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98954B - 按键支架组装系统与按键支架组装方法及按键支架装置 - Google Patents

按键支架组装系统与按键支架组装方法及按键支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98954B
CN103198954B CN201310060332.4A CN201310060332A CN103198954B CN 103198954 B CN103198954 B CN 103198954B CN 201310060332 A CN201310060332 A CN 201310060332A CN 103198954 B CN103198954 B CN 1031989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landline
assembling
key
alo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6033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98954A (zh
Inventor
杜陈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06033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198954B/zh
Publication of CN1031989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989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989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989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关于一种按键支架组装系统与按键支架组装方法及按键支架装置。按键支架组装系统具有第一支架输送装置、第二支架输送装置。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分别具有第一和第二结合机构。第一支架输送装置具有第一输送路线,第一输送路线上具有组装位置,第一支架沿第一输送路线移动。第二支架输送装置有第二输送路线,且与第一输送路线相切或交会于组装位置。当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进入组装位置时,第一结合机构与第二结合机构结合。本发明利用第一支架输送装置和第二支架输送装置的配合于输送过程中进行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组装,加快组装速度,简化了组装程序,整合了组装、材料及成品的输送功能,提高了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按键支架组装系统与按键支架组装方法及按键支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键支架装置、按键支架组装系统及方法;具体而言,本发明有关于一种具有剪刀结构的按键支架装置、按键支架组装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键盘、按键为资讯处理设备如电脑常见的周边输入装置,且本身也发展出利用不同原理的多种键盘或按键设计。举例来说,按键除了使用者直接接触的键帽以外,键帽底下可以具有由内框与外框组成的支架结构。其中支架结构的剪刀脚态样可提供按压按键的适当手感,并可使末端电路单元有效接收手指透过按压键帽传递的输入信号。
习知有组装内框与外框以形成支架结构的设备与方法。除了人工手动组装外,有例如图1A或图1C所示的组装机台。如图1A所示中华民国专利I361989内容,外框7由输送带16与气缸11分别输送至组合区5定位,接着内框9再由输送带18以及气缸12、13分别送至组合区5与外框9结合;其中如图1B所示中华民国专利I361989内容,气缸13需将内框9以一倾斜角度送至组合区5,接着组装机台需藉由锥形针23撑开外框7,来使内框9填入其内。再如图1C所示中华民国专利M394868内容,内框由内框输送轨道24与内框推杆25沿方向a2送至倾斜平台26,再由倾斜推杆27沿方向a3送往在组装平台23上等待的外框来加以组合。
习知的组装设备与方法复杂,包含多个输送程序、分别对内/外框定向或定位、以及分别对内/外框进行变形作业以完成组装。因此,除了不符合经济效益外,组装效率也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按键支架组装系统,简化按键支架装置的组装步骤。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按键支架组装系统,加速按键支架装置的组装。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按键支架组装系统,整合有按键支架装置的组装及材料/成品的输送的功能。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按键支架组装方法,简化与加速按键支架装置的组装。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按键支架组装系统,用以组装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该第一支架具有第一结合机构,该第二支架具有第二结合机构,该按键支架组装系统包含第一支架输送装置和第二支架输送装置。第一支架输送装置具有第一输送路线,该第一输送路线上具有组装位置,该第一支架沿该第一输送路线移动;第二支架输送装置具有第二输送路线,该至少部分为曲线的第二输送路线与该第一输送路线相切于该组装位置,并具有至少一第二支架组装单元沿该第二输送路线移动,该第二支架组装单元移动至该组装位置处时将该第二支架组装至该第一支架上,该第二支架组装单元具有沿该第二输送路线在前的前导部及在后的后压部;当该第一支架及该第二支架进入该组装位置时,该第一结合机构与该第二结合机构结合;当该第二支架组装单元在该第一支架输送装置上进行插入作业时,该后压部较该前导部远离该第一支架输送装置;当该前导部通过该组装位置后而相对该第一支架输送装置抬起时,该后压部进入该组装位置并压向该第一支架输送装置以进行压合作业。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支架与该第二支架以一特定角度组装,其中该特定角度于组装过程中逐渐变小。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二输送路线为圆弧形。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二输送路线至少部分为弧状,该弧状的该第二输送路线与该第一输送路线相切于该组装位置。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二支架输送装置包含有支臂,该支臂具有中心端及组装端,该组装端绕该中心端旋转以形成该第二输送路线的至少部分,且该第二支架组装单元设置于该组装端上。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二支架组装单元包含凸块,该第二支架具有破孔,该破孔卡合于该凸块;该凸块在沿该第二输送路线的前端具有前推面,该前导部至少包含该前推面。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二支架组装单元具有沿该第二输送路线在该凸块后方的压合面,该后压部用以压合该第一支架及该第二支架,且该后压部至少包含该压合面。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二支架输送装置包含有导轨,该导轨至少部分沿该第二输送路线分布,该导轨具有侧壁及底板,该侧壁设置于该第二支架组装单元沿该第二输送路线移动范围的侧边,并平行于该第二输送路线所形成的平面;该底板则设置于该第二支架组装单元沿该第二输送路线移动范围的径向外侧。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支架输送装置包含阻挡单元,该阻挡单元具有阻挡位置及离开位置,当该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进行组装时,该阻挡单元位于该阻挡位置,当该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组装完成后,该阻挡单元位于该离开位置,让组装完成的该第一支架及该第二支架离开该组装位置。