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45139A - 组合阀 - Google Patents

组合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45139A
CN103245139A CN2013100518533A CN201310051853A CN103245139A CN 103245139 A CN103245139 A CN 103245139A CN 2013100518533 A CN2013100518533 A CN 2013100518533A CN 201310051853 A CN201310051853 A CN 201310051853A CN 103245139 A CN103245139 A CN 1032451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spool
chamber
combination
guiding p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5185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45139B (zh
Inventor
山下将司
神尾猛
荒井裕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ko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ko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02971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88145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02965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881451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koki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ko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2451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451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451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451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1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actuated by fluid
    • F16K31/36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actuated by fluid in which fluid from the circuit is constantly supplied to the fluid motor
    • F16K31/4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actuated by fluid in which fluid from the circuit is constantly supplied to the fluid motor with electrically-actuated member in the discharge of the motor
    • F16K31/406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actuated by fluid in which fluid from the circuit is constantly supplied to the fluid motor with electrically-actuated member in the discharge of the motor acting on a pist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1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actuated by fluid
    • F16K31/12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actuated by fluid the fluid acting on a piston
    • F16K31/124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actuated by fluid the fluid acting on a piston servo actuated
    • F16K31/1245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actuated by fluid the fluid acting on a piston servo actuated with more than one valv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1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actuated by fluid
    • F16K31/4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actuated by fluid by means of electrically-actuated members in the supply or discharge conduits of the fluid mot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 Electrically Driven Valve-Operating Means (AREA)

Abstract

组合阀,当小流量控制用的第二阀芯的提升量为规定量以下时,由滑动自如地设在衬套保持体内壁上的先导阀芯来关闭先导通路,由大流量控制用的第一阀芯关闭第一阀口,成为根据第二阀芯的提升量而控制流量的小流量控制状态,当第二阀芯的提升量超过规定量时,先导阀芯随着阀杆的上升而上升,打开先导通路,第一阀芯随此打开第一阀口成为大流量控制状态。先导阀芯滑动自如地外插于阀杆且受到弹簧部件的向下方的施力以关闭先导通路,当第二阀芯的提升量从规定量进一步增大时,其钩挂在阀杆上被提起。该组合阀能兼顾小流量区域的流量控制精度的提高和可控制流量的增大化,能提高先导阀芯所产生的先导通路的密封性,故能可靠地防止动作不良,提高可靠性。

Description

组合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合用于热泵式制冷制热系统等的组合阀,尤其涉及一种先导式的具有大流量控制阀和小流量控制阀的组合阀。
背景技术
作为热泵式制冷制热系统,已知有一种具有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膨胀阀和制冷剂流路切换(反转)用的四通阀的系统。
