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78326A - 电池块和二次电池模块 - Google Patents

电池块和二次电池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78326A
CN103378326A CN2013101261254A CN201310126125A CN103378326A CN 103378326 A CN103378326 A CN 103378326A CN 2013101261254 A CN2013101261254 A CN 2013101261254A CN 201310126125 A CN201310126125 A CN 201310126125A CN 103378326 A CN103378326 A CN 1033783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holding member
battery block
battery unit
holding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2612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78326B (zh
Inventor
星浩
相羽恒美
小岛直树
吉川生
吉田敏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ssan Motor Co Ltd
Vehicle Energy Japan Inc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Vehicle Ener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Vehicle Energy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Vehicle Energ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3783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783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783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783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6/00Prim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6/5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e.g. for maintaining operating temperature
    • H01M6/5027Dummy cel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1/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for propuls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13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cells having curved cross-section, e.g. round or ellipti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62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with fastening means, e.g. locks
    • H01M50/264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with fastening means, e.g. lock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e.g. straps, tie rods or peripheral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02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 H01M50/107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having curved cross-section, e.g. round or ellipti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块和二次电池模块。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能够稳定地保持多个电池单元,并且能够降低作用在通过焊接等与电极连接的导电部件的焊接部上的负荷的电池块和二次电极模块。本发明的电池块(40)中,下保持框部件(121)和中保持框部件(131)中的一个具备与电池单元的外周面接触的两个突起部(138),另一个具备朝向径向内侧按压电池单元(101)的外周面的按压部(126)。上保持框部件(141)和中保持框部件(131)中的一个具备与电池单元(101)的外周面接触的两个突起部(139),另一个具备朝向径向内侧按压电池单元(101)的外周面的按压部(146)。

