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40664B - 注水式电动工具 - Google Patents

注水式电动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40664B
CN103240664B CN201310049921.2A CN201310049921A CN103240664B CN 103240664 B CN103240664 B CN 103240664B CN 201310049921 A CN201310049921 A CN 201310049921A CN 103240664 B CN103240664 B CN 1032406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jection type
water injection
gathering arrester
dust gathering
electric to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4992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40664A (zh
Inventor
沼田文年
小岛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ki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k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02744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85487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02745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3163243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akita Corp filed Critical Maki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2406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406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406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406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rinding-Machine Dressing And Accessory Apparatuses (AREA)
  • Portable Power Tools In General (AREA)
  • Finish Polishing, Edge Sharpening, And Grinding By Specific Grin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集尘罩从而能够防止粉尘与水产生飞散的注水式电动工具,并且该集尘罩的安装与拆卸易于实现。在注水式电动工具(1)上,于环形把手(4)上安装集尘罩(50)。即,把手外壳(14、15)的上侧座部(16)嵌合在集尘罩(50)的圆孔(51)中,突筋(52)的内侧位于上侧座部(16)的外面,集尘罩(50)的突起(56)向下插入把手前半部(8)的上侧的护罩安装孔(62)中,并且,集尘罩(50)的突起(56)向后插入把手前半部(8)的前边部的护罩安装孔(60)中。

Description

注水式电动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注水式砂轮机、注水式研磨机等的注水式电动工具。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存在一种例如专利文献1所述的注水式电动磨光机,该电动磨光机设有用于对加工作业部位供水的注水通路。具体而言,该电动磨光机具有沿着主轴的轴线方向延伸的主体部,主轴具有用于安装研磨垫(片)的安装部,另外,电动磨光机还具有由水路以及与该水路连接的管路构成的注水通路,水路沿着上述主体部配置。采用这样的电动磨光机,能够经由注水通路对研磨垫的安装部进行注水。
另外,现有技术中还存在一种例如专利文献2所述的注水式磨光机,该磨光机具有用于覆盖研磨垫的护罩,该护罩能够安装在位于磨光机的主体壳前方的传动机构壳上。该护罩具有碟状部(碟子状部、盘子状部),从而能够覆盖研磨垫的后半部,其中,碟状部具有与传动机构齿轮相安装的安装部,该碟状部从该安装部起延伸而形成半圆形。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5-169580号
专利文献2: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6-95667号
发明内容
采用专利文献1所述的注水式磨光机,由于研磨垫及其安装部被露出来,因而在使用时产生的粉尘会向周围飞散。
为解决此问题,可以考虑在研磨垫的周围设置集尘罩。
