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84825B - 通过二价结合剂检测经翻译后修饰的多肽 - Google Patents

通过二价结合剂检测经翻译后修饰的多肽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84825B
CN103384825B CN201180068258.XA CN201180068258A CN103384825B CN 103384825 B CN103384825 B CN 103384825B CN 201180068258 A CN201180068258 A CN 201180068258A CN 103384825 B CN103384825 B CN 1033848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oint
polypeptide
binders
dissociation
fa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6825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84825A (zh
Inventor
M.杰尔格
D.海因德尔
C.克莱恩
A.莫滕斯
V.施密德
M.施莱姆尔
M.索库波娃
M.塔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 Hoffmann La Roche AG
Original Assignee
F Hoffmann La Roche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 Hoffmann La Roche AG filed Critical F Hoffmann La Roche AG
Publication of CN1033848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848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848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848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6/0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 C07K16/46Hybrid immunoglobulins
    • C07K16/468Immunoglobulins having two or more different antigen binding sites, e.g. multifunctional antibodi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53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3/531Production of immunochemical test material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Urology & Nephr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Peptides Or Protein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价结合剂,其由结合靶多肽的多肽表位的第一单价结合剂、结合靶多肽上的翻译后多肽修饰的第二单价结合剂和接头组成。进一步公开了借助于这类二价结合剂来检测经翻译后修饰的靶多肽的方法、制备这类二价结合剂的方法和这类二价药剂在组织学染色规程中的用途。

Description

通过二价结合剂检测经翻译后修饰的多肽
发明背景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价结合剂,其由结合靶多肽的多肽表位的第一单价结合剂、结合靶多肽上的翻译后多肽修饰的第二单价结合剂和接头组成。进一步公开了借助于这类二价结合剂来检测经翻译后修饰的靶多肽的方法、制备这类二价结合剂的方法和这类二价药剂在组织学染色规程中的用途。
多肽的一级结构(即其序列)由其编码核酸决定。然而,知晓多肽的一级结构仅是事情的一部分。许多多肽(估计范围为50至90%)经历二级修饰。根据例如二级修饰的类型、经修饰的多肽的百分比和/或例如二级修饰的确切位置/地点,具有同一种一级结构的多肽可以呈现相当不同的生物学功能。
二级蛋白质修饰细微调整每种蛋白质的细胞功能。全世界都在继续极其努力了解翻译后修饰和功能变化之间的关系(“翻译后物组学”(posttranslatomics)),这与人类基因组项目不无类似。与分离技术和质谱法组合,蛋白质组学使得有可能剖析并表征翻译后修饰的各部分,并且提供系统性分析。
在大约十年前,蛋白质视为氨基酸的线性聚合物,首先变得明显的是,这类多肽链可以用简单的氨基酸修饰进行装饰。然而,最近在许多过程中发现了蛋白质中非常复杂的一种修饰。已经在单一蛋白质中观察到多种化学修饰,并且单独的或各种组合的这些修饰以时间和信号依赖性方式发生。蛋白质的翻译后修饰决定其三级和四级结构,并且调节其活性和功能。“翻译后物组学”的进展已经例如就生物化学途径的调节和牵涉这些蛋白质的疾病状态而言对二级修饰和生物学功能的相互关系产生许多开拓性的了解。
然而,经二级修饰的多肽的检测和定量需要尖端的工具和技术。
经常将各种类型的分离和任选地片段化技术与质谱法组合以鉴定经翻译后修饰的多肽。
经翻译后修饰的多肽的免疫学检测一贯证明是相当困难的。可能遇到各类问题。获得足够纯度和量的所需要的免疫原可能是困难的。依照标准免疫和筛选方法获得的抗体可能不具有需要的特异性和/或亲和力。特别是在需要高度可再现的、一致质量的抗体(例如单克隆抗体)时,获得这类抗体可以证明是非常费力的。这类抗体将必须强烈结合由二级修饰和携带它的多肽部分组成的表位。然而,许多通过常规规程生成的结合剂与其它具有同一种翻译后修饰的多肽显示交叉反应,对识别的表位不展现需要的亲和力和/或对未修饰的多肽显示交叉反应性。
许多较大的多肽甚至包含数个发生一类翻译后修饰的位点。可以有例如数个以统计学方式糖基化的苏氨酸残基。评估这类多肽的糖基化状态可能需要对每一个潜在地携带该翻译后修饰的位置具有特异性的数种不同抗体。
从各种可能的问题的上述非穷尽讨论及现有技术规程和结合剂看,变得明显的是迫切需要提供可以以实际上无限的数量和不妥协的质量可再现地生成以高亲和力结合经翻译后修饰的多肽的结合剂。
令人惊讶地,已经发现了可以通过二价结合剂检测经翻译后修饰的靶多肽,所述二价结合剂由经由接头彼此连接的两个单价结合剂组成,其中第一单价结合剂结合所述靶多肽的多肽表位,第二单价结合剂结合翻译后多肽修饰,其中每个单价结合剂具有范围为5x10-3/秒至10-4/秒的K解离,且其中所述二价结合剂具有3x10-5/秒或更小的K解离
发明概述
翻译后多肽修饰对于调控和/或调节多肽的特性和/或活性是至关重要的。一种用于检测靶多肽上某类二级修饰的有利方法会依靠特异性结合剂进行。
本发明涉及结合经翻译后修饰的靶多肽的二价结合剂,其由经由接头彼此连接的两个单价结合剂组成,其中第一单价结合剂结合所述靶多肽的多肽表位,其中第二单价结合剂结合翻译后多肽修饰,其中每个单价结合剂具有范围为5x10-3/秒至10-4/秒的K解离,且其中所述二价结合剂具有3x10-5/秒或更小的K解离
还公开了用于获得特异性结合经翻译后修饰的靶多肽的二价结合剂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择以介于5x10-3/秒至10-4/秒之间的K解离结合所述靶多肽的未翻译后修饰的表位的第一单价结合剂,选择以5x10-3/秒至10-4/秒的K解离结合翻译后多肽修饰的第二单价结合剂,通过接头偶联这两个单价结合剂,并选择具有3x10-5/秒或更小的K解离值的二价结合剂。
还描述并要求保护新颖的二价结合剂的用途,特别是在免疫组织化学规程中的用途。
发明详述
本发明涉及结合经翻译后修饰的靶多肽的二价结合剂,该结合剂由经由接头彼此连接的两个单价结合剂组成,其中a)第一单价结合剂结合所述靶多肽的多肽表位,b)第二单价结合剂结合翻译后多肽修饰,c)每个单价结合剂具有范围为5x10-3/秒至10-4/秒的K解离,且d)其中所述二价结合剂具有3x10-5/秒或更小的K解离
依照本发明的二价结合剂是正好包含不同特异性的两个单价结合剂的结合剂。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通过BiacoreTMSPR技术表征每个单价结合剂的和二价结合剂的动力学速率特性,如实施例中详细描述的。
如熟练技术人员会领会的,可以根据期望分离并纯化本发明中描述的二价结合剂。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涉及分离的如本文中公开的二价结合剂。“分离的”二价结合剂是已经得到鉴定,并且与/从例如用于合成这类二价结合剂的试剂混合物分开和/或回收的二价结合剂。这类反应混合物的不想要的组分是例如没有在期望的二价结合剂中用尽的单价结合剂。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将所述二价结合剂纯化至大于80%。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将所述二价结合剂分别纯化至按重量计大于90%、95%、98%或99%。在两个单价结合剂都是多肽的情况下,例如容易在蛋白质检测中使用例如考马斯蓝或银染色剂通过还原性或非还原性条件下的SDS-PAGE测定纯度。在核酸水平上评估纯度的情况下,应用大小排阻层析来将二价结合剂与副产物分开,并监测260nm处的OD以评估其纯度。
冠词“一个”和“一种”在本文中用于指一个/种或超过一个/种(即至少一个/种)该冠词的语法对象。举例而言,“一个/种抗体”指一种抗体或超过一个/种抗体。
如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寡核苷酸”或“核酸序列”一般指短的、通常单链的多核苷酸,其包含至少8个核苷酸且至多约1000个核苷酸。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寡核苷酸会具有至少9、10、11、12、15、18、21、24、27或30个核苷酸的长度。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寡核苷酸会具有不超过200、150、100、90、80、70、60、50、45、40、35或30个核苷酸的长度。下文对多核苷酸给出的描述同等且完全适用于寡核苷酸。
术语寡核苷酸应当广义理解,且包括DNA和RNA以及其类似物和修饰。
例如,寡核苷酸可以含有在标准碱基脱氧腺苷(dA)、脱氧鸟苷(dG)、脱氧胞苷(dC)、脱氧胸苷(dT)、脱氧尿苷(dU)处携带取代基的经取代的核苷酸。这类经取代的核碱基的例子为:5-取代的嘧啶如5甲基dC、氨基烯丙基(aminoallyl)dU或dC、5-(氨乙基-3-丙烯酰亚氨(acrylimido))-dU、5-丙炔基-dU或-dC、5卤化的-dU或-dC;N取代的嘧啶如N4-乙基-dC;N取代的嘌呤如N6-乙基-dA、N2-乙基-dG;8取代的嘌呤如8-[6-氨基)-己-1-基]-8-氨基-dG或-dA、8卤化的dA或dG、8-烃基dG或dA;和2取代的dA如2氨基dA。
寡核苷酸可以含有核苷酸或核苷类似物。即,可以通过使用核碱基类似物来交换天然存在的核碱基,所述核碱基类似物如5-硝基吲哚(Nitroindol)d核苷;3硝基吡咯d核苷、脱氧肌苷(dI)、脱氧黄苷(dX);7脱氮-dG、-dA、-dI或-dX;7-脱氮-8-氮杂-dG、-dA、-dI或-dX;8-氮杂-dA、-dG、-dI或-dX;d间型霉素(Formycin);假dU;假异dC;4硫代dT;6硫代dG;2硫代dT;异dG;5-甲基-异-dC;N8-连接的8-氮杂-7-脱氮-dA;5,6-二氢-5-氮杂-dC;和亚乙烯基-dA或吡咯并-dC。如对于熟练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必须以如下的方式选择互补链中的核碱基,使得双链体形成是特异性的。如果例如在一条链(例如(a))中使用5-甲基-异-dC,那么必须在互补链(例如(a’))中使用异dG。
寡核苷酸主链可以修饰为含有经取代的糖残基、糖类似物、对核苷间磷酸酯模块的修饰,和/或是PNA。
寡核苷酸可以例如含有具有经取代的脱氧核糖的核苷酸,如2’-甲氧基、2’-氟、2’-甲基硒代、2’-烯丙氧基、4’-甲基dN(其中N是核碱基,例如A,G,C,T或U)。
糖类似物是例如木糖;2’,4’桥接的核糖如(2’-O,4’-C亚甲基)-(称为LNA的寡聚物)或(2’-O,4’-C亚乙基)-(称为ENA的寡聚物);L-核糖、L-d-核糖、己糖醇(称为HNA的寡聚物);环己烯基(称为CeNA的寡聚物);阿卓糖醇(altritol)(称为ANA的寡聚物);三环核糖类似物,其中C3’和C5’原子通过与环丙烷环融合的亚乙基桥连接(称为三环DNA的寡聚物);甘油(称为GNA的寡聚物);吡喃葡萄糖(称为同型(homo)DNA的寡聚物);carbaribose(具有环戊烷(cyclopentan)而非四氢呋喃亚单位);羟甲基-吗啉(称为吗啉代DNA的寡聚物)。
还已知大量的核苷间磷酸酯模块修饰不干扰杂交特性,并且这类主链修饰也可以与经取代的核苷酸或核苷酸类似物组合。例子是硫代磷酸酯、二硫代磷酸酯、氨基磷酸酯(phosphoramidate)和甲基膦酸酯寡核苷酸。
PNA(具有不含磷酸和d-核糖的主链)也可以用作DNA类似物。
上文提述的经修饰的核苷酸、核苷酸类似物以及寡核苷酸主链修饰可以根据期望组合成本发明意义中的寡核苷酸。
术语“多肽”和“蛋白质”可互换使用。在本发明的意义中,多肽由至少5个通过α氨基肽键连接的氨基酸组成。
“靶多肽”是对其寻求测定或测量方法的感兴趣多肽。本发明的靶多肽是已知或怀疑携带翻译后多肽修饰的多肽。
依照本发明,“单价结合剂”是以5x10-3/秒至10-4/秒的K解离在单个结合位点处与靶多肽相互作用的分子。优选地,动力学结合速率特性的生物物理表征,具体地依照朗缪尔(Langmuir)模型测定解离速率常数kd(1/s)通过基于生物传感器的表面等离振子共振光谱学分析。优选地,使用如在实施例中详细描述的BiacoreTM技术。
单价结合剂的例子是肽、肽模拟物、适体、镜铁聚体(Spiegelmer)、darpin、凝集素(lectine)、锚蛋白重复蛋白、Kunitz型域、单域抗体(见Hey,T.等,Trends Biotechnol23(2005)514-522)和单价抗体片段。
在某些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单价结合剂是单价抗体片段,优选地自单克隆抗体衍生的单价片段。
单价抗体片段包括但不限于Fab、Fab’-SH(Fab’)、单域抗体、Fv和scFv片段,如下文提供的。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至少一个单价结合剂是单域抗体、单克隆抗体的Fab片段或Fab’片段。
也代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的是,在本文中公开的二价结合剂中,两个单价结合剂都自单克隆抗体衍生,并且是Fab片段、或Fab’片段或Fab片段和Fab’片段。
单克隆抗体技术允许以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或其片段的形式生成极端特异性的结合剂。在本领域中尤其公知的是通过用感兴趣的多肽免疫小鼠、家兔、仓鼠或任何其它哺乳动物来创建单克隆抗体或其片段的技术。另一种创建单克隆抗体或其片段的方法是使用sFv(单链可变区),特别是人sFv的噬菌体库(参见例如Griffiths等,美国专利No.5,885,793;McCafferty等,WO92/01047;Liming等,WO99/06587)。
可以通过传统手段(如酶促消化)或通过重组技术来生成抗体片段。对于某些抗体片段的综述,参见Hudson,P.J.等,Nat.Med.9(2003)129-134。
Fv是含有完整的抗原结合位点,并且缺乏恒定区的最小抗体片段。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双链Fv种类由紧密的、非共价联合的一个重链可变域和一个轻链可变域的二聚体组成。在单链Fv(scFv)种类的一个实施方案中,一个重链可变域和一个轻链可变域可以通过柔性肽接头共价连接,从而使得轻链和重链能以与双链Fv种类中的二聚体结构类似的二聚体结构联合。对于scFv的综述,参见例如Plueckthun,于:The Pharmacology ofMonoclonal Antibodies,第113卷,Rosenburg和Moore(编),Springer-Verlag,New York(1994),第269页-第315页;亦参见WO93/16185;和美国专利No.5,571,894和5,587,458。一般而言,6个高变区(HVR)赋予抗体以抗原结合特异性。然而,甚至单个可变域(或仅包含对抗原特异性的3个HVR的半个Fv)也具有识别并结合抗原的能力。
Fab片段含有重链和轻链可变域,且还含有轻链恒定域和重链第一恒定域(CH1)。Fab’片段因在重链CH1域的羧基端增加了少数残基(包括来自抗体铰链区的一个或多个半胱氨酸)而与Fab片段有所不同。Fab’-SH是本文中对其中的恒定域半胱氨酸残基携带游离硫醇基团的Fab’的称谓。
已经开发出各种技术用于生成抗体片段。传统地,抗体片段经由对完整抗体的蛋白水解消化而衍生(参见例如Morimoto,K.等,Journal of 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Methods24(1992)107-117;和Brennan等,Science 229(1985)81-83)。例如,用木瓜蛋白酶消化抗体产生两个相同的各具有单一抗原结合位点的抗原结合片段,称作“Fab”片段,和一个残留的“Fc”片段,其名称反映了其容易结晶的能力。
还可以通过重组宿主细胞直接生成抗体片段。Fab、Fv和scFv抗体片段都可以在大肠杆菌(E.coli)中表达并自其分泌,如此允许容易产生大量的这些片段。可以依照标准规程从抗体噬菌体库分离抗体片段。或者,可以直接从大肠杆菌回收Fab’-SH片段(Carter,P.等,Bio/Technology10(1992)163-167)。还可以使用哺乳动物细胞系统来表达并(如期望的话)分泌抗体片段。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单价结合剂是单域抗体。单域抗体是包含抗体的整个或部分重链可变域或整个或部分轻链可变域的单一多肽链。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单域抗体是人单域抗体(Domantis,Inc.,Waltham,MA;参见例如美国专利No.6,248,516B1)。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单域抗体由抗体的整个或部分重链可变域组成。
两个单价结合剂之一,即第一单价结合剂,结合靶多肽上的多肽表位。
依照本发明的“多肽表位”,即靶多肽上由相应单价结合剂结合的结合位点,由氨基酸构成。此结合剂结合线性表位,即由5至12个连续氨基酸的区段组成的表位,或者单价结合剂结合由靶多肽的数个短区段的空间排列形成的三级结构。由结合剂,例如由抗体的抗原识别位点或互补位识别的三级表位可以看作抗原分子的三维表面特征;这些特征精确地适合结合剂的相应结合位点,并且由此促进结合剂和靶多肽之间的结合。
鉴于在如本文中公开的二价结合剂中,第一单价结合剂结合多肽表位,第二单价结合剂结合翻译后多肽修饰。
“翻译后多肽修饰”是多肽(蛋白质)之内或末端的氨基酸的共价修饰。术语二级修饰和翻译后修饰是可互换的。
许多类型的共价氨基酸修饰是已知的并且服从科学综述论文。通过提述据此包括Mann和Jensen(2003)以及Seo和Lee(2004)在综述论文中描述的翻译后修饰(Mann,M.和Jensen,O.N.,Nat.Biotechnol.21(2003)255-261;Seo,J.和Lee,K.-J.,Biochem.Mol.Biol.37/1(2004)35-44)。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翻译后修饰选自下组:乙酰化、磷酸化、酰化、甲基化、糖基化、泛素化、苏素化(sumoylation)、硫酸化(sulfatation)和硝化。
乙酰化(+42Da)是一种相当稳定的二级修饰。例子是在许多蛋白质的N端上发现的乙酰化或赖氨酸或丝氨酸残基上的乙酰化。通常,在多肽链内一个或多个意义明确的位置处发现赖氨酸残基的乙酰化,而其它赖氨酸残基不太频繁或根本不被乙酰化。
已知蛋白质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其净平衡可以称为磷酸化状态)是调节蛋白质生物学活性中的关键要素之一。较低百分比的磷酸化氨基酸残基可能已经足以触发某种生物学活性。磷酸化导致80Da的质量增加。氨基酸酪氨酸(Y)、丝氨酸(S)、苏氨酸(T)、组氨酸(H)和天冬氨酸(D)可以被磷酸化。多肽的生物学功能越复杂,可能的磷酸化位点的相应模式越复杂。对于膜结合受体,特别是所谓的受体酪氨酸激酶(RTK),这是特别已知的且正确的。如命名法已经提示,RTK胞内信号传导的至少一部分由这类RTK的胞内域的某个酪氨酸的磷酸化状态介导。
多肽可以通过法呢基(farnesyl)、肉豆蔻酰(myristoyl)或棕榈酰(palmitoyl)基团酰化。酰化通常在半胱氨酸残基的侧链上发生。
作为二级修饰的甲基化经由赖氨酸残基的侧链发生。已经显示了能够结合核酸的调节性蛋白质的结合特性可以例如经由甲基化调控。
糖基化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二级修饰。它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蛋白质的溶解、其稳定性,等等具有主要影响。两种不同类型的糖基化是已知的:N-连接的(经由氨基酸N(天冬酰胺))侧链和O-连接的侧链(经由丝氨酸(S)或苏氨酸(T))。已经鉴定出许多不同多糖(线性或具有分支侧链),一些含有糖衍生物如O-Glc-NAc。
