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19863B - 一种透湿多孔性薄膜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透湿多孔性薄膜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319863B CN103319863B CN201210092679.2A CN201210092679A CN103319863B CN 103319863 B CN103319863 B CN 103319863B CN 201210092679 A CN201210092679 A CN 201210092679A CN 103319863 B CN103319863 B CN 10331986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lylactic acid
- resin
- acid based
- moisture
- based resi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Manufacture Of Porous Articles, And Recovery And Treatment Of Waste Products (AREA)
- Biological Depolymerization Polym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透湿多孔性薄膜,包含有聚乳酸系树脂(A)、聚乳酸系树脂以外的热塑性树脂(B)、和填充剂沸石;以各组分的重量份计,在聚乳酸系树脂(A)和聚乳酸系树脂以外的热塑性树脂(B)组成的100重量份中,聚乳酸系树脂(A)为10~95重量份,聚乳酸系树脂以外的热塑性树脂(B)为5~90重量份。该多孔性薄膜透湿性、柔软性、耐热性好,可生物降解,可用于制作床单、枕套、卫生巾、纸尿布等吸收性物品的底材及防雨衣、手套等服装用材料、垃圾袋及肥料袋、或蔬菜和水果等食品袋、各种工业产品的包装材料袋等。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薄膜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聚乳酸系树脂为基体,透湿性、柔软性、耐热性好,可生物降解,且生物基含量高的透湿多孔性薄膜。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塑料制品的废弃造成的土壤污染问题,及其焚烧后增加二氧化碳排放而造成的“温室效应”问题备受关注。聚乳酸是以乳酸为主要原料聚合得到的聚合物,原料来源充分而且可以再生。聚乳酸的生产过程无污染,而且产品可以生物降解,实现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因此引起了关注。
聚乳酸的应用十分广泛,其中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薄膜上的应用。与其他生物可降解塑料相比,聚乳酸具有最良好的抗拉强度及延展度,适用于各种普通塑料的加工方式。然而,聚乳酸的柔软性和耐冲击性欠缺,为了使其能够像以聚乙烯等聚烯烃为代表的软质薄膜那样适用化,需要在改善这些方面的特性上尝试各种方法。
在透湿多孔性薄膜中,例如专利文献特开2004-149679中,公开了一种选择聚乳酸聚合物、脂肪族和芳香族共聚酯,以及脂肪族多元羧酸酯、脂肪族多元醇酯、脂肪族多元醇醚、羟基酸酯为普通增塑剂,配合粉末状填充剂,形成了多孔性薄膜。但是使用上述专利文献中记载的技术,可以提高一定的透湿性,但并不充分。
此外,在改善聚乳酸柔软性和耐冲击性,提高薄膜透湿性的同时,保持整个薄膜的生物降解性及可再生性也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开发了一种以聚乳酸系树脂为基体,具有高透湿、柔软性、耐热性好,以及可生物降解,且生物基含量高的透湿多孔性薄膜。
本发明提供一种透湿多孔性薄膜,包含有聚乳酸系树脂(A)【以下简称树脂(A)】、聚乳酸系树脂以外的热塑性树脂(B)【以下简称树脂(B)】、和填充剂沸石;
以各组分的重量份计,在聚乳酸系树脂(A)和聚乳酸系树脂以外的热塑性树脂(B)组成的100重量份中,聚乳酸系树脂(A)为10~95重量份,聚乳酸系树脂以外的热塑性树脂(B)为5~90重量份;
以聚乳酸系树脂(A)和聚乳酸系树脂以外的热塑性树脂(B)组成的100重量份为基础,填充剂沸石为26~67重量份;
所述透湿多孔性薄膜的透湿度在2100g/m2·24h以上。
本发明的透湿多孔性薄膜的透湿度优选为2100~4140g/m2·24h。
本发明对于透湿多孔性薄膜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考虑到薄膜厚度大于10μm时,薄膜的韧性变强,后处理性好,而且膜卷的形态和放卷性变好,薄膜厚度小于60μm时,柔软性、透湿性好,其厚度优选为10~60μm。
