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64645A - 座椅调节装置及具有该座椅调节装置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座椅调节装置及具有该座椅调节装置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64645A
CN103264645A CN2013102147504A CN201310214750A CN103264645A CN 103264645 A CN103264645 A CN 103264645A CN 2013102147504 A CN2013102147504 A CN 2013102147504A CN 201310214750 A CN201310214750 A CN 201310214750A CN 103264645 A CN103264645 A CN 1032646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member
seat
adjustment device
actuator
seat adjus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1475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志勇
崔秀峰
白克宾
张亚伟
孟卫
关小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21475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264645A/zh
Publication of CN1032646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6464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座椅调节装置,还公开了一种具有该座椅调节装置的车辆。座椅调节装置包括:五连杆机构,五连杆机构的第一杆件、第二杆件、第三杆件、第四杆件和第五杆件依次首尾可枢转地相连且第一杆件适于与车身地板固定连接,其中座椅支撑在第四杆件上;第一驱动件,第一驱动件设在第四杆件的一端且与第三杆件相连;和第二驱动件,第二驱动件设在第四杆件的另一端且与第五杆件相连;其中,第五杆件与第四杆件彼此定位且第一驱动件驱动第三杆件移动以调节座椅角度;第三杆件与第四杆件彼此定位且第二驱动件驱动第五杆件旋转以调节座椅高度。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座椅调节装置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制造成本低等优点。

Description

座椅调节装置及具有该座椅调节装置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座椅调节装置及具有该座椅调节装置的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的座椅调节装置,座椅高度的调节通过一个四连杆机构和一个驱动部件实现,座椅角度的调节是通过另一个四连杆机构和另一个驱动部件构实现,也就是说,座椅高度的调节和座椅角度的调节是通过两套机构来实现的,由此造成了座椅调节装置重量较大和制造成本较高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或至少提供一种有用的商业选择。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座椅调节装置,所述座椅调节装置通过设置一个五连杆机构和两个驱动部件,从而用一套机构实现了座椅高度的调节和座椅角度的调节,因而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制造成本低等优点。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所述座椅调节装置的车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座椅调节装置。所述座椅调节装置包括五连杆机构,所述五连杆机构的第一杆件、第二杆件、第三杆件、第四杆件和第五杆件依次首尾可枢转地相连且所述第一杆件适于与车身地板固定连接,其中所述座椅支撑在所述第四杆件上;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设在所述第四杆件的一端且与所述第三杆件相连;和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设在所述第四杆件的另一端且与所述第五杆件相连;其中,所述第五杆件与所述第四杆件彼此定位且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三杆件移动以调节所述座椅角度;所述第三杆件与所述第四杆件彼此定位且所述第二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五杆件旋转以调节所述座椅高度。