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31380A - 头盔内衬组件及头盔总成 - Google Patents

头盔内衬组件及头盔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31380A
CN114831380A CN202210674359.1A CN202210674359A CN114831380A CN 114831380 A CN114831380 A CN 114831380A CN 202210674359 A CN202210674359 A CN 202210674359A CN 114831380 A CN114831380 A CN 1148313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relief
cavity
air
valve
ai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7435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宇珉
张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1067435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31380A/zh
Publication of CN1148313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3138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2HEADWEAR
    • A42BHATS; HEAD COVERINGS
    • A42B3/00Helmets; Helmet covers ; Other protective head coverings
    • A42B3/04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helmets
    • A42B3/10Linings
    • A42B3/12Cushioning devices
    • A42B3/121Cushioning devices with at least one layer or pad containing a fluid
    • A42B3/122Cushioning devices with at least one layer or pad containing a fluid inflatable

Landscapes

  • Helmets And Other Head Cove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头盔内衬组件,包括安装于头盔外壳的内腔壁上的基体,所述基体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缓冲气囊,相邻两所述缓冲气囊之间能够通过开合设置的第一泄压气管相连通,两所述相邻的缓冲气囊之间还开合设置有能够连通两所述相邻的缓冲气囊的第二泄压气管,导通状态下的所述第一泄压气管内的气流方向与导通状态下的所述第二泄压气管内的气流方向相反。该头盔内衬组件能够显著提高头盔的抗冲击能力,优化头盔对佩戴者头部的整体保护效果及头盔佩戴时的安全性。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应用上述头盔内衬组件的头盔总成。

Description

头盔内衬组件及头盔总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头部防护装置及其配套器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头盔内衬组件。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应用该头盔内衬组件的头盔总成。
背景技术
头盔是一种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和普遍采用的头部防护装置,尤其是在共享单车日益普及的今天,随着社会各界对骑行安全的日益重视,以及公安交管部门对骑行安全配套器材和行为的重点管理,使得头盔的性能也日益受到重视。
另一方面,头盔也是一种典型的军用装备,随着现代化军事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单兵作战设备的性能需求不断提高,对军用头盔的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现有的头盔自身结构较为单一,通常是由具有刚性耐冲击结构的外壳与具备一定缓冲能力的内衬组件相互组装而成。通常情况下,内衬组件是由泡沫材料或工程塑料等硬质材料制成,考虑到日常佩戴的内部通风散热等需求,通常会将内衬组件加工为空芯及网状等结构,以满足常规的佩戴需求。
然而,虽然上述现有的常规头盔结构能够满足基本的使用需求,但受其自身结构所限,当头部遭受局部高强度冲击时,仍仅依靠头盔内衬的局部结构吸收结构冲击,这依旧会给受冲击部位的佩戴者头部造成较强的局部压力和冲击,存在较高的受伤风险,尤其是考虑到目前的户外骑行环境以及单兵作战需求等,导致目前的常规头盔结构的耐冲击性能不强,佩戴后对佩戴者头部的整体保护效果和抗冲击能力较差,安全性不高。