Description

电池块和二次电池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保持了多个电池单元的电池块和二次电池模块(即,具有多个电池单元的电池块和二次电池模块)。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展示了一种具有保持盒2的电源装置的技术,该保持盒2内置有相互串联连接的多个电源模块(电池单元)1。保持盒2包括上下的盖盒2A以及配置于上下的盖盒2A之间的中间盒2B,展示了用盖盒2A和中间盒2B夹着电源模块1并使电源模块1内置于规定位置的构造。多个电源模块的各自的输出端子被串联地连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6643号公报
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源装置中,用盖盒2A和中间盒2B夹着多个电源模块(相当于电池单元)1并使该多个电源模块1内置于规定位置,因此,电源模块的固定状态不稳定,各个电源模块有可能因振动等而微动(微小地颤动)。另外,各个电源模块因制造时的公差例如因其直径各异,在夹着时在盖盒与中间盒之间产生缝隙,同样,电源模块有可能因振动等而微动。因此,存在因振动等导致负荷作用于连接输出端子的导电部件的焊接部的问题。
在所述构造的电池块中,在所排列固定的多个电源模块例如是圆柱状的电池单元的情况下,当被两个部件夹着时,由于各个电池单元的直径的偏差,各个电池的间隙各异,因该间隙,存在电池单元在两个部件之间略微移动的情况。多个电池单元的各自的电极被导电板等连接,例如在通过焊接来固定导通板的情况下,负荷作用在焊接位置上,有可能导致连接不良。另外,在连接位置偏离的情况下,还存在作为蓄电装置的功能受到破坏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这样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稳定地保持多个电池单元的电池块和收纳该电池块的二次电池模块。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式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的电池块的特征在于:排列多个圆柱状的电池单元形成电池单元排列体,对于所述电池单元排列体,利用相对配置的两个保持部件在径向夹着并保持所述电池单元,一个所述保持部件具备与所述电池单元的外周面接触的两个突起部,另一个所述保持部件具备朝向径向内侧按压所述电池单元的外周面的按压部。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电池块能够稳定地保持多个电池单元,并且能够抑制在施加振动等时电池单元彼此的微动(微小移动),因此,例如能够使连接电池单元彼此的导电部件的连接状态稳定。
附图说明
图1A表示使用本发明的电池块的二次电池模块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外观结构,是从左前方看到的立体图。
图1B表示使用本发明的电池块的二次电池模块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外观结构,是从右前方看到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二次电池模块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收纳在图1的二次电池模块中的电池块的配置状态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收纳在图1的二次电池模块中的电池块的立体图、其表面结构和冷却介质(制冷剂)流通口的示意图。
图5是收纳于图1的二次电池模块中的其他电池块的立体图。
图6是图4的电池块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图4的电池块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表示将图4的电池块的导电部件分解而组装电压检测基板之前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图4的电池块的主要部分截面图。
图10是表示图4的电池块的保持部的主要部分截面图。
图11是图9的保持部的主要部分正面图(正视图)。
图12A是表示图4的电池块的紧固机构与定位机构的、紧固后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12B是表示图4的电池块的紧固机构与定位机构的、紧固前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13A是表示将图4、图5的电池块收纳(收容)在下箱中的动作状态(操作状态)的示意图。
图13B是表示将图4、图5的电池块收纳在下箱中之后的主要部分截面图。
图14是图2的电池块的外观立体图。
图15是拆下绝缘树脂外罩后的电池块的外观立体图。
图16是图14的电池块的分解立体图。
图17是电压检测基板的立体图。
图18是电压检测基板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    锂离子电池装置(二次电池模块)
2    模块箱体(箱体)、
11   下盒
12   上盖
3    电池单元
4    控制单元
40   电池块
40A  正极端子(外部引出端子)
40B  负极端子(外部引出端子)
40C  负极端子(外部引出端子)
101  电池单元
102  伪单元
105  粘接层
111  保持盒、
121  下保持框部件(下层保持部件)
126、146  按压部
131       中保持框部件(中间保持部件)
138、139  突起部
141       上保持框部件(上层保持部件)
150、160  紧固机构
170       定位机构
171       凸部(定位凸部)
172       凹部(定位凹部)
180       固定机构
184       柱状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详细地说明使用本发明的电池块的二次电池模块的一个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二次电池模块的一个例子,对锂离子电池装置的情况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锂离子电池装置应用于电动车辆、例如电动汽车的电动机驱动系统中的车载电源装置。该电动汽车的概念包括:作为车辆的驱动源而配备作为内燃机的发动机和电动机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以及将电动机作为车辆的唯一驱动源的纯电动汽车等。
首先,使用图1~图5,对锂离子电池装置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图1表示锂离子电池装置的外观结构的立体图,图1A表示从左前方所看到的状态,图1B表示从右前方所看到的状态,图2是表示图1的二次电池模块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表示电池块的配置状态的示意图,图4是表示收纳于图1的二次电池模块中的电池块的立体图、以及其表面结构与冷却介质流通口的图,图5是收纳于图1的二次电池模块中的其他的电池块的立体图。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不拘泥于锂离子电池装置的安装位置和方向,以冷却空气的上流侧作为前侧,以冷却空气的下流侧作为后侧进行说明。
锂离子电池装置1具有在模块箱体2内收纳有电池单元3和控制单元4这两个单元的结构。模块箱体2如图1以及图2所示,具有成平面状扩展的横长矩形的盒形状,具有下盒11和上盖12,下盒11上方开口且具有收纳空间,上盖12关闭下盒11的上部开口。下盒11具有浅盘形状,且具有规定深度,上盖12具有封闭下盒11的上部的平板形状。上盖12以及下盒11通过对金属制成的薄板部件进行加压加工(冲压加工)和/或弯曲加工而形成。下盒11具有在模块箱体2的前后方向上分开且对峙的箱体前壁部21和箱体后壁部31。在箱体前壁部21与箱体后壁部31设置有用来使作为冷却介质的冷却空气在电池块40内流通的吸气口22和排气口32。在图示的例子中,吸气口22和排气口32按照所收纳的三个电池块各形成三个(配合所收纳的三个电池块各形成三个)。
在模块箱体2内,在模块箱体2的横向一侧形成有用来收纳电池单元3的电池单元收纳区域2A。在横向的另一侧形成有用来收纳控制单元4的控制单元收纳区域2B。
电池单元3具有:第1电池块41、第2电池块42和第3电池块43这三个电池块40。各电池块41~43具有长形的块形状,按照在长度方向彼此平行的方式相互相邻地并排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下盒11内按照沿着模块箱体2的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被收纳在其中,朝向从控制单元收纳区域2B背离的方向按照第1电池块41、第2电池块42、第3电池块43的顺序并排配置。
在各电池块41~43,在长度方向上分为两侧的部位,如图3的示意图所示,设置有正极端子41A~43A和负极端子41B~43B。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电池块41和第2电池块42并排地配置成(按照以下方式配置):第1电池块41的正极端子41A侧的端部与第2电池块42的负极端子42B侧的端部相对,且第1电池块41的负极端子41B侧的端部与第2电池块42的正极端子42A侧的端部相对。
第2电池块42和第3电池块43并排地配置成(按照以下方式配置):第2电池块42的负极端子42B侧的端部与第3电池块43的正极端子43A侧的端部相对,且第2电池块42的正极端子42A侧的端部与第3电池块43的负极端子43B侧的端部相对。
第1电池块41的负极端子41B与第2电池块42的正极端子42A之间、以及第2电池块42的负极端子42B与第3电池块43的正极端子43A之间被未图示的母线电连接。第2电池块42与第3电池块43之间,成为能够利用SD(Service Disconnect:服务分离)开关53将两者之间电连接或者断开的状态。SD开关53是为了确保锂离子电池装置1的维修、检修时的安全性而设置的安全装置,由将开关与熔断器(熔丝)电串联连接的电路构成,在维修、检修时由服务人员来操作。
