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87698B - 饮料用容器的栓体 - Google Patents

饮料用容器的栓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87698B
CN103287698B CN201310057121.5A CN201310057121A CN103287698B CN 103287698 B CN103287698 B CN 103287698B CN 201310057121 A CN201310057121 A CN 201310057121A CN 103287698 B CN103287698 B CN 1032876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d
locking member
locking
main body
ke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5712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87698A (zh
Inventor
河野达也
杜宏梁
松山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hermos China Housewares Co Ltd
Thermos KK
Original Assignee
Thermos China Housewares Co Ltd
Thermos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ermos China Housewares Co Ltd, Thermos KK filed Critical Thermos China Housewar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2876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876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876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876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 Thermally Insulated Containers For Foo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饮料用容器的栓体,该栓体以设置更少的零部件的件数的方式对盖体的回动和滑动卡定部件进行施力。盖体(5),在盖闭状态下借助附设在铰接轴(15)附近的环状弹性部件(35)的弹性,使盖体(5)接受朝向打开方向的施力。环状弹性部件(35),在盖闭状态的盖体(5)的内部使滑动卡定部件(26)朝向卡定方向进行施力。借助牵拉滑动卡定部件(26),得以解除盖体(5)与滑动卡定部件(26)的卡定状态,进而打开盖体(5)。依据使用环状弹性部件(35),能够进行盖体(5)与栓体主体(4)的卡定以及盖体(5)的回动。另外,借助环状弹性部件(35)的牵拉力牵拉滑动卡定部件(26),进而能够固定盖体(5)。

Description

饮料用容器的栓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饮料用容器的栓体。
背景技术
已知,在以往的饮料用容器中,盖体借助铰接轴被回动自如地设置,而且,作为借助弹性部件接受朝向开盖方向的施力的饮料用容器的栓体,其弹性部件为被设置在铰接轴的金属制扭簧等(例如专利文献1~5)。而且,相对栓体主体,为了成为盖闭盖体的状态,被设置在盖体的上表面且朝向铰接轴方向滑动的滑动操作方式的卡定部件被配置在栓体主体的内侧、即液体通路侧(例如专利文献1~3)。还已知,相对这些,将卡定部件可回动地配置在栓体主体的外周侧、即与铰接轴对置侧(例如专利文献4)。
