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87102A - 喷墨打印机液体喷头 - Google Patents

喷墨打印机液体喷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87102A
CN103287102A CN2012100428903A CN201210042890A CN103287102A CN 103287102 A CN103287102 A CN 103287102A CN 2012100428903 A CN2012100428903 A CN 2012100428903A CN 201210042890 A CN201210042890 A CN 201210042890A CN 103287102 A CN103287102 A CN 1032871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piezoelectric element
electrically connected
liquid chamber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4289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87102B (zh
Inventor
沙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Sailner 3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estar Imag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estar Imag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estar Imag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04289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287102B/zh
Publication of CN1032871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871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871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871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article Formation And Scattering Control In Inkjet Printers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喷墨打印机液体喷头,包括驱动控制电路及打印头单元,打印头单元包括打印头;驱动控制电路包括驱动电路、选择电路及开关电路单元,开关电路单元包括开关电路和压电元件,开关电路包括场效应晶体管,压电元件与场效应晶体管的源极连接,场效应晶体管的源极仅与一压电元件连接,场效应晶体管的漏极与一驱动输出端连接,每一开关电路的各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均与一选择输出端连接;打印头包括连通的喷孔、液体腔室及供墨通道,液体腔室内设置有一个压电元件,压电元件振动方向的一端设置有振动板。上述方案实现了对打印头的分组驱动,能够灵活的利用喷头内的空间,使得喷头结构紧凑,有利于实现喷头的小型化及降低喷头的制造成本。

Description

喷墨打印机液体喷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成像设备结构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喷墨打印机液体喷头。
背景技术
喷墨打印机中,包括根据打印信号,向与喷孔相连的压力发生室内的墨水施加喷出能量,以使墨水滴从喷孔喷出的喷头。现有的喷头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在压力发生室内设置由驱动信号产生焦耳热的电阻线等的发热元件,并利用此发热元件产生的泡沫从喷孔中喷出墨水滴的喷头,另一种是由压电元件控制振动板振动,通过振动板的振动将压力发生室内的墨水从喷孔挤出的压电振动式喷头。
其中,压电振动式喷头分为两种,一种是使用了将压电元件在轴方向伸长、收缩的纵振动模式的压电式激励器的喷头,另一种是使用了弯曲振动模式的压电式激励器的喷头。前者通过将压电元件的端面与振动板接触,通过振动板的振动来改变压力发生室的容积,即压电元件由驱动电路驱动,当在驱动电路的输入端施加打印信号时,电路中电容两端的电压线性增加,从输出端输出施加到每个压电元件上。只有打印信号选中的压电元件收缩,此时压力发生室扩张,墨水从墨盒流向压力发生室。此时,在驱动电路的另一输入端施加打印信号,电容两端的电压线性降低,从输出端输出施加到每个压电元件上,同样只有打印信号选中的压电元件伸展,压力发生室收缩,喷出墨滴。后者通过在各个压力发生室独立地形成压电元件,压电元件弯曲振动改变压力发生室的容积。后者的压电元件采用P型薄膜晶体管控制,只有扫描电路一端输出低电压,P型薄膜晶体管导通,在压电元件上形成压降才能使压电元件弯曲振动。
