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95914A - 一种基于陶瓷基板的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陶瓷基板的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95914A
CN103295914A CN2012100508274A CN201210050827A CN103295914A CN 103295914 A CN103295914 A CN 103295914A CN 2012100508274 A CN2012100508274 A CN 2012100508274A CN 201210050827 A CN201210050827 A CN 201210050827A CN 103295914 A CN103295914 A CN 1032959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ramic substrate
super
green band
ceramic
preparation method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5082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95914B (zh
Inventor
刘若鹏
赵治亚
金曦
熊晓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ang Chi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Kuang Chi Innovative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ang Chi Innovative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Kuang Chi Innovative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05082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295914B/zh
Publication of CN1032959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959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959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959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Producing Shaped Articles From Materials (AREA)
  • Compositions Of Oxide Ceramics (AREA)
  • Production Of Multi-Layered Print Wiring Board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陶瓷基板的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利用低温共烧陶瓷技术结合刻蚀技术制备出致密、一体的多层的基于陶瓷基板的超材料,所采用的陶瓷粉末为低温烧结陶瓷粉末,制成的陶瓷基板层与层之间不需要使用其他材料进行粘合,并且最后烧结出的多层陶瓷基板之间的结合与陶瓷内部的结合一样,不会影响陶瓷的介电常数,也不会影响金属微结构;该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适于多层超材料的大规模应用。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陶瓷基板的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超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陶瓷基板的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制作陶瓷基板超材料的方法是:选用树脂基中混入已烧结完成的陶瓷粉的玻璃布树脂复合基板,在其表面压合铜箔,最后蚀刻出微结构,但此方法基板的陶瓷粉最高含量有限制,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不够理想。另一方法是利用低温共烧陶瓷(LTCC)技术制作多层陶瓷基板,所述的低温共烧陶瓷技术(LTCC)是将低温烧结陶瓷粉制成厚度精确而且致密的生瓷带,在生瓷带上利用激光打孔、微孔注浆、精密导体浆料印刷等工艺制出所需要的电路图形,并将多个被动组建(低容值电容、电阻、滤波器、阻抗转换器、耦合器)埋入多层陶瓷基板中,然后叠压在一起,内、外电极可分别使用银、铜、金等金属,在900℃下烧结,制成三维空间互不干扰的高密度电路;
虽在介电常数、介电损耗上可满足超材料的设计应用,但在制作电路时,多用丝网印刷技术,该技术印刷的电路线宽大约在70μm左右,且印刷的形状精度也不高,难以满足种类日益丰富的微结构加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利用低温共烧陶瓷技术结合刻蚀技术制备出致密、一体的多层的基于陶瓷基板的超材料。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陶瓷基板的超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制备生瓷带:将低温烧结陶瓷粉末、溶剂和粘结剂一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形成陶瓷浆料,采用流延法将陶瓷浆料制成生瓷带;
b、将金属薄膜覆在涂覆有粘结剂二的生瓷带上,并烘干、保持干燥;
c、通过刻蚀技术在金属薄膜上刻蚀出微结构图形;
d、重复步骤a、b、c,制备多片蚀刻有微结构的生瓷带;
e、将步骤d中的多片生瓷带叠合,然后热压、烧结,形成一体的多层基于陶瓷基板的超材料。
在所述的步骤c之前还包括在所述的覆有金属薄膜的生瓷带上蚀刻出定位标记。
