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08712A - 连接器用辅助件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用辅助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08712A
CN103208712A CN2012104266448A CN201210426644A CN103208712A CN 103208712 A CN103208712 A CN 103208712A CN 2012104266448 A CN2012104266448 A CN 2012104266448A CN 201210426644 A CN201210426644 A CN 201210426644A CN 103208712 A CN103208712 A CN 1032087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mentioned
peristome
contact
auxiliary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2664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08712B (zh
Inventor
桥口徹
森竹俊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filed Critical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2087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087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087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087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种连接器用辅助件,是安装于连接器而使用的连接器用辅助件。该连接器是指这样的连接器:具有形成有对方连接器嵌入用的开口部的连接器外壳、和被保持于连接器外壳的触头,触头的一端所形成的触头接触部被配置于开口部内,同时,在从连接器外壳突出的触头的另一端形成有触头连线部。连接器用辅助件具备厚度大致和开口部的开口高度相等的突出部;在将突出部插入开口部内的状态下将触头连线部回流组装于印刷线路板。

Description

连接器用辅助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用辅助件,尤其是涉及将连接器回流(reflow)组装于印刷线路板(printed wiring board)之际被安装于连接器而使用的连接器用辅助件。
背景技术
以往,对于计算机(computer)等的电子线路,是通过连接器插头(connector plug)和电缆(cable)将外部设备连接于所配设的输入输出口(port)的,然而近年来,开发出了接口技术,通过将所必需的接口(interface)内设在连接器插头内,就能够将各种外部设备直接连接于一个输入输出口而使用。
在这种连接器插头的内部,用于连接输入输出口的触头(contact)通过印刷线路板连接于接口电路和电缆。因此,需要譬如通过回流焊接来将触头组装于印刷线路板。
还有,随着电子机器的小型化,小型的输入输出口和连接器插头的小型化也在发展,要求在连接器插头内用壁薄的连接器外壳(connector housing)保护触头。
其结果,因将触头往印刷线路板回流组装之际受热而可能产生连接器外壳变形。当连接器外壳变形大时,就不能够把连接器插头连接于计算机等的输入输出口。
以往,作为抑制加热造成的连接器外壳变形的技术,譬如有专利文献1所揭示的那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如图15所示,一边通过在保持多个触头1的连接器外壳2的上部安装盖(cover)部件3来抑制对连接器外壳2的热传递,一边进行触头1回流组装。
已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7-157439号公报
发明的内容
技术问题
若通过安装盖部件3能够抑制对连接器外壳2的热传递,则就能够防止连接器外壳2热变形。然而如上所述,当随着连接器插头小型化而使得连接器外壳壁变薄时,即便微小的热量伝達也会使得连接器外壳易变形,热变形防止对策并不充分。
尤其是有的连接器外壳,因要形成用于嵌入对方连接器的开口部而呈大致U形截面形状,存在成型时残留的应力,因此当受热时容易在闭合开口部的方向上变形,而当变形量大时,就会给和对方连接器的嵌合带来障碍。
