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08321B - 可控滚筒附着力的汽车abs性能检测试验台 - Google Patents

可控滚筒附着力的汽车abs性能检测试验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08321B
CN103308321B CN201310193469.7A CN201310193469A CN103308321B CN 103308321 B CN103308321 B CN 103308321B CN 201310193469 A CN201310193469 A CN 201310193469A CN 103308321 B CN103308321 B CN 1033083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ft front
guide rail
detection experiment
wheel detection
experiment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9346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08321A (zh
Inventor
苏建
徐珊珊
徐观
林慧英
潘洪达
张立斌
陈熔
张兰
杨晓敏
卢海隔
宋建
刘雪峰
杜志豪
周广鹏
张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li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li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li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li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31019346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308321B/zh
Publication of CN1033083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083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083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0832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控滚筒附着力的汽车ABS性能检测试验台,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没有相应汽车ABS性能检测设备的问题。试验台包括飞轮组装置、左前轮检测试验装置、右前轮检测试验装置、左后轮检测试验装置和右后轮检测试验装置。飞轮组装置沿X轴方向安装在地基的中部,左前轮检测试验装置安装在地基的左前方,右前轮检测试验装置安装在地基的右前方,左前轮检测试验装置通过左前移动拉杆装置与飞轮组装置的主轴连接,右前轮检测试验装置通过右前移动拉杆装置与飞轮组装置的主轴连接。左后轮检测试验装置安装在地基的左后方,右后轮检测试验装置安装在地基的右后方。左后轮检测试验装置与右后轮检测试验装置分别和飞轮组装置的主轴链条连接。

Description

可控滚筒附着力的汽车ABS性能检测试验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ABS(制动防抱死装置)性能检测试验台,更确切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控滚筒附着力的汽车ABS性能检测试验台。
背景技术
目前ABS的检测手段主要为路试检测,欧洲国家按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ECE)组织制定的“采用制动防抱死装置的车辆的试验要求”进行道路检验,我国按国标GB13594—2003《机动车和挂车防抱死制动系统性能和试验方法》进行道路试验。路试检测,虽然能较全面的检测车辆ABS在各种路面上的工作性能,但对试验场地要求高,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危险性大,检测效率低,受气候条件等不稳定因素的影响大,重复性差,无法满足高效率、智能化检测线的需求。
1.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02066703U;授权公告日:2011年5月18日;申请日为2010年9月1日;发明名称:一种车辆ABS检测台;申请人为山东交通学院。专利文件中提出了一种车辆ABS检测台,包括底座,模拟装置,传动及张紧机构,测控单元以及结构相同的4个滚筒总成等。但未提供各组成部分的结构,且无法实现对不同附着系数路面的模拟。
2.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01837524U;授权公告日为2009年7月15日;申请日为2008年9月12日;发明名称:两轴汽车ABS检测台;申请人为成都成保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专利文件中介绍了对在用汽车ABS的工作性能进行不解体台架检测。它包括沿检测线纵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滚筒组、第二滚筒组,以及相对应的第一飞轮系、第二飞轮系。但检测台未形成封闭的系统,检测精度较低,且结构复杂,占地面积大。
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实验设备体积小,控制简单,低能耗,且能精确模拟各种复杂路面的可控滚筒附着力的汽车ABS性能检测试验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填补了现有技术没有相应的汽车ABS性能检测设备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可控滚筒附着力的汽车ABS性能检测试验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的可控滚筒附着力的汽车ABS性能检测试验台包括飞轮组装置、左前轮检测试验装置、右前轮检测试验装置、左后轮检测试验装置和右后轮检测试验装置。
