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77664B - 数据记录再现装置和数据库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数据记录再现装置和数据库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377664B CN103377664B CN201310110164.5A CN201310110164A CN103377664B CN 103377664 B CN103377664 B CN 103377664B CN 201310110164 A CN201310110164 A CN 201310110164A CN 103377664 B CN103377664 B CN 10337766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ata
- correcting code
- error correcting
- error
- user dat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08—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e.g. by using checking codes
- G06F11/10—Adding special bits or symbols to the coded information, e.g. parity check, casting out 9's or 11'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8—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Testing, e.g. of drop-outs
- G11B20/1803—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Testing, e.g. of drop-outs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为目的。在由主机和驱动器构成的数据记录再现装置中,在数据记录时,主机附加第一纠错码,驱动器附加第二纠错码。在数据再现时,在驱动器进行利用第二纠错码的纠错中发生无法纠错的情况下,驱动器读取第一纠错码,进行利用第一纠错码的纠错。由于即使利用第二纠错码的纠错无法纠正也能够进行利用第一纠错码的纠错,所以能够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记录再现装置和数据库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本技术领域的背景技术,有日本特开2010-218590号公报(专利文献1)。在该公报中,记载了:“通过追加的方式附加具有与通常的数据簇相同结构的奇偶校验码,附加的位置以与缺陷管理相同的形式来表示,能够在保持与现有装置的高兼容性的同时提高数据的可靠性”。此外有日本特开平7-36632号公报(专利文献2)。在该公报中,记载了:“本发明在装入多个驱动器的光盘之间具有冗余性的存储方式的管理中,在驱动器自身故障时,不进行恢复到新的空白光盘的动作,能够避免进行长时间无用的处理,能够缩短驱动器自身故障时的恢复时间”。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1859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7-3663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录了如下结构:“一种依照以cluster(簇)为单位附加校验码、确保可靠性的格式来记录的光盘的记录再现装置,能够在维持cluster的格式的同时增加校验码,能够在现有的依照以cluster为单位附加校验码、确保可靠性的格式进行记录再现的装置中,通过较少的追加实现可靠性的提高”,但为了提高可靠性,需要在记录再现装置中增加电路。
此外,在上述专利文献2中,记录了如下结构:“对装入多个驱动器的盘片,使数据和纠错数据具有冗余性并存储,准备恢复用的驱动器,在上述五台驱动器中一台驱动器发生错误时,将装入该驱动器的盘片装入到恢复用驱动器中,判定盘片是否异常,在盘片没有异常的情况下,使用恢复用的驱动器作为上述发生错误的驱动器的替代,在盘片有异常的情况下,在上述恢复用的驱动器中装入空白盘,通过装入在上述发生错误的驱动器之外的其它驱动器的盘片上的数据的异或来生成数据,通过利用恢复用驱动器将该数据存储在空白盘上来进行恢复”,但为了实现可靠性的提高,纠错时需要多个盘片和新的驱动器控制装置。
在此,本发明提供不需追加新电路和新驱动器控制装置、能够在单一盘片上进行纠错的数据记录再现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例如采用权利要求的范围中记载的结构。本申请包含了多个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其中一例以如发明方面1的归档系统,包括经由网络与主机连接的服务器和与该服务器连接的数据库装置,上述数据库装置在多个光盘上记录信息、从该多个光盘再现信息,上述归档系统的特征在于,上述服务器具备:输入输出单元,其经由网络从主机输入用户数据,经由网络向主机输出输出数据;纠错码生成单元,其从上述输入输出单元输入的用户数据生成第一纠错码;和发送单元,其向上述数据库装置发送上述用户数据和上述第一纠错码,上述数据库具备:光盘贮存装置,其收纳多个光盘;光盘搬运装置,其在上述光盘贮存装置与进行光盘的读写的驱动器之间搬运光盘;接收部,其从连接的服务器接收用户数据和第一纠错码;第二纠错码生成单元,其从上述接收部接收到的用户数据和第一纠错码生成第二纠错码;记录单元,其将上述用户数据、第一纠错码和第二纠错码记录到光盘;再现单元,其从光盘再现上述用户数据、第一纠错码和第二纠错码;第二纠错单元,其根据上述第二纠错码进行上述用户数据和第一纠错码的纠错;和第一纠错单元,其根据上述第一纠错码进行上述用户数据的纠错。