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73254A - 锁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锁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73254A
CN103373254A CN2013101465355A CN201310146535A CN103373254A CN 103373254 A CN103373254 A CN 103373254A CN 2013101465355 A CN2013101465355 A CN 2013101465355A CN 201310146535 A CN201310146535 A CN 201310146535A CN 103373254 A CN103373254 A CN 1033732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nk
ram
receiving element
blocking device
ro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4653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73254B (zh
Inventor
濑户直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i Kinzoku ACT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i Kinzoku ACT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i Kinzoku ACT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i Kinzoku ACT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3732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732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732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7325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锁定装置包括:锁定机构接收件,其形成有撞击器入口槽;钩杆轴,其被设置为可相对于锁定机构接收件旋转;以及钩杆,其通过钩杆轴而可旋转地设置在锁定机构接收件中。锁定机构接收件通过钩杆轴而可旋转地被支撑件支撑,从而能改变撞击器入口槽的开口的位置。钩杆被构造为在接合位置和接合释放位置之间移动,在接合位置,钩杆已经与撞击器入口槽中的撞击器接合,在接合释放位置,钩杆已经释放撞击器。锁定装置还包括旋转限制机构,其被构造为将锁定机构接收件的旋转限制到能让撞击器与钩杆接合的允许极限范围内。

Description

锁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锁定装置,该锁定装置适于将可拆卸或可移动座椅或类似件固定到车辆主体上。
背景技术
一些车辆如旅行车(通厢旅游车)和公共汽车包括可拆卸座椅和/或可移动座椅(在下文中,统称为“可拆卸座椅”)。通过使锁定装置锁定撞击器来将可拆卸座椅固定到车辆主体上。该锁定装置设置在可拆卸座椅和车辆主体之一中。撞击器设置在可拆卸座椅和车辆主体中的另一个中。
锁定装置包括锁定机构和用于接收锁定机构的锁定机构接收件。锁定机构由钩杆、分开操纵杆和类似件构成。锁定机构接收件由主体部分和基板构成,主体部分和基板均形成有撞击器入口槽。可使撞击器进入所述主体部分和基板的这些撞击器入口槽中。锁定机构被构造为,让钩杆和撞击器入口槽中的撞击器接合,从而通过主体部分和钩杆锁定撞击器。
在这种类型的锁定装置中,在许多情况下,锁定机构接收件通过支撑螺栓固定到支撑件(如,可拆卸座椅的框架)上。但是,在锁定机构接收件固定到支撑件上的情况下,如果锁定机构接收件和撞击器之间的相对位置偏离理想位置,就存在撞击器与钩杆不接合的风险,这样所述可拆卸座椅就不能固定到车辆主体上了。对于避免这种风险的一个方法而言,可以想到,锁定装置(的锁定机构接收件)相对于支撑件旋转以消除撞击器和锁定机构接收件之间的相对位置的偏离。
作为一种让锁定装置相对于支撑件旋转的方法,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10-324182公开了一种先前提到过的锁定装置。在这种方法中,形成有圆孔和延长孔的连接部分另外设置在锁定机构接收件的外部。锁定装置通过支撑螺栓被支撑件支撑,该支撑螺栓(阶梯形螺栓)插入连接部分的圆孔中。连接部分的延长孔是旋转限制机构,用于限制锁定装置的旋转范围,该延长孔形成为圆弧形状,该圆弧形状以所述圆孔为圆弧中心。在将该锁定装置连接到支撑件上的过程中,在支撑螺栓已经插入延长孔中并暂时(松弛地)连接到所述连接部分上的状态下,锁定装置旋转至某方向(角度)位置上而使撞击器合适地与钩杆接合。然后,在使撞击器合适地接合钩杆的方向位置已经被调整好时,紧固(最终紧固)支撑螺栓以将锁定装置固定到支撑件上。通过这种过程,即使锁定装置和撞击器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偏离,只要偏离值在能让撞击器进入撞击器入口槽并与钩杆接合的范围内,就能将可拆卸座椅固定到车辆主体上。
发明内容
通常,可拆卸座椅和车辆主体的形状有许多变化。即,安装有锁定装置的位置环境根据车辆类型而定。因而,需要锁定装置小,以使安装位置的自由度高。但是,锁定装置另外还包括位于锁定机构接收件外侧的连接部分,由于存在该连接部分,因而锁定装置体积大。
另外,为了调节撞击器和钩杆之间的接合,在旋转锁定装置之后要最终紧固支撑螺栓,由此引起的载荷可能会使锁定装置的方向发生偏离。因而,难以调整锁定装置的方向来确保撞击器和钩杆之间的可靠接合。
因而,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锁定装置,设计该锁定装置使其尺寸减小并可靠地让钩杆与撞击器接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锁定装置,该锁定装置包括:锁定机构接收件,其形成有撞击器入口槽,其中,撞击器进入该撞击器入口槽中;钩杆轴,其被设置为可相对于锁定机构接收件旋转,锁定机构接收件通过钩杆轴而可旋转地被支撑件支撑,从而能改变撞击器入口槽的开口的位置;钩杆,其通过钩杆轴可旋转地设置在锁定机构接收件中,其中,钩杆被构造为在接合位置和接合释放位置之间移动,在接合位置,钩杆已经与撞击器入口槽中的撞击器接合,在接合释放位置,钩杆已经释放撞击器;以及,旋转限制机构,其被构造为将锁定机构接收件的旋转限制到能让撞击器与钩杆接合的允许极限范围内。
附图说明
图1是平面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的锁定装置的示意结构;
图2是从相反侧示出了图1的锁定装置的视图;
图3是沿线A-A所示的图1的截面图;
图4是示出锁定装置的内部结构的视图;
图5是分解的斜透视图,示出了形成在锁定装置主体部分中的钩杆轴插入孔的结构示例;
