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47452B - 用于锚定件组件的插入器械 - Google Patents

用于锚定件组件的插入器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47452B
CN103347452B CN201180064745.9A CN201180064745A CN103347452B CN 103347452 B CN103347452 B CN 103347452B CN 201180064745 A CN201180064745 A CN 201180064745A CN 103347452 B CN103347452 B CN 10334745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chor
strand
plunger
insertion instrument
trans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6474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47452A (zh
Inventor
E.科劳
R.G.利特克
W.辛哈塔
S.拉森
S.J.施耐德
N.布杜班
R.L.理查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ynthes GmbH
Original Assignee
Synthes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3/095,192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9173645B2/en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3/172,619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9451938B2/en
Application filed by Synthes GmbH filed Critical Synthes GmbH
Priority to CN20161102987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260233B/zh
Publication of CN1033474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474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474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4745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023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401Suture anchors, buttons or pledgets, i.e. means for attaching sutures to bone, cartilage or soft tissue; Instruments for applying or removing suture anch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6Needles ; Sutures; Needle-suture combination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6Needles ; Sutures; Needle-suture combination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6166Sutu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1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applying or removing wound clamps, e.g. containing only one clamp or staple; Wound clamp magazi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16Bone cutting, breaking or removal means other than saws, e.g. Osteoclasts; Drills or chisels for bones; Trepans
    • A61B17/1613Component parts
    • A61B17/1615Drill bits, i.e. rotating tools extending from a handpiece to contact the worked materi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34Trocars; Puncturing need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56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483Hand-held instruments for holding sutu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023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 A61B2017/00238Type of minimally invasive operation
    • A61B2017/00261Discectom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2017/00526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 A61B2017/0053Loading magazines or sutures into applying too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401Suture anchors, buttons or pledgets, i.e. means for attaching sutures to bone, cartilage or soft tissue; Instruments for applying or removing suture anchors
    • A61B2017/0404Butt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401Suture anchors, buttons or pledgets, i.e. means for attaching sutures to bone, cartilage or soft tissue; Instruments for applying or removing suture anchors
    • A61B2017/0406Pledge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401Suture anchors, buttons or pledgets, i.e. means for attaching sutures to bone, cartilage or soft tissue; Instruments for applying or removing suture anchors
    • A61B2017/0409Instruments for applying suture anch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401Suture anchors, buttons or pledgets, i.e. means for attaching sutures to bone, cartilage or soft tissue; Instruments for applying or removing suture anchors
    • A61B2017/0414Suture anchors, buttons or pledgets, i.e. means for attaching sutures to bone, cartilage or soft tissue; Instruments for applying or removing suture anchors having a suture-receiving opening, e.g. lateral open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401Suture anchors, buttons or pledgets, i.e. means for attaching sutures to bone, cartilage or soft tissue; Instruments for applying or removing suture anchors
    • A61B2017/0417T-fasten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469Suturing instruments for use in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e.g. endoscopic surgery
    • A61B2017/0475Suturing instruments for use in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e.g. endoscopic surgery using sutures having a slip kno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2017/0496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for tensioning sutu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28Surgical forceps
    • A61B17/29Forceps for use in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 A61B17/2909Handles
    • A61B2017/2912Handles transmission of forces to actuating rod or pist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Rheumatology (AREA)
  • Dentistry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Pathology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 Prostheses (AREA)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插入器械,所述插入器械被配置成将至少一个锚定件主体弹入相应的目标位置,并且随后将预定的张力施加至所述至少一个锚定件构件的至少一个致动构件,以便将所述至少一个锚定件主体从第一构型致动至第二膨胀构型。所述插入器械可包括将所述预定张力施加至所述至少一个致动构件的张力组件。所述预定张力可由行进距离、融合构件的预定失效力,或行进距离和融合构件的预定失效力的组合来限定。

Description

用于锚定件组件的插入器械
相关专利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专利申请为2011年6月29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13/172,619的部分继续申请,所述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13/172,619为2011年4月27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13/095,192的部分继续申请。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13,172,619还要求Overes等人于2010年6月29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61/398,699、Henrichsen等人于2011年1月14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61/432,755、Henrichsen等人于2011年1月18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61/461,490,以及Overes于2011年2月15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61/443,142的权益。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13/095,192要求Overes于2010年4月27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61/328,251、Overes等人于2010年6月29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61/398,699、Henrichsen等人于2011年1月14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61/432,755、Henrichsen等人于2011年1月18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61/461,490,以及Overes于2011年2月15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61/443,142的权益。上述每篇专利申请的公开内容均如同其全文所示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与本文同一天提交的代理人案卷号为SYNT-3586且名称为“MethodforApproximatingaTissueDefectUsinganAnchor Assembly”的共同未决美国专利申请的公开内容据此如同其全文所示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与本文同一天提交的代理人案卷号为SYNT-4842且名称为“StitchLockforAttachingTwoorMoreStructures”的共同未决美国专利申请的公开内容据此如同其全文所示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
背景技术
整形外科手术通常涉及固定装置的使用。通常在骨或软组织中形成进入孔,可将合适的固定装置固定在进入孔中。除螺钉外,可使用能够膨胀的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以塌缩状态插入孔中,并且一旦被正确定位就转变为膨胀状态。
在一个示例性整形外科手术例如微创腰椎间盘切除术中,通过外科手术切除脱出的椎间盘髓核组织以实现神经减压,从而治疗神经根病变。微创腰椎间盘切除术是现今采用的最常见的脊柱外科手术之一。通过该手术,许多患者的症状得到缓解,但是对于其他患者,椎间盘可能通过纤维环中的开口再次脱出,从而引发持续疼痛,并可能需要另外的外科手术。目前,标准的微创椎间盘切除技术不涉及闭合纤维环缺损,使外科医生陷入困境。外科医生可选择切除侵犯神经的髓核组织的脱出部分以治疗神经根病变,但这可能增大术后剩余髓核组织通过纤维环的既存缺损再脱出的风险。或者,外科医生可选择进行大范围的减积手术,在该手术过程中除了将脱出的部分切除外,还切除剩余髓核组织的大部分,以将术后再脱出的风险降至最低。然而,术后椎间盘高度塌缩以及随后发展成下背部疼痛的风险会增大。
常规的可膨胀植入物包括套管和延伸穿过套管的中心镗孔的压缩元件,套管具有可膨胀部分,所述可膨胀部分具有多个指状物或可膨胀部件,所述指状物或可膨胀部件由套管的周壁中的中间狭槽或孔形成。压缩元件可联接至套管的前端,使得在朝套管后端牵拉所述压缩元件时,所述指状物或可膨胀部件向外径向弯曲,从而将所述可膨胀部分从其塌缩状态转变为其膨胀状态。
发明内容
根据一个实施例,插入器械被配置成在目标位置处弹出至少一个锚定件。锚定件包括基本上沿伸长方向延伸的锚定件主体,以及基本上沿伸长方向从锚定件主体延伸的致动构件。插入器械可包括沿纵向伸长的进入构件,以及可释放地承载所述至少一个锚定件的锚定件外壳,所述进入构件限定被配置成至少部分地插入目标位置的远端。锚定件外壳被配置成与进入构件对齐。插入器械还可包括推动器构件,所述推动器构件被配置成插入锚定件外壳并且从锚定件外壳将所述至少一个锚定件弹出进入构件的远端。
附图说明
在结合附图阅读时将更好地理解上述发明内容以及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详细说明,在附图中出于举例说明的目的示出了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本申请不局限于示出的精确布置方式和工具。在附图中:
图1A为包括一对锚定件主体的锚定件组件的示意性侧正视图,所述锚定件主体横跨解剖缺损被植入,且示出为处于第一构型;
图1B为图1A所示的锚定件组件的示意性侧正视图,示出了处于膨胀构型且处于紧靠位置的锚定件主体;
图1C为锚定件组件的侧正视图,该锚定件组件包括图1A所示的锚定件主体以及被配置成附接锚定件主体的致动部分的连接器构件,示出了处于第一构型的锚定件主体;
图1D为图1C所示的锚定件组件的侧正视图,示出了用处于膨胀构型的锚定件主体来固定的连接器构件;
图1E为与图1C中的锚定件组件类似但包括一体式连接器构件的锚定件组件的侧正视图;
图1F为图1E所示的锚定件组件的侧正视图,示出了用处于膨胀构型的锚定件主体来固定的连接器构件;
图1G为包括一对锚定件主体的锚定件组件的示意性侧正视图,所述锚定件主体根据可供选择的实施例进行构造,其示出为横跨解剖缺损被植入,且示出为处于第一构型;
图1H为图1G所示的锚定件组件的示意性侧正视图,示出了处于膨胀构型且处于紧靠位置的锚定件主体;
图2A为包括第一锚定件和第二锚定件的锚定件组件的侧正视图,所述第一锚定件和第二锚定件在解剖缺损的相对侧上被植入解剖结构中,且示出为处于第一构型;
图2B为图2A所示的锚定件组件的侧正视图,示出了处于相应的膨胀构型的第一锚定件和第二锚定件;
图2C为图2A所示的锚定件组件的侧正视图,所述锚定件组件包括将第一锚定件附接至第二锚定件的连接器构件;
图3A为包括至少一个锚定件和插入器械的固定套件的侧正视图;
图3B为图3A所示的固定套件的截面侧正视图;
图4A为根据可供选择的实施例进行构造、示出为处于第一旋转状态的固定套件的截面立面视图;
图4B为沿线4B-4B截取的图4A所示的套件的截面侧正视图;
图4C为如图4A所示的固定套件的截面侧正视图,但是所述固定套件示出为处于第二旋转状态,从而对齐一对孔;
图4D为沿线4D-4D截取的图4C所示的固定套件的截面侧正视图;
图5A为组装期间的插入器械的截面侧正视图;
图5B为图5A所示的插入器械的截面侧正视图,但是所述插入器械示出为已组装好;
图5C为图5B所示的插入器械的柄部的截面侧正视图;
图5D为图5C所示的柄部的透视图;
图6为根据另一实施例构造的固定套件的侧正视图;
图7A为包括根据可供选择的实施例构造的插入器械的固定套件的透视图,所述插入器械包括壳体和从该壳体延伸的插管,且示出为处于第一构型,所述第一构型具有装载于插入器械中的第一锚定件主体和第二锚定件主体;
图7B为图7A所示的插入器械的插管的放大透视图;
图7C为图7A所示的插入器械的壳体的截面侧正视图;
图7D为图7A所示的插入器械的插管的放大的截面侧正视图;
图8A为图7A所示的固定套件的透视图,其中插入器械示出为处于第二位置,以便从插入器械弹出第二锚定件主体,所述第二锚定件主体示出为处于第一构型;
图8B为图8A所示的插入器械的插管的放大透视图;
图8C为图8A所示的壳体的截面侧正视图;
图8D为图8A所示的插管的截面侧正视图;
图9A为图8A所示的固定套件的透视图,示出了处于偏置位置的插入器械;
图9B为图9A所示的插入器械的插管的放大透视图;
图9C为图9A所示的插入器械的壳体的截面侧正视图;
图9D为图9A所示的插入器械的插管的截面侧正视图;
图9E为图9A所示的固定套件的透视图,示出了处于膨胀构型的第二锚定件主体;
图10A为图9A所示的固定套件的透视图,示出了在完成中间冲程后处于中间位置的插入器械;
图10B为图10A所示的插入器械的插管的放大透视图;
图10C为图10A所示的插入器械的壳体的截面侧正视图;
图10D为图10A所示的插入器械的插管的截面侧正视图;
图11A为图10A所示的固定套件的透视图,示出了在中间冲程之后完成了第二冲程的第一部分时的插入器械;
图11B为图11A所示的插入器械的插管的放大透视图;
图11C为图11A所示的插入器械的壳体的截面侧正视图;
图11D为图11A所示的插入器械的插管的截面侧正视图;
图12A为图11A所示的固定套件的透视图,示出了在完成第二冲程的第二部分后处于第三位置、正将第一锚定件主体从插入器械弹出的插入器械,所述第一锚定件主体示出为处于第一构型;
图12B为图12A所示的插入器械的插管的放大透视图;
图12C为图12A所示的插入器械的壳体的截面侧正视图;
图12D为图12A所示的插入器械的插管的截面侧正视图;
图12E为与图12A类似的固定套件的透视图,但是第一锚定件主体示出为处于膨胀构型;
图12F为在释放股线保持机构之后,图12A所示的插入器械的壳体的截面侧正视图;
图13A为图7A所示的插入器械的透视图,其中在器械处于第一位置时移除其一部分以便示出导向系统;
图13B为图8A所示的插入器械的透视图,示出了在器械处于第二位置时的导向系统;
图13C为图9A所示的插入器械的透视图,其中在插入器械处于偏置位置时移除其一部分以便示出导向系统;
图13D为图10A所示的插入器械的透视图,其中在插入器械处于中间位置时移除其一部分以便示出导向系统;
图13E为图11A所示的插入器械的透视图,其中在插入器械已完成第二冲程的第一部分时移除其一部分以便示出导向系统;
图13F为图12A所示的插入器械的透视图,其中在插入器械已完成第二冲程的第二部分时移除其一部分以便示出导向系统;
图13G为图13A所示的导向系统的导轨的透视图;
图14A为根据一个实施例构造的联接组件的透视图;
图14B为图14A所示的联接组件的截面侧正视图,所述联接组件示出为处于第一操作模式下;
图14C为图14B所示的联接组件的截面侧正视图,所述联接组件示出为处于第一操作模式与第二操作模式之间的过渡状态;
图14D为图14C所示的联接组件的截面侧正视图,所述联接组件示出为处于第二操作模式下;
图15A为根据另一实施例进行构造的插入器械的截面侧正视图,示出了设置在第一操作模式下的联接组件;
图15B为沿线15B-15B截取的图15A所示的联接组件的截面端部立面图;
图15C为图15A所示的插入器械的截面侧正视图,但示出了从第一操作模式过渡到第二操作模式的联接组件;
图15D为沿线15D-15D截取的图15C所示的联接组件的截面端部立面图;
图15E为图15C所示的插入器械的截面侧正视图,但示出了处于第二操作模式下的联接组件;
图16A为如图1G所示的锚定件组件的示意性侧正视图,所述锚定件组件包括根据可供选择的实施例的张紧股线,该张紧股线示出在以第一构型植入的锚定件主体上;
图16B为如图16A所示的锚定件组件的示意性侧正视图,但示出了处于膨胀构型的植入锚定件主体;
图16C为如图16B所示的锚定件组件的示意性侧正视图,示出了以第一构型植入的另一锚定件主体;
图16D为如图16C所示的锚定件组件的示意性侧正视图,示出了处于膨胀构型的另一锚定件主体;
图16E为如图16D所示的锚定件组件的示意性侧正视图,示出了锁定构件的锁定;
图16F为如图16E所示的锚定件组件的示意性侧正视图,示出了最终组装好的构型;
图17A为根据一个实施例构造的股线保持组件的透视图,示出了可释放的锁定构件;
图17B为图17A所示的股线保持组件的透视图,示出了已固定的锁定构件;
图17C为图17A所示的股线保持组件的透视图,所述股线保持组件可操作地联接至致动器;
图17D为图17C所示的股线保持组件的透视图,示出为处于释放位置;
图18A为如图1G所示的锚定件组件的示意性侧正视图,所述锚定件组件包括根据可供选择的实施例的一对张紧股线,示出了处于第一构型的锚定件主体;
图18B为如图18A所示的锚定件组件的示意性侧正视图,但示出了处于膨胀构型的锚定件主体;
图18C为如图18B所示的锚定件组件的示意性侧正视图,示出了锁定构件的致动和解剖间隙的接合;
图18D为如图18C所示的锚定件组件的示意性侧正视图,示出了锁定构件的锁定;
图18E为如图18D所示的锚定件组件的示意性侧正视图,示出了最终组装好的构型;
图19A为根据另一实施例进行构造的插入器械的保持组件的示意性截面侧正视图,示出为处于锁定构型;
图19B为图19A所示的插入器械的保持组件的示意性截面侧正视图,示出为处于未锁定构型;
图19C为插入器械的壳体的截面侧正视图,该插入器械与如图12C所示的插入器械类似,但包括根据可供选择的实施例构造的保持组件;
图20A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包括切割组件的插入器械的截面侧正视图,示出了处于脱离位置的切割组件;
图20B为如图20A所示的插入器械的截面侧正视图,但示出了处于接合位置的切割组件;
图21A为如图20A所示的插入器械的截面侧正视图,但所述插入器械包括根据另一实施例进行构造且示出为处于脱离位置的切割组件;
图21B为如图21A所示的插入器械的纵剖图,但示出了处于接合位置的切割组件;
图22A为图7A所示的插入器械的透视图,但所述插入器械根据可供选择的实施例进行构造,且示出为处于第一位置;
图22B为如图22A所示的插入器械的侧正视图;
图22C为图22B所示的插入器械的侧正视图,但示出为处于第二位置;
图22D为图22C所示的插入器械的侧正视图,但示出为处于第三位置;
图23A为以与图7A所示插入器械类似的方式构造的插入器械的透视图,但所述插入器械根据另一实施例进行构造,且示出为处于第一位置;
图23B为图23A所示的插入器械的柱塞的透视图;
图23C为图23A所示的插入器械的远端的透视图;
图23D为图23A所示的插入器械的各个部件的透视图,所述插入器械包括图23B中所示的柱塞、推杆以及一对第一联接构件;
图23E为被配置成和图23D所示的第一联接构件接合的第二联接构件的透视图;
图23F为图23A所示的插入器械的透视图,示出为处于第二位置;
图23G为图23F所示的插入器械的透视图,示出为处于中间位置;
图23H为图23G所示的插入器械的透视图,示出为处于第三位置;
图24A为插入器械的透视图,所述插入器械包括以并排关系设置的第一推动器组件和第二推动器组件,示出了处于第一位置的每个推动器组件;
图24B为在从第一推动器组件移除第一锁定接片之后,图24A中所示的插入器械的透视图;
图24C为在将第一推动器组件致动至第二位置之后,图24B中所示的插入器械的透视图;
图24D为在从第二推动器组件移除第二锁定接片之后,图24C中所示的插入器械的透视图;
图24E为在致动交换致动器之后,图24D中所示的插入器械的透视图;
图24F为在将第二推动器组件致动至第二位置之后,图24E中所示的插入器械的透视图;
图25A为图24A所示的插入器械的部件的透视图,示出了处于第一位置的第一推动器组件和第二推动器组件中的每一者;
图25B为在已将第一推动器组件致动至第二位置之后,图25A中所示的插入器械的部件的透视图;
图25C为在致动交换致动器之后,图25B中所示的插入器械的部件的透视图;
图25D为在已将第二推动器组件致动至第二位置之后,图25C中所示的插入器械的部件的透视图;
图26A为根据一个实施例构造的保持组件的透视图;
图26B为图26A中所示的保持组件的一部分的放大透视图;
图27A为根据另一实施例进行构造的插入器械的透视图,所述插入器械包括以并排关系设置的第一推动器组件和第二推动器组件,示出了处于第一位置的推动器组件中的每一者;
图27B为在将第一推动器组件致动至定位构型之后,图27A中所示的插入器械的透视图;
图27C为在将交换致动器从第一位置致动到致动位置之后,图27B中所示的插入器械的部件的透视图;
图27D为在将第二推动器组件致动至第二位置之后,图27C中所示的插入器械的透视图;
图28A为图27A中所示的插入器械的部件的透视图,示出为具有处于第一位置的交换致动器;
图28B为图28A中所示的插入器械的部件的透视图,示出为具有处于第二位置的交换致动器;
图29A为根据另一实施例进行构造的插入器械的透视图,所述插入器械包括以并排关系设置的第一推动器组件和第二推动器组件,示出了处于第一位置的推动器组件中的每一者;
图29B为图29A中所示的插入器械的端部立面图;
图29C为图29A中所示的插入器械的透视图,示出了处于第二位置的第一推动器组件;
图29D为在将交换致动器从第一位置致动到第二位置之后,图29C中所示的插入器械的透视图;
图29E为在从第二推动器组件移除锁定接片之后,图29D中所示的插入器械的透视图;
图29F为图29E中所示的插入器械的透视图,示出了处于第二位置的第二推动器组件;
图29G为图29D中所示的插入器械的示意性截面端部立面图,示出了交换致动器的一部分;
图30A为根据另一实施例进行构造的插入器械的透视图,所述插入器械包括第一可往复运动的插管和第二可往复运动的插管,附图示出壳体的一部分被切掉以便露出插入器械的内部部件;
图30B为图30A中所示的插入器械的往复运动组件的透视图,所述往复运动组件被配置成往复地驱动第一插管和第二插管;
图30C为图30B中所示的往复运动组件的驱动构件的透视图;
图30D为选择性柱塞接合组件的透视图,所述选择性柱塞接合组件被配置成在与第一插管可操作地连通以及与第二插管可操作地连通之间选择性地移动柱塞;
图31为插入器械的透视图,其中插管根据另一实施例限定侧弹出端口;
图32A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进入组件的透视图,所述进入组件包括进入构件和开口形成构件;
图32B为图32A中所示的进入构件的侧面剖视图;
图32C为图32A中所示的锥子的侧正视图;
图32D为根据可供选择的实施例,图32C中所示的锥子的一部分的侧正视图;
图32E为插入目标解剖位置的进入组件的透视图;
图32F为插入目标解剖位置的进入构件的透视图;
图32G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锚定件插入器组件的透视图,所述锚定件插入器组件包括进入构件、承载锚定件的锚定件外壳和推动器构件;
图32H为图32G中所示的锚定件外壳的侧面剖视图;
图32I为图32G中所示的锚定件插入器组件的侧面剖视图,其中锚定件尚未从进入构件弹出;
图32J为图32G中所示的推动器构件的侧面剖视图;
图32K为图32G所示的锚定件插入器组件的侧面剖视图,其中推动器构件被推进,使得锚定件从进入构件弹出;
图32L为与目标解剖位置一起膨胀的锚定件的透视图;
图32M为根据可供选择的实施例进行构造的锚定件组件的侧面剖视图;
图33A为根据可供选择的实施例的锚定件插入器组件的透视图,所述锚定件插入器组件包括进入构件、承载锚定件的锚定件外壳和张力组件;
图33B为图33A中所示的张力组件的部件的侧正视图;
图33C为一透视图,示出了在张力组件被操作以使锚定件膨胀之前图33A中所示的张力组件的部件;
图33D为一透视图,示出了在张力组件已被操作以使锚定件膨胀之后图33A中所示的张力组件的部件;
图34A为根据另一可供选择的实施例的锚定件插入器组件的透视图,所述锚定件插入器组件包括进入构件、承载锚定件的锚定件外壳和张力组件;
图34B为张力组件的部件的侧面剖视图;
图34C为一局部剖面透视图,示出了在张力组件被操作以使锚定件膨胀之前图34A中所示的张力组件的部件;
图34D为一局部剖面透视图,示出了在张力组件已被操作以使锚定件膨胀之后图34A中所示的张力组件的部件;
图35A为根据另一可供选择的实施例的进入组件的分解透视图,锚定件插入器组件包括锥子和进入构件;
图35B为根据图35A中所示的可供选择的实施例的锚定件插入器组件的分解透视图,所述锚定件插入器组件包括进入构件、承载锚定件的锚定件外壳和张力组件;
图36A为包括图35中所示的锥子和进入构件的进入组件的透视图;
图36B为图36A所示的进入组件的侧面剖视图;
图37A为包括图35中所示的进入构件、承载锚定件的锚定件外壳以及张力组件的锚定件插入器组件的透视图,所述锚定件插入器组件被配置成以第一模式进行操作;
图37B为图37A中所示的锚定件插入器组件的剖面透视图;
图38为图37A所示的锚定件插入器组件的透视图,所述锚定件插入器组件被配置成以平移构件处于居中位置的锚定件膨胀模式操作;
图39为图38所示的锚定件插入器组件的透视图,其中平移构件处于伸长位置;
图40A为根据可供选择的实施例进行构造的平移构件的透视图;
图40B为根据另一可供选择的实施例进行构造的平移构件的正视图;
图41A为根据另一可供选择的实施例进行构造的平移构件的透视图;
图41B为图41A中所示的平移构件的正视图;
图42为根据另一可供选择的实施例进行构造的平移构件的截面正视图;
图43为根据另一可供选择的实施例进行构造的平移构件的截面正视图;
图44A-44C示出了被配置成将致动构件固定至平移构件的夹具的各种视图;
图45为根据另一实施例进行构造的插入器械的透视图,所述插入器械被配置成在相应的目标位置处插入并且使一对锚定件主体膨胀,所述插入器械包括外壳,而所述外壳又包括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
图46为第一主体的分解透视图,包括推动器构件和开口形成构件;
图47A为图46中所示的第一主体的透视图,其示出为处于回缩构型;
图47B为图47A中所示的第一主体的致动器的透视图,示出了处于第一位置的致动器;
图47C为图47A中所示的第一主体的远端的透视图;
图48A为图46所示的第一主体的透视图,其示出为处于伸展构型;
图48B为图48A中所示的第一主体的致动器的透视图,示出了处于第二位置的致动器;
图48C为图48A中所示的第一主体的远端的透视图;
图49A为根据一个实施例进行构造的锚定件盒的透视图;
图49B为图49A中所示的锚定件盒的另一个透视图,所述锚定件盒的部分被隐藏以便示出由锚定件盒支撑的一对锚定件;
图50A为图45中所示的插入器械的一部分的顶部平面图,示出了处于初始位置的图49B中所示的锚定件盒以及延伸穿过锚定件盒的开口形成构件;
图50B为图50A中所示的插入器械的所述部分的顶部平面图,但示出了缩回的开口形成构件;
图50C为图50B中所示的插入器械的所述部分的顶部平面图,但示出了设置在第一位置的锚定件盒;
图50D为图50C中所示的插入器械的所述部分的顶部平面图,但示出了延伸穿过锚定件盒的推动器构件;
图50E为图50D中所示的插入器械的所述部分的顶部平面图,但示出了缩回的推动器构件;
图50F为图50E中所示的插入器械的所述部分的顶部平面图,但示出了移除的止挡夹;
图50G为图50F中所示的插入器械的所述部分的顶部平面图,但示出了处于第二位置的锚定件盒;
图50H为图50G中所示的插入器械的所述部分的顶部平面图,但示出了延伸穿过锚定件盒的推动器构件;
图51A为图45所示的插入器械的张力组件(tensionassembly)的分解透视图;
图51B为图51A所示的张紧组件(tensioningassembly)的截面侧正视图,示出为处于第一位置;
图51C为在线51C处截取的图51B中所示的张紧组件的截面侧正视图;
图51D为如图51B所示的张紧组件的截面端部立面图;
图51E为图51A中所示的张紧组件的截面侧正视图,示出为处于第二位置;
图51F为在线51F处截取的图51E中所示的张紧组件的截面侧正视图分解图;
图51G为图51A中所示的张紧组件的截面侧正视图,示出为处于第三位置;
图51H为在线51H处截取的图51G中所示的张紧组件的截面侧正视图分解图;
图51I为如图51G所示的张紧组件的截面端部立面图;
图52A为图45中所示的插入器械的透视图,所述插入器械被配置成插入第一目标位置;
图52B为图52A中所示的插入器械的透视图,示出为插入第一目标位置以便形成第一开口;
图52C为图52B中所示的插入器械的透视图,但示出了缩回的开口尖端;
图52D为图52C中所示的插入器械的透视图,但示出了缩回的推动器构件;
图53A为图52D中所示的插入器械的透视图,但示出了处于第一位置的锚定件盒;
图53B为图53A中所示的插入器械的透视图,但示出了插入第一开口的第一锚定件主体;
图53C为图53B中所示的插入器械的透视图,但示出了被致动以使插入的锚定件主体膨胀的张紧组件;
图53D为图53C中所示的插入器械的透视图,但示出了处于第一位置的张紧组件;
图53E为图53D中所示的插入器械的透视图,示出为从第一目标位置移除;
图54A为图53E中所示的插入器械的透视图,所述插入器械被配置成插入第二目标位置;
图54B为图54A中所示的插入器械的透视图,示出为插入第二目标位置以便形成第二开口;
图54C为图54B中所示的插入器械的透视图,但示出了缩回的开口尖端;
图54D为图54C中所示的插入器械的透视图,但示出了缩回的推动器构件;
图55A为图54D中所示的插入器械的透视图,但示出了从锚定件盒移除的止挡夹;
图55B为图55A中所示的插入器械的透视图,但示出了处于第二位置的锚定件盒;
图55C为图55B中所示的插入器械的透视图,但示出了插入第二开口的第二锚定件主体;
图55D为图55C中所示的插入器械的透视图,但示出了被致动以使插入的第二锚定件主体膨胀的张紧组件;
图55E为图55D中所示的插入器械的透视图,但示出了处于第一位置的张紧组件;
图55F为图55E中所示的插入器械的透视图,示出为从第二目标位置移除;
图56A为根据另一实施例进行构造的可膨胀锚定件的侧正视图,所述可膨胀锚定件具有锚定件主体和致动股线,示出了处于第一构型的锚定件主体;
图56B为图56A中所示的可膨胀锚定件的侧正视图,示出了处于膨胀构型的锚定件主体;
图57A为用于形成图56A中所示的锚定件主体的第一方法步骤的侧正视图,示出了孔眼的构造;
图57B-C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用于形成图57A中所示孔眼的方法步骤;
图57D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用于形成图57A中所示孔眼的方法步骤;
图57E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用于形成图57A中所示孔眼的方法步骤;
图57F-L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用于形成图57A中所示孔眼的方法步骤;
图58A为用于形成图56A中所示的锚定件主体的第二方法步骤的透视图,示出了围绕芯轴绑系图57A中所示孔眼的第一结;
图58B为图58A中所示的第二方法步骤的另一个透视图;
图58C为用于形成图56A中所示的锚定件主体的第三方法步骤的透视图,示出了与第一结相对的第二结;
图58D为图58D中所示的第三方法步骤的另一个透视图;
图58E为用于形成图56A中所示的锚定件主体的方法步骤的透视图,示出了彼此相对交替绑系的多个结;
图58F为图58E中所示方法步骤的另一个透视图;
图58G为图56A中所示的围绕芯轴设置的锚定件主体的透视图;
图58H为图58G中所示的锚定件主体的透视图,示出了通过孔眼并通过芯轴插入的致动股线;
图58I为图58H中所示的锚定件主体和致动股线的透视图,示出了被驱动穿过锚定件主体的致动股线;
图58J为图58I中所示的锚定件主体和致动股线的透视图,示出了被驱动穿过锚定件主体的孔眼;
图59为与图56A中所示的可膨胀锚定件类似的可膨胀锚定件的透视图,但示出了被配置作为防脱结的锚定件主体的结,此时孔眼尚未被拉进锚定件主体的可膨胀部分中;
图60A为与如图56A中所示的可膨胀锚定件类似的可膨胀锚定件的透视图,但示出了包括一对孔眼的锚定件主体,这对孔眼随后将被拉进锚定件主体的可膨胀部分中;
图60B为图60A中所示的可膨胀锚定件的透视图,示出了处于膨胀构型的锚定件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参见图1A-B,锚定件组件20可包括至少一个可膨胀锚定件22,例如第一可膨胀锚定件22a和第二可膨胀锚定件22b,而第一可膨胀锚定件22a和第二可膨胀锚定件22b又包括相应的锚定件主体28a和28b,锚定件主体28a和28b被配置成固定至解剖位置,所述解剖位置可由至少一个解剖结构24限定。解剖结构24可由例如人类或其他动物的解剖体,或固定至或被配置成固定至人类或其他动物的解剖体的植入物所限定。解剖体可由组织限定,所述组织可包括骨和软组织(例如肌腱、韧带、软骨、椎间盘的纤维环等)中的至少一者。
根据一个实施例,至少一个解剖结构24可限定位于间隙,例如间隙24c的相对侧上的第一目标解剖位置24a和第二目标解剖位置24b。因此,间隙24c可设置在解剖结构中,并且可例如限定解剖缺损,或可设置在不同的解剖结构之间。第一锚定件22a和第二锚定件22b可被射入,或换句话讲被驱动或插入到位于间隙24c的相对侧上的相应的第一目标解剖位置24a和第二目标解剖位置24b中,并随后被朝向彼此牵拉以接近间隙24c。作为另外一种选择或除此之外,锚定件组件20可被配置成将辅助结构固定至解剖结构。就这一点而言,还应当理解,锚定件组件20可根据需要包括任何数量的锚定件22。
每个锚定件主体28a和28b可包括相应的可膨胀部分36a和36b以及致动构件37a和37b,例如致动股线38a和38b,致动构件37a和37b被配置成将相应的可膨胀部分36a和36b,以及相应的锚定件主体28a和28b,从图1A所示的第一构型致动至图1B所示的膨胀构型,通过图1A所示的第一构型,锚定件主体28a和28b得以初始地设置在目标解剖位置处,并且通过图1B所示的膨胀构型,相应的锚定件主体28a和28b可被固定至解剖结构24。因此,可在相应的目标解剖位置24a和24b处通过开口23插入锚定件22a和22b的锚定件主体28a和28b,可例如在将锚定件主体28a和28b传送至相应的目标解剖位置24a和24b时,例如通过将锚定件主体28a和28b射入至相应的目标解剖位置24a和24b来实现所述插入。
