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94303B - 改善可见性的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改善可见性的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94303B
CN103294303B CN201310057264.6A CN201310057264A CN103294303B CN 103294303 B CN103294303 B CN 103294303B CN 201310057264 A CN201310057264 A CN 201310057264A CN 103294303 B CN103294303 B CN 1032943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s
hard resin
touch panel
layer
down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5726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94303A (zh
Inventor
金明坤
金钟禹
宋铉明
李德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2009048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954233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2943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943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943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943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02Arrangements of circuit components or wiring on supporting structure
    • H05K7/06Arrangements of circuit components or wiring on supporting structure on insulating boards, e.g. wiring harness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6/00Adhesive bonding and miscellaneous chemical manufacture
    • Y10T156/10Methods of surface bonding and/or assembly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改善可见性的触控面板,包括:具备高分子薄膜层的窗口单元;粘贴于所述高分子薄膜层的下侧的第一UV硬化树脂层;粘贴于所述第一UV硬化树脂层的下侧,以用于防止光产生折射和反射的第二UV硬化树脂层;以及具备粘贴于所述第二UV硬化树脂层下侧的触控传感器薄膜模块的显示单元。

Description

改善可见性的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控面板,尤其涉及通过设置能够防止光产生折射和反射的UV硬化树脂层,从而改善可见性的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最近,随着多媒体技术和显示技术的飞跃发展,便携式通信装置的可见性得到了提高,据此便携式通信终端多采用触控面板。
对于采用电阻方式的触控传感器的触控面板来说,需要设置两个传感器才能够给出触控位置信息,因此需要在便携式通信装置的显示窗口粘贴薄膜,而最近应用较为广泛的电容式触控面板中,通过感测电荷产生变化的位置来给出触控位置信息。
在此,进一步说明电容式触控面板如下。
如图1所示,所述电容式触控面板1包括:由强化玻璃形成的窗口单元2;粘贴于窗口单元2的下侧的高分子薄膜层3;涂布于所述高分子薄膜层3下侧的图案用UV硬化树脂层4;粘贴于所述图案用UV硬化树脂层4的下部的触控传感器薄膜模块5;粘贴于所述触控传感器薄膜模块5下侧的显示单元(LCD)6。
如此,所述高分子薄膜层3上涂布用于形成图案7的图案用UV硬化树脂层4。在涂布后的所述图案用UV硬化树脂层4之上形成图案7,并在图案7上设置蒸镀层8和印刷层9,以呈现所需颜色和金属质感。在此状态下,所述高分子薄膜层3通过光学透明粘接剂(OpticallyClear Adhesive:OCA)(未图示)粘贴到所述窗口单元2。
如图1所示,所述触控传感器薄膜模块4通过两面胶10粘贴于显示单元6的支架6a上。此时,所述触控传感器薄膜模块4和所述显示单元6之间设置有空气层11,以在所述窗口单元2下垂时保护所述显示单元(LCD)6。
所述触控面板已在韩国公开专利第10-2011-002857号(公开日为2011年1月10日)中公开。
另外,这种触控面板由于光线将通过互不相同的介质,因此在通过时因介质的折射率的差异而产生折射和反射。
据此,现有的电容式触控面板中,由于光线依次通过窗口单元、UV硬化树脂层、触控传感器薄膜模块、空气层、显示单元(LCD),因此在每次介质产生变化时都会产生折射和反射,导致降低产品的可见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这样一种装置,该装置在现有的UV硬化树脂层上构建用于使光的折射和反射最小化的另一UV硬化树脂层。
而且,以往的触控面板存在如下缺陷,即,在掉落时,因冲击UV硬化树脂层根据配备于高分子薄膜层的硬质的底漆层易产生裂纹。
因此,为了防止掉落时的冲击引起的UV硬化树脂层的破裂,需要软质的底漆层。
而且,以往的触控面板具有在掉落时传递到侧面的冲击直接传递至触控面板的缺陷。