已知泛素化和苏素化分别影响循环中的蛋白质的半衰期。泛素化可以充当破坏信号,从而导致对泛素化的多肽的切割和/或除去。
经由酪氨酸残基(Y)的硫酸化在调控蛋白质-蛋白质(细胞-细胞)相互作用中以及在蛋白质配体相互作用中表现为重要的。
酪氨酸残基(Y)的硝化表现为氧化性损伤的标志(hall-mark),如例如在炎性过程中。
优选地,由第二单价结合剂结合的翻译后修饰选自下组:磷酸化、糖基化和乙酰化。
如上文提述的,磷酸化、去磷酸化和磷酸化状态对于调节细胞信号传导和蛋白质活性是关键的。这特别对于膜结合受体,特别是所谓的受体酪氨酸激酶(RTK)是已知的且正确的。如命名法已经提示,RTK胞内信号传导的至少一部分由这类RTK的胞内域的某个酪氨酸的磷酸化状态介导。如此,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涉及结合磷酸化靶蛋白的二价结合剂。显然,这类二价结合剂在磷酸化靶多肽的检测中具有很大的效用。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涉及如上文中公开的二价结合剂,其中所述靶多肽选自下组:具有胞内磷酸化位点的膜结合受体分子和胞内细胞信号传导分子。在这类二价结合剂中,结合靶蛋白上的多肽表位的第一单价结合剂会特异性结合所述受体分子或所述胞内细胞信号传导分子,而靶向磷酸化的第二单价结合剂不需要特异性结合所述靶蛋白上的磷酸化位点。与例如相关受体上的磷酸化位点的交叉反应性不会损害靶多肽的特异性检测,因为显著的结合需要第一单价结合剂的结合和第二单价结合剂的结合两者。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TK选自下组:ALK、粘附相关激酶受体(例如,Axl)、ERBB受体(例如,EGFR、ERBB2、ERBB3、ERBB4),红细胞生成素产生肝细胞(EPH)受体(例如,EphA1;EphA2,EphA3,EphA4,EphA5,EphA6,EphA7,EphA8,EphB1,EphB2,EphB3,EphB4,EphB5,EphB6)、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受体(例如,FGFR1,FGFR2,FGFR3,FGFR4,FGFR5)、Fgr、IGFIR、胰岛素R、LTK、M-CSFR、MUSK、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受体(例如,PDGFR-A,PDGFR-B)、RET、ROR1、ROR2、ROS、RYK、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受体(例如,VEGFR1/FLT1、VEGFR2/FLK1、VEGF3)、具有免疫球蛋白样和EGF样域的酪氨酸激酶(TIE)受体(例如,TIE-1,TIE-2/TEK)、Tec、TYRO10、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受体(例如,INS-R、IGF-IR、IR-R),盘基菌蛋白域(Discoidin Domain)(DD)受体(例如,DDR1,DDR2)、c-Met(MET)的受体,recepteurd’origine nantais(RON);也称为巨噬细胞刺激1受体、Flt3fins相关酪氨酸激酶3(Flt3)、集落刺激因子1(CSF1)受体、c-kit(KIT,或SCFR)的受体和胰岛素受体相关(IRR)受体。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胞内细胞信号传导分子选自下组:AKT、abl、cbl、erbA、ERK、fes、fgr、fms、fos、jun、met、myb、myc、PI3K、raf、ret、ryk和src。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涉及结合经翻译后修饰的靶多肽的二价结合剂,所述二价结合剂由两个经由接头彼此连接的单价结合剂组成,其中a)第一单价结合剂结合所述靶多肽的多肽表位,b)第二单价结合剂结合翻译后多肽修饰,c)每个单价结合剂具有范围为5x10-3/秒至10-4/秒的K解离,d)其中所述二价结合剂具有3x10-5/秒或更小的K解离,且其中翻译后修饰选自下组:磷酸化、泛素化和糖基化。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通过Biacore SPR技术表征每个单价结合剂的和二价结合剂的动力学速率特性,如实施例中详细描述的。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依照本发明的二价结合剂会结合具有翻译后修饰的靶多肽,其中所述翻译后修饰是磷酸化。
如论述的,用在构建如本文中公开的二价结合剂中的单价结合剂必须具有5x10-3/秒至10-4/秒的K解离
优选地,第一单价结合剂特异性结合多肽表位。即,此结合剂结合没有进行二级修饰的表位或者在备选中,其特异性结合天然(非二级修饰的)表位。如果与携带翻译后修饰的相同多肽相比,所述结合剂对非翻译后修饰的多肽具有低至少20倍的K解离,那么承认对多肽表位的特异性结合。还优选与在由第一单价结合剂结合的多肽表位中携带翻译后修饰的相同多肽相比,第一单价结合剂对非修饰的多肽的K解离高至少30、40、50、80、90、95或至少100倍。
优选地,第二单价结合剂特异性结合翻译后多肽修饰,即与相同的非翻译后修饰的多肽相比,所述结合剂对携带此翻译后修饰的多肽具有低至少20倍的K解离。还优选与相同的非修饰的多肽相比,第二单价结合剂对携带翻译后修饰的多肽的K解离低至少30、40、50、80、90、95或至少100倍。
如上文所提述的,依照本发明的二价结合剂会具有至多3x10-5/秒或更低(即更好)的K解离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在依照本发明的二价结合剂中,每个单价结合剂具有2x10-3/秒至10-4/秒的K解离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在依照本发明的二价结合剂中,每个单价结合剂具有10-3/秒至10-4/秒的K解离
由Ventana Medical Systems Inc.Tucson经销的自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仪采用相当严格的清洗条件。在分析仪系列上使用的抗体应当具有至多5x10-5/秒的K解离以给出合理的染色强度。K解离越佳,染色强度也会越佳。如本文中公开的二价结合剂具有至多3x10-5/秒的K解离。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如本文中公开的二价结合剂具有2x10-5/秒或更小或还优选10-5/秒或更小的K解离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通过BiacoreTM SPR技术表征每个单价结合剂和二价结合剂的动力学速率特性,如实施例中详细描述的。
依照本发明的二价结合剂含有接头。所述接头可以共价连接两个单价结合剂或所述接头和单价结合剂可以由两个不同的特异性结合对a:a’和b:b’结合。
所述接头可以例如由合适的单体构成,所述单体连接在一起并通过共价键与两个单价结合剂连接。优选地,所述接头会含有糖模块、核苷酸模块、核苷模块和/或氨基酸。在某些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接头会基本上由核苷酸、核苷酸类似物或氨基酸组成。
优选地,经由结合对共价连接或结合两个单价结合剂的接头具有6至100nm的长度。还优选所述接头具有6至50nm或6至40nm的长度。在又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接头会具有10nm或更长或15nm或更长的长度。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依照本发明的二价结合剂中包含的接头具有介于10nm和50nm之间的长度。
理论上且通过复合方法,给定接头(a-S-b)的非核苷实体的长度可以通过使用与非核苷实体在化学上类似的化合物的已知键距和键角来计算。标准教科书中对一些分子汇总了这类键距:CRC Handbook of Chemistry and Physics,第91版,2010-2011,第9部分。然而,确切的键距对于每种化合物有所变化。也存在着键角的可变性。
因此,在这类计算中使用平均参数(容易理解近似值)是更实际的。
在间隔物或接头长度的计算中,下列近似值适用:a)为了计算非核苷实体的长度,使用130pm的平均键长及180°的键角,其不依赖于连接的原子的性质;b)单链中的一个核苷酸用500pm计算,且c)双链中的一个核苷酸用330pm计算。
数值130pm基于C(sp3)-C(sp3)-C(sp3)链的两个末端碳原子的距离计算,其中键角为109°28’,两个C(sp3)间的距离为153pm,这假定键角180°和两个C(Sp3)间的键距125pm转化成约250pm。考虑到杂原子如P和S以及sp2和sp1C原子也可以是间隔物的一部分,采用数值130pm。如果间隔物包含环状结构如环烃基或芳基,那么以类似的方式计算距离,其通过对所述环状结构中作为限定距离的原子的整条链的一部分的键计数进行。
如上文所提述的,所述接头可以共价连接两个单价结合剂,或所述接头和单价结合剂可以由两个不同的特异性结合对a:a’和b:b’结合。因此,也可以通过下述式I描绘结合经翻译后修饰的靶多肽的依照本发明的二价结合剂:
A-a’:a-S-b:b’-B,
其中A是第一单价结合剂,其结合所述靶多肽的多肽表位,其中B是第二单价结合剂,其结合翻译后多肽修饰,其中每个单价结合剂A和B具有范围为5x10-3/秒至10-4/秒的K解离,其中a’:a以及b:b’独立是结合对或a’:a和/或b:b’是共价结合的,其中a’:a和b:b’是不同的,其中S是间隔物,其中-代表共价键,其中接头a-S-b具有6至100nm的长度,且其中二价结合剂具有3x10-5/秒或更小的K解离
由a-S-b组成的接头L具有6至100nm的长度。优选地,由a-S-b组成的接头L具有6至80nm的长度。还优选接头具有6至50nm或6至40nm的长度。在又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接头会具有10nm或更长或15nm或更长的长度。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接头具有的长度介于10nm和50nm之间。在一个实施方案中,a和b分别为结合对成员,并且各自具有至少2.5nm的长度。
间隔物S可以根据需要来构建,例如提供期望的长度以及其它期望的特性。所述间隔物可以例如完全或部分由天然存在的或非天然存在的氨基酸构成,由磷酸根-糖单元构成,例如无核碱基的DNA样主链,由糖-肽结构构成,或至少部分由糖类单元或至少部分由可聚合亚单位如二醇或丙烯酰胺构成。
可以根据期望改变依照本发明的化合物中的间隔物S的长度。为了容易地利用可变长度的间隔物(即库),优选能简单合成这类库的间隔物。间隔物的组合固相合成是优选的。由于不得不合成直至约100nm长度的间隔物,以如下的方式选择合成策略,即使得在固相合成期间以高效率装配单体合成建造部件。基于亚磷酰胺(酯)(phosphoramidite)作为单体构件块装配的脱氧寡核苷酸的合成完全满足此要求。在这类间隔物中,间隔物内的单体单元在每种情况下经由磷酸酯或磷酸酯类似物模块连接。
间隔物S可以含有游离的带正电荷或/和负电荷的多官能性氨基-羧酸基团,例如氨基、羧酸根或磷酸根。例如,电荷载体可以自三官能性氨基羧酸衍生,所述三官能性氨基羧酸含有a)一个氨基基团和两个羧酸根基团或b)两个氨基基团和一个羧酸根基团。这类三官能性氨基羧酸的例子是赖氨酸、鸟氨酸、羟赖氨酸、α,β-二氨基丙酸、精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羧基谷氨酸和对称的三官能性羧酸如那些记载于EP-A-0 618 192或US-A-5,519,142中的。或者,三官能性氨基羧酸中的一个羧酸根基团a)可以用磷酸根、磺酸根或硫酸根基团替换。这类三官能性氨基酸的一个例子是磷酸丝氨酸。
间隔物S也可以含有不带电荷的亲水性基团。不带电荷的亲水性基团的优选例子是环氧乙烷或优选具有至少3个环氧乙烷单元的聚环氧乙烷基团、亚砜、砜、羧酸酰胺、羧酸酯、膦酸(phosphonic acid)酰胺、膦酸(phosphonic acid)酯、磷酸(phosphoric acid)酰胺、磷酸(phosphoric acid)酯、磺酸酰胺、磺酸酯、硫酸酰胺和硫酸酯基团。优选地,酰胺基团是伯酰胺基团,特别优选地,氨基酸侧链基团(例如氨基酸天冬酰胺和谷氨酰胺)中的羧酸酰胺残基。优选地,酯自亲水性醇,特别是C1-C3醇或二醇或三醇衍生。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间隔物S由一类单体构成。例如,间隔物分别仅由氨基酸、糖残基、二醇、磷酸-糖单元构成或者它可以是核酸。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间隔物是DNA。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间隔物是DNA的L-立体异构体,亦称为β-L-DNA、L-DNA或镜像DNA。L-DNA的特征在于如下的优点,如正交(orthogonal)杂交行为(其意味着仅在L-DNA的两条互补单链间形成双链体,而在L-DNA的单链和互补DNA链之间不形成双链体)、核酸酶抗性和容易合成(即使较长间隔物)。如指出的,容易合成和间隔物长度的可变性对于间隔物库来说是重要的。可变长度的间隔物在鉴定依照本发明的二价双重结合剂中是极其有用的,所述二价双重结合剂具有最佳长度的间隔物,如此提供两个单价结合剂间的最佳距离。
间隔物构件块,顾名思义,可以用于将间隔模块引入间隔物S中或建造接头a-S-b的间隔物S。
有不同数目和种类的非核苷酸以及核苷酸间隔物构件块用于引入间隔模块。
许多不同非核苷酸双官能性间隔物构件块在文献中是已知的,并且许多种是商品化的。非核苷酸双官能性间隔物建造的选择影响着间隔物分子的电荷和柔性。
在双官能性间隔物构件块中,将用酸不稳定性保护基保护的羟基基团与亚磷酰胺基团连接。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双官能性间隔物构件块是非核苷化合物。例如,这类间隔物是C2-C18烷基、烯基、炔基碳链,而所述烷基、烯基、炔基链可以用另外的亚乙氧基(ethyleneoxy)和/或酰胺模块或季铵化(quarternized)阳离子胺模块中断以增加接头的亲水性。也可以使用任选地用一个或两个C1-C6烃基基团取代的环状模块如C5-C6-环烃基、C4N、C5N、C4O、C5O-杂环烃基、苯基作为非核苷双官能性间隔物模块。优选的双官能性构件块包括C3-C6烃基模块和三-至六-乙二醇链。表I显示了具有不同亲水性、不同刚性和不同电荷的核苷酸双官能性间隔物构件块的一些例子。一个氧原子与酸不稳定性保护基(优选为二甲氧三苯甲基)连接,而另一个是亚磷酰胺的一部分。
表I:非核苷酸双官能性间隔物构件块的例子
建造间隔物S或将间隔模块引入间隔物S中的一种简单方式是使用标准的D或L核苷亚磷酰胺构件块。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使用dT的单链区段。这是有利的,因为dT不携带碱基保护基。
可以利用杂交来改变间隔物长度(结合对成员a和b之间的距离)和间隔物的柔性,因为双链长度与单链相比是缩短的,并且双链比单链更具刚性。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对于杂交使用用官能性模块X修饰的寡核苷酸。用于杂交的寡核苷酸可以具有一个或两个不与间隔物杂交的末端延伸和/或是内部分支的。可以将这类不与间隔物杂交(且不干扰结合对a:a’和b:b’)的末端延伸用于别的杂交事件。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与末端延伸杂交的寡核苷酸是经标记的寡核苷酸。此经标记的寡核苷酸可以再次包含末端延伸或是分支的以允许别的杂交,由此可以获得多核苷酸聚集物或树枝状聚合物(dendrimer)。优选地,使用聚寡核酸树枝状聚合物以产生多标记物或得到较高的X局部浓度。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间隔物S具有1至100nm的主链长度。在本文中换言之,式I的基团a和b相隔介于1和100nm之间。在一个实施方案中,a和b各自分别是结合对成员,并且间隔物S具有1至95nm的主链长度。
“a’:a”以及“b:b’”各自独立地代表结合对或分别代表共价结合的a’:a和/或b:b’。
“a’:a”以及“b:b’”是不同的。该术语不同指示a与a’的结合(结合对内结合或共价偶联)不干扰另一对b与b’的结合对内结合或共价偶联,反之亦然。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a’:a或b:b’是共价结合的,而另一个,即b:b’或a’:a分别代表结合对。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a’:a和b:b’两者都是共价结合的。
a’:a和b:b’之间的偶联化学彼此不同,并且选自标准方案。根据结合配偶和间隔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缀合化学。
在偶联(a’)与(a)中,即偶联A-(a’)与包含(a)的接头中使用的化学不干扰偶联(b)与(b’)中,即偶联(b’)-B与包含(b)的接头中使用的化学。如熟练技术人员会领会的,优选地,分别产生共价键a’:a以及b:b’的反应性位点(a)、(a’)、(b)和(b’)分别也不干扰单价结合剂上可能存在的任何官能团(式I的A和/或B)。
在至少一个单价结合剂是蛋白质、肽或肽模拟物的情况中,它可以携带一个或多个OH、COOH、NH2和/或SH基团,其可能潜在地与某些偶联试剂起反应。可以通过选择例如表II中给出的偶联化学中的一种来避免这类(副)反应。
表II提供了对常规用于将A-(a’)和(b’)-B分别结合到(a)和(b)(两者都与接头(a-S-b)共价结合)的反应性基团的概述。
表II:
如果至少一个单价结合剂是多肽,那么上述双正交(bi-orthogonal)偶联化学是例如合适的。如果两个结合配偶分别没有携带某些反应性官能团,例如在作为单价结合剂A和B的两个适体的组合的情况下,那么在反应性位点(a’)、(a)、(b)和(b’)的选择中分别有更多的自由。因此,在上表中给出的相应反应性位点对外或与其组合,可以将氨基/活性酯(例如NHS酯)、和SH/SH或SH/马来酰亚胺基用于正交偶联。
如从上文例子中显而易见的,a’:a间和b:b’间的至少一个共价键分别不是α氨基肽键。还优选两个共价键都不是氨基肽键。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a’:a和b:b’两者都是结合对。因此,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涉及式I:A-a’:a-S-b:b’-B的至少双特异性结合剂;其中A是结合靶多肽的多肽表位的第一单价结合剂,其中B是结合靶多肽上翻译后多肽修饰的第二单价结合剂,其中每个单价结合剂A和B具有范围为5x10-3/秒至10-4/秒的K解离,其中a’:a以及b:b’独立地是结合对并且是不同的,其中S是间隔物,其中–代表共价键,其中接头a-S-b具有6至100nm的长度,且其中二价结合剂具有3x10-5/秒或更小的K解离
在此实施方案中,分别地,a和a’是结合对a’:a的成员,而b和b’是结合对b:b’的成员。优选地,结合对的每个成员具有的分子量为10kD或之下。在别的也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这类结合对的每个结合剂的分子量为8、7、6、5或4kD或之下。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a’:a和b:b’是结合对,并且结合对a’:a和b:b’的成员选自由亮氨酸拉链域二聚体和杂交核酸序列组成的组。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这两个结合对都代表亮氨酸拉链域二聚体。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这两个结合对都是杂交核酸序列。
在a:a’或b’:b代表结合对的情况下,这类结合对(之内)的结合亲和力是至少108l/mol。这两个结合对是有差异的。对于结合对,如果交互结合,例如a以及a’与b或b’的结合是a:a’对内的亲和力的10%或更低,那么例如承认差异。还优选交互结合,即a以及a’分别与b或b’的结合是a:a’对内的亲和力的5%或更低,或者如果它是a:a’对内的亲和力的2%或更低。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该差异如此明显,以致与结合对内的特异性结合亲和力相比,交互(交叉反应性)结合是1%或更小。
术语“亮氨酸拉链域”用于指一种普遍公认的二聚化域,其特征在于在约35个残基的区段中每第七个残基处存在一个亮氨酸残基。亮氨酸拉链域是促进找到它的蛋白质的寡聚化的肽。亮氨酸拉链最初在数种DNA结合蛋白中鉴定出来(Landschulz,W.H.等,Science240(1988)1759-1764),并且自此以后在多种不同蛋白质中找到。在已知的亮氨酸拉链中有天然存在的肽和其二聚化或三聚化的衍生物。适合于生成可溶性多聚体蛋白质的亮氨酸拉链域的例子记载于PCT申请WO94/10308,并且自肺表面活性剂蛋白D(SPD)衍生的亮氨酸拉链记载于Hoppe,H.J.等,FEBS Lett.344(1994)191-195。
亮氨酸拉链域形成通过α螺旋卷曲螺旋保持在一起的二聚体(结合对)。卷曲螺旋每转具有3.5个残基,这意味着每第7个残基相对于螺旋轴占据等同的位置。卷曲螺旋内部的亮氨酸的规则排列通过疏水性和范德华相互作用使结构稳定化。