因此,如何提高头盔的抗冲击能力,优化其对佩戴者头部的保护效果和佩戴安全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头盔内衬组件,该头盔内衬组件能够显著提高头盔的抗冲击能力,优化头盔对佩戴者头部的保护效果及头盔佩戴时的安全性。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上述头盔内衬组件的头盔总成。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头盔内衬组件,包括安装于头盔外壳的内腔壁上的基体,所述基体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缓冲气囊,相邻两所述缓冲气囊之间能够通过开合设置的第一泄压气管相连通,两所述相邻的缓冲气囊之间还开合设置有能够连通两所述相邻的缓冲气囊的第二泄压气管,导通状态下的所述第一泄压气管内的气流方向与导通状态下的所述第二泄压气管内的气流方向相反。
优选地,所述第一泄压气管包括沿其内部的气流方向自上游至下游依次连通布置的第一泄压进气腔和第一泄压排气腔,所述第一泄压进气腔与所述第一泄压排气腔沿所述第一泄压气管内的气流方向错位布置,且所述第一泄压进气腔与所述第一泄压排气腔之间连通有第一泄压过渡腔,所述第一泄压进气腔内能够沿气流方向往复移动地设置有第一泄压挡板,且所述第一泄压挡板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泄压进气腔的内周壁间隙配合,所述第一泄压挡板与所述第一泄压进气腔的内端壁之间嵌装有第一泄压复位弹簧,所述第一泄压进气腔的进气端设置有能够与所述第一泄压挡板的外端壁相抵并紧密贴合的第一泄压限位块;
所述第二泄压气管包括沿其内部的气流方向自上游至下游依次连通布置的第二泄压进气腔和第二泄压排气腔,所述第二泄压进气腔与所述第二泄压排气腔沿所述第二泄压气管内的气流方向错位布置,且所述第二泄压进气腔与所述第二泄压排气腔之间连通有第二泄压过渡腔,所述第二泄压进气腔内能够沿气流方向往复移动地设置有第二泄压挡板,且所述第二泄压挡板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二泄压进气腔的内周壁间隙配合,所述第二泄压挡板与所述第二泄压进气腔的内端壁之间嵌装有第二泄压复位弹簧,所述第二泄压进气腔的进气端设置有能够与所述第二泄压挡板的外端壁相抵并紧密贴合的第二泄压限位块。
优选地,相邻两所述缓冲气囊之间设置有泄压集成管,所述第一泄压气管和所述第二泄压气管均位于所述泄压集成管内,所述第一泄压进气腔的进气端与所述第二泄压排气腔的排气端沿气流方向位于所述泄压集成管的一端,所述第二泄压进气腔的进气端与所述第一泄压排气腔的排气端沿气流方向位于所述泄压集成管的另一端。
优选地,所述泄压集成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内沿气流方向弯折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一侧壁与所述管体的内壁间形成所述第一泄压气管,所述隔板的另一侧壁与所述管体的内壁间形成所述第二泄压气管。
优选地,所述缓冲气囊上设置有充气组件,所述充气组件包括充气囊以及贯穿设置于所述充气囊上的充气阀,所述充气阀包括内部具有上阀腔的上阀体以及内部具有下阀腔的下阀体,所述下阀体的底端具有连通所述下阀腔与所述缓冲气囊的内腔的阀孔,所述上阀体的顶端具有连通所述上阀腔与外部环境的进气口,所述上阀体的侧部具有连通所述上阀腔与所述充气囊的内腔的补气口,所述下阀体的顶部具有连通所述充气囊的内腔与所述下阀腔的充气口,所述下阀腔内能够沿其内部气流方向往复移动地设置有与所述充气口对位配合的弹性阻流件,所述弹性阻流件与所述下阀腔的内侧壁间隙配合,所述弹性阻流件处于极限伸展状态时,所述充气口被该弹性阻流件封堵,所述弹性阻流件处于非极限伸展状态时,该弹性阻流件与所述充气口间隙配合,使所述充气口与所述缓冲气囊间通过所述下阀腔和所述阀孔相连通;
所述上阀腔内设置有自其顶部至其底部延伸的阀杆,所述阀杆上能够沿其轴向往复移动地设置有能够与所述进气口对位抵接并封堵适配的阀瓣,所述阀瓣与所述上阀腔的底部内壁之间嵌装有阀芯复位弹簧。
优选地,所述上阀体的底部具有过渡阀腔,所述过渡阀腔与所述上阀腔间连通有通气孔,且所述过渡阀腔分别与所述补气口和所述充气口相连通;
所述阀杆的底部沿其径向凸出设置有环形凸台,所述环形凸台位于所述过渡阀腔内,所述阀杆位于上极限位置时,所述环形凸台的顶面与所述过渡阀腔的顶部内壁紧密贴合以将所述通气孔封堵,且所述环形凸台的外周壁与所述过渡阀腔的内周壁间隙配合。
优选地,所述阀杆的底端沿其轴向凸出设置有通气顶杆,所述通气顶杆往复移动地插装于所述充气口内,且所述阀杆位于下极限位置时,所述通气顶杆将所述弹性阻流件向下顶开以使所述充气口与所述下阀腔导通。
优选地,所述下阀体的顶部沿其轴向凸出设置有环形护板,所述环形护板沿所述下阀体的周向布置,所述上阀体的底部对位插装于所述环形护板内,所述上阀体的外壁与所述环形护板的内壁之间间隙配合以形成导流气口。
优选地,所述进气口的内径小于所述上阀腔的内径,所述上阀体的内部还设置有限位腔,所述限位腔沿所述阀杆的轴向位于所述进气口与所述上阀腔之间,且所述限位腔的内径自靠近所述进气口的一端至靠近所述上阀腔的一端递增,所述阀瓣的外壁与所述限位腔的内壁抵接适配。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头盔总成,包括具有内腔的外壳,所述外壳的内腔中设置有头盔内衬组件,所述头盔内衬组件为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头盔内衬组件,且所述头盔内衬组件拆装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内腔壁上。
