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14958B - 一种用于农药固体制剂的增效载体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农药固体制剂的增效载体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14958B
CN103314958B CN201310291484.5A CN201310291484A CN103314958B CN 103314958 B CN103314958 B CN 103314958B CN 201310291484 A CN201310291484 A CN 201310291484A CN 103314958 B CN103314958 B CN 1033149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arative example
cost
acid
aspartic
iraq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9148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14958A (zh
Inventor
谭贤勇
郭泽旺
黄凤玲
刘妤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Tianyuan Bio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xi Tianyuan Bio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xi Tianyuan Bio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xi Tianyuan Bio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29148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314958B/zh
Publication of CN1033149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149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149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149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用于农药固体制剂的增效载体组合物,所述组合物由聚天门冬氨酸和伊/蒙粘土组成,其中各组分所占的质量百分比为:聚天门冬氨酸1%-30%,伊/蒙粘土70%-99%。将该增效载体组合物按质量百分比3.5%-55%应用于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等农药固体制剂中做载体,可以减少农药助剂使用量,节约成本,同时提高悬浮率、增强药效,具有明显的提质降本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农药固体制剂的增效载体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药制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农药固体制剂的增效载体组合物。
背景技术
聚天门冬氨酸是一种氨基酸的聚合物,属于生物高分子材料。它天然存在于软体动物和蜗牛类的壳中,用以调节这些生物体的钙平衡。其分子量为一千至数十万,除具有水溶性羧酸的性质外,还有极易降解的特性,因此广泛地用于水处理剂、洗涤剂、化妆品、抑菌剂、分散剂、螯合剂、制革、制药、水凝胶等领域,是一种用途极为广泛,无毒、无污染、易降解的环境友好型化学品。聚天门冬氨酸盐对无机物,有机物都具有良好的分散作用;高分子量聚天门冬氨酸具有很强的吸水性和保湿性;它可螯合钙镁铜铁等多价金属离子;它在土壤中很容易进入植物的根部,可吸收和富集根部周围土壤中对植物有用的元素,促进植物生长。
伊/蒙粘土是一种具有与现有膨润土、高岭土、伊利石粘土、凹凸棒石粘土等不同特性的新型粘土,它由伊利石和蒙脱石两种粘土矿物组成。原矿中这两种粘土矿物材料粒径就很小,通常小于2微米,具有独特的分散性、较强的悬浮性和不易沉淀的特性,属于有一种新型生态环保材料。
目前我国农药固体制剂中以高岭土、轻质碳酸钙、陶土等做为载体或填料,但是使用上述物质做为载体,配制出来的农药固体制剂悬浮率较低,如要达到较好的悬浮率则需要加入大量的助剂,其次配制出来的固体制剂含量不高,防虫治病除草的效果一般。因此迫切需要一种增效载体,以解决现在技术中固体制剂存在的各种缺陷。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提供这样一种增效载体:聚天门冬氨酸和伊/蒙粘土的组合物。使用本发明的增效载体所配制的农药固体制剂,可以减少农药助剂使用量,节约成本,同时提高制剂中有效成分的悬浮率、增强药效。
目前,申请号为200910225145.0的专利公开了聚天门冬氨酸与草甘膦复配增效,但其剂型仅为草甘膦的可分散粉剂、可溶性粉剂和水剂,其单独使用对制剂提高悬浮率的效果不佳,且使用助剂量较大。申请号为201210257508.0的专利中公开了使用伊/蒙粘土制备无机杀菌悬浮剂,将伊/蒙粘土单独应用于无机类的硫酸铜悬浮剂中,硫酸铜的悬浮率达90%,但如将伊/蒙粘土单用于其他农药活性成分的其它固体制剂如WP、WDG中,活性成分的悬浮率比在硫酸铜中的要低,且使用的剂量也较大,故伊/蒙粘土单独应用受限,其适用的农药活性成分及剂型范围较窄。除此之外,未见有聚天门冬氨酸、伊/蒙粘土在农药制剂中应用的其它报道。而关于聚天门冬氨酸和伊/蒙粘土的组合则从未见有报道用于农药制剂生产领域。
发明内容
本发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农药固体制剂的增效载体,解决目前固体制剂存在的各种缺陷,通过加入本申请的增效载体,可减少农药固体制剂其它助剂使用量,节约成本,提高悬浮率,增强药效,具有明显的提质降本的优点。
本发明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农药固体制剂的增效载体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聚天门冬氨酸和伊/蒙粘土组成,其中各组分所占的质量百分比为:
聚天门冬氨酸   1%-30%
伊/蒙粘土      70%-99%。
优选地,增效载体组合物中聚天门冬氨酸优选质量百分比5%-20%;伊/蒙粘土优选质量百分比80%-95%。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上述增效载体组合物的农药固体制剂,所述农药固体制剂含有上述增效载体组合物、农药有效成分和其它助剂。
优选地,农药固体制剂中所述增效载体组合物的质量百分比为3.5%-55%,农药有效成分的质量百分比为5%-80%,其它助剂的质量百分比为7%-40%。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农药固体制剂的增效载体组合物的使用方法,即将所述增效载体组合物与农药有效成分、助剂混合后,经气流粉碎,搅拌均匀20-30分钟即可。
所述农药有效成分为杀虫活性成分、杀菌活性成分或除草活性成分中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其中,所述的杀虫活性成分选自吡啶杂环类杀虫剂、烟碱类杀虫剂、生物源类杀虫剂、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所述的杀菌活性成分选自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三唑类杀菌剂、有机磷类杀菌剂、抗生素类杀菌剂、吗啉类杀菌剂、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所述的除草剂活性成分选自苯氧羧酸类除草剂、有机杂环类-均三氮苯类除草剂、取代脲类除草剂、芳氧苯氧丙酸酯类除草剂、有机杂环类-喹啉羧酸类除草剂、磺酰脲类除草剂、酰胺类除草剂、有机杂环类-三嗪酮类除草剂中一种或几种组合。
优选地,吡啶杂环类杀虫剂优选吡蚜酮;烟碱类杀虫剂优选烯啶虫胺、噻虫胺;生物源类杀虫剂优选甲氨基阿维菌素;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优选异丙威;昆虫生长调节剂优选噻嗪酮、抑食肼;其他结构类杀虫剂优选杀螺胺乙醇胺盐;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优选嘧菌酯、醚菌酯;三唑类杀菌剂优选苯醚甲环唑、己唑醇、三环唑;有机磷类优选毒氟磷;抗生素类杀菌剂优选春雷霉素;吗啉类杀菌剂优选烯酰吗啉;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优选丙森锌;苯氧羧酸类除草剂优选自2甲4氯钠;有机杂环类-均三氮苯类除草剂优选莠灭净;取代脲类除草剂优选敌草隆;有机杂环类-均三氮苯类除草剂优选莠去津;芳氧苯氧丙酸酯类除草剂优选氰氟草酯;有机杂环类-喹啉羧酸类除草剂优选二氯喹啉酸;磺酰脲类除草剂优选苄嘧磺隆;酰胺类除草剂优选丙草胺、有机杂环类-三嗪酮类除草剂优选环嗪酮中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将本发明的增效载体组合物应用于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等固体制剂的生产,其每吨添加用量为35-550kg。
所述助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木质素磺酸钠、拉开粉、WP-410、REAX-82P、REAX-825E、REAX-85A、REAX-88A、REAX-910、TERWET-1007、TERSRERSE-2020、Berol-790A、Morwet-D425、SP-2836、NPS、YP、YFK、Morwet-D450、Geropon T/36、Geropon L-WET/P中一种或几种的组合,这些助剂均是本领域中常用的助剂。
