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74846B - 解纤装置以及污泥脱水装置 - Google Patents

解纤装置以及污泥脱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74846B
CN103374846B CN201310250946.9A CN201310250946A CN103374846B CN 103374846 B CN103374846 B CN 103374846B CN 201310250946 A CN201310250946 A CN 201310250946A CN 103374846 B CN103374846 B CN 1033748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ade
central axis
axis direction
cylinder
decomposi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5094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74846A (zh
Inventor
菅野稔
长克美
代田博文
前场雅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Environmental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Environmental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Environmental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Environmental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3748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748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748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748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BFIBROUS RAW MATERIALS OR THEIR MECHANICAL TREATMENT
    • D21B1/00Fibrous raw materials or their mechanical treatment
    • D21B1/04Fibrous raw materials or their mechanical treatment by dividing raw materials into small particles, e.g. fibres
    • D21B1/12Fibrous raw materials or their mechanical treatment by dividing raw materials into small particles, e.g. fibres by wet methods, by the use of steam
    • D21B1/30Defibrating by other means
    • D21B1/34Kneading or mixing; Pulpers
    • D21B1/345Pulpers
    • D21B1/347Rotor assembli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1/00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 C02F11/12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by de-watering, drying or thickening
    • C02F11/14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by de-watering, drying or thickening with addition of chemical agents
    • C02F11/147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by de-watering, drying or thickening with addition of chemical agents using organic substances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BFIBROUS RAW MATERIALS OR THEIR MECHANICAL TREATMENT
    • D21B1/00Fibrous raw materials or their mechanical treatment
    • D21B1/04Fibrous raw materials or their mechanical treatment by dividing raw materials into small particles, e.g. fibres
    • D21B1/12Fibrous raw materials or their mechanical treatment by dividing raw materials into small particles, e.g. fibres by wet methods, by the use of steam
