, e.g. accumulator or variable axial piston pump
    • F15B2211/205Systems with pumps
    • F15B2211/20576Systems with pumps with multiple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BSYSTEMS ACTING BY MEANS OF FLUIDS IN GENERAL; FLUID-PRESSURE ACTUATORS, e.g. SERVOMOTORS; DETAILS OF FLUID-PRESSU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5B2211/00Circuits for servomotor systems
    • F15B2211/20Fluid pressure source, e.g. accumulator or variable axial piston pump
    • F15B2211/21Systems with pressure sources other than pumps, e.g. with a pyrotechnical charge
    • F15B2211/214Systems with pressure sources other than pumps, e.g. with a pyrotechnical charge the pressure sources being hydrotransform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BSYSTEMS ACTING BY MEANS OF FLUIDS IN GENERAL; FLUID-PRESSURE ACTUATORS, e.g. SERVOMOTORS; DETAILS OF FLUID-PRESSU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5B2211/00Circuits for servomotor systems
    • F15B2211/60Circuit components or control therefor
    • F15B2211/61Secondary circuits
    • F15B2211/611Diverting circuits, e.g. for cooling or filte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Details Of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 Fluid-Pressure Circuits (AREA)
  • Details And Applications Of Rotary Liquid Pumps (AREA)

Abstract

示例性流体回路(例如,在飞行器内)包括第一(12)和第二(32)泵组件。第一泵组件具有电动马达(18)和第一流体泵(16)。第一流体泵联接到电动马达并且具有与第一流体泵的壳体排放区域流体连通的壳体排放端口(30)。第二泵组件通过来自第一流体泵的第一流体出口(22)的液压压力被供给动力且用来增大通过第一流体泵的壳体排放区域的流量。

Description

用于冷却变速电动马达-泵的壳体流量增大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在2011年12月15日作为PCT国际专利申请提交,除美国以外的所有指定国的申请人为名称为伊顿公司的美国公司,仅指定美国的申请人为美国公民Phillip Wayne Galloway、美国公民Jeffrey David Skinner,Jr.和美国公民Kelly Dale Valtr,并且要求2010年12月29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系列号No.61/427,904、2010年12月29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系列号No.61/428,184、2011年5月18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系列号No.61/487,530、2011年6月30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系列号No.61/503,409和2011年6月30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系列号No.61/503,429的优先权,这些美国专利申请的公开内容通过全文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
背景技术
过去,用来为飞行器构件供给动力的电动马达泵具有带走与泵和电动马达损失相关的热量以及与系统中的压降相关的热量的壳体排放回路。典型地,使用强制液压流体冷却来保持电动马达泵冷却。例如,能够将比较小的转子泵组建到电动马达泵轴上以提供该正冷却流量。对于在恒定电频率系统(典型地400赫兹)中操作的马达泵而言,以恒定轴速度操作的转子泵能够提供充分的流量以提供所需的冷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具有第一泵组件的流体回路。第一泵组件具有电动马达和第一流体泵。第一流体泵联接到电动马达且具有第一流体入口、第一流体出口、和与第一流体泵的壳体排放区域流体连通的壳体排放端口。该流体回路还具有与第一泵组件流体连通的第二泵组件。第二泵组件通过来自第一流体泵的第一流体出口的液压压力被供给动力且用来增大通过第一流体泵的壳体排放区域的流量。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涉及一种飞行器。该飞行器包括第一泵组件和与第一泵组件流体连通的冷却回路。该冷却回路包括通过从第一泵组件输出的液压压力被供给动力的第二泵组件。第二泵组件也增大通过第一泵组件的壳体排放区域的流量。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一示例性第二泵组件包括流体马达和联接到该流体马达的第二流体泵。马达的流体入口与第一流体泵的出口流体连通,以使得从第一流体泵输出的流体为马达供给动力。第二流体泵的入口与第一流体泵的壳体排放端口流体连通,以使得第二流体泵在通过马达被供给动力时从第一流体泵的壳体排放区域泵送流体。
在另一些实施方案中,另一示例性第二泵组件包括先导级阀组件和与先导级阀组件流体连通的主级阀组件。先导级阀组件具有与第一流体泵的第一流体出口流体连通的流体输入通路。主级阀组件具有与第一流体泵的壳体排放端口流体连通的流体输入通路,以使得第二流体泵组件从第一流体泵的壳体排放区域泵送流体。
在另一些实施方案中,另一示例性第二泵组件包括叶片泵,该叶片泵具有与第一泵组件的出口流体连通的驱动端口、与第一泵组件的壳体排放端口流体连通的吸入端口、和与冷却回路流体连通的输出端口。该叶片泵包括在具有凸轮表面的凸轮结构内旋转的转子。该转子限定叶片可滑动地安装在其中的径向槽。该叶片泵还包括在凸轮表面与转子之间限定的室。随着转子旋转,来自壳体排放端口的流体被吸入室中且与来自第一流体出口的加压流体混合,并且混合物经输出端口被从叶片泵泵送出来。
在另一些实施方案中,另一示例性第二泵组件包括至少三个滑阀。至少一个滑阀联接到活塞室内的活塞头。使滑阀的操作协调以使活塞头在活塞室内往复运动。利用从第一流体泵的第一流体出口获得的正液压压力来使滑阀的阀芯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来回移动。
在另一些实施方案中,另一示例性第二泵组件包括顺序阀和主阀。主阀包括活塞头,该活塞头在具有在活塞头的相对侧定位的第一和第二缸端口的活塞缸内往复运动。主阀和顺序阀经由从第一流体泵的第一流体出口获得的液压驱动压力而移动。顺序阀包括可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顺序阀芯。当顺序阀芯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缸端口与第一输入端口流体连通且第二缸端口与输出端口流体连通。当顺序阀芯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一缸端口与输出端口流体连通且第二缸端口与第二输入端口流体连通。第一和第二输入端口与第一流体泵的壳体排放区域流体连通。
下面的描述将陈述各种另外的方面。这些方面会涉及单独的特征和特征的组合。应理解,前文的大体描述和下文的详细描述只是示例性和说明性的,且并非对文中公开的实施例所基于的宽泛概念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1示意性地示出具有根据本发明的原理的流体回路的飞行器;
图2是图1的流体回路的一示例的示意性表示;该流体回路包括电子控制的变速电动马达-泵和冷却回路;
图3是图1的流体回路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性表示;该流体回路包括电子控制的变速电动马达-泵和替换冷却回路;
图4和5示出第二流体泵组件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案和使用其的方法;
图6-10示出第二流体泵组件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案和使用其的方法;
图11和12示出第二流体泵组件的第三示例性实施方案;
图13和14示出第二流体泵组件的第四示例性实施方案;
图15-30示出第二流体泵组件的第五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
图31-37示出第二流体泵组件的第六示例性实施方案。
具体实施方式
现将对在附图中示出的本发明的示例性方面进行详细说明。在所有可能的情况下,所有附图中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结构。
随着用于飞行器电动马达泵的电子控制马达的出现,电动马达泵能以在从最大速度到接近零速度的范围内的不同速度操作。因此,对于许多应用而言,冷却流不再能依赖于由电动马达泵的马达轴机械驱动的转子泵。本发明涉及用于在不机械地联接到马达泵的马达轴以提供用于用来增大冷却流量的辅助泵的动力的情况下提供足够的冷却流量水平的技术。作为替代,从飞行器马达泵输出的液压流体的一部分能够用来为流量增大装置液压地供给动力,所述流量增大装置从马达泵的壳体排放区域吸取壳体排放流体并且泵送该壳体排放流体通过冷却回路。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系统,该系统分流(tap)(即,获得、使用、转移等)来自高压流源(即,驱动流源、命令流源)的相对少量的液压流体流并且将这种流转化为具有比分流的高压流高得多的流率和低得多的压力的被驱动的液压流体流(即,合成流、增大流、减压流、去强化压力流等)。在某些实施例中,驱动流源能够是从变速电动马达-泵输出的液压流体流,并且被驱动流能够用来增大通过变速电动马达-泵的壳体排放口的液压流体的流量。增大的壳体排放流量能够被传送通过冷却回路以提供壳体排放流体的冷却、变速电动马达-泵的冷却、和用来控制变速电动马达-泵的相对高功率电子元件的冷却。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涉及一种包括第一液压流体流和第二液压流体流的系统。第二流与第一流相比被减压。第一流的一部分(即,被转移的流部分、命令流部分、驱动流部分)从第一流被分流且用来为生成第二流的流量增大器(例如,泵)供给动力(即,驱动)。由流量增大器生成(即,从其输出)的液压流体流具有比第一流的被转移的流部分低的压力和高的流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流是来自变速电动马达-泵的输出,并且流量增大器用来增大通过变速电动马达-泵的壳体排放区域的液压流体流。增大的壳体排放流能够被传送通过冷却回路以提供壳体排放流体的冷却、变速电动马达-泵的冷却、和用来控制变速电动马达-泵的相对高功率电子元件的冷却。
在某些实施例中,流量增大器能够被设计成使得被增大的流具有小于或等于被转移的流部分的压力的五分之一的压力并且被增大的流具有大于或等于被转移的流部分的流率的至少五倍的流率。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流量增大器能够被设计成使得被增大的流具有小于或等于被转移的流部分的压力的十分之一的压力并且被增大的流具有大于或等于被转移的流部分的流率的至少十倍的流率。在又一些实施例中,流量增大器能够被设计成使得被增大的流具有小于或等于被转移的流部分的压力的十五分之一的压力并且被增大的流具有大于或等于被转移的流部分的流率的至少十五倍的流率。
现参照图1,示出了位于飞行器13的机身11内的液压流体回路10。流体回路10包括第一流体泵组件12和与第一流体泵组件12流体连通的冷却回路14。第一泵组件12能够用来利用从流体储器24获得的液压流体来驱动飞行器13的有源下游构件26(例如,致动器、缸、操纵单元、马达、阀等)。虽然流体回路10优选用于飞行器应用中,但应了解,流体回路10也能够用于其它应用中。
