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00610B - 存放装置 - Google Patents

存放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00610B
CN103300610B CN201310072142.4A CN201310072142A CN103300610B CN 103300610 B CN103300610 B CN 103300610B CN 201310072142 A CN201310072142 A CN 201310072142A CN 103300610 B CN103300610 B CN 1033006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otwear
air
plate body
mounting portion
induction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7214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00610A (zh
Inventor
中岛聪
川田宗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3006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006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006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0061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 Holders For Apparel And Elements Relating To Appare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可向存放空间所载置的鞋内部有效地送风的存放装置。存放装置(1)具有:前方开口的存放箱体(10);对该存放箱体的前方开口进行开关的门(16);鞋载置部(22),设置在由所述存放箱体以及门所划分的存放空间(2);送风装置(30),向着该鞋载置部送风;以及诱导板状体(23),从所述鞋载置部的上方侧以向该鞋载置部下垂的方式进行设置,并对向着该鞋载置部的气流方向进行诱导,以使向着该鞋载置部的气流方向向着该鞋载置部所载置的鞋内部(8)变更。

Description

存放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置有送风装置的存放装置。
背景技术
以前,公知有设置了对鞋进行干燥的温风装置以及除臭、除菌等除臭装置等的送风装置的鞋柜和门厅存放库。
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提出有如下的鞋干燥机:在鞋存放库内设置热源、并设置有向库内送温风的送风器。该鞋干燥机由框与网构成鞋支撑体,在该鞋支撑体的网将鞋向反向载置从而易于向鞋内部送入温风。
另外,在下述专利文献2中提出有如下鞋柜:在载置、存放鞋的存放空间设置有对来自产生具有除菌、消臭作用的离子的离子发生器的离子进行送风的送风器。该鞋柜被设置为:通过以使离子从一方的侧壁向另一方的侧壁送风方式而设置的送风器、以及以使离子从另一方的侧壁向一方的侧壁送风的方式而设置的送风器形成在存放室内循环的循环风。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昭58-13322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11-20059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将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了的鞋干燥机中,为了易于向鞋内部送入温风,而需要将鞋向反方向载置,因此考虑到鞋被弄脏,形状变形的情况,期望进一步改善。
另外,在上述专利文献2所记载了的鞋柜中,对于载置的鞋仅以横穿过的方式形成循环风,循环风难于进入鞋内部,期望进一步改善。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是提供可向存放空间所载置的鞋内部有效地送风的存放装置。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涉及的存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前方开口的存放箱体;对该存放箱体的前方开口进行开关的门;鞋载置部,设置在由所述存放箱体以及所述门所划分的存放空间;送风装置,向着该鞋载置部送风;以及诱导板状体,从所述鞋载置部的上方侧以向该鞋载置部下垂的方式进行设置,并对向着该鞋载置部的气流方向进行诱导,以使向着该鞋载置部的气流方向向着该鞋载置部所载置的鞋内部变更,所述诱导板状体设置成相对于作为所述鞋载置部的搁板的载置面正交,并且厚度方向的一侧面朝向所述送风装置的吹出口侧。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将所述诱导板状体以下端部插入作为所述鞋载置部的搁板所载置的鞋内部的方式进行设置。
另外,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与作为所述鞋载置部的搁板所载置的左右一组的鞋相应、将所述诱导板状体设置有两个,并将这两个诱导板状体以沿着左右一组的鞋的各自的脚长度方向的方式相互大致平行地设置。
另外,在本发明中,也可以由软质类树脂材料形成所述诱导板状体。
另外,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将所述送风装置的吹出口以向着所述诱导板状体的一侧面侧送风的方式来设置。
另外,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在所述存放空间上下设置有作为多层的所述鞋载置部的多孔状的搁板,并在这些搁板的上方侧分别设置所述诱导板状体。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涉及的存放装置通过被设置为像上述的结构,而能够有效地向在存放空间所载置的鞋内部送风。
附图说明
图1(a)、(b)的任一个概要地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存放装置的一个例子,(a)是与在图2的Ⅹ-Ⅹ线按箭头方向看去对应了的一部分断裂概略横截面图,(b)是与在图2的Y-Y线按箭头方向看去对应了的一部分断裂概略纵截面图。