为了解决这种缺陷,在触控面板的侧面需要设置能够回避这种冲击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第一UV硬化树脂层上增设用于防止光产生折射和反射的第二UV硬化树脂层,从而提高产品的透光率,并据此能够提高产品的可见性的改善可见性的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而且,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第一UV硬化树脂层上构建同时粘贴触控传感器薄膜模块和显示单元的第二UV硬化树脂层,从而相对于以往的两面胶加宽了粘贴面积,由此提高产品的粘贴力的改善可见性的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并且,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在第一UV硬化树脂层的下侧形成液态的第二UV硬化树脂层,并粘贴触控传感器薄膜模块,不仅可以防止以往粘贴UV硬化树脂层和触控传感器薄膜模块时产生的气泡,还可以减小因气泡引起的产品的不合格率的改善可见性的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而且,本发明的另一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用软质的材质替代以往的硬质的材质而构成高分子薄膜层的底漆层,据此提高UV硬化树脂层的粘贴力,并防止电子设备掉落时因冲击引起的UV硬化树脂层的破裂的改善可见性的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同时,本发明的另一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将高分子薄膜层和UV硬化树脂层构成为小于窗口单元的同时形成冲击回避空间,据此在掉落时,防止传递至电子设备的侧面的冲击,且在外部安装结构物挤入时,防止冲击直接传递的改善可见性的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为了达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涉及改善可见性的触控面板,包括:窗口单元;粘贴于所述窗口单元的下侧多个UV硬化树脂层;以及具备设置在所述多个UV硬化树脂层下侧的触控传感器薄膜模块的显示单元,所述多个UV硬化树脂层用于防止光的折射和反射。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涉及改善可见性的触控面板,包括:具备高分子薄膜层的窗口单元;粘贴于所述高分子薄膜层的下侧的第一UV硬化树脂层;粘贴于所述第一UV硬化树脂层的下侧,以用于防止光的折射和反射的第二UV硬化树脂层;以及具备粘贴于所述第二UV硬化树脂层下侧的触控传感器薄膜模块的显示单元。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制造方法涉及改善了可见性的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制造窗口单元;将高分子薄膜层粘贴于所述窗口单元的下侧;在所述高分子薄膜层的下侧粘贴第一UV硬化树脂层;在所述第一UV硬化树脂层的下侧粘贴防止光产生折射和反射的第二UV硬化树脂层;在所述第二UV硬化树脂层的下侧粘贴具备触控传感器薄膜模块的显示单元。
而且,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涉及改善可见性的触控面板,包括:具备高分子薄膜层的窗口单元;粘贴于所述高分子薄膜层的下侧的第一UV硬化树脂层;粘贴于所述第一UV硬化树脂层的下侧,用以防止光产生折射和反射的第二UV硬化树脂层;具备粘贴于所述第二UV硬化树脂层的下侧的触控传感器薄膜模块的显示单元,所述高分子薄膜层包括:粘贴层;设置在所述粘贴层下侧的薄膜主体层;设置在所述薄膜主体层的下侧的软质的底漆层。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涉及改善可见性的触控面板,包括:具备高分子薄膜层的窗口单元;粘贴于所述高分子薄膜层的下侧的第一UV硬化树脂层;粘贴于所述第一UV硬化树脂层的下侧,防止光产生折射和反射的第二UV硬化树脂层;具备粘贴于所述第二UV硬化树脂层的下侧的触控传感器薄膜模块的显示单元,所述高分子薄膜层和所述第一UV硬化树脂层形成为小于形成于所述窗口单元和所述显示单元的支架。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制造方法涉及改善可见性的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制造窗口单元;借助配备于高分子薄膜层的粘贴层将高分子薄膜层粘贴于所述窗口单元的下侧;借助配备于所述高分子薄膜层的软质的底漆层粘贴第一UV硬化树脂层;在所述第一UV硬化树脂层的下侧粘贴防止光产生折射和反射的第二UV硬化树脂层;在所述第二UV硬化树脂层的下侧粘贴具备触控传感器薄膜模块的显示单元。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具备现有的窗口的触控面板的结构的图。
图2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改善可见性的触控面板的组成的分解图。
图3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改善可见性的触控面板的组成的结合图。
图4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改善可见性的触控面板的组成的放大图。
图5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改善可见性的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优选实施例的改善可见性的触控面板的组成的结合图。
图7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优选实施例的改善可见性的触控面板的高分子薄膜层的组成的放大图。
图8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优选实施例的改善可见性的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时,对于有可能导致本发明的要旨变得模糊的具体说明进行省略。
第一实施例
图2和图3为示出本发明提供的触控面板的组成的图。
由图2和图3可知,触控面板100包括具备高分子薄膜层120的窗口单元110和第一UV硬化树脂层130、第二UV硬化树脂层140以及具备触控传感器薄膜模块160的显示单元150。所述高分子薄膜层120粘贴在所述窗口单元110的下侧,以能够粘贴后述的所述第一UV硬化树脂层130。所述第一UV硬化树脂层130可包括所述第二UV硬化树脂层140,并粘贴在所述高分子薄膜层的下侧,以传播光。所述第二UV硬化树脂层140设置在所述第一UV硬化树脂层130的下侧,以接收通过了所述第一UV硬化树脂层130的光,并防止所接收的光产生折射和反射。所述触控传感器薄膜模块160及形成于所述显示单元150的支架151可同时粘贴在所述第二UV硬化树脂层140。
如图2所示,优选地,所述第一UV硬化树脂层130上可形成图案131。优选地,所述图案131为装饰图案、由微细的发纹形成的立体图案以及成型图案(molding pattern)中的其中一个。在此,所述图案131还可以采用装饰图案、立体图案及成型图案之外的其他图案(例如,重复的纹路图案)。
