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10778B - 键盘设备 - Google Patents

键盘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10778B
CN103310778B CN201310078168.XA CN201310078168A CN103310778B CN 103310778 B CN103310778 B CN 103310778B CN 201310078168 A CN201310078168 A CN 201310078168A CN 103310778 B CN103310778 B CN 1033107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y
hammerhead
elastic part
hammerhead body
pivoting a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7816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10778A (zh
Inventor
小松昭彦
村松繁
竹山久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Corp filed Critical Yamah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3107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107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107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107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CPIANOS, HARPSICHORDS, SPINETS OR SIMILAR STRINGED MUSICAL INSTRUMENTS WITH ONE OR MORE KEYBOARDS
    • G10C3/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 G10C3/12Keyboards; Key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H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INSTRUMENTS IN WHICH THE TONES ARE GENERATED BY ELECTROMECHANICAL MEANS OR ELECTRONIC GENERATORS, OR IN WHICH THE TONES ARE SYNTHESISED FROM A DATA STORE
    • G10H1/00Details of 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 G10H1/32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10H1/34Switch arrangements, e.g. keyboards or mechanical switch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 G10H1/344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individual keys
    • G10H1/346Keys with an arrangement for simulating the feeling of a piano key, e.g. using counterweights, springs, cam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Multimedia (AREA)
  • 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键盘设备,包括琴键(10)、弦槌体(HM)、弹性部分(22,23;32,33;43);其中弹性部分配置在非琴键按压状态中不对琴键和弦槌体施加弹性力,且配置为从琴键按压操作向前行程中的一定点沿朝向枢转运动开始位置的方向对琴键和弦槌体中的至少一个施加弹性力。如上所述构造的键盘设备使得琴键和弦槌体在琴键按压终止之后立即或快速返回。

Description

键盘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弦槌体的键盘设备,所述弦槌体每一个配置为对琴键按压运动赋予惯性。
背景技术
