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06231B - 除雪机 - Google Patents

除雪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06231B
CN103306231B CN201310080093.9A CN201310080093A CN103306231B CN 103306231 B CN103306231 B CN 103306231B CN 201310080093 A CN201310080093 A CN 201310080093A CN 103306231 B CN103306231 B CN 1033062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ry part
snow removing
removing machine
variable
speed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8009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06231A (zh
Inventor
金泽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Motor Powered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Motor Powered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Motor Powered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ha Motor Powered Product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3062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062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062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0623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leaning Of Streets, Tracks, Or Bea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配备变速机且操纵性好的除雪机。该除雪机(10)包括:机架(12)、被机架(12)支撑的驱动源(14)、基于驱动源(14)产生的驱动力而旋转驱动的螺旋转子(16)、被机架(12)支撑的变速机(20)、和设置于螺旋转子(16)的后方且基于从驱动源(14)传递的驱动力而旋转驱动的推进部(18)。变速机(20)被设置于推进部(18)的后方。从驱动源(14)向螺旋转子(16)传递的驱动力经由第一传递部(T1)、变速机(20)以及第二传递部(T2)被传递至推进部(18)。

Description

除雪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除雪机,特别是涉及具备变速机的除雪机。
背景技术
现阶段,提出有一种配备有变速机的除雪机。
例如,日本特许第3868393号公报中记载的除雪机包括:除雪部、设置于除雪部的后方的驱动部、以及设置于驱动部的下方的履带(crawler)式移动装置。除雪部包括螺旋转子(auger),驱动部包括引擎以及变速装置,履带式移动装置包括一对履带。在引擎中产生的驱动力被传递到螺旋转子,并且通过变速装置被传递到一对履带。由此,能够使除雪机前进并进行除雪作业。另外,通过操作变速装置能够调整除雪机的速度。
但是,在除雪作业时,障碍物(石头等)有时会妨碍除雪机的前进。在此情况下,必须以履带式移动装置的后部为支点抬起螺旋转子并越过障碍物。但是,在上述除雪机中,变速装置设置于履带式移动装置的中央部(一对履带之间)。因此,在以履带式移动装置的后部为支点抬起螺旋转子的情况下,也必须抬起变速装置,且需要大的力。于是,除雪机的操纵性下降。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配备有变速机且操纵性好的除雪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除雪机,其包括:机架;被机架支撑的驱动源;基于驱动源产生的驱动力而被旋转驱动的螺旋转子;被机架支撑的变速机;和设置于螺旋转子的后方,且基于从驱动源经由变速机所传递的驱动力而被旋转驱动的推进部,其中,变速机设置在比推进部更靠后方。
在本发明的除雪机中,在驱动源中产生的驱动力经由变速机被传递到推进部。因此,通过操作变速机,能够使除雪机按照预期的速度前进。另外,变速机设置在比推进部更靠后方,所以,能够容易地使除雪机的重心位于后方一侧。在此情况下,容易以推进部为支点抬起螺旋转子,所以,除雪机的操纵性提高。由此,在除雪作业时除雪机能够容易地越过障碍物。
除雪机优选还包括:将螺旋转子的旋转传递至变速机的第一传递部;和将被传递到变速机的旋转传递至推进部的第二传递部。通过像这样设置第一传递部以及第二传递部,能够将第一传递部的一部分以及第二传递部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推进部的后方。由此,能够更容易使除雪机的重心位于后方一侧。