还有,为了既要增大触头接触力也要使对方连接器容易插入,要让触头前端卡到连接器外壳开口部的缘部,给触头施加预压(pre-load)。此时,因该预压而在连接器外壳有开口部闭合方向上的应力作用,连接器外壳因回流组装时受热而变形,开口部的开口高度缩小,给和对方连接器的嵌合带来障碍的可能够性增大。
为了解决上述已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用辅助件,其能够抑制触头组装时连接器外壳在对方连接器嵌入用开口部的闭合方向上的热变形。
解决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用辅助件是安装于连接器而使用的连接器用辅助件。该连接器是指这样的连接器:具有形成有对方连接器嵌入用的开口部的连接器外壳、和被保持于连接器外壳的触头,触头的一端所形成的触头接触部被配置于开口部内,同时,在从连接器外壳突出的触头的另一端形成有触头连线部。连接器用辅助件具备厚度大致和开口部的开口高度相等的突出部;在将突出部插入开口部内的状态下将触头连线部回流组装于印刷线路板。
尤其是,安装于因触头被施预压而在连接器外壳有开口部闭合方向上的应力作用的连接器时更有效。
优选:还具备在突出部不接触触头接触部而插入开口部内的状态下固定连接器外壳的固定部。
固定部能够这样构成:具有抵挡连接器外壳的开口部的开口端部的第1配合部、和与开口部相反侧的连接器外壳的端部配合的第2配合部。
还可以是:具备在突出部被插入开口部内时至少收容连接器外壳的开口部侧部分的连接器收容部、和在突出部被插入开口部内时沿连接器外壳在与开口部相反侧延伸的多个腕部,通过连接器收容部的内壁形成第1配合部,而由在多个腕部各自前端形成的爪部形成第2配合部。
优选:多个腕部中至少一个具有在突出部被插入开口部内时比从连接器外壳突出的触头连线部还要向外侧延伸的伸出部,在通过连接器外壳被固定于固定部而与连接器合为一体的状态下被装箱。
还可以是:还具备支撑印刷线路板的线路板支撑部,在突出部插入开口部内且使线路板支撑部支撑着印刷线路板的状态下把触头连线部回流组装于印刷线路板。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在把厚度大致和连接器外壳的开口部的开口高度相等的突出部插入开口部内的状态下,将被保持在连接器外壳的触头的触头连线部回流组装于印刷线路板,所以能够抑制连接器外壳在开口部闭合方向上的热变形。
附图说明
图1给出根据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用辅助件所适用的连接器,其中(A)为从斜前方观察的立体图,(B)为从斜后方观察的立体图。
图2给出根据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用辅助件所适用的连接器,其中(A)为俯视图,(B)为仰视图,(C)为侧视图,(D)为后视图。
图3是沿图2(D)的A-A线的剖视图。
图4给出根据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用辅助件,其中(A)为从斜前方观察的立体图,(B)为从斜后方观察的立体图。
图5给出根据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用辅助件,其中(A)为俯视图,(B)为仰视图,(C)为侧视图,(D)为后视图。
图6是沿图5(D)的B-B线的剖视图。
图7给出安装了根据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用辅助件的连接器,其中(A)为从斜前方观察的立体图,(B)为从斜后方观察的立体图。
图8给出安装了根据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用辅助件的连接器,其中(A)为俯视图,(B)为仰视图,(C)为侧视图,(D)为后视图。
图9是沿图8(D)的C-C线的剖视图。
图10是示意安装了根据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用辅助件的连接器的回流组装时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1是示意安装了根据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用辅助件的连接器的装箱时的情形的俯视图。
图12是示意根据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用辅助件所适用的另一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13是示意安装了根据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用辅助件的另一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14是示意安装了根据实施方式2的连接器用辅助件的连接器的回流组装时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5是已有的具有盖部件的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描述本发明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首先,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用辅助件所适用的连接器11的结构由图1和图2给出。连接器11具备连接器外壳12、和被保持于连接器外壳12的多个触头13。