已经常规公知的是具有弦槌体的键盘设备,弦槌体每一个配置为对相关琴键的按压运动赋予惯性,用于提供接近原声钢琴的琴键按压触感或感觉。在下列的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键盘设备中,例如,在琴键被按下时弦槌体通过相关的琴键被驱动,以便枢转。
在这种键盘设备中,通常,弦槌体通过其自身的沿朝向弦槌体枢转运动开始位置的方向的重量而受到力,所述方向与琴键释放方向相对应。因而,在琴键按压终止或结束之后琴键被释放时,弦槌体和琴键主要通过弦槌体的自重而沿朝向枢转运动开始位置的方向枢转,从而弦槌体和琴键返回到各自的原始位置。
专利文献1:JP-A-1-169494
发明内容
因为在琴键按压终止之后弦槌体和琴键返回所用的力主要地通过弦槌体的自重施加,所以不能期望立即或快速返回,在重复或连续琴键按压方面造成缺陷。
在原声钢琴中,除了高音域中的琴键(高音高琴键)外,在琴键不被按下的非琴键按压状态中制音器接触相关的琴弦。制音器配置为被相关的琴键驱动,以便在琴键按压向前行程中途从琴弦离开。从制音器从琴弦离开时的时间点,琴键按压的负载增加了与制音器的重量对应的量。在琴键按压的反向行程方面(琴键释放方面)来描述该现象。即,与制音器接触琴弦之后的阶段相比,在琴键按压的反向行程(琴键释放操作)的最初阶段,即在制音器接触琴弦之前(即琴键位于深行程位置时)的阶段,琴键经历返回力(琴键通过该返回力返回),所述返回力增加了对与制音器的重量对应的量。专利文献1未考虑与原声钢琴中对应于制音器重量的负载增加相关的琴键按压触感的再现。
已经开发了本发明以解决现有技术遇到的问题。因此本发明的目标是提供一种键盘设备,所述键盘设备中琴键和弦槌体可在琴键按压终止之后立即或快速返回。
如上所述的目标可以根据本发明的原则实现,这提供了一种键盘设备,包括:
琴键(10),配置为通过按压操作和释放操作在以下位置之间绕琴键支点(Pk)可枢转,所述位置为:对应于非琴键按压状态的枢转运动开始位置;和对应于琴键按压结束状态的枢转运动结束位置;
弦槌体(HM),配置为通过琴键的按压操作和释放操作在以下位置之间绕弦槌体支点(Ph)可枢转:对应于非琴键按压状态的枢转运动开始位置;和枢转运动结束位置,对应于琴键按压结束状态且配置为对琴键按压操作赋予惯性;和
弹性部分(22,23;32,33;43),配置为能对琴键和弦槌体中的至少一个施加弹性力,
其中弹性部分配置在非琴键按压状态中不对琴键和弦槌体施加弹性力,且配置为从琴键按压操作向前行程中的一定点沿朝向枢转运动开始位置的方向对琴键和弦槌体中的至少一个施加弹性力。
如上所述构造的键盘设备使得琴键和弦槌体在琴键按压终止之后立即或快速返回。
在如上所述的键盘设备构造中,琴键按压操作的向前行程中的一定点可以对应于原声钢琴中琴键按压操作向前行程中制音器从相关琴弦离开时的正时或琴键的位置。
根据如上所述构造的键盘设备,可以人工地实现负载感觉增加与制音器重量对应的量(其在原声钢琴中琴键按压的中途被感觉到)。
在如上所述构造的键盘设备中,弹性部分可以包括:第一弹性部分(23;33),配置为在非琴键按压状态中不对弦槌体施加弹性力且配置为从琴键的按压操作向前行程的一定点沿朝向枢转运动开始位置的方向开始对弦槌体施加弹性力;和第二弹性部分(22;32),配置为在非琴键按压状态不对琴键施加力,且配置为从琴键按压操作向前行程中的一定点沿朝向枢转运动开始位置的方向对琴键施加力。
在如上所述构造的键盘设备中,弹性部分可以进一步包括与第二弹性部分不同的第三弹性部分(21)且配置为沿朝向枢转运动开始位置的方向对琴键施加力。
在如上所述构造的键盘设备中,第二弹性部分和第三弹性部分通过一个片簧构造。
在如上所述构造的键盘设备中,弹性部分(43)被配置为在非琴键按压状态中不对弦槌体和琴键施加力,且配置为从琴键按压操作向前行程中的一定点沿朝向枢转运动开始位置的方向对琴键和弦槌体施加力。
在如上所述构造的键盘设备中,弹性部分通过一个片簧构造。
如上所述构造的键盘设备使得琴键和弦槌体在琴键按压终止之后更立即或快速返回。进一步地,部件的数量可减少。
在如上所述构造的键盘设备中,在沿琴键和弦槌体在琴键按压操作向前行程中枢转同时保持彼此接合的情况下,在通过第一弹性部分向弦槌体施加弹性力时的正时或琴键的位置基本上与通过第二弹性部分向琴键施加弹性力时的正时或琴键位置相同。
如上所述构造的键盘设备使得琴键和弦槌体在琴键按压终止之后更立即或快速返回。进一步地,可以确保在琴键按压中途被感觉的清楚的反作用力增加感觉(例如与制音器重量的量对应的负载增加)。
在上述描述中在括号中对相应组成元件标出的附图标记对应于在以下实施例中使用的用于标出相应组成元件的附图标记。对每个组成元件所标出的附图标记给出了每一元件和其一个例子之间的对应关系,且每一元件并不限于该一个例子。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本发明的下列详细描述,在接合附随附图进行考虑时,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和技术和工业意义,其中:
图1A和1B每一个是针对一个琴键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键盘设备主要部分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2是显示了琴键按压行程中的琴键位置和琴键按压负载之间关系的图;和