另外,第一传递部优选包括:在前后方向延伸且基于从螺旋转子所传递的旋转而旋转的第一旋转部件;在该除雪机的宽度方向延伸且基于从第一旋转部件所传递的旋转而旋转的第二旋转部件;和在前后方向延伸且将第二旋转部件的旋转传递至变速机的第三旋转部件,在除雪机的宽度方向上,第三旋转部件被设置在比第一旋转部件更靠该除雪机的中心线一侧。在此情况下,能够使第三旋转部件靠近除雪机的中心,所以,能够防止除雪机的重心过于偏向中心线一侧。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除雪机的操纵性。
另外,除雪机优选还包括:覆盖螺旋转子以及第一传递部的外罩部,第一传递部还包括:与螺旋转子一体地旋转的第四旋转部件、和与第二旋转部件一体地旋转的第五旋转部件,第一旋转部件连结第四旋转部件与第五旋转部件,从正面观察时,第四旋转部件与第五旋转部件重叠。通过像这样来配置第四旋转部件以及第五旋转部件,能够使第一旋转部件相对于前后方向平行或者略平行地延伸。换言之,也可以使第一旋转部件相对于前后方向向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大幅度地倾斜。在此情况下,能够缩小正面观察外罩部(特别是保护第一旋转部件的部分)时的面积。由此,在使除雪机前进时能够减少与外罩部接触的雪量。其结果是,能够减少移动时的雪的阻力,所以,能够使除雪机更加顺利地前进。
外罩部优选包括:覆盖螺旋转子的第一外罩部、和覆盖第一旋转部件、第四旋转部件以及第五旋转部件的第二外罩部。在此情况下,按照从正面观察的面积变得足够小的方式构成第二外罩部,由此,能够容易地缩小正面观察外罩部时的面积。
另外,推进部优选包括履带。在此情况下,能够有效地使除雪机前进。
另外还优选变速机的下端位于比第二旋转部件更靠下方的位置。在此情况下,能够容易地降低除雪机的重心,所以,除雪机的操纵性进一步提高。
此外,本发明中的各个构成要素的位置关系表示的是除雪机的基本姿势下的位置关系。除雪机的基本姿势是指:按照螺旋转子以及推进部与水平的地面接触的方式使除雪机立在水平的地面上时的除雪机的姿势。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所进行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上述目的以及其他的目的、特征、方面以及优点将会更加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除雪机的侧面图。
图2是表示除雪机的侧面图(从图1的相反一侧所看到的图)。
图3是表示除雪机的平面图。
图4是表示机架的平面图。
图5是表示机架的背面图。
图6是表示机架的侧面图。
图7是图4的A-A线断面图。
图8是表示使用除雪机时的姿势的侧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前后、左右、上下是指:在除雪机10的基本姿势(按照螺旋转子16以及推进部18与水平的地面X接触的方式使除雪机10立在地面X上时的除雪机10的姿势)下,以从自由轮22一侧观察螺旋转子16一侧的情况为基准的前后、左右、上下。此外,除雪机10不是操作者乘坐的类型。除雪机10是操作者站在地面或者雪地,握住后述的扶手部28进行除雪作业的类型。除雪机10是利用被后述的驱动源14所旋转驱动的推进部18的推进力而移动的类型的除雪机、即自动移动式的除雪机。
图1和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除雪机10的侧面图,图3是表示除雪机10的平面图。此外,图1是从左侧观察除雪机10的图,图2是从右侧观察除雪机10的图。在图3中,为了便于理解除雪机10的内部构造,省略了后述的驱动源14、第三外罩部24c、第四外罩部24d、滑槽部(chuteportion)26以及燃料箱48的图示。在图1以及图2中,表示基本姿势的除雪机10。
参照图1以及图2,除雪机10具有:机架12、驱动源14、螺旋转子(螺旋(auger))16、推进部18、变速机20以及一对自由轮22。
驱动源14被机架12所支撑。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引擎作为驱动源14。作为驱动源14,能够使用众所周知的各种引擎,所以,省略了对驱动源14的详细说明。
参照图1~图3,作为螺旋转子16,能够使用与众所周知的各种除雪机的螺旋转子同样构造的螺旋转子,所以,省略详细的说明,螺旋转子16具有:在除雪机10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延伸的螺旋转子轴16a、以及被螺旋转子轴16a支撑的多个旋转刃(旋转刀片)16b。螺旋转子16被设置于驱动源14的前方,通过驱动源14而被旋转驱动。在本实施方式中,整个螺旋转子16位于比驱动源14的前端更靠近前方的位置。
推进部18在螺旋转子16的后方被机架12支撑且通过驱动源14而被旋转驱动。在本实施方式中,推进部18位于螺旋转子16的后方。更具体地来讲,整个推进部18位于比螺旋转子16的后端更靠近后方的位置。将在后面对推进部18进行阐述。
参照图3,作为变速机20,能够使用与众所周知的各种除雪机的变速机同样构造的变速机,所以,省略其详细的说明,其中,变速机20包括:旋转部件20a、旋转部件20b、变速部20c以及支撑轴20d。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旋转部件20a、20b分别使用链轮(链轮齿(sprocket))。变速部20c改变旋转部件20a的旋转速度然后向旋转部件20b传递。旋转部件20a、20b以及变速部20c被支撑轴20d支撑。参照图1,变速机20在与驱动源14和推进部18相比的后方被机架12所支撑。在本实施方式中,整个变速机20位于比推进部18的后端更靠近后方的位置。一对自由轮22在与螺旋转子16相比的后方被旋转自如地支撑在机架12上。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自由轮22整体位于与螺旋转子16的后端更靠近后方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从侧面观察,变速机20与一对自由轮22重叠。