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阻挡单元包含挡块和回复单元。该挡块选择性地位于该阻挡位置及该离开位置,且该挡块位于该阻挡位置时,该挡块的至少部分突出于该第一输送路线上;回复单元连接该挡块以提供回复力;其中,当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离开该组装位置后,该回复单元使该挡块由该离开位置回到该阻挡位置;该前导部通过该组装位置时直接或间接推动该挡块离开该阻挡位置;当该前导部通过该组装位置后,该回复单元驱动该挡块回复至该阻挡位置。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挡块具有转轴以及分设于该转轴两侧的阻挡端及尾端;当该挡块位于该阻挡位置时,该阻挡端突出于该第一输送路线上;当该挡块相对该转轴旋转以离开该阻挡位置时,该回复单元驱动该尾端以使该挡块回复至该阻挡位置。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回复单元包含垂坠,该垂吊吊挂于该尾端。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支架输送装置进一步包含支架内径扩张装置,该支架内径扩张装置设置于该组装位置。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支架内径扩张装置包含挤压通道,该挤压通道具有相对的两挤压壁,该两挤压壁间的宽度较该第一输送路线的平均宽度窄。
本发明的按键支架组装系统,利用第一支架输送装置和第二支架输送装置的配合于输送过程中进行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组装,加快了按键支架装置组装的速度,简化了按键支架装置组装的程序,整合了按键支架装置的组装、材料及成品的输送功能,提高了生产效率。
此外,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按键支架装置,该按键支架装置包含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具有第一结合机构;第二支架具有第二结合机构,该第二支架利用该第一结合机构及该第二结合机构与该第一支架相套合;其中,该第一结合机构与该第二结合机构的至少其中之一具有导引面。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结合机构具有第一轴孔,该第一轴孔具有接收导引面。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二结合机构具有第一轴柱,该第一轴柱具有伸入导引面。
此外,本发明还提出另一种按键支架组装系统,用以组装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该第一支架具有第一前结合机构和第一后结合机构,该第二支架具有第二前结合机构和第二后结合机构,该按键支架组装系统包含第一输送导轨、第二输送导轨和支架组装单元。第一输送导轨沿着第一输送路线延伸,该第一输送导轨引导该第一支架沿着该第一输送路线移动,该第一输送路线上具有组装位置;第二输送导轨沿着第二输送路线延伸,该第二输送导轨引导该第二支架沿该第二输送路线移动,该第二输送路线于该组装位置附近具有曲线区段,该第一输送路线相切于该曲线区段;该支架组装单元,该支架组装单元于该曲线区段中移动,带动该第二支架于该曲线区段中移动,该支架组装单元具有前导部及在后的后压部;其中,当该前导部进入该组装位置时,该前导部进行插入作业,使得该第一前结合机构和该第二前结合机构先抵接结合,且该支架组装单元带动该第一支架和该第二支架于该曲线区段中继续移动;当该前导部通过该组装位置后,该后压部进入该组装位置时,该后压部进行压合作业,使得该第一后结合机构和该第二后结合机构抵接结合。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按键支架组装系统还具有支臂,该支臂具有中心端及组装端,该组装端绕该中心端旋转以形成该第二输送路线的至少部分,且该支架组装单元设置于该组装端上。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支架组装单元包含凸块,该第二支架具有第二孔洞,该凸块结合于该第二孔洞中,且带动该第二支架于该曲线区段中移动。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凸块在沿该第二输送路线的前端具有前推面,该前导部至少包含该前推面。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支架组装单元具有沿该第二输送路线在该凸块后方的压合面,该后压部至少包含该压合面。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二输送导轨包含有导轨,该导轨至少部分沿该第二输送路线分布,该导轨具有侧壁及底板,该侧壁设置于该支架组装单元沿该第二输送路线移动范围的侧边,并平行于该第二输送路线所形成的平面;该底板则设置于该支架组装单元沿该第二输送路线移动范围的径向外侧。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输送导轨包含定位单元,该定位单元设置于该组装位置,该定位单元包含挡块和回复单元。挡块可活动地进入或脱离阻挡位置,当该挡块位于该阻挡位置时,该挡块部分突出于该第一输送路线上,使该第一支架无法沿着该第一输送路线继续移动;回复单元,连接该挡块以提供回复力;其中,该前导部通过该组装位置时直接或间接推动该挡块离开该阻挡位置;当该前导部通过该组装位置后,该回复单元施加该回复力以驱动该挡块回复至该阻挡位置。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挡块具有转轴以及分设于该转轴两侧的阻挡端及尾端;当该挡块位于该阻挡位置时,该阻挡端突出于该第一输送路线上;当该挡块相对该转轴旋转以离开该阻挡位置时,该回复单元驱动该尾端以使该挡块回复至该阻挡位置。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输送导轨进一步包含支架内径扩张装置,该支架内径扩张装置设置于该组装位置,该第一支架还具有第一孔洞,当该第一支架位于该组装位置时,该支架内径扩张装置使该第一孔洞内径沿着该第一输送路线方向扩张。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二输送路线至少部分为弧状,该弧状的该第二输送路线与该第一输送路线相切于该组装位置。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支架内径扩张装置包含挤压通道,该挤压通道具有相对的两挤压壁,该两挤压壁间的宽度较该第一输送路线的平均宽度窄,当该第一支架位于该组装位置时,该挤压通道使该第一孔洞内径沿垂直该第一输送路线方向收缩,进而使该第一孔洞内径沿着该第一输送路线方向扩张。
本发明的按键支架组装系统,利用第一支架输送导轨和第二支架输送导轨的配合于输送过程中进行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组装,加快了按键支架装置组装的速度,简化了按键支架装置组装的程序,整合了按键支架装置的组装、材料及成品的输送功能,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按键支架组装方法,用以组装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该第一支架具有第一结合机构,该第二支架具有第二结合机构,该按键支架组装方法包含下列步骤:(a)以第一输送装置输送该第一支架,其中该第一输送装置沿着第一输送路线延伸,该第一输送路线上具有组装位置,该第一支架沿该第一输送路线移动;(b)以第二输送装置输送该第二支架,其中该第二输送装置具有至少部分为弧状的第二输送路线,该第二支架沿该第二输送路线移动,该第二输送路线与该第一输送路线交会于该组装位置;以及(c)当该第一支架及该第二支架进入该组装位置时,结合该第一结合机构与该第二结合机构。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步骤(c)包含以特定角度结合该第一支架与该第二支架,其中该特定角度于结合过程中逐渐变小。