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66444A - 介质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介质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66444A
CN103366444A CN2012104409329A CN201210440932A CN103366444A CN 103366444 A CN103366444 A CN 103366444A CN 2012104409329 A CN2012104409329 A CN 2012104409329A CN 201210440932 A CN201210440932 A CN 201210440932A CN 103366444 A CN103366444 A CN 1033664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conveyance
claw
guiding piece
flange sha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4093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若林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ki Electric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ki Electric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ki Electric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Oki Electric Indust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3664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6644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eeding Of Articles By Means Other Than Belts Or Rollers (AREA)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介质处理装置,其能够同时实现顺畅的交接和破损的防止。交接部(25)在搬送M侧前引导件(31)设有爪状部(31C),在纸币盒侧前引导件(41)设有爪状部(41C)和凸缘状部(41D)。因此,交接部(25)能够在打开搬送M部(18)时利用凸缘状部(41D)从前侧保护从周围突出的爪状部(41C)。而且,交接部(25)在关闭搬送M部(18)时,能够不使凸缘状部41D发生任何干涉地使纸币盒侧前引导件(41)的爪状部(41C)和搬送M侧前引导件(31)的爪状部(31C)相互啮合而形成一连串的平滑的搬送通道(C),并能够沿该搬送通道(C)顺畅地搬送纸币。

Description

介质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介质处理装置,其适合应用于例如放入纸币等介质来进行预期的交易的现金自动存取款机(ATM)等。
背景技术
以往,在金融机构等使用的现金自动存取款机等中,根据与顾客的交易内容,例如使顾客存入纸币或硬币等现金、或者向顾客出纳现金。
作为现金自动存取款机,已提出有例如如下的现金自动存取款机:其具有:纸币进出款口,其用于在与顾客之间进行纸币的交接;鉴别部,其用于鉴别所放入的纸币的面值和真伪;临时保留部,其用于临时保留所放入的纸币;以及纸币盒,其用于按照面值收纳纸币,所述现金自动存取款机借助于搬送通道来搬送纸币。
所述现金自动存取款机在存款交易中,在顾客将纸币放入纸币进出款口后,被放入的纸币利用搬送通道进行搬送并由鉴别部进行鉴别,被鉴别为正常纸币的纸币保留在临时保留部,另一方面,被鉴别为不应被交易的纸币返回纸币进出款口并退还给顾客。接下来,现金自动存取款机在由顾客确定存款金额后,通过鉴别部对保留在临时保留部的纸币进行再鉴别,根据鉴别出的面值将纸币收纳到各纸币盒中。
然而,在现金自动存取款机中,从维护作业的效率化等观点来看,临时保留部和纸币盒等各部分被模块化,能够容易地进行与其他部分的分离和连接、以及开闭等。
这里,当现金自动存取款机的各部分在与相邻的其他部分之间形成了搬送通道时,需要临时切断该搬送通道并再次结合。因此,现金自动存取款机的各部分形成为:沿搬送通道分别设有用于引导纸币的纸币引导件,在交接纸币的地方(以下将其称为交接部),使彼此的纸币引导件彼此分离或者连接。
特别地,在能够在该搬送通道中向两个方向搬送纸币的情况下,在交接部,需要使纸币向任何方向都能顺畅地行进。
因此,提出了一种自动存取款机,在该现金自动存取款机中,在交接部,在彼此的纸币引导件的末端部分,以在纸币的宽度方向并列多个的方式配置沿搬送方向延伸的爪状部,在连接时使爪状部相互啮合(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10-250572公报(图5))。
因此,在所述结构的现金自动存取款机中,通过使设于纸币引导件的末端部分的爪状部,在与搬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细或薄地构成以使其数量增加,能够更顺畅地搬送纸币。
然而,却存在如下问题:当爪状部在宽度方向构成为细或薄时,其强度必然减弱,所以,会因在维护作业时的处理的不注意等而容易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考虑到上述的问题而完成的,提出一种能够同时实现顺畅的交接和破损的防止的介质处理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在本发明的介质处理装置中,设有:第一搬送引导件,其在向双方向搬送纸张状的介质的搬送通道的一侧构成该介质的一面侧;第一爪状部,其设于第一搬送引导件的搬送通道另一侧的末端,在该第一爪状部中,沿介质的搬送方向延伸的爪状的突起沿一面的与介质的搬送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离散地配置;第二搬送引导件,其在搬送通道的另一侧构成介质的一面侧;第二爪状部,其设于第二搬送引导件的一侧的末端,在该第二爪状部中,沿介质的搬送方向延伸的爪状的突起沿交叉方向离散地配置,该第二爪状部与第一爪状部啮合;第一凸缘状部,其在第一搬送引导件的一侧的末端,在第一爪状部的与介质的搬送通道相反的一侧,与该第一爪状部接近或抵接地进行设置;可动部,其使第一搬送引导件以从搬送通道向交叉方向以外的方向分开、或者返回该搬送通道的一面侧的方式进行移动或旋转。
