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14147A - 具有润滑系统的织机 - Google Patents

具有润滑系统的织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14147A
CN103314147A CN2011800591063A CN201180059106A CN103314147A CN 103314147 A CN103314147 A CN 103314147A CN 2011800591063 A CN2011800591063 A CN 2011800591063A CN 201180059106 A CN201180059106 A CN 201180059106A CN 103314147 A CN103314147 A CN 1033141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ubricating
lubricating fluid
equipment
lubricating system
fl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5910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14147B (zh
Inventor
G.格拉迪恩
D.萨姆帕斯
K.勒尔斯特雷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canol NV
Original Assignee
Picanol NV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canol NV filed Critical Picanol NV
Publication of CN1033141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141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141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141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JAUXILIARY WEAVING APPARATUS; WEAVERS' TOOLS; SHUTTLES
    • D03J1/00Auxiliary apparatus combined with or associated with looms
    • D03J1/003Devices for lubricating machine part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JAUXILIARY WEAVING APPARATUS; WEAVERS' TOOLS; SHUTTLES
    • D03J1/00Auxiliary apparatus combined with or associated with looms
    • D03J1/008Cooling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ooms (AREA)
  • Auxiliary Weaving Apparatuses, Weavers' Tools, And Shuttles (AREA)

Abstract

织机和用于润滑织机的方法,织机包括第一润滑系统(6)和第二润滑系统(9),其中第一润滑系统(6)将第一润滑流体(7)供应至第一机器设备(8)的元件(44),并且第二润滑系统(9)将第二润滑流体(10)供应至第二机器设备(11)的元件(45),并且其中在第一润滑流体(7)与第二润滑流体(10)之间进行热交换。

Description

具有润滑系统的织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括第一润滑系统的织机,其中第一润滑系统将第一润滑流体供应至第一机器设备的元件。本发明还涉及用于润滑这样的织机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用于织机的已知的润滑系统包括油泵和用于沿着元件引导润滑油以润滑这些元件的油管道。通过沿着元件引导润滑油,将元件润滑并且在元件与润滑油之间进行热交换。
在EP 1 613 799 B1中描述了润滑系统,其中润滑油由油泵引导至待润滑的梭口形成设备的元件。其中该润滑系统用于润滑综框的驱动机构并且用于润滑由杆形成的传动机构,该传动机构布置在驱动机构与综框之间。润滑系统的润滑油也用于冷却梭口形成设备的驱动马达。
在US 4,444,292中描述了用于织机的润滑系统,其中提供热交换器以冷却润滑油。润滑油具有一定粘度并且在一定温度下提供最高效的润滑。在润滑油的过高温度下,润滑油的使用时间显著缩短并且润滑性能显著降低。润滑系统还包括过滤器和阀。