相对上述背景技术,本发明所提供的头盔内衬组件,其佩戴使用过程中,当头盔局部遭到较强的结构冲击时,受冲击部位处的缓冲气囊被高强度压缩,致使该缓冲气囊的内部气压显著升高,此时,通过第一泄压气管或第二泄压气管,可以将当前受冲击的缓冲气囊中的高压气体及时导入相邻的缓冲气囊中,以此通过受冲击的缓冲气囊与其邻位的缓冲气囊间的协同连通作用,形成对头盔及佩戴者头部的整体缓冲处理,使得头盔局部遭受的结构冲击能够被头盔的整体结构均匀承受,避免局部冲击力过大而对佩戴者头部造成严重损伤,并有效避免因局部冲击力过大导致头盔的局部结构损坏失效,保证头盔的整体抗冲击能力,并据此使得头盔对佩戴者头部的整体保护效果得以相应优化,佩戴者头部佩戴头盔时的安全性得以相应提高。
在本发明的另一优选方案中,第一泄压气管包括沿其内部的气流方向自上游至下游依次连通布置的第一泄压进气腔和第一泄压排气腔,第一泄压进气腔与第一泄压排气腔沿第一泄压气管内的气流方向错位布置,且第一泄压进气腔与第一泄压排气腔之间连通有第一泄压过渡腔,第一泄压进气腔内能够沿气流方向往复移动地设置有第一泄压挡板,且第一泄压挡板与第一泄压进气腔的内壁间隙配合,第一泄压挡板与第一泄压进气腔的内端壁之间嵌装有第一泄压复位弹簧,第一泄压进气腔的进气端设置有能够与第一泄压挡板的外端壁相抵并紧密贴合的第一泄压限位块;第二泄压气管包括沿其内部的气流方向自上游至下游依次连通布置的第二泄压进气腔和第二泄压排气腔,第二泄压进气腔与第二泄压排气腔沿第二泄压气管内的气流方向错位布置,且第二泄压进气腔与第二泄压排气腔之间连通有第二泄压过渡腔,第二泄压进气腔内能够沿气流方向往复移动地设置有第二泄压挡板,且第二泄压挡板与第二泄压进气腔的内壁间隙配合,第二泄压挡板与第二泄压进气腔的内端壁之间嵌装有第二泄压复位弹簧,第二泄压进气腔的进气端设置有能够与第二泄压挡板的外端壁相抵并紧密贴合的第二泄压限位块。以第一泄压气管上游的缓冲气囊受压而需要向位于第一泄压气管下游的缓冲气囊泄压为例,位于第一泄压气管上游的缓冲气囊受压后,气压经由第二泄压气管施加在第二泄压挡板的内端壁上,从而使第二泄压挡板与第二泄压限位块充分相抵并紧密贴合以将第二泄压进气腔封堵,从而避免气体经由第二泄压气管排出;与此同时,第一泄压挡板的外端壁受到来自第一泄压气管上游的缓冲气囊的气体压力,使得第一泄压挡板克服第一泄压复位弹簧的弹性作用力而逐渐向第一泄压气管的内部移动,也即,此时第一泄压挡板逐步接近第一泄压过渡腔,直至第一泄压挡板的外端壁与第一泄压限位块脱离接触并逐渐远离,由此使得上游气体能够依次经由第一泄压挡板与第一泄压限位块之间的间隙以及第一泄压挡板的侧壁与第一泄压进气腔的内周壁之间的间隙而通入第一泄压过渡腔内,继而依次经由第一泄压过渡腔和第一泄压排气腔后进入位于第一泄压气管下游的缓冲气囊内,位于第一泄压气管上游的缓冲气囊内的气体不断经由第一泄压气管通入位于第一泄压气管下游的缓冲气囊内,直至位于第一泄压气管上游和下游的两缓冲气囊的内部气压重新恢复等压平衡,在此过程中,随着第一泄压挡板的外端壁处受到的气压逐渐降低,以及第一泄压挡板的内端壁处受到的气压逐渐增大,结合第一泄压复位弹簧对第一泄压挡板的内端壁处施加的弹性复位力,使得第一泄压挡板逐步靠近第一泄压进气腔的进气端,直至第一泄压挡板的外端壁与第一泄压限位块重新接触并可靠相抵而紧密贴合,由此使第一泄压挡板重新将第一泄压气管封堵,实现位于第一泄压气管上游及下游的两缓冲气囊间的相对隔绝和密闭。若第二泄压气管上游的缓冲气囊受压而需要向位于第二泄压气管下游的缓冲气囊泄压,则气流方向与上述以第一泄压气管为例说明的工作过程中的气流方向相反,其余部件动作过程及适配效果均可参照上文所述对应理解,在此不做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头盔总成的结构侧剖图;
图2为图1中头盔内衬组件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相邻两个缓冲气囊之间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泄压集成管的放大结构剖视图;
图5为充气囊向缓冲气囊中充气时充气组件的结构剖视图;
图6为外部环境向充气囊内补气时充气组件的结构剖视图;
图7为外部供气装置经由充气组件向缓冲气囊中充气的结构剖视图。
其中:
10-头盔内衬组件;
11-基体;111-缓冲气囊;112-瓣膜组件;
12-泄压集成管;121-第一泄压气管;1211-第一泄压进气腔;1212-第一泄压排气腔;1213-第一泄压过渡腔;1214-第一泄压挡板;1215-第一泄压复位弹簧;1216-第一泄压限位块;122-第二泄压气管;1221-第二泄压进气腔;1222-第二泄压排气腔;1223-第二泄压过渡腔;1224-第二泄压挡板;1225-第二泄压复位弹簧;1226-第二泄压限位块;123-管体;124-隔板;
13-充气组件;131-充气囊;1311-着力模块;132-上阀体;1321-上阀腔;1322-进气口;1323-补气口;1324-限位腔;133-下阀体;1331-下阀腔;1332-阀孔;1333-充气口;134-弹性阻流件;135-阀杆;1351-环形凸台;1352-通气顶杆;136-阀瓣;137-阀芯复位弹簧;138-过渡阀腔;1381-通气孔;139-环形护板;1391-导流气口;
20-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头盔内衬组件,该头盔内衬组件能够显著提高头盔的抗冲击能力,优化头盔对佩戴者头部的保护效果及头盔佩戴时的安全性;同时,提供一种应用上述头盔内衬组件的头盔总成。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至图7。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所提供的头盔内衬组件,包括安装于头盔外壳20的内腔壁上的基体11,基体11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缓冲气囊111,相邻两缓冲气囊111之间能够通过开合设置的第一泄压气管121相连通,两相邻的缓冲气囊111之间还开合设置有能够连通两相邻的缓冲气囊111的第二泄压气管122,导通状态下的第一泄压气管121内的气流方向与导通状态下的第二泄压气管122内的气流方向相反。