图6所示视图示出了紧接在撞击器已经开始推压导向杆之后,导向杆、钩杆和分开操纵杆之间的关系;
图7所示视图示出了钩杆已经接合撞击器时导向杆、钩杆和分开操纵杆之间的关系;
图8所示视图示出了通过旋转所述分开操纵杆已经释放撞击器与钩杆之间的接合时,导向杆、钩杆和分开操纵杆之间的关系;
图9所示视图示出了钩杆产生惯性释放时,导向杆、钩杆和分开操纵杆之间的关系;
图10是平面图,示出了锁定装置和撞击器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一个示例;
图11是平面图,示出了图10所示位置关系之后,锁定装置已经与撞击器接合时的状态;
图12是平面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锁定装置的示意结构;
图13是沿图12中的线B-B所示的图12的局部截面图;
图14是截面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锁定装置的局部示意结构;
图15是截面图,示出了图14中的锁定装置已经连接到框架上的状态;
图16是截面图,示出了第三实施例中的锁定装置的改进实例;
图17是平面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锁定装置的示意结构;
图18是图17所示的锁定装置的右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更充分理解本发明,下文将参照附图进行描述。
现在将参照附图详细解释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锁定装置。在解释实施例的所有附图(图)中,相同的参照标记表示具有相同功能的构件或部件。另外,为了简化公开内容,将省略对功能相同的构件或部件的重复描述。
【第一实施例】
图1是平面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的锁定装置的示意结构。图2示出了图1中的锁定装置的相反侧。图3是沿A-A线所示的图1的截面图。图4是显示锁定装置的内部结构的视图。图5是分解的斜透视图,示出了锁定装置主体部分中形成的钩杆轴插入孔的结构示例。
第一实施例中的锁定装置的功能是:将可拆卸座椅(可移动座椅)固定到车辆主体(即,车体)上。这种锁定装置1设置在可拆卸座椅中,连接到可拆卸座椅的靠背部分(背部支撑部分)的框架9(即,支撑件)上。如图1至4所示,锁定装置1包括锁定机构接收件和锁定机构。锁定机构接收件包括主体部分2和基板3。锁定机构包括钩杆4、分开操纵杆5和导向杆6,锁定机构被锁定机构接收件接收或容纳在锁定机构接收件中。锁定装置1通过螺栓10和螺母11可旋转地连接到框架9上。
主体部分2是由合成树脂制成的箱体构件,基本上形成为凹槽状。主体部分2形成有撞击器入口槽201,撞击器入口槽201相对于车辆的上下方向(即,相对于图1中的上下方向)大致位于主体部分2的中央部分。撞击器入口槽201从主体部分2的车辆后侧端朝车辆前侧伸展。撞击器S被提供到车辆主体上,并被牢固固定到车辆主体上。撞击器入口槽201的底部附近部分的宽度能让撞击器S容纳在其中。撞击器入口槽201的宽度从撞击器入口槽201的底部附近部分朝撞击器入口槽201的最浅部分(敞开部分)(即,朝主体部分2的车辆后侧端)逐渐变大,如图1所示。主体部分2的撞击器入口槽201包括锁定面201a和201b,它们位于撞击器入口槽201的最深部分处。锁定面201a与锁定面201b相协作以界定基本上为V形(锥形)的截面,如图1所示。锁定面201a和201b的作用是:它们接触已经进入撞击器入口槽201的撞击器S的截面上的两个点。即,撞击器入口槽201的底部由锁定面201a和201b构成以形成V形底部。
主体部分2包括钩杆轴插入孔202、分开操纵杆轴203、导向杆轴204和弹簧支撑部分205。钩杆轴7插入钩杆轴插入孔202中以能够旋转地穿过钩杆轴插入孔202。如图1和4所示,钩杆轴插入孔202位于撞击器入口槽201前方,即,比撞击器入口槽201更偏向朝车辆前侧方向。如图5所示,钩杆轴插入孔202的内圆周面形成有肋206,用于防止钩杆轴7振动(反冲)。钩杆轴7支撑钩杆4以能让钩杆4相对于钩杆轴7旋转或回转。所述分开操纵杆轴203支撑分开操纵杆5以使分开操纵杆5能够相对于分开操纵杆轴203旋转。如图4所示,分开操纵杆轴203设置在撞击器入口槽201上方的位置处。导向杆轴204支撑导向杆6以使导向杆6能够相对于导向杆轴204旋转。如图4所示,导向杆轴204设置在撞击器入口槽201下方的位置处。弹簧支撑部分205是在螺栓10的伸展方向上突出的突出部分。弹簧支撑部分205支撑盘簧8,盘簧8偏压钩杆4和导向杆6。如图4所示,弹簧支撑部分205位于钩杆轴插入孔202下方,被设置成不干扰钩杆4和导向杆6的运动。
另外,主体部分2的外周面上包括旋转限制部分(接触或拦截部分)209。旋转限制部分209包括导向面209a、第一拦截面209b和第二拦截面209c。如图1所示,导向面209a沿半径为R1的圆弧形成,该圆弧以锁定装置1的旋转中心X作为圆弧中心。第一拦截面209b和第二拦截面209c分别从导向面209a的圆周端在旋转中心X的径向外侧方向上伸展。如果主体部分2的旋转中心X与主体部分2的径向最外侧部分之间的距离定义为半径R2,那么与半径为R2的圆弧(其以旋转中心X作为圆弧中心)相比,旋转中心X更靠近旋转限制部分209。即,主体部分2的旋转限制部分209位于整个主体部分2的旋转路径范围之内(即,运动区域之内)。从钩杆轴7的轴向方向观察,使主体部分2的轮廓结构的一部分朝钩杆轴7变形,这样就使旋转限制部分209形成为凹形。框架9包括旋转限制突起(突起部分)94。旋转限制部分209与旋转限制突起94相互配合以界定旋转限制机构,用于限制锁定装置的旋转角度范围。
基板3是由金属或合成树脂形成的板状件。如图3所示,基板3连接到主体部分2上以覆盖或封闭主体部分2的敞开表面(即,主体部分2的一个轴向端开口),从而在基板3和主体部分2之间的空间内可容纳或接收钩杆4、分开操纵杆5、导向杆6、以及类似构件。基板3包括撞击器入口槽31、钩杆轴插入孔32、突出部分33、主体接合部分34a、34b和34c、以及主体保持孔35。
与主体部分的撞击器入口槽201的形成方式相同,撞击器入口槽31相对于车辆的上下方向(竖直方向)(即,相对于图1中的上下方向)大致形成在基板3的中央部分处。撞击器入口槽31从基板3的车辆后侧端朝车辆前侧伸展。相对于上下方向而言,基板3的撞击器入口槽31的宽度比主体部分2的撞击器入口槽201的宽度大。基板3的撞击器入口槽31的最深部分定位成在朝车辆前侧方向上超过主体部分2的撞击器入口槽201的最深部分,如图2所示。钩杆轴7的一个端部插入钩杆轴插入孔32中。如图1至4所示,钩杆轴插入孔32形成在撞击器入口槽31的前方位置处,即,在朝车辆前侧方向上超出撞击器入口槽31。突出部分33形成在钩杆轴插入孔32周围、与螺栓10的头部分1002接触。主体接合部分34a、34b和34c分别与主体部分2的基板拦截部分207a,207b和207c接合。主体部分2的基板保持部分208插入基板3的主体保持孔35内。即,通过使主体接合部分34a、34b和34c分别与主体部分2的基板拦截部分207a、207b和207c接合,并通过将主体部分2的基板保持部分208插入主体保持孔35中,这样就将基板3附着并固定连接到主体部分2上了。
钩杆4的作用是:通过与固定到车辆主体上的撞击器S接合,从而将保持并锁定住该撞击器S。钩杆4包括轴孔41、接合面41、钩部分43、弹簧连接孔44和杆接触部分45。