从第1电池块41的正极端子41A至第3电池块43的负极端子43B的六个外部端子,借助在模块箱体2的上部横向延伸的两个配线引导器(harness guide:线束引导器)54A、54B(详细情况将在后面阐述)将各个电池块串联连接,并且与控制单元4的未图示的外部端子连接。电池块40具有沿着其长度方向的侧面配置的两个电压检测基板201、202和温度检测传感器300,分别通过在配线引导器54A、54B内布线(配线)的未图示的电压检测线以及传感器线与控制单元4的控制装置(未图示)连接。
电池块40如图4以及图5所示,具有在保持盒111内保持多个电池单元101的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上下两层地排列(即,上下两层地排列配置)电池单元101。保持盒111如图4所示,具有长形状(长条形状)的六面体形状,具有:在上下方向上分开而相对、且按照大致固定宽度沿着长度方向延伸的上表面部112和下表面部113;在较短方向上分开而相对、且横跨上表面部112与下表面部113的各长边部之间的一对竖壁面部114、114;和在长度方向(较长方向)上分开而相对、且横跨上表面部112、下表面部113、一对竖壁面部114、114的各短边部之间的一对端面部115、115。
在保持盒111的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部设置有用于使冷却介质在电池块40内流通的冷却介质流通口。作为冷却介质流通口,例如在保持盒111的长度方向两侧的端面部115、115设置有开口部116、118,其中一个作为用来将冷却空气导入保持盒111内的冷却介质导入口,另一个作为用来将通过保持盒111内的冷却空气向保持盒111外导出的冷却介质导出口。在保持盒111的内部,按照以下方式形成冷却通道:使冷却空气从冷却介质导入口流入保持盒111内,使冷却空气在保持盒111内沿着长度方向流通,并使冷却空气从冷却介质导出口流出。
在电池块40被收纳在模块箱体2内的状态下,保持盒111的前侧的端面部115与箱体前壁部21相对地配置,端面部115的开口部116和118中的任意一个作为冷却介质导入口与箱体前壁部21的吸气口22相对。保持盒111的后侧的端面部115与箱体后壁部31相对地配置,端面部115的开口部116和118中的任意另一个作为冷却介质导出口与箱体后壁部31的排气口32相对。
在模块箱体2内,箱体前壁部21与盒前侧的端面部115抵接,箱体后壁部31与盒后侧的端面部115抵接,盒前侧的端面部115的冷却介质导入口与箱体前壁部21的吸气口22处于连通的状态,并且盒后侧的端面部115的冷却介质导出口与箱体后壁部31的排气口32处于连通的状态。在此状态下,箱体前壁部21与盒前侧的端面部115之间、以及箱体后壁部31与盒后侧的端面部115之间相互紧贴,能够防止模块箱体2内的气体泄漏。而且,也可以使密封部件介于箱体前壁部21与盒前侧的端面部115之间、以及箱体后壁部31与盒后侧的端面部115之间。
在模块箱体2的箱体前壁部21与箱体后壁部31,分别安装有未图示的吸气管道与排气管道。例如也可以采用以下的结构:将吸气管道的一部分从吸气口22插入模块箱体2内,在模块箱体2内与与盒前侧的端面部115的冷却介质导入口抵接,与保持盒111的内部连通连接。同样,也可以采用以下的结构:将排气管道的一部分从排气口32插入模块箱体2内,在模块箱体2内与盒后侧的端面部115的冷却介质导出口抵接,与保持盒111的内部连通连接。根据此结构,箱体前壁部21与吸气管道之间、以及箱体后壁部31与排气管道之间相互紧贴,能够防止模块箱体2内的气体漏入到冷却介质流通路径中。而且,也可以使密封部件介于箱体前壁部21与吸气管道之间、以及箱体后壁部31与排气管道之间。
因此,通过模块箱体2的吸气口22而被导入的空气等冷却介质,通过电池块40的冷却介质导入口被导入块内,通过冷却介质导出口从模块箱体2的排气口32被排出,能够对在电池块40的内部排列的多个电池单元101进行冷却。
将在盒前侧的端面部115与箱体前壁部21的吸气口22之间的上部形成的空间区域、和在盒后侧的端面部115与箱体后壁部31的排气口32之间的上部形成的空间区域用作配线通道,在这些空间区域配置配线引导器54A、54B,使将第1~第3电池块41~43与控制单元4之间连接的配线通过。作为在配线引导器54A、54B中通过的配线包括:将第3电池块43的负极端子43B与控制单元4之间连接的配线、将各个电池块41~43的电压的检测信号向控制单元4发送的电压检测线、和将温度传感器300的检测信号向控制单元4发送的传感器线等。
<电池块>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中的电池块的结构进行详细的说明。图6是图4的电池块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图4的电池块的分解截面图。
图8是表示将图4的电池块的导电部件分解并组装电压检测基板之前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图9是图4的电池块的主要部分截面图,图10是表示图4的电池块的保持部的详细情况的主要部分截面图,图11是图9的保持部的主要部分正面图。
电池块40中的第1电池块41与第3电池块43按照正极端子41A、43A与负极端子41B、43B的位置彼此相同的方式排列并配置于模块箱体2内。另一方面,第2电池块42在第1电池块41与第3电池块43之间,按照正极端子42A和负极端子42B的位置与第1电池块41以及第3电池块43为相反的朝向的方式配置。
第1~第3电池块41~43基本上三个均是外观形状相同的结构,但第1电池块41与第3电池块43是具有14个电池单元的结构,第2电池块42是具有12个电池单元和2个伪单元102的结构。
第1电池块41和第3电池块43排列有14个电池单元101,用导电部件191将相邻的电池单元的正极与负极斜向连接,外部引出端子分别与最开始的电池单元101和最后的电池单元101连接,与正极端子40A(41A、43A)和负极端子40B(41B、43B)连接。
第2电池块42有14个空间,因此,2个伪单元102被排列在端部填满空间。在第2电池块42中,对于12个电池单元101,用导电部件191将相邻的正极与负极之间连接,但在与伪单元102相邻的最后的电池单元101,如图5所示,连接有使伪单元102旁通的形状的外部引出端子42C。外部引出端子42C从下层的电池单元101的电极朝向斜上方的伪单元102被引出,在第2电池块42的高度方向中央位置被折弯后朝向第2电池块42的长度方向外侧延伸,在第2电池块42的端部与负极端子42B连接。因此,在具有伪单元102的第2电池块42中,也与第1、第3电池块41、43同样,能够在第2电池块42的端部位置配置外部端子,并且能够在相同的工序中进行多个电池块40的收纳、组装。此外,负极端子42B也可以是正极侧的端子。
电池块40在保持盒111内保持多个电池单元101,具有通过利用导电部件将各个电池单元101电串联连接而形成组电池的结构。电池单元101使用锂离子二次电池。
电池单元101是圆柱形状的构造体,是在注入了电解液的电池罐的内部收纳电池元件以及安全阀等构成部件而构成。正极侧的安全阀是在因过充电等异常导致电池罐内部的压力成为规定压力时开裂的开裂阀。安全阀作为通过开裂而断开电池盖与电池元件的正极侧的电连接的熔断器机构发挥作用,并且作为将在电池罐的内部产生的气体、即包含电解液的雾状的碳酸类气体(喷出物)向电池罐的外部喷出的减压机构发挥作用。
在电池罐的负极侧也设置有开裂槽,在因过充电等异常导致电池罐的内部压力成为规定压力时开裂。由此,能够使在电池罐的内部产生的气体也从负极端子侧喷出。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公称输出电压是3.0~4.2伏特,平均公称输出电压是3.6伏特。
保持盒111具有以下结构:按照使得电池单元101的中心轴沿着作为保持盒111的较短方向的一对端面部114、114之间延伸的方式,将电池单元101横卧地并排配置多个而作为电池单元排列体103,将该电池单元排列体103在层叠配置的状态下保持。
下层的电池单元排列体103L与上层的电池单元排列体103U以相互在列方向上偏离的状态被保持,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在保持盒111的长度方向上偏移半个的状态被保持。即,下层的电池单元排列体103L的排列间距与上层的电池单元排列体103U的排列间距被设定成相同,上下的排列体彼此错开半个间距而排列。像这样,通过将下层的电池单元排列体103L和上层的电池单元排列体103U在使它们在列方向上偏离的状态下保持,能够使下层的电池单元排列体103L与上层的电池单元排列体103U相互接近,并且能够缩短与列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尺寸。因此,能够降低组电池整体的高度方向,并且能够降低电池块40的高度。
下层的电池单元排列体103L与上层的电池单元排列体103U按照各电池单元101的正极与负极的方向相反的方式排列,下层的电池单元排列体103L按照各电池单元101的正极位于保持盒111的较短方向一侧的方式被保持,上层的电池单元103U按照各电池单元101的正极位于保持盒的较短方向另一侧的方式被保持。
保持盒111包括:下保持框部件121、中保持框部件131以及上保持框部件141这三个部件,具有以下的结构:用下保持框部件121和中保持框部件131夹着并保持下层的电池单元排列体103L,用中保持框部件131和上保持框部件141夹着并保持上层的电池单元排列体103U。
保持盒111在组装状态下,在盒内部形成有使各电池单元101露出且沿着长度方向延伸的冷却通道,在保持盒111的一对端面部115、115,形成分别与通道部的两端部连通的开口部116、118。即,上下排列的各电池单元101在其外周面彼此之间形成小的间隙,冷却介质从一个开口部116进入、从另一个开口部118排出的空气流经该间隙,由此来冷却电池单元。
各开口部116、118,根据将电池块40安装在模块箱体2内的方向,即,根据将电池块40用于第1电池块41和第2电池块42中的哪一个,一个开口部116成为冷却介质导入口或冷却介质导出口,另一个开口部118成为冷却介质导出口或冷却介质导入口(参照图3~图5)。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电池块41的正极端子41A侧的开口部116成为冷却介质导入口,负极端子41B侧的开口部118成为冷却介质导出口,第2电池块42的负极端子42B侧的开口部118成为冷却介质导入口,正极端子42A侧的开口部116成为冷却介质导出口。
如图6所示,下保持框部件121具有:以一定(固定)的横宽(横幅)延伸的平板状的下表面部122、和从下表面部122的较短方向两侧端向上方立起(竖立)并对峙的一对下竖壁面部123、123。下保持框部件的下表面部122构成保持盒111的下表面部113(参照图4),下竖壁面部123、123构成保持盒111的竖壁面部114、114的下方部分。