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上述之外的问题、结构和效果通过下面的实施方式的说明可得以明了。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数据记录再现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数据记录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数据再现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第二实施例的驱动器的结构的框图。
图5是表示第二实施例的信号处理电路的结构的框图。
图6是表示第三实施例的数据库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7是表示第三实施例的驱动器的结构的框图。
图8是表示第三实施例的服务器的结构的框图。
符号说明
1……数据记录再现装置
2……主机
3……驱动器
4……第一纠错码生成单元
5……传输单元
6……第二纠错码生成单元
7……记录再现单元
8……第二纠错单元
9……第一纠错单元
10……光盘
13……第一纠错码设定单元
14……再现设定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使用附图来说明实施例。
【实施例1】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数据记录再现装置的结构的框图。1是数据记录再现装置,由主机2和驱动器3构成,将从客户端计算机输入的数据记录于驱动器3内的记录介质。此外,从驱动器3内的光盘10再现的数据输出到客户端计算机。
2是主机,与客户端计算机进行数据的输入输出,进行与驱动器3的数据的传输。主机2例如为运行LINUX(注册商标)作为OS(操作系统)的计算机。
3是驱动器,将从主机2接收到的数据记录到光盘10。此外,将从光盘10再现的数据发送到主机2。
4是第一纠错码生成单元,进行第一纠错码的生成。第一纠错码生成单元例如由运行在主机2上的软件处理实现。
5是数据的传输单元,在驱动器3内,与传输单元11进行数据传输。传输单元5例如为SATA(SerialATA:串行高级技术附件)接口,由驱动器3所具有的LSI内的电路实现。
6是第二纠错码生成单元,进行第二纠错码的生成。第二纠错码生成单元例如由驱动器3所具有的LSI(LargeScaleIntegration:大规模集成电路)内的电路实现。
7是记录再现单元,进行向光盘10的数据记录。而且进行从光盘10的再现。
8是第二纠错单元,进行利用第二纠错码的纠错。第二纠错单元例如由驱动器3所具有的LSI内的电路实现。
9是第一检测单元,进行利用第一纠错码的纠错。第一纠错单元例如由运行在驱动器3所具有的LSI的CPU上的软件处理实现。
10是数据记录介质,例如为BD-R(Blu-rayDisc(R)Recordable)。并且在以下的说明中作为光盘10说明。数据记录介质不必限定于光盘,也可为光磁盘或全息存储等记录介质。
11是数据传输单元,在主机2内,与数据传输单元5进行数据传输。传输单元11例如为SATA(SerialATA)接口,由主机2所具有的LSI内的电路实现。
12是数据的输入输出单元,进行主机与客户端计算机的数据输入输出。输入输出单元12例如为ETHERNET(R)(以太网)接口,由主机2所具有的LSI内的电路实现。
13是第一纠错码设定单元,接收从输入输出单元12输入的数据的地址信息,向第一纠错码生成单元4输入设定信息,设定第一纠错码。第一纠错码设定单元13从上述地址信息计算出光盘10上记录数据的半径位置。接着,第一纠错码设定单元13以用户数据的第一纠错码的数据容量的比例随着半径位置从内周到外周的推移而增加的方式设定第一纠错码。例如在最内周的半径位置上述比例为3%。并且,使上述比例以随着半径位置向外周推移而增加的方式变化,在最外周的半径位置上述比例为10%。由此,在错误率随着半径位置向外周推移而变高的光盘上记录最小限度的数据容量的第一纠错码,能够确保数据可靠性和光盘的寿命。特别地,因盘片的搬运,盘片的外周容易受损,在数据库装置中是有效的。
在上述中使上述比例随着半径位置向外周推移而增加,但对于错误率随半径位置向内周推移而变高的光盘,第一纠错码设定单元使上述比例随着半径位置向内周推移而增加。
此外,作为使上述比例随着上述半径位置向外周推移而增加的替代,第一纠错码设定单元13也可具备获取装置的启动日期时间和当前日期时间的单元,以随着日期时间推移而减少上述比例的方式来进行第一纠错码的设定。例如可为,从启动日开始一年内使上述比例为10%,从启动日每经过一年减少比例1%,第九年上述比例为2%。由此,在因从记录时开始随年龄老化而使得错误率增加的光盘上记录最小限度的数据容量的第一纠错码,能够确保数据的可靠性。
在上面使上述比例随着半径位置向外周或内周推移而增加,或者上述比例随着日期时间推移而减少,但两者也可同时进行。
此外,记录管理信息的位置可以与盘片的半径位置和启动日无关,而将上述比例设定得比其它位置更高。上述管理信息例如为文件系统的元数据。通过提高记录管理信息的位置的上述比例,能够优先地确保读取记录在其它位置的数据之前所需的信息的数据可靠性。