在JP 10-251943 A中描述了用于织机的润滑系统,其中设置用于润滑油的贮油器和油泵。油泵用于将润滑油从贮油器经由分配管供应至梭口形成设备的驱动器、织机的驱动器以及筘座的驱动器。在JP 2004-100095 A中描述了用于织机的类似的润滑系统,其中对用于润滑油的贮油器进行冷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织机中改进元件的润滑和这些元件与润滑流体之间的热交换。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提供用于将第二润滑流体供应至第二机器设备的元件的第二润滑系统和布置为在第一润滑流体与第二润滑流体之间进行热交换的设备来解决。
本发明是基于以下考虑:织机的不同机器设备的元件,更具体地梭口形成设备的元件和打纬设备的元件以不同的方式耗散能量,例如由于摩擦损失,从而导致伴随的润滑流体的不同温度。根据本发明,提供至少两种不同的润滑系统。根据本发明,不同的润滑系统限定为具有自身的润滑流体的开放的或闭合的循环回路的润滑系统,其中润滑流体在第一循环回路中的流动不同于润滑流体在第二循环回路中的流动。在优选实施例中,润滑系统的润滑流体之间的传热并不包括润滑系统之间的润滑流体的质量传递。
在一实施例中,使用不同类型的润滑流体更具体而言为润滑油作为第一润滑流体和第二润滑流体,其中根据各润滑系统的主要条件来选择每种润滑流体。在其它实施例中,在两个润滑系统中使用相同类型的润滑流体。当提供两个润滑系统时,一个实施例中润滑梭口形成设备的元件的第一润滑系统的润滑流体的温度通常不同于一个实施例中润滑打纬设备的元件的第二润滑系统的润滑流体的温度。通常,第一润滑系统的润滑流体的温度取决于被编织的接结并且例如在80℃至100℃之间,而第二润滑系统的润滑流体的温度为例如约50℃。由于该温度差异,使得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第一润滑系统和第二润滑系统使用不同类型的润滑流体。为了避免用于梭口形成设备的润滑流体的温度变得过高,限制织机的旋转速度是已知的,这意味着限制了每单位时间被打纬的纬线的数量。本发明提供了以下优点:可以通过向第二润滑系统的润滑流体传热来降低第一润滑系统的润滑流体的温度。因此,与已知的织机相比,对于一定的被编织的接结,本发明允许增加织机的旋转速度。根据本发明,根据被编织的接结,第一润滑系统的润滑流体的温度可以例如在60℃至70℃之间,而第二润滑系统的润滑流体的温度可以例如为约55℃。由于更均一的温度,使得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两个润滑系统中使用相同类型的润滑流体。
根据一实施例,第一机械设备和/或第二机械设备从包括梭口形成设备、打纬设备、经轴设备、布轴设备和/或织边折入设备的组中选择。在一实施例中,织机包括多于两个的润滑系统。在其它实施例中,若干机器设备布置在共同的润滑系统中。在一实施例中,设置第一润滑系统用于梭口形成设备的元件并且设置第二润滑系统用于至少打纬设备的元件。在一实施例中,设置第二润滑系统用于来自包括打纬设备、经轴设备、布轴设备和/或织边折入设备的组中的至少两个机器设备的元件。
根据一优选实施例,布置为在第一润滑系统的润滑流体与第二润滑系统的润滑流体之间进行热交换的设备包括热交换器,热交换器具有布置在第一润滑系统的润滑流体与第二润滑系统的润滑流体之间的隔板。由于该隔板,使得能够在第一润滑系统的润滑流体与第二润滑系统的润滑流体保持彼此分离的同时,在第一润滑系统的润滑流体与第二润滑系统的润滑流体之间进行热交换。这允许使用两种不同类型的润滑流体,更具体而言润滑油。不同的润滑流体例如可以不仅在粘度和组成方面不同,而且也可以在纯度方面不同,更特别地关于润滑油中一定量的杂质的存在,例如编织灰尘的存在。
根据一实施例,热交换器包括用于第一润滑系统的第一润滑流体的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用于第二润滑系统的第二润滑流体的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以及布置在第一润滑系统的第一润滑流体与第二润滑系统的第二润滑流体之间的隔板。根据一实施例,热交换器用作所谓的逆流式热交换器。
根据一实施例,织机还包括冷却系统,冷却系统布置为冷却第一润滑系统和第二润滑系统中的至少一个的润滑流体。冷却系统可以包括冷却流体,例如水,来冷却润滑流体。优选地,冷却系统布置为冷却第一润滑系统的润滑流体。如果第一润滑系统的润滑流体与第二润滑系统的润滑流体之间的热交换不足以限制润滑系统中的至少一个的润滑流体的温度,则这允许进一步冷却润滑流体。
根据一实施例,织机还包括热源,其允许加热第一润滑系统和第二润滑系统中的至少一个的润滑流体,例如第二润滑系统的润滑流体。这允许在启动了织机后在短时间内获得润滑流体的期望工作温度。