参照图1以及图2,除雪机10还具有:被机架12支撑且覆盖驱动源14以及螺旋转子16的外罩部24、从外罩部24向上方延伸的滑槽部26、被机架12支撑且从机架12向斜后上方延伸的扶手部28、和设置于扶手部28的连杆部30。
在本实施方式中,用来操作变速机20的开关单元(图中未示)设置于扶手部28上。变速机20借助图中未示的连结机构与上述开关单元连结。操作者通过操作开关单元,能够切换变速机20的变速档。
参照图1~图3,外罩部24包括:覆盖螺旋转子16的第一外罩部24a、覆盖后述的旋转部件102、108、112的第二外罩部24b(参照图2以及图3)、覆盖驱动源14(参照图1以及图2)的上方以及两侧方的第三外罩部24c(参照图1以及图2)、覆盖驱动源14的后方的第四外罩部24d(参照图1以及图2)、和连结第一外罩部24a与第三外罩部24c(参照图1以及图2)的第五外罩部24e。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外罩部24a以及第五外罩部24e一体地构成。螺旋转子轴16a例如经由图中未示的轴承部件旋转自如地被第一外罩部24a所支撑。此外,在图1中,为了避免附图变得复杂,简化表示第一外罩部24a。
参照图1以及图2,滑槽部26按照从第五外罩部24e向上方延伸的方式设置。滑槽部26具有与众所周知的除雪机的滑槽部同样的结构,所以,将省略对滑槽部26的详细说明。
参照图3,如上所述,扶手部28从机架12向后方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扶手部28具有平视时大致呈倒U字的形状,与后述的侧面机架部32、34的后端部连接。连杆部30具有平视时大致呈U字的形状,以能够摇动的方式被支撑在扶手部28上。
图4是表示机架12的平面图,图5是表示机架12的背面图,图6是表示机架12的侧面图(从左侧看到的图),图7是图4的A-A线断面图。
参照图4~图7,机架12具有左右并列配置的侧面机架部32、34。参照图7,侧面机架部32具有从侧面观察时其中央部朝着斜上前方成圆弧状弯曲的大致呈W字的形状。参照图6,侧面机架部34与侧面机架部32同样,具有从侧面观察大致呈W字的形状。
参照图4、图5以及图7,侧面机架部32具有朝着侧面机架部34一侧(左侧)弯曲的上边缘部32a以及下边缘部32b。参照图4~图6,侧面机架部34具有朝着侧面机架部32一侧(右侧)弯曲的上边缘部34a以及下边缘部34b。
参照图5~图7,在上边缘部32a上固定有从侧面观察(从左面观察时)大致呈倒L字状的安装板36(参照图5以及图7),在上边缘部34a上固定有从侧面观察时大致呈W字状的安装版38(参照图5以及图6)。外罩部24的第三外罩部24c(参照图1以及图2)使用图中未示的多个紧固部件(螺栓以及螺母等)而被安装在安装板36、38上。参照图5,第四外罩部24d(参照图1)使用图中未示的紧固部件(螺栓以及螺母等)而被安装在下边缘部32b、34b。
参照图4、图5以及图7,在平视时大致呈倒C字状弯曲的支撑部件40被固定于侧面机架部32的上端部。更具体地来讲,支撑部件40在嵌入上边缘部32a与下边缘部32b之间的状态下,例如被焊接在侧面机架部32上。参照图4~图6,在平视时大致呈C字状弯曲的支撑部件42被固定于侧面机架部34的上端部。更具体地来讲,支撑部件42在嵌入上边缘部34a与下边缘部34b之间的状态下,例如被焊接在侧面机架部34上。
按照连结支撑部件40与支撑部件42的方式设置连结机架部44。在从正面观察时大致呈倒U字状弯曲的一对支撑部件46设置于连结机架部44上。燃料箱48(参照图1以及图2)被一对支撑部件46支撑。在燃料箱48中贮存有供给驱动源14的燃料。
参照图4、图5以及图7,在从背面观察时大致呈C字状弯曲的支撑部件50被固定于侧面机架部32的前部。更具体地来讲,支撑部件50在嵌入上边缘部32a与下边缘部32b之间的状态下,例如被焊接在侧面机架部32上。参照图4~图6,在从背面观察时大致呈倒C字状弯曲的支撑部件52被固定于侧面机架部34的前部。更具体地来讲,支撑部件52在嵌入上边缘部34a与下边缘部34b之间的状态下,例如被焊接在侧面机架部34上。
参照图4~图7,按照连结支撑部件50的后端部与支撑部件52的后端部的方式设置连结机架部54。连结机架部54例如被焊接在支撑部件50、52上。按照连结机架部54的右端部与侧面机架部32的方式,设置平视时大致呈倒L字状的支撑部件56。支撑部件56例如被焊接在连结机架部54以及侧面机架部32上。
参照图1、图3以及图5,按照从支撑部件56向上方延伸的方式,设置从正面观察时大致呈U字状的支撑部件58。参照图5,支撑部件58具有在上下方向延伸的一对臂部58a、58b。支撑部件58例如通过图中未示的紧固部件(螺栓以及螺母等)而被固定在支撑部件56上。此外,为了避免附图变得复杂,在图4、图6以及图7中省略了对支撑部件58的图示。
参照图4~图7,按照从连结机架部54向后方延伸的方式,设置平视时大致呈倒U字状的支撑机架部60。支撑机架部60具有:与连结机架部54连接且在前后方向延伸的一对连接部60a、60b、以及按照连结连接部60a的后端部与连接部60b的后端部的方式在左右方向延伸的连结部60c。省略对其详细的说明,但是驱动源14被设置在侧面机架部32与侧面机架部34之间且被连结机架部54以及支撑机架部60所支撑。
按照从连结部60c的右部向斜前下方延伸的方式设置平视时大致呈长方形状的支撑部件62。参照图1以及图2,按照从支撑部件62向上方延伸的方式设置支撑部件64。参照图1~图3,支撑部件64具有在上下方向延伸的一对臂部64a、64b。变速机20的支撑轴20d被臂部64a、64b支撑。由此,变速机20经由支撑部件62、64被机架12所支撑。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基本姿势下,变速机20被设置于推进部18的上方。更具体地来讲,在基本姿势下,整个变速机20位于比推进部18的上端更靠近上方的位置。支撑部件64例如通过图中未示的紧固部件(螺栓以及螺母等)而被固定在支撑部件62上。此外,为了避免附图变得复杂,在图4~图7中省略了对支撑部件64的图示。