然而,为了在研磨垫的周围配置集尘罩,需要在主体部上设置集尘罩的安装部,在设计安装部与集尘罩时需要注意避开水管,这给设计带来了困难,而且,即使能够设计出来,集尘罩的安装与拆卸也是比较困难的。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第1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集尘罩从而能够防止粉尘与水产生飞散的注水式电动工具,并且该集尘罩的安装与拆卸易于实现。
另外,采用专利文献2所述的磨光机,通过安装护罩从而能够将粉尘与水排出,防止粉尘与水向后飞散。
另外,即使安装上护罩,研磨垫的前半部也被露出。因而不但能够观察确认研磨垫与被加工件(工件)的作业面的状态,而且,在进行平面研磨或者对箱体内的角部进行研削时,护罩不会造成妨碍,因而该磨光机的操作性较好。
然而,研磨垫的前半部的周缘部被露出,有可能造成该周缘部碰到不想碰触的部位,使研磨垫与磨光机发生晃动甚至对该部位造成切削。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第2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水式电动工具,采用该注水式电动工具,能够防止粉尘与水的飞散、能够观察确认作业面的状态并且护罩不会造成妨碍从而具有良好的操作性、能够防止产生意外的动作。
为达到上述第1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为:一种注水式电动工具,其具有用于安装刀具的主轴,该主轴上设有水路,在所述注水式电动工具的主体外设有用于对该水路供水的配水管,能够利用所述主轴来进行供水。在所述配水管或者该配水管的外壳上设有用于安装集尘罩的安装部,该集尘罩用于覆盖所述刀具。
技术方案2为: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注水式电动工具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注水式电动工具具有环形把手,该环形把手设置在所述主体上,具有前部、后部与下部,呈环形并从所述主体向下突出,所述配水管配置在所述环形把手的前部。
技术方案3:在技术方案2所述的注水式电动工具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环形把手具有把手外壳,所述配水管配置在所述把手外壳内。
技术方案4:在技术方案2或3所述的注水式电动工具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环形把手具有两瓣把手外壳,在所述两瓣把手外壳相接合的接合面上形成有组合在一起则构成护罩安装孔的半孔,在所述集尘罩上设有能够插入所述护罩安装孔中的突起。
技术方案5:在技术方案4所述的注水式电动工具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突起设有多个,且朝向互相交错。
为达到上述第2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6为:一种注水式电动工具,具有对刀具注水的功能,其特征在于,具有能够安装且能够拆卸的集尘罩,该集尘罩用于覆盖所述刀具的一部分,所述集尘罩包括仅覆盖所述刀具的外周面部分的防护体。
技术方案7:在技术方案6所述的注水式电动工具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防护体与所述集尘罩的罩主体分体形成,能够安装在该罩主体上且能够拆卸下来。
技术方案8:在技术方案6或7所述的注水式电动工具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集尘罩或者所述罩主体或者所述防护体由弹性体形成。
技术方案9:在技术方案7所述的注水式电动工具的结构的基础上,在所述罩主体或者所述注水式电动工具的主体上设有搁置卸下了的所述防护体的搁置部。
技术方案10:在技术方案8所述的注水式电动工具的结构的基础上,在所述罩主体或者所述注水式电动工具的主体上设有搁置卸下了的所述防护体的搁置部。
本发明的效果
采用技术方案1,由于集尘罩的安装部不是设置在电动工具的主体上而是设置在所述配水管或者其外壳上,因而容易设计该安装部,并且易于安装或者拆卸用于防止粉尘与水飞散的集尘罩。
另外,采用技术方案2,由于配水管配置在环形把手的前部,因而,在上述效果的基础上,还能够保护电子部件,能够保护没有设置配水管的把手后半部,提高把手的操作性能,也能够更加易于设计集尘罩的安装部。
另外,采用技术方案3,由于配水管配置在把手外壳内,因而,在上述效果的基础上,能够保护配水管,还能够更加易于设计集尘罩的安装部,还能够更加易于安装或拆卸集尘罩。
采用技术方案4,由于在所述集尘罩上设有能够插入由组合两个半孔部而形成的护罩安装孔中的突起,所以在上述效果的基础上,还能够易于设置安装部,且简单可靠地实现集尘罩的装卸。
采用技术方案5,由于设有多个朝向互相交错的突起,因而,在上述技术效果的基础上,还能够更加切实可靠地安装集尘罩。
另外,采用技术方案6,由于可自由拆装的集尘罩具有仅覆盖刀具的外周面部分的防护体,因而能够防止粉尘与水飞散,使用者能够观察作业面的状态,集尘罩不易造成妨碍,操作性能较好,还能够防止出现意外的动作。
另外,采用技术方案7,由于防护体也能自由拆装,因而,在上述效果的基础上,使用者可以根据刀具的种类、作业内容等柔性地选择是否安装集尘罩以及防护体。
采用技术方案8,由于集尘罩或者集尘罩的一部分由弹性体形成,因而即使发生意外的碰触也不会造成损伤,还能够使罩主体与防护体的拆装更加容易,能够更加切实可靠地实现安装。
另外,采用技术方案9或10,由于设有防护体的搁置部,因而能够对卸下来的防护体提供搁置处,防止防护体丢失,不必在拆装防护体时花费功夫寻找防护体,使得拆装过程极为容易。
附图说明
图1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注水式砂轮机的安装有刀具状态下的整体斜视图;
