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15706A - 基于改进型包缠纱结构的三维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改进型包缠纱结构的三维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15706A
CN103215706A CN2013101135923A CN201310113592A CN103215706A CN 103215706 A CN103215706 A CN 103215706A CN 2013101135923 A CN2013101135923 A CN 2013101135923A CN 201310113592 A CN201310113592 A CN 201310113592A CN 103215706 A CN103215706 A CN 1032157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rapped yarn
dimensional orthogonal
preparation
yarn
woven fabr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1359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楠婷
耿雪艳
叶明琦
梁银峥
孙世元
姚澜
邱夷平
蒋牧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Do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Do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31011359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215706A/zh
Publication of CN1032157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157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oven Fabrics (AREA)
  • Yarns And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改进型包缠纱结构的三维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的改进型包缠纱采用的包缠装置是在原有包缠装置上增设了一个聚拢器。制备方法包括:包缠纱的制备、三维正交麻机织物预制件的织造及复合材料的成型。本发明在基于改进型包缠纱结构上提供一种三维正交机织物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可以有效地改善热塑性树脂在预制件的分布问题,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效率高,节能环保,应用广泛。

Description

基于改进型包缠纱结构的三维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绿色纺织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领域,涉及了一种改进的包缠装置,采用了包缠纱,以三维正交机织物为增强结构,制作成树脂分散均匀的热塑性复合材料。
背景技术
绿色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生态材料,利用天然植物纤维以不同的结构来增强热塑性树脂,经过高温挤压或者热压等成型工艺而制成的复合材料。该类复合材料,密度低,易加工,可循环利用或可降解回收。该材料的研发与市场化,减少对石油资源的依赖性,缓解由二氧化碳大量释放产生的温室效应,从而落实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如今,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在欧美汽车和电子产品的零部件行业里得到了飞快的发展。但是,短纤维本身强力不大,在树脂里无取向地分布,导致了该类材料不具备很高的物理机械性能,从而无法替代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工业领域里承载部件的应用,以至于其应用范围受到限制。为了达到更好的性能要求,纺织复合材料成为了绿色复合材料研究的一个主要方向。而三维正交机织物预制件是各向同性的结构,具有良好的界面剪切性能与冲击韧性,是理想的增强结构。
申请号为201010505660.7的中国专利发明了一种三维正交机织麻织物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将聚丙烯薄膜铺于麻织物预制件上下两面,再热压成型制备成复合材料。三维预制件是具有一定厚度和紧度的纺织结构,而聚丙烯熔融流变性能较差,导致聚丙烯树脂只分布在预制件上下表面。由此可见,对三维正交机织物为增强体的热塑性复合材料而言,急于解决的是树脂在预制件里的分布问题。
目前,为了使热塑性树脂均匀地分布在预制件里,主要方法包括:溶液法、并股法和包缠法。申请号为201010597719.X的中国专利将短纤纱预制件浸入热塑性树脂溶液中,等到溶剂挥发后,热压复合成型。申请号为200710150837.4的中国专利将亚麻纱与聚丙烯长丝并股共织成针织物预制件,再直接热压成型。申请号为200610112216.2的中国专利采用包缠技术将热塑性树脂长丝包覆在高性能纤维长丝上,再用包缠纱织成预制件,最后热压成型。申请号为201010210274.5的中国专利采用包缠技术将增强纤维同热塑性树脂纤维按照与体积比进行混杂,再采用热塑性树脂纤维均匀包缠在混杂纱上,再用包缠混杂纱织成预制件,最后热压成型。以上这几种加工方法,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就溶液法而言,有机溶剂的大量挥发,造成空气污染,不利于环境保护;对于并股法,短纤纱和热塑性树脂长丝的加捻并合,降低了短纤纱力学性能的利用率;对于包缠法来说,热塑性树脂长丝以螺旋形式包覆在增强长丝纱外,覆盖不密实,使得该树脂长丝在增强纱线表面分布不那么均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是三维正交麻机织物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树脂分散不佳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缠装置,包括空心锭,空心锭外设有包缠管,空心锭的入口处设有输入罗拉及至少一个导纱钩,空心锭的出口处设有输出罗拉及至少一个导纱钩,其特征在于,空心锭的输入端设有聚拢器。