本发明的增效载体组合物可用于农药制备和应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降低成本:本发明采用聚天门冬氨酸和伊/蒙粘土组合物作为载体生产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等农药固体制剂,助剂使用量相对减少7.7%-30.7%,节约成本158-3440元/吨。
2、提高固体制剂的悬浮率:与常规普通载体或填料制备的产品相比,在减少助剂使用量、降低成本的情况下,悬浮率提高2%-10%。
3、对环境友好:比常规普通载体或填料(高岭土等)更环保。聚天门冬氨酸是一种无毒、无污染、易降解的环境友好型化学品,伊/蒙粘土是一种新型生态环保材料。
4、增效显著:本发明采用聚天门冬氨酸和伊/蒙粘土组合物作为载体生产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等农药固体制剂,由于聚天门冬氨酸和伊/蒙粘土各自所具有的优良性能,提高了制剂中有效成分的悬浮率,提高其利用率,从而起到增强药效的作用。与普通载体制备的制剂相比,防效提高4.9-12.98%。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公开的实施例,本发明将覆盖技术方案所描述的范围,以及权利要求范围的各种变形和等效变化,在不偏离本发明技术解决方案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所做的容易实现的任何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所要求的保护范围。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用下列实施例进行说明,但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以下实施例活性成分含量均按折百计算后加入,实施例中用到的试剂和药品均为市售产品。
实施例1:56%甲·灭·敌可湿性粉剂
将2甲4氯钠90kg、莠灭净400kg、敌草隆70kg、十二烷基硫酸钠20kg、TERSRERSE-202040kg、白炭黑50kg、增效载体(聚天门冬氨酸∶伊/蒙粘土=3∶97)补足1000kg,投入双螺旋搅拌机混合20分钟,然后进行气流粉碎,粉碎完成后再搅拌30分钟,得56%甲·灭·敌可湿性粉剂。
对比例1
将2甲4氯钠90kg、莠灭净400kg、敌草隆70kg、十二烷基硫酸钠30kg、TERSRERSE-202050kg、硫酸铵100kg、白炭黑50kg、高岭土补足1000kg,投入双螺旋搅拌机混合20分钟,然后进行气流粉碎,粉碎成后再搅拌30分钟,得56%甲·灭·敌可湿性粉剂。
以上两个配方的成本及性能比较:
1.成本比较
采用增效载体(聚天门冬氨酸∶伊/蒙粘土=3∶97)的配方,助剂使用量相对减少(对比实施例助剂使用量-实施例助剂使用量)/对比实施例助剂使用量)25%,节约成本333元/吨(吨成本=吨耗×单价,总成本=吨成本的总和)。
表1  实施例1助剂、载体吨成本
表2  对比实施例1助剂、载体吨成本
2.产品相关性能指标比较
热贮稳定性条件:温度为54±2℃,放置14天后;润湿性测定方法:参照GB/T5451-2001农药可湿性粉剂润湿性测定方法;悬浮剂率测定方法:参照GB/T14825-2006农药悬浮率测定方法。表中的试验数据是均取10次以上试验结果平均值。
表3  产品相关性能指标比较
实施例1的其他项目指标均符合国家对可湿性粉剂的指标要求。
应用实施例1:56%甲·灭·敌可湿性粉剂田间药效试验
1.试验条件:
1.1试验对象:甘蔗田一年生杂草,主要为小飞蓬、马唐、狗牙根、阔叶丰华草;
1.2试验药剂:实施例1、对比实施例1;
1.3使用剂量:制剂200克/亩;
1.4小区面积和重复:小区面积:6m×7m=42m2,重复次数:4次;
1.5使用方法:喷雾法,清水稀释300倍。
2.杂草调查
2.1调查方法:施药后40天,每小区采用五点取样,每点调查0.25平方米,分别调查杂草种类、株数、称量杂草地上部鲜重。
2.2药效计算方法
防除效果(%)=[(对照区杂草数(鲜重)-处理区杂草(鲜重))÷对照区杂草数(鲜重)]×100
表4  56%甲·灭·敌WP对甘蔗田杂草防治效果(%)
以上数据表明,实施例1与对比实施例1相比较:成本更低,性能更好,药效更佳。
实施例2:80%噻嗪酮可湿性粉剂
将噻嗪酮800kg、WP-41030kg、REAX-82P45kg、REAX-85A40kg、白炭黑50kg、增效载体(聚天门冬氨酸∶伊/蒙粘土=3∶7)补足1000kg,投入双螺旋搅拌机混合20分钟,然后进行气流粉碎,粉碎结束后继续搅拌30分钟,得80%噻嗪酮可湿性粉剂。
对比实施例2:80%噻嗪酮可湿性粉剂
将噻嗪酮800kg、WP-41040kg、REAX-82P50kg、REAX-85A50kg、白炭黑补足1000kg,投入双螺旋搅拌机混合20分钟,然后进行气流粉碎,粉碎结束后继续搅拌30分钟,得80%噻嗪酮可湿性粉剂。
以上两个配方生产的产品的成本、性能比较:
1.成本比较
采用增效载体(聚天门冬氨酸∶伊/蒙粘土=3∶7)的配方,助剂使用量相对减少量为17.8%,节约成本158元/吨。
表5  实施例2助剂、载体吨成本
表6  对比实施例2助剂、载体吨成本
2.产品相关性能指标比较
热贮稳定性条件:温度为54±2℃,放置14天后;润湿性测定方法:参照GB/T5451-2001农药可湿性粉剂润湿性测定方法;悬浮剂率测定方法:参照GB/T14825-2006农药悬浮率测定方法。表中的试验数据是均取10次以上试验结果平均值。
表7  产品相关性能指标比较
项目 实施例2 对比实施例2
热贮稳定性 无结块,流动性好 有结块
润湿时间(s) 56 68
悬浮率(%) 88.3 86.1
实施例2的其他项目指标均符合国家对可湿性粉剂的指标要求。
应用实施例2:80%噻嗪酮可湿性粉剂田间药效试验
1.试验条件:
1.1试验对象:水稻稻飞虱、茶树茶小绿叶蝉、番茄白粉虱;
1.2试验药剂:实施例2、对比实施例2;
1.3使用剂量:制剂20克/亩;
1.4小区面积和重复:小区面积:5m×6m=30m2,重复次数:4次;
1.5使用方法:喷雾法,用水量为45kg/亩。
2.调查方法:
2.1调查方法:
2.1.1水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调查方法:药前调查虫口基数,药后3d、7d、14d调查稻飞虱防治效果,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每小区调查20点,每点2丛,记录活虫数,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效。
2.1.2茶树茶小绿叶蝉田间药效试验调查方法:药前调查虫口基数,药后3d、7d、14d调查茶小绿叶蝉防治效果,晴天晨露未干时、阴天全天均可进行调查,每小区随机抽查30个芽梢上的若虫数,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效。
2.1.3番茄白粉虱田间药效试验调查方法:在早晨成虫活动不大时调查,药前调查虫口基数,药后3d、7d、14d调查番茄白粉虱防治效果,每小区定点调查10株番茄,记录活成虫数,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效。
2.2水稻稻飞虱、茶树茶小绿叶蝉、番茄白粉虱药效计算方法
式中:PT-药剂处理区虫口减退率;
CK-空白对照区虫口减退率。
表8  80%噻嗪酮可湿性粉剂对水稻稻飞虱、茶树茶小绿叶蝉、番茄白粉虱防治效果
以上数据表明,实施例2与对比实施例2相比较:成本更低,性能更好,药效更佳。
实施例3:50%醚菌酯·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
将醚菌酯250kg、苯醚甲环唑250kg、TERSPERSE-202025kg、TERWET-100730kg、木质素磺酸钠50kg、白炭黑50kg、增效载体(聚天门冬氨酸∶伊/蒙粘土=1∶19)补足1000kg,投入双螺旋搅拌机混合20分钟,然后进行气流粉碎,粉碎结束后继续搅拌30分钟,得50%醚菌酯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
对比实施例3:50%醚菌酯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
将醚菌酯250kg、苯醚甲环唑250kg、TERSPERSE-202030kg、TERWET-100750kg、木质素磺酸钠50kg、白炭黑50kg、高岭土补足1000kg,投入双螺旋搅拌机混合20分钟,然后进行气流粉碎,粉碎结束后继续搅拌30分钟,得50%醚菌酯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
以上两个配方生产的产品的成本、性能比较:
1.成本比较
采用增效载体(聚天门冬氨酸∶伊/蒙粘土=1∶19)的配方,助剂使用量相对减少量为19.2%,节约成本232元/吨。
表9  实施例3助剂、载体吨成本
表10  对比实施例3助剂、载体吨成本
2.产品相关性能指标比较
热贮稳定性条件:温度为54±2℃,放置14天后;润湿性测定方法:参照GB/T5451-2001农药可湿性粉剂润湿性测定方法;悬浮剂率测定方法:参照GB/T14825-2006农药悬浮率测定方法。表中的试验数据是均取10次以上试验结果平均值。
表11  产品相关性能指标比较
实施例3的其他项目指标均符合国家对可湿性粉剂的指标要求。
应用实施例3:50%醚菌酯·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田间药效试验
1.实验内容
1.1实验对象:黄瓜白粉病;
1.2供试药剂:实施例3,对比实施例3;
1.3实验方法:试验设3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排列。施药方法各小区按相应浓度用2L手提式喷雾器均匀喷雾。第一次施药后间隔7d进行第二次施药。
2.数据调查与统计分析
2.1调查方法
施药前调查病基指数,第一次施药后7d调查;第二次施药后14d调查。每小区随机取四点,每点调查2株的全部叶片,每片叶按病斑占叶面积的百分率分级记录,计算发病率、病情指数及防治效果等。每次药效调查的同时观察各用药区有无生长异常现象(如矮化、褪绿、畸形等)、对作物产量有无影响以及对其他病虫害和非靶标生物的影响。
分级标准(以叶片为单位):
0级:无病斑;
1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6%~10%;
5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11%~20%;