参照图4、图5以及图7,按照由支撑部件50和连接部60a夹着的方式设置板状的支撑部件66。支撑部件66被固定在支撑部件50以及连接部60a上。支撑部件66例如既可以被焊接在支撑部件50以及连接部60a上,也可以使用图中未示的紧固部件(螺栓以及螺母等)安装在支撑部件50以及连接部60a上。参照图7,支撑部件66具有贯通孔66a以及贯通孔66b。
参照图4~图6,按照由支撑部件52以及连接部60b夹着的方式设置板状的支撑部件68。支撑部件68被固定在支撑部件52以及连接部60b上。支撑部件68例如既可以被焊接在支撑部件52以及连接部60b上,也可以使用图中未示的紧固部件(螺栓以及螺母等)安装在支撑部件52以及连接部60b上。参照图6,支撑部件68具有贯通孔68a以及贯通孔68b。
参照图4~图7,按照被支撑部件66、68支撑的方式,设置在左右方向延伸的车轴70。在本实施方式中,车轴70例如被焊接在支撑部件66、68上。参照图4~图6,车轴70的右端部70a(参照图4以及图5)与支撑部件66相比更向右侧突出,车轴70的左端部70b与支撑部件68相比更向左侧突出。参照图3,一对自由轮22在与支撑部件66、68(参照图4~图7)相比更靠近外侧的位置,分别被旋转自如地支撑在车轴70的两个端部(右端部70a以及左端部70b)。由此,一对自由轮22经由车轴70以及支撑部件66、68被支撑在机架12上。
参照图3,推进部18包括第一车轴72、第二车轴74以及一对推进单元76。第一车轴72被设置于第二车轴74的后方。第一车轴72被旋转自如地支撑在支撑部件66、68(参照图6以及图7)上。更具体地来讲,参照图7,在支撑部件66的贯通孔66a中嵌入有图中未示的轴承部件,第一车轴72(参照图3)的右端部被旋转自如地支撑在该轴承部件上。同样,参照图6,在支撑部件68的贯通孔68a中嵌入有图中未示的轴承部件,第一车轴72(参照图3)的左端部被旋转自如地支撑在该轴承部件上。由此,第一车轴72经由支撑部件66、68被支撑在机架12上。
参照图3,在一对推进单元76之间,在第一车轴72上设置有旋转部件78。旋转部件78按照与第一车轴72一体地旋转的方式安装在第一车轴72上。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旋转部件78使用链轮(sprocket)。
第二车轴74设置于支撑部件66(参照图2)的贯通孔66b(参照图2)与支撑部件68(参照图1)的贯通孔68b(参照图1)之间。参照图2,从支撑部件66的外侧在贯通孔66b中插入螺栓80a。螺栓80a被旋拧入第二车轴72的右端部。由此,第二车轴74的右端部被固定在支撑部件66上。参照图1,从支撑部件68的外侧在贯通孔68b中插入螺栓80b。螺栓80b被旋拧入第二车轴74的左端部。由此,第二车轴74的左端部被固定在支撑部件68上。其结果是,第二车轴74经由支撑部件66、68被支撑在机架12上。在本实施方式中,贯通孔66b、68b按照在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因此,在贯通孔66b、68b内,通过使螺栓80a、80b在前后方向移动,而能够使后述的第二车轮76b的位置在前后方向移动。此外,也可以使用其他的紧固部件代替螺栓80a、80b来支撑第二车轴74。
参照图1以及图2,各个推进单元76包括多个车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车轮76a以及第二车轮76b)以及履带76c。此外,在图1以及图2中,为了避免附图变得复杂,简化表示了第一车轮76a、第二车轮76b以及履带76c。另外,在图3中,为了避免附图变得复杂,简化表示了履带76c。
参照图1以及图2,第一车轮76a被设置于第二车轮76b的后方。在本实施方式中,整个第一车轮76a位于比第二车轮76b的后端更靠近后方的位置。第一车轮76a按照与第一车轴72一体地旋转的方式被第一车轴72支撑。第二车轮76b被旋转自如地支撑在第二车轴74上。履带76c被第一车轮76a以及第二车轮76b支撑。在除雪机10的基本姿势下,履带76c在第一车轮76a的下方与地面X接触,在第二车轮76b的下方不与地面X接触。
参照图1~图3,第一外罩部24a在其下端部具有连接部82a(参照图2以及图3)以及连接部82b(参照图1以及图3)。连接部82a按照在第一外罩部24a的右端部向斜后上方延伸的方式设置,连接部82b按照在第一外罩部24a的左端部向斜后上方延伸的方式设置。连接部82a、82b与侧面机架部32、34同样,分别具有上边缘部以及下边缘部朝着除雪机10的内侧弯曲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侧面机架部32的前端部嵌入连接部82a中,侧面机架部34的前端部嵌入连接部82b中。侧面机架部32、34例如分别使用紧固部件(螺栓以及螺母等)被固定于连接部82a、82b上。由此,第一外罩部24a被机架12支撑。
参照图1以及图2,按照从第一外罩部24a向下方延伸的方式,设置有在侧面观察时(从左面观察时)大致呈L字状的调整部件84。调整部件84是为了调整螺旋转子16距地面X的高度而设置的。作为调整部件84,能够使用与众所周知的各种除雪机的调整部件相同构造的调整部件,所以,将省略调整部件84的详细说明。此外,为了避免附图变得复杂,在图3中省略了调整部件84的图示。
参照图1,驱动源14包括:产生驱动力的本体部14a、和利用本体部14a产生的驱动力而旋转的输出轴14b。本体部14a例如经由图中未示的紧固部件(螺栓以及螺母等)等被机架12(连结机架部54以及支撑机架部60)支撑。
按照与输出轴14b一体地旋转的方式,在输出轴14b的前端部安装滑轮86。在滑轮86的上方设置滑轮单元88。滑轮单元88例如经由图中未示的支撑轴被旋转自如地支撑在驱动源14上。虽然省略对其详细的说明,但在本发明中,滑轮单元88包括两个滑轮。在滑轮86的前方设置有滑轮90。
