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42953A - 去除五味子油或灵芝孢子油中增塑剂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去除五味子油或灵芝孢子油中增塑剂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42953A
CN103242953A CN2013101888754A CN201310188875A CN103242953A CN 103242953 A CN103242953 A CN 103242953A CN 2013101888754 A CN2013101888754 A CN 2013101888754A CN 201310188875 A CN201310188875 A CN 201310188875A CN 103242953 A CN103242953 A CN 1032429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ganoderma spore
distillation
fructus schisandrae
solv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8887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羽
杨得坡
熊瑛
梁孟晖
赵志敏
李艇
徐新军
梁翰楠
朱龙平
张胜宜
林丽
许永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LEEHE HEALTH PRODUCT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LEEHE HEALTH PRODUCT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LEEHE HEALTH PRODUCT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LEEHE HEALTH PRODUCT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18887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242953A/zh
Publication of CN1032429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429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Coloring Foods And Improving Nutritive Qualit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去除五味子油或灵芝孢子油中增塑剂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五味子油或灵芝孢子油与溶剂混合进行萃取,去除溶剂层,就可得到无或低增塑剂残留的五味子油或灵芝孢子油。本发明方法可以有效地去除五味子油或灵芝孢子油中的有害物质残留增塑剂,提升五味子油或灵芝孢子油的安全性与产品质量。

Description

去除五味子油或灵芝孢子油中增塑剂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五味子油或灵芝孢子油中增塑剂的去除方法。
背景技术
增塑剂(Plasticizer)或称化学增塑剂(Chemical plasticizer)是工业上被广泛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助剂,可以增加塑料产品的柔韧性,使其加工方便。实际上,目前世界大多数国家,在食品、药品、化妆品与烟草行业,多数增塑剂的使用是合法的。
邻苯二甲酯类是一种常见的增塑剂,主要有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2-甲氧基)乙酯(DMEP)、邻苯二甲酸二(4-甲基-2戊基)酯(BMPP)、邻苯二甲酸二(2-乙氧基)乙酯(DEEP)、邻苯二甲酸二戊酯(DPP)、邻苯二甲酸二己酯(DHXP)、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BBP)、邻苯二甲酸二(2-丁氧基)乙酯(DBEP)、邻苯二甲酸二环己酯(DCH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苯酯(Diphenyl phthalate)、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DNOP)、邻苯二甲酸二壬酯(DNP)、己二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A)、邻苯二甲酸二丙酯(DPr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DIDP)、邻苯二甲酸二己酯(DHP)、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IOP)、邻苯二甲酸二正壬酯(DNNP)等。邻苯二甲酸酯类用于增塑剂的一般是邻苯二甲酸与4-15个碳的醇形成的酯类。这类物质被广泛的用于玩具、食品的包装、壁纸、清洗剂、指甲油、喷雾剂、洗发水和沐浴液等各种日常生活用品中。因此人很容易在使用塑胶制品时接触到此类增塑剂。加之邻苯二甲酸酯类在塑料上并不是以共价键结合,与食品或者化妆用品接触是很容易从包装材料中迁移到食品中,由此而进入到人的体内。例如:覆盖食物微波加热的保鲜膜,盛装食物的塑胶容器,室内装潢或家庭产品亦多数属于塑胶材质,吃手扒鸡的塑胶手套,医疗用的塑胶手套或输血袋、清洁剂、润滑油、个人护理用品(指甲油、头发喷雾剂、香皂和洗发液)等。