所述的步骤c通过刻蚀技术在金属薄膜上刻蚀出微结构,具体方法为:在金属薄膜上涂抹一层光刻胶,将掩膜板对准光刻胶进行曝光,然后去除未曝光的光刻胶,再通过腐蚀液去掉微结构图形以外的金属薄膜,获得刻蚀有微结构图形的生瓷带。
所述的步骤e的热压、烧结具体为:将多片生瓷带对准叠合后,先在100℃-400℃下热压5-10分钟,再在氩气、氮气或湿氢气的氛围下和温度为500℃-900℃下烧结1-4小时,获得致密、一体的多层基于陶瓷基板的超材料。
所述步骤a中低温烧结陶瓷粉末为BiNbO4和0.5wt%Cu的粉末混合物、BaTi4O9和1.5wt%BaCu(B2O5)的粉末混合物或TeO2和10wt%CaTiO3的粉末混合物。
所述的粘结剂一为聚乙烯醇或淀粉或羧甲基纤维素。
所述的粘结剂二为聚乙烯醇或淀粉或羧甲基纤维素。
所述的溶剂为乙醇、丙酮或水。
所述刻蚀的微结构图形由所述的掩膜板控制。
所述的微结构图形为轴对称图形或非轴对称图形。
所述的金属薄膜为铜箔、金箔、银箔或铝箔。
原理为:采用低温烧结陶瓷粉末制成生瓷带,利用低温共烧陶瓷技术结合刻蚀技术在生瓷带上蚀刻出微结构图形,在温度为900℃以下对生瓷带烧结制成致密的基于陶瓷基板的超材料,并且温度为900℃以下不会对金属结构造成不良反应。
一种基于陶瓷基板的超材料,包括以上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备的基于陶瓷基板的超材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利用低温共烧陶瓷技术结合刻蚀技术制备出致密、一体的多层的基于陶瓷基板的超材料,陶瓷基板层与层之间不需要使用其他材料进行粘合,并且最后烧结出的多层陶瓷基板之间的结合与陶瓷内部的结合一样,不会影响陶瓷的介电常数,也不会影响金属微结构;该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适于多层超材料的大规模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一种基于陶瓷基板的超材料,包括多片陶瓷基板,每片陶瓷基板上阵列有周期性排布的微结构,微结构为轴对称图形或非轴对称图形,例如“工”字型或“工”字型的衍生型。
本发明基于陶瓷基板的超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制备生瓷带:将低温烧结陶瓷粉末研磨4-24小时后,按重量组份比将研磨好的40-60份低温烧结陶瓷粉末、50-30份溶剂和50-30份粘结剂一混合均匀形成陶瓷浆料,所制得的陶瓷浆料为具有一定粘性流体物质,采用流延法将陶瓷浆料制成生瓷带;
b、将金属薄膜覆在涂覆有粘结剂二的生瓷带上,并烘干、保持干燥;金属薄膜可以为铜箔、金箔、银箔或铝箔;
c、在覆有金属薄膜的生瓷带上蚀刻出定位标记;
d、通过刻蚀技术在金属薄膜上刻蚀出微结构图形;
在金属薄膜上涂抹一层光刻胶,将掩膜板对准光刻胶进行曝光,然后去除未曝光的光刻胶,再通过腐蚀液去掉微结构图形以外的金属薄膜,获得刻蚀有微结构图形的生瓷带;掩膜板控制刻蚀的微结构图形,微结构图形为轴对称图形或非轴对称图形,例如“工”字型或“工”字型的衍生型;
e、重复步骤a、b、c、d,制备多片刻蚀有微结构的生瓷带;
f、将步骤e中的多片生瓷带通过定位标记准叠合后,先在100-400℃下热压5-10分钟,再在氩气、氮气或湿氢气的氛围下和温度为500-900℃下烧结1-4小时,获得致密、一体的多层基于陶瓷基板的超材料。
原理为:采用低温烧结陶瓷粉末制成生瓷带,利用低温共烧陶瓷技术结合刻蚀技术在生瓷带上蚀刻出微结构图形,在温度为900℃以下对生瓷带烧结制成致密的基于陶瓷基板的超材料,并且温度为900℃以下不会对金属结构造成不良反应。
所述步骤a中低温烧结陶瓷粉末为BiNbO4和0.5wt%Cu的粉末混合物、BaTi4O9和1.5wt%BaCu(B2O5)的粉末混合物或TeO2和10wt%CaTiO3的粉末混合物;所述的粘结剂一和粘结剂二都可以为聚乙烯醇或淀粉或羧甲基纤维素,所述的溶剂为乙醇、丙酮或水。
低温烧结陶瓷粉末还是可以是其他的体系,例如氧化碲化合物体系、氧化铋化合物体系、氧化钡化合物体系、氧化锂化合物体系和氧化锌化合物体系。
利用低温共烧陶瓷技术结合刻蚀技术制备出致密、一体的多层的基于陶瓷基板的超材料,陶瓷基板层与层之间不需要使用其他材料进行粘合,并且最后烧结出的多层陶瓷基板之间的结合与陶瓷内部的结合一样,不会影响陶瓷的介电常数,也不会影响金属微结构;该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适于多层超材料的大规模应用。
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
a、制备生瓷带:将BiNbO4-0.5wt%Cu粉末研磨5小时后,按重量组份比将研磨好的40份BiNbO4-0.5wt%Cu粉末、50份乙醇溶剂和5份聚乙烯醇混合均匀形成陶瓷浆料,BiNbO4-0.5wt%Cu粉末作为陶瓷基体材料,聚乙烯醇作为粘结剂,所制得的陶瓷浆料为具有一定粘性流体物质,采用流延法将陶瓷浆料制成生瓷带;
b、将铜箔覆在涂覆有聚乙烯醇粘结剂的生瓷带上,并烘干、保持干燥,所采用的粘结剂与制备陶瓷浆料的粘结剂可以是相同的粘结剂也可以是其他的粘结剂,如羧甲基纤维素;本实施例中选用的是与步骤a中相同的粘结剂;
c、在覆有铜箔的生瓷带上蚀刻出定位标记;
d、然后在铜箔上涂抹一层光刻胶,将掩膜板对准光刻胶进行曝光,然后去除未曝光的光刻胶,再通过腐蚀液去掉微结构图形以外的金属薄膜,获得刻蚀有微结构图形的生瓷带;
e、重复步骤a、b、c、d,制备多片蚀刻有微结构的生瓷带;
f、将步骤e中的多片生瓷带通过定位标记准叠合后,先在100℃下热压5分钟,再在氩气氛围下和温度为900℃下烧结3小时,获得致密、一体的多层基于陶瓷基板的超材料。
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
a、制备生瓷带:将BaTi4O9-1.5wt%BaCu(B2O5)粉末研磨9小时后,按重量组份比将研磨好的45份的BaTi4O9-1.5wt%BaCu(B2O5)粉末、50份的乙醇和7份的淀粉混合均匀形成陶瓷浆料,BaTi4O9-1.5wt%BaCu(B2O5)粉末作为陶瓷基体材料,淀粉作为粘结剂,所制得的陶瓷浆料为具有一定粘性流体物质,采用流延法将陶瓷浆料制成生瓷带;
b、将铜箔覆在涂覆有聚乙烯醇粘结剂的生瓷带上,并烘干、保持干燥,所采用的粘结剂与制备陶瓷浆料的粘结剂可以是相同的粘结剂也可以是其他的粘结剂,如羧甲基纤维素;本实施例中选用的是与步骤a中相同的粘结剂;
c、在覆有铜箔的生瓷带上蚀刻出定位标记;
d、然后在铜箔上涂抹一层光刻胶,将掩膜板对准光刻胶进行曝光,然后去除未曝光的光刻胶,再通过腐蚀液去掉微结构图形以外的金属薄膜,获得刻蚀有微结构图形的生瓷带;
