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90785B - 一种变高度连续钢桁梁的合拢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变高度连续钢桁梁的合拢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90785B
CN103290785B CN201310270649.0A CN201310270649A CN103290785B CN 103290785 B CN103290785 B CN 103290785B CN 201310270649 A CN201310270649 A CN 201310270649A CN 103290785 B CN103290785 B CN 1032907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beam
beam section
connecting rod
hinge
bri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7064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90785A (zh
Inventor
赵金鹏
祁润平
景兆德
张忠文
罗孝德
王高平
刘煜
陈瑞
杨艳
耿涛
鲁鹏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First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First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First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First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27064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290785B/zh
Publication of CN1032907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907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907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907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高度连续钢桁梁的合拢方法,所架设变高度连续钢桁梁由左侧梁段和右侧梁段拼装而成,对变高度连续钢桁梁支撑的桥墩墩顶均设置有梁段临时支撑座,该方法包括步骤:一、左侧梁段与右侧梁段架设;二、合拢:下弦连接杆安装、连接杆一安装、上弦连接杆安装、各杆件紧固连接;下弦连接杆与左侧梁段之间通过合龙铰一连接,合龙铰一包括连接板一和两个铰轴,连接板一和下弦连接杆上开有长圆孔一和圆孔一;上弦连接杆与左侧梁段之间通过合龙铰二连接。本发明步骤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操作简便且实现方便、使用效果好,能解决现有变高度连续钢桁梁施工时存在的很难实现高精度、低风险、高效率合拢等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变高度连续钢桁梁的合拢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桥梁合拢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变高度连续钢桁梁的合拢方法。
背景技术
变高度连续钢桁梁指上弦为变高度的连续钢桁梁。现如今,对大跨度且上弦变高度的钢桁梁进行施工时,一般采用的是龙门吊、浮吊或者二者相结合的架设方法,且其具体施工方法如下:边跨架设利用提升站在每个节点处下设的临时支墩上进行拼装,中跨架设利用以施工通道作为轨道的跨线龙门或水中浮吊进行钢梁杆件的悬臂拼装,并在跨中进行合拢。
目前,连续钢桁梁跨中合拢时,主要采用的施工方法是“长圆孔+圆孔合拢铰”,此种方法需要在钢梁合拢杆件的四周设置施工平台,因而采用上述传统合拢对合拢口位于黄河河道中心且合拢时段为12月天气寒冷时,再加之施工场地风大限制等因素,导致在合拢位置设置施工平台的施工难度、风险大,并且需要辅助顶推与拉伸装置,同时需考虑天气因素,等待温度、阳光适宜时才能进行施工。综上,实际施工时,上述现有的合拢方法存在材料消耗大、合拢时间长且对于大跨度上弦变高度连续钢桁梁很难实现高精度、低风险、高效率合拢等实际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变高度连续钢桁梁的合拢方法,其方法步骤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操作简便且实现方便、使用效果好,能有效解决现有变高度连续钢桁梁施工时存在的很难实现高精度、低风险、高效率合拢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变高度连续钢桁梁的合拢方法,所架设变高度连续钢桁梁由左侧梁段和右侧梁段拼装而成,所述左侧梁段和右侧梁段之间的连接处为所架设变高度连续钢桁梁的合拢口,所述左侧梁段和右侧梁段均通过多个沿纵桥向布设的桥墩进行支撑,多个所述桥墩的墩顶中部均设置有梁段临时支撑座,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左侧梁段与右侧梁段架设:采用架梁吊机分别对左侧梁段和右侧梁段进行架设,架设完成的左侧梁段和右侧梁段均支撑在桥墩上所设置的梁段临时支撑座上;
每个所述桥墩的墩顶上均设置有对所支撑梁段的标高以及横桥向和纵桥向位置进行调整的钢梁起顶装置;其中,对左侧梁段进行支撑的多个桥墩上所设置的所述钢梁起顶装置组成对左侧梁段的布设位置进行调整的左侧梁段位置调整装置,对右侧梁段进行支撑的多个桥墩上所设置的所述钢梁起顶装置组成对右侧梁段的布设位置进行调整的右侧梁段位置调整装置;
步骤二、合拢:对步骤一中架设完成的左侧梁段和右侧梁段进行合拢,所述左侧梁段右端的下弦杆与右侧梁段左端的下弦杆之间通过下弦连接杆进行连接,所述左侧梁段右端的上弦杆与右侧梁段左端的上弦杆之间通过上弦连接杆进行连接,所述下弦连接杆与上弦连接杆之间通过连接杆一进行连接;
所述下弦连接杆左端与左侧梁段右端的下弦杆之间通过合龙铰一进行连接,所述合龙铰一包括连接板一以及安装在连接板一上的铰轴一和铰轴二,所述连接板一左侧通过多个紧固件一固定安装在左侧梁段右端的下弦杆上,所述连接板一右侧和下弦连接杆左端均对应开有供所述铰轴一安装的长圆孔一和供所述铰轴二安装的圆孔一;
所述上弦连接杆左端与左侧梁段右端的上弦杆之间通过合龙铰二进行连接,所述合龙铰二包括连接板二以及安装在连接板二上的铰轴三、铰轴四和铰轴五,所述连接板二左侧通过多个紧固件二固定安装在左侧梁段右端的上弦杆上,所述连接板二右侧和上弦连接杆左端均对应开有供所述铰轴三安装的长圆孔二、供所述铰轴四安装的上圆孔和供所述铰轴五安装的下圆孔;
所述长圆孔一和圆孔一均布设在连接板一的右侧中部,并且长圆孔一位于圆孔一左侧;所述长圆孔二和上圆孔均布设在连接板二的右侧上部,所述长圆孔二位于上圆孔左侧,所述下圆孔位于上圆孔下方;
对左侧梁段和右侧梁段进行合拢时,合拢过程如下:
步骤201、下弦连接杆安装:先采用所述架梁吊机将下弦连接杆吊装到位,并将下弦连接杆右端与右侧梁段左端的下弦杆紧固连接;之后,通过多个所述紧固件一将连接板一固定在左侧梁段右端的下弦杆上;然后,采用所述左侧梁段位置调整装置和所述右侧梁段位置调整装置分别对左侧梁段和右侧梁段的标高以及横桥向和纵桥向位置进行调整;待左侧梁段和右侧梁段均调整到位后,通过所述铰轴一和所述铰轴二对连接板一和下弦连接杆进行临时连接;
步骤202、连接杆一安装:采用所述架梁吊机将连接杆一吊装到位,并将连接杆一的下端通过多个所述紧固件三固定安装在步骤201中已安装完成的下弦连接杆上;
步骤203、上弦连接杆安装:先采用所述架梁吊机将上弦连接杆吊装到位,并将上弦连接杆右端与右侧梁段左端的上弦杆紧固连接;之后,通过多个所述紧固件二将连接板二固定在左侧梁段右端的上弦杆上;然后,采用所述左侧梁段位置调整装置和所述右侧梁段位置调整装置分别对左侧梁段和右侧梁段的标高以及横桥向和纵桥向位置进行调整;待左侧梁段和右侧梁段均调整到位后,通过所述铰轴三、铰轴四和铰轴五对连接板二和上弦连接杆进行临时连接;