其佩戴使用过程中,当头盔局部遭到较强的结构冲击时,受冲击部位处的缓冲气囊111被高强度压缩,致使该缓冲气囊111的内部气压显著升高,此时,通过第一泄压气管121或第二泄压气管122,可以将当前受冲击的缓冲气囊111中的高压气体及时导入相邻的缓冲气囊111中,以此通过受冲击的缓冲气囊111与其邻位的缓冲气囊111间的协同连通作用,形成对头盔及佩戴者头部的整体缓冲处理,使得头盔局部遭受的结构冲击能够被头盔的整体结构均匀承受,避免局部冲击力过大而对佩戴者头部造成严重损伤,并有效避免因局部冲击力过大导致头盔的局部结构损坏失效,保证头盔的整体抗冲击能力,并据此使得头盔对佩戴者头部的整体保护效果得以相应优化,佩戴者头部佩戴头盔时的安全性得以相应提高。
应当说明的是,实际应用中,为了进一步优化缓冲气囊111的容积变化幅度,提高其充气及泄压等工作状态下的主体结构强度,可以在缓冲气囊111的侧壁处设置能够伸缩的瓣膜组件112,常规状态下,该瓣膜组件112可以处于收拢叠置状态,当缓冲气囊111内部充气量增大,或是缓冲气囊111因受到结构冲击而局部充胀时,瓣膜组件112可以逐渐张开并伸展,直至达到最大伸展状态,由此能够显著提高缓冲气囊111的最大容积极限和高压耐受性,使缓冲气囊111的主体结构强度更高,缓冲效果及结构可靠性更强。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实际应用中,缓冲气囊111的数量及其排布结构并不局限于图中所示,具体设计及制造时,设计人员和操作人员可以依据具体工况需求,结合头盔产品的具体应用环境等因素,灵活选择和调整头盔内衬组件10中集成的缓冲气囊111的数量及其排布结构,原则上,只要是能够满足所述头盔内衬组件10的实际装配及使用需求,并保证头盔总成的整体性能均可。
另外应当明确的是,基体11的材质以具备一定结构强度和耐磨性能的亲肤材质为宜,具体的材质可以依据实际工况需求灵活选择和调整,包括但不限于尼龙等合成纤维,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纺织材料或是工程材料,原则上,只要是能够保证头盔内衬组件10的结构强度,优化头盔佩戴者的舒适度,并保证头盔总成的整体佩戴安全性和耐冲击效果的材料均可。
进一步地,第一泄压气管121包括沿其内部的气流方向自上游至下游依次连通布置的第一泄压进气腔1211和第一泄压排气腔1212,第一泄压进气腔1211与第一泄压排气腔1212沿第一泄压气管121内的气流方向错位布置,且第一泄压进气腔1211与第一泄压排气腔1212之间连通有第一泄压过渡腔1213,第一泄压进气腔1211内能够沿气流方向往复移动地设置有第一泄压挡板1214,且第一泄压挡板1214的外侧壁与第一泄压进气腔1211的内周壁间隙配合,第一泄压挡板1214与第一泄压进气腔1211的内端壁之间嵌装有第一泄压复位弹簧1215,第一泄压进气腔1211的进气端设置有能够与第一泄压挡板1214的外端壁相抵并紧密贴合的第一泄压限位块1216;
第二泄压气管122包括沿其内部的气流方向自上游至下游依次连通布置的第二泄压进气腔1221和第二泄压排气腔1222,第二泄压进气腔1221与第二泄压排气腔1222沿第二泄压气管122内的气流方向错位布置,且第二泄压进气腔1221与第二泄压排气腔1222之间连通有第二泄压过渡腔1223,第二泄压进气腔1221内能够沿气流方向往复移动地设置有第二泄压挡板1224,且第二泄压挡板1224的外侧壁与第二泄压进气腔1221的内周壁间隙配合,第二泄压挡板1224与第二泄压进气腔1221的内端壁之间嵌装有第二泄压复位弹簧1225,第二泄压进气腔1221的进气端设置有能够与第二泄压挡板1224的外端壁相抵并紧密贴合的第二泄压限位块1226。
基于上述结构,以第一泄压气管121上游的缓冲气囊111受压而需要向位于第一泄压气管121下游的缓冲气囊111泄压为例,位于第一泄压气管121上游的缓冲气囊111受压后,气压经由第二泄压气管122施加在第二泄压挡板1224的内端壁上,从而使第二泄压挡板1224与第二泄压限位块1226充分相抵并紧密贴合以将第二泄压进气腔1221封堵,从而避免气体经由第二泄压气管122排出;与此同时,第一泄压挡板1214的外端壁受到来自第一泄压气管121上游的缓冲气囊111的气体压力,使得第一泄压挡板1214克服第一泄压复位弹簧1215的弹性作用力而逐渐向第一泄压气管121的内部移动,也即,此时第一泄压挡板1214逐步接近第一泄压过渡腔1213,直至第一泄压挡板1214的外端壁与第一泄压限位块1216脱离接触并逐渐远离,由此使得上游气体能够依次经由第一泄压挡板1214与第一泄压限位块1216之间的间隙以及第一泄压挡板1214的侧壁与第一泄压进气腔1211的内周壁之间的间隙而通入第一泄压过渡腔1213内,继而依次经由第一泄压过渡腔1213和第一泄压排气腔1212后进入位于第一泄压气管121下游的缓冲气囊111内,位于第一泄压气管121上游的缓冲气囊111内的气体不断经由第一泄压气管121通入位于第一泄压气管121下游的缓冲气囊111内,直至位于第一泄压气管121上游和下游的两缓冲气囊111的内部气压重新恢复等压平衡,在此过程中,随着第一泄压挡板1214的外端壁处受到的气压逐渐降低,以及第一泄压挡板1214的内端壁处受到的气压逐渐增大,结合第一泄压复位弹簧1215对第一泄压挡板1214的内端壁处施加的弹性复位力,使得第一泄压挡板1214逐步靠近第一泄压进气腔1211的进气端,直至第一泄压挡板1214的外端壁与第一泄压限位块1216重新接触并可靠相抵二紧密贴合,由此使第一泄压挡板1214重新将第一泄压气管121封堵,实现位于第一泄压气管121上游及下游的两缓冲气囊111间的相对隔绝和密闭。