7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21%~40%;
9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40%以上。
2.2数据处理方法
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数×相对病级数值)/(调查总叶数×9)】×100
防治效果(%)=【1-(CK区药前病情指数×处理区药后病情指数)/(CK区药后病情指数×处理区药前病情指数)】×100
3.分别于第一次施药后7d,第二次施药后14d调查,根据资料相关调查标准分级,统计病情指数,计算防效,实验结果见下表。
表12  50%醚菌酯·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上述实验表明本发明的50%醚菌酯·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的防治效果以及药剂利用率均比对照药剂要高。实施例3药后14天的防效达93.47%,而对比实施例3药后14天后的防效为88.57%。
本发明的50%醚菌酯·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悬浮率等性能明显优于对比实施例,并且由于聚天门冬氨酸的营养作用,伊/蒙粘土的杀菌作用,该组合物在防治白粉病方面对醚菌酯·苯醚甲环唑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实施例4:80%莠去津水分散粒剂
将莠去津800kg、REAX-82P50kg、Berol-790A20kg、增效载体(聚天门冬氨酸∶伊/蒙粘土=1∶4)补足1000kg,投入双螺旋搅拌机混合20分钟,然后进行气流粉碎,粉碎结束后继续搅拌30分钟,对所得粉剂加水捏合,然后挤压造粒,经干燥筛分后得80%莠去津水分散粒剂。
对比实施例4:80%莠去津水分散粒剂
将莠去津800kg、Morwet-D42560kg、Berol-790A20kg、高岭土补足1000kg,投入双螺旋搅拌机混合20分钟,然后进行气流粉碎,粉碎结束后继续搅拌30分钟,对所得粉剂加水捏合,然后挤压造粒,经干燥筛分后得80%莠去津水分散粒剂。
以上两个配方生产的产品的成本、性能比较:
1.成本比较
采用增效载体(聚天门冬氨酸∶伊/蒙粘土=1∶4)的配方,助剂使用量相对减少量为12.5%,节约成本971元/吨。
表13  实施例4助剂、载体吨成本
表14  对比实施例4助剂、载体吨成本
2.产品相关性能指标比较
热贮稳定性条件:温度为54±2℃,放置14天后;润湿性测定方法:参照GB/T5451-2001农药可湿性粉剂润湿性测定方法;悬浮剂率测定方法:参照GB/T14825-2006农药悬浮率测定方法。表中的试验数据是均取10次以上试验结果平均值。
表15  产品相关性能指标比较
项目 实施例4 对比实施例4
热贮稳定性 无结块 有结块,分散性变差
润湿时间(s) 47 66
悬浮率(%) 82.4 79.6
实施例4的其他项目指标均符合国家对水分散粒剂的指标要求。
应用实施例4:80%莠去津水分散粒剂田间药效试验
1.试验条件:
1.1试验对象:甘蔗田一年生杂草,主要为小飞蓬、马唐、狗牙根、阔叶丰华草;
1.2试验药剂:实施例4、对比实施例4;
1.3使用剂量:制剂120克/亩;
1.4小区面积和重复:小区面积:6m×7m=42m2,重复次数:4次;
1.5使用方法:喷雾法,清水稀释300倍。
2.杂草调查
2.1调查方法:施药后40天,每小区采用五点取样,每点调查0.25平方米,分别调查杂草种类、株数、称量杂草地上部鲜重。
2.2药效计算方法
防除效果(%)=[(对照区杂草数(鲜重)-处理区杂草(鲜重))÷对照区杂草数(鲜重)]×100
表16  80%莠去津WDG对甘蔗田杂草防治效果(%)
以上数据表明,实施例4与对比实施例4相比较:成本更低,性能更好,药效更佳。
实施例5: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
将吡蚜酮500kg、REAX-88A50kg、REAX-825E35kg、拉开粉30kg、硫酸铵150kg、增效载体(聚天门冬氨酸∶伊/蒙粘土=1∶9)补足1000kg,投入双螺旋搅拌机混合20分钟,然后进行气流粉碎,粉碎结束后继续搅拌30分钟,将所得粉剂加水捏合,然后挤压造粒,经干燥筛分后得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
对比实施例5: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
将吡蚜酮500kg、REAX-88A60kg、REAX-825E40kg、拉开粉30kg、硫酸铵150kg、玉米淀粉补足1000kg,投入双螺旋搅拌机混合20分钟,然后进行气流粉碎,粉碎结束后继续搅拌30分钟,将所得粉剂加水捏合,然后挤压造粒,经干燥筛分后得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
以上两个配方生产的产品的成本、性能比较:
1.成本比较
采用增效载体(聚天门冬氨酸∶伊/蒙粘土=1∶9)的配方,助剂使用量相对减少量为7.7%,节约成本1243元/吨。
表17  实施例5助剂、载体吨成本
表18  对比实施例5助剂、载体吨成本
2.产品相关性能指标比较
热贮稳定性条件:温度为54±2℃,放置14天后;润湿性测定方法:参照GB/T5451-2001农药可湿性粉剂润湿性测定方法;悬浮剂率测定方法:参照GB/T14825-2006农药悬浮率测定方法。表中的试验数据是均取10次以上试验结果平均值。
表19  产品相关性能指标比较
项目 实施例5 对比实施例5
热贮稳定性 无结块 分散性变差
润湿时间(s) 51 73
悬浮率(%) 87.9 83.8
实施例5的其他项目指标均符合国家对水分散粒剂的指标要求。
应用实施例5: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田间药效试验
1.试验条件:
1.1试验对象:水稻稻飞虱、茶树茶小绿叶蝉、番茄白粉虱;
1.2试验药剂:实施例5、对比实施例5;
1.3使用剂量:制剂15克/亩;
1.4小区面积和重复:小区面积:5m×6m=30m2,重复次数:4次;
1.5使用方法:喷雾法,用水量为45kg/亩。
2.调查方法:
2.1调查方法:
2.1.1水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调查方法:药前调查虫口基数,药后3d、7d、14d调查稻飞虱防治效果,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每小区调查20点,每点2丛,记录活虫数,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效。
2.1.2茶树茶小绿叶蝉田间药效试验调查方法:药前调查虫口基数,药后3d、7d、14d调查茶小绿叶蝉防治效果,晴天晨露未干时、阴天全天均可进行调查,每小区随机抽查30个芽梢上的若虫数,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效。
2.1.3番茄白粉虱田间药效试验调查方法:在早晨成虫活动不大时调查,药前调查虫口基数,药后3d、7d、14d调查番茄白粉虱防治效果,每小区定点调查10株番茄,记录活成虫数,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效。
2.2水稻稻飞虱、茶树茶小绿叶蝉、番茄白粉虱药效计算方法
式中:PT-药剂处理区虫口减退率;
CK-空白对照区虫口减退率。
表20  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对水稻稻飞虱、茶树茶小绿叶蝉、番茄白粉虱防治效果
以上数据表明,实施例5与对比实施例5相比较:成本更低,性能更好,药效更佳。
实施例6:7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
将嘧菌酯700kg、Berol-790A20kg、Morwet-D42530kg、REAX-91080kg、增效载体(聚天门冬氨酸∶伊/蒙粘土=3∶17)补足1000kg,投入双螺旋搅拌机混合20分钟,然后进行气流粉碎,粉碎结束后继续搅拌30分钟,对所得粉剂加水捏合,然后挤压造粒,经干燥筛分后得7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
对比实施例6:7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
将嘧菌酯700kg、Agrilan-70030kg、NS-160kg、Morwet-IP40kg、玉米淀粉补足1000kg,投入双螺旋搅拌机混合20分钟,然后进行气流粉碎,粉碎结束后继续搅拌30分钟,对所得粉剂加水捏合,然后挤压造粒,经干燥筛分后得7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
以上两个配方生产的产品的成本、性能比较:
1.成本比较
采用增效载体(聚天门冬氨酸∶伊/蒙粘土=3∶17)的配方,助剂使用量相对减少量为7.7%,节约成本3440元/吨。
表21  实施例6助剂、载体吨成本
表22  对比实施例6助剂、载体吨成本
2.产品相关性能指标比较
采用实施例6进行生产时,造粒不顺畅,所得产品入水效果好;而采用对比实施例6进行生产时,挤压造粒不顺畅,所得产品入水效果不稳定,时好时坏。
润湿性测定方法:参照GB/T5451-2001农药可湿性粉剂润湿性测定方法;悬浮剂率测定方法:参照GB/T14825-2006农药悬浮率测定方法。表中的试验数据是均取10次以上试验结果平均值。
表23  产品相关性能指标比较
项目 实施例6 对比实施例6
热贮稳定性 无结块 分散性变差
润湿时间(s) 39 54
悬浮率(%) 92.5 76.9
实施例6的其他项目指标均符合国家对水分散粒剂的指标要求。
应用实施例6:7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田间药效试验
1.实验内容
1.1实验对象:黄瓜白粉病;
1.2供试药剂:实施例6;对比实施例6;
1.3实验方法:试验设5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排列。施药方法各小区按相应浓度用2L手提式喷雾器均匀喷雾。第一次施药后间隔7d进行第二次施药。
2.数据调查与统计分析
2.1调查方法
施药前调查病基指数,第一次施药后7d调查;第二次施药后14d调查。每小区随机取四点,每点调查2株的全部叶片,每片叶按病斑占叶面积的百分率分级记录,计算发病率、病情指数及防治效果等。每次药效调查的同时观察各用药区有无生长异常现象(如矮化、褪绿、畸形等)、对作物产量有无影响以及对其他病虫害和非靶标生物的影响。