图2是概要地示出该存放装置的概略正面图。
图3是概要地示出该存放装置的概略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基于附图进行说明。
图1~图3是概要地示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存放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图。
另外,在图2中,作为使门开放的状态而进行图示,在图3中,以二点锁线概要地示出门。
另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将与存放装置对向的状态作为基准,将近前侧设置为前方,将其相反侧设置为后方,另外,基于该状态,对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等的方向进行原则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存放装置1如图3所示,具有在前方开口的存放箱体10、以及对该存放箱体10的前方开口进行开关的门16。另外,存放装置1具有在由这些存放箱体10以及门16划分了的存放空间2设置的鞋载置部22、以及向该鞋载置部22送风的送风装置30。
在本实施方式中,存放装置1如图2以及图3所示,示出设置为可存放大衣和上衣等的衣服5、伞等的长尺寸的物品6、以及鞋7等,将存放装置1作为适宜在门厅房间或门厅地面等设置的门厅存放装置的例子。
存放箱体10具有顶板11、底板(铺地板)12、左右的侧板13、14(左侧板13及右侧板14)、以及背板15,并通过这些被设置为向前方开口的大致箱形状。在图例中,示出在上下设为长尺寸的细长箱形状的存放箱体10。另外,也可以在存放箱体10的下端部设置台座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门16通过转动接构件18与存放箱体10转动自如地连接。还有,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两扇门16、16设置为对存放箱体10的前方开口进行开关的向左右两面开的门(左右对开的两扇门)。
这些门16、16的各自的一侧端部通过多个(在图例为3个)转动连接构件18与左右的侧板13、14的前端部转动自如地连接。在图例中,示出将转动连接构件作为滑道铰链18的例子(参照图1)。另外,在由这些门16、16对存放箱体10的前方开口进行闭锁的状态下,存放装置1被设置为这些门16、16的闭锁状态的背面与存放箱体10的前端面(顶板11、底板12以及左右的侧板13、14前端面)抵接或近接的结构。即,在本实施方式中,门16、16构成为在闭锁状态被收为外偏距状的结构(参照图1)。
另外,这些门16、16在闭锁状态下,被设置为相互的另一侧端部彼此近接或抵接的结构。另外,在图2以及图3中,符号17是被设置在各门16、16的把手。
另外,也可以在这些门16、16中的一方的门16的另一侧端部设置有成为另一方的门16的另一侧端部的阻挡的阻挡部。另外,也可以在存放箱体10的顶板11和底板12等,设置这些门16、16的另一侧端部抵接的阻挡部。
另外,作为转动自如地连接门16、16的转动连接构件18不限于滑道铰链,也可以采用叶片铰链(平铰链)等其他的连接构件。另外,也可以将作为闭锁状态门16、16设置为以内置状态收纳于存放箱体10内的状态。
另外,作为对存放箱体10的前方开口进行开关的门16、16,不限于向左右两面开的门16、16,也可以设置为由一扇门开关的单侧开放的门。进而,不限于这样的通过转动连接构件18转动自如地与存放箱体10连接的门(扇门)16。例如,作为门16可以在存放箱体10的前方开口对拉状地设置滑动自如的多扇滑动门,或设置为将多扇门板进行折叠、且展开自如地连接的折叠门。
送风装置30设置在由这些存放箱体10以及门16、16所划分了的存放空间2内。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将送风装置30以沿着成为存放空间2的一方的内侧面的左侧板13的内侧面来进行设置的例子。该送风装置30,如图2以及图3所示,外围形状上下被设置为细长平板状。
另外,该送风装置30具有上下延伸地被设置的管道构件31、设置在管道构件31的下端部的吸入部32、设置在管道构件31的上端部的吹出部35、以及在管道构件31的通气路进行送风的送风器34。
管道构件31沿着左侧板13的内侧面上下延伸地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被设置为在存放空间2的上下的全长范围内的上下尺寸。
作为该管道构件31也可以被设置为在上下方向开口的四方筒形状。另外,由成为存放空间2的一方的内侧面的左侧板13的内侧面和成为存放空间2的深处侧面的背板15的近前面设置为平面观察时大致呈L状,外围形状上下被设置为细长平板状的板状体,以使形成通气路。
另外,该管道构件31的深度尺寸(送风装置30自身的宽度尺寸),也可以设置为与存放空间2的深度尺寸大致相同尺寸或比存放空间2的深度尺寸略微小的尺寸。在图例中,示出如下例子:将管道构件31的深度尺寸设置为比存放空间2的深度尺寸略微小的尺寸,以使管道构件31的前面侧不与被设置为闭状态的门16和门16的转动连接部件18干涉。
通过这样的结构,管道构件31如图3所示,被设置为大致形成存放空间2的一方的内侧面这样的结构。
另外,该管道构件31、以及构成上述存放箱体10的各板11、12、13、14、15、门16、16也可以设置为如下结构:在将木质材料加工为板状的基材上适宜地粘贴合成树脂片材或突板等的表面化妆片材。另外,作为基材,不限于木质材料,也可以设置为木屑·塑料复合材料(WPC)、合成树脂类材料、金属类材料等形成的材料。另外,也可以将管道构件31的表里面、至少构成存放箱体10的各板11、12、13、14、15的存放空间2侧的面、闭锁状态的门16的背面、以及后述的各搁板22、22、22的外周表面设置为具有防带电性的材料。即,也可以将构成管道构件31的通气路的各板材等的通气路侧的面以及构成存放装置1的各板材等的外周表面中向存放空间2侧露出的面设置为具有防带电性的材料。对这样的各面的防静电性的赋予,也可以将各板材自身设置为使由纯木材或木质材料构成的材料,另外,也可以采用突板作为表面化妆片材来进行赋予防静电性。或者,也可以涂敷含有防静电剂的涂料,或粘贴含有了防静电剂的树脂片材等来进行赋予。
吸入部32构成吸入口,由固定窗和百叶窗等构成。该吸入部32以在管道构件31的外侧面(与右侧板14的内侧面相对向的面)侧露出的方式进行设置,并以向右侧板14开口的方式来形成。另外,该吸入部32以在前后方向(存放空间2的深度方向)被设置为细长状、在存放空间2的深度方向的大半范围内开口的方式而形成。作为该吸入部32的前后尺寸,可以为存放空间2的深度尺寸的1/2以上,也可以为3/4以上。根据这样的构成,在存放空间2的下端部中,在存放空间2的深度方向的大致全体范围内可进行有效地吸入。