考虑到生物降解性,所述的聚乳酸系树脂(A)和/或聚乳酸系树脂以外的热塑性树脂(B)优选为生物降解性树脂。
所述的聚乳酸系树脂(A)中,优选生物来源组分重量含量超过50%。
所述的聚乳酸系树脂以外的热塑性树脂(B)中,优选生物来源组分重量含量超过50%。
以下对于本发明的透湿多孔性薄膜作详细说明。
树脂(A):
树脂(A)指聚乳酸系树脂。聚乳酸系树脂是以L-乳酸结构单元和/或D-乳酸结构单元为主要成分的聚合物。聚L-乳酸树脂的结晶性,随其含有D-乳酸结构单元的多少而变化。也就是说,如果聚L-乳酸树脂中含有较多的D-乳酸结构单元,那么聚L-乳酸树脂的结晶性降低甚至接近非结晶,反之,如果聚L-乳酸树脂中含有较少的D-乳酸结构单元,那么聚L-乳酸树脂的结晶性提高。同样,聚D-乳酸树脂的结晶性也随其含有L-乳酸结构单元的多少而变化。即在聚D-乳酸树脂中,如果含有较多的L-乳酸结构单元,那么聚D-乳酸树脂的结晶性降低甚至接近非结晶,反之,如果聚D-乳酸树脂中含有较少的L-乳酸结构单元,那么聚D-乳酸树脂的结晶性提高。
本发明中所述的树脂(A)为结晶型聚乳酸系树脂和非晶型聚乳酸系树脂的混合物。
本发明中所述的结晶型聚乳酸系树脂是指该聚乳酸系树脂在加热的情况下充分结晶化后,在适当的温度范围内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进行测量,根据结晶熔解热观测到明确熔点的聚乳酸系树脂。
另一方面,本发明中所述的非晶型聚乳酸系树脂,是指采用同样的方法测定,没有观测到明确熔点的聚乳酸系树脂。
为了满足实用机械特性的要求,本发明所述的聚乳酸系树脂(A)的重均分子量通常为5万~50万,优选8万~40万,更优选10万~30万。这里所说的重均分子量,指的是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氯仿作溶剂进行测定,根据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换算法计算得出的分子量。
本发明中,在树脂(A)和树脂(B)组成的100重量份中,树脂(A)10~95重量份。小于10重量份时,薄膜的耐热性、耐渗出性差;而大于95重量份时,薄膜的柔软性差。其中,树脂(A)优选为20~90重量份,进一步优选30~85重量份,最优选40~80重量份。
树脂(B):
为了提高柔软性和透湿性,本发明的透湿多孔性薄膜含有树脂(B)。树脂(B)指聚乳酸系树脂以外的热塑性树脂。该热塑性树脂包括聚酯系的热塑性树脂或各种树脂系增塑剂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聚酯系热塑性树脂的具体例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等芳香族聚酯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丁二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丁二酸酯、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己二酸酯等脂肪族芳香族聚酯系树脂、聚乙醇酸、聚(3-羟基丁酸酯)、聚(3-羟基丁酸·3-羟基戊酸酯)、聚己内酯、聚丁二醇丁二酸酯、或聚(丁二醇丁二酸·己二酸酯)等脂肪族聚酯系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考虑到柔软性、透湿性及生物降解性,在这些树脂中,选择生物降解性的脂肪族芳香族聚酯系树脂或脂肪族聚酯系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
为了保证整个薄膜的生物降解性,作为树脂(B)的树脂系增塑剂选用生物可降解性的树脂系增塑剂。
考虑到生物可降解性及增塑剂的耐渗出性、薄膜的耐热性、耐粘结性,本发明所述的作为树脂(B)的树脂系增塑剂优选熔点大于35℃的树脂系增塑剂。而为了满足聚乳酸系树脂(A)和聚乳酸系树脂以外的热塑性树脂(B)的熔融加工温度,所述树脂系增塑剂的熔点需小于150℃。出于上述考虑,本发明所述的作为树脂(B)的树脂系增塑剂,进一步优选含有具有聚醚链段与聚乳酸链段的嵌段共聚物、或聚乳酸以外的聚酯链段与聚乳酸链段的嵌段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上述聚合物的增塑部分为聚醚链段和聚酯链段。
上述嵌段共聚物增塑剂的增塑部分进一步优选为少量添加即可赋予理想柔软性的聚醚链段。即嵌段共聚物增塑剂进一步优选为聚醚链段和聚乳酸链段的嵌段共聚物。聚醚链段具体包括: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四氢呋喃、或聚乙二醇/聚丙二醇共聚合物等组成的链段。尤其是,聚乙二醇组成的链段与树脂(A)(聚乳酸系树脂)的亲和性高,添加很少量包含这种链段的增塑剂即可赋予理想的柔软性。