图2为该注水式电动工具的卸下刀具状态下的主视图;
图3为沿图2中A-A线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表示图1中的手柄壳体的图,其中(a)为其右侧部分的主视图,(b)为其俯视图,(c)为其左视图,(d)为其左侧部分的主视图;
图5为表示图1中的集尘罩的图,其中(a)为其后视图,(b)为其仰视图,(c)为其局部侧视图,(d)为其沿(a)中B-B线的剖视图,(e)为其斜视图;
图6为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注水式砂轮机的安装有刀具状态下的整体斜视图;
图7为该注水式电动工具的卸下刀具状态下的斜视图;
图8为该注水式电动工具的卸下刀具状态下的主视图;
图9为沿图7中C-C线的局部剖视图;
图10为表示图6中的集尘罩的罩主体的图,其中(a)为其后视图,(b)为其仰视图,(c)为其局部侧视图,(d)为沿(a)中D-D线的剖视图,(e)为局部剖视的主视图图;(f)为其斜视图;
图11为表示图6中的集尘罩的防护体的图,其中(a)为其斜视图,(b)为其主视图,(c)为其局部斜视图;
图12为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注水式研磨机的从后侧方看到的整体斜视图;
图13为表示图12中的集尘罩的罩主体的搁置状态下的图,其中(a)为从后侧下方看到的整体斜视图,(b)为此状态下从后侧上方看到的整体斜视图;
图14为表示图12中的集尘罩的罩主体的图,其中(a)为其后视图,(b)为其仰视图,(c)为其局部侧视图,(d)为沿(a)中E-E线的剖视图,(e)为局部剖视的主视图图,(f)为斜视图;
图15为本发明第4实施方式涉及的注水式研磨机的从后侧方看到的整体斜视图;
图16为表示图15中的集尘罩的防护体的图,其中(a)为其俯视图,(b)为其后视图,(c)为其斜视图,(d)为从侧方看到的斜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01、201、301注水式研磨机(注水式电动工具);2、102(注水式研磨机的)主体;4、104环形把手;6、106把手后半部;8、108把手前半部;14、15把手外壳;16上侧座部;27、127研磨垫(刀具);40、140配水管;50、150集尘罩;51、151圆孔;54、56、154、156突起;60、62护罩安装孔(集尘罩的安装部);64、66半孔部;170防护体;252突出体(搁置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图1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注水式砂轮机1的安装有刀具状态下的整体斜视图,该注水式砂轮机1为本发明的注水式电动工具的一例。图2为该注水式电动工具的卸下刀具状态下的主视图。图3为沿图2中A-A线的局部剖视图。
注水式电动工具1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主体2、形成在该主体2的下侧的环形把手4、从主体2的侧部向外突出(伸出)的手柄5。
环形把手4具有把手后半部6与把手前半部8,其中,把手后半部6从主体2的后侧下部向下突出,把手前半部8从把手后半部6的下部延伸至主体2的前部而形成为从侧面看呈字母L形。
环形把手4以把手后半部6为后部,以把手前半部8的(L形的)前边部为前部,以把手前半部8的下边部为下部,以此状态从主体2的下侧突出而呈环形。
主体2与环形把手4的外壳按照如下所述的方式被分割。
即,主体2与把手后半部6具有中间外壳11与后部外壳12。
中间外壳11的前侧连接着具有比该中间外壳11的直径小的筒状部分的前部外壳13,在前部外壳13的前部外侧以及把手前半部8具有图4所示的左右一对把手外壳14、15。
把手外壳14、15形状大致对称,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外壳(即,把手外壳14、15分别为一个外壳的一半)。
把手外壳15的上端缘部具有上侧座部16,下端缘部具有下侧座部17,其中,上侧座部16为半圆筒状,用于承受(支承)前部外壳13,下侧座部17用于承受(支承)把手后半部6(中间外壳11以及后部外壳12)的下端缘。
在主体2的内部组装有未示出的马达,该马达的转轴与主轴20连接,该主轴20通过轴承21安装在主体2的前部中。轴承21设置在前部壳13中。
上述马达由电源线22供电而驱动,其供电的开关23设置在把手后半部6上且露出有供操作的部分。
另外,在主轴20上安装有刀具(例如,研磨垫27),在主轴20的前部内设有水路24。水路24包括引入通路25与导向通路26,其中,引入通路25位于主轴20的轴向中部且沿径向延伸;导向通路26连接引入通路25并位于其前侧,且沿轴向延伸。
主轴20上的导向通路26也是用于固定飞散水用的销28的孔,在销28的内部设有销体水路29。
另外,在主轴20的外周设有带孔的周围部件30,该周围部件30与位于引入通路25的外周的部分接触,在前部外壳13的下部设有与周围部件30的孔连通的孔32,该孔32被把手外壳14、15所覆盖。
另外,在把手前半部8的内部配置有用于对水路24供水的配水管40。在配水管40的上端设有用于与孔32连接的连接器42,在配水管40的下端设有连接器46,该连接器46用于连接调节水的流量的阀44。
另外,在阀44上,于连接器46的相反侧(下侧)连接着供水流过的水管(未示出)的连接部48。连接部48的下部从把手前半部8的拐角部的下侧露出。
另外,在收装配水管40的把手前半部8上安装着集尘罩50,该集尘罩50能够配置在主轴20的周围。
