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01359B - 一种治疗痛风的中成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痛风的中成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01359B
CN103301359B CN201310212867.9A CN201310212867A CN103301359B CN 103301359 B CN103301359 B CN 103301359B CN 201310212867 A CN201310212867 A CN 201310212867A CN 103301359 B CN103301359 B CN 1033013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radix
rhizoma
cortex
medic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1286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01359A (zh
Inventor
龙步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31021286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301359B/zh
Publication of CN1033013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013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013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0135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痛风的中成药,该中成药由穿龙骨、独一味、碗豆七、赤芍、铁角灵仙、寻风藤、珠草、过山龙、接骨药、秦皮、檗木、枝子花、川军、铁色草、地蜈蚣、仙术、地参、土玉米、千金藤、大风藤20味中草药混合制成。本发明的治愈率可达到95%。其治疗时间最短为半月,最长为2个月,治愈后至今未见复发。本发明的中成药属纯植物中草药,经实际使用证明,本发明与现有的治疗痛风的药物相比,本发明具有见效快、疗效显著、复发率低、无毒副作用、服用和携带都很方便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痛风的中成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痛风的中成药,属于治疗痛风的中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现有技术中治疗痛风的药物普遍为西药。现有技术中的这些治疗痛风的西药,虽然都能达到一定的治疗痛风疾病的效果和目的,但这些西药普遍存在着依赖性强、需长期服用、毒副作用大、复发率高、并且疗效不太理想的问题。因此,现有的治疗痛风的药物还是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毒副作用小、疗效较好的治疗痛风的中成药,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的一种治疗痛风的中成中成药由穿龙骨、独一味、碗豆七、赤芍、铁角灵仙、寻风藤、珠草、过山龙、接骨药、秦皮、檗木、枝子花、川军、铁色草、地蜈蚣、仙术、地参、土玉米、千金藤、大风藤20味中草药混合制成,按重量份计,各味中草药所所占重量份配比为:穿龙骨15~20份 、独一味15~20份、碗豆七15~20份、赤芍15~20份、铁角灵仙15~20份、寻风藤15~20份、珠草15~20份、过山龙15~20份、接骨药15~20份、秦皮15~20份、檗木15~20份、枝子花15~20份、川军10~15份、铁色草20~25份、地蜈蚣25~30份、仙术15~20份、地参15~20份、土玉米15~20份、千金藤20~25份、大风藤15~20份。钩藤、杜仲、鸡血藤、白芍、黄芩、天冬、川芎、白菊花、怀牛膝,龙胆草、山楂叶和灵芝12味中草药制成,各味中草药所占的重量份配比为:钩藤12~22份、杜仲9~19份、鸡血藤7~17份、白芍11~21份、黄芩10~20份、天冬10~20份、川芎4~14份、白菊花5~15份、怀牛膝13~23份、龙胆草7~17份、山楂叶5~15份、灵芝3~13份。