    • D21B1/30Defibrating by other means
    • D21B1/32Defibrating by other means of waste pap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64Paper recyc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aper (AREA)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一种解纤装置(1),其将投入的纸材和水混合并使纸材解纤,该解纤装置(1)具备:筒(7),其呈大致圆筒形状,中心轴O倾斜为中心轴O的另一侧比中心轴O的一侧高,并且设置为能够绕中心轴O旋转,并且形成为内周面的倾斜度从中心轴方向的一侧向另一侧变大;第一叶片(22),其设置在筒(7)的内周面上中心轴方向一侧;第二叶片(23),其设置在筒(7)的内周面上中心轴方向另一侧。

Description

解纤装置以及污泥脱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例如废纸等纸材与溶解水一起进行解纤的解纤装置以及污泥脱水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了将工业废水、家庭排水等中的污泥再生为例如垃圾焚烧场的助燃材料,一直在对污泥进行脱水(低含水率脱水)。在用于这种处理的污泥脱水设备中,通过将污泥和脱水辅助材料在混合槽中混合,能够提高脱水性和发热量,进行污泥脱水。
此外,作为脱水辅助材料,正在尝试使用通过解纤装置解纤的废纸。作为废纸的解纤装置,已知有由收容废纸和水等液体的圆筒形溶解槽和设置在溶解槽底部,将废纸粉碎为纤维状的旋转型粉碎叶片所构成的碎浆机。碎浆机主要是用于生成造纸设备原料的装置,并且其通过使粉碎叶片高速旋转,从而用粉碎叶片剪断纸材,从而进行解纤。另外,本申请中所谓的“解纤”是指将纸的纤维解离并形成纤维状成分。
此外,还已知将原纸和溶解液投入到有孔筒(冲孔板制的筒)中,一边旋转有孔筒一边将溶解后的纤维从孔中抽出的纤维流型废纸解纤装置(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昭58-4867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使用上述碎浆机的废纸解纤装置中,在将废纸投入到容器中,并用液体进行亲水后,由于通过旋转型的粉碎叶片使废纸成为纤维状,因此需要较大的动力。
此外,在剪断纸材时,由于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力,因此动力的变化较大,有时需要过剩的动力。
而且,使用上述碎浆机的解纤装置,还存在有在解纤的过程中废纸挂在粉碎叶片上的问题。此外,如果溶解液随着粉碎叶片的旋转而旋转,则纸材也一起转动,因此存在有粉碎效果变差的问题。
此外,纤维流型废纸解纤装置适合于解纤大量的废纸,并进行均匀纤维的回收,因此其存在的问题是,即使少量的纸材,直到均匀溶解也需要耗费时间。
本发明是考虑了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较小的动力并且在短时间内有效地对纸材进行解纤的解纤装置以及污泥脱水装置。
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方法。
本发明的解纤装置,其特征在于,是将投入的纸材和水混合,并使纸材和水混合物中的纸材进行解纤的解纤装置,并且其具备呈大致圆筒形状,中心轴倾斜为中心轴的另一侧比中心轴的一侧高,并且设置为能够绕该中心轴旋转,并且形成为内周面的倾斜度从中心轴方向的一侧向另一侧变大的筒、设置在所述筒的内周面上中心轴方向一侧的第一叶片、和设置在筒的内周面上中心轴方向另一侧的第二叶片。
根据上述构成,随着筒的旋转,积存在筒中一例的纸材和水的混合物,通过在第一叶片的面和筒内周之间所产生的强紊流效果而被解纤,进而从筒的一侧被掏出,并在一侧与另一侧之间往复流动,由此纸材被水流自然地解纤,并且,由于残留在第一叶片上的混合物因落下而受到冲击,因此即使筒低速旋转,也可以有效地对纸材进行解纤。并且,可以不使用粉碎叶片等用来切断纸材的方法而将纸材解纤。进一步,由于不剪断纤维,因此可以抑制所生成的解纤废纸的性能下降,并同时对废纸进行解纤。
在上述解纤装置中,优选在所述中心轴方向上,在所述第一叶片和所述第二叶片之间设置第三叶片。
根据上述构成,即使当混合物在筒的一端和另一端之间流动的过程中,也可以获得解纤的效果,并且残留在第三叶片上的混合物由于落下也受到冲击,同时,从另一端被推回一端的混合物被更加顺利地被第一叶片引导,因此可以更有效地对纸材进行解纤。
在上述解纤装置中,优选所述第一叶片的另一侧和所述第三叶片的一侧彼此部分重叠,并且所述第三叶片的另一侧和所述第二叶片的一侧彼此部分重叠。
根据上述构成,当混合物在筒的一端和另一端之间流动时,可以更确实地引导相邻叶片之间的混合物。
在上述解纤装置中,所述第三叶片优选在所述筒正旋转时朝着旋转方向倾斜,以将纸材和水的混合物保持在所述第三叶片与所述筒的内周面之间。
根据上述构成,在通过筒的正旋转掏出或拢起混合物时,可以更确实地保持混合物。
在上述解纤装置中,优选具备将正旋转时从一端流到另一端的混合物引导至所述第二叶片的第四叶片。
根据上述构成,由于流到另一端的混合物被更加顺利地被第二叶片引导,因此可以更有效地对纸材进行解纤。