根据一实施例,布置为在第一润滑流体与第二润滑流体之间进行热交换的设备还布置为将第一润滑系统的第一润滑流体至少部分地供应至第二润滑系统和/或将第二润滑系统的第二润滑流体至少部分地供应至第一润滑系统。在该实施例中,在两个润滑系统中使用相同类型的润滑流体。
根据一实施例中,第一润滑系统包括用于润滑流体的第一泵,而第二润滑系统包括用于润滑流体的第二泵,其中第一泵和第二泵由同一驱动马达驱动。根据一实施例,驱动马达是可控驱动马达,例如可由控制单元控制速度的驱动马达。这允许润滑系统的紧凑构成。
本发明的目的还由使用具有至少两个润滑系统的织机的方法来解决,其中该方法包括在第一润滑系统的润滑流体与第二润滑系统的润滑流体之间进行热交换。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使用下面的示意图来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在这些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
图1示意性地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织机的立体图。
图2表示根据图1的织机,其中示意性地示出了梭口形成设备、打纬设备和润滑系统。
图3表示图2的变型。
图4表示图2的另一变型。
图5表示图2的又一变型。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图2示意性地表示具有梭口形成设备1、打纬设备2、经轴设备3、布轴设备4和织边折入设备5的织机。该织机包括第一润滑系统6,其将第一润滑流体7供应至包括梭口形成设备1的第一机器设备8的元件44。该织机还包括第二润滑系统9,其将第二润滑流体10供应至包括打纬设备2、经轴设备3、布轴设备4以及织边折入设备5的第二机器设备11的元件45。梭口形成设备1可为多臂机、凸轮箱、偏心系统以及提花设备。作为润滑流体7、10,使用具有适当粘度的润滑油。
第一润滑系统6包括用于润滑流体7的泵12、用于将润滑流体7引导至机器设备8和从机器设备8引导润滑流体7的管道13、用于润滑流体7的过滤器15、能够在一定时刻将润滑流体7引导至待润滑的机器设备8的元件44的阀16、以及用于测量润滑流体7的温度的传感器17。
第二润滑系统9包括用于润滑流体10的泵18、用于将润滑流体10引导至机器设备11和从机器设备11引导润滑流体10的管道19、用于润滑流体10的贮存器20、用于润滑流体10的过滤器21、能够在一定时刻将润滑流体10引导至待润滑的机器设备11的元件45的阀22、以及用于测量润滑流体10的温度的传感器23。
根据本发明,织机包括布置为在第一润滑流体7与第二润滑流体10之间进行热交换的设备24。在本发明描述的上下文中,热意味着热形式的能量。设备24包括热交换器25,热交换器25具有布置在第一润滑系统6的润滑流体7与第二润滑系统9的润滑流体10之间的隔板26。在热交换器25,连接管道13用于引导润滑流体7经过热交换器25,并且连接管道19用于引导润滑流体9经过热交换器25。热交换器25包括用于润滑流体7的第一入口27和第一出口28以及用于润滑流体10的第二入口29和第二出口30。
在图示实施例中,泵12和泵18由同一驱动马达31驱动。驱动马达31为可控驱动马达。根据未图示的变型,泵12、18可以由织机的驱动器驱动。梭口形成设备1由驱动马达32驱动,而打纬设备2由驱动马达33驱动。
如在图2中可以看出的那样,布置有冷却系统34,用于冷却第一润滑系统6的第一润滑流体7。冷却系统34可以使用冷却流体,例如水。根据未图示的变型,作为第一润滑流体7的补充或替代,冷却系统34可以冷却第二润滑系统9的第二润滑流体10。
如在图2中可以看出的那样,布置有热源35,用于加热第二润滑系统9的第二润滑流体10。根据未图示的变型,作为第二润滑流体10的补充或替代,热源35可以加热第一润滑系统6的第一润滑流体7。
在图2的实施例中,第一润滑系统6的润滑流体7和第一润滑系统9的润滑流体10彼此完全分离。润滑流体7流经第一润滑系统6的闭合循环回路36,第一润滑系统6包括泵12、管道13、贮存器14、过滤器15和阀16。循环回路36提供用于第一机器设备8的元件44的润滑,第一机器设备8在该实施例中包括梭口形成设备1。润滑流体10流经第二润滑系统9的闭合循环回路37,第二润滑系统9包括泵18、管道19、贮存器20、过滤器21和阀22。循环回路37提供用于第二机器设备11的润滑,第二机器设备11在该实施例中包括至少打纬设备2并且更特别地除了打纬设备2之外还包括经轴设备3、布轴设备4和/或织边折入设备5。在该实施例中,润滑流体7在第一循环回路36中的流动与润滑流体10在第二循环回路37中的流动分离。在热交换器25,可以利用热交换器25在第一润滑流体7与第二润滑流体10之间进行热交换。在该实施例中,可以在热交换器25的隔板26处进行热交换。
