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47449B - 超声探头 - Google Patents

超声探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47449B
CN103347449B CN201280008038.2A CN201280008038A CN103347449B CN 103347449 B CN103347449 B CN 103347449B CN 201280008038 A CN201280008038 A CN 201280008038A CN 103347449 B CN103347449 B CN 1033474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guide
ultrasonic probe
ultrasonic
guid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0803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47449A (zh
Inventor
辻田和宏
阿部刚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3474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474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474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474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8/00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 A61B8/4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diagnostic device
    • A61B8/444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diagnostic device related to the prob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8/00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 A61B8/4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diagnostic device
    • A61B8/4416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diagnostic device related to combined acquisition of different diagnostic modalities, e.g. combination of ultrasound and X-ray acquisi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059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using light, e.g. diagnosis by transillumination, diascopy, fluorescenc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093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by applying one single type of energy and measuring its conversion into another type of energy
    • A61B5/0095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by applying one single type of energy and measuring its conversion into another type of energy by applying light and detecting acoustic waves, i.e. photoacoustic measure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8/00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 A61B8/4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diagnostic device
    • A61B8/444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diagnostic device related to the probe
    • A61B8/4455Features of the external shape of the probe, e.g. ergonomic aspec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9/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Visualisation of the interior of objects by transmitting ultrasonic or sonic waves through the object
    • G01N29/22Details, e.g. general constructional or apparatus details
    • G01N29/24Probes
    • G01N29/2418Probes using optoacoustic interaction with the material, e.g. laser radiation, photoacoustic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033Features or image-related aspects of imaging apparatus classified in A61B5/00, e.g. for MRI, optical tomography or impedance tomograph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of imaging apparatus in a room