如图5所示,集尘罩50的结构为:具有沿纵向剖分为一半的平底碗状的底部,在该底部上设有半圆板部,该半圆板部从底部的中央平行地延伸出来且直径比底部小,另外,在底部与圆板部的中心设有直径更小的圆孔51,即,圆孔51与圆板部同心,在圆孔51的周围设有凸筋52,该凸筋52沿圆孔51的轴向延伸,从该圆孔51的上方位置延伸至下方位置。另外,如图5中(e)所示,凸筋52的内侧比外侧低。另外,在集尘罩50的碗状的内部(前表面)也设有多个凸筋53,凸筋53沿径向延伸。
圆孔51的直径与把手外壳14、15的上侧座部16的外径相同。
另外,在圆孔51的下方,于凸筋52的内侧设有蘑菇状的突起54,该突起54向后方突起;在圆孔51的上侧,于凸筋52的下表面上设有蘑菇状的突起56,该突起56向下方突起。
另外,在把手前半部8的前边部上部中央位置设有与突起54对应的护罩安装孔60,在把手前半部8的上端设有与突起56对应的护罩安装孔62。
在把手外壳14、15的前壁(把手外壳14、15相接合的接合面)上分别设有半孔部64,在把手外壳14、15组装在一起时,这两个半孔部64对接在一起从而形成上述护罩安装孔60。另外,在把手外壳14、15的上壁上分别设有半孔部66,这两个半孔部66对接在一起从而形成上述护罩安装孔62。
下面对具有上述结构的第1实施方式的注水式砂轮机1的工作情况进行说明。
将电源线22连接在电源上,闭合环形把手4上的开关23,于是,主轴20转动,使安装在其上的研磨垫27转动,用手适当地握住手柄5,使研磨垫27接触工件,从而进行研磨作业。
另外,将与水源连接的水管连接在连接部48上,对操作柄进行操作而使阀44打开,于是,水管中的水经由环形把手4内的配水管40、连接器42、前部外壳13下部的孔32、周围部件30进入主轴20的水路24中,并且,通过销体水路29到达研磨垫27及其研磨面,对该研磨垫27及其研磨面进行注水(供水)。
另外,可以在安装研磨垫27之前将集尘罩50安装在环形把手4上。即,使把手外壳14、15的上侧座部16与集尘罩50的圆孔51相嵌合,使凸筋52的内侧位于上侧座部16外面,进而使集尘罩50上的突起56向下插入把手前半部8的上侧的护罩安装孔62中,并且,使集尘罩50的突起54向后插入把手前半部8的前边部的护罩安装孔60中。
安装上集尘罩50,则,研磨垫27的下半部分的周围被该集尘罩50覆盖,因而,飞向用户一侧的粉尘与水会被挡住而被收集在集尘罩50内,从而能够防止粉尘与水向用户一侧飞散。另外,集尘罩50为半个碗状,不会覆盖研磨垫27的上半部分,在能够防止粉尘和水向用户一侧飞散的同时,还能够使得集尘罩50较为紧凑地被安装,并且能够观察确认研磨状态(刀具与工件的状态)。
并且,集尘罩50安装在收装配水管40的把手前半部8上,与安装在设有吸排气孔与手柄5等的主体2上相比,不必考虑避开吸排气孔与手柄5等部位,因而较容易设置集尘罩50的安装部。另外,由于是对注水根部的主轴20进行供水,将配水管40设置在主轴20的附近,因而能够使覆盖主轴20与研磨垫27的集尘罩50的安装与拆卸作业较为容易。
另外,环形把手4由包括配水管4的把手前半部8与包括开关23的把手后半部6构成,利用没有电器部件(或者电器部件少)的部位进行供水,即使漏水也容易处理,开关23等的操作和把手后半部6的抓握也比较容易,并且能够更容易地安装或者拆卸集尘罩50。
另外,由于设有覆盖配水管40的把手外壳14、15,因而能够保护配水管40,并且,能够使集尘罩50的安装部的设置变得更加容易,也能够更容易地安装或者拆卸集尘罩50。
另外,在集尘罩50上设有突起54、56,而且,在配水管40一侧设有护罩安装孔60、62,使突起54、56插入60、62即可安装集尘罩50,因而,能够以较简单的结构来构成安装机构,而且能够简单且可靠地实现安装。由于护罩安装孔60、62是由把手外壳14、15上的半孔部64、66对接在一起而形成的,因而能够更容易地设置安装结构并且能够简单且可靠地实现安装与拆卸。
另外,由于突起54、56为多个,并且在相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突出),因而在安装集尘护罩50时,即使受到哪一方向上的外力,也能够至少由其中一个突起来克服外力作用,能够切实、可靠地实现安装。
[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第1实施方式。例如,可以对上述第1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形,例如:可以对外壳的结构进行变更,例如,可以不设置把手外壳,使配水管露出,或者,将环形把手的前边部、下边部、后边部分别形成为别的外壳,或者将它们形成为一个一体的把手,或者将中间外壳与后部外壳形成为一体,或者将它们形成为两半式的结构等等。另外,关于环形把手的构成方式,可以将其形成为椭圆形的,可以为包含一部分曲线的结构。关于集尘罩的构成方式,可以形成为碗状,可以省略各种凸筋与突起,或者可以增加或减少凸筋与突起的数量。另外,可以将本发明适用于电池驱动式的注水式电动工具、注水式砂轮机等其他种类的注水式电动工具。
[第2实施方式]
图6为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注水式砂轮机101的安装有刀具状态下的整体斜视图,该注水式砂轮机101为本发明的注水式电动工具的一例。图7为该注水式电动工具的卸下刀具状态下的斜视图。图8为该注水式电动工具的卸下刀具状态下的主视图。图9为沿图7中C-C线的局部剖视图。
注水式电动工具101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主体102、形成在该主体102的下侧的环形把手104、从主体102的侧部向外突出(伸出)的手柄105。
环形把手104具有把手后半部106与把手前半部108,其中,把手后半部106从主体102的后侧下部向下突出,把手前半部108从把手后半部106的下部延伸至主体102的前部形成为从侧面看呈字母L形。