另一方面,作为车辆用(例如电动汽车用)的热泵式制冷制热系统,例如如专利文献1的图1所能看到的那样,已提出有一种不使制冷剂的流动反转而另外还具有制冷用膨胀阀和制热用膨胀阀的系统。
在这种系统中,由于不使制冷剂的流动反转,因此,例如当着眼于该文献的图1所示的制热用膨胀阀(符号24)时,构成为:在该制热用膨胀阀上排列地设有制冷用电磁阀(符号26),在制热时将制冷用电磁阀关闭而利用制热用膨胀阀对制冷剂进行节流,在制冷时将制冷用电磁阀打开而使制热用膨胀阀的出入口旁通,不使该膨胀阀进行制冷剂的节流。
然而,当将这些膨胀阀和旁通用的电磁阀分别设作制冷用和制热用时,可能会发生系统产生大型化、以及配管装配成本等增大、进而使耗电增大的情况。
因此,考虑用一个电动阀来实现这些功能。即,例如在制热时由电动阀对制冷剂进行节流,在制冷时只要将电动阀全开即可。
这里,用图11来说明以往电动阀的一例子。
图示例子的电动阀1’具有:阀杆25,该阀杆25具有下侧轴部25a和上侧小径轴部25b;阀主体40,该阀主体40具有阀室41;壳体60,该壳体60的下端部与该阀主体40密封接合;转子30(旋转轴线O),该转子30空开规定间隙α地配设在该壳体60的内周上;以及定子50A,该定子50A外套在所述壳体60上以驱动该转子30旋转。
所述阀杆25的下侧轴部25a的下端部一体地设有特定形状(分别具有规定的中心角的二层的倒圆锥台状)的阀芯部44,在本电动阀1’中,通过使该阀芯部44的提升量变化来控制制冷剂的通过流量。
在所述阀主体40的阀室41的下部设有所述阀芯部44所接触分离的带有阀口(小孔)43的阀座42,并且在所述阀主体40的阀室41的侧部开设有第一出入口5’,另外,在阀主体40的下部设有与所述阀口43相连的第二出入口6’。
所述定子50A由轭铁51、梭52、定子线圈53和树脂模压罩盖56等构成,步进电机50由所述转子30和定子50A等构成,用来调整阀芯部44相对于所述阀口43的提升量(=开度)的升降驱动机构是由该步进电机50和后述的进给螺纹(内螺纹部38、外螺纹部48)等构成。
所述转子30上一体地结合有支撑环36,并且,在该支撑环36上例如以铆接方式固定有阀杆支架32的上部突部,该阀杆支架32配设在导向衬套46的外周且为下方开口的筒状,由此,转子30、支撑环36及阀杆支架32连接成一体。
另外,在设置于阀主体40的上部的嵌合孔49内压入固定有筒状的导向衬套46的下端部46a,阀杆25(的下侧轴部25a)滑动自如地内插在该导向衬套46内。另外,为了利用所述转子30的旋转而使所述阀杆25(阀芯部44)升降,而在所述导向衬套46的外周形成有外螺纹部48,在所述阀杆支架32的内周形成有内螺纹部38,进给螺纹由该外螺纹部48和内螺纹部38构成。
另外,所述导向衬套46的上部小径部46b内插在阀杆支架32的上部,并且阀杆25的上侧小径轴部25b插通于阀杆支架32的顶部中央(所形成的通孔)。在阀杆25的上侧小径轴部25b的上端部压入固定有推螺母(日文:プッシュナット)33。
另外,所述阀杆25始终受到闭阀弹簧34施加的向下方(闭阀方向)的施力,该闭阀弹簧34由外插在该阀杆25的上侧小径轴部25b上且压缩安装在阀杆支架32的顶部与阀杆25中的下侧轴部25a的上端阶梯面之间的压缩螺旋弹簧构成。在阀杆支架32的顶部上,在推螺母33的外周设有复位弹簧35,该复位弹簧35用于在阀杆25向开阀方向移动且内螺纹部38和外螺纹部48的旋和被脱开时使其复位,该复位弹簧35由螺旋弹簧构成。
在所述导向衬套46上固定有当所述转子30旋转下降到规定的闭阀位置时用于阻止进一步的旋转下降的构成旋转下降挡块机构的一方的下挡块体(固定挡块)47,在阀杆支架32上固定有构成所述挡块机构的另一方的上挡块体(移动挡块)37。
另外,所述闭阀弹簧34的配备目的是:在阀芯部44落坐于阀口43的闭阀状态下获得所需的密封压力(防止泄漏);以及缓和阀芯部44与阀口43冲撞接触时的冲击。
关于如此构成的电动阀1’,通过以第一方式将通电励磁脉冲供给于电机50(定子50A),从而使转子30及阀杆支架32相对于固定在阀主体40上的导向衬套46向一方向旋转,利用螺纹部48、38的螺纹进给而使例如阀杆支架32向下方移动,阀芯部44被按压在阀座42上而将阀口43关闭。
在阀口43被关闭的时刻,上挡块体37仍未与下挡块体47冲撞接触,在保持阀芯部44将阀口43关闭的状态下转子30及阀杆支架32进一步旋转下降。在该情况下,阀杆25(阀芯部44)不下降,但阀杆支架32下降,因此,闭阀弹簧34被压缩规定量,其结果,阀芯部44被强力按压在阀座43上,并且,上挡块体37因阀杆支架32的旋转下降而与下挡块体47冲撞接触,即使之后持续进行对于定子50A的脉冲供给,阀杆支架32的旋转下降也被强制停止(全闭状态)。
另一方面,当从该全闭状态起以第二方式将通电励磁脉冲供给于定子50A时,转子30及阀杆支架32相对于固定在阀主体40上的导向衬套46向反方向进行旋转,利用螺纹部48、38的螺纹进给而使这次的阀杆支架32向上方移动。在该情况下,在阀杆支架32的旋转上升开始时刻(脉冲供给开始时刻),由于闭阀弹簧34如前述那样被压缩规定量,因此,直至闭阀弹簧34伸长所述规定量为止,所述阀芯部44一直是不离开阀座42的闭阀状态(提升量=0)。并且,在闭阀弹簧34伸长所述规定量后,当阀座支架32进一步旋转上升时,所述阀芯部44离开阀座42而将阀口43打开,制冷剂通过阀口43。
在该情况下,能利用转子30的旋转量而任意地极细微地调整阀芯部44的提升量、即阀口43的有效开口面积(=开度),转子30的旋转量由供给脉冲数控制,故能高精度地控制制冷剂流量。
所以,当将这种结构的电动阀1’用作为上述的专利文献1所示的具有膨胀阀和旁通用电磁阀这两种功能的电动阀时,例如,在制冷运转时,为了发挥作为旁通用电磁阀的功能而做成最大开度(最大提升量)以尽量减少压力损失,在制热运转时,为了发挥作为膨胀阀的功能而调整其开度(提升量),极细微地控制阀开度即制冷剂流量。
然而,在该电动阀1’中,提高小流量区域的流量控制精度和可控制流量的增大化是相悖的。即,要使该电动阀1’起到膨胀阀的功能则必须在小流量区域中确保较高的流量控制精度,对此,要求提高流量控制的分解能力,故必须尽量减小阀口口径(有效开口面积)。相反,要起到旁通用电磁阀的功能,则要求尽量抑制压力损失,故不能将阀口口径做得那么小(比配管系统的有效通路截面积小)。换言之,若将阀口口径做小,虽然能提高小流量区域的流量控制精度,但是,当使系统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量(可控制流量)增大时,即使将阀开度成为最大,阀口部分也会成为阻力而使压力损失变大,相反,当将阀口口径做大时,虽然获得可控制流量的增大化(压力损失的减少化),但小流量区域的流量控制精度下降,此外,必须做大与阀口口径适应的阀芯等,阀芯的驱动需要较大的扭矩,有可能导致大型化、耗电增加等。
当提高分解能力(例如减小转子每旋转一次的阀芯提升量)以提高小流量区域的流量控制精度时,从小流量控制状态至全开(流路旁通状态)需要长时间,此外,小流量控制时的开口间隙(阀芯部与阀口壁面之间的间隙)变得非常狭窄,在该间隙有可能咬入异物等产生堵塞。
因此,为了获得小流量区域的流量控制精度的提高和可控制流量的增大化(压力损失的减少化)这两方的兼顾、从小流量控制状态至全开状态所需时间的缩短化、以及耗电的减少化等,下述专利文献2公开这样的组合阀:设置先导式的大流量用第一控制阀(第一阀芯、第一阀口)和小流量用第二控制阀(第二阀芯、第二阀口),更详细地说,利用活塞型第一阀芯而对大口径的第一阀口进行开闭,利用与该第一阀芯分体的设在所述阀杆(25)下部上的针型第二阀芯而对小口径的第二阀口进行开闭,且所述小流量用第二控制阀还可作为大流量用第一控制阀的先导阀发挥作用。
在该组合阀中,所述阀杆(第二阀芯)的提升量为规定量以下时(第二控制阀开度为规定值以下时),第一阀芯将第一阀口关闭,成为由第二阀芯控制小流量用第二控制阀开度的小流量控制状态。此时,与第二阀芯的提升量(第二控制阀开度)对应的量的制冷剂就依次经过流入口、第一阀室、形成于第阀芯外周面与第一阀室壁面之间的滑动面间隙、背压室、先导通路、第二阀室、第二阀口、流出通路向流出口进行流动。并且,所述阀杆(第二阀芯)的提升量超过所述规定量时,从背压室通过第二阀口流出的制冷剂量比小流量控制时增加,背压室的压力下降,不久,作用于第一阀芯的开阀力变得比闭阀力大,第一阀芯将第一阀口打开,就成为制冷剂依次经过流入口、第一阀室、第一阀口、向流出口进行流动的大流量控制状态。