按照连结滑轮86与滑轮单元88的方式设置传递带部件92,按照连结轮滑单元88与滑轮90的方式设置传递带部件94。省略详细的说明,但在传递带部件94的附近,设置用来向传递带部件94赋予张力的图中未示的传递带离合器(带离合器、beltclutch)。作为传递带离合器,能够使用众所周知的各种除雪机的传递带离合器。传递带离合器经由图中未示的连结机构与连杆部30连结。操作员通过操作连杆30,能够操作传递带离合器。
参照图3,按照与滑轮90一体地旋转的方式设置在前后方向延伸的叶轮轴(impellershaft)96。滑轮90被设置于叶轮轴96的后端部。在叶轮轴96的前端部设置有蜗轮(wormgear)98。叶轮轴96经由蜗轮98与螺旋转子轴16a连结。在滑轮90与蜗轮98之间,在叶轮轴96上设置有叶轮100。叶轮100与叶轮轴96一体地旋转。
参照图1,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利用上述传递带离合器向传递带部件94赋予张力时,传递带部件94将滑轮单元88的旋转传递至滑轮90。因此,通过利用传递带离合器向传递带部件94赋予张力,输出轴14b的旋转经由滑轮86、传递带部件92、滑轮单元88、传递带部件94、滑轮90、叶轮轴96(参照图3)以及蜗轮98(参照图3)而被传递至螺旋转子轴16a。由此,螺旋转子16旋转,雪被旋转刃16b收集清理。另外,叶轮100(参照图3)因叶轮轴96旋转而旋转。由此,被旋转刃16b收集清理的雪被叶轮100扬起,从滑槽部26排出。
参照图1~图3,在螺旋转子轴16a的一端部(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右端部)设置有旋转部件102。旋转部件102按照与螺旋转子轴16a一体旋转的方式安装在螺旋转子轴16a上。旋转部件102设置于第一外罩24a的外侧(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右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旋转部件102使用链轮。
在螺旋转子轴16a的后方,按照在除雪机10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有圆柱状的旋转部件104。参照图1以及图3,旋转部件104能够旋转地插入圆筒状的支撑部件106中。支撑部件106被支撑部件58的臂部58a、58b(参照图5)支撑。由此,旋转部件104能够旋转地被机架12支撑。参照图1以及图2,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基本姿势下,变速机20的下端位于比旋转部件104的下端更靠近下方的位置。旋转部件104设置于螺旋转子16的后方且变速机20的前方。在本实施方式中,整个旋转部件104位于比螺旋转子16的后端更靠近后方的位置。另外,整个旋转部件104位于比变速机20的前端更靠近前方的位置。
参照图1~图3,在旋转部件104的一个端部(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右端部)设置有旋转部件108,在另一个端部(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左端部)设置有旋转部件110。旋转部件108、110分别按照与旋转部件104一体地旋转的方式安装在旋转部件104上。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旋转部件108、110分别使用链轮。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部件108的直径比旋转部件110的直径大。旋转部件108设置于第三外罩部24c(参照图1以及图2)的外侧(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右侧),旋转部件110设置于第三外罩部24c的内侧。旋转部件108设置于旋转部件102的后方。在本实施方式中,整个旋转部件108位于比旋转部件102的后端更靠近后方的位置。旋转部件110设置于变速机20的前方。在本实施方式中,整个旋转部件110位于比变速机20的前端更靠近前方的位置。
参照图1~图3,按照连结旋转部件102与旋转部件108的方式设置在前后方向延伸的旋转部件112,按照连结旋转部件110与旋转部件20a(参照图3)的方式设置在前后方向延伸的旋转部件114,按照连结旋转部件20b(参照图3)与旋转部件78的方式设置在前后方向延伸的旋转部件116。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部件112按照略微向上方倾斜的方式从前向后延伸。旋转部件114按照略微向下方倾斜的方式从前向后延伸。旋转部件116按照向下方倾斜的方式从后向前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旋转部件112、114、116分别使用链条。参照图3,旋转部件114设置于比旋转部件112更靠近除雪机10的中心线C(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一侧。换言之,在除雪机10的宽度方向上,旋转部件114从旋转部件112方向观察位于靠近中心线C一侧。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除雪机10的宽度方向上,旋转部件114的重心从旋转部件112的重心方向看位于靠近中心线C一侧。
参照图2,在基本姿势下,旋转部件102的上端位于比旋转部件108的上端更靠近下方且比旋转部件108的下端更靠近上方的位置。参照图3,平视时旋转部件108配置于旋转部件102的正后方。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基本姿势下,在从正面(前方)观察旋转部件102以及旋转部件108的情况下,旋转部件102与旋转部件108重叠。