飞轮组装置沿X轴方向安装在混凝土地基的中部,左前轮检测试验装置安装在混凝土地基的左前方处,且左前轮检测试验装置中的左前1号支撑滚筒装置的回转轴线与X轴方向平行,右前轮检测试验装置安装在混凝土地基的右前方处,且右前轮检测试验装置中的右前1号支撑滚筒装置的回转轴线与X轴方向平行,左前轮检测试验装置与右前轮检测试验装置相对于混凝土地基的沿Y轴的对称平面为镜像对称地安装,且左前轮检测试验装置与右前轮检测试验装置的上工作平面和混凝土地基的上工作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内,左前轮检测试验装置通过其中的左前移动装置的左前移动拉杆装置与飞轮组装置的主轴连接,右前轮检测试验装置通过其中的右前移动装置的右前移动拉杆装置与飞轮组装置的主轴连接;左后轮检测试验装置安装在混凝土地基的左后方处,且左后轮检测试验装置中的左后1号支撑滚筒装置的回转轴线与X轴方向平行,右后轮检测试验装置安装在混凝土地基的右后方处,右后轮检测试验装置中的右后1号支撑滚筒装置的回转轴线与X轴方向平行,左后轮检测试验装置与右后轮检测试验装置相对于混凝土地基的沿Y轴的对称平面为镜像对称地安装,且左后轮检测试验装置与右后轮检测试验装置的上工作平面和混凝土地基的上工作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内,左后轮检测试验装置的左后链轮与飞轮组装置(A)的主轴二号链轮链条连接,右后轮检测试验装置的右后链轮与飞轮组装置的主轴四号链轮链条连接。
所述的左前轮检测试验装置通过其中的左前移动装置的左前移动拉杆装置与飞轮组装置的主轴连接是指:左前轮检测试验装置通过其中的左前移动装置的左前移动拉杆装置中的左前1号拉杆的一端套装在飞轮组装置的主轴上,左前轮检测试验装置通过其中的左前移动装置的左前移动拉杆装置中的左前一号链轮与主轴一号链轮之间采用链条连接,左前一号链轮与左前移动拉杆装置中的左前二号链轮安装在左前直连杆的两端为键连接,左前二号链轮与左前移动拉杆装置中的左前三号链轮之间采用链条连接。
右前轮检测试验装置通过其中的右前移动拉杆装置与飞轮组装置的主轴连接是指:右前轮检测试验装置通过其中的右前移动装置的右前移动拉杆装置中的右前1号拉杆的一端套装在飞轮组装置的主轴上,右前轮检测试验装置通过其中的右前移动装置的右前移动拉杆装置中的右前一号链轮与主轴一号链轮之间采用链条连接,右前一号链轮与右前移动拉杆装置中的右前二号链轮安装在右前直连杆的两端为键连接,右前二号链轮与右前移动拉杆装置中的右前三号链轮之间采用链条连接。
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左前轮检测试验装置包括左前1号支撑滚筒装置、左前2号支撑滚筒装置、左前举升装置、左前磁粉离合器装置、左前框架与左前移动装置。所述的左前1号支撑滚筒装置与左前2号支撑滚筒装置通过轴承与X轴平行地安装在左前框架中右侧框架口处的两对通孔中,左前举升装置安装在左前1号支撑滚筒装置与左前2号支撑滚筒装置之间的左前框架的底板上,左前磁粉离合器装置的左前磁粉离合器输出轴的左端通过轴承安装在左前框架的左侧通孔中,左前1号支撑滚筒装置的左前长轴滚筒轴的左端插入左前磁粉离合器装置中的左前磁粉离合器内,左前磁粉离合器装置的底端法兰盘安装在左前框架左侧的底板上。
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左前2号支撑滚筒装置包括左前短轴滚筒、左前短轴滚筒轴、左前短轴1号轴承、左前短轴2号轴承。左前短轴滚筒轴插入左前短轴滚筒中轴线上的中心孔内,左前短轴滚筒轴与左前短轴滚筒的两端面焊接固定,左前短轴1号轴承与左前短轴2号轴承安装在左前短轴滚筒轴的两端。
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左前移动装置包括左前移动拉杆装置、左前1号直线导轨装置、左前2号直线导轨装置、左前3号直线导轨装置以及左前弧形导轨装置组成。左前1号直线导轨装置、左前2号直线导轨装置、左前3号直线导轨装置结构相同。左前1号直线导轨装置、左前2号直线导轨装置与左前3号直线导轨装置沿Y轴方向均匀地布置在混凝土地基中,左前1号直线导轨装置、左前2号直线导轨装置与左前3号直线导轨装置的上工作表面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左前框架的底面上,左前弧形导轨装置安装在左前框架的左端面上,左前移动拉杆装置的左前2号拉杆的一端套装在左前磁粉离合器的左前磁粉离合器输出轴上,左前移动拉杆装置中的左前2号拉杆安装在左前弧形导轨装置上的左前一号夹具板与左前二号夹具板之间为接触连接。
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左前移动拉杆装置(15)包括左前1号拉杆、左前2号拉杆、左前外球面拉杆座、左前直连杆、左前一号链轮、左前二号链轮与左前三号链轮。左前1号拉杆的叉型端与左前2号拉杆的叉型端配装并使轴承孔对中,左前直连杆插入左前1号拉杆与左前2号拉杆对中的轴承孔内,左前直连杆的一端通过键安装有左前一号链轮(22),左前直连杆(21)的另一端通过键安装有左前二号链轮(23),左前2号拉杆(19)的圆柱端套装在左前磁粉离合器的左前磁粉离合器输出轴上,左前2号拉杆圆柱端的突出端装入左前外球面拉杆座的内孔中,左前外球面拉杆座的底端固定安装在左前框架上,左前三号链轮套装在由左前2号拉杆圆柱端伸出的左前磁粉离合器的左前磁粉离合器输出轴上。
技术方案中所述的1号直线导轨装置包括左前一号直线导轨垫板、左前一号直线导轨、左前一号直线导轨一号滑座垫板、左前一号直线导轨一号导轨滑座、左前一号直线导轨二号滑座垫板、左前一号直线导轨二号导轨滑座。左前一号直线导轨装入左前一号直线导轨垫板的凹槽内并采用螺栓固定,左前一号直线导轨的顶端安装有左前一号直线导轨一号导轨滑座与左前一号直线导轨二号导轨滑座为滑动连接;左前一号直线导轨一号导轨滑座与左前一号直线导轨二号导轨滑座的上表面采用螺栓依次固定安装有左前一号直线导轨一号导轨滑座垫板与左前一号直线导轨二号滑座垫板,左前一号直线导轨一号导轨滑座垫板与左前一号直线导轨二号滑座垫板上均匀地加工有通孔。
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左前弧形导轨装置包括左前弧形导轨垫板、左前弧形导轨、左前一号弧形导轨滑座密封端盖、左前二号弧形导轨滑座密封端盖、左前弧形导轨滑座、左前夹具底座、左前一号夹具板与左前二号夹具板。左前弧形导轨装入左前弧形导轨垫板的凹槽内并采用螺栓固定,左前弧形导轨滑座套装在左前弧形导轨的上端为滑动连接,左前弧形导轨滑座的左端螺栓固定有左前一号弧形导轨滑座密封端盖,左前弧形导轨滑座的右端螺栓固定有左前二号弧形导轨滑座密封端盖,左前弧形导轨滑座的上工作表面螺栓固定有左前夹具底座,左前夹具底座的右侧螺栓固定有左前一号夹具板,左前夹具底座的左侧螺栓固定有左前二号夹具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所述的可控滚筒附着力的汽车ABS性能检测试验台可快速、准确地模拟在各种复杂路面状况下汽车ABS性能的测试。利用磁粉离合器的励磁电流与输出力矩特性可以方便、准确地实现不同附着系数路面的模拟。
2.本发明所述的可控滚筒附着力的汽车ABS性能检测试验台采用飞轮组装置模拟代替不同运动惯量汽车的模拟系统。同时四套单轮检测试验台共用一套飞轮组装置,形成闭环检测试验台系统,从而保证整个可控滚筒附着力的汽车ABS性能检测试验台检测的精度。
3.本发明所述的可控滚筒附着力的汽车ABS性能检测试验台的移动装置可调节单轮检测试验台的纵向位置,以适应不同轴距汽车检测的需要。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的安装在混凝土基础上的可控滚筒附着力的汽车ABS性能检测试验台的结构组成的轴测投影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的可控滚筒附着力的汽车ABS性能检测试验台结构组成的轴测投影图;
图3-a是本发明所述的可控滚筒附着力的汽车ABS性能检测试验台中所采用的飞轮组装置拆去前挡板后结构组成的轴测投影图;