由此,当第一搬送引导件和第二搬送引导件分离时,能够利用第一凸缘状部保护第一爪状部,当使第一搬送引导件移动或旋转时,不会使第一凸缘状部与第二搬送引导件发生干涉,而且当使第一爪状部和第二爪状部啮合来连接第一搬送引导件和第二搬送引导件时,能够形成搬送通道从而顺畅地搬送介质。
根据本发明,当第一搬送引导件和第二搬送引导件分离时,能够利用第一凸缘状部来保护第一爪状部,当使第一搬送引导件移动或旋转时,能够不使第一凸缘状部与第二搬送部发生干涉,并且当使第一爪状部与第二爪状部啮合来连接第一搬送引导件和第二搬送引导件时,能够形成搬送通道从而顺畅地搬送介质。这样,本发明能够实现可同时确保顺畅的交接和破损的防止的介质处理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现金自动存取款机的结构的概要立体图。
图2为表示纸币存取款机的结构的概要图。
图3为表示进出款部以及临时保留部的打开的概要图。
图4为表示下部单元的滑动的概要图。
图5为表示搬送M部的打开的概要图。
图6为表示交接部的结构的概要图。
图7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搬送M侧前引导件的结构的概要立体图。
图8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纸币盒侧前引导件的结构的概要立体图。
图9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爪状部的啮合(1)的概要立体图。
图10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爪状部的啮合(2)的概要图。
图11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搬送M侧前引导件的结构的概要立体图。
图12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爪状部的啮合(1)的概要立体图。
图13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爪状部的啮合(2)的概要图。
图14为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交接部的结构的概要图。
图15为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爪状部的啮合的概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以下为实施方式)使用附图进行说明。
[1.第一实施方式]
[1-1.现金自动存取款机的整体结构]
如图1所示外观,现金自动存取款机1形成为:以箱状的壳体2为中心而构成,例如设置在金融机构等,与顾客之间进行存款交易、取款交易等有关现金的交易。
关于壳体2,在顾客面对其前侧的状态下容易进行纸币BL的放入和借助触摸板的操作等的部位,即,从前表面的上部到上表面的部分为被斜着切掉而得到的形状,并在该部分设有待客部3。
待客部3在与顾客之间直接进行现金或存折等的交接,并且待客部3进行有关交易的信息的通知和操作指示的受理,在待客部3设有卡出入口4、进出款口5、操作显示部6、数字按键7和收据发行口8。
卡出入口4为现金卡等各种卡被插入或排出的部分。在卡出入口4的里侧设有进行磁记录于各种卡的账户号等的读取的卡处理部(图未表示)。
进出款口5为放入顾客存款的纸币BL、并排出向顾客出纳的纸币BL的部分。而且,进出款口5通过驱动闸板来进行打开或关闭。此外,纸币BL由例如长方形的纸构成。
操作显示部6通过使在交易时显示操作画面的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以及输入交易的种类的选择、密码和交易金额等的触摸面板一体化而形成。
数字按键7为受理数字“0”~“9”等的输入的物理按键,在密码和交易金额等的输入操作时使用。
收据发行口8为在交易处理的结束时发行印有交易内容等的收据的部分。此外,在收据发行口8的里侧,设有在收据上打印交易内容等的收据处理部(图未表示)。
以下,在现金自动存取款机1中,顾客面对的一侧为前侧,其相反侧为后侧,从面对该前侧的顾客的视角来说,左和右分别为左侧和右侧,并定义上侧和下侧来进行说明。
在壳体2内设有统一控制现金自动存取款机1整体的主控制部9,以及进行关于纸币BL的各种处理的纸币存取款机10等。
主控制部9以未图示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为中心而构成,主控制部9通过从未图示的ROM或闪速存储器等读取出预定的程序并执行,从而进行存款交易和取款交易等各种处理。
而且主控制部9在内部具有由RAM(Random Access Memory)、硬盘驱动器或闪速存储器等构成的存储部9A,在该存储部9A存储各种信息。
此外,壳体2的前表面侧和其后表面侧等的一部分侧面由能够开闭的门构成。即,壳体2在与顾客之间进行关于现金的交易的交易动作时,如图1所示,通过关闭各门来保护收纳于纸币存取款机10内的纸币BL。另一方面,壳体2在作业人员进行维护作业的维护作业时,通过根据需要打开各门,能够容易地进行针对内部的各部的作业。
如图2中侧视图所示,纸币存取款机10在纸币存取款机壳体12的内部,组装有进行与长方形的纸张状的纸币BL有关的各种处理的多个部分。而且,纸币存取款机10的各部分由纸币控制部11来控制。
纸币控制部11(图1)与主控制部9一样,以未图示的CPU为中心而构成,通过从未图示的ROM或闪速存储器等读出预定的程序并执行,从而进行确定纸币BL的搬送目的地的处理等各种处理。
纸币控制部11在进行例如由顾客存入纸币BL的存款交易时,在经操作显示部6受理了预定的操作输入后,打开进出款口5的闸板使纸币BL放入到进出款部13内。
关于进出款部13,当向未图示的收容器放入纸币BL时,关闭进出款口5(图1)的闸板,并从该收容器一张一张地取出纸币BL,并交给搬送F部14。搬送F部14使纸币BL沿短边方向前进,并向识别部15搬送。
关于识别部15,在其内部搬送纸币BL的同时,使用光学元件或磁检测元件等识别该纸币BL的面值、真伪以及损伤的程度等,并将其鉴别结果通知给纸币控制部11。相应地,纸币控制部11根据获得的鉴别结果来确定该纸币BL的搬送目的地。
这时,搬送R部16中,将在识别部15被鉴别为正常纸币的纸币BL搬送到临时保留部17等来临时保留,另一方面,将被鉴别为不应被交易的拒收纸币搬送到进出款部13并退还给顾客。
然后,纸币控制部11中,通过操作显示部6(图1)使顾客确定存款金额,将保留在临时保留部17的纸币BL通过搬送R部16向识别部15搬送以识别其面值以及损伤的程度等,并获得其鉴别结果。
然后,若纸币BL的损伤的程度小的话,纸币控制部11将其作为应再利用的纸币BL利用搬送F部14和搬送M部18进行搬送,并使其收纳到与其面值对应的纸币盒19中。此外,在纸币存取款机10中,四个纸币盒19A、19B、19C以及19D(以下将这些统称为纸币盒19)在前后方向排列。
而且,若纸币BL的损伤的程度大的话,纸币控制部11将其作为不应再利用的纸币BL利用搬送F部14、搬送M部18和搬送R部16搬送向拒收盒20并收纳其中。