使用传感器17来测量第一润滑流体7的温度。可以基于该温度来控制泵12的驱动马达31。使用传感器23来测量第二润滑流体10的温度。可以基于该温度来控制泵18的驱动马达31,在图示实施例中,两个泵12和18由同一驱动马达31驱动。但是,由于存在两个泵12和18,所以润滑流体7在第一循环回路36中的流动与润滑流体10在第二循环回路37中的流动分离。泵12和18能够相同或不同地执行,更特而言能够以驱动马达31的某一旋转速度以不同流速或者相同流速输送。第一润滑系统6的泵12可以根据被编织的接结、所使用的综框的数量、综框的运动路线、综框的重量和/或其它编织参数来控制。根据接结,这意味着经线上下运动的连续图案,梭口形成设备1必须输送的力和功率将改变,使得对于特定接结需要很大的力和功率,而对于其它接结则需要很小的力和功率。这将导致第一润滑系统6的润滑流体7的伴随温度。利用对应传感器17、23测量的温度也取决于织机的旋转速度,使得如果润滑系统7、10之一中的温度变得太高,则建议冷却或限制织机的旋转速度。
如在图2的实施例中所示,在热交换器25处设置旁路38,该旁路38包括可控制的阀39。旁路38在冷织机或者太热的织机中允许润滑流体7与润滑流体10进行更少的热交换。在冷织机中,这允许利用热源35来加热用于打纬设备2的润滑流体10,使得使用热源35的更少的热来加热润滑流体7。为了防止该润滑流体7流经热交换器25,可以设置截流阀46。例如,在阀39允许润滑流体7流动以沿着旁路38经过之后,截流阀46截断润滑流体7的流动。这在太热的织机中也阻止经由热交换器25对打纬设备2的润滑流体10进一步加热。
在图3中示出了一个实施例,其中热交换器25并不包括隔板26,使得在第一驱动系统6的润滑流体7与第二润滑系统9的润滑流体10之间除了发生热交换之外,还发生质量交换。在该情况下,第一润滑系统6和第二润滑系统9分别各包括开放的循环回路36或37。在该情况下,润滑流体7在第一循环回路36中的流动也不同于润滑流体10在第二循环回路37中的流动。在该情况下,能够将第一润滑系统6的第一润滑流体7至少部分地供应至第二润滑系统9和/或能够将第二润滑系统9的第二润滑流体10至少部分地供应至第一润滑系统6。在图3的实施例中,泵12由驱动马达41驱动,而泵18由驱动马达42驱动。在该情况下,第一润滑流体7的流动不同于并且独立于第二润滑流体10的流动。
显然,润滑系统6、9的润滑流体7、10也可以用于冷却驱动马达32或33。如图3所示,第二润滑系统9的润滑流体10也可以用于冷却织机的打纬设备2的主驱动马达33,更具体的是用于驱动织机的筘座的打纬设备2的驱动马达33。在梭口形成设备1由自身的驱动马达32驱动的情况下,如从WO 2004/092467已知的那样,用于梭口形成设备1的驱动马达32也可以由第二润滑系统9的润滑流体10冷却,因为第二润滑系统9的润滑流体10的温度通常低于第一润滑系统6的润滑流体7的温度。为了限制第一润滑系统6的温度,这也是有利的。根据未图示的变型,第一润滑系统6的润滑流体7用于冷却驱动马达32。
在图4的实施例中,梭口形成设备1由驱动打纬设备2的驱动马达33经由机械传动设备40驱动。在图1至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设置能够控制用于泵12或18的驱动马达31、41、42的控制单元43。控制单元43还可以控制阀16、22、39和驱动马达32和33。在图4中示出了控制单元43。
控制单元43还可以控制冷却系统34和热源35。具有热交换器25的设备24用于在织机的正常操作期间实施所需的热交换。冷却系统34和热源35仅用于在织机的操作开始和/或在异常情况下使用。在织机的正常操作期间,冷却系统34和热源35并不工作。根据本发明的设备24还用于限制供应至织机的能量。设备24允许在织机的正常操作期间冷却梭口形成设备1,而无需起动额外的冷却系统34。设备24还允许用于打纬设备2的润滑流体10将具有足够的温度而不需要额外的热源35,使得也将限制打纬设备2中的摩擦。
梭口形成设备1的元件44例如为凸轮、轴承、轴和梭口形成设备1的其它机械部件。打纬设备2的元件例如为凸轮、轴承、轴、传动设备和打纬设备2的其它机械部件。
在图5的实施例中,在热交换器25处设置有冷却系统47和冷却系统48。冷却系统47例如由热泵构成,而冷却系统48例如包括泵49、冷却设备50和用于冷却液体的管道51。根据未图示的变型,仅设置一个冷却系统47或48。在用于润滑流体7、10的热交换器25处布置至少一个冷却系统47、47是有利的,因为在该情况下,能够紧凑地实现热交换器25以及至少一个冷却系统47、48。
显然,除了第一润滑系统6和第二润滑系统9之外,织机还可以包括具有自身的循环回路的第三润滑系统,例如用于经轴设备的元件的润滑系统、用于布轴设备的元件的润滑系统、用于织边折入设备的元件的润滑系统和/或用于其它织机部件的元件的润滑系统。在织机中,通常大部分织机部件由润滑打纬设备2的第二润滑系统9润滑。
本发明提供以下优点:能够更加根据期望保持润滑流体的温度,并且织机也能够在短时间内达到温度,使得润滑流体可以以最佳粘度用于润滑织机部件。而且,这允许更自由地选择适当的润滑流体,更特别地适当的润滑油。这还有利于限制织机的能量消耗。由于避免了太热的润滑流体并且润滑流体在短时间内达到温度,所以润滑流体还能够在任何时间充分地润滑,这对于润滑梭口形成设备的元件以及润滑打纬设备的元件是有利的。由于本发明,使得在原则上能够将相同类型的润滑流体用于两个润滑系统。