步骤204、各杆件紧固连接:通过多个紧固件四将连接杆一上端固定安装在步骤203中已安装完成的上弦连接杆上;同时,通过多个所述紧固件五将连接板一右侧与下弦连接杆左端进行紧固连接,并通过多个所述紧固件六将连接板二右侧和上弦连接杆左端进行紧固连接。
上述一种变高度连续钢桁梁的合拢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变高度连续钢桁梁由多个沿纵桥向布设且结构和尺寸均相同的平面桁架组成,多个所述平面桁架的跨度均与所述变高度连续钢桁梁的跨度一致;相邻两个所述平面桁架之间通过上平联和下平联进行紧固连接;多个所述平面桁架的数量为N个,其中N≥2;
步骤二中所述左侧梁段和右侧梁段合拢后,获得施工完成的N个所述平面桁架;然后,在相邻两个所述平面桁架之间安装所述上平联和所述下平联。
上述一种变高度连续钢桁梁的合拢方法,其特征是:步骤一中所述钢梁起顶装置包括两个分别布设在梁段临时支撑座左右两侧的起顶机构;所述起顶机构包括布设在桥墩墩顶上的滑道梁,所述滑道梁上平铺有一层不锈钢板,所述不锈钢板上方设置有一个能在纵桥向上进行左右移动且能在横桥向上进行前后移动的垫梁,所述不锈钢板与垫梁之间垫装有滑板一,所述垫梁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在竖直方向上对所支撑梁段进行支顶的竖向支顶油缸,所述垫梁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呈水平向布设且推动垫梁在横桥向上进行前后移动的水平支顶油缸一;位于梁段临时支撑座左侧的垫梁左侧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呈水平向布设且推动垫梁在纵桥向上向右移动的水平支顶油缸二,位于梁段临时支撑座右侧的垫梁右侧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呈水平向布设且推动垫梁在纵桥向上向左移动的水平支顶油缸三。
上述一种变高度连续钢桁梁的合拢方法,其特征是:步骤一中每个所述桥墩所设置的所述钢梁起顶装置的数量均为N个,N个所述钢梁起顶装置分别布设在N个所述平面桁架的正下方,N个所述钢梁起顶装置沿横桥向方向由前至后进行布设;步骤203中所述上圆孔与下圆孔的孔径相同,所述铰轴四的直径小于所述铰轴五的直径。
上述一种变高度连续钢桁梁的合拢方法,其特征是:每个所述桥墩的墩顶中部所设置梁段临时支撑座的数量为N个,N个所述梁段临时支撑座分别布设在N个所述平面桁架的正下方,N个所述梁段临时支撑座沿横桥向方向由前至后进行布设。
上述一种变高度连续钢桁梁的合拢方法,其特征是:步骤201中采用所述左侧梁段位置调整装置和所述右侧梁段位置调整装置分别对左侧梁段和右侧梁段的标高以及横桥向和纵桥向位置进行调整后,使得连接板一右侧和下弦连接杆左端所开的长圆孔一相互重合;之后,在相互重合的两个所述长圆孔一内插装所述铰轴一;然后,通过所述合拢杆件间隙调节装置和/或合拢杆件高差调节装置对左侧梁段右端的下弦杆与下弦连接杆之间的间隙和/或高差进行精调,使得连接板一右侧和下弦连接杆左端所开的圆孔一相互重合;随后,在相互重合的两个所述圆孔一内插装所述铰轴二;
步骤203中采用所述左侧梁段位置调整装置和所述右侧梁段位置调整装置分别对左侧梁段和右侧梁段的标高以及横桥向和纵桥向位置进行调整后,使得连接板二右侧和上弦连接杆左端所开的长圆孔二相互重合;随后,在相互重合的两个所述长圆孔二内插装所述铰轴三;之后,先通过所述左侧梁段位置调整装置和所述右侧梁段位置调整装置分别对左侧梁段和右侧梁段的标高以及横桥向和纵桥向位置进行粗调,再通过所述合拢杆件间隙调节装置和/或合拢杆件高差调节装置对左侧梁段右端的上弦杆与上弦连接杆之间的间隙和/或高差进行精调,使得连接板二右侧和上弦连接杆左端所开的下圆孔相互重合;随后,在相互重合的两个所述下圆孔内插装所述铰轴五后,再拔出所述铰轴三;然后,先通过所述左侧梁段位置调整装置和所述右侧梁段位置调整装置分别对左侧梁段和右侧梁段的标高以及横桥向和纵桥向位置进行粗调,再通过所述合拢杆件间隙调节装置和/或合拢杆件高差调节装置对左侧梁段右端的上弦杆与上弦连接杆之间的间隙和/或高差进行精调,使得连接板二右侧和上弦连接杆左端所开的上圆孔相互重合;最后,在相互重合的两个所述上圆孔内插装所述铰轴四。
上述一种变高度连续钢桁梁的合拢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合拢杆件间隙调节装置包括液压支顶油缸一、布设在两个需合拢杆件连接处上方的持力框和布设在持力框内部的反力座,两个所述需合拢杆件分别为杆件一和与杆件一对接的杆件二,所述杆件一与杆件二布设在同一直线上,所述杆件一与杆件二的上表面布设在同一平面上;所述持力框和液压支顶油缸一均与杆件一的中心轴线呈平行布设,所述液压支顶油缸一和反力座均布设在持力框的中心轴线上,所述反力座与杆件一的中心轴线呈垂直布设;所述持力框的一端为固定端且其另一端为活动端,所述固定端通过多个紧固件一固定安装在杆件一上,所述反力座通过多个紧固件二固定安装在杆件二上;所述活动端上设置有顶推板一,所述固定端上设置有与顶推板一呈平行布设的顶推板二,且顶推板二与顶推板一呈对称布设;所述反力座、顶推板一和顶推板二均与杆件一的上表面呈垂直布设,所述顶推板一和顶推板二均与反力座呈平行布设;所述液压支顶油缸一支顶于顶推板一与反力座之间或者顶推板二与反力座之间。
上述一种变高度连续钢桁梁的合拢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合拢杆件高差调节装置包括布设在需合拢杆件三上的液压支顶油缸二和底部固定安装在需合拢杆件四上的反力架,所述液压支顶油缸二与所述反力架之间垫装有反力板二;所述需合拢杆件四为与需合拢杆件三对接的杆件,所述需合拢杆件四的上表面高度低于需合拢杆件三的上表面高度;所述需合拢杆件四和需合拢杆件三呈平行布设且二者布设在同一竖直面上,所述需合拢杆件四和需合拢杆件三的上表面呈平行布设,所述反力板与需合拢杆件四的上表面呈平行布设,所述液压支顶油缸二与需合拢杆件三的上表面呈垂直布设。
上述一种变高度连续钢桁梁的合拢方法,其特征是:步骤一中采用架梁吊机分别对左侧梁段和右侧梁段进行架设时,采用左侧架梁吊机由左至右对左侧梁段进行拼装,并且采用右侧架梁吊机由右至左对右侧梁段进行拼装;步骤二中对左侧梁段和右侧梁段进行合拢之前,所述左侧架梁吊机和右侧架梁吊机对称布设在所述合拢口的左右两侧;步骤201中对下弦连接杆进行安装时,采用右侧架梁吊机对下弦连接杆进行吊装;步骤202中对连接杆一进行安装时,采用右侧架梁吊机对连接杆一进行吊装;步骤203中对上弦连接杆进行安装时,采用右侧架梁吊机对上弦连接杆进行吊装。
上述一种变高度连续钢桁梁的合拢方法,其特征是:步骤二中所述下弦连接杆与左侧梁段右端的上弦杆之间通过连接杆二进行连接,所述上弦连接杆与右侧梁段左端的下弦杆之间通过连接杆三进行连接;所述连接杆二下端与下弦连接杆之间通过合龙铰三进行连接,所述合龙铰三包括连接板三和安装在连接板三上的铰轴六,所述连接板三固定安装在下弦连接杆上,所述连接板三和连接杆二下端均对应开有供所述铰轴六安装的圆孔四;
步骤二中对左侧梁段和右侧梁段进行合拢之前,所述连接杆三底部紧固安装在右侧梁段左端的下弦杆上;步骤201中所述下弦连接杆安装完成后且步骤202中对连接杆一进行安装之前,先对连接杆二进行安装;
实际对连接杆二进行安装时,先采用所述架梁吊机将连接杆二吊装到位,并将连接杆二上端固定安装在左侧梁段右端的上弦杆上;然后,通过所述铰轴六对连接板三和连接杆二进行临时连接;
步骤203中所述上弦连接杆安装完成后,还需采用多个紧固件七将连接杆二下端固定安装在连接板三上。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方法步骤简单、实现方便且使用效果好,能简便、快速且高质量完成变高度连续钢桁梁合拢过程。
2、所采用的钢梁起顶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使用操作方便,同时抗压能力强,所采用的MGE滑板具有耐压性好、摩擦系数小的特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滑动板抗压不佳的问题,并且能有效实现钢桁梁的横向、纵向以及标高的调整。
3、所采用的合拢杆件间隙调节装置结构简单且设计合理,加工制作及安装布设方便,投入成本较低。实际使用时,使用方法简单、操作简易且实现方便,同时劳动强度低、施工效率高且使用效果好,能大幅度提高合拢杆件间隙的调整效率和精确性,有效保证需合拢杆件间隙调整质量和对接杆件线形,并能有效减少无效杆件间隙调节情况。
4、所采用的合拢杆件高差调节装置结构简单且设计合理,加工制作及安装布设方便,投入成本较低。实际使用时,使用方法简单、操作简易且实现方便。同时,劳动强度低、施工效率高且使用效果好,能大幅度提高合拢杆件高差的调整效率和精确性,有效保证需合拢杆件高差调整质量和对接杆件线形,并能有效减少无效杆件高差调节情况。