嵌段共聚物增塑剂的每个分子中,聚醚链段或聚乳酸以外的聚酯链段的数均分子量为7,000~20,000。在上述范围内,透湿多孔性薄膜具有充分的柔软性,而且熔融粘度适当,吹膜时制膜的稳定性好。
上述嵌段共聚物中的嵌段构成顺序没有特殊限制。从更有效的抑制渗出的角度来看,在嵌段共聚物增塑剂的分子两端至少一端为聚乳酸链段,最好两端均为聚乳酸链段。
即树脂(B)优选为含有具有聚醚链段与聚乳酸链段的嵌段共聚物、具有聚乳酸以外的聚酯链段与聚乳酸链段的嵌段共聚物、脂肪族聚酯系树脂、或脂肪族芳香族聚酯系树脂中的一种或几种。考虑到柔软性和透湿性,进一步优选为含有具有聚醚链段与聚乳酸链段的嵌段共聚物或具有聚乳酸以外的聚酯链段与聚乳酸链段的嵌段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和脂肪族聚酯树脂或脂肪族芳香族聚酯树脂中的至少一种的组合。
当本发明的透湿多孔性薄膜中含有的树脂(B)指的是各种树脂类增塑剂与树脂类增塑剂以外的聚酯系热塑性树脂的组合物时,组合的重量比优选(各树脂类增塑剂/树脂类增塑剂以外的聚酯系热塑性树脂)=(5/95)~(95/5),进一步优选(10/90)~(80/20),最优选(20/80)~(60/40)。
本发明的透湿多孔性薄膜中树脂(B)的含量,低于5重量份,薄膜柔软性不足;高于90重量份,薄膜耐热性、耐渗出性不足。树脂(B)的含有量优选10~80重量份,进一步优选15~70重量份,最优选为20~60重量份。
填充剂沸石:
为了提高透湿性,本发明的透湿多孔性薄膜中必需含有填充剂沸石。所述透湿多孔性薄膜使用的填充剂沸石是平均直径介于0.1~10μm的沸石。沸石的平均粒径大于0.1μm时,作为填充剂才可能在薄膜中高填充,从而增加了薄膜多孔化、透湿性提高的可能性;而当平均粒径小于10μm时,薄膜的延伸性好,从而也增加了薄膜多孔化、透湿性提高的可能性。进一步优选的平均直径为1~6μm。另外,此处所说的平均粒径是指用激光衍射散射法测定的累积分布50%时的平均直径。
与常用的填充剂如碳酸钙相比,沸石的多孔结构更有利于透湿度的提高,同时有消臭剂的作用。
以树脂(A)和树脂(B)组成的100重量份为基础,填充剂沸石的添加量为26~67重量份。低于26重量份,透湿性不足;高于67重量份,会导致薄膜的拉伸强度、拉伸伸长率不足,还可能会使制膜时的熔融加工性、延伸性等变差。
本发明所述的透湿多孔性薄膜,其制备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将各成分溶于溶剂形成溶液均一混合后,虽可除去溶剂制造出组成物,但优选无需将原料溶解在溶剂中、除去溶剂的实用制造方法,即采用将各成分进行溶融混练的方法制造组成物。对于溶融混练法,没有特殊的限制,可以使用混炼机、滚压机、密炼机、单螺杆或双螺杆挤出机等通用公知的混合机。其中考虑到生产性,优选单螺杆或双螺杆挤出机。
溶融混练时的温度为150~240℃,为了防止聚乳酸系树脂的劣化,优选190~210℃。
本发明的透湿多孔性薄膜,可以使用上述方法制得的组成物,采用吹膜法、管式法、T型模头压延法等现有制膜方法制得。
本发明的透湿多孔性薄膜采用吹膜法制造时,可使用下述方法。将用前述方法制得的组成物在真空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挤出至环状模头,从环状模头开始,向挤出物内部充入干燥的空气,形成风铃状(膜泡),再用风环将其均一固化,用夹棍轧平,按照设定的牵引速度牵伸,根据需要进行两边或单边分切卷取,得到所需的多孔性薄膜。本发明的透湿多孔性薄膜的组成物的挤出温度通常为150~240℃。为了得到良好的透湿性,环状模头的温度很重要,该温度优选150~190℃;进一步优选155~185℃。考虑到环状模头厚度的精度、均一性,最好选用螺纹型的。
薄膜成型后,为了提高印刷性,贴合适用性,涂层适用性等,最好对其实施各种表面处理。本发明对于表面处理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选用:电晕放电处理、等离子体处理、淬火处理、或酸处理等。虽然可以使用各种方法,但考虑到连续处理的可能,向现有制膜设备中容易添加装置,处理过程简便等,最好选用电晕放电处理。
本发明的透湿多孔性薄膜,耐渗出性、防粘结性好,所以薄膜可以从卷取后的卷辊上顺利的卷出。
为了使透湿度达到2100g/m2·24h以上,采用吹膜法制造本发明的透湿多孔性薄膜时,还需要将吹胀比和牵伸比调整在一定范围内。吹胀比是指膜泡的最终半径(RL)与环状模头的半径(RO)比RL/RO,牵伸比是指成形薄膜的卷取速度(VL)与熔融树脂从模头挤出的速度(VO)比VL/VO。为了使空孔率达到1~80%,吹胀比优选1.5~5.0,进一步优选2.0~4.5,最优选2.5~4.0;牵伸比优选2~100,进一步优选5~80,再进一步优选10~60,最优选20~40。为了进一步提高透湿度,还可以将吹膜法得到的薄膜用罗拉式拉伸机进一步拉伸。