与此相对应地,若第二泄压气管122上游的缓冲气囊111受压而需要向位于第二泄压气管122下游的缓冲气囊111泄压,则气流方向与上述以第一泄压气管121为例说明的工作过程中的气流方向相反,其余部件动作过程及适配效果均可参照上文所述对应理解,在此不做赘述。
更进一步地,相邻两缓冲气囊111之间设置有泄压集成管12,第一泄压气管121和第二泄压气管122均位于泄压集成管12内,第一泄压进气腔1211的进气端与第二泄压排气腔1222的排气端沿气流方向位于泄压集成管12的一端,第二泄压进气腔1221的进气端与第一泄压排气腔1212的排气端沿气流方向位于泄压集成管12的另一端。将位于相邻两缓冲气囊111之间的两个泄压气管的组件结构集成于同一泄压集成管12内,有助于进一步优化头盔内衬组件10的装配空间,提高头盔内衬组件10的部件集成度和装配强度,并使头盔总成的内部空间利用率更高,避免独立部件过多造成佩戴者的头部不适,优化所述头盔内衬组件10与佩戴者头部的适配效果,并使头盔总成的佩戴舒适性得以相应提高。
在此基础上,泄压集成管12包括管体123,管体123内沿气流方向弯折设置有隔板124,隔板124的一侧壁与管体123的内壁间形成第一泄压气管121,隔板124的另一侧壁与管体123的内壁间形成第二泄压气管122。利用隔板124与管体123的内壁间协同配合,将管体123的内腔分隔形成第一泄压气管121和第二泄压气管122,能够进一步简化泄压集成管12的内部结构,优化其组件布局,使其各部件结构更加精巧耐用,并充分利用管体123内部空间,提高泄压集成管12的装配效果和结构强度。
另一方面,缓冲气囊111上设置有充气组件13,充气组件13包括充气囊131以及贯穿设置于充气囊131上的充气阀,充气阀包括内部具有上阀腔1321的上阀体132以及内部具有下阀腔1331的下阀体133,下阀体133的底端具有连通下阀腔1331与缓冲气囊111的内腔的阀孔1332,上阀体132的顶端具有连通上阀腔1321与外部环境的进气口1322,上阀体132的侧部具有连通上阀腔1321与充气囊131的内腔的补气口1323,下阀体133的顶部具有连通充气囊131的内腔与下阀腔1331的充气口1333,下阀腔1331内能够沿其内部气流方向往复移动地设置有与充气口1333对位配合的弹性阻流件134,弹性阻流件134与下阀腔1331的内侧壁间隙配合,弹性阻流件134处于极限伸展状态时,充气口1333被该弹性阻流件134封堵,弹性阻流件134处于非极限伸展状态时,该弹性阻流件134与充气口1333间隙配合,使充气口1333与缓冲气囊111间通过下阀腔1331和阀孔1332相连通;
上阀腔1321内设置有自其顶部至其底部延伸的阀杆135,阀杆135上能够沿其轴向往复移动地设置有能够与进气口1322对位抵接并封堵适配的阀瓣136,阀瓣136与上阀腔1321的底部内壁之间嵌装有阀芯复位弹簧137。
实际操作使用时,常规状态下,阀瓣136在阀芯复位弹簧137的弹性力作用下保持与进气口1322处的对位抵接,以此封堵进气口1322。如图5所示,当需要向缓冲气囊111内充入气体时,操作者可以按压充气囊131,此时位于充气囊131内的气体受压涌入补气口1323,并经由补气口1323进入上阀腔1321内,从而对阀瓣136的内端部形成向外的压力,使阀瓣136保持对进气口1322的封堵,同时,充气囊131内的气体还可以经由充气口1333通入下阀体133内,此时弹性阻流件134的顶部收到来自充气口1333处涌入的气体的压力而逐步移动,使得弹性阻流件134解除对充气口1333的封堵并逐渐远离充气口1333,之后来自充气囊131内的气流可以依次经由充气口1333、下阀腔1331和阀孔1332进入缓冲气囊111的内腔,从而完成对缓冲气囊111的充气作业。
如图6所示,当充气囊131对缓冲气囊111实施充气后,充气囊131内气压降低,由此与外部环境气压协同作用,在上阀腔1321内形成负压作用,使得阀瓣136的顶部收到来自外部环境的气压大于阀瓣136底部受到来自充气囊131内腔的气压,直至阀瓣136在外部气压作用下克服阀芯复位弹簧137的弹性作用力而移动并逐步远离进气口1322,此时外部环境中的气体可以经由进气口1322通入上阀腔1321内,并依次经由上阀腔1321和补气口1323进入充气囊131内,直至充气囊131内的气压与外部环境气压重新恢复至初始状态,在此过程中,结合阀芯复位弹簧137的弹性复位力,使得阀瓣136沿阀杆135的轴向逐步靠近进气口1322,直至阀瓣136将进气口1322重新封堵,从而完成对充气囊131的补气作业。
如图7所示,当需要对充气囊131和/或缓冲气囊111实施主动作业时,可以利用气嘴等外部充气部件顶开阀瓣136并插入进气口1322内,以便对充气囊131和/或实施主动充气作业;亦可以自外向内直接将阀瓣136顶开,以便充气囊131内的气体经由进气口1322处排出,从而对充气囊131实施主动排气作业。
实际操作中,为了进一步优化充气囊131相关组件的操作便利性,可以在充气囊131的主体结构中部设置供操作人员手动按压的着力模块1311,以此在充气囊131按压过程中为操作人员提供可靠的施力位置,保证按压作用力能够快速充分地施加到充气囊131的主体结构上,保证相关的充气作业效率和作业效果。
需要相应指出的是,通常情况下,充气囊131及缓冲气囊111内填充的气体为氮气,也可以依据实际工况需求结合作业成本等因素选择惰性气体等其他理化性质较为安全的气体,原则上,只要是能够保证所述头盔内衬组件10的安全可靠使用,并满足所述头盔总成的实际佩戴及使用需求均可。