e、重复步骤a、b、c、d,制备多片蚀刻有微结构的生瓷带;
f、将步骤e中的多片生瓷带通过定位标记准叠合后,先在250℃下热压7分钟,再在氮气氛围下和温度为875℃下烧结3.5小时,获得致密、一体的多层基于陶瓷基板的超材料。
实施例三:如图3所示
a、制备生瓷带:将TeO2-10wt%CaTiO3粉末研磨12小时后,按重量组份比将研磨好的55份TeO2-10wt%CaTiO3粉末、60份的乙醇和8份的羧甲基纤维素混合均匀形成陶瓷浆料,TeO2-10wt%CaTiO3粉末作为陶瓷基体材料,羧甲基纤维素作为粘结剂,所制得的陶瓷浆料为具有一定粘性流体物质,采用流延法将陶瓷浆料制成生瓷带;
b、将铜箔覆在涂覆有羧甲基纤维素粘结剂的生瓷带上,并烘干、保持干燥,所采用的粘结剂与制备陶瓷浆料的粘结剂可以是相同的粘结剂也可以是其他的粘结剂,如淀粉;本实施例中选用的是与步骤a中相同的粘结剂;;
c、在覆有铜箔的生瓷带上蚀刻出定位标记;
d、然后在铜箔上涂抹一层光刻胶,将掩膜板对准光刻胶进行曝光,然后去除未曝光的光刻胶,再通过腐蚀液去掉微结构图形以外的金属薄膜,获得刻蚀有微结构图形的生瓷带;
e、重复步骤a、b、c、d,制备多片蚀刻有微结构的生瓷带;
f、将步骤e中的多片生瓷带通过定位标记准叠合后,先在400℃下热压10分钟,再在氮气氛围下和温度为645℃下烧结4小时,获得致密、一体的多层基于陶瓷基板的超材料。
在上述实施例中,仅对本发明进行了示范性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本专利申请后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本发明进行各种修改。

Claims (12)

1.一种基于陶瓷基板的超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制备生瓷带:将低温烧结陶瓷粉末、溶剂和粘结剂一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形成陶瓷浆料,采用流延法将陶瓷浆料制成生瓷带;
b、将金属薄膜覆在涂覆有粘结剂二的生瓷带上,并烘干、保持干燥;
c、通过刻蚀技术在金属薄膜上刻蚀出微结构图形;
d、重复步骤a、b、c,制备多片蚀刻有微结构的生瓷带;
e、将步骤d中的多片生瓷带叠合,然后热压、烧结,形成一体的多层基于陶瓷基板的超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陶瓷基板的超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步骤c之前还包括在所述的覆有金属薄膜的生瓷带上蚀刻出定位标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陶瓷基板的超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c通过刻蚀技术在金属薄膜上刻蚀出微结构,具体方法为:在金属薄膜上涂抹一层光刻胶,将掩膜板对准光刻胶进行曝光,然后去除未曝光的光刻胶,再通过腐蚀液去掉微结构图形以外的金属薄膜,获得刻蚀有微结构图形的生瓷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陶瓷基板的超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e的热压、烧结具体为:将多片生瓷带对准叠合后,先在100℃-400℃下热压5-10分钟,再在氩气、氮气或湿氢气的氛围下和温度为500℃-900℃下烧结1-4小时,获得致密、一体的多层基于陶瓷基板的超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陶瓷基板的超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低温烧结陶瓷粉末为BiNbO4和0.5wt%Cu的粉末混合物、BaTi4O9和1.5wt%BaCu(B2O5)的粉末混合物或TeO2和10wt%CaTiO3的粉末混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陶瓷基板的超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粘结剂一为聚乙烯醇或淀粉或羧甲基纤维素。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陶瓷基板的超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粘结剂二为聚乙烯醇或淀粉或羧甲基纤维素。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陶瓷基板的超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溶剂为乙醇、丙酮或水。
9.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基于陶瓷基板的超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刻蚀的微结构图形由所述的掩膜板控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陶瓷基板的超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结构图形为轴对称图形或非轴对称图形。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陶瓷基板的超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薄膜为铜箔、金箔、银箔或铝箔。
12.一种基于陶瓷基板的超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1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备的基于陶瓷基板的超材料。