环形把手104以把手后半部106为后部,以把手前半部108的(L形的)前边部为前部,以把手前半部108的下边部为下部,从主体102的下侧突出且呈环形。
在主体102的内部组装有未示出的马达,该马达的转轴与主轴120连接,该主轴120通过轴承121安装在主体102的前部中。
上述马达由电源线122供电而驱动,其供电的开关123设置在把手后半部106上且露出有供操作的部分。
另外,在主轴120上安装有刀具(例如,研磨垫127),在主轴120的前部内设有水路124。水路124包括引入通路125与导向通路126,其中,引入通路125位于主轴120的轴向中部且沿径向延伸;导向通路126连接引入通路125并位于其前侧,且沿轴向延伸。
主轴120上的导向通路126也是用于固定飞散水用的销128的孔,在销128的内部设有销体水路129。
另外,在主轴120的外周设有带孔的周围部件130,该周围部件130与位于引入通路125的外周的部分接触,在主体102的前部下侧设有与周围部件130的孔连通的孔132。
另外,在把手前半部108的内部配置有用于对水路124供水的配水管140。在配水管140的上端设有用于与孔132连接的连接器142,在配水管140的下端设有连接器146,该连接器146用于连接调节水的流量的阀144。
另外,在阀144上,于连接器146的相反侧(下侧)连接着供水流过的水管(未示出)的连接部148。连接部148的下部从把手前半部108的拐角部的下侧露出。
另外,在收装配水管140的把手前半部108上安装着集尘罩150,该集尘罩150能够配置在主轴120的周围。
集尘罩150具有半个盘子状或者说半个碗状的罩主体150a以及能够安装在该罩主体150a上的防护体170。
罩主体150a由弹性体(合成橡胶)形成,如图10所示,罩主体150a的结构为:具有沿纵向剖分为一半的平底碗状部的底部,在该底部上延伸设有半圆板部,该半圆板部从底部的中央平行地延伸出来且直径比底部小,另外,在底部与圆板部的中心设有直径更小的圆孔151,即,圆孔151与圆板部同心,在圆孔151的周围设有凸筋152,该凸筋152沿圆孔151的轴向延伸,从该圆孔151的上方位置延伸至下方位置。另外,如图10中(f)所示,凸筋152的内侧比外侧低。另外,在罩主体150a的碗状的内部(前表面)也设有多个凸筋153,凸筋153沿径向延伸。
另外,在圆孔151的下方,于凸筋152的内侧设有蘑菇状的突起154,该突起154向后方突起;在圆孔151的上侧,于凸筋152的下表面上设有蘑菇状的突起156,该突起156向下方突起。
在罩主体150a的前侧内部,于各凸筋153的外侧,从后侧向前方形成有切口(切槽)157。各切口157的宽度(数值)与防护体170的壁厚相同,切口170的深度比防护体170的前后方向尺寸稍小。
另外,在护罩主体150a的侧壁内表面上,于连接各切口157的直线上设有多个向内突起的小突起158。
另外,在连接各切口157的上述直线的前侧以与该直线平行的方式设有多个块状的凸部159。各凸部159的后表面与切口157的底的距离与防护体170的宽度相同。
在罩主体150a的下部设有向左右两侧伸出的导向壁165,在各导向壁165的内侧,于其和碗状的罩主体150a的侧壁的交叉部分上形成有卡止切口166(参照图10中(e))。卡止切口166的底部与切口157的底部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相同。
在把手前半部108的前边部上部中央位置开设有与突起154对应的护罩安装孔168,在把手前半部108的上端设有与突起156对应的护罩安装孔169。
如图11所示,防护体170是一个截面呈弧形或者说呈字母Ω形的带状部件,由树脂制成,其两端缘部分别被弯折,由该弯折部至端部形成为钩挂部174。
相对于该弯折部,在与端部处于相反侧的部位上分别设有小孔174,该小孔174的尺寸与罩主体150a的小突起158相同。
下面对具有上述结构的第2实施方式的注水式砂轮机101的工作情况进行说明。
将电源线122连接在电源上,闭合环形把手104上的开关123,于是,主轴120转动,使安装在其上的研磨垫127转动,用手适当地握住手柄105,使研磨垫127接触工件,从而进行研磨作业。
另外,将与水源连接的水管连接在连接部148上,对操作柄进行操作而使阀144打开,于是,水管中的水经由环形把手104内的配水管140、连接器142、主体102的下侧前部的孔132、周围部件130进入主轴120的水路124中,并且,通过销体水路129到达研磨垫127及其研磨面,对该研磨垫127及其研磨面进行注水(供水)。
另外,可以在安装研磨垫127之前仅将集尘罩150的主体部150a安装在环形把手104上。即,使环形把手104的上侧部嵌入罩主体150a的圆孔151中,使其位于凸筋152的内侧,进而使罩主体150a上的突起156向下插入把手前半部108的上侧的护罩安装孔169中,并且,使罩主体150a的突起154向后插入把手前半部108的前边部的护罩安装孔168中。
安装上罩主体150a,则,研磨垫127的下半部分的周围被该罩主体150a覆盖,因而,飞向用户一侧的粉尘与水会被挡住而被收集在罩主体150a内,从而能够防止粉尘与水向用户一侧飞散。另外,罩主体150a为半个碗状,不会覆盖研磨垫127的上半部分,在能够防止粉尘和水向用户一侧飞散的同时,还能够使得罩主体150a较为紧凑地被安装,并且能够观察确认研磨状态(刀具与工件的状态)。
另外,也可以将防护体170安装在罩主体150a上,之后安装由它们组合而成的集尘罩150。
即,将防护体170的端缘向内按压(使防护体170的直径缩小),将各钩挂部172插入导向壁165内的卡止切口166中,并且,使防护体170的中央部进入各凸筋153上设置的切口157内,嵌合在各凸部159与切口157的底部之间,使小突起158分别进入相应的各小孔174中。如此,仅需将防护体170的端缘向内按压,使防护体170进入罩主体150a的内壁即可实现对防护体170的安装,在拆卸时同样也是如此,因而,其安装与拆卸作业都较简单。另外,由于是将弧形的防护体170安装在半个碗状的护罩主体150a上,因而不论护罩主体150a是否安装在环形把手104上(安装时确认研磨垫127处于非工作状态),都能够简单地进行防护体170的安装与拆卸,另外,由于是由弹性体制成,因而在安装与拆卸时可以利用其挠曲变形来进行,使得安装与拆卸更加容易。