在一对下竖壁面部123、123设置有:对构成下层的电池单元排列体103L的各电池单元101的下侧部分分别进行保持的下层下保持部124;和分别使由下层保持部保持的各电池单元101的中心轴方向两侧的端面露出的开口窗部125。各个下层下保持部124具有:按照使得与各电池单元101的端部的外周面接触(正切接触)的方式,从下竖壁面部123、123的上边部朝向下表面部122呈半圆弧状形成缺口而得到的下层下凹陷面;和与各电池单元101的中心轴方向的端面相对的相对面,并且构成下保持部,该下保持部通过与后述的中竖壁面部132、132的下层上保持部134的协作,在限制电池单元101向其中心轴方向和径向移动的状态下保持下层的电池单元排列体103L。
开口窗部125通过在下竖壁面部123、123开口而形成,能够使被下层下保持部124保持的电池单元101的端面的中央部分在保持盒111的侧面露出。
中保持框部件131具有:以一定(固定)的高度延伸且相对的一对中竖壁面部132、132;和横跨中竖壁面部132、132的长度方向两端的短边部之间而设置的一对端面部133、133。中保持框部件131通过重叠结合于下保持框部件121之上,各个中竖壁面部132、132与下保持框部件121的各个下竖壁面部123、123的上部连续地连接,构成保持盒111的竖壁面部114、114的高度方向中央部分。中保持框部件131、131的各个端面部133、133构成保持盒111的各端面部115、115,形成有开口部116、118。
在一对中竖壁面部132、132设置有:分别对被下保持框部件121保持的各电池单元101的上侧部分进行保持的下层上保持部134;和分别对构成上层的电池单元排列体的各电池单元的下侧部分进行保持的上层下保持部136。还设置有开口窗部135、137,该开口窗部135、137使被下层上保持部134保持的各电池单元101的中心轴方向两侧的端面、以及被上层下保持部136保持的各电池单元101的中心轴方向两侧的端面分别露出。
各个下层上保持部134具有:按照使得与各电池单元101的端部的外周面接触(正切接触)的方式,从中竖壁面部132的下边部朝向上边部呈半圆弧状形成缺口而得到的下层上凹陷面;和与各个电池单元101的中心轴方向的端面相对的相对面,并且构成下保持部,该下保持部通过与下保持框部件121的下层下保持部124的协作,在限制各电池单元101向中心轴方向和径向移动的状态下保持下层的电池单元排列体103L。
各个上层下保持部136具有:按照使得与各电池单元101的端部的外周面接触(正切接触)的方式,从中竖壁面部132的上边部朝向下边部呈半圆弧状形成缺口而得到的上层下凹陷面;和与各电池单元101的中心轴方向的端面相对的相对面,并且构成上保持部,通过与后述的上保持框部件141的上层上保持部144的协作,在限制电池单元101向中心轴方向和径向移动的状态下保持上层的电池单元排列体103U。
各个下层上保持部134和各个上层下保持部136,为了在使下层的电池单元排列体103L与上层的电池单元排列体103U相互在列方向上偏离的状态下保持下层的电池单元排列体103L和上层的电池单元排列体103U,被配置在相互在中保持框部件131的长度方向上错开半个的位置,并且形成为上层下保持部136的中心位于相邻的下层上保持部134之间。还构成为:中竖壁面部132的高度比电池单元101的直径短。
上保持框部件141具有:以一定(固定)的横宽(横幅)延伸的平板状的上表面部142;和从上表面部142的较短方向两侧端向下方垂下并对峙的一对上竖壁面部143、143。上保持框部件141的上表面部142构成保持盒111的上表面部112(参照图4),上竖壁面部143、143构成保持盒111的竖壁面部114的上方部分。
在一对上竖壁面部143、143设置有:分别对构成上层的电池单元排列体103U的各电池单元101的上侧部分进行保持的上层上保持部144;和使被上层上保持部144保持的各电池单元101的中心轴方向两侧的端面分别露出的开口窗部145。
各个上层上保持部144具有:按照使得与各电池单元101的端部的外周面接触(正切接触)的方式,从上竖壁面部143、143的下边部朝向上表面部142呈半圆弧状形成缺口而得到的上层上凹陷面;和与各电池单元101的中心轴方向的端面相对的相对面,并且构成上保持部,该上保持部通过与中保持框部件131的上层下保持部136的协作,在限制电池单元101向中心轴方向和径向的移动的状态下保持上层的电池单元排列体103U。
开口窗部145通过在上竖壁面部143、143开口而形成,能够使被上层上保持部144保持的各电池单元101的端面的中央部分在保持盒111的侧面露出。利用该开口窗部145与中保持框部件131的开口窗部137形成圆形的开口,利用下保持框部件121的开口窗部125与中保持框部件131的开口窗部135形成圆形的开口,连接用的导电部件191通过焊接等方式被固定在从这些开口露出的电池单元101的电极上。
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池块40中,在电池块40内按照使得圆柱状的中心轴平行的方式并排的多个电池单元101,通过被相对的两个保持部件在径向上夹着该电池单元101的外周面而被固定。即,在排列(排列配置)有下层的多个电池单元101的电池单元排列体103L中,电池单元通过被下保持框部件121和中保持框部件131这两个保持部件在径向夹着上下而被保持并固定,在排列有上层的多个电池单元101的电池单元排列体103U中,电池单元通过被中保持框部件131和上保持框部件141这两个保持部件在径向夹着上下而被保持并固定。
此处,对三个保持部件、即下保持框部件121、中保持框部件131和上保持框部件141、与电池单元101的接触部进行详细的说明。
在图9~图11中,在下层的电池单元排列体103L中,对于多个电池单元101,在下保持框部件121形成有半径比电池单元的外周面的半径稍大的半圆弧状的下层下凹陷面,沿着该下层下凹陷面,平行且大致呈M字状的可弹性变形的按压部126采用树脂一体地形成。另一方面,在中保持框部件131形成有半径比电池单元的外周面的半径稍大的半圆弧状的下层上凹陷面,在该下层上凹陷面形成有两个突起部138。按压部126如图11所示,形成于电池单元101的中心线CL上,两个突起部138相对于中心线CL对称地形成。中心线CL被定义为在将电池单元101保持在下保持框部件121与中保持框部件131之间的状态下,通过电池单元101的中心轴且上下延伸的线。上下的半圆弧状的下层下凹陷面与下层上凹陷面结合而形成圆周状的凹陷面,用该圆周状的凹陷面从径向外侧包围电池单元的轴向端部。
上层的电池单元排列体103U,与下层的电池单元排列体103L的情况也同样,在上保持框部件141形成有半径比电池单元的外周面的半径稍大的半圆弧状的上层上凹陷面,沿着该上层上凹陷面,平行且大致呈M字状的可弹性变形的按压部146采用树脂一体地形成。在中保持框部件131形成有半径比电池单元的外周面的半径稍大的半圆弧状的上层下凹陷面,在该上层下凹陷面形成有两个突起部139。按压部146形成于电池单元101的中心线CL上,两个突起部139相对于中心线CL对称地形成。上下的半圆弧状的上层下凹陷面与上层上凹陷面结合而形成圆周状的凹陷面,用该圆周状的凹陷面从径向外侧包围电池单元的轴向端部。
如图11所示,在下层的电池单元排列体103L的电池单元101中,在径向与外周面接触的两个突起部138的接触点A、B、在被一个按压部126向径向内侧按压的C点这三点,以及在上层的电池单元排列体103U的电池单元101中,在径向与外周面接触的两个突起部139、和被一个按压部146向径向内侧按压的三点,优选相对于按压部126、146的一点(C点),突起部138的两点(A点、B点)以通过该C点和轴心的中心线CL为中心而对称的位置。具体而言,优选位于以按压部126、146的一点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上。或者,上述三点也可以位于等边三角形的顶点上。
根据该结构,如图11详细所示,对于下层的多个电池单元101,中保持框部件131的两个突起部138与外周面上部接触,下保持框部件121的按压部126将电池单元101的外周面向上方按压,在三点从三个方向平衡地保持电池单元101的外周面。
另外,对于上层的多个电池单元101,中保持框部件131的两个突起部139与外周面下部接触,上保持框部件141的按压部146将电池单元101的外周面向下方按压,在三点从三个方向平衡地保持电池单元101的外周面。因此,即使在所排列配置的电池单元101的外周的直径略微不同的情况下,上下的按压部126、146也会变形而吸收外周面的直径的公差,即使在电池单元101的直径有偏差的情况下,也能抑制电池单元101的振动,稳定地进行保持固定。另外,因电池单元101的振动得以抑制,因此,负荷不会作用在通过焊接等方式与电池单元101的正极、负极连接的导电部件191、和正极端子40A、负极端子40B等上,能够防止断线和接触不良。
以上说明了将按压部126、146分别形成于下保持框部件121和上保持框部件141上,将突起部138、139形成于中保持框部件131上的例子,但也可以按照相反的方式形成,将两个突起部分别形成于下保持框部件121和上保持框部件141,将按压部形成于中保持框部件131上。另外,也可以在中保持框部件121形成两个突起部,在中保持框部件131的下方形成按压部,在中保持框部件的上方形成突起部,在上保持框部件141在下方形成按压部。如果采用这种结构,则电池单元101的自重不会作用于按压部,能够提高按压部的耐久性。
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池块40中,保持盒111具备:将下保持框部件121与中保持框部件131结合的下结合机构150;和将中保持框部件131与上保持框部件141结合的上结合机构160。利用下结合机构,在中保持框部件131重叠于下保持框部件121之上的状态下,下保持框部件121和中保持框部件131被相互结合,利用上结合机构,在上保持框部件141重叠于中保持框部件131之上的状态下,中保持框部件131和上保持框部件141被相互结合。此处,参照图12A、图12B,对这些结合机构150、160进行说明。
图12A表示图4的电池块的紧固机构和定位机构,是紧固后的状态的截面图,图12B表示图4的电池块的紧固机构和定位机构,是紧固前的状态的截面图。在图12A、图12B中,上结合机构160通过使用上紧固螺钉163将紧固孔座部161和紧固孔座部162紧固,将上保持框部件141紧固固定在中保持框部件131的上部,其中,紧固孔座部161从中保持框部件131的一对中竖壁面部132、132向侧面突出而形成,紧固孔座部162从一对上竖壁面部143、143向侧面突出而形成,该一对上竖壁面部143、143从上保持框部件141的平板状的上表面部142的较短方向两侧端向下方垂下并对峙。上保持框部件141的紧固孔座部162形成于从用于支承多个电池单元的上竖壁面部143、143的下边部朝向上表面部142呈半圆弧状(成半圆弧状)形成缺口而得到的多个上层上凹陷面的中间位置,利用上紧固螺钉163将位于上层的多个电池单元之间分别紧固,因此,能够均匀且牢固地保持各个电池单元101的保持力。
同样,下结合机构150通过使用下紧固螺钉153将紧固孔座部151和紧固孔座部152紧固,将中保持框部件131紧固固定在下保持框部件121的上部,其中,紧固孔座部151从一对下竖壁面部向侧面突出而形成,该一对下竖壁面部从下保持框部件121的平板状的下表面部的较短方向两侧端向上方立起并对峙,该紧固孔座部152从中保持框部件131的一对中竖壁面部向侧面突出而形成。下保持框部件121的紧固孔座部151形成于从用来支承多个电池单元101的下竖壁面部123、123的上边部朝向下表面部122呈半圆弧状形成缺口而得到的多个下层下凹陷面的中间位置,将位于下层的多个电池单元之间分别用下紧固螺钉153紧固,因此,能够均匀且牢固地保持各个电池单元101的保持力。