上述各味中草药所占的重量份的较佳配比为:穿龙骨16~18份 、独一味16~18份、碗豆七16~18份、赤芍16~18份、铁角灵仙16~18份、寻风藤16~18份、珠草16~18份、过山龙16~18份、接骨药16~18份、秦皮16~18份、檗木16~18份、枝子花16~18份、川军12~14份、铁色草21~23份、地蜈蚣26~28份、仙术16~18份、地参16~18份、土玉米16~18份、千金藤21~23份、大风藤16~18份。 钩藤15~19份、杜仲12~16份、鸡血藤10~14份、白芍14~18份、黄芩13~17份、天冬13~17份、川芎7~11份、白菊花8~12份、怀牛膝16~20份、龙胆草10~14份、山楂叶8~12份、灵芝6~10份。
上述各味中草药所占的重量份的最佳配比为:穿龙骨17份 、独一味17份、碗豆七17份、赤芍17份、铁角灵仙17份、寻风藤17份、珠草17份、过山龙17份、接骨药17份、秦皮17份、檗木17份、枝子花17份、川军13份、铁色草22份、地蜈蚣27份、仙术17份、地参17份、土玉米17份、千金藤22份、大风藤17份。
在本发明中所采用的各味中草药具有以下的性味与功效:
1穿龙骨(或称 穿山龙):
性味:性温,味甘、苦。
归经:归肝;肺经。
功能:舒筋活血,止咳化痰,祛风止痛。用于腰腿疼痛、风湿痛、风湿关节痛、筋骨麻木、大骨节病、跌打损伤、闪腰、咳嗽喘息、气管炎,支气管炎。
2.独一味:
性味:苦、微寒、有小毒。
归经:心、胆、三焦。
功能: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损伤,骨折,腰部扭伤。
3 豌豆七(或称 紫金龙):
性味:辛;苦;凉;有毒。
归经:归肝;胃;肾经。
功能:镇痛;止血;降血压。用于神经性头痛;牙痛;胃痛;风湿关节痛等各种痛证,跌打损伤;外伤出血;产后出血不止;崩漏下血及高血压病。
4赤芍
性味 :苦,微寒。
归经:归肝经。
功能:清热凉血;活血祛瘀。主温毒发斑;吐血衄血;肠风下血;目赤肿痛;痈肿疮疡;闭经;痛经;崩带淋浊;瘀滞胁痛;疝瘕积聚;跌扑损伤。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
5.铁角灵仙(或称 威灵仙):
性味:辛咸,温,有毒。
归经:入膀胱经。
功能: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消痰水,散癖积。痛风顽痹、风湿痹痛,肢体麻木,膝冷痛,筋脉拘挛,屈伸不利,脚气,疟疾,症瘕积聚,破伤风,扁桃体炎,诸骨鲠咽。
6.寻风藤(或称 青风藤):
性味: 苦、辛;
归经: 归肝、脾经。
功能: 祛风湿,通经络,利小便。 用于风湿痹痛,关节肿胀,麻痹瘙痒。
7.珠草(或称 豨莶草):
性味:寒、辛、苦。
归经:肝经、肾经。
功能:祛风湿,利关节,解毒。用于风湿痹痛、筋骨无力 、腰膝酸软、四肢麻痹、半身不遂、风疹湿疮。
8.过山龙(或称 土茯苓):
归经:肝经,胃经,脾经。
功能:解毒,除湿,利关节。
主治:治梅毒,淋浊,筋骨挛痛,脚气,疗疔疮,臃肿,瘰疬,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
9.接骨药(或称 海桐皮):
性味:苦辛,平。
归经:入肝、脾经。
功能:祛风湿,通经络,杀虫。治风湿痹痛,痢疾,牙痛,疥癣。
10.秦皮:
性味:味苦,寒。
归经:归肝经、胆经、大肠经。
功能:清热燥湿,清肝明目,收涩止痢,止带。
11.檗木(或称 黄柏):
性味:苦,寒。
归经:归肾、膀胱、大肠经。
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除骨蒸清虚热。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带下,热淋,脚气,痿辟,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瘙痒。盐黄柏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盗汗骨蒸。
12.枝子花(或称 山栀子):
性味:苦,寒。
归经:入心、肝、肺、胃经。
功能:清热,泻火,凉血。治热病虚烦不眠,黄疸,淋病,消渴,目赤,咽痛,吐血,衄血,血痢,尿血,热毒疮疡,扭伤肿痛。
13.川军(或称 大黄):
性味:苦,寒。
归经:胃经;大肠经;肝经;脾经
