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72845A - 空气式打入工具 - Google Patents

空气式打入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72845A
CN103372845A CN2013100360801A CN201310036080A CN103372845A CN 103372845 A CN103372845 A CN 103372845A CN 2013100360801 A CN2013100360801 A CN 2013100360801A CN 201310036080 A CN201310036080 A CN 201310036080A CN 103372845 A CN103372845 A CN 1033728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valve
chamber
piston
squeez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3608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72845B (zh
Inventor
小宫行功
纸元顺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ki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k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kita Corp filed Critical Maki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3728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728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728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728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rtable Nailing Machines And Stapl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将打入件打入的空气式打入工具,当使作为驱动源而利用的压缩空气向大气开放时,能抑制排出的压缩空气的风噪音。在打入驱动器(35)的打入动作后,使流入活塞上室(52)的压缩空气流入活塞下室(53),而使包括打入驱动器(35)的活塞(33)复原至打入动作前的初始位置。侧边排气构造的排气流道通过连通流道(424)与使进行头阀(41)的开闭操作的触发阀(73)的施力空气向工具主体(15)的外部排气的触发阀排气构造(74)的排气流道连通,而能够使不需要的空气从触发阀排气构造(74)向工具主体(15)的外部排气。另外,在触发阀排气构造(74)设有在流入触发阀排气构造(74)的空气向工具主体(15)的外部排气前能够膨胀的减压腔室(75)。

Description

空气式打入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压缩空气作为驱动源而将打入件打入的空气式打入工具。
背景技术
作为利用压缩空气作为驱动源而将打入件打入的空气式打入工具,例如公知有将钉等打入件打入的空气式打入机。这种空气式打入工具构成为,通过填充作为驱动源的压缩空气或通过向大气开放,来使内置的活塞往复移动。在该活塞上,配设有用于朝向打入对象将钉等打入件打入的打入驱动器,由于该打入驱动器的往复移动,能够朝向打入对象将打入件打入。即,这种空气式打入工具具备内置活塞的工具主体、由于活塞的动作而打出打入件的打出部、以及具备操作杆而能够手握的把手部。对于像这样构成的空气式打入工具而言,通过对操作杆进行扣动操作,来向工具主体的活塞上室输送压缩空气而扩大活塞上室,从而使活塞向下移动。由于该活塞的向下移动,上述的打入驱动器向打出方向推出打入件,而朝向打入对象打出打入件。
一方面,对于这种空气式打入工具公知有如下装置,即,当使活塞上室内的压缩空气向大气开放时,从工具主体的侧面并从工具主体内部向工具主体外部排气(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根据像这样从工具主体的侧面排气的空气式打入工具,能够取消沿打入方向的设备长度方向配设侧边排气构造,从而能够缩短打入方向的设备长度。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137229号
另一方面,若使上述的活塞上室内的压缩空气向大气开放,则存在由于该压缩空气的排出而产生尖锐的风噪音的情况。因此,有欲抑制这样的风噪音而提高操作性的要求。尤其,若如上述那样地为了使空气式打入工具易于使用而将设备长度设计得较短,则向大气开放的开口空间成为小的开口空间,从而更加难以抑制上述的风噪音的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在利用压缩空气作为驱动源而将打入件打入的空气式打入工具中,当使作为驱动源而被利用的压缩空气向大气开放时,能抑制排出的压缩空气的风噪音。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发明的空气式打入工具采取如下方式。
即,本发明的第一发明的空气式打入工具构成为,通过打开主阀来使压缩空气流入活塞的上室,并利用压缩空气向该上室的流入来使该活塞向下动,从而使与该活塞成为一体的打入驱动器进行打入动作,上述空气式打入工具的特征在于,上述空气式打入工具构成为,在上述打入驱动器的上述打入动作后,使流入上述活塞的上述上室的压缩空气流入该活塞的下室,而使包括该打入驱动器在内的该活塞复原至上述打入动作前的初始位置,在内置上述打入驱动器以及上述活塞的工具主体,设有侧边排气构造,该侧边排气构造使上述打入动作后的该工具主体的内部的不需要的空气从沿该打入动作方向的上述工具主体的侧边侧面向该工具主体的外部排气,上述侧边排气构造的排气流道与触发阀排气构造的排气流道连通,而能够使上述不需要的空气从该触发阀排气构造向该工具主体的外部排气,其中,上述触发阀排气构造的排气流道使进行上述主阀的开闭操作的触发阀的施力空气向该工具主体的外部。
根据该第一发明的空气式打入工具,通过打开主阀,来使压缩空气流入活塞的上室,并利用压缩空气向上室的流入来使活塞向下动,从而能够使与活塞成为一体的打入驱动器进行打入动作,进而能够将打入件打入。此处,根据该空气式打入工具,构成为,在打入驱动器的打入动作后,使流入活塞的上室的压缩空气流入活塞的下室,而使包括打入驱动器在内的活塞复原至打入动作前的初始位置,从而能够将如上述那样地使进行了打入动作后的打入驱动器复原至打入动作前的初始位置时的返回空气回收利用为用于进行打入动作的压缩空气。由此,能够成为提高了压缩空气的利用效率的能源效率高的空气式打入工具。另外,若像这样一边回收压缩空气一边使压缩空气向工具主体的外部排气,则不是使用于进行打入动作的压缩空气单纯地向大气开放,而能够一边将其作为用于使活塞复原至打入动作前的初始位置的返回空气来利用一边使压缩空气向大气开放,能够使作为驱动源而利用的压缩空气分散地向工具主体的外部排出,从而能够抑制排出的压缩空气的风噪音。