    • A61B5/0035Features or image-related aspects of imaging apparatus classified in A61B5/00, e.g. for MRI, optical tomography or impedance tomograph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of imaging apparatus in a room adapted for acquisition of images from more than one imaging mode, e.g. combining MRI and optical tomograph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91/00Indexing codes associated with group G01N29/00
    • G01N2291/02Indexing codes associated with the analysed material
    • G01N2291/024Mixtures
    • G01N2291/02475Tissue characterisat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Ultra Sonic Daignosis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目的]为在宽的照明区域内发射具有足够光量的光。[方案]光学纤维(21)将光源输出的光引导至超声探头(10)。导光板(11)将来自与光学纤维(21)光学耦合的光输入端的光导向位于超声换能器附近的光输出端。导光板(11)具有包括光输入端的第一导光部分和包括光输出端的第二导光部分。第一导光部分由玻璃形成,并放大输入的光。第二导光部分由树脂形成,并将光从光输出端向目标发射。

Description

超声探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声探头。更特别地,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光声成像的超声探头。
背景技术
超声检查法是一种已知的图像检查方法,其能够以非侵入的方式检查活体内部的状态。超声检查采用能够发送和接收超声波的超声探头。当超声波通过超声探头发送至受体(活体)时,超声波传播通过活体的内部,并在组织系统的交界面处反射。超声探头接收反射的超声波并通过基于反射的超声波返回到超声探头的时间量计算距离而对受体的内部状态进行成像。
利用光声效应对活体的内部进行成像的光声成像技术是已知的。通常在光声成像中,脉冲的激光束例如激光脉冲被照射进入活体。吸收脉冲激光束的能量的生物组织由于热量导致的自身体积膨胀而产生超声波(光声信号)。超声探头或类似物检测光声信号,并基于检测到的信号构建光声图像,以基于光声信号实现对活体的视觉观察。
在光声成像中,存在如下情形,其中,脉冲激光束被从激光源引导至超声探头,并且脉冲激光束从设于超声探头上的光发射部发出。例如,配有光发射部的超声探头被公开在专利文件1中。在专利文件1的发明中,采用了多个光学纤维用于将来自激光源的光引导至超声探头。光学纤维的输出端构成将光照到目标上的光发射部。在专利文件1的发明中,用于传送和/或检测超声波的多个超声换能器以单个维度布置,且换能器之间留有预定的间隔。作为光发射部的纤维输出端布置在相邻的超声换能器之间的间隙中。
现有技术文件
专利文件
专利文件1
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号:2010-012295
发明内容
在专利文件1的发明中,光学纤维的输出端向目标发射光。光被集中在薄的光学纤维的输出端,并且输出端处的光的能量密度变高。在专利文件1的发明中,需要减少光的发射量,以使所发射的光的能量密度满足相对于活体组织的安全标准(例如,对于波长为500nm的光而言,20mJ/cm2)。由于每个光学纤维发射的光的量被按照这种方式限定,因此需要增加光学纤维的数目以发射足够量的光,同时满足安全标准。此外,在专利文件1中,光学纤维布置成彼此之间具有预定的间隔,并且在光学纤维正下方的部分与相邻光学纤维之间的空间下方的部分之间的发射的光的量存在波动起伏。因此,光不能被均匀地发射到待照明的区域上。
本发明是考虑到前述状况而研发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照明系统的超声探头,该照明系统能够将足够量的光发射到较宽的照明区域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声探头,包括:
多个超声换能器,其被沿预定的方向布置;
光学纤维,其将由光源发出的光导向探头主体;和
导光装置,其将光从与所述光学纤维光学耦合的光输入端引导至位于所述超声换能器附近的光输出端;
所述导光装置包括:
由玻璃材料形成的第一导光部分,所述第一导光部分包括所述光输入端并且将来自光输入端的光导向所述光输出端,且所述第一导光部分的输出端的光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导光部分的光输入端的输入光的横截面积;
由树脂材料形成的第二导光部分,其包括所述光输出端,将被所述第一导光部分引导的光导向所述光输出端、并将光从所述光输出端朝向目标发射。
本发明可采用如下构造,其中:
所述第一导光部分包括形成为渐缩形状的导光路径。
本发明可采用如下构造,其中:
所述第一导光部分在该第一导光部分的输出端处在预定方向上扩大被引导的光的宽度为至少大于在该第一导光部分的所述光输入端处在所述预定方向上的被输入的光的宽度。
本发明可采用如下构造,其中:
所述第二导光部分在朝向所述超声换能器内部的方向上弯曲。
可选地,本发明可采用如下构造,其中:
所述导光装置设置成相对于所述超声换能器的超声波检测表面以预定角度倾斜。
所述超声探头可配有多个所述光学纤维和多个所述导光装置。在这种情况下,可采用如下构造,其中,所述多个导光装置沿所述预定方向布置。所述多个导光装置可以沿与所述预定方向垂直的方向布置而没有沿所述预定方向布置、或者所述多个导光装置可以除了沿所述预定方向布置之外还沿与所述预定方向垂直的方向布置,以面朝置于所述多个导光装置之间的所述超声换能器。
可选地,沿所述预定方向布置的所述多个光学纤维光学耦合到单个导光装置的所述光输入端。在这种情况下,提供至少两个导光装置;并且所述至少两个导光装置中的两个导光装置设置成彼此相互面对,并且所述超声换能器置于所述两个导光装置之间。
所述导光装置可以是平板状导光板,其具有平坦芯体和设置在所述平坦芯体的两个表面上的平面覆层。可选地,所述导光装置可包括具有光透射特性的光透射部分和反射元件,所述反射元件形成为在其间夹持所述光透射部分。
在本发明的超声探头中,优选的是,从所述光输入端到所述第一导光部分与第二导光部分之间的边界的距离为8mm或更长。
本发明的超声探头还可包括:
透射光和超声波的适配器,该适配器被安装到所述超声探头以覆盖所述超声换能器的超声波检测表面和所述导光装置的光输出端。
可以采用如下构造,其中,本发明的超声探头还包括:
在所述光输出端的光输出侧使得光漫射的漫射板。
可选地,可采用如下构造,其中:
使得光漫射的漫射表面形成在所述第二导光部分的光输出侧的端面和所述第一导光部分与第二导光部分之间的边界处的第二导光部分的端面之中的至少一个端面上。
