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99700A - 升降压变换器及其控制器和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升降压变换器及其控制器和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99700A
CN103199700A CN2013100937950A CN201310093795A CN103199700A CN 103199700 A CN103199700 A CN 103199700A CN 2013100937950 A CN2013100937950 A CN 2013100937950A CN 201310093795 A CN201310093795 A CN 201310093795A CN 103199700 A CN103199700 A CN 1031997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control signal
circuit
coupled
out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9379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99700B (zh
Inventor
邓成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Monolithic Power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Monolithic Power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Monolithic Power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Monolithic Power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09379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199700B/zh
Publication of CN1031997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99700A/zh
Priority to TW103110659A priority patent/TWI536723B/zh
Priority to US14/222,509 priority patent/US9602004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997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997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0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1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3/14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15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15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 H02M3/15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including plur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final control devices for a single load
    • H02M3/1582Buck-boost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0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1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3/14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15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15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003Details of control, feedback or regulation circuits

Abstract

公开了升降压变换器及其控制器和控制方法。该控制器包括:逻辑控制电路,基于参考信号和代表输出电压的反馈信号产生逻辑控制信号;脉冲宽度增大电路,基于逻辑控制信号产生和值控制信号,其中脉冲宽度增大电路将逻辑控制信号的脉冲宽度增大第一预设值,以产生和值控制信号的脉冲宽度;脉冲宽度减小电路,基于逻辑控制信号产生差值控制信号,其中脉冲宽度减小电路将逻辑控制信号的脉冲宽度减小第二预设值,以产生差值控制信号的脉冲宽度;第一驱动电路,基于和值控制信号产生第一驱动信号和第二驱动信号以控制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以及第二驱动电路,基于差值控制信号产生第三驱动信号和第四驱动信号以控制第三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

Description

升降压变换器及其控制器和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电路,尤其涉及升降压变换器及其控制器和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消费类电子产品市场的迅速发展,便携式电子产品不断向小型化、轻型化转变,产品的体积变小使得其电池的体积和容量也随之减小。这就要求尽可能地提高此类产品供电模块的转换效率,减小功耗,并使其能在较宽的电池电压变化范围内提供稳定的输出电压,以便延长电池的使用时间。能在宽输入范围下工作的升降压变换器被广泛用于此类场合。
图1是传统四开关升降压变换器的电路原理图。该升降压变换器将输入电压VIN转换为输出电压VOUT,包括开关管S1~S4、电感器L以及输出电容器C。当开关管S1、S3导通,开关管S2、S4关断时,电感器L储存能量。当开关管S1、S3关断,开关管S2、S4导通时,电感器L储存的能量被提供至负载。由于四个开关管S1~S4均持续工作,传统升降压变换器的功率损耗较大。