并且,根据该空气式打入工具,侧边排气构造的排气流道与触发阀排气构造的排气流道连通,而能够使不需要的空气从触发阀排气构造向工具主体的外部排气,其中,触发阀排气构造的排气流道使进行主阀的开闭操作的触发阀的施力空气向工具主体的外部排气。由此,当使压缩空气向大气开放时,能够由于侧边排气构造与触发阀排气构造而分散地排出,从而能够抑制排出的压缩空气的风噪音。
在上述第一发明的空气式打入工具的基础上,第二发明的空气式打入工具的特征在于,在上述触发阀排气构造设有腔室,该腔室能够在流入上述触发阀排气构造的空气向上述工具主体的外部排气前膨胀。
根据该第二发明的空气式打入工具,在触发阀排气构造,设有能够在流入触发阀排气构造的空气向工具主体的外部排气前膨胀的腔室,从而当使压缩空气向大气开放时,通过在排气前使之膨胀,能够使空气减压地向工具主体的外部排出。由此,能够抑制排出的压缩空气的风噪音。
在上述第一或者上述第二发明的空气式打入工具的基础上,第三发明的空气式打入工具的特征在于,在上述触发阀排气构造设有缓冲过滤器,该缓冲过滤器对向上述工具主体的外部排气的空气的排出力进行缓冲。
根据该第三发明的空气式打入工具,在触发阀排气构造,设有对向工具主体的外部排气的空气的排出力进行缓冲的缓冲过滤器,从而当使压缩空气向大气开放时,在排气前利用缓冲过滤器,而能够缓冲排出力地使空气向工具主体的外部排出。由此,能够抑制排出的压缩空气的风噪音。
在上述第一至上述第三发明中的任一项发明的空气式打入工具的基础上,第四发明的空气式打入工具的特征在于,上述侧边排气构造具备罩体,该罩体配设于上述主体壳体的外周、且形成用于使上述不需要的空气排气的外部排出口,上述罩体以对具有弹性且形成上述主体壳体的外装的护罩进行局部夹装的方式安装在该主体壳体的外周。
根据该第四发明的空气式打入工具,罩体以对具有弹性且成为主体壳体的外装的护罩进行局部夹装的方式安装在主体壳体的外周,从而能够利用该护罩来提高主体壳体与罩体之间的组装状态。
在上述第四发明的空气式打入工具的基础上,第五发明的空气式打入工具的特征在于,上述护罩是弹性材料的成形部件,通过在上述罩体与上述主体壳体之间局部夹装的上述护罩的弹性变形,来确保上述罩体与该主体壳体之间的紧贴性。
根据该第五发明的空气式打入工具,护罩是弹性材料的成形部件,通过在罩体与主体壳体之间局部夹装的护罩的弹性变形,来确保罩体与主体壳体之间的紧贴性,从而能够提高主体壳体与罩体的组装状态,并能够进一步良好地确保排气功能的稳定性。
根据第一发明的空气式打入工具,能够使作为驱动源而被利用的压缩空气分散地向工具主体的外部排出,而能够抑制排出的压缩空气的风噪音。
根据第二发明的空气式打入工具,通过使之膨胀而使之减压,而能够抑制排出的压缩空气的风噪音。
根据第三发明的空气式打入工具,利用缓冲过滤器来缓冲排出,而能够抑制排出的压缩空气的风噪音。
根据第四发明的空气式打入工具,能够提高主体壳体与罩体之间的组装状态。
根据第五发明的空气式打入工具,能够提高主体壳体与罩体的组装状态,并能够进一步良好地确保排气功能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以斜向角度表示空气式打入工具的整体外观的工具整体外观图。
图2是以其它斜向角度表示空气式打入工具的整体外观的工具整体外观图。
图3是以半剖面表示空气式打入工具的内部构造的工具整体剖视图。
图4是表示打入第一动作状态的工具主体的内部构造剖视图。
图5是表示打入第二动作状态的工具主体的内部构造剖视图。
图6是表示打入第三动作状态的工具主体的内部构造剖视图。
图7是表示打入第四动作状态的工具主体的内部构造剖视图。
图8是以使侧边排气构造可见的方式表示的局部切开剖视图。
图9是放大表示图8所示的侧边排气构造的放大剖视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空气式打入工具;15…工具主体;20…壳体构造;21…主体壳体;211…主体壳体的外周面;22…主体壳体的结合部位;221…结合部位的外周面;23…打入基端侧开口部;24…打入基端侧开口部的边缘;25…顶盖;251…顶盖的外周面;26…安装部位;261…安装部位的内周面;262…安装部位的外周面;28…O型圈;29…螺钉紧固部位;30…活塞构造;31…气缸;311…基端侧连通孔;312…前端侧连通孔;313…中间部连通孔;33…活塞;35…打入驱动器;37…阻尼部件;371…上止点阻尼器;372…下止点阻尼器;40…阀构造;41…头阀(主阀);42…阀主体;421…第一抵接部;422…第二抵接部;423…连通孔;424…连通流道;43…座部;44…施力弹簧;47…划分壁;471…外周滑动接触面;472…连通孔;49…止回阀;50…压力室;51…供给室;52…活塞上室;53…活塞下室;54…返回室;55…排气室;56…阀施力室;57…O型圈;60…打入部;62…接触顶部;65…穿插路;70…把手部;71…蓄压室;72…软管连接部;73…触发阀;731…触发阀主体;732…操作扳机;74…触发阀排气构造;75…减压腔室;76…排气路径;761…流出路径;762…流出孔;77…钉仓;78…连结部;79…钩扣;80…侧边排气构造;81…排气过滤器;82…固定件;821…螺纹部件;822…垫圈;83…排气罩(罩体);831…外周面;84(84a、84b、84c、84d、84e、84f)…外部排出口;851…固定孔;852…突出孔(贯通孔);86…腿部位;87…按压部位;90…护罩;91…外观设计部;92…夹入部;93…堤部;94…定位凸部;95…突出缓冲部;951…外周端;W…打入材料(打入对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空气式打入工具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以及图2中,示出了利用压缩空气作为驱动源的空气式打入工具10。该空气式打入工具10是作为将钉(未图示)作为打入件而打入的空气式打钉机而构成的打入工具。此外,图1是以斜向角度表示空气式打入工具10的整体外观的工具整体外观图。图2是以与图1不同的斜向角度表示空气式打入工具10的整体外观的工具整体外观图。图3是以半剖面表示空气式打入工具10的内部构造的工具整体剖视图。另外,图4~图7是表示空气式打入工具10的打入动作状态下的工具主体15的内部构造的剖视图。即,图4是表示打入第一动作状态的工具主体的内部构造剖视图,图5是表示打入第二动作状态的工具主体的内部构造剖视图,图6是表示打入第三动作状态的工具主体的内部构造剖视图,图7是表示打入第四动作状态的工具主体的内部构造剖视图。
此处,对空气式打入工具10进行说明,将该空气式打入工具10的沿钉(未图示)的打入方向的一侧称作“打入方向前端侧”,将该空气式打入工具10的与钉的打入方向相反的一侧称作“打入方向基端侧”。此外,该空气式打入工具10一般在铅垂朝向下方的方向上将作为打入件的钉打入,从而有鉴于像这样通用的打入方法而称作上下等方向的情况。并且,这些方向如各图所附注那样。此外,图1以及图2所示的附图标记W是相当于本发明的打入对象的打入材料。