在上述解纤装置中,所述筒优选具备构成中心轴方向中央的圆筒形状的直筒部、配置在该直筒部的中心轴方向一侧并且朝着一侧直径逐渐缩小的圆锥筒形状的第一圆锥筒部、和配置在该直筒部的中心轴方向另一侧并且朝着另一侧直径逐渐缩小的圆锥筒形状的第二圆锥筒部,其中,所述第一叶片设置为在所述第一圆锥筒部中并在中心轴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二叶片设置为在所述第二圆锥筒部中并在中心轴方向上延伸。
根据上述构成,可以更容易地制造通过使其倾斜从而使下部倾斜的倾斜度从一个方向向另一个方向变大的筒,并且也容易将各个叶片设置在筒的内周面上。
在上述解纤装置中,优选具备将正旋转时从一端流到另一端的混合物引导至所述第二叶片的第四叶片,并且所述筒具备构成中心轴方向中央的圆筒形状的直筒部、配置在该直筒部的中心轴方向一侧并且朝着一侧直径逐渐缩小的圆锥筒形状的第一圆锥筒部、和配置在所述直筒部的中心轴方向另一侧并且朝着另一侧直径逐渐缩小的圆锥筒形状的第二圆锥筒部,其中,所述第一叶片设置为在所述第一圆锥筒部中并在中心轴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二叶片设置为在所述第二圆锥筒部中并在中心轴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三叶片设置为在所述直筒部中并在中心轴方向上延伸,所述第四叶片设置为在所述第二圆锥筒部的中心轴方向一侧并在中心轴方向上延伸。
在上述解纤装置中,优选在所述第二叶片的自由端安装有引导叶片,所述引导叶片被形成为用于在所述筒的正旋转时阻挡所述混合物。
根据上述构成,可以阻挡越过第二叶片的混合物,从而提高混合物的排出效率。
在上述解纤装置中,所述筒优选能够逆旋转。
根据上述构成,通过使筒逆向旋转,可以更容易地排出混合物。
在上述解纤装置中,优选所述筒的中心轴的倾斜角度能够改变。
根据上述构成,可以更加缩短混合物的排出时间。
此外,本发明的污泥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上述任一项的解纤装置和脱水机,并且该脱水机可以对添加了由所述解纤装置解纤的纸材作为脱水助剂的污泥进行脱水。
根据上述构成,可以实现提高污泥的脱水性以及减少污泥的产生量。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随着筒的旋转,纸材和水的混合物除了通过在叶片和筒内周面之间所产生的强紊流效果而被解纤之外,还由于在筒的一侧和另一侧之间往复流动,从而纸材被水流自然地解纤,同时,残留在叶片上的混合物也因落下而受到冲击,因此即使筒低速旋转,也可以有效地对纸材进行解纤。并且,可以不使用粉碎叶片等用来切断纸材的方法而将其解纤。进一步,由于不剪断纤维,因此可以抑制所生成的解纤废纸的性能下降,并同时对废纸进行解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污泥脱水装置的系统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解纤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筒部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从侧方对筒部进行局部透视的立体图。
[图5]是从投入口侧观察筒部的立体图。
[图6]是构成筒的直筒部、第一圆锥筒部和第二圆锥筒部的展开图。
[图7A]是第一叶片的部件图。
[图7B]是第二叶片的部件图。
[图7C]是第三叶片的部件图。
[图7D]是第四叶片的部件图。
[图8]是表示从投入口侧所观察的第一叶片与第一圆锥筒部内周面的角度的图。
[图9]是表示从投入口侧所观察的第二叶片和第四叶片与第二圆锥筒部内周面的角度的图。
[图10]是表示从投入口侧所观察的第三叶片与直筒部内周面的角度的图。
[图11A]是解纤装置的作用示意图,其说明通过叶片拢起混合物的动作。
[图11B]是解纤装置的作用示意图,其说明通过叶片拢起混合物的动作。
[图12]是解纤装置的作用示意图,其说明从第一叶片流出的混合物的流动。
[图13]是解纤装置的作用示意图,其说明混合物被第二叶片推回的流动。
符号说明
1解纤装置  4筒部  7筒  8旋转轴  15投入口  17直筒部  18第一圆锥筒部  19第二圆锥筒部  22第一叶片  23第二叶片  24第三叶片25第四叶片  26引导叶片  50污泥脱水装置  57脱水机  O中心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见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表示该实施方式的污泥脱水装置50的整体构成。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污泥脱水装置50具备:贮留剩余污泥、凝集污泥的污泥贮留槽51、贮留被解纤废纸的解纤废纸贮留罐52、从污泥贮留槽51供给污泥的同时从解纤废纸贮留罐52供给解纤废纸的混合槽53、向混合槽53供给解纤废纸的解纤废纸贮留罐52、用于凝集污泥粒子并生成絮状(フロツク)化污泥的第一凝集槽54和第二凝集槽55、对凝集槽54、55所凝集的污泥进行压缩的污泥浓缩机(例如,滚筒筛)56、对浓缩的污泥进行脱水的脱水机(例如,螺旋压榨机)57和贮留脱水污泥的脱水污泥料斗58作为主要的构成要素。
此外,还具有从污泥贮留槽51向混合槽供给污泥的污泥供给泵60和从解纤废纸贮留罐52向混合槽53供给解纤废纸的解纤废纸供给泵61。而且,为了生成供给至解纤废纸贮留罐52的解纤废纸,污泥脱水装置50还具备解纤装置(例如,横型旋转式的解纤装置)1。解纤装置1,由废纸自动供给装置62供给废纸,同时由补给水罐68供给水。
此外,供给至混合槽53、第一凝集槽54和第二凝集槽55的污泥,利用搅拌机进行搅拌。