为了降低功耗,可以根据输入输出电压的不同关系采用不同的工作模式,以减少同时工作的开关数量。当输入电压VIN小于输出电压VOUT时,升降压变换器工作于升压模式,开关管S1恒定导通,开关管S2恒定关断,开关管S3和S4通过脉冲宽度调制进行控制。当输入电压VIN大于输出电压VOUT时,升降压变换器工作于降压模式,开关管S4恒定导通,开关管S3恒定关断,开关管S1和S2通过脉冲宽度调制进行控制。
然而,根据输入输出电压关系来判断工作模式,使得控制回路与电压反馈回路之间的关系复杂,加大了系统设计和测试的难度。此外,不同工作模式之间的转换,也会引起各电路参数(例如电压、电流、占空比)的突变,输出电压VOUT上可能会出现跳变尖峰。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模式转换平滑,且易于设计和测试的升降压变换器及其控制器和控制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升降压变换器的控制器,该升降压变换器将输入电压转换为输出电压,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和电感器,该控制器包括:逻辑控制电路,基于参考信号和代表输出电压的反馈信号产生逻辑控制信号;脉冲宽度增大电路,耦接至逻辑控制电路以接收逻辑控制信号,并基于逻辑控制信号产生和值控制信号,其中脉冲宽度增大电路将逻辑控制信号的脉冲宽度增大第一预设值,以产生和值控制信号的脉冲宽度;脉冲宽度减小电路,耦接至逻辑控制电路以接收逻辑控制信号,并基于逻辑控制信号产生差值控制信号,其中脉冲宽度减小电路将逻辑控制信号的脉冲宽度减小第二预设值,以产生差值控制信号的脉冲宽度;第一驱动电路,耦接至脉冲宽度增大电路以接收和值控制信号,并基于和值控制信号产生第一驱动信号和第二驱动信号以控制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以及第二驱动电路,耦接至脉冲宽度减小电路以接收差值控制信号,并基于差值控制信号产生第三驱动信号和第四驱动信号以控制第三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升降压变换器,包括如前所述的控制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升降压变换器的控制方法,该升降压变换器将输入电压转换为输出电压,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和电感器,该控制方法包括:采样输出电压,产生代表输出电压的反馈信号;基于参考信号和反馈信号,产生逻辑控制信号;基于逻辑控制信号,产生和值控制信号,其中和值控制信号的脉冲宽度等于逻辑控制信号的脉冲宽度与第一预设值之和;基于逻辑控制信号,产生差值控制信号,其中差值控制信号的脉冲宽度等于逻辑控制信号的脉冲宽度与第二预设值之差;基于和值控制信号,产生第一驱动信号和第二驱动信号以控制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以及基于差值控制信号,产生第三驱动信号和第四驱动信号以控制第三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分别对逻辑控制信号进行处理,并分别根据处理所得的和值控制信号和差值控制信号产生驱动信号以控制第一至第四开关管,实现了升降压变换器在多个工作模式之间的自动、平滑转换,使得各电路参数在模式转换时连续且平滑,也使电路设计与测试均变得更为容易。此外,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无需额外的输入电压反馈电路与模式判断电路,这无疑使得升降压变换器的结构变得更为简单,且加强了系统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四开关升降压变换器的电路原理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升降压变换器200的示意性框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图2所示脉冲宽度增大电路204的电路原理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图3所示脉冲宽度增大电路204的工作波形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图2所示脉冲宽度减小电路206的电路原理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图5所示脉冲宽度减小电路206的工作波形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的升降压变换器700的电路原理图;
图8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升降压变换器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应当注意,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只用于举例说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在以下描述中,为了提供对本发明的透彻理解,阐述了大量特定细节。然而,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不必采用这些特定细节来实行本发明。在其他实例中,为了避免混淆本发明,未具体描述公知的电路、材料或方法。
在整个说明书中,对“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个示例”或“示例”的提及意味着: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被包含在本发明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的各个地方出现的短语“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实施例中”、“一个示例”或“示例”不一定都指同一实施例或示例。此外,可以以任何适当的组合和/或子组合将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组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应当理解,当称“元件”“连接到”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当称元件“直接连接到”或“直接耦接到”另一元件时,不存在中间元件。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元件。这里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列出的项目的任何和所有组合。