14是再现设定单元,从第二纠错单元8获取纠错失败的地址信息,对记录再现单元设定再现的条件。
下面说明在光盘10中记录数据的情况下的数据记录再现装置1的动作。图2是第一实施例的数据记录再现装置的记录步骤的流程图。
首先,在步骤S200中,第一纠错码设定单元13从输入输出单元12获取输入数据的地址信息,计算出在光盘10上记录上述数据的半径位置。
接着,在步骤S201中,第一纠错码设定单元13从运行开始日期和当前日期计算出运行日数。
接着,在步骤S202中,第一纠错码设定单元13将设定信息输入到第一纠错码生成单元4,进行第一纠错码的设定。
接着,在步骤S203中,利用第一纠错码生成单元4,从经由输入输出单元12输入到主机2的数据生成第一纠错码。BD-R中,对上述输入的数据,以64KB(KB为1024字节)为单位积累到62MB(MB为1024KB)后,配置在31行(row)×32列(column)的矩阵上,然后对每64KB×31字节附加64KB字节的汉明(hamming)码的第一纠错码,形成32行×32列的结构。该结构称为第一纠错序列的段(band),通过使用由后述的第二纠错码检测出的位置信息,上述段能够实现最大64KB的纠错。
接着,在步骤S204中,驱动器3内的传输单元5从主机2内的传输单元11接收在上述输入的数据附加了第一纠错码后的接收数据。
接着,在步骤S205中,第二纠错码生成单元6从传输单元5接收上述接收数据,从接收数据生成第二纠错码。在BD-R中,在将上述接收数据分割成2048字节单位的扇区(sector)后,附加4字节的错误检测码,在积累到32扇区后,配置在216行×304列的矩阵上,然后对每216字节附加32字节的李德-所罗门(Reed-Solomon)码的第二纠错码,形成248行×304列的结构。该结构称为第二纠错序列的簇(cluster),通过BIS(BurstIndicatorSubcode:突发指示符子码)所表示的位置信息,上述簇的各列的248字节的数据能够实现最大32字节的删除修正。
接着,在步骤S206中,记录再现单元7将在上述接收数据上附加了第二纠错码后的记录数据记录到光盘10。
在上面,上述段以64KB单位积累数据而构成,但并不限于64KB,只需为以上述簇的数据容量整数倍单位积累数据而构成即可。
此外,在上面,第一纠错码积累62MB数据后生成,但并不限于62MB,只需积累上述单位的数据容量的整数倍容量的数据生成即可。
此外,在上面,上述段为32行×32列的结构,但并不限于32行和32列,例如可构成为64行×128列,在构成为64行×128列时的段数据大小,在512MB以下时只需为上述簇大小的整数倍单位,在比512MB小(大)的情况下,生成第一纠错码时63行×128列矩阵中不足的数据利用特定的固定数据进行填充(Padding)处理即可。
下面说明从光盘10再现数据的情况下的数据记录再现装置1的动作。图3是表示从通过图2的步骤记录后的光盘10再现数据的步骤的流程图。
首先,在S300中,再现设定单元14在记录再现单元7中设定再现条件。
接着,在步骤S301中,记录再现单元7从光盘10再现数据。
接着,在步骤S302中,第二纠错单元8进行上述再现的数据的纠错。在BD-R中,第二纠错单元8在将上述再现的数据分割成64KB单位的簇后,并在配置在248行×304列的矩阵上后,获得BIS所表示的位置信息,第二纠错单元重复304次以248字节为单位的纠错,来进行簇的全部数据的纠错。上述簇的各列的248字节的数据通过上述BIS所表示的位置信息,能够实现最大32字节的删除修正。
接着,在步骤S303中判定能否修正,如果无法修正,则进入步骤S304,如果能够修正则进入步骤S310。
接着,在步骤S304中判定是否重试再现,如果重试则进入步骤S300,如果不重试则进入S305。上述判定通过是否达到预定的上限次数来判定。在再现记录了第一纠错码的光盘的地址的情况和除此之外的情况下,将上述上限次数规定为不同的次数,在再现记录了第一纠错码的光盘的地址的情况下,定为比除此之外的情况更少的次数。通过这样,在不进行第一纠错的情况下,进行较多的重试,能够改善数据可靠性。
接着,在步骤S305中进行再现条件的设定。在步骤S305中设定的再现条件为再现流程开始时在步骤S300中设定的再现条件。
接着,在步骤S306中,记录再现单元7依次再现上述再现的数据所属的段的数据。在BD-R中,以64KB为单位依次再现段内的数据。该步骤下的再现条件为最后进行的步骤S300的再现设定。
接着,在步骤S307中,与S302同样地,第二纠错单元8进行步骤S306中再现的数据的纠错。
接着,在步骤S308中判定上述段的数据是否全部再现完成,如果完成则进入步骤S309,如果未完成则再次进行步骤S305、S306和S307。BD-R中,上述段的全部数据容量为2MB,31次重复步骤S303和S307来再现除步骤S302中再现的数据之外的段的全部数据。
接着,在步骤S309中,第一纠错单元9从步骤S306和S307再现的数据中恢复步骤S302纠错失败的数据。在BD-R中,从步骤S306和S307中再现的31×64KB数据中恢复步骤S302中无法纠错的数据。
接着,在步骤S310中,驱动器内的传输单元5将上述恢复后的数据传输到主机2内的传输单元11,主机2的输入输出单元12将数据输出到客户端计算机。
通过以上的步骤,即使第二纠错失败,也能够通过第一纠错恢复数据。
在上面,在步骤S306、S307和S308中,在全部再现上述段的数据后,再在步骤S309中进行第二纠错,但并不限于该顺序,例如可在第一纠错码中使用单纯的错误检测码,从第二纠错获得数据错误的位置信息,将步骤S309的第一纠错的运算按上述段的每一部分数据分割,以将步骤S309和S308的顺序交换后的流程进行数据恢复。通过采用这样的流程,不需在存储器中存储上述段的所有数据,第一纠错单元能够使用小容量的存储器实现。
【实施例2】
图4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数据记录再现装置的驱动器400的结构的框图。第二实施例的数据记录再现装置的结构在图1所示的结构中将驱动器3替换为驱动器400。