随着喷墨打印技术的不断演进,一个喷头内集成的打印头的数量将会越来越多,以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打印速度和打印质量的需求。此外,喷头小型化也是喷头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现有的压电振动式喷头驱动电路的输出端输出的驱动脉冲通过总线分别单独施加到每一个压电元件上。这样,随着喷头内集成的打印头的数量增加,驱动整个喷头内所有打印头的驱动电路会变得庞大,所需空间增大,不利于喷头的小型化,同时还会增加喷头的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于实现小型化,可以降低制造成本的喷墨打印机液体喷头。
本发明提供一种喷墨打印机液体喷头,包括驱动控制电路及多个打印头单元,所述各打印头单元均包括多个打印头;
所述驱动控制电路包括驱动电路、选择电路及多个开关电路单元,各所述开关电路单元包括开关电路和与一个打印头单元内打印头个数相同的压电元件,所述开关电路包括多个场效应晶体管,每一所述压电元件的一个接线端与一所述场效应晶体管的源极电连接、另一接线端接地,且每一所述场效应晶体管的源极仅与一个所述压电元件的一个接线端电连接,所述驱动电路包括多个驱动输出端,每一所述场效应晶体管的漏极与一所述驱动输出端电连接,且每一所述驱动输出端仅与一个所述场效应晶体管的漏极电连接,所述选择电路包括多个选择输出端,每一所述开关电路的各所述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均与一所述选择输出端电连接,且一所述选择输出端仅与一所述开关电路的各所述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
各所述打印头均包括相互连通的喷孔、液体腔室及供墨通道,所述液体腔室内设置有一个所述压电元件,所述压电元件振动方向的一端设置有振动板。
如上所述的喷墨打印机液体喷头,其中,所述打印头包括硅基板,所述硅基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液体腔室件,所述供墨通道设置于所述硅基板中,所述液体腔室设置于所述液体腔室件中,所述压电元件设置于所述液体腔室内靠近所述硅基板的一侧,且所述压电元件与所述硅基板之间设置有绝缘保护层,所述振动板设置于所述压电元件远离所述硅基板的一侧,所述喷孔设置于所述液体腔室件远离所述硅基板的侧壁中。
如上所述的喷墨打印机液体喷头,其中,所述供墨通道靠近所述压电元件的一端设置有能为所述压电元件提供振动空间的凹部。
如上所述的喷墨打印机液体喷头,其中,所述打印头包括硅基板,所述供墨通道设置于所述硅基板中,所述硅基板的一侧设置有振动板层,所述振动板层包括悬伸于所述供墨通道出墨口位置处的振动板,所述振动板层远离所述硅基板的一侧设置有固定连接液体腔室件,所述液体腔室设置于所述液体腔室件中,所述压电元件设置于所述液体腔室内且一侧与所述振动板固定连接,所述喷孔设置于所述液体腔室件远离所述硅基板的侧壁中。
如上所述的喷墨打印机液体喷头,其中,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及电容,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用于连接高压参考线、发射极与所述第一电阻的一个接线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接线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阻和所述第三电阻的一个接线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接线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电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接地,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接线端与所述电容的一个接线端电连接,所述电容的另一接线端接地。
如上所述的喷墨打印机液体喷头,其中,所述选择电路包括与门和多个D触发器,多个所述D触发器顺次电连接,且前一D触发器的Q端与后一触发器的D端电连接,所述与门的输出端与第一个所述D触发器的D端电连接,除最后一个所述D触发器外的其余所述D触发器的Q非端均与所述与门的输入端电连接。
如上所述的喷墨打印机液体喷头,其中,所述开关电路包括与一个打印头单元内打印头个数相同的所述场效应晶体管。
本发明提供的喷墨打印机液体喷头包括多个打印头单元,每个打印头单元包括多个打印头,通过选择电路,选择与打印信号中打印头单元相对应的开关电路,并使该开关电路导通,则驱动电路输出的驱动信号施加到与该选择电路相连的压电元件,从而一次驱动多个打印头。上述方案实现了对打印头的分组驱动,较对各个打印头进行单独驱动,能够更灵活的利用喷头内的空间,使得喷头结构更加紧凑,有利于实现喷头的小型化及降低喷头的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喷墨打印机液体喷头实施例一中一个打印头单元的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喷墨打印机液体喷头实施例一中一个打印头单元的爆炸图;
图3为本发明喷墨打印机液体喷头实施例中驱动控制电路方框图;
图4为本发明喷墨打印机液体喷头实施例中打印信号波形图;
图5为本发明喷墨打印机液体喷头实施例中选择电路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喷墨打印机液体喷头实施例中选择电路状态转换图;