而且,例如在顾客进行取出纸币BL的取款交易的情况下,纸币控制部11经操作显示部6(图1)受理了预定的操作输入后,将与应取款的金额对应的纸币BL从纸币盒19送出,并经搬送M部18以及搬送F部14搬送向识别部15。
接下来,纸币控制部11在由识别部15对该纸币BL进行识别后将该纸币BL向进出款部13搬送,并打开进出款口5(图1)的闸板,使顾客取出纸币BL。
然而,为了提高内部的维护作业等的效率,如图2所示,纸币存取款机10能够从各部分相互连接的能够使用的状态临时分离各部分并使其移动或旋转等。
具体来说,例如图3所示,在纸币存取款机10中,能够以进出款部13的前下端为转动中心,使进出款部13整体以相对于纸币存取款机壳体12向前方抬起的方式转动。而且,在纸币存取款机10中,能够以临时保留部17的前上端为转动中心,使临时保留部17整体以相对于纸币存取款机壳体12向上方抬起的方式转动。
而且,在纸币存取款机10中,将下侧的搬送M部18以及纸币盒19统一作为下部单元21,如图4所示,下部单元21能够以相对于纸币存取款机壳体12向前方拉出的方式移动。
所述下部单元21在下部单元壳体22内安装有四个纸币盒19,在下部单元21上部安装有搬送M部18。
如图5的(A)以及(B)所示,搬送M部18经右下端的转动部18X安装于下部单元壳体22,搬送M部18以该转动部18X为转动中心以相对于下部单元壳体22向右上方抬起的方式进行转动。
以下,将搬送M部18与下部单元壳体22的连接(图4等)称为关闭,将向右上方抬起该搬送M部18称为打开(图5)。
此外,在下部单元21,纸币盒19相对于下部单元壳体22能够拆装。具体来说,在下部单元21,在打开搬送M部18的状态(图5)下,如果将纸币盒19向上方抬起,则能够从下部单元壳体22卸下,而且如果与下部单元壳体22对准位置地向下方降下纸币盒19则能够进行安装。
[1-2.交接部的结构]
然而,在纸币存取款机10的下部单元21,在形成于搬送M部18和纸币盒19之间的交接部25(图4),将纸币BL向双方向进行搬送,并且,随着搬送M部18的关闭或者打开。其搬送路径变为连接或者分离。
如图6中所示意表示的那样,交接部25由搬送M部18侧的搬送M侧交接部30以及纸币盒19侧的纸币盒侧交接部40构成。
此外,为了达到在搬送M部18和纸币盒19之间交接纸币的目的,如图5所示,搬送M侧交接部30和纸币盒侧交接部40构成为从搬送M部18和纸币盒19的各主体部分分别向对方侧突出。
在搬送M侧交接部30,以分别覆盖搬送纸币BL的搬送通道C的前后的方式,配置有搬送M侧前引导件31和搬送M侧后引导件32。换言之,在搬送M侧交接部30,形成于搬送M侧前引导件31和搬送M侧后引导件32之间的间隙为搬送通道C。
搬送M侧前引导件31和搬送M侧后引导件32沿形成于彼此之间的搬送通道C将纸币BL引导向上方或者下方。
而且,在搬送M侧交接部30,以从前后夹着搬送通道C的方式配置有驱动辊33和从动辊34。此外,使驱动辊33和从动辊34的一部分从分别形成于搬送M侧前引导件31和搬送M侧后引导件32的预定形状的孔部向搬送通道C侧突出。
通过使从未图示的电动机将驱动力传递至驱动辊33,驱动辊33能够向双方向旋转。从动辊34能够自如地旋转,并且被未图示的弹簧按压于驱动辊33。
另一方面,纸币盒侧交接部40构成为大致与搬送M侧交接部30上下对称。
即,在纸币盒侧交接部40,以分别覆盖搬送通道C的前后的方式配置有纸币盒侧前引导件41和纸币盒侧后引导件42,并以从前后夹着搬送通道C的方式配置有驱动辊43和从动辊44。
通过所述构成,交接部25中,当在驱动辊33和从动辊34之间、或者在驱动辊43和从动辊44之间夹有纸币BL的状态下使驱动辊33或者43旋转时,通过将其驱动力传递向该纸币BL,使该纸币BL沿着搬送通道C向上方或下方行进。
这时,搬送M侧前引导件31和纸币盒侧前引导件41以及搬送M侧后引导件32和纸币盒侧后引导件42,分别以使纸币BL沿搬送通道C行进的方式进行引导。
另外,如图7所示,搬送M侧交接部30的搬送M侧前引导件31以如下方式立设:多个爪状部31C从形成为板状的主体部31A的下边缘即末端部31B向下方突出。
爪状部31C在上下较长,在前后较短,并且在左右方向薄,构成为譬如薄板状的突起,而且沿与搬送方向正交的左右方向每隔预定间隔地配置有多个。
而且,关于爪状部31C的后下端部、即搬送通道C侧的最下端部,从左右方向观察,为长方形的后下侧的顶点附近被切掉那样的、譬如进行过倒角的形状。
搬送M侧后引导件32构成为与搬送M侧前引导件31大致前后对称,并且在搬送M侧后引导件32的下端部分形成有与爪状部31C同样的爪状部32C(未图示)。
另一方面,如与图7对应的图8所示,纸币盒侧交接部40的纸币盒侧前引导件41具有主体部41A、末端部41B以及多个爪状部41C,所述主体部41A和末端部41B构成为分别与主体部31A和末端部31B上下对称,所述多个爪状部41C构成为分别与多个爪状部31C上下对称,并且使左右方向的位置错开了半个周期的量。
而且,纸币盒侧前引导件41在爪状部41C的前侧、即与搬送通道C相反的一侧形成有凸缘状部41D。
凸缘状部41D为从末端部41B的前侧端部向上方均一地延伸设置的形状,即为在上下方向较短在左右方向长的板状,并在凸缘状部41D的后表面侧与各爪状部41C的前表面接合。
此外,凸缘状部41D的前后方向的厚度与爪状部41C的左右方向的厚度相比足够大,由此能够确保一定程度的强度。
在上下方向,凸缘状部41D的上端位于爪状部41C的下端和上端之间。即,关于爪状部41C,从前侧观察,并非其全部而是从下端(末端部41B侧)起一定程度的范围被凸缘状部41D覆盖,但是以使爪状部41C的上端附近比凸缘状部41D的上端向上方突出的方式,譬如以向上方探出的方式进行配置。
纸币盒侧后引导件42形成为与纸币盒侧前引导件41大致前后对称,并在纸币盒侧后引导件42的上端部分立设有多个与爪状部41C同样的爪状部42C(未图示),在该爪状部42C的后侧形成有与凸缘状部41D同样的凸缘状部42D(未图示)。
这样,关于交接部25,在纸币盒侧前引导件41以及纸币盒侧后引导件42,在爪状部41C以及42C的外侧,即与搬送通道C相反的一侧,分别形成有凸缘状部41D以及42D。
[1-3.动作及效果]
在以上的结构中,第一实施方式的交接部25在搬送M部18侧的搬送M侧前引导件31设有爪状部31C,在纸币盒19侧的纸币盒侧前引导件41设有爪状部41C和凸缘状部41D。
关于交接部25,在搬送M部18被关闭时,使搬送M部18的搬送M侧交接部30与纸币盒19的纸币盒侧交接部40在上下方向接近。
如图9及图10所示,这时,在交接部25,使搬送M侧前引导件31的爪状部31C和纸币盒侧前引导件41的爪状部41C以位置在左右方向交替的方式进行咬合而相互啮合。而且,在交接部25,对于搬送M侧后引导件32的爪状部32C和纸币盒侧后引导件42的爪状部42C,也使其同样地啮合。
由此,关于交接部25,在前侧,通过被连接的搬送M侧前引导件31和纸币盒侧前引导件41来形成平滑的后表面,在后侧,通过被连接的搬送M侧后引导件32以及纸币盒侧后引导件42来形成平滑的前表面,由此在两者之间形成一条平滑的搬送通道C。
这时,凸缘状部41D位于爪状部41C的前侧,即夹着爪状部41C位于搬送通道C的相反侧,因此,凸缘状部41D不会与爪状部31C等搬送M侧前引导件31侧的部件发生干涉,而且对搬送通道C侧也没有影响。