404是光拾取器,被伺服电路405所控制,从光盘10读取信号并发送到放大电路403。此外,将从信号处理电路402送来的调制信号记录到光盘10。
403是放大电路,将经由光拾取器404从光盘10读取的再现信号放大并发送到信号处理电路402。此外,生成伺服信号发送到伺服电路405。放大电路403例如通过AFE(AnalogFrontEnd:模拟前端)实现。
402是信号处理电路,解调输入信号并解交织,进行纠错,将解扰后的数据发送到接口电路401。此外,对从接口电路401送来的数据加扰,附加纠错码,交织并调制,发送到光拾取器404。
401是接口电路,将从信号处理电路402送来的数据发送到主机。此外,将从主机送来的数据发送到信号处理电路402。接口电路401例如进行基于SATA(SerialAdvancedTechnologyAttachment:串行高级技术附件)等传输方式的数据传输。
406是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单元),进行驱动器400的记录处理、再现处理的控制。此外,也可以不使用CPU而使用任意的控制电路或ASIC(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等专用电路。
405是伺服电路,根据放大电路403中生成的伺服信号和来自CPU406的指示控制光拾取器404。
接着,对在光盘10上记录数据的情况下的驱动器400的动作进行说明。驱动器400装入光盘10后,CPU406通过光拾取器404、放大电路403、伺服电路405进行光盘10的设置处理。
然后,数据从主机2发送到驱动器400后,在接口电路401接收数据,由信号处理电路5加扰,附加纠错码,交织并进行数据调制,发送到光拾取器404,记录到光盘10。由信号处理电路402附加的纠错码为通过第二纠错序列生成的第二纠错码。
接着,对从光盘10再现数据的情况下的驱动器400的动作进行说明。驱动器400装入光盘10后,CPU7通过光拾取器404、放大电路403、伺服电路405进行光盘10的设置处理。
然后,主机2向驱动器400请求数据后,将通过光拾取器404从光盘10读取的信号通过放大电路403放大,由信号处理电路402解调数据,解交织并进行纠错,解扰,经由接口电路401发送到主机2。由信号处理电路402进行纠错时的纠错码为通过第一纠错序列生成的第一纠错码和通过第二纠错序列生成的第二纠错码。首先,通过第二纠错码进行纠错,在发生无法纠错的情况下,通过第一纠错码进行纠错。
图5是表示信号处理电路402的结构的框图。402是信号处理电路,解调从放大电路送来的输入信号,解交织并进行纠错,将解扰后的数据发送到接口电路。此外,对从接口电路发送来的数据加扰,附加纠错码,交织并调制后送到光拾取器。
504是解调电路,将输入信号1-7PP解调后,发送到反交织电路503。503是反交织电路,对从调制电路504送来的数据解交织,写入存储器502。502是存储器,作为纠错用存储器、纠错码附加用存储器和缓存使用。存储器502例如由DRAM(DynamicRandomAccessMemory: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或SRAMD(StaticRandomAccessMemory: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实现。
509是纠错和纠错码附加电路,从存储器502读取数据进行纠错并写入存储器502,在发生无法纠错的情况下通知CPU406。此外,从存储器502读取数据,生成纠错码,写入存储器502。
501是解扰电路,对完成纠错的数据进行解扰,发送到接口电路401。
507是加扰电路,对从接口电路401送来的数据加扰,写入存储器502。
506是交织电路,对从存储器502读取的数据施以交织,发送到调制电路505。
505是调制电路,对从交织电路506送来的数据进行1-7PP调制,发送到光拾取器。
508是数据复制电路,根据CPU的指令复制存储器502的数据,粘贴到存储器502内的其它区域。由此,能够以某种顺序复制存储器502内某个区域的数据,并且重排成其它顺序,粘贴到存储器502内的其它区域。例如通过将第二纠错系列加载到内存502,在CPU406上进行软件处理,能够进行第二纠错。
下面说明将数据记录到光盘的情况下信号处理电路402针对接口电路401送来的数据的动作。从接口电路401送来的数据由加扰电路501加扰,写入存储器502。
接着,由纠错和纠错码附加电路509向写入内存502的数据附加纠错码。附加的纠错码为通过第二纠错序列生成的第二纠错码。
接着,由交织电路506施以交织,由调制电路28进行1-7PP调制并发送到光拾取器。
下面说明从光盘再现数据的情况下信号处理电路402对来自放大电路的输入信号的动作。来自放大电路的输入信号由解调电路504进行数据解调,由解交织电路503解交织,写入存储器502。
接着,纠错和纠错码附加电路509进行写入存储器502的数据的纠错。首先,通过第二纠错序列从存储器502读取数据,通过第二纠错码进行纠错,在未发生无法纠错的情况下,由解扰电路501解扰,发送到接口电路401。
在发生无法纠错的情况下,通知CPU406,数据复制电路508根据CPU的指令,按照第一纠错序列在存储器502中按顺序排列数据,按照第二纠错序列从存储器502读取数据,通过运行于CPU的软件处理进行纠错。接着,通过数据复制电路508复制纠错后的数据,粘贴到原数据位置。然后,由解扰电路501解扰,向接口电路401发送数据。
由上,在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结构的驱动器400中,与第一实施例同样地,能够在无法进行第一纠错的情况下通过第二纠错恢复数据。