图7为本发明喷墨打印机液体喷头实施例中驱动电路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喷墨打印机液体喷头实施例中开关电路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喷墨打印机液体喷头实施例二中一个打印头单元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喷墨打印机液体喷头实施例一中一个打印头单元的剖视图;图2为本发明喷墨打印机液体喷头实施例一中一个打印头单元的爆炸图;图3为本发明喷墨打印机液体喷头实施例中驱动控制电路方框图;如图1、图2及图3所示,本发明喷墨打印机液体喷头的实施例,包括驱动控制电路及多个打印头单元,各打印头单元均包括多个打印头;驱动控制电路包括驱动电路2、选择电路3及多个开关电路单元,各开关电路单元包括开关电路4和与一个打印头单元内打印头个数相同的压电元件14,开关电路4包括多个场效应晶体管,每一压电元件14的一个接线端与一场效应晶体管的源极电连接、另一接线端接地,且每一场效应晶体管的源极仅与一个压电元件14的一个接线端电连接,驱动电路2包括多个驱动输出端,每一场效应晶体管的漏极与一驱动输出端电连接,且每一驱动输出端仅与一个场效应晶体管的漏极电连接,选择电路3包括多个选择输出端,每一开关电路4的各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均与一选择输出端电连接,且一选择输出端仅与一所述开关电路4的各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各打印头均包括相互连通的喷孔18、液体腔室17及供墨通道19,液体腔室17内设置有一个压电元件14,压电元件14振动方向的一侧设置有振动板15。
上述方案的喷墨打印机液体喷头包括多个打印头单元,每个打印头单元包括多个打印头,通过选择电路3,选择与打印信号中打印头单元相对应的开关电路,并使该开关电路导通,则驱动电路2各驱动输出端的驱动电压信号对应施加到与该选择电路相连的压电元件,从而一次驱动一个打印头单元中的多个打印头,其中,各驱动输出端可以输出相同的驱动电压信号也可以输出不同的驱动电压信号,通过改变驱动输出端输出的驱动电压信号的高低来控制相应压电元件14的形变量,进而对应控制每一打印头喷出墨量的多少。上述方案实现了以打印头单元为单位对打印头的分组驱动,较对各个打印头进行单独驱动,能够更灵活的利用喷头内的空间,使得喷头结构更加紧凑,有利于实现喷头的小型化及降低喷头的制造成本。
进一步地,基于上述实施例,同参见图1及图2,每个打印头包括硅基板11,硅基板11的一侧固定连接液体腔室件16,液体腔室件16为层状结构,该液体腔室件16可以但不局限于由顺次层叠的两层液体腔室高分子膜层16a、16b和喷嘴孔板膜层16c,喷嘴孔板膜层16c远离硅基板11设置,其中,两层液体腔室高分子膜层16a、16b的中空部及喷嘴孔板膜层16c围成液体腔室17,在喷嘴孔板膜层16c上形成有与液体腔室17连通的喷孔18,由于喷嘴孔板膜层16c远离硅基板11设置,也即喷孔18设置于液体腔室件16远离硅基板11的侧壁中。
在硅基板11上设置了供墨通道19,供墨通道19具有进墨口和出墨口,进墨口用于与墨盒连接,来获得墨源,出液口用于与液体腔室17连通,用于通过供墨通道19将墨补充至液体腔室17。
在液体腔室17内,靠近硅基板11的一侧固定连接一个压电元件14,该压电元件14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硅基板11上,这样,压电元件14形成两端支撑梁结构33。其中,压电元件14由三层构成,即下电极层14a、压电层14b和上电极层14c(本文中的上电极层指的是压电元件靠近喷孔的电极层),上电极层14c上固定连接振动板15,且振动板15位于上电极层14c与液体腔室高分子膜层16b之间,下电极层14a上设置有绝缘保护层13,且绝缘保护层13位于下电极层14a与硅基板11之间,在压电元件14通电时,压电元件14介于该压电元件14与硅基板11两固定位置之间的部分可以进行上下振动。
进行喷墨打印时,当压电元件14接收到电信号后,其会迅速发生变形,且瞬间的变形会给振动板一个较大的应力,此时,振动板15会和压电元件14一起振动,在振动中,振动板15向喷嘴孔板膜层16c弯曲时,会将液体腔室17内的墨水从喷孔18中挤出,同时,墨盒内的墨水会经供墨通道19及压电元件14两侧与液体腔室17之间的缝隙34补入到液体腔室17内。
为了给压电元件14提供较为充裕的振动空间,则在供墨通道19靠近压电元件14的一端设置了为压电元件14提供振动空间的凹部12,并且压电元件14两侧与液体腔室17之间具有缝隙34,这样压电元件14与硅基板11固定连接后形成了两端支撑梁式结构33。
具体地,图3为本发明喷墨打印机液体喷头实施例中驱动控制电路方框图;该控制驱动电路通过控制压电元件的振动,来控制喷墨打印机液体喷头进行喷墨。本实施例中以每个喷头集成三个打印头单元,每个打印头单元中集成四个打印头为例进行说明,当然,每个喷头可以集成其它数量的打印头单元,各打印头单元也可以集成其它数量的打印头。则该驱动控制电路包括驱动电路2,选择电路3及三个开关电路4。