图2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升降压变换器200的示意性框图。该升降压变换器200包括开关管S1~S4、电感器L、输出电容器C、控制器201以及反馈电路202。开关管S1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和控制端,其中第一端接收输入电压VIN。开关管S2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和控制端,其中第一端耦接至开关管S1的第二端,第二端接地。电感器L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第一端耦接至开关管S1的第二端和开关管S2的第一端。开关管S3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和控制端,其中第一端耦接至电感器L的第二端,第二端接地。开关管S4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和控制端,其中第一端耦接至电感器L的第二端和开关管S3的第一端,第二端提供输出电压VOUT。输出电容器C耦接在开关管S4的第二端和地之间。开关管S1~S4可以是任何可控半导体开关器件,例如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等。
反馈电路202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其中输入端耦接至开关管S4的第二端以接收输出电压VOUT,反馈电路202采样输出电压VOUT,在输出端产生代表输出电压VOUT的反馈信号FB。控制器201耦接至反馈电路202以接收反馈信号FB,并基于反馈信号FB产生驱动信号DRV1~DRV4以分别控制开关管S1~S4。控制器201可以为集成电路,也可以部分或全部地由分立电子元件组成。
如图2所示,控制器201包括逻辑控制电路203、脉冲宽度增大电路204、脉冲宽度减小电路206、第一驱动电路205以及第二驱动电路207。逻辑控制电路203具有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输出端,其中第一输入端接收参考信号VREF,第二输入端耦接至反馈电路202的输出端以接收反馈信号FB,逻辑控制电路203基于参考信号VREF和反馈信号FB,在输出端产生逻辑控制信号CTRL。逻辑控制电路203可采用任何合适的控制方法,例如定频峰值电流控制、平均电流控制、关断时间控制等。
脉冲宽度增大电路204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其中输入端耦接至逻辑控制电路203的输出端以接收逻辑控制信号CTRL,脉冲宽度增大电路204基于逻辑控制信号CTRL,在输出端产生和值控制信号CTRLS。脉冲宽度增大电路204将逻辑控制信号CTRL的脉冲宽度TON与第一预设值TTH1相加,以产生和值控制信号CTRLS的脉冲宽度TONS。脉冲宽度增大电路204可以是任何可实现脉冲宽度增大功能的模拟或者数字电路。由于和值控制信号CTRLS的脉冲宽度TONS必然大于等于零,而小于等于逻辑控制信号CTRL的周期T,因而当TON+TTH1大于T时,和值控制信号CTRLS的脉冲宽度TONS被限制至等于T。
第一驱动电路205具有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其中输入端耦接至脉冲宽度增大电路204以接收和值控制信号CTRLS,第一输出端耦接至开关管S1的控制端,第二输出端耦接至开关管S2的控制端。第一驱动电路205基于和值控制信号CTRLS,在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产生驱动信号DRV1和DRV2。一般地,驱动信号DRV1与DRV2互补。为了避免开关管S1和S2直通,第一驱动电路205通常包括死区时间控制电路,以在驱动信号DRV1与DRV2之间引入死区时间。
脉冲宽度减小电路206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其中输入端耦接至逻辑控制电路203的输出端以接收逻辑控制信号CTRL,脉冲宽度减小电路206基于逻辑控制信号CTRL,在输出端产生差值控制信号CTRLD。脉冲宽度减小电路206将逻辑控制信号CTRL的脉冲宽度TON与第二预设值TTH2相减,以产生差值控制信号CTRLD的脉冲宽度TOND。脉冲宽度减小电路206可以是任何可实现脉冲宽度减小功能的模拟或者数字电路。由于差值控制信号CTRLD的脉冲宽度TOND必然大于等于零,而小于等于逻辑控制信号CTRL的周期T,因而当TON-TTH2小于零时,差值控制信号CTRLD的脉冲宽度TOND被限制至等于0。
第二驱动电路207具有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其中输入端耦接至脉冲宽度减小电路206以接收差值控制信号CTRLD,第一输出端耦接至开关管S3的控制端,第二输出端耦接至开关管S4的控制端。第二驱动电路207基于差值控制信号CTRLD,在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产生驱动信号DRV3和DRV4。一般地,驱动信号DRV3与DRV4互补。为了避免开关管S3和S4直通,第二驱动电路207通常包括死区时间控制电路,以在驱动信号DRV3与DRV4之间引入死区时间。
以下以工作于电流连续模式下的升降压变换器为例进行说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类似的分析方式对工作于电流断续模式下的升降压变换器也适用。
假设升降压变换器200工作于电流连续模式,当逻辑控制信号CTRL的脉冲宽度TON大于TTH2并小于T-TTH1时,即TTH2<TON<(T-TTH1),则和值控制信号CTRLS的脉冲宽度TONS等于TON+TTH1,差值控制信号CTRLD的脉冲宽度TOND等于TON-TTH2。此时,升降压变换器200工作于升降压模式,开关管S1~S4均参与工作。根据电感伏秒平衡定律,可以得到:
VIN*(TON+TTH1)/T=VOUT*(1-(TON-TTH2)/T)    (公式1)
当ton≤TTH2,则和值控制信号CTRLS的脉冲宽度TONS等于TON+TTH1,而差值控制信号CTRLD的脉冲宽度TOND被限制至等于0。此时,升降压变换器200工作于降压模式,开关管S3恒定关断,而开关管S4恒定导通。根据电感伏秒平衡定律,可以得到:
VIN*(TON+TTH1)/T=VOUT    (公式2)
当ton≥T-TTH1,则差值控制信号CTRLD的脉冲宽度TOND等于TON-TTH2,而和值控制信号CTRLS的脉冲宽度TONS被限制至等于T。此时,升降压变换器200工作于升压模式,开关管S1恒定导通,而开关管S2恒定关断。根据电感伏秒平衡定律,可以得到:
VIN=VOUT*(1-(TON-TTH2)/T)    (公式3)
由以上分析可知,升降压变换器200可基于逻辑控制信号CTRL的脉冲宽度TON在降压模式、升降压模式和升压模式之间自动、平滑地进行转换,这使得各电路参数(例如电压、电流、占空比等)在模式切换时连续且平滑,也使电路设计与测试均变得更为容易。此外,升降压变换器200无需额外的输入电压反馈电路与模式判断电路,这无疑降低了系统的体积与成本,也加强了系统的可靠性。