分级标准(以叶片为单位):
0级:无病斑;
1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6%~10%;
5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11%~20%;
7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21%~40%;
9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40%以上。
2.2数据处理方法
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数×相对病级数值)/(调查总叶数×9)】×100
防治效果(%)=【1-(CK区药前病情指数×处理区药后病情指数)/(CK区药后病情指数×处理区药前病情指数)】×100
3.分别于第一次施药后7d,第二次施药后14d调查,根据资料相关调查标准分级,统计病情指数,计算防效,实验结果见下表24。
表24  7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上述实验表明本发明的嘧菌酯水分散粒剂的防治效果以及药剂利用率均比对照药剂要高。实施例6药后14天的防效达83.31%,而对比实施例6药后14天后的防效为77.51%。
本发明的嘧菌酯水分散粒剂悬浮率等性能明显优于对比实施例,并且由于聚天门冬氨酸的营养作用,伊/蒙粘土的杀菌作用,该组合物在杀真菌方面对嘧菌酯更是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实施例7:5%甲氨基阿维菌素水分散粒剂
将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57kg、SP-283625kg、NPS55kg、Berol-790A20kg、硫酸铵300kg、增效载体(聚天门冬氨酸∶伊/蒙粘土=3∶17)补足1000kg,投入双螺旋搅拌机混合20分钟,然后进行气流粉碎,粉碎结束后继续搅拌30分钟,对所得粉剂加水捏合,然后挤压造粒,经干燥筛分后得5%甲氨基阿维菌素水分散粒剂。
对比实施例7:5%甲氨基阿维菌素水分散粒剂
将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57kg、SP-283630kg、NPS60kg、Berol-790A20kg、葡萄糖30kg、硫酸铵300kg、玉米淀粉补足1000kg,投入双螺旋搅拌机混合20分钟,然后进行气流粉碎,粉碎结束后继续搅拌30分钟,对所得粉剂加水捏合,然后挤压造粒,经干燥筛分后得5%甲氨基阿维菌素水分散粒剂。
以上两个配方生产的产品的成本、性能比较:
1.成本比较
采用增效载体(聚天门冬氨酸∶伊/蒙粘土=1∶19)的配方,助剂使用量相对减少量为9.1%,节约成本2990元/吨。
表25  实施例7助剂、载体吨成本
表26  对比实施例7助剂、载体吨成本
2.产品相关性能指标比较
热贮稳定性条件:温度为54±2℃,放置14天后;润湿性测定方法:参照GB/T5451-2001农药可湿性粉剂润湿性测定方法;悬浮剂率测定方法:参照GB/T14825-2006农药悬浮率测定方法。表中的试验数据是均取10次以上试验结果平均值。
表27  产品相关性能指标比较
项目 实施例7 对比实施例7
热贮稳定性 外观无变化 分散性变差
润湿时间(s) 44 56
悬浮率(%) 97.3 89.5
实施例7的其他项目指标均符合国家对水分散粒剂的指标要求。
应用实施例7:5%甲氨基阿维菌素水分散粒剂田间药效试验
1.试验条件:
1.1试验对象:水稻稻纵卷叶螟、甘蓝甜菜夜蛾、水稻二化螟;
1.2试验药剂:实施例7、对比实施例7;
1.3使用剂量:制剂50克/亩;
1.4小区面积和重复:小区面积:6m×6m=36m2,重复次数:4次;
1.5使用方法:喷雾法,用水量为30kg/亩。
2.调查方法:
2.1调查方法:
2.1.1水稻稻纵卷叶螟田间药效试验调查方法:药前进行虫口基数调查,药后3d、7d、14d调查防治效果,每小区五点取样共查25丛稻,统计卷叶率,与对照区卷叶率比较,计算相对防效,同时调查卷叶内有虫率。
2.1.2甘蓝甜菜夜蛾田间药效试验调查方法:药前调查虫口基数,药后3d、7d、14d调查甜菜夜蛾防治效果,每小区调查20株甘蓝上不同龄期的活幼虫数,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效。
2.1.3水稻二化螟田间药效试验调查方法:药前调查虫口基数,药后3d、7d、14d调查水稻二化螟防治效果,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每小区调查30丛稻,统计枯心率及二化螟死亡率。
2.2药效计算方法
2.2.1水稻稻纵卷叶螟药效计算方法:
式中:CK-空白对照区药后卷叶率
PT-药剂处理区药后卷叶率
2.2.2甘蓝甜菜夜蛾药效计算方法:
式中:PT-药剂处理区虫口减退率
CK-空白对照区虫口减退率
2.2.3水稻二化螟药效计算方法:
式中:CK-空白对照区药后枯心率
PT-药剂处理区药后枯心率
表28  5%甲氨基阿维菌素水分散粒剂对水稻稻纵卷叶螟、甘蓝甜菜夜蛾、水稻二化螟防治效果
以上数据表明,实施例7与对比实施例7相比较:成本更低,性能更好,药效更佳。
实施例8:30%毒氟磷可湿性粉剂
将毒氟磷300kg、十二烷基硫酸钠20kg、YP50kg、REAX-82P50kg、白炭黑50kg、增效载体(聚天门冬氨酸∶伊/蒙粘土=1∶99)补足1000kg,投入双螺旋搅拌机混合20分钟,然后进行气流粉碎,粉碎结束后继续搅拌30分钟,得30%毒氟磷可湿性粉剂。
对比实施例8:30%毒氟磷可湿性粉剂
将毒氟磷300kg、十二烷基硫酸钠25kg、YP60kg、REAX-82P60kg、白炭黑50kg、高岭土补足1000kg,投入双螺旋搅拌机混合20分钟,然后进行气流粉碎,粉碎结束后继续搅拌30分钟,得30%毒氟磷可湿性粉剂。
以上两个配方生产的产品的成本、性能比较:
1.成本比较
采用增效载体(聚天门冬氨酸∶伊/蒙粘土=1∶99)的配方,助剂使用量相对减少量为17.2%,节约成本161元/吨。
表29  实施例8助剂、载体吨成本
表30  对比实施例8助剂、载体吨成本
2.产品相关性能指标比较
热贮稳定性条件:温度为54±2℃,放置14天后;润湿性测定方法:参照GB/T5451-2001农药可湿性粉剂润湿性测定方法;悬浮剂率测定方法:参照GB/T14825-2006农药悬浮率测定方法。表中的试验数据是均取10次以上试验结果平均值。
表31  产品相关性能指标比较
项目 实施例8 对比实施例8
热贮稳定性 无结块,流动性好 无明显结块但流动性变差
润湿时间(s) 57 71
悬浮率(%) 94.5 83.8
实施例8的其他项目指标均符合国家对可湿性粉剂的指标要求。
应用实施例8:30%毒氟磷可湿性粉剂田间药效试验
1.实验内容
实验对象:水稻黑条矮缩病
供试药剂:实施例8;对比实施例8
实验方法:试验设3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排列。施药方法各小区按相应浓度用15L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均匀喷雾,共施三次药,每次间隔7d。
2.数据调查与统计分析
2.1调查方法
施药前调查病基指数,第二次施药后7d调查;第三次施药后14d调查。每小区对角线五点取样,每点调查40丛(即每小区共调查200丛),每丛按发病严重程度不同分级记录,计算发病率、病情指数及防治效果等。
分级标准(以丛为单位):
0级:无病;
1级:矮缩较轻,株高不低于健株的三分之二;
3级:矮缩明显,株高在健株的三分之二到三分之一之间;
5级:矮缩严重,株高不及健株的三分之一,枯死的叶片数在总叶数的一半以内;
7级:矮缩严重,株高不及健株的三分之一,一半以上的叶片枯死。
2.2数据处理方法
病情指数(%)=【∑(各级病丛数×相对病级数值)/(调查总丛数×7)】×100
防治效果(%)=【1-(CK区药前病情指数×处理区药后病情指数)/(CK区药后病情指数×处理区药前病情指数)】×100
3.分别于第二次施药后7d,第三次施药后14d调查,根据资料相关调查标准分级,统计病情指数,计算防效,实验结果见下表21。
表32  30%毒氟磷可湿性粉剂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治效果
上述实验表明本发明的30%毒氟磷可湿性粉剂的防治效果以及药剂利用率均比对照药剂要高。实施例8第三次药后14天的防效达69.46%,而对比实施例8对应的防效为62.73%。
本发明的30%毒氟磷可湿性粉剂悬浮率等性能明显优于对比实施例,并且由于聚天门冬氨酸的营养作用,伊/蒙粘土的杀菌作用,该组合物在杀病毒方面对毒氟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实施例9:70%己唑醇水分散粒剂
将己唑醇700kg、Geropon T/3670kg、Geropon L-WET/P20kg、白炭黑30kg、增效载体(聚天门冬氨酸∶伊/蒙粘土=1∶9)补足1000kg,投入双螺旋搅拌机混合20分钟,然后进行气流粉碎,粉碎结束后继续搅拌30分钟,对所得粉剂加水捏合,然后挤压造粒,经干燥筛分后得70%己唑醇水分散粒剂。
对比实施例9:70%己唑醇水分散粒剂
将己唑醇700kg、Geropon T/3680kg、Geropon L-WET/P20kg、白炭黑30kg、聚天门冬氨酸18kg、高岭土补足1000kg,投入双螺旋搅拌机混合20分钟,然后进行气流粉碎,粉碎结束后继续搅拌30分钟,对所得粉剂加水捏合,然后挤压造粒,经干燥筛分后得70%己唑醇水分散粒剂。
以上两个配方生产的产品的成本、性能比较:
1.成本比较
采用增效载体(聚天门冬氨酸∶伊/蒙粘土=1∶9)的配方,助剂使用量相对减少量为10%,节约成本790元/吨。
表33  实施例9助剂、载体吨成本
表34  对比实施例9助剂、载体吨成本
2.产品相关性能指标比较
润湿性测定方法:参照GB/T5451-2001农药可湿性粉剂润湿性测定方法;悬浮剂率测定方法:参照GB/T14825-2006农药悬浮率测定方法。表中的试验数据是均取10次以上试验结果平均值。
表35  产品相关性能指标比较
项目 实施例9 对比实施例9
润湿时间(s) 37 44
悬浮率(%) 96.5 89.8
实施例9的其他项目指标均符合国家对水分散粒剂的指标要求。
应用实施例9:70%己唑醇水分散粒剂田间药效试验
1.实验内容
实验对象:水稻纹枯病
供试药剂:实施例9;对比实施例9