图1以及图2所示的空气式打入工具10大概具备工具主体15、打入部60、把手部70以及钉仓77。首先,在说明工具主体15前,对相对于该工具主体15配设的打入部60、把手部70以及钉仓77进行说明。
打入部60在工具主体15的前端侧、与工具主体15的延伸构造相同地延伸。该打入部60是在将钉(未图示)打入打入材料W时、供装填于钉仓77的钉输送的部分。此处,被输送至打入部60的钉被工具主体15所具备的打入驱动器35打入。因此,打入部60具有在将钉打入打入材料W时对打入驱动器35的打入移动进行导向的功能,并且,也具有对被打入的钉的发射轨道进行导向的功能。具体而言,设有用于使以下说明的打入驱动器35穿插的穿插路65。能够通过该打入驱动器35而打入的钉从钉仓77被输送至该穿插路65。另外,在该打入部60设有接触顶部62。该接触顶部62具有对打出钉的打入部60的前端是否压抵于打入材料W进行检测的功能。此外,只限于在接触顶部62压抵于打入材料W的情况下,才能够成为由以下说明的操作扳机732的扣动操作而引起的触发阀打开状态。
把手部70在工具主体15的侧部(后部)、在与工具主体15的延伸构造交叉的方向上延伸。该把手部70形成为供使用者能够单手握持的外形的形状,且形成为能够向内部供给压缩空气的中空构造。这样,在内部中空的把手部70的内部,设有积蓄压缩空气的蓄压室71。从设于把手部70的后端部的软管连接部72向该蓄压室71供给压缩空气,从而在该蓄压室71积蓄压缩空气。此外,设于把手部70的后端部的软管连接部72构成为能够与供给压缩空气用的空气软管(图示省略)进行连接。在该把手部70中的工具主体15的连接根部分设有触发阀73。该触发阀73具备具有阀构造的触发阀主体731、和用于对该触发阀主体731进行输入操作的操作扳机732。该触发阀主体731由于操作扳机732的扣动操作而成为触发阀打开状态,并由于操作扳机732的扣动操作的解除而成为触发阀关闭状态。此外,若成为触发阀打开状态,则阻断向工具主体15的压缩空气的供给,并且使积蓄在阀施力室56内的压缩空气向大气开放,以下对此也进行详细说明。另外,若成为触发阀关闭状态,则再开始向工具主体15的压缩空气的供给,并向阀施力室56内输送压缩空气而积蓄压缩空气。
即,在该阀施力室56内积蓄的压缩空气相当于本发明的触发阀的施力空气。此处,由于触发阀打开状态,在阀施力室56内积蓄的压缩空气通过触发阀排气构造74而向工具主体15的外部排气(向大气开放)。该触发阀排气构造74大概具备与工具主体15的外部相通的减压腔室75、以及从阀施力室56朝向减压腔室75通气的排气路径76。此外,该减压腔室75和排气路径76形成本发明的触发阀排气构造的排气流道,即、使在阀施力室56内积蓄的压缩空气通过省略图示的外部通气口而向工具主体15的外部排气(向大气开放)。
如图所示,减压腔室75是在将流入包括排气路径76在内的触发阀排气构造74的空气向工具主体15的外部排气前能够膨胀的变压室,相当于本发明的腔室。因此,在该减压腔室75的基端(上)侧,设有省略图示的外部通气口。即,该减压腔室75与工具主体15的外部相通。此外,在该省略图示的外部通气口,设有使被排气至工具主体15的外部的空气的排出力缓冲的缓冲过滤器。作为该缓冲过滤器,可以是形成为适当的树脂海绵状、或者形成为适当的金属网眼状的装置,若是以当使空气通气时发挥使空气的排出力缓冲的功能的构成,则能够利用公知的构成。
另外,在该减压腔室75的前端(下)侧,设有形成为从阀施力室56开始的通气路径的排气路径76。排气路径76是用于使积蓄于阀施力室56的压缩空气(施力空气)通过触发阀73而流入减压腔室75的通气路径。具体而言,排气路径76具备使压缩空气从触发阀73流出的流出路径761、和使压缩空气经由该流出路径761流入减压腔室75的流出孔762。这些形成排气路径76的流出路径761以及流出孔762具有能够通气的适当的缝隙。
这样,积蓄在阀施力室56内的压缩空气由于触发阀73的触发阀打开状态而通过排气路径76(流出路径761、流出孔762)流入减压腔室75。流入减压腔室75的压缩空气由于该腔室构造而在向外部排气前膨胀,从而减压。而且,由该减压腔室75减压后的空气通过省略图示的外部通气口而向工具主体15的外部排气(向大气开放)。
钉仓77构成为在每一次的打入时向上述的打入部60输送钉(未图示)。该钉仓77能够以卷形装填多个钉。此外,附图标记78是连结把手部70与钉仓77的连结部。另外,附图标记79是用于钩挂住空气式打入工具10的钩扣。
接下来,参照图3的空气式打入工具10整体的剖视图、以及图4~图7的工具主体15的剖视图,来说明工具主体15。
工具主体15通过在由主体壳体21和顶盖25形成的壳体构造20内置各种部件来构成,且发挥产生打入驱动力的功能。主体壳体21形成为近似圆筒形状。即,在主体壳体21的前端侧配设有上述的打入部60。
主体壳体21内置产生打入驱动力的气缸构造(气缸31)。在该主体壳体21的打入基端侧开口部23,安装顶盖25。主体壳体21形成为近似圆筒形,顶盖25形成为近似碗形,在该主体壳体21的打入基端侧开口部23,以封盖该开口形状的方式安装顶盖25,对此以下也进行详细说明。这样,主体壳体21和顶盖25形成壳体构造20。
另外,在该主体壳体21的外周,安装有以具有弹性的弹性体(软质弹性材料)为材料而成形的护罩90。该护罩90具有外观设计部91,以提高空气式打入工具10的外观设计性。另外,该护罩90除了具有像这样提高空气式打入工具10的外观设计性的功能之外,还具有在空气式打入工具10掉落等情况下缓冲空气式打入工具10所受到的冲击的功能。因此,该护罩90以鉴于空气式打入工具10的外观设计且同时具有缓冲空气式打入工具10所受到的冲击的功能的方式,形成主体壳体21的外装且通过对能够弹性变形的弹性体成形来形成。
该壳体构造20大概内置有能够向上述的打入部60插入打入驱动器35的活塞构造30、和用于使该活塞构造30动作的阀构造40。
活塞构造30大概具备气缸31、活塞33、打入驱动器35、以及阻尼部件37。气缸31形成为近似圆筒形,且由上述的主体壳体21支承。在该气缸31,以使空气能够相对于气缸31内部流出流入的方式,在基端部分设有基端侧连通孔311,在前端部分设有前端侧连通孔312,在中间部分设有中间部连通孔313。活塞33以能够在气缸31的内部往复移动的方式安装。活塞33以通过以下说明的压力室50的压力变化而往复移动的方式被气缸31支承。在该活塞33的前端侧(下侧),设有以沿该活塞33的移动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为一体的打入驱动器35。该打入驱动器35与活塞33向前端侧移动对应地进入上述的打入部60的穿插路65内。此时,配置于打入部60的穿插路65的钉(未图示)通过该打入驱动器35向前端侧的移动而被打入。即,通过活塞33的往复移动而使打入驱动器35进行打入动作。
阻尼部件37具有缓冲活塞33的移动冲击,并且决定该活塞33的移动范围界限端位置的功能。具体而言,阻尼部件37具备决定活塞33的上侧的上止点位置的上止点阻尼器371、和决定活塞33的下侧的下止点位置的下止点阻尼器372。上止点阻尼器371实现决定活塞33的最靠基端侧位置,并且对活塞33的基端侧移动停止时的冲击进行缓冲的功能。下止点阻尼器372实现决定活塞33的最靠前端侧位置,并且对活塞33的前端侧移动停止时的冲击进行缓冲的功能。