采用T型模头压延法制造本发明的透湿多孔性薄膜时,可使用下列方法:将用前述方法调整好的组成物在真空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挤出,从缝口间隔0.5~3mm的扁平状模头中挤出,在表面温度设定为0~40℃的金属冷却辊上,再用直径为0.5mm的丝状电极静电附着,得到无取向流延膜。得到的无取向流延膜在加热辊上边输送边升温至纵向拉伸温度。升温时,最好使用红外线加热器等辅助加热。拉伸温度优选50~90℃,进一步优选55~85℃、最优选60~80℃。这样升温后的无取向薄膜因加热辊间的转速不同,纵向上受到1次、或者2次以上的多次拉伸。总拉伸倍率优选1.5~5倍,进一步优选2~4倍。上述单向拉伸后的薄膜冷却后,用夹子夹住薄膜两端,送入拉幅机进行横向拉伸。拉伸温度优选55~95℃,进一步优选60~90℃,最优选65~85℃。拉伸倍率优选1.5~5倍,进一步优选2~4倍。拉伸后的薄膜在紧绷或横向松弛的情况下进行热定型。热处理温度优选90~150℃,进一步优选100~140℃、最优选110~130℃。若要使薄膜的热收缩率低,那么热处理温度要高一些。热处理的时间优选0.2~30秒,但没有特别限定。考虑到降低薄膜横向的热收缩率,松弛率优选1~10%,进一步优选3~5%。热定型处理前的薄膜要充分冷却。此外,薄膜降至室温时,根据需要在纵向及横向边进行松弛处理,边使薄膜冷却卷取,这样可以得到透湿多孔性薄膜。
为了使透湿度达到2100g/m2·24h以上,本发明的透湿多孔性薄膜采用T型模头压延法制造时,需要按照上述优选的温度、倍率进行拉伸。拉伸可以是纵向或者横向的单向拉伸,也可以是纵向和横向的双向拉伸。另外,根据需要,也可进行二次纵向拉伸和/或二次横向拉伸。
本发明的透湿多孔性薄膜,在不损害本发明成果的情况下,还可含有前述以外的添加剂,例如:公知的增塑剂、氧化防止剂、紫外线稳定剂、防着色剂、结晶成核剂、有机润滑剂、消光剂、抗菌剂、消臭剂、阻燃剂、耐候剂、防静电剂、抗氧化剂、粒子交换剂、分散剂、粘合剂、消泡剂、颜料、或染料等。
本发明提供一种以聚乳酸系树脂为基体,高透湿、柔软性、耐热性好,可生物降解,且生物基含量高的透湿多孔性薄膜。这种多孔性薄膜主要应用于透湿性、要求较高的特殊场合,可用于制作床单、枕套、卫生巾、纸尿布等吸收性物品的底材及医疗·卫生材料、防雨衣、手套等服装用材料、垃圾袋及肥料袋、或蔬菜和水果等食品袋、各种工业产品的包装材料袋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更具体的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测定及评价方法:
(1)拉伸弹性模量(MPa)
用ORIENTEX公司制造的TENSILONUCT-100,在室温23℃,相对湿度65%的条件下,测定拉伸弹性模量。
具体方法为,将薄膜切成150mm×10mm的样条,拉伸间距为50mm,拉伸速度为200m/分,按照JISK-7127(1999)规定的方法,分别在纵向及横向方向上测定10次,取平均值为拉伸弹性模量。
(2)拉伸伸长率(%)
用ORIENTEX公司制造的TENSILONUCT-100,在室温23℃,相对湿度65%的条件下,测定拉伸伸长率。
具体方法为,将薄膜切成150mm×10mm的样条,拉伸间距为50mm,拉伸速度为200m/分,按照JISK-7127(1999)规定的方法,分别在纵向及横向方向上测定10次,取平均值为拉伸伸长率。
(3)透湿性
将恒温恒湿装置设定为25℃,90%RH,按照JISZ0208(1976)规定的方法测定透湿度(g/(m2·day))。
将所测得的透湿度,按以下的基准进行评价。
◎:3500g/(m2·day)以上;
○:2100g/(m2·day)以上,3500g/(m2·day)以下;
△:900g/(m2·day)以上,2100g/(m2·day)以下;
×:900g/(m2·day)以下。
(4)耐热性
将评价用的薄膜平整的贴在尺寸150mm的铝制框架上,不要产生褶皱,用夹子将薄膜固定好,在一定温度的热风干燥箱中放置5分钟后取出观察薄膜的状态。热风干燥箱设定的温度每5℃变化一次,反复进行实验,薄膜上出现空孔时,或薄膜融粘在框架上等变化发生时的最高温度即为耐热温度(℃)。
将所测得的耐热温度,按以下的基准进行评价。
○:140℃以上;
△:120℃以上,140℃以下;
×:120℃以下。
原料来源:
【树脂(A)】
(A1):聚乳酸树脂,重均分子量=200,000,熔点=166℃(Natureworks制,商品名Ingeo4032D)。
(A3):聚乳酸树脂,重均分子量=200,000,熔点=无(Natureworks制,商品名Ingeo4060D)。
上述的重均分子量是使用日本Warters株式会社制造的Warters2690,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基准,柱温度为40℃,氯仿作溶剂测定得出的。
另外,上述熔点是将聚乳酸树脂在100℃的热风干燥箱干燥24小时后,使用精工电子有限公司制作差示扫描量热仪RDC220,将试料5mg放置铝制的托盘中,从25℃开始,以20℃/分钟的升温速度,升温至250℃,求出的升温时结晶熔解峰的温度。