功能: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实热便秘;热结胸痞;湿热泻痢;黄疸;淋病;水肿腹满;小便不利;目赤;咽喉肿痛;口舌生疮;胃热呕吐;吐血;咯血;衄血;便血;尿血;蓄血;经闭;产后瘀滞腹痛;症瘕积聚;跌打损伤;热毒痈疡;丹毒;烫伤。
14.铁色草(或称 夏枯草):
性味:苦、辛,寒。
归经:入肝、胆经。
功能:清肝、散结、利尿;治瘟病、乳痈、目痛、黄疸、淋病、高血压等症;叶可代茶。
15.地蜈蚣(或称金钱草):
性味:味甘、微苦,性凉。
归经:归肝、胆、肾、膀胱经。
功能:利水通淋;清热解毒;散瘀消肿。主治肝胆及泌尿系结石;热淋;肾炎水肿;湿热黄疸;疮毒痈肿;毒蛇咬伤;跌打损伤。
16.仙术(或称苍术):
性味:辛、苦,温
归经:归脾、胃、肝经。
功能: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用于脘腹胀满,泄泻水肿,脚气痿躄,风湿痹痛,风寒感冒,夜盲。主湿困脾胃;倦怠嗜卧;胞痞腹胀;食欲不振;哎吐泄泻;痰饮;湿肿;表证夹湿;头身重痛;痹证温性;肢节酸痛重着;痿襞。
17.地参(或称知母):
性味:苦、甘,寒。
归经:归肺、胃、肾经。
功能:清热泻火,生津润燥。清热泻火,生津润燥。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18.土玉米(或称薏苡仁):
性味:性凉,味甘、淡。
归经:脾经。
功能:健脾渗湿,除痹止泻。薏米可用于治疗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痹拘挛、脾虚泄泻。
19.千金藤(或称 忍冬藤):
性味:甘,寒。
归经:归肺、胃经。
功能:清热解毒,疏风通络。用于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肿疮疡,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
20.大风藤(或称防己):
性味:苦、辛,寒。
归经:归膀胱、肾、脾经。
功能:祛风止痛,利水消肿。用于风湿痹痛,神经痛,肾炎水肿,毒蛇咬伤,跌打损伤。
本发明通过将上述20味中草药进行合理、科学的配伍后,混合制作得到治疗痛风的中成药,本发明的中成药具有:散结、清热、燥湿等功效,特别适合于治疗痛风疾病。采用本发明对4000余例痛风病例进行临床试验使用表明,本发明的治愈率可达到95%。其治疗时间最短为半月,最长为2个月,治愈后至今未见复发。本发明的中成药属纯植物中草药,经实际使用证明,本发明与现有的治疗痛风的药物相比,本发明具有见效快、疗效显著、复发率低、无毒副作用、服用和携带都很方便等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本发明的一种治疗痛风的中成药为,该中成药由穿龙骨(或称穿山龙)、独一味、碗豆七(或称紫金龙)、赤芍、铁角灵仙(或称威灵仙)、寻风藤(或称青风藤)、珠草(或称豨莶草)、过山龙(或称土茯苓)、接骨药(或称海桐皮)、秦皮、檗木(或称黄柏)、枝子花(或称山栀子)、川军(或称大黄)、铁色草(或称夏枯草)、地蜈蚣(或称金钱草)、仙术(或称苍术)、地参(或称知母)、土玉米(或称薏苡仁)、千金藤(或称忍冬藤)、大风藤(或称防己)20味中草药磨成粉末后混合制成,按重量份计,各味中草药所所占重量份配比为:穿龙骨15~20份 、独一味15~20份、碗豆七15~20份、赤芍15~20份、铁角灵仙15~20份、寻风藤15~20份、珠草15~20份、过山龙15~20份、接骨药15~20份、秦皮15~20份、檗木15~20份、枝子花15~20份、川军10~15份、铁色草20~25份、地蜈蚣25~30份、仙术15~20份、地参15~20份、土玉米15~20份、千金藤20~25份、大风藤15~20份。
上述各味中草药所占的重量份较佳配比为:穿龙骨16~18份 、独一味16~18份、碗豆七16~18份、赤芍16~18份、铁角灵仙16~18份、寻风藤16~18份、珠草16~18份、过山龙16~18份、接骨药16~18份、秦皮16~18份、檗木16~18份、枝子花16~18份、川军12~14份、铁色草21~23份、地蜈蚣26~28份、仙术16~18份、地参16~18份、土玉米16~18份、千金藤21~23份、大风藤16~18份。
上述各味中草药所占的重量份最佳配比为:穿龙骨17份 、独一味17份、碗豆七17份、赤芍17份、铁角灵仙17份、寻风藤17份、珠草17份、过山龙17份、接骨药17份、秦皮17份、檗木17份、枝子花17份、川军13份、铁色草22份、地蜈蚣27份、仙术17份、地参17份、土玉米17份、千金藤22份、大风藤17份。