第一预设值TTH1和第二预设值TTH2的取值需考虑到效率和平滑模式转换之间的折衷。预设值TTH1和TTH2越大,效率越高;预设值TTH1和TTH2越小,模式转换越平滑。一般地,TTH1和TTH2均大于零,且二者之和小于逻辑控制信号CTRL的周期T。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便于电路设计,第一预设值TTH1与第二预设值TTH2相等。
图3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图2所示脉冲宽度增大电路204的电路原理图。该脉冲宽度增大电路204包括二极管D1、电阻器R1、电容器C1以及比较器COM1。二极管D1具有阳极和阴极,其中阳极耦接至逻辑控制电路以接收逻辑控制信号CTRL。电阻器R1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第一端耦接至二极管D1的阳极,第二端耦接至二极管D1的阴极。电容器C1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第一端耦接至二极管D1的阴极,第二端接地。比较器COM1具有同相输入端、反相输入端和输出端,其中同相输入端耦接至电容器C1的第一端,反相输入端接收阈值电压VTH1,比较器COM1将电容器C1两端的电压VC1与阈值电压VTH1进行比较,在输出端产生和值控制信号CTRLS。
图4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图3所示脉冲宽度增大电路204的工作波形图。如图4所示,当逻辑控制信号CTRL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时,二极管D1导通,电容器C1通过二极管D1被快速充电,其两端的电压VC1迅速增大。当电压VC1增大至阈值电压VTH1时,和值控制信号CTRLS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当逻辑控制信号CTRL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时,二极管D1关断,电容器C1通过电阻器R1被缓慢放电,其两端的电压VC1逐渐减小。当电压VC1减小至阈值电压VTH1时,和值控制信号CTRLS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电容器C1被放电至阈值电压VTH1所需的时间即为预设值TTH1,该预设值TTH1可以通过改变阈值电压VTH1、电阻器R1的阻值或电容器C1的容值来进行调节。
图5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图2所示脉冲宽度减小电路206的电路原理图。该脉冲宽度增大电路206包括二极管D2、电阻器R2、电容器C2以及比较器COM2。二极管D2具有阳极和阴极,其中阴极耦接至逻辑控制电路以接收逻辑控制信号CTRL。电阻器R2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第一端耦接至二极管D2的阴极,第二端耦接至二极管D2的阳极。电容器C2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第一端耦接至二极管D2的阳极,第二端接地。比较器COM2具有同相输入端、反相输入端和输出端,其中同相输入端耦接至电容器C2的第一端,反相输入端接收阈值电压VTH2,比较器COM2将电容器C2两端的电压VC2与阈值电压VTH2进行比较,在输出端产生差值控制信号CTRLD。
图6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图5所示脉冲宽度减小电路206的工作波形图。如图6所示,当逻辑控制信号CTRL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时,二极管D2关断,电容器C2通过电阻器R2被缓慢充电,其两端的电压VC2逐渐增大。当电压VC1增大至阈值电压VTH2时,差值控制信号CTRLD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当逻辑控制信号CTRL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时,二极管D2导通,电容器C2通过二极管D2被快速放电,其两端的电压VC2迅速减小。当电压VC2减小至阈值电压VTH2时,差值控制信号CTRLD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电容器C2被充电至阈值电压VTH2所需的时间即为预设值TTH2,该预设值TTH2可以通过改变阈值电压VTH2、电阻器R2的阻值或电容器C2的容值来进行调节。
图7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的升降压变换器700的电路原理图。其中开关管S1~S4均为N型MOSFET。与图2所示升降压变换器200相比,升降压变换器700还包括电流采样电路708,电流采样电路708采样流过电感器L的电流,并产生代表该电流的电流采样信号ISENSE。电流采样电路708可以采用任何常用的电流采样方法,例如电流采样电阻器,电流传感器,电流镜等。电流采样电路708可以直接采样流过电感器L的电流,也可以通过采样流过开关管S1的电流来获取电流采样信号ISENSE。
反馈电路702包括电阻器R3和R4构成的电阻分压器。逻辑控制电路703包括振荡器709、误差放大器EA、加法器710、比较器COM3和RS触发器FF。振荡器709产生周期性的时钟信号CLK和斜坡信号VSLOPE。误差放大器EA具有同相输入端、反相输入端和输出端,其中同相输入端接收参考信号VREF,反相输入端耦接至反馈电路702以接收反馈信号FB,误差放大器EA基于参考信号VREF和反馈信号FB,在输出端产生补偿信号COMP。加法器710具有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输出端,其中第一输入端耦接至振荡器709以接收斜坡信号VSLOPE,第二输入端耦接至电流采样电路708以接收电流采样信号ISENSE,加法器710将斜坡信号VSLOPE与电流采样信号ISENSE相加,在输出端产生和值信号SUM。比较器COM3具有同相输入端、反相输入端和输出端,其中同相输入端耦接至加法器710的输出端以接收和值信号SUM,反相输入端耦接至误差放大器EA的输出端以接收补偿信号COMP,比较器COM3将和值信号SUM与补偿信号COMP进行比较,在输出端产生复位信号RST。触发器FF具有置位端、复位端和输出端,其中置位端耦接至振荡器709以接收时钟信号CLK,复位端耦接至比较器COM3的输出端以接收复位信号RST,触发器FF基于时钟信号CLK和复位信号RST,在输出端产生逻辑控制信号CTRL。