这样,上结合机构160在上层的7个电池单元之间,用6个紧固螺钉163将形成于上保持框部件141的6个紧固孔座部161和形成于中保持框部件131的6个紧固孔座部162紧固,由此,即使在上层的7个电池单元的外径有偏差的情况下,也能够紧固各电池单元的附近,从而能将均匀地保持固定。另外,下结合机构150在下层的7个电池单元之间,用6个紧固螺钉153将形成于下保持框部件121的6个紧固孔座部151和形成于中保持框部件131的6个紧固孔座部152紧固,由此,即使在下层的7个电池单元的外径有偏差的情况下,通过紧固各个电池单元的附近也能均匀地保持固定。因此,在由被上结合机构160、下结合机构150结合的保持框部件夹着的电池单元排列体103中,能够防止电池单元101因振动而微动,并且能够降低施加到通过焊接等方式与电池单元的电极连接的导电部件191的焊接部上的负荷。
如图12A以及图12B所示,在构成保持盒111的下保持框部件121、中保持框部件131和上保持框部件141设置有定位机构170,该定位机构170用来正确地组装下保持框部件121与中保持框部件131的部件彼此、以及中保持框部件131与上保持框部件141的部件彼此。
该定位机构170由定位凸部和定位凹部构成,该定位凸部形成在相对的一个部件的相对面,该定位凹部形成在另一个部件的相对面,且所述定位凸部与所述定位凹部嵌合。作为一个例子,在中保持框部件131与上保持框部件141的四角的相对面,作为定位机构,从上保持框部件141朝向下方突出地形成有定位凸部171,在中保持框部件131形成有与定位凸部171嵌合的上部开口的定位凹部172。定位凸部171与定位凹部172分别形成有4个,能够通过使它们相互嵌合而将中保持框部件131和上保持框部件141定位配置,从而使得成为规定的位置关系。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上结合机构160的上紧固螺钉163的螺钉拧入。
另外,如图12B所示,在下保持框部件121与中保持框部件131的四角的相对面,从中保持框部件131朝向下方突出地形成有定位凸部171,在下保持框部件121形成有与定位凸部171嵌合的上部开口的定位凹部172。定位凸部171与定位凹部172分别形成有四个,通过使它们相互嵌合能够将下保持框部件121和中保持框部件131定位配置,使得成为规定的位置关系。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下结合机构150的下紧固螺钉153的螺钉拧入。此外,定位凸部与定位凹部也可以按照相反的方式形成,也可以采用将定位凸部设置于下保持框部件121上,将对应的定位凹部设置于中保持框部件131的下表面的结构;以及将定位凸部设置于中保持框部件131的上表面,将对应的定位凹部设置于上保持框部件141的下表面的结构。这样,通过适当组合定位凸部与定位凹部,能够防止三个部件121、131、141的误组装。
接着,对具有上述结构的保持盒111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首先,从下保持箱体部件121的上方插入电池单元101,分别保持在各个下层下保持部124。各电池单元101按照各电池单元101的正极位于保持盒111的较短方向一侧的方式被整齐排列地保持,构成下层的电池单元排列体103L。在各电池单元101被插入至下保持框部件121时,在与正极、负极相邻的外周面上涂覆弹性粘接剂,形成粘接层105(参照图10)。
接着,在下保持框部件121之上叠加(叠合)中保持框部件131,将从下保持框部件121的下竖壁面部123、123向侧面突出而形成的紧固孔座部151、与从中保持框部件131的一对中竖壁面部132、132向侧面突出而形成的紧固孔座部152叠加(重叠),从下方的紧固孔座部151插入下紧固螺钉153并拧入上方的紧固孔座部152中,由此能够将两个紧固孔座(boss:ボス)部连结。此时,对于下保持框部件121与中保持框部件131,通过使构成定位机构的定位凸部171与定位凹部172嵌合,能够容易地进行定位,紧固孔座部151、152的对位容易,能容易地进行下紧固螺钉153的插入贯通。在一侧用6个,在两侧用12个来实施该下紧固螺钉153的拧入操作,由此,能够将中保持框部件131与下保持框部件121结合。
此外,下紧固螺钉153的拧入方向并不限于从下向上,当然也可以是从上向下。由此,在下保持框部件121与中保持框部件131之间保持多个电池单元101的状态下,下保持框部件121和中保持框部件131被相互结合。另外,电池单元101在下保持框部件121以及中保持框部件131与电池单元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粘接层105,通过按压部126与两个突起部138的三点保持以及粘接层105被固定。
从中保持框部件131的上方插入电池单元101,并分别将它们保持在中保持框部件131的各个上层下保持部136。各电池单元101按照各电池单元101的正极端子位于保持盒111的较短方向另一侧的方式被整齐排列地保持,构成上层的电池单元排列体103U。在此情况下,在各电池单元101被插入至中保持框部件131时,也按照以窄幅在与正极、负极相邻的外周面涂覆弹性粘接剂,形成粘接层105(参照图10)。
然后,在中保持框部件131之上叠加上保持框部件141,将从中保持框部件131的中竖壁面部132、132向侧面突出而形成的紧固孔座161、与从上保持框部件141的一对上竖壁面部143、143向侧面突出而形成的紧固孔座部162叠加,从上方的紧固孔座部162插入上紧固螺钉163并拧入至下方的紧固孔座部161中,从而能够将两个紧固孔座部连结。
此时,对于中保持框部件131与上保持框部件141,通过将构成定位机构的凸部171嵌合在凹部172中就能容易地进行定位,紧固孔座部161、162的对位容易,能够容易地进行上紧固螺钉163的插入贯通。在一侧用6个螺钉,在两侧用12个螺钉来实施该上紧固螺钉163的拧入操作,由此,能够在中保持框部件131上结合上保持框部件141。
此外,上紧固螺钉163的拧入方向(拧进方向)并不限于从上向下,当然也可以是从下向上。由此,在中保持框部件131与上保持框部件141之间保持多个电池单元101的状态下,中保持框部件131与上保持框部件141被相互结合。另外,电池单元101在中保持框部件131以及上保持框部件141、与电池单元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粘接层105,通过按压部146与两个突起部139的三点保持以及粘接层105被固定。
根据上述保持盒111的组装方法,在组装保持盒111的过程中,不使下保持框部件121、中保持框部件131、上保持框部件141的上下颠倒,能够从保持盒111的下部朝向上部依次组装。因此,能够使保持盒111的组装变得容易,通过削减工作量能够削减制造成本。
对于电池块40,如果保持盒111被组装,则接着安装导电部件191。而且,安装温度检测传感器300和电压检测基板201、202,按照覆盖电压检测基板201、202的外侧的方式安装绝缘树脂外罩310。
图14是图2的电池块的外观立体图,图15是拆下绝缘树脂外罩后的电池块的外观立体图,图16是图14的电池块的分解立体图,图17是图16所示的一个电压检测基板的立体图,图18是图16所示的另一个电压检测基板的立体图。
导电部件191通过焊接等将被保持在保持盒111内的各电池单元101电串联连结而形成为组电池(电池组),并分别安装在从保持盒111的两侧的竖壁面部114、114露出的电池单元101的电极上(参照图8)。
导电部件191通过由下保持框部件121的开口窗部125和中保持框部件131的开口窗部135构成的圆形的开口,一端被焊接在下层的各电池单元101的端部从而被电连接,通过由中保持框部件131的开口窗部137和上保持框部件141的开口窗部145构成的圆形的开口,另一端被焊接在位于下层的各电池单元101的长度方向斜上方的上层的各电池单元101的端部从而被电连接,将上下的电池单元101彼此串联连结。在导电部件191的大致中央位置设置有用来与电压检测基板201、202的电压检测端子204电连接的连接端子192。
电池块40的正极端子40A,与上层的电池单元排列体103U中的、配置在与下层的电池单元排列体103L相比更向长度方向突出的位置的电池单元101的电极连接。电池块40的负极端子40B,与下层的电池单元排列体103L中的、配置在与上层的电池单元排列体103U相比更向长度方向突出的位置的电池单元101的电极连接。即,正极端子40A作为被串联连结的14个电池单元的一个正极的引出电极(引线电极)发挥作用,负极端子40B作为14个电池单元的一个负极的引出电极发挥作用。
温度检测传感器300对被保持在电池块40中的多个电池单元101中的至少一个电池单元101的温度进行检测。在本实施方式中,检测配置于排列方向一侧的端部的电池单元101的温度。
温度检测传感器300被保持在被按压在从保持盒111露出的电池单元101的端面101a(外部露出部)上的状态。温度检测传感器300由设置于保持盒111的传感器保持部211保持。
传感器保持部211设置于与在保持盒111的侧面露出的电池单元101的端面相对的位置。传感器保持部211在下保持框部件121的一个侧面,在长度方向上分开地成对设置。而且,在上保持框部件141的另一侧面,在长度方向上分开地成对设置。温度检测传感器300有选择地配置于在长度方向上分开而成对的两个传感器保持部211中的任意一个。例如,在图16所示的例子中,温度检测传感器300由上保持框部件141所具有的两个传感器保持部211的一个保持。
温度检测传感器300被按压于在电池单元101的端面且导电部件191的侧面位置形成的外部露出部分,具有:检测该电池单元101的温度的传感器部301;电压检测线302;和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将电压检测线302与电压检测基板202的插口连接的连接器303。
电压检测基板201、202如图16所示,按照在安装了各个导电部件191后在这些导电部件191的侧面重叠的方式,沿着保持盒111的两侧的竖壁面部114、114分别被安装。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压检测基板201、202被多个固定小螺钉193固定在保持盒111上。
电压检测基板201、202具有:检测各电池单元101的电压的电压检测电路;和断开电压检测电路与电池单元101之间的导通的熔断器(保险丝)206。电压检测基板201、202如图17以及图18所示,具有按照一定宽度(固定宽度)延伸的带板形状,设置有用来连接电压检测线的插口(插座)等。