而且,优选地,为了使图案131体现至少一种颜色以及金属质感,可对图案131实施蒸镀后加工和印刷后加工中的至少一个,以设置蒸镀层170和印刷层180等后加工层。
即,所述后加工是使所述图案131呈现至少一种颜色以及金属质感的工艺。
优选地,所述高分子薄膜层120的厚度为0.05mm~0.15mm。在此,所述高分子薄膜层120的厚度还可以是0.5mm以下或0.15mm以上。
而且,所述窗口单元110的材质可以是强化玻璃及强化塑料中的其中一种,但除了强化玻璃及强化塑料之外,也可以采用除此之外的其他材料。
而且,所述高分子薄膜层120的材质可以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碳酸酯(PC)中的其中一个,但也可以采用除此之外的其他材质。
另外,所述显示单元150为液晶面板(LCD)、发光二级管面板(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面板(AMOLED)中的其中一个,但也可以采用上述这些显示单元之外的其他显示单元。
参照图3更详细地对第二UV硬化树脂层140进行说明。优选地,所述第二UV硬化树脂层140同时粘贴所述触控传感器薄膜模块160和形成于所述显示单元150的支架151。
在此,优选地,所述第二UV硬化树脂层140为液态的UV硬化树脂层。
以下,参照图4进一步说明根据本发明的所述改善可见性的触控面板100的制造过程。首先,如图4所示,在所述窗口单元110的下侧使用光学透明粘接剂(Optical CleanAdhesive:OCA)(未图示)粘贴高分子薄膜层120。在所述高分子薄膜层120的下侧形成第一UV硬化树脂层130,且该第一UV硬化树脂层130上形成图案131。所述图案131由装饰图案构成,且所述装饰图案可以由包括微细发纹的重复的外观图案所构成。而且,为了使图案131体现色彩和金属质感,可通过蒸镀和印刷工艺等后加工方式在图案131上形成蒸镀层170和印刷层180。在此状态下,在所述第一UV硬化树脂层130的下侧设置液态的所述第二UV硬化树脂层140。
在所述第二UV硬化树脂层上同时粘贴触控传感器薄膜模块160和显示单元150的支架。
参照图4,由此制造的触控面板100的工作过程如下。首先,如图4所示,光线入射所述窗口单元110,此时,入射的光线通过所述高分子薄膜层120。当所述光线每次通过所述窗口单元110和高分子薄膜层120时,都会产生光的折射和反射。
而且,通过所述高分子薄膜层120的光线入射到所述第一UV硬化树脂层130的同时会产生光的折射和反射。
通过了所述第一UV硬化树脂层130的光将通过同种类的所述第二UV硬化树脂层140的同时,可根据该第二UV硬化树脂层140防止光线的折射和反射。
即,所述光线通过所述第一UV硬化树脂层130时产生折射和反射,然后直接入射到所述第二UV硬化树脂层140内。但是,入射到第二UV硬化树脂层的光线在通过该第二UV硬化树脂层时不会产生折射和反射而直接通过。因此,所述第二UV硬化树脂层140避免光产生折射和反射,使光线原样地通过并以此将光传播至所述触控传感器薄膜模块160和所述显示单元150。
如此,通过了所述第一UV硬化树脂层130的光因第二UV硬化树脂层140不会产生折射和反射直接进入显示单元150,由此可改善因透光率的下降引起的显示单元150的可见性的降低。
即,通过在所述第一UV硬化树脂层130上增设用于防止光的折射和反射的第二UV硬化树脂层140,可提高产品的可见性,且不仅可以提高产品的鲜明度,还可以使外观更加美观。
另外,以往在形成图案的UV硬化树脂层的下侧粘贴薄膜型触控传感器薄膜模块时,所述图案和所述触控传感器薄膜模块之间形成未粘贴的空间,且该空间内会产生气泡12(参照图1),因此会导致产品不合格率的上升。
据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将构成为液态的第二UV硬化树脂层140涂布于形成图案131的第一UV硬化树脂层130上,从而可消除以往的由图案形成的空间的同时,可防止在该空间中产生气泡12,由此可减小气泡引起的产品的不合格率。
尤其,以往为形成空气层,利用两面胶粘贴了显示单元150的支架151和触控传感器薄膜模块160,但是由于两面胶10(参照图1所示)的粘贴面积过小,导致所述显示单元150和触控传感器薄膜模块160容易脱落。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发明的所述第二UV硬化树脂层140加宽了粘贴面积,以同时粘贴所述触控传感器薄膜模块160和显示单元150,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粘贴力。
另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所述触控面板100(如图2所示)可以利用于电子设备(未图示)。但本发明的应用范围并不局限于电子设备,还可以其他设备。所述电子设备例如可以是所有的移动通信终端、MP3播放器、平版电脑、导航仪、游戏机、笔记本电脑、广告板、电视机、个人数字助理(PDA)等。
以下,对于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改善可见性的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图5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改善可见性的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的图。
参照图5对所述改善可见性的触控面板10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制造由强化玻璃构成的窗口单元110(S2)。
在通过步骤S1制造出的所述窗口单元110的下侧使用光学透明粘接剂粘贴高分子薄膜层120(S2)。
所述S2之后,在所述高分子薄膜层120的下侧粘贴第一UV硬化树脂层130(S3)。
所述第一UV硬化树脂层130上可形成装饰图案131,所述装饰图案131实施蒸镀工艺和印刷工艺而形成至少一个蒸镀层170和印刷层180,以呈现至少一种颜色和金属质感。
所述S3之后,在所述第一UV硬化树脂层130的下侧粘贴第二UV硬化树脂层140,以用于防止光产生折射和反射(S4)。
所述S4之后,在所述第二UV硬化树脂层140的下侧粘贴具备触控传感器薄膜模块160的显示单元150。
在此,所述第一UV硬化树脂层130由用于形成图案的图案用UV硬化树脂层构成,所述第二UV硬化树脂层140由同时粘贴所述触控传感器模块160和显示单元150的粘贴用UV硬化树脂层构成。
第二实施例
图6和图7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改善可见性的触控面板的组成的图。