另外,送风装置30具有设置在该吸入部32的里侧(图示左侧)的过滤器33。该过滤器33也可以设置为具有尘埃等的捕捉性或除臭性的活性炭等构成的除臭过滤器33。另外,也可以将吸入部32设置为拆装自如的罩体,设置为通过拆下该罩体可对除臭过滤器33进行清扫和更换的状态。另外,也可以设置为对在这样拆装自如的罩体自身内置除臭过滤器33的形态。另外,也可以代替像这样将除臭过滤器33设置为吸入部32的里侧的形态,或在此基础之上,设置为在管道构件31的上下的中途部位等的通气路内设置除臭过滤器的形态。
在管道构件31的通气路进行送风的送风器34设置在过滤器33的里侧(图示左侧),面向吸入部32配设该吸入部,并面向上方配设有该吹出侧。作为该送风器34,也可以作为沿着前后方向(存放空间2的深度方向)隔着间隔而设置的多个多翼风扇。另外,作为送风器34,也可以采用横流扇和轴流扇等。另外,也可以代替如图例所示在送风装置30的下端部设置送风器34的形态,而设置在管道构件31的上下的中途部位或后述的吹出部35的里侧。
吹出部35构成吹出口,由固定窗或百叶窗等构成。该吹出部35以在管道构件31的外侧面侧露出的方式而设置,形成为向右侧板14开口。另外,该吹出部35与上述吸入部32大致相同,以在前后方向(存放空间2的深度方向)被设置为细长状、且在存放空间2的深度方向的大半的范围内开口的方式而形成(也可参考图1(a))。作为该吹出部35的前后尺寸,与上述的吸入部32相同,也可以设置为存放空间2的深度尺寸的1/2以上,也可以设置为3/4以上。根据该结构,在存放空间2的上端部,可从存放空间2的深度方向的大致全体向右侧板14侧有效地吹出。
另外,也可以设置对该吹出部35进行开关的开关盖。
另外,这些吸入部32和吹出部35、以及其开关盖等,也可以设置为由合成树脂类材料或金属类材料等形成了的材料。另外,也可以将这些的外周表面,与上述相同设置为具有防带电性的材料。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送风装置30具有放出具有除菌·消臭作用的带电粒子水的静电雾化装置36。
该静电雾化装置36省略详细的图示,被设置为如下结构:通过在水粒子放出部和与之对向的对向电极之间施加高电压可使水粒子放出部的水分雾化,放出纳米尺寸的带电粒子水。带电微粒子水是包含纳米尺寸(例如,5nm~20nm左右)的粒子直径的微粒子的带电的微粒子液滴,能够在空气中以雾状悬浮。
作为该静电雾化装置36也可以设置为具有作为水粒子放出部的针状的放电电极(雾化电极)、和与该放电电极对向地配置且具有与放电电极同轴状的开口并设置为环形状的对向电极。另外,也可以设置为如下结构:通过在这些放电电极和对向电极之间施加高电压而产生放电现象,并使放电电极所保持的水分静电雾化,从而从电极间放出带电微粒子水。
作为使上述放电电极(水粒子放出部)保持水分的单元,也可以利用与放电电极的基端部所连接冷却单元,通过对放电电极进行冷却,可使放电电极周围的空气所包含的水分(水蒸气)在放电电极的表面结露而保持。作为这样的冷却单元,例如可以设置为佩尔蒂埃(Peltier)元件等。在这种情况下,在佩尔蒂埃元件的冷却面通过电绝缘材料连接放电电极的基端部,或者,也可以在佩尔蒂埃元件的散热面连接散热风扇等构成的散热部。
另外,也可以设置为如下的形态:由多孔质陶瓷等的多孔质体构成放电电极,在该放电电极的基端部连接有存积液体的液体供给部,通过放电电极的毛细管现象,向上吸来自该液体供给部的液体,并使水分保持在该前端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将该静电雾化装置36设置在吹出部35的里侧的正下方。对于该静电雾化装置36,也可以将该带电微粒子水的放出口向着上方侧,设置在吹出侧开口部35的里侧的前后方向大致中央部位正下方。通过这样的结构,由静电雾化装置36的放出口放出的带电微粒子水,被扩散到在管道构件31的通气路送风的空气中,并从吹出部35向存放空间2吹出。
另外,也可以将多个静电雾化装置36在前后方向隔着间隔设置在吹出部35的里侧的正下方。另外,作为静电雾化装置36的安装位置,不限于如图例的吹出部35的里侧的正下方,也可以安装在其他部位。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除臭功能构件,示出有将具有除臭性的除臭过滤器33、以及放出具有除菌·消臭作用的带电微粒子水的静电雾化装置36设置在送风装置30的例子,但也不限于这样的形态。例如,也可以仅设置这些除臭过滤器33以及静电雾化装置36中的某一个。另外,也可以代替静电雾化装置36,或在此基础上,作为除臭功能构件,将放出具有除菌·消臭作用的离子的离子生成装置设置在送风装置30的适宜位置。另外,不限于像这样在送风装置30设置除臭功能部件,并将送风装置30作为除臭装置30的形态。例如,也可以在送风装置30设置加热器等的温风功能部件,将送风装置30作为干燥装置30,或在送风装置30设置除湿器或除湿材料等的除湿功能部件,将送风装置30作为除湿装置30。另外,也可以在送风装置30对这些除臭功能部件、温风功能部件、以及除湿功能部件中的两个以上进行组合来设置,将送风装置30作为多功能送风装置30。
另外,送风装置30具有对送风器34和作为上述功能部件的静电雾化装置36供给驱动电源,并内置有对这些送风器34和静电雾化装置36进行控制的各种电路等的控制部37。该控制部37、送风器34、以及静电雾化装置36等通过信号线或电源线等进行接续。该控制部37也可以如图2所示,固定在管道构件31的内侧面的上下中途部位。另外,也可以在控制部37连接有通过设置在存放箱体10的顶板11和底板12、左侧板13、背板15等的配线孔进行配线的输电线。
另外,送风装置30省略图示,但具有对送风器34和静电雾化装置36进行导通/关断操作的操作部。对于该操作部,也可以在管道构件31的适当位置设置有安装开口,以嵌入该安装开口的方式进行安装。另外,送风器34和静电雾化装置36可以设置为可分别进行导通/关断操作、或也可以设置为同时进行导通/关断操作。另外,也可以在送风装置30的吸入侧的适当位置等设置有味道传感器或尘埃传感器等的检测部,基于该检测部的检测控制送风器34或静电雾化装置36的导通/关断。另外,可以设置为在操作部设置定时器等,将送风器34或静电雾化装置36设置为可定时器驱动的形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存放装置1具有成为从存放空间2的另一方的内侧面的右侧板14的内侧面隔着间隔而配设的在上下延伸的棒状体19。被设置为由该棒状体19将存放空间2划分为左右这样的结构。该棒状体19的上端部固定于顶板11,下端部固定于底板12。