图3A-3C是分别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第三实施例、和第四实施例的键盘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图1A和1B每一个显示了关注一个琴键时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键盘设备主要部分的示意性侧视图。图1A显示了琴键未被按下的状态(即非琴键按压状态)且图1B显示了琴键按压终止或结束的状态(即琴键按压终止状态)。
本键盘设备具有彼此交错放置的多个琴键10和与相应琴键10对应的弦槌体HM。本键盘设备适用于用在键盘乐器、电子键盘乐器等中。在图1A和1B中,白键被显示为是琴键10。在本发明中,多个琴键10包括构造基本上相同的白键和黑键,且对应于白键的组成元件和对应于黑键的组成元件构造基本上相同。在下列的说明中,图1A和1B的右侧和左侧被分别称为前侧和后侧。
每一个琴键10设置在框架(未示出)上,以便通过琴键10的按压操作和释放操作而可沿琴键按压方向和琴键释放方向绕琴键支点Pk枢转,所述所述琴键支点位于琴键10的后端部分处。琴键10具有从其突出的驱动部分11。每一个弦槌体HM设置在相关的琴键10的下方。弦槌体HM配置为绕弦槌支点Ph可枢转,以便经由驱动部分11对相关琴键10的琴键按压运动赋予惯性。
弦槌体HM具有杆状部分15,所述杆状部分用金属形成(例如铁)且弦槌体HM的质量集中在该杆状部分中。弦槌体HM总是通过其自重经历沿图1中逆时针方向的力。在键盘设备的主体(通过底座、中盘、框架等构成)中设置弦槌上限止动器13和弦槌下限止动器14。
促动器40被设置在每一个琴键10的前部部分下方。促动器40配置为使得其柱塞41基于CPU(未示出)的控制而呈现推力,由此对琴键10施加力,以赋予力的感觉。用于赋予力感觉的力感觉控制数据被作为力感觉赋予表格而预先存储在存储部分(未示出)中。然而,通过控制来赋予力的感觉并不是必不可少的。
固定部分18和固定部分19被固定到键盘设备的主体。作为弹性构件的琴键片簧20与琴键10接合。琴键片簧20通过作为琴键返回弹簧的后半部分21和作为第二弹性部分的前半部分22而被整体地构造。琴键片簧20在固定部分22a处通过螺钉等(未示出)被固定到固定部分19,所述固定部分22a是琴键片簧20的纵向中间部分。在非琴键按压状态,琴键片簧20的后半部分21与琴键10接合,从而后半部分21在位于琴键10后端部分处的琴键支点Pk上方的位置和固定部分19之间略微下弯,以便将琴键10沿琴键释放方向推动。
另一方面,作为前半部分22自由端的远端部分22b在非琴键按压状态下不接触琴键10的下表面10a,如图1A所示。下表面10a从琴键按压的向前行程(即琴键按压向前行程)中的一定点(换句话说,是在琴键按压向前行程的中途)开始邻接接触且接合远端部分22b。这里应注意的是,上述一定点不包括琴键10枢转运动的开始位置(即枢转运动开始位置)。这里,“下表面10a从琴键按压向前行程中的一定点开始邻接接触且接合远端部分22b”意味着,在琴键10从枢转运动开始位置的行程量比预定量小的情况下琴键10的下表面10a不接触远端部分22b,而在琴键10从枢转运动开始位置的行程量等于或大于预定量的情况下琴键10的下表面10a接触远端部分22b。由此,远端部分22b的位置设置为在琴键位于以下位置之间的一位置时琴键10与远端部分22b邻接接触的位置,所述以下位置为:枢转运动开始位置,在琴键按压操作中琴键10在该位置开始运动;和琴键10枢转运动的结束位置(即枢转运动结束位置),在该位置琴键10从枢转运动开始位置枢转到最大范围。在枢转运动开始位置和枢转运动结束位置之间的该位置在下文称为“琴键中间位置”。琴键中间位置是与枢转运动开始位置和枢转运动结束位置不同的位置。
作为第一弹性位置,在弦槌体HM上方设置有弦槌片簧23,其是与琴键片簧20分开的构件。弦槌片簧23在它的一端部分23a处固定到固定部分18。作为弦槌片簧23自由端的另一端部分23b倾斜地向下朝向后侧延伸。弦槌片簧23的另一端部分23b在非琴键按压状态中不接触弦槌体HM的弹簧接触表面17,如图1A所示。弹簧接触表面17在琴键按压向前行程中的一定点开始接触且接合另一端部分23b。由此,另一端部分23b的位置设置为在琴键10位于琴键中间位置时弦槌体HM与另一端部分23b接触时所在的位置。
如图1A所示,在非琴键按压状态中,弦槌体HM的枢转运动的开始位置(即枢转运动开始位置)被限定为使得弦槌体HM的杆状部分15通过自重而保持与弦槌下限止动器14邻接接触。同时,弦槌体HM的被驱动部分16保持与琴键10的驱动部分11c邻接接触,从而限定琴键10的枢转运动开始位置(即闲置位置)。在这方面,可以设置止动器,所述止动器配置为接合琴键10,用于防止琴键10沿琴键释放方向进一步枢转。
在琴键10被按下时,即在琴键按压操作执行时,琴键10的驱动部分11驱动弦槌体HM的被驱动部分16。结果,弦槌体HM沿与琴键10被按下的琴键按压方向对应的方向(即图1A和1B中的顺时针方向)枢转,且弦槌体HM的杆状部分15与弦槌上限止动器13邻接接触。由此,琴键10和弦槌体HM每一个的枢转运动结束位置(结束位置)被限定,如图1B所示。