上述配方中所述的份可以是公斤或克重量单位,制作时,可根据制作的量进行选择。制作时,最好将本发明的中成药制作为丸剂,每丸重量为5克,其用法用量为:可采用温开水与药丸一起吞服,每日2次,每次饭后30分钟服药,服药时,每次用药5克。
本发明的中成药成品为纯植物中草药成品,本发明的中成药成品已作为“侗药痛风丸”药名在临床上进行试验使用,该药无异味,无毒副作用,不需煎熬、服用和携带都很方便,适应于男女各年龄段的痛风病患者服用。
下面是采用本发明治疗痛风的几个典型病例实例:
实例1:杨××,女,36岁,都匀市人氏,于2010年10月20日到我民族医聚贤堂就诊,证见患者足踝骨热肿疼痛,不能行走,双膝关节亦痛,不思饮食,患病二年多经常发作,为最近复发一月三次,查血沉54mm/小时,尿酸为7.25mg%,临床诊断为痛风病,服用本发明的“侗药痛风丸”30余粒,足踝骨关节已消肿、痛止,行走自如,为巩固其疗效,又服用50余粒,于2011年2月,病人前来告知服药后病早已痊愈,已经可以正常上班了。
实例2:陈××,男,42岁,罗甸县人氏,于2009年2月18日到我民族医聚贤堂就诊,见患者3、4、5、指腕关节及双足踝关节红肿、疼痛,肿胀已经一年多,特别是手3、4、5、指关节肿胀明显僵硬,活动不利。足踝关节变形,行走不便,诊断为痛风病,患者服用过秋水仙碱和百飘银成,有所好转,但伤及肝肾,于2009年2月19日服用“侗药痛风丸”50粒后,红肿胀痛症状明显减轻,继续服用40粒之后症状基本消失,行走自如,随访一年多未见复发。
实例3:张××,女,48岁,福泉市人氏,于2011年5月7日到我民族医聚贤堂就诊,见患者双足踝关节红肿疼痛,行走不便,患者说因发病频繁而不能正常工作,甚至严重的时候还卧床不起,曾服用过秋水仙碱和强尼松炎痛喜康等激素药品,见关节疼痛稍有好转,红肿、胀痛、变形有所减轻,其长期服用激素药品导致肝肾严重损伤,于5月9日服用“侗药痛风丸”40余粒,红肿疼减轻,继续服用70余粒后行走自如,病情治愈,随访一年多正常工作。
实例4:王××,男,40岁,三都县人氏,长期双膝关节疼痛,双足跗骨,跖骨、趾骨经常红肿,胀痛,行走困难,经县医院检查化验,血沉45mm/小时,尿酸为7.25mg%,诊断为痛风。服用秋水仙碱有所好转,但不能解除长期的疼痛和痛苦,于2008年8月22日到我民族医聚贤堂就诊,服用“侗药痛风丸”30余粒,疼痛、红肿减轻,继续服用60余粒,疼痛红肿基本消失,行走自如,随访两年半正常工作未见复发。
实例5:刘××,男,39岁,龙里县人氏,于2004年3月12日到我民族医聚贤堂就诊,证见患者足踝关节肿大,疼痛,遇热则病发加重,于13日服用“侗药痛风丸”40余粒,病情转好,疼痛减轻,行走自如,继续服用50余粒,红肿|、疼痛基本消失,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实例6:毛××,男,45,都匀市人氏。证见患者双足脚踝关节红肿,剧痛,遇热加重,行走不便,服用过秋水仙碱,百飘银成,包过草药,疼痛有所好转,未能消除病根,于2006年3月8日到我名族医聚贤堂就诊,服用“侗药痛风丸”20余粒,红肿、剧痛逐渐减轻,行走自如。继续服用40余粒,病状基本消失,能正常上班,随访1年多未见复发。
实例7:黄××,男,41岁,都匀人氏。患者左手2、3、4、指关节红肿,剧痛,不能参加劳动及自理生活10余天,于2008年10月20日,到我名族聚贤堂,服用“侗药痛风丸”30余粒,红肿,剧痛基本消失,随访未见复发。
实例8:罗××,男,46岁,凯里人氏,于2010年5月26日到我名族医聚贤堂就诊,患者双手小指、中指、拇指关节游走性肿痛、红肿、僵硬、不能伸屈,双足跗骨、跖骨、趾骨关节肿胀、剧痛、不能下蹲,不能行走,需人扶持,服用“侗药痛风丸”40余粒,肿胀逐渐减轻,续服90余粒,症状消失,能正常工作,随访一年多未见复发。
实例9:赵××,45岁,贵阳人氏,患者无原因于4年前出现手指、足趾关节肿痛,以夜间痛为甚,右手指关节僵硬破溃已3年多。患者于4年前经常出差。频频饮酒,屡进膏粱厚味,兼之旅途劳顿,感受风寒,时感手指、足趾肿痛,因工作较忙,未曾介意。以后每于饮酒或劳累、受寒之后,即疼痛剧增,右手指关节及左足拇指内侧肿痛尤甚,以夜间痛为剧,即去医院就诊,以类风湿关节炎处理,曾服用炎痛喜康、布洛芬等,疼痛有所缓解,时轻时重,未根治。2年前右手指近端破溃,流出白色脂膏,血尿酸高达918umol/L,确诊为“痛风”。即服用秋水仙碱等,病情有所好转,但因胃痛不适而停服。因之肿痛加剧,乃继续服用,迄今未愈。于2012年2月来我民族医聚贤堂就诊,服用“侗药痛风丸”30余粒,症状基本消失,疼痛消失,为巩固其疗效,续服60余粒,便能正常工作。