锚定件主体28的可膨胀部分36沿伸长方向34延伸,以限定在处于第一构型时沿伸长方向34从近端39a至远端39b测量的初始距离D1。初始距离D1可根据需要为任何长度,该长度在一范围内,该范围具有可由大约5mm、或大约10mm、或大约20mm、或大约24.5mm限定的下端,以及可由大约50mm、或大约40mm、或大约30mm、或大约25.5mm限定的上端。
此外,在处于第一构型时,可膨胀部分36限定在第二方向35上延伸的初始最大厚度T1,第二方向35相对于伸长方向34基本上垂直。可根据需要设定初始最大厚度T1的尺寸。如图1B所示,当可膨胀部分36处于膨胀构型时,可膨胀部分36沿伸长方向34收缩(例如压缩或缠结)至沿伸长方向34从近端39a至远端39b测量的第二距离D2。第二距离D2可小于初始距离D1。在可膨胀部分36沿伸长方向收缩时,例如在将可膨胀部分36从第一构型致动至膨胀构型时,可膨胀部分36沿第二方向35膨胀至大于初始最大厚度T1的第二最大厚度T2。第二最大厚度T2沿基本上垂直于伸长方向34的第二方向35延伸。
第二方向35上的最大厚度T1和T2可被限定,使得锚定件主体28不限定在第二方向35上分别大于最大厚度T1和T2的厚度。应当理解,例如由于在处于膨胀构型时可膨胀部分36的构型,在可膨胀部分36致动至膨胀构型时,近端39a和远端39b可改变在可膨胀部分36上的位置。然而,当可膨胀部分36处于膨胀构型时,近端39a和远端39b继续限定可膨胀部分36的最近端和最远端,使得在可膨胀部分36处于膨胀构型时,沿伸长方向34的距离D2成直线地被限定在可膨胀部分36的近端39a和远端39b之间。
第一锚定件22a和第二锚定件22b的每根致动股线38可彼此附接。例如,第一锚定件22a的致动股线38可与第二锚定件22b的致动股线38成一整体。作为另外一种选择,如将在下文结合图2A-C更详细地描述,第一锚定件22a的致动股线38可与第二锚定件22b的致动股线38分离,使得随后使用任何合适的连接器构件63来直接或间接地附接第一锚定件22a的致动股线38和第二锚定件22b的致动股线38。连接器构件63可与致动股线38a和38b中的一者或两者成一整体,或者可与致动股线38a和38b中的任一者单独附接。根据一个实施例,第一锚定件22a和第二锚定件22b中每一者的致动股线38a和38b限定至少一个相应的致动部分131a和131b,并且还可包括至少一个相应的附接部分133a和133b。致动部分131a和131b相应被配置成接收致动力,所述致动力使得相应的锚定件22a和22b从第一构型致动至膨胀构型。
根据图示的实施例,第一锚定件和第二锚定件的致动股线38a和38b的附接部分133a和133b被配置成彼此附接,从而跨过间隙24c并且将第一锚定件主体28a附接至第二锚定件主体28b。附接部分133a和133b可彼此成一整体,或使用任何合适的连接器构件彼此附接。此外,根据图示的实施例,致动部分131a和131b也可限定被配置成在将致动力F施加至致动部分131a和131b之前或之后以任何合适方式彼此附接的附接部分。因此,相应的锚定件22a和22b的附接部分133a和133b被配置成将相应的锚定件附接至另一个锚定件(例如另一个锚定件的附接部分)。此外,第一锚定件22a的致动部分131a被配置成将相应的锚定件22a附接至第二锚定件22b。根据图示的实施例,第一锚定件22a的致动股线38a的附接部分133a与第二锚定件22b的致动股线38b的附接部分133b成一整体,但是应当理解,如在下文更详细地描述,第一锚定件22a和第二锚定件22b的附接部分133a和133b可彼此分离并附接至彼此。
继续参见图1A-B,一旦锚定件22a-b的可膨胀部分36a-b已经致动至膨胀构型,致动股线38a-b便可设置为张紧状态。例如,根据一个实施例,接合力AF可施加至第一锚定件和第二锚定件22a-b的致动股线38a-b的致动部分131a-b的任一者或两者,从而诱使第一锚定件和第二锚定件22a-b的致动股线38a-b产生张力,以施加将第一锚定件22a和第二锚定件22b朝彼此牵拉的偏置力。因此,如果间隙24c设置在第一锚定件22a和第二锚定件22b之间,则锚定件22a和22b响应于偏置力朝彼此的运动将接合间隙24c,在某些实施例中,间隙24c可为解剖缺损,例如如上所述的组织缺损。
此外,当在缺损24已经接合之后致动股线38a-b维持在张紧状态时,防止锚定件主体28a-b通过相应的目标位置24a-b从解剖体回退,目标位置24a-b可能允许间隙24c开放。因此,一旦间隙24c已经接合,第一锚定件22a的致动股线38a便可附接至第二锚定件22b的致动股线38b,以便在第一锚定件22a和第二锚定件22b之间维持张紧并防止第一锚定件22a与第二锚定件22b分离。
锚定件主体28a和28b可通过以任何需要的方式编织任何合适的基材(例如股线,如缝合用的股线)来进行构造,所述方式使得产生延伸穿过相应的锚定件主体28a和28b的多个开口43。第一致动股线38a和第二致动股线38b可沿锚定件主体28a和28b的伸长方向34穿过开口43中的至少两个来编织。
根据图1A-1F所示的实施例,第一致动股线38a和第二致动股线38b与相应的第一锚定件主体28a和第二锚定件主体28b成一整体。根据其他实施例,第一致动股线38a和第二致动股线38b示出为与相应的第一锚定件主体28a和第二锚定件主体28b分离并附接至相应的第一锚定件主体28a和第二锚定件主体28b(参见图2C)。根据其他实施例,第一致动股线38a和第二致动股线38b中的一者与相应的锚定件主体成一整体,并且第一致动股线38a和第二致动股线38b中的另一者与相应的锚定件主体分离并附接至相应的锚定件主体。根据第一致动股线38a和第二致动股线38b被示出并描述为与相应的第一锚定件主体28a和第二锚定件主体28b成一整体的实施例,应当理解,除非另有说明,否则第一致动股线38a和第二致动股线38b可或者与相应的第一锚定件主体28a和第二锚定件主体28b分离,并且附接至相应的第一锚定件主体28a和第二锚定件主体28b。此外,根据第一致动股线38a和第二致动股线38b被示出并描述为与相应的第一锚定件主体28a和第二锚定件主体28b分离并且附接至相应的第一锚定件主体28a和第二锚定件主体28b的实施例,应当理解,除非另有说明,否则第一致动股线38a和第二致动股线38b可或者与相应的第一锚定件主体28a和第二锚定件主体28b成一整体。
参见图1C-1F,锚定件组件20可包括至少一个连接器构件63,所述至少一个连接器构件63被配置成连接锚定件22,并且允许将偏置力施加至锚定件22a和22b中的至少一者以将锚定件22a和22b拉到一起,从而接合解剖缺损24。连接器构件63可与第一锚定件22a和第二锚定件22b中的一者或两者成一整体,例如与第一致动股线38a和第二致动股线38b中的一者或两者成一整体,可与第一锚定件主体和第二锚定件主体中的一者或两者成一整体,或者可与第一锚定件22a和第二锚定件22b中的一者或两者分离并且(直接或间接地)附接至第一锚定件22a和第二锚定件22b中的一者或两者。例如,如将在下文更详细地描述,连接器构件63可与第一锚定件22a和第二锚定件22b分离并且附接在第一锚定件22a和第二锚定件22b之间。尽管连接器构件63如本文根据各个实施例所描述,但是应当理解,锚定件组件20可或者包括被配置成将第一锚定件22a附接至第二锚定件22b的任何合适的连接器构件。
锚定件组件20可包括与对应的致动股线38a和38b成一整体的连接器构件63。如上所述,第一锚定件主体28a和第二锚定件主体28b中的每一者可在设置于如图2A所示的间隙24c的相对侧上的相应第一目标解剖位置24a和第二目标解剖位置24b处被植入。第一致动股线38a和第二致动股线38b中的每一者可接收基本上沿伸长方向34的致动力F,该致动力F使相应的第一锚定件主体28a和第二锚定件主体28b(具体地为相应的可膨胀部分36a和36b)从第一构型致动至膨胀构型,从而将第一锚定件主体28a和第二锚定件主体28b固定在相应的第一目标解剖位置24a和第二目标解剖位置24b处。施加至致动股线38a和38b中每一者的致动力F可为不同致动力的形式,或者可为相同的致动力。
例如,参见图1C-1D,连接器构件63可被配置成辅助连接器构件77,即,与第一致动股线38a和第二致动股线38b中的一者或两者分离,并且被配置成使第一致动股线38a和第二致动股线38b彼此附接的连接器构件。例如,辅助连接器构件77可由任何合适的金属、塑料或任何可供选择的生物相容性材料制成,并且可被配置成可为柔性或刚性的主体146,所述主体146可被配置成在锚定件22a和22b之间的位置处附接至第一致动股线38a和第二致动股线38b中的任一者或两者,具体地附接至致动部分131a-b。例如,可穿过主体146缝合第一致动部分131a和第二致动部分131b中的每一者,并围绕主体146绑系,从而限定可从未锁定构型致动至锁定构型的结148。第一致动部分131a和第二致动部分131b在结148处于未锁定构型时能够相对于主体146滑动,并且在结148处于锁定构型时相对于相对主体146的滑动运动为固定的。主体146可根据需要限定任何形状,例如大致圆柱形,并且可根据需要为柔性或大致刚性。
在操作期间,可沿远离解剖结构24的方向穿过主体146来缝合致动部分131a-b,并且围绕主体146绑系,使得相应的结148处于未锁定构型。主体146可取向为使得其长轴149基本上平行于解剖结构24来取向。在致动股线38a和38b处于张力下时,可沿箭头150的方向沿第一致动股线38a和第二致动股线38b朝解剖结构24平移主体146,这使得致动股线38a和38b沿由箭头152指示的相反方向相对于主体146平移。在主体146沿致动股线38a和38b朝间隙24c平移时,主体146将致动力F施加至致动股线38a和38b,进而使锚定件22a和22b从第一构型致动至膨胀构型。
当主体在锚定件22a和22b已致动至其膨胀构型后朝间隙24c进一步平移时,主体146将接合力AF施加至致动股线38a和38b中的至少一者或两者,以将锚定件22a和22b中的至少一者或两者朝另一者向内牵拉,进而接合间隙24c。在这一点上,应当理解,接合力AF可为致动力F的延续。或者,可在主体146的上游位置处或者在将致动股线38a和38b附接至主体146之前,将致动力F施加至致动股线38a和38b。随后可使结148紧固,以将第一致动股线38a和第二致动股线38b固定至主体146,并因此也使第一致动股线38a和第二致动股线38b彼此固定,从而防止第一锚定件22a与第二锚定件22b分离。一旦间隙24c已接合,主体146以及进而结148,便可沿解剖结构24的外表面设置。作为另外一种选择,主体146的尺寸可设定成使得一旦间隙24c已接合,主体146的一部分以及进而结148,便设置在容纳锚定件主体28a和28b的开口23中。因此,结148可设置在解剖结构24后方,或可嵌入解剖结构24中。
因此主体146可限定滑动构件47,并且还可限定锁定构件64,滑动构件47允许第一致动股线38a和第二致动股线38b中的一者相对于第一致动股线38a和第二致动股线38b中的另一者滑动以接合间隙24c,并且锁定构件64例如相对于允许第一锚定件28a和第二锚定件28b分离的相对运动,将第一致动股线38a和第二致动股线38b彼此固定。
现在参见图1E-1F,锚定件组件20可包括一对连接器构件63a和63b,该连接器构件被配置成将致动部分131a和131b中的至少一者或两者附接至相应的附接部分133a和133b。根据图示的实施例,致动股线38a和38b由可以为辅助股线33的共用致动构件(例如共用股线)限定,辅助股线33可与第一锚定件主体28a和第二锚定件主体28b分离并且穿过第一锚定件主体28a和第二锚定件主体28b中的至少一个(例如一对或多个)开口来编织,使得相应的附接部分133a和133b彼此成一整体。因此,根据图示的实施例,第一致动股线38a和第二致动股线38b彼此成一整体。锚定件组件20可包括第一连接器构件63a和第二连接器构件63b,该第一连接器构件和第二连接器构件由致动股线38a和38b限定,并且被配置成将致动部分131a和131b附接至共用股线的其他位置,并因此彼此附接。根据图示的实施例,第一连接器构件63a可将对应的第一致动部分131a附接至与第一致动部分131a间隔开的辅助股线33的另一位置。同样,第二连接器构件63b可将对应的第二致动部分131b附接至与第二致动部分131b间隔开的辅助股线33的另一位置。例如,根据图示的实施例,第一连接器构件63a将第一致动部分131a附接至第一附接部分133a,并且第二连接器构件63b将第二致动部分131b附接至第二附接部分133b。
因此可以说,至少一个连接器构件,例如第一连接器构件63a和第二连接器构件63b,可将第一致动部分131a和第二致动部分131b附接至辅助股线33的相应其他位置,从而使第一致动部分131a和第二致动部分131b例如间接地通过附接部分133a和133b中的至少一者或两者彼此附接。还可以说,第一连接器构件63a将第一致动股线38a的一部分可操作地附接至第一致动股线38a的另一位置,而第二连接器构件63b将第二致动股线38b的一部分可操作地附接至第二致动股线38b的另一位置。或者应当理解,第一连接器构件63a和第二连接器构件63b可将相应的第一致动部分131a和第二致动部分131b附接至锚定件主体28,例如在相应的第一末端部分52和第二末端部分54处。尽管致动股线38a和38b示出为彼此分离,但是致动股线38a和38b可或者例如经由本文所述类型的任何合适连接器构件63彼此附接,从而限定外连接器股线。
根据图示的实施例,第一连接器构件63a和第二连接器构件63b中的每一者可被配置成为由辅助股线33限定的相应的结66a和66b。根据图示的实施例,第一结66a包括后端68和自由端,后端68可由第一致动股线38a的致动部分131a限定,自由端可包括由第一致动部分133a的第一末端137a限定的静态部分70a,以及由第一致动部分133a的第二末端139a限定的自由部分70b。第一末端137a可设置在结66a和第一锚定件主体28a之间,而第二末端139a可设置在结66a和第二连接器构件63b之间。或者,自由部分70b可由第二致动股线38b的附接部分133b限定。
根据一个实施例,第二结66b包括后端68和自由端,后端68可由第二致动股线38b的致动部分131b限定,自由端可包括由第二致动部分133b的第一末端137b限定的静态部分70a,以及由第二致动部分133b的第二末端139b限定的自由部分70b。第一末端137b可设置在结66b和第二锚定件主体28b之间,而第二末端139b可设置在结66b和第一连接器构件63a之间。或者,自由部分70b可由第一致动股线38a的附接部分133a限定。附接部分133a和133b示出为彼此成一整体,但是应当理解,附接部分133a和133b可根据需要彼此分离并且附接。
第一结66a和第二结66b中的每一者可限定相应的滑动构件47,所述滑动构件47允许相应的后端68相对于自由端从其中平移穿过。因此,滑动构件47允许第一致动部分131a和第二致动部分131b(例如)响应于在结66a和66b处于未锁定构型时所施加的致动力F而相对于第一致动部分133a和第二致动部分133b平移,从而将相应的锚定件主体28a和28b从第一构型致动至膨胀构型。每个结66还限定锁定构件64,该锁定构件可致动至锁定构型,从而将锚定件22a和22b中的至少一者或两者固定在其相应的偏置位置。例如,可将拉伸锁定力施加至结66a和66b的自由端的自由部分70b,以防止致动部分131a和131b相对于附接部分133a和133b平移穿过结66a和66b。
第一结66a和第二结66b可沿辅助股线33间隔开固定距离L,使得在锚定件主体22a和22b插入至相应的目标解剖位置24a和24b时,间隙24c维持为接合状态。例如,在将结66a和66b射入相应的目标解剖位置24a和24b之前,间隙24c可为接合状态。在操作期间,一旦在相应的第一目标解剖位置24a和第二目标解剖位置24b处植入第一锚定件22a和第二锚定件22b,结66a-b便可处于未锁定构型,这样,向相应的致动股线38a-b(例如致动部分131a-b)施加致动力F便使得相应的锚定件主体28a-b从第一构型致动至膨胀构型。然后,可将拉伸锁定力施加至抵靠对应的结66a-b的相应附接部分133a-b,以便将结66a-b致动至其锁定构型并将锚定件22a-b维持在其膨胀构型。
第一结66a与第二结66b之间的距离L可基本上等于或小于目标解剖位置24a与24b之间的距离,使得当第一锚定件22a和第二锚定件22b在解剖体后方膨胀并且通过辅助股线33结合时间隙24c被接合,从而使得致动股线38a和38b中产生的张力维持间隙24c的接合。尽管第一连接器构件63a和第二连接器构件63b可被配置成相应的结66,但是应当理解,第一连接器构件63a和第二连接器构件63b中的任一者或两者可或者被配置成本文所述的任何类型的任何合适锁定构件63,或任何合适的采用可供选择的方式构造的锁定构件。例如,连接器构件63a-b中的至少一者或两者可限定接合,由此,相应的致动股线38a-b可通过致动股线38a-b中的另一者或其本身被接合,并且在致动锚定件22a和22b之后,连接器股线设置在张力下,以施加防止锚定件股线38a-b平移的压缩力。
应当理解,锚定件主体28a和28b可根据所需的任何合适的实施例进行构造。例如,现在参照图1G-1H,锚定件主体28a和28b中的每一者可包括从相应的可膨胀部分36a和36b的远端延伸的孔眼90。致动股线38可被配置成与锚定件主体28分离的辅助股线33。致动股线可穿过锚定件主体28a和28b来编织,并且可延伸穿过相应的孔眼90a和90b,用于在锚定件主体28a和28b从第一构型致动至膨胀构型时,限定孔眼90a和90b穿过相应的锚定件主体28a和28b行进的路径。辅助股线33因此可将第一锚定件主体28a附接至第二锚定件主体28b,并且还可被配置成接收致动力F,所述致动力F使锚定件主体28a和28b一旦在相应的目标解剖位置24a和24b被植入便从第一构型致动至膨胀构型。
如上所述,锚定件组件20可包括任何合适的连接器构件63,所述连接器构件63可被配置成附接至第一致动部分131a和第二致动部分131b,从而使第一致动股线38a和第二致动股线38b彼此附接,并且还使锚定件22a和22b彼此附接。第一致动股线38a和第二致动股线38b示出为彼此成一整体,并从而限定共用致动股线。作为另外一种选择,第一致动股线38a和第二致动股线38b可彼此分离并且以任何需要的方式彼此附接。
根据图1G-H所示的实施例,连接器构件63由第一致动股线38a和第二致动股线38b限定,并且与第一致动股线38a和第二致动股线38b成一整体。因此,致动股线38a和38b的致动部分131a和131b彼此直接附接。连接器构件63可在接点125处限定滑动构件47和锁定构件64。例如,连接器构件63可限定结66,所述结66可根据需要进行构造,并且可由致动股线38a和38b中的一者或两者限定。因此,连接器构件63的至少一部分可与致动股线38a和38b中的至少一者或两者成一整体。
第一致动股线38a和第二致动股线38b中的一者可限定结66的后端68,并且第一致动股线38a和第二致动股线38b中的另一者可限定结66的自由端70。根据图示的实施例,第一致动股线例如第一致动部分131a限定后端68,而第二致动股线38b例如第二致动部分131b限定自由端70。
在将张力施加至致动股线38a和38b从而使第一锚定件22a和第二锚定件22b朝彼此偏置并且接合间隙24c之前,第一致动股线38a和第二致动股线38b可绑系成结66。一旦形成结66,并且当结66处于未锁定构型时,可将致动力F施加至致动股线38a和38b,具体地施加至致动部分131a-b,以便使相应的可膨胀部分36从第一构型致动至膨胀构型。接下来,可将接合力AF施加至限定了后股线68的第一致动股线38a的终端部分135a,从而使后端68滑动穿过结66并且朝另一锚定件例如第二锚定件22b拉动相应的锚定件例如第一锚定件22a。一旦间隙24c已经接合,例如由第二致动股线38b的终端部分135b限定的自由端70的自由股线70b便可置于张力下,以便锁定结66并防止第一致动股线38a平移穿过结66,从而将致动股线38a和38b固定在张力下。尽管连接器构件63可被配置成结66,但是应当理解,连接器构件63可或者根据本文所述的任何实施例或根据需要以任何合适的可供选择的连接器进行配置。
现在参见图2A-C,并且如上文相对于图1A-B大致描述,锚定件组件20可包括第一锚定件22a和第二锚定件22b。第一锚定件22a包括第一锚定件主体28a,该第一锚定件主体基本上沿伸长方向34延伸,并且限定延伸穿过第一锚定件主体28a的第一多个开口40a。第一锚定件22a还包括第一致动股线38a,该第一致动股线延伸穿过开口40a中的至少一个,例如多个开口,并且被配置成接收使第一锚定件主体28a以上文所述的方式从第一构型致动至膨胀构型的致动力F。第一致动股线38a可与第一锚定件主体28a分离并且附接至第一锚定件主体28a,例如穿过第一锚定件主体28a的开口来编织,或可与第一锚定件主体28a成一整体并且延伸穿过第一锚定件主体28a的开口。
第二锚定件22b包括第二锚定件主体28b,该第二锚定件主体基本上沿伸长方向34延伸并且限定延伸穿过第二锚定件主体28b的第二多个开口40b。第二锚定件22b还包括第二致动股线38b,该第二致动股线延伸穿过开口40b(例如多个开口)中的至少一个,并且被配置成接收使第二锚定件主体28b以上文所述的方式从第一构型致动至膨胀构型的致动力F。第二致动股线38b可与第二锚定件主体28b分离并且附接至第二锚定件主体28b,例如穿过第二锚定件主体28b的开口来编织,或者可与第二锚定件主体28b成一整体并且延伸穿过第二锚定件主体28b的开口。
根据图2A-B所示的实施例,第一致动股线38a和第二致动股线38b与相应的第一锚定件主体28a和第二锚定件主体28b成一整体。根据其他实施例,第一致动股线38a和第二致动股线38b示出为与相应的第一锚定件主体28a和第二锚定件主体28b分离并附接至相应的第一锚定件主体28a和第二锚定件主体28b。根据其他实施例,第一致动股线38a和第二致动股线38b中的一者与相应的锚定件主体成一整体,并且第一致动股线38a和第二致动股线38b中的另一者与相应的锚定件主体分离并附接至相应的锚定件主体。根据第一致动股线38a和第二致动股线38b被示出并描述为与相应的第一锚定件主体28a和第二锚定件主体28b成一整体的实施例,应当理解,除非另有说明,否则第一致动股线38a和第二致动股线38b可或者与相应的第一锚定件主体28a和第二锚定件主体28b分离并且附接至相应的第一锚定件主体28a和第二锚定件主体28b。此外,根据第一致动股线38a和第二致动股线38b被示出并描述为与相应的第一锚定件主体28a和第二锚定件主体28b分离并且附接至相应的第一锚定件主体28a和第二锚定件主体28b的实施例,应当理解,除非另有说明,否则第一致动股线38a和第二致动股线38b可或者与相应的第一锚定件主体28a和第二锚定件主体28b成一整体。
继续参见图2C,锚定件组件20可包括至少一个连接器构件63,所述至少一个连接器构件被配置成连接锚定件22,并且允许将偏置力施加至锚定件22a和22b中的至少一者以将锚定件22a和22b拉到一起,从而接合解剖缺损24。连接器构件63可与第一锚定件22a和第二锚定件22b中的一者或两者成一整体,例如与第一致动股线38a和第二致动股线38b中的一者或两者成一整体,可与第一锚定件主体和第二锚定件主体中的一者或两者成一整体,或者可与第一锚定件22a和第二锚定件22b中的一者或两者分离并且(直接或间接地)附接至第一锚定件22a和第二锚定件22b中的一者或两者。例如,如将在下文更详细地描述,连接器构件63可与第一锚定件22a和第二锚定件22b分离并且附接在第一锚定件22a和第二锚定件22b之间。尽管连接器构件63如本文根据各个实施例所描述,但是应当理解,锚定件组件20可或者包括被配置成将第一锚定件22a附接至第二锚定件22b的任何合适的连接器构件。致动股线38a-b中的至少一者或两者可被配置成接收接合力AF,该接合力使第一锚定件22a和第二锚定件22b中的至少一者朝另一者偏置以便接合间隙24c。
锚定件组件20可包括与对应的致动股线38a和38b成一整体的连接器构件63。如上所述,第一锚定件主体28a和第二锚定件主体28b中的每一者可在设置于如图2A所示的间隙24c的相对侧上的相应第一目标解剖位置24a和第二目标解剖位置24b处被植入。第一致动股线38a和第二致动股线38b中的每一者可接收基本上沿伸长方向34的致动力F,该致动力使相应的第一锚定件主体28a和第二锚定件主体28b,具体地为相应的可膨胀部分36a和36b,从第一构型致动至膨胀构型,以便将第一锚定件主体28a和第二锚定件主体28b固定在相应的第一目标解剖位置24a和第二目标解剖位置24b处。施加至第一致动股线38a和第二致动股线38b中的每一者的致动力F可为不同致动力的形式,或者如下文更详细地描述可为相同的致动力。
现在参见图2B,一旦第一锚定件主体28a和第二锚定件主体28b被固定至相应的第一目标解剖位置24a和第二目标解剖位置24b,接合力AF便可基本上沿朝向相应的第一锚定件主体28a和第二锚定件主体28b中的另一者的方向被施加至第一致动区段38a和第二致动区段38b中的至少一者或两者,所述方向也可朝向相应的间隙24c。因此,接合力AF可具有向量,所述向量朝向相应的第一锚定件主体28a和第二锚定件主体28b中的另一者,例如可单纯地指向第一锚定件主体28a和第二锚定件主体28b中的另一者。同样,接合力AF可具有指向间隙24c(例如单纯地指向间隙24c)的向量。因此,接合力AF使锚定件主体28a和28b中的至少一者或两者朝向锚定件主体28a和28b中的另一者偏置至相应的偏置位置以接合间隙24c。
再次参见图2C,可限定滑动构件47和锁定构件64中的至少一者或两者的连接器构件63,例如在接点125处将第一连接器致动股线38a和第二连接器致动股线38b附接在一起。因此,应当理解,滑动构件47和锁定构件64中的至少一者可同样将第一致动股线38a附接至第二致动股线38b。根据一个实施例,连接器构件63可在第一致动股线38a和第二致动股线38b已处于张力下之后附接第一致动股线38a和第二致动股线38b,以将间隙24c维持在接合状态。构件63可致动至锁定构型,以防止或抵制会使间隙24c从接合状态开放的第一锚定件22a与第二锚定件22b的分离。作为另外一种选择或除此之外,连接器构件63可在将接合力AF施加至致动股线38a和38b并将致动股线38a和38b置于张力下之前,并因此在接合间隙24c之前,使第一致动股线38a和第二致动股线38b彼此附接。
根据某些实施例,连接器构件63由第一致动股线38a和第二致动股线38b限定并与第一致动股线38a和第二致动股线38b成一整体,并且可被配置成可在未锁定构型和锁定构型间反复的滑动和锁定结,通过未锁定构型,致动股线38a和38b中的一者可相对于另一者滑动以接合间隙24c,而通过锁定构型来防止致动股线38a和38b相对于彼此滑动穿过结。连接器构件63在接点125处限定滑动构件47和锁定构件64中的至少一者。因此可以说,连接器构件63可直接或间接地将第一致动股线38a和第二致动股线38b附接在一起。
现在参见图3A,固定组件250可包括锚定件组件20,例如至少一个锚定件22,以及插入器械252,该插入器械被配置成将锚定件22射入如图1A-B中所示的解剖结构24中。应当理解,固定套件250可包括本文单独描述的至少一个锚定件22或更多乃至所有锚定件22,所述锚定件彼此附接,或根据本文描述的任何实施例被配置成彼此附接。插入器械252可包括具有中心开口256的插管254和第一推动器构件例如柱塞或推杆25,第一推动器构件可同轴插入中心开口256。插管254具有锐利尖端260和从尖端260轴向延伸的狭槽268。插管254可如图所示基本上笔直延伸,或可以弯曲,或根据需要限定任何合适的形状以便弹出锚定件主体28。
此外,插入器械252包括具有操作杆264的柄部262。柄部262的一端可拆卸地附接至插管254,并且操作杆264可拆卸地附接至柱塞258。柱塞258的外径对应于插管254的中心开口256的内径。在后端处,插管254的中心开口以所述中心开口在入口266处朝插管254的后端扩大的方式成圆锥形地配置。因此,锚定件22的锚定件主体28可以其第一构型通过圆锥形入口266插入并进入插管254的中心开口256,使得锚定件主体28能够被压缩。
在通过向前按压柱塞258而将锚定件主体28从插管254压出时,锚定件主体28可例如沿第二方向35(参见图1A-B)径向膨胀,采用的方式是当将张力施加至致动股线38上以绷紧锚定件主体28时,锚定件主体28可由插管254的前表面保持。引导致动股线38穿过狭槽268,使得当插管254被插入解剖结构24时,可在插管254的旁边引导致动股线38。在致动股线38的自由端处附接针270,当锚定件22的锚定件主体28已致动至膨胀构型并且固定至解剖结构24时,针270可用于结束外科手术。
参见图3B,柱塞258可具有外径或可选的横截面尺寸,该外径或可选的横截面尺寸小于插管254的中心开口256的内径或横截面尺寸。因此,当柱塞258插入插管254的中心开口256时,锚定件22的致动股线38可被引导穿过插管254的中心开口256。通过在柄部262处致动操作杆264,柱塞258可在插管254中向前推动锚定件22,直到锚定件主体28在插管254的尖端260处从中心开口256离开。一旦锚定件主体28定位在中心开口256中,便可在插管254的后端处向后牵拉致动股线38,使得锚定件主体28可在腔256中被致动至其膨胀构型。
参见图4A-D,柱塞258可限定中心镗孔272,可引导锚定件22的致动股线38穿过中心镗孔272。此外,插管254具有在插管254的尖端260和后端之间延伸的第一纵向孔274,使得插管254在其整个长度上被开槽。第二纵向孔276在柱塞258上于柱塞258的前端和后端之间延伸,使得柱塞258也在其整个长度上被开槽。如图4B所示,当插管254相对于柱塞258处于第一旋转位置时,插管254的第一纵向孔274与柱塞258的第二纵向孔276在直径上相对。在插管254的第一旋转位置,锚定件22的致动股线38由中心镗孔272保持。一旦通过向后牵拉锚定件22的致动股线38而使锚定件22的锚定件主体28固定在患者的体腔中,便可将插管254旋转到相对于柱塞258的第二旋转位置(图4D)。在插管254的该第二旋转位置,插管254的第一纵向孔274与柱塞258的第二纵向孔276对齐,并且插入器械252可从锚定件22的致动股线38释放。
图5A-D示出了柄部262,以及插管254到图3A至图4D的插入器械252的实施例的柄部262的附接。柄部262的上端部分包括弹簧构件例如片簧279以及可插入插管254的沟槽278,以便提供被配置成将插管254可释放地附接至柄部262的可释放弹簧锁。柱塞258的后端可扣入布置在操作杆264的上端处的弹性叉280。
参见图6,插入器械52可包括在插管254上方滑动的深度控制管282和夹紧元件284。通过将锚定件22插入插管254并且插入柱塞258的方式来对插入器械52进行术前准备。一旦锚定件22和柱塞258已插入,便通过将第一接片286按扣到插管254的后部上的方式,使多个夹紧元件284中的任一个附接至插入器械252的后端。为防止柱塞258相对于插管254发生意外位移,夹紧元件284包括邻接插管254的后端的第二接片288以及邻接柱塞258的后端处的放大部分的第三接片290。在使用插入器械252之前,从插管254移除夹紧元件284并将柄部262附接至插管254,并且可以本文描述的方式操作插入器械252。
现在参见图1A和图7A-D,根据可供选择的实施例进行构造的插入器械300被配置成将至少一个锚定件结例如第一锚定件结22a和第二锚定件结22b递送至相应的目标位置例如目标位置24a和24b(图1A)。插入器械300被示出为沿纵向轴线302(其基本上沿纵向L延伸)伸长,并且限定近端304以及沿纵向轴线302与近端304间隔开的相对的远端306。因此,应当理解,术语“远侧”和“近侧”及其衍生词分别指更靠近远端306和近端304的空间方位。此外,方向术语“下游”和“上游”及其衍生词分别指从近端304朝远端306延伸的方向,以及从远端306朝近端304延伸的方向。插入器械300还沿基本上垂直于纵向L的侧向A,以及基本上垂直于纵向L和侧向A的横向T延伸。也可以说,侧向A和横向T相对于纵向轴线302径向延伸。因此,术语“径向向外”和“径向向内”及其衍生词分别指远离和朝向纵向轴线302的方向,并且可根据需要与侧向和横向同义地使用。
插入器械300包括壳体308和插管310,壳体308可提供柄部,插管310由壳体308支撑并沿中心轴线309从壳体308向远侧延伸出去。插管310可相对于平移被固定至壳体308。中心轴线309可纵向延伸并因此可与插入器械300的纵向轴线302成一直线,或可相对于插入器械300的纵向轴线302偏移。插管310如图所示基本上笔直延伸,但是其或者可以弯曲或根据需要限定任何合适的可供选择的形状。插管310限定细长开口312,该细长开口可为在纵向上细长或沿期望的任何其他方向或方向的组合呈细长状,其尺寸被设定成容纳至少一个锚定件结例如第一锚定件结22a和第二锚定件结22b。插入器械300还可包括设置在细长开口312中的偏置构件例如塞314,使得第一结锚定件主体28a设置在插管310中的塞314的上游位置处,并且第二结锚定件28b设置在插管310中的塞314的下游位置处。因此,塞314还可提供将第一锚定件主体28a沿纵向与第二锚定件主体28b分离的隔离物。第一锚定件主体28a和第二锚定件主体28b沿纵向轴线302堆叠在器械300中。插管310限定远侧尖端311,该远侧尖端被配置成在目标位置处刺穿组织以将至少一个锚定件递送至目标位置。
插入器械300还可包括由壳体308支撑并且从壳体308朝近侧延伸出去的柱塞316。柱塞316被配置成从图7A-D所示的初始或第一位置沿第一冲程向远侧平移至图8A-D所示的第二位置,从而使塞314向远侧偏置第二锚定件22b,以将第二锚定件22b从插管310弹出,例如从基本上纵向延伸穿过尖端311的远侧弹出端口442弹出。
一旦第二锚定件22b已从弹出端口442弹出,柱塞316便被配置成沿图11A-C所示的第二冲程的第一部分并且沿图12A-C所示的第二冲程的第二部分进一步向远侧平移,使得推杆330(参见图7C)向远侧偏置第一锚定件主体28a,以使第一锚定件22a从插管310(例如从弹出端口442)弹出并进入第一目标解剖位置22a。作为另外一种选择,如下文更详细地描述,插管310可限定侧弹出端口318(下文结合图31所述),该侧弹出端口被配置成沿相对于中心轴线309成角度地偏移的方向将第一锚定件主体28a和第二锚定件主体28b从插管310弹出。
插入器械300可被配置成使得柱塞316在沿中间冲程从偏移位置运动至图10A-D所示的中间位置之前,从第二位置向远侧运动至图9A-D所示的偏移位置。因此,柱塞316可从第二位置运动至偏移位置,再至中间位置,并最终至图12A-D所示的第三位置。根据图示的实施例,柱塞316在沿第二冲程平移至第三位置之前从第二位置旋转至中间位置。例如,柱塞316可在沿图12A-D所示的第二冲程的第二部分运动之前沿图11A-D所示的第二冲程的第一部分运动。可在每个锚定件已被弹出之后将致动力分别施加至第一锚定件22a和第二锚定件22b的致动部分131a和131b,或者可作为另外一种选择在锚定件22a和22b均已被弹出之后施加致动力。锚定件22a和22b可根据需要以任何方式例如横跨间隙24c彼此附接。
现在参见图7A-C,具体地,壳体308限定主体320,该主体限定至少一个径向的外侧壁322,例如可为任何尺寸和形状的多个连接的壁,并且还限定近侧壁324和相对的远侧壁326。所述至少一个外壁322、近侧壁324和远侧壁326至少部分地限定可与插管310的细长开口312流体连通的内部328。插管310附接至壳体308的远侧壁326并因此固定至壳体308。插管310从壳体308向远侧延伸至尖端311。尖端311可向远侧渐缩,使得插管310限定锥形的远端。例如,尖端311可为圆锥形的,即,尖端311可限定呈圆锥形的一部分,并且可限定锥体形状或根据需要限定任何合适的可供选择的形状。插入器械300还可包括支撑套管313,该支撑套管在与壳体308的接口处至少部分地包围插管310,并且沿插管310长度的一部分向远侧延伸。支撑套管313为插管310提供结构支撑和刚度。
柱塞316限定设置在内部328中的远端316a、从远端316a向近侧延伸并从壳体308的近侧壁324延伸出的主体部分316b,以及可限定设置在壳体308外面的抓持部的近端316c。插入器械300还包括第一推动器组件317,该第一推动器组件可包括柱塞316和第一推动器构件,例如直接或间接附接至柱塞316的远端316a的推杆330。推杆330可附接至柱塞316(例如与柱塞316成一整体,或经由所需的任何合适的紧固件或中间设备分离地附接至柱塞316)。例如,根据图示的实施例,柱塞的远端316a附接至如下文结合图17更详细地描述的保持外壳392。推杆330附接至保持外壳392,并因此附接至柱塞316。推杆330可从柱塞316向远侧延伸进入插管310的开口312,并且延伸出壳体308的远侧壁326。应当理解,对柱塞316和推杆330中的至少一者或两者的参考可适用于第一推动器组件317。例如,关于固定或联接至柱塞316和推杆330中的至少一者或两者的结构的描述可以说成是分别固定或联接至第一推动器组件317。
因为推杆330可平移地固定至柱塞316,所以柱塞316向近侧和远侧的运动将使推杆330同样向近侧和向远侧运动。推杆330限定设置在插管310的开口312中的远端330a。因此,推杆330的远端330a被配置成当插入器械300位于如图7A-D所示的第一位置时抵靠第一锚定件22a。推杆330的远端330a被配置成当插入器械300处于第一位置时,并且当柱塞316以及进而推杆330从第一位置向远侧平移至第二位置时抵靠第一锚定件22a,使得推杆330将第一锚定件22a从插入器械300弹出并进入相应的目标位置24a。当在第一锚定件主体28a已被弹出并且抵靠解剖结构24之后,且基本上沿锚定件主体28a的伸长方向将张力施加至相应的致动构件37a时,锚定件主体28a沿相对于锚定件主体28a的伸长方向34垂直的第二方向35膨胀(参见例如图1A-B)。
插入器械300还可包括第二推动器组件333,该第二推动器组件包括附接构件331,例如围绕柱塞316延伸并且至少部分地包围柱塞316的卡圈332,以及第二推动器构件,例如从卡圈332向远侧延伸并且至少部分地包围推杆330的推管334。推管334可附接至卡圈332(例如与卡圈332成一整体,或经由所需的任何合适的紧固件分离地附接至卡圈332)。因此,对推管和卡圈332中至少一者或两者的描述可适用于第二推动器组件333。例如,关于固定或联接至推管334和卡圈332中至少一者或两者的结构的描述可以说成是分别固定或联接至第二推动器组件333。
推管334可包括塞314,其能够限定推管334的远端。推管334根据图示的实施例可为空心的,以便限定在纵向上细长的开口335,并且推杆330具有小于开口335外径的外径,使得推杆330设置在推管334的细长开口335内。应当理解,本文描述为限定直径的结构可或者限定任何适当配置的横截面,该横截面可为圆形或可供选择的形状,并因此可限定能够为直径或非直径的任何横截面尺寸。插管310可容纳第一锚定件主体28a和第二锚定件主体28b。例如,推管334可在塞314的上游位置处容纳第一锚定件主体28a,并且插管310可在塞314远侧的位置处,并进而在第一锚定件主体28a远侧的位置处容纳第二锚定件主体28b。
插入器械300可包括可从卡圈332的远端径向向内延伸的力传递构件336,使得推杆330向远侧延伸穿过力传递构件336或从力传递构件336向远侧延伸。力传递构件336可邻接卡圈332,或可固定至卡圈332的远端。力传递构件336还可邻接或固定至推管334的近端。如果力传递构件336邻接卡圈332和推管334中的一者或两者,则1)卡圈332的远侧运动将使力传递构件336向远侧偏置,继而使推管334,包括塞314向远侧偏置,并且2)卡圈332的近侧运动不使推管334向近侧偏置。如果力传递构件336附接至卡圈332和推管334,则1)卡圈332的远侧运动将使力传递构件336向远侧偏置,继而使推管334,包括塞314向远侧偏置,并且2)卡圈332的近侧运动将使力传递构件336向远侧偏置,继而使推管334,包括塞314向远侧偏置。无论力传递构件336是邻接还是固定至卡圈332和推管334,可以说,卡圈332可平移地联接至推管334,使得卡圈332的远侧平移导致推管334向远侧平移。
卡圈332以及进而推管334,包括塞314,被配置成相对于平移可选择地联接至第一推动器组件317和与第一推动器组件317脱离,并且被配置成相对于平移可选择地联接至壳体308以及与壳体308脱离。例如,在第一构型下,卡圈332可平移地固定至柱塞316,并因此也固定至推杆330。此外,在第一构型下,卡圈332可平移地与壳体308脱离,并因此也可平移地与插管310脱离。因此,在第一构型下,柱塞316和推杆330相对于壳体308和插管310的近侧运动和远侧运动使卡圈332相对于壳体308和插管310对应地向近侧和向远侧运动。应当理解,在第一构型下,推杆330可平移地联接至推管334,使得推杆330和推管334例如在第一冲程期间一前一后地平移,从而使推管334将第二锚定件主体28b从插管310弹出,如下文将更详细地描述。如上所述,当在已经弹出第二锚定件主体28b之后且基本上沿第二锚定件主体28b的伸长方向将张力施加至相应的致动构件37b时,第二锚定件主体28b沿相对于锚定件主体28b的伸长方向34垂直的第二方向35膨胀(参见例如图1A-B)。
在第二构型下,卡圈332可平移地与柱塞316脱离并因此与推杆330脱离,并且可平移地联接至壳体308并因此联接至插管310。因此,在第二构型下,柱塞316和推杆330相对于卡圈332和壳体308以及插管310向近侧和向远侧运动。应当理解,在第二构型下,在第一冲程之后,推杆330可平移地与推管334脱离,使得推杆330例如在第二冲程的至少一部分期间,相对于推管334并进而相对于塞314向远侧平移,从而使推杆330将第一锚定件主体28a从插管310弹出,如将在下文更详细地描述。
现在参见图13A-G,插入器械300包括导向系统329,该导向系统可操作地联接壳体308和推管334,以便对壳体308与推杆330之间的相对运动进行导向。根据图示的实施例,导向系统329包括分别联接在壳体308与卡圈332之间的互补的第一导向构件338和第二导向构件340。根据图示的实施例,在第二冲程的第一部分以及第一冲程期间,第一导向构件338和第二导向构件340配合以引导柱塞316(和推杆330)以及卡圈332(和推管334)相对于壳体308一前一后地运动。在这一点上,应当理解,第一导向构件338和第二导向构件340在第二冲程的第一部分和第一冲程期间可操作地联接在柱塞316与卡圈332之间。根据图示的实施例,在第二冲程的第二部分期间,第一导向构件338和第二导向构件340配合以引导柱塞316和推杆330相对于卡圈332(和推管334)以及壳体308这两者运动。在这一点上,应当理解,第一导向构件338和第二导向构件340在第二冲程的第二部分期间可操作地联接在壳体308与卡圈332之间。
根据图示的实施例,第一导向构件338和第二导向构件340中的一者可被提供为延伸进入卡圈332和壳体308中的一者的导轨342,而第一导向构件338和第二导向构件340中的另一者可被提供为延伸进入导轨342的导销344,使得导销344搭乘在导轨342中,从而使卡圈332可操作地联接至壳体308。根据图示的实施例,第一导向构件338被提供为由卡圈332承载和限定的导轨342,而第二导向构件340被提供为可平移地固定至壳体308并且延伸进入导轨342的导销344。例如,导销344径向延伸进入或穿过壳体308的侧壁322,然后进入导轨342。应当理解,根据可供选择的实施例,导轨342可由壳体308承载和限定,并且导销344能够可平移地固定至卡圈332。
