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07880A - 制冷剂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制冷剂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07880A
CN106907880A CN201510980042.0A CN201510980042A CN106907880A CN 106907880 A CN106907880 A CN 106907880A CN 201510980042 A CN201510980042 A CN 201510980042A CN 106907880 A CN106907880 A CN 1069078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piston
refrigerant
port
valve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98004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907880B (zh
Inventor
王晖
齐小卫
周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anhua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anhua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anhua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anhua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98004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907880B/zh
Publication of CN1069078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078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9078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078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制冷剂控制装置,该制冷剂控制装置包括阀体、阀组件、活塞,进行节流时,活塞在制冷剂压差力下关闭第二阀口,通过加大或减小阀组件所设置的阀针与第一阀口之间的间隙,以调节制冷剂的流量;活塞还可在制冷剂压差下打开第二阀口,制冷剂进行直通,所述制冷剂控制装置可进行节流或者直通,且体积较小、简化系统布置。

Description

制冷剂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冷剂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能源汽车或者新能源汽车,如电动汽车的空调系统可能采用热泵型制冷剂系统来与空气换热,在不同的工作模式制冷剂的流动方式有所不同,制冷剂可能需要双向流动,形成制冷剂方向不同的制冷剂回路,通常可以在制冷剂管路上布置开关阀来选择性打开或关闭该开关阀所在的分支支路,具体地可通过采用电子膨胀阀与单向阀两个零部件相组合的方式来控制制冷剂的流动方式,比如当制冷剂正向流通时,可通过电子膨胀阀所在支路进行节流,同时并联支路上的单向阀关闭,再比如当制冷剂反向流通时,电子膨胀阀关闭,同时并联支路上的单向阀打开进行直通。如此这种布置方式分别通过电子膨胀阀控制节流、通过单向阀控制直通流路的开或关,然而,将并联设置的电子膨胀阀与单向阀整合到系统中,需要对应电子膨胀阀、单向阀的电子线路及制冷剂管路,系统线路及系统管路较为复杂,且在系统中所占空间也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积较小且相对简化系统连接的制冷剂控制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制冷剂控制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制冷剂控制装置,包括阀体、阀组件及活塞,所述阀体具有第一端口、第二端口,该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其中一个为制冷剂出口,另一个为制冷剂入口,该阀体还形成有第一安装腔与第二安装腔,所述阀组件包括阀座、阀针与驱动部分,其中所述阀座至少部分收容于第一安装腔且与阀体相组装固定,所述活塞位于第