另外,该棒状体19如图1和图3所示,以在从存放箱体10的上述前端面靠近深处侧的位置向上下延伸进行设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如下的例子:在比存放箱体10的左右方向中央靠近一方侧(在图例中,右侧)的位置设置棒状体19,且将棒状体19的左侧空间3比右侧空间4较大地设置。在图例中,示出将左侧空间3的容积设置为右侧空间4的容积的二倍左右的例子。这些右侧空间4和左侧空间3的容积比按照该存放装置1所存放的被存放物的种类和使用方便等适宜地设定即可,可以将这些左右空间3、4设置为大致相同的大小,或者,也可以将左侧空间3设置为比右侧空间4小。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将棒状体19的左侧空间3作为可在前后方向并排存放挂在衣架等的大衣和上衣等的多件衣服5的衣服存放空间。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该衣服放置空间的顶板11的下方侧设置有吊下构件20。该吊下构件20由悬挂了挂有大衣和上衣等的衣服5的衣架等的吊下用具的衣架管等组成,在前后方向上为延伸的棒状。在左侧空间3的左右方向的大致中央,使长度方向沿着前后设置该吊下构件20。另外,该吊下构件20在该长度方向两端部(前后端部)安装有支架等的安装用具21、21,通过安装用具21、21被顶板11支撑。
另外,作为吊下构件20不限于在顶板11的下方侧固定地设置的构件,也可以是在前后方向存取自如的构件。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在顶板11的下方侧以向前后延伸的方式设置有吊下构件20的例子,但也可以将吊下构件20在顶板11的下方侧以向左右延伸的方式进行设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棒状体19的右侧空间4进行细分而作为可存放鞋7或伞等的长尺寸物品6的细分放置空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存放装置1被设置为在存放空间2具有在上下设置有作为多级的鞋载置部的多个搁板22、22、22的结构。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架设在上述的棒状体19和右侧板14的内侧面的方式在上下隔着间隔设置这些搁板22、22、22,由这些搁板22、22、22将右侧空间4在上下进行细分。
这些搁板22、22、22如图1(a)所示,后端部固定于背板15,右侧端部固定于右侧板14,左侧端部前端固定于棒状体19。即,棒状体19作为支撑这些搁板22、22、22的搁板支持构件而发挥作用。
另外,这些搁板22、22、22在右侧空间4以在上下可进行空气流通的方式进行设置。即,这些搁板22、22、22以在各自搁板的上侧空间和下侧空间之间可相互流通的空气的方式被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a)所示,将这些搁板22、22、22以与设置为闭锁状态的门16之间形成空气流通空间的方式进行配设。即,将这些搁板22、22、22的各前端面设置为从存放箱体10的上述前端面靠近深处侧的位置。另外,示出在这些搁板22、22、22的各前端面和被设置为闭锁状态的门16的背面之间,在这些搁板22、22、22的左右的全体的范围内设置空气流通空间的例子。该空气流通空间前后尺寸,成为在上下空气顺畅地流通的尺寸即可,例如可以设为10mm~100mm左右。
通过这样的构成,在这些搁板22、22、22的上下的各存放空间中,在该近前侧的出入口侧大致全体范围内形成空气流通空间,另外,该一侧方侧(左侧板13侧)在大致全体范围内被设置为开放的结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这些多个搁板22、22、22中的至少一个搁板设置为多孔状(参照图1(a)以及图3)。在图例中,示出将3个搁板22、22、22全部设置为多孔状的例子。这些多孔状的搁板22、22、22被设置为在厚度方向(上下方向)具有贯穿的多个的孔的结构。作为这样的多孔状的搁板22、22、22,也可以设置为在框内设置了冲孔金属制品和网孔状(网状)部件搁板、或在薄平板状部件设置了多个缝隙的搁板。
另外,在右侧空间4中,作为以可在上下进行空气的流通的方式设置的搁板的形态,不限于如本实施方式所示将搁板自身设置为多孔状、且在搁板的前侧设置有空气流通空间的形态。例如,也可以采用这些的各形态的某个,或也可以代替这些各形态、或在此基础之上,在搁板的背侧形成上述同样的空气流通空间。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设置为由多个棒状体支撑各搁板的左侧端部的形态。另外,也可以代替上述各形态、或在此基础之上,在搁板与右侧板14之间形成上述同样的空气流通空间。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设置为设置支撑各搁板的右侧端部的棒状体的形态。
这些搁板22、22、22以可在各自上侧载置鞋7、并形成可存放鞋7的鞋存放空间的方式进行设置,并作为鞋载置部而发挥功能。在图例中,示出将各搁板22、22、22的上侧空间设置为大致相同的尺寸的例子,但也可以例如根据被载置的鞋高等,使各搁板22、22、22的上侧空间的上下尺寸不同。
另外,在图例中,示出以在最下层的搁板22的下侧形成可存放伞等的长尺寸物品6的存放空间的方式设置最下层的搁板22的例子。
另外,也可以将这些多个搁板22、22、22的上下的配设位置设置为可变更的形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在右侧空间4设置了3个搁板22、22、22的例子,但也可以是2个,或者也可以设置为4个以上的搁板。另外,例如,也可以不设置长尺寸物品的存放空间,而将右侧空间4的全体设置为多个鞋存放空间。
另外,在图例中,示出将左侧空间3作为衣服存放空间的例子,但也可以将该存放装置1的存放空间2的全体设置为多个的鞋存放空间。例如,也可以设置为在存放空间2作为上下多层、左右多列的鞋载置部的鞋存放空间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例如根据需要在左右以及前后设置作为上述同样的搁板支持部件的多个的棒状体19,由这些棒状体19和侧板、背板等支持在上下以及左右分别设置多个的搁板。另外,在这个情况下也可以将这些搁板的全部设置为多孔状。另外,在这个情况下,也可以在上述送风装置30和与送风装置30近接的最左列的鞋存放空间之间形成上述同样的空气流通空间。另外,作为搁板支持部件不限于如上述的棒状体19,也可以采用在左右的鞋存放空间的左右列间可相互左右流通空气的搁板支撑部件。例如,也可以设置为以将存放空间2划分为左右的方式进行配设的纵隔板的背侧或前侧等设置上述同样的空气流通空间的结构,或作为设置了多孔状的纵隔板的结构、或设置了单一或多个带状的纵隔板的结构。