钩杆轴7通过钩杆4的轴孔41而能够枢转地支撑钩杆4。钩杆轴7装配在轴孔41中以能够相对于轴孔41旋转。接合面42的作用是:与已经进入撞击器入口槽201的撞击器S接合。从垂直于图6所示的轴向的截面观察,接合面42基本上形成为圆弧形状,该圆弧以轴孔41(的中心)为圆弧中心。钩部分43的作用是:防止与接合面42接合的撞击器S与钩杆4分开(即从钩杆4脱离)。由主体部分2的弹簧支撑部分205支撑的盘簧8的一端附连到弹簧连接孔44中。盘簧8的附连到弹簧连接孔44中的所述一端总是在图4所示的顺时针方向上对钩杆4施加偏压力。杆接触部分45的作用是:接触分开操纵杆5和导向杆6。杆接触部分45被形成为,在钩杆轴7的轴向上从轴孔41和钩部分43之间的位置突起。
分开操纵杆5的作用是:释放撞击器S和钩杆4之间的接合。分开操纵杆5包括轴孔51、拉杆连接部分52、推杆连接部分53、第一接触部分54、第二接触部分55、第三接触部分56、第四接触部分57和第五接触部分58。
分开操纵杆轴203通过轴孔51可枢转地支撑分开操纵杆5。即,分开操纵杆轴203装配在轴孔51中以能相对于轴孔51旋转。一拉杆(未示出)连接到拉杆连接部分52上,在释放撞击器S和钩杆4之间的接合时,该拉杆使所述分开操纵杆5旋转。一推杆(未示出)连接到推杆连接部分53上,在释放撞击器S和钩杆4之间的接合时,该推杆使分开操纵杆5旋转。在图4所示的逆时针方向上,分开操纵杆5总是被盘簧(未示出)偏压。拉杆和推杆均被设置为:在设法释放撞击器S和钩杆4之间的接合时,拉杆或推杆能使分开操纵杆5在图4中的顺时针方向上旋转。分开操纵杆5的第一至第五接触部分54至58的作用是:接触钩杆4和导向杆6。
已经进入撞击器入口槽201且正朝撞击器入口槽201的最深部分运动的撞击器S推压导向杆6时,导向杆6使钩杆4从钩杆4的释放位置向钩杆4的接合位置移动。导向杆6包括轴孔61、导向孔62、第一接触部分63、第二接触部分64、第三接触部分65和第四接触部分66。
导向杆轴204通过轴孔61而可枢转地支撑导向杆6。即,导向杆轴204装配在轴孔61中以能相对于轴孔61旋转。如图4所示,从轴向方向观察,导向孔62形成为细长形状。导向孔62的作用是:限制导向杆6绕导向杆轴204的旋转范围。钩杆轴7穿过导向孔62。因为导向孔62的内表面接触钩杆轴7(被钩杆轴7止动),因而导向杆6的旋转受到限制或限定。导向杆6的第一接触部分63和第二接触部分64的作用是:接触钩杆4和所述分开操纵杆5。导向杆6的第三接触部分65滑动地接触盘簧8的另一端。导向杆6的第四接触部分66接触撞击器S。
钩杆轴7可枢转地支撑钩杆4以使钩杆4能够相对于钩杆轴7旋转。钩杆轴7也支撑主体部分2以使主体部分2能够相对于钩杆轴7旋转。钩杆轴7包括圆管部分72和凸缘73。圆管部分72形成为圆筒形,圆管部分72的中央部分形成有通孔71。支撑螺栓10的杆1001穿过通孔71。钩杆轴7的凸缘73形成在圆管部分72的一端。圆管部分72穿过主体部分2的钩杆轴插入孔202,以能引起圆管部分72和主体部分2之间的相对旋转。圆管部分72的轴向长度被设计为:在锁定装置1已经通过支撑螺栓10(支撑件)和螺母11紧固到框架9的情况下,能使主体部分2相对于钩杆轴7旋转。即,如图3所示,圆管部分72的轴向长度被设置为,使圆管部分72的端部(即:另一端,该端部与形成有所述凸缘73的一端相对)从基板3的钩杆轴插入孔32中轴向伸出。凸缘73轴向插入主体部分2和框架9之间,使主体部分2和框架9之间形成预定间隙(间距),如图3所示。
框架9是设置在上述可拆卸座椅的靠背部分上的支撑构件。框架9的主体部分91包括紧固孔92、悬伸部分(突出部分)93和旋转限制突起94。支撑螺栓10的杆1001穿过紧固孔92。悬伸部分93垂直于钩杆轴7的轴向方向从框架9的主体部分91朝设置到主体部分2上的旋转限制部分209伸出。旋转限制突起94形成在悬伸部分93上。旋转限制突起94从悬伸部分93的平坦表面在钩杆轴7的轴向方向上(即,朝向主体部分2的方向上)伸出。旋转限制突起94接触旋转限制部分209(的导向面209a)。旋转限制突起94被形成为:在锁定装置1相对于撞击器S的进入方向的旋转角度是标准值(设计的理想值)时,旋转限制突起94接触主体部分2的导向面209a的大致圆周中央部分。
该实施例的锁定装置1中,钩杆轴7被设置为可相对于上述主体部分2旋转。在将锁定装置1连接到框架9的过程中,如图3所示,使钩杆轴7的凸缘73接触框架9以在主体部分2和框架9之间形成间隙。然后,将支撑螺栓10的杆1001从基板3的侧部插入钩杆轴7的通孔71和框架9的紧固孔92中。然后,支撑螺栓10通过螺母11紧固。此时,支撑螺栓10的头部1002接触钩杆轴7的端部以及基板3的突出部分33。从而,该实施例中的锁定装置1通过框架9支撑,从而能相对于框架9绕钩杆轴7旋转。通过这种旋转,锁定装置1能改变撞击器入口槽201的入口(即,位于主体部分2的车辆后侧端的开口部分)位置。
与和半径为R2的圆弧(其以旋转中心X为圆弧中心)相距的距离相比,主体部分2的旋转中心X更靠近主体部分2的旋转限制部分209和框架9的旋转限制突起94。半径R2定义为:主体部分2的旋转中心X与上述主体部分2的径向最外侧部分之间的距离。即,主体部分2的旋转限制部分209和框架9的旋转限制突起94设置在主体部分2的整个旋转路径范围(运动区域)内,旋转限制部分209和旋转限制突起94构成旋转限制机构。
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锁定装置1上的主体部分2的旋转限制部分209和框架9的旋转限制突起94会产生一些有益效果,在解释这些有益效果之前,现在将参照图4和6至9来简单解释锁定装置1的操作。
图6中的视图示出:紧接在撞击器已经开始压导向杆之后,导向杆、钩杆和分开操纵杆之间的关系。图7中的视图示出:钩杆已经接合撞击器时导向杆、钩杆和分开操纵杆之间的关系。图8中的视图示出:通过旋转分开操纵杆已经释放撞击器和钩杆之间的接合时导向杆、钩杆和分开操纵杆之间的关系。图9中的视图示出:钩杆产生惯性释放时导向杆、钩杆和分开操纵杆之间的关系。
该实施例中的锁定装置1连接到上述可拆卸座椅的框架9上。此情况下,撞击器S连接到车辆主体上。当锁定装置1已经连接到其上的可拆卸座椅被固定或紧固到车辆主体上时,通过在朝车辆后侧方向上(即,图1中的向右方向上)移动可拆卸座椅来使撞击器S进入撞击器入口槽201中。
在撞击器S还未进入撞击器入口槽201的未锁定状态下,钩杆4、导向杆6和分开操纵杆5形成的位置关系如图4所示。尽管导向杆6在从盘簧8接收到的偏压力的作用下而倾向于在图4的顺时针方向上旋转,但是,导向孔62的内表面被钩杆轴7接触和止动。从而,导向杆6保持在预定位置上,此时,第四接触部分66在图4所示的上下方向上越过撞击器入口槽201。尽管钩杆4在从盘簧8接收到的偏压力的作用下而倾向于在图4的顺时针方向上旋转,但是,杆接触部分45接触导向杆6的第一接触部分63,从而止动钩杆4的旋转。由此将钩杆4保持在某位置(即,被释放的位置)上,此时钩部分43已经打开撞击器入口槽201。尽管分开操纵杆5在从盘簧(未示出)接收到的偏压力的作用下而倾向于在图4的逆时针方向上旋转,但是,第一接触部分54被导向杆6的第二接触部分64接触,从而止动分开操纵杆5的旋转。从而,分开操纵杆5保持在图4所示的预定位置上。