图3-b是本发明所述的可控滚筒附着力的汽车ABS性能检测试验台中所采用的飞轮组装置拆去飞轮组框架和制动器总成后结构组成的轴测投影图;
图4本发明所述的可控滚筒附着力的汽车ABS性能检测试验台中所采用的左前轮检测试验装置结构组成的轴测投影图;
图5本发明所述的可控滚筒附着力的汽车ABS性能检测试验台中所采用的右前轮检测试验装置结构组成的轴测投影图;
图6是本发明所述的可控滚筒附着力的汽车ABS性能检测试验台中所采用的左后轮检测试验装置结构组成的轴测投影图;
图7是本发明所述的可控滚筒附着力的汽车ABS性能检测试验台中所采用的右后轮检测试验装置结构组成的轴测投影图;
图8本发明所述的可控滚筒附着力的汽车ABS性能检测试验台中左前轮检测试验装置、右前轮检测试验装置、左后轮检测试验装置与右后轮检测试验装置中所采用的左前2号支撑滚筒装置、右前2号支撑滚筒装置、左后2号支撑滚筒装置与右后2号支撑滚筒装置的轴测投影图;
图9是本发明所述的可控滚筒附着力的汽车ABS性能检测试验台中左前轮检测试验装置、右前轮检测试验装置、左后轮检测试验装置和右后轮检测试验装置中所采用的左前举升装置、右前举升装置、左后举升装置和右后举升装置的轴测投影图;
图10是本发明所述的可控滚筒附着力的汽车ABS性能检测试验台中左前轮检测试验装置、右前轮检测试验装置、左后轮检测试验装置和右后轮检测试验装置中所采用的左前磁粉离合器、右前磁粉离合器、左后磁粉离合器和右后磁粉离合器的轴测投影图;
图11是本发明所述的可控滚筒附着力的汽车ABS性能检测试验台中左前轮检测试验装置所采用的左前框架的轴测投影图;
图12是本发明所述的可控滚筒附着力的汽车ABS性能检测试验台中右前轮检测试验装置所采用的右前框架的轴测投影图;
图13-a是本发明所述的可控滚筒附着力的汽车ABS性能检测试验台的左前移动装置中所采用的左前移动拉杆装置的轴测投影图;
图13-b是本发明所述的可控滚筒附着力的汽车ABS性能检测试验台的左前移动装置中所采用的左前2号拉杆的轴测投影图;
图13-c是本发明所述的可控滚筒附着力的汽车ABS性能检测试验台的左前移动装置中所采用的左前外球面拉杆座的轴测投影图;
图14是本发明所述的可控滚筒附着力的汽车ABS性能检测试验台的左前移动装置中所采用的左前1号直线导轨装置的轴测投影图;
图15是本发明所述的可控滚筒附着力的汽车ABS性能检测试验台的左前移动装置中所采用的左前弧形导轨装置的轴测投影图;
图16是本发明所述的可控滚筒附着力的汽车ABS性能检测试验台的左后轮检测试验装置中所采用的左后框架的轴测投影图;
图17是本发明所述的可控滚筒附着力的汽车ABS性能检测试验台的右后轮检测试验装置中所采用的右后框架的轴测投影图;
图中:Ⅰ.可控滚筒附着力的汽车ABS性能检测试验台,Ⅱ.混凝土地基,A.飞轮组装置,B.左前轮检测试验装置,C.右前轮检测试验装置,D.左后轮检测试验装置,E.右后轮检测试验装置,a.左前1号支撑滚筒装置,b.左前2号支撑滚筒装置,c.左前举升装置,d.左前磁粉离合器装置,e.左前框架,f.左前移动装置,g.右前框架,h.左后框架,i.右后框架,j.主轴总成,k.飞轮总成,l.制动器总成,m.主轴稳定器总成,n.飞轮组框架,1.左前短轴滚筒,2.左前短轴滚筒轴,3.左前短轴1号轴承,4.左前短轴2号轴承,5.左前举升板,6.左前气缸活塞,7.左前气缸外套,8.左前气缸底座,9.左前磁粉离合器,10.左前联结齿轮,11.左前磁粉离合器输出轴,12.左前速度传感器,13.左前速度传感器支架,14.左前固定螺母,15.左前移动拉杆装置,16.左前1号直线导轨装置,17.左前弧形导轨装置,18.左前1号拉杆,19.左前2号拉杆,20.左前外球面拉杆座,21.左前直连杆,22.左前一号链轮,23.左前二号链轮,24.左前三号链轮,25.左前一号直线导轨垫板,26.左前一号直线导轨,27.左前一号直线导轨一号滑座垫板,28.左前一号直线导轨一号导轨滑座,29.左前一号直线导轨二号滑座垫板,30.左前一号直线导轨二号导轨滑座,31.左前弧形导轨垫板,32.左前弧形导轨,33.左前弧形导轨一号滑座密封端盖,34.左前弧形导轨二号滑座密封端盖,35.左前弧形导轨滑座,36.左前夹具底座,37.左前一号夹具板,38.左前二号夹具板,39.主轴一号链轮,40.主轴二号链轮,41.主轴三号链轮;42.主轴四号链轮,43.左后链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描述:
参阅图1与图2,本发明所述的可控滚筒附着力的汽车ABS性能检测试验台Ⅰ是由飞轮组装置A、左前轮检测试验装置B、右前轮检测试验装置C、左后轮检测试验装置D以及右后轮检测试验装置E组成。
飞轮组装置A沿X轴方向安装在混凝土地基Ⅱ的中部,即飞轮组装置A的回转轴线与X轴方向平行;左前轮检测试验装置B安装在混凝土地基Ⅱ的左前方处,且左前轮检测试验装置B中的左前1号支撑滚筒装置a的回转轴线与X轴方向平行;右前轮检测试验装置C安装在混凝土地基Ⅱ的右前方处,且右前轮检测试验装置C中的右前1号支撑滚筒装置的回转轴线与X轴方向平行;左前轮检测试验装置B与右前轮检测试验装置C相对于混凝土地基Ⅱ的沿Y轴的对称平面镜像对称地安装,并保证左前轮检测试验装置B与右前轮检测试验装置C的上工作平面和混凝土地基Ⅱ的上工作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内。左前轮检测试验装置B与右前轮检测试验装置C通过左前移动装置f与右前移动装置可以沿Y轴方向移动,以适应不同轴距汽车检测的需要。
左后轮检测试验装置D安装在混凝土地基Ⅱ的左后方处,右后轮检测试验装置E安装在混凝土地基Ⅱ的右后方处,左后轮检测试验装置D与右后轮检测试验装置E相对于混凝土地基Ⅱ的沿Y轴的对称平面镜像对称地安装,左后轮检测试验装置D中的左后1号支撑滚筒装置与左前轮检测试验装置B中的左前1号支撑滚筒装置a平行对正,右后轮检测试验装置E中的右后1号支撑滚筒装置与右前轮检测试验装置C中的右前1号支撑滚筒装置平行对正,且左后轮检测试验装置D与右后轮检测试验装置E的上工作平面和混凝土地基Ⅱ上工作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内。
参阅图3,所述的飞轮组装置A包括主轴总成j、飞轮总成k、制动器总成l、主轴稳定器总成m、飞轮组框架n,所述的主轴总成j通过两端的轴承座和中间的主轴稳定器总成m安装在飞轮组框架n上,飞轮总成k由多套离合器和转动惯量不同的飞轮组成,并通过轴承和轴承套套装在主轴总成j上,飞轮在主轴上按大质量飞轮布置在轴承座的两侧的方式排列,较大的飞轮通过双离合器控制分离和结合,制动器总成l固定在飞轮组框架n上。飞轮组装置用于模拟行驶汽车的不同动能。
主轴总成j包括主轴、主轴一号链轮39、主轴二号链轮40、主轴三号链轮41、主轴四号链轮42。主轴一号链轮39通过链条与左前移动装置f的左前一号链轮22连接传递飞轮组装置A与左前轮检测试验装置B之间的动力;主轴二号链轮40通过链条与左后轮检测试验装置D中的左后链轮43连接传递飞轮组装置A与左后轮检测试验装置D之间的动力;主轴三号链轮41通过链条与右前移动装置的右前一号链轮连接传递飞轮组装置A与右前轮检测试验装置C之间的动力;主轴四号链轮42通过链条与右后轮检测试验装置E的右后链轮连接传递飞轮组装置A与右后轮检测试验装置E之间的动力。
参阅图4与图11,所述的左前轮检测试验装置B包括左前1号支撑滚筒装置a、左前2号支撑滚筒装置b、左前举升装置c、左前磁粉离合器装置d、左前框架e、左前移动装置f。