阀构造40大概具备头阀41、划分壁47以及止回阀49。该阀构造40被这些头阀41、划分壁47、止回阀49、壳体构造20、以及活塞构造30划分,从而形成多个压力室50。像这样划分的多个压力室50通过切换为以无法进行空气的流出流入的方式隔开的不通状态、或者以能够进行空气的流出流入的方式相通的连通状态,来发挥作为阀构造40的功能。
此外,该头阀41相当于本发明的主阀。该头阀41为使活塞33进行打入动作而进行活塞上室52的压缩空气流入的开闭。该头阀41构成为通过沿未图示的钉的打入方向的移动而打开阀,从而向活塞上室52输送压缩空气,对此以下进行详细说明。
具体而言,头阀41具备阀主体42、座部43以及施力弹簧44。这些阀主体42、座部43以及施力弹簧44支承并配设于主体壳体21。
阀主体42以大概具备第一抵接部421、第二抵接部422以及连通孔423的环状构造而构成。该阀主体42配设为能够在上下方向移动,并在内周面以及外周面的适当位置安装有用于隔开各压力室50的O型圈57。第一抵接部421在能够与座部43抵接的、阀主体42的基端(上端)侧的端面形成。即,若该第一抵接部421成为抵接于座部43的状态,则头阀41成为闭阀状态。与此相对,若第一抵接部421成为与座部43分离的状态,则头阀41成为开阀状态。第二抵接部422作为能够与划分壁47的外周滑动接触面471抵接的滑动接触部分而形成。因此,由于朝向划分壁47突出地安装的O型圈57,第二抵接部422能够随着阀主体42的上下移动而与划分壁47的外周滑动接触面471滑动接触。连通孔423形成为以使阀主体42的内外相通的方式贯通的形状。阀主体42的内周侧的空气能够通过该连通孔423向阀主体42的外周侧排气。即,该连通孔423、以下说明的排气室55、以及侧边排气构造80形成本发明的侧边排气构造的排气流道,即、将阀主体42的内周侧的空气(不需要的空气)向工具主体15的外部排气(向大气开放)。此处,在该连通孔423的相对位置,设有与减压腔室75连通的连通流道424。即,当使阀主体42的内周侧的不需要的空气通过连通孔423向阀主体42的外周侧排气时,能够通过该连通流道424从减压腔室75(触发阀排气构造74)向工具主体15的外部排气。
座部43在阀主体42的基端(上端)侧邻接的位置固定支承于上述的壳体构造20的顶盖25。该座部43成为如上述那样地供阀主体42的第一抵接部421抵接的部分。因此,该座部43中的与阀主体42的第一抵接部421对置的面形成为能够供该第一抵接部421抵接的面状。因而,若由于头阀41的与未图示的钉的打入方向顺向的移动,而成为第一抵接部421与座部43分离的状态,则头阀41成为开阀状态。另外,若由于头阀41的与未图示的钉的打入方向相反方向的移动,而成为第一抵接部421抵接于座部43的状态,则头阀41成为闭阀状态。
施力弹簧44是朝向基端(上端)侧对阀主体42施力的弹簧。具体而言,施力弹簧44形成为螺旋形弹簧,一端侧抵接于划分壁47,另一端侧抵接于阀主体42。这样,施力弹簧44与由阀施力室56的内部压力产生的作用力一起朝向基端(上端)侧对阀主体42施力。此处,在阀施力室56的内部压力达到规定以上的压力的情况下,阀主体42的第一抵接部421成为抵接于座部43的状态,从而头阀41成为闭阀状态。此外,在该阀施力室56的内部压力未达到规定以上的压力的情况下,阀主体42的第一抵接部421成为与座部43分离的状态,从而头阀41成为开阀状态。
划分壁47以支承于气缸31的方式配设。在该划分壁47,形成有如上述那样地能够与阀主体42的第二抵接部422抵接的外周滑动接触面471。因此,该划分壁47的外周滑动接触面471具有能够随着阀主体42的上下移动而滑动接触阀主体42的第二抵接部422的面形状而形成。另外,在该划分壁47,设有使划分壁47的内外连通的连通孔472。此外,在该连通孔472的外侧配设有止回阀49。即,在气缸31内的压力比气缸31外的压力高的情况下,止回阀49发挥功能,以使通过连通孔472连通划分壁47的内外。与此相对,在气缸31外的压力比气缸31内的压力高的情况下,止回阀49发挥功能而阻断连通孔472的连通。
如上述那样构成的头阀41、划分壁47、止回阀49、壳体构造20以及活塞构造30如下划分而形成多个压力室50。即,在主体壳体21与头阀41之间的头阀41基端侧的范围内,形成有作为压力室50的供给室51。另外,在活塞33与气缸31之间的头阀41侧,形成有作为压力室50的活塞上室52。另外,在活塞33与气缸31之间的打入驱动器35侧,形成有作为压力室50的活塞下室53。另外,在气缸31的下部侧与主体壳体21之间,形成有作为压力室50的返回室54。另外,在划分壁47与阀主体42之间,形成有作为压力室50的排气室55。并且,在主体壳体21与头阀41之间的头阀41前端侧的范围内,形成有作为压力室50的阀施力室56。
对于像这样构成的各压力室50而言,根据使用者对操作扳机732的操作而使压缩空气从配设于上述的把手部70的蓄压室71流入,或者使压缩空气经由以下说明的侧边排气构造80向工具主体15的外部排气,从而使内部的空气的压力变化。通过像这样使各压力室50的内部压力变化,来进行一系列的钉的打入动作。
如上所述,被头阀41、划分壁47、止回阀49、壳体构造20以及活塞构造30划分的各压力室50通过如下述那样地变化压力,来进行将钉打入的打入动作。
即,若由于使用者扣动操作扳机732而使触发阀73成为打开状态,则蓄压室71与供给室51之间的连通状态被阻断,并且,蓄压室71与阀施力室56之间的连通状态被阻断。即,若触发阀73成为打开状态,则触发阀73中断从蓄压室71向供给室51以及阀施力室56的压缩空气的供给。此外,直至在触发阀73成为打开状态,蓄压室71与供给室51之间为相互连通的状态,并且蓄压室71与阀施力室56之间也为相互连通的状态,从蓄压室71向供给室51以及阀施力室56供给压缩空气。因此,在供给室51以及阀施力室56,填充有与蓄压室71相同压力的压缩空气。
此处,在触发阀73如上述那样地阻断针对阀施力室56的压缩空气的供给之后,触发阀73进一步使在该阀施力室56的内部存在的压缩空气向大气开放。这样,阀施力室56的内部的压力下降,而使与施力弹簧44一起对阀主体42施力的作用力减少,从而使阀主体42向下动。因而,第一抵接部421成为与座部43分离的状态,而头阀41成为开阀状态。即,按照图4、图5、图6的顺序,头阀41以从闭阀状态变化为开阀状态的方式向下动。此处,若头阀41成为开阀状态,则如图6所示,在供给室51的内部存在的压缩空气通过基端侧连通孔311而流入气缸31内的活塞上室52。这样,流入该活塞上室52的压缩空气提高该活塞上室52的内部压力,而使活塞33向下动。即,如图7所示,与活塞33一体的打入驱动器35在打入方向上瞬时移动,并进入打入部60的穿插路65。此时,打入驱动器35将从钉仓77输送的钉朝向打入材料W打入。这样,在打入驱动器35将钉朝向打入材料W打入之后,在活塞上室52的内部存在的压缩空气通过中间部连通孔313以及连通孔472而流入气缸31外的返回室54。此外,在成为针对该返回室54的流入口的连通孔472的外侧,配设有止回阀49。因此,即使活塞上室52的内部的压力变低,也能防止从返回室54向气缸31内的逆流,从而维持该返回室54的内部的压力。此外,返回室54成为通过前端侧连通孔312而与气缸31内的活塞下室53连通的状态。