参照图2,流体回路10的第一流体泵组件12包括由马达18驱动的第一流体泵16。第一流体泵16包括第一流体入口20和第一流体出口22。第一流体入口20与流体储器24流体连通。第一流体出口22与所述一个或多个下游构件26流体连通。在使用中,从第一流体出口22泵送的液压流体用来给下游构件26供给动力。主输出流体管路27提供第一流体出口22与下游构件26之间的流体连通。在被用来给下游构件26供给动力/致动下游构件26之后,从第一流体泵16泵送的液压流体能够返回储器24。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流体泵组件12的马达18是由电子控制电路19(例如,电子控制器、电子控制模块、电子控制板等)电子控制成以在从接近零到最大速度的范围内的各种速度操作的变速电动马达。马达18具有轴28,该轴联接到第一流体泵16,以使得当马达18的轴28旋转时,第一流体泵16的泵送套件被致动。随着第一流体泵16的泵送套件被致动,流体从第一流体入口20传送到第一流体泵16的第一流体出口22。第一流体泵16和马达18能够与电子控制电路19集成在一起,以使得第一流体泵组件12形成变速电动马达-泵单元(即,马达-泵模块、马达-泵组件、马达-泵模块等)。
第一流体泵组件12的第一流体泵16还包括壳体排放端口30。壳体排放端口30与第一流体泵16中的壳体排放区域流体连通。在第一流体泵16的正常操作期间,存在一定量从第一流体泵16的泵送套件泄漏至壳体排放区域的加压流体。壳体排放区域内的流体能够经壳体排放端口30排放。
仍参照图2,流体回路10的冷却回路14包括第二流体泵组件32形式的流量增大装置,该流量增大装置用来增大通过第一流体泵16的壳体排放区域的液压流体的流量。例如,第二流体泵组件32的吸入端口35被示出通过壳体排放流体管线37(例如,软管、导管或其它通路限定结构)连接到壳体排放端口30。在使用中,来自第一流体泵16的壳体排放区域的壳体排放流体经壳体排放流体管线37被吸取到第二流体泵组件32中。第二流体泵组件32还包括输出端口39,来自该输出端口的壳体排放流体从第二流体泵组件32输出(即,从其泵送出来)。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经输出端口39输出的壳体排放流体经冷却回路管线41泵送以冷却壳体排放流体。冷却回路管线41与输出端口39流体连通并延伸到储器24。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冷却回路管线41包括用于增强经冷却回路管线41泵送的壳体排放流体的冷却的分立式热交换器122。热交换器122将热从经过冷却回路管线41的流体传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限定冷却回路管线41的软管或导管的长度可具有足够的长度和热交换特性以提供壳体排放流体的充足冷却。在此类实施例中,不需要单独的分立式热交换器122。作为替代,软管或导管本身的长度充当热交换器。在某些实施例中,流体过滤器128能够被用来过滤经冷却回路管线41传送到储器24的流体。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流体泵组件32未被马达18的轴28机械地驱动/供给动力。作为替代,用于驱动第二泵组件32的动力从压力比较高的液压流体流衍生出,所述液压流体流从自第一流体泵16输出的流体获得。例如,如图2所示,第二泵组件32的驱动端口45通过驱动管线47与主输出流动管线27流体连接。驱动管线47在第一流体出口22下游的位置分接到主输出流动管线27中。驱动管线47优选转移(例如,获得、分割)由第一流体泵16经第一流体出口22输出的压力比较高的流的一部分并且将被转移的流运送到驱动端口45,以使得压力比较高的流的被转移部分能够被用来驱动第二泵组件32。在一个实施例中,使用分流器来将一部分来自主输出流动管线27的流体分割到驱动管线47中。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第二流体泵组件32被设计成使用来自主输出流动管线27的量比较小的高压流来提供用于生成冷却流的动力,所述冷却流具有比从主输出流动管线27转移的流的压力和流率低得多的压力和高得多的流率。例如,在某些实施例中,冷却回路14能够具有为被转移的流的流率的至少5、10或15倍的液压流体流率;并且来自第二流体泵组件32的输出能够具有低于或等于从第一流体泵16输出的液压流体的液压压力的1/5、1/10或1/15的液压压力。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经驱动管线47运送的流体的压力为约3000磅每平方英寸(psi),驱动管线47中的流率为约0.1加仑每分钟,从第二泵组件32输出的壳体排放流体的压力小于约200(psi),并且通过冷却管线41的流率为约1.5加仑每分钟。
应了解,第一流体泵送组件12的马达18和电子控制电路19会生成大量热量。为了冷却第一流体泵送组件12,冷却流能够被引导跨越、穿过或沿着第一流体泵送组件12的各部分。例如,图3示出了改良的冷却回路14’,其中冷却管线41’包括将热量从第一流体泵送组件12带走的热交换器49(例如,冷却套、冷却导管、冷却通路等)。例如,经过热交换器49的冷却流体能够从电子控制电路19、马达18和/或第一流体泵16带走热量。能够沿着冷却管线41’设置另外的热交换器122以将热量从系统传递出来,由此冷却经冷却管线41’运送的流体。在其它实施例中,形成冷却管线41’的导管/软管充当将热量从系统传递出来的热交换器,由此消除了需要分立式热交换器。
图4-37示出了适合用于图2和3的冷却回路中的第二流体泵组件32的各种示例性实施方案。图4和5示出第二流体泵组件32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案132和使用其的方法。图6-10示出第二流体泵组件32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案332。图11和12示出第二流体泵组件32的第三示例性实施方案300。图13和14示出第二流体泵组件32的第四示例性实施方案400。图15-30示出第二流体泵组件32的第五示例性实施方案500。图31-37示出第二流体泵组件32的第六示例性实施方案600。
如图4所示,第一示例性第二流体泵组件132包括流体马达34和第二流体泵36以将壳体排放流体输出到冷却回路141。流体马达34能够是包括转子马达、叶片马达、轴向活塞马达、径向活塞马达、凸轮凸角马达、往复式活塞马达等的各种类型的流体马达中的一种。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流体马达34是固定排量马达。流体马达34的排量基于用以从第一流体泵16的壳体排放区域泵送流体的动力要求。在一替代实施例中,流体马达34是可变排量马达。
流体马达34包括流体入口38和流体出口40。流体马达34的流体入口38与第二流体泵组件132的驱动端口45流体连通,所述驱动端口经由驱动管线47与第一流体泵16的第一流体出口22流体连通。来自第一流体泵16的第一流体出口22的流体的仅第一部分被传送至驱动端口45,并因此传送至流体马达34的流体入口38。来自第一流体泵16的第一流体出口22的流体的第二部分(例如,剩余部分)被传送至下游构件26。在一个实施例中,使用分流器来将来自第一流体泵16的第一流体出口22的流体分割成第一和第二部分。
流体马达34还包括输出轴42。随着流体从流体入口38来到流体马达34的流体出口40,输出轴42旋转。流体马达34的输出轴42联接到第二流体泵36。第二流体泵36包括第二流体入口44和第二流体出口46。第二流体泵36还包括泵送元件。该泵送元件能够是包括转子型、叶片型、轴向活塞型、径向活塞型、往复式活塞型等各种类型的泵送元件中的一种。由于第二流体泵36联接到流体马达34,因此输出轴42的旋转致使流体从第二流体泵36的第二流体入口44被传送(即,泵送)至第二流体泵36的第二流体出口46。
第二流体泵36的第二流体入口44沿着流体导管48(例如,软管、管子等)与第一流体泵16的壳体排放端口30流体连通。流体导管48提供了一通路,流体经该通路从第一流体泵16的壳体排放端口30被传送至第二流体泵36的第二流体入口44。在某些实施方案中,第二流体泵36的第二流体入口44与第一流体泵16的壳体排放端口30直接连通。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流体导管48包括壳体排放流体管线37。
来自第一流体泵16的壳体排放区域的流体随着流体马达34的输出轴42旋转而经第一流体泵16的壳体排放端口30和流体导管48被传送至第二流体泵36的第二流体入口44。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来自流体马达34的流体出口40的流体与第二流体泵36的第二流体入口44流体连通。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来自流体马达34的流体出口40的流体与流体导管48流体连通。
来自第一流体泵16的壳体排放区域的流体经第二流体泵36的第二流体出口46被泵送至流体储器24。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流体在到达储器24之前经过热交换器122和流体过滤器128。热交换器122适合从流体吸取热量。流体过滤器128适合在流体进入流体储器24之前从流体过滤特定粒径的污染物。能够沿着冷却管线141设置另外的热交换器122以将热量从系统传递出来,由此冷却经冷却管线141运送的流体。在一替代实施例中,过滤器128配置在流体储器24与第一流体泵16的第一流体入口20之间。在某些实施方案中,使流体经过热交换器49(例如,参见图3)以从电子控制电路19、马达18和/或第一流体泵16带走热量。
现参看图5,将描述用于装配流体回路141的方法200。在步骤202中,使流体马达34的流体入口38连接到第一流体泵16的第一流体出口22。在一个实施例中,经多个流体导管(例如,软管、管、管道等)将流体马达34的流体入口38连接到第一流体出口22。在另一实施例中,分流器提供第一流体泵16的第一流体出口22与流体马达34的流体入口38之间的连接。
在步骤204中,使第二流体泵36的第二流体入口44连接到第一流体泵16的壳体排放端口30。当流体马达34联接到第二流体泵36时,流体马达34的致动致使第一流体泵16的壳体排放区域内的流体被第二流体泵36从第一流体泵16泵送出来。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流体马达34通过输出轴42联接到第二流体泵36。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流体泵36通过流体导管48连接到壳体排放端口30。
在步骤206中,使流体马达34的流体出口40与第二流体泵36的第二流体入口44流体连通。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流体马达34的流体出口40联接到流体导管48。在步骤208中,使第二流体泵36的第二流体出口46连接到热交换器122的入口121。在一个实施例中,导管(例如,软管、管、管道等)提供第二流体出口46与入口122之间的连接。
在步骤210中,使热交换器122的出口123连接到过滤器128的入口127。在一个实施例中,导管(例如,软管、管、管道等)提供出口123与入口127之间的连接。在步骤212中,使过滤器128的出口129连接到储器24。
现参看图6-10,将描述适合与图2的冷却回路14、图3的冷却回路14’或另一冷却回路联用的第二流体泵组件32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案232。第二流体泵组件232包括先导级阀组件234和主级阀组件236。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先导级阀组件234包括第一阀壳238(例如,阀块)和配置在第一阀壳238中的先导级阀140。第一阀壳238限定先导级阀140可滑动地配置在其中的第一阀芯孔142。第一阀芯孔142包括第一轴向端部144和相对地配置的第二轴向端部146。第一阀芯孔142限定在第一轴向端部144与第二轴向端部146之间延伸的中心纵向轴线148。
第一阀壳238还限定与第一阀芯孔142流体连通的流体输入通路50、第一控制通路52、第二控制通路54、与第一阀芯孔142的第一轴向端部144流体连通的第一先导通路56、和与第一阀芯孔142的第二轴向端部146流体连通的第二先导通路58。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流体输入通路50具有处于第一阀芯孔142处的开口,该开口位于用于第一控制通路52和第二控制通路54的阀芯孔开口之间。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用于第一控制通路52的开口配置在第一阀芯孔142的第一轴向端部144与用于流体输入通路50的开口之间。用于第二控制通路54的开口配置在第一阀芯孔142的第二轴向端部146与用于流体输入通路50的开口之间。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阀壳238还包括第一流体输出通路60和第二流体输出通路62。第一流体输出通路60和第二流体输出通路62与流体储器24流体连通。用于第一流体输出通路60的处于第一阀芯孔142处的开口配置在第一阀芯孔142的第一轴向端部144与用于第一控制通路52的开口之间。用于第二流体输出通路62的处于第一阀芯孔142处的开口配置在第一阀芯孔142的第二轴向端部146与用于第二控制通路54的开口之间。