研究表明,邻苯二甲酸酯在人体和动物体内发挥着类似雄性激素的作用,可干扰内分泌,是男子精液量和精子数量减少,精子运动能力低下,严重会导致睾丸癌,损害男性生殖能力。化妆品中的邻苯二甲酸二苯酯类可以通过皮肤或者呼吸进入体内,会增加女性患乳腺癌的几率,并促使女性性早熟,长期大量摄取会导致肝癌。女性体内长期累积高剂量,可能会造成生育儿童性别错乱,包括生殖器变短小、性征不明显等,甚至致癌。这类增塑剂会严重影响人类健康。
2011年5月起在台湾爆出在食品中违法添加有毒的增塑剂事件,引起整个食品安全的恐慌,不仅在台湾,中国大陆,国外等诸多厂商受到波及。在台湾出口的饮料中检测出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简称:DEHP,以下同)、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DNO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等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成分,药品中检出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DIDP)。6月1日中国卫生部紧急发布公告,将邻苯二甲酸酯(又称为酞酸酯)类物质,主要包括国标规定的1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2-甲氧基)乙酯(DMEP)、邻苯二甲酸二(4-甲基-2戊基)酯(BMPP)、邻苯二甲酸二(2-乙氧基)乙酯(DEEP)、邻苯二甲酸二戊酯(DPP)、邻苯二甲酸二己酯(DHXP)、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BBP)、邻苯二甲酸二(2-丁氧基)乙酯(DBEP)、邻苯二甲酸二环己酯(DCH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苯酯(Diphenyl phthalate)、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DNOP)、邻苯二甲酸二壬酯(DNP),以及此类构型的其他衍生物,如己二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A)、邻苯二甲酸二丙酯(DPr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DIDP)、邻苯二甲酸二己酯(DHP)、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IOP)、邻苯二甲酸二正壬酯(DNNP)等,列入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
世界卫生组织、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管局和欧盟等国际组织或政府认为,对于60kg体重的人来讲,每天摄入1.2mg、2.4mg和3.0mg的DEHP是安全的。DINP的毒性更低,即使每天摄入9.0mg,也是安全的。DEHP和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也是中国批准允许在食品容器和包装材料中使用的添加剂,并规定这两种物质仅用于接触非脂肪类食品,且分别规定了最大允许迁移到食品中的量,按照我国目前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T21928-2008),DEHP迁移到食品中的最大量不得超过1.5mg/kg,DINP迁移到食品中的最大量不得超过9mg/kg。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所规定,每人每天的DEHP最大摄取值20mg/kg。此外,还规定这两种物质均不允许用于接触性婴幼儿食品的包装材料。DEHP和DINP不是我国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不允许直接加入到食品中,卫生部已经将其列入第六批公布的“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黑名单中。但DEHP和DINP在很多国家都被批准使用为食品接触材料,即可用于食品容器和包装材料的生产。如在美国,DEHP可以作为增塑剂用于食品包装材料中,但只能用于接触高水分含量的食品。在欧盟,DEHP同样可以用于食品用塑料的加工,但迁移到食品中的量不允许超过1.5mg/kg。DINP在美国可以用作食品用聚氯乙烯的增塑剂,使用量不得超过43%,且仅用于室温下接触非脂肪性物质。欧盟批准DINP用于接触非脂肪类物质的一次性材料,且不能接触婴幼儿食品。