另外,还已知,弹性部件作为非金属制的部件,包括:将凸起部整体地突出设置在盖体,并将由非金属制材料形成的软质合成树脂或橡胶等的弹性部件嵌装在该凸起部的弹性部件(例如专利文献6);将朝向打开盖体方向施力的弹性部件以环状放置在铰接轴附近的弹性部件(例如专利文献7);以及,被安装在铰接轴附近的橡胶状弹性体,且在盖闭上盖时其橡胶状弹性体在盖主体与上盖之间以弹性变形方式所构成的弹性部件(例如专利文献8);进一步,卡合开闭盖和盖主体,并且朝向开闭盖成为盖闭或开放状态的方向施力的弹性部件(例如专利文献9)。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62003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362003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3620040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第3620042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第3075175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专利第3937428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专利第4736133号公报
专利文献8:日本特开平7-61456号公报
专利文献9:日本特开2000-85820号公报
在如以所述专利文献1~5的方式被设置在铰接轴的弹性部件为金属制扭簧等的情况下,不仅弹簧本身的制造成本比较高,并且其组装也困难。由于为金属制,端部的毛刺在处理不充分的情况下,在与盖体的树脂部件的结合部由于毛刺/边角部分的存在,进而成为导致划痕的发生和阻碍回动操作的原因。
进一步,在弹性部件为金属制的情况下,由于金属疲劳等原因则有可能打不开盖体。更进一步,还有生锈、碎片混入饮料内以及误饮等的可能性。
另外,在滑板操作方式的卡定部件卡定在以所述专利文献1~4方式的栓体主体的内侧的构造中,需要将卡合孔设置在栓体主体的内侧,但在所述所述专利文献5没有这样的设置,因此不能较大地设定卡定部件。这样,一旦变大卡定部件则有栓体主体的外形也随之变大的可能。
一方,由于弹性部件为非金属制,由于由盖闭位置到开始打开后的某种角度起始,其前面不再产生弹力,因此不是从盖体的全闭向全开移动的全部工程,进而产生盖体不能打开至最后等的盖体得不到全开的情况。另外,弹性部件从安装部脱落也是导致打不开盖体的原因。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饮料用容器的栓体。借助以设置较少的零部件的件数的方式进行盖体的回动和对卡定部件的施力,在削减零部件的件数、缩短组装时间以及更为有效地利用盖体的内部空间的同时,借助弹性部件将盖体全开,其清洗性也得以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饮料用容器的栓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栓体主体,其被装卸自如地安装在饮料容器主体的上部开口部;液体通路,其被形成在所述栓体主体的内部;注入口或饮用口,其被设置在所述液体通路的上部,并被设置在所述栓体主体的前侧;盖体,其通过铰接轴,被回动自如地轴支承在所述栓体主体的后侧,并开闭所述液体通路;防水部件,其被设置在所述盖体,并密闭所述液体通路;滑动卡定部件,其于水平方向被进退自如地设置在所述盖体的上部和下部之间,且接受朝向水平方向的施力。其中,
所述盖体在盖闭状态下借助被附设在所述铰接轴附近的环状弹性部件的弹性,接受朝向打开方向的施力,并且,所述环状弹性部件在盖闭状态的所述盖体的内部将所述滑动卡定部件朝向卡定方向施力,并通过牵拉所述滑动卡定部件,所述栓体主体与所述滑动卡定部件的卡定状态被解除,从而打开所述盖体。
本发明的第二方案的饮料用容器的栓体以所述第一方案为基础,其特征在于,在通过将所述滑动卡定部件向打开所述盖体的方向牵拉,从而解除其与所述栓体主体的卡定时,设置在所述滑动卡定部件的突起将与所述栓体主体抵接,从而使所述盖体向斜上方上扬,进而回动并打开所述盖体。
本发明的第三方案的饮料用容器的栓体以所述第一方案为基础,其特征在于,当口杯部件被嵌装在所述盖体的外侧时,所述滑动卡定部件在被卡定之前与所述口杯部件的内表面接触,进而限制所述滑动卡定部件的活动。