实验方法:试验设3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排列。施药方法各小区按相应浓度用15L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均匀喷雾,共施二次药,第1次为水稻分蘖末期,第2次为水稻孕穗末期。
2.数据调查与统计分析
2.1调查方法
施药前调查病基指数,第二次施药后14d调查。每小区对角线五点取样,每点调查5丛(即每小区共调查25丛),记载每株水稻上面4片叶的发病级数,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分级标准(以丛为单位):
0级:无病;
1级:倒4张叶片及其以下叶鞘、叶片发病;
3级:倒3张叶片及其以下叶鞘、叶片发病;
5级:倒2张叶片及其以下叶鞘、叶片发病;
7级:剑叶及其以下叶鞘、叶片发病;
9级:全株发病。
2.2数据处理方法
病情指数(%)=【∑(各级病丛数×相对病级数值)/(调查总丛数×9)】×100
防治效果(%)=【1-(CK区药前病情指数×处理区药后病情指数)/(CK区药后病情指数×处理区药前病情指数)】×100
3.第二次施药后14d调查,根据资料相关调查标准分级,统计病情指数,计算防效,实验结果见下表36。
表36  70%己唑醇水分散粒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上述实验表明本发明的70%己唑醇水分散粒剂防治效果比对照药剂要高。实施例9的防效为92.2%,而对比实施例9对应的防效为86.4%。说明聚天门冬氨酸和伊/蒙粘土的组合要明显优于聚天门冬氨酸和高岭土的组合。
实施例10:60%氰氟草酯·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
将氰氟草酯90kg、二氯喹啉酸510kg、十二烷基硫酸钠25kg、REAX-85A80kg、Morwet D45050kg、白炭黑50kg、增效载体(聚天门冬氨酸∶伊/蒙粘土=1∶19)补足1000kg,投入双螺旋搅拌机混合20分钟,然后进行气流粉碎,粉碎结束后继续搅拌30分钟,得60%氰氟草酯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
对比实施例10:60%氰氟草酯·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
将氰氟草酯90kg、二氯喹啉酸510kg、十二烷基硫酸钠30kg、REAX-85A80kg、Morwet D45060kg、YFK30kg、白炭黑50kg、伊/蒙粘土补足1000kg,投入双螺旋搅拌机混合20分钟,然后进行气流粉碎,粉碎结束后继续搅拌30分钟,得60%氰氟草酯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
以上两个配方生产的产品的成本、性能比较:
1.成本比较
采用增效载体(聚天门冬氨酸∶伊/蒙粘土=1∶19)的配方,助剂使用量相对减少量为22.5%,节约成本387元/吨。
表37  实施例10助剂、载体吨成本
表38  对比实施例10助剂、载体吨成本
2.产品相关性能指标比较
热贮稳定性条件:温度为54±2℃,放置14天后;润湿性测定方法:参照GB/T5451-2001农药可湿性粉剂润湿性测定方法;悬浮剂率测定方法:参照GB/T14825-2006农药悬浮率测定方法。表中的试验数据是均取10次以上试验结果平均值。
表39  产品相关性能指标比较
实施例10的其他项目指标均符合国家对可湿性粉剂的指标要求。
应用实施例10:60%氰氟草酯·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田间药效试验
1.试验条件:
1.1试验对象:水稻直播田禾本科杂草,主要为稗草、千金子;
1.2试验药剂:实施例10、对比实施例10,并设人工除草和空白对照;
1.3使用剂量:制剂40克/亩;
1.4小区面积和重复:小区面积:6m×7m=42m2,重复次数:4次;
1.5使用方法:于水稻播种后10天左右施药,施药时稻苗2叶一心期,杂草1.5~3.5叶期。清水稀释300倍,采用15L背负式电动喷雾器茎叶喷雾。
2.杂草调查
2.1调查方法:施药后40天,每小区采用五点取样,每点调查0.25平方米,分别调查杂草种类、株数、称量杂草地上部鲜重。
2.2药效计算方法
防除效果(%)=[(对照区杂草数(鲜重)-处理区杂草(鲜重))÷对照区杂草数(鲜重)]×100
表40  60%氰氟草酯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对水稻田禾本科杂草防治效果(%)
上述实验表明本发明的60%氰氟草酯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防治效果比对照药剂要高。说明采用增效载体(聚天门冬氨酸和伊/蒙粘土)要明显优于单独使用伊/蒙粘土。
实施例11:40%苄嘧·丙草胺可湿性粉剂
将丙草胺360kg用白炭黑200kg吸附后,与苄嘧磺隆40kg、解草啶90kg、WP-41050kg、REAX-82P70kg、增效载体(聚天门冬氨酸∶伊/蒙粘土=1∶19)补足1000kg,投入双螺旋搅拌机混合20分钟,然后进行气流粉碎,粉碎结束后再搅拌30分钟,得40%苄嘧·丙草胺可湿性粉剂。
对比实施例11:40%苄嘧·丙草胺可湿性粉剂
将丙草胺360kg用白炭黑200kg吸附后,与苄嘧磺隆40kg、解草啶90kg、WP-41060kg、REAX-82P90kg、磷酸三钠20kg、高岭土补足1000kg,投入双螺旋搅拌机混合20分钟,然后进行气流粉碎,粉碎结束后再搅拌30分钟,得40%苄嘧·丙草胺可湿性粉剂。
以上两个配方的成本及性能比较:
1.成本比较
采用增效载体(聚天门冬氨酸∶伊/蒙粘土=1∶19)的配方,助剂使用量相对减少量为29.4%,节约成本243元/吨。
表41  实施例11助剂、载体吨成本
表42  对比实施例11助剂、载体吨成本
2.产品相关性能指标比较
热贮稳定性条件:温度为54±2℃,放置14天后;润湿性测定方法:参照GB/T5451-2001农药可湿性粉剂润湿性测定方法;悬浮剂率测定方法:参照GB/T14825-2006农药悬浮率测定方法。表中的试验数据是均取10次以上试验结果平均值。
表43  产品相关性能指标比较
实施例11的其他项目指标均符合国家对可湿性粉剂的指标要求。
应用实施例11:40%苄嘧·丙草胺可湿性粉剂田间药效试验
1.试验条件:
1.1试验对象:水稻田一年生杂草,主要为双穗雀稗、千金子、鸭舌草、莎草;
1.2试验药剂:实施例11、对比实施例11;
1.3使用剂量:制剂60克/亩;
1.4小区面积和重复:小区面积:10m×22m=220m2,重复次数:4次;
1.5使用方法:拌土撒施。
2.杂草调查
2.1调查方法:施药后40天,每小区采用五点取样,每点调查0.25平方米,分别调查杂草种类、株数、称量杂草地上部鲜重。
2.2药效计算方法
防除效果(%)=[(对照区杂草数(鲜重)-处理区杂草(鲜重))÷对照区杂草数(鲜重)]×100
表44  40%苄嘧·丙草胺可湿性粉剂对水稻田杂草防治效果(%)
以上数据表明,实施例11与对比实施例11相比较:成本更低,性能更好,药效更佳。
实施例12:60%环嗪·莠灭净可湿性粉剂
将环嗪酮140kg、莠灭净460kg、拉开粉20kg、REAX-82P80kg、白炭黑50kg、增效载体(聚天门冬氨酸∶伊/蒙粘土=3∶97)补足1000kg,投入双螺旋搅拌机混合20分钟,然后进行气流粉碎,粉碎完成后再搅拌30分钟,得60%环嗪·莠灭净可湿性粉剂。
对比实施例12:60%环嗪·莠灭净可湿性粉剂
将环嗪酮140kg、莠灭净460kg、拉开粉20kg、REAX-82P80kg、REAX-85A20kg、白炭黑50kg、伊/蒙粘土补足1000kg,投入双螺旋搅拌机混合20分钟,然后进行气流粉碎,粉碎成后再搅拌30分钟,得60%环嗪·莠灭净可湿性粉剂。
以上两个配方的成本及性能比较:
1.成本比较
采用增效载体(聚天门冬氨酸∶伊/蒙粘土=3∶97)的配方,助剂使用量相对减少量为16.7%,节约成本255元/吨。
表45  实施例12助剂、载体吨成本
表46  对比实施例12助剂、载体吨成本
2.产品相关性能指标比较
润湿性测定方法:参照GB/T5451-2001农药可湿性粉剂润湿性测定方法;悬浮剂率测定方法:参照GB/T14825-2006农药悬浮率测定方法。表中的试验数据是均取10次以上试验结果平均值。
表47  产品相关性能指标比较
项目 实施例12 对比实施例12
润湿时间(s) 56 61
莠灭净悬浮率(%) 89.7 81.5
实施例12的其他项目指标均符合国家对可湿性粉剂的指标要求。
应用实施例12:60%环嗪·莠灭净可湿性粉剂田间药效试验
1.试验条件:
1.1试验对象:甘蔗田一年生杂草,主要为日本草、胜红蓟、马唐、筒轴茅;
1.2试验药剂:实施例12、对比实施例12;
1.3使用剂量:制剂120克/亩;
1.4小区面积和重复:小区面积:6m×7m=42m2,重复次数:4次;
1.5使用方法:喷雾法,清水稀释300倍。
2.杂草调查
2.1调查方法:施药后40天,每小区采用五点取样,每点调查0.25平方米,分别调查杂草种类、株数、称量杂草地上部鲜重。
2.2药效计算方法
防除效果(%)=[(对照区杂草数(鲜重)-处理区杂草(鲜重))÷对照区杂草数(鲜重)]×100
表48  60%环嗪·莠灭净可湿性粉剂田间杂草防治效果(%)
以上数据表明,实施例12与对比实施例12相比较:成本更低,性能更好,药效更佳。
实施例13:55%噻虫胺水分散粒剂
将噻虫胺550kg、Berol-790A20kg、Morwet-D42560kg、硫酸铵150kg、增效载体(聚天门冬氨酸∶伊/蒙粘土=1∶19)补足1000kg,投入双螺旋搅拌机混合20分钟,然后进行气流粉碎,粉碎结束后继续搅拌30分钟,将所得粉剂加水捏合,然后挤压造粒,经干燥筛分后得55%噻虫胺水分散粒剂。
对比实施例13:55%噻虫胺水分散粒剂
将噻虫胺550kg、Berol-790A20kg、Morwet-D42580kg、硫酸铵150kg、高岭土补足1000kg,投入双螺旋搅拌机混合20分钟,然后进行气流粉碎,粉碎结束后继续搅拌30分钟,将所得粉剂加水捏合,然后挤压造粒,经干燥筛分后得55%噻虫胺水分散粒剂。
以上两个配方生产的产品的成本、性能比较:
1.成本比较
采用增效载体(聚天门冬氨酸∶伊/蒙粘土=1∶19)的配方,助剂使用量相对减少量为20%,节约成本370元/吨。
表49  实施例13助剂、载体吨成本
表50  对比实施例13助剂、载体吨成本
2.产品相关性能指标比较
热贮稳定性条件:温度为54±2℃,放置14天后;润湿性测定方法:参照GB/T5451-2001农药可湿性粉剂润湿性测定方法;悬浮剂率测定方法:参照GB/T14825-2006农药悬浮率测定方法。表中的试验数据是均取10次以上试验结果平均值。