如果亮氨酸拉链域形成第一结合对(a’:a)和第二结合对(b:b’),那么这两个亮氨酸拉链序列是不同的,即序列a和a’不结合b和b’。亮氨酸拉链域可以从已知含有这类域的天然蛋白质如转录因子分离。一个亮氨酸拉链域可以例如来自转录因子fos,而第二个可以来自转录因子jun。亮氨酸拉链域还可以使用本领域中已知的标准合成和设计技术进行人工设计和合成。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结合对a’:a和b:b’的两个成员,即a、a’、b和b’都代表亮氨酸拉链域,并且间隔物S由氨基酸组成。在此实施方案中,容易地生成构建体a-S-b是有可能的。根据期望改变这类间隔物S的长度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是简单的。可以合成或重组生成这类多肽。
例如,可以依照标准技术在合适的宿主细胞中表达重组融合蛋白,其包含在N末端与亮氨酸拉链肽融合并且在C末端与亮氨酸拉链肽融合的间隔物多肽。可以将编码期望的肽间隔物的DNA序列在编码第一亮氨酸拉链域a的成员的序列和在相同阅读框中的编码第二亮氨酸拉链域b的成员的DNA序列之间插入。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如果接头a-S-b是多肽,那么间隔物S一次或数次包含GGGGS(SEQ ID NO:13)氨基酸序列基序。间隔物S也可以包含标签序列。所述标签序列可以选自通常使用的蛋白质识别标签如YPYDVPDYA(HA标签)(SEQ ID NO:14)或GLNDIFEAQKIEWHE(Avi标签)(SEQ ID NO:15)。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结合对(a’:a)和(b:b’)两者都是杂交核酸序列。
如命名法已经指示,a和a’以及b和b’分别彼此杂交。在一方面在a和a’中及在另一方面在b和b’中包含的核酸序列是不同的。换言之,结合对a’:a中的序列分别不结合结合对b:b’的序列,反之亦然。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涉及式I的至少双重结合剂,其中结合对a:a’和b:b’均分别是杂交核酸序列,且其中不同结合对a’:a和b:b’的杂交核酸序列彼此不杂交。换言之,a和a’彼此杂交但不结合b或b’中的任一个或干扰其杂交,反之亦然。可以通过熔解点分析容易地监测杂交动力学和杂交特异性。如果a:a’对的熔解温度与同b或b’的任意可能组合(即a:b;a:b’;a’:b和a’:b’)相比分别高至少20℃,那么承认结合对(例如a:a’)的特异性杂交和非干扰(例如不干扰b或b’)。
形成结合对例如(a:a’)或任何其它基于核酸序列的结合对的核酸序列可以包含任何天然存在的核碱基或其类似物,并且可以具有如上文所描述的经修饰的或未修饰的主链,只要它能够经由多碱基配对形成稳定的双链体。稳定意味着双链体的熔解温度高于37℃。优选地,双链由两条完全互补的单链组成。然而,错配或插入是有可能的,只要给予于37℃的稳定性。
如熟练技术人员会领会,可以通过链间交联使核酸双链体进一步稳定化。数种合适的交联方法是熟练技术人员已知的,例如使用补骨脂素(psoralen)或基于硫代核苷的方法。
优选地,代表结合对成员的核酸序列由介于12和50个之间的核苷酸组成。还优选这类核酸序列会由介于15至35个之间的核苷酸组成。
RNA酶是普遍存在的,并且必须特别注意避免对基于RNA的结合对和/或间隔物序列的不想要的消化。尽管确实有可能使用例如基于RNA的结合对和/或间隔物,但基于DNA的结合对和/或间隔物代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
可以容易地设计适当的杂交核酸序列以提供超过两对正交互补的寡核苷酸,从而允许简单生成并使用超过两个结合对。在本发明的双重结合剂中使用杂交核酸序列的另一个优点是,可以将修饰容易地引入到核酸序列中。经修饰的构件块是商品化的,其例如允许简单合成包含功能性模块的接头。可以在任何期望的位置且在结构a和a’以及b和b’和/或S的任一种中容易地引入这类功能性模块,只要它们代表寡核苷酸。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依照式I的结合剂中包含的间隔物S是核酸。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两个结合对均为杂交核酸序列,并且间隔物S也是核酸。在此实施方案中,由a-S-b组成的接头L是寡核苷酸。
在间隔物S以及序列a、a’、b和b’均为寡核苷酸序列的情况下,容易有可能提供并合成代表接头L的单一寡核苷酸,所述接头L包含S和结合对a’:a和b:b’分别的成员a和b。在单价结合剂A和B分别是多肽的情况下,可以分别将它们各自与杂交核酸序列a’和b’容易地偶联。可以以任何期望的方式容易地改变这类构建体中包含的间隔物S的长度。基于三种构建体a-S-b、A-a’和b’-B,可以依照标准规程分别通过a’:a和b:b’之间的杂交最容易地获得式I的结合剂。当使用不同长度的间隔物时,所得的构建体提供其它方面相同的、但在单价结合剂A和B之间具有不同的距离的双重结合剂。这允许最适的距离和/或柔性。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间隔物S以及序列a、a’、b和b’是DNA。
对映体L-DNA因其正交杂交行为、其核酸酶抗性和容易合成可变长度的寡核苷酸而著称。这种经由设计合适的间隔物而易于接头长度可变性对于优化如本文中公开的结合剂对其一种或多种抗原的结合是重要的。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接头L(=a-S-b)是对映体L-DNA或L-RNA。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接头a-S-b是对映体L-DNA。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a、a’、b和b’以及间隔物S是对映体L-DNA或L-RNA。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a、a’、b和b’以及间隔物S是对映体L-DNA。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间隔物S是寡核苷酸,并且在包含彼此可杂交的末端的两个部分中合成。在此情况下,可以通过使这些可杂交末端彼此杂交简单地构建间隔物S。所得的间隔物构建体包含寡核苷酸双链体部分。显然,在以所述方法构建间隔物的情况中,以如下的方式选择形成所述双链体的可杂交寡核苷酸实体的序列,即使得不能发生与结合对a:a’和b:b’的杂交或干扰结合对a:a’和b:b’。
如上文已经描述的,式I的单价特异性结合剂A和B可以是核酸。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a’、a、b、b’、A、B和S均为寡核苷酸序列。在该实施方案中,式I的亚单位A-a’、a-S-b和b’-B可以依照标准规程容易地且独立地合成,并且依照便利的标准规程通过杂交组合。
如上文详细讨论的,偶联可以是共价的,或者它可以经由特异性结合对进行。
如熟练技术人员会容易领会,依照本发明的二价结合剂可以进一步修饰为携带一种或多种功能性模块。优选地,这类功能性模块X选自下组:结合基团、标记基团、效应器基团和反应性基团。
如果存在超过一个功能性模块X,那么每个这类功能性模块在每种情况下可以独立地为结合基团、标记基团、效应器基团或反应性基团。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功能性模块X选自下组:结合基团、标记基团和效应器基团。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基团X是结合基团。如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然的,结合基团X会选择为对a’:a和b:b’没有干扰。
结合基团的例子是生物亲和性(bioaffine)结合对的配偶,其能与该生物亲和性结合对的另一配偶特异性相互作用。合适的生物亲和性结合对是半抗原或抗原和抗体;生物素或生物素类似物(如氨基生物素、亚氨基生物素或脱硫生物素)和亲合素或链霉亲合素;糖和凝集素、寡核苷酸和互补的寡核苷酸、受体和配体(例如类固醇激素受体和类固醇激素)。在一个实施方案中,X是结合基团,并且与式I化合物的a’、a、b、b’或S中的至少一个共价结合。优选地,生物亲和性结合对的较小配偶,例如生物素或其类似物、受体配体、半抗原或寡核苷酸与如上文限定的a’、a、L、b或b’中的至少一个共价结合。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功能性模块X是选自下组的结合基团:半抗原;生物素或生物素类似物如氨基生物素、亚氨基生物素或脱硫生物素;寡核苷酸和类固醇激素。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功能性模块X是反应性基团。所述反应性基团可以选自任何已知的反应性基团,如氨基、硫氢基、羧酸根、羟基、叠氮基、炔基或烯基。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反应性基团选自马来酰亚胺基、琥珀酰亚氨基、二硫代吡啶基(Dithiopyridyl)、硝基苯基酯、六氟苯基酯。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功能性模块X是标记基团。所述标记基团可以选自任何已知的可检测基团。熟练技术人员会选择适合于最佳灵敏度及最少猝灭的标记物数目。
标记基团可以选自任何已知的可检测基团。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标记基团选自染料如发光标记基团,如化学发光基团(例如吖啶酯或二氧杂环丁烷(dioxetane)或荧光染料例如荧光素、香豆素、罗丹明、口恶嗪(oxazine)、试卤灵(resorufin)、花青(cyanine)、及其衍生物)、发光金属复合物(如钌或铕复合物)、如用于CEDIA(克隆酶供体免疫测定法(Cloned Enzyme Donor Immunoassay),例如EP 0 061 888)的酶、微粒或纳米颗粒例如胶乳颗粒或金属溶胶、和放射性同位素。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标记基团是发光金属复合物,并且化合物具有通式(II)的结构:
[M(L1L2L3)]n-Y-XmA (II)
其中M是选自稀土或过渡金属离子的二价或三价金属阳离子,L1、L2和L3是相同或不同的,且表示具有至少两个含氮杂环的配体,其中L1、L2和L3经由氮原子结合金属阳离子,X是经由接头Y共价结合L1、L2和L3配体中至少一个的反应性官能团,n是1至10,优选为1至4的整数,m是1或2,且优选是1,并且A指平衡电荷可能需要的反荷离子。
优选地,金属复合物是发光金属复合物,即在适当激发后经历可检测的发光反应的金属复合物。可以例如通过荧光或通过电化学发光测量检测所述发光反应。此复合物中的金属阳离子是例如过渡金属或稀土金属。优选地,所述金属为钌、锇、铼、铱、铑、铂、铟、钯、钼、锝、铜、铬、或钨。特别优选钌、铱、铼、铬和锇。最优选钌。
配体L1、L2和L3是具有至少两个含氮杂环的配体。优选芳香族杂环如二吡啶基、二吡嗪基(bipyrazyl)、三吡啶基和菲酚基(phenanthrolyl)。特别优选地,配体L1、L2和L3选自二吡啶和菲咯啉(phenanthroline)环系统。
另外,所述复合物可以含有一个或数个反荷离子A以平衡电荷。合适的带负电荷的反荷离子的例子是卤化物、OH-、碳酸根、烃基羧酸根例如三氟乙酸根、硫酸根、六氟磷酸根和四氟硼酸根基团。特别优选六氟磷酸根、三氟乙酸根和四氟硼酸根基团。合适的带正电荷的反荷离子的例子是单价阳离子如碱性金属和铵离子。
在又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功能性模块X是效应器基团。优选的效应器基团是治疗活性物质。
治疗活性物质具有其有效发挥作用的不同方式,例如在抑制癌症方面。它们能通过烷基化、通过交联、或通过对DNA的双链切割来损害DNA模板。其它治疗活性物质能通过嵌入阻断RNA合成。一些药剂是纺锤体毒物,如长春花生物碱,或抑制酶活性的抗代谢物,或激素和抗激素剂。效应器基团X可以选自烷化剂、抗代谢物、抗肿瘤抗生素、长春花生物碱、表鬼臼毒素(epipodophyllotoxin)、亚硝脲、激素和抗激素剂、和毒素。
目前较优选的烷化剂可以以环磷酰胺、苯丁酸氮芥(chlorambucil)、白消安(busulfan)、美法仑(Melphalan)、塞替派(Thiotepa)、异环磷酰胺(ifosphamide,ifosfamide)、氮芥例示。
目前较优选的抗代谢物可以以甲氨蝶呤、5-氟尿嘧啶、阿糖胞苷(cytosinearabinoside)、6-硫鸟嘌呤、6-巯嘌呤(6-mercaptopurin)例示。
目前较优选的抗肿瘤抗生素可以以多柔比星(doxorubicin)、柔红霉素(daunorubicin)、伊达比星(idorubicin,idarubicin)、nimitoxantron、更生霉素(dactinomycin)、博来霉素(bleomycin)、丝裂霉素和普卡霉素(plicamycin)例示。
目前较优选的纺锤体毒物可以以美登素(maytansine)和美登木素生物碱(maytansinoids)例示,长春花生物碱和表鬼臼毒素可以以长春新碱(vincristin)、长春碱(vinblastin)、长春地辛(vindestin,vindesine)、依托泊苷(Etoposide)、替尼泊苷(Teniposide)例示。
目前较优选的亚硝脲可以以卡莫司汀(carmustin,carmustine)、洛莫司汀(lomustin,lomustine)、司莫司汀(semustin,semustine)、链佐星(streptozocin)例示。
目前较优选的激素和抗激素剂可以以肾上腺皮质类固醇类、雌激素类、抗雌激素类、妊娠素孕酮、芳香酶抑制剂、雄激素类、抗雄激素类例示。
其它优选的随机合成药剂可以以达卡巴嗪(dacarbazin)、六甲蜜胺(hexamethylmelamine)、羟基脲、米托坦(mitotane)、丙卡巴肼(procarbazide,procarbazine)、顺铂、卡铂例示。
功能性模块X与例如(a’)、(a)、(b)、(b’)或S中的至少一个共价或经由别的结合对结合。所述功能性模块X可以存在一次或数(n)次。(n)是整数,且是1或超过1。优选地,(n)介于1和100之间。还优选(n)是1-50。在某些实施方案中,n是1至10,或1至5。在其它实施方案中,n是1或2。
对于功能性模块X与a’、a、b、b’或S中至少一个的共价结合,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的偶联化学。熟练技术人员可以容易地从标准方案中选出这类偶联化学。也有可能在合成a’、a、b、b’或S时通过使用合适的构件块掺入功能性模块。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功能性模块X与式I限定的结合剂的a、b、或S结合。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功能性模块X与式I限定的结合剂的间隔物S结合。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功能性模块X与式I限定的结合剂的a、b或S共价结合。
如果功能性模块X位于分别代表a、a’、b或b’的杂交寡核苷酸内,那么优选地,这类功能性模块结合至经修饰的核苷酸或附接于核苷间P原子(WO2007/059816)。将不干扰寡核苷酸杂交的经修饰核苷酸掺入那些寡核苷酸中。优选地,这类经修饰的核苷酸是C5取代的嘧啶或C7取代的7脱氮嘌呤。
可以用非核苷酸实体在内部或在5’或3’端修饰寡核苷酸,所述非核苷酸实体用于引入功能性模块。优选地,这类非核苷酸实体位于间隔物S内,即在两个结合对成员a和b之间。
用于构建间隔物的许多不同非核苷酸修饰剂构件块是文献中已知的,并且很多种是商品化的。对于功能性模块的引入,使用非核苷双功能性修饰剂构件块或非核苷三功能性修饰剂构件块作为用于末端标记的CPG或作为用于内部标记的亚磷酰胺(参见Wojczewski,C.等,Synlett10(1999)1667-1678)。
双功能性修饰剂构件块
双功能性修饰剂构件块将功能性模块或受保护的功能性模块(若必要的话)连接至亚磷酰胺基团以将该构件块在5’端(规则合成)或3’端(倒置合成)附接至生长的寡核苷酸链的末端羟基基团。
优选地,双功能性修饰剂构件块是非核苷化合物。例如,这类经修饰的构件块是C2-C18烷基、烯基、炔基碳链,而所述烷基、烯基、炔基链可以由别的亚乙氧基和/或酰胺模块中断以增加间隔物以及由此整个接头结构的亲水性。也可以使用环状模块如C5-C6-环烃基、C4N、C5N、C4O、C5O-杂环烃基、苯基(任选地用一个或两个C1-C6烃基基团取代的)作为非核苷双功能性修饰构件块。优选的经修饰的双功能性构件块包含C3-C6烃基模块和三-至六-乙二醇链。下文表III中给出了双功能性修饰剂构件块的非限制性但优选的例子。
表III:
三功能性修饰剂构件块
三功能性构件块连接(i)功能性模块或(若必要的话)受保护的功能性模块,(ii)亚磷酰胺基团,用以在寡核苷酸合成期间将报告物或功能性模块或(若必要的话)受保护的功能性模块与生长的寡核苷酸链的羟基基团偶联,以及(iii)用酸不稳定性保护基,优选用二甲氧三苯甲基保护基保护的羟基基团。在除去此酸不稳定性保护基后,释放出能与别的亚磷酰胺起反应的羟基基团。因此,三功能性构件块允许将功能性模块放置到寡核苷酸内的任意位置。三功能性构件块也是使用固体支持物例如可控多孔玻璃(CPG)合成的前提,其用于寡核苷酸的3’端标记。在此情况下,三功能性构件块经由C2-C18烷基、烯基、炔基碳链连接至功能性模块或(若必要的话)受保护的功能性模块,而所述烷基、烯基、炔基链可以用别的亚乙氧基和/或酰胺模块中断以增加间隔物以及由此整个接头结构的亲水性,并且包含经由可切割的间隔物附接于固相的羟基基团和用酸性不稳定性保护基保护的羟基基团。在除去此保护基后,释放出羟基基团,其然后能与亚磷酰胺起反应。
三功能性构件块可以是非核苷的或核苷的。
非核苷的三功能性构件块是C2-C18烷基、烯基、炔基碳链,而所述烷基、烯基、炔基任选地用别的亚乙氧基和/或酰胺模块中断以增加间隔物以及由此整个接头结构的亲水性。其它三功能性构件块为环状基团如C5-C6-环烃基、C4N、C5N、C4O、C5O-杂环烃基、苯基,其任选地用一个或两个C1-C6烃基基团取代。环状和非环状基团可以用一个-(C1-C18)烃基-O-PG基团取代,而所述C1-C18烃基包含(亚乙氧基)n、(酰胺)m模块,n和M彼此独立地=0-6,并且PG是酸不稳定性保护基。优选的三功能性构件块是C3-C6烃基、环烃基、C5O杂环烃基模块,其任选地包含一个酰胺键,并且用C1-C6烃基O-PG基团取代,其中PG是酸不稳定性保护基,优选为单甲氧三苯甲基、二甲氧三苯甲基、pixyl、呫吨基(xanthyl),最优选二甲氧三苯甲基。
例如,表IV中汇总了非核苷三功能性构件块的非限制性但优选的例子。
表IV:非核苷三功能性修饰剂构件块的例子
核苷修饰剂构件块:
每当有必要与非修饰的寡核苷酸相比不影响寡核苷酸杂交特性时,使用核苷修饰剂构件块进行内部标记。因此,核苷构件块包含仍然能够与互补碱基杂交的碱基类似物或碱基。在式II中给出了标记化合物的通式,其用于标记依照本发明式I的结合剂中包含的a、a’、b、b’或S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核酸序列。
式II:
其中PG是酸不稳定性保护基,优选为单甲氧三苯甲基、二甲氧三苯甲基、pixyl、呫吨基,最优选二甲氧三苯甲基,其中Y是C2-C18烷基、烯基、炔基,其中所述烷基、烯基、炔基可以包含亚乙氧基和/或酰胺模块,其中Y优选为C4-C18烷基、烯基、或炔基,并且含有一个酰胺模块,且其中X是可以与标记物结合的功能性模块。
可以针对这类取代选择特定的碱基位置以使对杂交特性的影响最小化。因此,下列位置对于取代是优选的:a)在天然碱基的情况中:在C5处取代的尿嘧啶;在C5或N4处取代的胞嘧啶;在C8或N6处取代的腺嘌呤以及在C8或N2处取代的鸟嘌呤,和b)在碱基类似物的情况中:在C7处取代的7脱氮A和7脱氮G;在C7处取代的7脱氮8氮杂A和7脱氮8氮杂G;在C7处取代的7脱氮氮杂2氨基A;在N1处取代的假尿嘧啶和在N2处取代的间型霉素。
表V中给出了核苷三功能性构件块的非限制性但优选的例子。
表V:
在表III、IV和V中,双功能性模块的末端氧原子之一或三功能性模块的末端氧原子之一是亚磷酰胺的一部分,其没有完全详细地显示,但是对熟练技术人员来说是明显的。三功能性构件块的第二个末端氧原子用酸不稳定性保护基PG保护,如对上述式II限定的。
合成后修饰是将共价结合的功能性模块引入接头或间隔物分子中的另一种策略。在此办法中,通过在固相合成期间使用双功能性或三功能性构件块引入氨基基团。在从支持物切割并纯化后,氨基修饰的寡核苷酸与功能性模块的活化酯或双功能性试剂起反应,所述双功能性试剂中的一个官能团是活性酯。优选的活性酯是NHS酯或五氟苯基酯。
合成后修饰对于引入在固相合成和脱保护期间不稳定的功能性模块是特别有用的。例子是为了Staudinger连接用三苯基膦羧甲基(triphenylphosphincarboxymethyl)酯修饰(Wang,C.C.等,Bioconjugate Chemistry14(2003)697-701),用洋地黄毒苷修饰或使用商品化磺基SMCC引入马来酰亚胺基团。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功能性模块X经由别的结合对与a’、a、b、b’或S中的至少一个结合。
优选地,可以与功能性模块X结合的别的结合对是亮氨酸拉链域或杂交核酸。在功能性模块X经由别的结合对成员与a’、a、b、b’或S中的至少一个结合的情况下,与X结合的结合对成员和结合对a’:a和b:b’分别都选择为具有不同特异性。结合对a:a’、b:b’和与X结合的结合对各自结合其相应的配偶(例如与其杂交)而不干扰任一种其它结合对的结合。
结合对成员与单价结合剂的共价偶联
根据结合剂的生物化学性质,有不同缀合策略。