另外,在安装时,能够由卡止切口166(钩挂部172)、切口157、凸部159(带状的防护体170的宽度)、小突起158(小孔174),使防护体170相对于罩主体150定位,在此状态下进行固定,从而能够实现可靠的安装定位。而且,由于罩主体150a由弹性体形成,因而能够利用弹性作用来切实可靠地对防护体170进行固定。另外,由于弧形的防护体170也是由弹性体形成,因而,在安装后,其会向安装前的形状(自然状态)回复,端缘部向外变形从而产生回复力(弹性力),在该回复力的作用下,钩挂部172能够卡止在卡止切口166中,防护体170能够紧密地抵接在罩主体150a的侧壁内侧,小突起158能够更加深入小孔174中,从而能够可靠地实现安装固定。
另外,如果安装上防护体170的话,研磨垫127的上侧外周(仅周面部分)也被覆盖。
因而,即使是有什么物体相对性地靠近研磨垫127的上半部外周面,由于防护体170的阻挡,可以防止研磨垫127与该物体接触,防止注水式研磨机101产生意外的晃动,或对工件等造成意外的研磨(损伤)等。
另外,即使安装有防护体170,也能够从后侧观察研磨垫127的上半部及其周围,因而,使用者还是能够掌握作业状态,使注水式研磨机101维持了良好的操作性。
另外,罩主体150a与防护体170分体形成,使用者可以选择是否安装防护体170,而罩主体150a相对于环形把手104也可以自由装卸,使用者可以选择是否将罩主体150a安装在环形把手104上,因而,使用者可以根据作业内容等柔性地进行处理。
另外,由于集尘罩150(罩主体150a)安装在收装配水管140的把手前半部108上,与安装在设有吸排气口与手柄105等的主体102上相比,不必考虑避开吸排气口与手柄105等部位,因而较容易设置集尘罩150的安装部。另外,由于是对注水根部的主轴120进行供水,将配水管140设置在主轴120的附近,因而能够使覆盖主轴120与研磨垫127的集尘罩150的安装与拆卸作业较为容易。
另外,环形把手104由包括配水管140的把手前半部108与包括开关123的把手后半部106构成,利用没有电器部件(或者电器部件少)的部位进行供水,即使漏水也容易处理,开关123等的操作和把手后半部6的抓握也比较容易,并且能够更容易地安装或者拆卸集尘罩150(罩主体150a)。
另外,由于在集尘罩150(罩主体150a)上设有突起154、156,而且,在配水管140一侧设有护罩安装孔168、169,使突起154、156插入168、169就能够安装集尘罩150(罩主体150a),因而,能够以较简单的结构来构成安装机构,而且能够简单且可靠地实现安装。
另外,由于突起154、156为多个,并且在相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突出),因而在安装集尘护罩150(罩主体150a)时,即使受到哪一方向上的外力,也能够至少由其中一个突起来克服外力作用,能够切实、可靠地实现安装。
[第3实施方式]
图12为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注水式研磨机201的整体斜视图,图13为该注水式研磨机201的集尘罩250的斜视图,图14为用于说明集尘罩250的罩主体250a的结构的附图。
该注水式研磨机201除了集尘罩250的后侧的结构之外,其他都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因而,对相同的部分使用相同的符号标记并适当地省略了对其的说明。
集尘罩250包括罩主体250a与防护体170,在罩主体250的后侧部设有多个作为搁置部的钉子状的突出体252,并且,这些突出体252向后突出,配置在突筋152的上侧、左侧与右侧(外侧)。
位于上侧的突出体252与突筋152之间的间隔等于防护体170的壁厚。
位于左右两侧的突出体252之间的距离稍小于防护体170的左右方向上的宽度。
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将防护体170安装在罩主体250a上,可以覆盖刀具的上侧外周。
另外,在将防护体170从罩主体250a上卸下了的情况下,如图12、13所示,可以暂时将防护体170搁置在罩主体250a上。
即,将防护体170放入各突出体252的内侧。由于突出体252的上述距离小于防护体170的大小,因而需要使防护体170产生弯曲变形,将其稍稍压小(细长)一点才能放入,因而能够切实可靠地暂时搁置防护体170,防止其产生脱落。另外,防护体170紧密地嵌入位于上侧的突起体252与突筋152之间,也使得暂时搁置的安装状态更为可靠。
[第4实施方式]
图15为第4实施方式涉及的注水式研磨机301的整体斜视图,图16为该注水式研磨机301的防护体370的结构说明图。
注水式研磨机301除了防护体370以及罩主体350a的切口357不同于第2实施方式之外,其他都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因而对相同的部分使用相同的符号标记并适当地省略了对其的说明。
注水式研磨机301的集尘罩350包括罩主体350a与防护体370。
防护体370与第2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在第2实施方式的防护体的上半部后侧部增加了延伸部371,该延伸部371向径向内侧倾斜(稍稍)延伸。延伸部371向后延伸,可以刚刚到达研磨垫127的外周缘正后侧,或者也可以没有到达。
罩主体350a的切口357的形状对应于包括延伸部371的防护体370的上半部的截面形状(日文平假名“く”状)。