根据图13G所示的实施例,轨道342限定径向延伸进入卡圈332但不穿过卡圈332的狭槽339,以及位于狭槽339的径向内端处的卡圈332的基部341。导轨342限定第一导向部分(例如第一轨道部分342a)、相对于第一轨道部分342a例如径向偏置的第二导向部分(例如第二轨道部分342b),以及将第一轨道部分342a连接至第二轨道部分342b的成角度的中间导向部分(例如成角度的中间轨道部分342c)。因此,导销344被配置成在柱塞316从第一位置平移至第二位置的第一冲程期间沿第一轨道部分342a行进。具体地,第二轨道部分342b限定第一或远端342a’、相对的第二或近端342a’’,以及位于远端342a与近端342a’’之间的偏移位置342a’’’。偏移位置342a’’’与在第一轨道部分342a与第二轨道部分342b之间延伸的中间轨道部分342c对齐。一旦导销344已从近端342a’’平移至偏移位置342a’’’,则当柱塞316旋转至中间位置时,导销344可沿中间轨道部分342c朝第二轨道部分342b行进。导销344随后可在柱塞316朝第三位置进一步平移时沿第二轨道部分342b向远侧行进。
第一导轨部分342a和第二导轨部分342b基本上纵向延伸,使得卡圈332在第一冲程期间相对于壳体308的远侧平移导致导销344和导轨342相对于彼此平移。根据如图13A-B中所示的实施例,导轨342相对于导销344向远侧平移,从而使导销344在柱塞316和卡圈332的第一冲程期间沿第一导轨部分342a向近侧平移。一旦完成第一冲程并且已从插管310弹出第二锚定件主体28b,导销344便设置在第一轨道部分342a的近端342a’’处。卡圈332限定第一轨道部分342a的近端处的止挡构件。因此,导销344干扰卡圈332,从而防止柱塞316和卡圈332相对于壳体308向远侧进一步平移。因此,防止使用者在第二锚定件主体28b已弹出之后通过柱塞316的继续远侧平移而无意间弹出第一锚定件主体308a。
应当理解,在第一冲程期间,导销344从远侧部分342a’(图13A所示)经过偏移位置342a’’’(图13C所示)平移至近端342a’’(图13B所示)。当导销344处于偏移位置342a’’’时,推管344相对于远侧弹出端口442向近侧稍微凹陷(参见图9D)。当导销344向近端342a’’运动时,推管344相对于弹出端口442向远侧平移(参见图8D)。如图8A和图9A进一步所示,插入器械300包括可为卷簧的弹簧构件365,该弹簧构件365在固定至壳体308(例如固定在壳体308的远侧壁326处)的弹簧座381与力传递构件336之间延伸。因此,弹簧构件365可操作地联接在壳体308与第二推动器组件333之间。当第二推动器组件333相对于平移联接至第一推动器组件317时,弹簧构件365可操作地联接在壳体308与第一推动器组件317之间。
弹簧构件365在柱塞316沿第一冲程向远侧平移时提供使卡圈332以及进而柱塞316向近侧偏置的力。因此,参见图13B-C,一旦导销344处于在第一轨道部分342a的近端342a’’处的第二位置,弹簧力便使卡圈332偏置运动,使得导销344从第一轨道部分342a的近端342a’’向远侧朝第一轨道部分342a的远端342a’平移。然而,如在下文更详细地描述,轨道342包括基部341,该基部干扰导销344自偏移位置342a’’’沿远侧方向的运动。当导销344处于偏移位置342a’’’时,推管334的塞314相对于远侧弹出端口442向近侧凹陷或与远侧弹出端口442基本上对齐(参见图9D),使得塞314不会向远侧延伸超过远侧弹出端口442。
现在参见图13C-D,柱塞316在沿中间冲程行进时可沿箭头方向A旋转。插入器械300限定可旋转地联接柱塞316和卡圈332的键318。根据图示的实施例,键318被提供作为防止柱塞316相对于卡圈332旋转的柱塞316和卡圈332的互补平坦表面。因此,柱塞316沿箭头方向A的旋转使卡圈332同样沿箭头方向A旋转。因此,在完成第一冲程之后,柱塞316的旋转使导销344沿中间冲程从第一轨道部分342a沿中间轨道部分342c行进至第二轨道部分342b的远端。现在参见图13D-E,一旦导销344设置在第二轨道部分342b中,柱塞316和卡圈332沿第二冲程的第一部分的进一步平移便使得导销344相对于壳体308向远侧平移,直到导销344已行进至第二轨道部分342b的近端。卡圈332限定第二轨道部分342b的近端处的止挡构件,该止挡构件防止卡圈332相对于壳体308继续向远侧运动。可以说,卡圈332限定第一轨道部分342a和第二轨道部分342b的终端处的止挡构件。
现在参见图13E-F并且如下文更详细地描述,一旦导销344已行进至第二轨道部分342b的近端,柱塞316沿第二冲程的第二部分的进一步远侧平移便与卡圈332脱离,使得柱塞316和推杆330相对于卡圈332、推管334和壳体308平移。如图12A-C所示,柱塞316被配置成在第二冲程的第二部分期间相对于卡圈332和壳体308向远侧平移,直到柱塞的远端316c例如在近侧壁324处邻接壳体308,从而完成第二冲程并将第二锚定件主体28b从插管弹出。
现在具体参见图13G,轨道342的基部341限定第一轨道部分342a处的第一基部部分341a、第二轨道部分342b处的第二基部部分341b,以及中间轨道部分342c处的中间基部部分341c。基部341具有比其他部分深的部分,使得当导销344沿轨道搭乘时,听觉反馈和触觉反馈中的至少一者或两者可被使用者检测到,从而指示卡圈332并且在一些情况下指示柱塞316已经完成冲程或冲程的一部分。基部341还可提供防止导销344沿轨道342的一部分向近侧运动的止挡件。例如,第一基部部分341a限定第一或远侧第一基部部分341a’,以及比远侧第一基部部分341a’更深的第二或近侧第一基部部分341a’’。第一基部部分341a限定设置在近侧第一基部部分341a’与远侧第一基部部分341a’’之间的边缘346a。边缘346a可径向延伸或沿具有朝纵向轴线302延伸的径向分量的方向延伸。
导销344可限定后部344a和连接在壳体308与后部344a之间的弹簧构件345,并且使后部344a偏置进轨道342中并抵靠基部341。因此,在当卡圈332和柱塞316沿第一冲程运动时且导销344相对于第一轨道部分342a向近侧运动的情况下,导销344的远侧部分344b沿远侧第一基部部分341a’运动,并且在导销344行进至远侧第一基部部分341a’’时越过边缘346a。当导销344越过边缘346a行进并且被弹簧构件345的弹簧力偏置而抵靠轨道341时,触觉反馈和听觉反馈中的至少一者可传达给使用者,指示柱塞316和卡圈332已完成第一冲程。边缘346a可设置在第一轨道部分的偏移位置342a’’’处,使得一旦导销344已沿第一基部部分341a行进至第一轨道部分342a的近端342a’’,边缘346a便防止弹簧构件365的力使导销344相对于第一轨道部分342a的偏移位置342a’’’向近侧平移。然而,因为导销344邻接边缘346a,所以弹簧构件365的偏置力使导销344与中间轨道部分342c对齐,并且处于即将沿中间冲程运动或旋转的适当位置。
继续参见图13G,中间基部部分341c限定第一或近侧中间基部部分341c’,以及比近侧中间基部部分341c’更深的第二或远侧中间基部部分341c’’。远侧中间基部部分341c’’可与第二基部部分341b对齐。中间基部部分341c限定设置在近侧中间基部部分341a’与远侧中间基部部分341a’’之间的边缘346c。作为另外一种选择,中间基部部分341c可能缺少远侧部分,使得边缘346c设置在中间基部部分341c与第二基部部分341b之间。边缘346c可径向延伸或沿具有朝纵向轴线302延伸的径向分量的方向延伸。当导销344的远侧部分344b在中间冲程与第二冲程之间的过渡期间越过边缘346c行进并与第二轨道部分342b对齐时,触觉反馈和听觉反馈中的至少一者可传达给使用者,指示柱塞316和卡圈332已完成中间冲程,并处于即将沿第二冲程的第一部分运动的适当位置。此外,一旦导销344定位在第二轨道部分342b中,边缘346c便防止柱塞316沿与箭头方向A(图13C)相对的方向旋转。
第二基部部分341b限定第一或近侧第二基部部分341b’,以及比近侧第二基部部分341b’更深的第二或远侧第二基部部分341b’’。远侧第二基部部分341b’’可设置在第二轨道部分342b的终端远端处。第二基部部分341b限定设置在近侧第二基部部分341b’与远侧第二基部部分341b’’之间的边缘346b。边缘346b可径向延伸或沿具有朝纵向轴线302延伸的径向分量的方向延伸。当导销344的远侧部分344b越过边缘346b行进时,触觉反馈和听觉反馈中的至少一者可传达给使用者,指示柱塞316和卡圈332已完成第二冲程的第一部分。如现在即将描述的那样,该反馈可指示柱塞316已脱离卡圈332,并且可独立于卡圈332沿第二冲程的第二部分平移。此外,一旦柱塞316和卡圈332已脱离,边缘346b便防止导销344沿第二轨道部分342b向近侧运动。
现在参见图7C和图14A-D,插入器械300包括被配置成在第一操作模式与第二操作模式之间反复的联接组件350。在第一操作模式下,联接组件350相对于第一冲程期间的平移,可平移地固定第一推动器构件(图示为推杆330)和第二推动器构件(图示为推管334)。在第一操作模式下,联接组件350将推杆330可释放且可平移地固定至推管334,使得在第二操作模式下,联接组件350使推杆330与推管334脱离,以使推杆330可在第一冲程之后例如在第二冲程期间相对于推管334向远侧平移。此外,在第二操作模式下,联接组件350可将推管334可平移地固定至壳体308,使得施加至柱塞316的远侧平移力使柱塞316以及进而推杆330相对于推管334以及进而卡圈332向远侧平移。根据图示的实施例,联接组件350在第一推动器组件317的第一冲程、第一推动器组件317的中间冲程以及第一推动器组件317的第二冲程的第一部分期间处于第一操作模式下。根据图示的实施例,当第一推动器组件317在第二冲程的第一部分与第二冲程的第二部分之间过渡时,联接组件350过渡至第二操作模式。根据图示的实施例,当第一推动器组件317沿第二冲程的第一部分和第二冲程的第二部分平移时,联接组件350处于第二操作模式下。
根据图示的实施例,联接组件350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联接构件352,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联接构件示出为径向延伸进入第一推动器组件317(例如柱塞316)的第一凹槽354。根据图示的实施例,联接组件350还可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联接构件356,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联接构件示出为径向延伸穿过第二推动器组件333(例如卡圈332)的通道358。联接组件350还可包括至少一个第三联接构件360,所述至少一个第三联接构件360示出为由壳体308承载的第二凹槽362。例如,插入器械300可包括由壳体308(例如由壳体308的近侧壁324)承载的内壳325。根据图示的实施例,第二凹槽362径向向外延伸进入内壳325。作为另外一种选择,第二凹槽362可径向向外延伸进入壳体308。
此外,根据图示的实施例,当柱塞316处于图7C和图14B所示的第一位置时,第二凹槽362相对于通道358被设置在远侧。当柱塞316处于图7A和图13A所示的第一位置时,第二凹槽362还可相对于通道358径向偏置。作为另外一种选择,第二凹槽362可相对于第二凹槽362径向对齐(例如,如果轨道342不包括中间轨道部分342c),并且作为另外一种选择还可为环形的,以便根据需要环绕壳体308的径向内表面。
联接组件350还可包括示出为闩锁370的至少一个第四联接构件368,闩锁370的尺寸被设定成在第一凹槽354与第二凹槽362中的每一者中部分地贴合。根据图示的实施例,闩锁370由卡圈332承载,并且被配置成设置在通道358中的片簧371,通道358可被提供为大体U形的孔或卡圈332的开孔以限定片簧371。片簧371承载径向向内的突出部373,该突出部的尺寸被设定成贴合在柱塞316的第一凹槽中。闩锁370的尺寸还可被设定成能设置在通道358中,并且易于径向向内或向外弯曲。因此,闩锁370可沿第一凹槽354(图14B)与第二凹槽362(图14D)之间的通道358行进。
根据图示的实施例,联接组件350在导销344位于第一轨道部分342a中时处于第一操作模式下,并且在导销344从第一轨道部分342a行进至中间轨道部分342c时保持在第一操作模式下,而且在导销344沿第二轨道部分342b的一部分行进时仍保持在第一操作模式下。具体地,第一凹槽354和通道358以及闩锁370的突出部371可被定位,以便当导销344延伸进入如图所示的第二轨道部分342b的一部分,以及第一轨道部分342a和中间轨道部分342c中的任一者或全部时,它们将径向对齐。
因此,在第一操作模式下,闩锁370部分地设置在柱塞316的第一凹槽354中,并且延伸进入卡圈332的通道358。可对闩锁突出部373的尺寸进行设定,以使其捕获在第一凹槽354中,从而使柱塞316相对于平移运动联接至卡圈332。因此,当闩锁370联接至柱塞316时,柱塞316和卡圈332以及进而第一推动器组件317和第二推动器组件333相对于沿纵向的运动或平移进行联接。
现在参见图14C-D,因为根据图示的实施例,第二凹槽362的尺寸被设定成能够容纳闩锁370,所以当闩锁370从第一凹槽354运动进入第二凹槽362时,闩锁370使第一推动器组件317与第二推动器组件333脱离,并且使第二推动器组件333,具体地为卡圈332相对于至少平移而联接至壳体308,并且也可使卡圈332相对于旋转而联接至壳体308。如上所述,壳体308相对于至少平移而固定至插管310,并且还可相对于平移而固定至插管310。根据图示的实施例,当柱塞316从第二位置旋转至中间位置使得导销344沿中间轨道部分342c(参见图13C-D)行进时,第一凹槽354和通道358与第二凹槽362纵向对齐。
在第二冲程的第一部分期间(参见图13E),柱塞316和卡圈332纵向平移,直到第一凹槽354和通道358与壳体308的第二凹槽362对齐。如图14C-D所示,在第二冲程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的过渡期间(也参见图13F),闩锁370被驱动(例如凸轮)出第一凹槽352并因此从第一凹槽352运动进入第二凹槽362。根据可供选择的实施例,柱塞316可包括弹簧构件,所述弹簧构件使闩锁370从第一凹槽352径向向外偏置,然后进入第二凹槽362。或者,可将插入器械300配置成使得当柱塞316和卡圈332旋转经过壳体308的第二凹槽362时,闩锁370可从第一凹槽352凸轮出并从第一凹槽运动进入第二凹槽362。一旦闩锁370在保持与卡圈332附接的情况下已从第一凹槽354运动出并进入第二凹槽362,柱塞316便可继续在第二冲程的第二部分期间(参见图13F)相对于卡圈332向远侧平移,进而使推杆330相对于推管334向远侧平移。
现在将首先参见图7A-D、图13A和图14A-D描述插入器械300的操作。具体地,插入器械300可被构造成使得当柱塞316以及进而推杆330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锚定件主体28a和第二锚定件主体28b设置在插管310中。根据图示的实施例,第一锚定件主体28a纵向设置在弹出端口442与推管334的塞314之间。当第一推动器组件317(包括柱塞316和推杆330)以及第二推动器组件333(包括卡圈332和推管334)处于第一位置时,联接组件相对于纵向运动和旋转运动可释放地联接第一推动器组件317和第二推动器组件333。具体地,闩锁370在第一凹槽354和通道358这两者中延伸,从而相对于纵向运动和旋转运动可释放地联接柱塞316和卡圈332。
现在具体参见图8A-D、图13A-B和图14B,尖端311可例如在第二目标解剖位置24b处射入解剖结构24中,直到弹出端口442的至少一部分(例如远侧部分)延伸到解剖结构24的远侧或后方。根据图示的实施例,插入器械可包括从插管310径向延伸出的深度止挡件383,该深度止挡件被配置成邻接解剖结构24,并且一旦插管310已射入至所需深度,深度止挡件383便为插管310向解剖结构24中的进一步插入提供阻力,例如使得弹出端口442设置在解剖结构24后方。在这一点上,深度止挡件383可为使用者提供触觉反馈,指示插管310已在目标结构24中射入所需深度。当将远侧力施加至柱塞316而壳体308保持静止时,例如当使用者在将远侧力施加至柱塞316的同时将壳体308抓握得相对静止时,第一推动器组件317和第二推动器组件333沿第一冲程相对于壳体308向远侧平移。在第一推动器组件317和第二推动器组件333相对于壳体308向远侧行进时,导销344沿卡圈332的第一轨道部分342a向近侧行进,直到导销344到达第一轨道部分342a的近端342a’’。在第二推动器组件333向远侧行进时,塞314使第二锚定件主体28a偏置,以朝尖端311向远侧平移。此外,因为第一推动器组件317与第二推动器组件333一起相对于壳体308,并进而也相对于插管310向远侧平移,所以推杆330在第一冲程期间将第一锚定件主体28b向下游朝尖端311偏置。
一旦导销344已到达第一导轨部分342a的近端342a’’,塞314便已相对于弹出端口442的近端向远侧平移,且因此已将第二锚定件主体28b从弹出端口442沿箭头方向B偏置到解剖结构24后方的位置,例如第二目标解剖位置24b处(参见图1A)。因此,第一轨道部分342a具有纵向长度,此纵向长度足以使导销344沿第一轨道部分342a的运动使推管334将第二锚定件主体28b从插入器械300弹出。一旦柱塞316和卡圈332已完成第一冲程,塞314便可在尖端311的近侧与其间隔开。应当理解,如上文关于图14C所述,卡圈332限定第一轨道部分342a的近端342a’’处的止挡件,此止挡件还防止在闩锁370联接至壳体308之前卡圈332以及进而推管334和推杆330发生进一步远侧平移。
接下来参见图9A-D,如上所述,一旦第二锚定件主体28b已从插入器械300弹出,便可将远侧力从柱塞316移除,这将使得弹簧构件365向近侧偏置第二推动器组件333例如卡圈332,并因此也向近侧偏置第一推动器组件317,直到导销344与第一轨道部分342a的偏移位置342a’’’对齐。一旦导销处于偏移位置342a’’’,导销344便与中间轨道部分342c对齐,并且柱塞316便可被旋转至第二轨道部分342b。
在完成第一冲程之后并且在第一锚定件主体28a弹出之前的任何时候,第二锚定件主体28b可被致动到图1B中所示的膨胀构型。例如,参见图9E,可通过将插入器械从目标解剖结构24移除来致动第二锚定件主体28b。如图9B所示,并且如下文关于图9B进行的更详细描述,插入器械300包括保持(例如可释放地保持)至少一根张紧股线380的股线保持组件390,该至少一根张紧股线可操作地联接至第一锚定件主体28a和第二锚定件主体28b的致动部分131a和131b,向近侧延伸进入壳体308的内部328并且可释放地连接至保持组件390。可对所述至少一根张紧股线380的尺寸进行设定并将其沿致动股线131定位,使得当将张力施加至张紧股线380时,例如当将插入器械300向近侧移出解剖结构24时,并且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将插入器械310从解剖结构24移除之后将其进一步朝近侧平移时,张紧股线380将张力传达至致动股线131b,从而将第二锚定件主体28b致动至其膨胀构型。或者,使用者可根据需要手动地将致动力施加至相应的致动部分131b。插入器械300还可限定细长的侧狭槽315,该细长的侧狭槽315在相对于弹出端口442处于近侧的位置处延伸穿过插管310的一个径向侧。例如,狭槽315可从弹出端口442向近侧延伸一足够距离,并且其尺寸可被设定成足以使得致动部分131a-b和附接部分133能够延伸穿过狭槽315并附接至向近侧延伸进入壳体308的张紧股线380。作为另外一种选择,所述至少一根张紧股线380可以附接至插管310内的致动部分131a-b,并且延伸出狭槽315。因此,狭槽315可限定一圆周宽度,该圆周宽度大于致动股线38a-b和所述至少一根张紧股线380的厚度,但是当锚定件主体28a和28b在插管310内处于它们相应的第一构型时,该圆周宽度小于锚定件主体28a和28b的厚度。
现在参见图10A-D、图13C-D和图14A-D,一旦第二锚定件主体28b已被弹出并且导销344处于第一轨道部分342a的偏移位置342a’’’处,且插入器械300已从解剖结构24移除,插入器械300的尖端311便可在第一目标解剖位置24a处以上文相对于第二目标解剖位置24b所述的方式被射入解剖结构24中。在尖端311已在第一目标解剖位置24a处射入之前或之后,柱塞316可沿箭头方向A旋转,以便沿中间冲程行进,使得导销344沿中间轨道部分342c朝第二轨道部分342b平移。柱塞316可沿箭头方向A旋转,直到柱塞316处于中间位置,借此,导销344与第二轨道部分342b纵向对齐。一旦柱塞316和卡圈332已旋转至中间位置,柱塞316和卡圈332便能够再次相对于壳体308朝远侧平移,并且闩锁370与第二凹槽362纵向对齐。
现在参见图11A-D、图13D-E和图14D,如果插入器械300在驱动柱塞316沿中间冲程行进之前未被射入第一目标解剖位置24a中,则插入器械300可在驱动柱塞316沿中间冲程行进之后但在驱动柱塞316沿第二冲程平移之前被射入第一目标解剖位置24a中。在柱塞316和卡圈332相对于壳体308向远侧被进一步驱动时,第一推动器组件317和第二推动器组件333沿第二冲程的第一部分相对于壳体308向远侧平移。柱塞316沿第二冲程的第一部分的平移使导销344从中间部分向近侧平移至第二轨道部分342b的近端与远端之间的位置。
在柱塞316相对于壳体308向远侧平移时,联接组件350使卡圈332,并进而使包括塞314的推管334相对于壳体308和插管310向远侧对应地平移,直到第一凹槽354变成与第二凹槽362径向对齐。因此可以说,导销344沿第二轨道部分342b的运动使闩锁370运动成与第二凹槽362对齐。一旦塞314已平移至相对于尖端311在远侧的位置,并因此位于相对于弹出端口442在远侧的位置,第二凹槽362便可被定位成使得闩锁370与第二凹槽362径向对齐,一旦柱塞316已沿第二冲程的第一部分平移,这种情况便可发生。因为塞314已向远侧平移至弹出端口442,所以在第一锚定件主体28a从插管310弹出时,塞314便远离了第一锚定件主体28a的干扰。此外,因为推杆330和推管334沿第二冲程的第一部分一起平移,所以推杆330继续在插管310的细长开口312中将第一锚定件主体28b向下游朝尖端311偏置。当第一凹槽354和第二凹槽362在第二冲程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的过渡处变为径向对齐时,闩锁370从第一凹槽354被驱动进入第二凹槽362。
现在参见图12A-D、图13E-F和图14D,一旦闩锁370设置在第二凹槽352中,第二推动器组件333便相对于平移而联接至壳体308。因为闩锁370从第一凹槽354移除,所以第一推动器组件317相对于平移而和第二推动器组件333脱离。因此,第一推动器组件317可相对于第二推动器组件333和壳体308并因而也相对于插管310平移。因此可以说,闩锁370运动进入第二凹槽362以使推杆330与推管334可平移地脱离,使得推杆330可独立于推管344而平移,以便将第一锚定件主体28a从插入器械330弹出。
根据图示的实施例,当第一推动器组件317在第二冲程的第二部分期间相对于第二推动器组件333进一步向远侧偏置时,柱塞316和推杆330相对于壳体308并因而也相对于插管310向远侧平移。因此,推杆330(例如在其远端处)偏置第二锚定件主体28b,以使其相对于塞314向远侧运动。塞314可在其近端处限定滑道376。滑道376因此可设置在弹出端口442的远侧并且沿纵向轴302定位,且因此当推杆330沿纵向平移并沿纵向将第一锚定件主体28a弹出插管310时,滑道376与第一锚定件主体28a对齐。滑道376可限定锥形弹出表面378,该锥形弹出表面在向远侧延伸时径向向外成角度。因此,当在推杆330相对于塞314平移的情况下推杆330将第一锚定件主体28a偏置以使其从弹出端口442向远侧平移到弹出表面378上时,第一锚定件主体28a沿弹出表面378搭乘,这就引导第一锚定件主体28a在第一目标解剖位置24a处远离插入器械300。因此,第二轨道部分342b具有一纵向长度,以允许塞314平移至尖端311远侧的位置,使得推杆330的远侧平移将第一锚定件主体28a从插入器械弹出。
尽管联接组件350被配置成使得卡圈332沿第一冲程与柱塞316一起运动、沿中间冲程与柱塞316一起运动并且沿第二冲程的第一部分与柱塞316一起运动,但是应当理解,根据可供选择的实施例,联接组件350可被配置成使得在第一冲程之后或期间,或者在中间冲程之后或期间卡圈332从柱塞316可平移地脱离。
现在参见图12E,一旦第一锚定件主体28a已射入至位于解剖结构24后方位置处的第一目标位置24a,第一锚定件主体28a便可被致动至其膨胀构型。例如,使用者可通过将致动力F(图1A)施加至相应的致动部分131a来手动地使第一锚定件主体28a膨胀。根据图示的实施例,第一锚定件主体28a和第二锚定件主体28b相应的致动股线38a和38b可为共用股线。因此,致动部分131a与致动部分131b成一整体,且例如在从解剖结构24移除插入器械300之后,插入器械300的近侧平移可使插入器械300将近侧张力施加至张紧股线380上,该张紧股线将该张力传达至第二锚定件主体28b,从而将第二锚定件主体28b致动至其膨胀构型。
现在参见图15A-E,联接组件350可根据另一个实施例进行构造,并且根据图示的实施例,联接组件350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联接构件352,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联接构件示出为径向延伸进入第一推动器组件317例如柱塞316的第一凹槽354。根据图示的实施例,联接组件350可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联接构件356,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联接构件示出为径向延伸穿过第二推动器组件333例如卡圈332的通道358。根据图示的实施例,联接组件350还可包括至少一个第三联接构件360,所述至少一个第三联接构件示出为径向向外延伸进入壳体308的第二凹槽362(图15C)。此外,根据图示的实施例,在柱塞316处于图7A和图13A所示的第一位置时,第二凹槽362相对于通道358被设置在远侧。当柱塞316处于图7A和图13A所示的第一位置时,第二凹槽362还可相对于通道358径向偏移。作为另外一种选择,第二凹槽362可相对于第二凹槽362径向对齐(例如,如果轨道342不包括中间轨道部分342c),并且作为另外一种选择还可为环形的,从而根据需要环绕壳体308的径向内表面。
联接组件350还可包括示出为闩锁370的至少一个第四联接构件368,闩锁370的尺寸被设定成在第一凹槽354与第二凹槽362中的每一者中部分地贴合。根据图示的实施例,闩锁370大体为球形,且第一凹槽354和第二凹槽362中的每一者可大体为部分球形,但是应当理解,闩锁370以及第一凹槽354和第二凹槽362中的每一者可根据需要限定任何合适的形状。闩锁370的尺寸还可被设定成能设置在通道358中,通道358可为狭槽的形式,所述狭槽由基本上等于闩锁370的纵向尺寸的纵向尺寸限定,并且还由基本上等于闩锁370的径向尺寸的径向尺寸限定。因此,闩锁370可沿第一凹槽354(图15A-B)与第二凹槽362(图15D-E)之间的通道358行进。
根据图示的实施例,联接组件350在导销344位于第一轨道部分342a中时处于第一操作模式下,并且在导销344从第一轨道部分342a行进至中间轨道部分342c时保持在第一操作模式下,而且在导销344沿第二轨道部分342b的一部分行进时仍保持在第一操作模式下。具体地,第一凹槽354和通道358可被定位,以便当导销344延伸进入如图所示的第二轨道部分342b的一部分中、第一轨道部分342a、以及中间轨道部分342c中的任一者或全部时,它们将径向对齐。此外,闩锁370限定一径向尺寸,该径向尺寸基本上等于第一凹槽354与通道358的合并径向尺寸,所述第一凹槽354与通道358的合并径向尺寸基本上等于通道358与第二凹槽362的合并径向尺寸。因此,闩锁370的径向尺寸也基本上等于通道358与第二凹槽362的合并径向尺寸。因此还应当理解,第一凹槽354和第二凹槽362可限定基本上相同的径向尺寸。
因此,在第一操作模式下,闩锁370部分地设置在柱塞316的第一凹槽354中,并且延伸进入卡圈332的通道358。可对闩锁370的尺寸进行设定,以使其被捕获在壳体308与柱塞316之间,并使其在通道358中延伸穿过卡圈332。因为第一凹槽354被成形为在纵向和周向上基本上等于闩锁370的一部分,所以当闩锁370被设置在第一凹槽354中时,柱塞316的纵向运动和旋转运动相应地使闩锁370与柱塞316一起分别进行纵向运动和旋转运动。此外,因为通道358的尺寸被设定成在纵向和周向上均基本上等于闩锁370的尺寸,所以闩锁370的纵向运动和旋转运动相应地使卡圈332分别进行纵向运动和旋转运动。因此,当闩锁370设置在第一凹槽354和通道358中时,柱塞316和卡圈332以及进而第一推动器组件317和第二推动器组件333相对于沿纵向的运动或平移而联接,并且相对于径向的旋转或运动而进一步联接。
现在参见图15C-E,因为根据图示的实施例,第二凹槽362被成形为基本上等于闩锁370的一部分,所以当闩锁370从第一凹槽354运动进入第二凹槽362时,闩锁370使第一推动器组件317和第二推动器组件333脱离,并且使第二推动器组件333,具体地为卡圈332相对于至少平移而联接至壳体308,并且也可使卡圈332相对于旋转而联接至壳体308。如上所述,壳体308相对于至少平移而固定至插管310,并且还可相对于平移而固定至插管310。根据图示的实施例,当柱塞316从第二位置旋转至中间位置使得导销344沿中间轨道部分342c行进时(参见图13C-D),第一凹槽354和通道358与第二凹槽362纵向对齐。
在第二冲程的第一部分期间(参见图13E),柱塞316和卡圈332纵向平移,直到第一凹槽354和通道358与壳体308的第二凹槽362对齐。在第二冲程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的过渡期间(也参见图13F),闩锁370被驱动(例如凸轮)出第一凹槽352并因此从第一凹槽352运动进入第二凹槽362。根据可供选择的实施例,柱塞316可包括弹簧构件,该弹簧构件将闩锁370从第一凹槽352径向向外偏置并使其进入第二凹槽362。或者,可将插入器械300配置成使得当柱塞316和卡圈332经过壳体308的第二凹槽362平移时,闩锁370可从第一凹槽352凸轮出并从第一凹槽运动进入第二凹槽362。一旦闩锁370在保持被设置在卡圈332的通道358中的情况下已从第一凹槽354运动出并进入第二凹槽362,柱塞316便可继续在第二冲程的第二部分期间相对于卡圈332向远侧平移(参见图13F),进而使推杆330相对于推管334向远侧平移。
现在参见图16A-17D,锚定件组件20可包括至少一个张紧构件,例如可穿过第一锚定件主体28a和第二锚定件主体28b相应的第一致动股线38a和第二致动股线38b进行缝合的张紧股线380。锚定件组件20可包括所需的多根张紧股线,所述张紧股线延伸穿过第一致动股线38a和第二致动股线38b中的一者或两者。张紧股线380限定第一末端380’、第二末端380’’以及在第一末端380’与第二末端380’’之间延伸的中间部分380’’’。
张紧股线380可穿过锚定件主体28a和28b中至少一者的第一致动股线进行缝合。根据图示的实施例,张紧股线380穿过第一致动股线,并且具体地穿过第一锚定件主体28a的第一致动部分131a和第一附接部分133a进行缝合。例如,可将第一张紧股线380a绕到针上,所述针被驱动穿过第一致动股线38a,以便通过致动股线38a插入张紧股线380,使得张紧股线380在比第二锚定件主体28b更靠近第一锚定件主体28a的位置处连接至致动股线38a。
现在参见图7C和图17A-D,插入器械300可包括保持组件例如股线保持组件390,所述保持组件被配置成保持至少一根张紧股线380,具体地为张紧股线380的第一末端380a’和第二末端380’’。根据一个实施例,保持组件可释放地保持张紧股线380。如现在即将描述的,保持组件390可平移地固定至第一推动器组件317,且因此与柱塞316一起沿纵向L朝近侧和远侧运动。因此,张紧股线308在相应的目标解剖位置24a和24b处为第一锚定件主体28a和第二锚定件主体28b的植入提供足够的松弛。在第二锚定件主体28b已从插管310弹出之后,例如在从解剖结构24移除器械时,插入器械300的近侧运动使保持组件390沿近侧方向运动,从而将拉伸致动力施加至第二张紧股线380,该第二张紧股线将所述致动力传达至第二致动股线38b的第二致动部分131b,并使第二锚定件主体28b膨胀。类似地,在第一锚定件主体28a已从插管310弹出之后,例如在从解剖结构24移除器械时,插入器械300的近侧运动使保持组件390沿近侧方向运动,从而将拉伸致动力施加至张紧股线380,该张紧股线将致动力传达至第一致动股线38a的第一致动部分131a,并使第一锚定件主体28a膨胀。
根据图示的实施例,保持组件390包括具有外壳主体394的保持外壳392,由柱塞316直接或间接支撑的该外壳主体394联接至柱塞316的远端316a。外壳主体394还联接至从保持组件390向远侧延伸的推杆330。保持外壳392包括从外壳主体394的相对末端例如侧向相对末端延伸的第一锁定构件400和第二锁定构件402。第一锁定构件400和第二锁定构件402被配置成保持张紧股线380的相应的第一相对末端380’和第二相对末端380’’。第一锁定构件400被配置成处于脱离状态,以便释放第一末端380’。第二锁定构件402被配置成当第一锁定构件400被释放时保持张紧股线380的第二末端380’’。
根据图示的实施例,第一锁定构件400包括锁定主体407,以及被配置成可拆卸地固定至锁定主体407的夹子409。例如,夹子409可根据需要可铰接地附接至锁定主体407,或换句话讲可运动地附接至锁定主体407。保持外壳392可限定设置在锁定主体407与夹子409之间的保持通道411。保持通道411可根据需要具有任何合适的形状,并且根据图示的实施例限定螺线型形状。当夹子409固定至锁定主体407时,保持通道411具有小于张紧股线380的第一末端380’的厚度的厚度。如下文更详细地描述,夹子409包括向外突出的释放突出部413,该释放突出部被配置成接收释放力以便将夹子409从锁定主体407释放,从而使保持股线380的第一末端380’从保持组件39释放。
根据图示的实施例,第二锁定构件402包括第二锁定主体415,以及被配置成固定至第二锁定主体415的第二夹子417。保持外壳392可限定设置在第二锁定主体415与第二夹子417之间的第二保持通道419。第二保持通道419可根据需要具有任何合适的形状,并且根据图示的实施例限定螺线型形状。当第二夹子417固定至第二锁定主体415时,第二保持通道419具有小于张紧股线380的第二末端380’’的厚度的厚度。
因此,在操作期间,张紧股线380的第一末端380’可延伸穿过第一保持通道411并且夹子409可固定至锁定主体407,从而将张紧股线380的第一末端380’可释放地锁定在第一锁定构件400中。类似地,张紧股线380的第二末端380’’可延伸穿过第二保持通道419并且第二夹子417可固定至第二锁定主体415,从而将张紧股线380的第二末端380’’可释放地锁定在第二锁定构件402中。当第一末端380’和第二末端380’’固定至保持组件时,一旦第一锚定件28a和第二锚定件28b已被植入以进而将拉伸致动力传送至张紧股线380,插入器械便可向近侧平移,其中所述张紧股线380将拉伸致动力传达至锚定件主体相应的致动部分,从而使锚定件主体以上文所述的方式膨胀。
保持组件490还包括被配置成释放第一锁定构件400的致动器组件421。具体地,致动器组件421可包括由壳体308承载的致动器或按钮423(参见图7C),以及至少一个偏置构件,例如从按钮423延伸进入壳体308的内部328的一对臂425。已经认识到,一旦柱塞316已完成第二冲程,第一锚定件主体28a便从器械300弹出。因此,对致动器组件421进行定位,使得一旦柱塞316已到达第二冲程的最后,所述臂便接触保持外壳492。
参见图12C和图17C,随着柱塞316到达第二冲程的最后,臂425分别沿第一锁定主体407和第二锁定主体415的外表面搭乘,这使得按钮423从未装载位置径向向外至已装载位置。一旦柱塞316已到达第二冲程的最后,其中一个臂便与释放突出部413对齐。因此,可按下按钮423,使臂425中的一者驱动所述释放突出部413远离第一锁定主体407,使得夹子409运动进入解锁位置,由此,夹子409便从锁定主体407中运动足够的量,使得保持通道411比张紧股线380的第一末端380’厚。因此,第一末端380’从保持组件390解锁,并且器械可向近侧运动以便牵拉张紧股线380穿过锚定件主体的致动股线。
现在参见图18A,锚定件组件20可或者包括一对张紧构件,例如可分别穿过第一锚定件主体28a和第二锚定件主体28b的第一致动股线38a和第二致动股线38b进行缝合的第一张紧股线380a和第二张紧股线380b。锚定件组件20可包括所需的多根张紧股线,所述张紧股线延伸穿过第一致动股线38a和第二致动股线38b中的一者或两者。第一张紧股线380a限定第一末端380a’、第二末端380a’’以及在第一末端380a’与第二末端380a’’之间延伸的中间部分380a’’’。类似地,第二张紧股线380b限定第一末端380b’、第二末端380b’’以及在第一末端380b’与第二末端380b’’之间延伸的中间部分380b’’’。
第一张紧股线380a可穿过第一致动股线38a,例如穿过第一致动股线38a的相对末端进行缝合。例如,可将第一张紧股线380a绕到针上,所述针被驱动穿过第一致动股线38a,以便通过第一致动股线38a插入第一张紧股线380a。第一张紧股线380a可延伸穿过第一致动股线38a的第一附接部分133a和第一致动部分131a,并且可在第一锚定件主体28a与第二锚定件主体28b之间的位置处环回穿过第一致动部分131a和第一附接部分133a。
类似地,第二张紧股线380b可穿过第二致动股线38b,例如穿过第二致动股线380b的相对末端进行缝合。例如,可将第二张紧股线380b绕到针上,所述针被驱动穿过第二致动股线38b,以便通过第二致动股线38b插入第二张紧股线380b。第二张紧股线380b可延伸穿过第二致动股线38b的第一附接部分133b和第一致动部分131b,并且可在第一锚定件主体28a与第二锚定件主体28b之间的位置处环回穿过第二附接部分133b和第二致动部分131b。
现在参见图19A-B,股线保持组件390可根据可供选择的实施例进行构造,以便可释放地保持至少一根张紧股线380。因此,尽管图19A-B所示的股线保持组件390被示出为保持第一张紧股线380a和第二张紧股线380b的所述股线对,但保持组件390可或者能够释放地保持单根张紧股线,例如上文相对于图16-17所描述。根据图19A-B所示的实施例,保持组件390保持第一张紧股线380a的第一末端380a’和第二末端380b’,以及第二张紧股线380b的第一末端380a’’和第二末端380b’’。根据一个实施例,保持组件390可释放地保持第一张紧股线380a和第二张紧股线380b。如现在即将描述的,保持组件390可平移地固定至第一推动器组件317,且因此与柱塞316一起沿纵向L朝近侧和远侧运动。因此,在第二锚定件主体28b已从插管310弹出之后,柱塞316和推杆330在近侧方向上的运动使保持组件390在近侧方向上运动,从而将拉伸致动力施加至第二张紧股线380b,该第二张紧股线将所述致动力传达至第二致动股线38b的第二致动部分131b,并使第二锚定件主体28b膨胀。类似地,在第一锚定件主体28a已从插管310弹出之后,柱塞316和推杆330在近侧方向上的运动使保持组件390在近侧方向上运动,从而将拉伸致动力施加至第一张紧股线380a,该第一张紧股线将所述致动力传达至第一致动股线38a的第一致动部分131a,并使第一锚定件主体28a膨胀。
保持组件390包括保持外壳392,该保持外壳392具有由壳体308直接或间接支撑的外壳主体394。根据图示的实施例,保持外壳392设置在壳体308的内部328,然而保持外壳392可或者承载在壳体308的外部,并且可附接至柱塞316,或根据需要附接至插入器械300的任何合适的可供选择的结构。保持外壳392限定沿近侧方向纵向延伸进入外壳主体394的镗孔396。根据图示的实施例,镗孔396纵向延伸穿过外壳主体394。外壳主体394可限定至少一个内表面398,所述至少一个内表面398限定镗孔396的周长。内表面398可在从外壳主体394的远端沿一方向朝近侧行进至外壳主体394的近端时径向地向外倾斜(例如线性倾斜、曲线倾斜或沿任何合适的可供选择的形状倾斜)。因此,镗孔396可沿在纵向轴线302的第一或近端处基本上垂直于纵向轴线302的方向限定第一横截面尺寸D3,并且沿在纵向轴线302的第二或远端处基本上垂直于纵向轴线302的方向限定第二横截面尺寸D4。因为镗孔396可以是渐缩的,所以第一横截面尺寸D3可能小于第二横截面尺寸D4。镗孔396可以是渐缩的,例如线性渐缩、曲线渐缩,或按需要沿任何合适的可供选择的形状渐缩。
保持组件390还可包括设置在镗孔396内的第一锁定构件400。第一锁定构件400例如沿基本上垂直于纵向轴线302的方向具有一横截面尺寸D5,该横截面尺寸D5介于第一横截面尺寸D3与第二横截面尺寸D4之间。第一锁定构件400可如图所示大体为球形,或可作为另外一种选择根据需要限定任何形状。保持组件390被配置成将至少一根股线保持在第一锁定构件400与外壳主体394的内表面398之间。例如,张紧股线380a’和380b’中的至少一者或两者的第一末端可在第一锁定构件400与内表面398之间延伸。第一锁定构件400被配置成在器械的操作期间抵靠内表面398,从而将第一末端380a’和380b’捕获在第一锁定构件400与外壳主体394的内表面398之间,并且防止第一末端380a’和380b’中的每一者与保持外壳392之间发生相对运动。因此,第一锁定构件400可呈现第一锁定表面,且内表面398可呈现第二锁定表面,该第二锁定表面与第一锁定表面协作,以便将第一保持股线380a和第二保持股线380b的第一末端380a’和380b’保持在保持组件390中。
保持组件390还可包括被配置成附接至第一锁定构件400的第二锁定构件402。具体地,第二锁定构件402可包括以螺纹方式插入外壳主体394的近端的螺纹塞403。因此,第二锁定构件402可邻近锥形内表面398设置,并且可靠近锥形镗孔396的近端。作为另外一种选择,第二锁定构件402可与外壳主体394成一整体。第二锁定构件402限定至少一个开口例如纵向开口404,所述至少一个开口被配置成容纳一根或多根张紧股线的末端,所述末端与捕获在第一锁定构件400与外壳主体394的内表面398之间的张紧股线的末端相对。因此,第二锁定构件402被配置成容纳第一张紧股线380a和第二张紧股线380b的第二末端380a’’和380b’’中的每一者。第二锁定构件402因此可与锥形镗孔396对齐,使得第一股线380a和第二股线380b中的每一者的第二末端380a’’和380b’’延伸穿过锥形镗孔396并附接至第二锁定构件402。