参照图6和图7对改善可见性的触控面板200的组成进行说明。所述触控面板200包括具备高分子薄膜层220的窗口单元210和具备第一UV硬化树脂层230、第二UV硬化树脂层240以及触控传感器薄膜模块260的显示单元250。所述高分子薄膜层220粘贴于后述的所述窗口单元210的下侧,以能够粘贴所述第一UV硬化树脂层230。所述第一UV硬化树脂层230具备后述的第二UV硬化树脂层240的同时为了能够传播光线而被粘贴到所述高分子薄膜层220的下侧。所述第二UV硬化树脂层240接收经过了所述第一UV硬化树脂层230的光,并且为了防止所接收的光产生折射和反射,被粘贴于所述第一UV硬化树脂层230的下侧。所述触控传感器薄膜模块260被粘贴于所述第二UV硬化树脂层240的下侧。
所述触控面板200通过增设第二UV硬化树脂层240,可防止因使用所述第一UV硬化树脂层230引起的光的折射和反射以及由于所述第一UV硬化树脂层230的表面的不均匀性引起的扭曲和划痕缺陷,并由此可防止画面品质的下降问题。
而且,优选地,在所述第一UV硬化树脂层上形成有图案270。所述图案270的下侧通过两面胶280粘贴了显示单元250上形成的支架251。
优选地,所述图案270为装饰图案、由发纹形成的立体图案、成型图案(moldingpattern)、格子纹图案中的其中一个。在此,除了所公开的图案之外,所述图案270还可以采用其他图案(例如,重复的纹路图案)。
而且,优选地,为了使图案270呈现至少一种颜色及金属质感,可对所述图案270实施蒸镀和印刷等后加工,所述图案270通过滚筒(Roller)工艺或冲印(Stamp)工艺设置在所述高分子薄膜层220的下侧。
而且,参照前述图7进一步对所述高分子薄膜层220进行详细的说明。如图7所示,所述高分子薄膜层220包括粘接层220a、薄膜主体层220b、软质的底漆层220c。所述粘接层220a由光学透明粘接剂(Optically Clear Adhesive:OCA)构成,通过该光学透明粘接剂在所述窗口单元210的下侧粘贴所述高分子薄膜层220。所述薄膜主体层220b设置在所述粘接层220a的下侧。所述软质的底漆层220c设置在所述薄膜主体层220b的下侧,以用于提高与所述第一UV硬化树脂层230的粘接力和耐冲击性。
优选地,所述粘接层220a的厚度为25μm~50μm。在此,所述粘接层220a的厚度还可以为25μm以下和50μm以上。
而且,优选地,所述薄膜主体层220b的材质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碳酸酯(PC)中的其中一个。所述高分子薄膜层220的材质也可以采用所公开的材质之外的其他材质。
优选地,所述底漆层220c由单层或多层的底漆层构成,以提高与第一UV硬化树脂层230的粘接力及耐冲击性。
而且,优选地,所述底漆层220c的硬度构成为铅笔的硬度H~B,以在电子设备掉落时防止所述第一UV硬化树脂层230的破裂。
优选地,所述高分子薄膜层220通过滚筒工艺或冲印工艺粘贴到所述窗口单元210上。
优选地,所述窗口单元210的上表面形成为平面或具有曲率的形状。即,优选地,所述窗口单元210的上表面形成为具有曲率的2.5D或3D形状中的一个。
优选地,所述第一、第二UV硬化树脂层230、240由丙烯酸酯或聚氨酯构成。所述第一、第二UV硬化树脂层230、240还可以采用除了上述公开的材质之外的其他材质。优选地,所述第一、第二UV硬化树脂层230、240的硬度形成为铅笔的硬度F~B。
而且,如前述图6所示,优选地,所述高分子薄膜层220和所述第一UV硬化树脂层230形成为小于形成于所述窗口单元210和所述显示单元250的支架251。
即,所述高分子薄膜层220和所述支架251之间形成有回避空间300,以用于在电子设备(未图示)掉落时,回避传递到所述电子设备的侧面的冲击F(参照图7),或者在外部的安装结构物挤入时,防止直接受到冲击。
所述回避空间300的厚度为0~0.3mm,实际上所述回避空间300的厚度优选为0~0.25mm。
在此状态下,参照图6和图7进一步对改善可见性的所述触控面板200的制作过程详细地说明。首先,如图6所示,在所述高分子薄膜层220的上部所配备的由光学透明粘接剂构成的粘接层220a上粘贴窗口单元210。利用粘贴于所述高分子薄膜层220下侧的软质底漆层220c粘贴所述第一UV硬化树脂层230。所述第一UV硬化树脂层230上形成有图案270。所述图案270由发纹和格子纹等图案形成。在此状态下,在所述第一UV硬化树脂层230的下侧粘贴所述第二UV硬化树脂层240。在所述第二UV硬化树脂层240上粘贴触控传感器薄膜模块260,而在所述图案270上利用两面胶280粘贴显示单元250的支架251。
此时,如图7所示,由于所述高分子薄膜层220和所述第一UV硬化树脂层230形成为小于所述窗口单元210和所述显示单元250的支架251,因此所述高分子薄膜层220和所述第一UV硬化树脂层230配备于所述窗口单元210和所述显示单元250的支架251之间的同时,向所述窗口单元210和所述显示单元250的支架251的内侧凹入预定深度。
换句话说,所述窗口单元210和所述支架251之间设置有所述高分子薄膜层220和所述第一UV硬化树脂层230的同时,还形成回避空间300,据此在触控面板200掉落时,可借助所述回避空间300回避传递到所述高分子薄膜层230侧面的冲击F(参照图7)。
即,如前述图7所示,在所述触控面板200掉落时,相对突出的所述窗口单元210和所述支架251首先被触碰而受到冲击F,然后经过缓和的冲击F传递至所述高分子薄膜层220和第一UV硬化树脂层230。
而且,在外部安装结构(未图示)挤入所述触控面板200时也一样,所述窗口单元210和所述支架251先接触而受到冲击F(参照图7),然后受到缓和的冲击F传递至所述高分子薄膜层220和第一UV硬化树脂层230。
据此,当所述触控面板200掉落和外部安装结构物挤入时,可防止所述高分子薄膜层220和所述第一UV硬化树脂层230首先接触而受到冲击F(参照图7),由此可以保护所述高分子薄膜层220和所述第一UV硬化树脂层230。
而且,以往的高分子薄膜层3(参照图1)所配备的底漆层(未图示)由硬质的材质构成,因此具有在电子设备掉落时UV硬化树脂层4(参照图1)易破裂的缺陷。
因此,为了消除所述缺陷,本发明在高分子薄膜层220上设置软质的底漆层,以提高所述第一UV硬化树脂层230的粘贴力,并能够防止电子设备掉落时产生的冲击F(参照图7)引起的所述第一UV硬化树脂层230的破裂。
而且,对于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改善了可见性的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8为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改善可见性的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的图。
参照图8对于改善可见性的所述触控面板20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制造由强化玻璃构成的窗口单元210(S1)。
在通过所述S1制造的所述窗口单元210的下侧,借助高分子薄膜层220上配备的粘接层220a粘贴高分子薄膜层220(S2)。