连接器外壳12整体形状大致呈具有中心轴Z1的正方体,在中心轴Z1方向的前端侧沿全宽形成有开口部14。该开口部14用于嵌入对方连接器,具有大致是连接器外壳12的沿中心轴Z1的长度之一半的深度。由于开口部14的存在,如图2(C)所示,连接器外壳12从侧面看大致呈U形形状。
在连接器外壳12的上面12a的后端侧,形成有在宽度方向排列的一对台阶部15。
多个触头13分两组,一组是沿连接器外壳12的上面12a内侧且在连接器外壳12的宽度方向排列的触头,另一组是沿连接器外壳12的下面12b内侧且在连接器外壳12的宽度方向排列的触头。
各个触头13沿连接器外壳12的中心轴Z1方向延伸地配置,前端形成的触头接触部16露出于开口部14内,后端形成的触头连线部17从连接器外壳12后端朝后方突出。
触头13还如图3所示,虽然中央部被保持于连接器外壳12,触头接触部16露出于开口部14内,但是具有弹性,前端部被连接器外壳12的开口部14的缘部18卡住,处于弹性变形状态,即从不施加外力的自然状态让前端侧部分朝离开开口部14的方向以给定量弹性变形的状态。据此,触头13被施加预压,当对方连接器嵌入开口部14时,即便触头13的位移量小也能够获得大接触力。因该预压,连接器外壳12常时有开口部14闭合方向的应力作用。
另外,设开口部14的开口高度为S,连接器外壳12的从前端部到台阶部15的距离为L11,连接器外壳12的从前端部到连接器外壳12的下面12b的后端缘19的距离为L12。
接下来,图4和图5给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用辅助件21的结构。连接器用辅助件21是安装于上述连接器11来使用的,具备用于收容连接器11的前端侧部分的连接器收容部22、和分别同连接器收容部22一体形成的第1腕部23、第2腕部24和第3腕部25。
连接器收容部22呈具有仅够把连接器11在中心轴Z1方向插入的截面积且一端开放的方筒形状,其另一端基本上被壁部26所封住。在壁部26内侧的中央部,形成有沿连接器收容部22全宽延伸且朝向连接器收容部22的内部突出的突出部27。还有,通过位于突出部27周边的壁部26的内面,形成有对着连接器收容部22内部的抵挡面28(第1配合部)。
第1腕部23和第2腕部24分别从连接器收容部22的开放端部的1边以相互并列的状态沿连接器收容部22所形成的方筒的中心轴Z2朝与壁部26相反的方向延伸。而第3腕部25则从连接器收容部22的开放端部的4边中与第1腕部23和第2腕部24所连着的边相对的边沿方筒的中心轴Z2朝与壁部26相反的方向延伸。即,第1腕部23、第2腕部24和第3腕部25相互间平行地在同一方向延伸,在各自前端形成有朝向内侧的爪部29(第2配合部)。
还有,在第3腕部25的比爪部29更靠前的端侧形成有伸出部30。伸出部30这样形成:连接器收容部22收容了连接器11的前端侧部分时延伸到比位于连接器11后端的触头连线部17还靠外侧。
具有这种结构的连接器用辅助件21能够用树脂、金属等形成。
另外,如图6所示,从壁部26朝连接器收容部22内部突出的突出部27的厚度D1设置为同连接器11的开口部14的开口高度大致相等的值,从抵挡面28到第1腕部23和第2腕部24的爪部29的距离L21设置为同从连接器11的连接器外壳12的前端部到台阶部15的距离L11大致相等的值,从抵挡面28到第3腕部25的爪部29的距离L22设置为同从连接器11的连接器外壳12的前端部到连接器外壳12的下面12b的后端缘19的距离L12大致相等的值。
在此,图7和图8给出连接器11安装上连接器用辅助件21而将两者合为一体后的状态。
连接器11的前端侧部分被收容于连接器用辅助件21的连接器收容部22,连接器用辅助件21的第1腕部23和第2腕部24的前端所形成的爪部29分别和连接器外壳12的上面12a所形成的台阶部15配合,同时,第3腕部25所形成的爪部29和连接器外壳12的下面12b的后端缘19配合。
此时,如图9所示,连接器11的连接器外壳12的前端部在连接器用辅助件21的连接器收容部22内和抵挡面28接触;连接器用辅助件21的突出部27插入开口部14内,但不接触连接器11的触头接触部16,而只接触开口部14的缘部18。
如上述,从抵挡面28到第1腕部23和第2腕部24的爪部29的距离L21设置为同从连接器外壳12的前端部到台阶部15的距离L11大致相等的值,从抵挡面28到第3腕部25的爪部29的距离L22设置为同从连接器外壳12的前端部到连接器外壳12的下面12b的后端缘19的距离L12大致相等的值。因此,连接器外壳12的前端部与连接器收容部22内的抵挡面28接触,同时,连接器用辅助件21的第1腕部23和第2腕部24的爪部29与连接器外壳12的台阶部15配合,且第3腕部25的爪部29与连接器外壳12的下面12b的后端缘19配合,据此,连接器外壳12就被固定于连接器用辅助件21。