所述的左前1号支撑滚筒装置a与左前2号支撑滚筒装置b通过轴承与X轴平行地安装在左前框架e中右侧框架上端(即框架口处)的两对通孔中,左前举升装置c安装在左前1号支撑滚筒装置a与左前2号支撑滚筒装置b之间的左前框架e的底板上,左前磁粉离合器装置d的左前磁粉离合器输出轴11的左端通过轴承安装在左前框架e左侧通孔中,左前磁粉离合器输入轴为左前1号支撑滚筒装置a的左前长轴滚筒轴,即左前1号支撑滚筒装置a的左前长轴滚筒轴的左端插入其左侧的左前磁粉离合器装置d中的左前磁粉离合器9内,左前磁粉离合器装置d的底端法兰盘安装在左前框架e左侧的底板上。左前框架e为框架式结构件,其右侧框架的上端(即框架口处)加工有两对回转轴线与X轴平行的通孔,左前框架e的左侧端面上加工有一通孔。左前框架e右侧框架前方的一对通孔与左侧端面上的通孔的孔中心线共线。左前轮检测试验装置B通过左前移动装置f与飞轮组装置A主轴连接,可以调节其沿Y轴方向的位置。
参阅图5与图12,所述的右前轮检测试验装置C包括右前1号支撑滚筒装置、右前2号支撑滚筒装置、右前举升装置、右前磁粉离合器装置、右前框架g与右前移动装置。
所述的右前1号支撑滚筒装置与右前2号支撑滚筒装置通过轴承与X轴平行地安装在右前框架g中左侧框架上端(即框架口处)的两对通孔中,右前举升装置安装在右前1号支撑滚筒装置与右前2号支撑滚筒装置之间的右前框架g的底板上,右前磁粉离合器的右前磁粉离合器输出轴通过轴承安装在右前框架g右侧通孔中,右前磁粉离合器输入轴为右前1号支撑滚筒装置的右前长轴滚筒轴,右前磁粉离合器装置的底端法兰盘安装在右前框架g右侧的底板上。右前框架g为框架式结构件,其左侧框架的上端(即框架口处)加工有两对回转轴线与X轴平行的通孔,右前框架g的右侧端面上加工有一通孔。右前框架g左侧框架前方的一对通孔与右侧端面上的通孔的孔中心线共线。右前轮检测试验装置C通过右前移动装置与飞轮组装置A的主轴连接,可以调节其沿Y轴方向的位置。
所述的左前轮检测试验装置B中的左前1号支撑滚筒装置a与右前轮检测试验装置C中的右前1号支撑滚筒装置结构相同,左前2号支撑滚筒装置b与右前2号支撑滚筒装置结构相同,左前举升装置c与右前举升装置结构相同,左前磁粉离合器装置d与右前磁粉离合器结构相同,左前移动装置f与右前移动装置结构相同,左前框架e与右前框架g为镜像对称框架结构件。
参阅6与图16,所述的左后轮检测试验装置D包括左后1号支撑滚筒装置,左后2号支撑滚筒装置,左后举升装置,左后磁粉离合器装置、左后链轮43与左后框架h。
所述的左后1号支撑滚筒装置与左后2号支撑滚筒装置通过轴承与X轴平行地安装在左后框架h中右侧框架上端(即框架口处)的两对通孔中,左后举升装置安装在左后1号支撑滚筒装置与左后2号支撑滚筒装置之间的左后框架h的底板上,左后磁粉离合器的左后磁粉离合器输出轴通过轴承安装在左后框架h左侧通孔中。左后框架h为矩形框架式结构件,其右侧框架的上端(即框架口处)加工有与X轴平行的两对通孔,左后框架h的左侧端面上加工有一通孔,左后框架h右侧框架前方的一对通孔与左侧端面上的通孔的孔中心线共线。
参阅图7与图17,所述的右后轮检测试验装置E包括右后1号支撑滚筒装置,右后2号支撑滚筒装置,右后举升装置,右后磁粉离合器装置、右后链轮与右后框架i。
所述的右后1号支撑滚筒装置与右后2号支撑滚筒装置通过轴承与X轴平行地安装在右后框架i中左侧框架上端(即框架口处)的两对通孔中,右后举升装置安装在右后1号支撑滚筒装置与右后2号支撑滚筒装置之间的右后框架i的底板上,右后磁粉离合器的右后磁粉离合器输出轴通过轴承安装在右后框架i右侧通孔中。右后框架i为矩形框架式结构件,其左侧框架的上端(即框架口处)加工有与X轴平行的两对通孔,其右侧框架i的右侧端面上加工有一通孔,右后框架i左侧框架前方的一对通孔与右侧端面上的通孔的孔中心线共线。
参阅图4与图5,所述的左前1号支撑滚筒装置a与右前1号支撑滚筒装置结构相同。左前1号支撑滚筒装置a主要由左前长轴滚筒、左前长轴滚筒轴、左前长轴1号轴承与左前长轴2号轴承组成;右前1号支撑滚筒装置主要由右前长轴滚筒、右前长轴滚筒轴、右前长轴1号轴承与右前长轴2号轴承组成。
左前长轴滚筒轴插入左前长轴滚筒中轴线上的中心孔内,左前长轴滚筒轴与左前长轴滚筒的两端面固定连接,处于左前长轴滚筒两端面之外的左前长轴滚筒轴的两端依次安装有左前长轴滚筒轴1号轴承与左前长轴滚筒轴2号轴承;同样,右前长轴滚筒轴插入右前长轴滚筒中轴线上的中心孔内,右前长轴滚筒轴与右前长轴滚筒的两端面固定连接,处于右前长轴滚筒两端面之外的右前长轴滚筒轴的两端依次安装有右前长轴滚筒轴1号轴承与右前长轴滚筒轴2号轴承。
参阅图6与图7,所述的左后1号支撑滚筒装置与右后1号支撑滚筒装置结构相同。左后1号支撑滚筒装置主要由左后中轴滚筒、左后中轴滚筒轴、左后中轴1号轴承、左后中轴2号轴承组成;右后1号支撑滚筒装置主要由右后中轴滚筒、右后中轴滚筒轴、右后中轴1号轴承、右后中轴2号轴承组成。
左后中轴滚筒轴插入左后中轴滚筒中轴线上的中心孔内,左后中轴滚筒轴与左后中轴滚筒的两端面焊接固定连接,处于左后中轴滚筒两端面之外的左后中轴滚筒轴的两端依次安装有左后中轴滚筒轴1号轴承与左后中轴滚筒轴2号轴承;同样,右后中轴滚筒轴插入右后中轴滚筒中轴线上的中心孔内,处于右后中轴滚筒两端面之外的右后中轴滚筒轴的两端依次安装有右后中轴滚筒轴1号轴承与右后中轴滚筒轴2号轴承。
左前2号支撑滚筒装置b、右前2号支撑滚筒装置、左后2号支撑滚筒装置以及右后2号支撑滚筒装置结构相同。
参阅图8,左前2号支撑滚筒装置b主要由左前短轴滚筒1、左前短轴滚筒轴2、左前短轴1号轴承3、左前短轴2号轴承4组成。左前短轴滚筒轴2插入左前短轴滚筒1中轴线上的中心孔内,左前短轴滚筒轴2与左前短轴滚筒1的两端面焊接固定。左前短轴滚筒轴2处于左前短轴滚筒1两端面之外的左前短轴滚筒轴2的两端依次安装有左前短轴1号轴承3与左前短轴2号轴承4。左前2号支撑滚筒装置b通过左前短轴1号轴承3、左前短轴2号轴承4安装在左前框架e中右侧框架上端(即框架口处)一对通孔中。
右前2号支撑滚筒装置主要由右前短轴滚筒、右前短轴滚筒轴、右前短轴1号轴承、右前短轴2号轴承组成。
左后2号支撑滚筒装置主要由左后短轴滚筒、左后短轴滚筒轴、左后短轴1号轴承、左后短轴2号轴承组成。
右后2号支撑滚筒装置主要由右后短轴滚筒、右后短轴滚筒轴、右后短轴1号轴承、右后短轴2号轴承组成。
所述的左前长轴滚筒、右前长轴滚筒、左后中轴滚筒、右后中轴滚筒、左前短轴滚筒1、右前短轴滚筒、左后短轴滚筒以及右后短轴滚筒结构相同,左前长轴1号轴承、左前长轴2号轴承、右前长轴1号轴承、右前长轴2号轴承、左后中轴1号轴承、左后中轴2号轴承、右后中轴1号轴承、右后中轴2号轴承、左前短轴1号轴承3、左前短轴2号轴承4、右前短轴1号轴承、右前短轴2号轴承、左后短轴1号轴承、左后短轴2号轴承、右后短轴1号轴承以及右后短轴2号轴承结构相同。左前长轴滚筒轴与右前长轴滚筒轴结构相同,左后中轴滚筒轴与右后中轴滚筒轴结构相同,左前短轴滚筒轴2、右前短轴滚筒轴、左后短轴滚筒轴以及右后短轴滚筒轴结构相同。左前长轴滚筒轴、左后中轴滚筒轴以及左前短轴滚筒轴2径向尺寸相同,轴向长度不同。
参阅图4与图9,所述的左前举升装置c、右前举升装置、左后举升装置以及右后举升装置结构相同。所述的左前举升装置c主要由左前举升板5、左前气缸活塞6、左前气缸外套7、左前气缸底座8组成。左前气缸外套7固定在左前气缸底座8的上工作表面上,左前气缸外套7内部安装有左前气缸活塞6,左前气缸活塞6的上工作表面固定有左前举升板5。左前举升装置c固定在左前1号支撑滚筒装置a与左前2号支撑滚筒装置b之间的左前框架e右侧框架的底板上。
右前举升装置主要由右前举升板、右前气缸活塞、右前气缸外套、右前气缸底座组成。右前举升装置固定在右前1号支撑滚筒装置与右前2号支撑滚筒装置之间的右前框架g左侧框架的底板上。