二安装腔且相对于阀体可动,所述制冷剂控制装置还包括与第一端口连通的第一腔、与第二端口连通的第二腔,所述第一腔自第一端口向阀体内延伸设置,所述第二腔自第二端口向阀体内延伸设置,所述阀座形成有第一阀口,所述阀体形成第二阀口,所述第一腔与第一、第二阀口一侧相通,所述第二腔与第一、第二阀口另一侧相通;所述阀针在驱动部分作用下相对第一阀口可动,所述活塞相对于阀体可动、可抵接或者离开第二阀口,所述活塞关闭第二阀口时,所述阀针远离或者靠近第一阀口,通过调整阀针与第一阀口之间的间隙大小来调节制冷剂流量大小,此时所述第一腔可通过第一阀口与第二腔相连通,当活塞打开第二阀口时,所述第二腔与第一腔通过第二阀口相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制冷剂控制装置同时具备节流结构及直通结构,根据应用需要调整制冷剂流通路径,可进行节流或直通,既可通过控制阀针动作可实现节流,调换制冷剂入口与出口也可切换到直通功能,体积较小且可相对简化系统布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制冷剂控制装置的立体侧视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制冷剂控制装置沿A-A线的部分侧面剖视示意图,并显示了与阀组件相配合的定子线圈,其中活塞位于第一位置,以实线示意出制冷剂节流流向、以虚线示意出制冷剂直通流向;
图3是图2所示制冷剂控制装置的局部放大图,部分示意出阀座、阀针与阀体的组装关系;
图4是图2所示制冷剂控制装置的局部放大图,部分示意出活塞与阀体的组装关系。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揭示了一种制冷剂控制装置100,该制冷剂控制装置100包括阀体1、阀组件2,所述制冷剂控制装置的阀体1形成有与制冷剂连接管路相配接的第一端口101、第二端口102,该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其中一个为制冷剂出口,另一个为制冷剂入口,所述制冷剂装置100还形成有位于第一、第二端口之间的制冷剂通道103,该制冷剂通道103包括与第一端口连通的第一腔1031、与第二端口连通的第二腔1032,所述第一腔自第一端口向阀体内延伸设置,所述第二腔自第二端口向阀体内延伸设置。
所述阀体1具有收容所述阀组件的第一安装腔104、收容所述的第二安装腔105,所述第一腔1031与所述第一安装腔、第二安装腔相连通设置,所述第二腔1032与第一、第二安装腔相连通设置,从而形成两条并联设置的制冷剂流通路径,具体地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腔1031与第一、第二安装腔交叉贯通布置,所述第二腔1032也与第一、第二安装腔交叉贯通布置,从而制冷剂通道形成有用于制冷剂节流的制冷剂节流流道、不进行制冷剂节流的制冷剂直通流道,使得所述制冷剂装置可兼顾节流及直通功能。所述阀组件2包括阀座20、阀针21、定子线圈22、转子23与螺纹组件24,其中阀座20下侧部分收容于第一安装腔104,该阀座20通过螺纹连接方式与阀体1相组装固定,进一步阀座20与阀体1之间可进行密封设置,防止制冷剂向外渗漏;所述阀座20的中心部分形成安装孔200,所述阀针21可通过该安装孔200,阀座20还形成有与安装孔连通的第一阀口201,该第一阀口201作为上述节流阀口,所述阀针21相对阀座20可动,该阀针21可远离或者靠近第一阀口201,该阀组件通过调整阀针与第一阀口之间的间隙大小来调节制冷剂流量大小。所述定子线圈22与阀体1相组装固定,所述螺纹组件24包括固定部分241与可动部分242,所述固定部分241与阀座直接固定或者通过转接件与阀座间接固定,所述阀针21与转子23通过螺纹组件24的可动部分相组装固定,该转子23与螺纹组件24的可动部分242形成驱动部分以实现阀针21动作,即在所述驱动部分的作用下阀针21相对阀座20可动,该驱动部分在定子线圈22提供的电磁应力作用下运动,该转子23通过螺纹组件的可动部分带动阀针21移动,所述阀针21相对于第一阀口上下运动,可通过调整阀针与第一阀口之间的间隙大小来调节制冷剂流量大小,所述阀针21下末端形成与第一阀口相配合的缩颈部211,该缩颈部可在转子带动下远离或靠近第一阀口201,由于该第一阀口的孔径或径向尺寸较小,作为节流阀口用于对制冷剂节流降压。