【树脂(B)】
(B1):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己二酸酯(BASF制,商品名“Ecoflex”FBX7011)。
(B4):将62重量份的数均分子量为8000的聚乙二醇、38重量份的L-丙交酯和0.05重量份的辛酸锡混合后置于带有搅拌装置的反应容器中,氮气条件下,160℃聚合3小时后,得到末端为平均分子量8000的聚乙二醇,含有数均分子量为2500的聚乳酸链段的嵌段共聚物增塑剂(B4)。
【填充剂沸石】
(C1):活化沸石(平均粒径5.6μm)。
(C2):天然沸石(平均粒径7.8μm)。
(C3):活化沸石(平均粒径2.3μm)。
【填充剂碳酸钙】
(D1):碳酸钙(表面处理:硅烷偶联剂,平均粒径2.0μm)
比较例1
聚乳酸树脂(A1)15重量份,聚乳酸树脂(A3)43重量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己二酸酯(B1)的20重量份,嵌段共聚物增塑剂(B4)22重量份,填充剂(C1)20重量份的混合物,添加到螺杆直径为44mm,螺管温度190℃的真空双螺杆挤出机中,边抽真空边熔融混炼,均匀混合后,得到组成物的粒料。
将这些粒料用旋转真空干燥箱,在60℃下,真空干燥12小时。
干燥后的粒料添加到螺管温度为190℃的单螺杆挤出机中,从温度为190℃的T型模头中挤出膜状物,置于20℃的滚筒上冷却,作成无取向的薄膜。将该无取向的薄膜用罗拉式拉伸机在70℃下,纵向拉伸5倍。然后将单取向的薄膜在冷却辊上冷却,用夹子夹住两端,送入拉幅机中,在70℃下,横向拉伸5倍。接着,定长下,120℃处理10秒钟,横向松弛5%后,得到厚度20μm的多孔性薄膜。所得薄膜的物性在表1中列出。
比较例2
聚乳酸树脂(A1)15重量份,聚乳酸树脂(A3)43重量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己二酸酯(B1)20重量份,嵌段共聚物增塑剂(B4)22重量份,填充剂(C1)70重量份的混合物,添加到螺杆直径为44mm,螺管温度180℃的真空双螺杆挤出机中,边抽真空边熔融混炼,均匀混合后,得到组成物的粒料。所得粒料用旋转真空干燥箱,在60℃下,真空干燥12小时。
干燥后的粒料添加到螺管温度为180℃单螺杆挤出机中,按下述吹膜法制膜。从直径250mm、间隙1.3mm、温度160℃的螺旋环状模头中,向上挤出吹胀比为2.4的膜泡,风环冷却后,用模头上方的夹棍轧平牵伸,两边用刀片分切成两片后,用卷取器卷取,得到吹膜法制得的厚度为20μm薄膜。所得薄膜的物性在表1中列出。
比较例3
聚乳酸树脂(A1)15重量份,聚乳酸树脂(A3)43重量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己二酸酯(B1)20重量份,嵌段共聚物增塑剂(B4)22重量份,填充剂碳酸钙(D1)67重量份的混合物,添加到螺杆直径为44mm,螺管温度180℃的真空双螺杆挤出机中,边抽真空边熔融混炼,均匀混合后,得到组成物的粒料。所得粒料用旋转真空干燥箱,在60℃下,真空干燥12小时。
干燥后的粒料添加到螺管温度为180℃单螺杆挤出机中,按下述吹膜法制膜。从直径250mm、间隙1.3mm、温度160℃的螺旋环状模头中,向上挤出吹胀比为2.4的膜泡,风环冷却后,用模头上方的夹棍轧平牵伸,两边用刀片分切成两片后,用卷取器卷取,得到吹膜法制得的薄膜。
将所得薄膜,用罗拉式拉伸机在76℃下,纵向拉伸3.3倍,得到厚度为18μm的薄膜。所得薄膜的物性在表1中列出。
实施例1
聚乳酸树脂(A1)15重量份,聚乳酸树脂(A3)43重量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己二酸酯(B1)20重量份,嵌段共聚物增塑剂(B4)22重量份,填充剂(C2)26重量份的混合物,添加到螺杆直径为44mm,螺管温度180℃的真空双螺杆挤出机中,边抽真空边熔融混炼,均匀混合后,得到组成物的粒料。所得粒料用旋转真空干燥箱,在60℃下,真空干燥12小时。
干燥后的粒料添加到螺管温度为180℃单螺杆挤出机中,按下述吹膜法制膜。从直径250mm、间隙1.3mm、温度160℃的螺旋环状模头中,向上挤出吹胀比为2.4的膜泡,风环冷却后,用模头上方的夹棍轧平牵伸,两边用刀片分切成两片后,用卷取器卷取,得到吹膜法制得的薄膜。
将所得薄膜,用罗拉式拉伸机在76℃下,纵向拉伸3.7倍,得到厚度为15μm的薄膜。所得薄膜的物性在表1中列出。
实施例2
按照表1所示,改变薄膜的组成和制造条件,采用实施例1的方法处理,得到厚度为10μm的薄膜。所得薄膜的物性在表1中列出。
实施例3
按照表1所示,改变薄膜的组成和制造条件,采用实施例1的方法处理,得到厚度为33μm的薄膜。所得薄膜的物性在表1中列出。
实施例4
按照表1所示,改变薄膜的组成和制造条件,采用实施例1的方法处理,得到厚度为20μm的薄膜。所得薄膜的物性在表1中列出。
实施例5
按照表1所示,改变薄膜的组成和制造条件,采用实施例1的方法处理,得到厚度为12μm的薄膜。所得薄膜的物性在表1中列出。