在琴键10的下表面10a在琴键按压向前行程中与琴键片簧20的前半部分22的远端部分22b邻接接触且接合时,前半部分22弹性地弯曲,由此前半部分22向琴键10施加弹性力,以便对琴键10赋予力,以将琴键10朝向枢转运动开始位置推动。同时,弦槌体HM的弹簧接触表面17邻接接触且接合弦槌片簧23的另一端部分23b,且因此弦槌片簧23弹性地弯曲,由此弦槌片簧23将弹性力施加到弦槌体HM,以便对弦槌体HM赋予力,以将弦槌体HM朝向枢转运动开始位置推动。
在琴键10和弦槌体HM通过彼此关联的运动而枢转同时琴键10的驱动部分11和弦槌体HM的被驱动部分16保持彼此接合且彼此不离开的情况下,下表面10a与远端部分22b邻接接触时的正时或琴键的位置基本上与弹簧接触表面17接触另一端部分23b时的正时或琴键10的位置一致。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正时或琴键10的位置被设置为基本上对应于在原声钢琴中琴键按压的向前行程中制音器从相关的琴弦离开时的正时或琴键10的位置。
在后文中,与琴键10和前半部分22之间邻接接触关系相关的、琴键按压向前行程中“位置或正时”可以在适当的情况下简单地称为“正时”。类似地,与弦槌体HM和弦槌片簧23之间的邻接接触关系相关的、琴键按压向前行程中的“位置或正时”在适当的情况下被简单地称为“正时”。
在键盘设备应用于电子键盘乐器的情况下,更希望提供弦槌击打检测传感器28和制音器分离检测传感器29,如图1A和1B所示。每一个传感器28、29包括被固定到键盘设备的主体的光学传感器等,且配置为在杆状部分15达到传感器所设置的位置时输出信号。弦槌击打检测传感器28的位置被设置为,使得弦槌击打检测传感器28在杆状部分15在琴键按压向前行程中与弦槌上限止动器13邻接接触时的时间点处或刚好在该时间点之前输出信号。制音器分离检测传感器29的位置设置为,使得杆状部分15在弹簧接触表面17与弦槌片簧23的另一端部分23b邻接接触时的正时基本上相同的正时运动经过制音器分离检测传感器29。
图2显示了在琴键按压行程中的琴键行程位置和琴键按压负载之间的关系。在琴键10和弦槌体HM在琴键按压向前行程中通过彼此关联的运动而枢转的情况下,图2中的行程位置x对应于琴键10的下表面10a与琴键片簧20的远端部分22b邻接接触且弦槌体HM的弹簧接触表面17与弦槌片簧23的另一端部分23b邻接接触时的邻接接触正时。在非琴键按压状态中行程位置x为从琴键10的上表面(即琴键按压表面)的位置深约3.5mm。在这方面,在琴键10位于行程位置x时,琴键10的行程量等于上述预定量。从邻接接触正时起(onward),通过琴键片簧20的前半部分22的弹性推动琴键10的力和通过弦槌片簧23的弹性推动弦槌体HM的力被分别施加到琴键10和弦槌体HM在琴键按压中造成负载(即琴键按压负载)增加。因而,可以人工地实现负载感觉增加了与制音器重量对应的量(其在原声钢琴中琴键按压的中途被感觉到)。在后文中,在适当的情况下这种感觉被简单地称为“与制音器重量对应的负载增加感觉”。
琴键10(其中实现了这样的与制音器重量对应的负载增加感觉)优选地是除了高音域中的琴键(高音高琴键)以外的琴键10,如在原声钢琴中那样。
在图2中,反作用力暂时地在琴键按压附接通过促动器40而暂时地迅速增加,以便产生人为的咔哒感觉,用于允许琴键按压触感接近于原声钢琴的触感。
同时,由于前半部分22和弦槌片簧23的弹性造成的负载增加甚至在琴键按压状态中也被维持。因而,在琴键10被释放时,即在琴键释放操作在琴键按压终止之后执行时,由于前半部分22和弦槌片簧23的弹性造成的返回力被添加到由于弦槌体HM的自重造成的返回力,造成琴键10和弦槌体HM的快速或立即返回。
本实施例能使琴键10和弦槌体HM在琴键按压终止之后立即或快速地返回。
在琴键按压向前行程的中途前半部分22和弦槌片簧23分别施加弹性力到琴键10和弦槌体HM时的正时对应于原声钢琴中琴键按压向前行程中制音器从相关的琴弦离开时的正时。因而,可以人工地实现与制音器重量对应的负载增加感觉(其在原声钢琴中的琴键按压中途被感觉到)。具体说,因为前半部分22对琴键10施加弹性力时的正时和弦槌片簧23对弦槌体HM施加弹性力时的正时基本上彼此一致,所以可清楚地造成与制音器重量对应的负载增加感觉。
同时,弦槌击打检测传感器28在琴键按压终止时或刚好在琴键按压终止之前输出信号。弦槌击打检测传感器28的输出信号触发乐音产生控制部分(未示出)以产生乐音。进一步地,乐音产生控制部分根据制音器分离检测传感器29的输出信号切换音色。根据该配置,可以取决于弹簧接触表面17是否邻接接触弦槌片簧23的另一端部分23b而切换音色。这相当于取决于制音器是否接触琴弦来切换音色的配置。因为通过弦槌片簧23产生反作用力的正时与切换音色的正时一致,所以可以将音色的切换与触摸感觉的切换相联系,实现增加的真实性。
在本实施例中,前半部分22和弦槌片簧23分别独立地推动琴键10和弦槌体HM,由此能使琴键10和弦槌体HM高效率地快速返回。但是,应注意,甚至在仅设置弦槌片簧23的构造中该优点也能被一定程度地保证,因为琴键10通过弦槌体HM的返回而返回。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重现与原声钢琴中制音器重量对应的负载增加感觉,前半部分22和弦槌片簧23分别对琴键10和弦槌体HM施加弹性力的正时被设置为对应于琴键10的行程位置x(约3.5mm)。在仅关注琴键按压终止之后琴键10和弦槌体HM的快速返回这一优点来看时,正时可以在琴键按压向前行程中途的任何地方或可以正好在琴键按压终止之前的行程位置处,即在琴键按压向前行程终点附近的行程位置处。