所述制冷剂控制装置还包括活塞30、封盖31以及弹性元件32,所述阀体1形成有上述第二阀口106,具体地第二阀口106位于第二安装腔105下侧且与该第二安装腔相通,该第二阀口106可连通第二腔1032、第一腔1031,从而形成可流通制冷剂但是不进行节流的制冷剂直通流道。所述封盖31至少部分收容于第二安装腔105且与阀体1相组装密封固定,所述活塞30可动地安装于阀体的第二安装腔105,具体地所述活塞30设置在封盖31的下侧,该活塞30与封盖31相组装且相对于封盖或者阀体可动,从而所述活塞可沿封盖31在上下方向上动作,所述活塞30与第二阀口106相配合,通过活塞30在第二安装腔105内移动,使得该活塞相对于第二阀口106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之间动作,以控制所述活塞30抵接或者离开第二阀口106,由于第二阀口106处通流面积为第一阀口与阀针之间间隙处的通流面积的四倍以上,制冷剂可不节流而直接通过第二阀口106,第二阀口106作为直通阀口设置在制冷剂直通流道;在制冷剂通道103所布置延伸之处,所述第一阀口201处通流面积小于所述制冷剂入口处通流面积、所述制冷剂出口处通流面积、第二阀口106处通流面积中任意一个,从而所述第一阀口作为节流阀口。
进一步地,所述活塞30与封盖31其中一个具有安装凹部、另一个具有安装凸部,该安装凸部至少部分收容该安装凹部,通过所述安装凹部与安装凸部配合,所述活塞30与封盖相套接设置,沿上下方向,所述活塞30沿封盖31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之间上下移动,更具体地所述活塞30为非金属活塞,比如橡胶或者弹性较好的绝缘或半绝缘材料形成的非金属活塞,所述活塞30包括凸伸设置且与弹性元件32相抵接的支撑台301,该活塞还包括套接在封盖外侧的套接部302,该套接部一侧开口而形成上述安装凹部300,相对应地所述封盖31具有与阀体相固定的固定部311、自该固定部延伸的上述安装凸部303,该固定部与阀体之间密封设置,防止制冷剂向外渗漏;相对应地所述活塞30一端对应地形成有上述安装凹部300,所述安装凸部与上述安装凹部相套装在一起,该活塞30另一端具有抵接部304,该抵接部用于与封盖对应位置处的第二阀口106相抵接,当活塞30向下移动与封盖抵接而关闭第二阀口106时,所述抵接部304与阀体之间密封配合,具体地阀体1具有位于第二阀口周侧的抵接凸部1061,当活塞30关闭第二阀口时,所述抵接凸部161与活塞的抵接部304相抵接接触,可相对提升活塞与阀体之间密封抵接的可靠性能;当然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凸部也可设置在活塞上,对应地所述安装凹部设置在所述封盖。
所述弹性元件32与封盖31和/或活塞30相套接设置,比如弹性元件32可设置在活塞与封盖以内位置或外侧,如图2、图4所示所述弹性元件32套设在封盖与活塞两者组合后整体外侧,在上下方向上,所述弹性元件32位于封盖与活塞之间,所述弹性元件一端抵接所述封盖31、另一端抵接所述活塞30,具体地该弹性元件32一端抵接封盖31下侧、另一端抵接所述活塞30上侧,所述活塞30可上下移动,同时弹性元件32进行伸缩变形,该弹性元件可提高所述活塞在阀体内运动时的稳定性,具体地该弹性元件32可选用弹簧或者其他可实现直线型伸缩变形的其他类型弹性元件;具体地在弹性元件的弹性压力和制冷剂压力作用下,所述活塞30可关闭阀体的第二阀口106而位于第一位置时,通过阀组件2调节阀针动作,可加大或减小阀针的缩颈部211与第一阀口201之间的间隙,从而调节制冷剂的流量;在外力作用下所述活塞30可压缩弹性元件32,且克服弹性元件的弹性压力而向上移动到第二位置,从而打开第二阀口,所述活塞30相对远离第二阀口106,所述第二腔1032与第一腔1031之间通过第二阀口106相连通,由于所述第二阀口106的孔径或径向尺寸远大于第一阀口201的孔径或径向尺寸,使得制冷剂可不节流而直接通过流通面积相对较大的第二阀口。
如图2所示实施方式所述阀座20与封盖31相对并排设置,此时两者可设置在阀体1的同侧,该阀座20与封盖31的中心轴线相平行设置,或者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阀座20与封盖31的中心轴线也可相交设置,比如垂直布置或者以其他角度进行布置,满足制冷剂流通需求同时可进一步紧凑化、可相对减小装置体积;具体地所述第一腔1031自第一端口101向阀体内延伸于第一阀口201、第二阀口106上侧,所述第二腔1032自第二端口102向内延伸于第一阀口201、第二阀口106下侧,相对应地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安装腔105与第二安装腔106的中心轴线相平行设置,或者第一安装腔与第二安装腔的中心轴线相交设置,可根据具体需要调整两者之间布置方式。
当制冷剂控制装置100进行制冷剂节流时,如图2实线所示意制冷剂流向,所述第一端口101为制冷剂入口、第二端口102为制冷剂出口,所述第一端口的制冷剂压力大于第二端口的制冷剂压力,在该制冷剂压差力下所述阀组件活塞30与第二阀口106相抵接而关闭第二阀口106,此时所述活塞30位于第一位置,通过活塞关闭第二阀口,所述定子线圈22产生电磁力而控制阀针21相对于第一阀口201动作,所述阀针21沿其轴向或上下方向动作以加大或减小该阀针的缩颈部211与第一阀口201之间的间隙,所述第一腔1031与第二腔1032之间仅可通过第一阀口201相连通,所述第一端口101与第二端口102之间形成制冷剂节流流道,从而调节制冷剂的流量;具体地节流过程中制冷剂从第一端口101流入第一腔,流经第一阀口201进入第二腔1032,再沿第二端口102流出,进行节流减压。