其中,驱动电路2例如具有四个驱动输出端,依次为第一驱动输出端2a、第二驱动输出端2b、第三驱动输出端2c、第四驱动输出端2d,每个开关电路例如均具有场效应晶体管,开关电路另可参见图8所示,四个场效应晶体管依次为第一场效应晶体管4a、第二场效应晶体管4b、第三场效应晶体管4c、第四场效应晶体管4d,上述四个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与选择电路3的同一选择输出端电连接,例如一个开关电路的四个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均与选择电路3的第一选择输出端3a电连接,四个场效应晶体管的漏极分别与驱动电路的四个驱动输出端一一对应电连接,例如,第一场效应晶体管4a的漏极与第一驱动输出端2a电连接,第二场效应晶体管4b的漏极与第二输出端2b电连接,第三场效应晶体管4c的漏极与第三驱动输出端2c电连接,第四场效应晶体管4d的漏极与第四驱动输出端2d电连接,且各场效应晶体管的源极分别用于电连接一个不同的压电元件,且上述各压电元件的一个电极与源极电连接、另一个电极接地。选择电路3例如具有三个选择输出端,依次为第一选择输出端3a、第二选择输出端3b、第三选择输出端3c,选择电路3的三个选择输出端与三个开关电路4一一对应电连接,即选择电路3的第一选择输出端3a与其中一个开关电路4内各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选择电路3的第二选择输出端3b与另一开关电路4内各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选择电路3的第三选择输出端3c与又一开关电路4内各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
打印信号通过驱动控制电路来驱动控制喷墨打印机液体喷头进行喷墨工作,其中,打印信号可以是图4所示的方波信号,在打印信号Tc的上升沿到来时,驱动电路2的各驱动输出端输出高电平,此时若选择电路3的其中一个选择输出端输出表征为“1”的电平信号,则与输出表征为“1”的电平信号的选择输出端连接的开关电路4导通,此时,驱动电路2各驱动输出端输出的高电平施加到相应打印头的压电元件14的其中一个电极上,而压电元件14的另外一个电极提供恒定低压,如接地电压,此时,在压电元件14的两电极之间形成有电压差,该电压差驱动压电元件14向液体腔室顶部弯曲(也即向具有喷孔18的一侧弯曲);并且,电压差越大,压电元件弯曲的程度越大,则变形中打印头喷出的墨量也越多,打印的浓度越深;在压电元件14向液体腔室17顶部弯曲的过程中,压电元件14和液体腔室17顶部之间的体积减小,从而使得液体腔室17内的墨水从喷孔18喷出,实现喷墨打印;同时,在压电元件14向液体腔室17顶部弯曲的过程中,压电元件14和液体腔室17底部之间的体积增加,从而使得外部墨盒的墨水通过供墨通道注入到液体腔室17内,以补充液体腔室17内喷出的墨水。在打印信号Tc的下降沿到来时,驱动电路2的各驱动输出端输出低电平,此时若选择电路3的其中一个选择输出端输出表征为“1”的电平信号,则与选择输出端输出表征为“1”的电平信号的选择输出端连接的开关电路4导通,驱动电路2各驱动输出端输出的低电平施加到对应打印头的压电元件14的其中一个电极,压电元件14的另外一个电极提供恒定低压,如接地电压,则随着驱动电路各驱动输出端向压电元件14的电极输出的电压的不断降低,压电元件14两电极之间的电压差也相应降低,压电元件14向液体腔室17的底部方向(也即远离喷孔18的一侧)运动,逐渐减少其弯曲程度,直至压电元件14两极的电压差为零,此时,压电元件14恢复为初始自然伸展状态。在下一打印信号Tc的上升沿到来时,若选择电路3其中一个选择输出端输出表征为“1”的电平信号,则相应压电元件14再次向液体腔室17顶部弯曲以挤出墨水进行喷墨打印。
具体地,如图5所示,选择电路3包括与门和三个D触发器,当然,根据输出端的不同可以设置其它数量的D触发器,三个D触发器顺次电连接,且前一D触发器的Q端与后一触发器的D端电连接,与门的输出端与第一个D触发器的D端电连接,除最后一个D触发器外的其余D触发器的Q非端均与与门的输入端电连接,每个D触发器的输入端均用于连接标准时钟信号源CP。在一个时钟下,选择电路3只有一个选择输出端有效,即输出表征为“1”的电平信号,也即选择电路3在一个时钟下只能使三个开关电路4中的一个导通。经过多个时钟,循环移位,使每个选择输出端都可以输出表征为“1”的电平信号。来对三个开关电路4进行选择性的导通,使驱动信号施加到不同的压电元件14,从而为多个打印头提供驱动实现方式。这种分组驱动方式相对于现有各个打印头单独驱动,能够更灵活的利用喷头内的空间,使得喷头结构更为紧凑,有利于实现喷头的小型化,使喷头的成本降低,还能再喷头中集成更多的打印头,因而有利于提高打印速度和打印质量。
在选择电路3中,D触发器实现输出的状态是上一个输出状态的反转的功能,其需要设定SET一个初始状态。当初始状态输入D为“1”时,下一个时钟CLK到来,此时的Q端为“1”,即具有了初始状态;第二个时钟CLK到来时,通过D触发器内的加法器CLR则Q端就变成了“1+1=0”,第三个时钟CLK到来时,Q端变成“0+1=1”,依次规律来改变Q端的输出状态。当三个D触发器的Q端都是“0”时,也就是Q非端都是“1”时,与门的输出D1端为“1”。具体规律如图6所示,若初始状态“3a 3b 3c=000”,则“D1=1”,当初始状态D1为“1”时,下一个时钟CLK(也即标准时钟信号CP)到来时,此时“3a=1,3b=0,3c=0”;第二个时钟CLK到来时,此时“3a=0,3b=1,3c=0”;第三个时钟CLK到来,此时“3a=0,3b=0,3c=1”;第四个时钟CLK到来,此时“3a=1,3b=0,3c=0”,以上规律可由如下表1所示。
表1
  CP   3a   3b   3c   D1
  0   0   0   0   1
  1   1   0   0   0
  2   0   1   0   0
  3   0   0   1   1
  4   1   0   0   0