表51  产品相关性能指标比较
项目 实施例13 对比实施例13
热贮稳定性 无结块 分散性变差
润湿时间(s) 31 43
悬浮率(%) 88.8 84.4
实施例13的其他项目指标均符合国家对水分散粒剂的指标要求。
应用实施例13:55%噻虫胺水分散粒剂田间药效试验
1.试验条件:
1.1试验对象:水稻稻飞虱
1.2试验药剂:实施例13、对比实施例13;
1.3使用剂量:制剂10克/亩;
1.4小区面积和重复:小区面积:5m×6m=30m2,重复次数:4次;
1.5使用方法:喷雾法,用水量为30kg/亩。
2.调查方法:
药前调查虫口基数,药后3d、7d、14d调查稻飞虱防治效果,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每小区调查20点,每点2丛,记录活虫数,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效。
水稻稻飞虱药效计算方法
式中:PT-药剂处理区虫口减退率;
CK-空白对照区虫口减退率。
表52  55%噻虫胺水分散粒剂对水稻稻飞虱防治效果
以上数据表明,实施例13与对比实施例13相比较:成本更低,性能更好,药效更佳。
实施例14:50%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
将杀螺胺乙醇胺盐500kg、拉开粉20kg、REAX-85A60kg、白炭黑30kg、增效载体(聚天门冬氨酸∶伊/蒙粘土=1∶99)补足1000kg,投入双螺旋搅拌机混合20分钟,然后进行气流粉碎,粉碎完成后再搅拌30分钟,得50%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
对比实施例14:50%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
将杀螺胺乙醇胺盐500kg、拉开粉20kg、REAX-85A80kg、白炭黑30kg、高岭土补足1000kg,投入双螺旋搅拌机混合20分钟,然后进行气流粉碎,粉碎完成后再搅拌30分钟,得50%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
以上两个配方生产的产品的成本、性能比较:
1.成本比较
采用增效载体(聚天门冬氨酸∶伊/蒙粘土=1∶99)的配方,助剂使用量相对减少量为20%,节约成本363元/吨。
表53  实施例14助剂、载体吨成本
表54  对比实施例14助剂、载体吨成本
2.产品相关性能指标比较
热贮稳定性条件:温度为54±2℃,放置14天后;润湿性测定方法:参照GB/T5451-2001农药可湿性粉剂润湿性测定方法;悬浮剂率测定方法:参照GB/T14825-2006农药悬浮率测定方法。表中的试验数据是均取10次以上试验结果平均值。
表55  产品相关性能指标比较
项目 实施例14 对比实施例14
热贮稳定性 无变化 产生絮凝
润湿时间(s) 21 25
悬浮率(%) 89 83
实施例14的其他项目指标均符合国家对可湿性粉剂的指标要求。
应用实施例14:50%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田间药效试验
1.试验条件:
1.1试验对象:水稻福寿螺;
1.2试验药剂:实施例14、对比实施例14;
1.3使用剂量:制剂50克/亩;
1.4小区面积和重复:小区面积:1.5m×2m=3m2,重复次数:4次;
1.5试验方法:放螺前每小区插植水稻75丛,每丛4株。水稻插植一周后,每小区均匀放入30头经过预养48h的中螺活螺,放养时均匀轻放于土表。待稻田水澄清后,将供试药剂与细沙混均后均匀撒施。用药后保持2~5cm浮水。
2.调查方法:
药后2d、7d、14d调查防治效果。药后2d、7d调查时,检查小区内可见活死螺数(人不得进入小区),药后14d调查时,应找出所有放养的螺检查活死螺数(不足原数按逃逸计算),同时检查全小区的水稻株数。
药效计算方法
表56  50%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对水稻福寿螺防治效果
以上数据表明,实施例14与对比实施例14相比较:成本更低,性能更好,药效更佳。
实施例15:25%抑食肼可湿性粉剂
将抑食肼250kg、WP-41020kg、REAX-82P60kg、白炭黑50kg、增效载体(聚天门冬氨酸∶伊/蒙粘土=1∶99)补足1000kg,投入双螺旋搅拌机混合20分钟,然后进行气流粉碎,粉碎完成后再搅拌30分钟,得25%抑食肼可湿性粉剂。
对比实施例15:25%抑食肼可湿性粉剂
将抑食肼250kg、WP-41030kg、REAX-82P80kg、白炭黑50kg、高岭土补足1000kg,投入双螺旋搅拌机混合20分钟,然后进行气流粉碎,粉碎完成后再搅拌30分钟,得25%抑食肼可湿性粉剂。
以上两个配方生产的产品的成本、性能比较:
1.成本比较
采用增效载体(聚天门冬氨酸∶伊/蒙粘土=1∶99)的配方,助剂使用量相对减少量为27.3%,节约成本186元/吨。
表57  实施例15助剂、载体吨成本
表58  对比实施例15助剂、载体吨成本
2.产品相关性能指标比较
润湿性测定方法:参照GB/T5451-2001农药可湿性粉剂润湿性测定方法;悬浮剂率测定方法:参照GB/T14825-2006农药悬浮率测定方法。表中的试验数据是均取10次以上试验结果平均值。
表59  产品相关性能指标比较
项目 实施例15 对比实施例15
润湿时间(s) 46 58
悬浮率(%) 91.5 85.2
实施例15的其他项目指标均符合国家对可湿性粉剂的指标要求。
应用实施例15:25%抑食肼可湿性粉剂田间药效试验
1.试验条件:
1.1试验对象:水稻稻纵卷叶螟;
1.2试验药剂:实施例15、对比实施例15;
1.3使用剂量:制剂120克/亩;
1.4小区面积和重复:小区面积:6m×6m=36m2,重复次数:4次;
1.5使用方法:喷雾法,用水量为30kg/亩。
2.调查方法:
药前进行虫口基数调查,药后3d、7d、14d调查防治效果,每小区五点取样共查25丛稻,统计卷叶率,与对照区卷叶率比较,计算相对防效,同时调查卷叶内有虫率。
药效计算方法:
式中:CK-空白对照区药后卷叶率
PT-药剂处理区药后卷叶率
表60  25%抑食肼可湿性粉剂对水稻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
以上数据表明,实施例15与对比实施例15相比较:成本更低,性能更好,药效更佳。
实施例16:25%烯啶·异丙威可湿性粉剂
将烯啶虫胺50kg、异丙威200kg、WP-41020kg、REAX-82P55kg、白炭黑50kg、增效载体(聚天门冬氨酸∶伊/蒙粘土=1∶99)补足1000kg,投入双螺旋搅拌机混合20分钟,然后进行气流粉碎,粉碎完成后再搅拌30分钟,得25%烯啶·异丙威可湿性粉剂。
对比实施例16:25%烯啶·异丙威可湿性粉剂
将烯啶虫胺50kg、异丙威200kg、WP-41030kg、REAX-82P75kg、白炭黑50kg、高岭土补足1000kg,投入双螺旋搅拌机混合20分钟,然后进行气流粉碎,粉碎完成后再搅拌30分钟,得25%烯啶·异丙威可湿性粉剂。
以上两个配方生产的产品的成本、性能比较:
1.成本比较
采用增效载体(聚天门冬氨酸∶伊/蒙粘土=1∶99)的配方,助剂使用量相对减少量为28.6%,节约成本184元/吨。
表61  实施例16助剂、载体吨成本
表62  对比实施例16助剂、载体吨成本
2.产品相关性能指标比较
润湿性测定方法:参照GB/T5451-2001农药可湿性粉剂润湿性测定方法;悬浮剂率测定方法:参照GB/T14825-2006农药悬浮率测定方法。表中的试验数据是均取10次以上试验结果平均值。
表63  产品相关性能指标比较
项目 实施例15 对比实施例15
润湿时间(s) 44 52
悬浮率(%) 94.6 88.4
实施例16的其他项目指标均符合国家对可湿性粉剂的指标要求。
应用实施例16:25%烯啶·异丙威可湿性粉剂田间药效试验
1.试验条件:
1.1试验对象:水稻稻飞虱
1.2试验药剂:实施例16、对比实施例16;
1.3使用剂量:制剂100克/亩;
1.4小区面积和重复:小区面积:5m×6m=30m2,重复次数:4次;
1.5使用方法:喷雾法,用水量为30kg/亩。
2.调查方法:
药前调查虫口基数,药后3d、7d、14d调查稻飞虱防治效果,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每小区调查20点,每点2丛,记录活虫数,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效。
药效计算方法
式中:PT-药剂处理区虫口减退率;
CK-空白对照区虫口减退率。
表64  25%烯啶·异丙威可湿性粉剂对水稻稻飞虱防治效果
以上数据表明,实施例16与对比实施例16相比较:成本更低,性能更好,药效更佳。
实施例17:13%春雷·三环唑可湿性粉剂
将6%春雷霉素母粉500kg、三环唑100kg、十二烷基硫酸钠20kg、Morwet D45020kg、REAX-82P50kg、白炭黑50kg、增效载体(聚天门冬氨酸∶伊/蒙粘土=1∶19)补足1000kg,投入双螺旋搅拌机混合20分钟,然后进行气流粉碎,粉碎结束后继续搅拌30分钟,得13%春雷·三环唑可湿性粉剂。
对比实施例17:13%春雷·三环唑可湿性粉剂
将6%春雷霉素母粉500kg、三环唑100kg、十二烷基硫酸钠20kg、Morwet D45020kg、REAX-82P60kg、白炭黑50kg、硅藻土补足1000kg,投入双螺旋搅拌机混合20分钟,然后进行气流粉碎,粉碎结束后继续搅拌30分钟,得13%春雷·三环唑可湿性粉剂。
以上两个配方生产的产品的成本、性能比较:
1.成本比较
采用增效载体(聚天门冬氨酸∶伊/蒙粘土=1∶19)的配方,助剂使用量相对减少量为10%,节约成本485元/吨。
表65  实施例17助剂、载体吨成本
表66  对比实施例17助剂、载体吨成本
2.产品相关性能指标比较
热贮稳定性条件:温度为54±2℃,放置14天后;润湿性测定方法:参照GB/T5451-2001农药可湿性粉剂润湿性测定方法;悬浮剂率测定方法:参照GB/T14825-2006农药悬浮率测定方法。表中的试验数据是均取10次以上试验结果平均值。
表67  产品相关性能指标比较
项目 实施例17 对比实施例17
热贮稳定性 无结块,流动性好 无结块,但分散性变差
润湿时间(s) 54 96
三环唑悬浮率(%) 92.5 86.9
实施例17的其他项目指标均符合国家对可湿性粉剂的指标要求。
应用实施例17:13%春雷·三环唑可湿性粉剂田间药效试验
1.试验内容
1.1试验对象:水稻稻瘟病(叶瘟);
1.2供试药剂:实施例17,对比实施例17;