先导级阀140的形状大体为圆柱形且适合沿着中心纵向轴线148沿轴向在第一阀芯孔142内滑动。先导级阀140包括第一端部64和相对地配置的第二端部66。先导级阀140包括配置在第一端部64附近的第一台肩(land)68、配置在第二端部66附近的第二台肩70、和配置在第一台肩68与第二台肩70之间的第三台肩72。第一台肩68和第三台肩72适合提供第一控制通路52与流体输入通路50和第一流体输出通路60中的一者之间的选择性流体连通。第二台肩70和第三台肩72适合提供第二控制通路54与流体输入通路50和第二流体输出通路62中的一者之间的选择性流体连通。
先导级阀140适合在第一位置(在图8中示出)与第二位置(在图9中示出)之间移动。在第一位置,来自流体输入通路50的流体与第一控制通路52流体连通。在第二位置,来自流体输入通路50的流体与第二控制通路54流体连通。先导级阀140通过作用在先导级阀140的第一端部64上的来自第一先导通路56的流体从第一位置被致动至第二位置。先导级阀140通过作用在先导级阀140的第二端部66上的来自第二先导通路58的流体从第二位置被致动至第一位置。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止挡部73在第一轴向端部144和第二轴向端部146处配置在第一阀芯孔142中。止挡部73适合停止先导级阀140的轴向移动。
主级阀组件236包括第二阀壳74和配置在第二阀壳74中的主级阀76。在一个实施例中,先导级阀组件234的第一阀壳238和主级阀组件236的第二阀壳74是单个整体的罩壳,诸如阀块。在另一实施例中,先导级阀组件234的第一阀壳238和主级阀组件236的第二阀壳74是经由软管、管或管道连接在一起的单独的阀壳。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阀壳238和第二阀壳74通过紧固件(例如,螺栓、螺钉、焊接部等)直接连接在一起。
第二阀壳体74限定主级阀76可滑动地配置在其中的第二阀芯孔78。第二阀芯孔78包括第一轴向端部80和相对地配置的第二轴向端部82。第二阀芯孔78限定在第一轴向端部80与第二轴向端部82之间延伸的中心纵向轴线84。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阀芯孔78包括泵送室86。第二阀芯孔78的泵送室86配置在第一轴向端部80与第二轴向端部82之间。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泵送室86的内径大于第一轴向端部80的内径和第二轴向端部82的内径。
第二阀壳74还限定与第二阀芯孔78的泵送室86流体连通的流体输入通路88、与第二阀芯孔78的第二轴向端部82流体连通的第一控制通路90、与第二阀芯孔78的第一轴向端部80流体连通的第二控制通路92、第一先导通路94和第二先导通路96。第二阀壳74还包括与第二阀芯孔78的泵送室86流体连通的流体输出通路98。流体输出通路98与流体储器24流体连通。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在流体输入通路88中配置有第一止回阀100a且在流体输出通路98中配置有第二止回阀100b。第一止回阀100a和第二止回阀100b适合允许流体沿仅一个方向流经流体输入通路88和流体输出通路98。
第二阀壳74还限定第一流体输出通路102和第二流体输出通路104。第一流体输出通路102配置在泵送室86与第一先导通路94之间。第二流体输出通路104配置在泵送室86与第二先导通路96之间。第一流体输出通路102和第二流体输出通路104与流体储器24流体连通。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一输出通路102和第二输出通路104中配置有止回阀。
主级阀组件236的第一控制通路90与先导级阀组件234的第一控制通路52流体连通。主级阀组件236的第二控制通路92与先导级阀组件234的第二控制通路54流体连通。主级阀组件236的第一先导通路94和第二先导通路96分别与先导级阀组件234的第一先导通路56和第二先导通路58流体连通。
主级阀76的形状大体为圆柱形且适合沿着中心纵向轴线84沿轴向在第二阀芯孔74内滑动。主级阀76包括第一端部106和相对地配置的第二端部108。主级阀76包括配置在第一端部106附近的第一台肩110、配置在第二端部108附近的第二台肩112、和配置在第一台肩110与第二台肩112之间的活塞114。
第一台肩110适合提供第一先导通路94与第二控制通路92和第一流体输出通路102中的一者之间的选择性流体连通。第二台肩112适合提供第二先导通路96与第一控制通路90和第二流体输出通路104中的一者之间的选择性流体连通。活塞114配置在第二阀芯孔74的泵送室86中。活塞114将泵送室86分隔成第一容积室116a和第二容积室116b。第一容积室116a和第二容积室116b随着主级阀76在第二阀芯孔78中轴向移动而膨胀和收缩。
主级阀76适合在第一位置(在图8中示出)与第二位置(在图9中示出)之间移动。随着主级阀76被致动至第一位置,来自流体输入通路88的流体进入泵送室86的第二容积室116b,而第一容积室116a中的流体被排出至流体输出通路98。主级阀76通过作用在主级阀76的第二端部108上的来自先导级阀组件234的第一控制通路52的流体从第二位置被致动至第一位置,所述第一控制通路52与主级阀组件236的第一控制通路90流体连通。
随着主级阀76被致动至第二位置,来自流体输入通路88的流体进入泵送室86的第一容积室116a,而第二容积室116b中的流体被排出至流体输出通路98。主级阀76通过作用在主级阀76的第一端部106上的来自先导级阀组件234的第二控制通路54的流体从第一位置被致动至第二位置,所述第二控制通路54与主级阀组件236的第二控制通路92流体连通。
现参看图2、3、6和7,将描述用于将第二流体泵组件232装配至图2或3的第一流体泵组件12的方法250。在步骤252中,使先导级阀组件234的流体输入通路50连接到第一流体泵16的第一流体出口22。在一个实施例中,经多个流体导管(例如,软管、管、管道等)将先导级阀组件234的流体输入通路50连接到第一流体出口22。在另一实施例中,分流器提供第一流体泵16的第一流体出口22与先导级阀组件234的流体输入通路50之间的连接。
在步骤254中,使主级阀组件236的流体输入通路88连接到第一流体泵16的壳体排放端口30。活塞114的致动致使第一流体泵16的壳体排放区域内的流体被主级阀组件236从第一流体泵16泵送出来。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主级阀组件236通过流体导管118(例如,软管、管等)连接到壳体排放端口30。在步骤256中,使先导级阀组件234的第一流体输出通道60和第二流体输出通路62连接到流体储器24。
在步骤258中,主级阀组件236的流体输出通路98连接到热交换器122的入口121。在一个实施例中,导管(例如,软管、管、管道等)提供流体输出通路98与入口121之间的连接。在步骤260中,使热交换器122的出口123连接到过滤器128的入口127。在一个实施例中,导管(例如,软管、管、管道等)提供出口123与入口127之间的连接。在步骤262中,使过滤器128的出口129连接到储器24。
现参看图8-10,将描述第二流体泵组件232的操作。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主级阀组件236的主级阀76响应于第一控制通路90和第二控制通路92中的加压流体而往复运动。随着主级阀76往复运动,流体从第一流体泵组件16的壳体排放区域被泵送至流体储器24(例如,参见图2和3)。
来自第一流体泵16的第一流体出口22的流体的第一部分进入先导级阀组件234的流体输入通路50。在先导级阀140处于第一位置(例如,如图8所示)的情况下,来自流体输入通路50的流体进入先导级阀组件234的第二控制通路54且被传送至主级阀组件236的第二控制通路92。主级阀组件236的第二控制通路92中的流体作用在主级阀76的第一端部106上,从而致使主级阀76沿轴向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
随着主级阀76从第一位置朝第二位置移动,泵送室86的第一容积室116a膨胀,而第二容积室116b收缩。随着第一容积室116a膨胀,来自第一流体泵组件16的壳体排放端口30的流体经流体输入通路88进入主级阀组件236的泵送室86的第一容积室116a。随着第二容积室116b收缩,第二容积室116b中的流体经流体输出通路98排出。
当主级阀76的第一台肩110露出通向主级阀组件236的第一先导通路94的开口时,流体从主级阀组件236的第二控制通路92被传送至先导级阀组件234的第一先导通路56。来自第一先导通路56的流体作用在先导级阀140的第一端部64上,以使得先导级阀140沿轴向朝第二位置移动。
现参看图9和10,来自先导级阀组件234的流体输入通路50的流体被传送至第一控制通路52,该第一控制通路52在先导级阀140处于第二位置时与第一控制通路90连通。来自主级阀组件236的第一控制通路90的流体作用在主级阀76的第二端部108上,以使得主级阀76沿轴向从第二位置朝第一位置移动。
随着主级阀76从第二位置朝第一位置移动,泵送室86的第二容积室116b膨胀,而第一容积室116a收缩。随着第二容积室116b膨胀,来自第一流体泵组件16的壳体排放端口30的流体经流体输入通路88进入主级阀组件236的泵送室86的第二容积室116b。随着第一容积室116a收缩,第一容积室116a中的流体经流体输出通路98排出。
当主级阀76的第二台肩112露出通向主级阀组件236的第二先导通路96的开口时,流体从主级阀组件236的第一控制通路90被传送至先导级阀组件234的第二先导通路58。来自第二先导通路58的流体作用在先导级阀140的第二端部66上,以使得先导级阀140沿轴向朝第一位置移动。
现参看图11和12,将描述适合与图2的冷却回路14、图3的冷却回路14’或另一冷却回路联用的第二流体泵组件32的第三示例性实施方案300。流体泵组件300作为同时提供马达功能和泵功能的叶片泵320被示出。叶片泵320包括可旋转地安装在凸轮环结构324内的转子322。转子322绕中心旋转轴线326沿顺时针方向325在凸轮环结构324内旋转。转子322限定从中心旋转轴线326径向向外延伸的多个径向槽328。在径向槽328内安装有叶片330。叶片330能够在径向槽328内径向滑动,使得叶片330的外端部332能够保持与凸轮环结构324的凸轮表面334接触。外端部332能够通过当转子322绕旋转轴线326旋转时生成的离心力来保持与凸轮表面334接触。或者,径向槽328的内部336能够被加压成迫使叶片330径向向外抵靠在凸轮表面334上。
凸轮环结构324构造成用于允许叶片泵320同时充当泵和马达两者。在一优选实施例中,通过利用来自第一流体泵16(图2和3)的第一流体出口22的液压压力来提供用于使转子322在凸轮环结构324内沿顺时针方向325转动的原动力。例如,从第一流体泵16的第一流体出口22分配的压力较高的流体的一部分能够用来为转子322的旋转供给动力。转子322在凸轮环结构324内沿顺时针方向325旋转致使流体从第一流体泵16的壳体排放端口30被吸取。
从壳体排放端口30吸取的流体以及用来驱动转子322的来自第一流体出口22的流体在叶片泵320内结合并且然后从叶片泵320向外泵送至热交换器122,在此处流体被冷却。此后,流体经过滤器52流回到流体回路10的储器24。应当理解,在储器24位于第一流体泵16的上游和热交换器122的下游的情况下,储器24与第一流体泵16和热交换器122(图2和3)流体连通。
仍参看图11,叶片泵320包括两个完全相同、相对地配置的马达/泵室338(即,凸角)。马达/泵室338被限定在转子322的外圆柱形表面339与凸轮环结构324的凸轮表面333之间。外圆柱形表面339背离旋转轴线326并且凸轮表面333面向旋转轴线326。马达/泵室338通过次同心表面(dwell surface)340(即,小直径)互相分离。每个马达/泵室338由凸轮表面334的上行部分346和凸轮表面334的下行部分352限定。各马达/泵室338的凸轮表面334的上行部分346和下行部分352通过主同心表面341(即,大直径)分离。凸轮表面334的上行部分346和下行部分352从主同心表面341延伸到次同心表面340。凸轮表面334的上行部分346均包括通过中间同心表面344(即,中间直径)与第二上行部分346b分离的第一上行部分346a。
马达/泵室338的马达区域348与第一上行部分346a重合,马达/泵室338的流体吸入区域347与第二上行部分346b重合,且马达/泵室338的输出区域355与下行部分352重合。凸轮表面333的上行部分346a、346b随着上行部分346a、346b绕旋转轴线326沿顺时针方向325延伸而逐渐过渡离开(即,远离)旋转轴线326。凸轮表面333的下行部分352随着下行部分352绕旋转轴线326沿顺时针方向325延伸而逐渐过渡朝向(即,更接近)旋转轴线326。
同心表面341由绕旋转轴线326摆动的恒定半径限定并因此在同心表面绕旋转轴线326沿顺时针方向326延伸时维持与旋转轴线326的恒定间距。中间同心表面344的半径大于次同心表面340的半径,而主同心表面341的半径大于中间同心表面344的半径。用于两个完全相同的马达/泵室338的其中一个的凸轮表面334的凸轮轮廓在图12中示出。
凸轮环结构324包括通过流体管线357与第一流体泵16(图2和3)的第一流体出口22流体连通地连接的高压通路356,所述流体管线357从分流器27延伸到叶片泵320的高压端口358(即,驱动端口)。凸轮环结构324还包括通过流体管线361与第一流体泵16(图2和3)的壳体排放端口30流体连通地连接的吸入通路360,所述流体管线361从壳体排放端口30延伸到叶片泵320的吸入端口362。