还有,如图9所示,在连接器用辅助件21的第3腕部25的前端所形成的伸出部30延伸到比连接器外壳12被固定在了连接器用辅助件21上的连接器11的触头连线部17还靠外侧。
就这样,在连接器11安装了连接器用辅助件21的状态下,进行连接器11的触头连线部17的组装。
如图10所示,使连接器11的多个触头13弹性变形而将印刷线路板31插入相对的触头连线部17之间,使触头连线部17对应接触印刷线路板31两面各自形成的布线图案32。在该状态下,通过回流焊接将触头连线部17组装于印刷线路板31。
此时,虽然回流焊接产生的热传递于连接器外壳12,但是由于连接器11是在连接器11前端侧部分被收容于连接器用辅助件21的连接器收容部22的状态下被固定于连接器用辅助件21的,所以连接器外壳12热变形被抑制。尤其是,由于具有与连接器外壳12的开口部14的开口高度S大致相等的厚度D1的连接器用辅助件21的突出部27被插入开口部14,所以无论是因触头13的预压而在连接器外壳12有开口部14闭合方向的应力作用,还是在连接器外壳12存在成型时的残留应力,都能够防止连接器外壳12热变形而造成开口部14变窄。其结果,在组装后,开口部14的开口高度S仍被维持,能够顺利地同对方连接器嵌合。
往印刷线路板31回流组装触头连线部17一结束即从连接器11除去连接器用辅助件21。
另外,连接器用辅助件21的突出部27的长度是按这种方式预设的:在突出部27向连接器外壳12的开口部14插入、直到连接器外壳12前端部接触到了抵挡面28时,不接触露出于开口部14内的触头接触部16。因此,即便连接器11安装上了连接器用辅助件21,也不会损坏触头接触部16。
如上述,根据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用辅助件21能够抑制触头连线部17组装时连接器外壳12热变形,但并不仅仅是在触头连线部17组装时,即便是在组装前装箱、保管和运输连接器11之际,也可以往连接器11安装。
连接器11安装了连接器用辅助件21的状态下,连接器用辅助件21的第3腕部25的前端所形成的伸出部30突出到比连接器11的触头连线部17还靠外侧。因此,如图11所示,若把其长度Lp比从连接器收容部22到伸出部30的连接器用辅助件21全长还略长的凹陷形状的收容盒P做成装箱容器,就能够把已经和连接器11合为一体的连接器用辅助件21を收容于收容盒P,而不会让从连接器外壳12的后端向后方突出的触头连线部17接触梱包容器。进一步,即便运输等时候梱包容器受振动等外力作用,因连接器用辅助件21的伸出部30接触于收容盒P的壁部,连接器11在梱包容器内晃动被抑制,故能够防止触头连线部17接触梱包容器而损坏。
另外,也可以不形成伸出部30,而是把连接器用辅助件21的连接器收容部22设计得大一些,于是使用让连接器收容部22周边没有富余空间、触头连线部17周边却有富余空间的收容盒P,靠连接器收容部22在收容盒P内定位。然而这样一来,为了进行定位,连接器收容部22必须要形成得比连接器11大,梱包容器所能够收容的连接器11的个数势必减少。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是把连接器用辅助件21安装到了连接器11上,连接器11是具有多个触头13、这多个触头13分别排列于连接器外壳12的上面12a侧和下面12b侧两侧且在开口部14内相对的连接器。但是并非仅限于此,同样也能够把根据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用辅助件21安装到譬如图12所示的连接器41上,该连接器41是这样一种连接器:只在连接器外壳42的上面42a侧配置触头13,这些触头13的触头接触部16露出于开口部44内。
图13给出这种连接器41安装连接器用辅助件21而合为一体后的状态。另外,设连接器外壳42的外形尺寸和开口部44的开口高度和图1~图3所示连接器11的连接器外壳12的外形尺寸和开口部14的开口高度S一样。
连接器41的前端侧部分收容于连接器用辅助件21的连接器收容部22,连接器用辅助件21的突出部27插入开口部44内而不与连接器41的触头接触部16接触。于是,连接器外壳42的前端部与连接器收容部22内的抵挡面28接触,同时,连接器用辅助件21的第1腕部23和第2腕部24的爪部29与连接器外壳42的台阶部45配合,且第3腕部25的爪部29与连接器外壳42的下面42b的后端缘49配合,据此,连接器外壳42被固定于连接器用辅助件21。
在该状态下进行连接器41的触头连线部17的组装。此时,虽然回流焊接产生的热传递于连接器外壳42,但是由于连接器41被固定于连接器用辅助件21,连接器用辅助件21的突出部27被插入连接器外壳42的开口部44,所以无论是因触头13的预压而在连接器外壳42有开口部44闭合方向的应力作用,还是在连接器外壳42存在成型时的残留应力,都能够防止连接器外壳42热变形而造成开口部14变窄。