在锁定装置1处于未锁定状态下,撞击器S进入撞击器入口槽201中时,撞击器S朝撞击器入口槽201的最深部分移动、然后接触导向杆6的第四接触部分66。当撞击器S接触导向杆6的第四接触部分66时,导向杆6由于被撞击器S推压(如图6所示)而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导向杆6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时,钩杆4的杆接触部分45和导向杆6的第一接触部分63之间的接触被释放。从而,钩杆4在盘簧8的偏压力的作用下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因此,钩杆4的接合面42开始接合撞击器S。另外,当导向杆6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时,分开操纵杆5的第一接触部分54和导向杆6的第二接触部分64之间的接触被释放。从而,分开操纵杆5在盘簧(未示出)的偏压力的作用下而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
如图7所示,当钩杆4的钩部分43已经旋转并到达其接合位置,钩部分43通过钩杆4的顺时针旋转运动过程在上下方向上越过撞击器入口槽201时,钩杆4已经接合并拦截撞击器S。从而,撞击器S被锁定。此时,撞击器S通过钩杆4的接合面42和主体部分2的撞击器入口槽201被锁定。另一方面,尽管导向杆6在从盘簧8接收到的偏压力的作用下倾向于在图7中的顺时针方向上旋转,但是,第四接触部分66被撞击器接触,从而止动导向杆6的旋转。因此,导向杆6保持在其位置上,此时第四接触部分66接触撞击器S。另外,尽管分开操纵杆5在从盘簧(未示出)接收到的偏压力的作用下倾向于在图7的逆时针方向上旋转,但是,第五接触部分58被钩杆4的杆接触部分45接触,从而止动分开操纵杆5的旋转。因此,分开操纵杆5保持在第五接触部分58接触杆接触部分45的位置上。
在该实施例中,从图7所示的截面观察,钩杆4的接合面42的开口侧端部分(钩部分43的末端部分)形成为圆弧形,该圆弧以轴孔41(的中心)为圆弧中心。因此,即使在释放被锁定的撞击器S的方向上(即,朝车辆后侧方向上)对撞击器S施加作用力,钩杆4也不在使得所述撞击器S和接合面42之间的接合释放的方向上(即,图7的逆时针方向上)旋转。另外,在该实施例中,钩部分43在图7所示截面中形成为锥形,使得轴孔41和接合面42上的点之间的距离从接合面42的中心部分朝接合面42的最深部分(靠近钩底部的部分)逐渐变短。即,从图7所示的截面观察,随着接合面42上所取的测量点从接合面42的中心部分向接合面42的最深部分变化,轴孔41和接合面42上的测量点之间的距离随之逐渐变短。从而,撞击器S接触接合面42的一个点而能产生楔效应。因为主体部分2的撞击器入口槽201由锁定面201a和201b(锁定面201a和201b形成基本上为V形(锥形)的截面)构成,因而,撞击器S由撞击器入口槽201的两个最深部分(锁定面201a和201b)的两个点和接合面42的所述一个点固定。从而,避免了撞击器S反冲。因而,可拆卸座椅能可靠地固定到车辆主体上,同时,撞击器S的反冲引起的噪音能被抑制。
另外,在该实施例中,因为钩部分43形成为上述锥形,因而,即使钩杆4的轴孔41和钩杆轴7之间存在间隙,但是,当撞击器S借助于接合面42的所述一个点和撞击器入口槽201的锁定面201a和201b的两个点而处于锁定状态时,可防止主体部分2(或钩杆轴7)和钩杆4之间的相对移动。因而,在撞击器S被锁定的状态下,即使钩杆4的轴孔41和钩杆轴7之间存在间隙,仍可抑制住由于反冲引起的噪声。另外,钩杆4的轴孔41和钩杆轴7之间的间隙是可设定的。此情况下,可提高钩杆4的插入性能(容易性)。
在对可拆卸座椅固定到车辆主体上的这种固定状态进行释放的过程中,即,在释放撞击器S和钩杆4(的接合面42)之间的接合(即,锁定)的过程中,通过操作推杆或拉杆使分开操纵杆5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如图8所示。分开操纵杆5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时,第三接触部分56接触钩杆4的杆接触部分45以推压杆接触部分45。从而,钩杆4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使得撞击器S和钩杆4之间的接合被释放。因此,导向杆6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以在撞击器入口槽201的向外方向上推出撞击器S。然后,当推杆或拉杆返回时,分开操纵杆5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从而使得分开操纵杆5保持在旋转位置上而使第一接触部分54与导向杆6的第二接触部分64接触,如图4所示。另外,当分开操纵杆5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时,由于第三接触部分56未推压杆接触部分45,因而钩杆4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从而,钩杆4保持在使杆接触部分45接触导向杆6的第一接触部分63的位置上,如图4所示。
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锁定装置1中,在可拆卸座椅已经固定到车辆主体上的情况下,如果对钩杆4施加准备引起惯性释放(即,与分开操纵杆5的操作不相关的释放)的作用力,例如如图9所示,钩杆4的杆接触部分45接触分开操纵杆5的第四接触部分57。因为在逆时针方向上对分开操纵杆5施加偏压力,因而,被所述分开操纵杆5的第四接触部分57接触的杆接触部分45被第四接触部分57止动和拦截。从而,能阻止钩杆4的逆时针旋转。因而,第一实施例中的锁定装置1能防止可拆卸座椅锁定到车辆主体上的锁定状态被无意地解除。
图10是平面图,示出了锁定装置和撞击器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一个实例。图11是平面图,示出了在图10所示的位置关系之后锁定装置已经与撞击器接合的状态。
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锁定装置1安装在可拆卸座椅的框架9上的情况下,例如如图10所示,当撞击器S进入撞击器入口槽201时,撞击器S的中心P可能位于设计参考位置O下方。这是由于锁定装置1的安装位置中的误差和撞击器S的安装位置中的误差引起的。
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锁定装置1中,主体部分2的撞击器入口槽201的宽度从撞击器入口槽201的靠近底部部分朝撞击器入口槽的最浅部分(即,朝用于撞击器S的入口)逐渐变大。即,在垂直于钩杆轴7的轴向方向的截面上,当撞击器入口槽201上所取的测量点从撞击器入口槽201的底部部分朝撞击器入口槽201的最浅部分(开口部分)变化时,撞击器入口槽201在测量点处的宽度随之逐渐变大。另外,该实施例中的锁定装置1通过框架9支撑以能相对于上述框架9绕钩杆轴7旋转。因而,即使在撞击器S的位置偏离主体部分2的(撞击器入口槽201)位置的情况下,如果撞击器S的位置和主体部分2的位置之间的偏离量D落入一定范围内(在该范围内撞击器S能进入撞击器入口槽201),即,落入能使两者接合的允许极限范围内,撞击器S就促使主体部分2从图10所示的状态开始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从而使得撞击器朝撞击器入口槽201的最深部分运动。因而,如图11所示,在主体部分2已经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的状态下,撞击器S接合钩杆4。另外,如果撞击器S的入口位置位于参考位置O上方,主体部分2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使得撞击器S接合钩杆4,但是这种情况并未在图中示出。钩杆轴7的圆管部分72的轴向长度被设置成:在支撑螺栓10已经紧固到框架9上的情况下,圆管部分72的另一端部(该另一端部与和凸缘部分73相连接的一端相对)从基板3的开口32轴向伸出并接触支撑螺栓10的头部1002。因而,由支撑螺栓10支撑的主体部分2能可靠地旋转。