因为琴键片簧20的后半部分21和前半部分22彼此整体地形成,所以部件的数量被减少。然而,因为后半部分21和前半部分22具有互相不同的功能,后半部分21和前半部分22可以作为分开的构件形成。
<第二实施例>
在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前半部分22和弦槌片簧23被固定到键盘设备的主体。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与那些相对应的弹簧分别被固定到琴键10和弦槌体HM。
图3A是显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键盘设备主要部分的示意图。如图3A所示,设置了对应于前半部分22的琴键片簧32和对应于弦槌片簧23的弦槌片簧33。在键盘设备的主体中,接触部分38和接触部分39被固定地设置。
琴键片簧32的一端部分32a被固定到琴键10的下表面10a。琴键片簧32的另一端部分32b在非琴键按压状态中不接触接触部分39,但是从琴键按压向前行程中的一定点(即在琴键按压向前行程的中途)开始接触且接合接触部分39。换句话说,接触部分39的位置设置为在琴键10位于如上所述的琴键中间位置时另一端部分32b与接触部分39邻接接触的位置。
另一方面,弦槌片簧33的一端部分33a被固定在弦槌体HM的弦槌支点Ph后方的位置处。弦槌片簧33的另一端部分33b在非琴键按压状态中不接触接触部分38,但是从琴键按压向前行程中的一定点(即在琴键按压向前行程的中途)开始接触且接合接触部分38。换句话说,接触部分38的位置设置为在琴键10位于如上所述的琴键中间位置时另一端部分33b与接触部分38邻接接触时的位置。
在琴键按压向前行程中另一端部分32b和另一端部分33b分别邻接接触接触部分39和接触部分38时的正时对应于琴键10的行程位置x。如所示的第一实施例那样,在琴键10和弦槌体HM通过彼此关联的运动而枢转同时琴键10的驱动部分11和弦槌体HM的被驱动部分16保持彼此接合且彼此不离开的情况下,在另一端部分32b和接触部分39邻接接触时的正时或琴键10的位置与另一端部分33b和接触部分38邻接接触时的正时和琴键10的位置基本上一致。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正时或琴键10的位置被设置为基本上对应于原声钢琴中琴键按压向前行程中制音器从相关的琴弦离开时的正时或琴键10的位置。
在图3A中,弦槌上限止动器13、弦槌下限止动器14、促动器40等未示出。应注意,与琴键片簧20的后半部分21(图1A和1B)对应的弹性构件可以独立地设置。其他结构类似于第一实施例中的那些。
第二实施例也提供类似于第一实施例中的与使得琴键10和弦槌体HM在琴键按压终止之后快速返回且实现在原声钢琴中感觉到的与制音器重量对应的负载增加感觉有关的优点。
<第三实施例>
在如上所述的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设置两个独立弹簧,换句话说,用于对琴键10赋予返回力的弹簧和用于对弦槌体HM赋予返回力的弹簧彼此独立地设置,且每一个弹簧配置为在以下构件之间弹性地弯曲,所述构件为:琴键10或弦槌体HM;和键盘设备的主体。相反,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用于分别对琴键10和弦槌体HM赋予返回力的弹簧彼此整体地形成为单个弹簧。
图3B是显示了根据第三实施例的键盘设备主要部分的示意图。如图3B所示,设置了具有前半部分22的功能和弦槌片簧23的功能的双重功能片簧43。双重功能片簧43的一端部分43a被固定在弦槌体HM的弦槌支点Ph后方的位置。在非琴键按压状态中,双重功能片簧43的另一端部分43b不接触琴键10的下表面10a。这里,琴键10沿向前方向的枢转运动和弦槌体HM沿向前方向的枢转运动两者使得另一端部分43b和下表面10a彼此接近。因而,另一端部分43b从琴键按压向前行程中的一定点(即在琴键按压向前行程的中途)开始接触且接合下表面10a。即另一端部分43b的位置被设置为在琴键10位于如上所述的琴键中间位置时琴键10与另一端部分43b邻接接触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琴键10的驱动部分11和弦槌体HM的被驱动部分16配置为总是保持彼此接合。更具体地,被固定到驱动部分11顶端的缓冲部分11a可滑动地插在被驱动部分16的上侧延伸部分16a和下侧延伸部分16b之间。琴键10和弦槌体HM配置为通过以下部分之间的恒定接合在相应枢转运动开始位置和相应枢转运动结束位置之间沿相反的方向通过彼此关联的运动而枢转,所述部分是:缓冲部分11a;及上侧延伸部分16a和下侧延伸部分16b。
因此,不会出现由于琴键按压的风格弦槌体HM以与琴键的速度不同的速度从琴键10离开和枢转的情况,由此另一端部分43b和下表面10a总是在琴键10的预设行程位置处在琴键按压向前行程中彼此邻接接触。该预设行程位置对应于如上所述的行程位置x。其他结构类似于第二实施例中的结构。