经过所述S2之后,借助配备于所述高分子薄膜层220下部的软质的底漆层220c粘贴第一UV硬化树脂层230(S3)。
在所述第一UV硬化树脂层230上形成有发纹和格子纹等图案270。
经过S3之后,在所述第一UV硬化树脂层230的下侧粘贴可防止光产生折射和反射的第二UV硬化树脂层240(S4)。
经过所述S4之后,在所述第二UV硬化树脂层240的下部粘贴具备触控传感器薄膜模块260的显示单元250(S5)。
在此,所述高分子薄膜层220和所述第一UC硬化树脂层230形成为小于形成于所述窗口单元210和所述显示单元250的支架251。
即,所述高分子薄膜层220和所述支架251之间形成有回避空间300,该回避空间300在电子设备(未图示)掉落时,能够回避传递至所述电子设备的侧面的冲击,或者在外部安装结构物(未图示)挤入时,防止冲击直接的传递。
所述回避空间300的厚度为0mm~0.3mm,实际上所述回避空间300的厚度为0mm~0.25mm。
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的改善了可见性的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实施例和附图,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的技术人员应知道,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之内可以进行各种替换、变形及变更。

Claims (38)

1.一种改善可见性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窗口单元;
粘贴于所述窗口单元的下侧的至少一个UV硬化树脂层;以及
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UV硬化树脂层下侧的具备触控传感器薄膜模块的显示单元,
所述至少一个UV硬化树脂层用于防止光产生折射和反射,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UV硬化树脂层形成有体现至少一种颜色和金属质感的图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可见性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UV硬化树脂层包括第一UV硬化树脂层和第二UV硬化树脂层,所述第一UV硬化树脂层由图案用UV硬化树脂层构成,所述第二UV硬化树脂层由粘贴用硬化树脂层构成。
3.一种改善可见性的触控面板,包括:
具备高分子薄膜层的窗口单元;
粘贴于所述高分子薄膜层的下侧的第一UV硬化树脂层;
粘贴于所述第一UV硬化树脂层的下侧,以用于防止光产生折射和反射的第二UV硬化树脂层;以及
具备粘贴于所述第二UV硬化树脂层下侧的触控传感器薄膜模块的显示单元,
其中,在所述第一UV硬化树脂层上形成有体现至少一种颜色和金属质感的图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善可见性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图案是装饰图案、立体图案及成型图案中的其中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善可见性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图案实施蒸镀后加工和印刷后加工中的至少一个。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改善可见性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加工为使所述图案体现至少一种颜色和金属质感的工艺。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善可见性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薄膜层的厚度范围为0.05mm~0.15mm。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善可见性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口单元的材质是强化玻璃和强化塑料中的其中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善可见性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薄膜层的材质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中的其中一个。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善可见性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单元是液晶面板、发光二级管面板、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面板中的其中一个。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善可见性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UV硬化树脂层同时粘贴所述触控传感器薄膜模块和形成于所述显示单元的支架。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善可见性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UV硬化树脂层为液态的UV硬化树脂层。
13.一种改善可见性的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制造窗口单元;
将高分子薄膜层粘贴于所述窗口单元的下侧;
在所述高分子薄膜层的下侧粘贴第一UV硬化树脂层;
在所述第一UV硬化树脂层的下侧粘贴防止光产生折射和反射的第二UV硬化树脂层;
在所述第二UV硬化树脂层的下侧粘贴具备触控传感器薄膜模块的显示单元,
其中,在所述第一UV硬化树脂层上形成有体现至少一种颜色和金属质感的图案。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改善可见性的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V硬化树脂层由图案用UV硬化树脂层构成。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改善可见性的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UV硬化树脂由粘贴用UV硬化树脂构成。