在结合剂是50至500个氨基酸的天然存在的蛋白质或重组多肽的情况下,教科书中有描述蛋白质缀合物合成化学的标准规程,其是熟练技术人员可以容易地遵循的(Hackenberger,C.P.和Schwarzer,D.,Angew.Chem.,Int.Ed.,47(2008)10030-10074)。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使用马来酰亚胺模块与蛋白质内半胱氨酸残基的反应。在例如使用抗体的Fab或Fab’片段作为单价结合剂的情况下,这是一种优选的偶联化学。或者,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实施结合对成员(分别是式I的a’或b’)与结合剂多肽C端末端的偶联。例如,可以如Sunbul,M.等,Organic &Biomolecular Chemistry7(2009)3361-3371描述的那样实施蛋白质(例如Fab片段)的C端修饰。
一般地,结合对成员与单价多肽结合剂的位点特异性反应和共价偶联基于将天然的氨基酸转化成与蛋白质中存在的其它官能团的反应性具有正交反应性的氨基酸。例如,在罕见的序列背景内的特定半胱氨酸可以酶促转化成醛(参见Formylglycine aldehydetag-protein engineering through a novel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Frese,M.-A.等,ChemBioChem10(2009)425-427))。还有可能通过利用某些酶与给定序列背景中的天然氨基酸的特异性酶促反应性来获得期望的氨基酸修饰(参见例如:Taki,M.等,Protein Engineering,Design&Selection17(2004)119-126;Gautier,A.等,Chemistry& Biology15(2008)128-136;Bordusa,F.,Highlights in BioorganicChemistry(2004)389-403使用蛋白酶催化的C-N键形成,而Mao,H.等,于J.Am ChemSoc.126(2004)2670-2671使用并且Proft,T.,于Biotechnol.Lett32(2010)1-10综述了分选酶(Sortase)介导的蛋白质连接)。
通过末端氨基酸与合适的修饰剂的选择性反应也可以实现结合对成员对单价多肽结合剂的位点特异性反应和共价偶联。
可以使用N端半胱氨酸与苄腈(benzonitril)的反应性(Ren,Hongjun Xiao等,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48(2009)9658-9662)来实现位点特异性共价偶联。
天然的化学连接也可以依赖于C端半胱氨酸残基(Taylor,E.等,Nucleic Acidsand Molecular Biology22(2009)65-96)。
EP 1 074 563描述了一种缀合方法,其基于带负电荷的氨基酸区段内的半胱氨酸与位于带正电荷的氨基酸区段中的半胱氨酸的较快反应。
单价结合剂也可以是合成肽或肽模拟物。在化学合成多肽的情况下,可以在这类合成期间掺入具有正交化学反应性的氨基酸(de Graaf,A.J.等,BioconjugateChemistry20(2009)1281-1295)。由于极其多种正交官能团是所讨论的且可以引入合成肽中,这类肽与接头的缀合是标准化学。
为了获得单标记的蛋白质,可以通过层析将具有1:1化学计量的缀合物与其它缀合产物分开。通过使用经染料标记的结合对成员和带电荷的间隔物来促进此规程。通过使用这种经标记的且高度带负电荷的结合对成员,单缀合的蛋白质与非标记的蛋白质和携带超过一个接头的蛋白质容易地分开,因为可以利用电荷和分子量的差异进行分离。荧光染料对于从未结合的组分(如经标记的单价结合剂)纯化二价结合剂是有价值的。
因此,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优选使用用荧光染料标记(例如在合成期间与双功能性间隔物构件块组合使用双功能性或三功能性修饰剂构件块合成)的结合对成员(分别是式I的a’和/或b’)来形成本发明的二价结合剂。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间隔物S以及序列a、a’、b和b’是DNA,并且分别用荧光染料标记a’或b’中的至少一个。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间隔物S以及序列a,a’,b和b’是DNA,并且各自用不同荧光染料分别标记a’和b’两者。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公开了生成二价结合剂的方法,所述二价结合剂特异性结合经翻译后修饰的靶多肽。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选择第一单价结合剂,其以5x10-3/秒至10-4/秒的K解离结合所述靶多肽的多肽表位,b)选择第二单价结合剂,其以5x10-3/秒至10-4/秒的K解离结合翻译后多肽修饰,c)通过接头将两个单价结合剂偶联,并d)选择具有3x10-5/秒或更小的K解离值的二价结合剂。
如熟练技术人员会领会,K解离是一项温度依赖性数值。在逻辑上,在同一温度测定两个单价结合剂以及依照本发明的二价结合剂的K解离值。如会领会,优选地,于会使用二价结合剂(例如会实施测定法)的相同温度测定K解离值。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于室温,即分别于20℃、21℃、22℃、23℃、24℃或25℃建立K解离值。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分别于4或8℃建立K解离值。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于25℃建立K解离值。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于37℃建立K解离值。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于40℃建立K解离值。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于37℃进行K解离测定,即每个单价结合剂的那些K解离测定和双重结合剂的K解离测定。
使用如在本发明中公开的方法,现在相当容易生成各种各自包含不同长度的接头的二价结合剂,并选择具有期望结合特性(即K解离值为3x10-5/秒或更小)的那些二价结合剂。如实施例2.8中公开的,通过BiacoreTM分析实施具有期望K解离的二价结合剂的选择。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涉及形成依照本发明的二价结合剂的方法,其中将第一单价结合剂、第二单价结合剂、和接头共温育,由此形成具有10-5/秒或更小的K解离值的二价结合剂,所述第一单价结合剂以10-3/秒至10-4/秒的K解离结合靶多肽的多肽表位且与第一结合对的成员偶联,所述第二单价结合剂以10-3/秒至10-4/秒的K解离结合翻译后多肽修饰且与第二结合对的成员偶联,其中第一和第二结合对彼此不干扰,所述接头包含间隔物以及与第一和第二结合对成员互补的结合对成员。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上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分离所述二价结合剂的步骤。
装配依照本发明的二价结合剂的优选化学计量是1:1:1。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生成依照本发明的二价结合剂的方法利用L-DNA接头。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生成依照本发明的二价结合剂的方法利用由DNA(优选L-DNA)组成的两个特异性结合对,和L-DNA接头。
可以依照现有技术规程通过大小排阻层析分析形成的二价结合剂的形成和化学计量。若期望的话,还可以通过SDS-PAGE分析形成的复合物。
若本发明中公开的二价结合剂具有3x10-5/秒或更好的K解离,则其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规程中使用时在这类规程的各个温育步骤期间仅显著结合并且不被洗掉。此K解离仅可以在两个单价结合剂都结合其相应结合位点的情况下实现。在样品中的分子上仅存在多肽表位或仅存在翻译后修饰的情况下,不会发现显著染色。如此,且这具有很大的优点,仅会在样品中存在经翻译后修饰的靶多肽(其携带相关修饰)的情况下观察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因此,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涉及一种组织学染色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提供细胞或组织样品,b)将所述样品与由两个单价结合剂组成的二价结合剂一起温育,所述两个单价结合剂经由接头彼此连接,其中所述两个单价结合剂之一结合所述靶多肽的多肽表位,所述两个单价结合剂之一结合翻译后多肽修饰,每个单价结合剂具有范围为5x10-3/秒至10-4/秒的K解离,且其中所述二价结合剂具有3x10-5/秒或更小的K解离,并c)检测所述二价结合剂,由此针对经翻译后修饰的靶多肽将所述样品染色。
依照本发明的二价结合剂在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细胞或组织样品染色中的用途代表了又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
更一般来讲,本发明涉及由经由接头彼此连接的两个单价结合剂组成的二价结合剂,该结合剂以满足(自动化)测定系统要求或更佳的K解离结合经翻译后修饰的靶多肽,其中(a)第一单价结合剂以高于(自动化)测定系统要求至少10倍的K解离结合所述靶多肽的多肽表位,(b)第二单价结合剂以高于(自动化)测定系统要求至少10倍的K解离结合翻译后多肽修饰,且(c)其中两个单价结合剂(a)和(b)的K解离值的乘积至少是(自动化)测定系统要求的K解离或更小。
一般而言,描述了用于获得二价结合剂的方法,所述二价结合剂以至少满足(自动化)测定系统的最低测定法要求或更佳的K解离特异性结合经翻译后修饰的靶多肽,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选择以高于(自动化)测定系统的最低测定法需要至少10倍的K解离结合所述靶多肽的未翻译后修饰的表位的第一单价结合剂,(b)选择以高于(自动化)测定系统的最低测定法要求至少10倍的K解离结合翻译后多肽修饰的表位的第二单价结合剂,其中步骤(a)和(b)中的两个单价结合剂的K解离值的乘积至少是(自动化)系统要求的K解离或更小,并(c)通过接头偶联这两个单价结合剂。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自动化系统是由Ventana Medical Systems Inc.,Tucson销售的分析仪。
提供以下实施例、序列表和附图以帮助理解本发明,其真实范围在所附权利要求书中列出。应理解的是,可以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的前提下对所列规程做出修改。
序列表描述
1.抗体片段
SEQ ID NO:1VH(单抗1.4.168):
QCDVKLVESG GGLVKPGGSL KLSCAASGFT FSDYPMSWVR QTPEKRLEWV
ATITTGGTYT YYPDSIKGRF TISRDNAKNT LYLQMGSLQS EDAAMYYCTR
VKTDLWWGLA YWGQGTLVTV SA
SEQ ID NO:2VL(单抗1.4.168):
QLVLTQSSSA SFSLGASAKL TCTLSSQHST YTIEWYQQQP LKPPKYVMEL
KKDGSHTTGD GIPDRFSGSS SGADRYLSIS NIQPEDESIY ICGVGDTIKE
QFVYVFGGGT KVTVLG
SEQ ID NO:3VH(单抗8.1.2):
EVQLQQSGPA LVKPGASVKM SCKASGFTFT SYVIHWVKQK PGQGLEWIGY
LNPYNDNTKY NEKFKGKATL TSDRSSSTVY MEFSSLTSED SAVYFCARRG
IYAYDHYFDY WGQGTSLTVS S
SEQ ID NO:4VL(单抗8.1.2):
QIVLTQSPAI MSASPGEKVT LTCSASSSVN YMYWYQQKPG SSPRLLIYDT
SNLASGVPVR FSGSGSVTSY SLTISRMEAE DAATYYCQQW STYPLTFGAG
TKLELK
SEQ ID NO:19VH(单抗30.4.33):
EVQLQESGPE VAKPGASVKM SCKASGYTFT DYIIHWVKQR PGQDLEWIGY
INPYNDKSKY NEKFKDKATL TSDRSSSTSY MDLSTLTSDD SAVYYCTRHG
YYRSDGFDYW GQGTTLTVSS
SEQ ID NO:20VL(单抗30.4.33):
DIVLTQSPTI MSASPGEKVT MTCRASSSVS SSSLHWYQQK PGSSPKLWIY
STSTLASGVP ARFSGSGSGT SYSLTISGVE TEDAATYYCQ QYGTSPYTFG
SGTKVDIK
SEQ ID NO:21VH(单抗7.2.32):
EFEVQLQESG GGLVQPKGSL QLSCAASGFT FNTYAMHWVR QAPGKGLEWV
ARIRTESSDY ATDYADSVKD RFIISRDDSQ NMLYLQMNNL KSEDTAIYYC
VRSSGFDYWG QGTTLTVSSS
SEQ ID NO:22VL(单抗7.2.32):
DIQMTQSPSL PVSLGDQASI SCRSSQSLVH DNGNTYLHWF LQKPGQSPKL
LIYKVSNRFS GVPDRFGGSG SGTDFTLKIS GVEAEDLGVY FCSQGTHVPT
FGGGTKLEIK
SEQ ID NO:23VH(单抗4.1.15):
EFEVQLQESG PELVKPGTSV TISCKTSGYA FSNSWMSWVK QRPGQGLEWI
GRIFPGNGDT DYNGNFRAKA TLTADKSSST AFMQLSRLTS VDSAVYFCAR
SRGLRQGAGF AYWGQGTLVT VSA
SEQ ID NO:24VL(单抗4.1.15):
DIVMTQSPSS LAMSVGQKAT MSCKSSQSLL NSSTQRNYLA WYQQKPGQSP
KLLVYFASTR ESGVPDRFIG SGSGTDFTLT ISSVQAEDLA AYFCQQHYSN
PRTFGGGTKL EIK
2.ssDNA的序列
a)19聚体ssDNA(分别以3’端与抗肌钙蛋白T单抗b的Fab’或针对磷酸化IGF-1R的Fab’8.1.2共价结合)
5’-A GTC TAT TAA TGC TTC TGC-3’(SEQ ID NO:5)
b)17聚体ssDNA(分别以5’端与抗肌钙蛋白T单抗a的Fab’或针对IGF-1R的Fab’1.4.168共价结合)
5’-AGT TCT ATC GTC GTC CA-3’(SEQ ID NO:6)
c)互补的19聚体ssDNA(用作接头的一部分)
5’-G CAG AAG CAT TAA TAG ACT-3’(SEQ ID NO:7)
d)互补的17聚体ssDNA(用作接头的一部分)
5’-TGG ACG ACG ATA GAA CT-3’(SEQ ID NO:8)
3.肌钙蛋白T表位的序列
SEQ ID NO:9=ERAEQQRIRAEREKEUUSLKDRIEKRRRAERAE酰胺,其中U代表β-丙氨酸。(表位“A”代表抗体抗肌钙蛋白抗体a)
SEQ ID NO:10=SLKDRIERRRAERAEOOERAEQQRIRAEREKE酰胺,其中O代表氨基-三氧杂-辛酸。(表位“B”代表抗体抗肌钙蛋白抗体b)
4.IGF-1R/IR表位的序列
SEQ ID NO:11=FDERQPYAHMNGGRKNERALPLPQSST;IGF-1R(1340-1366)
SEQ ID NO:12=YEEHIPYTHMNGGKKNGRILTLPRSNPS;hIR(1355-1382)
5.蛋白质接头和标签序列
SEQ ID NO:13=GGGGS(=G4S)基序(例如作为多肽接头的一部分)
SEQ ID NO:14=YPYDVPDYA(HA标签)
SEQ ID NO:15=GLNDIFEAQKIEWHE(Avi标签)
SEQ ID NO:16=LPETGGGSGS(分选酶切割标签)
6.HER3表位的序列
SEQ ID NO:17=PLHPVPIMPTAGTTPDEDYEYMNRQR;hHER3(1242-1267)
SEQ ID NO:18=PASEQGYEEMRAF;hHER3(1283-1295)
7.用于分选酶介导的Fab标记的ssDNA序列
SEQ ID NO:25=5’-(Gly)2-氨基接头-(间隔物C3)3-AGT TCT ATC GTC GTC
CA-荧光素-3’(17聚体寡聚体)
SEQ ID NO:26=5’-荧光素-AGT CTA TTA ATG CTT CTG C-(间隔物C3)3-氨
基接头-`-(Gly)2-3’(19聚体寡聚体)
附图简述
图1评估抗pIGF1-R双重结合剂装配效率的分析性凝胶过滤实验。图a、b和c显示了各种双重结合剂组分的洗脱谱(荧光素-ssFab’1.4.168,Cy5-ssFab’8.1.2和接头DNA(T=0);ssFab’表示与单链寡核苷酸缀合的Fab’片段)。图d显示了在已经将形成二价结合剂需要的3种组分以1:1:1摩尔比混合后的洗脱谱。较粗的(底部)曲线代表在280nm处测量的吸光度,分别指示ssFab’蛋白质或接头DNA的存在。b)和d)中较细的顶部曲线(495nm处的吸光度)指示荧光素的存在,而a)中较细的顶部曲线和d)中的中部曲线(635nm处的吸光度)指示Cy5的存在。单一的双重结合剂组分的洗脱体积(VEssFab’1.4.168约15ml;VEssFab’8.1.2约15ml;VE接头约16ml)与反应混合物的洗脱体积(VE混合物约12ml)的比较表明双重结合剂装配反应是成功的(产率:约90%)。代表洗脱的双重结合剂的280nm主峰与495nm和635nm通道中的主峰很好地重叠,从而证明代表二价结合剂的峰中ssFab’8.1.2和ssFab’1.4.168两者的存在。
图2 BiacoreTM实验的示意图。示意性且例示性显示了溶液中的两种结合分子:T0-T-Dig(接头16)二价结合剂和T40-T-Dig(接头15)二价结合剂。这两种二价结合剂仅在其接头长度上不同(在两个杂交核酸序列之间中部洋地黄毒苷化的T,没有额外的T对40个额外的T(中部T-Dig每侧20个))。此外,使用ssFab’片段8.1.2和1.4.168。
图3具有3种动力学的覆盖图的BiacoreTM传感图,其显示了与100nM ssFab’1.4.168或100nM ssFab’8.1.2对同一肽的结合特征相比100nM二价结合剂与固定化的肽pIGF-1R的相互作用,所述二价结合剂由在T40-T-Dig ssDNA接头(即接头15)上杂交的ssFab’8.1.2和ssFab’1.4.168组成。用双重结合剂构建体获得最高结合性能,这清楚地显示双重结合剂的协同结合效应提高对靶肽pIGF-1R的亲和力。
图4具有3种动力学的覆盖图的BiacoreTM传感图,其显示了二价结合剂与固定化的肽pIGF-1R(磷酸化的IGF-1R)、IGF-1R或pIR(磷酸化的胰岛素受体)的相互作用,所述二价结合剂由在T40-T-Dig ssDNA接头(即接头15)上杂交的ssFab’8.1.2和ssFab’1.4.168组成。用pIGF-1R肽获得最高结合性能,这清楚地显示与例如磷酸化的胰岛素受体肽(pIR)相比,双重结合剂的协同结合效应提高对靶肽pIGF-1R的特异性。
图5具有2种动力学的覆盖图的BiacoreTM传感图,其显示了100nM二价结合剂、以及没有接头DNA的100nM ssFab’8.1.2和100nM ssFab’1.4.168混合物的相互作用,所述二价结合剂由在T40-T-Dig ssDNA接头(即接头15)上杂交的ssFab’8.1.2和ssFab’1.4.168组成。仅用二价结合剂获得最佳结合性能,而没有接头的ssFab’混合物未显示可观察到的协同结合效应,尽管事实上这些ssFab’的总浓度已为200nM。
图6 BiacoreTM夹心式测定法的示意图。已经将此测定法用于调查这两种抗体在磷酸化的IGF-1R肽上的表位可达性。<MIgGFcy>R呈现了用于捕捉鼠抗体M-1.4.168的家兔抗小鼠抗体。然后,将M-1.4.168用于捕捉pIGF-1R肽。最后,M-8.1.2形成由M-1.4.168、所述肽和M-8.1.2组成的夹心物。
图7 BiacoreTM传感图,其显示了二抗8.1.2对pIGF-1R肽在这被BiacoreTM芯片上的抗体1.4.168捕获后的结合信号(粗线)。其它信号(细线)是对照信号:分别给出从上到下500nM8.1.2、500nM1.4.168;500nM靶物无关抗体<CKMM>M-33-IgG;和500nM靶物无关对照抗体<TSH>M-1.20-IgG的线。在任一种这些对照中没能检测出结合事件。
图8 BiacoreTM测定法的示意图,其呈现了传感器表面上的生物素化的双重结合剂。在流动池1(=FC1)(未显示)上捕获氨基-PEO-生物素。在FC2、FC3和FC4上将具有递增的接头长度的二价结合剂固定化(分别显示了在FC2(T0-bi=仅1个中部T-Bi)和FC4(T40-bi=1个中部T-Bi和上下游各20个T)上的双重结合剂)。分析物1:在肽的右手端含有M-1.4.168ssFab’表位的IGF-1R肽(顶部线),不存在M-8.1.2ssFab’磷酸表位,因为此肽不是磷酸化的;分析物2:含有M-8.1.2ssFab’磷酸表位(P)和M-1.4.168ssFab’表位的pIGF-1R肽(第二条线);分析物3:pIR肽,其含有交叉反应性M-8.1.2ssFab’磷酸表位,但不含M-1.4.168的表位(第三条线)。