CN201210050827.4A 2012-02-29 2012-02-29 一种基于陶瓷基板的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32959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50827.4A CN103295914B (zh) 2012-02-29 2012-02-29 一种基于陶瓷基板的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50827.4A CN103295914B (zh) 2012-02-29 2012-02-29 一种基于陶瓷基板的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95914A true CN103295914A (zh) 2013-09-11
CN103295914B CN103295914B (zh) 2018-01-16

Family

ID=490965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50827.4A Active CN103295914B (zh) 2012-02-29 2012-02-29 一种基于陶瓷基板的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295914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01501A (zh) * 2013-10-29 2014-02-26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 一种采用混合导体结构的低温共烧陶瓷的方法
CN106033844A (zh) * 2015-03-20 2016-10-19 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 陶瓷基超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CN106032327A (zh) * 2015-03-20 2016-10-19 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 陶瓷基超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CN110561775A (zh) * 2019-07-26 2019-12-13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济南特种结构研究所 一种超材料样件制备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11003A (zh) * 2001-10-05 2003-04-16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导电糊、迭层陶瓷电子器件制造方法及迭层陶瓷电子器件
US20060269753A1 (en) * 2005-05-26 2006-11-30 Delta Electronics, Inc. Creamic substrate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CN101009975A (zh) * 2006-01-25 2007-08-01 九豪精密陶瓷股份有限公司 制造积层陶瓷基板的方法
CN101333114A (zh) * 2008-07-31 2008-12-31 潮州三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导热率氮化铝陶瓷基片的制作方法
CN101378626A (zh) * 2007-08-28 2009-03-04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陶瓷电路板及其制造方法
US20100038013A1 (en) * 2008-02-19 2010-02-18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multilayer ceramic electronic device
CN101998779A (zh) * 2009-08-12 2011-03-30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层叠型陶瓷电子元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11003A (zh) * 2001-10-05 2003-04-16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导电糊、迭层陶瓷电子器件制造方法及迭层陶瓷电子器件
US20060269753A1 (en) * 2005-05-26 2006-11-30 Delta Electronics, Inc. Creamic substrate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CN101009975A (zh) * 2006-01-25 2007-08-01 九豪精密陶瓷股份有限公司 制造积层陶瓷基板的方法
CN101378626A (zh) * 2007-08-28 2009-03-04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陶瓷电路板及其制造方法
US20100038013A1 (en) * 2008-02-19 2010-02-18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multilayer ceramic electronic device
CN101333114A (zh) * 2008-07-31 2008-12-31 潮州三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导热率氮化铝陶瓷基片的制作方法
CN101998779A (zh) * 2009-08-12 2011-03-30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层叠型陶瓷电子元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01501A (zh) * 2013-10-29 2014-02-26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 一种采用混合导体结构的低温共烧陶瓷的方法
CN103601501B (zh) * 2013-10-29 2015-03-25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 一种采用混合导体结构的低温共烧陶瓷的方法