与此相对,若由于使用者解除对操作扳机732的扣动而使触发阀73成为关闭状态,则蓄压室71与供给室51之间返回连通状态,并且,蓄压室71与阀施力室56之间也返回连通状态。即,若触发阀73成为关闭状态,则再开始从蓄压室71向供给室51以及阀施力室56的压缩空气的供给。因此,在供给室51以及阀施力室56,填充与蓄压室71相同的压力的压缩空气。这样,阀施力室56的内部的压力上升,而使与施力弹簧44一起对阀主体42施力的作用力增加,从而使阀主体42向上动。因而,第一抵接部421成为与座部43抵接的状态,而头阀41成为闭阀状态。
即,头阀41从开阀状态返回闭阀状态。若该头阀41成为闭阀状态,则停止从供给室51向活塞上室52的压缩空气的流入,并且,使活塞上室52与排气室55成为连通的状态。这样,在该活塞上室52的内部存在的压缩空气成为能够朝向排气室55流出的状态。此时,由于排气室55通过连通孔423而与以下说明的侧边排气构造80相通,从而将存在于活塞上室52的内部的压缩空气经由排气室55、连通孔423、以及侧边排气构造80向大气开放。此处,如上所述,在该连通孔423的相对位置,设有与减压腔室75连通的连通流道424。因此,存在于活塞上室52的内部的压缩空气经由该侧边排气构造80向大气开放,并且,经由包括减压腔室75在内的触发阀排气构造74向大气开放。
这样,活塞上室52的内部的压力成为大气压。此处,存在于与返回室54相通的活塞下室53的内部的压缩空气的压力超过下降至该大气压的活塞上室52的内部的压力,从而使活塞33向上动。即,与打入驱动器35一体的活塞33以返回图4所示的初始位置的状态的方式向上动。即,对于流入气缸31外的返回室54的返回空气而言,为了使活塞33进行打入动作,而对流入活塞上室52的压缩空气进行再利用。利用流入该返回室54的返回空气,能够使打入后的活塞33复原至上述的打入动作前的初始位置。
接下来,对与上述的排气室55相通的侧边排气构造80进行说明。该侧边排气构造80是处于将排气室55与工具主体15的外部连通的状态的构造,以使如上述那样地流出至排气室55的压缩空气向大气开放。此外,流出至该排气室55的压缩空气相当于打入后在工具主体15的内部存在的不需要的空气。
图8是以使侧边排气构造80可见的方式表示的局部切开剖视图。图9是放大表示图8所示的侧边排气构造80的放大剖视图。如图8所示,侧边排气构造80在工具主体15的主体壳体21的侧面中的、沿作为钉的打入方向的前端方向的侧面配设。该侧边排气构造80具备外部排出口84,当使存在于上述的活塞上室52的内部的压缩空气向大气开放时,该外部排出口84与工具主体15的外部相通。
如图9所示,侧边排气构造80大概通过在主体壳体21螺纹固定排气罩83来形成。如图1以及图2所示,在该排气罩83,且在工具主体15左右两侧各形成有六个外部排出口84(84a、84b、84c、84d、84e、84f)。该左右两侧各六个外部排出口84具有与形成于主体壳体21的内部的排气室55相通的开口形状。即,在螺纹固定排气罩83的主体壳体21,设有以与该外部排出口84相通的方式与排气室55连通的连通孔(未图示)。该外部排出口84以相对于工具主体15左右对称的构造而形成。从该外部排出口84被排气至工具主体15的外部的空气排出方向设定为,在沿钉的打入方向的方向上倾斜。即,从该外部排出口84的空气排出设定为,相对于工具主体15的前端侧倾斜、且朝向打入材料W的方向。
此处,如图1以及图2所示,在该工具主体15左右两侧各以六个设置的外部排出口84以在与打入件的打入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成排的方式,在前后方向上多排(两排)并列设置。具体而言,外部排出口84a、84b、84c与外部排出口84d、84e、84f以相互对称的形状在前后方向上分列为两排。另外,像这样成排为两排的外部排出口84a、84b、84c与外部排出口84d、84e、84f沿打入件的打入方向(图示规定的上下方向)三个三个地并列形成。即,沿打入件的打入方向(图示规定的上下方向)的三个外部排出口84a、84b、84c与外部排出口84d、84e、84f在前后方向上以作为相互对称构造的两排并列设置。此外,从这些外部排出口84进行的空气排出的方向如上所述地设定为朝向打入材料W的方向,从而这六个外部排出口84a、84b、84c、84d、84e、84f分别具有使空气排出的方向沿着朝向打入材料W的方向的导向形状。
详细而言,侧边排气构造80如下形成。
侧边排气构造80在主体壳体21的侧面中的、沿钉的打入方向的左右的两侧边侧面配设。该侧边排气构造80大概具备排气过滤器81、固定件82以及排气罩83。排气过滤器81在主体壳体21与排气罩83之间配设,并遍及外部排出口84的开口范围地配设。因此,通过排气过滤器81对从排气室55输送且向工具主体15的外部排出的空气的排出进行缓冲。固定件82由螺纹部件821和垫圈822构成,并相对于主体壳体21螺纹固定排气罩83。
排气罩83形成为以塑料树脂为材料的成形部件。对于该排气罩83而言,如上所述地形成有六个外部排出口84。该排气罩83是相当于本发明的罩体的部件,以在与主体壳体21之间夹装护罩90的一部分的方式安装于主体壳体21的外周。在该排气罩83,设有用于向工具主体15的外部排出压缩空气的外部排出口84,除此之外,设有固定孔851和突出孔852。
固定孔851是设为能够用螺纹部件821(固定件82)将排气罩83螺纹固定于主体壳体21的孔。另外,突出孔852是设为以使作为夹装在排气罩83与主体壳体21之间的护罩90的一部分的突出缓冲部95从排气罩83向外部露出的方式设置的孔。突出孔852是相当于本发明的贯通孔的孔,以能够使作为护罩90的一部分的突出缓冲部95向外侧突出的形状形成。另外,如图1以及图2所示,突出孔852的形状以与把手部70延伸的方向一致的方式延伸地形成,且对照外部排出口84的形状形成,从而提高空气式打入工具10的外观设计性。
另外,当该排气罩83被固定件82固定时,受到来自主体壳体21和顶盖25的支承。即,设有腿部位86,当排气罩83被固定件82固定时,在夹装护罩90的夹入部92的状态下,该腿部位86受到来自主体壳体21的外周面211的支承。另外,设有按压部位87,当排气罩83被固定件82固定时,该按压部位87抵接于顶盖25的外周面251而受到支承。更加详细而言,排气罩83的按压部位87将顶盖25的安装部位26的内周面261朝向主体壳体21的结合部位22(朝向内周侧)按压。
此外,护罩90的夹入部92由于被夹入主体壳体21的外周面211与排气罩83的腿部位86之间而弹性变形,利用该弹性变形来确保排气罩83相对于的主体壳体21的紧贴性。与此相对,排气罩83的按压部位87单纯地抵接于顶盖25的外周面251,并按压该顶盖25的外周面251。
如上所述,护罩90具备外观设计部91,通过对能够弹性变形的弹性体进行成形来形成,来提高空气式打入工具10的外观设计性。该护罩90以与排气罩83的外观设计对应的形状形成。具体而言,沿排气罩83的外周面831的面形状形成有堤部93。另外,在该护罩90中的供上述的排气罩83的腿部位86抵接的周围,设有适当的定位凸部94。此外,如上所述,对于在主体壳体21的外周面211与排气罩83的腿部位86之间被夹住的护罩90的夹入部92而言,由于这样的夹入而弹性变形。利用这样的夹入部92的弹性复原力,能够提高排气罩83与主体壳体21的紧贴性能(密封性)。
另外,该护罩90具备通过上述的排气罩83的突出孔852而向外部突出地露出的突出缓冲部95。当成形护罩90时,该突出缓冲部95与外观设计部91、夹入部92、堤部93一起一体成形。即,护罩90是以具备这些外观设计部91、夹入部92、堤部93、突出缓冲部95的方式而以能够弹性变形的弹性体成形的部件。