如此,就由第一阀芯对大口径的第一阀口进行开闭,由第二阀芯对小口径的第二阀口进行开闭,并且,通过使第二阀芯起到作为大流量用第一控制阀的先导阀的作用,由此,能一次性获得小流量区域的流量控制精度的提高和可控制流量的增大化(压力损失的减少化)这两方的兼顾、以及耗电的减少化等。
但是,在所述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组合阀中,由于使单一的小流量用第二控制阀担负着小流量区域用的控制阀和对应于大流量用第一控制阀的先导阀的作用,故有可能会产生如下的问题。即:要从小流量控制切换成大流量控制,必须使通过小流量用第二控制阀的制冷剂量比小流量控制时大幅度增大,因此,必须将第二阀口的口径(有效开口面积)等设定成与小流量控制所需的口径等相比相当大。因此,变得容易导致动作负荷的增大、驱动部(电机部分)和阀主体的大型化,另外,还有这样的问题:不能将小流量用第二控制阀的尺寸形状等设定成最适于小流量控制,不太能提高小流量控制时的流量控制精度等。
此外,由于大流量用第一控制阀的开闭依赖于微小变化的第二阀芯的提升量,因此,大流量用第一控制阀的开闭不能在所需的时刻进行的情况并不少见,另外,在小流量控制时,由于制冷剂依次通过第一阀芯的滑动面间隙、背压室、先导通路而流动,因此,还有如下问题:容易引起因混入到制冷剂中的微小异物而造成的动作不良(例如所述滑动面间隙咬入微小异物而使第一阀芯卡住等)。
因此,本申请的发明者等为了消除上述问题在先前已提出了专利文献3所记载那样的组合阀。该组合阀具有:活塞型的第一阀芯;设有针型的第二阀芯的阀杆;用于使该阀杆升降的升降驱动单元;利用所述阀杆的升降动作而进行开闭驱动的先导阀芯;以及设有流入口和流出口的阀主体,并设有:在所述阀主体的所述流入口与流出口之间滑动自如地嵌插有所述第一阀芯、且由该第一阀芯分隔成背压室和第一阀室的嵌插室;开口在所述第一阀室上的第一阀口;配设有可升降的所述先导阀芯和第二阀芯的第二阀室;将所述流入口或第一阀室和所述第二阀室连通的第二阀口;以及将所述背压室和所述第二阀室连通的先导通路,所述第二阀芯的提升量为规定量以下时,由所述先导阀芯关闭所述先导通路,并且由所述第一阀芯关闭所述第一阀口,成为根据所述第二阀芯的提升量而控制流量的小流量控制状态,当所述第二阀芯的提升量超过所述规定量时,所述先导阀芯随着所述阀杆的上升而上升并将所述先导通路打开,所述第一阀芯随此成为将所述第一阀口打开的大流量控制状态。
在所提出的组合阀中,小流量用的第二阀芯,与对大流量用的第一阀芯进行开闭驱动用的先导阀芯做成分体,直至该第二阀芯提升规定量为止小流量控制是由该第二阀芯来进行的,当第二阀芯提升规定量以上时,先导阀芯就被提起而将先导通路开通,由此第一阀芯开动,因此,能将小流量用第二控制阀的尺寸形状等设定成最适于小流量控制,并且能可靠地在所需的时刻对大流量用第一控制阀进行开闭,进而获得难以引起动作不良等的优异效果。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79973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441652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愿2011-68451号公报(日本特开2012-202499号公报)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上述的先前提出的组合阀中,有如下那样的应改进的课题。
首先,图9(A)表示这种组合阀的主要部分的具体的结构例子。如图所示,在阀杆125中的第二阀芯124的上侧外插有滑动自如的截面为凸字状外形的先导阀芯127的上边部127c(的中央插通孔127d),该先导阀芯127具有:带有平滑的圆环状下端面127s的大径圆筒部127b;以及小径圆筒部127a。
先导阀芯127设成在形成于阀主体110的第二阀室121的内壁上滑动,另外,相当于如图11所示的阀主体40上部的衬套保持体128旋和固定在阀主体40上并覆盖所述第二阀室121。衬套保持体128对导向衬套46的下端部46a进行保持。
该先导阀芯127通过其圆环状下端面127s与第二阀室121的底面121b(先导通路119的上端开口缘部)接触分离而对将形成于第一阀芯的背后的背压室116和第二阀室121连通的先导通路119(的上端开口)进行开闭,以使未图示的第一阀芯进行开闭动作,大径圆筒部127b滑动自如地嵌插在凹孔107内,且受到由压缩螺旋弹簧构成的先导闭阀弹簧126的向下方的施力。该先导阀芯127参照图9(A)、图10(A)就可知,利用未图示的步进电机进行旋转并升降的阀杆125的提升量达到规定量Tc时,设在阀杆125上的锷状钩挂部125g就与上边部127c抵接,阀杆的提升量超过规定量Tc时,如图10(B)所示,先导阀芯127利用阀杆125的锷状钩挂部125g克服先导闭阀弹簧126的施力而被提起,将先导通路119打开。
如上所述,在先前提出的组合阀中,通过使先导阀芯127的平滑的圆环状下端面127a与第二阀室121的平滑的底面121b(先导通路119的上端开口缘部)接触分离,从而就对先导通路119(的上端开口)进行开闭。因此,在闭阀状态下,大流量用控制阀的背压室的压力通过先导通路119而集中作用在先导阀芯127的圆环状下端面127s的一部分上,先导阀芯127容易倾斜,当先导阀芯127倾斜时,如图9(B)所示,在先导阀芯127的圆环状下端面127s与第二阀室121的底面121b之间产生间隙β,背压室的压力通过先导通路119而泄漏到第二阀室121侧,容易产生第一阀芯进行不希望开动等的不良情况。
另外,由于是通过使先导阀芯127的圆环状下端面127s与第二阀室121的底面121b(先导通路119的上端开口缘部)接触分离从而将先导通路119(的上端开口)关闭的结构,因此,密封面(圆环状下端面127s与底面121b)的接触压力较弱,难以获得所需的密封性。在该情况下,要提高密封性,虽然可考虑加大先导闭阀弹簧126的弹簧负荷、提高密封面的加工精度等对策,但任何情况在成本方面等都有问题(当加大先导闭阀弹簧126的弹簧负荷时,为了使先导阀芯127上下动作而必须采用驱动扭矩大的电机,另外,要提高密封面的加工精度就花费相当的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阀,该组合阀具有先导式的大流量用第一控制阀、小流量用第二控制阀以及对应于大流量用第一控制阀的先导阀,以获得小流量区域的流量控制精度的提高和可控制流量的增大化(压力损失的减少化)的兼顾,该组合阀能将小流量用第二控制阀的尺寸形状等设定成最适于小流量控制,并能在所需的时刻可靠地对大流量用第一控制阀进行开闭,并且,能提高先导阀所带来的先导通路的密封性,并能可靠地防止先导通路进行不希望的打开的情况,因而,能提高可靠性,此外,能尽量抑制成本上升、大型化和耗电的增大等。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发明的一个组合阀,其大体上具有:活塞型的第一阀芯;设有针型的第二阀芯的阀杆;使该阀杆升降的升降驱动单元;利用所述阀杆的升降动作而进行开闭驱动的先导阀芯;以及设有流入口和流出口的阀主体,该组合阀设有:在所述阀主体中的所述流入口与流出口之间,滑动自如地嵌插有所述第一阀芯且由该第一阀芯分隔成背压室和第一阀室的嵌插室;开设在所述第一阀室上的第一阀口;可升降地配设有所述先导阀芯和第二阀芯的第二阀室;将所述流入口或第一阀室与所述第二阀室连通的第二阀口;以及将所述背压室和所述第二阀室连通、上端开设在所述第二阀室的底面上的先导通路,所述第二阀芯的提升量为规定量以下时,由所述先导阀芯关闭所述先导通路,且由所述第一阀芯关闭所述第一阀口,成为根据所述第二阀芯的提升量而控制流量的小流量控制状态,当所述第二阀芯的提升量超过所述规定量时,所述先导阀芯随着所述阀杆的上升而上升、将所述先导通路打开,所述第一阀芯随此而将所述第一阀口打开,成为大流量控制状态,该组合阀中,所述先导阀芯具有:阀芯部件;以及阀芯按压部件,用于使该阀芯部件与所述先导通路的开口缘部接触分离,所述阀芯按压部件受到弹簧部件的向下方的施力,并且,当所述第二阀芯的提升量从所述规定量起进一步增大时,利用设置于所述阀杆的钩挂部而克服所述弹簧部件的施力地被提起。