5、实际操作过程中,钢梁起顶装置能很好利用现有墩身平台而无需增加其它施工平台,便能实现钢桁梁横向、纵向、竖向三个方向同时精确调整,使合拢杆件能够快速调整至设计的合拢位置。同时,再配合合拢杆件间隙调节装置和合拢杆件高差调节装置对需合拢杆件之间的间隙和高差进行精调,不仅调节方便,并且使用效果好,大幅度增大了调整精度,减少了施工工期。
6、采用基于一个长圆孔与两个圆孔的合龙铰二对变高度连续钢桁梁的上弦杆进行合拢,从施工步骤上分多次对上弦杆进行逐步合拢,使合拢的精度分步骤逐渐逼近合拢要求,极好地保证钢梁拼装拱度与线性精度,同时加快现场合拢进度、降低施工风险。
7、对上下杆采用基于一个长圆孔与一个圆孔的合龙铰一,而对斜杆采用基于一个圆孔的合龙铰三,不仅加快合拢进度,而且能有效保证合拢质量。
8、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具有低能耗、高精度、快速、低风险合拢大跨度变高度连续钢桁梁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方法步骤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操作简便且实现方便、使用效果好,能有效解决现有变高度连续钢桁梁施工时存在的很难实现高精度、低风险、高效率合拢等实际问题。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方法流程框图。
图2为本发明对左侧梁段和右侧梁段进行合拢之前的施工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对下弦连接杆进行安装时的施工状态示意图。
图3-1为本发明合龙铰一的连接状态示意图。
图3-2为本发明合龙铰二的连接状态示意图。
图3-3为本发明合龙铰三的连接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对连接杆二进行安装时的施工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对连接杆一进行安装时的施工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对上弦连接杆进行安装时的施工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钢梁起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钢梁起顶装置在纵桥向上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8-1为图8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为图8的左视图。
图10为本发明合拢杆件间隙调节装置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11为本发明合拢杆件间隙调节装置中持力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合拢杆件间隙调节装置中反力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合拢杆件间隙调节装置对两个需合拢杆件进行对拉减小间隙时的调节状态示意图。
图14为发明合拢杆件间隙调节装置对两个需合拢杆件进行对推增大间隙时的调节状态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合拢杆件高差调节装置的布设位置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合拢杆件高差调节装置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17为本发明合拢杆件高差调节装置中底座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桥墩;             1-2—梁段临时支撑座;  1-4—滑道梁;
1-5—不锈钢板;         1-6—滑板一;          1-7—垫梁;
1-8—竖向支顶油缸;     1-10—所支撑梁段;
1-11—水平支顶油缸二;  1-12—水平支顶油缸三;
1-13—水平支顶油缸一;  2—左侧梁段;          3—右侧梁段;
4—下弦连接杆;         5—上弦连接杆;        6—连接杆一;
7—连接杆二;           8—连接杆三;          8-1—连接板一;
8-4—长圆孔一;         8-5—圆孔一;          9-1—连接板二;
9-5—长圆孔二;         9-6—上圆孔;          9-7—下圆孔;
10—高强螺栓一;        11-1—左侧架梁吊机;
11-2—右侧架梁吊机;    12-1—连接板三;       12-3—圆孔四;
14-11—杆件一;         14-12—杆件二;        14-2—持力框;
14-3—反力座;          14-31—底板;          14-32—反力板;
14-33—加劲板三;       14-4—液压支顶油缸;   14-51—顶推板一;
14-52—加劲板一;       14-61—顶推板二;      14-62—加劲板二;
14-7—限位台;          14-8—加劲板四;       14-9—高强螺栓二;
15-1—需合拢杆件三;  15-2—液压支顶油缸二;
15-3—需合拢杆件四;  15-4—反力板;    5-1—底座板;
15-52—反力托板;     15-6—滑板二;    15-7—高强螺栓三;
15-8—螺栓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一种变高度连续钢桁梁的合拢方法,所架设变高度连续钢桁梁由左侧梁段2和右侧梁段3拼装而成,所述左侧梁段2和右侧梁段3之间的连接处为所架设变高度连续钢桁梁的合拢口,所述左侧梁段2和右侧梁段3均通过多个沿纵桥向布设的桥墩1-1进行支撑,多个所述桥墩1-1的墩顶中部均设置有梁段临时支撑座1-2,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左侧梁段与右侧梁段架设:采用架梁吊机分别对左侧梁段2和右侧梁段3进行架设,架设完成的左侧梁段2和右侧梁段3均支撑在桥墩1-1上所设置的梁段临时支撑座1-2上。
每个所述桥墩1-1的墩顶上均设置有对所支撑梁段的标高以及横桥向和纵桥向位置进行调整的钢梁起顶装置。其中,对左侧梁段2进行支撑的多个桥墩1-1上所设置的所述钢梁起顶装置组成对左侧梁段2的布设位置进行调整的左侧梁段位置调整装置,对右侧梁段3进行支撑的多个桥墩1-1上所设置的所述钢梁起顶装置组成对右侧梁段3的布设位置进行调整的右侧梁段位置调整装置。
本实施例中,步骤一中采用架梁吊机分别对左侧梁段2和右侧梁段3进行架设时,采用左侧架梁吊机11-1由左至右对左侧梁段2进行拼装,并且采用右侧架梁吊机11-2由右至左对右侧梁段3进行拼装;步骤二中对左侧梁段2和右侧梁段3进行合拢之前,所述左侧架梁吊机11-1和右侧架梁吊机11-2对称布设在所述合拢口的左右两侧,详见图2。这样,左侧架梁吊机11-1和右侧架梁吊机11-2对左侧梁段2右端和右侧梁段3左端所产生挠度理论上相等,合拢效果更好。
本实施例中,所述梁段临时支撑座1-2为固定在垫石上的桥梁支座。
步骤二、合拢:对步骤一中架设完成的左侧梁段2和右侧梁段3进行合拢。如图3所示,所述左侧梁段2右端的下弦杆与右侧梁段3左端的下弦杆之间通过下弦连接杆4进行连接,所述左侧梁段2右端的上弦杆与右侧梁段3左端的上弦杆之间通过上弦连接杆5进行连接,所述下弦连接杆4与上弦连接杆5之间通过连接杆一6进行连接。
所述下弦连接杆4左端与左侧梁段2右端的下弦杆之间通过合龙铰一进行连接,所述合龙铰一包括连接板一8-1以及安装在连接板一8-1上的铰轴一和铰轴二,所述连接板一8-1左侧通过多个紧固件一固定安装在左侧梁段2右端的下弦杆上,所述连接板一8-1右侧和下弦连接杆4左端均对应开有供所述铰轴一安装的长圆孔一8-4和供所述铰轴二安装的圆孔一8-5,详见图3-1。
所述上弦连接杆5左端与左侧梁段2右端的上弦杆之间通过合龙铰二进行连接,所述合龙铰二包括连接板二9-1以及安装在连接板二9-1上的铰轴三、铰轴四和铰轴五,所述连接板二9-1左侧通过多个紧固件二固定安装在左侧梁段2右端的上弦杆上,所述连接板二9-1右侧和上弦连接杆5左端均对应开有供所述铰轴三安装的长圆孔二9-5、供所述铰轴四安装的上圆孔9-6和供所述铰轴五安装的下圆孔9-7,详见图3-2。