本发明的第四方案的饮料用容器的栓体以所述第一至第三方案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卡定部件比所述盖体突出。
依据第一方案的发明,借助使用环状弹性部件,能够进行盖体与栓体的卡定以及盖体的回动。另外,借助环状弹性部件的牵拉力牵拉滑动卡定部件,进而固定盖体。因此,仅靠牵拉滑动卡定部件就能够使滑动卡定部件与栓体的卡定成为解除状态,从而借助牵拉盖体和滑动卡定部件回动盖体。为此,由于成为不配置卡定解除按钮和不配置于上下方向的弹性部件,而仅持有将滑动卡定部件向水平方向移动的卡定解除机构,因此能够减少零部件的件数。
依据第二方案的发明,借助设置在滑动卡定部件的突起抵接在栓体,盖体倾斜上扬,进而容易解除盖体与栓体的卡定。
依据第三方案的发明,在盖闭口杯部件时,其滑动卡定部件与口杯部件的内侧表面接触,进而限制盖体和口杯部件的活动。因此,由于卡定着的滑动卡定部件不能活动,因此,口杯部件在附着在容器主体时,能够构成打不开盖体的锁定机构。
依据第四方案的发明,由于滑动卡定部件比盖体突出,因此在视觉上容易分辨卡定解除。另外,即使在减压状态打不开盖体的情况下,也可将手指搭挂在盖体上将其打开。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整体剖视图。
图2为表示实施例1的栓体闭盖状态的立体图。
图3为表示实施例1的栓体闭盖状态的剖视图。
图4为表示实施例1的卡定解除状态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5为表示实施例1的栓体的开盖状态的立体图。
图6为表示实施例1的栓体的开盖状态的剖视图。
图7为表示实施例1的栓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8为表示实施例1的栓体的分解剖视图。
图9为表示实施例1的滑动卡定部件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2-饮料容器主体,3-上部开口部,4-栓体主体,12-注入口,15-铰接轴,20-液体通路,26-滑动卡定部件,35-环状弹性部件,36-倾斜承受面(突起),39-小突起部(卡定承受用突起),40-小突起部(卡定用突起),42-前方突起部。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加以说明。以下所说明的实施方式不限定在权力要求书中所述的本发明的内容。另外,以下所说明的所有的构造不必为本发明的必要条件。
实施例1
图1~9表示实施例1,保温瓶等的液体容器的栓体1包括:被称为外栓等的栓体主体4,其被装卸自如地安装在容器主体2的上部开口部3;被称为内栓等的盖体5,其于上下方向被回动地设置在栓体主体4的上部,进而能够开闭该栓体主体4的上部开口;以及卡定部6,其将盖体5卡定于栓体主体4,从而形成盖闭状态。其中,容器主体2将真空等的断热层9装置在外容器7与内容器8之间。进一步,将口杯部件10以覆盖盖体5的上方的方式装卸自如地设于容器主体2。有关于该口杯部件10,其将底部朝上,且能够与容器主体2的颈部外周螺合。在此,栓体1的中心线11被配置为与容器主体2的中心线11一致。
所述栓体主体4由栓体部13和安装部14构成。其中,有关于该栓体部13,其上部前侧设有朝向上方突出的注入口12的同时,该栓体部13本身被形成为有底筒状。另外,有关于该安装部14,其被设置在该栓体部13的下部且为被安装于容器主体2的安装部。在此,将栓体部13插入于容器主体2的上部开口部3内,进而将设于该栓体部13的下部的安装部14与容器主体2的颈部螺合,从而完成安装。
通过由水平方向的销所构成且为支轴的铰接轴15,盖体5以能够于上下方向显示铰链回动的方式被安装在栓体部13的上部后侧。由此,有关于栓体1,其与铰接轴15的径方向对置的一侧、即前侧成为注入口12。
所述栓体部13的上表面的大致中央形成有前后方向稍长的凹部17,该凹部17位于底壁16并倾斜为从铰接轴15一侧朝向注入口12一侧变低的状态。在此,分别将液体通孔18穿通设置在相对于底壁16的低的一侧;将空气孔19穿通设置在相对于底壁16的高的一侧。并且,将从该底壁16至上部开口、即与注入口12之间作为液体通路20。
所述盖体5由盖下体21和盖上体23所构成。其中,该盖下体21被松动地插入于凹部17的同时,其本身被形成为有底筒状。另外,该盖上体23通过空洞部22覆盖着所述盖下体21的上部开口。在此,所述盖下体21的外周以及底面安装有作为密封部件的防水部件24,该防水部件24在盖闭时能够闭塞液体通孔18和空气孔19。再者,盖下体21和盖上体23分别设有为下侧钩部和上侧钩部的嵌装部(未图示),从而通过该嵌装部,盖下体21和盖上体23被形成为一体。