1.3试验方法:试验设3个处理,每个处理4次重复,每小区面积为50m2。随机排列。施药方法为各小区按相应浓度用电动喷雾器均匀喷雾。第一次施药后间隔7d进行第二次施药。
2.数据调查与统计分析
2.1调查方法
施药前调查病情基数,最后一次施药后7d、14d进行药效调查。每小区五点取样,每点取50株,每株调查旗叶及旗叶以下两片叶。
分级标准(以叶片为单位):
0级:无病;
1级:叶片病斑少于5个,长度小于1cm;
3级:叶片病斑6-10个,部分病斑长度大于1cm;
5级:叶片病斑11-25个,部分病斑连成片,占叶面积10%-25%;
7级:叶片病斑26个以上,病斑连成片,占叶面积26%-50%;
9级:病斑连成片,占叶面积50%以上或全叶枯死。
2.2数据处理方法
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数×相对病级数值)/(调查总叶数×9)】×100
防治效果(%)=【1-(对照区药前病情指数×处理区药后病情指数)/(对照区药后病情指数×处理区药前病情指数)】×100
3.分别于最后一次施药后7d、14d调查,根据资料相关调查标准分级,统计病情指数,计算防效,试验结果见下表。
表68  13%春雷·三环唑可湿性粉剂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
上述试验表明本发明的13%春雷·三环唑可湿性粉剂的防治效果以及药剂利用率均比对照药剂要高。实施例17最后一次施药后14天的防效达88.24%,而对比实施例17最后一次施药后14天的防效为82.92%。
本发明的13%春雷·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悬浮率等性能明显优于对比实施例,并且由于聚天门冬氨酸的营养作用,该组合物在防治稻瘟病方面对春雷·三环唑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实施例18:72%烯酰·丙森锌可湿性粉剂
将烯酰吗啉120kg、85%丙森锌706kg、WP-41030kg、YP20kg、REAX-82P50kg、增效载体(聚天门冬氨酸∶伊/蒙粘土=1∶9)补足1000kg,投入双螺旋搅拌机混合20分钟,然后进行气流粉碎,粉碎结束后继续搅拌30分钟,得72%烯酰·丙森锌可湿性粉剂。
对比实施例18:72%烯酰·丙森锌可湿性粉剂
将烯酰吗啉120kg、85%丙森锌706kg、WP-41030kg、YP35kg、REAX-82P50kg、聚天门冬氨酸7.5kg、高岭土补足1000kg,投入双螺旋搅拌机混合20分钟,然后进行气流粉碎,粉碎结束后继续搅拌30分钟,得72%烯酰·丙森锌可湿性粉剂。
以上两个配方生产的产品的成本、性能比较:
1.成本比较
采用增效载体(聚天门冬氨酸∶伊/蒙粘土=1∶9)的配方,助剂使用量相对减少量为13%,节约成本228元/吨。
表69  实施例18助剂、载体吨成本
表70  对比实施例18助剂、载体吨成本
2.产品相关性能指标比较
润湿性测定方法:参照GB/T5451-2001农药可湿性粉剂润湿性测定方法;悬浮剂率测定方法:参照GB/T14825-2006农药悬浮率测定方法。表中的试验数据是均取10次以上试验结果平均值。
表71  产品相关性能指标比较
实施例18的其他项目指标均符合国家对可湿性粉剂的指标要求。
应用实施例18:72%烯酰·丙森锌可湿性粉剂田间药效试验
1.实验内容
1.1实验对象:黄瓜白粉病;
1.2供试药剂:实施例18,对比实施例18;
1.3实验方法:试验设3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排列。施药方法各小区按相应浓度用2L手提式喷雾器均匀喷雾。第一次施药后间隔7d进行第二次施药。
2.数据调查与统计分析
2.1调查方法
施药前调查病基指数,第一次施药后7d调查;第二次施药后14d调查。每小区随机取四点,每点调查2株的全部叶片,每片叶按病斑占叶面积的百分率分级记录,计算发病率、病情指数及防治效果等。每次药效调查的同时观察各用药区有无生长异常现象(如矮化、褪绿、畸形等)、对作物产量有无影响以及对其他病虫害和非靶标生物的影响。
分级标准(以叶片为单位):
0级:无病斑;
1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6%~10%;
5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11%~20%;
7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21%~40%;
9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40%以上。
2.2数据处理方法
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数×相对病级数值)/(调查总叶数×9)】×100
防治效果(%)=【1-(CK区药前病情指数×处理区药后病情指数)/(CK区药后病情指数×处理区药前病情指数)】×100
3.分别于第一次施药后7d,第二次施药后14d调查,根据资料相关调查标准分级,统计病情指数,计算防效,实验结果见下表。
表72  72%烯酰·丙森锌可湿性粉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上述实验表明本发明的50%醚菌酯·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的防治效果以及药剂利用率均比对照药剂要高。增效载体的效果要明显优于聚天门冬氨酸单独使用时的效果,实施例18药后14天的防效达93.47%,而对比实施例18药后14天后的防效为88.57%。

Claims (5)

1.一种农药固体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下述组分组成:莠去津800kg、REAX-82P50kg、Berol-790A20kg、增效载体补足1000kg,其中增效载体为聚天门冬氨酸∶伊/蒙粘土=1∶4。 
2.一种农药固体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下述组分组成:吡蚜酮500kg、REAX-88A50kg、REAX-825E35kg、拉开粉30kg、硫酸铵150kg、增效载体补足1000kg,其中增效载体为聚天门冬氨酸∶伊/蒙粘土=1∶9。 
3.一种农药固体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下述组分组成:嘧菌酯700kg、Berol-790A20kg、Morwet-D42530kg、REAX-91080kg、增效载体补足1000kg,其中增效载体为聚天门冬氨酸∶伊/蒙粘土=3∶17。
4.一种农药固体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下述组分组成: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57kg、SP-283625kg、NPS55kg、Berol-790A20kg、硫酸铵300kg、增效载体补足1000kg,其中增效载体为聚天门冬氨酸∶伊/蒙粘土=3∶17。 
5.一种农药固体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下述组分组成:己唑醇700kg、Geropon T/3670kg、Geropon L-WET/P20kg、白炭黑30kg、增效载体补足1000kg,其中增效载体为聚天门冬氨酸∶伊/蒙粘土=1∶9。 
CN201310291484.5A 2013-05-17 2013-07-12 一种用于农药固体制剂的增效载体组合物 Active CN1033149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91484.5A CN103314958B (zh) 2013-05-17 2013-07-12 一种用于农药固体制剂的增效载体组合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81966.5 2013-05-17
CN 201310181966 CN103250698A (zh) 2013-05-17 2013-05-17 一种用于农药固体制剂的增效载体组合物
CN201310291484.5A CN103314958B (zh) 2013-05-17 2013-07-12 一种用于农药固体制剂的增效载体组合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14958A CN103314958A (zh) 2013-09-25
CN103314958B true CN103314958B (zh) 2015-02-11

Family

ID=4895521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10181966 Pending CN103250698A (zh) 2013-05-17 2013-05-17 一种用于农药固体制剂的增效载体组合物
CN201310291484.5A Active CN103314958B (zh) 2013-05-17 2013-07-12 一种用于农药固体制剂的增效载体组合物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10181966 Pending CN103250698A (zh) 2013-05-17 2013-05-17 一种用于农药固体制剂的增效载体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03250698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MX362696B (es) * 2013-09-26 2019-02-01 Basf Agrochemical Products Bv Metodo para controlar malezas en plantaciones de caña de azucar.
CN103588213B (zh) * 2013-10-17 2015-03-25 中科纳达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伊/蒙粘土纳米粉体生产装置
WO2016116531A1 (en) 2015-01-22 2016-07-28 BASF Agro B.V. Ternary herbicidal combination comprising saflufenacil