本实施例中,所述长圆孔一8-4和圆孔一8-5均布设在连接板一8-1的右侧中部,并且长圆孔一8-4位于圆孔一8-5左侧;所述长圆孔二9-5和上圆孔9-6均布设在连接板二9-1的右侧上部,所述长圆孔二9-5位于上圆孔9-6左侧,所述下圆孔9-7位于上圆孔9-6下方。
具体加工时,所述长圆孔一8-4和圆孔一8-5布设在同一水平线上;所述长圆孔二9-5和上圆孔9-6布设在同一水平线上,所述下圆孔9-7位于上圆孔9-6的正下方。
对左侧梁段2和右侧梁段3进行合拢时,合拢过程如下:
步骤201、下弦连接杆安装:先采用所述架梁吊机将下弦连接杆4吊装到位,并将下弦连接杆4右端与右侧梁段3左端的下弦杆紧固连接;之后,通过多个所述紧固件一将连接板一8-1固定在左侧梁段2右端的下弦杆上;然后,采用所述左侧梁段位置调整装置和所述右侧梁段位置调整装置分别对左侧梁段2和右侧梁段3的标高以及横桥向和纵桥向位置进行调整;待左侧梁段2和右侧梁段3均调整到位后,通过所述铰轴一和所述铰轴二对连接板一8-1和下弦连接杆4进行临时连接。
步骤202、连接杆一安装:如图5所示,采用所述架梁吊机将连接杆一6吊装到位,并将连接杆一6的下端通过多个所述紧固件三固定安装在步骤201中已安装完成的下弦连接杆4上。
步骤203、上弦连接杆安装:如图6所示,如先采用所述架梁吊机将上弦连接杆5吊装到位,并将上弦连接杆5右端与右侧梁段3左端的上弦杆紧固连接;之后,通过多个所述紧固件二将连接板二9-1固定在左侧梁段2右端的上弦杆上;然后,采用所述左侧梁段位置调整装置和所述右侧梁段位置调整装置分别对左侧梁段2和右侧梁段3的标高以及横桥向和纵桥向位置进行调整;待左侧梁段2和右侧梁段3均调整到位后,通过所述铰轴三、铰轴四和铰轴五对连接板二9-1和上弦连接杆5进行临时连接。
步骤204、各杆件紧固连接:通过多个紧固件四将连接杆一6上端固定安装在步骤203中已安装完成的上弦连接杆5上;同时,通过多个所述紧固件五将连接板一8-1右侧与下弦连接杆4左端进行紧固连接,并通过多个所述紧固件六将连接板二9-1右侧和上弦连接杆5左端进行紧固连接。
实际施工时,所述变高度连续钢桁梁由多个沿纵桥向布设且结构和尺寸均相同的平面桁架组成,多个所述平面桁架的跨度均与所述变高度连续钢桁梁的跨度一致;相邻两个所述平面桁架之间通过上平联和下平联进行紧固连接;多个所述平面桁架的数量为N个,其中N≥2。
步骤二中所述左侧梁段2和右侧梁段3合拢后,获得施工完成的N个所述平面桁架;然后,在相邻两个所述平面桁架之间安装所述上平联和所述下平联。
本实施例中,步骤一中每个所述桥墩1-1所设置的所述钢梁起顶装置的数量均为N个,N个所述钢梁起顶装置分别布设在N个所述平面桁架的正下方,N个所述钢梁起顶装置沿横桥向方向由前至后进行布设。
每个所述桥墩1-1的墩顶中部所设置梁段临时支撑座1-2的数量为N个,N个所述梁段临时支撑座1-2分别布设在N个所述平面桁架的正下方,N个所述梁段临时支撑座1-2沿横桥向方向由前至后进行布设。
本实施例中,N=2。实际施工时,可根据具体需要,对N的取值大小进行相应调整。
结合图7、图8和图9,步骤一中所述钢梁起顶装置包括两个分别布设在梁段临时支撑座1-2左右两侧的起顶机构。所述起顶机构包括布设在桥墩1-1墩顶上的滑道梁1-4,所述滑道梁1-4上平铺有一层不锈钢板1-5,所述不锈钢板1-5上方设置有一个能在纵桥向上进行左右移动且能在横桥向上进行前后移动的垫梁1-7,所述不锈钢板1-5与垫梁1-7之间垫装有滑板一1-6,所述垫梁1-7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在竖直方向上对所支撑梁段1-10进行支顶的竖向支顶油缸1-8,所述垫梁1-7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呈水平向布设且推动垫梁1-7在横桥向上进行前后移动的水平支顶油缸一1-13;位于梁段临时支撑座1-2左侧的垫梁1-7左侧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呈水平向布设且推动垫梁1-7在纵桥向上向右移动的水平支顶油缸二1-11,位于梁段临时支撑座1-2右侧的垫梁1-7右侧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呈水平向布设且推动垫梁1-7在纵桥向上向左移动的水平支顶油缸三1-12。
本实施例中,所述不锈钢板1-5焊接固定在滑道梁1-4上。
实际施工时,所述不锈钢板1-5也可以采用其它固定方式固定安装在滑道梁1-4上。
本实施例中,所支撑梁段1-10为左侧梁段2或右侧梁段3。
本实施例中,所述滑板一1-6为MGE滑板。
实际使用过程中,当采用所述钢梁起顶装置对所支撑梁段1-10的标高进行调整时,通过竖向支顶油缸1-8对所支撑梁段1-10进行支顶来实现;当采用所述钢梁起顶装置对所支撑梁段1-10的横桥向位置进行调整时,通过水平支顶油缸一1-13推动垫梁1-7在横桥向上进行前后移动来实现;当采用所述钢梁起顶装置对所支撑梁段1-10的纵桥向位置进行调整时,通过水平支顶油缸三1-12和水平支顶油缸二1-11推动垫梁1-7在纵桥向上进行左右移动来实现。
实际使用过程中,所述钢梁起顶装置也可以采用2011年01月05日公开的公告号为CN201695338U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中所公开的悬臂拼装钢梁起顶装置。
本实施例中,步骤201中对下弦连接杆4进行安装时,采用右侧架梁吊机11-2对下弦连接杆4进行吊装;步骤202中对连接杆一6进行安装时,采用右侧架梁吊机11-2对连接杆一6进行吊装;步骤203中对上弦连接杆5进行安装时,采用右侧架梁吊机11-2对上弦连接杆5进行吊装。
结合图4,步骤二中所述下弦连接杆4与左侧梁段2右端的上弦杆之间通过连接杆二7进行连接,所述上弦连接杆5与右侧梁段3左端的下弦杆之间通过连接杆三8进行连接。所述连接杆二7下端与下弦连接杆4之间通过合龙铰三进行连接,所述合龙铰三包括连接板三12-1和安装在连接板三12-1上的铰轴六,所述连接板三12-1固定安装在下弦连接杆4上,所述连接板三12-1和连接杆二7下端均对应开有供所述铰轴六安装的圆孔四12-3,详见图3-3。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二7和连接杆三8均为斜杆,所述连接杆一6为竖杆。
本实施例中,步骤二中对左侧梁段2和右侧梁段3进行合拢之前,所述连接杆三8底部紧固安装在右侧梁段3左端的下弦杆上;步骤201中所述下弦连接杆4安装完成后且步骤202中对连接杆一6进行安装之前,先对连接杆二7进行安装。
实际对连接杆二7进行安装时,先采用所述架梁吊机将连接杆二7吊装到位,并将连接杆二7上端固定安装在左侧梁段2右端的上弦杆上;然后,通过所述铰轴六对连接板三12-1和连接杆二7进行临时连接;
步骤203中所述上弦连接杆5安装完成后,还需采用多个紧固件七将连接杆二7下端固定安装在连接板三12-1上。
本实施例中,对连接杆二7进行安装时,采用左侧架梁吊机11-1对连接杆二7进行吊装。
实际施工时,所述紧固件一、紧固件二、紧固件三、紧固件四、紧固件五和紧固件六均为高强螺栓一10或冲钉。所述紧固件七为高强螺栓一10或冲钉。本实施例中,所述所述紧固件一、紧固件二、紧固件三、紧固件四、紧固件五、紧固件六和紧固件七均为高强螺栓一10。
本实施例中,步骤201中采用所述左侧梁段位置调整装置和所述右侧梁段位置调整装置分别对左侧梁段2和右侧梁段3的标高以及横桥向和纵桥向位置进行调整后,使得连接板一8-1右侧和下弦连接杆4左端所开的长圆孔一8-4相互重合;之后,在相互重合的两个所述长圆孔一8-4内插装所述铰轴一;然后,通过所述合拢杆件间隙调节装置和/或合拢杆件高差调节装置对左侧梁段2右端的下弦杆与下弦连接杆4之间的间隙和/或高差进行精调,使得连接板一8-1右侧和下弦连接杆4左端所开的圆孔一8-5相互重合;随后,在相互重合的两个所述圆孔一8-5内插装所述铰轴二。
步骤203中采用所述左侧梁段位置调整装置和所述右侧梁段位置调整装置分别对左侧梁段2和右侧梁段3的标高以及横桥向和纵桥向位置进行调整后,使得连接板二9-1右侧和上弦连接杆5左端所开的长圆孔二9-5相互重合;随后,在相互重合的两个所述长圆孔二9-5内插装所述铰轴三;之后,先通过所述左侧梁段位置调整装置和所述右侧梁段位置调整装置分别对左侧梁段2和右侧梁段3的标高以及横桥向和纵桥向位置进行粗调,再通过所述合拢杆件间隙调节装置和/或合拢杆件高差调节装置对左侧梁段2右端的上弦杆与上弦连接杆5之间的间隙和/或高差进行精调,使得连接板二9-1右侧和上弦连接杆5左端所开的下圆孔9-7相互重合;随后,在相互重合的两个所述下圆孔9-7内插装所述铰轴五后,再拔出所述铰轴三;然后,先通过所述左侧梁段位置调整装置和所述右侧梁段位置调整装置分别对左侧梁段2和右侧梁段3的标高以及横桥向和纵桥向位置进行粗调,再通过所述合拢杆件间隙调节装置和/或合拢杆件高差调节装置对左侧梁段2右端的上弦杆与上弦连接杆5之间的间隙和/或高差进行精调,使得连接板二9-1右侧和上弦连接杆5左端所开的上圆孔9-6相互重合;最后,在相互重合的两个所述上圆孔9-6内插装所述铰轴四。