即,交接部25与以往的现金自动存取款机中的交接部同样,能够通过使爪状部彼此啮合来形成平滑的搬送通道C。
另一方面,关于交接部25,在打开搬送M部18时,在搬送M部18和纸币盒19之间分离搬送通道C,如图5所示,使搬送M侧前引导件31的爪状部31C和纸币盒侧前引导件41的爪状部41C分离。
如图5所示,搬送M侧交接部30和纸币盒侧交接部40从搬送M部18和纸币盒19的各主体部分分别向对方侧伸出。因此,作为各自的末端的搬送M侧前引导件31的爪状部31C以及纸币盒侧前引导件41的爪状部41C尤其从其周围突出。
对于这一点,交接部25在爪状部41C的前侧形成有凸缘状部41D,因此,即使异物从前方碰撞,也能够通过该凸缘状部41D保护爪状部41C从而防止破损。
而且,在交接部25,如果增加爪状部41C和31C的个数能够更平滑地交接纸币,但是另一方面,爪状部41C和31C在左右方向的厚度无论如何也会变薄。
对此,凸缘状部41D由于没有厚度的制约,因而能够通过构成为足够厚来获得足够的强度。
而且,爪状部41C在其前端部分与凸缘状部41D接合,因此,与以往的爪状部相比能够提高强度,能够降低在异物等的碰撞时的破损危险性。
因此,关于交接部25,即使在例如维护作业时因维护作业人员的不注意或事故等而导致其他的部件或工具等与纸币盒侧前引导件41抵接,或者在关闭搬送M部18时在与纸币盒19之间夹入了工具等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凸缘状部41D来保护爪状部41C,能够明显地降低实际破损的可能性。
而且,在交接部25,在像开始打开搬送M部18时或搬送M部18关闭结束时的那样、该搬送M部18和纸币盒19的距离比较短的情况下,能够把搬送M侧交接部30的相对于纸币盒侧交接部40的移动方向看作大致上下方向,即大致搬送通道C的搬送方向。
这时,在交接部25,使搬送M侧前引导件31的爪状部31C在凸缘状部41D的后侧沿大致上下方向移动。
这时,在交接部25,不仅在使搬送M侧前引导件31的爪状部31C和纸币盒侧前引导件41的爪状部41C咬合时,而且在搬送M部18因打开或关闭而转动时,搬送M侧前引导件31的各部分与凸缘状部41D也不会发生干涉。
与此同样地,纸币盒侧后引导件42的爪状部42C在后侧形成有凸缘状部42D,因此,即使异物从后方碰撞,也能够利用该凸缘状部42D来保护爪状部42C,从而防止破损。
另外,爪状部41C在搬送通道C侧即后方出于确保纸币的搬送的目的而无法形成凸缘状部,对于来自后方的异物等的碰撞保护不充分。而且,爪状部42C也同样地对搬送通道C侧即前方的保护不充分。
但是,在纸币盒侧交接部40,纸币盒侧前引导件41和纸币盒侧后引导件42夹着搬送通道C对置,因此,当一起观察爪状部41C、搬送通道C以及爪状部42C时,在前后分别配置有凸缘状部41D和凸缘状部42D,因而能够从前后两个方向全面地保护爪状部41C和42C。
根据以上的结构,第一实施方式的交接部25在搬送M侧前引导件31设有爪状部31C,在纸币盒侧前引导件41设有爪状部41C和凸缘状部41D。因此,交接部25在打开搬送M部18时能够利用凸缘状部41D来从前侧保护从周围突出的爪状部41C。而且,交接部25在关闭搬送M部18时,能够在不与凸缘状部41D发生任何干涉的情况下,使纸币盒侧前引导件41的爪状部41C和搬送M侧前引导件31的爪状部31C相互啮合而形成一连串的平滑的搬送通道C,从而能够沿该搬送通道C顺畅地搬送纸币。
[2.第二实施方式]
[2-1.交接部的结构]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设有交接部125来代替第一实施方式的交接部25。与交接部25相比,交接部125的不同点在于具有代替搬送M侧交接部30的搬送M侧交接部130,但对于纸币盒侧交接部40等其他部分为同样的构成。
即,在纸币盒侧前引导件41和纸币盒侧后引导件42,在爪状部41C的前侧和爪状部42C的后侧分别设有凸缘状部41D和42D。
搬送M侧交接部13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搬送M侧交接部30相比,不同点在于具有搬送M侧前引导件131和搬送M侧后引导件132,但对于其他部分为同样的构成。
如与图7对应的图11所示,搬送M侧前引导件131具有与主体部31A、末端部31B和爪状部31C分别对应的主体部131A、末端部131B和爪状部131C,并进一步具有凸缘状部131D。
主体部131A构成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主体部31A同样的形状。末端部131B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末端部31B相比较,向前方向延长。
此外,末端部131B的延长量比在纸币盒侧前引导件41的凸缘状部41D的前后方向的厚度长。
爪状部131C构成为整体与爪状部31C类似的形状,并且以从末端部131B向下方突出的方式进行设置。而且,爪状部131C通过使上侧的一部分、譬如相对于末端部131B的「根」的一部分与该末端部131B的延长量一致地向前方向延长,而延伸设有延长部131CX。
作为第二凸缘状部的凸缘状部131D,形成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纸币盒侧前引导件41的凸缘状部41D同样的左右方向较长的薄板状,并从末端部131B的前端向下方延伸设置。
凸缘状部131D的后表面侧仅在上部与爪状部131C上的延长部131CX的前表面接合,在其他部分设有间隙。
在上下方向,凸缘状部131D的下端位于爪状部131C的下端和上端之间。即,从前侧观察,爪状部131C并非其全部而是从上端(末端部41B侧)起一定程度的范围被凸缘状部131D覆盖,但是爪状部131C的下端附近比凸缘状部131D的下端向下方突出,譬如向下方探出。
搬送M侧后引导件132形成为与搬送M侧前引导件131大致前后对称,在搬送M侧后引导件132的下边缘立设有多个与爪状部131C同样的爪状部132C(未图示),在该爪状部132C的后侧形成有与凸缘状部131D同样的凸缘状部132D(未图示)。
这样,交接部125,除了纸币盒侧前引导件41以及纸币盒侧后引导件42,此外,在搬送M侧前引导件131以及搬送M侧后引导件132,也在爪状部131C以及132C的外侧、即搬送通道C的相反侧分别形成有凸缘状部131D以及132D。
[2-2.动作及效果]
根据以上的结构,第二实施方式的交接部125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在纸币盒侧前引导件41设有爪状部41C和凸缘状部42D。在此基础上,交接部125在搬送M侧前引导件131设有爪状部131C和凸缘状部131D。
交接部125在搬送M部18被关闭时,使搬送M侧交接部130与纸币盒侧交接部40在上下方向接近。
这时,在交接部125,如与图9和图10对应的图12和图13所示,使搬送M侧前引导件131的爪状部131C和纸币盒侧前引导件41的爪状部41C以位置在左右方向交替的方式进行咬合而相互啮合。此外,在交接部125,对于搬送M侧后引导件132的爪状部132C和纸币盒侧后引导件42的爪状部42C,也使其同样地啮合。