在我国中药油脂是应用比较广泛的药用性质的油脂。中药油脂是从中药材(药用植物或动物)中萃取的功能油脂。由于中药油脂中含有有效化学成分,摄取油脂具有营养、治疗或保健的作用,因此,中药油的应用范围不仅仅局限于食品领域,中药油在医药领域也有较广的应用范围。
灵芝孢子油和五味子油是重要的中药油脂种类之一。灵芝孢子油是通过溶剂法或超临界二氧化碳超萃取自著名药材灵芝(孢子)。灵芝孢子油具有抗肿瘤,调节人体免疫力等功效。五味子油也是通过溶剂法会哦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技术提取自传统中药五味子,主要的药理作用有补益五脏、滋肾宜肝、宁心安神等功效。
由于在产品的包装上面,大部分五味子油和灵芝孢子油脂均选择塑料包装,在生产过程中五味子油和灵芝孢子油都会接触到各种含有增塑剂的材料,增塑剂又极易迁移到油脂类物质中,这就造成了五味子油和灵芝孢子油的增塑剂污染。目前在增塑剂的去除的研究中,集中在环境方面,特别对污水中增塑剂的去除方法与技术。专利CN102586022A,发明名称为“一种去除植物精油中增塑剂的方法”(发明人:杨得坡等)公开了根据沸点的不同利用分子蒸馏技术去除植物精油中增塑剂的残留的方法。该方法是针对易挥发的植物精油,其主要成分是极易挥发的单萜类化合物,直接利用分子蒸馏技术可以实现植物精油中增塑剂的去除。五味子油和灵芝孢子油主成分是甘油三酯,其分子大,属于沸点高、挥发性低的化合物,不能直接应用分子蒸馏去除这两种中药油中的增塑剂。专利CN102961416A,发明名称为“一种去除灵芝孢子粉原料中增塑剂残留及污染的方法”,是利用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技术去除原料中的增塑剂。专利CN102965192A,发明名称为“一种去除灵芝孢子油原料中增塑剂残留及污染的方法”,同样是利用二氧化碳超临界技术去除灵芝孢子油原料中的增塑剂。
现有技术中没有关于去除五味子油和灵芝孢子油增塑剂的研究报道或应用案例,为了去除这两种中药油有害物质塑化剂的残留,保证五味子油和灵芝孢子油的实用安全,这不仅是生产五味子油和灵芝孢子油及其制剂生产企业的需要,同时也为中药油去除有害物质塑化剂残留提供一个具有共性的技术,促进相关中药的安全使用及其保障人民健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去除五味子油或灵芝孢子油中的增塑剂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去除五味子油或灵芝孢子油中增塑剂的方法,包括步骤:
将五味子油或灵芝孢子油与乙醇、甲醇、水或乙腈按体积比1:1-3混合,萃取1-3次,分层,去除溶剂层;或
将五味子油或灵芝孢子油溶解于亲脂溶剂中,再加入亲水溶剂,萃取1-3次,分层,去除溶剂层;所述五味子油或灵芝孢子油与亲脂溶剂的体积比为1:1-3,所述五味子油或灵芝孢子油与亲水溶剂的体积比为1:2-4;所述亲脂溶剂为环己烷、正己烷、石油醚、乙醚或乙酸乙酯;所述亲水溶剂为乙醇、水或甲醇;或
将五味子油或灵芝孢子油与混合溶剂按体积比1:1-3混合,萃取1-3次,分层,去除溶剂层;所述混合溶剂为乙醇、水、甲醇和乙腈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去除五味子油或灵芝孢子油中增塑剂的方法还包括脱除溶剂的步骤,所述步骤为:取油脂层,通入分子蒸馏器中,在蒸馏温度40~80℃,蒸馏真空度3000~7000pa,蒸馏的进料速率0.5~3mL/min的条件下进行分子蒸馏得馏余物,馏余物即为低或无残留有害物质增塑剂的五味子油或灵芝孢子油。经过分子蒸馏步骤后,五味子油或灵芝孢子油中的溶剂含量减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混合溶剂为体积比为70-95:5-30的乙醇和水,也就是乙醇的浓度为70-9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萃取的次数为2~3次,经过二到三次萃取工艺后,五味子油或灵芝孢子油中所含有的增塑剂全部萃取进入溶剂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五味子油或灵芝孢子油与亲脂溶剂的体积比为1:2~1:3,所述五味子油或灵芝孢子油与亲水溶剂的体积比为1:2~1:3。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蒸馏的真空度为4000~5500pa。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蒸馏的温度为40~60℃。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蒸馏的温度为45~60℃。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蒸馏的进料速率1.5~3mL/min。