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座椅调节装置通过一个五连杆机构以及分别设在该五连杆机构的所述第四杆件的两端的所述第一驱动件和所述第二驱动件,实现了只需用一套机构来完成座椅高度调节和座椅角度调节,从而相较于传统的两个四连杆机构,结构更简单,并且减轻了所述座椅调节装置的重量,降低了所述座椅调节装置的制造成本。此外,由于是对整个座椅的角度的调节,而不是传统意义上调节座椅垫与座椅靠背之间的角度。因而不会出现由于座椅垫与座椅靠背连接处的泡沫在调节时挤压产生的异响或者由于座椅垫与座椅靠背连接处的干涉量过大而导致座椅靠背调节困难,也不会在调节过程中使得座椅垫与座椅靠背连接处出现缝隙而影响美观。因而,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座椅调节装置10还具有使用舒适等优点。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的座椅调节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五连杆机构包括两组,且所述两组五连杆机构的第一杆件彼此间隔开地设在所述车身地板上,所述两组五连杆机构的第四杆件分别彼此间隔开地支撑在所述座椅的底部;所述第一驱动件和所述第二驱动件分别连接在其中一组五连杆机构上;所述座椅调节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一同步杆,所述第一同步杆设在所述两组五连杆机构的第五杆件之间;以及第二同步杆,所述第二同步杆设在所述两组五连杆机构的第三杆件之间。通过设置两组五连杆机构,并且彼此间隔开地布置在座椅的两侧,使得座椅更稳定地设置在座椅调节装置上,从而在调节座椅高度和调节座椅角度时使用户感觉更平稳、更舒适。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同步杆和所述第二同步杆使两组五连杆机构同步运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驱动件和所述第二驱动件中的每一个均可以为马达或泵中的一种。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座椅调节装置还包括:第一主动齿轮,所述第一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一驱动件连接且由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转动;第一从动齿轮,所述第一从动齿轮设在所述其中一组五连杆机构的所述第三杆件上且与所述第一主动齿轮啮合;第二主动齿轮,所述第二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二驱动件连接且由所述第二驱动件驱动转动;和第二从动齿轮,所述第二从动齿轮设在所述其中一组五连杆机构的所述第五杆件上且与所述第二主动齿轮啮合。由此可以使所述第一驱动件和所述第二驱动件更方便地驱动所述座椅调节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从动齿轮与相应的所述第三杆件一体形成,所述第二从动齿轮与相应的所述第五杆件一体形成。由此可以增加所述第三杆件和所述第五杆件的结构强度,降低所述第三杆件和所述第五杆件的制造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其中一组五连杆机构的所述第三杆件形成为扇形齿轮板,其中所述第一从动齿轮由所述扇形齿轮板的一部分构成;所述其中一组的所述第五杆件形成为扇形齿轮板,其中所述第二从动齿轮由所述扇形齿轮板的一部分构成。由此将所述第三杆件和所述第五杆件制造成特殊的形状,从而更好地将所述第三杆件和所述第一从动齿轮的功能集合在一个件上,将所述第五杆件和所述第二从动齿轮的集合在一个件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形成为扇形齿轮板的所述第三杆件的圆心与所述第一同步杆同心,且其圆心角的角度范围在9-12度;形成为扇形齿轮板的所述第五杆件的圆心与所述第二同步杆同心,且其圆心角的角度范围在9-12度。由此可以使所述座椅调节装置运动时不与所述座椅调节装置的其它部件、座椅以及车身上的其它部件发生干涉。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杆件和第五杆件上分别具有第一限位凹槽和第二限位凹槽;所述座椅调节装置还包括第一限位轴和第二限位轴,所述第一限位轴和第二限位轴分别固定在所述其中一组五连杆机构的所述第四杆件上,且分别配合在所述第一限位凹槽和第二限位凹槽内。由此可以实现对所述座椅调节装置的调节角度和调节高度的限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限位凹槽的形状形成为第一弧形,所述第一弧形的圆心与其所在的扇形齿轮板的圆心同心;所述第二限位凹槽的形状形成为第二弧形,所述第二弧形的圆心与其所在的扇形齿轮板的圆心同心。由此可以使所述座椅高度调节和座椅角度调节的运动过程更顺畅,防止出现卡滞现象,从而可以使用户使用时感觉更舒适。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座椅和座椅调节装置,所述座椅设在所述座椅调节装置上,其中所述座椅调节装置为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座椅调节装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设置座椅调节装置,从而具有重量轻、制造成本低等优点。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座椅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座椅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座椅调节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参照图1-图3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座椅调节装置10。