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锁定装置1中,设置在主体部分2上的旋转限制部分209(的导向面209a)与设置在框架9上的旋转限制突起94接触。因而,主体部分2的旋转范围被限制到一定范围内,即,从旋转限制突起94与第一拦截面209b接触(被第一拦截面209b拦截)时的角度至旋转接触突起94与第二拦截面209c接触(被第二拦截面209c拦截)时的角度的范围内。也就是说,由于通过设定导向面209a的圆周长度(在垂直于轴向的平面上测定该长度)来设定主体部分2的旋转范围,因而主体部分2的旋转范围可被设定在能让撞击器S和钩杆4接合的允许极限范围内。因而,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锁定装置1中,可防止主体部分2旋转至超出进行所述接合的允许极限范围的角度,否则会使钩杆4不能与撞击器S接合。即,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锁定装置中,在进行所述接合的允许极限范围内撞击器S和钩杆4能可靠地相互接合。
因而,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锁定装置1中,即使撞击器S的位置在上下方向上偏离主体部分2(的撞击器入口槽201)的位置,如图10所示,但是,由于锁定装置1自身的旋转而使钩杆4能与撞击器S接合或锁定到撞击器S上。因而,不需增加撞击器入口槽201的靠近底部部分的宽度也能保证进行接合的允许极限范围;从而减小了钩杆4的尺寸。由于钩杆4的尺寸减小,钩杆轴7和撞击器入口槽201的最深部分(撞击器S与钩杆4之间的接合位置)之间的距离能减小,从而能减小主体部分2的尺寸。另外,在该实施例中,由于钩杆轴7用作为主体部分2的旋转轴(旋转轴线),因而不需要在主体部分2外部另外设置连接部分来使主体部分2旋转。另外,在该实施例中,主体部分2的旋转限制部分209和框架9的旋转限制突起94设置在锁定装置1(的主体部分2)的旋转路径内;旋转限制部分209和旋转限制突起94限制锁定装置1的旋转范围。因而,由主体部分2和基板3构成的锁定结构接收件的尺寸可减小,从而整个锁定装置1的尺寸可减小。
另外,在第一实施例中,当锁定装置1连接到框架9上时,凸缘73夹置在主体部分2和框架9之间,从而在主体部分2和框架9之间形成间隙。因而,当锁定装置1准备旋转时,锁定装置1进行旋转的阻碍因素(如,主体部分2和框架9之间的摩擦阻力)小,从而,锁定装置1能顺利旋转。另外,由于主体部分2的旋转限制部分209紧靠框架9的旋转限制突起94,因而锁定装置1的旋转范围被限制到用于进行所述接合的上述允许极限范围内(对应于该极限范围的角度范围内)。因而,即使在撞击器S和锁定装置1(的主体部分2的撞击器入口槽201)之间的相对位置偏离理想位置的情况下,也能确保撞击器S与钩杆4接合,从而确保撞击器S能被主体部分2和钩杆4锁定。因而,该实施例中的锁定装置1能可靠地将可拆卸座椅固定到车辆主体上。另外,可容易调节撞击器S和锁定装置1的锁定机构接收件之间的相对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主体部分2的旋转限制部分209的导向面209a和框架9的旋转限制突起94的表面二者之一(其为接触面)可由弹性件或摩擦件形成。如果导向面209a或旋转限制突起94由弹性件或摩擦件形成,那么滑动阻力增加,从而可防止锁定装置1发出振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旋转限制部分209包括沿半径为R1的假想圆形形成的导向面209a,在第一实施例的上述例子中该假想圆形以锁定装置1的旋转中心X为中心;尽管如此,旋转限制部分209通过与设置在框架9上的旋转限制突起94接触而仅仅必须限制主体部分2的旋转。因而,根据第一实施例,旋转限制部分209可由平坦面或曲面构成,该曲面对应于上述实例的导向面209a但并不接触旋转限制突起94。
【第二实施例】
图12是平面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锁定装置的示意结构。图13是图12的截面图,其是在图12的箭头方向上沿线B-B所截取的。
在第一实施例的锁定装置中,锁定装置1(的主体部分2)旋转范围由主体部分2的旋转限制部分209和框架9的旋转限制突起94限制。相较于第一实施例,在第二实施例中,锁定装置1的旋转范围由设置在主体部分2上的旋转限制突起2010和设置在框架9中的旋转限制延长孔(槽式孔)95限制,如图12和13所示。从钩杆轴7的轴向方向观察,旋转限制延长孔55是厚圆弧形状。
主体部分2的旋转限制突起2010从主体部分2的底面(即,朝向框架9并位于框架9对面的表面)朝框架9突出。旋转限制突起2010插入框架9的旋转限制延长孔95中。旋转限制延长孔95包括导向面95a和95b、第一拦截面95c和第二拦截面95d。导向面95a和95b均形成为圆弧形状,该圆弧形状以锁定装置1的旋转中心X为其中心。第一拦截面95c形成为圆弧形状以连接导向面95a的一端和导向面95b的一端。第二拦截面95d形成为圆弧形状以连接导向面95a的另一端与导向面95b的另一端。在与基板保持部分208的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旋转限制突起2010从主体部分2的一部分(基板保持部分208形成在该部分处)突出。即,从钩杆轴7的轴向方向观察,旋转限制突起2010与基板支撑部分208所处的位置相同。并且,框架9的旋转限制延长孔95在轴向上与主体部分2重叠,并形成在一定范围内,即从主体部分91的一部分到框架9的悬伸部分93的一部分的范围内。因而,在第二实施例中,用于限制角度范围(在该角度范围内锁定装置1能旋转)的旋转限制机构(即,旋转限制突起2010和旋转限制延长孔95)设置在锁定装置1(的主体部分2)的旋转路径内。
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锁定装置1中,钩杆轴7被设置为:能使主体部分2和钩杆轴7进行相对旋转,其方式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因而,在主体部分2由框架9支撑的情况下,主体部分2能旋转。另外,因为主体部分2的旋转限制突起2010与框架9的旋转限制延长孔95(的导向面95a和95b)接合或接触,因而可将主体部分2的旋转限制到一定范围内,即,从旋转限制突起2010与第一拦截面95c接触(被第一拦截面95c拦截)的角度至旋转限制突起2010与第二拦截面95d接触(被第二拦截面95d拦截)的角度的范围内。因为通过设定导向面95a、95b的圆周长度(在垂直于轴向的平面上测定该长度)来设定主体部分2的旋转范围,因而主体部分2的旋转范围可被设定在能让撞击器S和钩杆4接合的允许极限范围内。因而,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锁定装置中,可防止主体部分2旋转至超出进行所述接合的允许极限范围的角度,否则会使钩杆4不能与撞击器S接合。即,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锁定装置1中,在进行接合的允许极限范围内撞击器S和钩杆4能可靠地相互接合。