实施例6
聚乳酸树脂(A1)13重量份,聚乳酸树脂(A3)38重量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己二酸酯(B1)29重量份,嵌段共聚物增塑剂(B4)20重量份,填充剂(C2)43重量份的混合物,添加到螺杆直径为44mm,螺管温度180℃的真空双螺杆挤出机中,边抽真空边熔融混炼,均匀混合后,得到组成物的粒料。所得粒料用旋转真空干燥箱,在60℃下,真空干燥12小时。
干燥后的粒料添加到螺管温度为180℃单螺杆挤出机中,按下述吹膜法制膜。从直径250mm、间隙1.3mm、温度160℃的螺旋环状模头中,向上挤出吹胀比为2.4的膜泡,风环冷却后,用模头上方的夹棍轧平牵伸,两边用刀片分切成两片后,用卷取器卷取,得到吹膜法制得的薄膜。
将所得薄膜,用罗拉式拉伸机在70℃下,纵向拉伸5倍,得到厚度为16μm的薄膜。所得薄膜的物性在表1中列出。
附表的简单说明:
树脂(A)树脂(B)均为生物降解性树脂,且(A1)(A3)为生物来源性树脂,(B4)也具有部分生物来源性。最终所得的透湿薄膜组分中树脂可完全生物降解,组分中生物来源组分含量均超过50%。
表1中,树脂(A)和树脂(B)的“重量%”是指以树脂(A)和树脂(B)合计量为100重量份的值(重量%)。填充剂(C)的“重量份”是指树脂(A)+树脂(B)=100重量份时的值(重量份)。填充剂(D)的“重量份”是指树脂(A)+树脂(B)=100重量份时的值(重量份)。
Claims (8)
1.一种透湿多孔性薄膜,其特征是:包含有聚乳酸系树脂(A)、聚乳酸系树脂以外的热塑性树脂(B)、和填充剂沸石;
以各组分的重量份计,在聚乳酸系树脂(A)和聚乳酸系树脂以外的热塑性树脂(B)组成的100重量份中,聚乳酸系树脂(A)为10~95重量份,聚乳酸系树脂以外的热塑性树脂(B)为5~90重量份;其中,热塑性树脂(B)含有聚醚链段与聚乳酸链段的嵌段共聚物;
以聚乳酸系树脂(A)和聚乳酸系树脂以外的热塑性树脂(B)组成的100重量份为基础,填充剂沸石为26~67重量份;
所述透湿多孔性薄膜的透湿度在2100g/m2·24h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湿多孔性薄膜,其特征是:所述的填充剂沸石是平均直径介于0.1~10μm的沸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湿多孔性薄膜,其特征是:所述的聚乳酸系树脂(A)和/或聚乳酸系树脂以外的热塑性树脂(B)为生物降解性树脂。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透湿多孔性薄膜,其特征是:所述的聚乳酸系树脂(A)中生物来源组分重量含量超过50%。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透湿多孔性薄膜,其特征是:所述的聚乳酸系树脂以外的热塑性树脂(B)中生物来源组分重量含量超过5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湿多孔性薄膜,其特征是:所述的聚乳酸系树脂(A)为结晶型聚乳酸系树脂和非晶型聚乳酸系树脂的混合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湿多孔性薄膜,其特征是:所述的聚乳酸系树脂以外的热塑性树脂(B)选自于含有具有聚醚链段与聚乳酸链段的嵌段共聚物和脂肪族聚酯树脂或脂肪族芳香族聚酯树脂中的至少一种的组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湿多孔性薄膜,其特征是:所述的透湿多孔性薄膜厚度为10~60μ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092679.2A CN103319863B (zh) | 2012-03-19 | 2012-03-19 | 一种透湿多孔性薄膜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092679.2A CN103319863B (zh) | 2012-03-19 | 2012-03-19 | 一种透湿多孔性薄膜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319863A CN103319863A (zh) | 2013-09-25 |
CN103319863B true CN103319863B (zh) | 2016-05-18 |
Family
ID=491889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092679.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19863B (zh) | 2012-03-19 | 2012-03-19 | 一种透湿多孔性薄膜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31986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559095B (zh) * | 2013-10-28 | 2018-05-01 | 东丽先端材料研究开发(中国)有限公司 | 用于制备微多孔薄膜的树脂组合物及微多孔薄膜 |