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座椅调节装置10包括五连杆机构、第一驱动件116和第二驱动件117。
所述五连杆机构的第一杆件111、第二杆件112、第三杆件113、第四杆件114和第五杆件115依次首尾可枢转地相连且第一杆件111适于与车身地板固定连接,其中座椅(图未示出)支撑在第四杆件114上。
第一驱动件116设在第四杆件114的一端且第一驱动件116与第三杆件113相连用于驱动第三杆件113运动。例如,第一驱动件116可以通过螺栓连接在第四杆件114的前端,由此可以使第一驱动件116的安装和拆卸更方便。第二驱动件117设在第四杆件114的另一端且第二驱动件117与第五杆件115相连,用于驱动第五杆件115运动。例如,第二驱动件117可以通过螺栓连接在第四杆件114的后端上,由此可以使第二驱动件117的安装和拆卸更方便。
其中,第五杆件115与第四杆件114彼此定位且第一驱动件116驱动第三杆件113移动以调节所述座椅角度。第三杆件113与第四杆件114彼此定位且第二驱动件117驱动第五杆件115旋转以调节所述座椅高度。
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在调整所述座椅角度时,第五杆件115与第四杆件114彼此位置固定,即第五杆件115与第四杆件114不能相对运动,也可以理解为第五杆件115与第四杆件114组成了第六杆件,此时所述五连杆机构转化成为一个由第一杆件111、第二杆件112、第三杆件113和所述第六杆件组成的四连杆机构,第一杆件111、第二杆件112、第三杆件113和所述第六杆件依次首尾可枢转地相连。根据四连杆机构的运动原理,当第一驱动件116驱动第三杆件113移动时,第二驱动件117不工作,第三杆件113的移动可以带动上述四连杆机构运动,从而实现支撑在第四杆件114上的座椅的角度的调节。因第三杆件113的移动为合成运动,所以本发明中的座椅的角度调节是对整个座椅的角度的调节,而不是座椅垫与座椅靠背之间的角度的调节。
在调整所述座椅高度时,第三杆件113与第四杆件114彼此位置固定,即第三杆件113与第四杆件114不能相对运动,也可以理解为第三杆件113与第四杆件114组成了第七杆件,此时所述五连杆机构转化成为一个由第一杆件111、第二杆件112、第五杆件115和所述第七杆件组成的四连杆机构且第一杆件111、第二杆件112、所述第七杆件和第五杆件115依次首尾可枢转地相连。根据四连杆机构的运动原理,当第二驱动件117驱动第五杆件115围绕第五杆件115与第一杆件111的连接点旋转时,第一驱动件116不工作,第五杆件115的旋转可以带动上述四连杆机构运动,从而实现支撑在第四杆件114上的座椅的高度的调节。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座椅调节装置10通过一个五连杆机构以及分别设在该五连杆机构的第四杆件114的两端的第一驱动件116和第二驱动件117,实现了只需用一套机构来完成座椅高度调节和座椅角度调节,从而相较于传统的两个四连杆机构,结构更简单,并且减轻了座椅调节装置10的重量,降低了座椅调节装置10的制造成本。此外,由于是对整个座椅的角度的调节,而不是传统意义上调节座椅垫与座椅靠背之间的角度。因而不会出现由于座椅垫与座椅靠背连接处的泡沫在调节时挤压产生的异响或者由于座椅垫与座椅靠背连接处的干涉量过大而导致座椅靠背调节困难,也不会在调节过程中使得座椅垫与座椅靠背连接处出现缝隙而影响美观。因而,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座椅调节装置10还具有使用舒适等优点。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座椅调节装置10中,五连杆机构可以只包括一组(图未示出),也就是说,第四杆件114可以支撑在座椅(图未示出)的中部,为了支撑稳定,第四杆件可以具有一定的宽度或者在第四杆件114上设置用于支撑座椅的支撑架(图未示出)。当然,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座椅调节装置10中,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五连杆机构可以包括两组,使得对座椅的支撑和调节更加稳定可靠。在下面的描述中均以两组五连杆机构进行说明。
两组五连杆机构包括:由第一杆件111a、第二杆件112a、第三杆件113a、第四杆件114a和第五杆件115a组成的左侧五连杆机构,以及由第一杆件111b、第二杆件112b、第三杆件113b、第四杆件114b、第五杆件115b组成的右侧五连杆机构。其中左右方向如图2和图3中的箭头B所示。