由此,交接部125与第一实施方式一样,在被连接的搬送M侧前引导件131和纸币盒侧前引导件41、与被连接的前侧引导件132和前侧引导件42之间,形成一条平滑的搬送通道C。
这时,凸缘状部131D位于爪状部131C的前侧,且位于凸缘状部41D的前侧,即以从前方向观察与该凸缘状部41D局部重叠的方式夹着爪状部131C位于搬送通道的相反侧。
因此,凸缘状部131D不会与爪状部41C或凸缘状部41D等纸币盒侧前引导件41侧的部件发生干涉,并且对搬送通道C侧也没有影响。
即,交接部125与以往的现金自动存取款机中的交接部一样,通过使爪状部相互啮合而能够形成平滑的搬送通道C。
另一方面,交接部125在搬送M部18被打开时,在搬送M部18和纸币盒19之间分离搬送通道C,与如图5所示的情况一样,使搬送M侧前引导件131的爪状部131C与纸币盒侧前引导件41的爪状部41C分离。
这时,交接部125中,对于爪状部41C与第一实施方式一样,在前侧形成有凸缘状部41D,因此,即使异物从前方碰撞,也能够通过该凸缘状部41D来保护爪状部41C从而防止破损。
而且,交接部125中,对于爪状部131C,也在前侧形成有凸缘状部131D,因此,即使异物从前方碰撞,也能够通过该凸缘状部131D来保护爪状部131C从而防止破损。
特别地在下部单元21,在纸币盒19中装填纸币的情况下,如图4所示,在将纸币盒19从纸币存取款机壳体12拉出,并且如图5所示将搬送M部18打开的状态下,将该纸币盒19向上方向拔起再向下方向插入。这时,搬送M侧交接部130的搬送M侧前引导件131和搬送M侧后引导件132,根据搬送M部18的打开角度而存在与纸币盒19发生碰撞的危险。
即使对于这一点,在交接部125,能够利用凸缘状部131D和132D来保护爪状部131C和132C,因而能够防止它们的破损。
而且,在交接部125,在搬送M部18和纸币盒19之间的距离比较短的情况下、与第一实施方式一样,能够把搬送M侧交接部130的相对于纸币盒侧交接部40的移动方向看作大致上下方向,即大致搬送通道C的搬送方向。
这时,在交接部125,使搬送M侧前引导件131的爪状部131C在凸缘状部41D的后侧,并使凸缘状部131D在凸缘状部41D的前侧,使它们分别沿大致上下方向移动。
因此,在交接部125,不仅在使搬送M侧前引导件131的爪状部131C和纸币盒侧前引导件41的爪状部41C啮合时,而且在搬送M部18因打开或关闭而转动时,搬送M侧前引导件131的各部分和凸缘状部41D不会发生干涉。
与此同样地,搬送M侧后引导件132的爪状部132C在后侧形成有凸缘状部132D,因此,即使异物从后方碰撞,也能够利用该凸缘状部132D来保护爪状部132C,从而防止破损。
对于其他方面来说,第二实施方式的交接部125能够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交接部25同样的作用效果。
根据以上的结构,第二实施方式的交接部125在搬送M侧前引导件131设有爪状部131C和凸缘状部131D,在纸币盒侧前引导件41设有爪状部41C和凸缘状部41D。因此,交接部125能够在打开搬送M部18时利用凸缘状部41D来从前侧保护从周围突出的爪状部41C,同时利用凸缘状部131D来从前侧保护爪状部131C。而且,交接部125在关闭搬送M部18时,能够在不与凸缘状部41D和131D发生任何干涉的情况下,使纸币盒侧前引导件41的爪状部41C和搬送M侧前引导件131的爪状部131C相互啮合而形成一连串的平滑的搬送通道C,并能够沿该搬送通道C顺畅地搬送纸币。
[3.第三实施方式]
[3-1.交接部的结构]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设有交接部225来代替第一实施方式的交接部25。交接部225与交接部25相比,不同点在于具有代替搬送M侧交接部30和纸币盒侧交接部40的搬送M侧交接部230和纸币盒侧交接部240,但对于其他部分为同样的构成。
搬送M侧交接部23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搬送M侧交接部30相比,不同点在于具有搬送M侧前引导件231和搬送M侧后引导件232,但对于其他部分为同样的构成。
如图14所示,搬送M侧前引导件231具有与主体部31A、末端部31B和爪状部31C分别对应的主体部231A、末端部231B和爪状部231C,并还具有锁定体231D。
主体部231A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主体部31A一样,整体形成为板状,并在前侧的一部分形成有用于支承锁定体231D的支承部231AY。
在作为主体部231A的下边缘的末端部231B,以向下方突出的方式立设有与爪状部31C同样的形状的多个爪状部231C。
作为卡合部的锁定体231D整体形成为在左右方向长、在上下方向短的板状,并在下端部分的后表面侧,从左右方向观察下侧较细的楔形的锁定爪231DX以向后方隆起的方式设置。
而且,锁定体231D通过使转动轴231E插入到设置于锁定体231D的后表面上方附近的轴承部231DY,从而能够以该转动轴231E为中心向解除方向S1或者卡合方向S2转动。
此外,锁定体231D被未图示的弹簧向卡合方向S2施力,并且被主体部231A的支承部231AY将向卡合方向S2的转动范围限制到使锁定体231D的上表面与搬送通道C大致平行的状态(图14的(B))。
搬送M侧后引导件232形成为与搬送M侧前引导件231大致前后对称,并在搬送M侧后引导件232的下边缘立设有多个与爪状部231C同样的爪状部232C(未图示),在该爪状部232C的后侧形成有与锁定体231D同样的锁定体232D(未图示)。
另一方面,纸币盒侧交接部24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纸币盒侧交接部40相比,不同点在于具有代替纸币盒侧前引导件41的纸币盒侧前引导件241和纸币盒侧后引导件242,但对于其他部分为同样的构成。
纸币盒侧前引导件241具有与主体部41A、末端部41B、爪状部41C以及凸缘状部41D分别对应的主体部241A、末端部241B、爪状部241C以及锁定轴241D。
主体部241A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主体部41A一样,整体形成为板状。而且,在作为主体部241A的上边缘的末端部241B,以向上方突出的方式立设有与爪状部41C同样的形状的多个爪状部241C。
在主体部241A的左右侧面的上端附近,分别安装有左右较薄的正方形板状的支承部241E。在左右支承部241E之间,支承有在左右方向细长的圆柱状的锁定轴241D,该锁定轴241D被支承为左右穿过爪状部241C的前侧。
作为被卡合部的锁定轴241D被支承部241E支承,并支承成:锁定轴241D在上下方向位于爪状部241C的下端(即相对于末端部241B的安装部分)与上端之间,在前后方向位于距爪状部241C的前表面留有一定程度的间隙的位置。