在电压检测基板201、202,在安装于保持盒111的竖壁面部114的状态下,在与各个导电部件191的大致中央部分相对的部位分别形成有开口部203。而且,在与各个开口部203相对的位置设置有电压检测端子204。电压检测端子204与电压检测电路连接,例如,如图17所示,按照基端被电压检测基板201支承的方式设置。连接端子192与电压检测端子204的连接是通过拧入多个端子螺钉194来进行的。即,电压检测端子204利用端子螺钉194与导电部件191的连接端子192电连接。电压检测端子204通过将导电性的薄板部件折弯而形成,通过弹性变形能够吸收相对于连接端子192的错位,另外,还能防止振动等从电压检测基板201、202向导电部件191传播。
电压检测端子204,在将电压检测基板201、202安装在保持盒111的情况下,被分别配置于与各个导电部件191的大致中央位置相对的位置。
熔断器206被分别配置在电压检测基板201、202的基板上且各个电压检测端子204的附近位置。熔断器206在过电流从导电部件191流经电压检测电路的情况下,通过熔断等方式将导通断开。
在电压检测基板201、202上还安装了未图示的元件、连接器、以及连接端子等,但将它们省略。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电压检测基板的外形不同,但如果外形采用相同形状,且形成为作为相同配线图形能够相互交换的方式,那么,就能容易地进行组装施工。
绝缘树脂外罩310例如通过对聚氯乙烯(PVC)等绝缘性的合成树脂材料进行成形而被形成,覆盖在保持盒111的侧面露出的电池单元101的端面、导电部件191、电压检测基板201、202和温度检测传感器300。
绝缘树脂外罩310具有截面大致成コ字的形状,具有:与保持盒111的竖壁面部114相对的相对面部311;和在相对面部的上边和下边被分别折弯而朝向竖壁面部114突出的一对折弯片部312。在相对面部311,按照与折弯片部312朝向相同的方向而突出的方式设置有多个凸部311a。各个凸部311a设置于与电压检测基板201、201的开口部203对应的位置,在安装了绝缘树脂外罩310的状态下被插入开口部203内并与端子螺钉194的螺栓头相对,防止端子螺钉194的脱落。
在各个折弯片部312、312的前端,按照朝向相互分离的方向突出的方式分别设置有凸缘,将该凸缘与设置于保持盒111的竖壁面部114上的钩卡止,由此,绝缘树脂外罩310就被安装在保持盒111上。
绝缘树脂外罩310能够防止例如在将电池块40安装到模块箱体2或从模块箱体2拆下电池块40的操作过程中操作者接触电池单元101的电极和/或导电部件191而触电。另外,在模块箱体2受到来自外部的冲撞的情况下,能够防止电池单元101的电极和/或导电部件191等与下盒11等的具有导电性的部件接触而造成短路。
保持了按照上述方式构成的多个电池单元101的电池块40,在组装好的状态下具有长形状的六面体形状的保持盒111的外观,大致呈长方体的形状。而且,在电池块40的四角的角部,形成有用来将该电池块固定在模块箱体2的下盒11内的固定机构180。下面参照图4、图13A、图13B等,对该固定机构进行详细的说明。
在图4、图13A、图13B中,固定机构180包括:具有沿着上下方向贯通的贯通孔的圆柱状的固定孔座部;从模块箱体2的下盒11的箱体底壁部23被垂直地固定的柱状螺栓(双头螺栓);和固定螺帽(螺母)。具体而言,包括:形成于下保持框部件121的四角且在上下方向上具有贯通孔的固定孔座部181;形成于中保持框部件131的四角且在上下方向上具有贯通孔的固定孔座部182;形成于上保持框部件141的四角且在上下方向上具有贯通孔的固定孔座部183;贯通三个固定孔座部181、182、183的贯通孔,从下盒11竖立设置的柱状螺栓184;和被拧入柱状螺栓的上端的固定螺帽185,柱状螺栓通过焊接等方式被固定在下盒的底面。形成于上中下的三个保持框体上的固定孔座部按照彼此的相对面接触的方式构成。每个电池块竖立设置4个柱状螺栓184,共计竖立设置12个。
将从模块箱体2的下盒11朝向上方竖立设置的柱状螺栓184依次穿过形成于电池块40的四角的固定孔座部181、182、183的贯通孔,用固定螺帽185紧固上端,由此能够可靠地将电池块40固定在模块箱体2内。第1电池块41、第2电池块42、第3电池块43均按照同样的方式将柱状螺栓184穿过固定孔座部的贯通孔进行紧固,由此,能够容易地将三个电池块固定在下盒11内的电池单元收纳区域2A内。柱状螺栓184的上端贯通上盖12并向上方突出,通过拧入螺帽,上盖12也与电池块40一体地被固定。
<模块箱体>
图13(a)是模块箱体2的下盒11的立体图。模块箱体2如前所述,包括上方开口的下盒11和封闭下盒11的上方开口的上盖12(参照图2)。下盒11通过箱弯曲加工而形成,具有俯视时大致呈矩形的箱体底壁部23、在箱体底壁部23的四边被折弯而垂直地立起并在前后对峙的箱体前壁部21和箱体后壁部31以及在左右对峙的一对箱体侧壁部33。箱体前壁部21以及箱体后壁部31与箱体侧壁部33之间通过焊接加工而被气密地接合。下盒11的箱体底壁部23的外周向上方竖立,下盒11在内部形成收纳空间,竖立部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延伸,形成凸缘部36。在凸缘部36形成有用来固定上盖12的螺钉孔37。
另一方面,上盖12如图1、图2所示,与下盒11同样采用大致呈长方形的金属板材形成,外周部按照与下盒11的凸缘部36相对的方式形成有台阶部401,在与下盒11的螺钉孔37对应的位置形成有贯通孔402。另外,在上盖12的中央平板部,在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形成有三个台阶部403,形成有使固定螺钉穿过的贯通孔404。
在下盒11内,在横向隔开规定间隔设置有在前后方向延伸的4条肋411~414。各个肋411~414竖立地设置于在下盒11的箱体前壁部21与箱体后壁部31之间成平面状扩展的箱体底壁部23上。这4条肋411~414中的第1肋411将下盒11内分隔成横向一侧与横向另一侧,形成收纳电池单元3的电池单元收纳区域2A、和收纳控制单元4的控制单元收纳区域2B(中壁肋)。
下盒11具有通过箱弯曲加工使箱体前壁部21、箱体后壁部31和箱体侧壁部33相对于箱体底壁部23垂直地竖立的形状,因此,与对金属板材深拉加工(拉深加工)使壁部倾斜地形成的例子相比,不会浪费空间,能够有效地利用车辆内的有限空间,在设置于同一设置空间中的情况下,能够确保更大的箱体内的内部空间。此外,在设置于下盒11内的4条肋411~414设有多个孔部,实施以轻量化为目的的减轻重量加工。另外,在下盒11的下部设置有用来固定于车辆的底部的多个托架38。
第2肋412和第3肋413将电池单元收纳区域2A划分成三个电池块收纳室,在第1肋411与第2肋412之间形成能够收纳第1电池块41的第1收纳室421,在第2肋412与第3肋413之间形成能够收纳第2电池块42的第2收纳室422。第4肋414沿着箱体侧壁部33设置。
在各个肋411~414的上部设置有螺钉孔,3条肋411~413与形成于上盖12上的台阶部403的位置一致地配置,台阶部的贯通孔402与3条肋411~413的螺钉孔一致地设置。这样,上盖12的外周的台阶部401与下盒11的凸缘部36对接,外周被螺钉固定,并且3条肋411~413与上盖的台阶部401对接,通过螺钉被紧固在各个肋411~413的上部,从而封闭下盒11的上部开口。
在下盒11的箱体底壁部23,如图13(a)所示,设置有多条浅槽部24。各个浅槽部24是例如通过在对下盒11进行加压成形时从箱体底壁部23向下方突出而形成的。各个浅槽部24按照相互交叉的方式在前后方向以及横向上延伸设置。在横向上延伸的浅槽部24在第1收纳室421至第3收纳室423之间连续地形成。因此,能够得到下盒11的高的刚性,并且能够防止模块箱体2的变形。
在下盒11的箱体侧壁部33开口而形成有气体排出口,连接排气管35。而且,箱体前壁部21的吸气口22与箱体后壁部31的排气口32,在与各个收纳室421~423对应的位置分别成对地形成。各个电池块41~43在被肋411~414抑制横向的移动的状态下被收纳。
在从收纳于各个收纳室421~423中的各个电池块41~43的至少一个电池单元101释放出气体的情况下,在下盒11的箱体底壁部23形成的浅槽24使所释放出的气体通过,通过与气体排出口连接的排气管35后被向模块箱体2的外部排出。
根据上述的结构,下盒11的浅槽部24在从第1收纳室421至第3收纳室423之间连续地形成,且三个收纳室连通,因此,在从被收纳在收纳室421~423中的各个电池块41~43的至少一个电池单元101释放出气体的情况下,能够使气体通过浅槽部24流通至连接有排气管35的箱体侧壁部33,并且能够从排气管35向模块箱体2的外部排出。因此,能够防止在模块箱体2内释放出的气体滞留在模块箱体2内,例如从箱体前壁部21与盒前侧的端面部115之间侵入电池块40的保持盒111内,或者,通过从箱体后壁部31与盒后端面部114之间,从箱体后壁部31的排气口32排出。
另外,在下盒11的箱体底壁部23形成有在前后方向以及横向上延伸的浅槽部24,且第1肋411至第4肋414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地设置,因此,能够得到下盒11的高的刚性,并且能够防止模块箱体2的变形。
采用这种方式构成的三个电池块41~43被收纳在模块箱体2的电池单元收纳区域2A中,被固定机构180固定在箱体2内。具体而言,在形成于构成电池块40的上中下的保持框部件121、131、141的四角的固定孔座部181、182、183的贯通孔中,插入穿过从下盒11的箱体底壁部23竖立设置的柱状螺栓184,在下盒11内定位并收纳三个电池块。
由于被收纳固定在下盒11内的三个电池块41~43的作为外部引出端子的三个正极端子40A(41A、42A、43A)、三个负极端子40B(41B、42B)、40C(43C)位于前后方向,因此,连接三个正极端子40A的电配线或者母线被配置在配置于模块箱体2内的配线引导器54A内,且连接三个负极端子40B、40C的电配线或者母线被配置在配置于模块箱体2内的配线引导器54B内。
在前后方向上前侧的配线引导器54A例如连接三个电池块的正极端子40A,使配线到达控制单元区域2B,后侧的配线引导器54B例如连接三个电池块的负极端子40B、40C,使配线到达控制单元2B。电源单元3的电源线在控制单元区域2B中与控制单元4的规定端子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紧固固定螺帽185时,盖上上盖12,将上盖12的台阶部403与肋411~413重叠,同样紧固固定螺帽,由此能够将模块箱体2与多个电池块牢固地结合。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发明内容中所述的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各样的设计更改。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电池块40是上层的电池单元排列体103U与下层的电池单元排列体103L的双层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三层以上。
另外,还可以按照电池单元排列体采用一层,用位于上下的保持部件夹着的方式来构成。而且,本发明的二次电池模块不仅能应用于气体等车辆,也能应用于铁道车辆。