左后举升装置主要由左后举升板、左后气缸活塞、左后气缸外套、左后气缸底座组成。左后举升装置固定在左后1号支撑滚筒装置与左后2号支撑滚筒装置之间的左后框架h右侧框架的底板上。
右后举升装置主要由右后举升板、右后气缸活塞、右后气缸外套、右后气缸底座组成。右后举升装置固定在右后1号支撑滚筒装置与右后2号支撑滚筒装置之间的右后框架i左侧框架的底板上。
参阅图5与图10,所述的左前磁粉离合器装置d、右前磁粉离合器、左后磁粉离合器与右后磁粉离合器结构相同。左前磁粉离合器装置d主要由左前磁粉离合器9、左前联结齿轮10、左前磁粉离合器输出轴11、左前速度传感器12、左前速度传感器支架13与左前固定螺母14组成。左前联结齿轮10固定在左前磁粉离合器9的输入轴(即左前1号支撑滚筒装置a的左前长轴滚筒轴)上。将左前速度传感器12通过左前固定螺母14固定在左前速度传感器支架13上,用于检测左前磁粉离合器9输入轴(即左前1号支撑滚筒装置a的左前长轴滚筒轴)的转速。改变左前磁粉离合器装置d的励磁电流控制输出力矩的大小,即可以达到模拟不同路面附着系数的目的。左前磁粉离合器装置d的左前磁粉离合器输出轴11通过轴承安装在左前框架e左侧通孔中。
右前磁粉离合器装置主要由右前磁粉离合器、右前联结齿轮、右前磁粉离合器输出轴、右前速度传感器、右前速度传感器支架与右前固定螺母组成。右前磁粉离合器的右前磁粉离合器输出轴通过轴承固定在右前框架g右侧通孔中。
左后磁粉离合器装置主要由左后磁粉离合器、左后联结齿轮、左后磁粉离合器输出轴、左后速度传感器、左后速度传感器支架与左后固定螺母组成。左后磁粉离合器的左后磁粉离合器输出轴通过轴承安装在左后框架h左侧通孔中。
右后磁粉离合器装置主要由右后磁粉离合器、右后联结齿轮、右后磁粉离合器输出轴、右后速度传感器、右后速度传感器支架与右后固定螺母组成。右后磁粉离合器的右后磁粉离合器输出轴通过轴承安装在右后框架i右侧通孔中。
参阅图4与图5,所述的左前移动装置f与右前移动装置结构相同,左前移动装置f主要由左前移动拉杆装置15、左前1号直线导轨装置16、左前2号直线导轨装置、左前3号直线导轨装置以及左前弧形导轨装置17组成。右前移动装置主要由右前移动拉杆装置、右前1号直线导轨装置、右前2号直线导轨装置、右前3号直线导轨装置以及右前圆弧导轨装置组成。
左前移动装置f的作用是调节左前轮检测试验装置B与飞轮组装置A之间沿Y轴方向的相对距离,同时传递左前轮检测试验装置B与飞轮组装置A之间的动力;右前移动装置的作用是调节右前轮检测试验装置C与飞轮组装置A之间沿Y轴方向的相对距离,同时传递右前轮检测试验装置C与飞轮组装置A之间的动力。
参阅图13,所述的左前移动拉杆装置15包括左前1号拉杆18、左前2号拉杆19、左前外球面拉杆座20、左前直连杆21、左前一号链轮22、左前二号链轮23、左前三号链轮24。左前移动拉杆装置15中的左前1号拉杆18的半圆(后)端通过轴承套装在飞轮组装置A的主轴上,左前1号拉杆18的叉型端与左前2号拉杆19的叉型端交叉配装并使轴承孔对中,左前直连杆21插入左前1号拉杆18与左前2号拉杆19交叉配装并对中的轴承孔内,左前1号拉杆18与左前2号拉杆19通过左前直连杆21为转动连接。左前直连杆21的一端通过键固定安装有左前一号链轮22,左前直连杆21的另一端通过键固定安装有左前二号链轮23。左前2号拉杆19圆柱端套装在左前磁粉离合器9的左前磁粉离合器输出轴11上,左前2号拉杆19圆柱端的突出端装入左前外球面拉杆座20的内孔中,左前外球面拉杆座20的底端固定安装在左前框架e上。左前三号链轮24套装在由左前2号拉杆19圆柱端伸出的左前磁粉离合器9的左前磁粉离合器输出轴11上。左前移动拉杆装置15是左前移动装置f调节左前轮检测试验装置B与飞轮组装置A之间沿Y轴方向的相对距离,同时传递两者之间的动力的关键装置。右前移动拉杆装置是右前移动装置调节右前轮检测试验装置C与飞轮组装置A之间沿Y轴方向的相对距离,同时传递两者之间的动力的关键装置。
参阅图14,所述的左前1号直线导轨装置16、左前2号直线导轨装置、左前3号直线导轨装置结构相同。左前1号直线导轨装置16、左前2号直线导轨装置与左前3号直线导轨装置沿Y轴方向均匀地布置在混凝土地基Ⅱ中,左前1号直线导轨装置16(的左前一号直线导轨一号滑座垫板27与左前一号直线导轨二号滑座垫板29)、左前2号直线导轨装置(的左前二号直线导轨一号滑座垫板与左前二号直线导轨二号滑座垫板)与左前3号直线导轨装置(的左前三号直线导轨一号滑座垫板与左前三号直线导轨二号滑座垫板)的上工作表面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左前框架e的底面上。左前一号直线导轨装置16包括左前一号直线导轨垫板25、左前一号直线导轨26、左前一号直线导轨一号滑座垫板27、左前一号直线导轨一号导轨滑座28、左前一号直线导轨二号滑座垫板29、左前一号直线导轨二号导轨滑座30。
左前一号直线导轨26装入左前一号直线导轨垫板25的凹槽内,左前一号直线导轨26的底面与左前一号直线导轨垫板25凹槽的槽底面接触连接并采用螺栓固定,左前一号直线导轨26的顶端安装有左前一号直线导轨一号导轨滑座28与左前一号直线导轨二号导轨滑座30,左前一号直线导轨一号导轨滑座28与左前一号直线导轨二号导轨滑座30和左前一号直线导轨26的上工作表面为滑动连接。左前一号直线导轨一号导轨滑座28与左前一号直线导轨二号导轨滑座30的上表面通过螺栓依次固定安装有左前一号直线导轨一号导轨滑座垫板27与左前一号直线导轨二号滑座垫板29。左前一号直线导轨一号导轨滑座垫板27与左前一号直线导轨二号滑座垫板29上均匀地加工有通孔,以便于通过螺栓安装左前框架e的底面上。左前1号直线导轨装置16、左前2号直线导轨装置、左前3号直线导轨装置用于保证左前轮检测试验装置B沿Y轴方向的移动。
右前1号直线导轨装置、右前2号直线导轨装置、右前3号直线导轨装置结构相同,右前1号直线导轨装置、右前2号直线导轨装置、右前3号直线导轨装置用于保证右前轮检测试验装置C沿Y轴方向的移动。右前1号直线导轨装置与左前1号直线导轨装置16结构相同。
参阅图15,所述的左前弧形导轨装置17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左前框架e的左端面上。左前弧形导轨装置17用于左前移动拉杆装置15中左前2号拉杆19的上下摆动,进而实现左前轮检测试验装置B沿Y轴方向的移动。
左前弧形导轨装置17包括左前弧形导轨垫板31、左前弧形导轨32、左前一号弧形导轨滑座密封端盖33、左前二号弧形导轨滑座密封端盖34、左前弧形导轨滑座35、左前夹具底座36、左前一号夹具板37、左前二号夹具板38。
左前弧形导轨32装入左前弧形导轨垫板31的凹槽内,左前弧形导轨32的底面与左前弧形导轨垫板31凹槽的槽底面接触连接并采用螺栓固定,左前弧形导轨滑座35套装在左前弧形导轨32的上端为滑动连接,即左前弧形导轨滑座35在左前弧形导轨32上可以滑动。左前弧形导轨滑座35的左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左前一号弧形导轨滑座密封端盖33,左前弧形导轨滑座35的右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左前二号弧形导轨滑座密封端盖34,左前弧形导轨滑座35的上工作表面上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左前夹具底座36。左前夹具底座36的上工作面的右侧通过螺栓安装左前一号夹具板37,左前夹具底座36的上工作面的左侧通过螺栓安装左前二号夹具板38。左前弧形导轨垫板31上均匀地加工有通孔,以便于通过螺栓安装左前框架e的左端面上。左前弧形导轨装置17用以保证左前移动拉杆装置15中左前2号拉杆19绕左前磁粉离合器9的左前磁粉离合器输出轴11的摆动,进而实现左前轮检测试验装置B沿Y轴方向的移动。左前轮检测试验装置B的位置调整好后,通过固定左前一号夹具板37与左前二号夹具板38以达到限制左前拉杆装置15再摆动的目的。