另外,对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存放装置1,具有诱导板状体23,该诱导板状体23从作为鞋载置部的搁板22的上方侧以向着搁板22下垂的方式而被设置、且对向着隔板22的气流方向进行诱导以使向在隔板22所载置的鞋内部8变更。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下作为多层的鞋载置部而被设置的多个的搁板22、22、22的各自的上方侧,设置有诱导板状体23、23、23。
这些诱导板状体23被设置为大致相同的结构,被设置为薄平板状。
在最上层的搁板22的上方侧所设置的诱导板状体23以其上端部固定在成为存放空间2的顶面的顶板11的下表面且下垂的方式而被设置。对于中层以及最下层的搁板22、22的各自上方侧所设置的诱导板状体23,以各上端部固定于上层侧的搁板22、22的各下表面、且下垂的方式而被设置。
作为这些诱导板状体23的上端部的顶板11或搁板22的下表面的固定形态,也可以由安装金属配件或螺丝等的连接用具、粘合剂等进行固定。另外,作为将诱导板状体23从搁板22的上方侧以向搁板22下垂的方式进行设置的形态,不限于由搁板22所划分的成为该上方侧的鞋存放空间的顶面的顶板11或上层侧的搁板22的下表面固定上端部的形态。例如,也可以设置为在鞋存放空间的深处侧面或一方的内侧面固定诱导板状体23的形态。在这个情况下也可以根据需要在诱导板状体23的侧端部或上端部等连接固定在鞋存放空间的深处侧面或一方的内侧面的固定片部的方式进行设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b)以及图2所示,将这些诱导板状体23以下端部插入载置在其下方侧的搁板22的鞋内部8的方式来进行设置。该诱导板状体23的上下尺寸也可以根据该诱导板状体23的固定形态和鞋存放空间的上下尺寸、搁板22所载置的鞋7的鞋高等适宜地设定,将至少该下端侧的一部分设置为插入鞋内部8这样的上下尺寸即可。另外,在图例中,示出以不使诱导板状体23的下端与鞋内部8的鞋底抵接、而从鞋底浮起这样的方式进行配设的例子,但也可以设置为诱导板状体23的下端与鞋内部8的鞋底抵接的形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a)、以及图2所示,将诱导板状体23根据在搁板22所载置的左右一组的鞋7、7设置有两个。即,在各搁板22的上方侧各自设置有两个构成的一组诱导板状体23、23。
另外,将这些一组的诱导板状体23、23沿着左右一组的鞋7、7的各自的脚长度方向(沿着从鞋7后跟向脚尖的方向)的方式相互大致地平行地设置。即,将这些诱导板状体23、23以其厚度方向沿着左右一组的鞋7、7的各自的脚宽度方向的方式相互大致平行地设置。另外,作为象这样以沿着左右一组的鞋7、7的各自的脚长度方向的方式相互大致平行地设置两个诱导板状体23、23的形态,不限于相互被分离的两个诱导板状体23、23构成的形态。诱导板状体下垂的部位为两个,将这些以沿着左右一组的鞋7、7的各自的脚长度方向相互大致地平行地设置即可,例如,也可以设置为连接上端侧部位而一体地形成的形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在各搁板22中,设置为以使脚长度方向沿着存放空间2的深度方向而载置有左右一组的鞋7、7的结构。因此,在各搁板22的上方侧设置的一组的诱导板状体23、23以其厚度方向与存放装置1的左右方向成为同方向的方式进行配设,并在存放空间2的左右方向隔着间隔相互大致平行地设置。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各诱导板状体23以其一侧面(在图例中为左侧面)24以向着送风装置30的吹出部35侧的方式进行配设。换言之,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使构成送风装置30的吹出口的吹出部35向着各诱导板状体23的左侧面24侧送风的方式进行设置。在图例中,示出各诱导板状体23的左侧面24和送风装置30的吹出部35在左右对向配置的例子,但不限于这样的形态。以向着各诱导板状体23的左侧面24侧送风的方式设置送风装置30的吹出部35即可,例如,也可以设置为从吹出部35的气流方向相对诱导板状体23的一侧面(左侧面)24成为倾斜前方或倾斜后方等的形态。
另外,这些一组的诱导板状体23、23之间的间隔也可以根据搁板22所载置的鞋7的种类和尺寸等适宜地设定。在图例中,示出大致沿着在搁板22上互相近接或抵接而载置的左右一组的各个的鞋7、7的脚宽度方向大致中心线方式,将这些一组的诱导板状体23、23在左右相互隔着间隔而设置的例子(参照图1(a)以及图2)。
另外,这些一组的诱导板状体23、23的前后尺寸(宽度尺寸,沿着存放空间2的深度方向的尺寸),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被设置为各下端部插入鞋内部8而构成,所以也可以设置为与沿着各鞋7、7的鞋口的脚长度方向的尺寸相应的尺寸。即,也可以将这些一组的诱导板状体23、23的前后尺寸设置为比沿着鞋口的脚长度方向的尺寸小的尺寸,以使诱导板状体通过各鞋7、7的鞋口插入鞋内部8。该诱导板状体23的前后尺寸如果过小,因为存在难于向鞋内部8的诱导空气的倾向,所以也可以设置为沿着一般的鞋7的鞋口的脚长度方向的尺寸的1/2以上的尺寸。在图例中,示出将诱导板状体23的前后尺寸设置为比沿着鞋7的鞋口的脚长方向的尺寸略微小的尺寸的例子(参考图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这些诱导板状体23设置为由软质类树脂材料形成。作为软质类树脂材料为比较软质、具有可容易地变形的挠性和弹性的材料即可,例如,也可以采用弹性体类树脂材料或发泡类树脂材料。
另外,也可以不将诱导板状体23的全体设置为软质类树脂材料,例如将上端侧部位等设置为由硬质类树脂材料构成。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由两色成形(不同材质成形)等一体性地形成,或者,也可以设置为使由硬质类树脂材料等构成的上端侧部位和由软质类树脂材料构成的下端侧部位接合的形态。进而,也可以将这些诱导板状体23的上端侧部位等设置为由金属类材料等构成的形态,且在该上端部位等设置对该诱导板状体23的安装对象进行安装的安装部。例如,也可以由L型金属用具等构成诱导板状体23的上端侧部位等。
另外,在图例中,示出将诱导板状体23设置为侧面观察(向厚度方向看)大致为矩形状的例子,但不限于这样的形态。例如,也可以将侧面观察的(向厚度方向看的)形状设置为下端侧比上端侧变大的形状,或上端侧比下端侧变大的形状,另外也可以将下端侧设置为弯曲形状的形态。另外,例如,也可以在诱导板状体23的下端部以向鞋内部8的脚尖侧突出的方式而形成,并设置由脚尖侧插入的部位。