上述驱动电路用于为压电元件提供驱动电压,如图7所示,驱动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及电容C,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与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电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用于连接高压参考线VH、发射极与第一电阻R1的一个接线端电连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接线端分别与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的一个接线端电连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接线端与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电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接地,第三电阻R3的另一接线端与电容C的一个接线端电连接,电容C的另一接线端接地。其中,第一三极管Q1、第一电阻R1、第三电阻R3及电容C构成充电控制电路;第二三极管Q2、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及电容C构成放电控制电路。
通过输入端IN输入打印信号Tc,在打印信号Tc的上升沿到来时,充电控制电路工作,具体的:第一三极管Q1导通,电流通过第一电阻R1、第三电阻R3流向电容C,电容C开始充电。在电容C充电过程中,电容C两端的电压线性增加,经输出端OUT输出到各打印头的压电元件的其中一个电极,压电元件的另一电极提供恒定低压,如接地电压,则在压电元件的两极之间形成有电压差,该电压差驱动压电元件向液体腔室17顶部弯曲;电压差越大,压电元件弯曲的程度越大;在压电元件向液体腔室17顶部弯曲的过程中,压电元件和液体腔室17顶部之间的体积减小,从而使得液体腔室17内的墨水从喷孔18喷出,实现喷墨打印;同时,在压电元件向液体腔室17顶部弯曲的过程中,压电元件和液体腔室17底部之间的体积增加,从而使得外部墨盒的墨水通过供墨通道19注入到液体腔室17内,以补充液体腔室17内喷出的墨水。
在打印信号Tc的下降沿到来时,放电控制电路工作,具体的:第二三极管Q2导通,电容C通过第三电阻R3、第二电阻R2放电,电容C两端的电压线性降低,经输出端OUT输出到各打印头的压电元件的其中一个电极,压电元件的另一电极提供恒定低压,如接地电压,则随着输出端OUT向压电元件的第一电极输出的电压的不断降低,压电元件两极之间的电压差也相应降低,压电元件向液体腔室的底部方向运动,逐渐减少其弯曲程度,直至压电元件两极的电压差为零,压电元件恢复至初始自然伸展状态。
图9为本发明喷墨打印机液体喷头实施例二中一个打印头单元的剖视图;如图9所示,本发明喷墨打印机液体喷头的另一实施例,该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液体喷头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点主要在于打印头的不同,该实施例的打印头包括硅基板20,在硅基板20中设置有供墨通道21,硅基板20的一侧设置有振动板层40,振动板层40包括Si3N4薄膜23和SiO2薄膜24,在振动板层40远离硅基板20的一侧设置有固定连接液体腔室件30,液体腔室件30中具有液体腔室31,液体腔室31内设置有压电元件25,且压电元件25的一侧与振动板32固定连接,在液体腔室件30远离硅基板20的侧壁中设置有喷孔29。
具体地,在硅基板20上通过各向异性蚀刻形成供墨通道21,供墨通道21具有进墨口211和出墨口212,进墨口211用于与墨盒连通,出墨口212用于与液体腔室连通。在硅基板20上出墨口212所处的侧面上层叠Si3N4薄膜23和SiO2薄膜24,Si3N4薄膜23和SiO2薄膜24形成振动板层,在振动板层上对应于出墨口位置处设置有C形的槽,该C形的槽使振动板层上形成了悬伸于供墨通道出墨口212位置处的振动板32,在振动板32上固定连接压电元件25,且压电元件25位于液体腔室31内,其中,液体腔室件30固定在振动板层上,液体腔室件30由层叠的两层液体腔室高分子层30a、30b及喷孔高分子膜层30c构成。该压电元件25包括层叠的下部电极26、压电层27和上部电极28。在压电元件25的上部电极28和下部电极26之间施加电压,则压电层27因压电效果而变形,此时产生瞬间的应力作用于振动板32上,振动板32的悬伸端(也即活动端)22向箭头c所示的方向移动,此时,液体腔室31内压力减小,墨水通过供墨通道21流进液体腔室31。另外,由于振动板32有着很强的刚性,在压电元件25的上部电极28和下部电极26之间的电压解除时,振动板32的悬伸端(也即活动端)22产生一个朝d方向弯曲的运动,此时,振动板32挤压着液体腔室31内的墨水使其从喷孔29喷出。
本实施例中所采用的驱动控制电路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具体参见上述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喷墨打印机液体喷头,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控制电路及多个打印头单元,各所述打印头单元均包括多个打印头;
所述驱动控制电路包括驱动电路、选择电路及多个开关电路单元,各所述开关电路单元包括开关电路和与一个打印头单元内打印头个数相同的压电元件,所述开关电路包括多个场效应晶体管,每一所述压电元件的一个接线端与一所述场效应晶体管的源极电连接、另一接线端接地,且每一所述场效应晶体管的源极仅与一个所述压电元件的一个接线端电连接,所述驱动电路包括多个驱动输出端,每一所述场效应晶体管的漏极与一所述驱动输出端电连接,且每一所述驱动输出端仅与一个所述场效应晶体管的漏极电连接,所述选择电路包括多个选择输出端,每一所述开关电路的各所述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均与一所述选择输出端电连接,且一所述选择输出端仅与一所述开关电路的各所述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