左前移动装置f实现调节左前轮检测试验装置B与飞轮组装置A之间沿Y轴方向的相对距离,同时传递两者之间的动力。由于左前1号拉杆18的叉型端通过左前直连杆轴21和轴承和左前2号拉杆19的叉形端套装连接,当左前1号拉杆18半圆端绕飞轮组装置A的主轴转动时,带动左前2号拉杆圆柱端绕左前磁粉离合器9的左前磁粉离合器输出轴11转动,且左前2号拉杆在左前弧形导轨装置17的左前弧形导轨32上做圆弧运动,同时左前轮检测试验装置B除左前1号直线导轨装置16、左前2号直线导轨装置、左前3号直线导轨装置以外的其他零部件在左前1号直线导轨装置16、左前2号直线导轨装置、左前3号直线导轨装置上移动,从而实现左前轮检测试验装置B与飞轮组装置A之间Y轴方向的相对距离的调节;飞轮组装置A主轴的主轴一号链轮39与左前一号链轮22通过传动链连接,左前一号链轮22与左前二号链轮23通过左前直连杆21与键固定连接,左前二号链轮23与左前三号链轮24通过传动链连接,从而实现了左前轮检测试验装置B与飞轮组装置A之间的动力传递。
同样,飞轮组装置A主轴的主轴三号链轮41与右前一号链轮通过传动链连接,右前一号链轮与右前二号链轮通过右前直连杆与键固定连接,右前二号链轮与右前三号链轮通过传动链连接,从而实现了右前轮检测试验装置C与飞轮组装置A之间的动力传递。飞轮组装置A主轴的主轴二号链轮40与左后轮检测试验装置D的左后链轮43通过传动链连接,从而实现了左后轮检测试验装置D与传递飞轮组装置A之间的动力传递;飞轮组装置A主轴的主轴四号链轮42与右后轮检测试验装置E的右后链轮通过传动链连接,从而实现了右后轮检测试验装置E与飞轮组装置A之间的动力传递。
左前移动拉杆装置15中的左前1号拉杆18半圆端通过轴承套装在飞轮组装置A的主轴上,左前直连杆21的一端穿过左前1号拉杆18叉形端的轴承,左前直连杆21的一端穿过安装有轴承的左前一号链轮22中。左前直连杆21的另一端穿过左前2号拉杆19的叉形端的轴承,左前直连杆21的另一端穿过安装有轴承的左前二号链轮23中。左前2号拉杆19圆柱端通过轴承穿过(套装在)左前磁粉离合器9的左前磁粉离合器输出轴11,左前2号拉杆19圆柱端的突出端通过左前外球面拉杆座20固定安装在左前框架e上。左前三号链轮24安装(套装)在左前磁粉离合器9的左前磁粉离合器输出轴11上。
所述的可控滚筒附着力的汽车ABS性能检测试验台的工作原理:
1.根据被检车辆轴距,调节左前移动装置f与右前移动装置至合适的位置,将被检车辆行驶到试验台上,计算机控制举升装置下降,驱动汽车通过驱动轮将动力传递到左前轮检测试验装置B与右前轮检测试验装置C,左前移动装置f与右前移动装置将左前轮检测试验装置B与右前轮检测试验装置C的动力传递到飞轮组装置A,飞轮组装置A通过传动链将动力传递到左后轮检测试验装置D和右后轮检测试验装置E。
2.当汽车达到一定的速度时,计算机发出驾驶员踏下制动踏板指令,同时计算机控制左前磁粉离合器、右前磁粉离合器、左后磁粉离合器以及右后磁粉离合器的电流,控制其输出转矩,即模拟某一种特定附着系数的路面条件。
3.左前磁粉离合器中的左前速度传感器、右前磁粉离合器中的右前速度传感器、左后磁粉离合器中的左后速度传感器以及右后磁粉离合器中的右后速度传感器实时采集滚筒转速信号并将其传递给计算机,计算机通过分析处理得到车轮的速度,直到车轮转速为零为止。
4.通过计算机通过分析处理得到车轮的速度曲线形状,即可判断该种附着系数路面条件下汽车ABS的工作性能。

Claims (7)

1.一种可控滚筒附着力的汽车ABS性能检测试验台,包括飞轮组装置(A),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控滚筒附着力的汽车ABS性能检测试验台还包括有左前轮检测试验装置(B)、右前轮检测试验装置(C)、左后轮检测试验装置(D)和右后轮检测试验装置(E);
飞轮组装置(A)沿X轴方向安装在混凝土地基(Ⅱ)的中部,左前轮检测试验装置(B)安装在混凝土地基(Ⅱ)的左前方处,且左前轮检测试验装置(B)中的左前1号支撑滚筒装置(a)的回转轴线与X轴方向平行,右前轮检测试验装置(C)安装在混凝土地基(Ⅱ)的右前方处,且右前轮检测试验装置(C)中的右前1号支撑滚筒装置的回转轴线与X轴方向平行,左前轮检测试验装置(B)与右前轮检测试验装置(C)相对于混凝土地基(Ⅱ)的沿Y轴的对称平面为镜像对称地安装,且左前轮检测试验装置(B)与右前轮检测试验装置(C)的上工作平面和混凝土地基(Ⅱ)的上工作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内,左前轮检测试验装置(B)通过其中的左前移动装置(f)的左前移动拉杆装置(15)与飞轮组装置(A)的主轴连接,右前轮检测试验装置(C)通过其中的右前移动装置的右前移动拉杆装置与飞轮组装置(A)的主轴连接;左后轮检测试验装置(D)安装在混凝土地基(Ⅱ)的左后方处,且左后轮检测试验装置(D)中的左后1号支撑滚筒装置的回转轴线与X轴方向平行,右后轮检测试验装置(E)安装在混凝土地基(Ⅱ)的右后方处,右后轮检测试验装置(E)中的右后1号支撑滚筒装置的回转轴线与X轴方向平行,左后轮检测试验装置(D)与右后轮检测试验装置(E)相对于混凝土地基(Ⅱ)的沿Y轴的对称平面为镜像对称地安装,且左后轮检测试验装置(D)与右后轮检测试验装置(E)的上工作平面和混凝土地基(Ⅱ)的上工作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内,左后轮检测试验装置(D)的左后链轮(43)与飞轮组装置(A)的主轴二号链轮(40)链条连接,右后轮检测试验装置(E)的右后链轮与飞轮组装置(A)的主轴四号链轮(42)链条连接;
所述的左前轮检测试验装置(B)通过其中的左前移动装置(f)的左前移动拉杆装置(15)与飞轮组装置(A)的主轴连接是指:左前轮检测试验装置(B)通过其中的左前移动装置(f)的左前移动拉杆装置(15)中的左前1号拉杆(18)的一端套装在飞轮组装置(A)的主轴上,左前轮检测试验装置(B)通过其中的左前移动装置(f)的左前移动拉杆装置(15)中的左前一号链轮(22)与主轴一号链轮(39)之间采用链条连接,左前一号链轮(22)与左前移动拉杆装置(15)中的左前二号链轮(23)安装在左前直连杆(21)的两端为键连接,左前二号链轮(23)与左前移动拉杆装置(15)中的左前三号链轮(24)之间采用链条连接;
右前轮检测试验装置(C)通过其中的右前移动拉杆装置与飞轮组装置(A)的主轴连接是指:右前轮检测试验装置(C)通过其中的右前移动装置的右前移动拉杆装置中的右前1号拉杆的一端套装在飞轮组装置(A)的主轴上,右前轮检测试验装置(C)通过其中的右前移动装置的右前移动拉杆装置中的右前一号链轮与主轴一号链轮(41)之间采用链条连接,右前一号链轮与右前移动拉杆装置中的右前二号链轮安装在右前直连杆的两端为键连接,右前二号链轮与右前移动拉杆装置中的右前三号链轮之间采用链条连接。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滚筒附着力的汽车ABS性能检测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前轮检测试验装置(B)包括左前1号支撑滚筒装置(a)、左前2号支撑滚筒装置(b)、左前举升装置(c)、左前磁粉离合器装置(d)、左前框架(e)与左前移动装置(f);