如图9所示,突出缓冲部95通过排气罩83的突出孔852而向外部突出。如图1以及图2所示,该突出缓冲部95对照排气罩83的突出孔852的孔形状形成。另外,该突出缓冲部95以比排气罩83向外侧突出的方式形成。即,对于突出缓冲部95而言,以使突出缓冲部95的外周端951的配置位置比排气罩83的外周面831的外端位置还向外侧突出的方式成形突出缓冲部95。
接下来,对主体壳体21和顶盖25的安装构造进行说明。
对于主体壳体21,选择镁作为材料(成形材料)来成形。另外,对于顶盖25,选择铝作为材料(成形材料)来成形。即,主体壳体21通过对比重比顶盖25的比重低且强度弱的材料进行成形来形成。因此,主体壳体21的刚性比顶盖25的刚性低,但能够实现主体壳体21本身的轻型化。反过来说,顶盖25通过对强度比主体壳体21的强度强的材料进行成形来形成,从而刚性比主体壳体21的刚性高。
如图9所示,在像这样成形的主体壳体21的打入基端侧开口部23,安装顶盖25。即,顶盖25相对于主体壳体21的打入基端侧开口部23的安装部位26设定为,使主体壳体21的打入基端侧开口部23的边缘24配置于顶盖25的安装部位26的内周面261侧。即,主体壳体21和顶盖25通过以使主体壳体21的结合部位22与顶盖25的安装部位26内外重叠的方式对四点进行螺纹紧固(图1以及图2所示的附图标记29)而形成为一体。详细而言,主体壳体21的结合部位22的外周直径的长度设定为比顶盖25的安装部位26的内周直径的长度短,而在该顶盖25的安装部位26的内周侧。
因此,主体壳体21的打入基端侧开口部23的边缘24在顶盖25的安装部位26的内周面261侧配置。具体而言,在包括主体壳体21的打入基端侧开口部23的边缘24在内的结合部位22的外周面221与顶盖25的安装部位26的内周面261抵接的状态下,使它们结合。此处,如上所述,主体壳体21和顶盖25由于成形材料不同因而相互的刚性不同,从而与包括主体壳体21的打入基端侧开口部23在内的结合部位22的刚性相比,顶盖25的安装部位26的刚性也具有较高的刚性。
此外,在这些主体壳体21的结合部位22与顶盖25的安装部位26之间,以使之弹性变形的方式夹装有O型圈28。该O型圈28起作用,以使提高主体壳体21的结合部位22与顶盖25的安装部位26相互的紧贴状态。
排气罩83的按压部位87与顶盖25的安装部位26的外周面262抵接。即,上述的排气罩83具有按压部位87,该按压部位87支承于主体壳体21、且以与顶盖25的安装部位26的外周面262抵接的方式延伸。通过该按压部位87的抵接,来抑制顶盖25的安装部位26向外周侧的扩展。即,排气罩83的按压部位87朝向主体壳体21的结合部位22(朝向内周侧)对顶盖25的安装部位26进行支承。另外,主体壳体21的结合部位22的变形也能够经由顶盖25的安装部位26而因排气罩83的按压部位87的按压得到抑制。
根据上述的空气式打入工具10,能够起到如下作用效果。
即,根据上述的空气式打入工具10,通过打开头阀41来使压缩空气流入活塞上室52,通过压缩空气向该活塞上室52的流入来使活塞33向下动,能够使与活塞33成为一体的打入驱动器35进行打入动作,从而能够将钉(打入件)打入。此处,根据该空气式打入工具10,构成为,在打入驱动器35的打入动作后,使流入活塞上室52的压缩空气流入活塞下室53,而使包括打入驱动器35在内的活塞33复原至打入动作前的初始位置,从而能够将如上所述地使进行了打入动作后的打入驱动器35复原至打入动作前的初始位置时的返回空气回收利用为用于进行打入动作的压缩空气。由此,能够成为提高了压缩空气的利用效率的能源效率高的空气式打入工具10。另外,若像这样回收压缩空气且向工具主体15的外部排气,则不是使用于进行打入动作的压缩空气单纯地向大气开放,而是将其一边作为使打入驱动器35复原至打入动作前的初始位置的返回空气来利用一边使压缩空气向大气开放,从而能够使压缩空气分散地向工具主体15的外部排出,而能够抑制排出的压缩空气的风噪音。
并且,根据该空气式打入工具10,侧边排气构造80的排气流道通过连通流道424而与触发阀排气构造74的排气流道连通,而能够使不需要的空气从触发阀排气构造74向工具主体15的外部排气,其中,触发阀排气构造74的排气流道使进行头阀41的开闭操作的触发阀73的施力空气向工具主体15的外部排气。由此,当使压缩空气向大气开放时,能够由于侧边排气构造80和触发阀排气构造74而分散地排出,从而能够抑制排出的压缩空气的风噪音。另外,根据上述的空气式打入工具10,在触发阀排气构造74,设有减压腔室75,该减压腔室75在使流入触发阀排气构造74的空气向工具主体15的外部排气前能够膨胀,从而当使压缩空气向大气开放时,通过在排气前使之膨胀,能够使压缩空气减压而向工具主体15的外部排出。由此,能够抑制排出的压缩空气的风噪音。另外,根据上述的空气式打入工具10,在触发阀排气构造74,设有缓冲过滤器,该缓冲过滤器对向工具主体15的外部排气的空气的排出力进行缓冲,从而当使压缩空气向大气开放时,在排气前,利用缓冲过滤器而能够缓冲排出力地使空气向工具主体15的外部排出。由此,能够抑制排出的压缩空气的风噪音。
另外,根据上述的空气式打入工具10,头阀41构成为通过沿钉(打入件)的打入方向的移动而以向活塞上室52输送压缩空气的方式打开阀,从而能够取消在与钉的打入方向相反一侧的部位设置用于关闭阀的阀施力部件。由此,能够缩短空气式打入工具10的打入方向的设备长度。并且,根据该空气式打入工具10,在工具主体15的主体壳体21的侧面中的沿钉的打入方向的侧边侧面,设有侧边排气构造80,该侧边排气构造80在打入后用于使存在于工具主体15的排气室55的内部的压缩空气向工具主体15的外部排气。由此,能够取消沿打入方向的设备长度方向配设侧边排气构造,从而能够缩短打入方向的设备长度。因此,根据该空气式打入工具10,能够尽量减少空气式打入工具10的体积,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作为工具的使用容易度。
另外,根据上述的空气式打入工具10,排气罩83以夹装具有弹性且形成主体壳体21的外装的护罩90的夹入部92的方式安装于主体壳体21的外周,从而利用该护罩90能够提高主体壳体21与排气罩83之间的组装状态。另外,根据上述的空气式打入工具10,护罩90是成为弹性材料的弹性体的成形部件,通过在排气罩83与主体壳体21之间夹装的护罩90的夹入部92的弹性变形,来确保排气罩83与主体壳体21间的紧贴性。由此,能够提高主体壳体21与排气罩83的组装状态,并且能够更加良好地确保排气功能的稳定性。
另外,根据上述的空气式打入工具10,护罩90具有比排气罩83的外周面831还向外侧突出的形状,从而例如即使在空气式打入工具10掉落等而与地面接触的情况下等,利用向护罩90的外侧突出的形状,能够保护排气罩83使之不受损伤。另外,根据上述的空气式打入工具10,在主体壳体21与排气罩83之间夹装的护罩90形成为,通过突出孔852而比排气罩83的外周面831还向外侧突出,从而能够使向外侧突出的护罩90接近排气罩83而配设。由此,例如即使在空气式打入工具10掉落等而与地面接触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接近排气罩83而配设的护罩90的突出缓冲部95的形状,来更加有效地保护排气罩83使之不受损伤。