根据被设置为上述结构的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存放装置1,可有效地向载置在存放空间2的鞋7的鞋内部8送风。
即,因为具有将向着作为鞋载置部的搁板22的气流方向向在搁板22所载置的鞋7的鞋内部8进行变更来诱导的诱导板状体23,所以可将向搁板22送风的空气送入鞋内部8。
另外,因为诱导板状体23从搁板22的上方侧以向搁板22下垂的方式被设置,所以不需要将鞋7反向载置。
另外,为了向鞋内部8送风,例如可考虑以面对左右一组的鞋7、7的各自的鞋口的方式设置送风装置的吹出口或管道构件,但在这种情况下结构复杂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简易的结构可有效地向鞋内部8送风。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诱导板状体23以下端部插入到在该下方侧的搁板22所载置的鞋内部8的方式进行设置。由此,因为诱导板状体23的下端部被插入到鞋内部8,所以向搁板22送风的气流以沿着诱导板状体23的方式向鞋内部8扩散,可更加有效地向鞋内部8送风。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构成送风装置30的吹出口的吹出部35以向着各诱导板状体23的一侧面(在图例中为左侧面24)侧送风的方式进行设置。由此,如图1(a)所示,在诱导板状体23的面容易接受来自送风装置30的气流,可更有效地向鞋内部8送风。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沿着载置在搁板22的左右一组的鞋7、7的各自的脚长度方向的方式相互大致平行地设置有两个诱导板状体23、23。因此,通过以沿着左右一组的鞋7、7的各自的脚长度方向的方式相互大致平行地设置的两个诱导板状体23、23可更有效地向各自的鞋内部8、8送风。即,在将诱导板状体23沿着脚宽度方向设置了的情况下,考虑因为在鞋内部8的脚尖侧容易滞留空气,所以成为向鞋内部8送入的气流难于扩散到脚尖侧的倾向。沿着脚长度方向来设置诱导板状体23,从而如图1(a)所示,由诱导板状体23的一方的侧面(在图例中的左侧面)24所诱导而被送入到鞋内部8的气流易于从另一方的侧面(在图例中为右侧面)25侧向鞋外部脱掉前的脚尖侧扩散,并可以使在鞋内部8循环的方式有效地向鞋内部8送风。
特别地,如本实施方式所示,通过设置为将诱导板状体23的下端部插入到鞋内部8结构,从而可更有效地使气流在鞋内部8循环,并能更有效地使气流向脚尖侧扩散。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由软质类树脂材料形成诱导板状体23,所以在载置在搁板22的鞋7与诱导板状体23接触了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鞋7的损伤等。
另外,如本实施方式所示,在设置为诱导板状体23的下端部被插入到鞋内部8结构的情况下,降低了使鞋7侧变形的必要性,并可易于使诱导板状体23的下端部插入到鞋内部8。另外,在载置形状和尺寸不相同的鞋7的情况下也能比较灵活地对应。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存放装置1的存放空间2在上下设置有作为多层的鞋载置部的多孔状的搁板22、22、22,并在这些搁板22、22、22的上方侧分别设置有诱导板状体23、23、23。因此,可在这些多层的搁板22、22、22载置鞋7。另外,因为这些搁板22、22、22是多孔状,所以在各搁板22的上下可顺畅地流通空气。另外,因为在这些搁板22、22、22的上方侧分别设置有诱导板状体23、23、23,所以可对这些搁板22、22、22所载置的鞋7的鞋内部8有效地送风。另外,如上述,在对搁板22的前侧和背侧、侧方等设置了空气流通空间的情况下,与将搁板自身设置为多孔状的情况相比,对鞋内部8的有效地送风效果存在几分劣化,但也可以起到大致相同的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为如下结构:使棒状体19支撑这些搁板22、22、22的送风装置30侧的侧端部,并使由这些搁板22、22、22所划分了的鞋存放空间的送风装置30侧在大致全体范围内开放。由此,例如,与设置了支撑多个搁板的内方侧端部的纵隔板的情况相比,可对由这些搁板22、22、22在上下所隔开的空间有效地送风。该结果,可对各搁板22、22、22所载置的鞋7的鞋内部8更有效地送风。另外,如上述,也可以代替棒状体19,采用以在背侧或前侧等形成空气流通空间的方式设置了的纵隔板、多孔状的纵隔板、单一或多个的带板状的纵隔板作为搁板支持部。在这样情况下,与设置了棒状体19的情况相比,向鞋内部8的有效地送风效果存在几分劣化,但可起到大致相同的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在送风装置30的上端部设置吹出部35,在下端部设置吸入部32、设置有搁板22、22、22的右侧空间4的送风装置30侧的空间(左侧空间)3,作为被设置为上下比较大的一系列的空间的衣服存放空间。由此,从送风装置30的吹出部35吹出的空气未被隔板等遮断,而向右侧空间4侧送风,并在存放空间2内较大地上下循环而从吸入部32吸入。因此,可使存放空间2的空气在上下较大地循环,进行更加有效地送风气。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送风装置30设置有除臭功能部件33、36。由此,可对鞋7的鞋内部8、存放装置1所存放了的衣服5等进行有效地除臭。另外,如上述,在送风装置30设置了温风功能部件的情况下,能有效地干燥鞋7的鞋内部8、存放装置1所存放了的衣服5等。另外,在送风装置30设置了除湿功能部件的情况下,能有效地对鞋7的鞋内部8、在存放装置1所存放了的衣服5等除湿。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在存放装置1的存放空间2的左右的一方的内侧面侧设置送风装置30,在另一方的内侧面侧设置了作为鞋载置部的多个的搁板22、22、22的例子,但不限于这样的形态。例如,也可以在成为存放空间2的顶面的顶板11下表面设置送风装置30,或在左右两侧设置送风装置3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在送风装置30设置了单一的吹出部35的例子,但也可以设置为设置了多个吹出部35的形态。例如,也可以设置为以下形态:以沿着存放装置1的存放空间2的深处侧面的方式在搁板22、22、22的背侧设置送风装置30,并设置向各搁板22、22、22送风的吹出部35。