凸轮环结构324还包括通过流体管线365与冷却回路的热交换器122流体连通地连接的输出通路364,所述流体管线365从冷却回路14、14’的热交换器122延伸到叶片泵320的输出端口366。高压通路356提供马达/泵室338的马达区域348与叶片泵320的高压端口358之间的流体连通。吸入通路360提供马达/泵室338的吸入区域347与叶片泵320的吸入端口362之间的流体连通。输出通路364提供马达/泵室338的输出区域355与叶片泵320的输出端口366之间的流体连通。
在叶片泵320的使用过程中,来自第一流体泵16的第一流体出口22的高压流体(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处于约3,000磅每平方英寸(psi)的压力的流体)的一部分经分流器被引导到流体管线357。流体管线357将高压流体运送至叶片泵320的高压端口358。高压流体从高压端口358经高压通路356行进至马达/泵室338的马达区域348。经高压通路356引导到马达区域348中的高压流体在马达/泵室338的马达区域348处作用在叶片330上。在马达/泵室338的马达区域348处施加在叶片330上的这一压力提供了使转子322绕旋转轴线326沿顺时针方向325旋转所需的原动力。
转子322沿顺时针方向旋转致使来自第一流体泵16的壳体排放端口30的压力较低的流体(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处于约50psi下的流体)从吸入通路360被吸取到马达/泵室338的吸入区域347内。在马达/泵室338的吸入区域347处,来自第一流体出口22的高压流体与来自壳体排放端口30的压力较低的流体混合。随着转子322继续绕旋转轴线326旋转,高压流体与低压流体的混合物在马达/泵室338的输出区域355内被压缩至中间压力(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约200psi)且从输出通路364被压出到热交换器50,在此处流体被冷却。在离开热交换器122后,流体经过滤器128流回到储器24(参看图2和3)。
图13示出了适合与图2的冷却回路14、图3的冷却回路14’或另一冷却回路联用的第二流体泵组件32的第四示例性实施方案400。与图11所示的第三示例性组件300相似,流体泵组件400是同时充当马达和泵两者的叶片泵401。叶片泵401包括绕中心旋转轴线403沿顺时针方向405在凸轮环结构404内旋转的转子402。叶片泵401利用来自第一流体泵16(图2和3)的第一流体出口22的液压压力来提供用于驱动/转动转子402的原动力。转子402限定具有内端部408和外端部409的多个径向槽406。在径向槽406内安装有叶片410。叶片410能够相对于转子402的中心旋转轴线403在径向槽406内径向滑动,以使得叶片410的外端部411在转子402绕旋转轴线403旋转时保持与凸轮环结构404接触。
凸轮环结构404包括包围转子402并与转子402的外周面413相对的凸轮表面412。叶片泵401限定两个相对地定位的泵室414。泵室414被限定在凸轮环结构404的凸轮表面412与转子402的外周面413之间。凸轮表面412包括两个相对地配置的上行部分416和两个相对地配置的下行部分418。每个泵室414的上行部分416和下行部分418通过主同心表面420分离。次同心表面422将两个泵室414互相分离。用于室414的其中一个的凸轮轮廓在图14提供。
泵室414的吸入区域417与上行部分416重合,且泵室414的输出区域419与下行部分418重合。凸轮环结构404包括通过流体管线461与第一流体泵16(图2和3)的壳体排放端口30流体连通地连接的吸入通路460,所述流体管线461从壳体排放端口30延伸到叶片泵401的吸入端口462。凸轮环结构404还包括通过流体管线465与冷却回路14、14’(图2和3)的热交换器122流体连通地连接的输出通路464,所述流体管线465从冷却回路的热交换器122延伸到叶片泵401的输出端口466。吸入通路460提供泵室414的吸入区域417与叶片泵401的吸入端口462之间的流体连通。输出通路464提供泵室414的输出区域419与叶片泵401的输出端口466之间的流体连通。
凸轮环结构404限定包括第一象限430a、第二象限430b、第三象限430c和第四象限430d的歧管。第一象限430a和第三象限430c限定具有与径向槽406的内端部408流体连通并且与凸轮表面412的上行部分416径向对齐的部分的较高压力通路结构432(例如,一个通路、多个通路或其它限定的容积)。较高压力通路结构432还与叶片泵401的驱动端口437流体连通。第二象限430b和第四象限430d包括具有与径向槽406的内端部408流体连通并且与凸轮表面412的下行部分418径向对齐的部分的较低压力通路结构434。较高压力通路结构432与第一流体泵16的流体出口22流体连通(例如,经由从叶片泵401的驱动端口437延伸到图2和3的流体管线27中的分流器的流动管线435)。较低压力通路结构434与泵室414的输出区域419流体连通。从第一流体泵16(图2和3)的第一流体出口22提供的流体的压力显著高于马达/泵室的输出区域419内的流体的压力。这种压力差提供了用来使转子绕旋转轴线403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原动力。
在叶片泵401的使用过程中,径向槽406的内端部408随着转子402绕旋转轴线403沿顺时针方向405旋转而交替地与较高压力通路结构432和较低压力通路结构434流体连通。由较高压力通路结构432提供的比较低压力通路结构434高的相对流体压力致使叶片410以比叶片410被压靠在凸轮表面412的下行部分418上高的力被压靠在凸轮表面412的上行部分416上。上行部分416相对于叶片410成角度,以使得当叶片410的外端部411被驱动靠在上行部分416上时,原动力(例如,顺时针转矩)施加至转子402。下行部分418相对于叶片410成角度,以使得当外端部411被驱动靠在下行部分418上时,逆时针转矩施加至转子402。
由于叶片410以比叶片410被压靠在下行部分418上高的相对力被压靠在上行部分416上,因此净顺时针力矩施加至转子402,这致使转子402顺时针旋转。随着转子402沿顺时针方向405旋转,来自壳体排放端口30(图2和3)的流体经吸入端口462被吸取到泵401中并且经吸入通路460流至泵室414的吸入区域417。来自壳体排放端口30的流体然后被叶片410运送至泵室414的输出区域419,在此处流体被加压并且经输出通路464被迫压至输出端口466。流体从输出端口466经管线465流至热交换器122。在热交换器122处进行冷却之后,流体经过滤器128流回到储器24(图2和3)。
现参看图15-30,将描述适合与图2的冷却回路14、图3的冷却回路14’或另一冷却回路联用的第二流体泵组件32的第五示例性实施方案500。如图15所示,第五示例性组件500包括限定吸入端口35、输出端口39、驱动端口45和储器返回端口502的阀体501。驱动管线47将第二流体泵组件500的驱动端口45流体连接到第一流体泵16的主输出流动管线27。壳体排放流体管线37将第二流体泵组件500的吸入端口35流体连接到第一流体泵16的壳体排放端口30。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冷却回路管线41流体连接到第五组件500的输出端口39。冷却回路管线41在使流动返回到流体回路的储器24之前将热量从系统/回路传递出来。在其它实施方案中,冷却回路管线41’还能够用来从如图3所示的变速马达-泵单元12的控制电子元件带走更多热量。返回管线503将第五组件500的返回端口502流体连接到储器24。
参照图16,第五组件500包括多个滑阀,所述滑阀经一位置序列(参见图16-21)循环以产生泵送动作,该泵送动作将壳体排放流体吸取到吸入端口35(即,泵入口)中并且随后将壳体排放流体从输出端口39(即,泵出口)泵送出来。滑阀包括第一滑阀510、第二滑阀512和第三滑阀514。第二滑阀512机械地联接到包括活塞杆518和活塞头520的活塞516。第二滑阀512的选择性启用致使活塞头520在活塞缸522内来回线性地往复运动。活塞头520在活塞缸522内的线性往复移动产生泵送动作,该泵送动作致使壳体排放流体经吸入端口35被吸取到第五组件500中并且还致使壳体排放流体经输出端口39(参见图15)从第二流体泵组件被泵送出来。活塞缸522限定在活塞头520的相对侧定位的流体端口521、523。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流体端口521在活塞缸522的一个端部附近定位且流体端口523在活塞缸522的相对端部附近定位。
第一滑阀510、第二滑阀512和第三滑阀514均优选包括不平衡的阀芯。通过设置在阀芯的相对端部具有不同尺寸的先导面积(例如,主和次先导面积)的先导表面来使阀芯不平衡。阀装置结合了正排序以控制活塞516的往复动作,同时避免需要惯性加载来维持滑阀的操作。例如,每个阀芯位置优选通过源自从第一流体泵16(图15)获得的液压压力的轴向力来达到并且不依靠任何惯性加载来达到特定位置。所示的阀包括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往复运动的阀芯。如文中所用,“第一”位置是阀芯在阀芯的主先导面积控制时(即,当主先导面积暴露于驱动压力时)的轴向位置,而阀芯的“第二”位置是阀芯在阀芯的次先导面积控制时(即,当仅次先导面积暴露于驱动压力时)的轴向位置。
第一滑阀510包括可在第一位置(参见图16)与第二位置(参见图19)之间沿着第一滑动轴线526往复地移动的第一阀芯524。第一阀芯524包括主先导表面524a和次先导表面524b。主先导表面524a和次先导表面524b在第一阀芯524的相对端部定位并且在相对的轴向上面对。主先导表面524a具有比次先导表面524b大的先导面积,由此为第一阀芯524提供不平衡的构型。先导面积是全部表面区域暴露于横向于第一滑动轴线526的先导压力的分量。
阀体501限定使次先导表面524b经驱动端口45恒定与驱动管线47流体连通的次先导通路528。相比之下,主先导表面524a被交替地布置成与驱动端口45和返回端口502流体连通。当主先导表面524a与驱动端口45流体连通时,与次先导表面524b相比在主先导表面524a处提供了更大的先导力,由此致使第一阀芯524移动至图16的第一位置。相比之下,当主先导表面524a与返回端口502流体连通时,在次先导表面524b提供的先导力比在主先导表面524a提供的先导力大,由此致使阀芯524移动至图19的第二位置。
第二滑阀512包括能够沿着第二滑动轴线532往复运动的第二阀芯530。第二阀芯530沿着第二滑动轴线532的移动致使活塞头520同时在活塞缸522内移动。第二阀芯530包括主先导表面530a和次先导表面530b。主先导表面530a和次先导表面530b在第二阀芯530的相对端部定位并且在相对的轴向上面对。主先导表面530a具有比次先导表面530b大的先导面积。
第二阀芯530可在第一位置(参见图17)与第二位置(图21)之间沿着第二滑动轴线532移动。当第二阀芯530处于图17的第一位置时,活塞头520在活塞缸522的一个端部附近定位,并且当第二阀芯530处于图21的第二位置时,活塞头520在活塞缸522的相对端部附近定位。次先导通路528提供驱动端口45与次先导表面530b之间恒定的流体连通。相比之下,主先导表面530a被交替地布置成与驱动端口45和返回端口502流体连通。当主先导表面530a与驱动端口45流体连通时,主先导表面530a控制并且第二阀芯530移动至图17的第一位置。相比之下,当主先导表面530a与返回端口502流体连通时,次先导表面530b控制并且第二阀芯530滑动至图21的第二位置。
应当了解,活塞头520的直径被设计成与主先导表面530a和次先导表面530b的先导面积协调。例如,通过选择具有比主先导表面530a和次先导表面530b的先导面积大的轴向端面面积的活塞头520,第五组件500能够被设计成经输出端口39输出流,该流具有比经驱动端口45(参见图2和3)提供给第五泵组件500的流高的流率和低的压力。
第三滑阀514包括沿着第三滑动轴线542来回往复运动的第三阀芯540。第三阀芯540可在第一位置(参见图18)与第二位置(参见图16)之间沿着第三滑动轴线542移动。第三阀芯540包括主先导表面540a和次先导表面540b。主先导表面540a和次先导表面540b在第三阀芯540的相对端部定位并且在相对的轴向上面对。主先导表面530a具有比次先导表面540b大的先导面积。来自驱动端口45的驱动压力经次先导通路528被恒定地提供给次先导表面540b。相比之下,主先导表面540a交替地暴露于驱动压力和返回压力。当主先导表面540a被布置成与驱动端口45流体连通并且由此暴露于驱动压力时,主先导表面540a控制并且第三阀芯540滑动至图18的第一位置。相比之下,当主先导表面540a被布置成与返回端口502流体连通并且由此暴露于返回压力时,次先导表面540b控制并且第三阀芯540移动至图16的第二位置。
第一滑阀510控制第二阀芯530的主先导表面530a是被布置成与驱动端口45还是与返回端口502流体连通。第一滑阀510还控制活塞缸522的第一流体端口521和第二流体端口523与阀体501的吸入端口35和输出端口39之间的流体连接。例如,当第一滑阀510的第一阀芯524处于图16的第一位置时,第二阀芯530的主先导表面530a被布置成与驱动端口45流体连通,活塞缸522的流体端口523被布置成与输出端口39流体连通,并且活塞缸522的流体端口521被布置成与吸入端口35流体连通。相比之下,当第一滑阀510的第一阀芯524处于图19的第二位置时,第二阀芯530的主先导表面530a被布置成与返回端口502流体连通,活塞缸522的流体端口523被布置成与吸入端口35流体连通,并且活塞缸522的流体端口521被布置成与输出端口39流体连通。