另外,根据上述的空气式打入工具10,外部排出口84a、84b、84c与外部排出口84d、84e、84f以相互对称的形状在前后方向上成排为两排地形成,从而能够高效地形成用于排气的外部所面对的区域。另外,根据上述的空气式打入工具10,像这样成排为两排的外部排出口84a、84b、84c与外部排出口84d、84e、84f沿打入件的打入方向(图示规定的上下方向)三个三个地并列形成,从而能够更加高效地形成用于排气的外部所面对的区域。
另外,根据上述的空气式打入工具10,从用于将不需要的压缩空气排气的外部排出口84开始的排出方向,设定为在沿钉的打入方向的方向上倾斜,从而能够使该排出方向朝向打入对象,进而能够提高使用时的舒适性。另外,根据上述的空气式打入工具10,对于在活塞33的打入后使活塞33复原至初始位置的返回空气而言,为了使活塞33进行打入动作,而设定为对流入活塞上室52的压缩空气进行再利用,从而能够高效地利用用于进行打入动作的压缩空气。
此外,本发明的空气式打入工具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也可以如下那样地通过适当地变更位置来构成。
例如,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本发明的空气式打入工具而举例表示空气打钉机进行说明。然而,作为本发明的空气式打入工具,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构成为,利用压缩空气作为驱动源,而将作为打入件的加工钉、图钉等打入的空气式打入工具。
另外,作为上述的实施方式的排气罩83(罩体)以及护罩90的形状,是本发明的侧边排气构造有关的一个实施方式,作为这些排气罩以及护罩的材料以及形状,不限定于该例,能够选择适当的材料以及形状。即,作为上述的护罩90,作为材料而选择具有弹性的弹性体(软质弹性材料)为材料来成形。然而,作为该护罩的材料,也可以以具有弹性的橡胶树脂材料为材料来成形。
另外,作为被利用为上述的实施方式的空气式打入工具10的驱动源的压缩空气的空气压,以常压(约8kg/cm2)左右来利用,但也可以以高压(约23kg/cm2)左右来利用。

Claims (5)

1.一种空气式打入工具,通过打开主阀来使压缩空气流入活塞的上室,并利用压缩空气向该上室的流入来使该活塞向下动,从而使与该活塞成为一体的打入驱动器进行打入动作,该空气式打入工具的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式打入工具以如下方式构成:在所述打入驱动器的所述打入动作后,使流入所述活塞的所述上室的压缩空气流入该活塞的下室,从而使包括该打入驱动器在内的该活塞复原至所述打入动作前的初始位置,
在内置有所述打入驱动器以及所述活塞的工具主体,设有侧边排气构造,该侧边排气构造使所述打入动作后的该工具主体的内部的不需要的空气从沿该打入动作方向的所述工具主体的侧边侧面向该工具主体的外部排气,
所述侧边排气构造的排气流道与触发阀排气构造的排气流道连通,从而能够使所述不需要的空气从该触发阀排气构造向该工具主体的外部排气,其中,所述触发阀排气构造的排气流道使进行所述主阀的开闭操作的触发阀的施力空气向该工具主体的外部排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式打入工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触发阀排气构造设有腔室,该腔室能够在流入所述触发阀排气构造的空气向所述工具主体的外部排气前膨胀。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式打入工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触发阀排气构造设有缓冲过滤器,该缓冲过滤器使向所述工具主体的外部被排气的空气的排出力缓冲。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式打入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边排气构造具备罩体,该罩体配设于所述主体壳体的外周,且在该罩体形成有用于使所述不需要的空气排气的外部排出口,
所述罩体对护罩进行局部夹装从而安装在该主体壳体的外周,所述护罩具有弹性且作为所述主体壳体的外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式打入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护罩是弹性材料的成形部件,
通过在所述罩体与所述主体壳体之间局部夹装的所述护罩的弹性变形,来确保所述罩体与该主体壳体之间的紧贴性。
CN201310036080.1A 2012-04-12 2013-01-30 空气式打入工具 Active CN10337284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90948A JP5889703B2 (ja) 2012-04-12 2012-04-12 エア打込み工具
JP2012-090948 2012-04-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72845A true CN103372845A (zh) 2013-10-30
CN103372845B CN103372845B (zh) 2015-07-15

Family

ID=494590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36080.1A Active CN103372845B (zh) 2012-04-12 2013-01-30 空气式打入工具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889703B2 (zh)
CN (1) CN103372845B (zh)
TW (1) TWI56854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47909B2 (ja) * 2016-02-18 2020-02-14 株式会社マキタ 打ち込み工具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312372A (en) * 1969-08-18 1973-04-04 Fastener Corp Pneumatic fastener driving tool
JPH08267373A (ja) * 1995-03-30 1996-10-15 Kanematsu Nnk Corp 空気圧式固着具打込機
US5669542A (en) * 1996-05-17 1997-09-23 Stanley-Bostitch, Inc. Fastener driving device having full cycle valve
EP1350603A2 (en) * 2002-04-05 2003-10-08 Stanley Fastening Systems L.P. Fastener driving device
CN2908061Y (zh) * 2005-05-08 2007-06-06 深圳市元亨电磁技术有限公司 使用液态高压气驱动的射钉机