图9双重结合剂实验的动力学数据。具有ssFab’8.1.2和ssFab’1.4.168的T40-T-Bi接头双重结合剂(=图中的T40)显示在与pIR(kd=3.70E-02/s)相比时低1300倍的对pIGF-1R的解离速率(kd=2.79E-05/s)。
图10 BiacoreTM传感图,其显示了T40-T-Bi双重结合剂对pIGF-1R肽(磷酸化的IGF-1R肽)的浓度依赖性测量。测定法设置如图8中绘出。以30nM、10nM、2次3.3nM、1.1nM、0.4nM、0nM注射pIGF-1R肽的浓度系列。在图9的表中给出了相应的数据。
图11 BiacoreTM传感图,其显示了T40-T-Bi双重结合剂对IGF-1R肽(非磷酸化的IGF-1R肽)的浓度依赖性测量。测定法设置如图8中绘出。以300nM、100nM、2次33nM、11nM、4nM、0nM注射IGF-1R肽的浓度系列。在图9的表中给出了相应的数据。
图12 BiacoreTM传感图,其显示了T40-T-Bi双重结合剂对pIR肽(磷酸化的胰岛素受体肽)的浓度依赖性测量。测定法设置如图8中绘出。以100nM、2次33nM、11nM、4nM、0nM注射pIR肽的浓度系列。在图9的表中给出了相应的数据。
图13(A)用生成经福尔马林固定的、经石蜡包埋的(FFPE)3T3细胞团粒使用的3T3细胞裂解物的Western印迹实验。每种裂解物5μg总蛋白质进行SDS-PAGE和Western印迹处理。用抗磷酸酪氨酸抗体(Millipore,克隆4G10)发生检测。星号(*)或星号对(**)指示磷酸化IGF-1R或磷酸化IR蛋白的条带位置。(B)用FFPE3T3细胞团粒进行IHC实验的结果。由8xC18接头分子(实施例2.4的接头14)和仅ssFab’1.4.168或仅ssFab’30.4.33构成的检测分子未在任何测试的FFPE3T3细胞团粒上产生染色(第1和2行)。相比之下,用完整的双重结合剂分子(由两个ssFab’片段+8xC18接头组成)检测产生染色,但仅在用IGF-1刺激的IGF-1R过表达细胞上(第3行)。即使在已经诱导IR的磷酸化时,也未在过表达IR的细胞上观察到交叉反应性。(C)IHC实验,其比较具有不同接头长度(接头含有2xC18,4xC18,6xC18或8xC18间隔物,参见实施例2.4)的抗pIGF-1R双重结合剂对已经用IGF-1刺激以诱导IGF-1R磷酸化的IGF-1R过表达FFPE3T3细胞的性能。
图14 H322M异种移植物切片的免疫染色。将10μg/ml的每种ssFab’片段(分别为ssFab’30.4.33或/和ssFab’1.4.168)和等摩尔量的8xC18接头分子用于检测。接头分子内的生物素标记物充当检测标签,用于基于链霉亲合素的Ventana iVIEW DAB检测试剂盒。
图15 Biacore测定法的示意图,其呈现了传感器表面上的生物素化的双重结合剂。将生物素化的8xC18接头分子固定化,其分别用于捕捉ssFab’1.4.168和/或ssFab’30.4.33。分析物是在肽的一端含有M-1.4.168ssFab表位且在另一端含有M-30.4.33ssFab磷酸表位的pIGF-1R肽。
图16汇总双重结合剂实验的动力学数据的表。含有ssFab’30.4.33和ssFab’1.4.168两者的双重结合剂显示比ssFab’1.4.168(kd=3.22E-03/s)低230倍和比单独的ssFab’30.4.33(kd=1.57E-03/s)低110倍的解离速率(kd=1.39E-05/s)。
图17 Biacore传感图,其显示了由8xC18接头分子和ssFab’30.4.33构成的单价结合剂对磷酸化IGF-1R肽的浓度依赖性测量。测定法设置如图15中绘出。以30nM、10nM、2次3.3nM、1.1nM、0.4nM、0nM注射合成的、磷酸化的SEQ ID NO:11的pIGF-1R肽的浓度系列。在图16中给出了相应的动力学数据。
图18 Biacore传感图,其显示了由8xC18接头分子和ssFab’1.4.168构成的单价结合剂对磷酸化IGF-1R肽的浓度依赖性测量。测定法设置如图15中绘出。以30nM、10nM、2次3.3nM、1.1nM、0.4nM、0nM注射pIGF-1R肽的浓度系列。在图16中给出了相应的动力学数据。
图19 Biacore传感图,其显示了由8xC18接头分子、ssFab’30.4.33和ssFab’1.4.168构成的二价结合剂对磷酸化IGF-1R肽的浓度依赖性测量。测定法设置如图15中绘出。以30nM、10nM、2次3.3nM、1.1nM、0.4nM、0nM注射合成的、磷酸化的SEQ ID NO:11的pIGF-1R肽的浓度系列。在图16中给出了相应的动力学数据。
图20(A)用生成经福尔马林固定的、经石蜡包埋的(FFPE)293细胞团粒使用的Hek293细胞裂解物的Western印迹实验。每种裂解物5μg总蛋白质进行SDS-PAGE和Western印迹处理。用抗磷酸酪氨酸抗体(Millipore,克隆4G10)发生检测。(B)用Hek293细胞团粒进行IHC实验的结果。由4xC18接头分子(实施例2.4的接头12)和仅ssFab’4.1.15或仅ssFab’7.2.32构成的检测分子未在任何测试的FFPE Hek293细胞团粒上产生染色(第1和2行)。相比之下,用完整的双重结合剂分子(由两个ssFab’片段+4xC18接头组成)检测产生染色,但仅在用NRG1-β1刺激的野生型HER3过表达细胞上(第3行;第2列)。分别没有在未刺激的细胞(第3行;第1列)和经NRG1-β1刺激的过表达突变型HER3(Y>F)(缺乏Tyr1289磷酸化位点)而非野生型HER3的细胞(第3行;第3列)上观察到染色。
实施例
实施例1
针对肌钙蛋白T的二价结合剂
1.1单克隆抗体和Fab’片段
使用在不同的、无重叠的表位(分别为表位A’和表位B’)结合人心脏肌钙蛋白T的两种单克隆抗体。在目前的Roche ElecsysTM肌钙蛋白T测定法中使用这两种抗体,其中以夹心式免疫测定法形式检测肌钙蛋白T。
使用蛋白质化学的现有技术方法实施从培养上清液纯化单克隆抗体。
用预活化的木瓜蛋白酶(抗表位A’单抗)或胃蛋白酶(抗表位B’单抗)对纯化的单克隆抗体进行蛋白酶消化,得到F(ab’)2片段,随后于37℃用低浓度的半胱胺(cysteamin)将其还原成Fab’片段,即分别为通式I(A-a’:a-S-b:b’-B)中的A和B。通过在Sephadex G-25柱(GE Healthcare)上将半胱胺与含有多肽的样品部分分开来停止反应。
1.2Fab’片段与ssDNA-寡核苷酸的缀合
将Fab’片段分别与下文描述的活化的ssDNAa和ssDNAb寡核苷酸缀合。
分别制备Fab片段-ssDNA缀合物A”和B”:
a)Fab’-抗肌钙蛋白T<表位A’>-ssDNA缀合物(=A”)
对于Fab’-抗肌钙蛋白T<表位A’>-ssDNA-缀合物A’’的制备,使用SED ID NO:5的衍生物,即5’-AGT CTA TTA ATG CTT CTG C(=SEQ ID NO:5)-XXX-Y-Z-3’,其中X=经由亚磷酰胺C3(3-(4,4’-二甲氧基三苯甲氧基)丙基-1-[(2-氰乙基)-(N,N-二异丙基)]-亚磷酰胺(Glen Research))引入的亚丙基-磷酸酯,其中Y=经由3’-氨基修饰剂TFA氨基C-6lcaa CPG(ChemGenes)引入的3’-氨基修饰剂C6,且其中Z=经由磺基琥珀酰亚胺基4-[N-马来酰亚氨甲基]环己烷-1-羧酸酯(ThermoFischer)引入的4[N-马来酰亚氨甲基]环己烷-1-羧基。
b)Fab’-抗肌钙蛋白T<表位B’>-ssDNA缀合物(=B’’)
对于Fab-抗肌钙蛋白T<表位B’>-ssDNAb-缀合物(B’’)的制备,使用SEQ ID NO:6的衍生物,即5’-Y-Z-XXX-AGT TCT ATC GTC GTC CA-3’,其中X=经由亚磷酰胺C3(3-(4,4’-二甲氧基三苯甲氧基)丙基-1-[(2-氰乙基)-(N,N-二异丙基)]-亚磷酰胺(GlenResearch))引入的亚丙基-磷酸酯,其中Y=经由6-(4-单甲氧基三苯甲氨基(Monomethoxytritylamino))己基-(2-氰乙基)-(N,N-二异丙基)-亚磷酰胺(GlenResearch)引入的5’-氨基修饰剂C6,且其中Z=经由磺基琥珀酰亚胺基4-[N-马来酰亚氨甲基]环己烷-1-羧酸酯(ThermoFischer)引入的4[N-马来酰亚氨甲基]环己烷-1-羧基。
已经通过现有技术寡核苷酸合成方法分别合成SEQ ID NO:5或6的寡核苷酸。经由Y的氨基基团与在固相寡核苷酸合成过程期间掺入的Z的琥珀酰亚胺基基团的反应完成马来酰亚氨基团的引入。
上文显示的单链DNA构建体携带硫醇反应性马来酰亚氨基团,其与通过半胱胺处理生成的Fab’铰链区的半胱氨酸起反应。为了获得高百分比的单标记的Fab’片段,将ssDNA与Fab’片段的相对摩尔比保持较低。通过阴离子交换层析(柱:MonoQ,GE Healthcare)发生对单标记的Fab’片段(ssDNA:Fab’=1:1)的纯化。通过分析性凝胶过滤层析和SDS-PAG实现有效标记和纯化的验证。
1.3生物素化的接头分子
通过现有技术寡核苷酸合成方法并采用用于生物素化的经生物素化的亚磷酰胺试剂,已经合成了分别在ssDNA接头L1、L2和L3中使用的寡核苷酸。
接头1(=L1),一种没有间隔物的经生物素化的ssDNA接头1,具有以下组成:
5’-GCA GAA GCA TTA ATA GAC T(生物素-dT)-TGG ACG ACG ATA GAA CT-3’。它分别包含SEQ ID NO:7和8的ssDNA寡核苷酸,并且通过使用生物素-dT(5’-二甲氧基三苯甲氧基-5-[N-((4-叔-丁基苯酰基)-生物素基)-氨己基)-3-丙烯酰亚氨]-2’-脱氧尿苷-3’-[(2-氰乙基)-(N,N-二异丙基)]-亚磷酰胺(Glen Research)生物素化。
接头2(=L2),一种具有11聚体间隔物的经生物素化的ssDNA接头2,具有以下组成:
5’-GCA GAA GCA TTA ATA GAC T T5-(生物素-dT)-T5TGG ACG ACG ATA GAA CT-3’。它分别包含SEQ ID NO:7和8的ssDNA寡核苷酸、2次各为5个胸苷的寡核苷酸区段,并通过在间隔物中部使用生物素-dT(=T-Bi)(5’-二甲氧基三苯甲氧基-5-[N-((4-叔-丁基苯酰基)-生物素基)-氨己基)-3-丙烯酰亚氨]-2’-脱氧尿苷-3’-[(2-氰乙基)-(N,N-二异丙基)]-亚磷酰胺(Glen Research)生物素化。
接头3(=L3),一种具有31聚体间隔物的经生物素化的ssDNA接头3,具有以下组成:
5’-GCA GAA GCA TTA ATA GAC T T15-(生物素-dT)-T15TGG ACG ACG ATA GAACT-3’。它分别包含SEQ ID NO:7和8的ssDNA寡核苷酸、2次各15个胸苷的寡核苷酸区段,并通过在间隔物中间使用生物素-dT(5’-二甲氧基三苯甲氧基-5-[N-((4-叔-丁基苯酰基)-生物素基)-氨己基)-3-丙烯酰亚氨]-2’-脱氧尿苷-3’-[(2-氰乙基)-(N,N-二异丙基)]-亚磷酰胺(Glen Research)生物素化。
1.4单价肌钙蛋白T结合剂A和B分别的表位
已经构建了合成肽,其个别分别对自抗肌钙蛋白T抗体a和b衍生的相应Fab’片段仅具有中等亲和力。
a)抗体a的表位A’包含于:
SEQ ID NO:9=ERAEQQRIRAEREKEUUSLKDRIEKRRRAERAE酰胺,其中U代表β-丙氨酸。
b)抗体b的表位B’包含于:
SEQ ID NO:10=SLKDRIERRRAERAEOOERAEQQRIRAEREKE酰胺,其中O代表氨基-三氧杂-辛酸。
如熟练技术人员会领会,有可能将这两种含有表位的肽以两种方式组合,并且已经通过线性组合表位A’和B’设计并制备了这两种变体。已经通过现有技术肽合成方法分别制备两种变体的序列,即表位A’-B’(=TnT-1)和B’-A’(=TnT-2)的线性序列。
与人心脏肌钙蛋白T序列(P45379/UniProtKB)上的初始表位相比已经分别修饰了表位A’和B’的序列以降低针对其的每种Fab的结合亲和力。在这些情况下,异二价结合效应的动力学是可见得更好的,例如通过用BiacoreTM技术分析结合亲和力实现。
1.5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
对于此实验,于T=25℃使用BiacoreTM3000仪(GE Healthcare),BiacoreTMSA传感器嵌入该系统中。以100μl/分钟用50mM NaOH中的1M NaCl的3次1分钟注射和1分钟10mMHCl完成预条件化。
使用HBS-ET(10mM HEPES pH7.4,150mM NaCl,1mM EDTA,0.05%)作为系统缓冲液。样品缓冲液与系统缓冲液相同。
在控制软件V1.1.1下驱动BiacoreTM3000系统。用7RU D-生物素使流动池1饱和。在流动池2上,将1063个RU的生物素化的ssDNA接头L1固定化。在流动池3上,将879个RU的生物素化的ssDNA接头L2固定化。在流动池4上,捕捉674个RU的生物素化的ssDNA接头L3。
然后,以600nM注射Fab’片段DNA缀合物A”。将Fab’片段DNA缀合物B”以900nM注射到系统中。将所述缀合物以2μl/分钟的流速注射3分钟。连续注射所述缀合物以监测每种Fab’片段DNA缀合物在其相应接头上的相应饱和信号。用单一Fab’片段DNA缀合物A”、单一Fab’片段DNA缀合物B”和存在于相应接头上的两种Fab’片段DNA缀合物A”和B”驱动Fab’组合。在已经通过Fab’片段DNA缀合物使接头饱和后产生稳定的基线,这是进一步动力学测量的先决条件。
将人工肽分析物TnT-1和TnT-2作为分析物以溶液注射到系统中以与表面呈现的Fab’片段相互作用。
以500nM注射TnT-1,以900nM的分析物浓度注射TnT-2。两种肽都以50μl/分钟注射4分钟结合时间。监测解离5分钟。通过在所有流动池上以50μl/分钟注射50mM NaOH1分钟完成再生。
使用Biaevaluation软件(V.4.1)测定动力学数据。依照线性朗缪尔1:1拟合模型来测定TnT-1和TnT-2肽自相应的表面呈现的Fab’片段组合的解离速率kd(1/s)。根据一级动力学方程:ln(2)/(60xkd)的解答来计算按分钟计的复合物半衰期。
结果:
表1和2中给出的实验数据分别表明分别与单价dsDNA Fab’A”或B”缀合物相比分析物(TnT-1或TnT-2)和各种异二价Fab’-Fab’二聚体A”-B”之间的复合物稳定性升高。在每张表中与第2行和第3行相比在第1行中看到此效果。
表1:使用TnT-1及各种长度的接头的分析数据
a)接头L1
Fab’片段DNA缀合物A” Fab’片段DNA缀合物B” kd(1/s) t1/2解离(分)
x x 6.6E-03 1.7
x - 3.2E-02 0.4
- x 1.2E-01 0.1
b)接头L2
Fab’片段DNA缀合物A” Fab’片段DNA缀合物B” kd(1/s) t1/2解离(分)
x x 4.85E-03 2.4
x - 2.8E-02 0.4
- x 1.3E-01 0.1
c)接头L3
Fab’片段DNA缀合物A” Fab’片段DNA缀合物B” kd(1/s) t1/2解离(分)
x x 2.0E-03 5.7
x - 1.57E-02 0.7
- x 1.56E-02 0.7
表2:使用TnT-2及各种长度的接头的分析数据
a)接头L1
Fab’片段DNA缀合物A” Fab’片段DNA缀合物B” kd(1/s) t1/2解离(分)
x x 1.4E-02 0.8
x - 4.3E-02 0.3
- x 1.4E-01 0.1
b)接头L2
Fab’片段DNA缀合物A” Fab’片段DNA缀合物B” kd (1/s) t1/2解离(分)
x x 4.9E-03 2.3
x - 3.5E-02 0.3
- x 1.3E-01 0.1
c)接头L3
Fab’片段DNA缀合物A” Fab’片段DNA缀合物B” kd(1/s) t1/2解离(分)
x x 8.0E-03 1.5
x - 4.9E-02 0.2
- x 3.2E-01 0.04
亲合效应还取决于接头的长度。在表1下显示的子表中,即对于人工分析物TnT-1,包含基于胸苷的31聚体间隔物的接头L3显示出最低的解离速率或最高的复合物稳定性。
在表2下显示的子表中,包含基于胸苷的11聚体间隔物的接头L2对于人工分析物TnT-2显示出最低的解离速率或最高的复合物稳定性。
这些数据共同证明,本发明中给出的方法固有的接头长度灵活性具有很大的效用和优点。
实施例2
针对磷酸化IGF-1R的二价结合剂
2.1单克隆抗体开发(单抗8.1.2、单抗1.4.168和单抗30.4.33)
a)小鼠的免疫
在第0、3、6、9周分别将BALB/C小鼠免疫。每次免疫使用100μg包含磷酸化肽pIGF-1R(1340-1366)(SEQ ID NO:11)的缀合物。此肽在第1346位酪氨酸处已经被磷酸化(=1346-pTyr),并且经由C端半胱氨酸与KLH偶联(=Aoc-Cys-MP-KLH-1340)以得到用于免疫的缀合物。在第0周和第6周分别在腹膜内实施免疫,在第3周和第9周,分别在小鼠身体各部位皮下实施免疫。
b)融合和克隆
依照Galfre G.和Milstein C., Methods in Enzymology 73 (1981) 3-46,将经免疫小鼠的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在此过程中,将经免疫小鼠的约1x108个脾细胞与2x107个骨髓瘤细胞a(P3X63-Ag8653,ATCC CRL1580)混合,并离心(以250g且于37℃持续10分钟)。然后,用无胎牛血清(FCS)的RPMI1640培养基将细胞清洗一次,并在50ml锥形管中以250g再次离心。弃去上清液,通过轻敲使细胞沉降物温和地松散,添加1mlPEG(分子量4000,Merck,Darmstadt),并通过移液混合。在37℃水浴中温育1分钟后,在4-5分钟的时段内于室温逐滴加入5ml无FCS的RPMI1640。再用10ml无FCS的RPMI1640重复此步骤。然后,添加25ml含有10%FCS的RPMI1640,接着是于37℃、5%CO2持续30分钟的温育步骤。在以250g且于4℃离心10分钟后,将沉降的细胞在含有10%FCS的RPMI1640培养基中吸出,并在次黄嘌呤-重氮丝氨酸选择培养基(在RPMI1640+10%FCS中100mmol/l次黄嘌呤、1μg/ml重氮丝氨酸)中接种。将100U/ml的白介素6添加至培养基作为生长因子。7天后,用新鲜培养基更换该培养基。在第10天,对原代培养物测试特定抗体。依靠荧光激活细胞分选器在96孔细胞培养板中克隆阳性原代培养物。
c)从细胞培养上清液分离免疫球蛋白
将获得的杂交瘤细胞以1x107个细胞的密度在CELLine1000CL烧瓶(Integra)中接种。一周两次收集含有IgG的杂交瘤细胞上清液。产率范围通常为每1ml上清液介于400μg和2000μg之间的单克隆抗体。使用蛋白质化学的常规方法(例如依照Bruck,C.,Methods inEnzymology121(1986)587-596)实施从培养物上清液纯化抗体。
2.2合成可杂交的寡核苷酸
依照标准方法合成下列氨基修饰的前体,其分别包含在SEQ ID NO:5和6中给出的序列。下面给出的寡核苷酸不仅包含所谓的氨基接头,而且还包含荧光染料。如熟练技术人员会容易领会,此荧光染料非常便于促进寡核苷酸本身以及包含它们的组分的纯化。
a)5’-荧光素-AGT CTA TTA ATG CTT CTG C-(间隔物C3)3-C7氨基接头-;
b)5’-Cy5AGT CTA TTA ATG CTT CTG C-(间隔物C3)3-C7氨基接头-;
c)5’-氨基接头-(间隔物C3)3-AGT TCT ATC GTC GTC CA-荧光素-3’;
d)5’-荧光素-(βL AGT CTA TTA ATG CTT CTG C)-(间隔物C3)3-C7氨基接头-;(βL指示这是L-DNA寡核苷酸)和
e)5’-氨基接头-(间隔物C3)3-(βL-AGT TCT ATC GTC GTC CA)-荧光素-3’(βL指示这是L-DNA寡核苷酸)。
在ABI394合成仪上以10μmol规模以三苯甲基开启(对于5’氨基修饰)或三苯甲基关闭(对于3’氨基修饰)模式实施合成,其使用商品化的CPG作为固体支持物和标准的dA(bz)、dT、dG(iBu)和dC(Bz)亚磷酰胺(Sigma Aldrich)进行。
使用下列亚酰胺(酯)(amidite)、氨基修饰剂和CPG支持物在寡核苷酸合成期间分别引入C3-间隔物、染料和氨基模块:
间隔物亚磷酰胺C3(3-(4,4’-二甲氧基三苯甲氧基)丙基-1-[(2-氰乙基)-(N,N-二异丙基)]-亚磷酰胺(Glen Research);
通过使用5’-氨基修饰剂C6(6-(4-单甲氧基三苯甲氨基)己基-(2-氰乙基)-(N,N-二异丙基)-亚磷酰胺(Glen Research)引入5’氨基修饰剂;
5’-荧光素亚磷酰胺6-(3’,6’-二特戊酰荧光素基(dipivaloylfluoresceinyl)-6-羰酰胺基(carboxamido))-己基-1-O-(2-氰乙基)-(N,N-二异丙基)-亚磷酰胺(GlenResearch);
Cy5TM亚磷酰胺1-[3-(4-单甲氧基三苯甲氧基)丙基]-1’-[3-[(2-氰乙基)-(N,N-二异丙基亚磷酰胺基(phosphoramidityl)]丙基]-3,3,3’,3’-四甲基吲哚二羰花青氯化物(tetramethylindodicarbocyanine chloride)(Glen Research);
LightCycler荧光素CPG500A(Roche Applied Science);和
3’-氨基修饰剂TFA氨基C-6lcaa CPG500A(Chemgenes),
对于经Cy5标记的寡核苷酸,使用dA(tac)、dT、dG(tac)、dC(tac)亚磷酰胺(SigmaAldrich),并于室温用33%氨水实施脱保护2小时。
通过使用β-L-dA(bz)、dT、dG(iBu)和dC(Bz)亚磷酰胺(Chemgenes)合成L-DNA寡核苷酸。
通过两步规程实施经荧光素修饰的可杂交寡核苷酸的纯化:首先在反相HPLC上纯化寡核苷酸(Merck-Hitachi-HPLC;RP-18柱;梯度系统[A:0.1M(Et3NH)OAc(pH7.0)/MeCN95:5;B:MeCN]:3分钟,A中的20%B,12分钟,A中的20-50%B和25分钟,A中的20%B,流速为1.0ml/分钟,在260nm处检测)。将含有期望产物的级分(通过分析性RP HPLC监测)合并,并蒸发至干燥。(通过与20%醋酸一起温育20分钟将在5’端用单甲氧三苯甲基保护的烃基氨基基团修饰的寡核苷酸脱三苯甲基化)。将含有荧光素作为标记物的寡聚物通过在HPLC上的IEX层析再次纯化[Mono Q柱:缓冲液A:氢氧化钠(10mM/l;pH约12);缓冲液B:1M溶解于氢氧化钠(10mM/l;pH约12)中的氯化钠,梯度:30分钟中从100%缓冲液A至100%缓冲液B,流动1ml/分钟,在260nm处检测]。通过透析将产物脱盐。