第一杆件111a和第一杆件111b分别彼此间隔开地设在所述车身地板上。第四杆件114a和第四杆件114b分别彼此间隔开地支撑在所述座椅的底部。
第一驱动件116和第二驱动件117分别连接在其中一组五连杆机构上,换言之,第一驱动件116和第二驱动件117可以设置在左侧五连杆机构上,也可以设置在右侧五连杆机构上。为了描述方便,在下面的描述中,均以第一驱动件116和第二驱动件117设置在左侧五连杆机构上为例来描述座椅调节装置10。
如图2和图3中所示,为了实现左侧五连杆机构和右侧五连杆机构的同步运动,座椅调节装置10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一同步杆121和第二同步杆122。第一同步杆121可以设在第五杆件115a和第五杆件115b之间,第二同步杆122设在第三杆件113a和第三杆件113b之间。有利地,第一同步杆121、第五杆件115a和第五杆件115b可以一体形成,第二同步杆122、第三杆件113a和第三杆件113b可以一体形成。这样,当调节座椅高度和调节座椅角度时,第一驱动件116驱动左侧五连杆机构中的第三杆件和第五杆件,通过第一同步杆121和第二同步杆122,可以同时带动右侧五连杆机构中的第三杆件和第五杆件移动,从而实现两组五连杆机构的同步运动。通过设置两组五连杆机构并且使两组五连杆机构彼此间隔开地布置在座椅的两侧,使得座椅更稳定地设置在座椅调节装置10上,从而在调节座椅高度和调节座椅角度时使用户感觉更平稳、更舒适。
有利地,如图3所示,座椅调节装置10可以包括座盆123。座盆123可以设在所述两组五连杆机构的前端且座盆123分别与第四杆件114a和第四杆件114b固定连接。换言之,座盆123可以成为两组五连杆机构的第三同步杆。由此可以增大座椅调节装置10的结构强度,从而更好地支撑座椅。
如图3所示,座椅调节装置10还可以包括第一主动齿轮(图中未示出)、第一从动齿轮125、第二从动齿轮127和第二主动齿轮126。
第一主动齿轮与第一驱动件116连接且由第一驱动件116驱动转动,具体地,第一主动齿轮可以与第一从动齿轮125可以设在第三杆件113a和第三杆件113b中的一个上且与第一主动齿轮啮合。第二主动齿轮126与第二驱动件117连接且由第二驱动件117驱动转动,第二从动齿轮127可以设在第五杆件115a和第五杆件115b中的一个上且与第二主动齿轮126啮合。由此可以使第一驱动件116和第二驱动件117更方便地驱动座椅调节装置10。
为了描述方便,下面的描述中,均以第一从动齿轮125设在第三杆件113a上,第二从动齿轮127设在第五杆件115a上为例来描述座椅调节装置10。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从动齿轮125也可以设在第三杆件113b上,第二从动齿轮127也可以设在第五杆件115b上。也就是说,第一从动齿轮125和第二从动齿轮127位置可以随着第一驱动件116和第二驱动件117的布置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可选地,第一驱动件116和第二驱动件117中的每一个均可以为马达或泵中的一种。
具体而言,通过座椅调节装置10调节座椅角度时,第一驱动件116工作(马达通电),第二驱动件117停止(马达断电),此时第二主动齿轮126和第二从动齿轮127相对静止。
也就是说,第五杆件115a与第四杆件114a不能相对运动,即第五杆件115a与第四杆件114a组成了左侧第六杆件。此时左侧五连杆机构转化成为一个由第一杆件111a、第二杆件112a、第三杆件113a和所述左侧第六杆件组成的左侧四连杆机构且第一杆件111a、第二杆件112a、第三杆件113a和所述左侧第六杆件依次首尾可枢转地相连。
第五杆件115b与第四杆件114b不能相对运动,即第五杆件115b与第四杆件114b组成了右侧第六杆件。右侧五连杆机构转化成为一个由第一杆件111b、第二杆件112b、第三杆件113b和所述右侧第六杆件组成的右侧四连杆机构且第一杆件111b、第二杆件112b、第三杆件113b和所述右侧第六杆件依次首尾可枢转地相连。
第一驱动件116的动力通过第一从动齿轮125和第二主动齿轮126的啮合传递给第三杆件113。根据四连杆机构的运动原理,第三杆件113a的移动可以带动上述左侧四连杆机构运动,同时左侧五连杆机构地运动通过第一同步杆121和第二同步杆122传递给右侧五连杆机构,从而实现了支撑在第四杆件114a和第四杆件114b上的座椅的角度的调节。
通过座椅调节装置10调节座椅高度时,第一驱动件116停止(马达断电),第二驱动件117工作(马达通电),此时第一主动齿轮和第一从动齿轮125、相对静止。
也就是说,第三杆件113a与第四杆件114a不能相对运动,即第三杆件113a与第四杆件114a组成了左侧第七杆件。此时左侧五连杆机构转化成为一个由第一杆件111a、第二杆件112a、第五杆件115a和所述左侧第七杆件组成的左侧四连杆机构且第一杆件111a、第二杆件112a、所述左侧第七杆件和第五杆件115a依次首尾可枢转地相连。
第三杆件113b与第四杆件114b不能相对运动,即第三杆件113b与第四杆件114b组成了右侧第七杆件。此时右侧五连杆机构转化成为一个由第一杆件111b、第二杆件112b、第五杆件115b和所述右侧第七杆件组成的右侧四连杆机构且第一杆件111b、第二杆件112b、所述右侧第七杆件和第五杆件115b依次首尾可枢转地相连。