第三实施例也提供类似于第一实施例中、与使得琴键10和弦槌体HM在琴键按压终止之后快速返回且实现在原声钢琴中感觉到的与制音器重量对应的负载增加感觉有关的优点。
在如上所述的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未必易于允许两个弹簧中之一施加弹性力时的正时或琴键位置与两个弹簧中之另一施加弹性力的正时琴键位置彼此完全地一致。但是,根据本实施例,所需的是仅设置用于通过一个双重功能片簧43施加弹性力的正时,从而两个正时彼此不偏离。因此,不管琴键按压风格如何,都可以准确地设置琴键按压过程中间反作用力增加时(负载增加了与制音器重量对应的量时)的正时或位置且确保分明的触感。进一步地,弹性部分的数量仅为一个,使得部件数量减少。
<第四实施例>
图3C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键盘设备主要部分的示意图。在第四实施例中,双重功能片簧43被施加到键盘设备,其中与第三实施例的键盘设备相比,在侧视图中弦槌体HM枢转运动方向与琴键10的枢转运动方向相反。
即弦槌体HM的杆状部分15向前延伸。琴键10的驱动部分11和弦槌体HM的被驱动部分16总是如第三实施例中那样保持彼此接合,且琴键10和弦槌体HM配置为通过彼此关联的运动而沿互相相反的方向枢转。其他结构类似于第三实施例中的结构。
如图3C所示,双重功能片簧43的一端部分43a被固定在弦槌体HM的弦槌支点Ph前方的位置。换句话说,双重功能片簧43的一端部分43a被固定在弦槌体HM沿向前的方向枢转时一端部分43a接近琴键10下表面10a时的位置。对于图3A所示的第二实施例和图3B所示的第三实施例来说这是真实的情况。在非琴键按压状态中另一端部分43b不接触琴键10的下表面10a且与琴键按压向前行程中的一定点,即在琴键按压向前行程的中途,开始接触且接合。换句话说,另一端部分43b的位置被设置为在琴键10位于如上所述的琴键中间位置时琴键10与另一端部分43b邻接接触的位置。
该第四实施例确保类似于第三实施例的优点。
在图3B所示的第三实施例和图3C所示的第四实施例,单个双重功能片簧43的一端部分43a可以被固定到琴键10,代替固定到弦槌体HM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双重功能片簧43的另一端部分43b设置为使得另一端部分43b从琴键按压向前行程的一定点开始邻接接触弦槌体HM的一部分,在琴键10沿向前的方向枢转时另一端部分43b更靠近弦槌体HM的所述一部分。
如在第一实施例中那样,在第二到第四实施例中,在仅关注琴键按压终止之后琴键10和弦槌体HM的快速返回优点来看时,片簧施加弹性力的位置并不限于行程位置x,只要位置是在琴键按压向前行程的中途即可。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从琴键按压行程中的一定点,弹性力通过琴键片簧20、32、弦槌片簧23、33和双重功能片簧43(其每一个作为弹性部分)施加到琴键10和弦槌体HM两者。从琴键按压行程中的一定点,弹性力可以通过弹性部分施加到琴键10和弦槌体HM中的仅一个。
在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琴键片簧20具有作为琴键返回弹簧的后半部分21和作为第二弹性部分的前半部分22。琴键片簧可以配置为具有前半部分,而不具有作为琴键返回弹簧的后半部分。
所示第三和第四实施例可以被如下表示。在键盘设备中,琴键和弦槌体可以配置为经由琴键和弦槌体的接合通过彼此关联的运动而在相应运动开始位置和相应枢转运动结束位置之间枢转。在这种情况下,弹性位置43可以配置为使得,在非琴键按压状态中,其一端部分43a被固定到琴键和弦槌体中之一,而其另一端部分43b不接合琴键和弦槌体中之另一,且弹性位置43可以设置为使得其另一端部分从琴键按压向前行程中的一定点开始接合琴键和弦槌体中之另一且开始对其施加弹性力,由此施加力以将琴键和弦槌体中之另一朝向枢转运动开始位置推动。在这种配置下,不管琴键按压风格如何,可以准确地设置琴键按压中途反作用力增加时的正时或琴键位置(例如在负载增加了与制音器重量对应的量时)。进一步地,所需弹性部分的数量仅为一个。
尽管已经如上所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应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实施例的细节,但是可以以其他方式实施,而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的一些部分可以适当地组合。

Claims (7)

1.一种键盘设备,包括:
琴键,配置为通过按压操作和释放操作在以下位置之间绕琴键支点可枢转,所述位置为:对应于非琴键按压状态的枢转运动开始位置;和对应于琴键按压结束状态的枢转运动结束位置;
弦槌体,配置为通过琴键的按压操作和释放操作在以下位置之间绕弦槌体支点可枢转,所述位置为:对应于非琴键按压状态的枢转运动开始位置;和对应于琴键按压结束状态的枢转运动结束位置,且配置为对琴键按压操作赋予惯性;和
弹性部分,配置为能对琴键和弦槌体中的至少一个施加弹性力,