各所述打印头均包括相互连通的喷孔、液体腔室及供墨通道,所述液体腔室内设置有一个所述压电元件,所述压电元件振动方向的一端设置有振动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机液体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印头包括硅基板,所述硅基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液体腔室件,所述供墨通道设置于所述硅基板中,所述液体腔室设置于所述液体腔室件中,所述压电元件设置于所述液体腔室内靠近所述硅基板的一侧,且所述压电元件与所述硅基板之间设置有绝缘保护层,所述振动板设置于所述压电元件远离所述硅基板的一侧,所述喷孔设置于所述液体腔室件远离所述硅基板的侧壁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墨打印机液体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供墨通道靠近所述压电元件的一端设置有能为所述压电元件提供振动空间的凹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机液体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印头包括硅基板,所述供墨通道设置于所述硅基板中,所述硅基板的一侧设置有振动板层,所述振动板层包括悬伸于所述供墨通道出墨口位置处的振动板,所述振动板层远离所述硅基板的一侧设置有固定连接液体腔室件,所述液体腔室设置于所述液体腔室件中,所述压电元件设置于所述液体腔室内且一侧与所述振动板固定连接,所述喷孔设置于所述液体腔室件远离所述硅基板的侧壁中。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喷墨打印机液体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及电容,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用于连接高压参考线、发射极与所述第一电阻的一个接线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接线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阻和所述第三电阻的一个接线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接线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电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接地,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接线端与所述电容的一个接线端电连接,所述电容的另一接线端接地。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喷墨打印机液体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电路包括与门和多个D触发器,多个所述D触发器顺次电连接,且前一D触发器的Q端与后一触发器的D端电连接,所述与门的输出端与第一个所述D触发器的D端电连接,除最后一个所述D触发器外的其余所述D触发器的Q非端均与所述与门的输入端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喷墨打印机液体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路包括与一个打印头单元内打印头个数相同的所述场效应晶体管。
CN201210042890.3A 2012-02-23 2012-02-23 喷墨打印机液体喷头 Active CN1032871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42890.3A CN103287102B (zh) 2012-02-23 2012-02-23 喷墨打印机液体喷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42890.3A CN103287102B (zh) 2012-02-23 2012-02-23 喷墨打印机液体喷头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87102A true CN103287102A (zh) 2013-09-11
CN103287102B CN103287102B (zh) 2015-12-02

Family

ID=490888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42890.3A Active CN103287102B (zh) 2012-02-23 2012-02-23 喷墨打印机液体喷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287102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065048A (ja) * 2015-09-30 2017-04-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CN107097409A (zh) * 2017-06-12 2017-08-29 贵州大学 一种振动压电喷头系统