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结合机构包含相对设置的第一轴柱及第二轴柱,该第二结合机构包含相对设置的第一轴孔及第二轴孔,步骤(c)包含先结合该第一轴柱与第一轴孔后,再结合该第二轴柱与该第二轴孔。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步骤(b)包含设置该第二输送路线为圆弧形。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二输送装置包含有支臂,该支臂具有中心端及组装端,步骤(b)包含以该组装端绕该中心端旋转以形成该第二输送路线的至少部分,且该第二支架设置于该组装端上。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组装端包含凸块,该第二支架具有破孔,步骤(b)包含以该凸块卡合该破孔以带动该第二支架。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组装端具有沿该第二输送路线在该凸块后方的后压部,步骤(b)包含以该后压部压合该第一支架及该第二支架。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二支架输送装置包含有导轨,该导轨至少部分沿该第二输送路线分布,该导轨具有侧壁及底板,步骤(b)包含设置该侧壁于该支架组装单元沿该第二输送路线移动范围的侧边,并平行于该第二输送路线所形成的平面;以及设置该底板于该支架组装单元沿该第二输送路线移动范围的径向外侧。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支架输送装置包含阻挡单元,该阻挡单元具有阻挡位置及离开位置,其中,步骤(c)包含当该第一支架及该第二支架进行组装时,使该阻挡单元位于该阻挡位置;以及当该第一支架及该第二支架组装完成后,使该阻挡单元位于该离开位置,让组装完成的该第一支架及该第二支架离开该组装位置。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支架输送装置进一步包含支架内径扩张装置,该支架内径扩张装置设置于该组装位置,步骤(c)包含当该第一支架进入该组装位置时,以该支架内径扩张装置扩张该第一支架在平行该第一输送路线方向上的宽度。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支架内径扩张装置包含挤压通道,该挤压通道具有相对的两挤压壁,该两挤压壁间的宽度较该第一输送路线的平均宽度窄;步骤(c)包含当该第一支架进入该组装位置时,以该两挤压壁挤压该第一支架,以扩张该第一支架在平行该第一输送路线方向上的宽度。
本发明的按键支架组装方法,利用第一支架输送装置和第二支架输送装置的配合于输送过程中进行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组装,加快了按键支架装置组装的速度,简化了按键支架装置组装的程序,整合了按键支架装置的组装、材料及成品的输送功能,提高了生产效率。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A~1C为习知组装机台的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按键支架装置的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B为本发明按键支架装置的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3A为图2B所示按键支架装置沿A-A剖面线的剖视图;
图3B~3C为图3A所示按键支架装置的组装作动图;
图4为本发明按键支架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5A~5F为本发明按键支架组装系统的实施例的作动示意图;其中图5D为进行插入作业时的示意图,图5E为进行压合作业时的示意图;
图6A与6B分别为图5D与5E的局部放大图;
图7A为本发明按键支架组装系统的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7B为本发明按键支架组装系统的另一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7C为本发明按键支架组装系统的又一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7D为本发明按键支架组装系统的再一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8A与8B为图7D所示按键支架组装系统的不同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按键支架装置中支架内径扩张装置的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10为本发明按键支架组装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按键支架装置及用以进行按键支架装置组装的按键支架组装系统。其中,如图2A~2B所示的实施例,按键支架装置80可包含第一支架10与第二支架20,藉以形成剪刀结构或称X形结构,并作为键帽与例如键盘底部金属板或电路板之间的连接机构。较佳而言,第一支架10具有第一结合机构100,第二支架20则具有第一结合机构200,且第一支架10与第二支架20相套合,并可利用该些结合机构100、200可活动地相互连结。具体来说,第一支架10为扁平中空框体,具有第一孔洞140而可套住第二支架20,其中第一孔洞140的孔壁形成有第一结合机构100,包含例如相对向的轴孔,第二支架20的外侧相反两侧则形成有轴柱,与该些轴孔对应;藉由轴柱伸入轴孔内,第一支架10与第二支架20可活动地相互连结。较佳来说,第二支架20亦为扁平中空框体,具有第二孔洞240,可供例如围套按键装置中的弹性元件。
此外,在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如图3A~3C所示,该些结合机构的至少其中之一具有导引面,辅助轴柱插入或被压入轴孔内的进行。其中就轴柱而言,导引面较佳形成于当第二支架20接近以与第一支架10组装时,轴柱朝向第一支架10/第一结合机构100的一侧;该侧在此定义为轴柱的下侧,且该导引面220称为伸入导引面。就轴孔而言,导引面较佳形成于当第二支架20接近以与第一支架10组装时,轴孔朝向第一支架10/第一结合机构100的一侧;该侧在此定义为轴孔的上侧,且该导引面120称为接收导引面。如图3A所示,伸入导引面220的形成可视为在轴柱的下侧形成导角;如图2A与3A~3C所示,接收导引面120可自第一支架10的上侧表面斜向第一孔洞140形成,且与轴孔的上侧孔壁连接。此外,伸入导引面220可形成于前述相对向的轴柱的至少其一,接收导引面可形成于前述相对向的轴孔的至少其一。
当轴柱进行插入轴孔内的动作时,如图3B所示,第二支架20较佳相对第一支架10倾斜,且以形成有轴柱的一侧朝向第一支架10的轴孔;当该侧的轴柱与其相对的轴孔形成有导引面时,轴柱因接收导引面120底缘较轴孔底缘退缩而较易接近轴孔,且因其伸入导引面220可沿被伸入的轴孔内壁滑动,而较易进入轴孔内。另一方面,如图3C所示,第二支架20另一侧的轴柱可随后进入对应的轴孔内;其中接收导引面120与伸入导引面220协助轴柱自第一支架10外侧嵌入轴孔内。
再者,依据第一支架10与第二支架20藉由第一结合机构100与第二结合机构200结合的方式,前述第一结合机构100可包含例如第一前结合机构101与第一后结合机构102,第二结合机构200可包含第二前结合机构201与第二后结合机构202;此时,举例来说,第一支架10与第二支架20间在组装进行的不同阶段中,藉由复数个结合机构的依序配合完成组装。其中复数个结合机构在空间中的分布在本实施例中通常也不同。具体来说,前述轴孔可包含第一轴孔作为第一前结合机构101以及第二轴孔作为第一后结合机构102;轴柱可包含第一轴柱作为第二前结合机构201以及第二轴柱作为第二后结合机构202。在进行组装且第二支架20相对第一支架10倾斜时,第二支架20形成有第一轴柱的一侧朝向第一支架10的第一轴孔,且第一轴柱201与第一轴孔101先进行插接;第二轴柱202与第二轴孔102在此之后再行插接。第二轴柱202与第二轴孔102的插接可藉由(施予外力)将第二支架20压向第一支架10完成,或可令第一孔洞140暂时变长以供第二支架20进入。上述在组装时使第二支架20相对第一支架10倾斜进一步包含以特定角度组装第二支架20与第一支架10。特定角度的大小可能与第二支架20或第一支架10的形态例如轴柱或轴孔的长度、第一孔洞的大小、或导引面的斜度有关;其中第二支架20与第一支架10之间的夹角在组装进行中较佳逐渐变小,至组装完成后两者相夹实质为零度。此外,在其他结合第一支架10与第二支架20的实施例中,亦可先行令第一孔洞140暂时变长、置入第二支架20于第一孔洞140内、再令第一孔洞140回复原状而轴柱与轴孔插接。
