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90120B - 网络系统 - Google Patents

网络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90120B
CN103190120B CN201280003414.9A CN201280003414A CN103190120B CN 103190120 B CN103190120 B CN 103190120B CN 201280003414 A CN201280003414 A CN 201280003414A CN 103190120 B CN103190120 B CN 1031901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mentioned
address
transmission
transmission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0341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90120A (zh
Inventor
草间克实
高桥敦士
高桥太郎
寺门康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1901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901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901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9012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8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route fault reco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2Loop networks
    • H04L12/437Ring fault isolation or reconfigu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41Virtual LANs, VLANs, e.g. virtual private networks [VPN]
    • H04L12/4645Details on frame tagg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根据实施方式,网络系统是将一个主传送装置与多个传送装置以环型网络连接而成的。主传送装置具有第一闭塞端口和第二闭塞端口。第一闭塞端口闭塞第一虚拟传送路径。第二闭塞端口闭塞第二虚拟传送路径。上述多个传送装置具有支线类接口、帧设定部以及干线类接口。帧设定部制作第一传送帧和第二传送帧,上述第一传送帧是对通过支线类接口从终端装置输入的传送帧附加了表示第一虚拟传送路径的第一标签而成的传送帧,上述第二传送帧是对输入的上述传送帧附加了表示第二虚拟传送路径的第二标签而成的第二传送帧。干线类接口将由帧设定部制作的第一传送帧输出至第一虚拟传送路径,将由帧设定部制作的第二传送帧输出至第二虚拟传送路径。

Description

网络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施方式涉及例如以环型构成的网络系统。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用于对多个终端装置周期性地传送数据的网络系统,有环型网络系统。这样的网络系统中,例如在传送路线上的一部分中发生了不良的情况下,也希望能够将应周期性地传送的数据无丢失地传送。此外,作为网络传送装置,使用将以太网(注册商标)用作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装置,这从技术的成熟度和普及程度来看有利于部件的获得及成本。在使用这样的网络传送装置的网络系统中,在装置或传送路径中发生了异常的情况下,有变更传送路线来避开异常的方法。
但是,在以往的网络系统中,有如下问题:需要对是否有异常进行监视的装置,或在异常发生之后进行路线变更的切换时花费时间,或为了缩短切换时间而传送装置变得复杂,或在切换时发生数据的丢失。此外,作为网络系统,还可以考虑为提高传送的可靠性而在物理上将传送路径双重化的结构。但是,存在若要设置多个传送路径则需要成本等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IEEE802.17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稳定地进行数据的传送的环型网络系统。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根据实施方式,网络系统是将一个主传送装置和多个传送装置以环型网络连接而成。主传送装置具有第一闭塞端口和第二闭塞端口。第一闭塞端口闭塞第一虚拟传送路径。第二闭塞端口闭塞第二虚拟传送路径。上述多个传送装置具有支线类接口、帧设定部以及干线类接口。帧设定部制作第一传送帧和第二传送帧,该第一传送帧是对通过支线类接口从终端装置输入的传送帧附加表示第一虚拟传送路径的第一标签而得到的传送帧,该第二传送帧是对输入的上述传送帧附加表示第二虚拟传送路径的第二标签而得到的传送帧。干线类接口将由帧设定部制作的第一传送帧输出至第一虚拟传送路径,将由帧设定部制作的第二传送帧输出至第二虚拟传送路径。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地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环型网络系统的结构例的图。