第二驱动件117的动力通过第二主动齿轮126和第二从动齿轮127的啮合传递给第五杆件115a。根据四连杆机构的运动原理,第五杆件115a围绕第五杆件115a与第一杆件111a的连接点的旋转可以带动上述左侧四连杆机构运动,同时左侧五连杆机构地运动通过第一同步杆121和第二同步杆122传递给右侧五连杆机构,从而实现了支撑在第四杆件114a和第四杆件114b上的座椅的高度的调节。
有利地,第一从动齿轮125可以与第三杆件113a一体形成,第二从动齿轮127可以与第五杆件115a一体形成。由此可以增加第三杆件113a和第五杆件115a的结构强度,降低第三杆件113a和第五杆件115a的制造成本。
进一步地,第三杆件113a可以形成为扇形齿轮板,其中第一从动齿轮125可以由所述扇形齿轮板的一部分构成,第五杆件115a可以形成为扇形齿轮板,其中第二从动齿轮127由所述扇形齿轮板的一部分构成。
具体而言,如图2和图3所示,可以将第三杆件113a的形状形成为扇形,且在扇形齿轮板的外缘上设有与第一主动齿轮啮合的齿,第五杆件115a的形状也可以做成扇形且在扇形齿轮板的外缘上设有与第二主动齿轮126啮合的齿。由此将第三杆件113a和第五杆件115a制造成特殊的形状,从而更好地将第三杆件113a和第一从动齿轮125的功能集合在一个件上,将第五杆件115a和第二从动齿轮127的集合在一个件上。此外,第三杆件113a和第一从动齿轮125可以通过一套模具制造,第五杆件115a和第二从动齿轮127可以通过一套模具制造,从而降低了制造成本。同时为了进一步降低座椅调节装置10的制造成本和制造难度,座椅调节装置10中除第三杆件113a和第五杆件115a以外的其它杆件无需做成特殊形状,例如可以形成为板状或管状等一些常规形状。
此外,由于车身内空间的限制,座椅调节角度一般在9-12度。为了座椅调节装置10运动时不与座椅调节装置10的其它部件、座椅以及车身上的其它部件发生干涉,形成为扇形齿轮板的第三杆件113a的圆心可以与第一同步杆121,且所述扇形齿轮板的圆心角的角度范围可以在9-12度,形成为扇形齿轮板的第五杆件115a的圆心可以与第二同步杆122同心,且所述扇形齿轮板的圆心角的角度范围可以在9-12度。换言之,第一同步杆121与形成为扇形齿轮板的第三杆件113a的连接点为所述扇形齿轮板的圆心。第二同步杆122与与形成为扇形齿轮板的第五杆件115a的连接点为所述扇形齿轮板的圆心。
为了使座椅角度及座椅高度在一定范围内可控,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三杆件113a和第五杆件115a上可以分别具有第一限位凹槽1131和第二限位凹槽1151。
座椅调节装置10还可以包括第一限位轴128和第二限位轴129,第一限位轴128和第二限位轴129分别固定在第四杆件114a上,且第一限位轴128和第二限位轴129分别配合在第一限位凹槽1131和第二限位凹槽1151内。
换言之,第三杆件113a上可以具有第一限位凹槽1131,第五杆件115a上可以具有第二限位凹槽1151。第一限位轴128和第二限位轴129间隔开地固定在第四杆件114a的前端和后端上。其中,前后方向如图1-图3中的箭头A所示。第一限位轴128可以配合在第一限位凹槽1131内,第二限位轴129可以配合在第二限位凹槽1151内。由此当通过座椅调节装置10调节座椅高度和座椅角度时,第一限位轴128和第二限位轴129随着第四杆件114a一起运动,且第一限位轴128沿第一限位凹槽1131运动,第二限位轴129沿第二限位凹槽1151运动。由此可以实现对座椅调节装置10的调节角度范围和调节高度范围的限制。
有利地,第一限位凹槽1131的形状可以形成为第一弧形,所述第一弧形的圆心与其所在的扇形齿轮板的圆心同心,第二限位凹槽1151的形状可以形成为第二弧形,所述第二弧形的圆心与其所在的扇形齿轮板的圆心同心。由此第一限位凹槽1131和第二限位凹槽1151的形状更符合座椅调节装置10的运动轨迹,从而使座椅高度调节和座椅角度调节的运动过程更顺畅,防止出现卡滞现象,进而可以使用户使用时感觉更舒适。
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座椅调节装置10具有重量轻、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使用舒适等优点。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座椅和座椅调节装置10,所述座椅设在座椅调节装置10上,其中所述座椅调节装置10为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座椅调节装置10。具体而言,所述座椅可以设在如图1所示的座椅调节装置10的第四杆件114上,也可以设在如图2所示的座椅调节装置10的第四杆件114a与第四杆件114b上。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设置座椅调节装置10,从而具有重量轻、制造成本低等优点。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座椅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五连杆机构,所述五连杆机构的第一杆件、第二杆件、第三杆件、第四杆件和第五杆件依次首尾可枢转地相连且所述第一杆件适于与车身地板固定连接,其中所述座椅支撑在所述第四杆件上;
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设在所述第四杆件的一端且与所述第三杆件相连;和
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设在所述第四杆件的另一端且与所述第五杆件相连;其中,