逻辑控制电路703采用定频峰值电流控制方式。在时钟信号CLK的上升沿,触发器FF被置位,逻辑控制信号CTRL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当和值信号SUM增大至大于补偿信号COMP时,复位信号RST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触发器FF被复位,逻辑控制信号CTRL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
脉冲宽度增大电路704和脉冲宽度减小电路706的结构与图3和图5所示电路的结构基本相同。第一驱动电路705包括延迟电路DL2以及或非门NOR1,其连接结构如图7所示。在图7所示实施例中,时钟信号CLK经过延迟电路DL1后方被送入触发器FF。在延迟电路DL1、DL2以及或非门NOR1的作用下,第一驱动电路705产生的驱动信号DRV1和DRV2互补,且两者之间存在必要的死区时间。
第二驱动电路707包括延迟电路DL3、比较器COM4以及或非门NOR2,其连接结构如图7所示。用于比较器COM4的阈值电压VTH3被设置为略小于阈值电压VTH2。在延迟电路DL3、比较器COM4以及或非门NOR2的作用下,第二驱动电路707产生的驱动信号DRV3和DRV4互补,且两者之间存在必要的死区时间。
图8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升降压变换器控制方法的流程图。该控制方法包括步骤S811~S816。
在步骤S811,采样输出电压,产生代表输出电压的反馈信号。
在步骤S812,基于参考信号和反馈信号,产生逻辑控制信号。
在步骤S813,基于逻辑控制信号,产生和值控制信号,其中和值控制信号的脉冲宽度等于逻辑控制信号的脉冲宽度与第一预设值之和。
在步骤S814,基于逻辑控制信号,产生差值控制信号,其中差值控制信号的脉冲宽度等于逻辑控制信号的脉冲宽度与第二预设值之差。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预设值与第二预设值相等。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预设值和第二预设值均大于零,而且二者之和小于逻辑控制信号的周期。
在步骤S815,基于和值控制信号,产生第一驱动信号和第二驱动信号以控制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一般地,第一驱动信号和第二驱动信号互补,而且在第一驱动信号和第二驱动信号之间设置有死区时间。
在步骤S816,基于差值控制信号,产生第三驱动信号和第四驱动信号以控制第三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一般地,第三驱动信号和第四驱动信号互补,而且在第三驱动信号和第四驱动信号之间设置有死区时间。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发明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发明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例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3)

1.一种升降压变换器的控制器,该升降压变换器将输入电压转换为输出电压,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和电感器,该控制器包括:
逻辑控制电路,基于参考信号和代表输出电压的反馈信号产生逻辑控制信号;
脉冲宽度增大电路,耦接至逻辑控制电路以接收逻辑控制信号,并基于逻辑控制信号产生和值控制信号,其中脉冲宽度增大电路将逻辑控制信号的脉冲宽度增大第一预设值,以产生和值控制信号的脉冲宽度;
脉冲宽度减小电路,耦接至逻辑控制电路以接收逻辑控制信号,并基于逻辑控制信号产生差值控制信号,其中脉冲宽度减小电路将逻辑控制信号的脉冲宽度减小第二预设值,以产生差值控制信号的脉冲宽度;
第一驱动电路,耦接至脉冲宽度增大电路以接收和值控制信号,并基于和值控制信号产生第一驱动信号和第二驱动信号以控制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以及
第二驱动电路,耦接至脉冲宽度减小电路以接收差值控制信号,并基于差值控制信号产生第三驱动信号和第四驱动信号以控制第三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器,其中所述脉冲宽度增大电路包括:
第一二极管,具有阳极和阴极,其中阳极耦接至逻辑控制电路以接收逻辑控制信号;
第一电阻器,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第一端耦接至第一二极管的阳极,第二端耦接至第一二极管的阴极;
第一电容器,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第一端耦接至第一二极管的阴极,第二端接地;以及
第一比较器,具有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输出端,其中第一输入端耦接至第一电容器的第一端,第二输入端接收第一阈值电压,第一比较器将第一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与第一阈值电压进行比较,在输出端产生和值控制信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器,其中所述脉冲宽度减小电路包括:
第二二极管,具有阳极和阴极,其中阴极耦接至逻辑控制电路以接收逻辑控制信号;
第二电阻器,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第一端耦接至第二二极管的阴极,第二端耦接至第二二极管的阳极;
第二电容器,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第一端耦接至第二二极管的阳极,第二端接地;以及
第二比较器,具有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输出端,其中第一输入端耦接至第二电容器的第一端,第二输入端接收第二阈值电压,第二比较器将第二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与第二阈值电压进行比较,在输出端产生差值控制信号。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器,其中所述逻辑控制电路包括:
振荡器,产生周期性的时钟信号和斜坡信号;
误差放大器,具有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输出端,其中第一输入端接收参考信号,第二输入端接收反馈信号,误差放大器基于参考信号和反馈信号,在输出端产生补偿信号;
加法器,具有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输出端,其中第一输入端耦接至振荡器以接收斜坡信号,第二输入端接收代表流过电感器电流的电流采样信号,加法器将斜坡信号与电流采样信号相加,在输出端产生和值信号;