Claims (15)

1.一种电池块,其特征在于:
排列多个圆柱状的电池单元形成电池单元排列体,对于所述电池单元排列体,利用相对配置的两个保持部件在径向夹着并保持所述电池单元,
一个所述保持部件具备与所述电池单元的外周面接触的两个突起部,
另一个所述保持部件具备朝向径向内侧按压所述电池单元的外周面的按压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单元的外周面被所述两个保持部件保持,并且在所述两个保持部件与所述电池单元之间设置有粘接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块,其特征在于:
为了固定所述两个保持部件,该两个保持部件具备在所述多个电池单元彼此的中间位置设置的多个紧固机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个保持部件具备定位凸部和定位凹部作为定位机构,所述定位凸部形成于所述两个保持部件中的一个保持部件上,所述定位凹部形成于另一个保持部件上,且所述定位凸部与所述定位凹部嵌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单元排列体包括下层的电池单元排列体和上层的电池单元排列体,
所述下层的电池单元排列体是利用下层的保持部件和中间保持部件在径向夹着并保持所述电池单元的结构,
所述上层的电池单元排列体是利用上层的保持部件和所述中间保持部件在径向夹着并保持所述电池单元的结构,
所述下层的保持部件和中间保持部件中的一个具备与所述电池单元的外周面接触的两个突起部,另一个具备朝向径向内侧按压所述电池单元的外周面的按压部,
所述上层的保持部件和中间保持部件中的一个具备与所述电池单元的外周面接触的两个突起部,另一个具备朝向径向内侧按压所述电池单元的外周面的按压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块,其特征在于:
为了将所述下层的保持部件和中间保持部件固定,所述下层的保持部件和中间保持部件具备在所述多个电池单元彼此的中间位置设置的多个下部紧固机构,
为了将所述中间保持部件和上层的保持部件固定,所述中间保持部件和上层的保持部件具备在所述多个电池单元彼此的中间位置设置的多个上部紧固机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块,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下层排列的电池单元排列体与在所述上层排列的电池单元排列体交替地错开排列,
所述下部紧固机构和上部紧固机构按照所述多个电池单元的排列间距的半个间距设置。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层的保持部件和中间保持部件具备定位凸部和定位凹部作为定位机构,所述定位凸部形成于所述下层的保持部件和中间保持部件中的一个上,所述定位凹部形成于另一个上,且所述定位凸部与所述定位凹部嵌合,
所述上层的保持部件和中间保持部件具备定位凸部和定位凹部作为定位机构,所述定位凸部形成于所述上层的保持部件和中间保持部件中的一个上,所述定位凹部形成于另一个上,且所述定位凸部与所述定位凹部嵌合。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层的电池单元排列体被所述下层的保持部件和中间保持部件保持,并且在所述下层的保持部件与中间保持部件之间设置有粘接层,所述上层的电池单元排列体被所述上层的保持部件和中间保持部件保持,并且在所述上层的保持部件与中间保持部件之间设置有粘接层。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单元是在夹着外周面相对的两个面设置有正极和负极的形状,
排列的所述多个电池单元排列体具备将相邻的电池单元的正极与负极串联地连结的导电部件,并且位于端部的电池单元具备外部引出端子。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块是在端部位置设置与所述电池单元相同形状的伪单元的结构,所述外部引出端子是将所述伪单元旁通而将位于所述端部的电池单元与连接端子之间导通连接的形状。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块具有电压检测基板,该电压检测基板设置有对所述电池单元的电压进行检测的电压检测电路和将该电压检测电路与所述电池之间的导通断开的熔断器。
13.一种二次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
并排设置有多个权利要求1~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块,并将多个电池块收纳于箱体内,
所述箱体具备:上部开口的下盒;和封闭所述上部开口的上盖,
所述下盒具备从其底面朝向上方竖立设置的紧固机构,
所述电池块被所述紧固机构固定于所述箱体内。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二次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紧固机构由柱状螺栓和螺帽构成,所述电池块具备所述柱状螺栓贯通的贯通孔,为了固定所述电池块,在所述柱状螺栓的上端拧入所述螺帽。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二次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柱状螺栓贯通所述上盖并向上方突出,在该柱状螺栓的上端拧入所述螺帽,由此,将所述上盖与所述电池块一体地固定。
CN201310126125.4A 2012-04-13 2013-04-12 电池块和二次电池模块 Active CN10337832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92322 2012-04-13
JP2012-092322 2012-04-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78326A true CN103378326A (zh) 2013-10-30
CN103378326B CN103378326B (zh) 2015-11-18