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主网络传送装置以及网络传送装置的结构例的图。
图3是表示从终端装置输入至网络传送装置的传送帧的例的图。
图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帧设定部的输出帧的制作例的图。
图5是在环型网络系统中发生的故障的例的图。
图6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主网络传送装置以及网络传送装置的结构例的图。
图7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帧设定部的输出帧的制作例的图。
图8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主网络传送装置以及网络传送装置的结构例的图。
图9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帧设定部的输出帧的制作例的图。
图10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网络系统的结构例的图。
图11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主网络传送装置的结构例的图。
图12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网络传送装置的结构例的图。
图13是用于说明第4实施方式的网络系统中的传送帧的传送流程的图。
图14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地址信息的例的图。
图15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帧设定部的输出帧的制作例的图。
图16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帧变换部的输入传送帧与输出帧的关系的图。
图17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网络传送装置向终端装置输出传送帧的处理的例的图。
图18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地址信息的其他例的图。
图19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主网络传送装置的结构例的图。
图20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网络传送装置的结构例的图。
图21是用于说明第5实施方式的网络系统中的传送帧的传送流程的图。
图22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地址信息的例的图。
图23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帧设定部的输出帧的制作例的图。
图24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帧变换部的输入传送帧与输出帧的关系的图。
图25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地址信息的其他例的图。
图26是表示第6实施方式的帧设定部的输出帧的制作例的图。
图27是表示第6实施方式的帧变换部的输入传送帧与输出帧的关系的图。
图28是第7实施方式的主网络传送装置的结构例的图。
图29是表示第7实施方式的网络传送装置的结构例的图。
图30是表示第7实施方式的帧设定部的输出帧的制作例的图。
图31是表示第7实施方式的帧变换部的输入传送帧与输出帧的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网络系统的结构例。如图1所示,网络系统是环型的传送网络系统。
图1所示的网络系统具有主网络传送装置1、多个网络传送装置2(2a、2b、…)以及干线类传送路径3。进而,主网络传送装置1以及各网络传送装置2经由支线类传送路径6而与各种终端装置5连接。另外,图1中,关于干线类传送路径3以及支线类传送路径6,用一个线表现一组发送及接收。此外,网络传送装置2的台数以及终端装置5的台数并不限定于图1所示的台数。
干线类传送路径3构成在逻辑上将传送路径分离而成的两个虚拟网络(VLAN)。例如,干线类传送路径3具有构成第一VLAN的虚拟传送路径3a和构成第二VLAN的虚拟传送路径3b。由虚拟传送路径3a构成的第一VLAN和由虚拟传送路径3b构成的第二VLAN都是将各网络传送装置2以环型连接而成的网络。由虚拟传送路径3a构成的第一VLAN和由虚拟传送路径3b构成的第二VLAN以主网络传送装置1为基点,分别沿互不相同的方向传送1周的传送帧。
即,主网络传送装置1具有第一闭塞端口4a和第二闭塞端口4b。第一闭塞端口4a闭塞接口,以使得由虚拟传送路径3a传送的传送帧不会传送1周以上。第二闭塞端口4b闭塞接口,以使得由虚拟传送路径3b沿与虚拟传送路径3a反方向传送的传送帧不会传送1周以上。在图1所示的结构例中,主网络传送装置1使作为由虚拟传送路径3a构成的第一VLAN的环型网络以逆时针方向(图1所示的a方向)传送1周的传送帧,使作为由虚拟传送路径3b构成的第二VLAN的环型网络以顺时针方向(图1所示的b方向)传送1周的传送帧。
图2是表示主网络传送装置1以及网络传送装置2的结构例的图。
主网络传送装置1以及网络传送装置2(2a、2b、…、2n)具有控制部10、存储部11、路线切换部12、支线类发送部13、支线类接收部14、第一干线类接收部16a、第二干线类接收部16b、第一干线类发送部15a、第二干线类发送部15b以及帧设定部17。主网络传送装置1还在路线切换部12内具有第一闭塞端口4a以及第二闭塞端口4b。网络传送装置2的路线切换部12不具备第一闭塞端口4a以及第二闭塞端口4b的功能。即,能够通过从图2所示的结构中删除第一闭塞端口4a以及第二闭塞端口4b后的结构来实现各网络传送装置2。