本实施例中,步骤203中所述上圆孔9-6与下圆孔9-7的孔径相同,所述铰轴四的直径小于所述铰轴五的直径。
如图10所示,所述合拢杆件间隙调节装置包括液压支顶油缸一14-4、布设在两个需合拢杆件连接处上方的持力框14-2和布设在持力框14-2内部的反力座14-3,两个所述需合拢杆件分别为杆件一14-11和与杆件一14-11对接的杆件二14-12,所述杆件一14-11与杆件二14-12布设在同一直线上,所述杆件一14-11与杆件二14-12的上表面布设在同一平面上;所述持力框14-2和液压支顶油缸一14-4均与杆件一14-11的中心轴线呈平行布设,所述液压支顶油缸一14-4和反力座14-3均布设在持力框14-2的中心轴线上,所述反力座14-3与杆件一14-11的中心轴线呈垂直布设;所述持力框14-2的一端为固定端且其另一端为活动端,所述固定端通过多个紧固件一固定安装在杆件一14-11上,所述反力座14-3通过多个紧固件二固定安装在杆件二14-12上;所述活动端上设置有顶推板一14-51,所述固定端上设置有与顶推板一14-51呈平行布设的顶推板二14-61,且顶推板二14-61与顶推板一14-51呈对称布设;所述反力座14-3、顶推板一14-51和顶推板二14-61均与杆件一14-11的上表面呈垂直布设,所述顶推板一14-51和顶推板二14-61均与反力座14-3呈平行布设;所述液压支顶油缸一14-4支顶于顶推板一14-51与反力座14-3之间或者顶推板二14-61与反力座14-3之间。
结合图11,本实施例中,所述持力框14-2包括卡装在反力座14-3外侧且能沿反力座14-3进行前后移动的长方形平面框架。
实际加工时,所述顶推板一14-51安装在所述长方形平面框架的活动端上,所述顶推板二14-61安装在所述长方形平面框架的固定端上,所述顶推板一14-51和顶推板二14-61均与所述长方形平面框架呈垂直布设。
本实施例中,所述顶推板一14-51外侧设置有多道加劲板一14-52,多道所述加劲板一14-52均与顶推板一14-51呈垂直布设,多道所述加劲板一14-52均安装在所述长方形平面框架上且其均与所述长方形平面框架呈垂直布设。
所述顶推板二14-61外侧设置有多道加劲板二14-62,多道所述加劲板二14-62均与顶推板二14-61呈垂直布设,多道所述加劲板二14-62均安装在所述长方形平面框架上且其均与所述长方形平面框架呈垂直布设。多道所述加劲板二14-62与多道所述加劲板一14-52呈对称布设。
同时,所述长方形平面框架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一个限位台14-7,两个所述限位台14-7之间的间距与反力座14-3的纵向宽度一致,所述反力座14-3卡装在两个所述限位台14-7之间。
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限位台14-7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加劲板四14-8。
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劲板一14-52、加劲板二14-62和加劲板四14-8均为三角板。多道所述加劲板二14-62与多道所述加劲板一14-52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多道所述加劲板二14-62呈均匀布设,且多道所述加劲板一14-52呈均匀布设。
如图12所示,所述反力座3包括平铺在杆件二14-12上的底板14-31和安装在底板14-31前端正上方的反力板一14-32,所述底板14-31和反力板一14-32均为矩形平板,所述底板14-31和反力板一14-32的纵向长度均与所述长方形平面框架中内框的纵向宽度相同。
实际加工时,所述反力座14-3还包括布设在所述反力板一14-32外侧的多道加劲板三14-33,多道所述加劲板三14-33均与反力板一14-32呈垂直布设,多道所述加劲板三14-33均安装在底板14-31上且其均与底板14-31呈垂直布设。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劲板三14-33为三角板,多道所述加劲板三14-33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且多道所述加劲板三14-33呈均匀布设。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板14-31、反力板一14-32和多道所述加劲板三14-33加工制作为一体。
本实施例中,所述紧固件一和所述紧固件二均为高强螺栓二14-9。
如图13所示,实际使用过程中,当需对两个需合拢杆件进行对拉减小间隙调节时,先将本发明的持力框14-2固定安装于杆件二14-12上,再将反力座14-3固定安装于杆件一14-11上,安装完成后将液压支顶油缸一14-4支顶于顶推板二14-61与反力座14-3之间,之后启动液压支顶油缸一14-4使得杆件一14-11与杆件二14-12之间的间隙逐渐减小直至满足预定的杆件合拢要求为止。
如图14所示,当需对两个需合拢杆件进行对推增大间隙调节时,先将本发明的持力框14-2固定安装于杆件二14-12上,再将反力座14-3固定安装于杆件一14-11上,安装完成后将液压支顶油缸一14-4支顶于顶推板一14-51与反力座14-3之间,之后启动液压支顶油缸一14-4使得杆件一14-11与杆件二14-12之间的间隙逐渐增大直至满足预定的间隙要求。
对杆件一14-11与杆件二14-12之间的间隙进行减小或增大调节过程中,在持力框14-2与反力座14-3的共同作用下,杆件一14-11与杆件二14-12仅在中心轴线上进行前后移动,并结合液压支顶油缸一14-4对杆件一14-11与杆件二14-12之间的间隙进行调整,有效保证了杆件一14-11与杆件二14-12上的高强螺栓孔孔位在水平方向上对位准确,使得两个需合拢杆件间间隙满足高强螺栓安装时对杆件螺栓孔精确对位的要求,从而使钢桁梁合拢时的杆件拼装能够高效、高质量完成。
本实施例中,两个需合拢杆件为左侧梁段2右端的上弦杆和上弦连接杆5或者左侧梁段2右端的上弦杆与上弦连接杆5。
如图15、图16所示,所述合拢杆件高差调节装置包括布设在需合拢杆件三15-1上的液压支顶油缸二15-2和底部固定安装在需合拢杆件四15-3上的反力架,所述液压支顶油缸二15-2与所述反力架之间垫装有反力板二15-4;所述需合拢杆件四15-3为与需合拢杆件三15-1对接的杆件,所述需合拢杆件四15-3的上表面高度低于需合拢杆件三15-1的上表面高度;所述需合拢杆件四15-3和需合拢杆件三15-1呈平行布设且二者布设在同一竖直面上,所述需合拢杆件四15-3和需合拢杆件三15-1的上表面呈平行布设,所述反力板二15-4与需合拢杆件四15-3的上表面呈平行布设,所述液压支顶油缸二15-2与需合拢杆件三15-1的上表面呈垂直布设。
本实施例中,所述反力架布设在需合拢杆件四15-3的中心轴线上,所述液压支顶油缸二15-2布设在需合拢杆件三15-1的中心轴线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反力架包括固定在需合拢杆件四15-3上的底座板15-51和安装在底座板15-51上的多个反力托板15-52,多个所述反力托板15-52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多个所述反力托板15-52形成一个供液压支顶油缸二15-2支顶的水平台,所述水平台位于液压支顶油缸二15-2正上方,所述反力板二15-4垫装于液压支顶油缸二15-2与所述水平台之间。
实际布设安装时,所述底座板15-51平铺在需合拢杆件四15-3上,且底座板15-51通过多个紧固件固定安装在需合拢杆件四15-3的上表面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紧固件为高强螺栓三15-7。结合图17,所述底座板15-51上开有多个分别供所述高强螺栓三15-7安装的螺栓安装孔15-8。
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反力托板15-52均与需合拢杆件四15-3的中心轴线呈平行布设,多个所述反力托板15-52均与底座板15-51呈垂直布设。
实际加工时,所述反力托板15-52的形状为“7”字形或“Z”字形。本实施例中,所述反力托板15-52的形状为“7”字形。
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反力托板15-52呈均匀布设。