所述的左前1号支撑滚筒装置(a)与左前2号支撑滚筒装置(b)通过轴承与X轴平行地安装在左前框架(e)中右侧框架口处的两对通孔中,左前举升装置(c)安装在左前1号支撑滚筒装置(a)与左前2号支撑滚筒装置(b)之间的左前框架(e)的底板上,左前磁粉离合器装置(d)的左前磁粉离合器输出轴(11)的左端通过轴承安装在左前框架(e)的左侧通孔中,左前1号支撑滚筒装置(a)的左前长轴滚筒轴的左端插入左前磁粉离合器装置(d)中的左前磁粉离合器(9)内,左前磁粉离合器装置(d)的底端法兰盘安装在左前框架(e)左侧的底板上。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控滚筒附着力的汽车ABS性能检测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前2号支撑滚筒装置(b)包括左前短轴滚筒(1)、左前短轴滚筒轴(2)、左前短轴1号轴承(3)、左前短轴2号轴承(4);
左前短轴滚筒轴(2)插入左前短轴滚筒(1)中轴线上的中心孔内,左前短轴滚筒轴(2)与左前短轴滚筒(1)的两端面焊接固定,左前短轴1号轴承(3)与左前短轴2号轴承(4)安装在左前短轴滚筒轴(2)的两端。
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控滚筒附着力的汽车ABS性能检测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前移动装置(f)包括左前移动拉杆装置(15)、左前1号直线导轨装置(16)、左前2号直线导轨装置、左前3号直线导轨装置以及左前弧形导轨装置(17)组成;
左前1号直线导轨装置(16)、左前2号直线导轨装置、左前3号直线导轨装置结构相同,左前1号直线导轨装置(16)、左前2号直线导轨装置与左前3号直线导轨装置沿Y轴方向均匀地布置在混凝土地基(Ⅱ)中,左前1号直线导轨装置(16)、左前2号直线导轨装置与左前3号直线导轨装置的上工作表面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左前框架(e)的底面上,左前弧形导轨装置(17)安装在左前框架(e)的左端面上,左前移动拉杆装置(15)的左前2号拉杆(19)的一端套装在左前磁粉离合器(9)的左前磁粉离合器输出轴(11)上,左前移动拉杆装置(15)中的左前2号拉杆(19)安装在左前弧形导轨装置(17)上的左前一号夹具板(37)与左前二号夹具板(38)之间为接触连接。
5.按照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可控滚筒附着力的汽车ABS性能检测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前移动拉杆装置(15)包括左前1号拉杆(18)、左前2号拉杆(19)、左前外球面拉杆座(20)、左前直连杆(21)、左前一号链轮(22)、左前二号链轮(23)与左前三号链轮(24);
左前1号拉杆(18)的叉型端与左前2号拉杆(19)的叉型端配装并使轴承孔对中,左前直连杆(21)插入左前1号拉杆(18)与左前2号拉杆(19)对中的轴承孔内,左前直连杆(21)的一端通过键安装有左前一号链轮(22),左前直连杆(21)的另一端通过键安装有左前二号链轮(23),左前2号拉杆(19)的圆柱端套装在左前磁粉离合器(9)的左前磁粉离合器输出轴(11)上,左前2号拉杆(19)圆柱端的突出端装入左前外球面拉杆座(20)的内孔中,左前外球面拉杆座(20)的底端固定安装在左前框架(e)上,左前三号链轮(24)套装在由左前2号拉杆(19)圆柱端伸出的左前磁粉离合器(9)的左前磁粉离合器输出轴(11)上。
6.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控滚筒附着力的汽车ABS性能检测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1号直线导轨装置(16)包括左前一号直线导轨垫板(25)、左前一号直线导轨(26)、左前一号直线导轨一号滑座垫板(27)、左前一号直线导轨一号导轨滑座(28)、左前一号直线导轨二号滑座垫板(29)、左前一号直线导轨二号导轨滑座(30);
左前一号直线导轨(26)装入左前一号直线导轨垫板(25)的凹槽内并采用螺栓固定,左前一号直线导轨(26)的顶端安装有左前一号直线导轨一号导轨滑座(28)与左前一号直线导轨二号导轨滑座(30)为滑动连接;左前一号直线导轨一号导轨滑座(28)与左前一号直线导轨二号导轨滑座(30)的上表面采用螺栓依次固定安装有左前一号直线导轨一号导轨滑座垫板(27)与左前一号直线导轨二号滑座垫板(29),左前一号直线导轨一号导轨滑座垫板(27)与左前一号直线导轨二号滑座垫板(29)上均匀地加工有通孔。
7.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控滚筒附着力的汽车ABS性能检测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前弧形导轨装置(17)包括左前弧形导轨垫板(31)、左前弧形导轨(32)、左前一号弧形导轨滑座密封端盖(33)、左前二号弧形导轨滑座密封端盖(34)、左前弧形导轨滑座(35)、左前夹具底座(36)、左前一号夹具板(37)与左前二号夹具板(38);
左前弧形导轨(32)装入左前弧形导轨垫板(31)的凹槽内并采用螺栓固定,左前弧形导轨滑座(35)套装在左前弧形导轨(32)的上端为滑动连接,左前弧形导轨滑座(35)的左端螺栓固定有左前一号弧形导轨滑座密封端盖(33),左前弧形导轨滑座(35)的右端螺栓固定有左前二号弧形导轨滑座密封端盖(34),左前弧形导轨滑座(35)的上工作表面螺栓固定有左前夹具底座(36),左前夹具底座(36)的右侧螺栓固定有左前一号夹具板(37),左前夹具底座(36)的左侧螺栓固定有左前二号夹具板(38)。
CN201310193469.7A 2013-05-23 2013-05-23 可控滚筒附着力的汽车abs性能检测试验台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083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93469.7A CN103308321B (zh) 2013-05-23 2013-05-23 可控滚筒附着力的汽车abs性能检测试验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93469.7A CN103308321B (zh) 2013-05-23 2013-05-23 可控滚筒附着力的汽车abs性能检测试验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08321A CN103308321A (zh) 2013-09-18
CN103308321B true CN103308321B (zh) 2015-11-18

Family