本发明的去除五味子油或灵芝孢子油中的增塑剂的方法是利用增塑剂与五味子油或灵芝孢子油中主要成分——甘油三酯的亲水性的不同,采用合适的萃取溶剂将微量的残留增塑剂萃取出来。采用本发明方法可以有效地去除五味子油或灵芝孢子油中的增塑剂,提升五味子油或灵芝孢子油的品质;可有效地避免增塑剂可能对人体造成的伤害,使用精制之后的五味子油或灵芝孢子油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以下实施例中使用的灵芝孢子油,五味子油购自广东市场。
实施例中为证实增塑剂的去除效果,在增塑剂去除前加入了一定量的标准品(即实施例中所述原油),混合均匀后按照本发明的方法去除增塑剂,以考察本发明方法对增塑剂的去除作用。
参考GB/T21911-2008,分别检测14种主要增塑剂的含量,检测结果中,“-”表示未检出。
以下实施例1-3采取单个溶剂对灵芝孢子油进行萃取。
实施例1
包括以下步骤:
(1)将灵芝孢子油与甲醇按1:1的体积比混合萃取2次,分层;
(2)取油脂层,通入刮膜式分子蒸馏器(型号为:MD-S80-Ⅲ;生产厂家:广州汉维科技有限公司),在蒸馏温度50℃,蒸馏的真空度为3000Pa,蒸馏的进料速率在1.5mL/min、刮膜转速为300转/s的条件下进行分子蒸馏得馏余物,即可。
实施例2
包括以下步骤:
(1)将灵芝孢子油与乙醇按1:1的体积比混合萃取2次,分层;
(2)取油脂层,通入刮膜式分子蒸馏器(型号和生产厂家同实施例1),在蒸馏温度45℃,蒸馏的真空度为4000Pa,蒸馏的进料速率在3mL/min,刮膜转速为300转/s的条件下进行分子蒸馏得馏余物,即可。
实施例3
包括以下步骤:
(1)将灵芝孢子油与乙腈按1:1的体积比混合萃取2次,分层;
(2)取油脂层,通入刮膜式分子蒸馏器(型号和生产厂家同实施例1),在蒸馏温度50℃,蒸馏的真空度为3500Pa,蒸馏的进料速率在2mL/min,刮膜转速为300转/s的条件下进行分子蒸馏得馏余物,即可。
测定实施例1-3中馏余物的增塑剂含量,结果如表1所示。
表1经去除工艺后,实施例1-3中馏余物的增塑剂含量(mg/kg)
Figure BDA00003217150000061
以下实施例4-8采取亲脂溶剂和亲水溶剂对灵芝孢子油进行萃取。
实施例4
包括以下步骤:
(1)将灵芝孢子油溶解在2倍灵芝孢子油体积的环己烷(亲脂溶剂)中,然后再加入3倍灵芝孢子油体积的乙醇(亲水溶剂)混合萃取2次,分层;
(2)取油脂层,通入刮膜式分子蒸馏器(型号和生产厂家同实施例1),在蒸馏温度50℃,蒸馏的真空度为7000Pa,蒸馏的进料速率在1mL/min,刮膜转速为300转/s的条件下进行分子蒸馏得馏余物,即可。
实施例5
包括以下步骤:
(1)将灵芝孢子油溶解在2倍灵芝孢子油体积的正己烷(亲脂溶剂)中,然后再加入3倍灵芝孢子油体积的乙醇(亲水溶剂)混合萃取2次,分层;
(2)取油脂层,通入刮膜式分子蒸馏器(型号和生产厂家同实施例1),在蒸馏温度45℃,蒸馏的真空度为6000Pa,蒸馏的进料速率在1.5mL/min,刮膜转速为300转/s的条件下进行分子蒸馏得馏余物,即可。
实施例6
包括以下步骤:
(1)将灵芝孢子油溶解在2倍灵芝孢子油体积的石油醚(亲脂溶剂)中,然后再加入3倍灵芝孢子油体积的乙醇(亲水溶剂)混合萃取2次,分层;
(2)取油脂层,通入刮膜式分子蒸馏器(型号和生产厂家同实施例1),在蒸馏温度50℃,蒸馏的真空度为3000Pa,蒸馏的进料速率在2mL/min,刮膜转速为300转/s的条件下进行分子蒸馏得馏余物,即可。
实施例7
包括以下步骤:
(1)将灵芝孢子油溶解在2倍灵芝孢子油体积的乙醚(亲脂溶剂)中,然后再加入3倍灵芝孢子油体积的乙醇(亲水溶剂)混合萃取2次,分层;
(2)取油脂层,通入刮膜式分子蒸馏器(型号和生产厂家同实施例1),在蒸馏温度40℃,蒸馏的真空度为5000Pa,蒸馏的进料速率在3mL/min,刮膜转速为300转/s的条件下进行分子蒸馏得馏余物,即可。
实施例8
包括以下步骤:
(1)将灵芝孢子油溶解在2倍灵芝孢子油体积的乙酸乙酯(亲脂溶剂)中,然后再加入3倍灵芝孢子油体积的乙醇(亲水溶剂)混合萃取2次,分层;
(2)取油脂层,通入刮膜式分子蒸馏器(型号和生产厂家同实施例1),在蒸馏温度45℃,蒸馏的真空度为4000Pa,蒸馏的进料速率在2mL/min,刮膜转速为300转/s的条件下进行分子蒸馏得馏余物,即可。
测定实施例4-8中馏余物的增塑剂含量,结果如表2所示。
表2经去除工艺后,实施例4-8中馏余物的增塑含量(mg/kg)
Figure BDA00003217150000081
从表2中可知,实施例8的效果最好,即在脱除溶剂的步骤中,较为优选的工艺参数为:蒸馏温度45℃,蒸馏的真空度为4000Pa。
以下实施例9-17采取混合溶剂对灵芝孢子油进行萃取。
实施例9
包括以下步骤:
(1)将灵芝孢子油与75%的乙醇按体积比1:1混合萃取2次,分层;
(2)取油脂层,通入刮膜式分子蒸馏器(型号和生产厂家同实施例1),在蒸馏温度50℃,蒸馏的真空度为2000Pa,蒸馏的进料速率在1.5mL/min,刮膜转速为300转/s的条件下进行分子蒸馏得馏余物,即可。
实施例10
包括以下步骤:
(1)将灵芝孢子油与75%的乙醇按体积比1:2混合萃取2次,分层;
(2)取油脂层,通入刮膜式分子蒸馏器(型号和生产厂家同实施例1),在蒸馏温度50℃,蒸馏的真空度为2000Pa,蒸馏的进料速率在2mL/min,刮膜转速为300转/s的条件下进行分子蒸馏得馏余物,即可。
实施例11
包括以下步骤:
(1)将灵芝孢子油与75%的乙醇按体积比1:3混合萃取3次,分层;
(2)取油脂层,通入刮膜式分子蒸馏器(型号和生产厂家同实施例1),在蒸馏温度50℃,蒸馏的真空度为2000Pa,蒸馏的进料速率在2mL/min,刮膜转速为300转/s的条件下进行分子蒸馏得馏余物,即可。
实施例12
包括以下步骤:
(1)将灵芝孢子油与80%的乙醇按体积比1:1混合萃取1次,分层;
(2)取油脂层,通入刮膜式分子蒸馏器(型号和生产厂家同实施例1),在蒸馏温度55℃,蒸馏的真空度为5500Pa,蒸馏的进料速率在3mL/min,刮膜转速为300转/s的条件下进行分子蒸馏得馏余物,即可。
实施例13
包括以下步骤:
(1)将灵芝孢子油与80%的乙醇按体积比1:2混合萃取2次,分层;
(2)取油脂层,通入刮膜式分子蒸馏器(型号和生产厂家同实施例1),在蒸馏温度55℃,蒸馏的真空度为5500Pa,蒸馏的进料速率在3mL/min,刮膜转速为300转/s的条件下进行分子蒸馏得馏余物,即可。
实施例14
包括以下步骤:
(1)将灵芝孢子油与80%的乙醇按体积比1:1混合萃取1次,分层;
(2)取油脂层,通入刮膜式分子蒸馏器(型号和生产厂家同实施例1),在蒸馏温度55℃,蒸馏的真空度为5500Pa,蒸馏的进料速率在2mL/min,刮膜转速为300转/s的条件下进行分子蒸馏得馏余物,即可。
实施例15
包括以下步骤:
(1)将灵芝孢子油与85%的乙醇按体积比1:2混合萃取2次,分层;
(2)取油脂层,通入刮膜式分子蒸馏器(型号和生产厂家同实施例1),在蒸馏温度60℃,蒸馏的真空度为5500Pa,蒸馏的进料速率在2mL/min、刮膜转速为300转/s的条件下进行分子蒸馏得馏余物,即可。
实施例16
包括以下步骤:
(1)将灵芝孢子油与85%的乙醇按体积比1:3混合萃取3次,分层;
(2)取油脂层,通入刮膜式分子蒸馏器(型号和生产厂家同实施例1),在蒸馏温度60℃,蒸馏的真空度为5000Pa,蒸馏的进料速率在2mL/min,刮膜转速为300转/s的条件下进行分子蒸馏得馏余物,即可。
实施例17
包括以下步骤:
(1)将灵芝孢子油与85%的乙醇按体积比1:2混合萃取2次,分层;
(2)取油脂层,通入刮膜式分子蒸馏器(型号和生产厂家同实施例1),在蒸馏温度55℃,蒸馏的真空度为5500Pa,蒸馏的进料速率在2mL/min,刮膜转速为300转/s的条件下进行分子蒸馏得馏余物,即可。
测定实施例9-17中馏余物的增塑剂含量,结果如表3所示。
表3经去除工艺后,实施例9-17中馏余物的增塑剂含量(mg/kg)
Figure BDA00003217150000111
从表3中可知,实施例16的效果最好,即采取混合溶剂进行萃取时,最佳的溶剂为体积百分比为85:15的乙醇和水。萃取的次数最佳为3次。
以下实施例18-26采取混合溶剂对五味子油进行萃取。
实施例18
包括以下步骤:
(1)将五味子油与75%的乙醇按体积比1:1混合萃取1次,分层;
(2)取油脂层,通入刮膜式分子蒸馏器(型号和生产厂家同实施例1),在蒸馏温度50℃,蒸馏的真空度为5500Pa,蒸馏的进料速率在1.5mL/min、刮膜转速为300转/s的条件下进行分子蒸馏得馏余物,即可。
实施例19
包括以下步骤:
(1)将五味子油与75%的乙醇按体积比1:2混合萃取2次,分层;
(2)取油脂层,通入刮膜式分子蒸馏器(型号和生产厂家同实施例1),在蒸馏温度60℃,蒸馏的真空度为5500Pa,蒸馏的进料速率在2mL/min、刮膜转速为300转/s的条件下进行分子蒸馏得馏余物,即可。
实施例20
包括以下步骤:
(1)将五味子油与75%的乙醇按体积比1:3混合萃取3次,分层;
(2)取油脂层,通入刮膜式分子蒸馏器(型号和生产厂家同实施例1),在蒸馏温度60℃,蒸馏的真空度为5500Pa,蒸馏的进料速率在3mL/min,刮膜转速为300转/s的条件下进行分子蒸馏得馏余物,即可。
实施例21
包括以下步骤:
(1)将五味子油与80%的乙醇按体积比1:1混合萃取1次,分层;
(2)取油脂层,通入刮膜式分子蒸馏器(型号和生产厂家同实施例1),在蒸馏温度50℃,蒸馏的真空度为5500Pa,蒸馏的进料速率在2mL/min、刮膜转速为300转/s的条件下进行分子蒸馏得馏余物,即可。
实施例22
包括以下步骤:
(1)将五味子油与80%的乙醇按体积比1:2混合萃取2次,分层;
(2)取油脂层,通入刮膜式分子蒸馏器(型号和生产厂家同实施例1),在蒸馏温度50℃,蒸馏的真空度为5500Pa,蒸馏的进料速率在2mL/min,刮膜转速为300转/s的条件下进行分子蒸馏得馏余物,即可。
实施例23
包括以下步骤:
(1)将五味子油与80%的乙醇按体积比1:1混合萃取1次,分层;
(2)取油脂层,通入刮膜式分子蒸馏器(型号和生产厂家同实施例1),在蒸馏温度80℃,蒸馏的真空度为7000Pa,蒸馏的进料速率在2mL/min,刮膜转速为300转/s的条件下进行分子蒸馏得馏余物,即可。
实施例24
包括以下步骤:
(1)将五味子油与甲醇:乙腈(v/v=90/10)按体积比1:2混合萃取2次,分层;
(2)取油脂层,通入刮膜式分子蒸馏器(型号和生产厂家同实施例1),在蒸馏温度50℃,蒸馏的真空度为5000Pa,蒸馏的进料速率在1.5mL/min,刮膜转速为300转/s的条件下进行分子蒸馏得馏余物,即可。
实施例25
包括以下步骤:
(1)将五味子油与乙醇:乙腈:甲醇(v/v/v=70/13/17)按体积比1:3混合萃取3次,分层;