本实施例中,所述反力托板15-52的数量为6个。实际加工时,可以根据具体需要,对所述反力托板15-52的数量和相邻两个所述反力托板15-52之间的间距进行相应调整。
所述液压支顶油缸二15-2与需合拢杆件三15-1之间垫装有滑板二15-6,所述滑板二15-6与反力板二15-4呈平行布设。
本实施例中,所述滑板二15-6位于反力板二15-4的正下方,并且所述滑板二15-6为MGE滑板。
实际加工时,所述滑板二15-6、反力板二15-4和底座板15-51均为矩形板。
实际使用时,先将所述反力架安装在高度较低的需合拢杆件四3上,再在所述反力架与需合拢杆件三15-1之间支顶液压支顶油缸二15-2,之后启动液压支顶油缸二15-2使得需合拢杆件三15-1与需合拢杆件四15-3之间的高差逐渐减小直至满足预定的杆件合拢要求为止,从而使得需合拢杆件三15-1与需合拢杆件四15-3上的高强螺栓孔孔位在竖直方向上对位准确,并相应使得两个需合拢杆件的高差满足高强螺栓安装时对杆件螺栓孔精确对位的要求,从而使钢桁梁合拢时的杆件拼装能够高效、高质量完成。
本实施例中,所述需合拢杆件三15-1和需合拢杆件四15-3分别为与左侧梁段2右端的上弦杆和上弦连接杆5或者左侧梁段2右端的上弦杆与上弦连接杆5。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变高度连续钢桁梁的合拢方法,所架设变高度连续钢桁梁由左侧梁段(2)和右侧梁段(3)拼装而成,所述左侧梁段(2)和右侧梁段(3)之间的连接处为所架设变高度连续钢桁梁的合拢口,所述左侧梁段(2)和右侧梁段(3)均通过多个沿纵桥向布设的桥墩(1-1)进行支撑,多个所述桥墩(1-1)的墩顶中部均设置有梁段临时支撑座(1-2),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左侧梁段与右侧梁段架设:采用架梁吊机分别对左侧梁段(2)和右侧梁段(3)进行架设,架设完成的左侧梁段(2)和右侧梁段(3)均支撑在桥墩(1-1)上所设置的梁段临时支撑座(1-2)上;
每个所述桥墩(1-1)的墩顶上均设置有对所支撑梁段的标高以及横桥向和纵桥向位置进行调整的钢梁起顶装置;其中,对左侧梁段(2)进行支撑的多个桥墩(1-1)上所设置的所述钢梁起顶装置组成对左侧梁段(2)的布设位置进行调整的左侧梁段位置调整装置,对右侧梁段(3)进行支撑的多个桥墩(1-1)上所设置的所述钢梁起顶装置组成对右侧梁段(3)的布设位置进行调整的右侧梁段位置调整装置;
步骤二、合拢:对步骤一中架设完成的左侧梁段(2)和右侧梁段(3)进行合拢,所述左侧梁段(2)右端的下弦杆与右侧梁段(3)左端的下弦杆之间通过下弦连接杆(4)进行连接,所述左侧梁段(2)右端的上弦杆与右侧梁段(3)左端的上弦杆之间通过上弦连接杆(5)进行连接,所述下弦连接杆(4)与上弦连接杆(5)之间通过连接杆一(6)进行连接;
所述下弦连接杆(4)左端与左侧梁段(2)右端的下弦杆之间通过合龙铰一进行连接,所述合龙铰一包括连接板一(8-1)以及安装在连接板一(8-1)上的铰轴一和铰轴二,所述连接板一(8-1)左侧通过多个紧固件一固定安装在左侧梁段(2)右端的下弦杆上,所述连接板一(8-1)右侧和下弦连接杆(4)左端均对应开有供所述铰轴一安装的长圆孔一(8-4)和供所述铰轴二安装的圆孔一(8-5);
所述上弦连接杆(5)左端与左侧梁段(2)右端的上弦杆之间通过合龙铰二进行连接,所述合龙铰二包括连接板二(9-1)以及安装在连接板二(9-1)上的铰轴三、铰轴四和铰轴五,所述连接板二(9-1)左侧通过多个紧固件二固定安装在左侧梁段(2)右端的上弦杆上,所述连接板二(9-1)右侧和上弦连接杆(5)左端均对应开有供所述铰轴三安装的长圆孔二(9-5)、供所述铰轴四安装的上圆孔(9-6)和供所述铰轴五安装的下圆孔(9-7);
所述长圆孔一(8-4)和圆孔一(8-5)均布设在连接板一(8-1)的右侧中部,并且长圆孔一(8-4)位于圆孔一(8-5)左侧;所述长圆孔二(9-5)和上圆孔(9-6)均布设在连接板二(9-1)的右侧上部,所述长圆孔二(9-5)位于上圆孔(9-6)左侧,所述下圆孔(9-7)位于上圆孔(9-6)下方;
对左侧梁段(2)和右侧梁段(3)进行合拢时,合拢过程如下:
步骤201、下弦连接杆安装:先采用所述架梁吊机将下弦连接杆(4)吊装到位,并将下弦连接杆(4)右端与右侧梁段(3)左端的下弦杆紧固连接;之后,通过多个所述紧固件一将连接板一(8-1)固定在左侧梁段(2)右端的下弦杆上;然后,采用所述左侧梁段位置调整装置和所述右侧梁段位置调整装置分别对左侧梁段(2)和右侧梁段(3)的标高以及横桥向和纵桥向位置进行调整;待左侧梁段(2)和右侧梁段(3)均调整到位后,通过所述铰轴一和所述铰轴二对连接板一(8-1)和下弦连接杆(4)进行临时连接;
步骤202、连接杆一安装:采用所述架梁吊机将连接杆一(6)吊装到位,并将连接杆一(6)的下端通过多个所述紧固件三固定安装在步骤201中已安装完成的下弦连接杆(4)上;
步骤203、上弦连接杆安装:先采用所述架梁吊机将上弦连接杆(5)吊装到位,并将上弦连接杆(5)右端与右侧梁段(3)左端的上弦杆紧固连接;之后,通过多个所述紧固件二将连接板二(9-1)固定在左侧梁段(2)右端的上弦杆上;然后,采用所述左侧梁段位置调整装置和所述右侧梁段位置调整装置分别对左侧梁段(2)和右侧梁段(3)的标高以及横桥向和纵桥向位置进行调整;待左侧梁段(2)和右侧梁段(3)均调整到位后,通过所述铰轴三、铰轴四和铰轴五对连接板二(9-1)和上弦连接杆(5)进行临时连接;
步骤204、各杆件紧固连接:通过多个紧固件四将连接杆一(6)上端固定安装在步骤203中已安装完成的上弦连接杆(5)上;同时,通过多个所述紧固件五将连接板一(8-1)右侧与下弦连接杆(4)左端进行紧固连接,并通过多个所述紧固件六将连接板二(9-1)右侧和上弦连接杆(5)左端进行紧固连接。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高度连续钢桁梁的合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高度连续钢桁梁由多个沿纵桥向布设且结构和尺寸均相同的平面桁架组成,多个所述平面桁架的跨度均与所述变高度连续钢桁梁的跨度一致;相邻两个所述平面桁架之间通过上平联和下平联进行紧固连接;多个所述平面桁架的数量为N个,其中N≥2;
步骤二中所述左侧梁段(2)和右侧梁段(3)合拢后,获得施工完成的N个所述平面桁架;然后,在相邻两个所述平面桁架之间安装所述上平联和所述下平联。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变高度连续钢桁梁的合拢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钢梁起顶装置包括两个分别布设在梁段临时支撑座(1-2)左右两侧的起顶机构;所述起顶机构包括布设在桥墩(1-1)墩顶上的滑道梁(1-4),所述滑道梁(1-4)上平铺有一层不锈钢板(1-5),所述不锈钢板(1-5)上方设置有一个能在纵桥向上进行左右移动且能在横桥向上进行前后移动的垫梁(1-7),所述不锈钢板(1-5)与垫梁(1-7)之间垫装有滑板一(1-6),所述垫梁(1-7)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在竖直方向上对所支撑梁段(1-10)进行支顶的竖向支顶油缸(1-8),所述垫梁(1-7)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呈水平向布设且推动垫梁(1-7)在横桥向上进行前后移动的水平支顶油缸一(1-13);位于梁段临时支撑座(1-2)左侧的垫梁(1-7)左侧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呈水平向布设且推动垫梁(1-7)在纵桥向上向右移动的水平支顶油缸二(1-11),位于梁段临时支撑座(1-2)右侧的垫梁(1-7)右侧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呈水平向布设且推动垫梁(1-7)在纵桥向上向左移动的水平支顶油缸三(1-12)。
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变高度连续钢桁梁的合拢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每个所述桥墩(1-1)所设置的所述钢梁起顶装置的数量均为N个,N个所述钢梁起顶装置分别布设在N个所述平面桁架的正下方,N个所述钢梁起顶装置沿横桥向方向由前至后进行布设;步骤203中所述上圆孔(9-6)与下圆孔(9-7)的孔径相同,所述铰轴四的直径小于所述铰轴五的直径。