此外应当了解的是,弹性阻流件134一般为海绵制件,以保证受力形变的均匀可控,为了进一步优化其形变效果,可以将海绵制件靠近充气口1333一侧的端部结构硬化或是设置硅胶板等材质稍硬的材料制件,以此进一步优化弹性阻流件134的形变效果和控制精度。当然,弹性阻流件134的具体材质及其装配结构可以依据实际工况需求灵活选择和调整,原则上,只要是能够满足所述头盔内衬组件10的实际应用需要均可。
需要相应明确的是,充气组件13相对于缓冲气囊111的装配位置并不局限于图中所示的缓冲气囊111内靠近头盔的外壳20处,依据不同工况下的实际应用需求,充气组件13还可以布置于如图所示的缓冲气囊111内靠近佩戴者头部处,或是如图所示将充气组件13贯穿布置于缓冲气囊111的中部,工作人员可以依据实际工况需求和佩戴习惯灵活调整和选择充气组件13的具体布置位置。当然,考虑到头盔的佩戴舒适性和操作便利性,以如图所示的将充气组件13布置于缓冲气囊111内靠近头盔的外壳20处为宜。
具体地,上阀体132的底部具有过渡阀腔138,过渡阀腔138与上阀腔1321之间连通有通气孔1381,且过渡阀腔138分别与补气口1323和充气口1333相连通;阀杆135的底部沿其径向凸出设置有环形凸台1351,环形凸台1351位于过渡阀腔138内,阀杆135位于上极限位置时,环形凸台1351的顶面与过渡阀腔138的顶部内壁紧密贴合以将通气孔1381封堵,且环形凸台1351的外周壁与过渡阀腔138的内周壁间隙配合。过渡阀腔138能够与上阀腔1321、补气口1323和充气口1333协同配合,进一步优化充气阀内部的气流导通结构,优化充气囊131及缓冲气囊111的充气、补气及排气等作业效率和效果,使得所述头盔内衬组件10的操作更加简便高效;在此基础上,通过环形凸台1351与通气孔1381间的封堵适配结构,能够在充气囊131对缓冲气囊111实施充气时,利用环形凸台1351将通气孔1381对位封堵,以保证气流顺畅高效地经由过渡阀腔138送入下阀腔1331内,避免气流由通气孔1381处外逸至上阀腔1321。
更具体地,阀杆135的底端沿其轴向凸出设置有通气顶杆1352,通气顶杆1352往复移动地插装于充气口1333内,且阀杆135位于下极限位置时,通气顶杆1352将弹性阻流件134向下顶开以使充气口1333与下阀腔1331导通。常规工况下,通气顶杆1352与弹性阻流件134不存在接触或是相互作用力;当需要对缓冲气囊111实施主动排气泄压时,可以由设备外部将阀杆135主动向充气阀的内部压下,此时通气顶杆1352随阀杆135同步下移,直至通气顶杆1352与弹性阻流件134接触并将弹性阻流件134适度向下推开,以使弹性阻流件134解除对充气口1333的封堵,使充气口1333与下阀腔1331导通,从而使缓冲气囊111内的气体依次经下阀腔1331和充气口1333通入上阀腔1321内,并最终经由进气口1322排出;如图7所示的向缓冲气囊111中主动充气作业时,也可通过压下阀杆135带动通气顶杆1352将弹性阻流件134顶开,以达到导通气流通路的效果。
需要相应说明的是,结合上述针对缓冲气囊111的主动充气或是主动排气作业,可以对位于不同位置的各缓冲气囊111实施对应的充气增压或是排气泄压操作,以此优化不同位置的缓冲气囊111的内部气压状态和外部结构形状,从而针对头盔佩戴者的头部不同位置进行对应的缓冲气囊厚度调节,以此进一步提高所述头盔内衬组件与佩戴者的头部适配效果和佩戴者的头盔佩戴舒适性。
此外,下阀体133的顶部沿其轴向凸出设置有环形护板139,环形护板139沿下阀体133的周向布置,上阀体132的底部对位插装于环形护板139内,上阀体132的外壁与环形护板139的内壁之间间隙配合以形成导流气口1391。环形护板139能够对上阀体132提供一定的结构保护,并能够显著提高上阀体132与下阀体133间的对位组装精度和装配强度,使得所述头盔内衬组件10的整体装配结构更加稳定可靠;导流气口1391能够进一步优化充气囊131与充气阀内部各阀腔和气口间的气流导通效率和贯通效果,保证缓冲气囊111及充气组件13间的气体流通平稳顺畅。
另外,进气口1322的内径小于上阀腔1321的内径,上阀体132的内部还设置有限位腔1324,限位腔1324沿阀杆135的轴向位于进气口1322与上阀腔1321之间,且限位腔1324的内径自靠近进气口1322的一端至靠近上阀腔1321的一端递增,阀瓣136的外壁与限位腔1324的内壁抵接适配。该限位腔1324能够进一步优化阀瓣136与进气口1322间的适配精度,并能够通过阀瓣136的外壁与限位腔1324的内壁抵接适配相应优化阀瓣136处的应力分布,保证阀瓣136对进气口1322的对位适配效果和封堵效果。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所提供的头盔总成,包括具有内腔的外壳20,外壳20的内腔中设置有头盔内衬组件10,该头盔内衬组件10为如上文实施例中的头盔内衬组件10,且该头盔内衬组件10拆装设置于外壳20的内腔壁上。该头盔总成的抗冲击能力较强,且其对佩戴者头部的整体保护效果及佩戴安全性较高。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尼龙扣、按扣或是拉锁等可实现快速拆装的连接组件实现头盔内衬组件10与外壳20间的拆装连接,实际应用中,可以依据具体工况需求灵活调整和选择头盔内衬组件10与外壳20之间的连接形式和具体组件结构,原则上,只要是能够保证头盔内衬组件10与外壳20间的可靠连接,并在必要时能够实现头盔内衬组件10与外壳20之间的快速拆装,以便实施头盔内衬组件10的清洗或是相关组件的维护或更换即可。
综上可知,本发明中提供的头盔内衬组件,其佩戴使用过程中,当头盔局部遭到较强的结构冲击时,受冲击部位处的缓冲气囊被高强度压缩,致使该缓冲气囊的内部气压显著升高,此时,通过第一泄压气管或第二泄压气管,可以将当前受冲击的缓冲气囊中的高压气体及时导入相邻的缓冲气囊中,以此通过受冲击的缓冲气囊与其邻位的缓冲气囊间的协同连通作用,形成对头盔及佩戴者头部的整体缓冲处理,使得头盔局部遭受的结构冲击能够被头盔的整体结构均匀承受,避免局部冲击力过大而对佩戴者头部造成严重损伤,并有效避免因局部冲击力过大导致头盔的局部结构损坏失效,保证头盔的整体抗冲击能力,并据此使得头盔对佩戴者头部的整体保护效果得以相应优化,佩戴者头部佩戴头盔时的安全性得以相应提高。