所述盖上体23的外周面的前方设有卡定部6。同时,栓体主体4的外周面的前方下部设有能够使卡定部6与其卡定的卡定承受部25。另外,卡定部6被设于滑动卡定部件26的前部,该滑动卡定部件26位于盖体5的空洞部22中并能够随意地朝向前后方向滑动。
盖上体23被形成为从外部嵌于注入口12并俯视为以中心线11为中心的圆形的大致筒状。在此,该盖上体23的外周面的前侧、即外周面的注入口12一侧设有正视为矩形并连通内外的作为连通部的窗口27。该窗口27被形成为俯视为圆弧状,其长度为外周面的周长的1/6以下,在实施例中大致为1/10~1/12的长度。再者,以能够嵌合于窗口27的形式,将卡定部6设于所述滑动卡定部件26的前表面,该滑动卡定部件26为能够朝向前后方向滑动的滑动部件。进一步,该卡定部6具有能够嵌合于窗口27的朝下突起部28。所述朝下突起部28的下部设有朝内小突起部29,该朝内小突起部29即朝向上下方向的盖体5的中心线11。在此,该朝内小突起部29的下表面29D被形成为随着朝向内侧均匀地往上方倾斜的形状。
卡定承受部25位于窗口27的大致内侧,其在窗口27的下部一侧之处被突出设置为朝向外侧方向。该卡定承受部25的上表面25U被形成为随着朝向后方往上方倾斜的形状。在卡定于卡定部6的状态下,该卡定部6的前方的外周面6S和盖上体23的外周面23S被配置为同一曲面。另外,通过从滑动卡定部件26的前部向铰接轴15的方向延长且俯视为平板状的中间板部30,该滑动卡定部件26的后部被设置为与铰接轴15的轴承受31之间具有间隙32A。进一步,如图4所示,在中间板部30中的卡定部6与卡定解除纽33之间的上表面30A,具有与在盖上体23的前侧和卡定解除纽33显示在上方的前后方向为长孔状的贯通孔34之间的下表面23D面对的间隙32B。
具有为了将滑动部件26借助手指朝向与铰接轴15相反方向牵拉的上下方向的挡手部33A的卡定解除纽33,于前后方向被进退自如地设置在盖下体21和盖上体23之间的空洞部22,且其上部33U以面临上方的方式被设于形成在盖上体23的顶面23T的中央的前后方向的所述贯通孔34中,并且卡定解除纽33的下部33D整体地直立设置在中间板部30的前后方向的中间。而且,后面叙述的环状弹性部件35被连接在滑动卡定部件26,借助抵抗该环状弹性部件35的弹力,进而将卡定解除纽33朝向前方牵拉和滑动,由此,得以能够将卡定部6从卡定承受部25解除卡定。
而且,在如图9所示的为栓体主体4侧的与注入口12的上端12U对置的中间板部30的下表面,在盖闭状态下,借助中间板部30和整体的肋拱,被形成为后侧部位36B比前侧部位36F随即变低且为突起的倾斜承受面36,并且其间隙37被形成在注入口12的上端12U与在该上端12U的后方的倾斜承受面36的部位的之间。尚,也可不要该间隙。而且,从注入口12的上端12U直至后退到倾斜承受面36的途中的间隙37的水平方向的距离A被设定为比卡定部6与卡定承受部25的大致水平状态的前后方向的卡定长度B短(A<B)。
进一步,有关于为了在左右方向水平地安装铰接轴15的轴承受31,铰接轴15的中央部被贯通且被设置在栓体主体4的安装部14的上表面的后侧。该轴承受31为大致圆筒状,且以使中心轴线(未图示)与铰接轴15的中心轴线15Z一致的方式,从安装部14的上表面垂直地站立设置。
而且,为了在如图5、6所示的大于90°且小于180°打开的全开的状态下卡定盖体5,朝向后方且向上倾斜的小突起部39作为卡定承受用突起被设置在轴承受31的外周面。一方,朝向后面的小突起状的小突起部40作为卡定用突起被设置在栓体部13的后侧的上部外周,且小突起部40在通过与轴承受31的外周面稍有的间隙将盖体5于后侧朝向斜上方打开时,小突起部39能够卡定在小突起部40。
以下,对栓体1,且主要对将盖体5朝向开盖方向施力的铰接轴15周围的环状弹性部件35加以详细说明。
环状弹性部件35为呈现O环或橡皮圈样的橡胶和弹性体以及硅酮树脂等的环状的细长的结扣状。在实施例中所安装的为被形成圆形环状的部件。而且,该环状弹性部件35于开盖时在俯视下为矩形,且以挂靠的方式将为该一侧部的一侧边部35A卡定在轴承受31的前侧下部。一方,被配置在环状弹性部件35左右的为中间部并作为弹性部件主体的左右边部35B被配置在轴承受31的左右侧表面侧,且在闭盖时或半开时,折回扣挂在从轴承受31在左右突出设置的铰接轴15的周面的后侧,并且,在全开盖时,以位于铰接轴15的下方,且成为与铰接轴15的周面的后下侧接触的方式被朝向后方大致直线状地配置。即,该左右边部35B的折回,由于接触和通过靠一侧边部35A侧的铰接轴15的外周面的下部,因此以接触外周面的后侧并向上折回的方式被扣挂固定着。