请参考图4,图4为本发明按键支架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如图4所示,第一支架或第二支架可进一步具有其他连结结构251与252,藉以与按键装置内的电路板或键帽连结。图4亦在最下方示意组装后的按键支架装置80呈现为剪刀结构(X形)的样子。此外,该按键支架装置80的组装较佳是以本发明的按键支架组装系统进行。
如图5A所示的实施例,本发明的按键支架组装系统1包含第一支架输送装置30与第二支架输送装置40。第一支架输送装置30具有第一输送路线R1,且以动力或使用重力带动第一支架10沿第一输送路线R1移动,如图5A~5F所示,其中箭头表示R1的输送方向。举例来说,第一支架输送装置30包含导轨或输送带等装置,以第一输送路线R1输送第一支架10;此外,就输送如前述具有第一前结合机构101与第一后结合机构102的第一支架10而言,第一支架10较佳的摆放方向为:当第一支架10朝R1输送方向运动而通过一定点时,最早通过的是第一前结合机构101侧,最晚通过的是第一后结合机构102侧。
第一输送路线R1大致为线性,可与水平面平行或倾斜,且其上具有组装位置Pa;第一支架10与第二支架20的组装原则上会在组装位置Pa进行。再者,第一输送路线R1可具有输送速度;该输送速度较佳是可变的或可调整的。此外,线性的第一输送路线R1的两端可分别作为进料端与出料端360(参考图8A~8B),其中第一支架10可自进料端朝向组装位置Pa移动,组装后的成品则可继续朝出料端360移动,再进入例如包装或下一阶段组装的程序。此时,举例来说,第一输送路线R1可以一输送速度将第一支架10送往组装位置Pa,并以同一或另一输送速度将成品送往出料端360;再者,当第一支架10进入组装位置Pa时,输送速度可调整为较慢或使之为零。
另一方面,第二输送路线40具有第二输送路线R2,且第二支架20可沿R2移动,如图5A~5F所示,其中箭头表示第二输送路线R2的输送方向。举例来说,第二支架输送装置40包含导轨、输送带或输送臂等装置,以第二输送路线R2输送第二支架20;此外,就输送如前述具有第二前结合机构201与第二后结合机构202的第二支架20而言,第二支架20较佳的摆放方向为:当第二支架20朝R2输送方向运动而通过一定点时,最早通过的是第二前结合机构201侧,最晚通过的是第二后结合机构202侧。
第二输送路线R2至少部分非线性而为曲线如弧线,包含圆弧、椭圆弧的至少一部分,或其他具有不等的曲率半径的弧。再者,第二输送路线R2的方向为朝向第一输送路线R1接近/接触再远离R1,其中第二输送路线R2接近第一输送路线R1至与R1实质相切或实际交会的程度,且该第二输送路线R2含有一弧线区段Arc经过该实质相切/交会处。此外,当第一输送路线R1相对水平面倾斜时,第二输送路线R2于弧线区段Arc的输送方向大体与倾斜朝向水平面的第一输送路线R1同向。第二输送路线R2亦可具有输送速度;该输送速度较佳是可变的或可调整的。
第一输送路线R1与第二输送路线R2发生实质相切/交会之处可作为前述组装位置Pa;换言之,第一输送路线R1与第二输送路线R2实质相切/交会于组装位置Pa。较佳而言,组装位置Pa包含R1与R2的实质相切/交会处且附近有该弧线区段Arc;或者,弧线区段Arc通过组装位置Pa。因此,当第一支架10与第二支架20因路线的实质相切/交会的趋势而与彼此接触或较为接近时,系也进入组装位置Pa,此时亦为组装第一支架10与第二支架20的适当时间点。在组装位置Pa上,第一支架10与第二支架20自开始组装至完成组装;或者至少一第一结合机构100与至少一第二结合机构200进行连结,如图5D或5E所示;或者第一支架10与第二支架20接近且第一支架10可投影在第二支架20上,如图5B~5E所示。
本发明的按键支架组装系统1还包含至少一支架组装单元,如图所示实施例的支架组装单元60,其主要是在第二支架20于第二输送路线R2移动且进入组装位置Pa时,将第二支架20装上第一支架10;其中包含将第二支架20填入第一孔洞140。因此,支架组装单元60或可称为第二支架组装单元。此外,在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支架组装单元60可沿第二输送路线R2移动,如图5A~5F所示,且具有例如追踪或掌握第二支架20于第二输送路线R2上移动的情形的功能,以在组装位置Pa进行组装。在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支架组装单元60更具有承载第二支架20的功能,如图5A~5F所示,并藉此协助第二支架20沿第二输送路线R2移动;或者,支架组装单元60使第二支架20得沿第二输送路线R2移动。
举例来说,如图5A所示,支架组装单元60可具有沿第二输送路线R2的行进方向在前的前导部622与在后的后压部624。前导部622与后压部624在第二输送路线R2中弧线区段Arc的移动将依序有前述朝向第一输送路线R1接近/接触再远离R1的特征,其中前导部622先靠向第一输送路线R1,即靠向第一输送装置30移动,接着后压部624再靠向第一输送装置30移动。
藉此,当前导部622靠向第一输送装置30上的第一支架10,以将第二支架20的第二前结合机构201如第一轴柱朝向第一前结合机构101如第一轴孔而进行插入作业时,因下方阻挡单元300抵接于第一支架10前方,故惟有第二支架20传递给第一支架10的作用力大于阻挡单元300的回复力时,方可使阻挡单元300离开阻挡位置Pb,而让第一支架10继续向前移动;如此设定第二支架20与第一支架10两者间作用力门槛,有助于确保第一轴柱201能顺利地插入第一轴孔101,如图5D与图6A所示。
当后压部624靠向第一输送装置30时,此时第一轴柱201已经插入第一轴孔101若干深度,则其上的后压面625可朝第一输送装置30压抵第二支架20,即进行压合作业,如图5E与图6B所示。如前所述,第二后结合机构202如第二轴柱与第一后结合机构102如第二轴孔的插接可由压合作业达成。
此外,插入作业或压合作业较佳于组装位置Pa进行,其中当插入作业进行时,前导部622可全部或部分位于组装位置Pa,当压合作业进行时,后压部624可全部或部分位于组装位置Pa。
本发明的第二支架输送装置40实施例较佳包含有支臂50,如图7A~7D所示,具有中心端520与组装端540,其中组装端540绕中心端520旋转以形成第二输送路线R2的至少部分,且较佳包含弧线区段Arc。支架组装单元60则设置于组装端540。进一步而言,如图7A所示,第二支架输送装置40可包含单个支臂50;该单支臂50可自例如第二支架20的料槽或入料带70承载第二支架20、带动第二支架20沿第二输送装置R2移动以行组装。或者,第二支架输送装置40可包含多个支臂50。如图7B所示,中心端520两侧支臂50可配合为其一大致进行第二支架20的承接,另一大致进入组装位置Pa。再如图7C~7D所示,多个支臂50亦可形成于转轮上且呈辐射状排列,提高组装频率;此时多个第二支架20沿第二输送路线R2移动。此外,组装端540旋转的速度或转轮旋转的速度可视支臂50的数目调整,并可进一步视第一输送路线R1上的输送速度来调整。组装端540旋转的速度或转轮旋转的速度可构成第二输送路线R2的输送速度。
具体而言,本发明的支架组装单元60实施例较佳包含凸块620,如图5A所示。凸块620较佳具有与第二孔洞240实质相同的形状与大小(请参考图8B),并可藉此供第二支架20适度卡合于其上,带动第二支架20沿第二输送路线R2移动。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前述前导部622或后压部624至少部分位于凸块620上。进一步如图6A所示,本实施例的凸块620在沿第二输送路线R2的输送方向的前端有前推面623,抵触第二孔洞240的壁。再者,当前导部622在弧线区段Arc靠向第一输送装置30时,前推面623推动第二支架20并使其相对第一支架10倾斜,藉此进行将第一轴柱导入第一轴孔的插入作业。再如图6B所示,后压面625为凸块620后方平台的表面,且较佳朝向第一输送装置30;当后压部624在弧线区段Arc靠向第一输送装置30时,后压面625压抵第二支架20协助第二轴柱与第二轴孔的插接。此外,详细来说,当支架组装单元60/凸块620将第二支架20导向第一支架10使两者连接如第一轴柱抵接于第一轴孔、且在弧线区段Arc当中移动时,支架组装单元60/凸块620可带动第二支架20与第一支架10一同移动。理论上来说,支架组装单元60/凸块620的前推面623带动第二支架20大致上持续直到前导部622相对第一输送装置30抬起,但支架组装单元60/凸块620与第二支架20的接触可持续至压合作业结束。