还有,如图13所示,连接器41安装了连接器用辅助件21时,连接器用辅助件21的伸出部30突出到比连接器41的触头连线部17还靠外侧。因此,不仅仅是在触头连线部17组装时,即便是在组装前装箱、保管和运输连接器41之际,也可以往连接器41安装连接器用辅助件21,据此能够防止触头连线部17接触梱包容器而损坏。
实施方式2
图14给出图1~图3所示的连接器11安装了根据实施方式2的连接器用辅助件51后的状态。实施方式1中,不仅仅是在组装时即便是装箱时也可以往连接器11或41安装连接器用辅助件21。对此,根据实施方式2的连接器用辅助件51只在组装时才安装于连接器11。
该连接器用辅助件51具有平板形状的基部52,在基部52的一端立起壁部53,同时在另一端侧形成有线路板支撑部54。
在壁部53的中央部形成有突出部55,该突出部55与基部52平行地突出于朝向线路板支撑部54的方向的表面上,通过位于突出部55周边的壁部53的表面形成了抵挡面56。另外,突出部55的厚度D2设置为与连接器11的开口部14的开口高度S大致相等的值。
还有,线路板支撑部54在上部具有平坦上面,以便稳定地承载印刷线路板31。
组装时,把突出部55插入连接器外壳12的开口部14,直到连接器外壳12的前端部接触到连接器用辅助件51的抵挡面56,从而将连接器用辅助件51安装于连接器11;同时,使连接器11的多个触头13弹性变形而将印刷线路板31插入相对的触头连线部17之间,使触头连线部17对应接触印刷线路板31两面各自形成的布线图案32,使印刷线路板31被支撑于连接器用辅助件51的线路板支撑部54之上。
在该状态下,通过回流焊接将触头连线部17组装于印刷线路板31。
此时,虽然回流焊接产生的热传递于连接器11的连接器外壳12,但是由于具有与连接器外壳12的开口部14的开口高度S大致相等的厚度D2的连接器用辅助件51的突出部55被插入开口部14,所以无论是因触头13的预压而在连接器外壳12有开口部14闭合方向的应力作用,还是在连接器外壳12存在成型时的残留应力,都能够防止连接器外壳12热变形而造成开口部14变窄。
其结果,组装后即便从连接器11取下连接器用辅助件51,连接器11的开口部14的开口高度S仍被维持,能够顺利地同对方连接器嵌合。
另外,连接器用辅助件51的突出部55的长度是按这种方式预设的:在突出部55向连接器外壳12的开口部14插入、直到连接器外壳12前端部接触到了抵挡面56时,不接触露出于开口部14内的触头接触部16。因此,即便连接器11安装上了连接器用辅助件51,也不会损坏触头接触部16。
根据本实施方式2的连接器用辅助件51只是在组装时才安装于连接器11,所以也能够做到在壁部53按给定间隔设置多个突出部55或者是在壁部53设置能够对应多个连接器11的细长突出部55,把一个连接器用辅助件51同时安装到多个连接器11,同时对多个连接器11的触头连线部17进行回流组装。
另外,对于如图12所示的那种只在连接器外壳42的上面42a侧配置触头13、让这些触头13的触头接触部16露出于开口部44内的连接器41,也同样能够安装根据实施方式2的连接器用辅助件51来进行组装。
另外,虽然上述实施方式中连接器用辅助件21的突出部27的厚度D1和实施方式2中连接器用辅助件51的突出部55的厚度D2分别设置成与连接器11的开口部14的开口高度S或连接器41的开口部44的开口高度大致相等的值,但是本发明中连接器用辅助件的突出部不一定非要与连接器的开口部的开口高度一致不可。
譬如,即便连接器用辅助件的突出部的厚度比连接器的开口部的开口高度稍小些,通过突出部插入连接器的开口部内也会使得组装时连接器外壳热变形的余地不大,假使连接器外壳真的变形,也能够把变形量抑制在不妨碍和对方连接器嵌合的程度。
另一方面,即便连接器用辅助件的突出部的厚度比连接器的开口部的开口高度稍大,只要能够在连接器外壳弹性变形范围内将突出部插入到连接器的开口部内,组装后从连接器的开口部拔出突出部时,连接器的开口部也会恢复组装前的开口高度,不会妨碍和对方连接器嵌合。
图中标号说明
1……触头、2……连接器外壳、3……盖部件、11,41……连接器、12,42……连接器外壳、12a,42a……上面、12b,42b……下面、13……触头、14,44……开口部、15,45……台阶部、16……触头接触部、17……触头连线部、18……缘部、19,49……下面的后端缘、21,51……连接器用辅助件、22……连接器收容部、23……第1腕部、24……第2腕部、25……第3腕部、26……壁部、27……突出部、28……抵挡面(第1配合部)、29……爪部(第2配合部)、30……伸出部、31……印刷线路板,32……布线图案、52……基部、53……壁部、54……线路板支撑部、55……突出部、56……抵挡面、Z1,Z2……中心轴、S……开口高度、D1,D2……突出部厚度、P……收容盒、Lp……收容盒长度、L11……连接器外壳的从前端部到台阶部的距离、L12……从连接器外壳的前端部到连接器外壳的下面的后端缘的距离、L21……从抵挡面到第1腕部和第2腕部的爪部的距离、L22……从抵挡面到第3腕部的爪部的距离

Claims (7)