第二阀芯530用来使活塞516在活塞缸522内往复运动。当第二阀芯530处于图17的第一位置时,活塞头520在活塞缸522的流体端口523附近定位。当第二阀芯530处于图21的第二位置时,活塞头520邻近活塞缸522的端口521。
第二阀芯530还控制提供给第三阀芯540的主先导表面540a的压力。例如,当第二阀芯530处于图17的第一位置时,第三阀芯540的主先导表面540a被布置成经由延伸穿过第二滑阀512和第一滑阀510两者的流动通路与驱动端口45流体连通。更具体地,当第二阀芯530和第一阀芯524两者都处于它们如图17所示的相应第一位置时,第三阀芯540的主先导表面540a被布置成与驱动端口45流体连通。当第一阀芯524和第二阀芯530处于如图21所示的第二位置时,第三阀芯540的主先导表面540a被布置成与返回端口502流体连通。沿着在第二滑阀512与第三滑阀514之间延伸的流动管线552设置有限流器550。限流器550限制流动,从而控制/减慢第三滑阀514的速度以给第二阀芯530时间在第三阀芯540在给定的一组阀位置序列中的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之前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第三滑阀514用于控制提供给第一滑阀510的主先导表面524a的压力。例如,当第三阀芯540处于图18的第一位置时,第一阀芯524的主先导表面524a被布置成与返回端口502流体连通。相比之下,当第三阀芯540处于图16的第二位置时,第一阀芯524的主先导表面524a被布置成与驱动端口45流体连通。
图16-23示出了用于致动活塞516在活塞缸522内的一个冲程循环的阀调顺序(valving sequence)。参看图16,活塞头520被示出处于沿第一方向554朝向活塞缸522的流体端口523并离开流体端口521被驱动的过程中。第一阀芯524被示出处于第一位置,以使得第二阀芯530的主先导表面530a与驱动端口45流体连通。这致使第二阀芯530沿第一方向554朝向图17的第一位置被驱动。由于第一阀芯524处于第一位置,因此活塞缸522的端口523与输出端口39流体连通并且活塞缸522的端口521与吸入端口35流体连通。活塞头520在活塞缸522内沿第一方向554移动致使壳体排放流体经端口521被吸取到活塞缸522中并且还致使壳体排放流体经第二流体端口523从活塞缸522排出。以此方式,来自壳体排放流体管线37的壳体排放流体经第五组件500被泵送至冷却管线41。仍参看图16,第三阀芯540处于其第二位置,在该第二位置,第一滑阀510的主先导表面524a与驱动端口45流体连通。
图17示出一旦第二阀芯530已到达其第一位置并且活塞头520邻近活塞缸522的流体端口523时的第五示例性泵组件500。一旦第二阀芯530到达其第一位置,第三阀芯540的主先导表面540a便被布置成与驱动端口45流体连通,由此致使驱动压力施加至第三阀芯540的主先导表面540a。驱动压力施加至第三阀芯540的主先导表面540a致使第三阀芯540移动至其如图18所示的第一位置。当第三阀芯540到达第一位置时,第一阀芯524的主先导表面524a被布置成与返回端口502流体连通,由此允许施加在次先导表面524b上的驱动压力使第一阀芯524移动至如图19所示的第二位置。在第一阀芯524处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第二阀芯530的主先导表面530a被布置成与返回端口502流体连通,由此允许施加在次先导表面530b上的压力沿与第一方向554相对的第二方向556(参见图20)驱动第二阀芯530和活塞516。
随着活塞516沿第二方向556移动,活塞头520远离流体端口523并朝向流体端口521移动。该移动致使壳体排放流体经流体端口523被吸取到活塞缸522中并且经流体端口521从活塞缸522排出。在第一阀芯524处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端口523与吸入端口35流体连通且端口521与输出端口39流体连通。活塞516和第二阀芯530继续沿第二方向556移动直至第二阀芯530到达如图21所示的第二位置。当第二阀芯530到达图21的第二位置时,第三阀芯540的主先导表面540a被布置成与返回端口502流体连通,从而允许施加至次先导表面540b的驱动压力使第三阀芯540移动至如图22所示的第二位置。
在第三阀芯540处于如图22所示的第二位置的情况下,第一阀芯524的主先导表面524a被布置成与驱动端口45流体连通,由此致使第一阀芯524滑回至如图23所示的第一位置。一旦第一阀芯524重新处于第一位置,活塞缸522的流体端口523便与输出端口39流体连通且活塞缸522的流体端口521与吸入端口35流体连通。而且,第二阀芯530的主先导表面530a被布置成与驱动端口45流体连通,由此致使第二阀芯530和活塞516沿如图16所示的第一方向554被驱动。此后,连续重复该顺序以提供活塞516在活塞缸522内的连续往复运动,以使得第五示例性组件500连续地从壳体排放流体管线37吸入壳体排放流体并且将壳体排放流体泵送出来进入冷却管线41(图15)。
图24-30是适合提供在图16-23示意性地示出的功能的示例性阀构型的截面图。该阀构型包括阀体501。阀体501限定第一阀芯孔590和第二阀芯孔592。第一阀芯524和第三阀芯540两者都被安装成沿着共同的轴线在第一阀芯孔590内滑动。第二阀芯530被安装成在第二阀芯孔592内滑动。阀体501限定延伸到与流体阀芯孔590、592流体连通的各种孔端口595的多个流体流动管线。阀芯520、530、540限定位于台肩596之间的阀通路594。孔端口595、台肩596和阀通路594的相对定位与各阀芯524、530和540在它们相应的阀芯孔590、592内的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独立地移动的能力相结合允许阀构型提供在图16-23示意性地示出的相同功能。
图24示出处于图22的阀位置的阀芯524、530和540。图25示出处于图23的阀位置的阀芯524、530和540。图26示出处于图17的阀位置的阀芯524、530和540。图27示出处于图18的阀位置的阀芯524、530和540。图28示出处于图19的阀位置的阀芯524、530和540。图29示出处于图21的阀位置的阀芯524、530和540。图30示出回到图22的阀位置的阀芯524、530和540。
现参看图31-37,将描述适合与图2的冷却回路14、图3的冷却回路14’或另一冷却回路联用的第二流体泵组件32的第六示例性实施方案600。如图31所示,流体泵组件600包括限定输出端口39和驱动端口45的阀体601。阀体601还限定第一输入压力端口602a、第二输入压力端口602b和第三输入压力端口602c。驱动管线47将第六组件600的驱动端口45流体连接到第一流体泵16的主输出流动管线27。壳体排放流体管线37将第一流体泵的壳体排放端口30流体连接到第一输入压力端口602a、第二输入压力端口602b和第三输入压力端口602c。冷却回路管线41将第六泵组件600的输出端口39流体连接到流体回路的储器24。冷却回路管线41在使流动返回到流体回路的储器24之前将热量从系统/回路传递出来。冷却回路管线41还能够用来从如图3所示的变速马达-泵单元的控制电子元件带走更多热量。
参看图32,第六示例性泵组件600包括经一位置序列(参见图32-37)循环以产生泵送动作的顺序阀610和主阀612,所述泵送动作将壳体排放流体吸取到阀体601中并且随后经输出端口39将壳体排放流体从阀体601泵送出来。顺序阀610包括沿着第一轴线618在第一阀芯孔616内往复运动的第一阀芯614。第一阀芯孔616由阀体601限定。主阀612包括在限定在阀体601内的第二阀芯孔624内沿着第二轴线622往复运动的第二阀芯620。第二阀芯620充当往复泵/往复致动器并且包括安装在由第二阀芯孔624限定的活塞缸628内的活塞头626。活塞缸端口630、632在活塞缸628的相对端部定位。
在操作中,活塞头626沿着第二轴线622在活塞缸628内来回往复运动。当活塞头626在活塞缸628内沿第一方向634移动时,壳体排放流体经活塞缸端口630被吸取到活塞缸628中并且已被预先吸取到活塞缸628中的壳体排放流体经活塞缸端口632排出。相比之下,当活塞头626在活塞缸628内沿第二方向636移动时,壳体排放流体经活塞缸端口632被吸取到活塞缸628中并且已被预先吸取到活塞缸628中的壳体排放流体经活塞缸端口630排出。以此方式,活塞头626和活塞缸628充当将壳体排放流体从壳体排放流体管线37连续吸取到第六组件600中并且还将壳体排放流体从第六组件600连续泵出到冷却回路管线41中的往复泵。
参看图32,第一阀芯614能够被称作顺序阀芯。第一阀芯614包括在第一阀芯614的相对端部限定的先导表面614a、614b。先导表面614a、614b在相对的轴向上面对。第一阀芯614还包括在第一阀芯614的相对端部定位的两个端部台肩638、640和在端部台肩638、640之间定位的三个中间台肩642、644和646。第一阀通路648在端部台肩638与中间台肩642之间定位。第二阀通路650在中间台肩642与中间台肩644之间定位。第三阀通路652在中间台肩644与中间台肩646之间定位。第四阀通路654在中间台肩646和端部台肩640之间定位。中间台肩642、644和646与第一阀芯孔616协作,以阻塞流动通路648、650、652和654之间的流体连通。端部台肩638与第一阀芯孔616协作,以阻塞第一阀通路648与先导表面614a之间的流体连通。端部台肩640与第一阀芯孔616协作,以阻塞第四阀通路654与先导表面614b之间的流体连通。
阀体601限定处于第一阀芯孔616的一侧617的第一组孔端口和处于第一阀芯孔616的相对侧619的第二组孔端口。第一组孔端口包括五个端口656-660且第二组孔端口包括四个孔端口661-664。孔端口656-660沿着第一阀芯孔616的长度连续地隔开。类似地,第二组阀芯孔661-664沿着第一阀芯孔616连续地隔开。孔端口656与第一输入压力孔端口602a恒定流体连通,端口657与输出端口39恒定流体连通,孔端口658与第二输入压力端口602b恒定流体连通,孔端口659与驱动端口45恒定流体连通,并且孔端口660与第三输入压力端口602c恒定流体连通。孔端口661大体在孔端口656和657之间定位。孔端口662大体在孔端口657与孔端口658之间定位。孔端口663大体在孔端口658与孔端口659之间定位,并且孔端口664大体在孔端口659与孔端口660之间定位。第一阀芯口616还包括在先导表面614a附近定位的先导流动区域666和在先导表面614b附近定位的先导流动区域668。
第二阀芯620包括在第二阀芯620的相对端部定位的两个端部台肩670、672。第二阀芯620还包括在第二阀芯620的相对端部定位的先导表面620a、620b。先导表面620a、620b在相对的轴向上面对。第二阀芯孔624限定分别在先导表面620a、620b附近定位的先导区域674、676。第二阀芯孔624还包括大体在先导区域674与活塞缸628之间的中间/中途定位的孔端口678和大体在先导区域676与活塞缸628之间的中间定位的孔端口680。
各种流动管线提供第一阀芯孔616与第二阀芯孔624之间的流体连通。例如,流动管线682将第一阀芯孔616的先导区域666流体连接到第二阀芯孔624的孔端口678。而且,流动管线684将第一阀芯孔616的先导区域668流体连接到第二阀芯孔624的孔端口680。此外,流动管线686将第一阀芯孔616的孔端口661流体连接到活塞缸端口630并且流动管线688将第一阀芯孔616的孔端口662流体连接到活塞缸端口632。另外,流动管线690将第一阀芯孔616的孔端口663流体连接到第二阀芯孔624的先导区域676并且流动管线692将第一阀芯孔616的孔端口664流体连接到第二阀芯孔624的先导区域674。而且,流动管线694将第二阀芯孔624的端口696和698流体连接到第三输入压力端口602c。
第一阀芯614可在第一位置(参见图32)与第二位置(参见图34)之间在第一阀芯孔616内移动。当第一阀芯614处于图32的第一位置时,第一阀通路648将孔端口656流体连接到孔端口661,第二阀通路650将孔端口657流体连接到孔端口662,第三阀通路652将孔端口658流体连接到孔端口663,并且第四阀通路654将孔端口659流体连接到孔端口664。以此方式,活塞缸端口630流体连接到第一输入压力端口602a,活塞缸端口632流体连接到输出端口39,第二输入压力端口602b流体连接到第二阀芯孔624的先导区域676,并且驱动端口45流体连接到第二阀芯孔624的先导区域674。
当第一阀芯614处于图34的第二位置时,第一阀通路648将孔端口657流体连接到孔端口661,第二阀通路650将孔端口658流体连接到孔端口662,第三阀通路652将孔端口659流体连接到孔端口663,并且第四阀通路654将孔端口660流体连接到孔端口664。以此方式,输出端口39流体连接到活塞缸端口630,第二输入压力端口602b流体连接到活塞缸端口632,驱动端口45流体连接到第二阀芯孔624的先导区域676,并且第三输入压力端口602c流体连接到第二阀芯孔624的先导区域674。