所述第五杆件与所述第四杆件彼此定位且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三杆件移动以调节所述座椅角度;
所述第三杆件与所述第四杆件彼此定位且所述第二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五杆件旋转以调节所述座椅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五连杆机构包括两组,且所述两组五连杆机构的第一杆件彼此间隔开地设在所述车身地板上,所述两组五连杆机构的第四杆件分别彼此间隔开地支撑在所述座椅的底部;
所述第一驱动件和所述第二驱动件分别连接在其中一组五连杆机构上;
所述座椅调节装置进一步包括:
第一同步杆,所述第一同步杆设在所述两组五连杆机构的第五杆件之间;以及
第二同步杆,所述第二同步杆设在所述两组五连杆机构的第三杆件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和所述第二驱动件中的每一个均可以为马达或泵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主动齿轮,所述第一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一驱动件连接且由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转动;
第一从动齿轮,所述第一从动齿轮设在所述其中一组五连杆机构的所述第三杆件上且与所述第一主动齿轮啮合;
第二主动齿轮,所述第二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二驱动件连接且由所述第二驱动件驱动转动;和
第二从动齿轮,所述第二从动齿轮设在所述其中一组五连杆机构的所述第五杆件上且与所述第二主动齿轮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与相应的所述第三杆件一体形成,所述第二从动齿轮与相应的所述第五杆件一体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其中一组五连杆机构的所述第三杆件形成为扇形齿轮板,其中所述第一从动齿轮由所述扇形齿轮板的一部分构成;
所述其中一组的所述第五杆件形成为扇形齿轮板,其中所述第二从动齿轮由所述扇形齿轮板的一部分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椅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形成为扇形齿轮板的所述第三杆件的圆心与所述第一同步杆同心,且其圆心角的角度范围在9-12度;
形成为扇形齿轮板的所述第五杆件的圆心与所述第二同步杆同心,且其圆心角的角度范围在9-12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座椅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杆件和第五杆件上分别具有第一限位凹槽和第二限位凹槽;
所述座椅调节装置还包括第一限位轴和第二限位轴,所述第一限位轴和第二限位轴分别固定在所述其中一组五连杆机构的所述第四杆件上,且分别配合在所述第一限位凹槽和第二限位凹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座椅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凹槽的形状形成为第一弧形,所述第一弧形的圆心与其所在的扇形齿轮板的圆心同心;
所述第二限位凹槽的形状形成为第二弧形,所述第二弧形的圆心与其所在的扇形齿轮板的圆心同心。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座椅;和
座椅调节装置,所述座椅设在所述座椅调节装置上,其中所述座椅调节装置为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调节装置。
CN2013102147504A 2013-05-31 2013-05-31 座椅调节装置及具有该座椅调节装置的车辆 Pending CN10326464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147504A CN103264645A (zh) 2013-05-31 2013-05-31 座椅调节装置及具有该座椅调节装置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147504A CN103264645A (zh) 2013-05-31 2013-05-31 座椅调节装置及具有该座椅调节装置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64645A true CN103264645A (zh) 2013-08-28

Family