较佳方式是,设有对所述阀芯部件向上方施力的弹簧部件。
另一较佳方式是,所述阀芯部件的与所述先导通路的开口缘部接触分离的密封面是由球面、椭球面、圆锥面等与所述开口缘部实质性地线接触的曲面构成的。
另一较佳方式是,所述阀芯部件是由与所述先导通路的开口缘部接触分离的球体和将该球体抱住保持的保持体所构成的。
另一较佳方式是,所述第一阀芯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一阀室和所述背压室的均压孔。
另一较佳方式是,所述第一阀芯配设成横向,所述第二阀芯配设成纵向。
又一较佳方式是,所述第一阀芯和所述第二阀芯都配设成纵向,且在横向上相互隔开规定距离。
优选地,所述升降驱动单元使所述阀杆一边旋转一边进行升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二发明的一个组合阀,其大体上具有:活塞型的第一阀芯;设有针型的第二阀芯的阀杆;使该阀杆升降的升降驱动单元;利用所述阀杆的升降动作而进行开闭驱动的先导阀芯;以及设有流入口和流出口的阀主体,该组合阀设有:在所述阀主体中的所述流入口与流出口之间,滑动自如地嵌插有所述第一阀芯且由该第一阀芯分隔成背压室和第一阀室的嵌插室;开设在所述第一阀室上的第一阀口;可升降地配设有所述先导阀芯和第二阀芯的第二阀室;将所述流入口或第一阀室与所述第二阀室连通的第二阀口;以及将所述背压室和所述第二阀室连通、上端开设在所述第二阀室的底面上的先导通路,所述第二阀芯的提升量为规定量以下时,由所述先导阀芯关闭所述先导通路,且由所述第一阀芯关闭所述第一阀口,成为根据所述第二阀芯的提升量而控制流量的小流量控制状态,当所述第二阀芯的提升量超过所述规定量时,所述先导阀芯随着所述阀杆的上升而上升、将所述先导通路打开,所述第一阀芯随此而将所述第一阀口打开,成为大流量控制状态,该组合阀中,所述先导阀芯滑动自如地收容在覆盖所述第二阀室的部件的内壁中,且受到弹簧部件的向下方的施力以关闭所述先导通路,并且,当所述第二阀芯的提升量从所述规定量进一步增大时,利用设在所述阀杆上的钩挂部而克服所述弹簧部件的施力地被提起。
较佳方式是,所述先导阀芯包括:可将开设在所述第二阀室的底面上的先导通路封闭的阀芯部件;以及对该阀芯部件进行推压的阀芯按压部件,该阀芯按压部件滑动自如地收容在覆盖所述第二阀室的部件的内壁。
在该情况下,所述阀芯部件的与所述先导通路的开口缘部接触分离的密封面是由球面、椭球面、圆锥面等与所述开口缘部实质性地线接触的曲面构成的。
另外,在该情况下,所述阀芯部件是由与所述先导通路的开口缘部接触分离的球体和将该球体抱住保持的保持体构成的。
另一较佳方式是,覆盖所述第二阀室的部件是对构成所述阀杆的进给螺纹机构的导向衬套进行保持的衬套保持体。
另一较佳方式是,所述阀杆和第二阀芯、以及与该第二阀芯接触分离的阀座是由同一金属材料制成的。
在该情况下,所述阀杆、第二阀芯及与该第二阀芯接触分离的阀座是不锈钢制的,所述阀主体是铝制的。
另一较佳方式是,所述第一阀芯配设成横向,所述第二阀芯配设成纵向。
又一较佳方式是,所述第一阀芯和所述第二阀芯都配设成纵向,且在横向上相互隔开规定距离。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的组合阀中,由于除了大流量用第一控制阀(第一阀芯、第一阀口)和小流量用第二控制阀(第二阀芯、第二阀口)外,还具有与第二阀芯分体的先导阀芯,利用阀杆的升降动作而对该先导阀芯进行开闭驱动,因此,能将小流量用第二控制阀(第二阀芯、第二阀口)的尺寸形状等设定成最适于小流量控制,且能在所需的时刻可靠地对大流量用第一控制阀进行开闭,此外,在小流量控制时,不会使制冷剂像以往技术那样通过滑动面间隙等狭小部分而流动,故难以引起动作不良,其结果,不会导致动作负荷的增大、驱动部(电机部分)和阀主体的大型化,能兼顾小流量区域的流量控制精度的提高和可控制流量的增大化(压力损失的减少化)这两个方面。
另外,在本发明的组合阀中,将先导阀芯分割为阀芯部件和与该阀芯部件分体的阀芯按压部件,通过用弹簧部件对它们施力而使它们一体地进行上下动作,由于如此构成,因此,即使阀芯按压部件倾斜,其倾斜也难以传递给阀芯部件,难以给阀芯部件带来不良影响。而且,若用球面等构成与先导通路的开口缘部接触分离的部分(密封部),那么,即使阀芯部件倾斜,也不会像以往技术那样产生不希望的间隙,另外,密封部也不是像以往技术那样的面接触而是线接触,因此,其接触压力增大,由此,进一步提高密封性,即使不太使闭阀弹簧的弹簧负荷增大,或者不太提高密封部的加工精度,也能可靠地抑制泄漏。
除此之外,在本发明的组合阀中,先导阀芯或构成先导阀芯的阀芯按压部件被滑动自如地收容在覆盖所述第二阀室的部件的内壁中,因此,先导阀芯或阀芯按压部件的滑动面积变大,即使导入来自先导通路的高压,该先导阀芯或阀芯按压部件也难以倾斜,不用担心先导通路的密封性会降低,另外,能可靠地防止先导通路产生不希望打开的情况,因而,能提高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组合阀一实施例的第一动作状态(全闭状态)的局部纵截面图。
图2(A)是图1中的X-X箭头方向的截面图,图2(B)是图7中的Y-Y箭头方向的截面图。
图3是图1中小流量用第二控制阀及先导阀周围的放大详细图。
图4(A)是图3中A部的放大图,图4(B)是图4(A)中的B-B箭头方向的截面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组合阀一实施例的第二动作状态(小流量控制状态)的局部纵截面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组合阀一实施例的第三动作状态(从小流量控制将要向大流量控制的切换之前的状态)的先导阀周围的放大截面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组合阀一实施例的第四动作状态(大流量控制状态)的局部纵截面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组合阀一实施例的第四动作状态(大流量控制状态)的先导阀周围的放大截面图。
图9(A)是表示先前提出的组合阀的主要部分(小流量用第二控制阀及先导阀周围)的截面图,图9(B)是图9(A)的Z部放大图。
图10是用于说明图9所示的组合阀的动作及课题的图,图10(A)是表示阀杆125上升且锷状钩挂部125g与先导阀芯127抵接的情况的图,图10(B)是表示阀杆125进一步上升且先导阀芯127上升了的情况的图。
图11是表示以往的电动阀一例子的纵截面图。
符号说明:
1    组合阀
4A   大流量用第一控制阀
4B   小流量用第二控制阀
4C   先导阀
5    流入口
6    流出口
10   阀主体
11   第一阀室
12   第一阀座
13   第一阀口
14   嵌插室
15   第一阀芯
16   背压室
17   均压孔
18   第一闭阀弹簧
19   先导通路
19D  阀芯导向孔
21   第二阀室
23   第二阀口
24   第二阀芯
25   阀杆
26   先导闭阀弹簧
30   转子
50   步进电机
50A  定子
60   先导阀芯
61   阀芯部件
62   阀芯按压部件
64   保持体
65   球体
66   螺旋弹簧
70   推力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图5、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组合阀一实施例的局部纵截面图,各图表示不同的动作状态。另外,图2(A)是图1(大流量用第一控制阀为闭状态)的X-X箭头方向的截面图,图2(B)是图7的(大流量用第一控制阀为开状态)的Y-Y箭头方向的截面图。图示实施例的组合阀1的步进电机50部分的内部结构与图11所示的以往技术的电动阀1’的结构相同,因此,仅表示该部分的外形。另外,在各图中,与图9~图11相同的符号,表示相同或同等部分。