另外,在第二实施例中,当锁定装置1连接到框架9上时,凸缘73夹置在主体部分2和框架9之间,从而在主体部分2和框架9之间形成间隙。因而,当锁定装置1准备旋转时,锁定装置1进行旋转的阻碍因素(如,主体部分2和框架9之间的摩擦阻力)小,从而,锁定装置1能顺利旋转。另外,由于主体部分2的旋转限制突起2010接合框架9的旋转限制延长孔95,因而锁定装置1能够旋转的范围可通过进行上述接合的允许极限范围(对应于该极限范围的角度范围)来限制。因而,即使在撞击器S和锁定装置1(的主体部分2的撞击器入口槽201)之间的相对位置偏离理想位置的情况下,撞击器S也确保与钩杆4接合,从而确保撞击器S能被主体部分2和钩杆4锁定。因而,第二实施例中的锁定装置能可靠地将可拆卸座椅固定到车辆主体上。
【第三实施例】
图14是截面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锁定装置的局部示意性结构。图15是截面图,示出了图14中的锁定装置1已经连接到框架上的状态。
在根据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锁定装置中,通过使设置在主体部分2和框架9二者之一上的突出部分接触设置在主体部分2和框架9中的另一个上的接合部分(拦截面),可防止主体部分2旋转至超出进行接合的允许极限范围的角度。相较于上述情况,在根据第三实施例的锁定装置中,支撑螺栓10紧固到螺母11上时会产生压力载荷,该压力载荷使主体部分2和钩杆轴7之间的旋转阻力增加。从而,限制了主体部分2的旋转。
在根据第三实施例的锁定装置1中,如图14所示,基板3包括环绕钩杆轴插入孔32布置的突起部分36。突起部分36在与主体部分2的底面(即,面向框架9的表面)相反的方向上突出。突出部分36被形成为使得:在锁定装置1还未连接到框架9上的情况下,长度W2大于长度W1。如图14所示,长度W2表示主体部分2的底面和突出部分36的末端(顶端)之间的距离。长度W1表示钩杆轴7上的位于主体部分2的底面处的点和钩杆轴7的、位于基板3所在一侧的端部之间的距离。也就是说,长度W1表示钩杆轴7的、排除凸缘73的轴向长度,即,凸缘73的内表面和钩杆轴7的相对侧端之间的距离。
在第三实施例中,当锁定装置1通过支撑螺栓10和螺母11紧固到框架9上时,支撑螺栓10和螺母11相互紧固,直到支撑螺栓10的头部1002接触钩杆轴7的端部为止,如图15所示。此时,由于从螺母11和支撑螺栓10的头部1002接收到的压力载荷的作用,在支撑螺栓10的头部1002和基板3的突出部分36之间的接触面处以及在主体部分2的底面和钩杆轴7的凸缘73之间的接触面处产生(相对大的)摩擦力。因而,主体部分2和钩杆轴7之间的旋转阻力增加。因而,能够防止出现如下现象:即,主体部分2旋转至超过进行所述接合的上述允许极限范围(对应于此范围的角度范围)的角度,而使撞击器S不能锁定到钩杆4上。
图16是截面图,示出了第三实施例中的锁定装置的改进实例。
在第三实施例中,如上所述,锁定装置1通过螺母11和支撑螺栓10紧固到框架9上时会产生压力载荷,通过此压力载荷的作用使主体部分2和钩杆轴7之间的旋转阻力增加,从而使主体部分2的旋转受到限制。为了通过压力载荷来增加主体部分2和钩杆轴7之间的旋转阻力,不是将突出部分36设置到基板3上,而是可将弹性件12夹置在基板3和支撑螺栓10的头部1002之间,如图16中作为一个示例所示的那样。例如,弹性件12是环形橡胶件。弹性件12的尺寸这样设置:即,当锁定装置1通过支撑螺栓10和螺母11紧固到框架9时,弹性件12弹性变形以将压力载荷施加给基板3。从而,当锁定装置1连接到框架9上时,压力载荷(其为弹性件12的回弹力)施加给基板3,使得锁定机构接收件(主体部分2和基板3)的旋转阻力增加。
【第四实施例】
图17是平面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锁定装置的示意结构。图18是图17所示的锁定装置的右侧视图。
在根据第四实施例的锁定装置中,弹性件13、14夹置在主体部分2和框架9之间,以限制主体部分2的旋转。在锁定装置1还未连接到框架9上的情况下所测定的弹性件13、14中的每一个的轴向厚度均大于在锁定装置1已经连接到框架9上的情况下所测定主体部分2和框架9之间的间隙。在锁定装置1连接到框架9上之前,弹性件13和14提前固定到框架9上。当锁定装置1通过螺母11和支撑螺栓10连接并紧固到框架9上时,弹性件13和14弹性变形以推压主体部分2。从而,主体部分2旋转时,主体部分2与弹性件13、14之间的接触面之间产生摩擦以增加主体部分2和钩杆轴7之间的旋转阻力。因而,可防止主体部分2旋转至超出进行接合的允许极限范围的角度,否则会让撞击器S不能与钩杆4接合。如图18所示,不仅弹性件12插入在基板3和支撑螺栓10的头部1002之间,而且弹性件13、14插入在主体部分2和框架9之间,这种情况下,弹性件12产生的压力载荷增加到弹性件13、14所产生的压力载荷上,这样能更有效地限制主体部分2的旋转。
请注意,根据第四实施例,摩擦件可取代弹性件13、14插入在主体部分2和框架9之间。
【第五实施例】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中,作为旋转限制机构的弹性垫圈(未显示,其为弹性件)布置在主体部分2和凸缘73之间,以限制主体部分2的旋转。该弹性垫圈能够弹性变形以紧压主体部分2。由此当主体部分2旋转时,所述主体部分2与该弹性垫圈之间的接触面产生摩擦以增大主体部分2和钩杆轴7的凸缘73之间的滑动阻力。从而能够防止主体部分2的旋转达到超过进行所述接合的上述允许极限范围的角度。
应注意到:第五实施例的结构可与上述第一至第四实施例中任一个相组合以进一步提高对主体部分2的旋转进行限制的效果。
尽管已经参照某些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上述教导的启示下,可对上述实施例进行改进和改变。
例如,用于旋转支撑锁定装置1的支撑件并不局限于可拆卸座椅的靠背部分的框架9。根据本发明,用于旋转支撑锁定装置1的支撑件可以是可拆卸座椅的底座表面部分的框架。另外,根据本发明的锁定装置不仅可应用在可拆卸座椅上,还可应用在可移动座椅上。可供选择地,根据本发明的锁定装置可设置到车辆主体(车体)上。如果根据本发明的锁定装置被设置到车辆主体上,用于旋转支撑锁定装置1的支撑件并不局限于车辆主体的框架,可以是车辆主体的底部构件。
当然,根据本发明的锁定装置(锁定机构)1的结构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中解释的结构,可适当地进行改进。
【典型结构】
通过上述实施例和根据本发明的解释,现在列出一些技术结构。
【a】一种锁定装置包括:锁定机构接收件(如附图中的附图标记2、3所示),其形成有撞击器入口槽201、31,其中,撞击器S进入该撞击器入口槽201、31中;钩杆轴7,其被设置为可相对于锁定机构接收件2、3旋转,其中,锁定机构接收件2、3通过钩杆轴7被支撑件9、10可旋转地支撑,从而能改变撞击器入口槽201、31的开口的位置;钩杆4,其通过钩杆轴7可旋转地设置在锁定机构接收件2、3中,其中,钩杆4被构造为在接合位置和接合释放位置之间移动,在接合位置,钩杆4已经与处于撞击器入口槽201、31中的撞击器S接合,在接合释放位置,钩杆4已经释放撞击器S;以及,旋转限制机构(94,95,209,2010,36,12-14),其被构造为将锁定机构接收件2、3的旋转限制到能让撞击器S与钩杆4接合的允许极限范围内。