优选地,所述的聚拢器上设有1-2mm的孔,其竖直剖面为拱形。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改进型包缠纱结构的三维正交麻机织物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包缠纱的制备:采用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包缠装置,麻短纤维纱经过输入罗拉及导纱钩后与从包缠管引出的热塑性树脂长丝一起平行依次穿过聚拢器、空心锭,得到包缠纱;
第二步:三维正交麻机织物预制件的织造:将第一步制得的包缠纱根据三维正交结构组织结构,依次通过整经、穿综、穿筘,最后输入上机图,在小型剑杆织机完成预制件的织造;
第三步:复合材料的成型:将第二步得到的预制件依次进行干燥、热压、冷却后,得到基于改进型包缠纱结构的三维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优选地,所述第一步中麻短纤维纱的麻种类为苎麻、亚麻、黄麻或大麻,纤维细度为20-300tex。
优选地,所述第一步中热塑性树脂长丝为聚乙烯(PE)、聚丙烯(PP)或聚乳酸(PLA),纤维细度为25-90tex。
优选地,所述第一步中包缠纱的包缠角度不小于60°。
优选地,所述第二步中三维正交结构的厚度为3mm-8mm,紧度为40%-60%;其中,经纱层数为2-5层,纬纱层数为3-6层。
优选地,所述第三步中的干燥工艺为:将所述预制件放入抽真空烘箱内干燥12h,干燥温度为80℃。
优选地,所述第三步中的热压设备采用平板硫化机,热压工艺及具体步骤为:将平板模具升温至160-210℃后,再将所述预制件置于平板模具内,预热5-10min;然后对预制件加压至2-5MPa,保压5-15min。
优选地,所述第三步中的冷却方法为在室温环境下,在0.5MPa的压力下冷却。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来制备的三维正交麻机织物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中包缠纱由麻短纤纱和热塑性树脂长丝组成,从包缠管引出的热塑性树脂长丝和麻短纤纱成品一起平行穿过聚拢器和空心锭,利用锭子回转产生的捻度将热塑性树脂长丝以螺旋形式紧密包覆在麻短纤纱上,制备出包缠纱。聚拢器是具有孔径为1-2mm的拱形状装置,热塑性树脂长丝和麻短纤纱能紧密平行排列穿过空心锭,使热塑性树脂长丝沿着麻短纤纱长度方向以不小于60°的角度包覆住麻短纤纱,达到严密的包缠效果,使麻短纤纱表面尽可能没有外露在空气中。
三维正交麻机织物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中的三维正交组织结构是经纱、纬纱和Z纱以一定密度两两相互垂直排列,通过Z纱沿着经纱方向交织而成的结构。
本发明在改进型包缠纱结构的基础上提供一种三维正交机织物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可以有效地改善热塑性树脂在预制件中的分布问题,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效率高,节能环保,应用广泛。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基于改进的包缠装置制备了热塑性树脂长丝包缠麻短纤纱的包缠纱,达到严密包覆的效果。这种纱线结构的应用,使热塑性树脂在三维正交机织预制件里均匀分布,进而改善了该类复合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同时,也降低了复合材料热压工艺的压力和保压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2)本发明采用了热塑性树脂长丝包缠麻短纤纱的包缠纱来织造三维正交机织复合材料的预制件。制备该包缠纱,无需对麻短纤纱进行织造前的上浆和织造后的退浆,缩短了复合材料预制件的制备流程,更重要的是节约并保护了有限的水资源。对于预制件织造而言,避免了因麻短纤纱的毛羽相互纠缠而导致开口不清的现象,提高了三维正交机织物的可织性;也避免了因钢筘对经纱的磨损而导致增强纱线力学性能降低的现象,有利于提高该类复合材料径向的机械性能。
(3)本发明采用的三维正交麻机织物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是一种绿色纺织复合材料,物理机械性能较为理想,未来将逐步替代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有利于石油资源的节约。而且可通过回收再利用或是自然降解来解决该类材料的废弃问题,有利于节能环保。
(4)本发明采用了热压成型工艺直接热压三维正交麻机织物预制件来完成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效率高,便于实现大规模的生产,拓宽在实际工业中的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包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采用的经纬纱线的径向表观特征;
图3为实施例1制备的包缠纱的径向表观特征;
图4为实施例2制备的包缠纱的径向表观特征。
图中:
1、输入罗拉;         2、第一导纱钩;  3、第二导纱钩;
4、聚拢器;           5、包缠管;      6、空心锭;
7、输出罗拉;         8、第三导纱钩;  9、麻短纤维纱;
10、热塑性树脂长丝;  11、包缠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更明显易懂,兹以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实施例1