纸币盒侧后引导件242形成为与纸币盒侧前引导件241大致前后对称,并在纸币盒侧后引导件242的上边缘立设有多个与爪状部241C同样的爪状部242C(未图示),并在该爪状部242C的后侧形成有与锁定轴241D同样的锁定轴242D(未图示)。
这样,交接部225在搬送M侧前引导件231和搬送M侧后引导件232分别设有能够转动的锁定体231D和232D,并且在纸币盒侧前引导件241和纸币盒侧后引导件242分别设有圆柱状的锁定轴241D和242D。
[3-2.动作及效果]
在以上的结构中,第三实施方式的交接部225在搬送M侧前引导件231的爪状部231C的前侧,设有在下端具有锁定爪231DX的锁定体231D,能够使锁定体231D以转动轴231E为中心向解除方向S1或者卡合方向S2转动。
而且,交接部225在纸币盒侧前引导件241的爪状部241C的前侧,经支承部241E设有圆柱状的锁定轴241D。
如图15所示,交接部225在搬送M部18被关闭时,使搬送M侧前引导件231的爪状部231C和纸币盒侧前引导件241的爪状部241C以位置在左右方向交替的方式进行咬合而相互啮合。
由此,交接部225与第一实施方式一样,在被连接的搬送M侧前引导件231和纸币盒侧前引导件241的后侧,形成一条平滑的搬送通道C。
而且,交接部225这时使锁定体231D的锁定爪231DX与锁定轴241D卡合,并通过作用于锁定体231的作用力来维持所述卡合状态。
因此,交接部225能够维持搬送M侧前引导件231和纸币盒侧前引导件241啮合的状态,即搬送通道C的状态。
另一方面,关于交接部225,在锁定体231D向解除方向S1转动而解除了与锁定轴241D的卡合的状态下,当搬送M部18被抬起时,该搬送M部18以转动部18X为中心转动而被打开。
这时,交接部225在搬送M部18和纸币盒19之间分离搬送通道C,与如图5所示的情况同样地,使搬送M侧前引导件231的爪状部231C与纸币盒侧前引导件241的爪状部241C分离。
这时,交接部225中,对于爪状部231C,在前侧形成有与第二实施方式的凸缘状部131D相当的锁定体231D,因此,即使异物从前方碰撞,也能够利用该锁定体231D来保护爪状部231C,从而防止破损。
而且,交接部225中,对于爪状部241C,也在前方形成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凸缘状部41D相当的锁定轴241D,因此,即使异物从前方碰撞,也能够利用该锁定轴241D来保护爪状部241C,从而防止破损。
此外,交接部225在前后两侧使锁定体231D和232D分别与锁定轴241D和242D卡合,因此,能够高精度地对准前后方向的位置。
对于其他方面来说,第三实施方式的交接部225能够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交接部25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的交接部125同样的作用效果。
根据以上的结构,第三实施方式的交接部225在搬送M侧前引导件231设有爪状部231C和能够转动的锁定体231D,在纸币盒侧前引导件241设有爪状部241C和锁定轴241D。因此,交接部225能够在打开搬送M部18时利用锁定体231D来从前侧保护从周围突出的爪状部231C,同时利用锁定轴241D来从前侧保护爪状部241C。而且,交接部225在关闭搬送M部18时,通过使锁定体231D的锁定爪231DX与锁定轴241D卡合,能够维持使纸币盒侧前引导件241的爪状部241C和搬送M侧前引导件231的爪状部231C相互啮合而形成一连串的平滑的搬送通道C的状态,从而能够沿该搬送通道C顺畅地搬送纸币。
[4.其他实施方式]
此外,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对纸币盒侧交接部40的凸缘状部41D为平板状的情况进行了记述。
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为像第三实施方式的锁定体231D和锁定轴241D那样形成为各种各样的形状。在这种情况下,要紧的是能够通过位于爪状部41C的前侧,来保护该爪状部41C不受来自前方的异物等的碰撞即可。对于第二和第三实施方式也是一样,而且对于搬送M侧交接部130的凸缘状部131D也是一样的。
而且,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对使凸缘状部41D的下端与爪状部41C同样地从末端部41B进行立设并使下端对齐,并且凸缘状部41D的上端比爪状部41C的上端靠下侧的情况进行了记述。
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凸缘状部41D配置在至少爪状部41C的前侧的附近即可,由此,能够一定程度保护爪状部41C。优选的是:例如可以像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的锁定体231D那样,使凸缘状部41D的下端比爪状部41C的下端(末端)靠上方(即从末端部41B观察的远方),或者也可以像锁定轴241D那样,其上端(所谓的根侧)位于比爪状部41C的上端靠下侧的位置,即在根侧留有间隙。总之,在上下方向,通过使凸缘状部41D的至少一部分与爪状部41C的至少一部分重合,从而能够对爪状部41C在其附近进行保护即可。对于第二和第三实施方式也是同样的,而且对于搬送M侧交接部130的凸缘状部131D也是同样的。
而且,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对以下情况进行了在记述:在搬送M部18和纸币盒19之间的距离比较短的地方,使设有凸缘状部41D的纸币盒侧前引导件41相对于搬送M侧前引导件31沿搬送方向移动。
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可以像进出款部13和临时保留部17(图2)那样,在通过相对于纸币存取款机壳体12转动来分离搬送通道的地方(即交接部),使各引导件向从搬送通道C脱离的方向、即是纸币盒侧前引导件41的话向前方移动。总之,在纸币盒侧前引导件41或者搬送M侧前引导件31的移动时,凸缘状部41D不与搬送M侧前引导件31的各部分发生干涉即可。对于第二实施方式的搬送M侧交接部130的凸缘状部131D以及第三实施方式的搬送M侧交接部230的锁定体231D也是同样的。
此外,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对在位于搬送通道C的前侧的纸币盒侧前引导件41设有凸缘状部41D,并且在位于后侧的纸币盒侧后引导件42设有凸缘状部42D的情况进行了记述。
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仅在前侧的纸币盒侧前引导件41设有凸缘状部41D,在后侧不设凸缘状部42D。第二以及第三实施方式也是同样的。
此外,在上述的第三实施方式中,对使保护搬送M侧前引导件231的爪状部231C的锁定体231D,与保护纸币盒侧前引导件241的爪状部241C的锁定轴241D卡合的情况进行了记述。