图示第一实施例的组合阀1,其为了获得小流量时的流量控制精度的提高和可控制流量的增大化(压力损失的减少化)这两方的兼顾,而具有:比以往例子的电动阀1’的阀主体40大的长方状的阀主体10和先导式的大流量用第一控制阀4A(第一阀芯15、第一阀口13);小流量用第二控制阀4B(第二阀芯24、第二阀口23);以及对大流量用第一控制阀4A进行开闭用的先导阀4C(先导阀芯60、先导通路19),大流量用第一控制阀4A配设成横向,小流量用第二控制阀4B配设成纵向。
详细地说,在阀主体10的前面(跟前)侧的左右侧向上的中央部附近且上下方向上的稍微靠下部设置有流入口5(图1中用假想线表示,图2中用断面(实线)表示),并且,在左右侧向看在阀主体10的右侧的下部设置有下表面开口的流出口(接头部)6,在阀主体10的上部稍微靠左设置有上表面开口的具有内螺纹部的带有阶梯的凹孔7,在该凹孔7的下侧设有在横向上左面开口的具有内螺纹部8a及圆环状阶梯部8b的带有阶梯的横孔8。在该横孔8的右端侧底部横向地设有带有第一阀座12的第一阀口13,以将该横孔8(后述的第一阀室11)和后述的流出通路29及流出口6连通。
在所述带有阶梯的凹孔7的上半部,旋和固定有相当于所述以往技术的电动阀1’(参照图11)中的阀主体40的上部的衬套保持体28,在设于凹孔7中的衬套保持体28的下半部的带有顶面28a的圆筒部28b的下侧划分有第二阀室21,另外,在凹孔7的底部中央设有小口径的第二阀口23,该第二阀口23由设置于被所述电机50升降驱动的阀杆25的下部的第二阀芯24进行开闭。在第二阀口23的上端部利用例如铆接方式而固定有阀座部件22,阀座部件22形成有与第二阀芯24接触分离的阀座22a。另外,第二阀口23沿纵向延伸设置,其下部与后述的第一阀室11连通。
在所述衬套保持体28上设有图11所示的上述的嵌合孔49,在该嵌合孔49内压入固定有筒状的导向衬套46的下端部46a。
在导向衬套46的外周形成有外螺纹部,在阀杆支架(图11中的符号32)的内周形成有内螺纹部,由该外螺纹部和内螺纹部构成使阀杆25上下动作的进给螺纹机构。
另外,在凹孔7的底部右角部开设有将第二阀室21和流出口6连通的流出通路29的上端,在凹孔7底部中的第二阀口23的左侧设有阀芯导向孔19D,该阀芯导向孔19D滑动自如地嵌插有后述的分割结构的先导阀芯60中的阀芯部件61。
在所述带有阶梯的横孔8的第一阀室11的右侧设有带有大口径的第一阀口13的第一阀座12,此外,还形成有所述流出通路29及与其相连的流出口6。
在所述带有阶梯的横孔8的内螺纹部8a旋和固定有具有带顶面9a的圆筒状导向部9c的盖状安装体9。在所述圆筒状导向部9c上设有与所述带有阶梯的横孔8的圆环状阶梯部8b抵接的圆环状阶梯部9b,圆筒状导向部9c的阶梯部9b周围和带有阶梯的横孔8的阶梯部8b周围由O型圈密封。另外,在横孔8的底部(第一阀座12侧)的左侧且在盖状安装体9的顶面9a的右侧被做成嵌插室14,在该嵌插室14中的所述圆筒状导向部9c上嵌插有滑动自如的活塞型第一阀芯15(的大径部15a),该嵌插室14中的第一阀芯15(的大径部15a)的左侧划分有背压室16,且在第一阀芯15(的大径部15a)的右侧划分有第一阀室11。
第一阀芯15形成为从左侧依次具有大径部15a、小径部15b和中径部15c的梭形,在第一阀芯15的右端部与第一阀座12接触分离而对第一阀口13进行开闭的、由橡胶或特氟龙(注册商标)等所构成的圆环状的密封件15d利用例如铆接方式等适当方法而被固定,在第一阀芯15的左端面部突出设置有与嵌插室14的顶面9a抵接并确定第一阀芯15的左方移动界限的短圆筒状的带有横孔15i的挡块15g,另外,在大径部15a的外周安装有密封件(活塞环)15f。
另外,为了对第一阀芯15向右侧(闭阀方向)进行施力,而在设于第一阀芯15的左端侧中央的弹簧座孔15h的底面与嵌插室14的顶面9a之间压缩安装有由压缩螺旋弹簧构成的第一闭阀弹簧18。
此外,在第一阀芯15的大径部15a上设有用于连通第一阀室11和背压室16用的由贯通通路所成的均压孔17。
除了上述结构外,为了连通所述背压室16和所述第二阀室21,还设置有先导通路19,该先导通路19的上端开口在所述第二阀室21的底面21b上。该先导通路19包括:在盖状安装体9的圆筒状导向部9c中的顶面9a附近沿厚度方向贯通它且以例如90°间隔设置成放射状的四个贯通孔19a;在圆筒状导向部9c的外周侧且在带有阶梯的横孔8的内周侧气密地划分而成的圆环状空部19b;一端开口在该空部19b上、另一端开口在上述的阀芯导向孔19D的底部的纵孔19c;以及所述阀芯导向孔19D,通过后述的先导阀芯60的球体65与所述纵孔19c的上端开口缘部19e接触分离,从而开闭该先导通路19。
另一方面,所述先导阀4C的先导阀芯60包括:滑动自如地嵌插在所述阀芯导向孔19D内的阀芯部件61;以及阀芯按压部件62,该阀芯按压部件62外插在所述阀杆25的下侧轴部25a上,当阀杆25的提升量超过规定量Tc时,由该阀杆25提起,以使该阀芯部件61与所述先导通路19的开口缘部19e接触分离。
当阀杆25超过规定量Tc而被提升时,为了通过该阀杆25提起阀芯按压部件62,而在阀杆25上形成锷状卡止部25g,并且在该锷状卡止部25g上外插保持有推力轴承(球轴承)70,且成为该推力轴承7的内周部被圆环状卡止板71和E型挡圈72夹持的状态。
参照图3就可明白,阀芯按压部件62包括:顶部62a,该顶部62a的中央部设有外插在所述阀杆25的下侧轴部25a上的插通孔62b;以及圆筒部62c,该圆筒部62c滑动自如地嵌插在设于所述衬套保持体28的下半部的带有顶面28a的圆筒部28b中,在圆筒部62c上设有上表面开口的圆环状弹簧座孔62d,在该弹簧座孔62d的底面与所述顶面28a之间压缩安装有向下方(将先导通路19关闭的方向)对阀芯按压部件62进行施力的压缩螺旋弹簧26。另外,所述插通孔62b的孔径设定得比所述E型挡圈72的外径大,当阀杆25超过规定量Tc地被提升时所述推力轴承70的上表面外周部就与所述顶部62a下表面抵接。
所述衬套保持体28覆盖该第二阀室21并嵌在第二阀室21的上部内侧。并且,所述阀芯按压部件62设成在该衬套保持体28的内壁上滑动。
除了图3参照图4可明白,所述阀芯部件61包括:与先导通路19的开口缘部19e接触分离的球体65;将该球体65抱住保持的保持体64。更详细地说,保持体64从上方依次包括:上部小径部64a,该上部小径部64a例如由球面构成,其顶面部64s与所述阀芯按压部件62的圆筒部62c下表面抵接;中间大径部64b;下部小径部64c;以及保持所述球体65的铆接部64d,所述中间大径部64b如图4(B)所示具有平行倒角部67、67,该平行倒角部67、67与阀芯导向孔19D内周面之间为流通通路19f(先导通路19的一部分)。另外,在所述下部小径部64c内形成有将所述铆接部64d内和外部连通的横卧的L状的孔64f。在图4中,阀芯部件61相对于阀芯导向孔19D的中心轴而倾斜,但即使在这种状态下,开口缘部19e也能利用球体65的作用而被良好地密封。
另外,所述铆接部64d也可是以可旋转的状态保持球体65的部分。
另外,在所述中间大径部64b下表面与阀芯导向孔19D底面之间,压缩安装有向上方(将先导通路19打开的方向)对阀芯部件61进行施力的压缩螺旋弹簧66。利用该螺旋弹簧66,阀芯部件61的顶面部64s就始终与阀芯按压部件62的圆筒部62c下表面抵接。
这里,在本实施例的组合阀1中,若将第一阀室11的压力设为P1、将背压室16的压力设为P2、将第一阀口13的压力设为P3、将背压室16的水平截面积(第一阀芯15的受压面积)设为Ap、将第一阀口13的水平截面积设为Av、将主开阀弹簧18的施力设为Pf、将推起第一阀芯15的力设为开阀力、将按下第一阀芯15的力设为闭阀力,则大流量用第一控制阀的开阀条件为:闭阀力=P2×Ap+Pf<开阀力=P1×(Ap-Av)+P3×Av。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减少接触部、滑动部的磨损,提高密封性和耐久性,阀杆25(阀芯24)是不锈钢制的,且阀座22a(阀座部件22)为与阀杆25(阀芯24)相同的不锈钢制的。另外,盖状安装体9也是不锈钢制的。另一方面,阀主体10可以是铝制的。