本发明的超声探头将导光装置耦合到将光导向探头主体的光学纤维的输出端,使用导光装置将光导向超声换能器附近,并从超声换能器附近向目标发射光。导光装置包括第一导光部分和第二导光部分。第一导光部分将光的横截面积放大至比光输入端的光的横截面积更大。因此,与从光学纤维的输出端发射光的情形相比,能够从比光学纤维的输出端具有更大面积的光输出端向更大的区域发射。此外,与光输入端处的光的能量密度相比,光输出端处的光的能量密度可以被降低。出于这些原因,相比于从光学纤维的输出端发射光到目标上的情况而言,输入光学纤维的光的量可以被增加,并且发射具有充足量的光的同时可以满足安全标准。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光声图像诊断设备的方块示意图,该设备包括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超声探头。
图2A是侧视的超声探头的剖面示意图。
图2B是正视的超声探头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从其侧表面看去的导光板。
图4A是替换性导光板的例子的示意图。
图4B是替换性导光板的另一例子的示意图。
图5是导光板的透视图,其被用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超声探头中。
图6示出了第一导光部分和第二导光部分之间的边界表面处的光的分布。
图7示出了第一导光部分的长度与交界面处的光的能量密度之间的关系。
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超声探头的侧视剖视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超声探头的侧视剖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超声探头的侧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的描述。图1示出了光声图像诊断设备,其包括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超声探头。光声图像诊断设备包括:超声探头10;光源单元31;和超声波单元32。超声探头10包括:向目标发射光的光发射部;能够至少检测来自目标的超声波的超声换能器。光源单元31是激光单元,其产生例如脉冲激光束以及产生被超声探头10发射到目标上的光。超声波单元32基于被超声探头10检测到的超声波信号产生光声图像。
超声探头10包括:阵列部分,其中多个超声换能器被布置在预定的方向上;和抓握部分,例如在使用探头时,该部分被操作者手持。超声换能器的布置可以是一个维度或两个维度。超声探头10通过光学纤维21连接到光源单元31。例如,光学纤维21包括多个光学纤维。由光源单元产生的脉冲激光束由光学纤维21引导至超声探头10,并从超声探头10的光发射部发射到目标上。此外,超声探头10经由电缆22连接到超声波单元32。
图2A是超声探头10的侧视剖面图,图2B是超声探头10的前视剖面图。注意,在图2A和2B中省略了电缆22。如图2A所示,超声探头10在其朝向接触目标的一侧的表面上具有超声换能器12。形成导光路径或导波路径的导光板(导光装置)11a和11d设置在超声换能器12的两侧。导光板11a的光输入端与光学纤维21a光学耦合,并且导光板11d的光输入端与光学纤维21d光学耦合。石英纤维或空心纤维可用作光学纤维21a和21d。多个纤维捆绑在一起的纤维束也可用作光学纤维21a和21d。
与光输入端相对的导光板11a和11d的表面构成光输出端。光输出端设置在超声换能器附近。导光板11a和11d将输入其光输入端的光导入至其光输出端。导光板11a和11d是平板状(slab shaped)导光板,具有平坦芯体和位于平坦芯体的两个表面上的平面覆层。芯体与覆层的折射率不同。因此,在芯体和覆层之间的边界上发生全反射,并且通过芯体传播的光基本没有损失。可选地,可在平坦芯体上涂敷反射膜以引导光波,或者,光波可以由基于芯体与空气之间的折射率的不同而引起的全反射被引导。光漫射板13被设置在导光板11a和11d的光输出端。光漫射板13的光输出表面构成超声探头10的光发射部。
导光板11a和11d在与超声换能器12布置的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彼此面对,超声换能器置于它们之间。如图2B所示,包括导光板11a在内的三个导光板11a至11c设置在超声换能器12的设有导光板11a的一侧上。导光板11a至11c沿布置超声换能器12的方向布置。光学纤维21b与导光板11c光学耦合,并且光学纤维12c与导光板11c光学耦合。尽管未在图2B中示出,包括导光板11d的三个导光板设置在超声换能器12上的布置有导光板11d的位置。这三个导光板也沿布置超声换能器12的方向布置,并且光学耦合到相应的光学纤维。
图3是示出了导光板11的示意图。在图3中,示出了从侧向看去的导光板11(与图2A的方向相同)。导光板11具有:包括光输入端51的第一导光部分41;包括光输出端52的第二导光部分42。第一导光部分41将输入光输入端51的光朝光输出端52引导。第二导光部分42将由第一导光部分41引导过来的光向光输出端52引导。
第一导光部分41由玻璃材料形成。第一导光部分41包括例如被形成为渐缩形状的导光路径。相比于光输入端51处输入的光的横截面积,第一导光部分41扩大在第一导光部分41的光输出端处的光的横截面积。例如,第一导光部分41扩大第一导光部分41的输出端处的超声换能器布置所沿方向上的被引导的光的宽度以至少大于光输入端51处的超声换能器布置所沿方向上的输入光的宽度。同时,第二导光部分42由树脂材料形成,例如丙烯。第二导光部分42从光输出端52向目标发射光。
由光源单元31(图1)输出的光传播通过光学纤维21并被导向超声探头10。光学纤维21包括多个光学纤维,并且每个光学纤维与相应的导光板11的光输入端51(图3)光学耦合。通过光输入端51进入导光板11的光在形成为渐缩形状的第一导光部分41中传播,同时扩大光的范围。已经通过第一导光部分41的光进入第二导光部分42,并被引导至光输出端52。被引导的光经由光漫射板13(图2A和图2B)从光输出端52被发射到目标上。
在当前实施例中,导光板11耦合到将光导向探头主体的光学纤维的输出端,导光板11用于引导光至超声换能器附近,并且光从超声换能器附近发射到目标,而不是从光学纤维的输出端直接地向目标发射光线。导光板11包括第一导光部分41和第二导光部分42。第一导光部分41扩大光的横截面积,使之比光输入端51处的光的横截面积更大。因此,光能够以比光学纤维的输出端更大的面积发射。此外,输出侧的光的能量密度相比于光输入端51处的光的能量密度被降低,因为光发射面积增加了。因此,进入光学纤维的光的量相比于从光学纤维的输出端照射到目标上的光的量增加,并且在满足安全标准的同时,可以发射足够量的光。
在当前实施例中,导光板11增加了超声换能器12布置所沿方向上的光的宽度。如果光从光学纤维发射,而不采用导光板11,则光将在超声换能器布置所沿方向上被离散地发射。因此,直接处于光学纤维之下的部分将被照射大量的光,而相邻光学纤维之间的部分将被照射较少量的光。由于本发明实施例增加了光在超声换能器12布置所沿方向上的宽度,因此,光能够从单个光学纤维在超声换能器12布置所沿方向上以宽的范围照射。因此,与用光学纤维直接发射光的情形相比,在超声换能器布置所沿方向上发射的光的量的波动将被消除。因此,光被均匀地照射到待照明的宽的面积上。