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在纸币盒侧前引导件241设有不保护爪状部241C的单纯的被卡合部,并使锁定体231D与该被卡合部卡合,或者也可在搬送M侧前引导件231设有不保护爪状部231C的单纯的卡合部,并使该卡合部与锁定轴241D卡合。
此外,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对在位于搬送通道C的后侧的搬送M侧后引导件232和纸币盒侧后引导件242分别设置锁定体232D和锁定轴242D的情况进行了记述。
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在位于搬送通道C的后侧的搬送M侧后引导件232和纸币盒侧后引导件242,分别设置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的凸缘状部132D和142D。
此外,在上述的第三实施方式中,对在关闭搬送M部18时,使位于搬送M侧前引导件231的锁定体231D的锁定爪231DX与纸币盒侧前引导件241的锁定轴241D卡合的情况进行了记述。
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在搬送M侧前引导件231设置各种形状的卡合部,并且在纸币盒侧前引导件241设置各种形状的被卡合部,在关闭搬送M部18时使它们相互卡合。而且,在这种情况下,也可在搬送M侧前引导件231设置被卡合部,并且在纸币盒侧前引导件241设置卡合部。
此外,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对在金融机构等在与顾客之间进行有关现金的交易的现金自动存取款机1的交接部25,搬送作为介质的纸币BL的情况进行了记述。
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应用在组装于用于金融机构等中由职员进行与现金有关的各种处理的出纳系统中的交接部,或者也可应用于交接商品券、兑换券、入场券等那样的纸张状的介质的各种装置。第二以及第三实施方式也是同样的。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以下情况进行了记述:由作为第一搬送引导件的纸币盒侧前引导件41、作为第一爪状部的爪状部41C、作为第二搬送引导件的搬送M侧前引导件31、作为第二爪状部的爪状部31C、作为第一凸缘状部的凸缘状部41D以及作为可动部的转动部18X构成了作为介质处理装置的下部单元21。
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由其他各种结构的第一搬送引导件、第一爪状部、第二搬送引导件、第二爪状部、第一凸缘状部以及可动部构成介质处理装置。
本发明能够利用于在搬送纸币等纸张状的介质时进行连接而形成搬送通道、并且在维护作业等时分离而切断该搬送通道的各种装置。

Claims (5)

1.一种介质处理装置,所述介质处理装置具备:
第一搬送引导件,其在向双方向搬送纸张状的介质的搬送通道的一侧构成该介质的一面侧;
第一爪状部,其设于所述第一搬送引导件的所述搬送通道另一侧的末端,在该第一爪状部中,沿所述介质的搬送方向延伸的爪状的突起沿所述一面的与所述介质的搬送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离散地配置;
第二搬送引导件,其在所述搬送通道的另一侧构成所述介质的所述一面侧;
第二爪状部,其设于所述第二搬送引导件的一侧的末端,在该第二爪状部中,沿所述介质的搬送方向延伸的爪状的突起沿所述交叉方向离散地配置,该第二爪状部与所述第一爪状部啮合;
第一凸缘状部,其在所述第一搬送引导件的一侧的末端,在所述第一爪状部的与所述介质的搬送通道相反的一侧,与该第一爪状部接近或抵接地设置;以及
可动部,其使所述第一搬送引导件以从所述搬送通道向所述交叉方向以外的方向分开、或者返回该搬送通道的一面侧的方式移动或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处理装置,其中,
在所述搬送通道的搬送方向,所述第一凸缘状部以该第一凸缘状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一爪状部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方式进行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介质处理装置还具备第二凸缘状部,该第二凸缘状部在所述第二搬送引导件的另一侧的末端,在所述第二爪状部的与所述介质的搬送通道相反的一侧与该第二爪状部接近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介质处理装置,其中,
当所述第一搬送引导件位于所述搬送通道的一面侧、所述第一爪状部与所述第二爪状部相互啮合时,所述第一凸缘状部与所述第二凸缘状部以限制所述第一搬送引导件的借助于所述可动部的移动或旋转的方式相互卡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处理装置,其中,
当所述第一搬送引导件位于所述搬送通道的一面侧、所述第一爪状部与所述第二爪状部相互啮合时,所述第一凸缘状部相对于设置在所述第二搬送引导件的被卡合部,以限制所述第一搬送引导件的借助于所述可动部的移动或旋转的方式进行卡合。
CN2012104409329A 2012-03-26 2012-11-07 介质处理装置 Pending CN10336644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69686 2012-03-26
JP2012069686A JP5845996B2 (ja) 2012-03-26 2012-03-26 媒体処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66444A true CN103366444A (zh) 2013-10-23

Family

ID=493676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409329A Pending CN103366444A (zh) 2012-03-26 2012-11-07 介质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845996B2 (zh)
CN (1) CN103366444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46619A (zh) * 2017-03-22 2017-06-13 深圳怡化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纸币传输通道机构及现金处理设备