在使用污泥脱水装置50对污泥进行脱水时,在混合槽53中混合并搅拌污泥和解纤废纸。此处,解纤废纸起到了脱水助剂的作用。接着,与解纤废纸混合的污泥,通过由填充了例如铁类无机凝集剂(例如,聚硫酸亚铁等聚铁)的罐64添加铁类无机凝集剂而在第一凝集槽54中凝集,并且通过由填充了例如脱水助剂(例如,非离子(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的罐65添加脱水助剂而进一步在第二凝集槽55中凝集。
另外,可以将第一凝集槽54和第二凝集槽55进行反转。此外,还可以省略第一凝集槽54,并将铁类无机凝集剂64添加至污泥浓缩机56到脱水机57的入口之间。
凝集的絮状化污泥,在污泥浓缩机56中被浓缩从而形成浓缩污泥。然后,通过螺压型脱水机57对浓缩污泥进行脱水,并且将其作为脱水结块被脱水污泥料斗58排出。另外,在脱水机57中,由锅炉66供给蒸汽,从而对浓缩污泥进行间接加热。此外,从脱水机57中排出的脱水滤液,在分离罐67中分离污泥后,返回至污泥贮留槽51中。
解纤装置1是:在上述污泥脱水装置50中生成作为添加至污泥中的脱水助剂的解纤废纸的装置。解纤装置1是:例如将保留了废报纸捆状原型的废纸直接投入到筒部4(参见图2)中,并将废纸(纸材)和由补给水罐68供给至筒部4中的溶解水一起进行解纤的装置。
如图2所示,解纤装置1具备形成解纤装置1底部的第一台架部2、相对于第一台架部2可旋转固定的第二台架部3、和可旋转固定在第二台架部3上的筒部4作为主要构成要素。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以图2左侧这一侧作为前方,以图2右侧即与一侧相反的另一侧作为后方。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构成筒部4大致圆筒形状筒7的中心轴O仅称为中心轴O,将中心轴O的方向仅称为中心轴方向。
筒部4具有呈大致圆筒形状并且带有在后方开口的投入口15的筒7,并且能够从该投入口15投入废纸。筒7的容量可以是例如1200升。
第一台架部2和第二台架部3是例如通过将钢材组合起来所形成的框架,并且能够经由设置在一端的铰链5相互转动。在第一台架部2和第二台架部3之间,设置有千斤顶6,通过使该千斤顶6工作,从而使第二台架部3以铰链5为中心转动。此外,第二台架部3由多个脚轮31支撑,并且能够移动解纤装置1。
如上所述,筒部4被固定在第二台架部3上,并且通过转动第二台架部3,能够将筒部4以铰链5为中心,从例如中心轴方向呈水平的状态向筒部4的后端一侧朝上的方向转动。即,能够改变筒部4中心轴O的倾斜角度。本实施方式的解纤装置1在进行废纸解纤时,使筒部4从前端向后端朝上方倾斜。
筒部4具有作为大致圆筒形状的中空容器并且在后方带有投入口15的筒7,和固定在筒7内周面上的多个叶片22、23、24、25(参见图3),并且能够从筒7的投入口15投入废纸。
在筒7的一端侧突出地设置旋转轴8。此外,筒7以自由旋转的形式固定在第二台架部3上,并且使中心轴O与铰链5正交。
与安装了第二台架部3的铰链5的第二台架部后端相反侧的前方,配置了电动机9。
在电动机9的轴上安装有第一链轮齿11,并且在筒部4的旋转轴8上安装有第二链轮齿12。然后,在第一链轮齿11和第二链轮齿12之间挂上链条13,从而随着电动机9的运行,筒部4经由链条13链轮齿11、12而旋转。筒部4在正转方向上自由旋转,并且也可以进行与正转方向相反的逆旋转。另外,旋转轴8的前端由固定在第二台架部3上的轴承单元14支撑。
此外,筒部4的中心轴方向中央部附近(后述的直筒部17)由多个筒支撑辊16支撑。筒支撑辊16以辊的旋转轴沿着筒部4的中心轴O的方式进行配置。
接着,对筒部4进行详细说明。如上所述,在进行废纸的解纤时,筒部4从前端向后端朝上方倾斜。图3是从局部剖面观察筒部4的详图,其表示筒部4的倾斜状态。
以下,对于筒部4处于倾斜状态的情况进行说明。另外,该倾斜角度例如为16°左右。
如图3所示,构成筒部4的筒7呈大致圆筒形状,并且由构成中心轴方向中央的圆筒形状的直筒部17、配置在直筒部17前方并且朝着前方直径逐渐缩小的圆锥筒形状的第一圆锥筒部18和配置在直筒部17后方并且朝着后方直径逐渐缩小的圆锥筒形状的第二圆锥筒部19形成。
第一圆锥筒部18的后端、直筒部17的前后端以及第二圆锥筒部19的前端构成法兰形状,并且直筒部17、第一圆锥筒部18和第二圆锥筒部19经由法兰相互焊接。
通过圆板形状的盖板20密封第一圆锥筒部18的前端。筒部4的旋转轴8,固定在该盖板20的中央部,并且与盖板20正交。此外,在盖板20的中央部形成有向筒7内侧突出的圆锥部21。从与中心轴方向正交方向所观察到的圆锥部21的顶部角度约为90度。此外,圆锥部21的底部直径比第一圆锥筒部18的前端部直径稍小。
第一圆锥筒部18中,从与中心轴方向正交的方向所观察到的第一圆锥筒部18下方的外周面18a与水平面大致平行。以下,将筒7下方的外周面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称为下部倾斜。即,第一圆锥筒部18的下部倾斜为0°。
由于直筒部17为圆筒形状,因此下部倾斜与中心轴方向一致。即,由于中心轴方向的倾斜角度约为16°,因此直筒部17的下部倾斜也大约为16°。
由于第二圆锥筒部19是朝着后端直径逐渐缩小的形状,因此第二圆锥筒部19的下部倾斜比直筒部17的下部倾斜更大。
即,筒7的下部倾斜由前段向后端倾斜度变大,进而收容在筒7内部的例如废纸和水的混合物从筒7的后端流向前端,并且积存在第一圆锥筒部18附近。
接着,对于设置在筒7内周面上的叶片进行说明。
图4是从侧方对筒部4进行局部透视的立体图,图5是从投入口侧(后方)观察筒部4的立体图。如图4和图5所示,各个叶片22、23、24、25呈矩形板状,并且至少各自长边例如通过焊接固定在筒7的内周面上。以下,将固定的边称为固定边。第二叶片中非固定边的长边即自由端,在混合物排出时阻止其回到前端,并且为了提高排出效率,还可以安装引导叶片26。
图6是筒7的展开图,其表示筒7的内周面。图7A~图7D是表示第一叶片22、第二叶片23、第三叶片24和第四叶片25的外形图。图6图示了各叶片的安装位置以及相对于中心轴方向的倾斜度。