其中弹性部分配置为在非琴键按压状态中不对琴键和弦槌体施加弹性力,且配置为从琴键按压操作向前行程中的一定点沿朝向枢转运动开始位置的方向对琴键和弦槌体中的至少一个开始施加弹性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盘设备,其中琴键按压操作向前行程中的所述一定点对应于原声钢琴中琴键按压操作向前行程中制音器从相关琴弦离开时的正时或琴键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键盘设备,其中弹性部分包括:第一弹性部分,配置为在非琴键按压状态中不对弦槌体施加弹性力且配置为从琴键按压操作向前行程的所述一定点沿朝向枢转运动开始位置的方向开始对弦槌体施加弹性力;和第二弹性部分,配置为在非琴键按压状态不对琴键施加力,且配置为从琴键按压操作向前行程中的所述一定点沿朝向枢转运动开始位置的方向开始对琴键施加力。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键盘设备,其中弹性部分进一步包括与第二弹性部分不同的第三弹性部分且配置为沿朝向枢转运动开始位置的方向对琴键施加力。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键盘设备,其中第二弹性部分和第三弹性部分由一个片簧构造。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盘设备,其中弹性部分由一个片簧构造。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键盘设备,其中,在沿琴键和弦槌体在琴键按压操作向前行程中枢转同时保持彼此接合的情况下,在通过第一弹性部分向弦槌体施加弹性力时的正时或琴键的位置基本上与通过第二弹性部分向琴键施加弹性力时的正时或琴键位置相同。
CN201310078168.XA 2012-03-12 2013-03-12 键盘设备 Active CN1033107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54517A JP5974553B2 (ja) 2012-03-12 2012-03-12 鍵盤装置
JP2012-054517 2012-03-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10778A CN103310778A (zh) 2013-09-18
CN103310778B true CN103310778B (zh) 2016-04-27

Family

ID=491128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78168.XA Active CN103310778B (zh) 2012-03-12 2013-03-12 键盘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889975B2 (zh)
JP (1) JP5974553B2 (zh)
CN (1) CN10331077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85092B (zh) * 2014-12-29 2017-11-24 周耀军 一种电钢琴的翅式琴键触感仿真装置
JP6724467B2 (ja) * 2016-03-25 2020-07-15 ヤマハ株式会社 鍵盤楽器の譜面押さえ構造
JP6747134B2 (ja) * 2016-07-22 2020-08-26 ヤマハ株式会社 鍵盤装置
WO2018090798A1 (en) * 2016-11-17 2018-05-24 Sunl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cording user performance of keyboard instrument
JP6930258B2 (ja) * 2017-07-12 2021-09-01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鍵盤装置
SE542660C2 (sv) * 2018-01-18 2020-06-23 Kjell Johansson Pianotangent
US11058628B2 (en) 2018-05-30 2021-07-13 Radius Corporation Organic toothpaste
JP7220599B2 (ja) * 2019-03-19 2023-02-10 株式会社河合楽器製作所 鍵盤装置のタッチ重さ調整機構
US11741925B2 (en) * 2019-04-23 2023-08-29 Sony Group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JP7436344B2 (ja) * 2020-10-27 2024-02-21 ローランド株式会社 鍵盤装置および荷重の付与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7107833A (zh) * 1986-10-06 1988-09-21 雅马哈株式会社 电子乐器的键盘装置