第三比较器,具有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输出端,其中第一输入端耦接至加法器的输出端以接收和值信号,第二输入端耦接至误差放大器的输出端以接收补偿信号,第三比较器将和值信号与补偿信号进行比较,在输出端产生复位信号;以及
触发器,具有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输出端,其中第一输入端耦接至振荡器以接收时钟信号,第二输入端耦接至第三比较器的输出端以接收复位信号,触发器基于时钟信号和复位信号,在输出端产生逻辑控制信号。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器,其中第一预设值与第二预设值相等。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器,其中第一预设值和第二预设值均大于零,且第一预设值与第二预设值之和小于逻辑控制信号的周期。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器,其中第一驱动电路和第二驱动电路均包括死区时间控制电路。
8.一种升降压变换器,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器。
9.一种升降压变换器的控制方法,该升降压变换器将输入电压转换为输出电压,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和电感器,该控制方法包括:
采样输出电压,产生代表输出电压的反馈信号;
基于参考信号和反馈信号,产生逻辑控制信号;
基于逻辑控制信号,产生和值控制信号,其中和值控制信号的脉冲宽度等于逻辑控制信号的脉冲宽度与第一预设值之和;
基于逻辑控制信号,产生差值控制信号,其中差值控制信号的脉冲宽度等于逻辑控制信号的脉冲宽度与第二预设值之差;
基于和值控制信号,产生第一驱动信号和第二驱动信号以控制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以及
基于差值控制信号,产生第三驱动信号和第四驱动信号以控制第三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产生逻辑控制信号的步骤包括:
采样流过电感器的电流,产生电流采样信号;
产生周期性的时钟信号和斜坡信号;
基于参考信号和反馈信号,产生补偿信号;
将斜坡信号与电流采样信号相加,产生和值信号;
将和值信号与第一阈值电压进行比较,产生复位信号;以及
基于时钟信号和复位信号,产生逻辑控制信号。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第一预设值与第二预设值相等。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第一预设值和第二预设值均大于零,且第一预设值与第二预设值之和小于逻辑控制信号的周期。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第一驱动信号和第二驱动信号之间设置死区时间;以及
在第三驱动信号和第四驱动信号之间设置死区时间。
CN201310093795.0A 2013-03-22 2013-03-22 升降压变换器及其控制器和控制方法 Active CN1031997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93795.0A CN103199700B (zh) 2013-03-22 2013-03-22 升降压变换器及其控制器和控制方法
TW103110659A TWI536723B (zh) 2013-03-22 2014-03-21 升降壓轉換器及其控制器和控制方法
US14/222,509 US9602004B2 (en) 2013-03-22 2014-03-21 Efficient control circuit for buck-boost converter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93795.0A CN103199700B (zh) 2013-03-22 2013-03-22 升降压变换器及其控制器和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99700A true CN103199700A (zh) 2013-07-10
CN103199700B CN103199700B (zh) 2015-08-12

Family

ID=487220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93795.0A Active CN103199700B (zh) 2013-03-22 2013-03-22 升降压变换器及其控制器和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602004B2 (zh)
CN (1) CN103199700B (zh)
TW (1) TWI536723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92679A (zh) * 2016-01-20 2017-07-28 立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双固定时间的升降压切换式电源电路及其控制电路与方法
CN109861500A (zh) * 2019-03-05 2019-06-07 深圳宝砾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升降压电源管理芯片的控制电路及控制方法
CN111488024A (zh) * 2019-01-25 2020-08-04 添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清洁设备及功率调整方法
CN112072916A (zh) * 2020-11-16 2020-12-11 深圳英集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电流模式的升降压控制器
CN112511000A (zh) * 2019-09-16 2021-03-16 微芯片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滞后控制的电压转换器
CN113595403A (zh) * 2021-10-08 2021-11-02 武汉普赛斯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功率器件测试电源
CN114449698A (zh) * 2021-02-05 2022-05-06 成都芯源系统有限公司 Led驱动系统及其反馈控制电路和反馈信号生成方法