【b】上述【a】中所述的锁定装置,其中,锁定机构接收件(例如附图中的附图标记2、3所示)包括朝支撑件9突起的突出部分2010,支撑件9包括拦截部分95,旋转限制机构95、2010由突出部分2010和拦截部分95构成,旋转限制机构95、2010被构造为:通过让拦截部分95拦截突出部分2010而限制锁定机构接收件2、3的旋转。
【c】上述【a】中所述的锁定装置,其中,支撑件(例如附图中的附图标记9所指示)包括朝锁定机构接收件2、3突出的突出部分94,锁定机构接收件2、3包括拦截部分209,旋转限制机构94、209由突出部分94和拦截部分209构成,旋转限制机构94、209被构造为:通过让拦截部分209拦截突出部分209而限制锁定机构接收件2、3的旋转。
【d】上述【c】中所述的锁定装置,其中拦截部分209形成在锁定机构接收件2、3的外圆周面上,从钩杆轴7的轴向方向观察,拦截部分209形成为凹形,这是通过使锁定机构接收件2、3的轮廓结构的一部分朝钩杆轴7变形而形成的。
【e】上述【a】中所述的锁定装置,其中,旋转限制机构包括插入在锁定机构接收件2、3和支撑件9、10之间的旋转限制件(例如附图中的附图标记12-14所示),旋转限制件(12-14)施加压力载荷给锁定机构接收件2、3。
【f】上述【a】中所述的锁定装置,其中,锁定机构接收件(例如图中的附图标记2、3所示)形成有插入孔202,钩杆轴7插入该插入孔202中,钩杆轴7形成为管形,钩杆轴7的中央部分上具有通孔71,紧固件10插入通孔71中,钩杆轴7包括插入在锁定机构接收件2、3和支撑件9之间的凸缘73;钩杆轴7的轴向长度必须能满足以下条件:在紧固件10已经紧固到支撑件9上的情况下,钩杆轴7能支撑锁定机构接收件2、3和钩杆4并使它们相对于钩杆轴7旋转;锁定机构接收件2、3的轴向长度必须能满足以下条件:在紧固件10已经紧固到支撑件9上的情况下,锁定机构接收件2、3能使钩杆轴7的端部接触紧固件10,也须能接收来自紧固件10和凸缘73的压力载荷。
【g】上述【a】至【f】之一中所述的锁定装置,其中,旋转限制机构(例如图中的附图标记94,95,209,2010,36,12-14)包括弹性件或摩擦件。
本申请以在先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2-103821为基础,该在先申请的申请日为2012年4月27日。该在先申请的全部内容组合在文中作为参考。
本发明的范围根据下面的权利要求书界定。

Claims (7)

1.一种锁定装置,包括:
锁定机构接收件,其形成有撞击器入口槽,其中,撞击器进入该撞击器入口槽中;
钩杆轴,其被设置为可相对于锁定机构接收件旋转,其中,锁定机构接收件通过钩杆轴而可旋转地被支撑件支撑,从而能改变撞击器入口槽的开口的位置;
钩杆,其通过钩杆轴可旋转地设置在锁定机构接收件中,其中,钩杆被构造为在接合位置和接合释放位置之间移动,在接合位置,钩杆已经与撞击器入口槽中的撞击器接合,在接合释放位置,钩杆已经释放撞击器;以及,
旋转限制机构,其被构造为将锁定机构接收件的旋转限制到能让撞击器与钩杆接合的允许极限范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的锁定装置,其中,
锁定机构接收件包括朝支撑件突出的突出部分,
支撑件包括拦截部分,
旋转限制机构由所述突出部分和拦截部分构成,以及
旋转限制机构被构造为,通过让拦截部分拦截所述突出部分来限制锁定机构接收件的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1的锁定装置,其中,
支撑件包括朝锁定机构接收件突出的突出部分,
锁定机构接收件包括拦截部分,
旋转限制机构由所述突出部分和拦截部分构成,
旋转限制机构被构造为,通过让拦截部分拦截所述突出部分来限制锁定机构接收件的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3的锁定装置,其中,
所述拦截部分形成在锁定机构接收件的外圆周面上,
从钩杆轴的轴向方向观察,所述拦截部分形成为凹形,这是通过使锁定机构接收件的轮廓结构的一部分朝钩杆轴变形而形成的。
5.根据权利要求1的锁定装置,其中,
旋转限制机构包括插入在锁定机构接收件和支撑件之间的旋转限制件,以及
旋转限制件施加压力载荷给锁定机构接收件。
6.根据权利要求1的锁定装置,其中,
锁定机构接收件形成有插入孔,钩杆轴插入该插入孔中,
钩杆轴形成为管形,钩杆轴的中央部分具有通孔,紧固件插入该通孔中,钩杆轴包括插入在锁定机构接收件和支撑件之间的凸缘;钩杆轴的轴向长度须满足以下条件:在紧固件已经紧固到支撑件上的情况下,钩杆轴能支撑旋转锁定机构接收件和钩杆,并让所述旋转锁定机构接收件和钩杆相对于钩杆轴旋转,
锁定机构接收件的轴向长度须满足以下条件:在紧固件已经紧固到支撑件上的情况下,锁定机构接收件能让钩杆轴的端部接触紧固件,并能接收来自紧固件和凸缘的压力载荷。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一个权利要求的锁定装置,其中,
旋转限制机构包括弹性件或摩擦件。
CN201310146535.5A 2012-04-27 2013-04-25 锁定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7325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03821A JP5970720B2 (ja) 2012-04-27 2012-04-27 ロック装置
JP2012-103821 2012-04-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73254A true CN103373254A (zh) 2013-10-30
CN103373254B CN103373254B (zh) 2016-06-15

Family

ID=494592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46535.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73254B (zh) 2012-04-27 2013-04-25 锁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970720B2 (zh)
CN (1) CN103373254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68896A (zh) * 2013-11-20 2014-02-12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靠背提拉解锁式卡车座椅
CN106347232A (zh) * 2015-07-16 2017-01-25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吸能式仪表板部件
CN114846210A (zh) * 2019-11-19 2022-08-02 开开特股份公司 机动车锁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99571A (ja) * 1994-09-30 1996-04-16 Fuji Kiko Co Ltd シートバックロック装置