第一阀芯620也可在第一位置(参见图36)与第二位置(参见图34)之间在第二阀芯孔624内移动。当第二阀芯620处于图9的第一位置时,孔端口680与第二阀芯孔624的先导区域676流体连通,以使得第一阀芯孔616的先导区域668也被布置成与先导区域676流体连通。此外,端部台肩672阻塞孔端口698与孔端口680之间的流体连通。而且,孔端口678与孔端口696流体连通,以使得第一阀芯孔616的先导区域666被提供输入压力。此外,端部台肩670阻塞先导区域674与孔端口678之间的流体连通。当处于图34的第二位置时,孔端口698与孔端口680流体连通,以使得输入压力被提供给第一阀芯孔616的先导区域668。而且,端部台肩672阻塞先导区域676与孔端口680之间的流体连通。此外,孔端口678与第二阀芯孔624的先导区域674流体连通,以使得第一阀芯孔616的先导区域666也被布置成与先导区域674流体连通。此外,端部台肩670阻塞孔端口696与孔端口678之间的流体连通。
图32示出了第六示例性泵组件600,其中活塞头626沿第一方向634在活塞缸628内移动。如图32所示,先导区域674被提供来自驱动端口45的驱动压力并且先导区域676被提供来自第二输入压力端口602b的输入压力。该压力不平衡致使第二阀芯620沿第一方向634移动。活塞头626沿第一方向634在活塞缸628内移动致使壳体排放流体从第一输入压力端口602a经第一阀通路648和流动管线648被吸取并经活塞缸端口630吸取到活塞缸628中。同时,活塞头626沿第一方向634在活塞缸628内移动致使活塞缸628内的壳体排放流体经流动管线688和第二阀通路650从活塞缸端口632被压出到输出端口39,在此处流体输出至冷却管线41。
当第二阀芯620到达图33的第二位置时,第二阀芯孔624的先导区域674与第一阀芯孔616的先导区域666之间的流体连通开启,以使得驱动压力被提供给先导区域666。同时,孔端口698与第一阀芯孔616的先导区域668之间的流体连通开启,以使得输入压力被提供给先导区域668。由在第一阀芯614的一个端部施加至先导表面614a的驱动压力和在第一阀芯614的另一端部施加至先导表面614b的输入压力所引起的压力差致使第一阀芯沿第一方向634从图32的第一位置移动至图34的第二位置。
在第一阀芯614处于图34的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活塞缸端口630被布置成与输出端口39流体连通,活塞缸端口632被布置成与第二输入压力端口602b流体连通,第二阀芯孔624的先导区域676被布置成与驱动端口45流体连通,并且第二阀芯孔624的先导区域674被布置成与第三输入压力端口602c流体连通。由在第二阀芯620的一个端部施加至先导表面620b的驱动压力和在第二阀芯620的另一端部施加至先导表面620a的输入压力所引起的压力差致使第二阀芯620如图35所示沿第二方向636移动。随着第二阀芯620沿第二方向636移动,活塞缸628内的壳体排放流体经流动管线686和第一阀通路648从活塞缸端口630被压出到输出端口39,在此处壳体排放流体输出到冷却管线41。同时,壳体排放流体被吸取到第二输入压力端口602b,经第二阀通路650和流动管线688吸取到活塞缸端口632,在此处壳体排放流体进入活塞缸628。
当第二阀芯620到达图36的第一位置时,驱动端口45与第一阀芯孔616的先导区域668之间的流体连通开启。同时,第三输入压力端口602c与第一阀芯孔616的先导区域666之间的流体连通开启。在此构型中,由施加至第一阀芯614的相对端部的驱动压力和输入压力所引起的不平衡的压力致使第一阀芯614沿第二方向636滑回到如图37所示的第一位置。在此位置,活塞缸端口630被布置成与第一输入压力端口602a流体连通,活塞缸端口632被布置成与输出端口39流体连通,第二阀芯孔624的先导区域674被布置成与驱动端口45流体连通,并且先导区域676被布置成与第二输入压力端口602b流体连通。施加至第二阀芯620的相对端部的压力差形成使第二阀芯620沿如图32所示的第一方向634移动的不平衡的力。将了解,使上述循环连续重复,以给第六组件600提供连续的泵送动作。
将了解,活塞头626的直径被设计成与由先导表面620a、620b限定的表面积协调。例如,通过选择具有比先导表面674、676的面积大得多的轴向端面面积的活塞头626,第六组件600经输出端口39输出具有比经驱动端口45提供给第六组件600的流高的流速和低的压力的流。
此公开文本的各种修改和变型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变得明显而不脱离此公开文本的范围和精神,并且应理解,此公开文本的范围并不过度局限于文中阐述的说明性实施例。

Claims (25)

1.一种流体回路,包括:
第一泵组件,所述第一泵组件包括:
电动马达;
构造成由所述电动马达驱动的第一流体泵,所述第一流体泵具有第一流体入口、第一流体出口和与所述第一流体泵的壳体排放区域流体连通的壳体排放端口;
与所述第一泵组件流体连通的第二泵组件,所述第二泵组件通过在所述第一流体泵由所述电动马达驱动时来自所述第一流体泵的所述第一流体出口的液压压力被供给动力,所述第二流体泵组件包括:
第二流体泵,所述第二流体泵构造成在所述第二流体泵组件通过来自所述第一流体泵的所述第一流体出口的液压压力被供给动力时增大通过所述第一流体泵的所述壳体排放区域的流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回路,其中,所述第二流体泵包括:
流体马达,所述流体马达具有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所述流体入口与所述第一流体泵的所述第一流体出口流体连通;和
联接到所述流体马达的第二流体泵,所述第二流体泵具有第二流体入口和第二流体出口,所述第二流体入口与所述第一流体泵的所述壳体排放端口流体连通,以使得所述第二流体泵从所述第一流体泵的所述壳体排放区域泵送流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回路,其中,所述第二流体泵组件包括:
先导级阀组件,所述先导级阀组件具有与所述第一流体泵的所述第一流体出口流体连通的流体输入通路;和
与所述先导级阀组件流体连通的主级阀组件,所述主级阀组件具有流体输入通路,所述流体输入通路与所述第一流体泵的所述壳体排放端口流体连通,以使得所述第二流体泵组件从所述第一流体泵的所述壳体排放区域泵送流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体回路,其中,所述先导级阀组件包括第一阀壳,所述第一阀壳限定具有第一轴向端部和第二轴向端部的第一阀芯孔、第一控制通路以及第二控制通路,在所述阀壳的所述第一阀芯孔中配置有先导级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流体回路,其中,所述主级阀组件包括第二阀壳,所述第二阀壳限定具有第一轴向端部和第二轴向端部的第二阀芯孔,以及配置在所述第二阀芯孔中的主级阀,其中所述先导级阀组件的所述第一和第二控制通路分别与所述第二阀芯孔的所述第二和第一轴向端部流体连通,以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致动所述主级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回路,其中,所述第二流体泵包括叶片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流体回路,其中,所述叶片泵包括与所述第一流体出口流体连通的驱动端口、与所述壳体排放端口流体连通的吸入端口、和与所述热交换器流体连通的输出端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流体回路,其中,所述叶片泵包括在凸轮结构内旋转的转子,其中所述叶片泵包括可滑动地安装在由所述转子限定的径向槽内的叶片,其中所述径向槽具有内端部,并且其中用于使所述转子旋转的转矩由来自所述第一流体出口的压力提供,所述第一流体出口在所述转子在所述凸轮结构内旋转时被交替地布置成接通和断开与所述径向槽的所述内端部的流体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回路,其中,所述第二流体泵包括滑阀装置,所述滑阀装置包括:
阀体,所述阀体限定与所述壳体排放端口流体连通的吸入端口、与所述第一流体泵的所述第一流体出口流体连通的驱动端口、和与冷却管线流体连通的输出端口;
可在活塞缸内往复移动的活塞头,所述活塞缸包括位于所述活塞缸的相对侧的第一和第二活塞缸端口;
包括第一阀芯的第一滑阀;
包括第二阀芯的第二滑阀,所述第二阀芯与所述活塞结合,以使得所述第二阀芯的移动使所述活塞在所述活塞缸内移动;
包括第三阀芯的第三滑阀;
所述第一滑阀构造成控制所述第二阀芯的移动,所述第一滑阀的所述第一阀芯可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一活塞缸端口连接到所述吸入端口且所述第二活塞缸端口连接到所述输出端口,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一活塞缸端口连接到所述输出端口且所述第二活塞缸端口连接到所述吸入端口;
所述第二滑阀构造成控制第三阀芯的移动;并且
所述第三滑阀构造成控制所述第一阀芯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流体回路,其中,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阀芯均包括主先导表面和相对的次先导表面,并且其中所述次先导表面始终与所述驱动端口流体连通,并且其中所述主先导表面在与所述驱动端口流体连通和与连接到所述流体回路的储器的返回端口流体连通之间交替。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回路,其中,所述第二流体泵包括滑阀装置,所述滑阀装置包括:
主阀,所述主阀包括用于使活塞头在活塞缸内往复运动的主阀芯,所述活塞缸包括在所述活塞头的相对侧定位的第一和第二缸端口,所述主阀芯具有在相对的轴向上面对的第一和第二先导面积;
顺序阀,所述顺序阀包括限定第一、第二和第三孔端口的阀芯孔,所述第二孔端口在所述第一和第三孔端口之间定位,所述第二孔端口与所述第一流体泵的所述第一流体出口流体连通,所述第一和第三孔端口与所述壳体排放端口流体连通;
所述顺序阀包括可在所述阀芯孔内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顺序阀芯;
其中,当所述顺序阀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a)所述第一缸端口与所述第一孔端口流体连通;b)所述第二缸端口与所述第二孔端口流体连通;并且c)所述第一先导面积暴露于来自所述第一流体泵的所述第一流体出口的液压压力;并且
其中,当所述顺序阀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a)所述第一缸端口与所述第二孔端口流体连通;b)所述第二缸端口与所述第三孔端口流体连通;并且c)所述第二先导面积暴露于来自所述第一流体泵的所述第一流体出口的液压压力。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回路,其中,所述第二流体泵的所述第二流体出口与热交换器流体连通。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回路,其中,所述第二流体泵的所述第二流体出口与过滤器流体连通。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回路,其中,所述第二流体泵包括用于飞行器的冷却回路的一部分。
15.一种用于装配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冷却回路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第一流体泵,所述第一流体泵具有与流体储器流体连通的第一流体入口、第一流体出口和壳体排放端口;
将流体马达的流体入口连接到所述第一流体泵的所述第一流体出口,其中所述流体马达联接到第二流体泵;和
使所述第二流体泵的第二流体入口连接到所述第一流体泵的壳体排放端口,以使得所述流体马达的致动致使所述第一流体泵的壳体排放区域内的流体被所述第二流体泵从所述第一流体泵泵送出来。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回路,其中,所述第二流体泵具有第二流体入口和第二流体出口,所述第二流体入口与所述第一流体泵的所述壳体排放端口流体连通,以使得当所述第二流体泵组件通过来自所述第一流体泵的第一流体出口的液压压力被供给动力时,所述第二流体泵从所述第一流体泵的所述壳体排放区域吸取流体。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流体回路,其中,所述第二流体出口与用于冷却从所述第二流体泵泵送的流体的热交换器流体连通。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流体回路,其中,所述流体回路包括与所述第一流体泵和所述热交换器流体连通的储器,所述储器位于所述第一流体泵的上游和所述热交换器的下游。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回路,其中,所述马达是变速电动马达。
2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流体回路,其中,所述叶片泵包括在具有凸轮表面的凸轮结构内旋转的转子,其中所述叶片泵包括在所述凸轮表面与所述转子之间限定的室,其中限定所述室的所述凸轮表面包括通过第一同心部分与第二上行部分分离的第一上行部分,其中限定所述室的所述凸轮表面包括通过第二同心部分与所述第二上行部分分离的下行部分,其中所述室包括与所述第一上行部分重合的马达区域、对应于所述第二上行部分的吸入区域和对应于所述下行部分的输出区域,其中所述马达区域与所述第一流体出口流体连通,其中所述吸入区域与所述壳体排放端口流体连通,并且其中所述输出区域与所述热交换器流体连通。