进一步,将左右边部35B的前端侧,即为他侧部的他侧边部35C以搭挂的方式连接在滑动卡定部件26的后部侧。因此,朝向下方屈曲且形成为逆L字形的环状弹性部件35用的卡定承受部38被形成在滑动卡定部件26的后部。位于该卡定承受部25的他侧边部35C在闭盖时,被配置在比一侧边部35A位于前方,且比铰接轴15的中心轴线15Z朝向下方或水平方向。因此,直线状地贯通左右边部35B的凹部13A被形成在栓体部13的后上部。进而,卡定解除纽33处于不朝向前方牵拉的闭盖状态,左右边部35B则180°以上折回扣挂在铰接轴15。因此,环状弹性部件35在拉伸状态以向后方拉入的方式作用滑动卡定部件26,进而卡定部6被卡定在卡定承受部25。
而且,在该状态中,为抵抗环状弹性部件35的弹性进而将卡定解除纽33朝向前方牵拉从而成为闭盖状态,进而借助推进滑动卡定部件26,卡定部6的卡定状态被解除,并且环状弹性部件35拉伸。而且,由于左右边部35B以180°以上的范围折回扣挂在铰接轴15,因此,环状弹性部件35在拉伸状态以朝向后方拉入的方式作用在滑动卡定部件26。
进一步,被解除卡定状态的盖体5以铰接轴15为中心,借助由环状弹性部件35的左右边部35B回缩所产生的牵拉力,并接受朝向打开方向的施力,进而打开盖体5。
尚,图中符号41为设置在盖上体23的外周面23S的握抓时的防滑用突起,并以一定的间隔设置在周向。另外,符号42是表示为了解除所述卡定进而移动挡手部33A的方向的解除卡定方向标志,且将箭头等记号或文字以成形或印刷的方式形成在顶面23T。
进一步,在实施例中,卡定部6在与卡定承受部25处于卡定的状态中,前方突起部43由盖上体23的外周面23S于前方被配置在卡定部6的前表面的外周面6S的上部,且该前方突起部43被沿周向设置。因此,借助前方突起部43进而能够在卡定部6的前方的外周面6S的上部形成挡手或抠手。
另外,在将口杯部件10覆盖和螺着在栓体主体4的状态中,于前方突起部43和与该前方突起部43对置的口杯部件10的部位,即在实施例中与内周面之间的间隙的长度C比卡定部6与卡定承受部25的前后方向的卡定长度B短(C<B)。
以下,对所述构成及其作用加以说明。借助卡定部6卡定在卡定承受部25,其盖体5被维持在盖闭状态。在该状态中,随着环状弹性部件35的施力的力,卡定部6继续接受朝后的施力。而且,借助防水部件24得以封闭液体通孔18和空气孔19。
一方,在打开闭盖状态的盖体5时,由于抵抗环状弹性部件35的弹力,进而连同解除卡定方向标识42牵拉和推进卡定解除纽33,因此,卡定部6从卡定承受部25脱离进而卡定状态被解除。另外,使用者一将卡定解除纽33朝向前方牵拉进而解除卡定,则卡定部6的外周面6S从外周面23S向前方凸出。
而且,卡定部6与卡定承受部25的卡定状态被解除时,如图4所示,滑动卡定部件26一被朝向与铰接轴15对置侧牵拉和推进,则注入口12的上端12U则抵接在倾斜承受面36的前侧部位36F与后侧部位36B的中间部位36M。尚,在该抵接状态,卡定部6与卡定承受部25被维持在卡定状态。进一步,一推动滑动卡定部件26,其上端12U则以抵接状态由中间部位36M移动至后侧部位36B,上端12U借助将倾斜承受面36、进而将滑动卡定部件26朝向上方施力,卡定部6与卡定承受部25保持在卡定状态,且滑动卡定部件26朝向上方并朝向间隙32B侧弹性变形。而且,进一步一推进滑动卡定部件26,则卡定部6从卡定承受部25脱离,进而解除卡定状态,并且滑动卡定部件26,进而盖体5以铰接轴15为中心向上回动。因此,小突起部29的下表面29U由于越过卡定承受部25的上表面25U,因此,卡定部6不再返回到原来的位置,盖体5打开。即,能够防止再成为卡定状态的误操作。
这样一来,在解除卡定状态且打开盖体5后,已辨别解除的使用者将手从卡定解除纽33一离开,则卡定部6借助环状弹性部件35的还原弹力复归到铰接轴15侧,进而使卡定解除纽33卡定在贯通孔34的后端,则滑动卡定部件26停止。
其后,盖体5借助回缩为拉伸状态的左右边部35B,依据环状弹性部件35接受朝向打开方向的施力被90°以上打开。进一步回动,直至到卡定承受用小突起部39与卡定用小突起部40卡定为止,其盖体5被维持在朝向斜上方。在该状态下,倾斜容器主体2则能够将收纳液体从液体通孔18排出。