这里,为了增加由光输出端52输出的光的量,需要使更大量的光进入光学纤维,并且增加光学纤维的光输出端和光输入端51处的能量密度。如果在这些位置上的能量密度变大,则可能光输入端51将被损坏。因此,在当前实施例中,包括光输入端51的第一导光部分41由玻璃材料形成。通过采用玻璃作为其材料,即使光以很高的能量密度进入光输入端51,也可防止对光输入端51(第一导光部分41)造成损伤。同时,在当前实施例中,第二导光部分42由树脂材料形成。树脂材料的优点在于它们更容易加工。
图4A和4B示出了示出了修改的导光板11的示例。在图4A中,所示出的导光板11是从侧向看去的(与图2A的方向相同)。在图4B中,所示出的导光板11是从前方看去的(与图2B的方向相同)。如图4A所示,第二导光部分42在该例子中是弯曲的。此外,如图4B所示,第二导光部分42在超声换能器布置所沿方向上扩大朝向光输出端52的光。在这种情形下,与图2B所示出的将第二导光部分42形成为线性形状(矩形板)的情形相比,可以预期提高光输出端52处的光均匀性的有利效果。包括光输入端51的第一导光部分41与图3所示出的相同。
图4A和4B示出的导光板11的第二导光部分42在例如满足全反射条件的范围内朝向超声换能器的内部弯曲。当从图2B所示出的超声换能器的一侧朝向目标发射光时,存在着难以使光到达位于超声换能器12正下方的部分的情况。采用如图4A所示的朝向超声换能器的内部弯曲的导光板11以从光输出端52在倾斜方向上输出光便于光从位于超声换能器12侧面处的导光板发射到在超声换能器12正下方的部分。这种三维的工艺是简单的,因为第二导光部分42是由树脂材料形成的。
要注意的是,在图2A和图2B中,提供了光学纤维和导光板的多个组合。然而,没有必要提供多个光学纤维和多个导光板。例如,可以采用这样一种构造,其中,单个光学纤维将来自光源单元31(图1)的光导向超声探头10,并且设置在超声探头10内的单个导光板11在布置有超声换能器12的范围内扩大光的宽度。此外,也没有必要在超声换能器12的两侧都提供多个导光板。例如,可以采用这样一种构造,其中,沿超声换能器12布置的方向设置在超声换能器的单侧的多个导光板从超声换能器12的所述单侧发射光。
接下来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图5示出了应用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超声探头中的导光板60。该实施例的导光板60具有由玻璃形成的第一导光部分61和由树脂形成的第二导光部分62,与第一实施例的导光板11的方式相同。在第一实施例中,三个光学纤维21a至21c以及三个导光板11a至11c被分别地彼此耦合(图2B)。在当前实施例中,多个光学纤维被光学耦合到单个导光板60的光输入端。
在图5中,图5中的导光板60的纵向方向与超声换能器12布置所沿方向(图2A和图2B)对应。四个光学纤维21在超声换能器12布置所沿方向上等间距地布置。四个光学纤维21光学耦合到导光板的光输入端。超声探头可装配有两个彼此相互面对的导光板60,使超声换能器置于二者之间。
导光板60(第一导光部分61和第二导光部分62)例如被形成为平行六面体形状。第一导光部分61在光被引导的方向上的长度标为A,第二导光部分62在光被引导的方向上的长度标为B。第一导光部分61引导从光输入端的一侧进入其内的光通向第二导光部分62,同时扩大光的横截面积。例如,如果第一导光部分61的长度为11mm,光学纤维21的纤维芯体直径为0.3mm,纤维光输出具有等于0.22的NA(数值孔径(Numerical Aperture)),第一导光部分61将光的横截面积由Φ0.3mm=7·10-4cm2扩大至Φ2.8mm=0.062cm2。第二导光部分将被第一导光部分61引导至它那里的光导向位于超声换能器附近的其光输出端。
图6是第一导光部分61和第二导光部分62之间的界面处的光分布图。下面将要考虑的是具有40mm宽度和3mm高度的横截面的导光板60。假设光学纤维21的纤维芯体直径为0.3mm,纤维光输出具有等于0.22的NA(数值孔径)。此外,假设第一导光部分61的折射率是1.45。图6示出了在第一导光部分61的长度A为12mm情况下的光分布。换言之,图6示出了距离导光板60的光输入端12mm远处的横截面上的光分布。图像中的黑色部分对应于光较弱的部分,而白色部分对应于光较强的部分。
图7是示出了相距光输入的距离与光的能量密度之间关系的图表。图表的水平轴代表从光输入端到第一导光部分61与第二导光部分62之间的界面的距离,即,第一导光部分61的长度。垂直轴代表第一导光部分61与第二导光部分62之间的界面处的光的能量密度的最大值(例如,在1mm·1mm区域内的平均能量密度最高的部分处的能量密度)。同时考虑了输入光学纤维的能量为12.5mJ和10mJ的情形。参见图7,可以理解,随着第一导光部分61的长度变得更短,光的能量密度的最大值变得更大。这是因为当第一导光部分61的长度更短时,光的横截面积更小。
这里,如果进入第二导光部分62的光的能量密度过高,则可能构成第二导光部分62的树脂(例如聚碳酸酯)将被损坏。基于聚碳酸酯的耐热性标准(温度等)和实验结果可知,如果进入第二导光部分62的光的能量密度为180mJ/cm2或以上,则树脂将被损坏。参见图7,在第一导光部分61的长度小于11mm并且输入光学纤维的能量为12.5mJ的情况下,以及在第一导光部分61的长度小于8mm并且输入光学纤维的能量为10mJ的情况下,将出现第一导光部分61与第二导光部分62之间的界面处的能量密度超过180mJ/cm2(阈值水平)的情况。理想的是使第一导光部分61的长度为8mm或以上,因为实际能够输入光学纤维的能量约为10mJ。至于第二导光部分62的长度,该长度没有被特别地限定,并且可根据测量的目标等加以适当的选择。
在当前实施例中,多个光学纤维耦合到单个导光板60。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获得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有利效果,这是因为导光板60包括由玻璃形成的第一导光部分61和由树脂形成的第二导光部分62。此外,可通过使第一导光部分61的长度设定为8mm或以上,而使进入第二导光部分62的光的能量密度低于阈值水平,从而防止对第二导光部分62造成损伤。
接下来描述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超声探头10在侧向上的剖视示意图。超声探头10配有两个彼此相互面对的导光板70,超声换能器12置于二者之间。导光板70具有由玻璃形成的第一导光部分71和由树脂形成的第二导光部分72。第一导光部分71与图3示出的第一导光部分41或图5示出的第一导光部分61相对应。第二导光部分72与图3示出的第二导光部分42或图5示出的第二导光部分62相对应。第二导光部分72朝向超声换能器弯曲。
在当前实施例中,超声探头10还配有适配器14,适配器14是树脂胶适配器或类似物。适配器14具有光透射特性和超声波透射特性。适配器14被安装到超声探头10,以覆盖超声换能器12的超声波检测表面和导光板70的光输出表面。被导光板70引导的光通过适配器14被发射到目标上。通过使用适配器14,可以容易地将光发射到光难以照射到的超声换能器正下方的区域。其余方面中,第三实施例的超声探头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的相同。