根据图示的实施例,纵向开口404在镗孔396与塞403的外部之间纵向延伸,该塞403的外部可为壳体308的内部328。第二末端380a’’和380b’’中的每一者或两者可在纵向开口404的近端处绑系成结406,使得结406邻接第二锁定构件402的近端。因此,保持组件390被配置成固定第一张紧股线380a的第一末端380a’和第二末端380a’’,并且还被配置成固定第二张紧股线380b的第一末端380b’和第二末端380b’’。作为另外一种选择或除此之外,第二末端380a’’和380b’’可在第一锁定构件400与内表面398之间延伸,并可根据需要捕获在第一锁定构件400与内表面398之间,以便将第二末端380a’’和380b’’保持在保持组件390中。第二锁定构件402还可包括与纵向开口404间隔开的第二纵向开口405。第二纵向开口405被配置成容纳被捕获在第一锁定构件400与内表面398之间的第一末端380a’和380b’的剩余物。
参见图19C,第一推动器组件317可包括从柱塞316向外突出的一对凸缘319,以便限定在凸缘319之间延伸的间隙321。间隙321的尺寸可被设定成能够容纳外壳主体394,使得凸缘319中的每一者分别邻接外壳主体394的近端和远端。因此,柱塞316的近侧运动使凸缘319中远侧的那一个将外壳主体394偏置并因而将保持组件390偏置,从而与柱塞316一起并因而也与推杆330一起向近侧运动。类似地,柱塞316的远侧运动使凸缘319中近侧的那一个将外壳主体394偏置并因而将保持组件390偏置,从而与柱塞316一起并因而也与推杆330一起向远侧运动。
在操作期间,因为柱塞316和推杆330沿第一冲程和第二冲程一前一后地向远侧运动,并且因为第一锚定件主体28a和第二锚定件主体28b与推杆330一起向远侧运动,所以保持组件390同样与第一锚定件主体28a和第二锚定件主体28b一起向远侧运动。因此,在第一锚定件主体28a和第二锚定件主体28b已从插管310弹出之前,保持组件290能够操作以便不在第一张紧股线380a和第二张紧股线380b中的任一者中,并因而不在相应的第一致动股线38a和第二致动股线38b中引发张力。然而,如现在即将描述的,插入器械300,具体地为柱塞316可被致动以便在第一锚定件主体和第二锚定件主体已从插管310弹出之后将相应的第一致动力和第二致动力施加至第一锚定件主体28a和第二锚定件主体28b。
例如,现在参见图8A-D和图19A-B,一旦柱塞316已沿第一冲程行进,从而在解剖结构24后面的位置和第二解剖位置24b处将第二骨锚定件28b从插管310弹出,柱塞316便可向近侧平移,使得导销344沿远侧方向沿第一轨道部分342a搭乘,直到接触卡圈332,这便在第一轨道部分342a的远端处提供止动表面,从而防止柱塞发生进一步近侧平移。因为解剖结构24与第二锚定件主体28b之间的接触防止第二锚定件主体28b与保持组件390一起向近侧平移,所以保持组件将张力施加至张紧股线380b,所述张力作为致动力被传达至第二致动股线38b,从而使第二锚定件主体28b从图9A所示的第一构型运动至图9E所示的膨胀构型。
例如,现在参见图9A-E和图19A-B,一旦柱塞316已沿第一冲程行进,从而在第二解剖位置24b处的解剖结构24之后的位置处将第二骨锚定件28b从插管310弹出,插入器械300便可如上所述在从解剖组织24移除期间向近侧平移。因为解剖结构24与第二锚定件主体28b之间的接触防止第二锚定件主体28b与插入器械300一起向近侧平移,所以保持组件390将张力施加至张紧股线380b,所述张力作为致动力被传达至第二致动股线38b,从而使第二锚定件主体28b从图9A所示的第一构型运动至图9E所示的膨胀构型。
类似地,现在参见图18A-E和图19A-B,一旦柱塞316已沿第二冲程的第二部分行进,从而在第一解剖位置24a处的解剖结构24之后的位置处将第一骨锚定件28a从插管310弹出,插入器械300便可在从解剖组织24移除期间向近侧平移。因为解剖结构24与第一锚定件主体28a之间的接触防止第一锚定件主体28a与保持组件390一起向近侧平移,所以保持组件390将张力施加至第一张紧股线380a,所述张力作为致动力被传达至第一致动股线38a,从而使第一锚定件主体28a从图12A所示的第一构型运动至图12E所示的膨胀构型。
一旦第一锚定件主体28a和第二锚定件主体28b已致动至其膨胀构型,张紧股线380a和380b便可从保持组件390释放。例如,如现在即将描述的那样,保持组件390可被配置成在张紧股线380a和380b的一个末端处释放。作为另外一种选择,如下文更详细地描述,插入器械300可包括被配置成切断第一张紧股线380a和第二张紧股线380b的切割刀。参见图19C,插入器械300可包括联接至保持组件390并且被配置成将保持组件390迭代至未锁定构型的释放构件408。释放构件480可包括能够与第一锁定构件400对齐的任何合适的联动装置410。如图19B所示,释放构件408可包括由壳体308承载并联接至联动装置410的致动器414,使得使用者可操纵致动器414,例如向近侧滑动致动器,以便使联动装置410接触第一锁定构件400,并使第一锁定构件400沿箭头方向401向近侧偏置至未锁定构型,这就在第一锁定构件400与内表面398之间形成了间隙412。该间隙可大于张紧股线380a和380b的横截面尺寸。
当第二末端380a’’和380b’’在第二锁定构件402处绑系时,插入器械300相对于植入的锚定件主体28a和28b的近侧平移使第一张紧股线380a和第二张紧股线380b的第一末端380a’和380b’向外行进穿过间隙从保持组件390出去,并且进一步牵拉相应的第一张紧股线380a和第二张紧股线380b穿过相应的致动股线38a和38b,从而如图18C-18D所示将第一张紧股线380a和第二张紧股线380b从致动股线38a和38b移除。作为另外一种选择,如果第一末端380a’’和第二末端380b’’由第一锁定构件400而非第二锁定构件402保持,则插入器械300相对于植入的锚定件主体28a和28b的近侧平移将使张紧股线380a和380b从插入器械300移除。然后使用者可手动牵拉张紧股线380a和380b穿过相应的致动股线38a和38b,以便将第一张紧股线380a和第二张紧股线380b从致动股线38a和38b移除。
现在参见图18D,一旦张紧股线380a和380b已从致动股线38a和38b移除,使用者便可朝解剖结构牵拉连接器63。应当理解,当第一锚定件主体28a和第二锚定件主体28b装载在插入器械300中时,连接器63可附接至致动股线38a和38b。作为另外一种选择,使用者可在第一锚定件主体28a和第二锚定件主体28b已弹出后连接致动股线38a和38b。尽管图18C-E中所示的连接器构件63被配置为上文所述类型的结,但连接器构件63可或者根据需要进行配置。根据图18C-E中所示的实施例,可将张力施加至自由端70,这使得连接器构件朝解剖结构平移,从而将接合力施加至致动股线38a和38b,进而接合组织间隙24c。然后可根据需要切断从连接器构件63向外延伸的致动股线38a和38b的一部分。
现在参见图20A-B,且如上所述,插入器械300可包括切割组件416,该切割组件包括切割刀418,并且可在脱离位置与接合位置之间运动,在所述脱离位置,切割刀418与由保持组件390保持的张紧股线380a和380b的末端之一(例如第一末端380a’和380b’)间隔开,并且在所述接合位置,切割刀将张紧股线380的第一末端380a’和380b’切断。应当理解,图20A-B所示的保持组件390可如图17中所示进行配置,并且保持组件390可附接至单根张紧股线,使得切割刀418被配置成切割单根张紧股线的第一末端,从而使得插入器械300从锚定件主体28a和28b的移除将张紧股线牵拉穿过并远离致动股线38a和38b。
切割组件416可包括在纵向上细长的轴420和转换器422,该转换器422可枢转地联接在细长轴420与切割刀418之间,从而将细长轴420联接至切割刀418。切割刀418可由刀外壳424承载,使得细长轴420和转换器422间接地联接至切割刀418。纵向细长轴420的近端可朝近侧延伸出壳体408,并且纵向轴可在壳体408的侧壁中延伸。轴420可在远侧方向上从脱离位置纵向运动至接合位置。轴420的远侧运动使转换器枢转,从而驱动切割刀418向近侧平移并进入第一张紧股线380a和第二张紧股线380b的第一末端380a’和380b’,从而切断第一末端380a’和380b’。一旦张紧股线380a和380b已被切断,器械便可相对于弹出的锚定件主体28a和28b向近侧平移,以便采用上文所述的方式将张紧股线380a和380b从相应的致动股线38a和38b移除。
现在参见图21A和图21B,应当理解,切割组件416可根据需要根据任何可供选择的实施例进行构造。例如,切割组件416可包括致动器426,该致动器沿相对于纵向L成角度地偏移的方向横向延伸出壳体408的侧壁,并且可从脱离位置径向向内运动至接合位置。致动器426可承载切割刀418。因此,当致动器426径向向内运动时,切割刀418将致动股线380a和380b的第一末端380a’和第二末端380b’切断。插入器械300可包括隔离壁428,该隔离壁将致动股线380a和380b的第一末端和第二末端分离,并且与切割刀418对齐。因此,切割刀418驱动进入隔离壁428并且不切断第一致动股线380a和第二致动股线380b的第二末端。当然,应当理解,单根张紧股线可如上所述联接至锚定件组件20的致动股线38,使得切割刀418可切割单根张紧股线的第一末端和第二末端中的一者。
现在总体参见图22A-D,插入器械300可基本上如上文关于图7A-21B所述进行构造,但可包括导向系统329,该导向系统可操作地联接壳体308和推杆330,以便根据另一个实施例引导壳体308与推杆330之间的相对运动。例如,如上所述,导轨342可限定在卡圈332中,但是沿纵向L基本上线性地延伸。因此,当柱塞沿第一冲程和第二冲程向远侧平移时,导轨342相对于导销344线性地平移。应当理解,在图22A-D所示的实施例中,图13C-E所示的第二凹槽362可与第一凹槽354在纵向上对齐,使得闩锁370从第一凹槽354运动进入第二凹槽362,以便在不旋转柱塞316的情况下使柱塞316与卡圈332脱离。柱塞316可包括轴部分430和远端盖,轴部分430限定如上所述的键318的一部分,而远端盖可限定从轴部分430的近端径向向外延伸的抓持部分432。根据图示的实施例,卡圈332可至少部分地围绕轴部分430延伸,并且可从轴部分430径向向外延伸。
插入器械300还可包括夹子434,夹子434具有纵向长度,当柱塞316位于第一位置时,该纵向长度基本上等于柱塞316的抓持部分432与卡圈332的近端之间的纵向距离。夹子434能够可拆卸地固定至柱塞316的轴部分430。因此,当柱塞316向远侧平移时,抓持部分432将夹子434抵靠卡圈332偏置,这使得卡圈332与柱塞316一起平移。因此应当理解,夹子434相对于沿纵向L的远侧平移而联接柱塞316和卡圈332。因此,在操作期间,柱塞316和卡圈332可采用上文所述的方式沿第一冲程一前一后地从第一位置向远侧平移至第二位置。当柱塞316和卡圈332沿第一冲程运动时,导销344在整个导轨342内向近侧平移。当夹子434邻接壳体308时,柱塞316和卡圈332到达第二位置,此时,如上文关于图14C-D所述,闩锁构件370从第一凹槽354运动进入第二凹槽358。接下来,可将夹子434从柱塞316移除,并且柱塞316可沿第二冲程相对于卡圈332向远侧平移。应当理解,柱塞316可独立于卡圈332沿整个第二冲程平移。
因此,在柱塞和卡圈332已沿第一冲程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之后,推管334如上文关于图9A-E所述将第二锚定件主体38b弹出。因此,可将柱塞316压下第一距离,使得第二锚定件主体28b从插入器械弹出,且一旦柱塞316已被压下第一距离,夹子434便邻接壳体308,以便在将卡圈434从柱塞316移除之前防止柱塞316被压下大于第一距离的第二距离。在柱塞136已按上文关于图12A-E所述的方式沿第二冲程从第二位置运动至第三位置之后,推杆330随后可弹出第一锚定件主体28a。在已完成第二冲程时,导销344可邻接导轨342的近端。此外,一旦柱塞316已完成第二冲程并已运动至第三位置,柱塞316的抓持部分432便可邻接壳体308。应当理解,在图22A-D所示的实施例中,因为柱塞316可旋转地键合至卡圈332,并因此可旋转地固定至卡圈332,并且因为闩锁370(上文所述)将卡圈332可旋转地联接至壳体308,所以柱塞316在沿第二冲程平移时不能相对于壳体308旋转。作为另外一种选择,如上所述,插入器械可被配置成允许柱塞316根据需要旋转,以便使闩锁370与第二凹槽362对齐。
如上文关于图7A-13G中所示的插入器械所述,导轨342可由壳体308承载,且导销344可由推动器组件的其中一者承载。现在参见图23A,插入器械300包括至少一个导轨,例如由壳体308承载的第一导轨446,以及至少一个导向构件,例如搭乘在第一导轨342中由推动器组件317承载并具体地由柱塞316承载的第一导销448。
如图23B中所示,柱塞316的轴部分430限定远侧表面431,并且还限定纵向延伸进入或向远侧延伸进入远侧表面431的第一中心孔440。柱塞316的轴部分430还限定容纳导销448的径向孔435。第一孔440容纳推杆330,使得柱塞316和推杆330相对于纵向平移和旋转这两者彼此联接。如图23D所示,推杆330从柱塞316延伸并进入插管310,该插管相对于平移和旋转而固定至壳体308。还参见图23C,尖端311可为空心的,以便限定与纵向轴线302基本上对齐且因此也与插管310的细长开口312基本上对齐的远侧弹出端口442。推杆330以上文所述的方式可在通道312内部纵向运动。应当理解,插入器械300可或者限定大体如下文所述进行构造的侧弹出端口。插管310可限定纵向狭槽337,使得将第一锚定件主体28a附接至第二锚定件主体28b的致动股线38a和38b的附接部分133a和133b(参见图1A)能够延伸出狭槽337。
现在还参见图23D-E,插入器械包括导向系统444,该导向系统被配置成将壳体308可操作地联接至推杆330,以便引导壳体308与推杆330之间的相对运动。例如,导向系统444包括第一导向构件和第二导向构件,所述第一导向构件为由壳体308承载的第一导轨446的形式,所述第二导向构件示出为从推动器组件317延伸的第一导销448。第一导轨446可被配置为径向向外延伸进入壳体308的径向内表面的狭槽。此外,根据图示的实施例,第一导销448从柱塞316的轴部分430径向向外延伸,并且搭乘在第一导轨448内。第一导轨446限定基本上纵向延伸的第一轨道部分446a,以及从第一轨道部分446a的远端周向延伸的中间轨道部分446b。
继续参见图23E,导向系统444还包括第三导向构件,该第三导向构件被配置为由壳体308承载的第二导轨450,并且被配置为径向向外延伸进入壳体308内表面的狭槽。第二导轨450限定基本上纵向延伸的第一轨道部分450a,以及从第二导轨450b的远端周向延伸的中间轨道部分450b。在与中间轨道部分446b从第一轨道部分446a延伸的方向相同的方向上,中间轨道部分450b从第一轨道部分450a延伸。
第一轨道部分446a和450a限定柱塞316运动的第一冲程,使得推杆330将第二锚定件从弹出端口442弹出。中间轨道部分446ba和450b被配置成使得柱塞旋转,以便将第五导向构件与第二轨道部分对齐,该第二轨道部分从第一轨道部分446a和450a径向偏移。具体地,如图23B所示,插入器械330还包括一对孔452,该孔邻近中心孔440设置,并且纵向延伸进入柱塞416的轴部分430的远侧表面431。孔452相应被配置成容纳相应的第五导向构件和第六导向构件,所述第五导向构件被配置为从柱塞416向远侧延伸的导柱454(图23D),所述第六导向构件示出为设置在壳体308的内部328中并且相对于平移而固定至壳体308的导向外壳460(图23E)。导向外壳460限定被配置为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二导销461的第七导向构件,该第二导销461被配置成搭乘在第二导轨450中。导向外壳460还限定采用至少一个孔(例如纵向延伸穿过导向外壳460的一对孔)的形式的导向构件并限定第二轨道部分462。第二轨道部分462的尺寸被设定成能够容纳导柱454。导向外壳460的近端可限定一对凹槽464,所述凹槽在邻近第二轨道部分462的位置处纵向延伸进入但不穿过导向外壳460。凹槽464可为弓形,或作为另外一种选择根据需要被成型。
现在参见图23A和图23F,可将远侧偏置力施加至柱塞316,使柱塞316与推杆330相对于壳体308且因此相对于插管310和导向外壳460沿第一冲程向远侧平移。柱塞316从图23A所示的第一位置平移至图23F所示的第二位置。当柱塞316从第一位置向远侧平移至第二位置时,第一导销448沿第一导轨446的第一轨道部分446a向远侧平移,直到第一导销448与第一导轨446的中间轨道部分446b对齐。同样,当柱塞316从第一位置向远侧平移至第二位置时,第二导销461沿第二导轨450的第一轨道部分450a向远侧平移,直到第二导销461与第二导轨450的中间轨道部分450b对齐。一旦柱塞316已平移至第二位置,导柱454便从相应的第二轨道部分462周向偏移,并且例如在凹槽464中邻接导向外壳460。
现在参见图23G,柱塞316可沿箭头456的方向旋转,使第一导销448和第二导销461在相应的中间轨道部分446b和450b中行进,直到到达中间轨道部分446b和450b的末端,所述中间轨道部分的末端限定相应的止挡件,所述止挡件防止柱塞316继续相对于壳体308旋转,并且进一步防止导柱454相对于导向外壳460旋转。一旦柱塞316已结束旋转,导柱454便与第二轨道部分462对齐。因此,如图23H所示,柱塞316还可沿第二冲程从第二位置向远侧平移至第三位置,此时,柱塞316邻接导向外壳460并被防止向远侧进一步行进。因此,导向外壳460限定防止柱塞316向远侧平移超出第三位置的止挡件。
当柱塞316沿第二冲程平移时,推杆330在插管310的通道312内向远侧平移,并且将第一锚定件主体28a从弹出端口442弹出。在每个锚定件主体28a和28b已从器械弹出至解剖结构24(参见图1A)后方的位置之后,可将致动力施加至每个锚定件主体28a和28b。例如,插入器械330可包括上文所述类型的保持组件,例如保持组件390或任何合适的以其他方式构造的保持组件。作为另外一种选择,使用者可手动地将致动力施加至相应的致动股线131a和131b。然后连接器构件可采用上文所述的方式将致动股线131a和131b附接在一起。
现在总体参见图24A-25D,应当理解,插入器械可被配置成具有第一插管和第二插管以及第一推动器组件和第二推动器组件,所述第一插管和第二插管以并排取向由壳体支撑,并保持第一锚定件主体和第二锚定件主体,所述第一推动器组件和第二推动器组件分别与第一插管和第二插管可操作地关联,以便将第一锚定件主体和第二锚定件主体从相应的第一插管和第二插管弹出。可能期望的是确保所需的插管(锚定件主体即将从其弹出)相对于另一插管设置在远侧,使得所需的插管能够插入下面的组织,而不需要还插入另一插管。
如图24A所示,插入器械300包括壳体308,该壳体包括主体部分308a和从主体部分308a向外延伸的柄部部分308b。插入器械300还包括从壳体308并具体地为从主体部分308a向远侧延伸的第一插管310a,以及在邻近第一插管310a的位置处从壳体308并具体地为从主体部分308a向远侧延伸的第二插管310b。第一插管310a和第二插管310b可如图所示基本上彼此平行地延伸。因此,第一插管310a和第二插管310b可被描述为成并排关系。第一插管310a和第二插管310b可限定相应的纵向细长通道312a和312b,所述纵向细长通道保持相应的第一锚定件主体28a和第二锚定件主体28b。
插入器械300还可包括分别与第一插管310a和第二插管310b可操作地相关联的第一推动器组件317a和第二推动器组件317b。因此,第一推动器组件317a被配置成将第一锚定件主体28a从第一插管310a弹出,并且第二推动器组件317b被配置成将第二锚定件主体28b从第二插管310b弹出。第一插管310a和第二插管310b可限定相应的第一锥形尖端311a和第二锥形尖端311b,以及纵向延伸穿过相应的尖端311a和311b的第一远侧弹出端口和第二远侧弹出端口。
第一推动器组件317a和第二推动器组件317b中的每一者分别包括第一柱塞316a和第二柱塞316b,还分别包括从对应的柱塞316a和316b向远侧延伸的第一推杆330a和第二推杆330b。柱塞316a和316b中的每一者限定相应的轴部分430a和430b以及相应的端盖,所述端盖可限定从对应轴部分430和430b的近端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一抓持部分432a和第二抓持部分432b。当第一柱塞316a和第二柱塞316b位于它们相应的第一位置时,第一抓持部分432a和第二抓持部分432b在近侧与壳体308间隔开。插入器械300还可包括可拆卸地附接至第一柱塞316a和第二柱塞316b的第一锁定接片468a和第二锁定接片468b。例如,根据图示的实施例,第一锁定接片468a和第二锁定接片468b在纵向上介于对应的抓持部分432a和432b与壳体308之间的位置处附接至相应的第一轴部分430a和第二轴部分430b。因此,第一锁定接片468a和第二锁定接片468b干扰相应的抓持部分432a和432b,并防止柱塞316相对于壳体308向远侧平移至一深度,该深度将使相应的第一锚定件主体28a和第二锚定件主体28b弹出。
插入器械330还可包括触发器形式的交换致动器470,该交换致动器部分地延伸进入壳体308,并且可从柄部部分308b向外延伸。交换致动器470被配置成从第一位置运动到致动位置,以便反转第一尖端311a和第二尖端311b的相对位置。交换致动器470可联接至第一推动器组件317a,使得致动器470的近侧平移导致第一推动器组件317a(包括第一柱塞316a和第一插管310a)向近侧平移。如图24A所示,第一插管310a的第一尖端311a相对于第二插管310b的第二尖端311b设置在远侧。此外,第二推杆330b的远端可从相应的第二尖端311b稍微向外延伸,使得第二推杆330b的远端与第一尖端311a的远端之间的纵向距离限定进入下面的组织的插入深度。除非另有说明,否则第二推杆330b可针对第一尖端311a插入下面的组织限定深度止挡件。因此应当理解,第一尖端311a可例如在第一目标解剖位置24a处(参见图1A)被射入下面的组织中,而不用使第二尖端311b被射入下面的组织中。如下文更详细地描述,交换致动器470从第一位置致动到第二位置使第一尖端311a相对于壳体308和第二尖端311b向近侧运动,使得第二尖端311b可例如在第二目标解剖位置24b(参见图1B)处被射入下面的组织中,而不用使第一尖端311a被射入下面的组织中。
在操作期间,参见图24B,第一锁定接片468a可从第一柱塞316a移除,使得第一柱塞316a可相对于壳体308从图24A所示的第一位置向远侧行进至图24C所示的第二位置,第一抓持部分432a由此邻接壳体308。因为第一推杆330a可平移地固定至第一柱塞316a,所以第一柱塞316a的远侧平移使第一推杆330a同样在第一插管310a中平移。第一推杆330a邻接第一锚定件主体28a,使得第一推杆330a的远侧平移将第一锚定件主体28a从第一弹出端口弹出,例如进入第一目标解剖位置。
接下来参见图24D,可将第二锁定接片468b从第二柱塞316b移除,如图24D所示。参见图24E,交换致动器470可被致动,例如可向近侧运动,以相对于第二插管310b向近侧缩回第一尖端311a,直到第一尖端311a相对于第二尖端311b设置在近侧。此外,第一推杆330a的远端可从相应的第一尖端311a稍微向外延伸,使得第一推杆330a的远端与第二尖端311b的远端之间的纵向距离限定第二尖端311b进入下面的解剖结构的插入深度。除非另有说明,否则第一推杆330a可以针对第二尖端311a插入下面的组织限定深度止挡件。因此应当理解,第二尖端311b可例如在第二目标解剖位置24b处(参见图1A)被射入下面的组织中,而不使第一尖端311a被射入下面的组织中。根据图示的实施例,交换致动器470的致动还使第一柱塞316a向近侧平移至图24A所示的第一位置。
现在参见图24F,第二柱塞316b可相对于壳体308从图24E所示的第一位置向远侧行进至图24F所示的第二位置,第二抓持部分432b由此邻接壳体308。因为第二推杆330b可平移地固定至第二柱塞316b,所以第二柱塞316b的远侧平移使第二推杆330b同样在第二插管310b中平移,从而使第二锚定件主体28b从第二弹出端口442b弹出并进入第二目标解剖位置。
现在将具体参见图25A-D而进一步描述图24A-25D中所示的插入器械300的操作。具体地,插入器械300包括至少一个闩锁组件,例如第一闩锁组件305a、第二闩锁组件305b和第三闩锁组件305c。第一闩锁组件305a被配置成一旦交换致动器470已从图24D所示的第一位置向近侧运动至图24E所示的第二凹槽位置,便将交换致动器470锁定在其近侧位置。例如,第一闩锁组件305可包括由壳体308支撑的闩锁构件307,该闩锁构件朝近侧邻接表面307a向近侧延伸,该近侧邻接表面被配置成一旦交换致动器470位于其第二近侧位置便邻接交换致动器470,从而干扰交换致动器470相对于壳体308的远侧运动。当交换致动器470向近侧运动时,闩锁构件307可远离交换致动器470向内偏转,以允许交换构件470相对于闩锁构件307的近侧平移。一旦交换致动器470已相对于壳体308从其第一初始位置运动至其第二近侧位置,闩锁构件307便在其弹簧力下向外运动,使得近侧邻接表面307a邻接交换致动器470,并防止交换致动器407从其第二位置相对于壳体308向远侧运动。
第二闩锁组件305b包括由交换致动器470承载并可与交换致动器470一起运动的第一闩锁构件347,以及由第一柱塞316a承载并可与第一柱塞316a一起运动的第二闩锁构件349。第一闩锁构件347附接至第一插管310a,使得第一闩锁构件347致使第一插管310a与交换致动器470一起平移。第二闩锁构件349包括主体349a、位于主体349a的远端处的第一附接部分例如吊钩,以及位于主体的近端处的第二附接部分例如邻接表面(第二闩锁构件349可被构造为下文所述的第三闩锁组件305c的第二闩锁构件353的镜像)。因此,当第一柱塞316a从图24A所示的其第一位置平移至图24B所示的其第二位置时,吊钩远离第一闩锁构件向内偏转并沿着且经过第一闩锁构件347搭乘。一旦第一柱塞316a位于图24B所示的其第二位置使得第一锚定件主体28a已被弹出,第二闩锁构件349的吊钩便在其弹簧力下向外运动,使得吊钩设置在第一闩锁构件347的远侧,且第二闩锁构件的邻接表面设置在第一闩锁构件347的近侧。因此,第一闩锁构件347被捕获在第二闩锁构件349的吊钩与第二闩锁构件349的邻接表面之间。这样,第一闩锁构件和第二闩锁构件349相对于平移而联接。
因此,一旦第一锚定件主体28a已从第一插管310a弹出,第二闩锁构件349便附接至第一闩锁构件347,这就将第一柱塞316a相对于平移而可平移地联接至交换致动器470。此外,因为第一闩锁构件347由交换致动器470承载并且还附接至第一插管310a,所以交换致动器470向近侧的运动致使第一插管310a和第一柱塞316均向近侧运动至一位置,在该位置,第一尖端311a和第一推杆330a相对于第二尖端311b设置在近侧,而第一推杆330a则保持设置在第一尖端311a的远侧。此外,因为第一柱塞316a相对于向近侧以及向远侧的相对平移而联接至交换致动器470,又因为交换致动器470相对于至少近侧平移而联接至壳体308,所以一旦第一锚定件主体28a已弹出,便防止了第一柱塞316相对于壳体308向近侧平移。第一推杆330a因此可为如上所述的第二尖端311b提供插入深度止挡件。
第三闩锁组件305c包括由壳体308承载的第一闩锁构件351,以及由第二柱塞316b承载的第二闩锁构件353。第二闩锁构件353包括主体353a、位于主体353a的远端处的第一附接部分353b例如吊钩,以及设置在主体353a的近端处的第二附接部分353c例如邻接表面。当第二柱塞316b从图24E所示的其第一位置向远侧平移至图28b所示的其第二远侧位置时,例如当弹出第二锚定件主体28b时,吊钩可远离第一闩锁构件351向内偏转,并且沿第一闩锁构件351搭乘,并运动经过第一闩锁构件351。一旦第二柱塞316b位于图24F所示的其第二位置,使得第二锚定件主体28已被弹出,第二闩锁构件353的吊钩便在其弹簧力下在第一闩锁构件351远侧的位置处向外运动,并且第二闩锁构件353的邻接表面设置在第一闩锁构件351的近侧。因此,第一闩锁构件351被捕获在第二闩锁构件353的吊钩与第二闩锁构件353的邻接表面之间。因此,一旦第二锚定件主体28b已弹出,便防止第二柱塞316b相对于壳体308向近侧或向远侧运动,并且第二推杆330b的钝的远端保持在第二尖端311b的远侧。
一旦锚定件主体28a和28b已弹出,便可将张力施加至致动部分131a和131b(参见图1A),以便用上文所述的方式使锚定件主体28a和28b膨胀。例如,第一张紧股线380a和第二张紧股线380b(参见图18A-18B)可附接在相应的致动部分131a和131b与相应的锁定接片468a和468b之间。因此,在锁定接片468a和468b已从相应的柱塞316a和316b移除,且相应的第一锚定件主体28a和第二锚定件主体28b已弹出之后,锁定接片468a和468b相对于锚定件主体28a和28b的近侧运动致使张力被施加至对应的张紧股线380a和380b,所述张紧股线将该张力传达至致动部分131a和131b以便使锚定件主体28a和28b膨胀。作为另外一种选择,张紧股线380a和380b可用上文所述的任何方式固定在壳体308中。
现在参见图26A-B,插入器械300可包括根据可供选择的实施例进行构造的保持组件490,该保持组件被配置成将致动力施加至第一致动股线38a和第二致动股线38b(参见图1A)。例如,保持组件490可直接保持第一致动股线38a和第二致动股线38b。根据图示的实施例,例如当附接部分133a和133b在装载在插入器械300中时没有被附接的情况下,保持组件490分别保持第一锚定件主体28a和第二锚定件主体28b的致动部分131a和131b以及附接部分133a和133b。或者,如果附接部分133a和133b在装载在插入器械300中时彼此预先附接,则保持组件仅可保持致动部分131a和131b。或者,如上所述,至少一根张紧股线可分别穿过第一致动股线38和第二致动股线38b进行缝合,并且还可保持在保持组件490中。无论构型为何,保持组件均可被配置成将致动力施加至致动股线38a和38b,以使相应的锚定件主体28a和28b运动至其膨胀构型。
根据图示的实施例,保持组件490可安装至插管中的任一者或两者,例如如图26A所示的第一插管310a。保持组件490可包括第一锁定构件,例如安装至第一插管310a并且限定在其中延伸的侧向股线容纳间隙493的保持外壳492。具体地,保持外壳包括第一或近侧外壳部分492a以及第二或远侧外壳部分492b,使得间隙493设置在第一外壳部分492a与第二外壳部分492b之间。保持组件490还可包括第二锁定构件,例如可以螺纹方式安装至保持外壳492(例如在与间隙493对齐的位置处安装至第一外壳部分492a)的夹钳494。夹钳494相对于保持外壳492沿第一方向的旋转使夹钳494朝第二外壳部分492b平移进入间隙493。夹钳494相对于保持外壳492在与第一方向相对的第二方向上的旋转使夹钳494平移出间隙493并远离第二外壳部分492b。
因此,在操作期间,一根或多根目标股线379,例如一根或多根致动股线38a和38b或至少一根张紧股线可装载到间隙493中,并且夹钳494可沿第一方向旋转,直到保持组件490在夹钳494的远端与第二外壳部分492b之间捕获目标股线379。一旦第一锚定件主体28a和第二锚定件主体28b已弹出到相应的第一目标解剖位置和第二目标解剖位置(参见图1A),插入器械便可远离解剖位置向近侧平移,从而将致动力直接或间接地施加至第一致动股线38a和第二致动股线38b,从而将锚定件主体28a和28b致动至其膨胀构型。夹钳494然后可沿第二方向旋转以增大间隙493,直到可将插入器械300牵拉使其挣脱目标股线379。作为另外一种选择或除此之外,例如当目标股线379被提供为张紧股线时,所述张紧股线可在被捕获于保持组件490中时被切断。因为插管310a和310b可限定延伸穿过插管310a和310b的一侧的纵向狭槽,所以当对应的锚定件主体28a和28b从插管弹出时,致动股线38a和38b可例如从纵向狭槽挣脱相应的插管。
现在总体参见图27A-28B,插入器械300可被配置成具有第一插管310a和第二插管310b以及第一推动器组件317a和第二推动器组件317b,所述第一插管310a和第二插管310b以并排取向由壳体308支撑,并保持第一锚定件主体28a和第二锚定件主体28b,所述第一推动器组件317a和第二推动器组件317b分别与第一插管310a和第二插管310b可操作地关联,以便将第一锚定件主体28a和第二锚定件主体28b从相应的第一插管310a和第二插管310b弹出。此外,如上所述,可能期望确保所需的插管(锚定件主体将从其弹出)相对于另一插管设置在远侧,使得所需的插管能够插入下面的组织,而不需要还插入另一插管。
如图27A所示,插入器械300包括壳体308,该壳体包括主体部分308a和从主体部分308a向外延伸的柄部部分308b。插入器械300还包括从壳体308,并具体地从主体部分308a向远侧延伸的第一插管310a,以及在邻近第一插管310a的位置处从壳体308,并具体地从主体部分308a向远侧延伸的第二插管310b。第一插管310a和第二插管310b可如图所示基本上彼此平行地延伸。因此,第一插管310a和第二插管310b可被描述为成并排关系。第一插管310a和第二插管310b可限定相应的纵向细长通道312a和312b,所述纵向细长通道保持相应的第一锚定件主体28a和第二锚定件主体28b。
插入器械300还可包括分别与第一插管310a和第二插管310b可操作地相关联的第一推动器组件317a和第二推动器组件317b。因此,第一推动器组件317a被配置成将第一锚定件主体28a从第一插管310a弹出,并且第二推动器组件317b被配置成将第二锚定件主体28b从第二插管310b弹出。第一插管310a和第二插管310b可限定相应的第一锥形尖端311a和第二锥形尖端311b,以及纵向延伸穿过相应的尖端311a和311b的第一远侧弹出端口442a和第二远侧弹出端口442b。
第一推动器组件317a和第二推动器组件317b中的每一者分别包括从壳体308,例如壳体308的主体部分308a向外延伸的第一柱塞316a和第二柱塞316b。第一柱塞316a和第二柱塞316b可如上文关于图24A-F所述向近侧延伸出壳体308,或可沿相对于纵向L成角度地偏移的方向延伸出壳体,以便呈现从壳体308向外突出的相应的接片323a和323b。第一推动器组件317a和第二推动器组件317b中的每一者还可分别包括从对应柱塞316a和316b向远侧延伸的第一推杆330a和第二推杆330b。当第一柱塞316a和第二柱塞316b处于它们相应的第一位置时(图27A),第一锚定件主体28a和第二锚定件主体28b设置在相应的插管310a和310b中。柱塞316a和316b可运动至相应的第二位置(图27D),以便将相应的第一锚定件主体28a和第二锚定件主体28b弹出相应的插管310a和310b。
插入器械330还可包括交换致动器470,交换致动器470可包括从壳体308向外延伸的交换接片470a,并且可在第一接片323a与第二接片323b之间的位置处从主体部分308a延伸出来。壳体308可限定延伸穿过主体部分308的上端并且在纵向上细长的狭槽367a-c,该狭槽被定位成使得第一接片323a和第二接片323b从第一狭槽367a和第二狭槽367b延伸出,并且交换接片470a在第一接片323a和第二接片323b之间的位置处延伸出第三狭槽367c。狭槽367a-c因此可提供轨道,当接片323a-b和470a搭乘在相应的狭槽367a-c中时,所述轨道限定第一推动器组件317a和第二推动器组件317b以及交换致动器470的纵向运动。交换致动器470被配置成从第一位置运动到致动位置,以便反转第一尖端311a和第二尖端311b的相对位置。例如,如图27A中所示,第一插管310a的第一尖端311a相对于第二插管310b的第二尖端311b设置在远侧。因此应当理解,第一尖端311a可例如在第一目标解剖位置24a处(参见图1A)被射入下面的组织中,而不使第二尖端311b被射入下面的组织中。如下文更详细地描述,交换致动器470沿箭头方向355从第一位置(图27A)到第二位置(图27C)的致动使第二尖端311b相对于第一尖端311a向远侧运动,使得第二尖端311b可例如在第二目标解剖位置24b处(参见图1B)被射入下面的组织中,而不使第一尖端311a被射入下面的组织中。
在操作期间,参见图27A-B,第一柱塞316a可沿箭头方向357从第一位置向远侧平移至第二位置,这使得第一推杆330a同样在第一插管310a中向远侧平移。当第一推杆300a向远侧平移至第二位置时,第一推杆330a邻接第一锚定件主体28a,使得第一推杆330a将第一锚定件主体28a从第一插管310a弹出,例如进入第一目标解剖位置。当第一推动器组件317a位于第一锚定件主体28已被弹出的第二位置时,第一柱塞接片323a在第一狭槽367a的远端处邻接壳体308。因此,当第一柱塞接片323a位于第二位置时,柱塞316a被防止进一步向远侧平移。因此,触觉反馈被提供给使用者,指示第一锚定件主体28a已弹出。
接下来,参见图27C,交换致动器470可被致动,例如可沿箭头方向355从第一位置向远侧运动到致动位置,使得第二尖端311b相对于壳体308和第一插管310a推进或向远侧平移,直到第二尖端311b相对于第一尖端311a设置在远侧。因此应当理解,第二尖端311b可例如在第二目标解剖位置24b处(参见图1A)被射入下面的组织中,而不使第一尖端311a被射入下面的组织中。例如,相对于第一尖端311a设置在远侧的第一推杆330a的远端可为第二尖端311b插入第二目标解剖位置提供深度止挡件。因此,第二尖端311b可被射入,直到第一推杆330a邻接解剖结构。根据图示的实施例,交换致动器470的致动还使第二柱塞316b,以及进而第二推杆330b如图27C所示向远侧平移。一旦交换致动器470已运动到致动位置,交换接片470a便在第三狭槽367c的远端处邻接壳体308,以防止交换致动器470进一步向远侧平移。因此,触觉反馈被提供给使用者,指示交换致动器470已被致动。
现在参见图27D,第二柱塞316b可沿箭头方向359从第一位置向远侧平移至第二位置,这使得第二推杆330b同样在第二插管310b中向远侧平移。当第二推杆300b向远侧平移至第二位置时,第二推杆330b邻接第二锚定件主体28b,使得第二推杆330b将第二锚定件主体28b从第二插管330b弹出,例如进入第二目标解剖位置。当第二推动器组件317b位于第二锚定件主体28b已弹出的第二位置时,第二柱塞接片323b在第二狭槽367b的远端处邻接壳体308。因此,当柱塞接片323b位于第二位置时,柱塞316b被防止进一步向远侧平移。因此,触觉反馈被提供给使用者,指示第二锚定件主体28b已弹出。
现在将具体参见图28A-B而进一步描述图27A-28B中所示的插入器械300的操作。具体地,插入器械300包括至少一个闩锁组件,例如第一闩锁组件482、第二闩锁组件484和第三闩锁组件486。第一闩锁组件482被配置成一旦交换致动器470已从图27B所示的第一位置向远侧运动至图27C所示的第二凹槽位置,便将交换致动器470锁定在其远侧位置。例如,第一闩锁组件482可包括闩锁构件488,该闩锁构件由壳体308支撑,并被配置成闩锁到交换致动器470上,以便相对于平移而联接至交换致动器470。闩锁构件488限定主体488a、第一附接部分488b和第二附接部分488c,第一附接部分488b为由主体488a承载的吊钩的形式,并且第二附接部分488c为由主体488a承载的、设置在第一附接部分488b的远侧的邻接表面的形式。当交换致动器470向远侧运动时,第一附接部分488a可远离交换致动器470向内偏转,以便允许交换构件470相对于闩锁构件488,例如交换致动器470的向外突出接片470a向远侧平移。一旦交换致动器470已从其第一初始位置相对于壳体308运动至其第二远侧位置,交换致动器470便接触邻接表面,且吊钩可在主体488a的弹簧力下向外偏转,使得交换致动器470例如接片470a变成被捕获在第一附接部分488b与第二附接部分488c之间。因此,一旦交换致动器470已运动至其近侧位置使第二推动器组件317b相对于第一推动器组件316a向远侧推进,闩锁构件488便防止交换致动器470相对于壳体向近侧及向远侧运动。
插入器械300还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导向构件483a,例如可平移地固定至壳体308的导线。例如,插入器械300可包括由壳体308支撑且附接至第一导向构件483a的底座485。第一导向构件483可延伸穿过交换致动器470,以便引导交换致动器向远侧平移。
一旦第二闩锁组件484已从图27A所示的第一位置向远侧运动至图27B所示的第二远侧位置使第一推杆330a将第一锚定件主体28a弹出,第二闩锁组件484便被配置成将第一柱塞316a以及进而第一推动器组件317a锁定在其近侧位置。例如,第二闩锁组件484可包括闩锁构件489,该闩锁构件由壳体308支撑并被配置成闩锁到第一柱塞316a上,以便相对于平移而联接至第一柱塞316a。第二闩锁构件489可相对于第一闩锁构件488基本上相同地进行构造,并因此限定主体、第一附接部分和第二附接部分,所述第一附接部分为由主体承载的吊钩的形式,并且所述第二附接部分为由主体承载且设置在吊钩远侧的邻接表面的形式。当第一柱塞316a向远侧运动时,第一附接部分可远离第一柱塞316a向内偏转,以便允许第一柱塞316a相对于第二闩锁构件489,例如第一柱塞316a的向外突出接片316c发向远侧平移。一旦第一柱塞316a已从其第一初始位置相对于壳体308运动至其第二远侧位置,第一柱塞316a便接触邻接表面,且吊钩可在闩锁构件489主体的弹簧力下向外偏转,使得第一柱塞316a例如接片316c变成被捕获在闩锁构件489的第一附接部分与第二附接部分之间。因此,一旦第一柱塞316已运动至其远侧位置以将第一锚定件主体28a从第一插管310a弹出,闩锁构件489便防止第一柱塞316a相对于壳体308向近侧及向远侧运动。
插入器械300还可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导向构件483b,例如可平移地固定至壳体308的导线。例如,底座485可附接至第二导向构件483b,该第二导向构件可向远侧延伸穿过第一柱塞316a以便引导第一柱塞316a向远侧平移。
一旦第三闩锁组件486已从图27C所示的第一位置向远侧运动至图27D所示的第二远侧位置使第二推杆330b将第二锚定件主体28b弹出,第三闩锁组件486便被配置成将第二柱塞316b以及进而第二推动器组件317b锁定在其远侧位置。例如,第三闩锁组件486可包括第三闩锁构件495,该第三闩锁构件由壳体308支撑并被配置成闩锁到第二柱塞316b上,以便相对于平移而联接至第二柱塞316b。第三闩锁构件495可相对于第一闩锁构件488和第二闩锁构件489基本上相同地进行构造,并因此限定主体495a、第一附接部分495b和第二附接部分495c,所述第一附接部分495b为由主体495a承载的吊钩的形式,并且所述第二附接部分495c为在吊钩远侧的位置处由主体495a承载的邻接表面的形式。当第二柱塞316b向远侧运动时,第一附接部分495b可远离第二柱塞316b向内偏转,以便允许第二柱塞316b相对于第三闩锁构件495,例如第二柱塞316b的向外突出接片316d向近侧平移。一旦第二柱塞316b已从其第一初始位置相对于壳体308运动至其第二近侧位置,第二柱塞316b便例如在接片316d处接触邻接表面495c,且吊钩495b可在闩锁构件主体495a的弹簧力下向外偏转,使得第二柱塞316b变成被捕获在闩锁构件495的第一附接部分与第二附接部分之间。因此,一旦第二柱塞316b已运动至其远侧位置以将第二锚定件主体28b从第二插管310b弹出,闩锁构件495便防止第二柱塞316b相对于壳体308向近侧及向远侧运动。