在权利要求中示出的根据本发明的润滑系统和方法并不限于作为示例示出和描述的实施例,而是还可以包括属于权利要求内的这些实施例的变型和组合。

Claims (15)

1. 一种织机,包括第一润滑系统(6),其中所述第一润滑系统(6)将第一润滑流体(7)供应至第一机器设备(8)的元件(44),其特征在于,所述织机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润滑系统(9),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润滑系统(9)将第二润滑流体(10)供应至第二机器设备(11)的元件(45),并且包括布置为在所述第一润滑流体(7)与所述第二润滑流体(10)之间进行热交换的设备(24)。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机器设备(8)和/或所述第二机器设备(11)从包括梭口形成设备(1)、打纬设备(2)、经轴设备(3)、布轴设备(4)和/或织边折入设备(5)的组中选择。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织机,其特征在于,布置为在所述第一润滑系统(6)的润滑流体(7)与所述第二润滑系统(9)的润滑流体(10)之间进行热交换的所述设备(24)包括热交换器(25)。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25)包括布置在所述第一润滑系统(6)的润滑流体(7)与所述第二润滑系统(9)的润滑流体(10)之间的隔板(26)。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25)包括用于所述第一润滑系统(6)的润滑流体(7)的第一入口(27)和第一出口(28)、和用于所述第二润滑系统(9)的润滑流体(10)的第二入口(29)和第二出口(30)。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织机包括布置为冷却所述第一润滑系统(6)和所述第二润滑系统(9)中的至少一个的润滑流体(7、10)的冷却系统(34、47、48)。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系统(34、 47)布置为冷却所述第一润滑系统(6)的第一润滑流体(7)。
8.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织机包括布置为加热所述第一润滑系统(6)或所述第二润滑系统(9)中的至少一个的润滑流体(7、10)的热源(35)。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35)布置为加热所述第二润滑系统(9)的第二润滑流体(10)。
10.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织机,其特征在于,布置为在所述第一润滑流体(7)与所述第二润滑流体(10)之间进行热交换的所述设备(24)还布置为将所述第一润滑系统(6)的第一润滑流体(7)至少部分地供应至所述第二润滑系统(9)和/或将所述第二润滑系统(9)的第二润滑流体(10)至少部分地供应至所述第一润滑系统(6)。
11.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润滑系统(6)包括用于润滑流体(7)的第一泵(12),并且所述第二润滑系统(9)包括用于润滑流体(10)的第二泵(18)。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润滑流体(7)的第一泵(12)和所述用于润滑流体(10)的第二泵(18)由同一驱动马达(31)驱动。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织机,其特征在于,驱动马达(31)为可控驱动马达。
14. 一种用于润滑织机的方法,所述织机包括第一润滑系统(6)和第二润滑系统(9),其中所述第一润滑系统(6)将第一润滑流体(7)供应至第一机器设备(8)的元件(44),并且所述第二润滑系统(9)将第二润滑流体(10)供应至第二机器设备(11)的元件(45),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在所述第一润滑流体(7)与所述第二润滑流体(10)之间进行热交换。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机器设备(8)和/所述第二机器设备(11)从包括梭口形成设备(1)、打纬设备(2)、经轴设备(3)、布轴设备(4)和/或织边折入设备(5)的组中选择。
CN201180059106.3A 2010-12-09 2011-10-13 具有润滑系统的织机 Active CN1033141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BE2010/0728 2010-12-09