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实例10:宋××,男性,35岁,农民。都匀人氏,患者左足趾、足背反复性肿痛3年。患者3年前在一次饮酒后,突然发生左足背,大拇指肿痛,难以入睡,局部灼热红肿。在当地服用消炎阵痛药后,一周后疼痛缓解。以后,每遇饮酒或感冒后即易发作,每遇发作,自服秋水仙碱等药。近一年来服用上药效果不佳。疼痛固定于左足背及左拇指。于2周前又因酒后卧睡受凉而引起本病发作,局部红肿热痛,功能受限,经黔南州人民医院化验:血沉:85㎜/h,血尿酸:750umol/L。X线示:左足跖骨骨头处出现溶骨性缺损。故2010年10月13日来我民族医聚贤堂诊治。查体:面红,颇行,左足背及拇指红、肿、压痛、功能受限。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2010年10月15日服用“侗药痛风丸”40余粒,症状明显消失,为巩固其疗效,续服60余粒,便能行走自如。随访一年,未见复发。
上述实例为采用本发明进行治疗时的几个典型治疗效果。采用本发明制作成的“侗药痛风丸”中成药成品于2001年至2013年,在这十二年的临床试验使用中,共观察和治疗了4000余例痛风病例,其治愈率达到95%。治疗时间最短为半月,最长为2个月,服用“侗药痛风丸”最少者为30丸,最多者为300丸,平均服用100丸即可达到治愈或见效的效果。

Claims (3)

1.一种治疗痛风的中成药,其特征在于:该中成药由穿龙骨、独一味、碗豆七、赤芍、威灵仙、青风藤、豨莶草、土茯苓、海桐皮、秦皮、黄柏、栀子、大黄、夏枯草、金钱草、苍术、知母、薏苡仁、忍冬藤、防已20味中草药混合制成,按重量份计,各味中草药所所占重量份配比为:穿龙骨15~20份 、独一味15~20份、碗豆七15~20份、赤芍15~20份、威灵仙15~20份、青风藤15~20份、豨莶草15~20份、土茯苓15~20份、海桐皮15~20份、秦皮15~20份、黄柏15~20份、栀子15~20份、大黄10~15份、夏枯草20~25份、金钱草25~30份、苍术15~20份、知母15~20份、薏苡仁15~20份、忍冬藤20~25份、防已15~2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痛风的中成药,其特征在于:各味中草药所占的重量份配比为:穿龙骨16~18份 、独一味16~18份、碗豆七16~18份、赤芍16~18份、威灵仙16~18份、青风藤16~18份、豨莶草16~18份、土茯苓16~18份、海桐皮16~18份、秦皮16~18份、黄柏16~18份、栀子16~18份、大黄12~14份、夏枯草21~23份、金钱草26~28份、苍术16~18份、知母16~18份、薏苡仁16~18份、忍冬藤21~23份、防已16~18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痛风的中成药,其特征在于:各味中草药所占的重量份配比为:穿龙骨17份 、独一味17份、碗豆七17份、赤芍17份、威灵仙17份、青风藤17份、豨莶草17份、土茯苓17份、海桐皮17份、秦皮17份、黄柏17份、栀子17份、大黄13份、夏枯草22份、金钱草27份、苍术17份、知母17份、薏苡仁17份、忍冬藤22份、防已17份。
CN201310212867.9A 2013-06-02 一种治疗痛风的中成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013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12867.9A CN103301359B (zh) 2013-06-02 一种治疗痛风的中成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12867.9A CN103301359B (zh) 2013-06-02 一种治疗痛风的中成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01359A CN103301359A (zh) 2013-09-18
CN103301359B true CN103301359B (zh) 2016-11-30

Family