(2)取油脂层,通入刮膜式分子蒸馏器(型号和生产厂家同实施例1),在蒸馏温度60℃,蒸馏的真空度为5000Pa,蒸馏的进料速率在2mL/min,刮膜转速为300转/s的条件下进行分子蒸馏得馏余物,即可。
实施例26
包括以下步骤:
(1)将五味子油与乙醇:甲醇:乙腈:水(v/v=75/10/10/5)按体积比1:2混合萃取2次,分层;
(2)取油脂层,通入刮膜式分子蒸馏器(型号和生产厂家同实施例1),在蒸馏温度60℃,蒸馏的真空度为5500Pa,蒸馏的进料速率在3mL/min,刮膜转速为300转/s的条件下进行分子蒸馏得馏余物,即可。
测定实施例18-26中馏余物的增塑剂含量,结果如表4所示。
表4经去除工艺后,实施例18-26中馏余物的增塑剂含量(mg/kg)
Figure BDA00003217150000141
从表4中可知,实施例22的效果最好,即采取混合溶剂进行萃取时,最佳的溶剂为体积百分比为80%的乙醇。萃取的次数最佳为2次。较为优选的工艺参数为:蒸馏温度60℃,蒸馏的真空度为5500Pa。
实施例27
该实施例的萃取步骤与实施例16的萃取步骤相同,只是没有经过分子蒸馏步骤。将实施例27与实施例16得到的植物油中的增塑剂含量进行比较,结果如表5所示,并同时测定了实施例27与实施例16得到的植物油中的乙醇的溶剂残留,结果如表6所示。
表5经去除工艺后,实施例16与27的植物油的增塑剂含量(mg/kg)
Figure BDA00003217150000151
表6实施例16与27的植物油的乙醇残留量(mg/kg)
实施例 乙醇量
16 28
27 102
从表5可以看出,经过萃取工艺后,实施例16与实施例27的植物油中增塑剂的含量都显著下降,且下降程度相当。萃取工艺后,再经过分子蒸馏,可以很有效地降低植物油中有机溶剂的残留(见表6)。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8)

1.一种去除五味子油或灵芝孢子油中增塑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将五味子油或灵芝孢子油与乙醇、甲醇、水或乙腈按体积比1:1-3混合,萃取1-3次,分层,去除溶剂层;或
将五味子油或灵芝孢子油溶解于亲脂溶剂中,再加入亲水溶剂,萃取1-3次,分层后,去除溶剂层;所述五味子油或灵芝孢子油与亲脂溶剂的体积比为1:1-3,所述五味子油或灵芝孢子油与亲水溶剂的体积比为1:2-4;所述亲脂溶剂为环己烷、正己烷、石油醚、乙醚或乙酸乙酯;所述亲水溶剂为乙醇、水或甲醇;
将五味子油或灵芝孢子油与混合溶剂按体积比1:1-3混合,萃取1-3次,分层,去除溶剂层;所述混合溶剂为乙醇、水、甲醇和乙腈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去除五味子油或灵芝孢子油中增塑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脱除溶剂的步骤,所述步骤为:取油脂层,通入分子蒸馏器中,在蒸馏温度40~80℃,蒸馏真空度3000~7000pa的条件下进行分子蒸馏,得馏余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去除五味子油或灵芝孢子油中增塑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萃取的次数为2-3次。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去除五味子油或灵芝孢子油中增塑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五味子油或灵芝孢子油与亲脂溶剂的体积比为1:2~1:3,所述五味子油或灵芝孢子油与亲水溶剂的体积比为1:2~1:3。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去除五味子油或灵芝孢子油中增塑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溶剂为体积比为70-95:5-30的乙醇和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去除五味子油或灵芝孢子油中增塑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蒸馏的真空度为4000~5500pa。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去除五味子油或灵芝孢子油中增塑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蒸馏的温度为40~6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去除五味子油或灵芝孢子油中增塑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蒸馏的温度为45~60℃。