所述第二支架20相对第一支架10倾斜包含以特定角度组装第二支架20与第一支架10。特定角度可以是组装的前阶段例如第一轴柱伸入第一孔洞140时、或第一轴柱抵触第一轴孔的边缘时,第二支架20与第一支架10形成的夹角。特定角度的大小可能与前述第二支架20或第一支架10的形态有关,亦可能与第一输送路线R2及第一输送路线R1的交角,特别是弧线区段Arc及第一输送路线R1的交角有关;其中第二支架20与第一支架10之间的夹角在组装进行中较佳逐渐变小,至组装完成后两者相夹实质为零度。
本发明的第二支架输送装置较佳包含导轨,如图7A~7D所示的实施例。导轨400至少部分沿第二输送路线R2分布,可引导第二支架20沿第二输送路线R2移动。请同时参考图8A~8B。具体而言,导轨400具有底板440,设置于支架组装单元60沿第二输送路线R2移动范围的径向外侧,其中支架组装单元60在该范围内可承载第二支架20;再者,承载于支架组装单元60的第二支架20大致面对底板440,且与底板440间较佳具有一适当距离,藉此底板440维护第二支架20卡合于支架组装单元60上的状态,防止其因曲线移动时产生的离心力而被甩离第二支架输送装置40。如图8A所示,导轨400的形状大致为一圆的部分圆弧,且圆弧形导轨400的两端举例来说分别与第二支架20的料槽/入料带70及组装位置Pa连接;导轨400的形状在本实施例中可构成第二输送路线R2的至少部分。
如图7A~7D与图8A~8B所示,导轨400还可具有侧壁420,设置于支架组装单元60沿第二输送路线R2移动范围的侧边,且侧壁420的壁面平行于第二输送路线R2所形成的平面。详细来说,如图7A~7C所示实施例,侧壁420自底板440的侧边平行于第二输送路线R2所形成的平面沿伸;如图7D与图8A~8B所示的实施例,侧壁420亦可为与底板440的侧边连接的壁体。当前述承载于支架组装单元60的第二支架20在第二输送路线R2上大致面对底板440时,第二支架20较佳以其侧边面对侧壁420,且与底板440间具有一适当距离;其中侧边可大致与侧壁420平行。藉此,侧壁420防止第二支架20相对凸块620或支架组装单元60转动,维持第二支架20于支架组装单元60上的方向性。
本发明的第一支架输送装置进一步包含阻挡单元,如图5A~8B所示实施例。阻挡单元300可相对第一输送路线R1移动地位于阻挡位置Pb与离开位置Pl,阻挡位置Pb如图5A~5C、5E~5F,离开位置Pl如图5D所示。当阻挡单元300位于阻挡位置Pb,其可挡止第一支架10沿第一输送路线R1的移动;当阻挡单元300位于离开位置Pl,则可允许第一支架10或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的组合继续沿第一输送路线R1移动。在本实施例中,大体而言,阻挡单元300位于阻挡位置Pb以助第一支架10与第二支架20的组装;举例来说,阻挡单元300将第一支架10定位于第一输送路线R1相对于弧线区段Arc的一位置,藉此使得沿弧线区段Arc移动的第二支架相对第一支架10以包含特定角度的角度倾斜,促进组装。由于阻挡单元300将第一支架10定位于开始组装时较佳的位置,因此阻挡单元300亦可视为定位单元。另一方面,当阻挡单元300位于离开位置Pl时,第一支架10与第二支架20的组合可继续沿第一输送路线R1移动;其中第一支架10与第二支架20的组合包含组装完成时的按键支架装置80,或者在至少一第一结合机构100与至少一第二结合机构200连结下的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输送路线R1亦可于组装位置Pa附近具有较慢的输送速度,以求类似阻挡单元300造成的效果。不过,整体来说,第一输送路线R1持续有输送速度将第一支架10带进组装位置Pa再将组装后的成品带离组装位置Pa;换言之,在输送的过程当中完成组装。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阻挡单元300包含挡块320与回复单元340,且挡块320可相对第一输送路线R1移动地位于阻挡位置Pb与离开位置Pl。当挡块320位于阻挡位置Pb时,其部分突出于第一输送路线R1,使第一支架10无法沿第一输送路线R1移动。本实施例的回复单元340可提供回复力,将挡块320自离开位置Pl回复到阻挡位置Pb。举例来说,挡块320可具有转轴323以及分设于转轴323两侧的阻挡端325及尾端327,回复单元340包含一垂坠吊挂于尾端327。当挡块320位于阻挡位置Pb时,阻挡端325突出于第一输送路线R1;另一方面,挡块320可相对转轴323旋转,通常回复单元340的垂坠借着重力将挡块320维持于阻挡位置Pb。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架10由阻挡端325挡止于第一输送路线R1上的位置较佳处,如位于组装位置Pa内,或位于组装位置Pa附近,如图5A~5C所示。当支架组装单元60的前导部622将第二支架20导向第一支架10使两者连接、且带动第二支架与第一支架一同在第一输送路线R1上移动时,亦可将阻挡端325朝前进方向推开而使挡块320脱离阻挡位置Pb,如图5D所示。基本上,当第一支架10正行经阻挡端325的上方,或者支架组装单元60尚未离开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时,挡块320被维持在离开位置Pl。一旦第一支架10离开阻挡端325的上方,本实施例的回复单元340即驱动挡块320转回阻挡位置Pb。
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7D与图8A~8B所示的实施例,回复单元300为弹性元件。举例来说,弹性元件可抵触尾端,使挡块位于阻挡端突出于第一输送路线R1的阻挡位置Pb;当阻挡端受推移动时,尾端朝弹性元件移动且压抵弹性元件,即挡块位于离开位置P1;当阻挡端不再受推移动,弹性元件释放弹力将挡块回复至阻挡位置Pb。
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除了前述插入与压合作业以外,第一支架输送装置30可还包含支架内径扩张装置,其藉由令第一孔洞140暂时变长的方式促进第二支架20填入第一孔洞140内。如图9所示,支架内径扩张装置350较佳设置于组装位置Pa,或可设置于组装位置Pa的上游方(即R1方向的反向上方)。举例来说,支架内径扩张装置350包含平行第一输送路线R1的相对两挤压壁354,以及挤压壁354形成的挤压通道352;挤压壁354间的宽度较第一输送路线R1的平均宽度窄。当第一支架10进入挤压通道352时,挤压壁354可迫使第一支架沿第一输送路线R1拉长,且第一孔洞140的内径d沿垂直第一输送路线R1的方向收缩为d1、而沿着第一输送路线R1的方向扩张为d2;内径d2帮助第二支架20的轴柱插入轴孔内。在较佳实施例,在第二支架20的前端轴柱伸入第一支架10的前端轴孔后,由第二支架输送装置40带动第二支架20以间接带动第一支架10进入挤压通道352。然在不同实施例中,亦可由第一支架输送装置30本身带动第一支架10进入挤压通道352以等待第二支架20进行组合。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按键支架组装系统1的第一支架输送装置30为第一支架输送导轨,第二支架输送装置40为第二支架输送导轨。第一支架输送导轨沿着第一输送路线R1延伸,且引导第一支架10沿着第一输送路线R1移动;第二支架输送导轨沿着第二输送路线R2延伸,且引导第二支架20沿着第二输送路线R2移动。
另一方面,本实施例的第一输送导轨较佳包含阻挡单元300或定位单元,如前所述;当阻挡单元30的阻挡端325突出于第一输送路线R1时,阻挡端325亦实质伸出第一输送导轨。
本发明提供一种按键支架组装方法,用以组装按键支架装置。本方法可藉由前述按键支架组装系统1将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组装为按键支架装置,但不限于此;其中第一支架具有第一结合机构,第二支架具有第二结合机构。本方法包含步骤(a):以第一输送装置输送第一支架,其中第一输送装置沿着第一输送路线延伸,第一输送路线上具有组装位置,其中第一支架沿第一输送路线移动、以及步骤(b):以第二输送装置输送第二支架,其中第二输送装置具有一至少部分为弧状的第二输送路线,第二支架沿第二输送路线移动,第二输送路线与第一输送路线交会于组装位置,以及步骤(c):当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进入组装位置时,结合第一结合机构与第二结合机构。