CN108705864A (zh) * 2018-07-26 2018-10-26 南京沃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高效低压驱动压电喷头
JP2018199316A (ja) * 2017-05-30 2018-12-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の制御方法
CN109572218A (zh) * 2019-01-17 2019-04-05 南京沃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压电复合激励喷墨打印机喷头
TWI696755B (zh) * 2019-01-24 2020-06-21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微機電泵模組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67183A (en) * 1996-01-11 1999-02-02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Apparatus for driving multiple ink jet printheads with a single set of drive outputs
CN1373042A (zh) * 2001-02-19 2002-10-0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头和喷墨记录设备
CN1408548A (zh) * 2001-09-28 2003-04-09 飞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压电式喷墨打印头及其制造方法
CN201220507Y (zh) * 2008-05-07 2009-04-15 刘淑芹 基于压电悬臂梁的液体喷射结构
US7645027B2 (en) * 2006-06-21 2010-01-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int head with thermomechanical actuator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67183A (en) * 1996-01-11 1999-02-02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Apparatus for driving multiple ink jet printheads with a single set of drive outputs
CN1373042A (zh) * 2001-02-19 2002-10-0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头和喷墨记录设备
CN1408548A (zh) * 2001-09-28 2003-04-09 飞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压电式喷墨打印头及其制造方法
US7645027B2 (en) * 2006-06-21 2010-01-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int head with thermomechanical actuator
CN201220507Y (zh) * 2008-05-07 2009-04-15 刘淑芹 基于压电悬臂梁的液体喷射结构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065048A (ja) * 2015-09-30 2017-04-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JP2018199316A (ja) * 2017-05-30 2018-12-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の制御方法
CN107097409A (zh) * 2017-06-12 2017-08-29 贵州大学 一种振动压电喷头系统
CN108705864A (zh) * 2018-07-26 2018-10-26 南京沃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高效低压驱动压电喷头
CN108705864B (zh) * 2018-07-26 2024-04-05 南京沃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高效低压驱动压电喷头
CN109572218A (zh) * 2019-01-17 2019-04-05 南京沃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压电复合激励喷墨打印机喷头
CN109572218B (zh) * 2019-01-17 2024-03-01 南京沃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压电复合激励喷墨打印机喷头