如图6的展开图所示,各个叶片的固定边方向相对于筒7内周面中沿着中心轴O的线(在图6中由点划线所表示的线)以规定角度倾斜。即,各个叶片的长度方向,并非沿着筒7的中心轴O,而是相对于筒7的中心轴O倾斜。
此外,各个叶片22、23、24、25,并不是以相对于筒7内周面正交的状方式固定,而是以朝着旋转方向倾斜的方式固定。倾斜角度例如叶片的面与筒7内周面的角度为20°。
叶片具有:设置在第一圆锥筒部18内周面上的两片第一叶片22、设置在第二圆锥筒部19内周面上的两片第二叶片23、设置在直筒部17内周面上并且前端的一部分与第一圆锥筒部18重叠,后端的一部分与第二圆锥筒部19重叠的两片第三叶片24、和设置在第二圆锥筒部19内周面前端的两片第四叶片25。
即,第一叶片22设置在筒7内周面的前端,第二叶片23设置在筒7内周面的后端,第三叶片24设置在轴线方向上第一叶片22和第二叶片23之间。
各个叶片的详细情况如下所述。
第一叶片22是具有经过第一圆锥筒部18大致整个区域的长度以及规定高度的板状部件。高度例如为直筒部17直径的大约十分之三左右。两片第一叶片22在圆周方向上等间距安装在第一圆锥筒部18的内周面上。
此外,第一叶片22的固定边方向在第一叶片22位于下方时,相对于筒7内周面中沿着中心轴O的线来说,从投入口15一侧观察,其前端朝左侧倾斜例如约20°,即,从前端向后端朝着与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例如约20°。
此外,如图8所示,当第一叶片22位于下方时,从投入口15一侧观察,第一叶片22的面固定为:由外周侧向中心偏向右侧,而与第一圆锥筒部18的内周面成例如约20°的角度。即,当筒部4旋转至图8中箭头所示的方向时(以下,称为正旋转),第一叶片22以能够将投入的废纸和水的混合物掏出并保持在后端的角度进行固定。
此外,第一叶片22的前端部,与盖板20和圆锥部21连接。即,第一叶片22与盖板20和圆锥部21之间没有缝隙地贴在一起。
第二叶片23是具有经过第二圆锥筒部19大致整个区域的长度以及规定高度的板状部件。高度例如为直筒部17直径的大约十分之三左右。
两片第二叶片23在圆周方向上等间距安装在第二圆锥筒部19的内周面上。此外,各个第二叶片23安装在其后端部圆周方向的位置与第一叶片22的前端部圆周方向的位置一致的位置上。
此外,在第二叶片23位于下方时,相对于筒7内周面中沿着中心轴O的线来说,从投入口15一侧观察,第二叶片23的固定边方向为:前端一侧朝右侧倾斜例如约20°,即,从前端向后端朝着旋转方向倾斜例如约20°。
此外,如图9所示,当第二叶片23位于下方时,从投入口15一侧观察,第二叶片23的面固定为:由外周侧向中心偏向左侧,而与第二圆锥筒部19的内周面成例如约20°的角度。
第三叶片24是具有经过直筒部17大致整个区域的长度以及规定高度的板状部件。高度例如为直筒部17直径的大约十分之三左右。第三叶片24,从与中心轴方向正交的方向观察,其具有前端与第一叶片22重合(重叠),并且后端与第二叶片23重合的长度。
两片第三叶片24,在圆周方向上等间距安装在直筒部17的内周面上。
此外,各个第三叶片24以其前端部圆周方向的位置位于两片第一叶片22的前端部圆周方向的位置中间处的方式进行安装。
此外,为在第三叶片24位于下方时,相对于筒7内周面中沿着中心轴O的线来说,从投入口15一侧观察,第三叶片24的固定边方向为:前端朝右侧倾斜例如约20°,即,从前端向后端朝着旋转方向倾斜例如约20°。
此外,如图10所示,当第三叶片24位于下方时,从投入口15一侧观察,第三叶片24的面固定为:由外周侧向中心偏向左侧,而与直筒部17的内周面成例如约20°的角度。
第四叶片25是具有规定的轴线方向的长度以及规定高度的板状部件。长度例如为第二圆锥筒部19内周面轴线方向长度的大约十分之三左右。高度例如为直筒部17直径的大约十分之一左右。
两片第四叶片25在圆周方向上等间距安装在第二圆锥筒部19的内周面上,并且使第四叶片25的前端部和第二圆锥筒部19的前端部一致。此外,各个第四叶片25以位于两片第二叶片23的前端部圆周方向的位置中间处的方式进行安装。
此外,第四叶片25的固定边方向为在第四叶片25位于下方时,相对于筒7内周面中沿着中心轴O的线来说,从投入口15一侧观察,其前端朝左侧倾斜例如约20°,即,从前端向后端朝着与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例如约20°。
此外,如图9所示,第四叶片25的面固定为当第四叶片25位于下方时,从投入口15一侧观察,其由外周侧向中心偏向左侧并且与第二圆锥筒部19的内周面成例如约20°的角度。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解纤装置1的作用进行说明。
(亲水化工序)
首先,从投入口15向筒部4的内部投入废纸。废纸例如是保留了废报纸束状原型的纸材。此外,废纸的量根据筒部4的容量(例如1200升)适当确定,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大约为6kg左右。
接着,从投入口15向筒部4的内部注入溶解水。溶解水的量根据筒部4的容量适当确定,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大约为150升的固定量。即,本实施方式的解纤装置1的溶解浓度大约为4%。然后,静止约5分钟,使溶解水浸透废纸。由此,使溶解水融入废纸,完成亲水化。以下,将亲水化的废纸称为混合物。
另外,作为溶解水,可以使用水、污泥、脱水滤液。
接着,通过使筒部4旋转进行混合物搅拌。筒部的旋转数(旋转速度),不会使筒部4内的混合物一起旋转(混合物的旋转速度与筒部的旋转速度一致),并且还能够产生适合废纸解纤的水流速度,优选为5rpm~60rpm。
(低速搅拌工序)
首先,使筒部4以低速进行正旋转。即,从投入口15一侧观察,使其向右旋转,开始搅拌。