CN2013101888754A 2013-05-20 2013-05-20 去除五味子油或灵芝孢子油中增塑剂的方法 Pending CN10324295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888754A CN103242953A (zh) 2013-05-20 2013-05-20 去除五味子油或灵芝孢子油中增塑剂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888754A CN103242953A (zh) 2013-05-20 2013-05-20 去除五味子油或灵芝孢子油中增塑剂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42953A true CN103242953A (zh) 2013-08-14

Family

ID=489228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888754A Pending CN103242953A (zh) 2013-05-20 2013-05-20 去除五味子油或灵芝孢子油中增塑剂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242953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60358A (zh) * 2014-12-27 2015-04-29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五味子油低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去除及提取方法
CN104705419A (zh) * 2013-12-14 2015-06-17 河南省亚临界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去除食用油中塑化剂的方法
CN105925371A (zh) * 2016-05-19 2016-09-07 河南省筑城粮油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反式脂肪酸含量及去除塑化剂的食用油加工工艺
CN106616232A (zh) * 2016-12-29 2017-05-10 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去除姜黄提取物中塑化剂的方法
CN112029581A (zh) * 2020-09-08 2020-12-04 贵州航天乌江机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植物油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脱除方法
CN113201397A (zh) * 2021-04-08 2021-08-03 四川国为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鱼油产品中塑化剂含量的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04418A (zh) * 2011-07-26 2012-01-04 中山大学 一种除去动植物精油中被污染的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方法
CN102586022A (zh) * 2012-01-12 2012-07-18 中山大学 一种去除植物精油中增塑剂的方法
CN103335878A (zh) * 2013-05-06 2013-10-02 江南大学 一种食用油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的预处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04418A (zh) * 2011-07-26 2012-01-04 中山大学 一种除去动植物精油中被污染的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方法
CN102586022A (zh) * 2012-01-12 2012-07-18 中山大学 一种去除植物精油中增塑剂的方法
CN103335878A (zh) * 2013-05-06 2013-10-02 江南大学 一种食用油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的预处理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小逸等: "《化学实验研究的基本技术与方法》", 30 September 2011, 化学工业出版社 *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05419A (zh) * 2013-12-14 2015-06-17 河南省亚临界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去除食用油中塑化剂的方法
CN104560358A (zh) * 2014-12-27 2015-04-29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五味子油低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去除及提取方法