【实施例3】
第三实施例的数据记录再现装置由数据库装置601、生成用户数据的纠错码的服务器603和使用上述纠错码进行纠错的驱动器610构成。纠错码的生成、纠错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
图6是表示第三实施例的数据库装置的结构的框图。601是数据库装置,由CPU602、存储器606、光盘搬运装置607、光盘贮存装置608、光盘609、多个驱动器610、热传感器611、振动传感器612构成。
上面数据库装置601具有热传感器611和振动传感器612,但在温度变化和振动对数据库装置的动作不造成影响的情况下,也可以从结构中去除。
数据库装置601经由与硬盘605相连接的服务器603连接到网络604,从服务器603接收数据存储命令、用户数据、纠错码数据以及纠错码数据设定信息,将上述数据和上述设定信息记录到光盘609。
此外,从服务器603接收数据读取命令,从光盘609再现用户数据,将上述数据发送到服务器603。
602是CPU,与服务器603、存储器606、光盘搬运装置607、多个驱动器610、热传感器611、振动传感器612相连接,执行控制数据库装置的控制程序,从服务器603接收存储数据的命令,令光盘搬运装置607从光盘贮存装置608将任意的光盘609搬运到任意的驱动器610中,从服务器603接收用户数据、纠错码数据和纠错码设定信息,向上述驱动器发送记录命令、上述数据、上述纠错码和上述设定信息,在上述驱动器中向上述光盘记录上述数据和纠错码设定信息。
此外,从服务器603接收数据读取命令,令光盘搬运装置607从光盘贮存装置608将任意光盘609搬运到任意驱动器610中,向上述驱动器发送再现命令,再现纠错码设定信息后,向上述驱动器发送纠错设定命令和纠错码设定信息,令上述驱动器再现上述光盘的用户数据,从上述驱动器接收上述数据,向服务器603发送上述数据。
603是服务器,从网络接收用户数据,存储于硬盘605。
此外,对于存储于硬盘605的用户数据,向数据库装置发送存储命令、上述数据和纠错码数据,将其存储于数据库装置601,并删除上述硬盘605的用户数据。
此外,从网络604接收数据读取命令,从硬盘605读取用户数据,发送到网络604。
此外,从网络604接收数据读取命令,向数据库装置601发送数据读取命令,从数据库装置601接收用户数据,将上述数据发送到网络604。
网络604连接到服务器603,向服务器603传递数据的存储命令和用户数据。
此外,从服务器603传递数据读取命令和用户数据。
硬盘605与服务器603相连接,从服务器603接收用户数据并存储上述数据。
此外,从服务器603接收数据读取命令,向服务器603发送指定的用户数据。
此外,从服务器603接收数据删除命令,删除指定的用户数据。
606是存储器,与CPU602相连接,存储数据库装置的控制程序的数据、从服务器接603接收到的用户数据、纠错码数据和纠错码设定信息、从驱动器接收到的用户数据和纠错码设定信息。
607是光盘搬运装置,与CPU602、光盘贮存装置608、多个驱动器610、热传感器611、振动传感器612相连接,从CPU602接收光盘搬运命令,从光盘贮存装置608取出指定的光盘609,插入到指定的驱动器610。
此外,从CPU602接收搬运命令,向指定的驱动器610发送弹出命令,取出贮存在上述驱动器中的光盘609并插入光盘贮存装置608的指定位置。
在上面,弹出命令是从光盘搬运装置607向驱动器610发送的,但也可由CPU602替代光盘搬运装置607发送。
608是光盘贮存装置,具备可贮存多个光盘的插槽,贮存多个光盘609。
609是光盘,在光盘贮存装置608中贮存有多张,通过驱动器610进行用户数据、纠错码数据和纠错码设定信息的记录和再现。
610是驱动器,与CPU602、光盘搬运装置607相连接,从光盘搬运装置607插入光盘609,从CPU602接收记录命令、用户数据、纠错码数据和纠错码信息,在光盘609上记录上述数据。
此外,从光盘搬运装置607插入光盘609,从CPU602接收再现命令,从光盘609再现数据,将上述数据发送到CPU602。
此外,从CPU602接收纠错设定命令和纠错码设定信息,进行纠错的设定。
此外,从光盘搬运装置607接收弹出命令,取出光盘609,转移到光盘搬运装置。
611是热传感器,与CPU602、光盘搬运装置607相连接,从CPU602和光盘搬运装置607接收温度信息获取命令,将温度信息发送到CPU602和光盘搬运装置。
612是振动传感器,与CPU602、光盘搬运装置607相连接,从CPU602和光盘搬运装置607接收振动信息获取命令,将振动信息发送到CPU602和光盘搬运装置。
图7是表示第三实施例的驱动器的结构的图。701是传输单元,与数据库装置601进行记录命令、再现命令和数据的传输。在传输上述再现命令时,一起传输纠错码设定信息,在检测单元9中进行纠错。
图8是表示第三实施例的服务器结构的框图。801是传输单元,与数据库装置601、硬盘605进行数据存储命令和数据读取命令的传输。在将上述存储命令发送到数据库装置601时,一起传输针对存储的数据的纠错码数据和纠错码设定信息。
通过上述实施例3的结构的数据记录再现装置,通过不将纠错码数据和纠错码设定信息分散记录到多张光盘而是记录在每张单个光盘上,贮存多张光盘,配备多个驱动器,实现了大容量和并行记录再现控制,并且无需新电路即可在纠错时在单个光盘上追加纠错码,实现高可靠性。
在上面,数据库装置601中配备有多个驱动器610,但在单个驱动器的记录再现速度足够的情况下,也可仅配备单个驱动器610。
在上面,在每个光盘上记录纠错码数据和纠错码设定信息,以对单个光盘进行纠错,而由于以多张为一组的方式进行处理,也可将纠错码数据和纠错码设定信息分散记录在多张光盘。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包含了各种变形例。例如,上述实施例为为了对本发明易懂地说明而进行的详细说明,并非限定必须具备所说明的全部的结构。此外,能够将某实施例的结构的一部分替换成其他实施例的结构,并且在某实施例中能够添加其他实施例的结构。另外,针对各实施例的结构的一部分,能够进行其它结构的追加、删除、替换。