首先,将旋转数设定为例如15rpm,进行5分钟的正旋转搅拌。
通过使筒部4旋转,积存在筒部4第一圆锥筒部18中的混合物,由于在第一叶片22的面和筒内周面之间所产生的强紊流效果而被解纤,并同时被刮至后方。另一方面,如图11A和图11B所示,残留在第一叶片22上并且被刮至上方的一部分混合物,因落至下方而受到了冲击力。
如图12所示,被第一叶片22掏出的混合物沿着第一叶片22的上面流到后方。流到筒部4后方的混合物与第二叶片23冲撞。然后,如图13所示,混合物被第二叶片23推到前方。即,混合物被第二叶片23转换了方向,并且在转换方向时被搅拌。
此外,被第二叶片23推到前方的混合物,由于利用第三叶片24与筒内周之间所产生的强紊流效果而被解纤,并且流速较慢的混合物被第三叶片24拢起来。拢起来的混合物在筒部4的最上方附近落至下方,从而受到了冲击力。另一方面,流速较快的混合物被第三叶片24引导至第一叶片22上。即,第三叶片24将混合物定向在,混合物能够通过第一叶片22而产生解纤效果的最佳位置。
此外,在通过筒部4的旋转而进行搅拌时,第四叶片25发挥出将从前端流向后端的混合物引导至第二叶片23的功能。
在该工序中,构成混合物的废纸,由于因落下而受到冲击,或者在筒部4的前后方向上进行流动,从而由集中的状态分散成零散状态。
(常规速度搅拌工序)
接着,使筒部4以常规速度进行正旋转。将旋转数设定为例如22rpm,进行15分钟的正旋转搅拌。在该工序中,包含分散为零散状态废纸的混合物以更高的频率受到冲击,并且以更快的速度流动,由此促进了废纸的解纤。
(排出工序)
最后,运行电动机6,并按照中心轴O由前方向后方,使筒部4朝下方倾斜。与此同时,使筒部4逆旋转,并由投入口15排出混合物。这时,混合物通过第二叶片23和第三叶片24送出。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随着筒部4的旋转,积存在筒部4第一圆锥筒部18中的混合物,由于利用第一叶片22的面与筒内周面之间所产生的强紊流效果而被解纤,另一方面,被第一叶片掏出的混合物在筒部4的前端和后端之间往复流动,由此废纸被水流自然解纤,同时,残留在第一叶片22上的混合物也因落下而受到冲击,因此即使筒部4低速旋转,也可以有效地对纸材进行解纤。并且,可以不使用用于粉碎叶片等的切断废纸的方法而将其解纤。此外,由于不剪断纤维,因此可以抑制所生成的解纤废纸的性能下降,并同时对废纸进行解纤。
此外,第三叶片24在中心轴方向上设置在第一叶片22和第二叶片23之间,其通过在正旋转时引起紊流,拢起混合物,并同时将混合物引导至第一叶片22侧,从而即使在混合物于筒部4的前端和后端之间流动的途中,也可以对混合物赋予紊流解纤的效果以及落下所产生的冲击。进一步,由于从后端推回到前端的混合物被更加顺利地引导至第一叶片22,因此可以更有效地对废纸进行解纤。
此外,由于在正旋转时从前端流到后端的混合物被第四叶片25更加顺利地引导至第二叶片23,因此可以更有效地对废纸进行解纤。
此外,通过将筒7分割为直筒部、第一圆锥筒部和第二圆锥筒部,可以更容易地制造通过使其倾斜从而使下部倾斜的倾斜度从前端向后端变大的筒7,同时也容易将各个叶片设置在筒7的内周面上。
此外,由于第一叶片22的后端和第三叶片24的前端有部分相互重叠,并且第三叶片24的后端和第二叶片23的前端有部分相互重叠,因此当混合物在筒部4的前端和后端之间流动时,可以更确实地对相邻叶片间的混合物进行引导。
此外,通过使第一叶片22和第三叶片24朝着旋转方向倾斜,以在筒部4的正旋转时将混合物保持在它们与筒7的内周面之间,由此可以在通过筒部4的正旋转掏出或拢起混合物时,更确实地保持混合物。
另外,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化。例如,在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中,第三叶片24是设置了两片的结构,但也可以是例如以螺旋状围绕筒部7的第二圆锥筒部19的一片叶片。作为这种形状,在正旋转时也能够防止混合物流出,能够将混合物推入内部,并且在排出时可以将混合物运送至排出的方向。
此外,筒部4的旋转,不限于经由链条13和链轮齿11、12传递电动机9的旋转的形式,例如,可以通过电动机使筒支承辊16旋转,进而通过筒支承辊16和筒7的摩擦使筒部4旋转。

Claims (11)

1.一种解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解纤装置将投入的纸材和水混合,并使纸材和水的混合物中的纸材解纤,并且其具备:
筒,其呈大致圆筒形状,中心轴倾斜为中心轴的另一侧比中心轴的一侧高,并且设置为能够绕该中心轴旋转,形成为内周面的倾斜度从中心轴方向的一侧向另一侧变大;
第一叶片,其设置在所述筒的内周面上中心轴方向一侧;
第二叶片,其设置在筒的内周面上中心轴方向另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心轴方向上,在所述第一叶片和所述第二叶片之间设置第三叶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解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片的另一侧和所述第三叶片的一侧彼此部分重叠,并且所述第三叶片的另一侧和所述第二叶片的一侧彼此部分重叠。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解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叶片在所述筒正旋转时朝着旋转方向倾斜,以将纸材和水的混合物保持在所述第三叶片与所述筒的内周面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纤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以将正旋转时从一端流到另一端的混合物引导至所述第二叶片的方式固定在所述筒的内周面的第四叶片。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具备构成中心轴方向中央的圆筒形状的直筒部、配置在该直筒部的中心轴方向一侧并且朝着一侧直径逐渐缩小的圆锥筒形状的第一圆锥筒部、和配置在该直筒部的中心轴方向另一侧并且朝着另一侧直径逐渐缩小的圆锥筒形状的第二圆锥筒部,