以使用前述按键支架组装系统1实施本方法为例,其中步骤(b)进一步包含设置第二输送路线为圆弧形;另一方面,使支臂的组装端绕中心端旋转以形成第二输送路线的至少部分,例如使组装端绕中心端进行圆弧形旋转。步骤(b)亦进一步包含设置侧壁于支架组装单元沿第二输送路线移动范围的侧边,并平行于第二输送路线所形成的平面;以及设置底板于支架组装单元沿第二输送路线移动范围的径向外侧。
就承载第二支架或组装的进行而言,步骤(b)进一步包含以支架组装单元的凸块卡合第二支架的破孔,藉以带动第二支架;另一方面,以支架组装单元的后压部压合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步骤(c)进一步包含先结合第二支架的第一轴柱与第一支架的第一轴孔,再结合第二轴柱与第二轴孔,其中是以特定角度结合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
在其他实施例中,步骤(c)包含当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进行组装时,使第一输送装置的阻挡单元位于阻挡位置;另一方面,当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组装完成后,使阻挡单元位于离开位置,组装完成的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离开组装位置。
在其他实施例中,步骤(c)包含当第一支架进入组装位置时,以第一输送装置的支架内径扩张装置扩张第一支架在平行第一输送路线方向上的宽度,其中可包含:当第一支架进入组装位置时,以支架内径扩张装置的该些挤压壁挤压第一支架,藉此扩张第一支架在平行第一输送路线方向上的宽度。
本发明的按键支架组装系统及方法,利用第一支架输送装置和第二支架输送装置的配合于输送过程中进行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组装,于某些实施例中,利用第一支架输送导轨与第二支架输送导轨的配合来进行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的组装,加快了按键支架装置组装的速度,简化了按键支架装置组装的程序,整合了按键支架装置的组装、材料及成品的输送功能,提高了生产效率。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35)

1.一种按键支架组装系统,用以组装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该第一支架具有第一结合机构,该第二支架具有第二结合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按键支架组装系统包含:
第一支架输送装置,具有第一输送路线,该第一输送路线上具有组装位置,该第一支架沿该第一输送路线移动;以及
第二支架输送装置,具有第二输送路线,至少部分为曲线的该第二输送路线与该第一输送路线相切于该组装位置,并具有至少一第二支架组装单元沿该第二输送路线移动,该第二支架组装单元移动至该组装位置处时将该第二支架组装至该第一支架上,该第二支架组装单元具有沿该第二输送路线在前的前导部及在后的后压部;
其中,当该第一支架及该第二支架进入该组装位置时,该第一结合机构与该第二结合机构结合;当该第二支架组装单元在该第一支架输送装置上进行插入作业时,该后压部较该前导部远离该第一支架输送装置;当该前导部通过该组装位置后而相对该第一支架输送装置抬起时,该后压部进入该组装位置并压向该第一支架输送装置以进行压合作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支架组装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支架与该第二支架以一特定角度组装,其中该特定角度于组装过程中逐渐变小,该特定角度为组装的前阶段该第一支架与该第二支架形成的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支架组装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输送路线为圆弧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支架组装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输送路线至少部分为弧状,该弧状的该第二输送路线与该第一输送路线相切于该组装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支架组装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支架输送装置包含有支臂,该支臂具有中心端及组装端,该组装端绕该中心端旋转以形成该第二输送路线的至少部分,且该第二支架组装单元设置于该组装端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按键支架组装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支架组装单元包含凸块,该第二支架具有破孔,该破孔卡合于该凸块;该凸块在沿该第二输送路线的前端具有前推面,该前导部至少包含该前推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按键支架组装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支架组装单元具有凸块以及沿该第二输送路线在该凸块后方的压合面,该后压部用以压合该第一支架及该第二支架,且该后压部至少包含该压合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支架组装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支架输送装置包含有导轨,该导轨至少部分沿该第二输送路线分布,该导轨具有侧壁及底板,该侧壁设置于该第二支架组装单元沿该第二输送路线移动范围的侧边,并平行于该第二输送路线所形成的平面;该底板则设置于该第二支架组装单元沿该第二输送路线移动范围的径向外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支架组装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支架输送装置包含阻挡单元,该阻挡单元具有阻挡位置及离开位置,当该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进行组装时,该阻挡单元位于该阻挡位置,当该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组装完成后,该阻挡单元位于该离开位置,让组装完成的该第一支架及该第二支架离开该组装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按键支架组装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阻挡单元包含:
挡块,该挡块选择性地位于该阻挡位置及该离开位置,且该挡块可移动地位于该阻挡位置以至少部分突出于该第一输送路线上;以及
回复单元,连接该挡块以提供回复力;
其中,当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离开该组装位置后,该回复单元使该挡块由该离开位置回到该阻挡位置;该前导部通过该组装位置时直接或间接推动该挡块离开该阻挡位置;当该前导部通过该组装位置后,该回复单元驱动该挡块回复至该阻挡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按键支架组装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挡块具有转轴以及分设于该转轴两侧的阻挡端及尾端;当该挡块位于该阻挡位置时,该阻挡端突出于该第一输送路线上;当该挡块相对该转轴旋转以离开该阻挡位置时,该回复单元驱动该尾端以使该挡块回复至该阻挡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按键支架组装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回复单元包含垂坠,该垂坠吊挂于该尾端。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支架组装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支架输送装置进一步包含支架内径扩张装置,该支架内径扩张装置设置于该组装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按键支架组装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支架内径扩张装置包含挤压通道,该挤压通道具有相对的两挤压壁,该两挤压壁间的宽度较该第一输送路线的平均宽度窄。