BE2010/0728A BE1019695A3 (nl) 2010-12-09 2010-12-09 Weefmachine met smeersystemen.
PCT/EP2011/067897 WO2012076219A2 (en) 2010-12-09 2011-10-13 Weaving machine with lubricating system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14147A true CN103314147A (zh) 2013-09-18
CN103314147B CN103314147B (zh) 2015-05-27

Family

ID=444547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59106.3A Active CN103314147B (zh) 2010-12-09 2011-10-13 具有润滑系统的织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2661520B1 (zh)
CN (1) CN103314147B (zh)
BE (1) BE1019695A3 (zh)
TR (1) TR201820855T4 (zh)
WO (1) WO2012076219A2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90658A (zh) * 2016-10-13 2019-05-21 必佳乐公司 用于织机的润滑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R201214450A2 (tr) * 2012-12-11 2014-06-23 Kordsa Teknik Tekstil As Bir otomatik yağlama mekanizması.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17869A (en) * 1977-05-20 1978-10-03 Parks-Cramer (Great Britain) Ltd. Oil mist lubricated textile machine and method
US4693282A (en) * 1986-04-22 1987-09-15 Leonard Campbell Lubricating system for a weaving machine
JPH06128847A (ja) * 1992-10-19 1994-05-10 Toyota Autom Loom Works Ltd 織機における回転軸への給油装置
CN2196773Y (zh) * 1994-01-20 1995-05-10 郎逵 一种多效能换热器
EP0737766A1 (de) * 1995-04-12 1996-10-16 Sulzer RàœTi Ag Verfahren zum Schmieren von aufeinander gleitenden Flächen und Webmaschine zur Anwendung des Verfahrens
JPH10251943A (ja) * 1997-03-11 1998-09-22 Toyota Autom Loom Works Ltd 織機におけるオイルタンク
CN1385291A (zh) * 2001-05-16 2002-12-18 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成形机用直接传动装置的润滑装置及润滑方法
JP2004100095A (ja) * 2002-09-10 2004-04-02 Toyota Industries Corp 織機における冷却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44292A (en) * 1981-08-12 1984-04-24 Standard Oil Company (Indian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ubricating a machine
ATE548490T1 (de) 2003-04-17 2012-03-15 Picanol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webmaschine
DE10318808A1 (de) 2003-04-17 2004-11-04 Picanol N.V. Antrieb für Webschäfte einer Webmaschine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17869A (en) * 1977-05-20 1978-10-03 Parks-Cramer (Great Britain) Ltd. Oil mist lubricated textile machine and method