在这种结构的组合阀1中,如图1所示,当第一阀芯15、第二阀芯24及先导阀芯27都处于关闭状态时,从流入口5导入到第一阀室11的高压的制冷剂就通过均压孔17而导入背压室16,背压室16的压力成为高压,因此第一阀芯15被强力按压在第一阀座12上。
当从该状态起,向电机50供给脉冲使阀杆25、第二阀芯24旋转而上升时,则如图5所示,第二阀芯24离开第二阀座22a,第二阀口23被打开。在该情况下,当阀杆25、第二阀芯24的提升量小于规定量Tc(参照图1、图3)时,所述推力轴承70的上表面外周部就不会到达所述顶部62a下表面,因此,构成先导阀芯60的阀芯按压部件62及阀芯部件61仍是图1所示的状态,此时,由先导阀芯60的球体65关闭先导通路19,并由第一阀芯15关闭第一阀口13,成为根据第二阀芯24的提升量而控制制冷剂流量(第二控制阀开度)的小流量控制状态。在该小流量控制状态中,与第二阀芯24的提升量对应的量的制冷剂就依次经过流入口5、第一阀室11、第二阀口23、第二阀室21、流出通路29、向流出口6进行流动。
此外,当所述阀杆25、第二阀芯24的提升量达到所述规定量Tc时,如图6所示,所述推力轴承70的上表面外周部就与所述顶部62a下表面抵接,接着,阀杆25、第二阀芯24进行旋转并上升,当所述阀杆25、第二阀芯24的提升量超过所述规定量Tc时,则如图7和图8所示,阀芯按压部件62被钩挂在所述推力轴承70的上表面外周部上,并克服闭阀弹簧26的施力而被提起,随此,阀芯部件61利用螺旋弹簧66的施力而使其顶面部64s与阀芯按压部件62的圆筒部62c下表面抵接并保持该状态不变地向上方移动,由此,球体65离开纵孔19c的上端开口缘部19e而将先导通路19打开,制冷剂从背压室16通过先导通路19而导入第二阀室21,从此处通过流出通路29被引导到流出口6。由此,背压室16的压力下降,不久作用于第一阀芯15的开阀力变得比闭阀力大,从而第一阀芯15将第一阀口13打开,成为制冷剂依次经过流入口5、第一阀室11、第一阀口13、向流出口6进行流动的大流量控制状态。
从以上说明可知,在本实施例的组合阀1中,由于除了大流量用第一控制阀4A(第一阀芯15、第一阀口13)和小流量用第二控制阀4B(第二阀芯24、第二阀口23)外,还具有与第二阀芯24分体的先导阀芯60,并构成为利用阀杆25的升降动作而对该先导阀芯60进行开闭驱动,因此,可将小流量用第二控制阀4B(第二阀芯24、第二阀口23)的尺寸形状等设定成最适于小流量控制,且能在所需的时刻可靠地对大流量用第一控制阀4A进行开闭,此外,在小流量控制时,不会使制冷剂像以往技术那样通过滑动面间隙等狭小部分而流动,故难以引起动作不良,其结果,不会导致动作负荷的增大、驱动部(电机部分)和阀主体的大型化,能获得小流量区域的流量控制精度的提高和可控制流量的增大化(压力损失的减少化)这两个方面的兼顾。
另外,由于先导阀芯60构成为密封面被分割成球体65的阀芯部件61和与该阀芯部件61分体的阀芯按压部件62,通过用弹簧部件26、66对它们进行施力而使它们一体地进行上下动作,因此,即使阀芯按压部件62倾斜,其倾斜也难以传递给阀芯部件61,难以对阀芯部件61所产生的先导通路的密封性造成不良影响,而且,由于与先导通路19的开口缘部19e接触分离的部分(密封部)由球面(球体65)构成,因此,即使阀芯部件61倾斜,也不会像以往技术那样产生不希望的间隙β(参照图9(B)),另外,密封部也不是像以往技术那样的面接触而是线接触,因此,其接触压力变大,由此进一步提高密封性,即使不太增大闭阀弹簧26的弹簧负荷,或者不太提高密封部的加工精度,也能可靠地抑制泄漏。
另外,由于作为锷状钩挂部的推力轴承70配设在阀杆25上,因此,在阀杆25、第二阀芯24超过所述规定量Tc而进一步旋转并进一步被提升时,阀芯按压部件62被所述推力轴承70的上表面外周部钩挂,并克服闭阀弹簧26的施力而被提起,但是,在该情况下,尽管推力轴承70的下表面侧与阀杆25一体地旋转,但由于其与推力轴承70的上表面侧接触的阀芯按压部件62不旋转,故在阀杆25与先导阀芯60之间基本不产生如以往技术那样的旋转滑动摩擦阻力,因此,不会妨碍阀杆25的旋转升降,能可靠地防止动作不良。
另外,本发明的组合阀当然不限于上述的第一实施例的组合阀1的结构,本发明的组合阀可实施各种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例的组合阀1中,虽然第二阀口23做成将第一阀室11和第二阀室21连通起来,但其也可做成如下述那样的稍微不同的结构。即,使第二阀口与流出口连通,并另外设置将第一阀室和第二阀室连通起来的连通通路,通过该连通通路而将第一阀室的高压导入第二阀室,使高压不作用于闭阀状态的第二阀芯。由此,即使不增大向闭阀方向对第二阀芯(阀杆)进行施力的闭阀弹簧(图11中符号34)的弹簧负荷,也能可靠地防止第二阀芯进行不希望的开阀的情况,能减缓对第二阀口口径等的制约,其结果,能获得成本降低、小型化、耗电减少等(参照本发明的申请人的日本申请特愿2011-273975号(申请日:2011年12月15日))。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阀芯部件61的与先导通路19的开口缘部19e接触、分离的部分为球体65,但不是必须要使用球体,只要是密封面由球面、椭球面、圆锥面等与开口缘部19e实质性地线接触的曲面来构成的部件即可。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第一阀芯配设成横向,所述第二阀芯配设成纵向,但也可将第一阀芯和第二阀芯都配设在纵向上等其它的方式,这是不言而喻的。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说明了如下结构:为了将提起阀芯按压部件62的阀杆25一边旋转一边上升,而做成了将推力轴承70夹装在锷状卡止部25g与阀芯按压部件62之间,但是,在阀杆不旋转而上升的情况下,该轴承70可以不要。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说明了阀芯按压部件62滑动自如地设在衬套保持体28的内壁上且该衬套保持体28嵌在第二阀室21的内侧并将其覆盖,但本发明并不只限于此,只要是嵌在第二阀室21的内侧并将其覆盖的部件,也可将阀芯按压部件62滑动自如地设在不对导向衬套46进行保持的部件的内壁上,这是理所当然的。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使用了电动式的部件(步进电机50)作为用于使阀杆升降的升降驱动单元,但即使是电磁式(利用磁力进行的吸引式)的部件,也可同样地采用本发明。
另外,本发明的组合阀不仅适用于热泵式制冷制热系统,而且还可适用于其它系统,这是不言而喻的。
还有,在上述实施例中,由于阀芯按压部件62设成在衬套保持体28的内壁上滑动,故与做成使该阀芯按压部件62在设于阀主体10的第二阀室21的内壁上进行滑动的结构相比,能增大阀芯按压部件62的滑动面积。其结果,当利用阀杆25的上升将阀芯按压部件62提起时,该阀芯按压部件62的倾斜就变小。
因此,可取代由阀芯部件61和阀芯按压部件62构成先导阀芯60的结构,而省略阀芯部件61,仅由阀芯按压部件62来开闭先导通路19(纵孔19c)。这种情况下,阀芯按压部件62作为先导阀芯发挥作用。

Claims (17)

1.一种组合阀,具有:活塞型的第一阀芯;设有针型的第二阀芯的阀杆;使该阀杆升降的升降驱动单元;利用所述阀杆的升降动作而进行开闭驱动的先导阀芯;以及设有流入口和流出口的阀主体,
该组合阀设有:在所述阀主体中的所述流入口与流出口之间,滑动自如地嵌插有所述第一阀芯且由该第一阀芯分隔成背压室和第一阀室的嵌插室;开设在所述第一阀室上的第一阀口;可升降地配设有所述先导阀芯和第二阀芯的第二阀室;将所述流入口或第一阀室与所述第二阀室连通的第二阀口;以及将所述背压室和所述第二阀室连通、上端开设在所述第二阀室的底面上的先导通路,