Family

ID=480830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26125.4A Active CN103378326B (zh) 2012-04-13 2013-04-12 电池块和二次电池模块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893333B2 (zh)
EP (1) EP2650946B1 (zh)
JP (1) JP6200675B2 (zh)
CN (1) CN103378326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59295A (zh) * 2013-07-02 2016-02-24 索尼公司 蓄电装置、蓄电系统、电子装置、电动车辆和电力系统
CN105742730A (zh) * 2014-08-12 2016-07-06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电池模块
CN106663758A (zh) * 2014-08-22 2017-05-10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车载用电池组
CN106797002A (zh) * 2014-08-29 2017-05-31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蓄电装置
CN107464898A (zh) * 2016-06-06 2017-12-12 大众汽车股份公司 用于蓄电池壳体的下壳和用于机动车的牵引蓄电池
CN107732055A (zh) * 2016-08-10 2018-02-23 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底盘装置及单体电池
CN107925023A (zh) * 2015-04-13 2018-04-17 江森自控科技公司 用于模块体内的加强柱的系统和方法
CN112366405A (zh) * 2019-07-25 2021-02-12 三星Sdi株式会社 电池包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69900A (zh) * 2012-12-12 2014-06-18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固定装置
EP2958166B1 (en) * 2013-02-18 2018-08-29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Battery block and secondary battery module
US10211444B2 (en) 2013-09-06 2019-02-19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System and method for venting pressurized gas from a battery module
KR102258973B1 (ko) 2013-10-31 2021-06-02 타이코에이엠피 주식회사 센싱 블록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패키지
JP6359362B2 (ja) * 2014-07-07 2018-07-18 株式会社東芝 電池モジュール
WO2016031862A1 (ja) * 2014-08-29 2016-03-03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蓄電モジュール
WO2016031864A1 (ja) * 2014-08-29 2016-03-03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ガス排出管およびガス排出管付蓄電装置、ならびに、ガス排出管の取付方法
WO2016117684A1 (ja) * 2015-01-23 2016-07-28 日立化成株式会社 蓄電ユニット
JP6213687B2 (ja) * 2015-01-23 2017-10-18 日立化成株式会社 蓄電ユニット
WO2016126144A1 (ko) * 2015-02-05 2016-08-11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컴팩트 이차전지 모듈 및 이를 이용한 이차전지 팩
JP6383318B2 (ja) * 2015-03-31 2018-08-29 Fdk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
KR20170003399A (ko) 2015-06-30 2017-01-09 가부시키가이샤 지에스 유아사 축전 장치
JP6414139B2 (ja) * 2016-05-24 2018-10-3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
DE102016110330A1 (de) 2016-06-03 2017-12-07 Thyssenkrupp Ag Gehäuse für eine Fahrzeugbatterie sowi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solchen Gehäuses
JP6774621B2 (ja) * 2016-09-23 2020-10-28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車載用蓄電部の制御装置及び車載用蓄電装置
JP6629710B2 (ja) 2016-11-08 2020-01-1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組電池
DE102016225177A1 (de) * 2016-12-15 2018-06-21 Thyssenkrupp Ag Kontaktierungsanordnung zum Verbinden eines Batterieterminals
CN115312943B (zh) 2017-02-17 2024-07-30 慕贝尔碳纤维技术有限公司 电池结构和保护器
DE102017005316B4 (de) 2017-06-02 2023-01-19 Audi Ag Batteriewanne, Batteriegehäuse und Kraftfahrzeug
EP3717672A1 (en) * 2017-11-29 2020-10-07 Oerlikon Surface Solutions AG, Pfäffikon Fixture for coating of double-ended tools
TWI672890B (zh) * 2018-08-31 2019-09-2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電池單元與電池組
GB2577257B (en) * 2018-09-18 2023-02-01 Mclaren Automotive Ltd Battery module fixing
JP7111571B2 (ja) * 2018-09-19 2022-08-02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電池モジュール
KR20200093334A (ko) 2019-01-28 2020-08-05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배터리 팩
JP7077988B2 (ja) * 2019-02-20 2022-05-3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のバッテリパック
CN209496928U (zh) 2019-04-12 2019-10-1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模组
JPWO2021060219A1 (zh) * 2019-09-27 2021-04-01
WO2022024893A1 (ja) * 2020-07-31 2022-02-03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蓄電モジュール
EP3981631A1 (en) * 2020-10-12 2022-04-13 Volvo Truck Corporation A battery assembly
US20240069119A1 (en) * 2021-01-15 2024-02-29 Envision Aesc Japan Ltd. Voltage detection device and battery module
CN112909416B (zh) * 2021-02-03 2022-09-02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便于拆装的新能源汽车蓄电池固定装置
CN113258195B (zh) * 2021-05-07 2023-03-03 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包及其制造方法、用电设备
DE102022125843A1 (de) 2022-10-06 2024-04-11 Man Truck & Bus Se Trägervorrichtung für Batterierundzellen
EP4350858A1 (en) * 2022-10-07 2024-04-10 Volvo Truck Corporation Battery pack, battery pack system and electrified heavy-duty vehicle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10046624A1 (en) * 2000-05-19 2001-11-29 Shin-Kobe Electric Machinery Co.,Ltd. Battery structure for electric vehicle and battery module
CN1881656A (zh) * 2005-06-16 2006-12-2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电池组
CN101346832A (zh) * 2005-12-27 2009-01-14 株式会社Lg化学 框架构件及使用该框架构件的电池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94865U (ja) * 1984-06-04 1985-12-2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電池収納装置
JPH1029172A (ja) * 1996-07-12 1998-02-03 Nippon Electric Ind Co Ltd 充電式電動工具の電池パック及びこの電池パック用ダミー電池
DE10002142B4 (de) 1999-01-28 2004-04-29 Sanyo Electric Co., Ltd., Moriguchi Stromversorgung enthaltend wiederaufladbare Batterien
JP2000223096A (ja) * 1999-01-28 2000-08-11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源装置
JP3663080B2 (ja) 1999-06-21 2005-06-22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源装置
JP5127154B2 (ja) * 2005-05-23 2013-01-2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電池モジュール
JP4698344B2 (ja) 2005-09-02 2011-06-08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組電池
CN101820053B (zh) 2005-12-27 2012-12-19 株式会社Lg化学 电池组间隔件
JP4868889B2 (ja) * 2006-02-28 2012-02-01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組電池
JP4283833B2 (ja) * 2006-09-06 2009-06-24 日立ビークルエナジー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08311130A (ja) * 2007-06-15 2008-12-25 Hitachi Vehicle Energy Ltd 電源装置及びその冷却方法
JP5142611B2 (ja) * 2007-07-19 2013-02-13 日立ビークルエナジー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パック
JP4650700B2 (ja) * 2008-05-08 2011-03-1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池保持装置、組電池および車両
JP5405162B2 (ja) * 2009-03-24 2014-02-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組電池装置
WO2011149075A1 (ja) * 2010-05-28 2011-12-01 株式会社キャプテックス 組電池モジュール用のスペーサ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組電池モジュール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10046624A1 (en) * 2000-05-19 2001-11-29 Shin-Kobe Electric Machinery Co.,Ltd. Battery structure for electric vehicle and battery module
CN1881656A (zh) * 2005-06-16 2006-12-2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电池组
CN101346832A (zh) * 2005-12-27 2009-01-14 株式会社Lg化学 框架构件及使用该框架构件的电池组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59295B (zh) * 2013-07-02 2018-03-09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蓄电装置、蓄电系统、电子装置、电动车辆和电力系统
CN105359295A (zh) * 2013-07-02 2016-02-24 索尼公司 蓄电装置、蓄电系统、电子装置、电动车辆和电力系统
CN105742730A (zh) * 2014-08-12 2016-07-06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电池模块
CN106663758A (zh) * 2014-08-22 2017-05-10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车载用电池组
CN106663758B (zh) * 2014-08-22 2019-08-20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车载用电池组
CN106797002A (zh) * 2014-08-29 2017-05-31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蓄电装置
CN106797002B (zh) * 2014-08-29 2019-08-23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蓄电装置
CN107925023A (zh) * 2015-04-13 2018-04-17 江森自控科技公司 用于模块体内的加强柱的系统和方法
US10651432B2 (en) 2015-04-13 2020-05-12 Cps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 reinforcement column within a module body
CN107925023B (zh) * 2015-04-13 2021-03-09 Cps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用于模块本体内的加强柱的系统和方法
CN112968251A (zh) * 2015-04-13 2021-06-15 Cps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用于模块体内的加强柱的系统和方法
CN107464898A (zh) * 2016-06-06 2017-12-12 大众汽车股份公司 用于蓄电池壳体的下壳和用于机动车的牵引蓄电池
CN107732055A (zh) * 2016-08-10 2018-02-23 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底盘装置及单体电池
CN112366405A (zh) * 2019-07-25 2021-02-12 三星Sdi株式会社 电池包
US11670825B2 (en) 2019-07-25 2023-06-06 Samsung Sdi Co., Ltd. Battery pack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200675B2 (ja) 2017-09-20
JP2013235827A (ja) 2013-11-21
EP2650946B1 (en) 2022-09-28
EP2650946A1 (en) 2013-10-16
US20130273398A1 (en) 2013-10-17
CN103378326B (zh) 2015-11-18
US9893333B2 (en) 2018-0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78326B (zh) 电池块和二次电池模块
EP2958166B1 (en) Battery block and secondary battery module
JP5873210B2 (ja) 電池ブロック及び二次電池モジュ−ル
CN103703606B (zh) 被改善稳定性的电池模块
US11444353B2 (en) Battery pack
US9368771B2 (en) Electric storage module and electric storage device
US8889283B2 (en) Flexible battery module for prismatic cells
JP6658387B2 (ja) 電池パック
JP6805724B2 (ja) 電池パック
CN102640348A (zh) 蓄电池模块、具备该蓄电池模块的电动车辆、移动体、蓄电池系统、电力储存装置及电源装置
KR101262029B1 (ko) 안전성이 향상된 전지팩
KR102490605B1 (ko) 고전압 배터리 서브모듈
CN102646796A (zh) 蓄电池模块
CN103460440A (zh) 电池块
US10930908B2 (en) Battery module housing, battery module, battery pack, battery and vehicle, and also method for producing a battery module, a battery pack and a battery
KR20140126535A (ko) 배터리 팩
WO2018003437A1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
JP6282510B2 (ja) 蓄電装置
US20230155228A1 (en) Battery module
JP2007059279A (ja) 電池筐体および組電池
JP2020074279A (ja) 電池パック
WO2022205795A1 (zh) 电池包、储能系统及用电设备
WO2016084229A1 (ja) 蓄電装置
US20240217327A1 (en) Carriers for battery cells
EP4184660A1 (en) Battery module and battery uni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NISSAN MOTOR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40605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Xinghao

Inventor after: Aiba Tsunemi

Inventor after: Kojima Naoki

Inventor after: Ji Chuansheng

Inventor after: Yoshida Toshiyuki

Inventor after: Clear farmland

Inventor after: Tanaka Yoshiyuki

Inventor after: Iguchi Toyoki

Inventor after: Muto Hiroaki

Inventor before: Xinghao

Inventor before: Aiba Tsunemi

Inventor before: Kojima Naoki

Inventor before: Ji Chuansheng

Inventor before: Yoshida Toshiyuki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HOSHI HIROSHI AIBA TSUNEMI KOJIMA NAOKI JI CHUANSHENG YOSHIDA TOSHIYUKI TO: HOSHI HIROSHI AIBA TSUNEMI KOJIMA NAOKI JI CHUANSHENG YOSHIDA TOSHIYUKI SHIDA SHINO YOSHIYUKI TANAKA IGUCHI HIDEKI HIROAKI SAITO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605

Address after: Ibaraki

Applicant after: Hitachi Vehicle Energy, Ltd.

Applicant after: NISSAN MOTOR Co.,Ltd.

Address before: Ibaraki

Applicant before: Hitachi Vehicle Energy, Ltd.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HITACHI VEHICLE ENERGY LTD.

Effective date: 20150325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325

Address after: Ibaraki

Applicant after: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Applicant after: NISSAN MOTOR Co.,Ltd.

Address before: Ibaraki

Applicant before: Hitachi Vehicle Energy, Ltd.

Applicant before: NISSAN MOTOR Co.,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Ibaraki

Co-patentee after: NISSAN MOTOR Co.,Ltd.

Patentee after: Japan Automotive Energy Co.,Ltd.

Address before: Ibaraki

Co-patentee before: NISSAN MOTOR Co.,Ltd.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Vehicle Energy,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325

Address after: Ibaraki

Co-patentee after: NISSAN MOTOR Co.,Ltd.

Patentee after: Hitachi Vehicle Energy, Ltd.

Address before: Ibaraki

Co-patentee before: NISSAN MOTOR Co.,Ltd.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