插入器械300还可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导向构件483c,例如可平移地固定至壳体308的导线。例如,底座485可附接至第三导向构件483c,该第三导向构件可向远侧延伸穿过第二柱塞316b以便引导第二柱塞316向远侧平移。此外,插入器械300可包括附接构件496,该附接构件为将第二柱塞316b相对于交换致动器470的远侧平移而附接至交换致动器470的附接线的形式。例如,交换致动器470的远侧平移使第二柱塞316b与交换致动器470一起向远侧平移。施加至第二柱塞316b的远侧力可允许第二柱塞316b相对于交换致动器470向远侧平移。根据一个实施例,附接构件496能够可平移地固定至交换致动器470,并且可附接至第二柱塞316b,使得附接构件496相对于第二柱塞316b相对附接构件493的近侧运动316b而干扰第二柱塞316。交换致动器470可包括相对于平移而附接至第二插管310b的第二接片470b,使得交换致动器470的远侧平移使第二插管310b与交换致动器470一起向远侧平移。因此,交换致动器470的远侧平移使附接构件496向远侧拖拽第二柱塞316b、第二插管310b以及第二推杆330b,直到第二尖端311b设置在第一尖端311a的远侧。因为在第一锚定件主体28a已弹出之后,第一推杆330a保持设置在第一尖端311a的远侧,所以第一推杆330a的远端可用上文所述的方式针对第二尖端311b限定插入深度止挡件。
附接构件496可至少部分地延伸穿过第二柱塞496b,以便允许第二柱塞496b相对于附接构件496以及进而也相对于交换致动器470向远侧平移。因此,一旦交换致动器470已向远侧平移,从而也使第二插管310b和第二推动器组件317b向远侧平移,第二柱塞316b的平移便使第二推杆330b以上文所述的方式将第二锚定件主体28b从第二插管310b弹出。
现在总体参见图29A-29G,插入器械300可被配置成具有第一插管310a和第二插管310b以及第一推动器组件317a和第二推动器组件317b,所述第一插管310a和第二插管310b以并排取向由壳体308支撑,并保持第一锚定件主体28a和第二锚定件主体28b,所述第一推动器组件317a和第二推动器组件317b分别与第一插管310a和第二插管310b可操作地关联,以便将第一锚定件主体28a和第二锚定件主体28b从相应的第一插管310a和第二插管310b弹出。此外,如上所述,可能期望确保所需的插管(锚定件主体即将从其弹出)相对于另一插管设置在远侧,使得所需的插管能够插入下面的组织,而不需要还插入另一插管。
如图29A所示,插入器械300包括壳体308,该壳体包括第一壳体部分308a和邻近第一壳体部分308a设置的第二壳体部分308b。插入器械300还包括从第一壳体部分308a向远侧延伸的第一插管310a,以及从第二壳体部分308b向远侧延伸的第二插管310b。第一壳体部分308a和第二壳体部分308b可如图所示基本上彼此平行地延伸。因此,第一插管310a和第二插管310b可被描述为成并排关系。第一插管310a和第二插管310b可限定相应的纵向细长通道,所述纵向细长通道以上文所述的方式保持相应的第一锚定件主体28a和第二锚定件主体28b。第一插管310a和第二插管310b还可分别包括延伸进入插管的一侧并与相应的细长通道连通的纵向细长侧狭槽337a和337b。因此,当第一锚定件主体28a和第二锚定件主体28b装载在相应的第一插管310a和第二插管310b中时,致动股线38a和38b的附接部分133a-b可从相应的侧狭槽337a和337b延伸出并彼此附接(参见图1A)。
插入器械300还可包括分别与第一插管310a和第二插管310b可操作地相关联的第一推动器组件317a和第二推动器组件317b。因此,第一推动器组件317a被配置成将第一锚定件主体28a从第一插管310a弹出,并且第二推动器组件317b被配置成将第二锚定件主体28b从第二插管310b弹出。第一插管310a和第二插管310b可限定相应的第一锥形尖端311a和第二锥形尖端311b,以及纵向延伸穿过相应的尖端311a和311b的第一远侧弹出端口和第二远侧弹出端口。
第一推动器组件317a和第二推动器组件317b中的每一者分别包括第一柱塞316a和第二柱塞316b,所述第一柱塞316a和第二柱塞316b在相对于如图所示的壳体部分308a处于近侧的位置处设置在相应的第一壳体部分308a和第二壳体部分308b外。第一推动器组件317a和第二推动器组件317b中的每一者还可分别包括第一推杆330a和第二推杆330b,所述第一推杆330a和第二推杆330b从对应的柱塞316a和316b向远侧延伸,穿过相应的第一壳体部分308a和第二壳体部分308b,并进入相应的第一插管310a和第二插管310b。当第一柱塞316a和第二柱塞316b处于它们相应的第一位置时(图29A),第一锚定件主体28a和第二锚定件主体28b设置在相应的插管310a和310b中。柱塞316a和316b可运动至相应的第二位置(图29F),以便将相应的第一锚定件主体28a和第二锚定件主体28b弹出相应的插管310a和310b。
插入器械330还可包括交换致动器470,该交换致动器可包括横向延伸穿过第一壳体部分308a并进入第二壳体部分308b的交换按钮470a。交换致动器470被配置成相对于沿纵向L的相对平移而选择性地与第一壳体部分和第二壳体部分联接和脱离。例如,如图29B和图29G所示,第一壳体部分308a和第二壳体部分308b可沿纵向可滑动地联接。例如,壳体部分之一,例如第一壳体部分308a,可限定沿其纵向长度的至少一部分延伸的狭槽375。另一壳体部分,例如第二壳体部分308b,可包括滑块构件例如突出部377,该滑块构件被配置成搭乘在狭槽内部以便引导第一壳体部分308a和第二壳体部分308b相对于彼此纵向运动。狭槽375和突出部377可以燕尾构造成角度地向外张开,以防止第一壳体部分308a和第二壳体部分308b沿与纵向L成角度地偏移的方向分离。交换致动器470被配置成沿纵向将第一壳体部分308a和第二壳体部分308b相对于彼此运动,使得相应的尖端311a和311b从第一相对位置运动至与第一相对位置相对的第二相对位置。
例如,如图29A所示,第一插管310a的第一尖端311a最初可相对于第二插管310b的第二尖端311b设置在远侧。因此应当理解,第一尖端311a可例如在第一目标解剖位置24a处(参见图1A)被射入下面的组织,而不使第二尖端311b被射入下面的组织。如下文更详细地描述,交换致动器470从第一位置(图29D)致动到第二位置使第二尖端311b相对于第一尖端311a向远侧运动,使得第二尖端311b定位在第一尖端311a的远侧。因此,第二尖端311b可例如在第二目标解剖位置24b处(参见图1B)被射入下面的组织,而不使第一尖端311a被射入下面的组织。
在操作期间,参见图29C,第一柱塞316a可从第一位置向远侧平移至第二位置,使得第一推杆330a同样在第一插管310a中向远侧平移。当第一推杆300a向远侧平移至第二位置时,第一推杆330a邻接第一锚定件主体28a,使得第一推杆330a将第一锚定件主体28a从第一插管310a弹出,例如进入第一目标解剖位置。当第一推动器组件317a位于第二位置(第一锚定件主体28a由此弹出)时,第一柱塞316a可邻接第一壳体部分308a。因此,当第一柱塞316a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柱塞316a被防止进一步向远侧平移。因此,触觉反馈被提供给使用者,指示第一锚定件主体28a已弹出。
接下来,参见图29C、29D和29G,交换致动器470可被致动,以便用上述方式反转第一尖端311a和第二尖端311b的相对位置。例如,交换致动器470可包括按钮472,该按钮横向延伸穿过第一壳体部分308a并进入第二壳体部分308b。第二壳体部分308b可包括弹簧构件474,该弹簧构件将按钮472朝其第一位置向外偏置。按钮472可包括至少一个凸缘476,该凸缘邻接第二壳体部分308b的壁,以防止弹簧构件474的力将按钮472从第一壳体部分308a弹出。
第一壳体部分308a可包括一对孔478a-b,该孔的尺寸被设定成能够容纳按钮472,使得按钮472延伸出第一壳体部分308a。第一孔478a相对于第二孔478b设置在近侧。当按钮472延伸穿过第一孔478a时,第一尖端311a相对于第二尖端311b设置在远侧。此外,按钮472与第一壳体部分308a之间的干扰防止第一壳体部分308a相对于第二壳体部分308b纵向平移。当按钮472被压入狭槽375中并进而压入突出部377中时,按钮472与第一壳体部分308a之间的干扰被移除,使得第一壳体部分308a和第二壳体部分308b被配置成相对于彼此纵向平移。例如,第二壳体部分308b以及进而第二插管310b可相对于第一壳体部分308a以及进而第一插管310a向远侧滑动,直到按钮472被驱动穿过如图29D所示的第二孔478b。当按钮472延伸穿过第二孔478b时,第二尖端311b相对于第一尖端311a设置在远侧。因此应当理解,第二尖端311b可例如在第二目标解剖位置24b处(参见图1A)被射入下面的组织,而不使第一尖端311a被射入下面的组织。
现在参见图29D-E,插入器械300还可包括锁定接片468,该锁定接片在纵向地介于对应的柱塞316b与第二壳体部分308b之间的位置处可拆卸地附接至第二推杆330b。因此,锁定接片468干扰柱塞316b相对于第二壳体部分308b向远侧平移至一深度,该深度将使相应的第二锚定件主体28b弹出。锁定接片468可保持附接至第二推杆330b,直到第一锚定件主体28a已被弹出并且交换致动器470已被致动。插入器械300还可包括以关于第二推动器组件317b所描述的方式与第一推动器组件317可操作地相关联的锁定接片。
现在参见图29E-F,一旦已将锁定接片468从第二推杆430移除,第二柱塞316b便可从第一位置向远侧平移至第二位置,这使得第二推杆330b同样在第二插管310b中向远侧平移。当第二推杆300b向远侧平移至第二位置时,第二推杆330b邻接第二锚定件主体28b,使得第二推杆330b将第二锚定件主体28b从第二插管330b弹出,例如进入第二目标解剖位置。在第二锚定件主体28b已弹出之后,第二柱塞416b的抓持部分432b在远端处邻接壳体308,从而向使用者提供触觉反馈,指示第二锚定件主体28b已弹出。
现在总体参见图30A-D,插入器械300可被配置成具有第一插管310a和第二插管310b,所述第一插管和第二插管以并排取向由壳体308支撑,并分别保持第一锚定件主体和第二锚定件主体。第一插管310a和第二插管310b中的每一者均由壳体308支撑,以便能够相对于壳体308可平移地运动。插入器械300还包括被配置成在相对的方向上驱动第一插管310a和第二插管310b的往复运动组件500。例如,当第一插管310a相对于壳体308向远侧被驱动时,往复运动组件500将第二插管310b相对于壳体308向近侧驱动。类似地,当第一插管310a相对于壳体308向近侧被驱动时,往复运动组件500将第二插管310b相对于壳体308向远侧驱动。类似地,当第二插管310b相对于壳体308向远侧被驱动时,往复运动组件500将第一插管310a相对于壳体308向近侧驱动。类似地,当第二插管310b相对于壳体308向近侧被驱动时,往复运动组件500将第一插管310a相对于壳体308向远侧驱动。
插入器械300可包括推动器组件317,该推动器组件具有柱塞316以及第一推动器构件330a和第二推动器构件330b。第一推动器构件330a延伸进入第一插管330a,并被配置成以上文所述的方式将第一锚定件主体从第一插管330a弹出。类似地,第二推动器构件330b延伸进入第二插管330b并被配置成以上文所述的方式将第二锚定件主体28b从第二插管330b弹出。插入器械还可包括选择性柱塞接合组件502,该选择性柱塞接合组件为可操作的,以便有选择地将柱塞接合在第一推杆330a和第二推杆330b中的一者之间。因此,柱塞316能够可平移地联接至第一推杆330a,使得柱塞316的远侧平移致使推杆330a向远侧平移并将第一锚定件主体28a从相应的第一插管330a弹出。柱塞316能够可平移地联接至第二推杆330b,使得柱塞316的远侧平移致使推杆330b向远侧平移并将第二锚定件主体28b从相应的第一插管330b弹出。
现在参见图30A-C,往复运动组件500包括第一力传递构件,例如锯齿状的第一齿条504a,该第一齿条附接至第一插管310a并且可平移地固定至第一插管310a。第一齿条504a可与第一插管310a成一整体,或根据需要分离地附接至第一插管310a。根据图示的实施例,第一齿条504a从第一插管310a向近侧延伸。往复运动组件500还可包括第二力传递构件,例如第二锯齿状的齿条504b,该第二齿条附接至第二插管310b并且可平移地固定至第二插管310b。第二齿条504b可与第二插管310b成一整体,或根据需要分离地附接至第二插管310b。根据图示的实施例,第二齿条504b从第二插管310b向近侧延伸。
往复运动组件500还可包括第三力传递构件,例如第一齿轮506a,该第一齿轮可为正齿轮,该正齿轮与第一齿条配合,使得第一齿轮506a的旋转驱动第一齿条504a例如向近侧或向远侧基本上线性地平移。第一插管310a与第一齿条504a一起平移。往复运动组件500还可包括第四力传递构件,例如第二齿轮506b,该第二齿轮可为正齿轮,该正齿轮与第二齿条504b配合,使得第二齿轮506b的旋转驱动第一齿条504a例如向近侧或向远侧基本上线性地平移。第二插管310b与第二齿条504b一起平移。此外,第一齿轮506a和第二齿轮506b配合,使得第一齿轮506a和第二齿轮506b中的一者沿它们相应的旋转轴508a和508b在第一旋转方向上的旋转来驱动第一齿轮506a和第二齿轮506b中的另一者在与第一旋转方向相对的第二旋转方向上旋转。第一齿轮506a和第二齿轮506b可支撑在壳体308中,使得旋转轴508a和508b在齿轮506a和506b旋转时保持静止。
第二齿条504b可包括延伸出壳体308的柄部508b。在操作期间,例如当第一插管310a相对于第二插管310b向远侧延伸时,柄部508b可向远侧被驱动,这使得第二插管310b和第二齿条504b向远侧平移,从而沿旋转方向旋转第二齿轮506b。第二齿轮506b驱动第一齿轮506a沿相对的旋转方向旋转,这使得第一插管310a朝壳体308向近侧平移。因此,由于第二插管310b向远侧被驱动,往复运动组件便沿相对的方向,例如如图所示向近侧驱动第一插管310a。
当第二插管310b相对于第一插管310a向远侧延伸时,柄部508b可向近侧被驱动,这使得第二插管310b和第二齿条504b向近侧平移,从而沿旋转方向旋转第二齿轮506b。第二齿轮506b驱动第一齿轮506a沿相对的旋转方向旋转,这使得第一插管310a远离壳体308向远侧平移。因此,由于第二插管310b向近侧被驱动,往复运动组件便沿相对的方向,例如如图所示向远侧驱动第一插管310a。
柄部508b可包括吊钩510,该吊钩闩锁到壳体308上以便提供保险栓,该保险栓防止柄部508b发生远侧平移,并进而也防止第二齿条504b发生远侧平移。吊钩510可被配置成当第二插管310b缩回时闩锁到壳体308上,并且第一插管310a相对于第二插管310b向远侧延伸并设置在远侧。
现在参见图30C-D,选择性柱塞接合组件502包括由壳体308承载的轨道512。轨道512可径向向外延伸进入壳体308的内壁。轨道包括第一部分512a,该第一部分基本上纵向地且平行于插管310a和310b以及推杆330a和330b延伸。轨道还包括第二部分512b,该第二部分从第一部分512a,例如从第一部分512a的近端延伸,并且从第一部分512b向近侧且向外,例如侧向向外延伸。因此可以说,第二部分512b相对于第一部分512a偏移。根据图示的实施例,第二部分512b相对于第一部分512a成角度地偏移。
柱塞316被配置成搭乘在轨道512中,并且可沿轨道512向远侧运动,以便在第一插管310a和第二插管310b的相应一者中向远侧驱动第一推杆330a和第二推杆330b中的任选的一者,从而将第一锚定件和第二锚定件中的相应一者弹出插入器械。根据图示的实施例,第一推杆330a和第二推杆330b承载第一接合构件514a和第二接合构件514b。接合构件514a和514b可彼此间隔开,以便在第一插管310a和第二插管310b被往复驱动时提供间隙。应当理解,因为第一推杆330a和第二推杆330b延伸进入相应的第一插管310a和第二插管310b,所以在插管310a和310b的往复运动期间,推杆330a和330b同样被往复地驱动。
柱塞316承载偏置构件516,当柱塞316设置在第一轨道部分512a中时,该偏置构件516与接合构件514a和514b中的每一者纵向对齐。柱塞316还承载从动件518,该从动件的尺寸和形状被设定成搭乘在轨道512中,并在柱塞向近侧和远侧被驱动时引导柱塞316的行进路径。柱塞316可包括近端,所述近端从壳体308延伸出,例如向近侧延伸出。因此,柱塞316可沿第一轨道部分512a向远侧被驱动,并沿第一轨道部分512a向近侧被驱动。柱塞还可沿第二轨道部分512b向近侧被驱动,这使得偏置构件516不再与接合构件514a和514b纵向对齐。因此,插管310a和310b以及相应的推杆330a和330b可往复地运动,与此同时接合构件514a和514b不彼此干扰,并且接合构件514a和514b也不干扰柱塞316的偏置构件516。
当期望将锚定件主体之一从相应的插管例如第一插管310a弹出时,可将第一推杆330a设置为与柱塞316对齐。例如,往复运动组件500可根据需要被致动,以便将相应的接合构件514a定位在第一轨道部分512a的近端远侧。因此,柱塞316可沿轨道512向远侧被驱动。一旦柱塞512沿第一轨道部分512a向远侧行进,偏置构件516便接合接合构件514a,并在相应的插管310a中向远侧驱动推杆330a,从而如上所述将锚定件主体从插管310a弹出。
一旦期望将第二锚定件主体从第二插管310b弹出,柱塞316便可向近侧被驱动到第二轨道部分512b上,直到偏置构件516不再与第一推杆330a和第二推杆330b的接合构件514a和514b纵向对齐。接下来,往复运动组件500可被致动,以便向远侧驱动第二插管310b和第二推杆330b,这使得第一插管310a和第一推杆330a向近侧平移,直到第一接合构件514a设置在第一轨道部分512a近端的近侧,并且第二接合构件514b设置在第一轨道部分512a近端的远侧。因此,第二插管310b相对于第一插管310a设置在远侧。接下来,柱塞316可向远侧被驱动,这使得偏置构件516接合第二接合构件514b,进而在第二插管330b中向远侧驱动第二推杆330b以便将第二锚定件弹出插入器械。
现在参见图31,尽管各种插入器械300已被描述为包括远侧弹出端口442,但插入器械300可将侧弹出端口318限定为远侧弹出端口442的替代物。例如,侧弹出端口318可被限定为狭槽,该狭槽在相对于尖端311位于近侧的位置处径向延伸穿过插管310的远侧部分。尖端311可闭合,以便防止锚定件主体28a和28b从由尖端311限定的远侧弹出端口442弹出。侧弹出端口318可限定一圆周尺寸,该圆周尺寸至少基本上等于或大于第一锚定件主体28a和第二锚定件主体28b中每一者的最大横截面尺寸,使得锚定件主体28a和28b的尺寸被设定成行进穿过侧弹出端口318。此外,侧弹出端口318可限定一纵向长度,该纵向长度基本上等于或大于第一锚定件主体28a和第二锚定件主体28b中每一者的纵向长度。例如,如果第一锚定件主体28a和第二锚定件主体28b在从侧弹出端口318弹出时相对于纵向轴线302成角度地偏移,则侧弹出端口318的纵向长度可略小于第一锚定件主体28a和第二锚定件主体28b中每一者的纵向长度。
尖端311可在其近端处限定滑道372。滑道372因此可设置在侧弹出端口318的远端处并与纵向轴线302基本上对齐。滑道372可限定锥形弹出表面374,该锥形弹出表面在向远侧延伸时朝侧弹出端口318径向向外成角度。因此,当随着柱塞316和推管334以及卡圈332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塞314将第二锚定件主体28b从插管310的细长开口312向远侧偏置到弹出表面374上时,第二锚定件主体28b沿弹出表面374搭乘,这便将第二锚定件主体28b沿箭头方向B引导出侧弹出端口318,从而在第二目标解剖位置24b处将第二锚定件主体28b弹出插入器械300(参见图1A)。当侧弹出端口318的至少远侧部分设置在解剖结构24后方时,第二锚定件主体28b在解剖结构24后方的位置处从插入器械300弹出,如图1A进一步所示。插入器械300可被配置成使得当推杆330和推管334脱离时,塞314设置在尖端311的近侧并相邻尖端311。因此,推杆330相对于推管334的平移使推杆沿塞314的滑道表面378以上文所述的方式将第一锚定件28a从侧弹出端口318弹出。
现在参见图32A-M,示出了被配置成将锚定件22插入目标解剖位置24的插入器械600的示例性实施例。根据图示的实施例,目标解剖位置24为骨,但插入器械600可用于将锚定件22插入任何其他合适的目标解剖位置,如本文其他地方所述。图示的插入器械600可包括部件,所述部件包括进入组件602和/或锚定件插入器组件604。
进入组件602可用于准备供至少一个锚定件(例如多个锚定件22)插入的目标解剖位置24,如下文更详细地描述,和/或用于为锚定件插入器组件604的一个或多个部件提供通向至少一个目标解剖位置24(例如多个目标解剖位置24)的通路。进入组件602可包括进入构件606和开口形成构件608,所述开口形成构件608被配置成设置在进入构件606中,例如图示的锥子609。
图示的进入构件606沿纵向L为细长的,并包括在近端610a与相对的远端610b之间延伸的进入构件主体610,其可限定插入器械600的远端610b。在这一点上,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对远端610b的参考可同样是对插入器械600的远端的参考。进入构件606限定沿纵向轴线或中心轴线C延伸穿过该进入构件606的插管612。可将插管612的尺寸设定成能够在其中容纳锥子609的至少一部分,使得进入构件606被配置成承载所述锥子609。例如,插管612可限定直径D1,该直径稍大于锥子609的互补部分的外径D2。
根据图示的实施例,进入构件主体610可以是两部分主体,所述两部分主体包括具有相对的近端614a和远端614b的管状部分614,以及具有相对的近端616a和远端616b的夹持器部分616。夹持器部分616可限定外径,该外径大于管状部分614的外径。夹持器部分616还可限定延伸进入夹持器部分的至少一个轴向镗孔,例如多个轴向镗孔。例如,夹持器部分616可夹持限定从夹持器部分616的远端616b延伸进入夹持器部分616的第一镗孔616c,该第一镗孔的尺寸被设定成能够将管状部分614固定至夹持器部分616。任选地,夹持器部分616还可限定从夹持器部分616的近端616a延伸进入夹持器部分616的第二镗孔616d,该第二镗孔的尺寸被设定成能够容纳套管660形式的锚定件外壳634的可供选择的实施例,如下文更详细地描述。
管状部分614的近端614a可至少部分地凹陷进夹持器部分616的远端616b中。例如,夹持器部分616可包覆成型在管状部分614上。或者,管状部分614可附接至夹持器部分616。或者,进入构件主体610可整体地进行构造,使得管状部分614和夹持器部分616相对于彼此成一整体。应当理解,进入构件主体610不局限于圆柱形的管状部分614和夹持器部分616,并且进入构件主体610可或者根据需要被构造为限定任何其他几何形状。
进入构件606可例如在进入构件606的近端610a处限定接触表面618。接触表面618可被配置成例如当锥子609相对于进入构件606被完全插入时接触表面618邻接由锥子609限定的互补接触表面。进入构件可被配置成至少部分地插入限定在目标解剖位置24处的开口25(参见图32F)。开口25可由锥子609限定,如下文更详细地描述。进入构件606的管状部分614的外表面可限定至少一个深度标记(例如多个深度标记),所述深度标记相对于进入构件606的远端610b以相应的预定距离间隔开。深度标记可用于确定进入构件606的远端610b相对于开口25的插入深度。
锥子609沿纵向L为细长的,并且包括在近端620a与相对的远端620b之间延伸的开口形成构件主体620。根据图示的实施例,锥子主体620可包括具有相对的近端622a和远端622b的轴部分622,以及具有相对的近端624a和远端624b的夹持器部分624。轴部分622可限定略小于插管612的直径D1的外径D2,使得当锥子609由进入构件606承载时,锥子609可沿纵向L相对于进入构件606平移。
夹持器部分624可限定外径,该外径大于轴部分622的外径D2,并且可基本上等于进入构件606的夹持器部分616的外径。应当理解,锥子主体620不局限于圆柱形的管状部分622和夹持器部分624,并且锥子主体620可或者根据需要被构造为限定任何其他几何形状。
锥子609的轴部分622可具有如限定在近端622a与远端622b之间的长度,该长度长于如限定在近端610a与远端610b之间的进入构件606的长度,使得当锥子609相对于进入构件606被完全插入时,轴部分622的至少一部分超过进入构件606的远端610b而突出。轴部分622的突出部分可被偏置到目标解剖位置24中,以便在目标解剖位置24处形成开口25,该开口的尺寸被设定成能够将锚定件22容纳在其中。
锥子609可限定接触表面626,该接触表面可以是相对于近端620a和远端620b的中间部分。例如,接触表面626可被限定在锥子609的夹持器部分624的远端624b处。接触表面626可被配置成例如当锥子609相对于进入构件606被完全插入时,接触表面626邻接进入构件606的互补接触表面,例如接触表面618。锥子609还可例如在主体的620的近端620a处限定冲击表面628,该冲击表面被配置成接收一个或多个冲击力,如下文更详细地描述。
根据图示的实施例,锥子609还可在主体620的远端620b处限定尖端630,该尖端被配置成刺入目标解剖位置24处的组织和/或骨中。图示的尖端630可限定圆锥形状,该圆锥形状在主体620的远端620b处向远侧渐缩。圆锥形尖端630可被配置成被偏置到目标解剖位置24中,从而像锥子或冲头一样发挥作用,以在目标解剖位置24处形成开口25,如下文更详细地描述。圆锥形尖端630的基部部分可限定略小于锥子609外径D2的直径,使得主体620的远端620b限定邻近圆锥形尖端630的基部的凸缘631,该凸缘被配置成在开口25的形成期间对组织和/或骨挖芯。在开口25的形成期间对由锥子609取代的组织和/或骨挖芯,可在锥子609从开口25撤出时减轻组织塌缩。
根据可供选择的实施例,开口形成构件608可被配置为钻头611(参见图32D)。例如,开口形成构件608的轴部分622可限定至少一个(例如多个)镗孔槽632,该镗孔槽沿着朝接触表面626的方向从尖端630成螺旋形地延伸,并且镗孔槽632被配置成当旋转力施加至钻头611时通过钻孔材料从目标解剖位置24形成开口25。
在示例性锚定件插入程序的第一部分中,进入组件602可用于在目标解剖位置24处形成开口25。例如,在第一步中,锥子609的轴部分622可插入进入构件606的插管612中并在插管612内向远侧推进,直到接触表面618和626彼此邻接。锥子609的尖端630然后可设置在目标解剖位置24处的所需刺穿尖头处。通过向锥子609的冲击表面628施加至少一个(例如多个)冲击力,锥子609然后可被偏置进入目标解剖位置24。当轴部分622推进到目标解剖位置24中时,开口25可由轴部分622的尖端630和凸缘631限定。当进入组件602进一步推进到目标解剖位置24中时,进入构件606的轴部分614的远端614b可至少部分地插入开口25中(参见图32E),例如直到上述深度标记之一与目标解剖位置24的外表面基本上对齐。将进入构件606至少部分地插入开口25能够使进入构件606相对于开口25固定。一旦进入构件606固定在开口25内,便可将锥子609从进入构件606撤出(参见图32F)。在锥子609已移除的情况下,进入构件606被配置成为插入器械600的其他部件提供通向目标解剖位置24(更具体地为开口25)的通路。
例如,然后可使用锚定件插入器组件604在开口25内插入和/或膨胀锚定件22,如下文更详细地描述。图示的锚定件插入器组件604包括进入构件606、锚定件外壳634和推动器构件636,该锚定件外壳可释放地承载锚定件22并被配置成插入进入构件606中,所述推动器构件636被配置成插入锚定件外壳634中并被配置成将锚定件22从锚定件外壳634弹出。
图示的锚定件外壳634沿纵向L为细长的,并且包括在近端638a与相对的远端638b之间延伸的锚定件外壳主体638。锚定件外壳634限定在纵向L上沿中心轴线C延伸穿过锚定件外壳634的插管640。插管640的尺寸可被设定成能够在其中可释放地承载锚定件22。例如,插管640可具有直径D3,该直径足够窄以将锚定件22支撑在插管640内,使得锚定件22将不会从锚定件外壳634中掉出,并且直径D3又足够宽以允许锚定件例如响应于由推动器构件636施加至锚定件22的力而在插管640内沿纵向L被平移。
根据图示的实施例,锚定件22设置在锚定件外壳634的远端638b处,同时至少一个或多个致动构件37(例如,至少一根致动股线38,例如当锚定件包括多根(例如,大于2根)致动股线时的多根致动股线38)在插管640内自由延伸,并延伸出锚定件外壳634的近端638a。应当理解,锚定件22可或者根据需要设置在插管640内的不同位置处。插管640的尺寸还可被设定成能够在其中容纳推动器构件636的至少一部分,使得锚定件外壳634被配置成承载推动器构件636。例如,直径D3可稍大于推动器构件636的互补部分的外径D4,使得推动器构件636可在插管640内纵向平移。
锚定件外壳主体638可以是两部分主体,所述两部分主体包括具有相对的近端642a和远端642b的管状部分642,以及具有相对的近端644a和远端644b的夹持器部分644。夹持器部分644可限定大于管状部分642的外径的外径。管状部分642可具有基本上等于锥子609的外径的外径。换言之,管状部分642可具有外径D2,使得当锚定件外壳634由进入构件606承载时,锚定件外壳634可相对于进入构件606沿纵向L平移。管状部分642的近端642a可至少部分地凹陷进夹持器部分644的远端644b中。例如,夹持器部分644可包覆成型在管状部分642上。或者,管状部分642可附接至夹持器部分644。或者,锚定件外壳主体638可整体地进行构造,使得管状部分642和夹持器部分644相对于彼此成一整体。应当理解,锚定件外壳主体638不局限于圆柱形的管状部分642和夹持器部分644,并且锚定件外壳主体638可或者根据需要被构造为限定任何其他几何形状。
根据图示的实施例,锚定件外壳634可例如在夹持器部分644的相对末端处限定至少一个(例如一对)接触表面,该接触表面被配置成邻接进入构件606和推动器构件636的互补接触表面。更具体地,锚定件外壳634可限定第一接触表面646,该第一接触表面可以是相对于近端638a和远端638b的中间部分。例如,接触表面646可被限定在夹持器部分644的远端644b处。接触表面646可被配置成例如当锚定件外壳634相对于进入构件606被完全插入时,接触表面646邻接进入构件606的互补接触表面,例如接触表面618。锚定件外壳634还可例如在夹持器部分644的近端644a处限定第二接触表面648。接触表面648可被配置成例如当推动器构件636相对于锚定件外壳634被完全插入时,接触表面648邻接推动器构件636的互补接触表面,例如接触表面658。
锚定件外壳主体638的轴部分642可具有如限定在夹持器部分644的远端644b和轴部分642的远端642b之间的长度,该长度长于进入构件606的长度,使得当锚定件外壳634相对于进入构件606被完全插入时,锚定件外壳634的远端638b超过进入构件606的远端610b而突出(参见图32I)。当接触表面646邻接接触表面618时,锚定件外壳634相对于进入构件被完全插入。
图示的推动器构件636沿纵向L为细长的,并且包括在近端650a与相对的远端650b之间延伸的推动器构件主体650。推动器构件636限定在纵向L上沿中心轴线C延伸穿过推动器构件636的插管652。插管652的尺寸可被设定成使得推动器构件636将使锚定件22从锚定件外壳634弹出并进入开口25,如下文更详细地描述,并且使锚定件22在其中承载锚定件22的致动股线38并从锚定件外壳634的近端638a弹出。
根据图示的实施例,推动器构件主体650可以是两部分主体,所述两部分主体包括具有相对的近端654a和远端654b的管状部分654,以及具有相对的近端656a和远端656b的夹持器部分656。管状部分654可具有略小于锚定件外壳634的插管640的直径D3的外径D4,使得当推动器构件636由锚定件外壳634承载时,推动器构件636可沿纵向L相对于锚定件外壳634平移。夹持器部分656可限定外径,该外径大于管状部分654的外径。管状部分654的近端654a可至少部分地凹陷进夹持器部分656的远端656b中。例如,夹持器部分656可包覆成型在管状部分654上。或者,管状部分654可附接至夹持器部分656。或者,推动器构件主体650可整体地进行构造,使得管状部分654和夹持器部分656相对于彼此成一整体。应当理解,推动器构件主体650不局限于圆柱形的管状部分654和夹持器部分656,并且推动器构件主体650可或者根据需要被构造为限定任何其他几何形状。
推动器构件636可限定接触表面658,该接触表面被配置成例如当推动器构件636相对于锚定件外壳634被完全插入时,该接触表面邻接锚定件外壳634的互补接触表面。接触表面658可以是相对于近端650a和远端650b的中间部分。例如,接触表面658可被限定在夹持器部分656的远端656b处。接触表面658可被配置成例如当推动器构件636相对于锚定件外壳634被完全插入时,接触表面658邻接锚定件外壳634的互补接触表面,例如接触表面648。
推动器构件主体650的轴部分654可具有如限定在夹持器部分656的远端656b与轴部分654的远端654b之间的长度,该长度长于进入构件606与锚定件外壳634的夹持器部分644的长度,使得当锚定件外壳634和推动器构件636相对于进入构件606被完全插入时,推动器构件636的远端650b从进入构件606的远端610b与锚定件外壳634的远端638b突出(参见图32K)。当接触表面658邻接接触表面648时,推动器构件636相对于锚定件外壳634被完全插入。
在上文所述的示例性锚定件插入程序的第二部分中,一旦已使用进入组件602在目标解剖位置24处形成开口25并将进入构件606相对于开口25固定,锚定件插入器组件604便可被用于将锚定件22插入开口25中。例如,锚定件外壳634的轴部分642可插入进入构件606的插管612中并且在插管612内向远侧推进,直到接触表面618和646彼此邻接(参见图32I)。随着锚定件外壳634相对于进入构件606被完全插入,可使用推动器构件636将锚定件22从进入构件606的远端610b弹出,然后弹入开口25。例如,推动器构件636的管状部分654可插入锚定件外壳634的插管640中,并在插管640内向远侧推进。当推动器构件636的管状部分654在插管640内推进时,推动器构件636的远端650b可与锚定件22接触,并使锚定件22朝进入构件606的远端606b平移,并且从进入构件606的远端610b弹出(参见图32K)。
当锚定件22已从进入构件606的远端610b弹出并进入开口25时,可将张力施加至致动股线38,从而使锚定件22在开口25内膨胀,并且相对于目标解剖位置24变得固定(参见图32L)。在将张力施加至致动股线38期间,力可被施加至锚定件插入器组件604的一个或多个部件,所述力沿与张力的方向大致相对的方向(例如沿着朝向目标解剖位置24的方向)施加。当锚定件22已在开口25内膨胀并固定时,可将锚定件插入器组件604的部件从目标解剖位置24移除。
现在参见图32M,锚定件外壳可或者被提供为套管660,所述套管被配置成承载锚定件22、被配置成设置在推动器构件636的末端上以使得推动器构件636承载套管660,并且被配置成插入进入构件606中。套管660可包括在近端664a与相对的远端664b之间延伸的圆柱形套管主体664。套管主体664的尺寸可被设定成能够被容纳在进入构件606的第二镗孔616d中。套管主体664可限定被配置成可释放地承载锚定件22的插管662。例如,根据图示的实施例,套管660被配置成承载锚定件22,使得当套管由推动器构件636承载时,推动器构件636的远端650b邻接锚定件22的近端。套管660的尺寸还可被设定成使得当锚定件22设置在套管660中时,在套管相对于进入构件606被完全插入之前,锚定件22将抵制在插管662内的平移。套管主体664还可例如在近端664a处限定接触表面666,所述接触表面被配置成当套管660相对于进入构件606被完全插入时邻接接触表面618。图示套管660的接触表面666由凸缘668限定,凸缘668由套管主体664的近端664a限定。
在操作中,套管660可被插入进入构件606的插管612中,并且在插管612内向远侧推进,直到接触表面666和618彼此邻接。作为另外一种选择,套管660可被插入进入构件606的插管612中,并且在插管612内向远侧推进,直到套管的远端664b邻接第二镗孔616d的远端616e。根据图示的实施例,在套管660相对于进入构件606被完全插入之前,锚定件22将不在插管662内平移。一旦套管660相对于进入构件606被完全插入,进一步向推动器构件636施加力便将使推动器构件636的远端650b,从而使锚定件22平移穿过套管660的插管662并穿过插管612,随后从进入构件606的远端610b弹出。一旦锚定件22已从进入构件606的远端610b弹出并进入开口25中,锚定件便可膨胀,并且锚定件插入器组件604的部件便可如上所述被移除。
现在参见图33A-C,示出了插入器械600’的可供选择的实施例。插入器械600’可包括进入组件602,用于例如形成开口25。插入器械600’还可包括锚定件插入器组件604’,该锚定件插入器组件可包括锚定件插入器组件604的部件,例如进入构件606及锚定件外壳638和/或套管660。锚定件插入器组件604’还可包括张力组件,例如张力组件700,该张力组件700被配置成将预定的张力特征施加至锚定件22的致动股线38。
根据图示的实施例,张力组件700包括推动器构件702,该推动器构件即一运动组件,该运动组件可包括第一行进构件,例如被配置成相对于进入构件606的远端610b行进(例如平移预定距离)的平移构件704,该运动组件还可包括第二行进构件,例如可旋转构件706,该可旋转构件可操作地联接至推动器构件702和平移构件704,使得可旋转构件706的旋转使平移构件704相对于进入构件606的远端610b,并且还相对于推动器构件702平移预定距离。从下文的描述应当理解,张力组件700同样使致动股线38大体行进预定的距离。在这一点上,应当理解,张力特征可以为预定距离。
推动器构件702可以采用基本上与推动器构件636相同的方式进行构造,推动器构件702还包括至少一个(例如一对)联接构件708,该联接构件被配置成与由可旋转构件706限定的互补联接构件710配合,从而将推动器构件702可操作地联接至可旋转构件706,使得可旋转构件706能够相对于推动器构件702旋转。根据图示的实施例,推动器构件702可以一对突出部712的形式限定一对联接构件708,突出部712沿共用的旋转轴线R从推动器构件702的相对侧延伸,所述共用的旋转轴线R沿侧向A延伸。突出部712可被配置成与由可旋转构件706限定的互补联接构件710例如孔714配合。可旋转构件706可被配置成能够围绕旋转轴线R旋转,使得当可旋转构件702旋转时,推动器构件702可相对于可旋转构件706保持静止。
平移构件704可包括至少一个(例如一对)联接构件708,该联接构件被配置成与由可旋转构件706限定的互补联接构件710配合,从而将平移构件704可操作地联接至可旋转构件706。平移构件704可被配置成相对于推动器构件702在居中位置与伸长位置之间向远侧平移,例如沿纵向L。例如,平移构件704可被配置成当可旋转构件706围绕旋转轴线R旋转时在居中位置与伸长位置之间平移,从而相对于进入构件606的远端610b平移。
锚定件22的致动股线38能够例如通过将致动股线38夹至平移构件704而可释放地附接至平移构件704,使得当平移构件704相对于进入构件606的远端610b向近侧平移时,平移构件704可将张力施加至锚定件22的致动股线38,从而使锚定件22在开口25内膨胀。因此,应当理解,平移构件704可限定被配置成可释放地附接至致动股线38的抓持组件,以便在平移构件行进预定距离时将拉伸致动力施加至致动股线。锚定件22膨胀的程度可取决于平移构件704施加至致动股线38的张力的大小。所述张力的大小可取决于平移构件704所平移通过的居中位置与伸长位置之间的距离。因此,平移构件704将施加至致动股线38的张力的大小可至少部分地由平移构件704的居中位置与伸长位置之间的预定距离确定。
居中位置与伸长位置之间的距离可由联接构件708和互补的联接构件710确定,所述联接构件708由平移构件704限定,而所述互补的联接构件710由可旋转构件706限定。例如,根据图示的实施例,平移构件704可以一对突出部716的形式限定一对联接构件708,突出部716从平移构件704的相对侧沿共用轴线延伸,所述共用轴线沿侧向A延伸。突出部716可被配置成与互补的联接构件710配合,所述互补的联接构件710由可旋转构件706例如狭槽718限定,每个狭槽718分别在相对的近侧狭槽末端718a与远侧狭槽末端718b之间延伸。当突出部716设置在近侧狭槽末端718a处时,平移构件704可处于居中位置,并且当突出部716设置在远侧狭槽末端718b处时,平移构件704可处于伸长位置。可旋转构件706围绕旋转轴线R的旋转可使突出部716在狭槽718中在近侧狭槽末端718a与远侧狭槽末端718b之间平移,从而使平移构件704在居中位置与伸长位置之间平移。
可旋转构件706可包括至少一个(例如一对)联接构件710,该联接构件被配置成与由推动器构件702和/或平移构件704限定的互补联接构件708配合,从而将可旋转构件706可操作地联接至推动器构件702和/或平移构件704。根据图示的实施例,可旋转构件706包括一对板状主体构件720,所述板状主体构件720设置在推动器构件702和平移构件704的相对侧上。每个板状主体构件720以被限定穿过板状主体构件720的孔714的形式限定第一联接构件710,并以被限定穿过板状主体构件720的细长狭槽718的形式限定第二联接构件710,孔714被配置成容纳推动器构件702的相应突出部712,细长狭槽718在近侧狭槽末端718a与远侧狭槽末端718b之间延伸,并且狭槽718被配置成容纳平移构件704的相应突出部716。图示的狭槽718在近侧狭槽末端718a与远侧狭槽末端718b之间为线性的,但是狭槽可或者限定其他几何形状。例如,狭槽718可以是弯曲的。板状主体构件720可例如通过一对桥接元件722彼此联接。根据图示的实施例,可通过将可旋转构件大体旋转九十度而将平移构件704从居中位置平移至伸长位置。应当理解,张力组件700不局限于其各种部件的图示几何形状,并且张力组件700的一个或多个部件可或者根据需要使用任何其他合适的几何形状进行构造,例如具有不同几何形状的主体构件720。