CN115833582B (zh) * 2021-09-17 2024-05-10 圣邦微电子(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升降压变换器及其控制器和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385601B2 (en) 2014-06-30 2016-07-05 Monolithic Power Systems Co., Ltd. SMPS with output ripple reduction control and method thereof
CN104600983B (zh) * 2014-12-24 2017-07-18 成都芯源系统有限公司 升压降压开关功率变换器、控制电路及模式切换控制单元
CN104821715B (zh) 2015-04-24 2017-05-17 成都芯源系统有限公司 升降压开关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US9729061B2 (en) 2015-07-08 2017-08-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Boost regulator having adaptive dead time
CN105471263B (zh) * 2015-12-23 2018-05-29 成都芯源系统有限公司 升降压变换器及其控制器和控制方法
CN106026653B (zh) 2016-05-26 2018-11-13 成都芯源系统有限公司 具有斜坡补偿的升降压变换器及其控制器和控制方法
CN105978303B (zh) 2016-06-29 2018-09-25 成都芯源系统有限公司 恒定导通时间控制的开关变换器及其自动校准方法
CN107482885B (zh) * 2017-09-01 2019-12-06 华为数字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续流管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开关电源装置
CN107681890B (zh) * 2017-10-25 2020-06-09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一种适用于宽输入dc-dc的多模式控制电路
US10566902B1 (en) * 2018-08-22 2020-02-18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Industries, Llc Methods and systems of operating buck-boost converters
CN109194094A (zh) * 2018-09-20 2019-01-11 山东奥卓电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高可靠性变频器rs485通信电路板及其控制方法
CN109742943B (zh) * 2019-01-02 2021-01-08 成都芯源系统有限公司 升降压型开关电路的控制电路和控制方法
CN112019048B (zh) 2020-08-20 2022-03-22 成都芯源系统有限公司 开关变换器及其控制器和控制方法
CN112467983B (zh) * 2020-12-16 2022-04-22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一种基于升降压同步调节器的控制电路
US11770121B2 (en) 2021-04-13 2023-09-26 Monolithic Power Systems, Inc. Power switch device driver with energy recovering and the method thereof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91476A (zh) * 2001-12-17 2004-04-21 ���µ�����ҵ��ʽ���� Dc-dc变换器
US20050270000A1 (en) * 2004-03-31 2005-12-08 Liuchen Chang Single-stage buck-boost inverter
US20080106917A1 (en) * 2006-11-02 2008-05-08 James Holt Variable edge modulation in a switching regulator
CN101399496A (zh) * 2007-09-27 2009-04-01 群联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数字脉宽频率调制的转换器电路,其方法及其控制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53247B2 (en) * 2006-06-30 2008-11-18 Analog Devices, Inc. DC to DC voltage converter
US8749213B2 (en) * 2009-06-09 2014-06-10 Silergy Technology Mixed mode control for switching regulator with fast transient responses
US20110227550A1 (en) * 2010-03-19 2011-09-22 Intersil Americas Inc. Modulation scheme using a single comparator for constant frequency buck boost converter
US8334683B2 (en) * 2010-08-24 2012-12-18 Intersil America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urrent limiting a DC-DC converter
US8564259B2 (en) * 2010-11-02 2013-10-22 Intersil Americas LLC Clock phase shifter for use with buck-boost converter
EP2466740B1 (en) * 2010-12-14 2020-02-05 Dialog Semiconductor GmbH Circuit of high efficient buck-boost switching regulato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20130106374A1 (en) * 2011-11-02 2013-05-02 Alan R. Ball Power supply controller and method therefor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91476A (zh) * 2001-12-17 2004-04-21 ���µ�����ҵ��ʽ���� Dc-dc变换器