5.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变高度连续钢桁梁的合拢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桥墩(1-1)的墩顶中部所设置梁段临时支撑座(1-2)的数量为N个,N个所述梁段临时支撑座(1-2)分别布设在N个所述平面桁架的正下方,N个所述梁段临时支撑座(1-2)沿横桥向方向由前至后进行布设。
6.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变高度连续钢桁梁的合拢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01中采用所述左侧梁段位置调整装置和所述右侧梁段位置调整装置分别对左侧梁段(2)和右侧梁段(3)的标高以及横桥向和纵桥向位置进行调整后,使得连接板一(8-1)右侧和下弦连接杆(4)左端所开的长圆孔一(8-4)相互重合;之后,在相互重合的两个所述长圆孔一(8-4)内插装所述铰轴一;然后,通过所述合拢杆件间隙调节装置和/或合拢杆件高差调节装置对左侧梁段(2)右端的下弦杆与下弦连接杆(4)之间的间隙和/或高差进行精调,使得连接板一(8-1)右侧和下弦连接杆(4)左端所开的圆孔一(8-5)相互重合;随后,在相互重合的两个所述圆孔一(8-5)内插装所述铰轴二;
步骤203中采用所述左侧梁段位置调整装置和所述右侧梁段位置调整装置分别对左侧梁段(2)和右侧梁段(3)的标高以及横桥向和纵桥向位置进行调整后,使得连接板二(9-1)右侧和上弦连接杆(5)左端所开的长圆孔二(9-5)相互重合;随后,在相互重合的两个所述长圆孔二(9-5)内插装所述铰轴三;之后,先通过所述左侧梁段位置调整装置和所述右侧梁段位置调整装置分别对左侧梁段(2)和右侧梁段(3)的标高以及横桥向和纵桥向位置进行粗调,再通过所述合拢杆件间隙调节装置和/或合拢杆件高差调节装置对左侧梁段(2)右端的上弦杆与上弦连接杆(5)之间的间隙和/或高差进行精调,使得连接板二(9-1)右侧和上弦连接杆(5)左端所开的下圆孔(9-7)相互重合;随后,在相互重合的两个所述下圆孔(9-7)内插装所述铰轴五后,再拔出所述铰轴三;然后,先通过所述左侧梁段位置调整装置和所述右侧梁段位置调整装置分别对左侧梁段(2)和右侧梁段(3)的标高以及横桥向和纵桥向位置进行粗调,再通过所述合拢杆件间隙调节装置和/或合拢杆件高差调节装置对左侧梁段(2)右端的上弦杆与上弦连接杆(5)之间的间隙和/或高差进行精调,使得连接板二(9-1)右侧和上弦连接杆(5)左端所开的上圆孔(9-6)相互重合;最后,在相互重合的两个所述上圆孔(9-6)内插装所述铰轴四。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变高度连续钢桁梁的合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拢杆件间隙调节装置包括液压支顶油缸一(14-4)、布设在两个需合拢杆件连接处上方的持力框(14-2)和布设在持力框(14-2)内部的反力座(14-3),两个所述需合拢杆件分别为杆件一(14-11)和与杆件一(14-11)对接的杆件二(14-12),所述杆件一(14-11)与杆件二(14-12)布设在同一直线上,所述杆件一(14-11)与杆件二(14-12)的上表面布设在同一平面上;所述持力框(14-2)和液压支顶油缸一(14-4)均与杆件一(14-11)的中心轴线呈平行布设,所述液压支顶油缸一(14-4)和反力座(14-3)均布设在持力框(14-2)的中心轴线上,所述反力座(14-3)与杆件一(14-11)的中心轴线呈垂直布设;所述持力框(14-2)的一端为固定端且其另一端为活动端,所述固定端通过多个紧固件一固定安装在杆件一(14-11)上,所述反力座(14-3)通过多个紧固件二固定安装在杆件二(14-12)上;所述活动端上设置有顶推板一(14-51),所述固定端上设置有与顶推板一(14-51)呈平行布设的顶推板二(14-61),且顶推板二(14-61)与顶推板一(14-51)呈对称布设;所述反力座(14-3)、顶推板一(14-51)和顶推板二(14-61)均与杆件一(14-11)的上表面呈垂直布设,所述顶推板一(14-51)和顶推板二(14-61)均与反力座(14-3)呈平行布设;所述液压支顶油缸一(14-4)支顶于顶推板一(14-51)与反力座(14-3)之间或者顶推板二(14-61)与反力座(14-3)之间。
8.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变高度连续钢桁梁的合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拢杆件高差调节装置包括布设在需合拢杆件三(15-1)上的液压支顶油缸二(15-2)和底部固定安装在需合拢杆件四(15-3)上的反力架,所述液压支顶油缸二(15-2)与所述反力架之间垫装有反力板二(15-4);所述需合拢杆件四(15-3)为与需合拢杆件三(15-1)对接的杆件,所述需合拢杆件四(15-3)的上表面高度低于需合拢杆件三(15-1)的上表面高度;所述需合拢杆件四(15-3)和需合拢杆件三(15-1)呈平行布设且二者布设在同一竖直面上,所述需合拢杆件四(15-3)和需合拢杆件三(15-1)的上表面呈平行布设,所述反力板二(15-4)与需合拢杆件四(15-3)的上表面呈平行布设,所述液压支顶油缸二(15-2)与需合拢杆件三(15-1)的上表面呈垂直布设。
9.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变高度连续钢桁梁的合拢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采用架梁吊机分别对左侧梁段(2)和右侧梁段(3)进行架设时,采用左侧架梁吊机(11-1)由左至右对左侧梁段(2)进行拼装,并且采用右侧架梁吊机(11-2)由右至左对右侧梁段(3)进行拼装;步骤二中对左侧梁段(2)和右侧梁段(3)进行合拢之前,所述左侧架梁吊机(11-1)和右侧架梁吊机(11-2)对称布设在所述合拢口的左右两侧;步骤201中对下弦连接杆(4)进行安装时,采用右侧架梁吊机(11-2)对下弦连接杆(4)进行吊装;步骤202中对连接杆一(6)进行安装时,采用右侧架梁吊机(11-2)对连接杆一(6)进行吊装;步骤203中对上弦连接杆(5)进行安装时,采用右侧架梁吊机(11-2)对上弦连接杆(5)进行吊装。
10.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变高度连续钢桁梁的合拢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下弦连接杆(4)与左侧梁段(2)右端的上弦杆之间通过连接杆二(7)进行连接,所述上弦连接杆(5)与右侧梁段(3)左端的下弦杆之间通过连接杆三(8)进行连接;所述连接杆二(7)下端与下弦连接杆(4)之间通过合龙铰三进行连接,所述合龙铰三包括连接板三(12-1)和安装在连接板三(12-1)上的铰轴六,所述连接板三(12-1)固定安装在下弦连接杆(4)上,所述连接板三(12-1)和连接杆二(7)下端均对应开有供所述铰轴六安装的圆孔四(12-3);
步骤二中对左侧梁段(2)和右侧梁段(3)进行合拢之前,所述连接杆三(8)底部紧固安装在右侧梁段(3)左端的下弦杆上;步骤201中所述下弦连接杆(4)安装完成后且步骤202中对连接杆一(6)进行安装之前,先对连接杆二(7)进行安装;
实际对连接杆二(7)进行安装时,先采用所述架梁吊机将连接杆二(7)吊装到位,并将连接杆二(7)上端固定安装在左侧梁段(2)右端的上弦杆上;然后,通过所述铰轴六对连接板三(12-1)和连接杆二(7)进行临时连接;
步骤203中所述上弦连接杆(5)安装完成后,还需采用多个紧固件七将连接杆二(7)下端固定安装在连接板三(12-1)上。
CN201310270649.0A 2013-06-30 2013-06-30 一种变高度连续钢桁梁的合拢方法 Active CN1032907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70649.0A CN103290785B (zh) 2013-06-30 2013-06-30 一种变高度连续钢桁梁的合拢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70649.0A CN103290785B (zh) 2013-06-30 2013-06-30 一种变高度连续钢桁梁的合拢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90785A CN103290785A (zh) 2013-09-11
CN103290785B true CN103290785B (zh) 2015-07-01

Family