参照图2,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部件112相当于第一旋转部件,旋转部件104相当于第二旋转部件,旋转部件114相当于第三旋转部件,旋转部件102相当于第四旋转部件,旋转部件108相当于第五旋转部件。另外,旋转部件102、旋转部件104、旋转部件108、旋转部件110、旋转部件112以及旋转部件114包含在第一传递部T1中,旋转部件78以及旋转部件116包含在第二传递部T2中。
在除雪机10中,从驱动源14传向螺旋转子16的旋转经由旋转部件102、旋转部件112、旋转部件108、旋转部件104、旋转部件110、旋转部件114、变速机20、旋转部件116以及旋转部件78,被传递至推进部18的第一车轴72。第一车轴72的旋转通过各个第一车轮76a传向各个履带76c。由此,各个履带76c旋转,除雪机10前进。
参照图2以及图3,第二外罩部24b包括:板状且略呈环状的安装部118以及从安装部118的内边缘向侧方(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右方)突出的保护部120。按照旋转部件102、108、112被保护部120覆盖的方式,安装部118被安装在第一外罩部24a以及侧面机架部32上。
参照图2,在除雪机10中,在基本姿势下,按照重心G位于比推进部18的前端更靠近后方的位置的方式,配置各个构成要素。此外,重心G是燃料箱48中充满燃料时(加满时)的除雪机10的重心。
图8是表示使用除雪机10时的姿势的侧面图。
参照图8(a),在不驱动推进部18而使除雪机10移动的情况下,操作员例如按下扶手部28,由此以一对自由轮22的旋转中心(车轴70)为中心,将螺旋转子16以及推进部18从地面X抬起。由此,用一对自由轮22支撑除雪机10,并且能够容易地移动除雪机10。另外,以一对自由轮22的旋转中心(车轴70)为支点,抬起螺旋转子16以及推进部18,由此能够容易地改变除雪机10的方向。
参照图8(b),在驱动推进部18使除雪机10移动的情况下,操作员例如按下扶手部28,由此,以一对自由轮22的旋转中心(车轴70)为支点,将螺旋转子16从地面X抬起。由此,能够用推进部18以及一对自由轮22来支撑除雪机10,并且利用推进部18的推进力使除雪机10顺利地移动。
参照图8(c),在进行除雪作业的情况下,操作员例如使除雪机10保持基本姿势,并且驱动推进部18,握住扶手部28使除雪机10自动移动。由此,能够顺利地进行除雪作业。
如上述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操作员按下扶手部28使处于基本姿势的除雪机10向后方倾斜,由此,能够使除雪机10处于螺旋转子16离开地面X且推进部18以及自由轮22接触地面X的第一状态(图8(b)所示的状态)。操作员按下扶手部28使第一状态下的除雪机10进一步向后方倾斜,由此,能够使除雪机10处于螺旋转子16以及推进部18离开地面X且自由轮22接触地面的第二状态(图8(a)所示的状态)。
以下,说明除雪机10的作用效果。
在除雪机10中,在驱动源14中产生的驱动力通过变速机20被传递到推进部18。因此,通过操作变速机20,能够使除雪机10按照预期的速度前进。另外,在基本姿势下,变速机20设置于推进部18的后方,所以,能够容易使除雪机10的重心G位于后方一侧。在此情况下,容易以推进部18为支点抬起螺旋转子16,所以,除雪机10的操纵性提高。由此,在除雪作业时除雪机10能够容易地越过障碍物。
在除雪机10中,螺旋转子16的旋转被第一传递部T1传递到变速机20,被传递到变速机20的旋转被第二传递部T2传递到推进部18。像这样,通过设置第一传递部T1以及第二传递部T2,能够将第一传递部T1的一部分以及第二传递部T2的一部分配置在推进部18的后方。由此,能够更加容易地使除雪机10的重心G位于后方一侧。
在除雪机10中,在基本姿势下,旋转部件114位于比旋转部件112更靠近中心线C一侧。在此情况下,能够使旋转部件114靠近除雪机10的中心线C,所以,能够防止除雪机10的重心G过于偏向中心线C的一侧。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除雪机10的操纵性。
在除雪机10中,在基本姿势下,在从正面观察旋转部件102以及旋转部件108的情况下,旋转部件102与旋转部件108重叠。像这样通过配置旋转部件102以及旋转部件108,能够使旋转部件112相对于前后方向平行或者略平行地延伸。换言之,也可以使旋转部件112相对于前后方向向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大幅度地倾斜。在此情况下,能够缩小正面观察外罩部24(特别是保护旋转部件112的第二外罩部24b(保护部120))时的面积。由此,在使除雪机10前进时能够减少与外罩部24接触的雪量。其结果是,能够减少移动时的雪的阻力,所以,能够使除雪机10更加顺利地前进。
在除雪机10中,外罩部24包括:覆盖螺旋转子16的第一外罩部24a、以及覆盖旋转部件102、旋转部件108和旋转部件112的第二外罩部24b。在此情况下,按照从正面观察的面积变得足够小的方式构成第二外罩部24b,由此,能够容易地缩小正面观察外罩部24时的面积。
在除雪机10中,推进部18包括履带76c。由此,能够有效地使除雪机10前进。
在除雪机10中,在基本姿势下,变速机20的下端位于比旋转部件104更靠近下方的位置,所以,能够容易地降低除雪机的10的重心G。由此,除雪机10的操纵性进一步提高。
在除雪机10中,在基本姿势下,变速机20设置于比驱动源14以及推进部18更靠近后方的位置,所以,变速机20的维修变得容易。
在除雪机10中,在基本姿势下,在从侧方观察变速机20以及一对自由轮22的情况下,变速机20以及一对自由轮22重叠。通过像这样配置变速机20以及一对自由轮22,能够构成小型除雪机10。