在反相HPLC上首次纯化(Merck-Hitachi-HPLC;RP-18柱;梯度系统[A:0.1M(Et3NH)OAc(pH7.0)/MeCN95:5;B:MeCN]:3分钟,A中的20%B,12分钟,A中的20-50%B和25分钟,A中的20%B,流速为1.0ml/分钟,在260nm处检测)后使用经Cy5标记的寡聚物。通过透析将寡聚物脱盐,并在Speed-Vac蒸发器上冻干以产生固体,将其于-24℃冷冻。
2.3可杂交寡核苷酸的活化
将来自实施例2的氨基修饰的寡核苷酸在0.1M硼酸钠缓冲液pH8.5缓冲液中溶解(c=600μmol),并与在来自Thermo Scientific的、在DMF中溶解的、18倍摩尔过量的磺基SMCC(磺基琥珀酰亚胺基4-[N-马来酰亚氨甲基]环己烷-1-羧酸酯(c=3mg/100μl)起反应。将反应产物对水彻底透析以除去磺基SMCC的水解产物4-[N-马来酰亚氨甲基]环己烷-1-羧酸酯。
通过蒸发将透析液浓缩,并直接用于与包含硫醇基团的单价结合剂缀合。
2.4合成在两端都包含可杂交寡核苷酸的接头寡核苷酸
通过标准方法在ABI394合成仪上以10μmol规模以三苯甲基开启模式,使用商品化dT-CPG作为固体支持物并使用标准的dA(bz)、dT、dG(iBu)和dC(Bz)亚磷酰胺(SigmaAldrich)来合成寡核苷酸。
通过使用商品化βL-dT-CPG作为固体支持物和β-L-dA(bz)、dT、dG(iBu)和dC(Bz)亚磷酰胺(Chemgenes)合成L-DNA寡核苷酸。
如实施例2.3下描述的,在反相HPLC上实施寡核苷酸纯化。将含有期望产物的级分(通过分析性RP HPLC分析/监测)合并,并蒸发至干燥。通过与80%醋酸一起温育15分钟实施脱三苯甲基化。通过蒸发除去醋酸。将剩余物在水中溶解,并冻干。
使用下列亚酰胺(酯)和CPG支持物在寡核苷酸合成期间引入C18间隔物、洋地黄毒苷和生物素基团:
间隔物亚磷酰胺18(18-O-二甲氧基三苯甲基六乙二醇(Dimethoxytritylhexaethyleneglycol),1-[(2-氰乙基)-(N,N-二异丙基)]-亚磷酰胺(Glen Research);
生物素-dT(5’-二甲氧基三苯甲氧基-5-[N-((4-叔-丁基苯酰基)-生物素基)-氨己基)-3-丙烯酰亚氨]-2’-脱氧尿苷-3’-[(2-氰乙基)-(N,N-二异丙基)]-亚磷酰胺(GlenResearch);
生物素亚磷酰胺1-二甲氧基三苯甲氧基-2-(N-生物素基-4-氨基丁基)-丙基-3-O-(2-氰乙基)-(N,N-二异丙基)-亚磷酰胺和
5’-二甲氧基三苯甲基-5-[N-(三氟乙酰氨基己基)-3-丙烯酰亚氨]-2’-脱氧尿苷,3’-[(2-氰乙基)-(N,N-二异丙基)]-亚磷酰胺,用于氨基修饰和用洋地黄毒苷-N-羟基-琥珀酰亚胺基酯的后标记(postlabeling)。
合成下列桥接构建体或接头:
接头1:5’-G CAG AAG CAT TAA TAG ACT-TGG ACG ACG ATA GAA CT-3’
接头2:5’-G CAG AAG CAT TAA TAG ACT-(T40)-TGG ACG ACG ATA GAA CT-3’
接头3:5’-[B-L]G CAG AAG CAT TAA TAG ACT-(生物素-dT)-TGG ACG ACG ATAGAA CT-3’
接头4:5’-[B-L]G CAG AAG CAT TAA TAG ACT-T5-(生物素-dT)-T5-TGG ACG ACGATA GAA CT-3’
接头5:5’-[B-L]G CAG AAG CAT TAA TAG ACT-T20-(生物素-dT)-T20-TGG ACGACG ATA GAA CT-3’
接头6:5’-[B-L]G CAG AAG CAT TAA TAG ACT-T30-(生物素-dT)-T30-TGG ACGACG ATA GAA CT-3’
接头7:5’-GCA GAA GCA TTA ATA GAC T T5-(生物素-dT)-T5TG GAC GAC GATAGA ACT-3’
接头8:5’-GCA GAA GCA TTA ATA GAC T T10-(生物素-dT)-T10TGG ACG ACG ATAGAA CT-3’
接头9:5’-GCA GAA GCA TTA ATA GAC T T15-(生物素-dT)-T15TGG ACG ACG ATAGAA CT-3’
接头10:5’-GCA GAA GCA TTA ATA GAC T T20-(生物素-dT)-T20TGG ACG ACGATA GAA CT-3’
接头11:5’-G CAG AAG CAT TAA TAG ACT-间隔物C18-(生物素-dT)-间隔物C18-TGG ACG ACG ATA GAA CT-3’
接头12:5’-G CAG AAG CAT TAA TAG ACT-(间隔物C18)2-(生物素-dT)-(间隔物C18)2-TGG ACG ACG ATA GAA CT-3’
接头13:5’-G CAG AAG CAT TAA TAG ACT-(间隔物C18)3-(生物素-dT)-(间隔物C18)3-TGG ACG ACG ATA GAA CT-3’
接头14:5’-G CAG AAG CAT TAA TAG ACT-(间隔物C18)4-(生物素-dT)-(间隔物C18)4-TGG ACG ACG ATA GAA CT-3’
接头15:5’-G CAG AAG CAT TAA TAG ACT-T20-(Dig-dT)-T20-TGG ACG ACG ATAGAA CT-3’
接头16:5’-G CAG AAG CAT TAA TAG ACT-(Dig-dT)-TGG ACG ACG ATA GAA CT-3’
接头17:5’-G CAG AAG CAT TAA TAG ACT-(生物素-dT)-TGG ACG ACG ATA GAACT-3’
上述桥接构建体例子包含至少第一可杂交寡核苷酸和第二可杂交寡核苷酸。接头3至17分别在可杂交核酸区段外包含中部生物素化的或洋地黄毒苷化的胸苷,或由上文给出的长度的胸苷单元组成的间隔物。
分别地,5’可杂交寡核苷酸对应于SEQ ID NO:7,而3’可杂交寡核苷酸对应于SEQID NO:8。SEQ ID NO:7的寡核苷酸会容易与SED ID NO:5的寡核苷酸杂交。SEQ ID NO:8的寡核苷酸会容易与SED ID NO:6的寡核苷酸杂交。
在上述桥接构建体例子中,[B-L]指示给出L-DNA寡核苷酸序列;间隔物C18、生物素和生物素dT分别指如自上文给定的构件块衍生的C18间隔物、生物素和生物素-dT;而带数字的T指示在给定位置处掺入接头中的胸苷残基的数目。
2.5双重结合剂构建体的装配
A)切割IgG并用ssDNA标记Fab’片段
在蛋白酶胃蛋白酶的帮助下切割纯化的单克隆抗体,产生F(ab’)2片段,随后通过于37℃用低浓度的半胱胺处理将其还原成Fab’片段。经由在PD10柱上分离半胱胺停止反应。如依照实施例3生成的,用活化的寡核苷酸标记Fab’片段。此单链DNA(=ssDNA)携带硫醇反应性马来酰亚氨基团,其与Fab’铰链区的半胱氨酸起反应。为了获得高百分比的单标记的Fab’片段,将ssDNA与Fab’片段的相对摩尔比保持较低。通过离子交换层析(柱:Source15Q PE4.6/100,Pharmacia/GE)发生单标记的Fab’片段(ssDNA:Fab’=1:1)的纯化。通过分析性凝胶过滤和SDS-PAGE实现有效纯化的确认。
B)抗pIGF-1R双重结合剂的装配
抗pIGF-1R双重结合剂基于靶向IGF-1R胞内域的不同表位的两种Fab’片段:Fab’8.1.2检测所述靶蛋白的一个磷酸化位点(pTyr1346),而Fab’1.4.168检测一个非磷酸位点。所述Fab’片段已经与单链DNA(ssDNA)共价连接:Fab’1.4.168与包含SEQ ID NO:6且含有荧光素作为荧光标志物的17聚体ssDNA,而Fab’8.1.2与包含SEQ ID NO:5且含有Cy5作为荧光标志物的19聚体ssDNA共价连接。在下文中,将这些共价结合有17聚体或19聚体ssDNA的Fab’分别称为ssFab’1.4.168和ssFab’8.1.2。双重结合剂装配由与ssFab’片段的相应ssDNA杂交的接头(即包含两个互补ssDNA寡核苷酸(分别为SEQ ID NO:7和8)的桥接构建体)介导。可以通过使用间隔物(例如C18-间隔物)或不同长度的DNA分别修改双重结合剂的两个ssFab’片段之间的距离。
对于装配评估,将双重结合剂组分ssFab’8.1.2、ssFab’1.4.168和接头构建体(I)(=实施例2.4的接头17)5’-G CAG AAG CAT TAA TAG ACT T(-Bi)-TGG ACG ACG ATA GAACT-3’和(II)(=实施例2.4的接头10)5’-G CAG AAG CAT TAA TAG ACT-(T20)-T(-Bi)-(T20)-TGG ACG ACG ATA GAA CT-3’于室温以等摩尔数量混合。在1分钟的温育步骤后,在分析性凝胶过滤柱(SuperdexTM200,10/300GL,GE Healthcare)上分析反应混合物。单一的双重结合剂组分的洗脱体积(VE)与反应混合物的VE的比较表明,已经成功形成双重结合剂(图1)。(两种接头中部的生物素化的胸苷(T-(Bi))在这些实验中无功能。)
2.6评估抗pIGF-1R双重结合剂对固定化的IGF-1R和IR肽的结合的BiacoreTM实验
对于此实验,于T=25℃使用BiacoreTM2000仪(GE Healthcare),BiacoreTMSA传感器嵌入该系统中。以100μl/分钟用50mM NaOH中1M NaCl的3次1分钟注射和1分钟10mM HCl发生预条件化。
使用HBS-ET(10mM HEPES pH7.4,150mM NaCl,1mM EDTA,0.05%)作为系统缓冲液。样品缓冲液与系统缓冲液相同。在控制软件V1.1.1下驱动BiacoreTM2000系统。
随后,在相应的流动池中在SA表面上捕捉生物素化的肽。在流动池2上捕获16个RU的IGF-1R(1340-1366)[1346-pTyr;Glu(Bi-PEG-1340]酰胺(即1346酪氨酸磷酸化的SEQ IDNO:11的肽,其包含经由对应于第1340位的谷氨酸结合的PEG接头,且接头另一端是生物素化的)。在流动池3上捕获18个RU的IGF-1R(1340-1366);Glu(Bi-PEG-1340]酰胺(即1346酪氨酸非磷酸化的SEQ ID NO:11的肽,其包含经由对应于第1340位的谷氨酸结合的PEG接头,且接头另一端是生物素化的)。在流动池4上捕获20个RU的hIR(1355-1382)[1361-pTyr;Glu(Bi-PEG-1355]酰胺(即1361酪氨酸磷酸化的SEQ ID NO:12的肽,其包含经由对应于人胰岛素受体第1355位的谷氨酸结合的PEG接头,且接头另一端是生物素化的)。最后,将所有流动池用d-生物素饱和。
对于双重结合剂形成,使用如实施例2.5中描述的装配方案。当仅用两种ssFab’之一实施个别运行时,接头DNA的存在或缺乏不影响结合或解离曲线(数据未显示)。
将溶液中100nM分析物(在这些实验中即为二价双重结合剂)以50μl/分钟注射240秒结合时间,并监测解离500秒。通过以50μl/分钟用80mMNaOH使用1分钟注射步骤完成有效再生。流动池1充当参照。使用空白缓冲液注射代替抗原注射以通过缓冲液信号扣除作为数据的双重参照。
在每个测量循环中,将溶液中的下列分析物之一在所有4个流动池上注射:分别地,100nM ssFab’8.1.2、100nM ssFab’1.4.168、100nM ssFab’8.1.2和100nM ssFab’的混合物、100nM由在接头III(5’-G CAG AAG CAT TAA TAG ACT-T(20)-T(-Dig)-(T20)-TGGACG ACG ATA GAA CT-3’(=实施例2.4的接头15))上杂交的ssFab’8.1.2和ssFab’1.4.168组成的二价结合剂、和100nM由在接头(IV)(5’-G CAG AAG CAT TAA TAG ACT-T(-Dig)-TGGACG ACG ATA GAA CT-3’(=实施例2.4的接头16))上杂交的ssFab’8.1.2和ssFab’1.4.168组成的二价结合剂。(上述接头中的中部胸苷的洋地黄毒苷化(T(-Dig))与这些实验无关。)
信号以时间依赖性的BiacoreTM传感图监测。
报告点设置于分析物结合相结束(结合后期,BL)和分析物解离相结束(稳定性后期,SL)以监测每种相互作用的应答单位信号高度。依照线性1:1朗缪尔拟合使用BiacoreTM评估软件4.1计算解离速率kd(1/s)。根据公式ln(2)/(60x kd)计算按分钟计的复合物半衰期。
传感图(图2-5)显示了,当以双重结合剂(=二价结合剂)形式使用ssFab’1.4.168和ssFab’1.4.168时,pIGF-1R结合的特异性和复合体稳定性都增加,这大概是由于根本的协同结合效应所致。单独的Fab’1.4.168显示对pIR肽没有交叉反应性,但不区分IGF-1R的磷酸化的和未磷酸化的形式(这两种情况下T1/2解离=3分钟)。然而,Fab’8.1.2仅与IGF1-R肽的磷酸化型式结合,但展现出一些不期望的与磷酸化胰岛素受体的交叉反应性。所述双重结合剂完全区分pIGF-1R肽和其它两种肽(参见图4),并且如此帮助克服非特异性结合的问题。注意到特异性增加在应用没有接头DNA的两种Fab’时都是丧失的(图5)。双重结合剂对pIGF-1R肽的亲和力增加表现为与个别Fab’和省略接头DNA的Fab’混合物相比解离半衰期延长(图3和图5)。尽管具有两种不同DNA接头长度的测试双重结合剂共享对靶物结合特异性和亲和力的总体正面影响,但是较长的接头(具有T40-T-Dig作为间隔物的(III))(即实施例2.4的接头15)表现为就两种标准而言都是有利的。
2.7BiacoreTM测定法M-1.4.168-IgG和M-8.1.2-IgG的夹心物
使用BiacoreTMT100仪(GE Healthcare),将BiacoreTMCM5传感器嵌入该系统中。通过以100μl/分钟用0.1%SDS、50mM NaOH、10mM HCl和100mM H3PO4注射1分钟对传感器进行预条件化。
系统缓冲液是HBS-ET(10mM HEPES pH7.4,150mM NaCl,1mM EDTA,0.05%)。样品缓冲液是系统缓冲液。
在控制软件V1.1.1下驱动BiacoreTM T100系统。依照制造商的用法说明书经由EDC/NHS化学,分别在流动池1、2、3和4上以10000个RU固定化10mM醋酸钠pH4.5中30μg/ml的多克隆家兔IgG抗体<IgGFCγM>R(Jackson ImmunoResearch Laboratories Inc.)。最后,用1M乙醇胺封闭传感器表面。于13℃驱动整个实验。
在<IgGFCγM>R表面上以10μl/分钟捕捉500nM一级单抗M-1.004.168-IgG达1分钟。将3μM含有IgG片段混合物(IgG类IgG1、IgG2a、IgG2b、IgG3的)的封闭溶液以30μl/分钟注射5分钟。将肽IGF-1R(1340-1366)[1346-pTyr;Glu(Bi-PEG-1340]酰胺于300nM以30μl/分钟注射3分钟。将300nM二抗M-8.1.2-IgG以30μl/分钟注射。使用10mM甘氨酸-HCl pH1.7以50μl/分钟将传感器再生3分钟。
图6描述了测定法设置。在图7中给出了测量结果。该测量清楚地指示,两种单克隆抗体都能同时结合其相应靶肽上的两个不同的、无关的表位。这是任何以产生协同结合事件为目的的后续实验的先决条件。
2.8在传感器表面上的BiacoreTM测定法双重结合剂
于T=25℃使用BiacoreTM3000仪(GE Healthcare),BiacoreTMSA传感器嵌入该系统中。以100μl/分钟用50mM NaOH中的1M NaCl的3次1分钟注射和1分钟10mM HCl将系统预条件化。
系统缓冲液是HBS-ET(10mM HEPES pH7.4,150mM NaCl,1mM EDTA,0.05%)。样品缓冲液是系统缓冲液。
在控制软件V4.1下驱动BiacoreTM3000系统。
在参照流动池1上捕获124个RU的氨基-PEO-生物素。在不同的流动池上捕获1595个RU的生物素化的14.6kDa T0-Bi37聚体ssDNA-接头(I)(5’-G CAG AAG CAT TAA TAGACT-T(-Bi)-TGG ACG ACG ATA GAA CT-3’)(=实施例2.4的接头17)和1042个RU的生物素化的23.7kDa T40-Bi77聚体ssDNA-接头(II)(5’-G CAG AAG CAT TAA TAG ACT-T(20)-(生物素-dT)-(T20)-TGG ACG ACG ATA GAA CT-3’=实施例2.4的接头10)。
将300nM ssFab’8.1.2和300nM ssFab’1.004.168以50μl/分钟注射到系统中达3分钟。作为对照,仅注射300nM ssFab’8.1.2或300nM ssFab’1.004.168以测试每种ssFab的动力学贡献。作为对照,注射缓冲液代替ssFab。以浓度阶梯0nM、4nM、11nM、33nM(两次)、100nM和300nM分别将溶液中游离的肽pIR(1355-1382)[1361-pTyr]酰胺和IGF-1R(1340-1366)酰胺以50μl/分钟注射到系统中达4分钟。在另一组实验中,为了测量对肽pIGF-1R(1340-1366)[1346-pTyr]酰胺的亲和力,使用0nM、0.4nM、1.1nM、3.3nM(两次)、10nM和30nM的浓度阶梯。
以50μl/分钟监测解离5.3分钟。在每个浓度阶梯后用12秒的25mM NaOH脉冲使系统再生,并重新加载ssFab’配体。
图8示意性描绘了BiacoreTM仪上的测定法设置。图9中给出的表显示了此办法的量化结果。图10、11和12绘出了使用T40双重结合剂来自此测定法设置的例示性BiacoreTM结果。
图9中的表表明双重结合剂概念的益处。与具有192分钟和30pM的T0双重结合剂(即具有实施例2.4的接头16的双重结合剂)相比,T40双重结合剂(具有实施例2.4的接头10,即具有T20-生物素-dT-T20间隔物的接头的双重结合剂)产生改善2倍的抗原复合物半衰期(414分钟)和改善3倍的亲和力(10pM)。这支撑优化接头长度以产生最佳协同结合效应的必要性。
T40双重结合剂(即包含T40-Bi接头(实施例2.4的接头10)的双重结合剂)展现出对磷酸化IGF-1R肽的10pM亲和力(图9中的表,图10)。这是对磷酸化胰岛素受体肽(24nM)的2400倍亲和力改善和对非磷酸化的IGF-1R肽的100倍改善。
因此,实现了通过组合两种不同的且分开的结合事件来提高特异性和亲和力的目的。
从针对磷酸化IGF-1R肽的解离速率来看,协同结合效应尤其变得明显,其中相对于单独的单价结合剂8.1.2为0.5分钟和单独的单价结合剂1.4.168为3分钟,双重结合剂显示414分钟抗原复合体半衰期。
此外,在与单一Fab’杂交的构建体相比时,完全装配的构建体大致将其解离速率kd(1/s)相乘(图10、11、12和图9中的表)。令人感兴趣地,在与单一的Fab’相互作用事件相比时,结合速率ka(1/Ms)也略微增加,这可能是由于构建体的分子柔性升高所致。
与个别(单价)Fab’分子形成比较,使用强烈清洗规程的诊断系统的确应当采用T40双重结合剂的高性能。杂交的构建体(即依照本发明的二价结合剂)产生特异性的且相当稳定的结合事件,而单价结合剂更快地解离,例如它们被更快地洗去。
2.9在免疫组织化学(IHC)实验中评估抗pIGF-1R双重结合剂分子
在来自Ventana的BenchMark XT平台上实施此处描述的IHC实验。对于该测定法,使用由ssFab’1.4.168(结合IGF-1R胞内域的非磷酸表位)、ssFab’30.4.33(结合IGF-1R胞内域的pTyr1346磷酸表位)和柔性接头组成的抗pIGF-1R双重结合剂。抗体1.4.168的生成已经记载于实施例2.1,并且已经使用如彼处描述的相同规程生成抗体30.4.33(SEQ IDNO:19中显示的可变区重链和SEQ ID NO:20中显示的可变区轻链)。30.4.33的Fab’片段比先前使用的抗体8.1.2的Fab’片段具有更高的对pTyr1346IGF-1R磷酸化位点的亲和力(ssFab’8.1.2的T1/2解离为约0.5分钟,ssFab’30.4.33的T1/2解离为约7分钟)。
在此测定法中使用了具有不同长度间隔物的柔性接头(=实施例2.4的接头11、12、13、14)。接头分子内的生物素标记物充当检测标签,用于基于链霉亲合素的Ventana iVIEWDAB检测试剂盒。
为了测试抗pIGF-1R双重结合剂分子的特异性,使用基于经福尔马林固定的、经石蜡包埋的(FFPE)3T3细胞的精致测试系统。已经用IGF-1R或IR表达载体稳定转染3T3细胞。依照标准方案将细胞用福尔马林固定,并在石蜡中包埋。在固定前,用100ng/ml IGF-1或胰岛素刺激细胞以诱导IGF1-R或IR磷酸化或保持未处理。Western印迹实验(图13A)证明了受体磷酸化的成功刺激。
将0.5μg/ml仅ssFab’1.4.168或仅ssFab’30.4.33的每种ssFab’片段、和等摩尔量的8xC18接头,以及ssFab’1.4.168和ssFab’30.4.33(均为0.5μg/ml)的两种ssFab’片段和等摩尔量的8xC18接头的混合物用于检测。接头分子内的生物素标记物充当检测标签,用于基于链霉亲合素的Ventana iVIEW DAB检测试剂盒。基准方案详情:用细胞条件化缓冲液1(CC1)发生预处理,结合分子的温育时间为32分钟,且温育温度为37℃。
由8xC18接头分子(实施例2.4的接头14)和仅ssFab’1.4.168或仅ssFab’30.4.33构成的检测分子没有在任何测试的FFPE3T3细胞团粒上产生染色(图13B,第1和2行)。比较而言,用完整的双重结合剂分子(由两个ssFab’片段+8xC18接头组成)检测导致染色,但仅在用IGF-1刺激的IGF-1R过表达细胞上(图13B,第3行)。即使已经诱导IR磷酸化时在过表达IR的细胞上也未观察到交叉反应性。该实验证明了双重结合剂对磷酸化IGF-1R的高度特异性。