ID=490083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147504A Pending CN103264645A (zh) 2013-05-31 2013-05-31 座椅调节装置及具有该座椅调节装置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264645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59492A (zh) * 2014-02-26 2015-08-26 株式会社泰极爱思 车辆用座椅的座椅升降器及座椅升降器成形方法
CN107444200A (zh) * 2016-05-31 2017-12-08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座椅的坐盆倾角调节机构以及座椅
FR3074109A1 (fr) * 2017-11-29 2019-05-31 Renault S.A.S. Siege de vehicule au confort ameliore
DE102018115499A1 (de) * 2018-06-27 2020-01-02 Faurecia Autositze Gmbh Untergestell für einen Fahrzeugsitz sowie Fahrzeugsitz
CN113212258A (zh) * 2021-06-10 2021-08-06 延锋安道拓座椅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五连杆结构
CN114132236A (zh) * 2021-12-13 2022-03-04 诺博汽车系统有限公司 座椅刚度调节装置和具有其的车辆
WO2024061240A1 (zh) * 2022-09-23 2024-03-28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调节机构、座椅及车辆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09684A (zh) * 2006-12-28 2008-07-02 弗雷西亚汽车座椅公司 车座升降器的控制
JP2009029185A (ja) * 2007-07-25 2009-02-12 Imasen Electric Ind Co Ltd 車両用シートの骨組み構造体
CN101456365A (zh) * 2007-12-14 2009-06-17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座椅的高度调整装置
US20100102586A1 (en) * 2008-10-28 2010-04-29 Dr. Ing. H.C.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Adjustable vehicle seat
KR20100048784A (ko) * 2008-10-31 2010-05-11 주식회사다스 차량용 시트쿠션 높낮이 조절장치의 링크브라켓
CN101920675A (zh) * 2010-09-06 2010-12-22 上海延锋江森座椅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座椅骨架
JP2011173496A (ja) * 2010-02-24 2011-09-08 Toyota Boshoku Corp 乗物シート用シート高さ調整装置
JP2012062020A (ja) * 2010-09-17 2012-03-29 Aisin Seiki Co Ltd シートリフター装置
JP2012254777A (ja) * 2011-05-19 2012-12-27 Shiroki Corp シートリフタ
CN202743080U (zh) * 2012-09-18 2013-02-20 浙江青年乘用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升降调节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09684A (zh) * 2006-12-28 2008-07-02 弗雷西亚汽车座椅公司 车座升降器的控制
JP2009029185A (ja) * 2007-07-25 2009-02-12 Imasen Electric Ind Co Ltd 車両用シートの骨組み構造体
CN101456365A (zh) * 2007-12-14 2009-06-17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座椅的高度调整装置
US20100102586A1 (en) * 2008-10-28 2010-04-29 Dr. Ing. H.C.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Adjustable vehicle seat
KR20100048784A (ko) * 2008-10-31 2010-05-11 주식회사다스 차량용 시트쿠션 높낮이 조절장치의 링크브라켓
JP2011173496A (ja) * 2010-02-24 2011-09-08 Toyota Boshoku Corp 乗物シート用シート高さ調整装置
CN101920675A (zh) * 2010-09-06 2010-12-22 上海延锋江森座椅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座椅骨架
JP2012062020A (ja) * 2010-09-17 2012-03-29 Aisin Seiki Co Ltd シートリフター装置