在除雪机10中,从驱动源14经过规定的动力传递路径(在本实施方式中是,滑轮86、90、滑轮单元88、传递带部件92、94、叶轮轴96以及蜗轮98)被传递到螺旋转子轴16a的驱动力经由第一传递部T1、变速机20以及第二传递部T2被传递到推进部18。由此,推进部18被驱动。在此情况下,与为了驱动推进部18而设置在从驱动源14朝着螺旋转子轴16a的动力传递路径的中途分支的其他动力传递路径的情况相比,能够简化驱动源14的周边构造。特别是在驱动源14配置于除雪机10的上部的情况下,通过简化驱动源14的周边构造,能够容易降低除雪机10的重心G。由此,能够稳定地移动除雪机10。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使用引擎作为驱动源14的情况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使用其他的装置作为驱动源。例如,也可以使用电动机作为驱动源。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在推进部18的各个推进单元76中,第一车轮76a发挥驱动轮的功能,第二车轮76b发挥从动轮的功能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例如,也可以按照第二车轮76b发挥驱动轮的功能,第一车轮76a发挥从动轮的功能的方式构成除雪机。另外,推进单元所具有的车轮的数量并不限于两个,推进单元也可以具有三个以上的车轮。在推进单元具有三个以上的车轮的情况下,例如,也可以是位于最后方的车轮发挥第一车轮的功能,位于最前方的车轮发挥第二车轮的功能。因此,例如,在上述推进单元76中,在第一车轮76a与第二车轮76b之间还可以设置其他的车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推进部18具有一对推进单元76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推进部所具有的推进单元的数量并不限定于上述的例子。例如,推进部既可以具有一个推进单元,也可以具有三个以上的推进单元。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推进部18具有履带76c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推进部的结构并不限于上述例子,推进部也可以不具有履带76c。例如,也可以代替一对推进单元76,在第一车轴72上设置一对车轮。在此情况下,不需要第二车轴74。
在上述除雪机中,也可以使用传递带部件代替链条,使用滑轮代替链轮。
以上,对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以及宗旨,能够进行各种各样的更改。本发明的范围仅限定于所附的权利要求书。

Claims (6)

1.一种除雪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
被所述机架支撑的驱动源;
基于所述驱动源产生的驱动力而被旋转驱动的螺旋转子;
被所述机架支撑的变速机;和
设置于所述螺旋转子的后方,且基于从所述驱动源经由所述变速机所传递的驱动力而被旋转驱动的推进部,其中,
所述变速机设置在比所述推进部更靠后方,
所述除雪机还包括:
将所述螺旋转子的旋转传递至所述变速机的第一传递部;和
将被传递到所述变速机的旋转传递至所述推进部的第二传递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雪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传递部包括:
在前后方向延伸且基于从所述螺旋转子所传递的旋转而旋转的第一旋转部件;
在该除雪机的宽度方向延伸且基于从所述第一旋转部件所传递的旋转而旋转的第二旋转部件;和
在前后方向延伸且将所述第二旋转部件的旋转传递至所述变速机的第三旋转部件,
在所述宽度方向上,所述第三旋转部件被设置在比所述第一旋转部件更靠该除雪机的中心线一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雪机,其特征在于:
该除雪机还包括覆盖所述螺旋转子和所述第一传递部的外罩部,
所述第一传递部还包括:
与所述螺旋转子一体地旋转的第四旋转部件;和
与所述第二旋转部件一体地旋转的第五旋转部件,
所述第一旋转部件连结所述第四旋转部件与所述第五旋转部件,
从正面观察时,所述第四旋转部件与所述第五旋转部件重叠。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雪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罩部包括:
覆盖所述螺旋转子的第一外罩部;和
覆盖所述第一旋转部件、所述第四旋转部件和所述第五旋转部件的第二外罩部。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除雪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进部包括履带。
6.如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除雪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速机的下端位于比所述第二旋转部件更靠下方的位置。
CN201310080093.9A 2012-03-13 2013-03-13 除雪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062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56369 2012-03-13