2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流体回路,其中,所述叶片泵包括在具有凸轮表面的凸轮结构内旋转的转子,其中所述叶片泵包括在所述凸轮表面与所述转子之间限定的室,其中限定所述室的所述凸轮表面包括通过同心部分与下行部分分离的上行部分,其中所述室包括对应于所述上行部分的吸入区域和对应于所述下行部分的输出区域,其中所述吸入区域与所述壳体排放端口流体连通,其中所述输出区域与所述热交换器流体连通,其中所述转子限定叶片可滑动地安装在其中的径向槽,其中所述径向槽具有内端部,其中所述凸轮结构包括在对应于所述吸入区域的第一位置与所述径向槽的内端部流体连通的较高压力通路结构,并且其中所述凸轮结构包括在对应于所述输出区域的第二位置与所述径向槽的所述内端部流体连通的较低压力通路结构。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流体回路,其中,所述较高压力通路结构与所述第一流体出口流体连通。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流体回路,其中,所述较低压力通路结构与所述室的输出区域流体连通。
2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流体回路,其中,所述叶片泵包括在具有凸轮表面的凸轮结构内旋转的转子,其中所述转子带有多个叶片,其中所述叶片泵包括在所述凸轮表面与所述转子之间限定的室,其中所述驱动端口、所述吸入端口和所述输出端口全部与所述室流体连通,其中来自所述第一流体出口的加压流体提供用于使所述转子在所述凸轮结构内旋转的力,其中随着所述转子旋转,来自所述壳体排放端口的流体被吸取到所述室中并与来自所述第一流体出口的加压流体混合,并且其中来自所述壳体排放端口的流体与来自所述第一流体出口的流体的混合物经所述输出端口从所述叶片泵被泵送出来。
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回路,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流体泵的流体马达,所述流体马达具有与所述第一流体出口流体连通的入口,以便通过来自所述第一流体泵的所述第一流体出口的液压压力被供给动力。
CN201180068445.8A 2010-12-29 2011-12-15 用于冷却变速电动马达-泵的壳体流量增大装置 Active CN10340336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061428184P 2010-12-29 2010-12-29
US201061427904P 2010-12-29 2010-12-29
US61/427,904 2010-12-29
US61/428,184 2010-12-29
US201161487530P 2011-05-18 2011-05-18
US61/487,530 2011-05-18
US201161503429P 2011-06-30 2011-06-30
US201161503409P 2011-06-30 2011-06-30
US61/503,409 2011-06-30
US61/503,429 2011-06-30
PCT/US2011/065164 WO2012091942A1 (en) 2010-12-29 2011-12-15 Case flow augmenting arrangement for cooling variable speed electric motor-pump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03361A true CN103403361A (zh) 2013-11-20
CN103403361B CN103403361B (zh) 2015-11-25

Family

ID=454707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68445.8A Active CN103403361B (zh) 2010-12-29 2011-12-15 用于冷却变速电动马达-泵的壳体流量增大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876495B2 (zh)
EP (1) EP2659148B1 (zh)
CN (1) CN103403361B (zh)
BR (1) BR112013016781A2 (zh)
CA (1) CA2823129A1 (zh)
WO (1) WO201209194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74362A (zh) * 2016-01-15 2018-08-31 阿尔特弥斯智能动力有限公司 包括合成换向机器的液压设备,以及操作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25682B2 (ja) * 2012-07-03 2015-12-02 キャタピラー エス エー アール エル アキュムレータを備えた作業機械の油圧回路
DE102012021843A1 (de) * 2012-10-26 2014-04-30 Hydac Filtertechnik Gmbh Hydrauliksystem mit zumindest einer hydrostatischen Verdrängereinheit
FR3007085B1 (fr) * 2013-06-17 2015-06-26 Technoboost Dispositif de gavage comprenant un moteur hydraulique entrainant une pompe de gavage
ITUB20150172A1 (it) * 2015-03-04 2016-09-04 Mecc Breganzese S P A Attrezzatura idraulica per escavatori e macchine operatrici in generale
US10566881B2 (en) 2017-01-27 2020-02-18 Franklin Electric Co., Inc. Motor drive system including removable bypass circuit and/or cooling features
DE102018214753B4 (de) * 2018-08-30 2020-07-09 Hanon Systems Efp Deutschland Gmbh Hydraulikkreis und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s Hydraulikkreises
DE102018129220A1 (de) * 2018-11-20 2020-05-20 Liebherr-Aerospace Lindenberg Gmbh Verfahren zur Überwachung einer drehzahlgeregelten Elektromotorpumpe eines Hydraulikkreislaufs in einem Luftfahrzeug sowie Hydrauliksystem zur Verfahrensausführung
DE102019112022A1 (de) * 2019-05-08 2020-11-12 Moog Gmbh Motorkühlung via Hydraulikfluid
WO2021074315A1 (en) * 2019-10-15 2021-04-22 Moog Gmbh Electro-hydrostatic actuation system
EP4290084A1 (en) * 2022-06-07 2023-12-13 Danfoss Power Solutions ApS Hydraulic flow boost arrangement and hydraulic system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862724A1 (fr) * 2003-11-21 2005-05-27 Airbus France Dispositif et procede de refroidissement d'un fluide hydraulique dans un aeronef, aeronef equipe d'un tel dispositif, et application d'un tel procede
EP2050970A2 (en) * 2007-10-16 2009-04-22 Volvo Construction Equipment Holding Sweden AB Hydraulic circuit for heavy equipment
EP2131073A1 (en) * 2007-03-13 2009-12-09 TCM Corporation Hst cooling circuit
CN201568405U (zh) * 2009-11-24 2010-09-01 武桥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设置线外液压油冷却回路的液压传动系统
JP2010270856A (ja) * 2009-05-22 2010-12-02 Kubota Corp 走行車両

Family Cites Families (4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255785A (en) 1940-09-06 1941-09-16 Manly Corp Fluid pressure device
US2357334A (en) 1941-03-29 1944-09-05 Manly Corp Fluid pressure device
US2786422A (en) 1952-12-15 1957-03-26 New York Air Brake Co Vane pump with improved discharge port
US2924178A (en) 1955-01-28 1960-02-09 John X Hogan Fluid proportioning pump
US2988888A (en) 1959-12-21 1961-06-20 Clark Equipment Co Cooling system
US3182596A (en) 1963-05-31 1965-05-11 Borg Warner Hydraulic systems and pumps
GB1027416A (en) * 1964-03-02 1966-04-27 Boulton Aircraft Ltd Hydrostatic power transmission
US3420180A (en) 1967-07-21 1969-01-07 Caterpillar Tractor Co Gear pump
US4093407A (en) 1973-10-30 1978-06-06 Imperial Chemical Industries Inc. Injection of additives into liquid streams
FR2259256B1 (zh) 1974-01-24 1977-06-10 Yumbo
US3936246A (en) 1974-06-28 1976-02-03 Chromalloy American Corporation Mixing pump and method of mixing using same
US4183723A (en) 1975-04-30 1980-01-15 Sundstrand Corporation Rotary vane pump having multi-independent outputs due to stator surfaces of different contour
JPS53119404A (en) 1977-03-28 1978-10-18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Drain oil expeller in hydraulic pump motor
US4259044A (en) 1979-05-15 1981-03-31 Trw Inc. Fuel pump assembly
GB2062187B (en) 1979-11-06 1983-04-13 Hammond Eng Ltd Hydrostatic transmission unit
US4412795A (en) 1980-12-04 1983-11-01 Dresser Industries, Inc. Vane type fluid motor manifold
JPS58104381U (ja) 1981-12-08 1983-07-15 セイコ−精機株式会社 気体圧縮機
US4516918A (en) 1982-05-25 1985-05-14 Trw Inc. Pump assembly
US4529361A (en) 1984-04-13 1985-07-16 Chandler Evans Inc. Vane pump having spokes with channel-shaped vanes