JP2012254777A (ja) * 2011-05-19 2012-12-27 Shiroki Corp シートリフタ
CN202743080U (zh) * 2012-09-18 2013-02-20 浙江青年乘用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升降调节装置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59492A (zh) * 2014-02-26 2015-08-26 株式会社泰极爱思 车辆用座椅的座椅升降器及座椅升降器成形方法
CN104859492B (zh) * 2014-02-26 2017-05-03 株式会社泰极爱思 车辆用座椅的座椅升降器及座椅升降器成形方法
CN107444200A (zh) * 2016-05-31 2017-12-08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座椅的坐盆倾角调节机构以及座椅
FR3074109A1 (fr) * 2017-11-29 2019-05-31 Renault S.A.S. Siege de vehicule au confort ameliore
DE102018115499A1 (de) * 2018-06-27 2020-01-02 Faurecia Autositze Gmbh Untergestell für einen Fahrzeugsitz sowie Fahrzeugsitz
US11167665B2 (en) 2018-06-27 2021-11-09 Faurecia Autositze Gmbh Base frame for a vehicle seat as well as a vehicle seat
CN113212258A (zh) * 2021-06-10 2021-08-06 延锋安道拓座椅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五连杆结构
WO2022257512A1 (zh) * 2021-06-10 2022-12-15 延锋国际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五连杆结构
CN114132236A (zh) * 2021-12-13 2022-03-04 诺博汽车系统有限公司 座椅刚度调节装置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14132236B (zh) * 2021-12-13 2023-08-08 诺博汽车系统有限公司 座椅刚度调节装置和具有其的车辆
WO2024061240A1 (zh) * 2022-09-23 2024-03-28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调节机构、座椅及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64645A (zh) 座椅调节装置及具有该座椅调节装置的车辆
CN203221896U (zh) 座椅升降器装置
JP5490965B2 (ja) 航空機乗客シートのリクライニング機構
CN101992703B (zh) 车辆座椅
CN87101757A (zh) 含一个组合支板的座椅靠背活接头
CN101545179B (zh) 缝纫机
WO2021036222A1 (zh) 汽车座椅及包含其的汽车
CN103029605A (zh) 一种可六向电动调整的车载座椅头枕机芯
CN103465811B (zh) 座椅肘枕及具有该座椅肘枕的车辆
CN202641431U (zh) 座椅靠背上部可调机构
CN202743080U (zh) 一种座椅升降调节装置
CN103029604A (zh) 座椅及其腿托调节装置
WO2008147340A1 (en) A roller bending machine for producing fuel tanks of public transportation vehicles
CN108790964B (zh) 电动座椅调节机构和车辆
CN103767381A (zh) 可调节的扶手组件
CN107686071A (zh) 用于无人搬运车的顶升装置及具有其的无人搬运车
CN202174953U (zh) 座椅倾转机构和包含该机构的座椅
KR101220939B1 (ko) 럼버서포트 어셈블리
CN101617899A (zh) 一种座椅靠背挺腰装置
CN206155235U (zh) 一种座椅角度调节器
SU1041026A3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регулировани относительного положени спинки и подушки сидень
KR101220944B1 (ko) 자동차용 럼버서포트 어셈블리
CN114537239B (zh) 腿托机构、车辆座椅和车辆
CN220220490U (zh) 一种安全座椅电动旋转结构
CN103802698A (zh) 隐藏式儿童座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828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