CN111171554A (zh) * | 2020-03-02 | 2020-05-19 | 美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超高透湿型雾面热塑性聚氨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082140A (ja) * | 2001-09-10 | 2003-03-19 | Unitika Ltd | 生分解性を有する多孔性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04149679A (ja) * | 2002-10-31 | 2004-05-27 | Unitika Ltd | 生分解性を有する多孔性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CN1785641A (zh) * | 2005-12-15 | 2006-06-14 | 闫万琪 | 一种共混生物降解材料的生产工艺 |
JP2009167297A (ja) * | 2008-01-16 | 2009-07-30 | Toyota Motor Corp | 加水分解性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 |
-
2012
- 2012-03-19 CN CN201210092679.2A patent/CN103319863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082140A (ja) * | 2001-09-10 | 2003-03-19 | Unitika Ltd | 生分解性を有する多孔性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04149679A (ja) * | 2002-10-31 | 2004-05-27 | Unitika Ltd | 生分解性を有する多孔性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CN1785641A (zh) * | 2005-12-15 | 2006-06-14 | 闫万琪 | 一种共混生物降解材料的生产工艺 |
JP2009167297A (ja) * | 2008-01-16 | 2009-07-30 | Toyota Motor Corp | 加水分解性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319863A (zh) | 2013-09-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Burgos et al. | Characterization and ageing study of poly (lactic acid) films plasticized with oligomeric lactic acid | |
Arrieta et al. | Development of flexible materials based on plasticized electrospun PLA–PHB blends: Structural, thermal, mechanical and disintegration properties | |
CN103097441B (zh) | 多孔性膜 | |
CN110835417B (zh) | 一种阻隔性可降解抗菌食品保鲜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2892817B (zh) | 聚乳酸系膜 | |
CN100379800C (zh) | 可生物降解的树脂膜或片及其制造方法 | |
EP2499189B1 (de) |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schrumpffolien | |
DE60223712T2 (de) | Fenster aus biaxial orientierten folien aus polymilchsäure-harz | |
Jiang et al. | Structure and improved properties of PPC/PBAT blends via controlling phase morphology based on melt viscosity | |