此外,上述的各结构、功能、处理部、处理单元等,其部分或者全部的可以通过例如集成电路设计等以硬件实现。此外,上述的各结构、功能,可以通过处理器解释和执行实现各自功能的程序以软件实现。实现各功能的程序、表格、文件等信息,能够存储在存储器、硬盘、SSD(SolidStateDrive:固态驱动器)等记录装置中,或者IC卡、SD卡等记录介质中。
此外,控制连线和信息连线表示说明中所需的部分,并不限定产品中表现出所有的控制连线和信息连线。实际上可以认为几乎全部的结构互相连接。
Claims (9)
1.一种归档系统,包括经由网络与主机连接的服务器和与该服务器连接的数据库装置,所述数据库装置在多个光盘上记录信息、从该多个光盘再现信息,所述归档系统的特征在于:
所述服务器具备:
输入输出单元,其经由网络从主机输入用户数据,经由网络向主机输出输出数据;
纠错码生成单元,其从所述输入输出单元输入的用户数据生成第一纠错码;和
发送单元,其向所述数据库装置发送所述用户数据和所述第一纠错码,
所述数据库装置具备:
光盘贮存装置,其收纳多个光盘;
光盘搬运装置,其在所述光盘贮存装置与进行光盘的读写的驱动器之间搬运光盘;
接收部,其从连接的服务器接收用户数据和第一纠错码;
第二纠错码生成单元,其从所述接收部接收到的用户数据和第一纠错码生成第二纠错码;
记录单元,其将所述用户数据、第一纠错码和第二纠错码记录到光盘;
再现单元,其从光盘再现所述用户数据、第一纠错码和第二纠错码;
第二纠错单元,其根据所述第二纠错码进行所述用户数据和第一纠错码的纠错;和
第一纠错单元,其根据所述第一纠错码进行所述用户数据的纠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归档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纠错码的码率根据作为光盘上的记录对象的数据被记录的半径位置而不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归档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纠错码的码率根据所述数据库装置的运行时间而不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归档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纠错码的码率根据光盘上的作为记录对象的数据被记录的半径位置和所述数据库装置的运行时间而不同。
5.一种数据库装置,其与服务器连接,在多个光盘上记录信息,从该多个光盘再现信息,该数据库装置特征在于,包括:
光盘贮存装置,其收纳多个光盘;
光盘搬运装置,其在所述光盘贮存装置与进行光盘的读写的驱动器之间搬运光盘;
接收部,其从连接的服务器接收用户数据和第一纠错码;
第二纠错码生成单元,其从所述接收部接收到的用户数据和第一纠错码生成第二纠错码;
记录单元,其将所述用户数据、第一纠错码和第二纠错码记录到光盘;
再现单元,其从光盘再现所述用户数据、第一纠错码和第二纠错码;
第二纠错单元,其根据所述第二纠错码进行所述用户数据和第一纠错码的纠错;和
第一纠错单元,其根据所述第一纠错码进行所述用户数据的纠错。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入输出单元,其经由网络进行用户数据的输入输出;
纠错码生成单元,其从所述输入输出单元接收到的用户数据生成第一纠错码;和
服务器,其具有传输单元,该传输单元与所述数据库装置进行所述用户数据和第一纠错码的发送、所述用户数据的接收、与硬盘进行所述用户数据的接收发送,
在经由网络输入的用户数据附加第一纠错码和第二纠错码,
所述用户数据、第一纠错码和第二纠错码被记录到多个光盘。
7.一种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和再现数据的数据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传输单元,其从主机接收由用户数据和纠错码构成的接收数据;
纠错单元,其使用所述纠错码对从记录介质再现的数据进行纠错;和
记录再现单元,其对记录介质进行数据的再现和记录,
所述记录再现单元将所述纠错码记录到记录介质。
8.一种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和再现数据的数据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传输单元,其从主机接收由用户数据和第一纠错码构成的接收数据;
第二纠错码生成单元,其从所述接收数据生成第二纠错码;
多个第一纠错单元和第二纠错单元,其进行从记录介质再现的数据的纠错;和
记录再现单元,其对记录介质进行所述接收数据和第二纠错码的记录和再现,
所述第一纠错单元在所述第二纠错单元纠错失败时,使用第一纠错码进行数据的纠错。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数据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传输单元,其从主机接收由预定单位的用户数据和从所述用户数据生成的第一纠错码构成的数据段;
第二纠错码生成单元,其将所述数据段分割成多个数据簇,从所述数据簇生成第二纠错码;和
驱动器,其对记录介质记录再现包含所述第一纠错码和第二纠错码的数据,