ID=490922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70649.0A Active CN103290785B (zh) 2013-06-30 2013-06-30 一种变高度连续钢桁梁的合拢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29078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78699B (zh) * 2015-06-18 2016-08-31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俯仰式桁架桥制造方法
CN105862607B (zh) * 2016-05-24 2017-09-19 西安公路研究院 一种连续刚构桥合拢段顶推用顶板顶推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107297600B (zh) * 2017-06-30 2019-08-09 中建钢构有限公司 高强度螺栓孔群桁架的制作方法
CN109868749B (zh) * 2019-03-15 2020-09-08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钢桁梁逐孔架设合龙口抗风锁定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10219241A (zh) * 2019-04-03 2019-09-10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变高度钢桁梁的合拢方法
CN110512521B (zh) * 2019-07-30 2021-06-29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大节段钢桁梁的对接装置和对接方法
CN111455851A (zh) * 2020-04-01 2020-07-28 冉光全 一种用于节段预制拼装梁的临时预应力装置
CN112281683B (zh) * 2020-09-09 2022-03-08 中交武汉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大吨位长距离钢箱梁的双向顶推工艺
CN113123250B (zh) * 2021-05-10 2023-03-14 南通帆森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钢桁梁精准拼装调整装置及拼装施工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27131A (ja) * 2001-02-06 2002-08-14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既設橋の端部拡幅方法
JP2008274636A (ja) * 2007-04-27 2008-11-13 Ps Mitsubishi Construction Co Ltd トラス橋の架設方法
CN101644024A (zh) * 2009-08-21 2010-02-10 重庆交通大学 预应力钢桁-砼组合连续刚构桥及施工方法
CN201695338U (zh) * 2010-06-18 2011-01-05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悬臂拼装钢梁起顶装置
KR20110041145A (ko) * 2009-10-15 2011-04-21 (주)대우건설 충전강관 트러스거더교의 연속화 시공방법
CN102373671A (zh) * 2011-11-18 2012-03-14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钢桁梁柔性拱桥带拱顶推施工方法
CN202380403U (zh) * 2011-12-13 2012-08-15 广东省公路勘察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拱桥拱肋的整体提升系统
CN103015304A (zh) * 2013-01-09 2013-04-03 重庆交通大学 内置斜腿刚架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箱梁桥及其施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27131A (ja) * 2001-02-06 2002-08-14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既設橋の端部拡幅方法
JP2008274636A (ja) * 2007-04-27 2008-11-13 Ps Mitsubishi Construction Co Ltd トラス橋の架設方法
CN101644024A (zh) * 2009-08-21 2010-02-10 重庆交通大学 预应力钢桁-砼组合连续刚构桥及施工方法
KR20110041145A (ko) * 2009-10-15 2011-04-21 (주)대우건설 충전강관 트러스거더교의 연속화 시공방법
CN201695338U (zh) * 2010-06-18 2011-01-05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悬臂拼装钢梁起顶装置
CN102373671A (zh) * 2011-11-18 2012-03-14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钢桁梁柔性拱桥带拱顶推施工方法
CN202380403U (zh) * 2011-12-13 2012-08-15 广东省公路勘察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拱桥拱肋的整体提升系统
CN103015304A (zh) * 2013-01-09 2013-04-03 重庆交通大学 内置斜腿刚架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箱梁桥及其施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90785A (zh) 2013-09-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90785B (zh) 一种变高度连续钢桁梁的合拢方法
CN103614969B (zh) 一种钢桁梁拼装架设施工工艺
CN103614970A (zh) 钢桁梁拼装架设施工用纵向拖拉及横向顶推滑移系统
CN102713071A (zh) 利用了架设索的无张力斜拉索状态的斜拉桥施工方法及用于其的架设索
CN103437279B (zh) 高空现浇箱梁承压支柱及其施工工艺
CN103938552A (zh) 大跨度钢桁拱桥自平衡悬拼施工方法及主墩限位支座
CN203924349U (zh) 一种预制墙板与叠合梁快速安装连接结构
CN103572708B (zh) 大跨度混凝土连续梁桥边跨合拢装置及方法
CN104005338B (zh) 一种大跨斜拉桥塔梁三向临时固结结构
CN104727227B (zh) 一种中承式钢箱系杆拱桥敞口格构式钢梁整节段架设方法
CN105603877A (zh) 一种大跨度斜拉桥钢梁锁定与调梁方法
CN101158146A (zh) 斜拉桥主梁滑动模架系统及施工方法
CN102535348A (zh) 一种铰塔斜拉桥斜拉索的张拉方法
CN104652245A (zh) 一种斜拉桥纵向约束方法
CN207998792U (zh) 一种挂篮支架安装结构
CN207295506U (zh) 一种道路桥梁裂缝加固装置
CN108342976A (zh) 一种面板拼接型施工栈桥
CN207987749U (zh) 骑索式桥面吊机
CN109457619B (zh) 一种用于混凝土主梁现浇施工的复合型多功能移动支架
CN103557011B (zh) 一种侧墙台车
KR101200986B1 (ko) 교량 가설용 서비스 윈치를 구비한 빔 런처
CN103806374B (zh) 装配式公路钢桥整体轨道架设推送系统及架设推送工艺
CN203866711U (zh) 一种大跨斜拉桥塔梁三向临时固结结构
CN106012863A (zh) 一种吊装门架及其在异型反对称钢主塔施工中的使用方法
CN206538687U (zh) 斜拉桥边跨梁段架设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