US20050270000A1 (en) * 2004-03-31 2005-12-08 Liuchen Chang Single-stage buck-boost inverter
US20080106917A1 (en) * 2006-11-02 2008-05-08 James Holt Variable edge modulation in a switching regulator
CN101399496A (zh) * 2007-09-27 2009-04-01 群联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数字脉宽频率调制的转换器电路,其方法及其控制器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92679A (zh) * 2016-01-20 2017-07-28 立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双固定时间的升降压切换式电源电路及其控制电路与方法
CN106992679B (zh) * 2016-01-20 2020-05-01 立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双固定时间的升降压切换式电源电路及其控制电路与方法
CN111488024A (zh) * 2019-01-25 2020-08-04 添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清洁设备及功率调整方法
CN111488024B (zh) * 2019-01-25 2022-04-19 添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清洁设备及功率调整方法
CN109861500A (zh) * 2019-03-05 2019-06-07 深圳宝砾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升降压电源管理芯片的控制电路及控制方法
CN109861500B (zh) * 2019-03-05 2023-12-29 深圳宝砾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升降压电源管理芯片的控制电路及控制方法
CN112511000A (zh) * 2019-09-16 2021-03-16 微芯片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滞后控制的电压转换器
CN112072916B (zh) * 2020-11-16 2021-02-09 深圳英集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电流模式的升降压控制器
CN112072916A (zh) * 2020-11-16 2020-12-11 深圳英集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电流模式的升降压控制器
CN114449698A (zh) * 2021-02-05 2022-05-06 成都芯源系统有限公司 Led驱动系统及其反馈控制电路和反馈信号生成方法
CN114449698B (zh) * 2021-02-05 2024-01-12 成都芯源系统有限公司 Led驱动系统及其反馈控制电路和反馈信号生成方法
CN115833582B (zh) * 2021-09-17 2024-05-10 圣邦微电子(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升降压变换器及其控制器和控制方法
CN113595403A (zh) * 2021-10-08 2021-11-02 武汉普赛斯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功率器件测试电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99700B (zh) 2015-08-12
US9602004B2 (en) 2017-03-21
TW201444254A (zh) 2014-11-16
TWI536723B (zh) 2016-06-01
US20140285170A1 (en) 2014-09-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99700B (zh) 升降压变换器及其控制器和控制方法
US10468965B2 (en) Multi-stage multilevel DC-DC step-down converter
CN105471263B (zh) 升降压变换器及其控制器和控制方法
CN103280971A (zh) 升降压变换器及其控制器和控制方法
CN102412708B (zh) 开关变换器及其控制电路和控制方法
US9698690B2 (en) Control method and control circuit for four-switch buck-boost converter
CN101728954B (zh) 用于dc-dc变流器的控制电路及其方法
CN203607871U (zh) 电池放电电路和用于电池放电电路的控制器
CN107659150B (zh) Dcdc模块自动切换的直流电能变换方法和系统
CN102868297B (zh) 一种固定截止时间pfm模式开关电源控制器
CN111262435A (zh) 一种四开关升降压型变换器的控制电路及控制方法
CN102594097A (zh) 开关电源及其控制电路和控制方法
CN103887972A (zh) Dvs系统开关dc-dc变换器的混合控制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N211352048U (zh) 一种四开关升降压型变换器的控制电路
US10693376B2 (en) Electronic converter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an electronic converter
CN203206113U (zh) 升降压变换器
CN102946185A (zh) 改善开关电源输出电压瞬态响应的控制电路
CN102332824A (zh) 单电感双输出开关电源的分时复用控制方法及其电路
WO2021226978A1 (zh) 电源管理电路、芯片和设备
CN111435819A (zh) 降压型迟滞式开关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03554286U (zh) 一种超低压启动的低功耗升压式dc-dc转换器
CN109327138B (zh) Pfm调制的dc-dc转换器、dc-dc转换芯片及控制方法
CN203352444U (zh) 一种高效率降压型dc-dc变换器
CN203135724U (zh) 开关变换器及其斜坡补偿电路
KR20180093729A (ko) 벅 변환기의 모드 전환 장치 및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