所述第一叶片设置在所述第一圆锥筒部中并在中心轴方向上延伸,
所述第二叶片设置在所述第二圆锥筒部中并在中心轴方向上延伸。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解纤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以将正旋转时从一端流到另一端的混合物引导至所述第二叶片的方式固定在所述筒的内周面的第四叶片,
所述筒具备构成中心轴方向中央的圆筒形状的直筒部、配置在该直筒部的中心轴方向一侧并且朝着一侧直径逐渐缩小的圆锥筒形状的第一圆锥筒部、和配置在所述直筒部的中心轴方向另一侧并且朝着另一侧直径逐渐缩小的圆锥筒形状的第二圆锥筒部,
所述第一叶片设置在所述第一圆锥筒部中并在中心轴方向上延伸,
所述第二叶片设置在所述第二圆锥筒部中并在中心轴方向上延伸,
所述第三叶片设置在所述直筒部中并在中心轴方向上延伸,
所述第四叶片设置在所述第二圆锥筒部的中心轴方向一侧并在中心轴方向上延伸。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叶片的自由端一侧安装有引导叶片,该引导叶片被形成为用于在所述筒正旋转时阻挡所述混合物。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能够逆旋转。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的中心轴的倾斜角度能够改变。
11.一种污泥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解纤装置和脱水机,该脱水机能够对污泥进行脱水,在该污泥中添加了作为脱水助剂的由所述解纤装置解纤的纸材。
CN201310250946.9A 2012-04-18 2013-04-15 解纤装置以及污泥脱水装置 Active CN1033748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JP2012-095103 2012-04-18
JP2012-095103 2012-04-18
JP2012095103A JP5717687B2 (ja) 2012-04-18 2012-04-18 解繊装置及び汚泥脱水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74846A CN103374846A (zh) 2013-10-30
CN103374846B true CN103374846B (zh) 2015-07-22

Family

ID=494606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50946.9A Active CN103374846B (zh) 2012-04-18 2013-04-15 解纤装置以及污泥脱水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717687B2 (zh)
KR (1) KR101496543B1 (zh)
CN (1) CN10337484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186084B1 (ko) * 2018-12-13 2020-12-03 태영엔지니어링 주식회사 감량기의 동작방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82398A (en) * 1969-08-25 1972-08-08 Pierre Louis Lamort Apparatus for preparing paper pulp or any other product of a similar nature, from bales of cellulose or raw materials for recovery, such as waste paper
US4216918A (en) * 1976-12-08 1980-08-12 Escher Wyss Gmbh Fiberizer
EP0659932A2 (en) * 1993-12-13 1995-06-28 Kimberly-Clark Corporation Method and centrifugal separator for magnetically removing ink particles
EP0849393A1 (de) * 1995-08-25 1998-06-24 VERWALTUNGS LOHSE GmbH & Co. KG Müllauflöser, insbesondere zum Auflösen von Bio-Haushaltsabfällen
CN2841173Y (zh) * 2005-10-28 2006-11-29 吴章荣 一种复合材料包装纸分离装置
CN1955373A (zh) * 2005-10-06 2007-05-02 安德里特斯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制备纤维纸浆的装置
CN201610501U (zh) * 2009-12-28 2010-10-20 苏真明 一种纸浆粉碎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E880129A (fr) * 1979-11-19 1980-05-19 Swemac Sa Defibreur