CN107689102A (zh) * 2017-09-30 2018-02-13 深圳怡化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下机芯及金融设备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23751A (ja) * 1994-02-09 1995-08-22 Hitachi Ltd 紙葉類取扱装置
US20020074709A1 (en) * 2000-11-24 2002-06-20 Takeshi Kanagawa Bill handling machine
JP2003192204A (ja) * 2001-12-26 2003-07-09 Ricoh Co Ltd 用紙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884025A (zh) * 2005-06-24 2006-12-27 东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导纸机构
JP2007261803A (ja) * 2006-03-30 2007-10-11 Laurel Seiki Kk 紙幣搬送装置およびその装置を用いる紙幣入出金機
CN101206777A (zh) * 2006-12-19 2008-06-25 冲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纸页类输送路径的切换门和现金自动交易装置
JP2009215078A (ja) * 2009-05-12 2009-09-24 Win Tec:Kk 紙葉類搬送装置
CN101772787A (zh) * 2007-08-03 2010-07-07 温科尼克斯多夫国际有限公司 用于使片状的介质转向的三向导向器
JP2010250572A (ja) * 2009-04-16 2010-11-04 Hitachi Omron Terminal Solutions Corp 紙葉類処理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06105B2 (ja) * 2007-08-31 2012-03-28 株式会社エース電研 紙幣搬送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23751A (ja) * 1994-02-09 1995-08-22 Hitachi Ltd 紙葉類取扱装置
US20020074709A1 (en) * 2000-11-24 2002-06-20 Takeshi Kanagawa Bill handling machine
JP2003192204A (ja) * 2001-12-26 2003-07-09 Ricoh Co Ltd 用紙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884025A (zh) * 2005-06-24 2006-12-27 东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导纸机构
JP2007261803A (ja) * 2006-03-30 2007-10-11 Laurel Seiki Kk 紙幣搬送装置およびその装置を用いる紙幣入出金機
CN101206777A (zh) * 2006-12-19 2008-06-25 冲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纸页类输送路径的切换门和现金自动交易装置
CN101772787A (zh) * 2007-08-03 2010-07-07 温科尼克斯多夫国际有限公司 用于使片状的介质转向的三向导向器
JP2010250572A (ja) * 2009-04-16 2010-11-04 Hitachi Omron Terminal Solutions Corp 紙葉類処理装置
JP2009215078A (ja) * 2009-05-12 2009-09-24 Win Tec:Kk 紙葉類搬送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46619A (zh) * 2017-03-22 2017-06-13 深圳怡化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纸币传输通道机构及现金处理设备
CN107689102A (zh) * 2017-09-30 2018-02-13 深圳怡化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下机芯及金融设备
CN107689102B (zh) * 2017-09-30 2023-11-14 深圳怡化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下机芯及金融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845996B2 (ja) 2016-01-20
JP2013200790A (ja) 2013-10-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503664B2 (ja) 媒体処理装置及び媒体取引装置
CN104919501B (zh) 介质容纳装置和介质处理装置
EP2515279A1 (en) Paper sheet handling apparatus
CN102956058B (zh) 纸页类输送装置及现金自动交易装置
CN103258367B (zh) 介质交易装置
CN103247104B (zh) 纸币收纳装置
CN102959593B (zh) 自动交易装置
US9640008B2 (en) Cash transaction machine
CN103650008A (zh) 介质处理装置
CN103366440A (zh) 介质收纳装置
JP5553134B2 (ja) 媒体取引装置
CN102968849B (zh) 介质收集装置以及介质处理装置
WO2016013324A1 (ja) 媒体処理装置及び媒体取引装置
CN105247578A (zh) 介质保护装置和介质分离聚集装置
KR101729389B1 (ko) 금융기기
CN103366444A (zh) 介质处理装置
CN106251471A (zh) 介质导引部件以及纸张类处理装置
CN103366442B (zh) 开闭装置
CN105122321A (zh) 介质收纳装置以及介质交易装置
JP6565343B2 (ja) 駆動力伝達装置及び媒体処理装置
JP5532063B2 (ja) 紙葉類搬送装置及び紙葉類取扱装置
JP6331813B2 (ja) 現金処理装置
JP2018097634A (ja) 媒体収納庫及び媒体取引装置
CN104751563B (zh) 自助设备及自助设备的轧账方法
JP6702040B2 (ja) 媒体処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