JPH10324182A (ja) * 1997-05-26 1998-12-08 Ikeda Bussan Co Ltd 車両用シートの脱着機構
JP2005329803A (ja) * 2004-05-19 2005-12-02 Shiroki Corp 車両用ロック装置
CN101007515A (zh) * 2006-01-23 2007-08-01 三井金属矿业株式会社 车座锁
JP4275485B2 (ja) * 2003-08-12 2009-06-10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脱着式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93285B1 (en) * 2000-03-13 2004-09-21 Magna Seating Systems Inc. Safety mechanism for a fold and tumble seat assembly
JP2004359159A (ja) * 2003-06-06 2004-12-24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シート格納構造
JP5157023B1 (ja) * 2011-08-08 2013-03-06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ロック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99571A (ja) * 1994-09-30 1996-04-16 Fuji Kiko Co Ltd シートバックロック装置
JPH10324182A (ja) * 1997-05-26 1998-12-08 Ikeda Bussan Co Ltd 車両用シートの脱着機構
JP4275485B2 (ja) * 2003-08-12 2009-06-10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脱着式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JP2005329803A (ja) * 2004-05-19 2005-12-02 Shiroki Corp 車両用ロック装置
CN101007515A (zh) * 2006-01-23 2007-08-01 三井金属矿业株式会社 车座锁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68896A (zh) * 2013-11-20 2014-02-12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靠背提拉解锁式卡车座椅
CN103568896B (zh) * 2013-11-20 2016-08-17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靠背提拉解锁式卡车座椅
CN106347232A (zh) * 2015-07-16 2017-01-25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吸能式仪表板部件
CN106347232B (zh) * 2015-07-16 2021-05-18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吸能式仪表板部件
CN114846210A (zh) * 2019-11-19 2022-08-02 开开特股份公司 机动车锁
CN114846210B (zh) * 2019-11-19 2023-09-01 开开特股份公司 机动车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970720B2 (ja) 2016-08-17
CN103373254B (zh) 2016-06-15
JP2013230765A (ja) 2013-1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093211B1 (en) Steering device
JP5511651B2 (ja) 車両座席のロック装置
US6481557B2 (en) Adjustment mechanism
EP1854699B1 (en) Tliting and telescopic steering apparatus having rotatable locking member
EP2332766B1 (en) Structure for fuel filling opening of automobile
JP2019038525A (ja) 航空機フロアパネルフローティング接続システム
CN103373254A (zh) 锁定装置
JP5810222B2 (ja) 車両シート用継手及び車両シート
US8720847B2 (en) External articulation mechanism with a noise-dampening support element
JP7455552B2 (ja) エアバッグモジュール、当該エアバッグモジュールを設置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当該エアバッグモジュールを備えるステアリング組立体
US9199661B2 (en) Steering device
KR101281704B1 (ko) 특히 조절 피팅용 그리고 특히 차량 시트용 로킹 장치, 및 차량 시트
DE112019001599T5 (de) Lenkvorrichtung
DE3240318C2 (zh)
US9809091B2 (en) Adjustably positionable spacer for vehicle door assembly
US9902299B2 (en) Bearing arrangement for a rear seat arrangement of a vehicle,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the bearing arrangement
US20140250643A1 (en) Clip
EP3075629B1 (en) Steering column device
KR100972142B1 (ko) 플레인 와셔를 구비한 틸트 앤 텔레스코픽 조향장치
US20210094604A1 (en) Stamped metal outer cam for steering system
US9580114B2 (en) Clip and coupling assembly
EP3670345B1 (en) Self-stowage assembly for a seat
KR20130112385A (ko) 자동차의 조향컬럼
CN219312846U (zh) 转向管柱组件和车辆
KR102551673B1 (ko) 차량용 튜브 홀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15

Termination date: 202004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