此外,本发明所提供的应用上述头盔内衬组件的头盔总成,其抗冲击能力较强,且其对佩戴者头部的整体保护效果及佩戴安全性较高。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头盔内衬组件以及应用该头盔内衬组件的头盔总成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头盔内衬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于头盔外壳的内腔壁上的基体,所述基体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缓冲气囊,相邻两所述缓冲气囊之间能够通过开合设置的第一泄压气管相连通,两所述相邻的缓冲气囊之间还开合设置有能够连通两所述相邻的缓冲气囊的第二泄压气管,导通状态下的所述第一泄压气管内的气流方向与导通状态下的所述第二泄压气管内的气流方向相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盔内衬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泄压气管包括沿其内部的气流方向自上游至下游依次连通布置的第一泄压进气腔和第一泄压排气腔,所述第一泄压进气腔与所述第一泄压排气腔沿所述第一泄压气管内的气流方向错位布置,且所述第一泄压进气腔与所述第一泄压排气腔之间连通有第一泄压过渡腔,所述第一泄压进气腔内能够沿气流方向往复移动地设置有第一泄压挡板,且所述第一泄压挡板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泄压进气腔的内周壁间隙配合,所述第一泄压挡板与所述第一泄压进气腔的内端壁之间嵌装有第一泄压复位弹簧,所述第一泄压进气腔的进气端设置有能够与所述第一泄压挡板的外端壁相抵并紧密贴合的第一泄压限位块;
所述第二泄压气管包括沿其内部的气流方向自上游至下游依次连通布置的第二泄压进气腔和第二泄压排气腔,所述第二泄压进气腔与所述第二泄压排气腔沿所述第二泄压气管内的气流方向错位布置,且所述第二泄压进气腔与所述第二泄压排气腔之间连通有第二泄压过渡腔,所述第二泄压进气腔内能够沿气流方向往复移动地设置有第二泄压挡板,且所述第二泄压挡板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二泄压进气腔的内周壁间隙配合,所述第二泄压挡板与所述第二泄压进气腔的内端壁之间嵌装有第二泄压复位弹簧,所述第二泄压进气腔的进气端设置有能够与所述第二泄压挡板的外端壁相抵并紧密贴合的第二泄压限位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盔内衬组件,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所述缓冲气囊之间设置有泄压集成管,所述第一泄压气管和所述第二泄压气管均位于所述泄压集成管内,所述第一泄压进气腔的进气端与所述第二泄压排气腔的排气端沿气流方向位于所述泄压集成管的一端,所述第二泄压进气腔的进气端与所述第一泄压排气腔的排气端沿气流方向位于所述泄压集成管的另一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头盔内衬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集成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内沿气流方向弯折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一侧壁与所述管体的内壁间形成所述第一泄压气管,所述隔板的另一侧壁与所述管体的内壁间形成所述第二泄压气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盔内衬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气囊上设置有充气组件,所述充气组件包括充气囊以及贯穿设置于所述充气囊上的充气阀,所述充气阀包括内部具有上阀腔的上阀体以及内部具有下阀腔的下阀体,所述下阀体的底端具有连通所述下阀腔与所述缓冲气囊的内腔的阀孔,所述上阀体的顶端具有连通所述上阀腔与外部环境的进气口,所述上阀体的侧部具有连通所述上阀腔与所述充气囊的内腔的补气口,所述下阀体的顶部具有连通所述充气囊的内腔与所述下阀腔的充气口,所述下阀腔内能够沿其内部气流方向往复移动地设置有与所述充气口对位配合的弹性阻流件,所述弹性阻流件与所述下阀腔的内侧壁间隙配合,所述弹性阻流件处于极限伸展状态时,所述充气口被该弹性阻流件封堵,所述弹性阻流件处于非极限伸展状态时,该弹性阻流件与所述充气口间隙配合,使所述充气口与所述缓冲气囊间通过所述下阀腔和所述阀孔相连通;
所述上阀腔内设置有自其顶部至其底部延伸的阀杆,所述阀杆上能够沿其轴向往复移动地设置有能够与所述进气口对位抵接并封堵适配的阀瓣,所述阀瓣与所述上阀腔的底部内壁之间嵌装有阀芯复位弹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头盔内衬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阀体的底部具有过渡阀腔,所述过渡阀腔与所述上阀腔间连通有通气孔,且所述过渡阀腔分别与所述补气口和所述充气口相连通;