接下来描述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图9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超声探头10在侧向上的剖视示意图。超声探头10配有两个彼此相互面对的导光板80,超声换能器12置于二者之间。导光板80具有由玻璃形成的第一导光部分81和由树脂形成的第二导光部分82。第一导光部分81与图3示出的第一导光部分41或图5示出的第一导光部分61相对应。第二导光部分82与图3示出的第二导光部分42或图5示出的第二导光部分62相对应。
光漫射表面形成在第二导光部分82的朝向其光输出侧的端面上。例如,使得光漫射的突起和凹槽形成在第二导光部分82的朝向其光输出侧的端面上。还可将光漫射表面形成在第二导光部分82的朝向其光输入侧的端面上(朝向其与第一导光部分81的边界),以替代在第二导光部分82的朝向其光输出侧的端面上的光漫射表面,或者光漫射表面形成在第二导光部分82的朝向其光输入侧的端面上且光漫射表面形成在第二导光部分82的朝向其光输出侧的端面上。通过赋予第二导光部分62以漫射光的功能,消除了对于提供单独的光漫射板13(图2A和2B)的需求。
此外,在当前实施例中,导光板80设置成相对于超声换能器12的超声波检测表面成预定角度,从而由导光板80输出的光将在朝向超声换能器12内部的方向上传播,从而无需形成朝向超声换能器的内部弯曲的第二导光部分。通过提供以该方式倾斜的导光板80,光可以从导光板80的光输出表面朝超声换能器正下方的方向发射。
接下来描述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图10是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超声探头10在侧向上的剖视示意图。超声探头10配有两个彼此相互面对的导光板90,超声换能器12置于二者之间。导光板90具有由玻璃形成的第一导光部分91和由树脂形成的第二导光部分92。第一导光部分91与图3示出的第一导光部分41或图5示出的第一导光部分61相对应。第二导光部分92与图3示出的第二导光部分42或图5示出的第二导光部分62相对应。第二导光部分72朝向超声换能器弯曲。光漫射表面可以形成在第二导光部分92的朝向其光输入侧和光输出侧的端面中的至少一个端面上。
每个导光板90包括具有光透射特性的光透射部分和被形成为将光透射部分夹在其之间的反射元件。在图10中,第一导光部分91对应于光透射部分,而反射膜93对应于反射元件。无机材料(铝等)可用作反射膜93的材料。反射膜93被设置在图10中的第一导光部分91上。可以采用一种替换性的构造,其中,反射膜93被设置在第二导光部分92上。还可以采用一种替换性的构造,其中,具有比芯体光透射部分的折射率更低的折射率的材料被设置成夹持所述芯体,而不是用反射元件夹持所述芯体。有机材料诸如CYTOP可用作所述具有更低折射率的材料。即使采用这些构造,也能防止由光学纤维进入导光板的光从导光板的侧表面漏出。
本发明已经基于优选实施例在上文中作了描述。然而,本发明的超声探头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对上述实施例作出的各种变化和修改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超声探头,包括:
多个超声换能器,所述多个超声换能器沿预定的方向布置;
光学纤维,所述光学纤维将由光源发出的光导向探头主体;和
导光装置,所述导光装置将光从与所述光学纤维光学耦合的光输入端引导至位于所述超声换能器附近的光输出端;
所述导光装置包括:
由玻璃材料形成的第一导光部分,所述第一导光部分包括所述光输入端并且将来自光输入端的光导向所述光输出端,且所述第一导光部分的输出端的光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导光部分的光输入端的输入光的横截面积;
由树脂材料形成的第二导光部分,所述第二导光部分包括所述光输出端、将被所述第一导光部分引导的光导向所述光输出端、并且将光从所述光输出端朝向目标发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探头,其中:
所述第一导光部分包括形成为渐缩形状的导光路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探头,其中:
所述第一导光部分在该第一导光部分的输出端处在预定方向上扩大被引导的光的宽度为至少大于在该第一导光部分的所述光输入端处在所述预定方向上的被输入的光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探头,其中:
所述第二导光部分在朝向所述超声换能器内部的方向上弯曲。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探头,其中:
所述导光装置设置成相对于所述超声换能器的超声波检测表面以预定角度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探头,其中:
设置多个所述光学纤维和多个所述导光装置;并且
所述多个导光装置沿所述预定方向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超声探头,其中:
所述多个导光装置沿与所述预定方向垂直的方向布置而没有沿所述预定方向布置、或者所述多个导光装置除了沿所述预定方向布置之外还沿与所述预定方向垂直的方向布置,以面朝置于所述多个导光装置之间的所述超声换能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探头,其中:
设置多个光学纤维;并且
沿所述预定方向布置的所述多个光学纤维光学耦合到单个导光装置的所述光输入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超声探头,其中:
设置至少两个导光装置;并且
所述至少两个导光装置中的两个导光装置设置成彼此相互面对,并且所述超声换能器置于所述两个导光装置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探头,其中:
所述导光装置是平板状导光板,平板状导光板具有平坦芯体和设置在所述平坦芯体的两个表面上的平面覆层。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探头,其中:
所述导光装置包括反射元件和具有光透射特性的光透射部分,所述反射元件形成为在其间夹持所述光透射部分。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探头,其中:
从所述光输入端到所述第一导光部分与第二导光部分之间的边界的距离为8mm或更长。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探头,还包括:
透射光和超声波的适配器,该适配器安装到所述超声探头以覆盖所述超声换能器的超声波检测表面和所述导光装置的光输出端。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探头,还包括:
在所述光输出端的光输出侧使得光漫射的漫射板。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探头,其中:
使得光漫射的漫射表面形成在所述第二导光部分的光输出侧的端面和所述第一导光部分与第二导光部分之间的边界处的第二导光部分的端面之中的至少一个端面上。