1.原料
三维正交机织物复合材料的增强体采用湖南湖南华盛洞庭湖苎麻纺织有限公司生产的苎麻短纤维纱,细度为123.4tex的苎麻短纤维纱作为三维正交机织物复合材料预制件的经纬纱的原料,纱线径向表观特征如图2所示;细度为38.7tex的苎麻短纤维纱作为Z纱的原料;热塑性树脂长丝采用上海易生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聚乳酸长丝,细度为40.5tex。
2.设备
2.1包缠装置:花式捻线机(型号为HN43-02-12,厂家为苏州华飞公司)如图1所示,包括空心锭6,空心锭6外设有包缠管5,空心锭6的入口处设有输入罗拉1,输入罗拉1与空心锭6之间依次设有第一导纱钩2、第二导纱钩3。空心锭6的出口处依次设有输出罗拉7、第三导纱钩8。在空心锭6的输入端安装一个聚拢器4。聚拢器4上开一个1-2mm的孔,其竖直剖面为拱形;
2.2预制件织造设备:小型剑杆织机(型号为TNY101B-20,厂家为上海双九实业有限公司)。
3.具体步骤
3.1制备经纬纱
将花式捻线机上的空心锭6的转速、输入罗拉1和输出罗拉7的速度分别设置为50Hz、2.07Hz和2.14Hz,细度为123.4tex的苎麻短纤纱9依次经过输入罗拉1、第一导纱钩2、第二导纱钩3后,和包缠管5上的热塑性PLA树脂长丝10一起进入空心锭6上的聚拢器4,包缠管5上的热塑性PLA长丝10包缠在苎麻短纤纱9上,产品纱从空心锭6的输出端输出后,经过输出罗拉7、第三导纱钩8后得到作为经纬纱用的包缠纱11。该包缠纱11的细度为203.7tex,苎麻纤维重量比为61.2%,其包缠角度是65°。其径向表观特征,即包缠效果如图3所示。
3.2制备Z纱
将花式捻线机上的空心锭6的转速、输入罗拉1和输出罗拉7的速度分别设置为50Hz、3.04Hz和3.11Hz,细度为38.7tex的苎麻短纤纱9依次经过输入罗拉1、第一导纱钩2、第二导纱钩3后,和包缠管5上的热塑性PLA长丝10一起进入空心锭6上的聚拢器4,包缠管5上的热塑性PLA长丝10包缠在苎麻短纤纱9上,产品纱从空心锭6的输出端输出后,经过输出罗拉7、第三导纱钩8后得到作为Z纱用的包缠纱11。该包缠纱11的细度为68.8tex,苎麻纤维重量比为56.3%,其包缠的角度69°。
3.3预制件织造
通过整经、穿综、穿筘,最后输入上机图,在小型剑杆织机来完成三维正交苎麻机织预制件的织造。预制件采用3层经纱,4层纬纱,经纱密度和Z纱密度为80根/10em,经纱密度和Z纱密度为80根/10cm,纬纱密度为150根/10cm,织物厚度为3.45mm。
3.4复合材料热压成型
第一步:将预制件裁剪成20cm×20cm,置于在真空烘箱里干燥,温度为80℃,时间为12h;
第二步:将预制件置于硫化机平板中预热,温度为165℃,时间为5min;
第三步:对预制件进行施加压力,压力为1-2MPa,温度为165℃,保压时间为3min;
第四步:将预制件自然冷却至室温完成复合材料的制备,压力大小为0.5MPa,冷却时间为2min。得到复合材料纤维的体积含量为44.5%,厚度为1.73mm。
实施例2
1.原料
三维正交机织物复合材料的增强体采用湖南湖南华盛洞庭湖苎麻纺织有限公司生产的苎麻短纤维纱,细度为123.4tex的苎麻短纤维纱作为三维正交机织物复合材料的经纬纱的原料;细度为38.7tex的苎麻短纤维纱作为Z纱的原料;热塑性树脂长丝采用上海易生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PP长丝,细度为54tex。
2.设备
包缠装置及预制件织造设备同实施例2。
3.具体步骤
3.1制备经纬纱
将花式捻线机上的空心锭6的转速、输入罗拉1和输出罗拉7的速度分别设置为50Hz、2.07Hz和2.14Hz,采用细度为123.4tex的苎麻短纤纱9、热塑性PP长丝10制备经纬纱用的包缠纱11,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中的3.1。该包缠纱11的细度为234.6tex,苎麻纤维重量比为53.4%,其包缠角度是65°,其径向表观特征,包缠效果如图4所示。
3.2制备Z纱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中的3.2。该包缠纱11的细度为79.8tex,苎麻纤维重量比为56.7%,其包缠的角度69°。
3.3预制件织造
通过整经、穿综、穿筘,最后输入上机图,在小型剑杆织机来完成三维正交苎麻机织预制件的织造。预制件采用3层经纱,4层纬纱,经纱密度和Z纱密度为76根/10cm,经纱密度和Z纱密度为76根/10cm,纬纱密度为150根/10cm,织物厚度为3.75mm。
3.4复合材料热压成型
第一步:将预制件裁剪成20cm×20cm,置于在真空烘箱里干燥,温度为80℃,时间为12h;
第二步:将预制件置于硫化机平板中预热,温度为185℃,时间为5min;
第三步:对预制件施加压力,压力为1.5MPa,温度为185℃,时间为3min;
第四步:将预制件冷却至室温完成复合材料的制备,压力为0.5MPa,时间为2min。所制备的复合材料纤维体积含量为45.3%,厚度为1.85mm。
对比例
以三维正交麻机织物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为例。三维正交苎麻机织物的经纬纱细度是1150tex,z-yarn是350tex,经密为20根/10cm,纬密为60根/10cm,Z纱20根/10cm,经纱3层,纬纱4层,织物厚度3mm。根据热压成型是所需要的尺寸(30cm×30cm)裁样,并将织物放于烘箱中,100℃烘干6h。然后在三维正交机织物上下两层铺放聚丙烯膜,用平板硫化机热压,温度160℃,压力为3MPa,时间2min,然后调节温度至200℃,压力5MPa,时间4min,冷却得到复合材料板。
将实施例1-2及对比例制得的三维正交机织苎麻织物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采用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分别测试其拉伸、弯曲性能,试验参照GB/T1447-2005纤维增强树脂拉伸性能试验方法和GT/T1449-2005纤维增强树脂弯曲性能试验方法进行操作。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03003648900071
Figure BDA00003003648900081
实施例3