US4693282A (en) * 1986-04-22 1987-09-15 Leonard Campbell Lubricating system for a weaving machine
JPH06128847A (ja) * 1992-10-19 1994-05-10 Toyota Autom Loom Works Ltd 織機における回転軸への給油装置
CN2196773Y (zh) * 1994-01-20 1995-05-10 郎逵 一种多效能换热器
EP0737766A1 (de) * 1995-04-12 1996-10-16 Sulzer RàœTi Ag Verfahren zum Schmieren von aufeinander gleitenden Flächen und Webmaschine zur Anwendung des Verfahrens
JPH10251943A (ja) * 1997-03-11 1998-09-22 Toyota Autom Loom Works Ltd 織機におけるオイルタンク
CN1385291A (zh) * 2001-05-16 2002-12-18 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成形机用直接传动装置的润滑装置及润滑方法
JP2004100095A (ja) * 2002-09-10 2004-04-02 Toyota Industries Corp 織機における冷却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90658A (zh) * 2016-10-13 2019-05-21 必佳乐公司 用于织机的润滑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076219A2 (en) 2012-06-14
EP2661520A2 (en) 2013-11-13
EP2661520B1 (en) 2018-11-28
BE1019695A3 (nl) 2012-10-02
WO2012076219A3 (en) 2013-05-02
CN103314147B (zh) 2015-05-27
TR201820855T4 (tr) 2019-0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62598B (zh) 液压回路及运行方法
KR101935274B1 (ko) 열 회수 시스템
CN106904070B (zh) 车辆用冷却装置
JP5821235B2 (ja) 液冷システム
CN105065651B (zh) 一种通过冷却介质控制变速箱油温度的调温系统
BE1010849A3 (nl) Aandrijving voor een weefmachine.
CN102348555B (zh) 具有印刷单元和调节印刷单元部件温度的设备的印刷机
CN103314147B (zh) 具有润滑系统的织机
CN103261592A (zh) 具有润滑系统的机械系统
CN101883679B (zh) 用于具有多个温度等级的印刷机的温控系统
CN112290112B (zh) 用于电驱动车辆的被提供有帕耳帖单元的热调节系统
CN102449411A (zh) 冷冻循环装置、空调装置
CN109826948A (zh) 液压控制系统
SE1351050A1 (sv) Hydrodynamisk retarderanordning, förfarande för dess använding jämte fordon
CN105134927B (zh) 一种通过冷却介质控制变速箱油温的温控装置
CN109515164B (zh) 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的液压控制装置
US8517060B2 (en) Loom and a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a lubricant in such a loom
KR102117826B1 (ko) 플랜트, 및 그 운전 방법
CN103403477B (zh) 致冷回路中的补油
CN100406866C (zh) 闭环环路水制动功率计流体体积控制系统
EP3081683A1 (en) Tufting machine
KR20230083913A (ko) 반도체 제조 장치
CN104197176A (zh) 经编机的润滑油循环装置
SE1450261A1 (sv) Fordonstransmission och förfarande för dess drift
EP3081676A1 (en) Machine for producing synthetic thread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