15.一种按键支架组装系统,用以组装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该第一支架具有第一前结合机构和第一后结合机构,该第二支架具有第二前结合机构和第二后结合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按键支架组装系统包含:
第一输送导轨,沿着第一输送路线延伸,该第一输送导轨引导该第一支架沿着该第一输送路线移动,该第一输送路线上具有组装位置;
第二输送导轨,沿着第二输送路线延伸,该第二输送导轨引导该第二支架沿该第二输送路线移动,该第二输送路线于该组装位置附近具有曲线区段,该第一输送路线相切于该曲线区段;以及
支架组装单元,该支架组装单元于该曲线区段中移动,带动该第二支架于该曲线区段中移动,该支架组装单元具有前导部及在后的后压部;
其中,当该前导部进入该组装位置时,该前导部进行插入作业,使得该第一前结合机构和该第二前结合机构先抵接结合,且该支架组装单元带动该第一支架和该第二支架于该曲线区段中继续移动;当该前导部通过该组装位置后,该后压部进入该组装位置时,该后压部进行压合作业,使得该第一后结合机构和该第二后结合机构抵接结合。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按键支架组装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按键支架组装系统还具有支臂,该支臂具有中心端及组装端,该组装端绕该中心端旋转以形成该第二输送路线的至少部分,且该支架组装单元设置于该组装端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按键支架组装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支架组装单元包含凸块,该第二支架具有第二孔洞,该凸块结合于该第二孔洞中,且带动该第二支架于该曲线区段中移动。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按键支架组装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凸块在沿该第二输送路线的前端具有前推面,该前导部至少包含该前推面。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按键支架组装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支架组装单元具有沿该第二输送路线在该凸块后方的压合面,该后压部至少包含该压合面。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按键支架组装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输送导轨包含有导轨,该导轨至少部分沿该第二输送路线分布,该导轨具有侧壁及底板,该侧壁设置于该支架组装单元沿该第二输送路线移动范围的侧边,并平行于该第二输送路线所形成的平面;该底板则设置于该支架组装单元沿该第二输送路线移动范围的径向外侧。
21.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按键支架组装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输送导轨包含定位单元,该定位单元设置于该组装位置,该定位单元包含:
挡块,可活动地进入或脱离阻挡位置,当该挡块位于该阻挡位置时,该挡块部分突出于该第一输送路线上,使该第一支架无法沿着该第一输送路线继续移动;以及
回复单元,连接该挡块以提供回复力;
其中,该前导部通过该组装位置时直接或间接推动该挡块离开该阻挡位置;当该前导部通过该组装位置后,该回复单元施加该回复力以驱动该挡块回复至该阻挡位置。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按键支架组装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挡块具有转轴以及分设于该转轴两侧的阻挡端及尾端;当该挡块位于该阻挡位置时,该阻挡端突出于该第一输送路线上;当该挡块相对该转轴旋转以离开该阻挡位置时,该回复单元驱动该尾端以使该挡块回复至该阻挡位置。
23.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按键支架组装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输送导轨进一步包含支架内径扩张装置,该支架内径扩张装置设置于该组装位置,该第一支架还具有第一孔洞,当该第一支架位于该组装位置时,该支架内径扩张装置使该第一孔洞内径沿着该第一输送路线方向扩张。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按键支架组装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支架内径扩张装置包含挤压通道,该挤压通道具有相对的两挤压壁,该两挤压壁间的宽度较该第一输送路线的平均宽度窄,当该第一支架位于该组装位置时,该挤压通道使该第一孔洞内径沿垂直该第一输送路线方向收缩,进而使该第一孔洞内径沿着该第一输送路线方向扩张。
25.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按键支架组装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输送路线至少部分为弧状,该弧状的该第二输送路线与该第一输送路线相切于该组装位置。
26.一种按键支架组装方法,用以组装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该第一支架具有第一结合机构,该第二支架具有第二结合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按键支架组装方法包含下列步骤:
(a)以第一输送装置输送该第一支架,其中该第一输送装置沿着第一输送路线延伸,该第一输送路线上具有组装位置,该第一支架沿该第一输送路线移动;
(b)以第二输送装置输送该第二支架,其中该第二输送装置具有至少部分为弧状的第二输送路线,该第二支架沿该第二输送路线移动,该第二输送路线与该第一输送路线交会于该组装位置,该第二输送装置包含有支臂,该支臂具有中心端及组装端,以该组装端绕该中心端旋转以形成该第二输送路线的至少部分,且该第二支架设置于该组装端上;以及
(c)当该第一支架及该第二支架进入该组装位置时,结合该第一结合机构与该第二结合机构。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按键支架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包含以特定角度结合该第一支架与该第二支架,其中该特定角度于结合过程中逐渐变小。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按键支架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结合机构包含相对设置的第一轴柱及第二轴柱,该第二结合机构包含相对设置的第一轴孔及第二轴孔,步骤(c)包含先结合该第一轴柱与第一轴孔后,再结合该第二轴柱与该第二轴孔。
29.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按键支架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包含设置该第二输送路线为圆弧形。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按键支架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组装端包含凸块,该第二支架具有破孔,步骤(b)包含以该凸块卡合该破孔以带动该第二支架。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按键支架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组装端具有沿该第二输送路线在该凸块后方的后压部,步骤(b)包含以该后压部压合该第一支架及该第二支架。