JP2012-056369 2012-03-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06231A CN103306231A (zh) 2013-09-18
CN103306231B true CN103306231B (zh) 2016-03-09

Family

ID=491319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80093.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06231B (zh) 2012-03-13 2013-03-13 除雪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544031B2 (zh)
CN (1) CN103306231B (zh)
CA (1) CA2808882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323865A (ja) * 1998-05-11 1999-11-26 Kobashi Kogyo Co Ltd 除雪機の雪掻込みオーガ
JP2000096531A (ja) * 1998-09-22 2000-04-04 Kobashi Kogyo Co Ltd 自走式除雪機の重心移動装置
JP2004278054A (ja) * 2003-03-13 2004-10-07 Yamaha Motor Co Ltd 除雪機
JP2007132163A (ja) * 2005-11-14 2007-05-31 Yanmar Co Ltd 除雪車両
CN101487241A (zh) * 2008-01-17 2009-07-22 雅马哈发动机动力产品株式会社 除雪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16979Y2 (zh) * 1976-07-29 1980-04-21
JPH04120308A (ja) * 1990-09-11 1992-04-21 Yamaha Motor Co Ltd 除雪機
US6643959B2 (en) * 2000-02-23 2003-11-11 Tecumseh Products Company Implement having engine and transaxle module
JP3868393B2 (ja) * 2003-04-21 2007-01-17 八鹿鉄工株式会社 除雪機の走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323865A (ja) * 1998-05-11 1999-11-26 Kobashi Kogyo Co Ltd 除雪機の雪掻込みオーガ
JP2000096531A (ja) * 1998-09-22 2000-04-04 Kobashi Kogyo Co Ltd 自走式除雪機の重心移動装置
JP2004278054A (ja) * 2003-03-13 2004-10-07 Yamaha Motor Co Ltd 除雪機
JP4157402B2 (ja) * 2003-03-13 2008-10-01 ヤマハモーターパワープロダクツ株式会社 除雪機
JP2007132163A (ja) * 2005-11-14 2007-05-31 Yanmar Co Ltd 除雪車両
CN101487241A (zh) * 2008-01-17 2009-07-22 雅马哈发动机动力产品株式会社 除雪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544031B2 (ja) 2014-07-09
JP2013217186A (ja) 2013-10-24
CN103306231A (zh) 2013-09-18
CA2808882A1 (en) 2013-09-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129240B1 (ko) 콤바인
JP2009038987A (ja) 歩行型草刈機
CN103306230B (zh) 除雪机
CN103306231B (zh) 除雪机
KR100974379B1 (ko) 보행형 예초기
KR101967504B1 (ko) 이앙기
JP2013078333A (ja) 歩行型草刈機
JP2014210538A (ja) 収穫機
JP5065754B2 (ja) リアディスチャージモーア
JP4860341B2 (ja) 作業車両
CN201101004Y (zh) 玉米收获机纵向升运器
KR101131819B1 (ko) 예취장치
JP2935016B2 (ja) コンバイン
JP2013066486A (ja) 歩行型草刈機
CN100349505C (zh) 具有一个切割器和一条抛送道的草坪用拖拉机
JP4753284B2 (ja) 乗用型田植機
CN108200802B (zh) 联合收割机
JP2005130799A (ja) 乗用芝刈機
JP2007300894A (ja) 刈取クラッチ機構
JP2005151906A (ja) 刈取収穫機
JP3831516B2 (ja) コンバイン
JP2008109879A (ja) コンバイン等の穀稈引起装置
JP2011019533A (ja) 乗用型田植機
JPH0618420Y2 (ja) コンバインの刈取装置
JP2001186810A (ja) コンバイ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09

Termination date: 2017031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