1.原料
三维正交机织物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增强体采用湖南华盛洞庭湖苎麻纺织有限公司生产的大麻短纤纱,细度为194.6tex的大麻短纤纱作为三维正交机织物复合材料预制件的经纬纱的原料;细度为52.7tex的大麻短纤纱作为Z纱的原料;热塑性树脂长丝采用上海易生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PLA长丝,细度为63.8tex。
2.设备
包缠装置及预制件织造设备同实施例1。
3.具体步骤
3.1制备经纬纱
将花式捻线机上的空心锭6的转速、输入罗拉1和输出罗拉7的速度分别设置为50Hz、2.67Hz和2.73Hz,采用细度为194.6tex的大麻短纤纱9、热塑性PLA长丝10制备经纬纱用的包缠纱11,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中的3.1。制得的包缠纱11的细度为367.6tex,苎麻纤维重量比为52.8%,其包缠角度是61°。3.2制备Z纱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中的3.2。该包缠纱11的细度为85.8tex,苎麻纤维重量比为61.4%,其包缠的角度69°。
3.3预制件织造
通过整经、穿综、穿筘,最后输入上机图,在小型剑杆织机上完成三维正交苎麻机织预制件的织造。预制件采用4层经纱,5层纬纱,经纱密度和Z纱密度为70根/10cm,纬纱密度为100根/10cm,织物厚度为4.95mm。
3.4复合材料热压成型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中的3.4。所制备的复合材料纤维体积含量为48.5%,厚度为2.98mm。
实施例4
1.原料
三维正交机织物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增强体采用湖南华盛洞庭湖苎麻纺织有限公司生产的大麻短纤纱,细度为274.6tex的大麻短纤纱作为三维正交机织物复合材料预制件的经纬纱的原料;细度为98.7tex的大麻短纤纱作为Z纱的原料;热塑性树脂长丝采用上海易生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PE长丝,细度为86.2tex。
2.设备
包缠装置及预制件织造设备同实施例1。
3.具体步骤
3.1制备经纬纱
将花式捻线机上的空心锭6的转速、输入罗拉1和输出罗拉7的速度分别设置为50Hz、3.07Hz和3.14Hz,采用细度为284.6tex的大麻短纤纱9、热塑性PE长丝10制备经纬纱用的包缠纱11,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中的3.1。制得的包缠纱11的细度为478.3tex,大麻纤维重量比为59.5%,其包缠角度是63°。
3.2制备Z纱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中的3.2。该包缠纱11的细度为145.8tex,苎麻纤维重量比为59.1%,其包缠的角度69°。
3.3预制件织造
通过整经、穿综、穿筘,最后输入上机图,在小型剑杆织机上完成三维正交苎麻机织预制件的织造。预制件采用3层经纱,4层纬纱,经纱密度和Z纱密度为40根/10cm,纬纱密度为60根/10cm,织物厚度为4.75mm。
3.4复合材料热压成型
第一步:将预制件裁剪成20cm×20cm,置于在真空烘箱里干燥,温度为80℃,时间为12h;
第二步:将预制件置于硫化机平板中预热,温度为135℃,时间为5min;
第三步:对预制件施加压力,压力为2MPa,温度为135℃,时间为3min;
第四步:将预制件冷却至室温完成复合材料的制备,压力为0.5MPa,冷却时间为3min。所制备的复合材料纤维体积含量为47.5%,厚度为2.71mm。

Claims (10)

1.一种改进的包缠装置,包括空心锭(6),空心锭(6)外设有包缠管(5),空心锭(6)的入口处设有输入罗拉(1)及至少一个导纱钩,空心锭(6)的出口处设有输出罗拉(7)及至少一个导纱钩,其特征在于,空心锭(6)的输入端设有聚拢器(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包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拢器(4)上设有1-2mm的孔,其竖直剖面为拱形。
3.一种基于改进型包缠纱结构的三维正交麻机织物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包缠纱的制备:采用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包缠装置,麻短纤维纱(9)经过输入罗拉(1)及导纱钩后与从包缠管(5)引出的热塑性树脂长丝(10)一起平行依次穿过聚拢器(4)、空心锭(6),得到包缠纱(11);
第二步:三维正交麻机织物预制件的织造:将第一步制得的包缠纱根据三维正交结构组织结构,依次通过整经、穿综、穿筘,最后输入上机图,在小型剑杆织机完成预制件的织造;
第三步:复合材料的成型:将第二步得到的预制件依次进行干燥、热压、冷却后,得到基于改进型包缠纱结构的三维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改进型包缠纱结构的三维正交麻机织物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步中麻短纤维纱(9)的麻种类为苎麻、亚麻、黄麻或大麻,纤维细度为20-300tex。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改进型包缠纱结构的三维正交麻机织物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步中热塑性树脂长丝(10)为聚乙烯、聚丙烯或聚乳酸,纤维细度为25-90tex。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改进型包缠纱结构的三维正交麻机织物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步中包缠纱(11)的包缠角度不小于60°。