根据使用插入器械600’的示例性锚定件插入程序,可使用进入组件602在目标解剖位置24处形成开口25和/或将进入构件相对于目标解剖位置24固定。一旦进入构件606被固定,便可使用锚定件插入器组件604’将锚定件22插入开口25中。例如,锚定件外壳634的轴部分642可插入进入构件606的插管612中并且在插管612内向远侧推进,直到接触表面618和646彼此邻接。随着锚定件外壳634相对于进入构件606被完全插入,可使用张力组件700将锚定件22从进入构件606的远端610b弹出,然后弹入开口25。例如,推动器构件702的管状部分654可被插入锚定件外壳634的插管640中,并在插管640内向远侧推进。当推动器构件702的管状部分654在插管640内推进时,推动器构件702的远端650b可与锚定件22接触,并使锚定件22朝进入构件606的远端610b平移且从进入构件606的远端610b弹出。
当锚定件22已从进入构件606的远端610b弹出并进入开口25时,可使用张力组件700将张力施加至致动股线38,从而使锚定件22在开口25内膨胀,并且相对于目标解剖位置24变得固定。可通过将旋转力施加至可旋转构件706而将张力施加至致动股线38,从而使突出部716从近侧狭槽末端716a平移至远侧狭槽末端716b,并使平移构件704从居中位置平移至伸长位置。当平移构件704从居中位置平移到伸长位置时,平移构件704可将张力施加至致动股线38,从而使锚定件22在开口25内膨胀,并且相对于目标解剖位置24变得固定。
在可旋转构件706的旋转期间,可将力施加至锚定件插入器组件604’的一个或多个部件,所述力沿与施加至致动股线38的张力的方向大致相对的方向(例如沿着朝向目标解剖位置24的方向)施加。当锚定件22已在开口25内膨胀并固定时,可将锚定件插入器组件604’的部件从目标解剖位置24移除。
现在参见图34A-C,示出了插入器械600’’的又一个可供选择的实施例。插入器械600’’可包括进入组件602的锥子609,用于(例如)形成开口25。插入器械600’’还可包括锚定件插入器组件604’’,所述锚定件插入器组件604’’可包括各种部件,例如进入构件606’’、锚定件外壳638’’和/或锚定件插入器组件604的套管660。锚定件插入器组件604’’还可包括张力组件,例如张力组件800,所述张力组件800被配置成将张力施加至锚定件22的致动股线38。
进入构件606’’可被构造为与进入构件606基本上相同,同时进入构件606’’还限定至少一个联锁构件670,所述联锁构件670被配置成与由锚定件外壳634’’限定的互补联锁构件670接合,使得当联锁构件670彼此接合时,防止进入构件606’’和锚定件外壳634’’围绕中心轴线C相对于彼此旋转。根据图示的实施例,进入构件606’’以一对凹口672的形式限定一对联锁构件670,凹口672沿横向T在进入构件606’’的外表面与其管状部分614之间延伸进入进入构件606’’的近端610a,所述凹口672被配置成容纳由锚定件外壳634’’限定的互补联锁构件670。进入构件606’’还可限定至少一个支撑构件674,该支撑构件674被配置成允许将反向旋转力施加至进入构件606’’,如下文更详细地描述。根据图示的实施例,进入构件606’’的夹持器部分616以接片676的形式限定一对支撑构件674,接片676从进入构件606’’的相对侧沿共用轴线延伸,所述共用轴线沿侧向A延伸。
锚定件外壳634’’可被构造为与锚定件外壳634基本上相同,同时锚定件外壳634’’还限定至少一个(例如多个)联锁构件670,该联锁构件670被配置成与由进入构件606’’和张力组件800的推动器构件802限定的相应互补联锁构件670接合,使得当相应的联锁构件670彼此接合时,防止进入构件606’’、锚定件外壳634’’和推动器构件802围绕中心轴线C相对于彼此旋转。根据图示的实施例,锚定件外壳634’’以一对接片678和一对凹口672的形式限定多个联锁构件670,这对接片678沿横向T在锚定件外壳634’’的外表面与其管状部分642之间从锚定件外壳634’’的夹持器部分644的远端644b延伸出,所述接片678被配置成容纳在由进入构件606’’限定的凹口672的对应者中,并且这对凹口672沿横向T在锚定件外壳634’’的外表面与其管状部分642之间延伸进入锚定件外壳634’’的夹持器部分644的近端644a,所述凹口672被配置成容纳由推动器构件802限定的互补联锁构件670。
根据图示的实施例,张力组件800包括推动器构件802、平移构件804和可旋转构件806,所述平移构件804被配置成相对于进入构件606’’的远端610b平移,所述可旋转构件806可操作地联接至推动器构件802和平移构件804,使得可旋转构件806的旋转使平移构件804相对于进入构件606的远端610b并相对于推动器构件802平移。
推动器构件802可被构造为与推动器构件702大致相同,同时推动器构件802还包括至少一个导向构件808,所述至少一个导向构件808被配置成当平移构件804在居中位置与伸长位置之间平移时防止平移构件804相对于可旋转构件806旋转。根据图示的实施例,推动器构件802限定一对轨道810形式的导向构件808,轨道810沿纵向L在推动器构件802的近端802a与可旋转构件806的近端806a之间延伸。图示的轨道810可沿纵向T彼此间隔开。
推动器构件802还可限定至少一个(例如多个)联锁构件670,该联锁构件670被配置成与由锚定件外壳634’’限定的互补联锁构件670接合。根据图示的实施例,推动器构件802可以一对接片678的形式限定联锁构件670,接片678沿横向T在推动器构件802的外表面与其管状部分654之间从推动器构件802的远端802b延伸出来,并且所述接片678被配置成容纳在由锚定件外壳634’’限定的凹口672的对应者中。
推动器构件802仍然还可限定至少一个(例如一对)联接构件812,该联接构件812被配置成与由可旋转构件806限定的互补联接构件814配合,从而将推动器构件802可操作地联接至可旋转构件806,使得可旋转构件806能够相对于推动器构件802旋转。根据图示的实施例,推动器构件802可以一对突出部816的形式限定一对联接构件812,突出部816从推动器构件702的相对侧沿共用轴线延伸,所述共用轴线沿侧向A延伸。突出部816可被配置成与由可旋转构件806限定的至少一个互补的联接构件814(例如环形沟槽828)配合。可旋转构件806可被配置成可围绕中心轴线C旋转,使得当可旋转构件806旋转时,推动器构件802能够相对于可旋转构件806保持静止。
平移构件804可以被构造为与平移构件704大致相同,同时平移构件804还包括一对纵向延伸穿过平移构件804的孔818,每个孔818被配置成容纳轨道810中的相应一者,使得平移构件804在平移时沿轨道810搭乘。平移构件804还可包括至少一个(例如一对)联接构件812,该联接构件812被配置成与由可旋转构件806限定的互补联接构件814配合,从而将平移构件804可操作地联接至可旋转构件806。平移构件804可被配置成相对于推动器构件802在居中位置与伸长位置之间向远侧平移,例如沿纵向L。例如,平移构件804可被配置成当可旋转构件806围绕中心轴线C旋转时在居中位置与伸长位置之间平移,从而相对于进入构件606’’的远端610b平移。
锚定件22的致动股线38能够例如通过将致动股线38夹至平移构件804而可释放地附接至平移构件804,使得当平移构件804相对于进入构件606’’的远端610b向近侧平移时,平移构件804可将张力施加至锚定件22的致动股线38,从而使锚定件22在开口25内膨胀。锚定件22膨胀的程度可取决于平移构件804施加至致动股线38的张力的大小。所述张力的大小可取决于平移构件804所平移通过的居中位置与伸长位置之间的距离。因此,平移构件804将施加至致动股线38的张力的大小可至少部分地由平移构件804的居中位置与伸长位置之间的预定距离确定。
居中位置与伸长位置之间的距离可由联接构件812和互补的联接构件814确定,所述联接构件812由平移构件804限定,而所述互补的联接构件814由可旋转构件806限定。例如,根据图示的实施例,平移构件804可以以一对突出部820的形式限定一对联接构件812,突出部820从平移构件804的相对侧沿共用轴线延伸,所述共用轴线沿侧向A延伸。突出部820可被配置成与由可旋转构件806例如螺旋槽830限定的互补联接构件814配合,每个螺旋槽830分别在相对的近侧沟槽末端830a与远侧沟槽末端830b之间延伸。当突出部820设置在近侧沟槽末端830a处时,平移构件804可处于居中位置,并且当突出部820设置在远侧沟槽末端830b处时,平移构件804可处于伸长位置。可旋转构件806围绕中心轴线C的旋转可使突出部820在螺旋槽830中在近侧沟槽末端830a与远侧沟槽末端830b之间平移,从而使平移构件804在居中位置与伸长位置之间平移。
可旋转构件806可包括至少一个(例如一对)联接构件814,该联接构件814被配置成与由推动器构件802和/或平移构件804限定的互补联接构件812配合,从而将可旋转构件806可操作地联接至推动器构件802和/或平移构件804。根据图示的实施例,可旋转构件806包括圆柱形主体822,所述主体限定沿中心轴线C延伸穿过主体的插管824。插管824的尺寸可被设定成能够将推动器构件802和平移构件804容纳在其中。插管限定内表面826。主体822以环形沟槽828和一对相对的螺旋槽830的形式限定多个联接构件814,所述环形沟槽828和螺旋槽830延伸到内表面826中。突出部816可被捕获在环形沟槽828中,使得当可旋转构件806旋转时,防止推动器构件802相对于可旋转构件806平移。突出部820中的每一者可被捕获在螺旋槽830的相应一者中,使得当可旋转构件806旋转时,突出部820在相应的螺旋槽830内平移,从而使平移构件804从居中位置平移至伸长位置。
螺旋槽830在相对的近侧沟槽末端830a与远侧沟槽末端830b之间延伸。根据图示的实施例,螺旋槽830可限定对应的可变沟槽槽距。沟槽槽距可在相应的近侧沟槽末端830a与远侧沟槽末端830b之间减小,使得对于可旋转构件806的旋转位移的每个单元而言,平移构件804施加至致动股线38的张力的大小随平移构件804与推动器构件802的距离增大而增加。应当理解,张力组件800不局限于其各种部件的图示的几何形状,并且张力组件800的一个或多个部件可或者根据需要使用任何其他合适的几何形状进行构造。
根据利用插入器械600’’的示例性锚定件插入程序,进入构件606’’可与锥子609一起使用,以便在目标解剖位置24处形成开口25和/或将进入构件606’’相对于目标解剖位置24固定。一旦进入构件606’’被固定,便可使用锚定件插入器组件604’’将锚定件22插入开口25中。例如,锚定件外壳634’’的轴部分642可插入进入构件606’’的插管612中并且在插管612内向远侧推进,直到接触表面618和646彼此邻接。随着锚定件外壳634’’相对于进入构件606’’被完全插入,可使用张力组件800将锚定件22从进入构件606’’的远端610b弹出,然后弹入开口25。例如,推动器构件802的管状部分654可插入锚定件外壳634的插管640中,并在插管640内向远侧推进。当推动器构件802的管状部分654在插管640内推进时,推动器构件802的远端650b可与锚定件22接触,并使锚定件22朝进入构件606’’的远端610b平移且从进入构件606’’的远端610b弹出。
当锚定件22已从进入构件606’’的远端610b弹出并进入开口25时,可使用张力组件800将张力施加至致动股线38,从而使锚定件22在开口25内膨胀,并且相对于目标解剖位置24变得固定。可通过将旋转力施加至可旋转构件806而将张力施加至致动股线38,从而使突出部830从近侧沟槽末端830a中相应的端平移至远侧沟槽末端830b,并使平移构件804从居中位置向伸长位置平移预定距离。当平移构件804从居中位置平移到伸长位置时,平移构件804可将张力施加至致动股线38,从而使锚定件22在开口25内膨胀,并且变得相对于目标解剖位置24固定。
在可旋转构件806的旋转期间,可沿与施加至可旋转构件806的旋转力的方向大致相对的方向将旋转力施加至接片676中的至少一者,以防止锚定件插入器组件604’’的部件相对于目标解剖位置24旋转。当锚定件22已在开口25内膨胀并固定时,可将锚定件插入器组件604’’的部件从目标解剖位置24移除。
现在参见图35,示出了插入器械600’’’的又一个可供选择的实施例。插入器械600’’’可包括进入组件602’’’和锚定件插入器组件604’’’。进入组件602’’’可包括锥子609’’’和进入构件606’’’。锚定件插入器组件604’’’可包括多种部件,例如,进入构件606’’’、锚定件外壳638’’’和/或锚定件插入器组件604的套管660。锚定件插入器组件604’’’还可包括张力组件,例如,张力组件900,该张力组件900被配置成将张力施加至锚定件22的致动股线38。张力组件900可包括被配置成将锚定件22弹出进入构件606’’’的远端610b的推动器构件902、被配置成在居中位置和伸长位置之间平移的平移构件904,以及可操作地联接至推动器构件902和平移构件904的柄部构件906,使得对柄部构件906的平移使推动器构件将锚定件22弹出进入构件606’’’的远端610b,并且对柄部构件906的旋转使平移构件904从居中位置平移至伸长位置。
现在参见图36A-B,进入构件606’’’可被构造成与进入构件606’’基本上相同,同时联锁构件670可被配置成防止进入构件606’’’相对于锥子609’’’或锚定件外壳634’’’旋转,并且防止进入构件606’’’相对于锥子609’’’或锚定件外壳634’’’平移。例如,根据图示的实施例,联锁构件670可以方形板主体680的形式提供,该方形板主体设置在进入构件606’’’的近端610a处,并且方形板主体680限定了近侧或上表面680a、相对的远侧或下表面680b以及四个侧表面680c。板主体680可被配置成由锥子609’’’和/或锚定件外壳634’’’限定的互补联锁构件670可释放地保持。例如,板主体可限定斜边680d,在此处板主体680的上表面680a与其侧表面680c相交。进入构件606’’还可限定在板主体680的下表面680b和进入构件606’’’的近端610a之间延伸的颈部682,使得槽684被限定在板主体680的下表面680b和进入构件606’’’的近端610a之间。应当理解,进入构件606’’’不局限于所示的联锁构件670,并且进入构件606’’’可或者根据需要包括任何其他合适的联锁构件。
锥子609’’’可被构造成基本上与锥子609相同,锥子609’’’还限定了至少一个联锁构件670,该联锁构件670被配置成与由进入构件606’’’限定的互补联锁构件670可释放地接合。例如,根据所示的实施例,锥子609’’’的近端620a可限定一对相对闩锁构件686形式的联锁构件670,闩锁构件686被配置成可释放地保持板主体680。每个闩锁构件686可包括在近端688a和相对的远端688b之间延伸的有弹性闩锁臂688。
每个闩锁臂688可包括枢转构件690,闩锁臂688可围绕该枢转构件(例如,围绕基本上平行于横向T的枢转轴线)枢转。每个闩锁臂688的远端688b可限定突出部692,该突出部692限定近侧或上表面692a和倾斜的远侧或下表面690b,当闩锁构件682闩锁在板主体680上时,上表面692a被配置成邻接板主体680的下表面680b。
在操作中,当锥子609’’’插入到进入构件606’’’中使得锥子609’’’的相应的联锁构件和进入构件606’’’接合时,每个闩锁构件686的下表面692b可邻接板主体680的相应的斜边680d,并且可沿斜边680d搭乘,从而使闩锁臂688的远端688b相对于板主体680围绕相应的枢转构件690向外枢转。当进一步推进锥子609’’时,突出部692沿板构件680的相应的侧表面680c搭乘,直到突出部的上表面692a经过板主体680的下表面680b,此时,该突出部进入沟槽684并且闩锁臂688有弹性地枢转回到其原始位置,使得闩锁臂688随邻接板主体680的下表面680b的突出部692的上表面692a一起停止运动,从而保持板主体680。当锥子609’’’相对于进入构件606’’’闩锁住时,防止了锥子609’’’相对于进入构件606’’’沿纵向L平移,并且防止了其相对于进入构件606’’’围绕中心轴线C旋转。应当理解,锥子609’’’不局限于所示的联锁构件670,并且锥子609’’’可或者根据需要限定任何其他合适的联锁构件。
现在参见图35和图37A-B,锚定件外壳634’’’可被构造成基本上与锚定件外壳634’’相同,同时如上结合锥子609’’’所述,联锁构件670限定在夹持器部分644的远端644b处,该夹持器部分包括一对被配置成接合板主体308的闩锁构件686,使得当锚定件外壳634’’’相对于进入构件606’’’锁定时,防止了锚定件外壳634’’’相对于进入构件606’’’沿纵向L平移,并且防止了其相对于进入构件606’’’围绕中心轴线C旋转。锚定件外壳634’’’还可限定第二联锁构件670和第三联锁构件670,该第二联锁构件被配置成接合由张力组件900限定的互补联锁构件670,以防止张力组件900相对于锚定件外壳634’’’旋转,并且第三联锁构件670被配置成接合由张力组件900限定的互补联锁构件670,以防止张力组件相对于锚定件外壳634’’’沿纵向L平移,如在下文中更详细地描述。
锚定件外壳634’’’还可限定至少一个导向构件,当平移构件904在居中位置和伸长位置之间平移时,该至少一个导向构件被配置成防止平移构件904相对于柄部构件906旋转。根据图示的实施例,锚定件外壳634’’’可限定一对轨道694形式的导向构件,轨道694在基本上平行于纵向L的近侧方向上延伸。所示轨道694可沿侧向A彼此间隔开。
根据图示的实施例,张力组件900包括被配置成将锚定件22弹出进入构件606’’’的远端610b的推动器构件902、被配置成相对于进入构件606’’’的远端610b在居中位置和伸长位置之间平移的平移构件904以及可操作地联接至推动器构件902和平移构件904的柄部构件906,使得对柄部构件906的平移使推动器构件将锚定件22弹出进入构件606’’’的远端610b,并且对柄部构件906的旋转使平移构件904相对于进入构件606’’’的远端610b平移,从而将张力施加至锚定件22的致动股线38。
推动器构件902可包括在近端908a和相对的远端908b之间延伸的管状推动器构件主体908。可如上所述设定推动器构件主体908的尺寸,使得推动器构件主体908的远端908b可在锚定件外壳634’’’内接触锚定件22,并且使锚定件22被弹出进入构件606’’’的远端610b。推动器构件902可联接至平移构件904,具体地联接至其远侧主体部分910b。
平移构件904可限定至少一个联接构件914(诸如一对联接构件914),该联接构件被配置成与柄部构件906限定的互补联接构件916配合,从而将平移构件904可操作地联接至可旋转构件906,使得当柄部构件906围绕中心轴线C旋转时,平移构件904将例如沿纵向L在居中位置和伸长位置之间相对于进入构件606’’’的远端610b向近侧平移。
根据图示的实施例,平移构件904可限定一对突出部918形式的一对联接构件914,突出部918沿在侧向A上延伸的共用轴线从平移构件904的相对侧延伸。突出部918可被配置成与柄部构件906限定的互补联接构件916(例如相对的螺旋槽920)配合,每个螺旋槽920分别在相对的近侧沟槽末端920a和远侧沟槽末端920b之间延伸。当突出部918设置在远侧沟槽末端920b处时,平移构件904可处于居中位置,并且当突出部918设置在近侧沟槽末端920a处时,平移构件904可处于伸长位置。
现在参见图37B-39,根据图示的实施例,柄部构件906包括柄部主体922,该柄部主体922限定沿中心轴线C从柄部主体922中穿过的中心镗孔924。镗孔924的尺寸可被设定成将平移构件904容纳在其中。镗孔924限定内表面926。主体922限定一对相对的螺旋槽920形式的多个联接构件916,螺旋槽920延伸到内表面926中。突出部918中的每一者可被捕获在螺旋槽920的相应一者中,使得当可旋转构件906旋转时,突出部918在相应的螺旋槽920内平移,从而使平移构件904从居中位置平移至伸长位置。
螺旋槽920在相对的近侧沟槽末端920a和远侧沟槽末端920b之间延伸。根据图示的实施例,螺旋槽920可限定对应的可变沟槽槽距。沟槽槽距可在相应的近侧沟槽末端920a和远侧沟槽末端920b之间减小,使得对于柄部构件906的旋转位移的每个单位而言,由平移构件904施加至致动股线38的张力的大小随平移构件904与推动器构件902的距离增大而增加。
根据图示的实施例,平移构件904可被配置成充当融合构件。例如,平移构件904可被配置成当特定大小的拉伸应力施加至平移构件904时失效,从而释放致动股线38。在平移构件被构造为融合构件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平移构件904可具有两部分平移构件主体910,该主体910包括近侧主体部分910a和远侧主体部分910b。近侧主体部分910a和远侧主体部分910b能够可释放地彼此联接,使得近侧主体部分910a和远侧主体部分910b将作为一个主体910一起平移,直到预定大小的张力施加至平移构件主体910,此时,远侧主体部分910b可与近侧主体部分910a分离。就这一点而言,应当理解,预定的张力特征可包括张力的预定大小。施加至至少一根致动股线38的张力的预定大小可至少部分地由平移构件904在居中位置和伸长位置之间的行进距离限定。平移构件主体910,换句话讲近侧主体部分910a和远侧主体部分910b可限定一对沿纵向L延伸穿过其中的孔912,该孔912被配置成将轨道694容纳在其中,使得平移构件主体910可在纵向上沿轨道694平移。
锚定件22的致动股线38能够例如通过将致动股线38夹在近侧主体部分910a和远侧主体部分910b之间而可释放地附接至平移构件904,使得当平移构件904相对于进入构件606’’的远端610b向近侧平移时,平移构件904可将张力施加至锚定件22的致动股线38,从而使锚定件22在开口25内膨胀。例如,根据图示的实施例,致动股线38可分别捕获在近侧主体部分910a和远侧主体部分910b的相对表面911a、911b之间。锚定件22膨胀的程度可取决于由平移构件904施加至致动股线38的张力的大小。施加至致动股线38的张力的大小可随平移构件904和进入构件606’’的远端610b之间的距离增加而增大。
还根据图示的实施例,近侧主体部分910a可限定突出部918,并且推动器构件902的近端902a可联接至远侧主体部分910b。近侧主体部分910a和远侧主体部分910b可利用至少一个失效构件可释放地彼此联接。例如,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近侧主体部分910a限定了从近侧主体部分910a向远侧延伸的一对相对的弹性翼片928,每个翼片928限定了剪切接片930形式的失效构件。远侧主体部分910b可限定一对互补的相对凸缘932,每个凸缘932被配置成当近侧主体部分910a和远侧主体部分910b装配有夹在其间的致动股线38时,将相应的一个剪切接片930容纳在其中。
可将柄部构件906的镗孔924的尺寸设定成使得当平移构件承载在镗孔924中时,弹性翼片928倚靠远侧主体部分910而保持固定,使得翼片928不能向外偏置。因此,当平移构件904被平移使得张力施加至平移构件904时,剪切接片930可抵靠凸缘932偏置。剪切接片930可被配置成抵抗凸缘的剪切直到张力的大小等于预定的释放应力,例如当平移构件904平移到距离进入构件606’’的远端610b一定距离而使得张力的大小达到预定的释放应力大小时,剪切接片930可被凸缘932剪切掉,以允许近侧主体部分910a和远侧主体部分910b分离,从而将致动股线38从平移构件904释放。优选地,在平移构件904平移至伸长位置之前,由平移构件904施加至致动股线38的张力的大小将超过预定的分离力值。
现在参见图37A-39,可将插入器械600’’’配置成根据柄部构件906相对于锚定件外壳634’’’的纵向位置在至少两种不同的操作模式下操作。例如,根据图示的实施例,插入器械600’’’初始被配置成在锚定件弹出模式下操作,其中张力组件900相对于锚定件外壳634’’’处于回缩或近侧位置。当张力组件900位于回缩位置时,由柄部构件906限定的联锁构件670可与由锚定件外壳634’’’限定的互补的第二联锁构件670接合。更具体地,柄部构件906的远端906b将一对弹性接片934形式的联锁构件670限定在柄部构件906的相对侧上,接片934设置在互补联锁构件670中,该互补联锁构件由一对沟槽696形式的锚定件外壳634’’’限定,所述一对沟槽沿纵向L延伸到锚定件外壳634’’’的相对侧中。每个接片934的远端934b可限定被配置成容纳在相应的互补凹口696b中的突出部936,所述凹口限定在沟槽696的底部表面696a内,使得当张力组件900位于相对于锚定件外壳634’’’的回缩位置时,其将保持在该位置,直到足以将突出部936从相应的凹口696b分离的平移力被施加至张力组件900。
当张力组件900相对于锚定件外壳634’’’向远侧平移时,推动器构件902在锚定件外壳634’’’内向远侧平移,从而使锚定件22弹出进入构件606’’’的远端610。当张力组件900相对于锚定件外壳634’’’向远侧完全平移时,插入器械600’’’在第二操作模式下操作。
锚定件外壳634’’’可限定第三联锁构件670,该第三联锁构件被配置成使插入器械600’’’在第二操作模式下操作。更具体地,锚定件外壳634’’’可限定环形沟槽698形式的第三联锁构件670,该环形沟槽邻近锚定件外壳634’’’的夹持器部分644的远端644b设置,并且环形沟槽698的尺寸被设定成能够将突出部936容纳在其中。当突出部936容纳在沟槽698中使得插入器械600’’’在第二、锚定件膨胀模式下操作时,柄部构件906相对于锚定件外壳634’’’自由旋转。因此,当插入器械600’’’在锚定件膨胀模式下操作时,平移构件904可相对于进入构件606’’’的远端610b平移,从而将张力施加至致动构件并且使锚定件在开口25内膨胀。应当理解,锚定件外壳634’’’不局限于图示的联锁构件670,并且锚定件外壳634’’’可或者根据需要限定任何其他合适的联锁构件。还应当理解,张力组件900不局限于其各种部件的图示的几何形状,并且张力组件900的一个或多个部件可或者根据需要使用任何其他合适的几何形状进行构造。
根据采用插入器械600’’’的示例性锚定件插入过程,进入构件606’’’可与锥子609’’’一起使用,以便在目标解剖位置24处形成开口25和/或将进入构件606’’’相对于目标解剖位置24固定,如本文其他地方所述。一旦进入构件606’’’被固定,便可使用锚定件插入器组件604’’’将锚定件22插入开口25中。例如,锚定件外壳634’’’的轴部分642可插入到进入构件606’’’的插管612中并且在插管612内向远侧推进直到闩锁构件686接合板主体680,从而将锚定件外壳634’’’相对于进入构件606’’’固定。随着锚定件外壳634’’’相对于进入构件606’’’完全插入,插入器械600’’’可通过使张力组件900相对于锚定件外壳634’’’向远侧平移而在锚定件弹出模式下操作,以便将锚定件22弹出进入构件606’’’的远端610b并且进入开口25中。
当锚定件22已被弹出进入构件606’’’的远端610b,并且柄部构件906相对于锚定件外壳634’’’完全平移使得插入器械600’’’在锚定件膨胀模式下操作时,柄部构件906可旋转,从而平移所述平移构件904,并且施加张力至锚定件的致动股线38。当张力的大小达到平移构件904的预定释放力时,平移构件904的近侧主体部分910a和远侧主体部分910b可彼此分离,从而将致动股线38从张力组件900释放。
在柄部构件906的旋转期间,可沿与施加至柄部构件906的旋转力的方向大致相对的方向将旋转力施加至接片676中的至少一者,以防止锚定件插入器组件604’’’的部件相对于目标解剖位置24旋转。当锚定件22已在开口25内膨胀并固定时,可将锚定件插入器组件604’’’的部件从目标解剖位置24移除。
现在总体参见图40A-43,图中示出了被配置成用作融合构件的平移构件的可供选择的实施例。更具体地,图40A中示出了第一可供选择的平移构件1000。根据图示的实施例,平移构件1000限定了两部分平移构件主体1002,该主体包括被配置成容纳插入主体部分1002a的基部主体部分1002b。插入主体部分1002a可限定一对弹性钳口1004,每个钳口1004承载至少一个齿1006,该齿1006被配置成相对于彼此交接,从而将致动股线38可释放地捕获在其间。插入主体部分1002a可限定剪切凸缘1008,剪切凸缘1008被配置成当施加至平移构件1002的张力的大小超过预定的释放应力大小时,由基部主体部分1002b从插入主体部分1002a剪掉剪切凸缘,使得插入主体部分1002a从基部主体部分1002b释放。当插入主体部分1002a从基部主体部分1002b释放时,弹性钳口1004可分离,从而释放致动股线38。插入主体部分1002a还可限定一对突出部1012形式的联接构件,突出部1012被配置成与柄部构件906限定的互补联接构件例如螺旋槽920配合。
现在参见图40B,示出了另一个可供选择的平移构件1100。根据图示的实施例,平移构件1100限定了两部分平移构件主体1102,所述主体包括被配置成容纳插入主体部分1102b的基部主体部分1102a。插入主体部分1102b可限定一对弹性钳口1104,每个钳口1104承载至少一个齿1106,该齿1106被配置成相对于彼此配合,从而将致动股线38可释放地捕获在其间。主体1102可限定镗孔1108,该镗孔延伸穿过基部主体部分1102a的至少一部分并且延伸到插入主体部分1102b中。平移构件1100可包括剪切销1110,该剪切销的尺寸被设定成能够插入到镗孔1108中,并且被配置成当施加至平移构件主体1102的张力的大小超过预定的释放应力大小时,该剪切销在插入主体部分1102b和基部主体部分1102a之间被剪掉,使得插入主体部分1102b从基部主体部分1102a释放。当插入主体部分1102b从基部主体部分1102a释放时,弹性钳口1104可分离,从而释放致动股线38。插入主体部分1102b还可限定一对突出部1112形式的联接构件,突出部1112被配置成与柄部构件906限定的互补联接构件例如螺旋槽920配合。
现在参见图41A-B,示出了另一个可供选择的平移构件1200。根据图示的实施例,平移构件1200限定了两部分平移构件主体1202,该主体包括被配置成基本上围绕插入主体部分1202b的基部主体部分1202a。插入主体部分1202b可限定一对弹性钳口1204,每个钳口1204承载至少一个齿1206,该齿1206被配置成相对于彼此交接,从而将致动股线38可释放地捕获在其间。基部主体部分1202a可限定剪切凸缘1208,该剪切凸缘1208被配置成当施加至平移构件主体1202的张力的大小超过预定的释放应力大小时,由插入主体部分1202b从基部主体部分1202a剪掉该剪切凸缘,使得插入主体部分1202b从基部主体部分1202a释放。当插入主体部分1202b从基部主体部分1202a释放时,弹性钳口1204可分离,从而释放致动股线38。插入主体部分1202b还可限定一对突出部1212形式的联接构件,突出部1212被配置成与柄部构件906限定的互补联接构件例如螺旋槽920配合。
现在参见图42,示出了另一个可供选择的平移构件1300。根据图示的实施例,平移构件1300限定了两部分平移构件主体1302,该主体包括被配置成容纳插入主体部分1302b的基部主体部分1302a。基部主体部分1302a可限定球形凹坑1304,该凹坑被配置成将附连到颈部1308的互补球形构件1306容纳在其中,颈部1308从插入主体部分1302b延伸。球形凹坑1304可被配置成将球形构件1306容纳在弹性球窝中,该球窝与可释放地捕获在其间的致动构件38压力配合。可将球形构件1306在球形凹坑1304内的贴合性调整为使得当施加至平移构件主体1302的张力的大小超过预定释放应力大小时,球形构件1306从球形凹坑1304释放,从而释放致动股线38。插入主体部分1302b还可限定一对突出部1310形式的联接构件,突出部1310被配置成与柄部构件906限定的互补联接构件例如螺旋槽920配合。
现在参见图43,示出了另一个可供选择的平移构件1400。根据图示的实施例,平移构件1400限定包括远侧主体部分1402和近侧主体部分1404的两部分平移构件,远侧主体部分1402限定穿过其中的镗孔1406,该镗孔1406的尺寸被设定成能够将近侧主体部分1404的至少一部分容纳在其中。近侧主体部分1404还可限定从近侧主体部分1404向远侧延伸的至少一个(例如多个)弹性腿部1408,该腿部1408限定相应的远端1408b,该远端会聚以限定头部1410,所述头部的横截面尺寸大于腿部1408的会聚的远端1408b的横截面尺寸,并且头部1410的尺寸被设定成在压力配合下设置在镗孔1406内。每个腿部远端1408b还可限定至少一个齿1412,该齿1412被配置成相对于彼此交接,以便将致动股线38可释放地捕获在其间。
远侧主体部分1402还可限定一对突出部1414形式的联接构件,突出部1414被配置成与柄部构件906限定的互补联接构件例如螺旋槽920配合。平移构件1400还可包括弹簧1416,该弹簧1416分别设置在近侧主体部分1402和远侧主体部分1404之间,并且弹簧1416被配置成使近侧主体部分1402和远侧主体部分1404沿纵向L彼此偏置。
在操作中,当平移构件1400相对于进入构件606’’’的远端610b向近侧平移时,远侧主体部分1402沿相对于和由近侧主体部分1404施加至致动股线38的张力基本上相反的方向对弹簧施加力。可将由弹簧施加的力调整为使得当施加至远侧主体部分1402的张力大小超过预定的释放应力大小时,头部1410将被挤出远侧主体部分1402的远端,从而允许腿部1408的远端1408b相对于彼此有弹性地伸展,并且释放致动股线38。
参见图44A-C,示出了夹具1500,该夹具被配置成将致动构件38固定至例如平移构件上,诸如上述的平移构件704,804。根据图示的实施例,夹具1500包括圆柱形夹具主体1502。夹具主体1502可限定至少一个径向狭缝1504,该径向狭缝的尺寸被设定成能够将致动构件38的至少一部分容纳在其中。所示夹具主体限定了一对互连的径向狭缝1504。根据图示的实施例,可通过将致动构件38的第一部分置于这对径向狭缝的第一狭缝1504中,然后将致动构件38的第二部分置于剩余的狭缝1504中而将所示的致动构件38固定在夹具内。
现在参见图45,根据可供选择的实施例构造的插入器械2000被配置成将至少一个锚定件主体,例如锚定件22a和22b的第一锚定件主体28a和第二锚定件主体28b(参见图1A)递送至相应的目标解剖结构24(参见图1A)。根据图示的实施例,解剖结构24可根据需要为骨或任何可供选择的解剖结构。例如,所述骨可以是皮质骨、松质部分、骨髓管或它们的任何组合。因此,锚定件主体可射入到骨的皮质壁中、射入骨的松质部分中(与皮质壁间隔开或抵靠皮质壁),并且当骨为长骨时,锚定件22a-b可射入到长骨的骨髓管中。
插入器械2000被示出为沿纵向轴线2002(其基本上沿纵向L延伸)伸长,并且限定近端2004以及沿纵向轴线2002与近端2004间隔开的相对的远端2006。因此,应当理解,术语“远侧”和“近侧”以及其衍生词分别指更靠近远端2006和近端2004的空间方位。此外,方向术语“朝远侧”和“朝近侧”及其衍生词分别指从近端2004朝远端2006延伸的下游方向,以及从远端2006朝近端2004延伸的上游方向。插入器械2000进一步沿基本上垂直于纵向L的侧向A以及基本上垂直于纵向L和侧向A的横向T延伸。除非另外指明,否则术语“向外”和“向内”及其衍生词分别指远离和朝向纵向轴线2002的方向。
插入器械2000包括外壳2007,所述外壳可包括第一或内部主体2008以及第二或外部主体2010。根据图示的实施例,内部主体2008由外部主体2010支撑,或至少部分地设置在外部主体2010中。例如,内部主体2008可由外部主体2010可滑动地支撑,使得内部主体2008可相对于外部主体2010向近侧和远侧滑动。内部主体2008被配置成在相应的目标位置24a-b处形成开口23,所述目标位置被配置成分别容纳锚定件主体28a和28b。外部主体2010包括限定远端2014的进入构件,例如,插管2012,所述远端被配置成选择性地至少部分地插入到相应的目标位置24a和24b的开口23中。插管2012还被配置成将锚定件主体28a和28b弹入相应解剖结构24中的相应开口23内。
插入器械2000还包括锚定件外壳2015,该锚定件外壳可被配置成锚定件盒2016,该锚定件盒由外壳2007诸如外部主体2010支撑,并且被配置成可释放地承载锚定件22a和22b的至少一部分,例如锚定件主体28a和28b。盒2016可由外部主体2010可运动地支撑,以便选择性地将第一锚定件主体28a和第二锚定件主体28b与插管2012对齐。内部主体2008包括与插管2012可操作地对齐的推动器构件2022(参见图46),使得推动器构件2022被配置成通过插管2012插入。例如,根据所示实施例,推动器构件2022被配置成被驱动穿过盒2016,并且将偏置力施加至对齐的锚定件,以便将对齐的锚定件从盒2016弹出并从插管2012的远端2014出去。
插入器械2000还可包括张力组件2020,该张力组件由外壳2007例如外部主体2010支撑,并且被配置成可释放地和选择性地附接至相应致动股线38a和38b中的至少一者或两者上(参见图1A),并且将预定的张力特征施加至附接的致动股线,以便用上述方式将相应的锚定件主体从其第一构型致动至其膨胀构型。例如,预定的张力特征可至少部分地由张力组件2020的预定行进距离限定,这使张力组件2020将拉伸致动力选择性地,例如单独地施加至第一致动股线38a和第二致动股线38b,从而将相应的锚定件主体28a和28b从其相应的第一构型致动至其相应的膨胀构型。
现在将更详细地描述内部主体2008、外部主体2010、锚定件外壳2015以及张力组件2020。
具体地,参见图46-48C,内部主体2008限定了近端2008a和相对的远端2008b,并且包括推动器构件2022和可回缩的开口形成构件2024。例如,开口形成构件2024相对于推动器构件2022在第一或回缩位置(图47C)与第二或伸长位置(图48C)之间运动。因而,内部主体2008包括致动器2009,该致动器被配置成在与开口形成构件2024的回缩位置相对应的第一位置(图47C)和与开口形成构件2024的伸长位置相对应的第二位置(图48C)之间可释放地运动。从而,当致动器2009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时,致动器2009使开口形成构件2024同样在回缩位置和伸长位置之间运动。
推动器构件2022限定了近端2022a和相对的远端2022b,并且开口形成构件2024限定了近端2024a和相对的远端2024b。如将在下文中更详细地描述,当开口形成构件2024位于回缩位置时,远端2024b相对于推动器构件2022的远端2022b设置在近侧。因此,推动器构件2022的远端2022a限定内部主体2008的远端2008b,并且被配置成将锚定件主体推出外部主体2010。当开口形成构件2024位于伸长位置时,远端2024b相对于推动器构件2022的远端2022a设置在远侧,从而限定内部主体2008的远端2008b。因此,开口形成构件2024的远端2024b被配置成在目标位置24处形成开口23(参见图1A-B)。
推动器构件2022可包括推杆主体例如插管2026,和从插管2026向近侧延伸的柄部2028。例如,插管2026可限定附接至柄部2028的近端2026a,以及可限定推动器构件2022的远端2022b的远端2026b。柄部2028可限定插入器械2000的近端2004。根据所示实施例,柄部2028可包括颈部2029和至少一个(例如一对)在相对的侧向A上从颈部2029延伸出的外部抓持表面2030。该外部抓持表面2030被配置成当相对于外部主体2010对内部主体2008进行平移时,并且当在回缩位置和伸长位置之间致动开口形成构件2024时,例如由使用者手动地接合。应当理解,柄部2028可例如整体地或分离地附接至插管2026。根据所示实施例,推动器构件2022包括附接构件2032例如销,该附接构件横向延伸穿过柄部2028的至少一部分例如颈部2029,并且进入插管2026的近端2026a中,以将柄部2028固定地附接至插管2026。推动器构件2022可限定第一接合构件例如狭槽2034,该第一接合构件例如在横向T上例如在远端2026b处延伸进入插管2026中。狭槽2034具有在纵向L上的长度,该长度足以允许开口形成构件2024相对于推动器构件2022在回缩位置和伸长位置之间平移。
开口形成构件2024包括限定近端2036a和远端2036b的轴2036。远端2036b可以是渐缩的以限定开口尖端2038,该开口尖端可被配置成锥子尖端、钻头尖端、套管针尖端或任何可供选择的构造的开口尖端。轴2036的尺寸被设定成能够至少部分地延伸穿过推动器构件2022的插管2026,使得轴2036能够在插管2026中运动。开口形成构件2024还包括例如在横向T上从轴2036突出的滑块2040,并且该滑块的尺寸被设定成能够延伸穿过推动器构件2022的狭槽2034。狭槽2034可限定与滑块2040的厚度基本上相等的厚度,使得开口形成构件2024至少被限制或防止相对于推动器构件2022旋转。开口尖端2038可相对于滑块2040设置在远侧。
如上所述,内部主体2008包括致动器2009,该致动器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以使开口形成构件2024分别在回缩位置和伸长位置之间运动。根据所示实施例,开口形成构件2024包括从轴2036的近端2036a延伸的第一致动器构件2042。例如,第一致动器构件2042包括致动器主体2044和闩锁构件形式的第一锁定构件,该闩锁构件被配置为从致动器主体2044延伸出的接片2046。推动器构件2022限定第二致动器构件2048,该第二致动器构件被配置成与第一致动器构件2042在相应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选择性地配合。根据所示实施例,第二致动器构件2048包括捕捉构件形式的第二锁定构件,该捕捉构件被配置为由推动器构件2022例如柄部2028限定的凹坑2050。该凹坑的尺寸被设定成能够容纳接片2046。
凹坑2050包括第一或近侧部分2050a、第二或远侧部分2050b以及在近侧部分2050a和远侧部分2050b之间延伸的纵向细长的中间部分2050c。近侧部分2050a和远侧部分2050b例如沿侧向L从中间部分2050c偏移,并且可彼此对齐。近侧部分2050a和远侧部分2050b以及中间部分2050c的尺寸被设定成能够容纳接片2046,使得接片2046可从近侧部分2050a运动至中间部分2050c,并且还可从中间部分2050c运动至远侧部分2050b。接片2046还可从远侧部分2050b运动至中间部分2050c,并且还可从中间部分2050c运动至近侧部分2050a。
接片2046与滑块2040机械连通,使得滑块2040和插管2026之间的接触形成弹簧力,该弹簧力可以是扭力,并且该弹簧力使接片2046偏置,以沿从中间部分2050c朝近侧部分2050a和远侧部分2050b的方向旋转或侧向运动,并且当接片2046从近侧部分2050a和远侧部分2050b运动到中间部分2050c中时阻止轴2036的旋转,以及使轴2036偏置旋转,以使接片2046从中间部分2050c运动并选择性地进入近侧部分2050a和远侧部分2050b中。扭力可至少部分地取决于轴2036的刚度以及滑块2040与接片2046之间的纵向长度。因而,内部主体2008可限定将致动器2009偏置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弹簧构件。如图所示,该弹簧构件可与推动器构件2022和开口形成构件2024成一整体,或可以是单独的结构,使得该弹簧构件被配置成当接片2046分别与近侧部分2050a和远侧部分2050b对齐时,选择性地将接片2046从凹坑2050的中间部分2050c偏置到近侧部分2050a和远侧部分2050b中。