另外,作为存放装置1不限于图例,也可以设置为在存放空间2的上侧或下侧等进一步设置其他的存放空间的形态。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由横隔板等划分上下的存放空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将诱导板状体23设置为由软质类树脂材料构成的例子,但也可以设置为由硬质类树脂材料或金属类材料等构成。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将诱导板状体23以下端部插入该下方侧的搁板22所载置的鞋内部8的方式设置的例子,但不限于这样的形态。例如,也可以将诱导板状体23不使下端部插入在搁板22所载置的鞋内部8,而从搁板22的上方侧以向着搁板22所载置的鞋7的鞋口下垂的方式进行设置的形态。
另外,也可以将诱导板状体23设置为具有在该厚度方向贯通的多个孔的多孔状的板状体。这样的板状体也能够诱导气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以沿着搁板22所载置的左右一组的鞋7、7的各自的脚长度方向的方式相互大致平行地设置两个诱导板状体23、23的例子,但不限于这样的形态。例如,也可以设置为如下形态:以沿着搁板22所载置的左右一组的鞋7、7的各自的脚宽度方向的方式设置两个或一个诱导板状体23。即,也可以使诱导板状体23的厚度方向沿着鞋7的脚长度方向设置。另外,代替像这样将诱导板状体23沿着鞋7的脚长度方向或脚宽度方向设置的形态,也可以设置为如下形态:以诱导板状体23的一侧面向着送风装置30的吹出部35侧的方式设置诱导板状体23,以使诱导板状体23的一侧面相对于搁板22所载置的鞋7的脚长度方向成为倾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将诱导板状体23以相对搁板22的载置面正交的方式相垂直正下方下垂地设置的例子,但不限于这样的形态。例如,也可以设置为如下形态:使诱导板状体23相对搁板22的载置面倾斜地下垂地设置。
标号说明
1存放装置
2存放空间
10存放箱体
16门
22搁板(鞋载置部)
23诱导板状体
24左侧面(一侧面)
30送风装置
35吹出部(吹出口)
7鞋
8鞋内部

Claims (11)

1.一种存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前方开口的存放箱体;
对该存放箱体的前方开口进行开关的门;
鞋载置部,设置在由所述存放箱体以及所述门所划分的存放空间;
送风装置,向着该鞋载置部送风;以及
诱导板状体,从所述鞋载置部的上方侧以向该鞋载置部下垂的方式进行设置,并对向着该鞋载置部的气流方向进行诱导,以使向着该鞋载置部的气流方向向着该鞋载置部所载置的鞋内部变更,
所述诱导板状体设置成相对于作为所述鞋载置部的搁板的载置面正交,并且厚度方向的一侧面朝向所述送风装置的吹出口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存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诱导板状体以下端部插入作为所述鞋载置部的搁板所载置的鞋内部的方式进行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存放装置,其特征在于,
与作为所述鞋载置部的搁板所载置的左右一组的鞋相应、所述诱导板状体设置有两个,这两个诱导板状体以沿着左右一组的鞋的各自的脚长度方向的方式相互大致平行地设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存放装置,其特征在于,
与作为所述鞋载置部的搁板所载置的左右一组的鞋相应、所述诱导板状体设置有两个,这两个诱导板状体以沿着左右一组的鞋的各自的脚长度方向的方式相互大致平行地设置。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存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诱导板状体由软质类树脂材料所形成。
6.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存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风装置的吹出口以向着所述诱导板状体的一侧面侧送风的方式而设置。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存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风装置的吹出口以向着所述诱导板状体的一侧面侧送风的方式而设置。
8.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存放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存放空间上下设置有作为多层的所述鞋载置部的多孔状的搁板,并在这些搁板的上方侧分别设置所述诱导板状体。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存放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存放空间上下设置有作为多层的所述鞋载置部的多孔状的搁板,并在这些搁板的上方侧分别设置所述诱导板状体。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存放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存放空间上下设置有作为多层的所述鞋载置部的多孔状的搁板,并在这些搁板的上方侧分别设置所述诱导板状体。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存放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存放空间上下设置有作为多层的所述鞋载置部的多孔状的搁板,并在这些搁板的上方侧分别设置所述诱导板状体。
CN201310072142.4A 2012-03-07 2013-03-07 存放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0061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50584A JP5877342B2 (ja) 2012-03-07 2012-03-07 収納装置
JP2012-050584 2012-03-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00610A CN103300610A (zh) 2013-09-18