ATE77872T1 (de) 1986-11-20 1992-07-15 Hermetic Pumpen Gmbh Pumpe mit spaltrohrmotor- oder spaltrohrmagnetkupplungsantrieb.
US4790454A (en) 1987-07-17 1988-12-13 S. C. Johnson & Son, Inc. Self-contained apparatus for admixing a plurality of liquids
US4972762A (en) 1989-03-06 1990-11-27 Kubik Philip A Warm-up circuit for hydraulic pilot control system
US5109672A (en) * 1990-01-16 1992-05-05 The Boeing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oling and replenishing aircraft hydraulic actuators
US5419130A (en) 1991-08-28 1995-05-30 Hydromatik Gmbh Hydrostatic machine with drain oil discharge
JP2660381B2 (ja) 1993-03-31 1997-10-08 株式会社日本製鋼所 樹脂成形機における作動油の冷却回路
US5395519A (en) 1993-08-03 1995-03-07 Caterpillar Inc. Filter device for a hydraulic system
US5493860A (en) * 1993-10-07 1996-02-27 Caterpillar Inc. Method for flushing a closed loop hydraulic system
JPH0958327A (ja) 1995-08-22 1997-03-04 Kubota Corp 排水ポンプ車
DE69628046T2 (de) 1996-05-28 2004-04-08 Leslie Mervyn Harrison Flüssigkeitsdrehflügelmotor/-pumpe
US5873548A (en) 1996-09-06 1999-02-23 The Boeing Company Airacraft hydraulic system for improved reliability of integrated hydraulic propulsion controls
JP3897185B2 (ja) 1996-12-26 2007-03-22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冷却用ファンの駆動装置
JP3786390B2 (ja) 1998-02-20 2006-06-14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複数の油圧モータの駆動装置
US6086346A (en) 1998-11-04 2000-07-11 Mallen Research Corporation Cooling system for a rotary vane pumping machine
DE19941841A1 (de) 1999-09-02 2001-03-08 Claas Selbstfahr Erntemasch Selbstfahrende landwirtschaftliche Arbeitsmaschine
DE60030780T2 (de) 2000-05-17 2007-11-08 Van Doorne's Transmissie B.V. Mechanisch angetriebene rollenzellenpumpe
AU2001282623B2 (en) 2000-09-04 2004-04-22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Rotary fluid machinery
BR0115742B1 (pt) * 2000-11-28 2011-08-09 sistema de armazenamento de energia hidráulica para uso em um veìculo.
JP3861721B2 (ja) 2001-09-27 2006-12-20 ユニシア ジェーケーシー ステアリング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オイルポンプ
JP2003130011A (ja) 2001-10-19 2003-05-08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油圧モータの駆動装置
JP4341232B2 (ja) * 2002-11-15 2009-10-07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自律型インバータ駆動油圧ユニットの昇温制御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IL157977A (en) 2003-09-17 2010-02-17 Rafael Advanced Defense Sys Multiple tank fluid pumping system using a single pump
US6973782B2 (en) * 2003-12-19 2005-12-13 Dana Corporation Pressurized hydraulic fluid system with remote charge pump
US7094042B1 (en) 2004-04-01 2006-08-22 Hamilton Sundstrand Corporation Dual-inlet gear pump with unequal flow capability
EP1809898A2 (en) 2004-08-17 2007-07-25 Hydro-Industries Tynat Ltd. Rotary fluid-driven motor with sealing elements
US7597145B2 (en) 2005-05-18 2009-10-06 Blue Marble Engineering, L.L.C. Fluid-flow system, device and method
DE102005061990A1 (de) * 2005-12-23 2007-07-05 Bosch Rexroth Aktiengesellschaft Antrieb mit Energierückgewinnungs- und Retarderfunktion
US8269359B2 (en) * 2006-01-17 2012-09-18 Uusi, Llc Electronic control for a hydraulically driven generator
JP2008082540A (ja) 2006-08-28 2008-04-10 Denso Corp 油圧制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862724A1 (fr) * 2003-11-21 2005-05-27 Airbus France Dispositif et procede de refroidissement d'un fluide hydraulique dans un aeronef, aeronef equipe d'un tel dispositif, et application d'un tel procede
EP2131073A1 (en) * 2007-03-13 2009-12-09 TCM Corporation Hst cooling circuit
EP2050970A2 (en) * 2007-10-16 2009-04-22 Volvo Construction Equipment Holding Sweden AB Hydraulic circuit for heavy equipment
JP2010270856A (ja) * 2009-05-22 2010-12-02 Kubota Corp 走行車両
CN201568405U (zh) * 2009-11-24 2010-09-01 武桥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设置线外液压油冷却回路的液压传动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74362A (zh) * 2016-01-15 2018-08-31 阿尔特弥斯智能动力有限公司 包括合成换向机器的液压设备,以及操作方法
US11022153B2 (en) 2016-01-15 2021-06-01 Artemis Intelligent Power Limited Hydraulic apparatus comprising synthetically commutated machine, and operating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2823129A1 (en) 2012-07-05
WO2012091942A1 (en) 2012-07-05
EP2659148B1 (en) 2016-03-02
US8876495B2 (en) 2014-11-04
US20130336802A1 (en) 2013-12-19
BR112013016781A2 (pt) 2017-06-27
EP2659148A1 (en) 2013-11-06
WO2012091942A8 (en) 2013-08-08
CN103403361B (zh) 2015-1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03361B (zh) 用于冷却变速电动马达-泵的壳体流量增大装置
US10465679B2 (en) Electric motor driven pump
US4913809A (en) Concentrating apparatus with reverse osmosis membrane
WO2014209960A2 (en) Integrated pump and compressor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multiphase well fluid downhole and at surface
EP1895060A3 (en) Straight traveling hydraulic circuit
EP2414680B1 (en) High pressure variable displacement piston pump
US10233925B2 (en) Scalable hydraulic motor with drive input shaft and driven output shaft
EP1795657A3 (en) Hydraulic circuit for heavy construction equipment
CN110578665A (zh) 机动车辆泵组件
US8454328B2 (en) Multiplex reciprocating pump
CN105020113B (zh) 可变流体流量液压泵
WO2017137498A1 (en) Pump
CN111017014A (zh) 具有可变比率的液压转向装置
US20020104313A1 (en) Hydraulic transformer using a pair of variable displacement gear pumps
US20110225962A1 (en) Variable Speed Hydraulic Pump Apparatus and Method
US20180347553A1 (en) Double-acting pneumatic pump
WO2010053521A1 (en) Axial piston multi circuit machine
CN105074131A (zh) 旋转式活塞泵
CN112855552A (zh) 一种多功能水泵
EP0524820A2 (en) Diaphragm pump
RU2743668C1 (ru) Нагнетающий центробежно-шестеренный насос
EP2035707A2 (en) Hydraulic pump
CN111336086A (zh) 一种空压机
JP2018193889A (ja) 空気圧複動式ポンプ
GB2568477A (en) Double-acting pneumatic pump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626

Address after: Dublin, Ireland

Patentee after: Eaton Intelligent Power Co.,Ltd.

Address before: Ohio, USA

Patentee before: Eaton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