US11219212B2 (en) 2015-07-10 2022-01-11 BASF Agro B.V. Herbicidal composition comprising cinmethylin and imazamox
EP3319427B1 (en) 2015-07-10 2019-04-17 BASF Agro B.V. Herbicidal composition comprising cinmethylin and dimethenamid
AU2016292569B2 (en) 2015-07-10 2021-01-21 BASF Agro B.V. Herbicidal composition comprising cinmethylin and specific pigment synthesis inhibitors
US11206827B2 (en) 2015-07-10 2021-12-28 BASF Agro B.V. Herbicidal composition comprising cinmethylin and specific quinolinecarboxylic acids
PL3319437T3 (pl) 2015-07-10 2020-03-31 BASF Agro B.V. Kompozycja chwastobójcza zawierająca cynmetylinę i piroksasulfon
US11219215B2 (en) 2015-07-10 2022-01-11 BASF Agro B.V. Herbicidal composition comprising cinmethylin and specific inhibitors of protoporphyrinogen oxidase
WO2017009140A1 (en) 2015-07-10 2017-01-19 BASF Agro B.V. Herbicidal composition comprising cinmethylin and acetochlor or pretilachlor
US20180184658A1 (en) 2015-07-10 2018-07-05 BASF Agro B.V. Herbicidal composition comprising cinmethylin and saflufenacil
DK3319434T3 (da) 2015-07-10 2019-07-29 Basf Agro Bv Herbicidsammensætning, der omfatter cinmethylin og pethoxamid
CN105494450B (zh) * 2016-01-12 2017-12-26 同济大学 一种稳定性强的可降解天然除虫菊素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7751219A (zh) * 2016-08-15 2018-03-06 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增效作用的杀虫剂组合物
CN109247332A (zh) * 2018-09-15 2019-01-22 湖南农业大学 一种含苯醚甲环唑和嘧菌酯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2438255A (zh) * 2020-12-03 2021-03-05 安徽广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敌草隆水分散性粒剂的生产方法
CN116686831B (zh) * 2023-07-31 2023-09-29 山东科赛基农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丙草胺、吡嘧磺隆与五氟磺草胺的水分散片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12629A1 (en) * 2003-07-21 2005-02-10 Amcol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Fabric treatment composition
CN101779665A (zh) * 2009-11-25 2010-07-21 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氨基酸聚合物和草甘膦的增效复配物
CN102040435A (zh) * 2009-10-16 2011-05-04 新疆满疆红农资化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缓释型林果肥的制备方法
CN102391512A (zh) * 2011-09-01 2012-03-28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聚天冬氨酸与钠米蒙脱土的有机-无机复合吸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42573A (zh) * 2012-07-24 2012-10-24 上思县文德矿业科技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伊/蒙混层粘土杀菌悬浮剂
CN102786346A (zh) * 2007-11-16 2012-11-21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一种增效缓释尿素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12629A1 (en) * 2003-07-21 2005-02-10 Amcol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Fabric treatment composition
CN102786346A (zh) * 2007-11-16 2012-11-21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一种增效缓释尿素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40435A (zh) * 2009-10-16 2011-05-04 新疆满疆红农资化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缓释型林果肥的制备方法
CN101779665A (zh) * 2009-11-25 2010-07-21 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氨基酸聚合物和草甘膦的增效复配物
CN102391512A (zh) * 2011-09-01 2012-03-28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聚天冬氨酸与钠米蒙脱土的有机-无机复合吸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42573A (zh) * 2012-07-24 2012-10-24 上思县文德矿业科技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伊/蒙混层粘土杀菌悬浮剂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50698A (zh) 2013-08-21
CN103314958A (zh) 2013-09-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14958B (zh) 一种用于农药固体制剂的增效载体组合物
CN106070309A (zh) 含有双唑草酮的复配除草组合物及其使用方法
CN102657186B (zh) 一种含有噻呋酰胺与丙硫菌唑的杀菌组合物
CN104145975A (zh) 一种除草组合物及其制剂
CN102239843B (zh) 一种氯氟吡氧乙酸或其酯和乙羧氟草醚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5994354A (zh) 含有环吡氟草酮的复配除草组合物及其使用方法
CN101326918B (zh) 一种含吡虫啉的水溶性颗粒剂、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186513A (zh) 一种除草组合物及其制剂
CN104186477A (zh) 一种棉花田土壤处理除草剂组合物及应用
CN101861868B (zh) 一种含有五氟磺草胺和二氯喹啉酸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7258800A (zh) 一种含有阿维菌素B2a的农药组合物
CN102696625A (zh) 一种含有苯醚双唑与啶氧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2326563B (zh) 一种含吡氟酰草胺与唑嘧磺草胺的除草组合物
CN104488900A (zh) 一种含甲磺酰菌唑和新烟碱类杀虫剂的复配组合物
CN105052995B (zh) 一种含毒氟磷和噁唑类杀菌剂的复配组合物及制剂
CN104542695B (zh) 一种含甲磺酰菌唑和毒氟磷的复配组合物及制剂
CN103918693A (zh) 一种含有丙硫菌唑与咪鲜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3355309A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制剂
CN106857605A (zh) 一种多元复配稻田除草组合物
CN102224824B (zh) 一种含有苯醚菌酯和异菌脲的杀菌组合物
CN111296465A (zh) 一种含五氟磺草胺、硝磺草酮、苯噻酰草胺的高效除草泡腾片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88911A (zh) 一种含甲磺酰菌唑的杀虫杀菌组合物及制剂
CN104488894A (zh) 一种含甲磺酰菌唑和氟啶酰菌胺的复配组合物及杀菌剂
CN109938029A (zh) 一种含芸苔素内酯类化合物的芳氧苯氧丙酸类除草组合物
CN104604904B (zh) 一种含有苯醚双唑和代森锰锌的杀菌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