1.一种连接器用辅助件,是安装于连接器而使用的连接器用辅助件;该连接器是指这样的连接器:具有形成有对方连接器嵌入用的开口部的连接器外壳、和被保持于上述连接器外壳的触头,上述触头的一端所形成的触头接触部被配置于上述开口部内,同时,在从上述连接器外壳突出的上述触头的另一端形成有触头连线部;其特征在于,连接器用辅助件具备厚度大致和上述开口部的开口高度相等的突出部;在将上述突出部插入上述开口部内的状态下将上述触头连线部回流组装于印刷线路板。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用辅助件,其中,安装于因上述触头被施预压而在上述连接器外壳有上述开口部闭合方向上的应力作用的连接器。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用辅助件,其中,还具备在上述突出部不接触上述触头接触部而插入上述开口部内的状态下固定上述连接器外壳的固定部。
4.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用辅助件,其中,上述固定部具有抵挡上述连接器外壳的上述开口部的开口端部的第1配合部、和与上述开口部相反侧的上述连接器外壳的端部配合的第2配合部。
5.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用辅助件,其中,还具备在上述突出部被插入上述开口部内时至少收容上述连接器外壳的上述开口部侧部分的连接器收容部、和在上述突出部被插入上述开口部内时沿上述连接器外壳在与上述开口部相反侧延伸的多个腕部;上述第1配合部由上述连接器收容部的内壁形成,而上述第2配合部则由在上述多个腕部各自前端形成的爪部构成。
6.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用辅助件,其中,上述多个腕部中至少一个具有在上述突出部被插入上述开口部内时比从上述连接器外壳突出的上述触头连线部还要向外侧延伸的伸出部;在通过上述连接器外壳被固定于上述固定部而与上述连接器合为一体的状态下被装箱。
7.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用辅助件,其中,还具备支撑上述印刷线路板的线路板支撑部;在上述突出部插入上述开口部内且使上述线路板支撑部支撑着上述印刷线路板的状态下把上述触头连线部回流组装于上述印刷线路板。
CN201210426644.8A 2012-01-16 2012-10-31 连接器用辅助件 Active CN10320871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06268 2012-01-16
JP2012006268A JP5845095B2 (ja) 2012-01-16 2012-01-16 コネクタ用補助部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08712A true CN103208712A (zh) 2013-07-17
CN103208712B CN103208712B (zh) 2015-04-22

Family

ID=487558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26644.8A Active CN103208712B (zh) 2012-01-16 2012-10-31 连接器用辅助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845095B2 (zh)
CN (1) CN103208712B (zh)
TW (1) TWI504086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57439A (ja) * 2005-12-02 2007-06-21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表面実装コネクタ及びその実装方法
CN201060989Y (zh) * 2007-05-28 2008-05-14 实盈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连接器辅助件结构
JP2010073549A (ja) * 2008-09-19 2010-04-02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コネク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826678A (zh) * 2009-03-05 2010-09-08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盖及连接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80511Y2 (ja) * 1992-10-06 1998-09-1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ターミナル保護カバー