CN201280008038.2A 2011-02-07 2012-02-06 超声探头 Active CN1033474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23733 2011-02-07
JP2011-023733 2011-02-07
JP2012016061A JP5697615B2 (ja) 2011-02-07 2012-01-30 超音波プローブ
JP2012-016061 2012-01-30
PCT/JP2012/000778 WO2012108171A1 (ja) 2011-02-07 2012-02-06 超音波プローブ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47449A CN103347449A (zh) 2013-10-09
CN103347449B true CN103347449B (zh) 2015-02-25

Family

ID=466383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08038.2A Active CN103347449B (zh) 2011-02-07 2012-02-06 超声探头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9861340B2 (zh)
EP (1) EP2674107B1 (zh)
JP (1) JP5697615B2 (zh)
CN (1) CN103347449B (zh)
WO (1) WO201210817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173781B1 (en) * 2015-11-25 2024-04-24 Xarion Laser Acoustics GmbH Airborne ultrasound testing system for a test object
JP6052817B2 (ja) * 2011-02-07 2016-12-2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プローブ及び光音響計測装置
JP5697615B2 (ja) 2011-02-07 2015-04-0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超音波プローブ
JP5840152B2 (ja) 2012-02-03 2016-01-0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プローブ
JP6143390B2 (ja) * 2012-02-29 2017-06-0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音響計測装置
JP6172912B2 (ja) * 2012-10-23 2017-08-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被検体情報取得装置および光音響プローブ
JP5908514B2 (ja) 2013-03-26 2016-04-2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プローブ
JP2014230631A (ja) * 2013-05-29 2014-12-1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音響計測用プローブ並びにそれを備えたプローブユニットおよび光音響計測装置
JP2015029550A (ja) * 2013-07-31 2015-02-16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光音響画像化装置
JP6180843B2 (ja) * 2013-08-02 2017-08-1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プローブ
JP6129694B2 (ja) * 2013-09-04 2017-05-1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音響計測用プローブ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光音響計測装置
KR102185362B1 (ko) * 2013-10-08 2020-12-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초음파 프로브 및 이를 포함한 의료 장치
JP6049209B2 (ja) 2014-01-28 2016-12-2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音響計測用プローブ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光音響計測装置
WO2016111103A1 (ja) 2015-01-08 2016-07-1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音響計測用プローブ並びにそれを備えたプローブユニットおよび光音響計測装置
US10806486B2 (en) 2015-08-31 2020-10-20 Neda Buljubasi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ultrasound guidance to target structures within a body
JP6408163B2 (ja) 2015-09-18 2018-10-1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音響計測用プローブ並びにそれを備えたプローブユニットおよび光音響計測装置
US9908702B2 (en) 2016-02-05 2018-03-06 Invia Robotics, Inc. Robotic navigation and mapping
JP6612287B2 (ja) * 2017-05-15 2019-11-2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音響波検出用プローブおよび光音響計測装置
JP6463414B2 (ja) * 2017-07-06 2019-01-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音響波プローブおよび音響波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L68115A (en) * 1983-03-14 1987-03-31 Rosenberg Lior Fluid flow detector particularly useful for microvascular monitoring
US5033814A (en) * 1989-04-10 1991-07-23 Nilford Laboratories, Inc. Line light source