16.一种改善可见性的触控面板,包括:
具备高分子薄膜层的窗口单元;
粘贴于所述高分子薄膜层的下侧的第一UV硬化树脂层;
粘贴于所述第一UV硬化树脂层的下侧,用以防止光产生折射和反射的第二UV硬化树脂层;
具备粘贴于所述第二UV硬化树脂层的下侧的触控传感器薄膜模块的显示单元,
所述高分子薄膜层包括:
粘贴层;
设置在所述粘贴层下侧的薄膜主体层;
设置在所述薄膜主体层的下侧的软质的底漆层。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改善可见性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贴层的厚度为25μm~50μm。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改善可见性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主体层的材质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中的其中一个。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改善可见性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漆层由单层的底漆层或多层的底漆层构成。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改善可见性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漆层的硬度构成为铅笔的硬度H~B。
21.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改善可见性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薄膜层通过滚筒工艺或冲印工艺粘贴到窗口单元。
22.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改善可见性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口单元的上表面形成为平面或具有曲率的形状。
23.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改善可见性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V硬化树脂层具备发纹图案和格子纹图案。
24.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改善可见性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V硬化树脂层和所述第二UV硬化树脂层由丙烯酸酯或聚氨酯构成。
25.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改善可见性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第一UV硬化树脂层和第二UV硬化树脂层的硬度构成为铅笔硬度F~B。
26.一种改善可见性的触控面板,包括:
具备高分子薄膜层的窗口单元;
粘贴于所述高分子薄膜层的下侧的第一UV硬化树脂层;
粘贴于所述第一UV硬化树脂层的下侧,防止光产生折射和反射的第二UV硬化树脂层;
具备粘贴于所述第二UV硬化树脂层的下侧的触控传感器薄膜模块的显示单元,
所述高分子薄膜层和所述第一UV硬化树脂层形成为小于形成于所述窗口单元和所述显示单元的支架,使得在所述窗口单元和所述支架之间形成有回避空间,
其中,在所述第一UV硬化树脂层上形成有体现至少一种颜色和金属质感图案。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改善可见性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薄膜层和所述支架之间形成回避空间。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改善可见性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避空间的厚度为0mm~0.3mm。
29.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改善可见性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薄膜层包括:
粘贴层;
设置在所述粘贴层的下侧的薄膜主体层;
设置在所述薄膜主体层的下侧的软质的底漆层。
30.一种改善可见性的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制造窗口单元;
借助配备于高分子薄膜层的粘贴层将高分子薄膜层粘贴于所述窗口单元的下侧;
借助配备于所述高分子薄膜层的软质的底漆层粘贴第一UV硬化树脂层;
在所述第一UV硬化树脂层的下侧粘贴防止光产生折射和反射的第二UV硬化树脂层;
在所述第二UV硬化树脂层的下侧粘贴具备触控传感器薄膜模块的显示单元。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改善可见性的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贴层由光学透明粘接剂单元构成。
32.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改善可见性的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贴层的厚度为25μm~50μm。
33.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改善可见性的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薄膜层的材质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中的其中一个。
34.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改善可见性的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漆层由单层底漆层或多层底漆层构成。
35.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改善可见性的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漆层的硬度构成为铅笔硬度H~B。