CN105925371A (zh) * 2016-05-19 2016-09-07 河南省筑城粮油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反式脂肪酸含量及去除塑化剂的食用油加工工艺
CN105925371B (zh) * 2016-05-19 2019-08-30 河南省筑城粮油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反式脂肪酸含量及去除塑化剂的食用油加工工艺
CN106616232A (zh) * 2016-12-29 2017-05-10 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去除姜黄提取物中塑化剂的方法
CN112029581A (zh) * 2020-09-08 2020-12-04 贵州航天乌江机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植物油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脱除方法
CN113201397A (zh) * 2021-04-08 2021-08-03 四川国为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鱼油产品中塑化剂含量的方法
CN113201397B (zh) * 2021-04-08 2024-02-23 四川国为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鱼油产品中塑化剂含量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42953A (zh) 去除五味子油或灵芝孢子油中增塑剂的方法
CN102586022B (zh) 一种去除植物精油中增塑剂的方法
CN103891782A (zh) 一种抗菌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在抗菌纸制备中的用途
CN102965192B (zh) 一种去除灵芝孢子油原料中塑化剂残留及污染的方法
RU2019122808A (ru) Фармацевтическая композиция, содержащая экстракт indigo pulverata levis или его фракцию в качестве эффективного ингредиента, для предупреждения или лечения воспалительного заболевания кишечника
CN105854056A (zh) 一种具有杀菌功能的空气清新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71781A (zh) 液体创面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15624A (zh) 天然防腐剂
CN103027881A (zh) 一种具有抗菌美容功效的日化用品
CN103431805A (zh) 一种具有香味的生活用纸的制备方法
CN108619390A (zh) 一种石斛养生茶的制备方法
KR101423552B1 (ko) 건조트러블 개선을 위한 조성물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1369483B1 (ko) 피톤치드를 이용하여 목초액의 냄새가 제거된 피톤치드 및 목초액 혼합물의 제조방법
WO2010105821A8 (de) Verfahren zur extraktion von pflanzlichen harzen sowie dadurch gewonnene extraktionsprodukte und deren verwendung
CN105237364A (zh) 一种反式茴香脑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5497942A (zh) 一种固体香水
CN109172489A (zh) 一种防治蚊虫叮咬的婴幼儿用湿纸巾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18826A (zh) 一种泡澡花果茶颗粒包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11845B (zh) 脱除银杏叶提取物中银杏酚酸的方法
CN103816099B (zh) 一种中药洁肤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715154A (zh) 利于除异味杀菌的喷雾剂
KR100923539B1 (ko) 항균활성을 갖는 폴리프로피오네이트 화합물
CN104783296A (zh) 一种杀菌防腐天然中草药制剂
CN106236844A (zh) 一种防治动物腹泻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39233A (zh) 一种酵素敏感肌专用洗碗液的配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