SG78280A1 (en) * 1997-12-03 2001-02-20 Molex Inc Circuit board moun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JP2003346972A (ja) * 2002-05-29 2003-12-05 Iriso Denshi Kogyo Kk 電気コネクタ用キャップ
JP4795444B2 (ja) * 2009-02-09 2011-10-19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57439A (ja) * 2005-12-02 2007-06-21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表面実装コネクタ及びその実装方法
CN201060989Y (zh) * 2007-05-28 2008-05-14 实盈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连接器辅助件结构
JP2010073549A (ja) * 2008-09-19 2010-04-02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コネク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826678A (zh) * 2009-03-05 2010-09-08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盖及连接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32235A (zh) 2013-08-01
JP2013145714A (ja) 2013-07-25
CN103208712B (zh) 2015-04-22
TWI504086B (zh) 2015-10-11
JP5845095B2 (ja) 2016-0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41939C (zh) 插座型连接器和插头型连接器
CN101577392B (zh) 插座电连接器、插头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US8840407B2 (en) Connector
JP6097072B2 (ja) コネクタ
CN106921056B (zh)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JP4522440B2 (ja) 基板搭載用コネクタ及びその相手方コネクタ並びにそれら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US7857636B2 (en)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an improved printed circuit board
US20150079816A1 (en) Board-to-board connector
FI124497B (en) Coupling
EP1988608A1 (en) Connector
EP2120299A2 (en) Connector
KR101133954B1 (ko) 플랫 케이블용 커넥터
CN100375339C (zh) 插座型电气连接器
JP5647434B2 (ja) 嵌合完了検知スイッチ付きコネクタ
JP2012190614A (ja) 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及びこの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に嵌合するプラグコネクタ
JP3905518B2 (ja) フローティング型コネクタ
US11264748B2 (en) Low profile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8736189A (zh) 卡边缘连接器组件
KR20110085862A (ko) 커넥터 장치
US20200083653A1 (en)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I390806B (zh) socket
CN103208712A (zh) 连接器用辅助件
JP2011076745A (ja) コンタクト及びコネクタ
CN101582545A (zh) 模块插座
CN212085268U (zh) 一种板对板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