一方,一抵抗环状弹性部件35的弹力进而盖闭盖体5,则下表面29D与上表面25U抵接并滑动,且卡定部6暂且向前方移动后又后退进而卡定和盖闭在卡定承受部25。而且,在这样的盖闭状态下,口杯部件10被覆盖在栓体1。这样一来,在覆盖口杯部件10时,即使例如环状弹性部件35破损或脱落,由于设在卡定部6的前方突起部43与口杯部件10的内侧表面接触,因此,卡定着的卡定部6由于不能成为解除卡定状态,所以口杯部件10在被覆盖于容器主体2时,其盖体5为不能打开的状态。
如上所述,在所述实施例中,包括:栓体主体4,其被装卸自如地安装在容器主体2的上部开口部3;液体通路18,其被形成在该栓体主体4的内部;注入口12,其被设置在该液体通路18的上部且栓体主体4的前侧;盖体5,其通过铰接轴15被回动自如地轴支承在栓体主体4的后侧且开闭液体流路20,并且外嵌有栓体主体4;防水部件24,其被设置在该盖体5且密闭液体通路20;滑动卡定部件26,其在水平方向被进退自如地设置在盖体5的盖上体23与盖下体21之间的空洞部22,并且设在前侧的卡定部6能够卡定地被设置在其内侧,并且设在栓体主体4的外周前侧的卡定承受部25,且,将呈现在顶表面23T的为滑动用操作部的卡定解除纽33设置在上部。其中盖体5在盖闭状态借助附设在铰接轴15附近的环状弹性部件35的弹性,将盖体5接受朝向打开方向的施力,并且,环状弹性部件35在盖闭状态的盖体5的内部将滑动卡定部件26接受朝向卡定方向的施力,且借助牵拉滑动卡定部件26从而盖体5与滑动卡定部件26的卡定状态被解除。以打开盖体5的方式,借助使用环状弹性部件35,能够进行盖体5与栓体主体4的卡定以及盖体5的回动。借助环状弹性部件35的牵拉力牵拉滑动卡定部件26,进而固定盖体5。因此,仅靠将滑动卡定部件26向与铰接轴15对置侧牵拉时就能够将滑动卡定部件26与栓体主体4的卡定状态转化为解除状态,进而通过牵拉盖体5和滑动卡定部件26去回动盖体5。其结果,借助一个环状弹性部件35即可兼顾打开盖体5以及拉入滑动卡定部件26的功能,因此,在减少零部件的件数的同时,能够减少部件组装时所用的人数。
具体说来,在栓体主体4和盖体5,将左右边部35B搭挂并附设在铰接轴15的后部,并以俯视下为矩形的环状弹性部件35的一侧边部35A和他侧边部35C分别连接在铰接轴15的前侧下部和滑动卡定部件26的后部,借助环状弹性部件35的牵拉弹性,盖体5接受朝向打开方向的施力,并且环状弹性部件35的牵拉弹性将滑动卡定部件26朝向卡定方向施力,由于共有对卡定部6施力的环状弹性部件35和将盖体5处于打开状态的环状弹性部件35,因此零部件的件数少。尤其是,将细长状的环状弹性部件35的一侧边部35A卡定和连接在铰接轴15的轴承受31的前侧下部,并将一侧边部35A配置在比栓体主体4的铰接轴15的中心轴线15Z更靠近中心侧,并且将他侧边部35C卡定和连接在滑动卡定部件26的后部。在盖闭状态下,将环状弹性部件35的左右边部35B卷挂在铰接轴15的外周面后侧的大致半周,并且,借助将环状弹性部件35的他侧边部35C配置在比一侧边部35A在前方且在铰接轴15的中心轴线15Z的上方,在盖闭状态和半开时,环状弹性部件35形成为被搭挂在铰接轴15且折回的方式,在开盖状态下,将环状弹性部件35的中间部以大致直线状朝向后方位于所述铰接轴15的下方侧位置,环状弹性部件35借助以位于铰接轴15的中心轴线15Z的下方位置方式的环状弹性部件35的收缩力将盖体5朝向打开方向施力,由此,借助环状弹性部件35的收缩力能够将滑动卡定部件26可靠地朝向后方施力。
另外,在将滑动卡定部件26朝向打开盖体方向牵拉进而解除与栓体主体4的卡定时,为被设在滑动卡定部件26的突起的倾斜承受面36与栓体主体4抵接,盖体5向斜上方上扬,进而回动和打开所述盖体5。具体说来,与滑动卡定部件26的栓体主体4的上部对置、在实施例中与注入口12对置,并且,将上下方向的倾斜承受面36于前后方向设置在卡定部6与卡定承受部25的解除卡定之前或解除卡定之后能够抵接的部位,随着滑动卡定部件26的前进移动,其栓体主体4的上部将倾斜承受面36,进而将盖体5向上方举起,其结果,能够阻止在解除卡定部6与卡定承受部25的卡定之后其卡定部6与卡定承受部25再次返回卡定状态。
另外,为了在全开的状态下卡定盖体5,因此将卡定承受用突起39形成在轴承受31的外周面的后部,并且借助将卡定用突起40形成在盖体5的轴承受31的附近,进而能够固定盖体5。而且,在全开的状态下也容易清洗栓体1。