为了评估接头长度对染色性能的影响,在相同IHC设置中使用2xC18,4xC18,6xC18和8xC18接头分子(实施例2.4的接头11、12、13、14)。在所测试的双重结合剂中,具有最长接头(8xC18)的双重结合剂显示出卓越的染色结果(图13C)。这指示至少在此情况下长的柔性接头促进两个双重结合剂臂对pIGF-1R上两种不同表位的同时结合。
在FFPE H322M异种移植物组织上进一步测试由ssFab’1.4.168、ssFab’30.4.33和8xC18接头分子(实施例2.4的接头14)构成的双重结合剂。基准方案详情:用细胞条件化缓冲液1(CC1)发生预处理,结合分子的温育时间为32分钟,且温育温度为25℃。再一次,用由8xC18接头分子和仅ssFab’1.4.168或ssFab’30.4.33之一构成的检测分子没有观察到pIGF-1R染色。然而,用完整的双重结合剂分子(由两个ssFab’片段+8xC18接头组成)的检测导致特征性pIGF-1R膜染色(图14)。
2.10在传感器表面上的Biacore测定法双重结合剂
为了获得动力学数据,还对实施例2.9的抗pIGF-1R双重结合剂的优化型式进行另外的Biacore实验。
于T=25℃使用Biacore3000仪(GE Healthcare),Biacore SA传感器嵌入该系统中。以100μl/分钟用50mM NaOH中的1M NaCl的3次1分钟注射和1分钟10mM HCl将该系统预条件化。
系统缓冲液是HBS-ET(10mM HEPES pH7.4,150mM NaCl,1mMEDTA,0.05%)。样品缓冲液是系统缓冲液。
在控制软件V4.1下驱动Biacore3000系统。
在参照流动池1上捕获89个RU的氨基-PEO-生物素。在第二个流动池上捕获595个RU的生物素化的8xC18-接头(I)(5’-G CAG AAG CAT TAA TAG ACT-(间隔物C18)4-(生物素-dT)-(间隔物C18)4-TGG ACG ACG ATA GAA CT-3’)(=实施例2.4的接头14)。
将300nM ssFab’30.4.33和300nM ssFab1.004.168以50μl/分钟注射到系统中达3分钟。作为对照,仅分别注射300nM ssFab’30.4.33或300nM ssFab’1.004.168以测试每种ssFab’的动力学贡献。以浓度阶梯0nM、0.4nM、1.1nM、3.3nM(两次)、10nM和30nM将溶液中游离的肽IGF-1R(1340-1366)[1346-pTyr]酰胺(1346酪氨酸磷酸化的SEQ ID NO:11的肽=合成的分析物)以50μl/分钟注射到系统中达4分钟。以50μl/分钟监测解离达5.3分钟。在每个浓度阶梯后用12秒的250mM NaOH脉冲使系统再生,并重新加载ssFab配体。
作为另外的对照,a)注射缓冲液代替ssFab’,和b)已经使用固定化有氨基-PEO-生物素的流动池(数据未显示)。在这些实验中,未观察到“分析物”的非特异性结合。
图15示意性描述了Biacore仪上的测定法设置。表16中给出的表显示此办法的量化结果。图17、18和19绘出了此测定法设置的Biacore结果。
如图16中看到的,双重结合分子对磷酸化的、合成的IGF-1R分析物展现出约10pM亲和力。这与由单独的ssFab’30.4.33或ssFab’1.4.168组成的结合分子相比亲和力的200倍或300倍亲和力改善。测定的解离速率对于双重结合剂为830分钟,对于单价结合剂ssFab’30.4.33为7.3分钟,且对于单价结合剂ssFab’1.4.168为3.5分钟。这些数据清楚地表明使用的双重结合剂分子的协同结合效应。
实施例3
针对磷酸化HER3的二价结合剂
HER蛋白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由4个成员组成:HER1、HER2、HER3和HER4。在配体结合后,根据4个家族成员之每个的配体和表达水平,受体以各种方式以同或异二聚体二聚化以触发不同信号转导途径。例如,HER3在其结合至其配体神经调节蛋白1(NRG1)或神经调节蛋白2(NRG2)时经历构象变换,并且HER3二聚化域被暴露,且它可以与其它HER受体相互作用。在二聚化后,HER3变为磷酸化的。在本实施例中,我们开发了用于检测HER3的磷酸化形式的双重结合剂。
3.1单克隆抗体开发(单抗7.2.32和单抗4.1.15)
a)小鼠免疫
用HER3(1243-1267)[KLH-MP-Cys-UZU-1243]酰胺或pHER3(1283-1295)[pTyr1289;KLH-MP-Cys-UZU-1283]酰胺将Balb/c和NMRI小鼠免疫。初始免疫剂量为100μg。在6周和10周后用100μg免疫原进一步免疫小鼠。
b)融合和克隆
如2.1b)中描述的,实施融合和克隆步骤
c)从细胞培养物上清液分离免疫球蛋白
如2.1c)中描述的,实施免疫球蛋白分离
d)单克隆抗体的生物物理表征
使用BiacoreTM技术通过表面等离振子共振动力学筛选调查单克隆抗体与HER3或pHER3的磷酸化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动力学特性。
使用在软件版本V1.1控制下的BiacoreTMA100仪。BiacoreTMCM5芯片嵌入该仪器中,并依照制造商的用法说明书在流体力学上寻址并条件化。作为运行缓冲液,使用HBS-EP缓冲液(10mM HEPES(pH7.4),150mM NaCl,1mM EDTA,0.05%(w/v)P20)。将多克隆家兔抗小鼠IgG Fc捕捉抗体在10mM醋酸钠缓冲液(pH4.5)中以30μg/ml以10,000个RU固定化于流动池1、2、3和4中的点1、2、4和5。经由NHS/EDC化学共价固定化抗体。此后,用1M乙醇胺溶液使传感器失活。使用点1和5进行测定,并使用点2和4作为参照。在施加到传感器芯片前,将含有单抗的杂交瘤上清液在HBS-EP缓冲液中以1:2稀释。将稀释的溶液以30μl/分钟的流速施加1分钟。此后立即以30μl/分钟的流速注射单独在链霉亲合素上嫁接的分析物人_HER3(1242-1267)-Bi-PEG-酰胺(SEQ ID NO:17)、人pHER3(1283-1295[pTyr1289])-PEG2-EDA-Btn(SEQ ID NO:18)或人_HER3(1283-1295)-PEG2-EDA-Btn(SEQ ID NO:18)达2分钟。此后,记录信号达5分钟解离时间。通过以30μl/分钟的流速注射10mM甘氨酸-HCl溶液(pH1.7)2分钟使传感器再生。依照朗缪尔模型,根据制造商的用法说明书使用评估软件来计算解离速率常数kd(1/s)。选定的单克隆抗体与包含氨基酸1242-1267的HER3表位或包含氨基酸1283-1295的磷酸化(pTyr1289)HER3表位以位于本专利权利要求的边界内的解离速率常数相互作用。将结合表位HER3(1283-1295)的未磷酸化形式的抗体从进一步的研究排除。
选出的针对HER3(1242-1267)的抗体称作7.2.32(SEQ ID NO:21中显示的可变区重链和SEQ ID NO:22中显示的可变区轻链),并且其解离速率常数测定为2.3x10-31/s,因此在双重结合剂方法需要的必需范围内。选出的针对pHER3(1283-1295[pTyr1289])的抗体称作4.1.15(SEQ ID NO:23中显示的可变区重链和SEQ ID NO:24中显示的可变区轻链),并且其解离速率常数为2.5x10-31/s,如此也在双重结合剂方法需要的限定范围内。
e)选定抗体的可变区的测序
使用标准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对选定抗体的可变区测序。在SEQ ID NO:21-24中显示序列。
3.2开发识别磷酸化HER3(pTyr1289)的双重结合剂
a)Fab融合蛋白的重组表达
在Hek293F细胞中以携带8xHIS标签和分选酶切割识别序列(SEQ ID NO:16)的融合蛋白表达Fab片段7.2.32和4.1.15。使用293fectin TM 转染试剂(Invitrogen)依照制造商的用法说明书,用编码7.2.32或4.1.15的重链和轻链的质粒以1:1的比率转染1L1x106个存活力大于90%的HEK293细胞/ml。在转染后,将HEK293F细胞以130rpm、37℃和8%CO2温育7天。然后,于4℃以8000rpm将细胞离心20分钟。使用0.22μm Steriflip(Millipore)真空过滤系统将含有重组蛋白的上清液进一步过滤。使用标准纯化方法,使用 FPLC系统,通过镍亲和柱层析和制备型凝胶过滤纯化Fab片段。通过SDS-PAGE和分析性凝胶过滤评估纯度。
b)在转肽酶反应中使用酶分选酶的DNA-寡聚物缀合
酶分选酶是一种还具有转肽酶活性的原核蛋白水解酶(Ton-That等,PNAS1999)。在此处,该酶催化LPXTG(一种分选酶切割基序)和附接于DNA-寡聚物的甘氨酸残基之间的转肽酶反应。将17聚体(SEQ ID NO:25中显示的用于4.1.15标记的寡聚体)和19聚体(SEQID NO:26中显示的用于7.2.32标记的寡聚体)寡聚物用于标记反应。在20mM Tris pH8,200mM NaCl,5mM CaCl2的缓冲液中于37℃用20μM重组分选酶、50μM Fab片段和200μM寡聚物实施标记过夜。接着,将标记反应在20mM Tris pH8.0中稀释10倍,并施加到在20mM TrispH8.0中平衡的Resource Q离子交换柱(GE Healthcare)。将带强负电荷的寡聚物和寡聚物-Fab片段用20mM Tris pH8.0和1M NaCl的高盐梯度洗脱,并如此与在较低盐浓度洗脱的分选酶和未标记的Fab片段分开。追踪495nm处的吸光度监测洗脱,检测寡聚物的荧光素标记物。合并含有寡聚物和Fab-寡聚物的洗脱级分,并使用20mM Tris8.0,200mM NaCl作为平衡和运行缓冲液通过在HiLoad16/60柱Superdex200柱(GE Healthcare)上的制备型凝胶过滤将Fab-寡聚物与未缀合的寡聚物分开。使用分析性凝胶过滤和SDS-PAGE评估终产物的纯度,并且在双重结合剂的装配中仅会使用大于90%纯的终产物。在下文中,Fab-寡聚物称为“ssFab”。
c)抗pHER3双重结合剂的装配
抗pHER3双重结合剂基于ssDNA接头分子和靶向HER3胞内域的不同表位的两种ssFab片段:ssFab4.1.15检测所述靶蛋白的一个磷酸化位点(pTyr1289),而ssFab7.2.32检测一个非磷酸位点。如2.5.B中描述的,实施装配评估。实验显示该双重结合剂分子的有效装配。
3.3在免疫组织化学(IHC)实验中评估抗pHER3双重结合剂分子
在来自Ventana的BenchMark XT平台上实施IHC实验。对于该测定法,使用由ssFab7.2.32(结合HER3胞内域的非磷酸表位)、ssFab4.1.15(结合HER3胞内域的pTyr1289磷酸表位)和柔性接头组成的抗pHER3双重结合剂。在此测定法中使用具有4xC18间隔物的柔性接头(=实施例2.4的接头12)。接头分子内的生物素标记物充当检测标签,用于基于链霉亲合素的Ventana iVIEW DAB检测试剂盒。
为了测试抗pHER3双重结合剂分子的特异性,使用基于经福尔马林固定的、经石蜡包埋的(FFPE)Hek293细胞的精致测试系统。已经用HER2和HER3表达载体两者瞬时转染Hek293细胞。在一种情况下,使用编码HER3突变型式的HER3表达载体,其中将胞内域中14个充当磷酸化位点的酪氨酸用苯丙氨酸替换(Y975F、Y1054F、Y1132F、Y1159F、Y1197F、Y1199F、Y1222F、Y1224F、Y1260F、Y1262F、Y1276F、Y1289F、Y1307F、Y1328F)。依照标准方案用福尔马林固定细胞并在石蜡中包埋。在固定前,于37℃用20nM NRG1-β1(Peprotech)刺激细胞15分钟以诱导HER3磷酸化或保持未处理。Western印迹实验(图20A)证明了受体磷酸化的成功刺激。
将1μg/ml仅ssFab7.2.32或仅ssFab4.1.15的每种ssFab片段和等摩尔量的4xC18接头,以及ssFab7.2.32和ssFab4.1.15(均为1μg/ml)的两种ssFab片段和等摩尔量的4xC18接头的混合物用于检测。接头分子内的生物素标记物充当检测标签,用于基于链霉亲合素的Ventana iVIEW DAB检测试剂盒。基准方案详情:用细胞条件化缓冲液1(CC1)发生预处理,结合分子的温育时间为32分钟且温育温度为37℃。
由4xC18接头分子(实施例2.4的接头12)和仅ssFab7.2.32或仅ssFab4.1.15构成的检测分子没有在任何测试的FFPE细胞团粒上产生染色(图20B,第1和2行)。比较而言,用完整的双重结合剂分子(由两个ssFab片段+4xC18接头组成)检测导致染色,但仅在用NRG1-β1刺激并且表达野生型HER3的细胞上(图20B,第3行)。在经NRG1-β1刺激的、过表达缺少Tyr1289磷酸化位点的突变型HER3的细胞上未观察到染色。该实验证明了双重结合剂对磷酸化的HER3的高度特异性。

Claims (5)

1.一种能够结合经翻译后磷酸化的靶多肽的式I的分离的二价结合剂,
A-a’:a-S-b:b’-B (式I)
所述二价结合剂由经由接头彼此连接的不同特异性的两个单价结合剂A和B组成,其中:
a)-代表共价键,
b)a-S-b是具有介于10nm和50nm之间的长度的接头,其中S是间隔物,
c)a’:a和b:b’是由各自经由多碱基配对形成稳定双链体的杂交核酸序列组成的结合对,其中结合对a’:a中的序列分别不结合结合对b:b’的序列,反之亦然,
d)第一单价结合剂A是在单个结合位点处与靶多肽相互作用的分子,其中所述第一单价结合剂结合所述靶多肽的多肽表位,且其中所述多肽表位未进行翻译后修饰,
e)第二单价结合剂B结合翻译后磷酸化,其中与相同的未翻译后磷酸化的多肽相比,所述第二单价结合剂对携带磷酸化的多肽的K解离低至少20倍,
f)每个单价结合剂选自下组:单链抗体、单克隆抗体的Fab片段,和单克隆抗体的Fab’片段,
g)每个单价结合剂具有范围为5x10-3/秒至10-4/秒的K解离,且
h)所述二价结合剂具有3x10-5/秒或更小的K解离
2.依照权利要求1的分离的二价结合剂,其中所述二价结合剂具有10-5/秒或更小的K解离
3.依照权利要求1或2的分离的二价结合剂,其中所述磷酸化靶多肽为膜结合受体或胞内细胞信号传导分子。
4.一种组织学染色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提供细胞或组织样品,
b)将所述样品与依照权利要求1-3任一项的分离的二价结合剂一起温育,并
c)检测所述二价结合剂,由此针对经翻译后修饰的靶多肽染色所述样品。
5.依照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的分离的二价结合剂在细胞或组织样品染色中的用途。
CN201180068258.XA 2010-12-23 2011-12-21 通过二价结合剂检测经翻译后修饰的多肽 Active CN1033848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0196687 2010-12-23
EP10196687.7 2010-12-23
EP101966877 2010-12-23
EP111738324 2011-07-13
EP11173832 2011-07-13
EP11173832.4 2011-07-13
PCT/EP2011/073560 WO2012085064A1 (en) 2010-12-23 2011-12-21 Detection of a posttranslationally modified polypeptide by a bi-valent binding agent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84825A CN103384825A (zh) 2013-11-06
CN103384825B true CN103384825B (zh) 2017-05-24

Family

ID=454915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68258.XA Active CN103384825B (zh) 2010-12-23 2011-12-21 通过二价结合剂检测经翻译后修饰的多肽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20130288266A1 (zh)
EP (1) EP2659269B1 (zh)
JP (1) JP6046049B2 (zh)
CN (1) CN103384825B (zh)
CA (1) CA2817928C (zh)
ES (1) ES2605493T3 (zh)
WO (1) WO201208506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85111A1 (en) 2010-12-23 2012-06-28 F. Hoffmann-La Roche Ag Polypeptide-polynucleotide-complex and its use in targeted effector moiety delivery
BR112014032193A2 (pt) 2012-06-27 2017-06-27 Hoffmann La Roche métodos de produção de anticorpos biespecíficos e de determinação de combinação, anticorpo biespecífico, formulação e uso de anticorpo biespecífico
WO2014001325A1 (en) 2012-06-27 2014-01-03 F. Hoffmann-La Roche Ag Method for making antibody fc-region conjugat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binding entity that specifically binds to a target and uses thereof
CA2871386A1 (en) * 2012-06-27 2014-01-03 F. Hoffmann-La Roche Ag Method for the selection and production of tailor-made, selective and multi-specific therapeutic molecules comprising at least two different targeting entities and uses thereof
JP6274570B2 (ja) * 2013-11-12 2018-02-07 国立大学法人群馬大学 新規ヌクレオシド誘導体、それを含むポリヌクレオチドならびに該ポリヌクレオチドを用いたボトムアップ的三次元細胞培養方法および核酸アプタマーの選択方法
JP6718457B2 (ja) * 2015-02-09 2020-07-08 ベンタナ メディカル システムズ,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組織中への流体の拡散を標準化するための材料および方法
IL291323B2 (en) 2016-07-15 2023-09-01 Am Chemicals Llc Solid non-nucleoside supports and phosphoramidite building blocks for oligonucleotide synthesis
CN107098934B (zh) * 2017-04-07 2019-03-12 厦门大学 一种邻苯二醛衍生物亚磷酰胺单体、合成方法及dna快速偶联蛋白质的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0006774A1 (en) * 1998-07-27 2000-02-10 Applied Spectral Imaging Ltd In situ method of analyzing cells
EP1184665A1 (en) * 1999-05-21 2002-03-06 Medical &amp; Biological Laboratories Co., Ltd. Method for measuring protein kinase activity
WO2009072812A2 (en) * 2007-12-04 2009-06-11 Panagene Inc. Method for selective labeling and detection of target nucleic acids using immobilized peptide nucleic acid probes
CN101495510A (zh) * 2006-07-25 2009-07-29 Ucb医药有限公司 单链fc多肽
CN101535244A (zh) * 2005-11-23 2009-09-16 文塔納医疗系统公司 分子缀合物
CN101821288A (zh) * 2007-06-21 2010-09-01 宏观基因有限公司 共价双抗体及其用途

Family Cites Families (6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095818B (en) 1981-03-27 1985-10-02 Exxon Research Engineering Co Staged adsorption/resorption heat pump
US4948882A (en) 1983-02-22 1990-08-14 Syngene, Inc. Single-stranded labelled oligonucleotides, reactive monomers and methods of synthesis
US4868105A (en) 1985-12-11 1989-09-19 Chiron Corporation Solution phase nucleic acid sandwich assay
IL86164A0 (en) 1987-04-28 1988-11-15 Tamir Biotechnology Ltd Improved dna probes