JPH03279908A (ja) 1990-03-28 1991-12-11 Asahi Optical Co Ltd 側方視型内視鏡の先端部
JPH09264839A (ja) * 1996-03-28 1997-10-07 Ricoh Co Ltd 光音響計測システム
JP4220102B2 (ja) * 2000-05-02 2009-02-0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動的変化検出方法、動的変化検出装置及び超音波診断装置
CN1252468C (zh) * 2000-05-02 2006-04-19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超声波探头及使用其的超声波诊断装置
US8308784B2 (en) * 2006-08-24 2012-11-13 Jackson Streeter Low level light therapy for enhancement of neurologic function of a patient affected by Parkinson's disease
US6690958B1 (en) * 2002-05-07 2004-02-10 Nostix Llc Ultrasound-guided near infrared spectrophotometer
EP1533637B1 (en) * 2002-06-27 2007-10-31 Jtekt Corporation Beam collecting device and laser emission device
JP4406226B2 (ja) * 2003-07-02 2010-01-27 株式会社東芝 生体情報映像装置
WO2005068973A1 (en) * 2004-01-13 2005-07-28 Glucon Inc. Photoacoustic sensor
EP1711101A1 (en) * 2004-01-15 2006-10-18 Glucon Inc. Wearable glucometer
JP4643153B2 (ja) * 2004-02-06 2011-03-02 株式会社東芝 非侵襲生体情報映像装置
US20060184042A1 (en) * 2005-01-22 2006-08-17 The Texas A&M University System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dark-field reflection-mode photoacoustic tomography
CN2915036Y (zh) * 2005-12-16 2007-06-27 华南师范大学 基于声透镜的光声成像和层析成像装置
US20070244371A1 (en) * 2006-04-04 2007-10-18 Nguyen Hoa D Phlebectomy illumination device and methods
US8298144B2 (en) * 2006-06-23 2012-10-30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Timing controller for combined photoacoustic and ultrasound imager
WO2008005554A2 (en) * 2006-07-06 2008-01-10 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dical imaging using near-infrared optical tomography, fluorence tomography combined with ultrasound
WO2008011112A2 (en) * 2006-07-19 2008-01-24 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dical imaging using combined near-infrared optical tomography, fluorescent tomography and ultrasound
JP5546111B2 (ja) 2007-06-29 2014-07-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超音波探触子、該超音波探触子を備えた検査装置
US20090005685A1 (en) * 2007-06-29 2009-01-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Ultrasonic probe and inspection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the ultrasonic probe
JP5019289B2 (ja) * 2007-08-10 2012-09-05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光ファイバ照明装置
CN101828102B (zh) * 2007-10-16 2014-12-17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生成和集成小型照明方案的设备、系统和方法
WO2010048258A1 (en) 2008-10-23 2010-04-29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Reflection-mode photoacoustic tomography using a flexibly-supported cantilever beam
AU2008335144A1 (en) * 2007-12-10 2009-06-18 Stc.Unm Photoacoustic imaging devices and methods of imaging
JP2010179085A (ja) 2008-07-11 2010-08-19 Canon Inc 生体情報取得装置
JP4829934B2 (ja) * 2008-07-11 2011-12-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検査装置
US20100094134A1 (en) * 2008-10-14 2010-04-15 The 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dical imaging using near-infrared optical tomography combined with photoacoustic and ultrasound guidance
JP2010125260A (ja) * 2008-12-01 2010-06-10 Canon Inc 生体検査装置
US7860360B2 (en) * 2009-01-23 2010-12-28 Raytheon Company Monolithic signal coupler for high-aspect ratio solid-state gain media