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改进型包缠纱结构的三维正交麻机织物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步中三维正交结构的厚度为3mm-8mm,紧度为40%-60%;其中,经纱层数为2-5层,纬纱层数为3-6层。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改进型包缠纱结构的三维正交麻机织物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步中的干燥工艺为:将所述预制件放入抽真空烘箱内干燥12h,干燥温度为80℃。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改进型包缠纱结构的三维正交麻机织物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步中的热压设备采用平板硫化机,热压工艺及具体步骤为:将平板模具升温至160-210℃后,将所述预制件置于平板模具内,预热5-10min;然后对预制件加压至2-5MPa,保压5-15min。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改进型包缠纱结构的三维正交麻机织物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步中的冷却方法为在室温环境下,在0.5MPa的压力下冷却。
CN2013101135923A 2013-04-02 2013-04-02 基于改进型包缠纱结构的三维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321570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135923A CN103215706A (zh) 2013-04-02 2013-04-02 基于改进型包缠纱结构的三维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135923A CN103215706A (zh) 2013-04-02 2013-04-02 基于改进型包缠纱结构的三维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15706A true CN103215706A (zh) 2013-07-24

Family

ID=488138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135923A Pending CN103215706A (zh) 2013-04-02 2013-04-02 基于改进型包缠纱结构的三维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215706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82603A (zh) * 2013-08-05 2013-11-06 浙江凯发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免刺痒麻芯包覆纱及其加工方法
CN105297229A (zh) * 2015-11-02 2016-02-03 宝纺(广州)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产扁平纱线的加工装置和方法
CN108127979A (zh) * 2017-12-14 2018-06-08 西安工程大学 一种三向正交结构的聚乳酸复合板材及其制备方法
CN110777462A (zh) * 2019-10-23 2020-02-11 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 一种介质丝包缠的低无缘互调金属网丝制备方法和装置
CN111118704A (zh) * 2019-12-27 2020-05-08 浙江普利特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高性能三维正交绿色复合材料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专用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07441A (en) * 1960-07-06 1962-10-03 William Scriven & Company Ltd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yarns of hair and like fibres, and apparatus therefor
GB1423484A (en) * 1974-02-11 1976-02-04 Spanco Yarns Method of making yarn and yarn produced by the method
CN2743384Y (zh) * 2004-10-10 2005-11-30 江苏宏源纺机股份有限公司 花式纺纱机中的纤维捕捉器
CN201180180Y (zh) * 2008-02-04 2009-01-14 苏州市职业大学 双组分芯丝包覆机
CN102152554A (zh) * 2010-06-23 2011-08-17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热塑性纤维混杂机织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07441A (en) * 1960-07-06 1962-10-03 William Scriven & Company Ltd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yarns of hair and like fibres, and apparatus therefor
GB1423484A (en) * 1974-02-11 1976-02-04 Spanco Yarns Method of making yarn and yarn produced by the method
CN2743384Y (zh) * 2004-10-10 2005-11-30 江苏宏源纺机股份有限公司 花式纺纱机中的纤维捕捉器