所述第二阀芯的提升量为规定量以下时,由所述先导阀芯关闭所述先导通路,且由所述第一阀芯关闭所述第一阀口,成为根据所述第二阀芯的提升量而控制流量的小流量控制状态,当所述第二阀芯的提升量超过所述规定量时,所述先导阀芯随着所述阀杆的上升而上升、将所述先导通路打开,所述第一阀芯随此而将所述第一阀口打开,成为大流量控制状态,该组合阀的特征在于,
所述先导阀芯具有:阀芯部件;以及阀芯按压部件,用于使该阀芯部件与所述先导通路的开口缘部接触分离,所述阀芯按压部件受到弹簧部件的向下方的施力,并且,当所述第二阀芯的提升量从所述规定量起进一步增大时,利用设置于所述阀杆的钩挂部而克服所述弹簧部件的施力地被提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阀,其特征在于,设有对所述阀芯部件向上方施力的弹簧部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部件的与所述先导通路的开口缘部接触分离的密封面是由球面、椭球面、圆锥面等与所述开口缘部实质性地线接触的曲面构成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部件是由与所述先导通路的开口缘部接触分离的球体和将该球体抱住保持的保持体所构成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芯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一阀室和所述背压室的均压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芯配设成横向,所述第二阀芯配设成纵向。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芯和所述第二阀芯都配设成纵向,且在横向上相互隔开规定距离。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驱动单元使所述阀杆一边旋转一边进行升降。
9.一种组合阀,具有:活塞型的第一阀芯;设有针型的第二阀芯的阀杆;使该阀杆升降的升降驱动单元;利用所述阀杆的升降动作而进行开闭驱动的先导阀芯;以及设有流入口和流出口的阀主体,
该组合阀设有:在所述阀主体中的所述流入口与流出口之间,滑动自如地嵌插有所述第一阀芯且由该第一阀芯分隔成背压室和第一阀室的嵌插室;开设在所述第一阀室上的第一阀口;可升降地配设有所述先导阀芯和第二阀芯的第二阀室;将所述流入口或第一阀室与所述第二阀室连通的第二阀口;以及将所述背压室和所述第二阀室连通、上端开设在所述第二阀室的底面上的先导通路,
所述第二阀芯的提升量为规定量以下时,由所述先导阀芯关闭所述先导通路,且由所述第一阀芯关闭所述第一阀口,成为根据所述第二阀芯的提升量而控制流量的小流量控制状态,当所述第二阀芯的提升量超过所述规定量时,所述先导阀芯随着所述阀杆的上升而上升、将所述先导通路打开,所述第一阀芯随此而将所述第一阀口打开,成为大流量控制状态,该组合阀的特征在于,
所述先导阀芯滑动自如地收容在覆盖所述第二阀室的部件的内壁中,且受到弹簧部件的向下方的施力以关闭所述先导通路,并且,当所述第二阀芯的提升量从所述规定量进一步增大时,利用设在所述阀杆上的钩挂部而克服所述弹簧部件的施力地被提起。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合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先导阀芯包括:可将开设在所述第二阀室的底面上的先导通路封闭的阀芯部件;以及对该阀芯部件进行推压的阀芯按压部件,
该阀芯按压部件滑动自如地收容在覆盖所述第二阀室的部件的内壁。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组合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部件的与所述先导通路的开口缘部接触分离的密封面是由球面、椭球面、圆锥面等与所述开口缘部实质性地线接触的曲面构成的。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组合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部件是由与所述先导通路的开口缘部接触分离的球体和将该球体抱住保持的保持体构成的。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合阀,其特征在于,覆盖所述第二阀室的部件是对构成所述阀杆的进给螺纹机构的导向衬套进行保持的衬套保持体。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合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杆和第二阀芯、以及与该第二阀芯接触分离的阀座是由同一金属材料制成的。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组合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杆、第二阀芯及与该第二阀芯接触分离的阀座是不锈钢制的,所述阀主体是铝制的。
16.如权利要求9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芯配设成横向,所述第二阀芯配设成纵向。
17.如权利要求9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芯和所述第二阀芯都配设成纵向,且在横向上相互隔开规定距离。
CN201310051853.3A 2012-02-14 2013-02-08 组合阀 Active CN1032451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29712A JP5881452B2 (ja) 2012-02-14 2012-02-14 複合弁
JP2012029659A JP5881451B2 (ja) 2012-02-14 2012-02-14 複合弁
JP2012-029659 2012-02-14
JP2012-029712 2012-02-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45139A true CN103245139A (zh) 2013-08-14
CN103245139B CN103245139B (zh) 2016-08-17

Family

ID=477099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51853.3A Active CN103245139B (zh) 2012-02-14 2013-02-08 组合阀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EP (1) EP2650575B1 (zh)
CN (1) CN103245139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07880A (zh) * 2015-12-23 2017-06-30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制冷剂控制装置
CN106907881A (zh) * 2015-12-23 2017-06-30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制冷剂控制装置、换热系统及该制冷剂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11577960A (zh) * 2020-05-26 2020-08-25 王波 一种节能环保型污水处理控制阀及其控制方法