JP5275830B2 (ja) 2009-01-26 2013-08-2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超音波断層画像化装置および光超音波断層画像化方法
JP5525787B2 (ja) 2009-09-14 2014-06-18 株式会社東芝 生体情報映像装置
US20110085348A1 (en) * 2009-10-13 2011-04-14 Dobson Paul J LED light source for fiber optic cable
JP5448918B2 (ja) * 2010-02-24 2014-03-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生体情報処理装置
JP5697361B2 (ja) 2010-04-26 2015-04-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音響波測定装置
JP5751769B2 (ja) * 2010-07-27 2015-07-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情報取得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697615B2 (ja) 2011-02-07 2015-04-0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超音波プローブ
JP5647942B2 (ja) 2011-04-27 2015-01-0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音響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プローブユニット並びに内視鏡
JP5647941B2 (ja) 2011-04-27 2015-01-0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音響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プローブユニット並びに内視鏡
US10299685B2 (en) * 2011-12-22 2019-05-28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of the Commonwealth System of Higher Edu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enhance light illuminating intensity and diffusivity
JP5879285B2 (ja) 2012-02-29 2016-03-0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音響波検出用プローブおよび光音響計測装置
US20150272444A1 (en) * 2012-08-14 2015-10-01 Koninklijke Philips N.V. Compact laser and efficient pulse delivery for photoacoustic imag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697615B2 (ja) 2015-04-08
CN103347449A (zh) 2013-10-09
EP2674107B1 (en) 2019-02-06
US20180035975A1 (en) 2018-02-08
US20130310694A1 (en) 2013-11-21
US9861340B2 (en) 2018-01-09
WO2012108171A1 (ja) 2012-08-16
EP2674107A4 (en) 2016-05-11
EP2674107A1 (en) 2013-12-18
JP2012179350A (ja) 2012-09-20
US10716539B2 (en) 2020-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47449B (zh) 超声探头
US8477298B2 (en) Angle-cleaved optical fibers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same
CN103501707B (zh) 光声测量装置和与其一起使用的探头单元、以及内窥镜
US20170224222A1 (en) Probe
US5754716A (en) Optical mode mixer using fiber optic bundle
JP5840070B2 (ja) 光音響計測装置および光音響計測装置用プローブ
US10342435B2 (en) Photoacoustic measurement apparatus and probe for photoacoustic measurement apparatus
JP2013200347A (ja) 光レセプタクル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光モジュール
US10349835B2 (en) Optical switching unit, optical probe including the same, and medical imaging apparatus including optical probe
JP6052817B2 (ja) プローブ及び光音響計測装置
CN210465678U (zh) 一种激光发射装置以及激光雷达系统
US20130253333A1 (en) Tissue interface elements for application of optical signals into tissue of a patient
JP2013158427A (ja) 超音波プローブ
Kim et al. Side-coupled asymmetric plastic optical fiber coupler for optical sensor systems
US20020064343A1 (en) Optical coupling device with anisotropic light-guiding member
CN210990224U (zh) 手持光声成像探测机构
US20220299696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Of Side Illumination Of Waveguides
KR101853090B1 (ko) 광 도파로 집광용 엘이디 광원 장치
JP5550534B2 (ja) 超音波顕微鏡
CN117547205A (zh) 焦点独立可调的三模态内窥探头装置及方法
JP2017207788A (ja) 光モジュー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