现在特别参见图47A-C,当接片2046设置在凹坑2050的近侧部分2050a中时,致动器2009可释放地锁定在第一位置,由此,轴2036的远端2036b和开口尖端2038相对于推动器构件2022的插管2026的远端2026b凹进或设置在近侧。因此,插管2026的远端2026b限定内部主体2008的远端2008b。可在由滑块2040和插管2026之间的接合所限定的弹簧力的作用下沿箭头2052的方向将接片2046从凹坑2050的近侧部分2050a偏置至中间部分2050c。然后,可将远侧偏置力沿箭头2054的方向施加至接片2046,这使接片2046沿中间部分2050c从与近侧部分2050a对齐的第一位置向远侧运动至与远侧部分2050b对齐的第二位置,从而使致动器2009重复回到第一位置。当接片2046沿中间部分2050c行进时,滑块2040沿狭槽2034行进。
现在参见图48A-C,弹簧力可将接片2046偏置至凹坑2050的远侧部分2050b中,使得致动器2009可释放地锁定在第二位置。当接片2046设置在凹坑2050的远侧部分2050b中时,轴2036的远端2036b和开口尖端2038相对于推动器构件2022的插管2026的远端2026b延伸或设置在远侧。因此,开口尖端2038限定内部主体2008的远端2008b。可在由滑块2040和插管2026之间的接合所限定的弹簧力的作用下沿箭头2052的方向将接片2046从凹坑2050的远侧部分2050b偏置至中间部分2050c。然后,可将近侧偏置力沿箭头2058的方向施加至接片2046,这使接片2046沿中间部分2050c从与远侧部分2050b对齐的第一位置向近侧运动至与近侧部分2050a对齐的第二位置,从而使致动器重复回到第一位置。弹簧力可将接片2046偏置至近侧部分2050b中,以便在第一位置可释放地锁定致动器2009。
应当理解,致动器2009可根据需要根据任何合适的可供选择的实施例进行构造。例如,虽然开口形成构件2024的第一致动器构件2042被配置成闩锁构件并且推动器构件2022的第二致动器构件2048被配置成如上所述的捕捉构件,但是开口形成构件2024的第一致动器构件2042可或者被构造为捕捉构件,并且推动器构件2022的第二致动器构件2048可或者被构造为闩锁构件。
再次参见图45,外部主体2010包括支撑构件2060和进入构件,该进入构件被配置作为从支撑构件2060向远侧延伸的插管2012。支撑构件2060还可包括柄部2059。如图51A所示,支撑构件2060包括第一或上支撑构件部分2060a和被配置成附接至上支撑构件部分2060a的第二或下支撑构件部分2060b。支撑构件部分2060a-b的其中一者或两者可限定沿支撑构件2060的纵向长度延伸的插管2011的至少一部分。插管2011与外部主体2010的插管2012对齐。因此,插管2011可被称为外部主体2010的第一或近侧插管,而插管2012可被称为与第一插管2011对齐的外部主体2010的第二或远侧插管。外部主体2010的插管2012的尺寸被设定成能够容纳推动器构件2022的插管2026。外部主体2010还限定狭槽2034,该狭槽例如在横向T上延伸到插管2012中。狭槽2034的尺寸被设定成能够容纳开口形成构件2024的滑块2040,使得内部主体2008相对于相对旋转运动基本上可旋转地固定到外部主体2010上。例如,由开口形成构件2024的轴2036限定的扭转弹簧力以及滑块2040与狭槽2034之间的接合防止了内部主体2008相对于外部主体2010的旋转运动。外部主体还限定凹坑2013,该凹坑沿侧向A例如穿过其中至少延伸到支撑构件2060中。凹坑2013的尺寸被设定成容纳盒2016,使得盒2016相对于外壳2007特别是外部主体2010运动,以便使第一锚定件主体28a和第二锚定件主体28b与内部主体2008的推动器构件2022和外部主体2010的插管2012选择性地对齐。
现在参见图49A-B,盒2016包括盒外壳2064,该盒外壳被配置成在第一插管2011和第二插管2012之间的位置处被支撑在外部主体2010的凹坑2013(参见图50A)中。盒外壳2064可限定至少一个容器,诸如多个容器2066a-c,所述容器纵向延伸穿过该盒外壳2064。第一容器2066a被配置成保持锚定件主体28a和28b中的一者,并且根据所示实施例在操作期间保持该第一锚定件主体28a。第二容器2066b相对于第一容器2066a侧向向外设置,并且被配置成保持锚定件主体28a和28b中的另外一者,并因而根据所示实施例在操作期间保持第二锚定件主体28b。应当理解,盒2016可包括被配置成保持相应的锚定件主体的所需的多个容器,使得插入器械2000被配置成选择性地将保持的锚定件主体推动至相应的目标位置,并且随后以本文所述的方式将弹出的锚定件致动至其膨胀构型。容器2066a-c还包括第三或空容器2066c,该第三或空容器为相对于第一容器2066a侧向向内设置的空容器,并且其尺寸可被设定成能够容纳锚定件主体28a和28b之一,但根据所示实施例在操作期间事实上不保持锚定件主体。第一容器2066a设置在第二容器2066b和空容器2066c之间。
如从下文的描述中将会理解,盒2016从初始位置运动至第一位置,并且运动至第二位置,在初始位置,空容器2066c与插管2012对齐,在第一位置,第一容器2066和保持的第一锚定件主体28a与插管2012对齐,在第二位置,第二容器2066b和保持的第二锚定件主体28b与插管2012对齐。当空容器2066c与插管2012对齐时,推动器构件2022的插管2026可平移穿过空容器2066c并且进一步穿过插管2012,使得内部主体2008的开口尖端2038可在第一目标位置形成被配置成容纳第一锚定件主体22a的第一开口。当第一容器2066a与插管2012对齐时,推动器构件2022的插管2026可平移穿过第一容器2066a并且进一步穿过插管2012,使得推动器构件2022可使第一锚定件主体28a穿过盒2016和插管2012偏置,并且进入在第一目标位置形成的第一开口内。在某些可供选择的实施例中,盒2016可省去空容器2066c,并且盒2016可附接至外部主体2010,使得在内部主体2008已在第一目标位置形成第一开口之后第一容器2066a与插管2012对齐。
应当理解,一旦第一锚定件主体28a已从第一容器2066a移除,则该第一容器2066a限定可容纳推动器构件2022的插管2026的空容器,使得推动器构件2022穿过插管2012进一步平移,以至于内部主体2008的开口尖端2038可在第二目标位置形成被配置成容纳第二锚定件主体22b的第二开口。当第二容器2066b与插管2012对齐时,推动器构件2022可穿过第二容器2066b并且进一步穿过插管2012平移,使得推动器构件2022可使第二锚定件主体28b穿过盒2016和插管2012偏置,并且进入在第二目标位置形成的第二开口内。
盒2016还可包括止挡夹2068,该止挡夹可释放地联接至盒外壳2064,并且相对于第一容器2066a侧向向外设置。例如,止挡夹2068可包括一对臂2069,所述臂从基部2071延伸出并且被配置成夹在盒外壳2064的相对末端上。该止挡夹2068被配置成当第一容器2066a与插管2012对齐以有利于第一容器2066a与插管2012对齐时,该止挡夹2068邻接外壳2007,具体地为外部主体2010。止挡夹2068可从盒外壳2064移除,以允许盒2016相对于外部主体2010沿侧向A运动以便使第二容器2066b与插管2012对齐。止挡夹2068可包括拉舌2070,该拉舌可例如手动地接合以便将臂2069之一从与盒外壳2064的接合中移除,从而使止挡夹2068符合人体工学地从盒外壳2064妥善地移除。
现在具体参见图49B,第一锚定件22a和第二锚定件22b包括分别保持在第一容器2066a和第二容器2066b中的第一锚定件主体28a和第二锚定件主体28b,以及附接至对应的锚定件主体28a和28b的相应的致动股线38a-b。致动股线38a和38b可彼此成一整体以限定共用股线,或可彼此分离并且按需要彼此附接。例如,每根致动股线38a和38b可包括相应的致动部分131a和131b和相应的附接部分133a和133b。附接部分133a和133b既可整体地彼此附接,也可彼此分离并以所需的任何方式附接。虽然每个锚定件22a和22b被示为包括与相应的锚定件主体28附接的单根相应的致动股线38a和38b,但是应当理解,锚定件22a和22b可包括以本文所述的任何方式附接至锚定件主体28a和28b的所需的多根致动股线38a和38b。例如,每个锚定件22a和22b可包括分别附接至锚定件主体28a和28b的一对相应的致动股线38a和38b。
盒2016还可包括相对于盒外壳2064被支撑的罐2072,以及相对于罐2072和盒外壳2064被支撑的导向组件2074。例如,罐2072可附接至盒外壳2064,并且导向组件2074可附接至罐2072。根据所示实施例,盒外壳2064、罐2072和导向组件2074彼此成一整体。导向组件2074可相对于盒外壳2064设置在近侧并与盒外壳2064基本纵向对齐,使得盒2016限定了在盒外壳2064和导向组件2074之间纵向延伸的空隙2076。导向组件2074包括基部2078和至少一个导齿2080,例如从基部2078延伸的多个导齿2080。
根据所示实施例,第一锚定件22a的致动股线28a的致动部分131a和附接部分133a在第一对邻近的导齿2080之间向远侧延伸,环绕该第一对邻近的导齿2080,并且在第二对邻近的导齿2080之间向近侧延伸并进入罐2072中。相似地,第二锚定件22b的致动股线38b的致动部分131b和附接部分133a在第三对邻近的导齿2080之间向远侧延伸,环绕该第三对邻近的导齿2080,并且在第四对邻近的导齿2080之间向近侧延伸并进入罐2072中。应当理解,该第一对导齿、第二对导齿、第三对导齿和第四对导齿2080可包括共用的导齿2080之一。还应当理解,罐2072被配置成可释放地保持额外的致动股线38a和38b。额外的附接部分133a和133b可具有足够的长度以允许当第一锚定件主体28a和第二锚定件主体28b被植入相应的目标位置24a-b(参见图1A-B)时在其间存有足够的间隙。应当理解,插入器械2000可包括预装载到盒2016中的锚定件22a-b。此外,盒2016可设置为与插入器械2000分离,使得可在使用前装载盒2016,或可根据需要由外壳2007永久性地支撑盒。
现在将结合图50A-H描述盒2016的操作。特别参见图50A,盒2016位于空容器2066c与第一插管2011和第二插管2012对齐的初始位置,使得内部主体的一部分可延伸穿过空容器2066c并穿过第二插管2012。开口形成构件2024的开口尖端2038可以上述方式向插管2026的远侧延伸,以在第一目标位置形成第一开口。例如,推动器构件2022的插管2026可延伸穿过第一插管2011、穿过空容器2066c以及穿过第二插管2012。开口形成构件2024的开口尖端2038可位于如上所述的伸长位置,以在第一目标位置形成第一开口。
其次,如图50B所示,推动器构件2022的插管2026可回缩到凹坑2013的近侧位置,并且开口尖端2038可回缩,使得插管2026的远端2026b限定内部主体2008的远端2008b。如图50C所示,盒外壳2064可相对于外壳2007,具体地相对于凹坑2013中的内部主体2008和外部主体2010例如侧向平移至第一位置,其中第一容器2066a和第一锚定件主体28a与第一插管2011和第二插管2012以及推动器构件2022对齐。当第一容器2066a位于第一位置时,止挡夹2068可与盒外壳2064邻接。如图50D所示,可驱动推动器构件2022的插管2026穿过第一容器2066a,使得插管2026将第一锚定件主体22a穿过第二插管2012向远侧偏置,并进入到形成的第一开口中。然后,开口尖端2038可再次延伸以限定内部主体2008的远端2008b,并且可在第二目标位置形成第二开口。作为另外一种选择,当插管2026延伸穿过空容器2066c时,并且当盒外壳2064位于图50A所示的初始位置时,开口尖端2038可形成第二开口。
现在参见图50E,一旦第一锚定件主体28a已被弹出并且第二开口已形成,则开口形成构件2024可再次回缩,使得开口尖端2038如上所述设置在凹坑2013的近侧。开口尖端2038可回缩,使得插管2026的远端2026b限定内部主体2008的远端2008b。如图50F所示,止挡夹2068可从盒外壳2064移除。参见图50G,盒外壳2064可相对于外壳2007,具体地相对于凹坑2013中的内部主体2008和外部主体2010例如侧向平移至第二位置,其中第二容器2066b和第二锚定件主体28b与第一插管2011和第二插管2012以及推动器构件2022对齐。如图50H所示,可驱动推动器构件2022的插管2026穿过第二容器2066b,使得插管2026将第二锚定件主体22b穿过第二插管2012向远侧偏置。
现在参见图51A-D,插入器械2000还可包括张力组件2020,该张力组件被配置成可释放地和选择性地附接至相应的致动股线38a和38b,并且例如在使用者驱动时,将预定的张力特征施加至致动股线38a和38b,这使得相应的锚定件主体28a和28b从其第一相应的构型扩展至其相应的膨胀构型。张力组件2020包括抓持组件2021和运动组件2023,所述抓持组件2021被配置成选择性地和可释放地接合锚定件22a和22b的致动股线38a和38b,并且所述运动组件2023被配置成将抓持组件2021从第一位置运动预定距离至第二位置,这使抓持组件2021将拉伸致动力分别施加至致动股线38a和38b。张力组件2020,尤其是运动组件2023可包括可被配置为杠杆2082的致动器,所述杠杆限定第一或近端2082a以及相对的第二或远端2082b。近端2082被配置成例如在设置于凹坑2013的近侧位置的接头2017处,枢转地连接至外部主体2010。根据所示实施例,运动组件2023还包括诸如第一枢轴销2083的第一枢转构件,该第一枢转构件至少延伸到外部主体2010和杠杆2082的远端2082b中,并且限定在侧向A上延伸的第一枢转轴线2084。如在下文中更详细地描述,杠杆2082被配置成围绕第一枢转轴线2084枢转,以将张力组件2020从第一或脱离构型致动到第二或接合构型并且至第三或张紧构型,在第一构型下,抓持组件2021不附接至致动股线38a和38b之一,在第二构型下,抓持组件2021选择性地附接至致动股线38a和38b之一(例如,抓持组件可单独地而不是同时地附接至致动股线38a和38b),在第三构型下,抓持组件2021将张力施加至选择性附接的致动股线38a和38b之一,从而将相应的锚定件主体28a或28b从其第一构型驱动至其膨胀构型。
运动组件2023还可包括力传递构件,例如臂2086,所述臂限定第一或近端2086a以及第二或远端2086b。臂2086可被配置为一对沿侧向A彼此间隔开的支柱2087。臂2086的远端2086b被配置成在接头2085处枢转地连接至杠杆2082。根据所示实施例,运动组件2023包括第二枢转构件,例如第二枢轴销2088,该第二枢转构件至少延伸到杠杆2082和在近端2086a处的外部主体臂2086中,并且限定了在侧向A上延伸的第二枢转轴线2090。如在下文中更详细地描述,臂2086被配置成围绕枢转轴线2084枢转,以便当杠杆2082从脱离构型朝张紧构型致动时将近端2086a向近侧平移。如在下文中更详细地描述,臂2086的近端2086a限定凸轮构件2090,该凸轮构件被配置成在脱离构型和接合构型之间使张力组件2020偏置。该凸轮构件2090限定例如由叉2087的至少一者或两者承载的外凸轮表面2091。
继续参见图51A-D,抓持组件2021包括第一接合构件2081,例如被配置作为闩锁2092的第一抓持构件2090,该闩锁限定了第一或外端2092a以及与第一末端2092a间隔开的第二或内端2092b。第一末端2092a被配置成在接头2089处枢转地连接至臂2086。根据所示实施例,张力组件2020包括第三枢转构件,例如第三枢轴销2094,该第三枢转构件例如在第一末端2092处至少延伸到闩锁2092中,并且例如在邻近凸轮构件2090的位置在远端2086b处进一步延伸到臂2086中。例如,闩锁2092的近端2092可设置在相邻的支柱2087间,并且第三枢轴销2094可延伸穿过闩锁2092的第一末端2092a和支柱2087。第三枢轴销2094在侧向A上延伸并且限定第三枢转轴线2096。根据所示实施例,外凸轮表面2091相对于第三枢转轴线2096偏心地设置。因此,应当理解,杠杆2082、臂2086以及闩锁2092相对于彼此枢转联接,第一枢转轴线2084、第二枢转轴线2090以及第三枢转轴线2096可基本上彼此平行,使得杠杆2082、臂2086和闩锁2092可在由横向T和纵向L限定的共用平面中枢转。
现在特别参见图51D,闩锁2092的第一末端2092a沿侧向A和纵向L中的至少一者或两者限定第一横截面尺寸D1。第一末端2092a可限定所需的任何形状。闩锁2092的第二末端2092b沿侧向A和纵向L中的至少一者或两者限定第二横截面尺寸D2。第二横截面尺寸D2可基本上平行于第一横截面尺寸D1,并且根据所示实施例可大于D1。闩锁2092还限定延伸到第二末端2092b中的第一狭槽2098,使得闩锁2092包括第一接合表面2100,该第一接合表面至少部分地限定第一狭槽2098的第一或下端。
抓持组件2021还包括第二接合构件2079,该第二接合构件被配置成接合第一接合构件2081,以便可释放地和选择性地捕获致动股线38a和38b。第二接合构件2079可包括第二抓持构件2102,该第二抓持构件可限定行进构件诸如平移构件,该行进构件相对于外部主体2010例如支撑构件2060可滑动地被支撑,并且被配置成在运动组件2023致动时,相对于插管2012的远端2014平移。例如,第二接合构件包括支撑第二抓持构件2102的基部2104。在相对于凹坑2013的近侧位置(参见图45)处,支撑构件可沿纵向L朝近侧和远侧可运动地支撑,例如可平移地支撑基部2104。根据所示实施例,支撑构件2060限定至少一个第一导向构件,例如由支撑构件2060承载的一对侧向相对的第一导向构件。第二抓持构件2102的基部2104包括与第一导向构件配合的至少一个第二导向构件,例如一对侧向相对的第二导向构件,以便允许第二抓持构件2102沿纵向L相对于外部主体2010平移。例如,可将第一导向构件配置为纵向细长的狭槽2106,该纵向细长的狭槽侧向向内凹陷进入支撑构件2060的相对的侧向外表面2061。第二导向构件可被配置为从基部2104延伸到狭槽2106中的纵向细长轨道2108,使得轨道2108可在狭槽2106中滑动以便相对于外部主体2010向近侧和远侧平移第二抓持构件2102。基部2104被配置成在第一最远侧位置,例如在支撑构件2060处与外部主体2010的止挡构件2063邻接,从而限定张力组件2020的脱离构型。
第二抓持构件2102可被配置为夹子2103,该夹子限定第一或外端2103a以及与第一末端2103a间隔开的第二或内端2103b,从而限定腔2110。腔2110限定第三横截面尺寸D3,该第三横截面尺寸延伸成基本上平行于第一横截面尺寸和第二横截面尺寸,并且其尺寸被设定成基本上等于或略大于第二横截面尺寸D2。此外,腔2110在横向T上的厚度大于闩锁2092的第二末端2092b的厚度,使得第二末端2092b相对于夹子2103例如沿横向平移。夹子还限定延伸穿过第一末端2103a并进入腔2110中的孔2112。孔2112限定第四横截面尺寸D4,其延伸成基本上平行于第一横截面尺寸、第二横截面尺寸和第三横截面尺寸D1-D3,并且小于第三横截面尺寸D3。例如,第四横截面尺寸D4可基本上等于或略大于第一横截面尺寸D1并小于第二横截面尺寸D2。因此,闩锁2092的第一末端2092a可在孔2112中滑动,并且夹子2102的第一末端2103a干扰闩锁2092的第二末端2092b,以防止第二末端2092b行进穿过孔2112。
夹子2103还限定第二狭槽2114,该第二狭槽在第一末端2103a和第二末端2103b之间横向延伸并且与腔2110对齐。夹子2103包括至少部分地限定第二狭槽2114的第二接合表面2115。第二接合表面2115例如沿横向与闩锁2098的第一接合表面2100相对,以便限定可变尺寸间隙2116,所述间隙在第一接合表面2100和第二接合表面2115之间延伸,如将在下文所描述的那样。
继续参见图51A-D,当张力组件2020处于脱离构型时,第二接合构件例如在基部2104处位于基部2104邻接止挡构件2063的最远侧位置,并且杠杆2082位于伸长位置。张力组件2020可包括被配置成将张力组件2020偏置至其脱离构型的弹簧构件2118。例如,弹簧构件2118可以是邻近接头2085设置的扭转弹簧,该接头设置在杠杆2082和臂2086之间。弹簧构件2118将杠杆2082朝其伸长位置偏置,并且将基部2104进一步偏置至其最远侧位置。当张力组件2020处于脱离构型时,可变尺寸间隙2116大于致动股线38的厚度,使得致动股线可在第一接合表面2100和第二接合表面2115之间滑动。
现在参见图51E-F,例如可通过致动杠杆2082,例如在弹簧构件2118的力的作用下朝外部主体2010按压杠杆2082来致动运动组件2023,闩锁2092的运动使臂2086相对于外部主体2010向近侧偏置,这使夹子2103以上述方式相对于外部主体2010向近侧平移。具体地,臂2086的近端2086a被驱动以围绕第三枢转轴线2096枢转,这引起凸轮构件2090的外凸轮表面2091与夹子2103的第一末端2103a接合。当凸轮表面2091沿夹子2103的第一末端2103a搭乘时,臂2086的近端2086a远离外部主体2010横向运动,这使第三枢轴销2094同样远离外部主体2010横向运动。如上所述,第三枢轴销2094联接至闩锁2092的第一末端2092a。因此,当第三枢轴销2094远离外部主体2010运动时,该第三枢轴销2094使闩锁2092远离外部主体2010运动,这将第一接合表面2100和第二接合表面2115拉到一起。因此,可以说第一接合表面2100和第二接合表面2115中的至少一者可相对于另一个接合表面运动,从而减小可变尺寸间隙2116。张力组件2020因此可运动至接合位置,第二抓持构件2102由此与止动表面2063朝近侧间隔开,并且第一接合表面2100和第二接合表面2115与致动股线38(包括致动部分和附接部分)接合,从而将致动股线38捕获在可变尺寸间隙2116中。因此,致动股线38可与抓持组件2021一起朝近侧运动。
参见图51G-H,当杠杆2082进一步被致动,例如在弹簧构件2118的力的作用下朝外部主体2010向下进一步被按压时,闩锁2092的运动使臂2086相对于外部主体2010进一步向近侧偏置,这使夹子2103以上述方式相对于外部主体2010进一步向近侧平移。具体地,臂2086的近端2086a被驱动以围绕第三枢转轴线2096进一步枢转,这使得凸轮构件2090的外凸轮表面2091与夹子2103的第一末端2103a进一步接合。当凸轮表面2091进一步沿夹子2103的第一末端2103a搭乘时,臂2086的近端2086a远离外部主体2010进一步横向运动,这使第三枢轴销2094同样远离外部主体2010进一步横向运动,继而使闩锁2092远离外部主体2010进一步运动,这将第一接合表面2100和第二接合表面2115拉得更近,并且进一步减小可变尺寸间隙2116,这使得致动股线38被进一步捕获在第一接合表面2100和第二接合表面2115之间。在第一接合表面2100和第二接合表面2115已捕获致动股线之后,且当抓持组件2021响应于闩锁2092的进一步致动而进一步向近侧平移时,张力组件2020迭代至张紧构型,抓持组件2021由此将拉伸致动力施加至致动股线38(包括致动部分131和接合部分133),这使相应的锚定件主体从其第一构型伸展至其膨胀构型。
运动组件2023被配置成使抓持组件2021在接合构型和拉伸构型之间向近侧平移预定距离。可校准该预定距离,以便使锚定件主体28a和28b在不引起张力组件2020将不必要的力施加至锚定件主体28a和28b的情况下伸展,所述不必要的力可将锚定件主体28a和28b沿一方向偏置出其相应的目标位置,或损害锚定件主体28a和28b的结构完整性。因此,根据所示实施例,张力组件2020的所得张力可由抓持组件2021的行进距离限定。然而应当理解,可根据本文所述的任何合适的可供选择的实施例配置抓持组件2021,使得张力组件2020的预定张力特征可以是预定力,或预定力和预定距离的组合。一旦锚定件主体28已伸展至其膨胀构型,则杠杆2082可被释放,这使弹簧构件2118将张力组件2020如上所述偏置至其脱离构型。应当理解,当张力组件2020迭代至其脱离构型时,接合表面2100和2115中的至少一者或两者远离另一个接合表面运动,从而将可变尺寸间隙2116增大到大于致动股线38的厚度。然后,可将致动股线从张力组件2020移除。
现在将结合图52A-55F描述插入器械2000的操作。应当理解,在下文中确定的方法步骤不必以下文所述的顺序进行,除非另外说明,否则不必全部执行下文中确定的方法步骤来将第一锚定件主体28a和第二锚定件主体28b植入相应的目标位置24a和24b。
参见图52A-D,插入器械2000被配置成形成第一开口23a,该第一开口被配置成容纳相应的第一结锚定件主体28a。例如,如图52A所示,插入器械2000,例如插管2012,可与第一目标位置22a对齐,并且盒2016可位于初始位置,使得空容器2066c与插管2012对齐。可采用上文结合图48A-C所述的方式将致动器2009运动至其第二位置。因此,接片2046在弹簧力的作用下从凹坑2050的近侧部分2050a运动至凹坑2050的中间部分2050c,所述弹簧力可由开口形成构件2024的轴2036和推动器构件2022的插管2026之间的接合所限定。一旦接片2046位于中间部分2050c,接片2046便可向远侧平移至与凹坑的远侧部分2050b对齐的位置,使得弹簧力将接片2046偏置到远侧部分2050b中。当接片2046向远侧行进时,轴2036和开口尖端2038也向远侧行进。当接片2046与远侧部分2050b对齐并且设置在其中时,致动器2009位于第二位置。当致动器2009位于第二位置并且内部主体2008位于远侧位置,例如使得柄部2028邻接柄部2059时,插管2026可延伸穿过空容器2066c,而开口形成构件2024位于伸长位置,使得开口尖端2038向远侧延伸出插管2012的远端2014。
接着,参见图52B,开口尖端2038可在第一目标位置24a中形成第一开口23a。例如,可用锤敲打插入器械2000的近端2004以将远侧驱动力赋予到开口尖端2038上。作为另外一种选择或除此之外,可将锥子运动赋予到插入器械2002上,以将远侧驱动力施加至开口尖端2038。作为另外一种选择,可将钻孔运动例如经由插入器械2000赋予到轴2036上,并从而赋予到开口尖端2038上,以便将远侧驱动力赋予到开口尖端2038上。当开口尖端2038与第一目标位置24a对齐时,远侧驱动力使开口尖端2038在第一目标位置24a中形成第一开口23a,使得至少插管2012的远端2014设置在第一开口23a中。
参见图52C,一旦第一开口23a已形成在第一目标位置24a中,则致动器2009可从第二位置迭代至第一位置,而至少插管2012的远端2014保持在第一开口23a中。一旦致动器2009已迭代至第一位置,则开口尖端2038相对于插管2026的远端2026b凹陷。例如,如在上文结合图47A-C所述,可在由开口形成构件2024的轴2036和推动器构件2022的插管2026之间的接合所限定的弹簧力的所用下,将接片2046从远侧部分2050b致动至中间部分2050c,并且向近侧平移至与凹坑的近侧部分2050a对齐的位置,使得弹簧力将接片2046偏置到近侧部分2050a中。一旦致动器2009位于第一位置,则开口形成构件2024位于回缩位置,使得开口尖端2038设置在插管2026b的远端的近侧。当内部主体2008位于其第一或远侧位置时,插管2026b的远端可延伸到至少与插管1012的远端2014基本上齐平或位于其远侧的位置,使得插管2026b的远端限定插入器械2000的远端。
参见图52D,一旦第一开口23a已形成在第一目标位置24a,则内部主体2008可回缩至第二或近侧位置,其中内部主体2008的远端2008b(参见图46)相对于凹坑2013设置在近侧。例如,远端2008b可设置在由支撑构件2060限定的插管2011中。应当理解,致动器2009可在内部主体2008回缩至近侧位置之前或之后从其第二位置运动。
接着,参见图53A-E,可将处于其第一构型的第一锚定件主体28a植入第一开口23a中,随后其伸展至膨胀构型。例如,如图53A所示,并且如上文结合图50B-C所述,一旦内部主体2008位于近侧位置,则可致动盒2016以将第一容器2066a和保持的锚定件主体28a放置成与推动器构件2022的插管2026可操作地对齐。因此,盒2016可在凹坑2013中侧向地平移至第一位置,由此第一容器2066a并且进而第一锚定件主体28a与推动器构件2022和插管2011和2012可操作地对齐。根据一个实施例,盒2016可侧向地平移直到止挡夹2068与外壳2007邻接,例如在外部主体2010处,此时,锚定件主体28a与推动器构件2022和插管2011和2012可操作地对齐。应当理解,当盒2016位于第一位置时,根据所示实施例,至少一根第一致动股线38a(理解为第一锚定件22a可包括不止一根第一致动股线38a,例如可包括根据需要穿过第一锚定件主体28a的相同开口或穿过不同开口来编织的两根第一致动股线38a)分别延伸穿过抓持组件2021的狭槽2098和2114以及闩锁2092和夹子2103。
现在参见图53B,一旦盒位于第一位置,推动器构件2022便可从近侧位置向远侧平移至远侧位置,内部构件2008由此与外部构件2010邻接。当推动器构件2022向远侧平移时,插管2026的远端2026b沿插管2011行进,进入第一容器2060a,并且驱动第一锚定件主体28a穿过插管2012并且离开远端2014进入第一开口23a中。如上所述,当推动器构件位于远侧位置时,插管2026的远端2026b可延伸到与插管2012的远端2014至少基本上齐平或位于其远侧的位置,以确保第一锚定件主体28a被弹出插管2012。应当理解,第一致动股线38a保持延伸穿过抓持组件2021的狭槽2098和2114。
因此,现在参见图53C,并且如在上文结合图51A-51I所述,可将张力组件2020从第一或脱离构型致动至第二或接合构型并致动至第三或张紧构型,在第一构型下,至少一根致动股线38a可在抓持组件2021例如在狭槽2098和2114中滑动,在第二构型下,抓持组件2021附接至可包括致动部分131a和附接部分133a的至少一根致动股线38a,在第三构型下,抓持组件2021以上述方式将拉伸致动力施加至至少一根致动股线38a,从而将相应的锚定件主体28a从其第一构型致动至其膨胀构型。例如,可将杠杆2082从第一或居中位置按压至第二致动位置,这使运动组件将抓持组件2021向近侧平移,从而致动抓持组件以将第一接合表面2100和第二接合表面2115中的至少一者相对于另一个接合表面运动,从而减小可变尺寸间隙2116。根据所示实施例,第一接合表面2100可朝第二接合表面2115运动,以减小可变尺寸间隙2116并且捕获至少一根致动股线38a。运动组件2023的进一步致动使抓持组件2021行进预定距离,并且将拉伸致动力施加至至少一根捕获的致动股线38a。参见图53D,一旦第一锚定件主体28a已膨胀,杠杆2082便例如在弹簧构件2118(参见图51A-51I)的力下返回到其居中位置,如上所述。如图53E所示,例如通过将近侧力施加至外部主体2010使插管2012从第一开口23a移除,来将插入器械2000从第一目标位置24a移除。
一旦第一锚定件主体28a已在第一目标位置24a处植入并膨胀,该插入器械2000便被配置成在第二目标位置24b处植入并致动第二锚定件主体28b,如将结合图54A-55F所述。例如,总体参见图54A-D,插入器械2000被配置成形成第二开口23b,该第二开口被配置成容纳相应的第二结锚定件主体28b。例如,如图54A所示,插入器械2000例如插管2012可与第二目标位置24b对齐,并且盒2016可设置在其第一位置,使得没有任何锚定件主体的第一容器2066a与插管2012对齐。可采用上文结合图48A-C所述的方式将致动器2009运动至其第二位置。因此,接片2046在弹簧力的作用下从凹坑2050的近侧部分2050a运动至凹坑2050的中间部分2050c,所述弹簧力可由开口形成构件2024的轴2036和推动器构件2022的插管2026之间的接合来限定。一旦接片2046设置在中间部分2050c,接片2046便可向远侧平移至与凹坑的远侧部分2050b对齐的位置,使得弹簧力将接片2046偏置到远侧部分2050b中。当接片2046向远侧行进时,轴2036和开口尖端2038也向远侧行进。当接片2046与远侧部分2050b对齐并且设置在其中时,致动器2009位于第二位置。当致动器2009位于第二位置并且内部主体2008位于远侧位置,例如使得柄部2028邻接柄部2059时,开口形成构件2024位于伸长位置,开口尖端2038由此向远侧延伸出插管2012的远端2014。
接着,参见图54B,开口尖端2038可在第二目标位置24b中形成第二开口23b。例如,可用锤敲打插入器械2000的近端2004以将远侧驱动力赋予到开口尖端2038上。作为另外一种选择或除此之外,可将锥子运动赋予到插入器械2002上以将远侧驱动力施加至开口尖端2038。仍然作为另外一种选择,可将钻孔运动例如经由插入器械2000赋予到轴2036上,并从而赋予到开口尖端2038上以便将远侧驱动力赋予到开口尖端2038上。当开口尖端2038与第一目标位置24a对齐时,远侧驱动力使开口尖端2038在第二目标位置24b中形成第二开口23b,使得至少插管2012的远端2014设置在第二开口23b中。
参见图54C,一旦第二开口23b已形成在第二目标位置24b中,则致动器2009可从第二位置迭代至第一位置,使得至少插管2012的远端2014保持在第二开口23b中。一旦致动器2009已迭代至第一位置,则开口尖端2038相对于插管2026的远端2026b凹陷。例如,如在上文结合图47A-C所述,可在由开口形成构件2024的轴2036和推动器构件2022的插管2026之间的接合所限定的弹簧力的作用下,将接片2046从远侧部分2050b致动至中间部分2050c,并且向近侧平移至与凹坑的近侧部分2050a对齐的位置,使得弹簧力将接片2046偏置到近侧部分2050a中。一旦致动器2009位于第一位置,则开口形成构件2024位于回缩位置,使得开口尖端2038设置在插管2026b的远端的近侧。当内部主体2008位于其第一或远侧位置时,插管2026b的远端可延伸到至少与插管1012的远端2014基本上齐平或位于其远侧的位置,使得插管2026b的远端限定插入器械2000的远端。
参见图54D,一旦第二开口23b已形成在第二目标位置24b中,则内部主体2008可回缩至第二或近侧位置,其中内部主体2008的远端2008b(参见图46)相对于凹坑2013设置在近侧。例如,远端2008b可设置在由支撑构件2060限定的插管2011中。应当理解,致动器2009可在内部主体2008回缩至近侧位置之前或之后从其第二位置运动。
接着,总体参见图55A-F,可将处于其第一构型的第二锚定件主体28b植入第二开口23b中,随后其伸展至膨胀构型。例如,如图55A所示,并且如在上文结合图50B-C所述,一旦内部主体2008位于近侧位置,则可致动盒2016,以将第二容器2066b和保持的第二锚定件主体28b放置成与推动器构件2022的插管2026可操作地对齐。因此,盒2016可在凹坑2013中侧向地平移至第二位置,由此第二容器2066b且进而第二锚定件主体28b与推动器构件2022和插管2011和2012可操作地对齐。例如,如图55A-F所示,可采用上述方式将止挡夹2068从盒外壳2064移除。
接着,参见图55B,根据一个实施例,盒2016可侧向平移直到盒2016位于第二位置,由此第二容器2066b且进而第二锚定件主体28b与推动器构件2022和插管2011和2012可操作地对齐。应当理解,当盒2016位于第二位置时,根据所示实施例,至少一根第二致动股线38b(理解为第二锚定件22b可包括不止一根第二致动股线38b,例如可包括根据需要穿过第二锚定件主体28b的相同开口或穿过不同开口来编织的两根第二致动股线38b)分别延伸穿过抓持组件2021的狭槽2098和2114以及闩锁2092和夹子2103。应当理解,在将盒2016运动至其第二位置之前,可从盒2016手动地释放至少一根包括致动部分131a和附接部分131b的第一致动股线38a。
现在参见图55C,一旦盒2016位于第二位置,则推动器构件2022可从近侧位置向远侧平移至远侧位置,由此内部构件2008与外部构件2010邻接。当推动器构件2022向远侧平移时,插管2026的远端2026b沿插管2011行进,进入第二容器2060b并且驱动第二锚定件主体28b穿过插管2012并且离开远端2014进入第二开口23b中。如上所述,当推动器构件2022位于远侧位置时,插管2026的远端2026b可延伸到与插管2012的远端2014至少基本上齐平或位于其远侧的位置,以确保第二锚定件主体28b被弹出插管2012。应当理解,第二致动股线38b保持延伸穿过抓持组件2021的狭槽2098和2114。
因此,现在参见图55D,并且如在上文结合图51A-51I所述,可将张力组件2020从第一或脱离构型致动至第二或接合构型并致动至第三或张紧构型,在第一构型下,至少一根第二致动股线38b可在抓持组件2021例如在狭槽2098和2114中滑动,在第二构型下,抓持组件2021附接至可包括致动部分131b和附接部分133b的至少一根第二致动股线38b,在第三构型下,抓持组件2021以上述方式将拉伸致动力施加至至少一根第二致动股线38b,从而将第二锚定件主体28b从其第一构型致动至其膨胀构型。例如,可将杠杆2082从第一或居中位置按压至第二致动位置,这使运动组件将抓持组件2021向近侧平移,从而致动抓持组件以将第一接合表面2100和第二接合表面2115中的至少一者相对于另一个接合表面运动,从而减小可变尺寸间隙2116。根据所示实施例,第一接合表面2100可朝第二接合表面2115运动,以减小可变尺寸间隙2116并且捕获至少一根第二致动股线38b。进一步致动运动组件2023使抓持组件2021行进预定距离,并且将拉伸致动力施加至至少一根捕获的致动股线38b。参见图55E,一旦第二锚定件主体28b已膨胀,杠杆2082便例如在弹簧构件2118(参见图51A-51I)的力下返回到其居中位置,如上所述。如图53E所示,例如通过将近侧力施加至外部主体2010使插管2012从第二开口23b移除,来将插入器械2000从第二目标位置24b移除。
一旦第一锚定件主体28a和第二锚定件主体28b已在相应的目标位置24a和24b处插入并膨胀,第一致动部分131a和第二致动部分131b以及第一附接部分133a和第二附接部分133b便可从罐2072移除。第一附接部分133a和第二附接部分133b可采用任何所需的方式彼此附接。在将附接部分锁定在一起(或锁定到如图33所示的其他构件上)以保持间隙24c接合之前,可将接合力施加至致动股线38a和38b以减小间隙24c。例如,图52-55示出了骨(例如,骨折)中被接合的间隙24c;然而,可使用类似的方法,由此缝合股线在被驱动进入骨中以接合组织和骨之间的间隙之前首先跨腱穿过软组织。根据可供选择的实施例,应当理解,插入器械2000可被配置成将第一锚定件主体28a和第二锚定件主体28b植入相应的开口23a和23b中,随后例如通过将两根致动股线38a和38b同时附接至抓持组件2021并且致动运动组件2023而将锚定件主体28a和28b单独地或同时地致动至其膨胀构型。
现在参加图56A-B,应当理解,可根据任何合适的实施例根据需要构造锚定件22。例如,锚定件22可包括如在下文中结合图57A-60D所构造的锚定件主体28。例如,锚定件主体28限定可膨胀部分36和连接器构件63(例如,至少一个从可膨胀部分36延伸的孔眼90)以及致动构件37(参见图1A)诸如致动股线38,所述致动构件被配置成将可膨胀部分36和锚定件主体28从图56A中所示的第一构型致动至如图56B所示的膨胀构型,在第一构型下,锚定件主体28最初可被插入目标位置(其可以是如上所述例如骨头、软组织或辅助结构)中,在膨胀构型下,锚定件主体28可被固定到如上所述的目标位置。根据所示实施例,致动股线38可被配置为辅助股线33,该辅助股线与锚定件主体28分离并且附接至锚定件主体28上。致动股线38可限定致动部分131和附接部分133。结合下文的说明,应当理解,致动股线38可进一步附接至第二锚定件主体,以便限定以上述方式将第一锚定件和第二锚定件附接在一起的整体致动股线。致动股线38,例如致动部分131和附接部分133,被配置成接收使锚定件主体28从第一构型致动至膨胀构型的拉伸致动力F。
继续参见图56A-B,锚定件主体28以及可膨胀部分36沿中心轴线29均是细长的,并且限定第一或近端30和第二或远端32,该第二或远端基本上沿中心轴线29与近端30间隔开。中心轴线29可限定任何形状或具有所需任何形状的部分。例如,中心轴线29或中心轴线29的部分可以是线性的、基本线性的、非线性的,包括规则的、不规则的或弯曲的,或可根据需要成形。根据所示实施例,中心轴线29为基本线性的。因此,锚定件主体28可限定伸长方向34,该伸长方向在第一末端30和第二末端32之间基本上线性地延伸。应当理解,例如当中心轴线29为基本线性的时,伸长方向34可基本上与中心轴线29一致。还应当理解,例如当中心轴线29为非线性的时,伸长方向34至少部分地或基本上完全与中心轴线29隔开。可膨胀部分36具有第一或近端39a和第二或远端39b。可膨胀部分36的近端39a可与锚定件主体28的近端30一致或不同(例如,相对于其凹陷),并且可膨胀部分36的远端39b可与锚定件主体28的远端32一致或不同(例如,相对于其凹陷)。
锚定件主体28的可膨胀部分36沿伸长方向34延伸,使得当可膨胀部分36处于第一构型时沿伸长方向34限定初始距离D1。初始距离D1可根据需要为任何长度,该长度在一范围内,该范围具有可由大约5mm、或大约10mm、或大约20mm、或大约24.5mm限定的下端,以及可由大约50mm、或大约40mm、或大约30mm、或大约25.5mm限定的上端。
此外,在处于第一构型时,可膨胀部分36限定了在第二方向35上延伸的初始最大厚度T1,第二方向35相对于伸长方向34基本上垂直。可根据需要设定初始最大厚度T1的尺寸。如图1B所示,当可膨胀部分36处于膨胀构型时,可膨胀部分36沿伸长方向34收缩(例如压缩或缠结)至沿伸长方向34从近端39a至远端39b测量的第二距离D2。第二距离D2可小于初始距离D1。在可膨胀部分36沿伸长方向收缩时,例如在将可膨胀部分36从第一构型致动至膨胀构型时,可膨胀部分36沿第二方向35膨胀至大于初始最大厚度T1的第二最大厚度T2。第二最大厚度T2沿基本上垂直于伸长方向34的第二方向35延伸。
第二方向35上的最大厚度T1和T2可被限定,使得锚定件主体28不限定在第二方向35上分别大于最大厚度T1和T2的厚度。应当理解,例如在处于膨胀构型时由于可膨胀部分36的构型,导致在可膨胀部分36致动至膨胀构型时,近端39a和远端39b可改变在可膨胀部分36上的位置。然而,当可膨胀部分36处于膨胀构型时,近端39a和远端39b继续限定可膨胀部分36的最近端和最远端,使得在可膨胀部分36处于膨胀构型时,沿伸长方向34的距离D2成直线地限定在可膨胀部分36的近端39a和远端39b之间。
可膨胀部分36可限定多个基本上同心的环31,所述环可彼此成一整体并且至少部分地由限定第一结49a和第二结49b的多个结49限定,所述第一结和第二结沿中心轴线29并沿可膨胀部分36的长度交替地被布置,使得相邻的第一结49a和第二结49b限定结49的至少一个对51,所述结49的至少一个对51继而至少部分地限定环31中的一者。对51(例如多个对51,最多为所有的对51)中的至少一者的每个结49a和49b相对于另一个结49a和49b偏置。例如,每个对51的结49a和49b可设置在中心轴线29的相对侧上。根据一个实施例,每个对51的结49a和49b基本上相对于彼此设置,使得中心轴线29可基本上线性地设置在每个对51的结49a和49b之间。例如,应当理解每个对的结49a和49b可根据需要成角度地偏移,例如相对于彼此在大约90度和大约270度之间偏移(包括大约90度和大约270),包括相对于彼此在大约135度和225度之间偏移(包括大约135度和225度)。根据一个实施例,每个对51的结49a和49b可设置为相对于彼此成大约180度偏移。