ID=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廷伟.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近况.《江西中医药》.2003,第34卷(第250期),第46-48页.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74471A (zh) 一种治疗甲状腺的中药组合物
CN102552759B (zh) 治疗骨折后引起的肿胀及疼痛的中药组合物
CN103705809B (zh) 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
CN102366541B (zh) 一种治疗消渴病的中药组合物
CN103977366A (zh) 一种治疗慢性胆囊炎的药物
CN105920570A (zh) 一种速效治疗风湿骨病的外敷中药及制备方法
CN104306929A (zh) 一种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中药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CN101095907A (zh) 一种治疗糖尿病性末梢神经炎的中成药
CN106075264A (zh) 一种治疗胃寒胃痛的中药组合物
CN103301359B (zh) 一种治疗痛风的中成药
CN104758668A (zh) 一种治疗水热蕴结证型臌胀病的中药组合物
CN101116691A (zh) 一种治疗神经性皮炎的中药组合物
CN104606395A (zh) 一种治疗经行发热的中药方剂
CN103263628A (zh)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
CN103877226B (zh) 具有滋肝补肾功效的豆腐黄鳝粥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51642B (zh) 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
CN106668251A (zh) 一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77859A (zh) 一种治疗风湿骨痛的药酒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56928A (zh) 一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50807A (zh) 一种治疗妇科炎症的中药组合物
CN104645210A (zh) 一种健胃消食的中药
CN105168736A (zh) 风湿止痛中药酒
CN104887841A (zh) 治疗痛风的中药制剂
CN104840799A (zh) 一种治疗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的中药
CN104435176B (zh) 肝热上冲型高血压疏肝泄热药剂及制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ong Buming

Inventor after: Pan Shengye

Inventor before: Long Bumi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320

Address after: 558000 Guizhou City, Qiannan Buyei and Miao Autonomous Prefecture, Tuyun Zhenhua company plant in the 506

Patentee after: Tuyun Guizhou Jiang Jia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558000 Guizhou Province, Qiannan Buyei and Miao Autonomous Prefecture of Tuyun city cloud palace bridge national medicine juxiantang

Patentee before: Long Buming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130

Termination date: 2019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