CN101140755A (zh) * 2006-09-06 2008-03-12 雅马哈株式会社 琴键作动装置和琴键作动控制系统
CN102201226A (zh) * 2010-03-24 2011-09-28 雅马哈株式会社 键盘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91694A (ja) * 1986-10-06 1988-04-22 ヤマハ株式会社 電子楽器の鍵盤装置
JPH0719138B2 (ja) 1987-10-29 1995-03-06 ローランド株式会社 電子楽器の鍵盤装置
JPH04166994A (ja) 1990-10-31 1992-06-12 Casio Comput Co Ltd 鍵盤装置
JPH04372992A (ja) * 1991-06-24 1992-12-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子楽器の鍵盤装置
JP3288157B2 (ja) * 1993-12-13 2002-06-04 ローランド株式会社 電子楽器の鍵盤装置
US5866831A (en) * 1997-11-12 1999-02-02 Baldwin Piano & Organ Company, Inc. Simulated piano action apparatus for electronic keyboard
JP3328901B2 (ja) * 1998-05-21 2002-09-30 株式会社河合楽器製作所 電子楽器の鍵盤装置
JP2002023758A (ja) * 2000-07-13 2002-01-25 Topre Corp 電子楽器用鍵盤装置
JP2007139881A (ja) * 2005-11-15 2007-06-07 Kawai Musical Instr Mfg Co Ltd 鍵盤楽器のレットオフ付与装置
JP4858137B2 (ja) * 2006-12-07 2012-01-18 ヤマハ株式会社 鍵駆動装置及び鍵盤装置
JP5552260B2 (ja) * 2009-05-07 2014-07-16 株式会社河合楽器製作所 電子鍵盤楽器の鍵盤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7107833A (zh) * 1986-10-06 1988-09-21 雅马哈株式会社 电子乐器的键盘装置
CN101140755A (zh) * 2006-09-06 2008-03-12 雅马哈株式会社 琴键作动装置和琴键作动控制系统
CN102201226A (zh) * 2010-03-24 2011-09-28 雅马哈株式会社 键盘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233150A1 (en) 2013-09-12
JP5974553B2 (ja) 2016-08-23
US8889975B2 (en) 2014-11-18
JP2013190466A (ja) 2013-09-26
CN103310778A (zh) 2013-09-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10778B (zh) 键盘设备
EP2273488B1 (en) Keyboard apparatus
CN105405431B (zh) 键盘装置及键盘乐器
AU2016306000A1 (en) Key assemblies, keyboard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a key assembly
JP7371677B2 (ja) 鍵盤装置用スイッチング装置
US20150220105A1 (en) Reaction force generator
JP6638256B2 (ja) 反力発生装置及び電子楽器の鍵盤装置
CN210270823U (zh) 一种拨动式有声无声自由切换鼠标
WO2018173923A1 (ja) スイッチング装置および鍵盤装置
ATE504935T1 (de) Elektrischer schalter
US20190101994A1 (en) Input pen
CN103247287A (zh) 键盘设备
CN108281314A (zh) 一种高寿命静音微动开关
CN210270825U (zh) 一种按动式有声无声自由切换鼠标
JP2018156927A (ja) キーボードのキー構造
JP3384052B2 (ja) 電子楽器の鍵盤装置
JP2008112687A (ja) 電気機器スイッチ装置
JP4224943B2 (ja) 鍵盤装置
JP2005056703A (ja) スイッチの可動子
JP6663127B2 (ja) 鍵盤装置および鍵盤楽器
JP5488902B2 (ja) 鍵盤装置
JP5572941B2 (ja) 電子鍵盤楽器の力覚制御装置
TWI738212B (zh) 開關裝置以及鍵輸入裝置
JP2013160780A (ja) 鍵盤装置
JP5471661B2 (ja) 鍵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