CN106033844A (zh) * 2015-03-20 2016-10-19 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 陶瓷基超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CN106032327A (zh) * 2015-03-20 2016-10-19 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 陶瓷基超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CN110561775A (zh) * 2019-07-26 2019-12-13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济南特种结构研究所 一种超材料样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95914B (zh) 2018-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175650B2 (ja) 陽極接合可能な磁器及び前記磁器用組成物
JP4883224B2 (ja) 低温焼結セラミック材料およびセラミック基板
CN103295914A (zh) 一种基于陶瓷基板的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WO2014005514A1 (zh) 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83417A (zh) 一种多层布线用黑色氧化铝基片的制备方法
US8546699B2 (en) Glass-ceramic substrate
JP5533674B2 (ja) 低温焼結セラミック材料およびセラミック基板
CN111574212A (zh) 一种低温烧结低介微波陶瓷材料及制备方法
Abhilash et al. A facile development of homemade substrate using ‘quench free’glass-ceramic composite and printing microstrip patch antenna on it
CN106536448B (zh) 中k值ltcc组合物和装置
CN112071464A (zh) 一种共烧填孔导体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KR100949253B1 (ko) 일과성 기질 상에 금속 및 유전체 조성물을 캐스팅하여테이프를 형성함으로써 높은 전기용량 밀도의 내장 세라믹콘덴서를 제조하는 방법
CN108878055B (zh) 应用于高温共烧陶瓷的高导电率金属化层的制备方法
CN102674847B (zh) 一种超材料谐振子及其制备方法
TWI739323B (zh) 具有高q因數的ltcc介電組成物及裝置及形成電子構件的方法
CN115057695A (zh) 高q值低介电常数ltcc粉、ltcc材料及制备方法、生瓷带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JP2004281154A (ja) 導体の製造方法、配線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9879240B (zh) 一种厚膜吸气材料的制备方法
JP5175791B2 (ja) 低温焼成高強度低熱膨張性磁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249121B2 (ja) 低温焼成高強度低熱膨張性磁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114141B2 (ja) 電子部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994795B2 (ja) 積層型セラミック電子部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0278117A (ja) 配線基板の製造方法
CN108218404B (zh) 一种电子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WO2018083830A1 (ja) セラミック電子部品及びセラミック電子部品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HENZHEN KUANG-CHI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HENZHEN KUANG-CHI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41027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518034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TO: 518057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1027

Address after: 518057 Guangdong City, Nanshan District province high tech Zone in the middle of a high tech building, building No. 2, No. 9, building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Kuang-Chi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518034 A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enter, No. 1061, Xiang Mei Road, Guangdong, Shenzhen, Futian District, China 18B

Applicant before: Shenzhen Kuang-Chi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