采用这样的集尘罩350,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使用者能够掌握作业状况,并且不会造成刀具的意外触碰从而能够保护该刀具,特别是,由于防护体370包括延伸部371,因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在安装防护体370时的保护效果。
另外,由于防护体370包括向径向内侧倾斜延伸的延伸部371,因而,例如在加工时,转动的研磨垫127会带起水,这些水会到达防护体370的侧壁(除延伸部371之外的上半部分)的顶边部(后边部、弯折部)附近的情况下,能够由延伸部371将这些水挡回去,防止水等从该顶边部向作业时的前方(上方)等方向飞散,从而保证在作业时便于使用者进行观察。
[第2~第4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本发明并不限于第2~第4实施方式,例如,可以对上述第2~第4实施方式进行如下所述的多种变更。
关于环形把手的构成方式,可以将其形成为椭圆形的,可以为包含一部分曲线的结构。
关于集尘罩的结构方式,可以将防护体与罩主体形成为一体,可以省略或者改变各突筋、突起、小突起、凸部、突出体、各种切口、孔等的数量,可以将突起、突出体等的形状变更为无帽状,可以使小孔为有底孔(盲孔),可以将小突起与小孔的设置位置互换,可以在罩主体上设有带状的凹部,该凹部的宽度与防护体相同,从而可以省略凸部,可以使防护体包含直线部,可以改变防护体的钩挂部与延伸部的弯折角度的大小,可以由金属(有弹性的)来形成防护体,等等。
防护体的搁置部(突出体等)除了可以设置于罩主体之外,还可以设置于注水式电动工具侧(主体或环形把手),或同时设置在该两者之上。
另外,可以将本发明适用于电池驱动式的注水式电动工具、注水式砂轮机等其他种类的注水式电动工具。

Claims (9)

1.一种注水式电动工具,其具有用于安装刀具的主轴,该主轴上设有水路,在所述注水式电动工具的主体外设有用于对该水路供水的配水管,能够利用所述主轴来进行供水,其特征在于,
所述注水式电动工具具有环形把手,该环形把手设置在所述主体上,具有前部、后部与下部,呈环形并从所述主体向下突出,
所述环形把手具有两瓣把手外壳,
所述配水管的沿着所述主体外部延伸的部分全部配置在所述把手外壳内,
在所述把手外壳上设有用于安装集尘罩的安装部,该集尘罩用于覆盖所述刀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水式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水管配置在所述环形把手的前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注水式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两瓣把手外壳相接合的接合面上形成有组合在一起则构成护罩安装孔的半孔,
在所述集尘罩上设有能够插入所述护罩安装孔中的突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注水式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设有多个,且朝向互相交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水式电动工具,具有对刀具注水的功能,其特征在于,
具有能够安装且能够拆卸的集尘罩,该集尘罩用于覆盖所述刀具的一部分,
所述集尘罩包括仅覆盖所述刀具的外周面部分的防护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注水式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护体与所述集尘罩的罩主体分体形成,能够安装在该罩主体上且能够拆卸下来。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注水式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尘罩或者所述集尘罩的罩主体或者所述防护体由弹性体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注水式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罩主体或者所述注水式电动工具的主体上设有搁置卸下了的所述防护体的搁置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注水式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罩主体或者所述注水式电动工具的主体上设有搁置卸下了的所述防护体的搁置部。
CN201310049921.2A 2012-02-10 2013-02-07 注水式电动工具 Active CN1032406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27449A JP5854870B2 (ja) 2012-02-10 2012-02-10 注水式電動工具
JP2012027450A JP2013163243A (ja) 2012-02-10 2012-02-10 注水式電動工具
JP2012-027449 2012-02-10
JP2012-027450 2012-02-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40664A CN103240664A (zh) 2013-08-14