当制冷剂控制装置100进行制冷剂直通时,如图2虚线所示意制冷剂流向,所述第二端口102为制冷剂入口、第一端口101为制冷剂出口,制冷剂流动路径切换,所述第二端口的制冷剂压力大于第一端口的制冷剂压力,在该制冷剂压差下,所述活塞30打开第二阀口106,所述第二腔1032与第一腔1031之间通过第二阀口106相连通,所述第二端口102与第一端口101之间形成制冷剂直通流道;具体地活塞打开第二阀口106的过程中,随着制冷剂的压力增大,在该制冷剂压差下所述活塞30被抬升、打开第二阀口106,制冷剂压差力向上顶推活塞30,该活塞30压缩弹性元件32,且顶推活塞克服弹性元件的弹性压力而向上移动,直至活塞30从关闭状态的第一位置向上移动到打开状态的第二位置,以打开第二阀口106,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活塞30打开第二阀口时,所述阀针21可关闭第一阀口,或者该阀针也可不关闭第一阀口,由于该第一阀口与阀针之间间隙相对远小于第二阀口孔径,第一阀口是否打开基本不影响第二阀口处制冷剂流通量。当所述活塞到达第二位置,该活塞通过打开第二阀口,具体地制冷剂从第二端口102流入第二腔1032,流经阀体处设置的第二阀口106进入第一腔1033,再沿第一端口101流出;所述第二阀口106的孔径或者径向尺寸或者当量直径远大于第一阀口201的孔径或者径向尺寸或者当量直径,使得所述活塞30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阀口打开时允许制冷剂快速通过,所述第二阀口处的通流面积为第一阀口与阀针之间间隙处的通流面积的四倍以上,即制冷剂控制装置的制冷剂流通量大于活塞位于第一位置时制冷剂控制装置的制冷剂流通量,制冷剂可直接通过第二阀口而流出制冷剂出口、不进行节流降压。
所述制冷剂控制装置100通过阀体设置第一阀口201用于与阀针21配合进行节流,且通过所述活塞30打开或关闭第二阀口106,使得制冷剂控制装置100同时具备节流结构及直通结构,可在换热系统应用中实现节流降压或者反向直通,根据系统应用的需要可选择其中一种功能,在系统运行中制冷剂控制装置需要节流时,一般在小开度范围内调整阀针开度,进行制冷剂节流;或者通过活塞受到向上制冷剂背压而上移,第二阀口106打开,制冷剂可反向直接通过,不进行节流;另外,所述制冷剂装置以上状态切换与该制冷剂装置在系统应用中的制冷剂方向相关联,具体地在制冷剂装置100用于正向节流时,通过控制阀针21动作可控制制冷剂的流量大小,或者制冷剂装置100用于反向直通时,制冷剂入口与出口切换的前提下,活塞受压上移,即可打开制冷剂直通流道,产品适用性较高;再者不需要采用多种阀组合使用,可节省部件数量,有利于降低成本,且整体体积较小且可简化系统管路布置。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限制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制冷剂控制装置,包括阀体、阀组件及活塞,所述阀体具有第一端口、第二端口,该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其中一个为制冷剂出口,另一个为制冷剂入口,该阀体还形成有第一安装腔与第二安装腔,所述阀组件包括阀座、阀针与驱动部分,其中所述阀座至少部分收容于第一安装腔且与阀体相组装固定,所述活塞位于第二安装腔且相对于阀体可动,所述制冷剂控制装置还包括与第一端口连通的第一腔、与第二端口连通的第二腔,所述第一腔自第一端口向阀体内延伸设置,所述第二腔自第二端口向阀体内延伸设置,所述阀座形成有第一阀口,所述阀体形成第二阀口,所述第一腔与第一、第二阀口一侧相通,所述第二腔与第一、第二阀口另一侧相通;
所述阀针在驱动部分作用下相对第一阀口可动,所述活塞相对于阀体可动、可抵接或者离开第二阀口,所述活塞关闭第二阀口时,所述阀针远离或者靠近第一阀口,通过调整阀针与第一阀口之间的间隙大小来调节制冷剂流量大小,此时所述第一腔可通过第一阀口与第二腔相连通,当活塞打开第二阀口时,所述第二腔与第一腔通过第二阀口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剂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装置还包括封盖,所述封盖与阀体相组装固定,该封盖至少部分收容于第二安装腔且与阀体相密封,所述活塞与封盖相组装且相对于封盖或者阀体可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冷剂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与活塞的中心轴线平行设置,或者所述阀座与活塞的中心轴线相交设置,所述第一腔与所述第一安装腔、第二安