CN102816417B (zh) | 一种热收缩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732685A (zh) | 生物可降解聚合物共混物 | |
Shin et al. |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ductile PLA/PEG blend films for eco-friendly flexible packaging application | |
JP7523431B2 (ja) | ポリヒドロキシアルカノエート系樹脂組成物、その成形体及びフィルム又はシート | |
Pivsa-Art et al. | Preparation of Polymer Blends between Poly (L-lactic acid), Poly (butylene succinate-co-adipate) and Poly (butylene adipate-co-terephthalate) for Blow Film Industrial Application | |
JP2002146170A (ja) | 結晶性ポリ乳酸樹脂組成物、これを用いたフィルムおよびシート | |
CN106433047A (zh) | 高强高韧生物降解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9397810A (zh) | 一种性能可调的全生物降解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319863B (zh) | 一种透湿多孔性薄膜 | |
US20220119598A1 (en) | Method for preparing starch blends | |
Yan et al. | Effect of 1, 4-bis (tert-butyl peroxy isopropyl) benzene on the rheological, mechanical, thermal and barrier properties of poly (butylene succinate-co-terephthalate)/poly (lactic acid) blends and blown films | |
CN106751610A (zh) | 一种聚乳酸仿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JP3182077B2 (ja) | 生分解性フィルム | |
JP2002249603A (ja) | 脂肪族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 |
Hlaváčiková et al. | The possibility of using the regranulate of a biodegradable polymer blend based on polylactic acid and polyhydroxybutyrate in FDM 3D printing technology | |
JP3670912B2 (ja) | ポリ乳酸系収縮フィルムまたはシート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56 |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 ||
CP02 |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Purple moon Road, Minhang District Zizhu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Shanghai City, No. 369, 200241 Patentee after: TORAY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LABORATORIES (CHINA)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0241 Shanghai city purple Minhang District Zizhu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Road No. 500 Patentee before: TORAY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LABORATORIES (CHINA) CO., LTD.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518 Termination date: 201903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