CN103240664B true CN103240664B (zh) 2016-01-20

Family

ID=489207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49921.2A Active CN103240664B (zh) 2012-02-10 2013-02-07 注水式电动工具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3240664B (zh)
BR (1) BR102013001990B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81149A (zh) * 2018-05-22 2018-09-04 浙江铁正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磨光机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16655A (ja) * 1997-11-28 1999-08-10 Airekku Giken Kk 水噴射式グラインダー
CN201009149Y (zh) * 2006-09-12 2008-01-23 大里兴业有限公司 具有集尘装置的研磨机
DE102008009113A1 (de) * 2008-02-14 2009-08-20 Storm Pneumtic Tool Co., Ltd., Dali Schleifmaschine mit längenverstellbarer Staubabführvorrichtung
CN101670575A (zh) * 2008-09-11 2010-03-17 创科电动工具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具有抽排系统的电动工具的刀片防护装置
CN102310353A (zh) * 2010-07-01 2012-01-11 株式会社牧田 电动工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93781A (ja) * 2006-10-12 2008-04-24 Hitachi Koki Co Ltd 電動工具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16655A (ja) * 1997-11-28 1999-08-10 Airekku Giken Kk 水噴射式グラインダー
CN201009149Y (zh) * 2006-09-12 2008-01-23 大里兴业有限公司 具有集尘装置的研磨机
DE102008009113A1 (de) * 2008-02-14 2009-08-20 Storm Pneumtic Tool Co., Ltd., Dali Schleifmaschine mit längenverstellbarer Staubabführvorrichtung
CN101670575A (zh) * 2008-09-11 2010-03-17 创科电动工具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具有抽排系统的电动工具的刀片防护装置
CN102310353A (zh) * 2010-07-01 2012-01-11 株式会社牧田 电动工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102013001990B1 (pt) 2021-11-09
BR102013001990A2 (pt) 2015-06-02
CN103240664A (zh) 2013-08-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78427B2 (en) Dust collection cover of disk grinder
US20100068977A1 (en) Sander having a damping element
CN103372813A (zh) 在与电动工具使用时具有粉尘吸出装置的盖装置
CN101293330B (zh) 具有护罩的动力工具及其档位提示音装置
CN103240664B (zh) 注水式电动工具
CN207372905U (zh) 角磨机及角磨机护罩
JP5696488B2 (ja) 研削用集塵カバー及び動力工具
JPWO2014132745A1 (ja) 動力工具
CN108500796A (zh) 一种机械配件加工用打磨机
CN108367425A (zh) 用于手持式工具机的壳体盖
CN108687399A (zh) 手持式切割工具
CN201009149Y (zh) 具有集尘装置的研磨机
CN210996548U (zh) 成型刀
CN211681918U (zh) 一种用于电动工具的电源线保护装置及电动工具
CN202062287U (zh) 直流式三角砂磨光机
CN210808272U (zh) 割灌机
CN202684752U (zh) 吸尘砂纸机
CN101376231B (zh) 动力工具
JP5854870B2 (ja) 注水式電動工具
CN218229953U (zh) 一种电刨机壳上的备用刀片收纳盒结构
CN215470258U (zh) 角磨机及其防护罩组件
CN212974580U (zh) 一种用于除尘设备的安全防护组件
CN202129686U (zh) 一种新型电动磨刀器
CN102794693B (zh) 防水片以及安装有防水片的注水式电动工具
CN216138641U (zh) 一种多功能线材倒角磨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