环31可限定可被配置为中心开口的相应开口40(例如,至少两个开口40),使得中心轴线29沿开口40延伸。因此,环31和相应的开口40可沿伸长方向34彼此对齐。因此,当锚定件主体28被致动至其膨胀构型时,环31朝彼此行进并且抵靠彼此堆叠。环31可限定远侧环31a、近侧环31b和至少一个设置在近侧环31a和远侧环31b之间的中间环31c。致动股线38被配置成延伸穿过开口40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多个开口40,例如至少两个开口40,最多为全部开口40。因此,当基本上沿伸长方向34将致动力F施加至致动股线38时,致动股线38可将可膨胀部分36且进而锚定件主体28偏置,以沿伸长方向34收缩并沿第二方向35膨胀,从而使锚定件从第一构型伸展至膨胀构型。力F可以是张力,包括纯张力或可从纯张力偏移但具有作为纯张力的分量的力。因此应当理解,可将力F基本上沿伸长方向34施加至相应的致动股线38,使得力F可具有与伸长方向34平行或一致的或可与伸长方向34完全平行或一致的向量。
继续参见图56A-B,锚定件主体22可以是基材42的形式,其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是股线,例如缝合股线或任何可供选择地构造的股线,该基材限定了锚定件主体股线44。锚定件主体股线44连同锚定件组件20的其他部件可根据需要为可吸收的。锚定件主体股线44可具有所需的任何合适的USP(美国药典)尺寸(或直径),例如在USP7-0和USP5之间(包括USP7-0和USP5),诸如在USP2-0和USP5之间(包括USP2-0和USP5),例如USP2。锚定件主体股线44可以是机织且多孔的,以便限定开口,或可根据需要为非机织的并缺乏开口。无论锚定件主体股线44是机织的还是非机织的,都可根据需要编织锚定件主体股线44以便限定开口40,如将在下文中结合图57A-60D更详细地描述。致动股线38可具有所需的任何合适的USP(美国药典)尺寸(或直径),例如,在USP7-0和USP5之间(包括USP7-0和USP5),诸如在USP2-0和USP5之间(包括USP2-0和USP5)。
现在将描述图56A-B中所示的构造锚定件22的方法。例如,参见图57A,锚定件主体股线44限定至少一个孔眼90和闭合位置113,该闭合位置可限定孔眼90的基部。可根据需要根据任意数量的实施例来构造孔眼90。例如,如图57B-C所示,可通过折叠锚定件主体股线44来构造孔眼90,以限定第一区段92a和第二区段92b,所述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被成型以便限定环91。环91可被第一区段92a和第二区段92b环绕以限定开口,并且环91可通过开口进给,以在闭合位置113处限定结。
作为另外一种选择,参见图57D,可将第二区段92b焊接(例如加热或经由粘结剂)到第一区段92a,以便将环91闭合并限定孔眼90的闭合位置113。作为另外一种选择,参见图57E,可将终端的第二区段92b在闭合位置113处缝合到第一区段92a,以便将环90闭合并限定孔眼90的基部。例如,可将股线例如至少一根缝合股线75穿过第一区段92a和第二区段92b缝合,以使第一区段92a和第二区段92b彼此接合。
作为另外一种选择,参见图57F-L,可将锚定件主体股线44编织到自身以便限定孔眼90。根据一个实施例,总体参见图57F-G,可将锚定件主体股线44穿过自身来折叠和缝合,以分别限定环91以及从环91的相对侧延伸的第一区段92a和第二区段92b。针94的尖端可穿过第一区段92a插入,以便限定延伸穿过第一区段92a的第一通道。可在针94的尾端将第二区段92b通过针94的孔眼进给。然后,针94可向前平移穿过第一区段92a,使得第二区段92b被拉动穿过第一区段92a中由针94形成的通道,从而如图57G所示使环91闭合并且限定第一针迹93。环91从第一针迹93向远侧延伸。如图57H所示,第二区段92b可在相对方向上平移穿过第一区段92a以根据需要调节环91的尺寸。根据一个实施例,当拉紧时,可将环91调节到大约5mm的长度。
接着,参见图57I-J,可将锚定件主体股线44穿过自身第二次缝合。例如,在第一针迹93的远侧位置,可驱动针94的尖端穿过锚定件主体股线44的区段92a和92b,从而在第一针迹93的远侧位置形成分别延伸穿过第一区段92a和第二区段92b的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如图57J所示,可将第二区段92b穿过针94的孔眼进给,然后针94可向前平移穿过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使得第二区段92b在环91的一侧被拉动穿过自身,并且在环91的相对侧被进一步拉动穿过第一区段92a,以在第一针迹93的远侧位置限定第二针迹95。第一针迹93和第二针迹95可限定环91的基部。第二区段92b还限定从第一针迹93和第二针迹95延伸的环96。应当理解,在形成第二针迹95之后,环91的尺寸因此可减小例如大约1mm。
参见图57K-L,可将锚定件主体股线44在第一针迹93和第二针迹95处绑系成结97以固定限定孔眼90的环91的尺寸。例如,第二区段92b可限定自由端92c,该自由端从第二区段92b的第三通道延伸穿过环96,随后被拉紧以限定结97。因此,结97设置在环的基部。应当理解,在形成结97以固定环91之前,可根据需要多次将第二区段92b穿过环91缝合。因此应当理解,可通过将锚定件主体股线44穿过自身缝合以形成至少一个针迹(例如两个针迹)来形成孔眼90从而限定环,随后围绕基部打成结97以固定孔眼90。
构造可膨胀部分36的一个方法包括编织致动股线44,如现在将结合图58A-F描述。例如,如图58A-B所示,锚定件主体股线44抵靠芯轴79放置,使得第一区段92a和第二区段92b延伸出孔眼90的基部。可将第一区段92a和第二区段92b绑系成可限定第一结49a的任何合适的结49。可以任何所需方式打成至少第一结49a(最多为所有的结49),例如如图所示的方结、防脱结(参见图59)或任何适当构造的可供选择的结。将第一结49a定位成使得芯轴79被设置或被捕获在孔眼90的基部与第一结49a之间。可分别通过第一区段92a和第二区段92b将孔眼90的基部和第一结49a接合。
现在参见图58C-D,第一区段92a和第二区段92b彼此绑系以限定第二结49b,所述第二结可基本上相对于第一结49a设置以限定结49a和49b的第一对51a,所述第一对可通过第一区段92a和第二区段92围绕芯轴79接合以便限定环31的第一或远侧环31。第一环31a限定了由芯轴79占据的相应的第一中心开口40。芯轴79和环31的开口40的形状可根据需要为大致圆柱形或任何合适的可供选择的形状。虽然结49a和49b如图所示彼此相对基本上成180度设置,但应当理解,结49a和49b可或者根据需要围绕芯轴79的周边偏移。此外,虽然环31包括一对51结49,但应当理解,每个环31可包括所需数量的多个结,例如至少一个或多个(包括一对)结49。因此,可以说环31包括一组(例如一对51)结49,其可包括第一结49a和第二结49b,该第一结和第二结由锚定件主体股线44的第一区段92a和第二区段92b接合。
如图58E-F所示,可将第一区段92a和第二区段92b绑系在一起,以在例如邻近的第一对51a的第二结49b的基本上相对的位置处限定结的第二对51b的第一结49a,并且可将第一区段92a和第二区段92b进一步绑系在一起,以在例如第二对51b的第一结49a基本上相对的位置处限定第二对的第二结49b。因此,第二对51b的第一结49a和第二结49b由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接合,以便限定多个环31中的第二环。根据所示实施例,第二环沿中心轴线23邻近第一环31a设置。第二环可与第一环31a间隔开,或可根据需要与第一环31a基本上邻接。随后可绑系第一股线92a和第二股线92b,以根据需要限定第一结49a和第二结49b的任何合适数量的对51,从而限定所需数量的多个相应的环31,所述环沿基本上平行于中心轴线23的方向彼此分离。根据一个实施例,锚定件主体28,例如锚定件主体28的可膨胀部分36可限定第一结49a和第二结49b的五个对51。然而,应当理解,可根据需要将锚定件主体股线44编织多次,使得锚定件主体28尤其是可膨胀部分36限定第一结49a和第二结49b的至少两对51,所述至少两对至少部分限定至少一对环31,继而限定沿中心轴线23对齐的一对相应的开口40,使得中心轴线23可延伸穿过开口40。如图58G所示,可将第一区段92a和第二区段92b的多余长度修剪至邻近终环的位置,并且可彼此烧结或熔化,或作为另外一种选择或除此之外,熔化至邻近的环31以限定锚定件主体28的近端30。
接着,参见图58H,可将致动股线38穿过孔眼90进给,使得致动股线38可滑动地延伸穿过孔眼90以限定从孔眼90的基本相对侧延伸出的第一区段59a和第二区段59b。第一区段59a和第二区段59b可限定致动股线38的相对的相应自由端,可将该自由端穿过可被配置为针的芯轴79的孔眼来进给。然后,可将芯轴79沿中心轴线23穿过开口40向近侧拉动以基本上沿中心轴线23将第一区段59a和第二区段59b穿过开口40向近侧拉动。因此,第一区段59a和第二区段59b可分别限定锚定件22的致动部分131和附接部分133。
应当理解,可接合最近侧的环31以提供支架来拉动致动股线38穿过可膨胀部分36,这使环31彼此压紧。因此,致动股线38可向近侧驱动孔眼90,使得孔眼基本上沿中心轴线23从第一环31a向近侧延伸。根据例如孔眼90的长度和可膨胀部分的环31的数量,孔眼90可延伸穿过至少一个开口40,例如,多个开口40,最多为全部的开口40,以便向近侧延伸出可膨胀部分36的近端39a。因此,在致动股线38已穿过可膨胀部分被拉动之后,锚定件22处于膨胀构型。因此,再次参见图56A,可膨胀部分36可沿致动股线38延伸至其第一构型,由此孔眼90可嵌入到可膨胀部分36中。
应当理解,孔眼90的基部可与第一环31a邻接。因此,当致动力F施加至致动股线38时,在孔眼90的基部和第一或远侧环31a之间的机械干扰防止孔眼90的基部穿过可膨胀部分36向近侧行进。因此,当锚定件主体28致动至膨胀构型时,环31堆叠并且沿基本上平行于中心轴线23的方向彼此压紧,这使环31径向膨胀,从而使可膨胀部分36和锚定件主体28沿第二方向35膨胀至第二最大厚度T2。此外,孔眼90可延伸穿过可膨胀部分36,当孔眼90沿伸长方向34将结构刚性添加至可膨胀部分36时,该可膨胀部分可使开口40径向膨胀。
应当理解,当在可膨胀部分36从第一构型致动至膨胀构型期间环31彼此压紧时,可膨胀部分36的长度减少,并且可减少至小于孔眼90的长度,使得当锚定件主体28已被驱动至膨胀构型时,孔眼90可延伸出可膨胀部分36的近端39a。因此,当锚定件主体28膨胀时,致动股线38可穿过孔眼90自由地滑动。因此,可以说当可膨胀部分36处于第一构型时,孔眼90沿可膨胀部分36的第一长度(例如,第一数量的环31)至少向近侧延伸到可膨胀部分36中,并且当可膨胀部分36处于膨胀构型时,孔眼沿可膨胀部分的第二长度(例如,第二数量的环31)至少向近侧延伸到可膨胀部分36中(例如穿过其中),其中第二长度大于第一长度(例如,第二数量的环31大于第一数量的环31)。应当理解,例如当可膨胀部分处于第一构型时,如果孔眼从可膨胀部分36的远端39b向远侧延伸,则第一长度可等于零。
如上所述,锚定件主体28可包括至少一个孔眼90。例如,参见图60A-D,锚定件主体28可限定从可膨胀部分36延伸的一对孔眼90a和90b。例如,如图60C所示,可将锚定件主体股线44折叠两次以限定第一环91a和第二环91b,所述第一环和第二环以并排关系设置以限定大致的“W形状”。因此,致动股线44可限定分别从第一环91a和第二环91b延伸出的第一区段92a和第二区段92b,以及在第一环和第二环之间延伸的连接区段92d。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可附接至连接区段92d以限定用于第一环91a和第二环91b的共用基部,所述第一环和第二环可以上述任何方式闭合,以限定相应的第一孔眼90a和第二孔眼90b。例如,可将第一区段92a和第二区段92b以及连接区段92d彼此绑系以限定共用基部。第一区段92a和第二区段92b可从共用基部延伸出以限定可膨胀部分36,如上所述。应当理解,本文所述类型的孔眼90可与如本文所述的锚定件主体股线44成一整体,或可与锚定件主体股线44分离,并根据需要采用任何合适的方式与锚定件主体股线44附接。
结合所示实施例描述的实施例以举例说明的方式提供,因此本发明并非旨在受限于所公开的实施例。此外,除非另外指明,否则与本文所述的任何实施例相关的多种结构、特征和方法可应用于如本文所述的任何其他实施例。例如,除非另外指明,否则根据任何合适的可供选择的实施例,本文所述的任何插入器械可包括如本文所述的张力组件。例如,本文所述的任何插入器械可包括合适的上述任何类型的融合元件、合适的上述任何类型的预定行进距离、或它们合适的组合。因此,本发明的技术人员将会意识到,本发明旨在涵盖如所附权利要求所述的包括在本发明的实质和范围内的所有修正形式和可供选择的布置方式。

Claims (28)

1.一种被配置成将至少一个锚定件插入到目标位置的插入器械,所述锚定件包括基本上沿伸长方向延伸的锚定件主体,所述锚定件还包括基本上沿所述伸长方向从所述锚定件主体延伸的致动构件,所述插入器械包括:
沿纵向为细长的进入构件,所述进入构件限定被配置成至少部分地插入所述目标位置的远端;
能够释放地承载所述至少一个锚定件的锚定件外壳,所述锚定件外壳被配置成与所述进入构件对齐;以及
张力组件,所述张力组件被配置成将预定的张力特征施加至所述致动构件,从而使所述锚定件主体沿第二方向膨胀,所述第二方向相对于所述伸长方向成角度地偏移,所述张力组件包括平移构件,所述平移构件被配置成相对于所述进入构件的远端从居中位置平移至伸长位置,从而使所述锚定件主体沿第二方向膨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入器械,其中所述进入构件限定第一插管,所述第一插管沿纵向延伸穿过所述进入构件,并且所述第一插管的尺寸被设定成将所述锚定件外壳的至少一部分容纳在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入器械,还包括推动器构件,所述推动器构件被配置成插入所述锚定件外壳,所述推动器构件被配置成使得所述至少一个锚定件从所述锚定件外壳弹出并从所述进入构件的远端出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入器械,其中当所述平移构件位于所述居中位置时,所述平移构件邻接所述推动器构件的近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入器械,其中当所述平移构件从所述居中位置平移到所述伸长位置时,所述平移构件将张力施加至所述致动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入器械,还包括可旋转构件,所述可旋转构件使所述平移构件从所述居中位置平移至所述伸长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入器械,还包括被配置成插入所述插管的开口形成构件,所述开口形成构件限定:
尖端,所述尖端位于所述开口形成构件的远端处;
接触表面,所述接触表面被配置成当所述开口形成构件完全插入所述进入构件的套管时邻接所述进入构件;以及
轴,所述轴在所述尖端和所述接触表面之间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入器械,其中所述尖端为圆锥形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入器械,其中所述轴限定至少一个镗孔槽,所述镗孔槽沿朝向所述接触表面的方向从所述尖端成螺旋形地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入器械,其中所述可旋转构件围绕基本上平行于纵向的纵向轴线的旋转使所述平移构件从居中位置平移到伸长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插入器械,其中所述可旋转构件包括主体,所述主体限定内表面和沿纵向延伸穿过其中的镗孔,所述内表面限定镗孔的内表面,所述镗孔的尺寸被设定成将所述平移构件容纳在其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插入器械,其中所述平移构件包括至少一个联接构件,所述至少一个联接构件配置成与由所述可旋转构件限定的至少一个互补联接构件配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插入器械,其中所述平移构件的所述至少一个联接构件是至少一个突起,所述可旋转构件的所述至少一个联接构件是延伸到所述主体的内表面中的至少一个沟槽,所述至少一个突起由所述至少一个沟槽接收,使得当所述可旋转构件围绕所述纵向轴线旋转时,所述平移构件在所述可旋转构件内平移。
1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入器械,还包括至少一个导向构件,所述至少一个导向构件被配置成当平移构件从居中位置平移到伸长位置时防止平移构件相对于可旋转构件旋转。
1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入器械,其中所述平移构件包括近侧主体构件以及被配置成与所述近侧主体构件能够释放地接合的远侧主体构件,其中,所述平移构件配置成附连到致动构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插入器械,其中,所述预定的张力特征是预定大小的张力,当所述预定大小的张力施加到平移构件时,所述远侧主体构件从所述近侧主体构件脱离,从而使所述致动构件从所述平移构件释放。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插入器械,其中所述近侧主体构件限定至少一个剪切构件,所述剪切构件被配置成与由所述远侧主体构件限定的互补接合构件接合。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插入器械,其中当所述张力等于所述预定大小的张力时,所述接合构件使所述剪切构件从所述近侧主体构件被剪切,从而使所述近侧主体构件从所述远侧主体构件脱离。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入器械,其中,所述预定的张力特征是预定距离,其中,所述平移构件从居中位置向伸长位置平移所述预定距离,从而使得锚定件主体膨胀。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插入器械,其中,当平移构件附连到致动构件时,随着平移构件相对于进入构件的远端平移所述预定距离,所述平移构件将张力施加到致动构件。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插入器械,还包括可旋转构件,所述可旋转构件使所述平移构件从所述居中位置平移至所述伸长位置。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插入器械,其中,所述可旋转构件的旋转使得平移构件相对于进入构件的远端平移所述预定距离。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插入器械,其中,所述可旋转构件围绕基本上平行于纵向的纵向轴线的旋转使所述平移构件从所述居中位置平移至所述伸长位置。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入器械,其中,所述预定的张力特征是预定大小的张力。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插入器械,其中,所述平移构件可释放地附连到致动构件,其中,所述平移构件配置成平移,直到所述预定大小的张力施加到平移构件为止,从而从所述平移构件释放所述致动构件。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插入器械,其中,所述平移构件包括近侧主体构件以及被配置成与所述近侧主体构件能够释放地接合且能够释放地附连到致动构件的远侧主体构件。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插入器械,其中,当所述预定大小的张力施加到平移构件时,所述远侧主体构件从所述近侧主体构件脱离,从而从所述平移构件释放所述致动构件。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插入器械,其中,所述近侧主体构件限定至少一个剪切构件,所述至少一个剪切构件被配置成与由所述远侧主体构件限定的互补接合构件接合,在所述预定大小的张力施加到平移构件时,所述至少一个剪切构件被剪切,从而使所述远侧主体构件从所述近侧主体构件分离。
CN201180064745.9A 2011-01-14 2011-10-27 用于锚定件组件的插入器械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474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29870.7A CN107260233B (zh) 2011-01-14 2011-10-27 用于锚定件组件的插入器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161432755P 2011-01-14 2011-01-14
US61/432755 2011-01-14
US201161461490P 2011-01-18 2011-01-18
US61/461490 2011-01-18
US201161443142P 2011-02-15 2011-02-15
US61/443142 2011-02-15
US13/095,192 US9173645B2 (en) 2010-04-27 2011-04-27 Anchor assembly including expandable anchor
US13/095192 2011-04-27
US13/172619 2011-06-29
US13/172,619 US9451938B2 (en) 2010-04-27 2011-06-29 Insertion instrument for anchor assembly
PCT/US2011/058065 WO2012096706A1 (en) 2011-01-14 2011-10-27 Insertion instrument for anchor assembley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029870.7A Division CN107260233B (zh) 2011-01-14 2011-10-27 用于锚定件组件的插入器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47452A CN103347452A (zh) 2013-10-09
CN103347452B true CN103347452B (zh) 2016-12-21

Family

ID=46507381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64640.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27910B (zh) 2011-01-14 2011-10-27 用于附接两个或更多个结构的缝线锁
CN201180064745.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47452B (zh) 2011-01-14 2011-10-27 用于锚定件组件的插入器械
CN201611029870.7A Active CN107260233B (zh) 2011-01-14 2011-10-27 用于锚定件组件的插入器械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64640.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27910B (zh) 2011-01-14 2011-10-27 用于附接两个或更多个结构的缝线锁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029870.7A Active CN107260233B (zh) 2011-01-14 2011-10-27 用于锚定件组件的插入器械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EP (3) EP2663242B1 (zh)
JP (2) JP5968913B2 (zh)
KR (1) KR20140043716A (zh)
CN (3) CN103327910B (zh)
AU (2) AU2011354723B2 (zh)
BR (1) BR112013017821A2 (zh)
CA (1) CA2824720A1 (zh)
TW (2) TWI571231B (zh)
WO (2) WO201209670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62102B2 (en) 2009-02-06 2017-05-30 Karl Storz Gmbh & Co. Kg Suture holding system
US9220493B2 (en) 2009-02-06 2015-12-29 Karl Storz Gmbh & Co. Kg Suture anchor kit
US9445806B2 (en) 2009-02-06 2016-09-20 Karl Storz Gmbh & Co. Kg Suture holder delivery system
US8828053B2 (en) 2009-07-24 2014-09-09 Depuy Mitek, Llc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repairing and anchoring damaged tissue
US8814903B2 (en) 2009-07-24 2014-08-26 Depuy Mitek, Llc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repairing meniscal tissue
US9743919B2 (en) 2010-04-27 2017-08-29 DePuy Synthes Products, Inc. Stitch lock for attaching two or more structures
US9597064B2 (en) 2010-04-27 2017-03-21 DePuy Synthes Products, Inc. Methods for approximating a tissue defect using an anchor assembly
KR20130092425A (ko) 2010-04-27 2013-08-20 신세스 게엠바하 팽창 가능한 고정구를 포함하는 고정구 조립체
US9451938B2 (en) 2010-04-27 2016-09-27 DePuy Synthes Products, Inc. Insertion instrument for anchor assembly
JP5981459B2 (ja) * 2011-02-16 2016-08-31 リンバテック・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物体を骨に固定するための新規な縫合糸組立品の提供および使用を含む、物体を骨に結合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EP2740415B1 (en) * 2012-12-06 2017-02-08 Karl Storz GmbH & Co. KG Suture holding system
EP2740414B1 (en) * 2012-12-06 2018-02-07 Karl Storz SE & Co. KG Suture anchor delivery device
CN109394320B (zh) * 2013-07-30 2021-12-31 阿库洛医药有限公司 连接装置、试剂盒和方法
AU2014364517B2 (en) * 2013-12-20 2019-06-20 Arthrocare Corporation Knotless all suture tissue repair
MA40946A (fr) 2014-11-14 2017-09-19 Access Closure Inc Appareil et procédés permettant de rendre étanche une ponction vasculaire
USD865166S1 (en) 2015-11-13 2019-10-29 Access Closure, Inc. Sheath adapter
ES2923202T3 (es) * 2015-12-28 2022-09-26 Conmed Corp Construcción de cinta de sutura para proporcionar anclaje con cinta de sutura no deslizante
KR20230035140A (ko) * 2016-08-16 2023-03-10 콘메드 코포레이션 봉합 앵커의 앵커 몸체에 봉합사를 고정시키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10582925B2 (en) * 2017-02-06 2020-03-10 Medos International Sarl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knotless suture anchors
CN107296634B (zh) * 2017-07-04 2023-10-27 杭州锐健马斯汀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缝线接头方法
US11039830B2 (en) * 2018-07-12 2021-06-22 Medos International Sarl Adjustable loop with locking knot
CN108992107A (zh) * 2018-08-12 2018-12-14 武汉唯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心脏缺损缝合器
EP3934546A1 (en) * 2019-03-06 2022-01-12 Speed Clip Solutions, LLC Suture tensioning and securement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s
EP3738520B1 (en) * 2019-05-16 2024-01-24 Smith & Nephew, Inc. Tissue repair assembly
KR20220043110A (ko) * 2019-07-02 2022-04-05 콘메드 코포레이션 자동화된 앵커 삽입 시스템
US12011162B2 (en) * 2021-11-01 2024-06-18 Arthrex, Inc. Suture release constructs and methods of tissue fix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40703A (en) * 1993-01-06 1996-07-30 Smith & Nephew Richards Inc. Knotted cable attachment apparatus formed of braided polymeric fibers
US5904704A (en) * 1995-08-14 1999-05-18 Mitek Surgical Products, Inc. Suture anchor assembly
US5948000A (en) * 1996-10-03 1999-09-07 United States Surgical Corporation System for suture anchor placement
CA2217406C (en) * 1996-10-04 2006-05-30 United States Surgical Corporation Suture anchor installation system with disposable loading unit
US6068648A (en) * 1998-01-26 2000-05-30 Orthodyne, Inc. Tissue anchoring system and method
US6110183A (en) * 1998-12-22 2000-08-29 Cook Incorporated Suture anchor device
US20020188301A1 (en) * 2001-06-11 2002-12-12 Dallara Mark Douglas Tissue anchor insertion system
US9314235B2 (en) * 2003-02-05 2016-04-19 Smith & Nephew, Inc. Tissue anchor and insertion tool
US7658750B2 (en) * 2004-03-18 2010-02-09 Warsaw Orthopedic, Inc. Suture anchoring system and method
US20050251208A1 (en) * 2004-05-07 2005-11-10 Usgi Medical Inc. Linear anchors for anchoring to tissue
US8444657B2 (en) * 2004-05-07 2013-05-21 Usgi Medical,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rapid deployment of tissue anchors
US7390329B2 (en) * 2004-05-07 2008-06-24 Usgi Medical, Inc. Methods for grasping and cinching tissue anchors
US8298262B2 (en) * 2006-02-03 2012-10-30 Biomet Sports Medicine, Llc Method for tissue fixation
US8118836B2 (en) * 2004-11-05 2012-02-21 Biomet Sports Medicine,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upling soft tissue to a bone
US7144415B2 (en) * 2004-11-16 2006-12-05 The Anspach Effort, Inc. Anchor/suture used for medical procedures
EP2238915B1 (en) * 2005-03-30 2012-10-17 Arthrex, Inc. Apparatus for knotless tissue fixation
US8157815B2 (en) * 2005-05-20 2012-04-17 Neotract, Inc. Integrated handle assembly for anchor delivery system
US8951285B2 (en) * 2005-07-05 2015-02-10 Mitralign, Inc. Tissue anchor, anchoring system and methods of using the same
ES2304652T3 (es) * 2005-07-08 2008-10-16 Biedermann Motech Gmbh Elemento de anclaje para huesos.
US7875041B2 (en) * 2005-09-28 2011-01-25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Suturing method for penetrating hole
US7959650B2 (en) * 2006-09-29 2011-06-14 Biomet Sports Medicine, Llc Adjustable knotless loops
US8617185B2 (en) * 2007-02-13 2013-12-31 P Tech, Llc. Fixation device
US7780702B2 (en) * 2007-02-27 2010-08-24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Suture tool
US20110202074A1 (en) * 2008-04-09 2011-08-18 Talmo Paul A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deploying medical sutures
US8317806B2 (en) * 2008-05-30 2012-11-27 Ethicon Endo-Surgery, Inc. Endoscopic suturing tension controlling and indication devices
WO2010088561A2 (en) * 2009-01-30 2010-08-05 Kfx Medical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ttaching soft tissue to bone
EP2238944B1 (en) * 2009-03-31 2015-10-21 Arthrex Inc Adjustable suture button construct for tissue reconstruction
WO2010132310A1 (en) * 2009-05-12 2010-11-18 Foundry Newco Xi, Inc. Methods and devices to treat diseased or injured musculoskeletal tissue
US8814903B2 (en) * 2009-07-24 2014-08-26 Depuy Mitek, Llc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repairing meniscal tissue
KR20130092425A (ko) * 2010-04-27 2013-08-20 신세스 게엠바하 팽창 가능한 고정구를 포함하는 고정구 조립체
CN102958458B (zh) * 2010-06-29 2015-05-13 斯恩蒂斯有限公司 用于锚固组件的插入仪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096707A1 (en) 2012-07-19
EP3219391A1 (en) 2017-09-20
BR112013017821A2 (pt) 2016-10-11
EP2663240A1 (en) 2013-11-20
AU2011354723B2 (en) 2016-07-28
TW201236639A (en) 2012-09-16
CA2824720A1 (en) 2012-07-19
CN103327910B (zh) 2016-06-01
EP2663242A1 (en) 2013-11-20
EP2663240B1 (en) 2017-03-22
TWI571231B (zh) 2017-02-21
AU2011354722A1 (en) 2013-07-18
JP2014511192A (ja) 2014-05-15
CN103347452A (zh) 2013-10-09
CN103327910A (zh) 2013-09-25
JP2014507981A (ja) 2014-04-03
JP5972903B2 (ja) 2016-08-17
CN107260233A (zh) 2017-10-20
JP5968913B2 (ja) 2016-08-10
CN107260233B (zh) 2021-01-08
KR20140043716A (ko) 2014-04-10
AU2011354723A1 (en) 2013-07-25
EP2663242B1 (en) 2017-11-29
WO2012096706A1 (en) 2012-07-19
TW201231010A (en) 2012-08-01
AU2011354722B2 (en) 2016-06-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47452B (zh) 用于锚定件组件的插入器械
US11779318B2 (en) Insertion instrument for anchor assembly
US10368859B2 (en) Soft tissue repair
AU2011276457B2 (en) Insertion instrument for anchor assembly
CN104039252B (zh) 整形外科器械
KR101692566B1 (ko) 양방향 봉합 패서
US9451938B2 (en) Insertion instrument for anchor assembly
CN102688074A (zh) 抓紧钳机构
US9955963B2 (en) Soft tissue repair
WO1997047246A1 (en) Suture insertion device for the treatment of urinary stress incontinence
US8888849B2 (en) Soft tissue repair
US9357997B2 (en) Suture passer and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221

Termination date: 2020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