装腔相连通,所述第二腔与第一、第二安装腔相连通设置,所述第一腔与第一安装腔、第二安装腔相交叉布置,所述第二腔与第一安装腔、第二安装腔相交叉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剂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与封盖的中心轴线平行设置,或者所述阀座与封盖的中心轴线相交设置,所述第一阀口处通流面积小于所述制冷剂入口处通流面积、所述制冷剂出口处通流面积、第二阀口处通流面积中任意一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剂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组件还包括定子线圈、转子与螺纹组件,其中定子线圈与阀体相组装固定,螺纹组件包括固定部分与可动部分,所述阀针与转子通过螺纹组件的可动部分相组装固定,所述驱动部分包括转子与螺纹组件的可动部分,该驱动部分在定子线圈提供的电磁应力作用下运动,该转子通过螺纹组件可动部分带动阀针移动,所述阀针相对于第一阀口上下运动,可通过调整阀针与第一阀口之间的间隙大小来调节制冷剂流量大小。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剂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与封盖其中一个具有安装凹部、另一个具有安装凸部,该安装凸部至少部分收容安装凹部,通过所述安装凹部与安装凸部配合,所述活塞与封盖相套接设置,沿上下方向,所述活塞沿封盖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冷剂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控制装置还包括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一端抵接所述封盖、另一端抵接所述活塞,在所述弹性元件的弹性压力作用下,所述活塞可关闭阀体的第二阀口而位于第一位置,在外力作用下所述活塞可压缩弹性元件,且克服弹性元件的弹性压力而向上移动到第二位置,从而打开第二阀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冷剂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盖包括与阀体相固定的固定部,所述安装凸部自该固定部延伸形成,所述安装凹部形成于活塞一端,该活塞另一端具有与第二阀口相对设置的抵接部,当活塞关闭第二阀口时,所述抵接部与阀体之间密封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冷剂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为非金属活塞,该活塞包括凸伸设置且与弹性元件相抵接的支撑台,该活塞还包括套接在封盖外侧的套接部,该套接部一侧开口而形成所述安装凹部,所述弹性元件与活塞或者封盖相套接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剂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针具有与第一阀口相配合的缩颈部,当所述活塞位于第一位置时,该活塞与第二阀口相抵接而关闭第二阀口,所述阀组件调节阀针动作,以加大或减小阀针的缩颈部与第一阀口之间的间隙,从而调节制冷剂的流量,当活塞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活塞相对远离第二阀口,所述第二腔与第一腔之间通过第二阀口相连通,所述第二阀口处通流面积为第一阀口与阀针之间间隙处的通流面积的四倍以上,使得制冷剂可直接通过第二阀口。
CN201510980042.0A 2015-12-23 2015-12-23 制冷剂控制装置 Active CN1069078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80042.0A CN106907880B (zh) 2015-12-23 2015-12-23 制冷剂控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80042.0A CN106907880B (zh) 2015-12-23 2015-12-23 制冷剂控制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07880A true CN106907880A (zh) 2017-06-30
CN106907880B CN106907880B (zh) 2019-11-01

Family