而且,卡定部6的前表面的周面6S的上部通过从盖上体23的外周面23S将前方突起部43配置在前方。由于卡定部6比盖体5突出,因此在视觉上容易分辨卡定解除。另外,即使在容器主体2的内部成为减压状态且难以活动滑动卡定部件26进而打不开盖体5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卡定部6的前方突起部42作为挡手等进而拉出卡定部6。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如上所述,涉及于本发明的饮料用容器的栓体能够适用于各种用途。另外,例如,饮用口也可被设置在栓体上。

Claims (3)

1.一种饮料用容器的栓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栓体主体,其被装卸自如地安装在饮料容器主体的上部开口部;
液体通路,其被形成在所述栓体主体的内部;
注入口或饮用口,其被设置在所述液体通路的上部,并被设置在所述栓体主体的前侧;
盖体,其通过铰接轴,被回动自如地轴支承在所述栓体主体的后侧,并开闭所述液体通路;
防水部件,其被设置在所述盖体,并密闭所述液体通路;
滑动卡定部件,其于水平方向被进退自如地设置在所述盖体的上部和下部之间,且接受朝向水平方向的施力,其中,
所述盖体在盖闭状态下借助被附设在所述铰接轴附近的环状弹性部件的弹性,接受朝向打开方向的施力,并且,所述环状弹性部件在盖闭状态的所述盖体的内部将所述滑动卡定部件朝向卡定方向施力,并通过牵拉所述滑动卡定部件,所述栓体主体与所述滑动卡定部件的卡定状态被解除,从而打开所述盖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料用容器的栓体,其特征在于,
在通过将所述滑动卡定部件向打开所述盖体的方向牵拉,从而解除其与所述栓体主体的卡定时,设置在所述滑动卡定部件的突起将与所述栓体主体抵接,从而使所述盖体向斜上方上扬,进而回动并打开所述盖体。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饮料用容器的栓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动卡定部件比所述盖体突出。
CN201310057121.5A 2012-02-24 2013-02-22 饮料用容器的栓体 Active CN1032876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38903A JP5430695B2 (ja) 2012-02-24 2012-02-24 飲料用容器の栓体
JP2012-038903 2012-02-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87698A CN103287698A (zh) 2013-09-11
CN103287698B true CN103287698B (zh) 2016-11-23

Family

ID=490893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57121.5A Active CN103287698B (zh) 2012-02-24 2013-02-22 饮料用容器的栓体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430695B2 (zh)
CN (1) CN10328769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00069B2 (ja) * 2012-03-21 2016-04-06 タイガー魔法瓶株式会社 栓体および飲料容器
JP6256011B2 (ja) * 2014-01-08 2018-01-10 タイガー魔法瓶株式会社 飲料用容器
JP6466387B2 (ja) * 2016-11-11 2019-02-06 サーモス株式会社 キャップユニット及び飲料用容器
JP7264743B2 (ja) 2019-06-20 2023-04-25 株式会社ジャノメ ミシン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52914A (en) * 1975-02-24 1976-04-27 Vogt Kuno J Re-sealable container lid