TWI696755B (zh) * 2019-01-24 2020-06-21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微機電泵模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87102B (zh) 2015-1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87102A (zh) 喷墨打印机液体喷头
CN104417049B (zh) 液体喷出装置、打印头单元、以及驱动基板
JP2931817B1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の駆動方法
CN101913290A (zh) 喷墨打印模块
EP0895862B1 (en)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CN103182844B (zh) 一种液体喷头
KR100917279B1 (ko) 액적분사장치
JP2004025681A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H10291303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CN107813609B (zh) 喷墨头驱动装置及喷墨头
JP5734017B2 (ja) 記録装置
JP4261846B2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の駆動方法及び駆動装置
CN104708906B (zh) 液体喷射装置和打印机
CN103358699B (zh) 驱动装置、液体喷射头、液体喷射记录装置以及驱动方法
US11059285B2 (en) Liquid discharge head and printer
CN103042830B (zh) 液体喷头及其驱动控制方法
JP2007203744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ヘッド、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ヘッドにおけるインク吐出量調整方法
KR101069927B1 (ko) 잉크젯 헤드
JP2011235459A (ja) 液体噴射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4400475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228599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の駆動方法
JP4760630B2 (ja) 液滴吐出ヘッド、液滴吐出ヘッドの駆動方法、及び液滴吐出装置
JP4529275B2 (ja) 静電アクチュエータの製造方法、静電アクチュエータおよび静電駆動式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
JP2008119844A (ja) インク噴射装置
JP2004042670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の駆動方法、駆動用半導体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ZHUHAI SEINE PRINTING TECHNOLOG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NINESTAR IMAGE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50603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603

Address after: 519075, Guangdong, Xiangzhou District, Zhuhai Avenue, No. 01, building 1, 3883, 2, 4, 7, 02, 04, 1, 2, 3, 5, Zhuhai

Applicant after: Zhuhai Seine Printing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9075 Xiangzhou, Zhuhai, Pearl Road, North District, No. 63, No.

Applicant before: Ninestar Image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928

Address after: Room 105-60088, No. 6, Baohua Road, Hengqin New District,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uhai Sanwe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9075, Guangdong, Xiangzhou District, Zhuhai Avenue, No. 01, building 1, 3883, 2, 4, 7, 02, 04, 1, 2, 3, 5, Zhuhai

Patentee before: Zhuhai Saina Printing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