32.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按键支架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支架输送装置包含有导轨,该导轨至少部分沿该第二输送路线分布,该导轨具有侧壁及底板,步骤(b)包含设置该侧壁于该支架组装单元沿该第二输送路线移动范围的侧边,并平行于该第二输送路线所形成的平面;以及设置该底板于该支架组装单元沿该第二输送路线移动范围的径向外侧。
33.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按键支架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支架输送装置包含阻挡单元,该阻挡单元具有阻挡位置及离开位置,其中,步骤(c)包含当该第一支架及该第二支架进行组装时,使该阻挡单元位于该阻挡位置;以及当该第一支架及该第二支架组装完成后,使该阻挡单元位于该离开位置,让组装完成的该第一支架及该第二支架离开该组装位置。
34.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按键支架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支架输送装置进一步包含支架内径扩张装置,该支架内径扩张装置设置于该组装位置,步骤(c)包含当该第一支架进入该组装位置时,以该支架内径扩张装置扩张该第一支架在平行该第一输送路线方向上的宽度。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按键支架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支架内径扩张装置包含挤压通道,该挤压通道具有相对的两挤压壁,该两挤压壁间的宽度较该第一输送路线的平均宽度窄;步骤(c)包含当该第一支架进入该组装位置时,以该两挤压壁挤压该第一支架,以扩张该第一支架在平行该第一输送路线方向上的宽度。
CN201310060332.4A 2013-02-26 2013-02-26 按键支架组装系统与按键支架组装方法及按键支架装置 Active CN1031989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60332.4A CN103198954B (zh) 2013-02-26 2013-02-26 按键支架组装系统与按键支架组装方法及按键支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60332.4A CN103198954B (zh) 2013-02-26 2013-02-26 按键支架组装系统与按键支架组装方法及按键支架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98954A CN103198954A (zh) 2013-07-10
CN103198954B true CN103198954B (zh) 2015-05-06

Family

ID=487214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60332.4A Active CN103198954B (zh) 2013-02-26 2013-02-26 按键支架组装系统与按键支架组装方法及按键支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198954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394868U (en) * 2010-08-05 2010-12-21 Xin Hou Plastic Industry Co Ltd Assembly mechanism for keybutton hinge structure
CN102479621A (zh) * 2010-11-27 2012-05-3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剪刀脚组件及通过剪刀脚组件组装剪刀脚的方法
CN202307637U (zh) * 2011-10-09 2012-07-04 东莞东聚电子电讯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可限制旋转角度的按键剪刀机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306274A (ja) * 1996-05-09 1997-11-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スイッチ部材の組立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394868U (en) * 2010-08-05 2010-12-21 Xin Hou Plastic Industry Co Ltd Assembly mechanism for keybutton hinge structure
CN102479621A (zh) * 2010-11-27 2012-05-3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剪刀脚组件及通过剪刀脚组件组装剪刀脚的方法
CN202307637U (zh) * 2011-10-09 2012-07-04 东莞东聚电子电讯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可限制旋转角度的按键剪刀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98954A (zh) 2013-07-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03092623A3 (en) Calicheamicin derivative-carrier conjugates
WO2006069410A3 (de) Fertigungsanlage und verfahren zum fügen von teilen
WO2005089808A3 (en) Antibody calicheamicin conjugates
TW201102334A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dividing a flow of objects
CN101172539A (zh) 吸附拾取装置
CN103198954B (zh) 按键支架组装系统与按键支架组装方法及按键支架装置
JP2020152483A (ja) 搬送機
EP2422623B1 (en) Method and machine for forming croissant dough
CN208683834U (zh) 一种夹心饼干的送料装置
JP2015508741A (ja) スライス食品を分離して積み重ね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CN104624826A (zh) 机械式工件传送装置及机械式卸载装置和机械设备
CN103070526A (zh) 全自动密爪链镶石机
JP2011105396A (ja) 物品搬送装置
JP2021059476A (ja) 板ガラス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製造装置
CN108569516A (zh) 玻片运输装置及推片系统
KR102493169B1 (ko) 유리판의 반송 장치 및 유리판의 제조 방법
CN104290117B (zh) 板材切断装置
US20060201780A1 (en) Continuous motion product transfer system with conveyors
CN108819206A (zh) 一种3d曲面玻璃的同步转移装置
ATE425112T1 (de) Arbeitsplatz zum komissionieren
KR100819782B1 (ko) 낚시바늘 제조장치
CN206405702U (zh) 包扣装配机
CN206705143U (zh) 一种单向载具流道机构
TWI518726B (zh) 按鍵支架組裝系統與按鍵支架組裝方法及按鍵支架裝置
JP2006315387A5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