ID=491337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93469.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08321B (zh) 2013-05-23 2013-05-23 可控滚筒附着力的汽车abs性能检测试验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30832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80325B (zh) * 2015-06-13 2018-02-23 吉林大学 一种重型多轴车重载再现式制动检测试验装置
CN106153355B (zh) * 2016-09-23 2018-07-13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坡道abs制动试验台
CN111751116B (zh) * 2019-03-27 2021-09-2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车辆过线检测的方法、装置及车辆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86114A (en) * 1988-09-29 1991-01-22 Rheinisch-Westfalischer Technischer Uberwachungs-Verein E.V. Test apparatus for motor vehicles, especially brake test stand for vehicles with antiskid brake systems
DE4005299A1 (de) * 1990-02-20 1991-08-22 Bosch Gmbh Robert Verfahren zur ueberpruefung eines abs und/oder asr-systems
CN2689178Y (zh) * 2003-01-15 2005-03-30 四川工业学院 汽车制动性能检测试验台
CN2729674Y (zh) * 2004-09-20 2005-09-28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汽车制动性能四轮检测台
CN101982746A (zh) * 2010-09-15 2011-03-02 山东交通学院 能够模拟轮荷转移的车辆abs检验台
CN201837524U (zh) * 2010-09-01 2011-05-18 成都成保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两轴汽车abs检测台
CN203259347U (zh) * 2013-05-23 2013-10-30 吉林大学 可控滚筒附着力的汽车abs性能检测试验台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86114A (en) * 1988-09-29 1991-01-22 Rheinisch-Westfalischer Technischer Uberwachungs-Verein E.V. Test apparatus for motor vehicles, especially brake test stand for vehicles with antiskid brake systems
DE4005299A1 (de) * 1990-02-20 1991-08-22 Bosch Gmbh Robert Verfahren zur ueberpruefung eines abs und/oder asr-systems
CN2689178Y (zh) * 2003-01-15 2005-03-30 四川工业学院 汽车制动性能检测试验台
CN2729674Y (zh) * 2004-09-20 2005-09-28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汽车制动性能四轮检测台
CN201837524U (zh) * 2010-09-01 2011-05-18 成都成保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两轴汽车abs检测台
CN101982746A (zh) * 2010-09-15 2011-03-02 山东交通学院 能够模拟轮荷转移的车辆abs检验台
CN203259347U (zh) * 2013-05-23 2013-10-30 吉林大学 可控滚筒附着力的汽车abs性能检测试验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08321A (zh) 2013-09-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691348U (zh) 一种可进行多种测试的车辆abs制动试验台
CN101979987B (zh) 具有加速度模拟功能的车辆制动检测台
CN203414286U (zh) 新型的多功能变角度加载试验机
RU2011149189A (ru) Способ испытания поворотных тележек и испытательный и монтажный стенд
CN102175464B (zh) 自动调节旋转动能的惯性式汽车制动检验台
CN104991550A (zh) 一种四驱汽车性能测试设备的轴距调整系统
CN103308321B (zh) 可控滚筒附着力的汽车abs性能检测试验台
CN108132155A (zh) 一种适用不同轴距的四驱底盘测功检测系统
CN106198046B (zh) 一种可进行多种测试的车辆abs制动试验台
CN101982746B (zh) 能够模拟轮荷转移的车辆abs检验台
CN105203336A (zh) 立柱门架式驱动轮测试系统
CN105424380B (zh) 电动汽车制动性能测试试验台
CN104792542B (zh) 基于立体视觉的汽车制动性能检测系统检定装置及方法
CN205656013U (zh) 一种用于机动车轮胎力学特性测试的试验台
CN104568476A (zh) 一种悬挂式轮胎力学特性试验装置
CN207540795U (zh) 一种适用不同轴距的四驱底盘测功检测设备
CN206638426U (zh) 电动自行车整车检测系统
CN206523306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测功机试验台
CN203259347U (zh) 可控滚筒附着力的汽车abs性能检测试验台
CN111537245B (zh) 电动车耐疲劳、负载及抗颠簸综合测试系统与测试方法
CN206387580U (zh) 全时四驱车辆制动检验台
CN108195600A (zh) 汽车底盘寿命试验装置
CN205067103U (zh) 立柱门架式驱动轮测试系统
CN106525451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测功机试验台
CN204694476U (zh) 基于立体视觉的汽车制动性能检测系统检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18

Termination date: 2020052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