CN201180180Y (zh) * 2008-02-04 2009-01-14 苏州市职业大学 双组分芯丝包覆机
CN102152554A (zh) * 2010-06-23 2011-08-17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热塑性纤维混杂机织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冯兆行: "热塑性纤维混杂纺织复合材料的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Ⅰ辑》, no. 6, 15 June 2012 (2012-06-15), pages 020 - 15 *
许惠虹: "不同预混法和改性处理对亚麻热塑性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Ⅰ辑》, no. 8, 15 August 2010 (2010-08-15)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82603A (zh) * 2013-08-05 2013-11-06 浙江凯发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免刺痒麻芯包覆纱及其加工方法
CN105297229A (zh) * 2015-11-02 2016-02-03 宝纺(广州)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产扁平纱线的加工装置和方法
CN105297229B (zh) * 2015-11-02 2018-03-06 宝纺(广州)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产扁平纱线的加工装置和方法
CN108127979A (zh) * 2017-12-14 2018-06-08 西安工程大学 一种三向正交结构的聚乳酸复合板材及其制备方法
CN110777462A (zh) * 2019-10-23 2020-02-11 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 一种介质丝包缠的低无缘互调金属网丝制备方法和装置
CN111118704A (zh) * 2019-12-27 2020-05-08 浙江普利特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高性能三维正交绿色复合材料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专用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15706A (zh) 基于改进型包缠纱结构的三维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2152554B (zh) 一种热塑性纤维混杂机织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2797157B (zh) 一种碳纤维浸渍液及制备方法以及预浸料生产工艺
CN103640230B (zh) 玄武岩纤维、玻璃纤维与聚丙烯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2514206B (zh) 酚醛环氧乙烯基酯树脂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生产方法
CN102173153A (zh) 一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2400398B (zh) 一种双组份复合纤维制备单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方法
CN103397429A (zh) 用于热塑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混编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62900A (zh) 单向连续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36476A (zh) 一种泡沫填充的立体增强材料
CN105313350B (zh) 一种三维编织预制体织物的混缝复合材料成型方法
CN102729484A (zh) 一种碳纤维自行车车架制作方法
CN103538262A (zh) 一种麻纱/丙纶热塑性增强复合材料及其生产工艺
CN202152393U (zh) 玄武岩纤维无捻粗纱布
CN105504750B (zh) 一种连续碳纤维增强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201648829U (zh) 一种泡沫填充的立体增强材料
CN108127979A (zh) 一种三向正交结构的聚乳酸复合板材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99778A (zh) 一种整体环形三维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CN103009639B (zh) 连续玻纤布增强热塑性塑料片材的生产方法
CN102505341A (zh) 具有导流功能的合成纤维针刺毡的制作方法
CN103173913A (zh) 一种复合纤维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CN110626015A (zh) 一种天然植物纤维混杂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11118704A (zh) 一种高性能三维正交绿色复合材料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专用设备
CN105751531A (zh) 一种高强度包装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6546082A (zh) 一种渐进式余热循环纺织烘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