CN88102051A (zh) * 1987-03-04 1988-11-23 包装研究公司 一种用于可流动物料的分送器
GB2438191A (en) * 2006-05-18 2007-11-21 Double Team Inc Disposable lid for a drinking cup
CN101804885A (zh) * 2009-02-13 2010-08-18 太平洋市场国际有限责任公司 瓶塞子
CN102015474A (zh) * 2008-02-21 2011-04-13 埃克索鲁逊有限公司 容器盖子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37657A (ja) * 2006-11-29 2008-06-19 Thermos Kk 飲料用容器の栓体
JP5301398B2 (ja) * 2009-09-09 2013-09-25 コンビ株式会社 ストロー付き飲料容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52914A (en) * 1975-02-24 1976-04-27 Vogt Kuno J Re-sealable container lid
CN88102051A (zh) * 1987-03-04 1988-11-23 包装研究公司 一种用于可流动物料的分送器
GB2438191A (en) * 2006-05-18 2007-11-21 Double Team Inc Disposable lid for a drinking cup
CN102015474A (zh) * 2008-02-21 2011-04-13 埃克索鲁逊有限公司 容器盖子
CN101804885A (zh) * 2009-02-13 2010-08-18 太平洋市场国际有限责任公司 瓶塞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430695B2 (ja) 2014-03-05
CN103287698A (zh) 2013-09-11
JP2013173550A (ja) 2013-09-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87698B (zh) 饮料用容器的栓体
US10683146B2 (en) Lid assembly with button-actuated rotating straw mechanism
KR101584400B1 (ko) 음료 용기의 마개체
CN101370716B (zh) 容器的防止儿童开启的锁定装置
TWI492734B (zh) Drinks for containers
JP2007176537A (ja) 飲料容器用キャップ及び飲料容器
JP2002173162A (ja) 飲料用容器の栓体
US20200095031A1 (en) Container
JP5293848B2 (ja) 飲料用容器の栓体
KR200480377Y1 (ko) 텀블러 뚜껑
CN109398927A (zh) 盖单元以及饮料用容器
US10865020B2 (en) Drinking container with sliding closure
JP3130875U (ja) 飲料容器用蓋
KR101520176B1 (ko) 음료 용기의 마개체
US9340329B2 (en) Push-on twist-off bottle closure
JP2010235137A (ja) ボトルの吸気構造
JP7345982B2 (ja) 飲料容器
CN204161794U (zh) 按钮内藏式防误开容器盖
CN104902789B (zh) 旅行杯盖子
KR101399683B1 (ko) 음료용 용기의 마개체
JP2012020783A (ja) 飲料容器
KR102119174B1 (ko) 원터치 텀블러
JP2022180974A (ja) キャップユニット及びキャップ付き容器
JP5953854B2 (ja) 栓体および飲料容器
KR20210055959A (ko) 개봉 시 입에 닿는 부분이 돌출되는 캔 음료수 용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