CN103300610B true CN103300610B (zh) 2016-05-18

Family

ID=491266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72142.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00610B (zh) 2012-03-07 2013-03-07 存放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877342B2 (zh)
CN (1) CN10330061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15238B (zh) * 2013-09-26 2017-06-23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收纳结构及使用于其中的送风装置
JP6344711B2 (ja) * 2013-09-26 2018-06-2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収納構造及びこれに用いられる送風装置
JP2015130942A (ja) * 2014-01-10 2015-07-23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収納構造
CN107736737A (zh) * 2017-08-24 2018-02-27 福建安溪聚丰工艺品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携带的折叠式鞋架
CN109431096A (zh) * 2018-11-09 2019-03-08 安徽爱就爱家具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衣柜
EP3989792B1 (en) * 2019-09-10 2024-03-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hoe drye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14098311A (zh) * 2021-11-24 2022-03-01 蔡国栋 一种智能式档案管理存储柜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30721Y (zh) * 2007-03-15 2009-05-06 李耀强 鞋柜和衣柜的空气循环装置
CN201542063U (zh) * 2009-10-30 2010-08-11 陈涛 一种多功能鞋柜
CN101884522A (zh) * 2010-07-14 2010-11-17 李耀强 便携式鞋处理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33222A (ja) * 1982-02-03 1983-08-08 株式会社日立ホームテック 靴乾燥機
JPH0746178Y2 (ja) * 1989-06-27 1995-10-25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乾燥機能付下駄箱
JP2011200590A (ja) * 2010-03-26 2011-10-13 Sharp Corp 除菌・消臭機能付き下駄箱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30721Y (zh) * 2007-03-15 2009-05-06 李耀强 鞋柜和衣柜的空气循环装置
CN201542063U (zh) * 2009-10-30 2010-08-11 陈涛 一种多功能鞋柜
CN101884522A (zh) * 2010-07-14 2010-11-17 李耀强 便携式鞋处理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183855A (ja) 2013-09-19
CN103300610A (zh) 2013-09-18
JP5877342B2 (ja) 2016-03-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00610B (zh) 存放装置
US11319664B2 (en) Clothes care apparatus
US20070193058A1 (en) Drying cabinet and ventilation system
CN103301496B (zh) 除臭装置以及具有除臭装置的存放装置
US7191546B2 (en) Low temperature clothes dryer
CN106661815B (zh) 热泵式衣物干燥机
US20210324566A1 (en) Clothing care system
US10100458B2 (en) Heated storage rack
KR20090102401A (ko) 의류처리장치
CN104433332B (zh) 一种自动排风除湿型橱柜
KR101436754B1 (ko) 옷 건조시스템
US20200011003A1 (en) Closet apparel drying, dehumidifying and sanitizing unit
US20210310179A1 (en) Clothes care apparatus
CN201822267U (zh) 多功能衣柜
KR102159286B1 (ko) 붙박이 가구용 환기장치
US9476604B1 (en) Room humidifier
TW201526842A (zh) 收納構造
CN106016489A (zh) 一种空气调节装置
KR101126393B1 (ko) 붙박이장의 설치구조
JPH04156896A (ja) 除湿型乾燥機
CN106283565A (zh) 衣物护理机
CN106123146A (zh) 双风机半导体深度除湿机及防霉衣柜、鞋柜、橱柜
CN110332773A (zh) 一种下进风上回风封闭热通道烘干房
KR20210015349A (ko) 의류관리장치
CN205482125U (zh) 一种均热热泵烘干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224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Applicant after: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