所述记录再现单元记录包含所述第一纠错码和第二纠错码的数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102030 | 2012-04-27 | ||
JP2012102030A JP2013229083A (ja) | 2012-04-27 | 2012-04-27 | データ記録再生装置及びデータライブラリ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377664A CN103377664A (zh) | 2013-10-30 |
CN103377664B true CN103377664B (zh) | 2016-04-20 |
Family
ID=494626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110164.5A Active CN103377664B (zh) | 2012-04-27 | 2013-04-01 | 数据记录再现装置和数据库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189324B2 (zh) |
JP (1) | JP2013229083A (zh) |
CN (1) | CN10337766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7010600A (ja) * | 2015-06-19 | 2017-01-12 | 株式会社日立エルジーデータストレージ | 記録再生装置、再生装置、再生データの復元方法、書込みデータ生成方法 |
DE102019210085A1 (de) * | 2019-07-09 | 2021-01-14 | Glatt Gmbh | Archivierungssystem und Verfahren zur Archivierung von elektronischen Daten |
CN110798225B (zh) * | 2019-11-06 | 2024-07-23 | 深圳大普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纠错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CN111044738B (zh) * | 2019-11-08 | 2023-06-09 | 太原理工大学 | 基于蓝光光驱的嵌入式定量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61679A (zh) * | 2004-02-27 | 2005-08-31 | Tdk股份有限公司 | 磁记录再现装置及磁记录介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638386A (en) * | 1991-09-20 | 1997-06-10 | Hitachi, Ltd. | Recording apparatus |
JPH0736632A (ja) | 1993-07-16 | 1995-02-07 | Toshiba Corp | ディスク装置 |
EP0929037A1 (en) * | 1998-01-07 | 1999-07-14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Data transfer device and data transfer method |
JP2000251381A (ja) * | 1999-02-25 | 2000-09-14 | Sony Corp | ディスク・ダビング・システム |
JP2003179663A (ja) * | 2001-12-12 | 2003-06-27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Av配信システム |
JP3760899B2 (ja) * | 2002-07-23 | 2006-03-29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データ記録再生装置及びデータ記録再生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US7793020B1 (en) * | 2002-11-27 | 2010-09-07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Apparatus and method to read information from an information storage medium |
US7761770B2 (en) * | 2003-05-29 | 2010-07-20 | Emc Corporation | Disk controller architecture to allow on-the-fly error correction and write disruption detection |
JP2005045409A (ja) * | 2003-07-24 | 2005-02-17 |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 情報処理装置、そのシステム、その方法、そ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その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
JP4269844B2 (ja) * | 2003-08-18 | 2009-05-27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データ記録再生装置、データ記録再生方法、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 |