ID=592005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980042.0A Active CN106907880B (zh) 2015-12-23 2015-12-23 制冷剂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907880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98956A (zh) * 2008-06-26 2008-11-05 上海交通大学 R410a制冷系统自适应调节式膨胀阀
JP2012241809A (ja) * 2011-05-19 2012-12-10 Fuji Koki Corp 電動弁
CN103245139A (zh) * 2012-02-14 2013-08-14 株式会社不二工机 组合阀
CN103512288A (zh) * 2012-06-20 2014-01-15 浙江三花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膨胀阀
US8763419B2 (en) * 2009-04-16 2014-07-01 Fujikoki Corporation Motor-operated valve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using the sam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98956A (zh) * 2008-06-26 2008-11-05 上海交通大学 R410a制冷系统自适应调节式膨胀阀
US8763419B2 (en) * 2009-04-16 2014-07-01 Fujikoki Corporation Motor-operated valve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using the same
JP2012241809A (ja) * 2011-05-19 2012-12-10 Fuji Koki Corp 電動弁
CN103245139A (zh) * 2012-02-14 2013-08-14 株式会社不二工机 组合阀
CN103512288A (zh) * 2012-06-20 2014-01-15 浙江三花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膨胀阀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07880B (zh) 2019-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28483B (zh) 一种流量控制阀及其控制方法以及制冷系统
CN105698307B (zh) 一种可切换运行补气增焓空调系统及切换方法
CN107869601B (zh) 多通换向装置及空调系统
CN104329241A (zh) 一种低压型自动双向泵
CN108253161A (zh) 膨胀开关阀
JP2020525729A (ja) 電動弁
CN205978641U (zh) 膨胀开关阀
KR102139095B1 (ko) 냉난방 시스템용 전자식 팽창밸브
CN106907881B (zh) 制冷剂控制装置、换热系统及该制冷剂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
CN212959976U (zh) 电子膨胀阀
CN106482402B (zh) 制冷剂控制装置、换热系统及该制冷剂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
CN209341639U (zh) 冷媒循环系统和制冷设备
CN106907880A (zh) 制冷剂控制装置
CN107975602A (zh) 一种流量控制装置
CN106196763B (zh) 三位四通阀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4457049B (zh) 一种双向膨胀阀及其流量控制方法
CN107355570A (zh) 膨胀开关阀
CN108253669B (zh) 多通换向装置及空调系统
CN106032846B (zh) 自力式三通阀及其空调系统
CN204386848U (zh) 一种低压型自动双向泵
CN107947471A (zh) 变频压缩机电机冷却结构、控制方法及变频压缩机
CN106322862B (zh) 流量控制阀及换热系统
CN108253162A (zh) 膨胀开关阀
CN109341153A (zh) 冷媒循环系统和制冷设备
CN106337938B (zh) 流量控制阀、该流量控制阀的控制方法及其控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