PT88550A (pt) 1987-09-21 1989-07-31 Ml Tecnology Ventures Lp Processo para a preparacao de reagentes de ligacao nao nucleotidicos para sondas nucleotidicas
US5585481A (en) 1987-09-21 1996-12-17 Gen-Probe Incorporated Linking reagents for nucleotide probes
US4914210A (en) 1987-10-02 1990-04-03 Cetus Corporation Oligonucleotide functionalizing reagents
FR2632955B1 (fr) 1988-06-20 1991-12-27 Oris Ind Derives de nucleosides utilisables pour la synthese d'oligonucleotides marques, oligonucleotides obtenus a partir de ces derives et leur synthese
WO1990005144A1 (en) 1988-11-11 1990-05-17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Single domain ligands, receptors comprising said ligands, methods for their production, and use of said ligands and receptors
FR2642074B1 (fr) 1989-01-20 1994-04-29 Oris Ind Derives de molecules polyhydroxylees permettant l'introduction d'au moins une ramification dans un oligonucleotide
US5451463A (en) 1989-08-28 1995-09-19 Clontech Laboratories, Inc. Non-nucleoside 1,3-diol reagents for labeling synthetic oligonucleotides
GB9015198D0 (en) 1990-07-10 1990-08-29 Brien Caroline J O Binding substance
US5290925A (en) 1990-12-20 1994-03-01 Abbott Laboratories Methods, kits, and reactive supports for 3' labeling of oligonucleotides
US5571894A (en) 1991-02-05 1996-11-05 Ciba-Geigy Corporation Recombinant antibodies specific for a growth factor receptor
WO1992015682A1 (en) * 1991-02-27 1992-09-17 Creative Biomolecules, Inc. Serine-rich peptide linkers
WO1993002093A1 (en) 1991-07-15 1993-02-04 La Jolla Pharmaceutical Company Modified phosphorous intermediates for providing functional groups on the 5' end of oligonucleotides
KR0123559B1 (ko) 1991-08-28 1997-11-28 콜프, 크나우어 주형-의존성 효소적 핵산 합성에 대한 프라이머로서의 올리고누클레오티드의 동시합성 및 직접 표지화를 위해 기능화된 담체물질
US5587458A (en) 1991-10-07 1996-12-24 Aronex Pharmaceuticals, Inc. Anti-erbB-2 antibodies, combinations thereof, and therapeutic and diagnostic uses thereof
US5932448A (en) 1991-11-29 1999-08-03 Protein Design Labs., Inc. Bispecific antibody heterodimers
WO1993011236A1 (en) 1991-12-02 1993-06-10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Production of anti-self antibodies from antibody segment repertoires and displayed on phage
EP0625200B1 (en) 1992-02-06 2005-05-11 Chiron Corporation Biosynthetic binding protein for cancer marker
WO1994004550A1 (en) 1992-08-21 1994-03-03 Triplex Pharmaceutical Corporation Cholesteryl-modified triple-helix forming oligonucleotides and uses thereof
CA2146559A1 (en) 1992-10-23 1994-05-11 Melanie K. Spriggs Methods of preparing soluble, oligomeric proteins
DE4310141A1 (de) 1993-03-29 1994-10-06 Boehringer Mannheim Gmbh Homobidentale trifunktionelle Linker
US5635602A (en) 1993-08-13 1997-06-03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esign and synthesis of bispecific DNA-antibody conjugates
US5849879A (en) 1994-11-03 1998-12-15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Methods for the diagnosis of glaucoma
AU6163196A (en) * 1995-06-07 1996-12-30 Smithkline Beecham Corporation Method for obtaining receptor agonist antibodies
WO1997005156A1 (en) 1995-07-27 1997-02-13 Carsten Behrens A new achiral linker reagent for the incorporation of multiple amino groups into oligonucleotides
US5736626A (en) 1996-01-29 1998-04-07 The Perkin-Elmer Corporation Solid support reagents for the direct synthesis of 3'-labeled polynucleotides
JP2001509784A (ja) 1996-05-15 2001-07-24 バイオジェネクス・ラボラトリーズ 非ヌクレオチド連結試薬
JP2002501721A (ja) 1997-08-01 2002-01-22 モルフォシス・アクチェンゲゼルシャフト 多量体(ポリ)ペプチドコンプレックスのメンバーをコードする核酸配列を同定するための新規方法およびファージ
US6117986A (en) 1998-06-10 2000-09-12 Intergen Company, L.P. Pyrimidines linked to a quencher
US6569619B1 (en) * 1998-07-29 2003-05-27 Tularik, Inc. High-throughput in vitro screening assays for modulators of nucleic acid helicases
CA2270795A1 (en) 1999-05-05 2000-11-05 Gestilab Inc. Neuroprotective compositions and uses thereof
EP1074563A1 (en) 1999-08-02 2001-02-07 F. Hoffmann-La Roche Ag Chimeric polypeptides enhancing dimer formation through 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s and disulfide bond, method for production and uses thereof
US6727356B1 (en) 1999-12-08 2004-04-27 Epoch Pharmaceuticals, Inc. Fluorescent quenching detection reagents and methods
JP2004525607A (ja) 2000-08-11 2004-08-26 ナノスフェアー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オリゴヌクレオチドを付着させたナノ粒子とその使用方法
DE10044373A1 (de) 2000-09-08 2002-03-21 Roche Diagnostics Gmbh Neues Reagenz zur Markierung von Nukleinsäuren
DK2163256T3 (en) * 2001-05-11 2015-12-07 Ludwig Inst For Cancer Res Ltd Specific binding proteins and use thereof
US20100081792A1 (en) 2001-06-28 2010-04-01 Smithkline Beecham Corporation Ligand
DE60237282D1 (de) 2001-06-28 2010-09-23 Domantis Ltd Doppelspezifischer ligand und dessen verwendung
US20030082547A1 (en) 2001-08-27 2003-05-01 Ewing Gregory J. Non-fluorescent quencher compounds and biomolecular assays
US7183385B2 (en) * 2002-02-20 2007-02-27 Cell Signaling Technology, Inc. Phospho-specific antibodies to Flt3 and uses thereof
KR100527334B1 (ko) 2002-06-07 2005-11-09 (주)넥스젠 올리고뉴클레오타이드의 신규한 링커
EP1431298B1 (en) 2002-12-20 2006-03-08 Roche Diagnostics GmbH Mannitol and glucitol derivatives
GB0305702D0 (en) 2003-03-12 2003-04-16 Univ Birmingham Bispecific antibodies
US7238792B2 (en) 2003-03-18 2007-07-03 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 Research Foundation Foldable polymers as probes
AU2003271174A1 (en) 2003-10-10 2005-04-27 Chugai Seiyaku Kabushiki Kaisha Double specific antibodies substituting for functional protein
US20080075712A1 (en) 2003-10-14 2008-03-27 Kunihiro Hattori Double Specific Antibodies Substituting For Functional Proteins
CA2494571C (en) 2003-12-02 2010-02-09 F.Hoffmann-La Roche Ag Oligonucleotides containing molecular rods
US7705150B2 (en) 2004-02-04 2010-04-27 Biosearch Technologies, Inc. Cyanine dyes
WO2006041194A1 (ja) * 2004-10-15 2006-04-20 Jap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gency mRNA-ピューロマイシン-タンパク質連結体作製用リンカー
DE602005023529D1 (de) 2004-11-03 2010-10-21 Iris Molecular Diagnostics Inc Homogener nachweis von analyten
US20060199207A1 (en) 2005-02-24 2006-09-07 Matysiak Stefan M Self-assembly of molecules using combinatorial hybridization
US7795009B2 (en) 2005-06-15 2010-09-14 Saint Louis University Three-component biosensors for detecting macromolecules and other analytes
ES2332139T3 (es) 2005-11-23 2010-01-27 F. Hoffmann-La Roche Ag Polinucleotidos con mimetico de fosfato.
RU2451022C2 (ru) 2005-12-15 2012-05-20 Сантр Насьональ Де Ля Решерш Сьентифик (Снрс) Катионные олигонуклеотиды, автоматизированные способы их получения и их применение
JP5164971B2 (ja) 2006-04-21 2013-03-21 ピープルバイオ,アイ エヌ シー 三次元的相互作用を用いてマルチマー形成ポリペプチドのモノマーからマルチマーを分別検出する方法
CA2666507A1 (en) 2006-10-16 2008-04-24 The Arizona Board Of Regents, A Body Corporate Of The State Of Arizona A Cting For And On Behalf Of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Synthetic antibodies
EP2407558A1 (en) 2006-10-31 2012-01-18 Noxxon Pharma AG Methods for the detection of a single- or double-stranded nucleic acid molecule
EP2156186A4 (en) * 2007-05-03 2010-11-03 Tethys Bioscience Inc BINDING REAGENTS WITH SMALL EPITOP BINDING MOLECULES
EP2535354B1 (en) * 2007-06-18 2017-01-11 Merck Sharp & Dohme B.V. Antibodies to human 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 pd-1
TW201007669A (en) 2008-08-01 2010-02-16 Integrated Solutions Technology Inc A display driving device and the driving method thereof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0006774A1 (en) * 1998-07-27 2000-02-10 Applied Spectral Imaging Ltd In situ method of analyzing cells
EP1184665A1 (en) * 1999-05-21 2002-03-06 Medical &amp; Biological Laboratories Co., Ltd. Method for measuring protein kinase activity
CN101535244A (zh) * 2005-11-23 2009-09-16 文塔納医疗系统公司 分子缀合物
CN101495510A (zh) * 2006-07-25 2009-07-29 Ucb医药有限公司 单链fc多肽
CN101821288A (zh) * 2007-06-21 2010-09-01 宏观基因有限公司 共价双抗体及其用途
WO2009072812A2 (en) * 2007-12-04 2009-06-11 Panagene Inc. Method for selective labeling and detection of target nucleic acids using immobilized peptide nucleic acid probes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reating protein affinity reagents by combining peptide ligands on synthetic DNA scaffolds;WILLIAMS BEREA A R ET AL.;《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20091202;第131卷(第47期);17233-17241页 *
In situ detection of phosphorylated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 beta using a generalized proximity ligation method;JARVIUS MALIN ET AL.;《MOLECULAR & CELLULAR PROTEOMICS》;20070930;第6卷(第9期);1500-1509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982007B2 (en) 2021-04-20
EP2659269A1 (en) 2013-11-06
ES2605493T3 (es) 2017-03-14
CA2817928A1 (en) 2012-06-28
CN103384825A (zh) 2013-11-06
JP6046049B2 (ja) 2016-12-14
EP2659269B1 (en) 2016-10-26
WO2012085064A1 (en) 2012-06-28
US20130288266A1 (en) 2013-10-31
CA2817928C (en) 2019-10-01
US20170275381A1 (en) 2017-09-28
JP2014504298A (ja) 2014-0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84831B (zh) 通过二价结合剂来检测多肽二聚体
CN103384825B (zh) 通过二价结合剂检测经翻译后修饰的多肽
CN103384681B (zh) 结合剂
KR102344129B1 (ko) 메디토프를 위한 단일클론 항체 프레임워크 결합 계면, 메디토프 전달 시스템 및 이의 사용 방법
JP5766296B2 (ja) ポリペプチド−ポリヌクレオチド複合体、およびエフェクター成分の標的化された送達におけるその使用
US11123440B2 (en)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antibody conjugates
JP2022133350A (ja) 分析目的のための多価単一または二重特異性組換え抗体
JP2021500873A (ja) システイン操作された抗原結合分子
KR20190140447A (ko) 알데히드 함유 표적 분자의 라벨링 방법
US20220175945A1 (en) Antibodies and enonomers
van Dieck et al. Development of bispecific molecules for the in situ detection of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 and protein phosphorylation
CN117384290B (zh) 人源robo1结合分子及其应用
NZ769422A (en) Dll3-cd3 bispecific antibodi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8676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8676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