36.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改善可见性的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薄膜层和所述第一UV硬化树脂层小于形成于所述显示单元的支架。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改善可见性的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窗口单元和所述支架之间形成有回避空间。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改善可见性的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避空间的厚度为0mm~0.3mm。
CN201310057264.6A 2012-02-23 2013-02-22 改善可见性的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032943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120018264 2012-02-23
KR10-2012-0018264 2012-02-23
KR10-2012-0090487 2012-08-20
KR1020120090487A KR101954233B1 (ko) 2012-02-23 2012-08-20 시인성이 개선된 터치 패널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94303A CN103294303A (zh) 2013-09-11
CN103294303B true CN103294303B (zh) 2018-10-12

Family

ID=477391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57264.6A Active CN103294303B (zh) 2012-02-23 2013-02-22 改善可见性的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949397B2 (zh)
EP (1) EP2631748B1 (zh)
CN (1) CN103294303B (zh)
WO (1) WO201312580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104626B1 (ko) 2014-01-22 2020-04-2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윈도우 부재의 제조 방법
KR20150087494A (ko) * 2014-01-22 2015-07-3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윈도우 부재의 제조 방법
US10749123B2 (en) * 2014-03-27 2020-08-18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Impact resistant OLED devices
US10910590B2 (en) 2014-03-27 2021-02-02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Hermetically sealed isolated OLED pixels
KR102358304B1 (ko) * 2015-11-13 2022-02-04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유니 바디 하우징을 갖는 전자 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JP6500812B2 (ja) * 2016-03-03 2019-04-1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カメラ装置
US11751426B2 (en) 2016-10-18 2023-09-05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Hybrid thin film permeation barrier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KR102547540B1 (ko) 2018-02-14 2023-06-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윈도우 글래스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전자 장치
JP2021018524A (ja) * 2019-07-18 2021-02-15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220159254A (ko) * 2020-03-27 2022-12-02 보에 테크놀로지 그룹 컴퍼니 리미티드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전자 기기
CN112838113B (zh) * 2021-01-22 2023-05-09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90712A (zh) * 2008-09-26 2010-07-28 讬福思株式会社 使用强化玻璃的触控面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43488B2 (en) 2001-05-09 2004-06-01 Cpfilms Inc. Transparent conductive stratiform coating of indium tin oxide
US7794831B2 (en) * 2003-07-28 2010-09-14 Vampire Optical Coating, Inc. Anti-reflective coating
US7807261B2 (en) 2003-11-28 2010-10-05 Teijin Limited Transparent conductive laminate and transparent touch panel comprising the same
JP2007234424A (ja) * 2006-03-01 2007-09-13 Nitto Denko Corp 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
US20080026215A1 (en) 2006-07-28 2008-01-31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Print-receptive electrostatic dissipating label