JPS6139197U (ja) * 1984-08-07 1986-03-12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パルパ
AUPO314396A0 (en) * 1996-10-22 1996-11-14 Wood, Jeffrey Robert Pulping apparatus
DE10046169A1 (de) * 2000-09-19 2002-03-28 Voith Paper Patent Gmbh Vorrichtung zum Auflösen von Faserstoffen
JP4769396B2 (ja) 2001-09-28 2011-09-07 株式会社北川鉄工所 Csg材料の連続混合装置
JP2004211276A (ja) * 2002-11-15 2004-07-29 Aikawa Iron Works Co Ltd 製紙原料の離解装置及び製紙原料の離解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82398A (en) * 1969-08-25 1972-08-08 Pierre Louis Lamort Apparatus for preparing paper pulp or any other product of a similar nature, from bales of cellulose or raw materials for recovery, such as waste paper
US4216918A (en) * 1976-12-08 1980-08-12 Escher Wyss Gmbh Fiberizer
EP0659932A2 (en) * 1993-12-13 1995-06-28 Kimberly-Clark Corporation Method and centrifugal separator for magnetically removing ink particles
EP0849393A1 (de) * 1995-08-25 1998-06-24 VERWALTUNGS LOHSE GmbH & Co. KG Müllauflöser, insbesondere zum Auflösen von Bio-Haushaltsabfällen
CN1955373A (zh) * 2005-10-06 2007-05-02 安德里特斯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制备纤维纸浆的装置
CN2841173Y (zh) * 2005-10-28 2006-11-29 吴章荣 一种复合材料包装纸分离装置
CN201610501U (zh) * 2009-12-28 2010-10-20 苏真明 一种纸浆粉碎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74846A (zh) 2013-10-30
JP5717687B2 (ja) 2015-05-13
KR101496543B1 (ko) 2015-02-26
JP2013221235A (ja) 2013-10-28
KR20130117679A (ko) 2013-10-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60629B2 (ja) フライアッシュ中の未燃カーボンの除去方法
KR960015816B1 (ko) 탈잉크용 부유 선별 장치
CN206355904U (zh) 一种具有除杂功能的汽车油漆的分散设备
JP2021118998A (ja) セルロース濃度の高いセルロース懸濁液を製造するための高濃度混合器
CN106948200B (zh) 一种基于刮、磨、搅的无注水组合式制浆设备
CN209397422U (zh) 一种废纸造纸用回收处理再生装置
JP2015044366A (ja) 紙製液体容器のプラスチックフィルムの分離方法
CN207615029U (zh) 一种搅拌浮选设备
CN103374846B (zh) 解纤装置以及污泥脱水装置
CN102583601A (zh) 多功能蝶泳式固液分离机
CN208501376U (zh) 一种碎浆机
CN110756078A (zh) 一种纺织助剂研磨搅拌装置
CN104647609B (zh) 一种干粉砂浆的连续式混合设备
JP2020011863A (ja) 改質フライアッシュの製造方法
CN101306334B (zh) 一种强剪混合机
CN206911560U (zh) 基于海砂淡化的双螺旋逆向洗脱机及使用该装置的淡化船
CN101029458B (zh) 连续式水力碎浆机
JP2007016377A (ja) ディスク式濾過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紙料再生システム
KR101142954B1 (ko) 하수슬러지 복토화 장치
JP5476066B2 (ja) ドラム式濾過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紙料再生システム
CN106930132B (zh) 一种基于无注水式物化碎浆的制浆设备
JP2009022873A (ja) 汚泥凝集混和装置
CN202492381U (zh) 多功能蝶泳式固液分离机
CN217418396U (zh) 一种具有多重过滤功能的布料纺织印染用污水处理装置
CN218222018U (zh) 一种用于生产可冲散非织造材料的调浆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