所述阀杆的底部沿其径向凸出设置有环形凸台,所述环形凸台位于所述过渡阀腔内,所述阀杆位于上极限位置时,所述环形凸台的顶面与所述过渡阀腔的顶部内壁紧密贴合以将所述通气孔封堵,且所述环形凸台的外周壁与所述过渡阀腔的内周壁间隙配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头盔内衬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杆的底端沿其轴向凸出设置有通气顶杆,所述通气顶杆往复移动地插装于所述充气口内,且所述阀杆位于下极限位置时,所述通气顶杆将所述弹性阻流件向下顶开以使所述充气口与所述下阀腔导通。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头盔内衬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阀体的顶部沿其轴向凸出设置有环形护板,所述环形护板沿所述下阀体的周向布置,所述上阀体的底部对位插装于所述环形护板内,所述上阀体的外壁与所述环形护板的内壁之间间隙配合以形成导流气口。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头盔内衬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的内径小于所述上阀腔的内径,所述上阀体的内部还设置有限位腔,所述限位腔沿所述阀杆的轴向位于所述进气口与所述上阀腔之间,且所述限位腔的内径自靠近所述进气口的一端至靠近所述上阀腔的一端递增,所述阀瓣的外壁与所述限位腔的内壁抵接适配。
10.一种头盔总成,包括具有内腔的外壳,所述外壳的内腔中设置有头盔内衬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头盔内衬组件为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头盔内衬组件,且所述头盔内衬组件拆装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内腔壁上。
CN202210674359.1A 2022-06-15 2022-06-15 头盔内衬组件及头盔总成 Pending CN11483138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74359.1A CN114831380A (zh) 2022-06-15 2022-06-15 头盔内衬组件及头盔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74359.1A CN114831380A (zh) 2022-06-15 2022-06-15 头盔内衬组件及头盔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31380A true CN114831380A (zh) 2022-08-02

Family

ID=825738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74359.1A Pending CN114831380A (zh) 2022-06-15 2022-06-15 头盔内衬组件及头盔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3138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919017A (zh) * 2024-03-21 2024-04-26 浙江省肿瘤医院 一种医用头部降温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919017A (zh) * 2024-03-21 2024-04-26 浙江省肿瘤医院 一种医用头部降温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831380A (zh) 头盔内衬组件及头盔总成
CA2628380A1 (en) Crash attenuation system for aircraft
CN103038520A (zh) 延时阀
CN217487768U (zh) 头盔内衬组件及头盔总成
CN109944765B (zh) 打气筒
US6415704B1 (en) Pneumatic oil pump
CN110953387A (zh) 一种浮空器囊体充放气一体机
CN207554798U (zh) 一种充气气囊密封自动控制装置
CN202213721U (zh) 飞机综合保障地面充氮装置
CN209976720U (zh) 一种充气装置及充气垫
CN103090063B (zh) 充气嘴装置
CN210423863U (zh) 一种集成超压保护功能的减压器
CN209977371U (zh) 一种恒压减压阀
CN114517845A (zh) 一种适用于70MPa工作压力的组合阀
CN201474036U (zh) 管道疏通器
CN213982138U (zh) 一种适用于70MPa工作压力的组合阀
CN104019262A (zh) 简易式充气阀结构
CN201563683U (zh) 一种头盔气囊
CN219148859U (zh) 一种氧气枕氧流量控制表
CN218524022U (zh) 一种快散热防弹头盔
CN108177489B (zh) 一种用于多层轮胎的充放气阀门
CN220705887U (zh) 一种车用空压机的安全阀组件
CN219939823U (zh) 一种具有抗冲击气囊的头盔
CN209510569U (zh) 具有泄压机构的电动充气泵
CN220360161U (zh) 一种防爆头盔调节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