US20070227477A1 (en) * 2004-07-09 2007-10-04 Yoshitaka Akiba Combustion type power tool having buffer piece
CN201437236U (zh) * 2009-07-22 2010-04-14 李仲毅 具消音功能的火药击钉器
CN101712148A (zh) * 2008-09-30 2010-05-26 株式会社牧田 气动工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11225B2 (ja) * 1995-06-09 2001-09-25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空気圧式釘打機の減音機構
JP3137229B2 (ja) * 1995-06-09 2001-02-19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釘打機における起動用エアの排出機構
JP3446536B2 (ja) * 1997-05-21 2003-09-16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空気釘打ち機のカバー装置
JPH11333752A (ja) * 1998-05-21 1999-12-07 Makita Corp エア工具の排気装置
JP3835078B2 (ja) * 1999-10-12 2006-10-18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釘打ち機の排気装置
JP3954924B2 (ja) * 2002-08-09 2007-08-08 株式会社マキタ 空圧式固着具打込機の減音装置
US6948647B1 (en) * 2004-05-25 2005-09-27 Black & Decker Inc. Anti-slip shingle grip for fastening tool
JP4996044B2 (ja) * 2004-07-09 2012-08-08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打込機
JP2007245306A (ja) * 2006-03-16 2007-09-27 Hitachi Koki Co Ltd 打込機
TWI387514B (zh) * 2010-09-20 2013-03-01 Basso Ind Corp High pressure nail gun that eliminates exhaust noise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312372A (en) * 1969-08-18 1973-04-04 Fastener Corp Pneumatic fastener driving tool
JPH08267373A (ja) * 1995-03-30 1996-10-15 Kanematsu Nnk Corp 空気圧式固着具打込機
US5669542A (en) * 1996-05-17 1997-09-23 Stanley-Bostitch, Inc. Fastener driving device having full cycle valve
EP1350603A2 (en) * 2002-04-05 2003-10-08 Stanley Fastening Systems L.P. Fastener driving device
US20070227477A1 (en) * 2004-07-09 2007-10-04 Yoshitaka Akiba Combustion type power tool having buffer piece
CN2908061Y (zh) * 2005-05-08 2007-06-06 深圳市元亨电磁技术有限公司 使用液态高压气驱动的射钉机
CN101712148A (zh) * 2008-09-30 2010-05-26 株式会社牧田 气动工具
CN201437236U (zh) * 2009-07-22 2010-04-14 李仲毅 具消音功能的火药击钉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215870A (ja) 2013-10-24
TWI568547B (zh) 2017-02-01
CN103372845B (zh) 2015-07-15
TW201341132A (zh) 2013-10-16
JP5889703B2 (ja) 2016-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S2266082T3 (es) Dispositivo de frenado y de amortiguacion para elementos desplazables de muebles.
KR102050274B1 (ko) 에너지 회수식 유체 진동 댐퍼
TWI444176B (zh) 免調整之緩衝氣壓缸
CN103372845A (zh) 空气式打入工具
CN102528750B (zh) 用于调整紧固件的驱动深度的紧固工具
US6027316A (en) Air pump capable of inflating an inflatable object regardless of air pressure level in the inflatable object
CN103182700B (zh) 气动打入工具
CN204551652U (zh) 一种具有气动手感的排水阀启动开关
KR20160107096A (ko) 공기압축기의 개선된 구조
CN103029102B (zh) 驱动器
CN107905980B (zh) 一种空压机活塞
JP6634702B2 (ja) 打込機
US20150300512A1 (en) Aerating bag
CN106122532A (zh) 流动通道单元和切换阀
CN103101030A (zh) 打入工具
CN104019262A (zh) 简易式充气阀结构
US20080290132A1 (en) Main Air Valve for Pneumatic Nail Gun
CN105351568B (zh) 一种组合阀及其单阀
JP5730752B2 (ja) エア打込み工具
JP2006511319A (ja) 内蔵式複式膨張機構を備えるスポーツ・ボール
TWM525730U (zh) 用於義肢膝關節且具有單向逆止功能的多段式自動調整氣壓缸
MXPA04011748A (es) Pelota deportiva con mecanismo autocontenido de inflamiento de doble accion.
CN2824999Y (zh) 腿运动装置
CN211747351U (zh) 一种充气鞋
CN219013246U (zh) 减振器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