JP2006146976A (ja) * | 2004-11-16 | 2006-06-08 | Sony Corp | 記録再生システム、誤り訂正装置、記録再生方法 |
JP4214987B2 (ja) * | 2004-11-22 | 2009-01-28 |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 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 |
JP2010218590A (ja) | 2009-03-13 | 2010-09-30 | Hitachi Ltd | 情報の記録媒体、記録方法、記録装置、再生方法及び再生装置 |
JP2011244268A (ja) * | 2010-05-19 | 2011-12-01 | Toshiba Corp | 放送装置、放送受信装置、放送方法、放送受信方法 |
-
2012
- 2012-04-27 JP JP2012102030A patent/JP2013229083A/ja active Pending
-
2013
- 2013-03-29 US US13/853,317 patent/US9189324B2/en active Active
- 2013-04-01 CN CN201310110164.5A patent/CN10337766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61679A (zh) * | 2004-02-27 | 2005-08-31 | Tdk股份有限公司 | 磁记录再现装置及磁记录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30290810A1 (en) | 2013-10-31 |
JP2013229083A (ja) | 2013-11-07 |
US9189324B2 (en) | 2015-11-17 |
CN103377664A (zh) | 2013-10-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909091B (zh) | 信息记录的方法和装置 | |
US4881232A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rror correction | |
US20050028067A1 (en) | Data with multiple sets of error correction codes | |
CN103377664B (zh) | 数据记录再现装置和数据库装置 | |
KR20020046979A (ko) | 오류 정정 부호를 이용한 데이터 처리 방법 및 그 방법을이용한 장치 | |
US20130124585A1 (en) | Fil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file processing method | |
CN100440352C (zh) | 电力故障恢复方法 | |
CN102422356B (zh) | 记录/再现方法及设备 | |
JP2010218590A (ja) | 情報の記録媒体、記録方法、記録装置、再生方法及び再生装置 | |
US20150248248A1 (en) | Writing standard tape format to memory | |
JP2009301148A (ja) | 分配記憶制御システム、分配記憶制御方法、および分配記憶制御プログラム | |
US20130201809A1 (en) | Recording/reproducing system and server | |
CN103294410A (zh) | 归档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 |
JP4140344B2 (ja) | 復号化装置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
US5325364A (en) | Method for error correction and circuit for realizing same | |
JP4095587B2 (ja) | データ処理装置及びデータ処理方法 | |
CN101123109A (zh) | 光盘信号处理电路 | |
JP2605270B2 (ja) | エラー訂正及びチエツク装置 | |
CN103514902B (zh) | 光信息记录再现装置、光信息记录再现方法和数据库装置 | |
US9324359B2 (en) | System and server for efficient data recording on and reproduction from storage media having multiple surfaces | |
JP2004146014A (ja) | データ符号化復号化方法及び装置 | |
JP5792574B2 (ja) | データ記録方法、データ再生方法、データ記録装置及びデータ再生装置 | |
CN111158589B (zh) | 存储阵列的动态管理方法和装置 | |
CN101233572B (zh) | 数据重放装置 | |
CN106257586A (zh) | 再现及记录再现装置、数据恢复方法、写入数据生成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