WO2008088059A1 (ja) 2007-01-16 2008-07-24 Teijin Limited 透明導電性積層体およびそれよりなるタッチパネル
JP5090197B2 (ja) * 2007-02-20 2012-12-0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積層体の製造方法、バリア性フィルム基板、デバイスおよび光学部材
CN101998982A (zh) 2008-04-11 2011-03-30 3M创新有限公司 透明粘合剂片材及包括所述透明粘合剂片材的图像显示装置
KR100894710B1 (ko) * 2008-06-27 2009-04-24 (주) 월드비젼 윈도우 일체형 터치스크린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EP2169520A3 (en) 2008-09-26 2011-07-13 Tovis Co. Ltd. Touch panel using tempered glass
JP2010257208A (ja) 2009-04-24 2010-11-11 Toshiba Mobile Display Co Ltd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10012839A1 (en) * 2009-07-16 2011-01-20 Teh-Zheng Lin Stacking assembly of a touch panel
KR101140954B1 (ko) 2010-05-13 2012-05-03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투명 전도성 기판과 그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터치스크린
KR101706946B1 (ko) 2010-06-14 2017-02-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터치 패널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8320131B2 (en) 2010-08-11 2012-11-27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Actuator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same
KR101850388B1 (ko) * 2011-06-07 2018-04-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90712A (zh) * 2008-09-26 2010-07-28 讬福思株式会社 使用强化玻璃的触控面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94303A (zh) 2013-09-11
EP2631748A2 (en) 2013-08-28
US20130223016A1 (en) 2013-08-29
EP2631748A3 (en) 2016-02-10
US9949397B2 (en) 2018-04-17
EP2631748B1 (en) 2019-06-12
WO2013125809A1 (en) 2013-08-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94303B (zh) 改善可见性的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KR101168469B1 (ko)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및 접합 방법
CN101331529B (zh) 显示设备以及显示设备的制造方法
CN102823338B (zh) 玻璃复合体、使用了玻璃复合体的电子设备及输入装置
US10514480B2 (en) Light guiding liquid glue and a touch sensitive display using the same
CN205788138U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液态光学胶
CN109204168B (zh) 附着有装饰层的透明板及显示装置
JP2014529376A (ja) 薄膜センサ、それを有する容量性タッチパネル、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端末製品
CN204155237U (zh) 一种新型固态光学双面胶及其触摸屏和触控显示模组
KR20130097048A (ko) 시인성이 개선된 터치 패널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CN201707457U (zh) 多层膜屏幕保护贴
CN102890578A (zh)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KR20120139407A (ko) 터치스크린용 데코레이션 필름의 제조방법 및 그 터치스크린용 데코레이션 필름
KR20160053923A (ko) 정전 용량형 터치 패널
US20150239211A1 (en) Laminate comprising adhesive lay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JP6061774B2 (ja) 飛散防止フィルム及び画像表示パネル
CN205210855U (zh) 一种电容式触摸屏的盖板及具有此盖板的电容式触摸屏
CN104536066A (zh) 新型反射片及其液晶显示模组
TW202233431A (zh) 可撓性覆蓋窗
CN105493008A (zh) 静电电容型触摸面板
KR20170088262A (ko) 디스플레이 패널용 커버 글라스 윈도우 구조
CN105652353A (zh) 新型反射片及其液晶显示模组
JP5768031B2 (ja) 検知機能を有する表面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210190994A1 (en) Optical functional resin pane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3257478A (zh) 复合式光学膜片及其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