CN111637230A (zh) * 2020-05-22 2020-09-08 杭州易超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组合阀
CN113236680A (zh) * 2021-05-24 2021-08-10 宜宾凯翼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液压离合操纵系统的缓释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49978B (zh) * 2019-06-06 2021-07-02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电磁阀及包含其的热水器
DE102020215268A1 (de) 2020-12-03 2022-06-09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Expansionsventil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435495A2 (en) * 2003-01-06 2004-07-07 TGK Co., Ltd. Switching valve
KR20060096895A (ko) * 2005-03-01 2006-09-13 가부시키가이샤 티지케이 정유량 팽창 밸브
WO2007149229A1 (en) * 2006-06-16 2007-12-27 Curators Of The University Of Missouri Fluid-controlled valve
CN101097000A (zh) * 2006-06-29 2008-01-02 喜开理株式会社 流动控制阀
CN102691810A (zh) * 2011-03-25 2012-09-26 株式会社不二工机 复合阀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99732B2 (ja) 1997-04-17 2006-07-1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空調装置
JP4416528B2 (ja) 2004-02-04 2010-02-17 株式会社不二工機 流量制御弁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435495A2 (en) * 2003-01-06 2004-07-07 TGK Co., Ltd. Switching valve
KR20060096895A (ko) * 2005-03-01 2006-09-13 가부시키가이샤 티지케이 정유량 팽창 밸브
WO2007149229A1 (en) * 2006-06-16 2007-12-27 Curators Of The University Of Missouri Fluid-controlled valve
CN101097000A (zh) * 2006-06-29 2008-01-02 喜开理株式会社 流动控制阀
CN102691810A (zh) * 2011-03-25 2012-09-26 株式会社不二工机 复合阀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07880A (zh) * 2015-12-23 2017-06-30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制冷剂控制装置
CN106907881A (zh) * 2015-12-23 2017-06-30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制冷剂控制装置、换热系统及该制冷剂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11637230A (zh) * 2020-05-22 2020-09-08 杭州易超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组合阀
CN111637230B (zh) * 2020-05-22 2021-03-30 杭州易超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组合阀
WO2021232505A1 (zh) * 2020-05-22 2021-11-25 杭州易超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组合阀
CN111577960A (zh) * 2020-05-26 2020-08-25 王波 一种节能环保型污水处理控制阀及其控制方法
CN113236680A (zh) * 2021-05-24 2021-08-10 宜宾凯翼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液压离合操纵系统的缓释结构
CN113236680B (zh) * 2021-05-24 2022-11-01 宜宾凯翼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液压离合操纵系统的缓释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45139B (zh) 2016-08-17
EP2650575B1 (en) 2015-04-01
EP2650575A1 (en) 2013-10-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45139A (zh) 组合阀
CN102691810B (zh) 复合阀
CN103671102B (zh) 可变容量型油泵
CN103162477A (zh) 组合阀
US8308448B2 (en) Scroll compressor capacity modulation with hybrid solenoid and fluid control
CN107435754A (zh) 流量调节阀
US20150345493A1 (en) Variable volume ratio scroll compressor
JP5645437B2 (ja) 流路切換弁、流路切換弁に用いる切換弁本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CA2578869C (en) Rotating check valve for compression equipment
KR101719937B1 (ko) 스크롤 압축기
CN107218212A (zh) 容量可变型泵
CN106151554A (zh) 电子膨胀阀、电子膨胀阀的制造方法及制冷剂系统
CN107435757A (zh) 流量调节阀
CN102748498B (zh) 方向切换阀
KR102222565B1 (ko) 제어밸브
CN110192052A (zh) 容量控制阀
JP4152674B2 (ja) 可変容量圧縮機用容量制御弁
JP2003328936A (ja) 可変容量圧縮機用容量制御弁
CN209164221U (zh) 二维脉宽调制机构
US20200088197A1 (en) Scroll compressor
JP2006242291A (ja) 三方弁
JP5881452B2 (ja) 複合弁
WO2017163826A1 (ja) スクロール型圧縮機
JP5881451B2 (ja) 複合弁
CN114754150A (zh) 电动组合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