控制部10对用于传送由路线切换部12切换的传送帧的路线进行控制。控制部10具有存储路线切换信息的存储部11。控制部10基于存储在存储部11中的路线切换信息,对由路线切换部12设定的传送帧的传送路线进行切换。路线切换部12基于存储在存储部11中的路线切换信息设定传送路线。
支线类发送部13以及支线类接收部14是用于将终端装置5与网络传送装置2或主网络传送装置1连接的接口(支线类接口)。网络传送装置1及2通过支线类发送部13向终端装置5发送数据,通过支线类接收部14从终端装置5接收数据。另外,网络传送装置1及2也可以安装有多个支线类发送部13及支线类接收部14。
第一干线类发送部15a是通过第一虚拟传送路径3a发送数据的接口。第一干线类接收部16a是通过第一虚拟传送路径3a接收数据的接口。第一干线类发送部15a以及第一干线类接收部16a作为由第一虚拟传送路径3a构成的第一VLAN用的接口发挥功能。第二干线类发送部15b是通过第二虚拟传送路径3b发送数据的接口。第二干线类接收部16b是通过第二虚拟传送路径3b接收数据的接口。第二干线类发送部15b以及第二干线类接收部16b作为由第二虚拟传送路径3b构成的第二VLAN用的接口发挥功能。
主网络传送装置1的路线切换部12具有第一闭塞端口4a以及第二闭塞端口4b。第一闭塞端口4a以及第二闭塞端口4b使分别由虚拟传送路径3a以及虚拟传送路径3b形成1周的环型网络闭塞。
帧设定部17设定供虚拟传送路径3a以及虚拟传送路径3b进行传送的传送帧。帧设定部17能够由进行数据处理的运算装置构成。例如,帧设定部17也可以是通过与已有的网络传送装置连接的计算机的处理器执行控制程序来实现的结构。帧设定部17根据由终端装置5接收到的数据(输入帧),制作要由虚拟传送路径3a传送的第一传送帧(输出帧)和要由虚拟传送路径3b传送的第二传送帧(输出帧)。帧设定部17将所制作的2个传送帧输出至路线切换部12。路线切换部12将由帧设定部17制作的2个传送帧分别通过虚拟传送路径3a以及3b传送。
接着,说明帧设定部17设定的传送帧的结构。
图3是表示输入至帧设定部17的传送帧(输入帧)的结构例的图。图4是表示从帧设定部17输出的传送帧(输出帧)的结构例的图。
输入帧是主网络传送装置1或网络传送装置2从终端装置5输入的数据。图3所示的结构例中,输入帧包括目的地地址字段、发送源地址字段、类型字段、数据字段、FCS(传送帧校验序列)字段等多个字段。
帧设定部17制作对输入帧附加了不同的识别信息而成的多个输出帧。帧设定部17按每个VLAN制作对输入帧附加了虚拟传送路径识别用的字段而成的输出帧,该虚拟传送路径识别用的字段保存用于识别虚拟传送路径(VLAN)的识别信息。在设定虚拟传送路径3a及3b的网络中,帧设定部17制作在虚拟传送路径识别用的字段中保存了用于使虚拟传送路径3a进行传送的识别信息而成的第一输出帧、以及在虚拟传送路径识别用的字段中保存了用于使虚拟传送路径3b进行传送的识别信息而成的第二输出帧。
例如,在输出帧中利用标签(vlan标签)作为用于识别应传送的虚拟传送路径的识别信息。例如,vlan标签可以利用在IEEE802.1Q中定义的识别信息。在图4所示的结构例中,帧设定部17制作在对输入帧附加的虚拟传送路径识别用的字段(vlan标签字段)中保存“vlan10”作为vlan标签而成的第一输出帧、以及在对输入帧附加的虚拟传送路径识别用的字段(vlan标签字段)中保存“vlan20”作为vlan标签而成的第二输出帧。路线切换部12根据各输出帧中的虚拟传送路径识别用的字段的值,判别应进行传送的虚拟传送路径。
例如,路线切换部12将vlan标签为“vlan10”的第一输出帧输出至虚拟传送路径3a,将vlan标签为“vlan20”的第二输出帧输出至虚拟传送路径3b。2个传送帧(第一输出帧和第二输出帧)在本网络系统内分别向不同的方向被传送。这样的2个传送帧虽然vlan标签不同,但是目的地相同。作为其结果,vlan标签不同的2个传送帧到达与作为目的地的终端装置5连接的网络传送装置。
图5是表示在网络系统的传送路径的一部分中发生了故障的情况下的传送帧的传送状况的图。
图5所示的例中示出了在网络传送装置2b与网络传送装置2n之间发生了传送故障的状况。此外,图5中,示出了从与主网络传送装置1连接的终端装置5向与网络传送装置2b连接的终端装置传送传送帧的状况。
在图5所示的状况中,在从主网络传送装置1以逆时针方向(图中所示的a方向)至网络传送装置2b的传送路径上没有发生故障。因此,由虚拟传送路径3a传送的第一输出帧从主网络传送装置1被传送至网络传送装置2b。在图5所示的状况中,在从主网络传送装置1至网络传送装置2b的顺时针方向(图中所示的b方向)的传送路径上发生了故障。因此,由虚拟传送路径3b传送的第二输出帧不能从主网络传送装置1传送至网络传送装置2b。
即,如图5所示的环型网络系统中,即使在传送路径的一部分上发生了故障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虚拟传送路径中的某一个。换而言之,即使在传送路径的一部分上发生了故障的情况下,2个传送帧中的某一个传送帧也会到达与作为目的地的终端装置连接的网络传送装置。此外,在环型网络系统中,在发生了故障的情况下,解除主网络传送装置的闭塞端口来进行故障避免动作。即使在这样的故障避免动作完成之前的期间,由于本网络系统中确保了某一个虚拟传送路径,因此也不会发生传送帧的丢失。
如上所述,本网络系统中,在传送路径的一部分上发生了故障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没有数据的丢失的传送。例如,在本网络系统中,在发生了传送故障的期间、或者在伴随传送故障的故障避免动作完成之前的期间,也能够没有丢失地传送控制类等的周期较早的数据。另外,在要求控制类等的周期较早的传送的网络系统中,很多情况下要传送的数据的容量较少,因此认为即使将传送帧双重化,对网络整体带来的负荷也不大。
此外,作为上述网络系统的变形例,对于数据容量大但是传送的周期晚也无妨的数据、或者能够允许丢失的数据,也可以使用第三虚拟传送路径来传送将vlan标签设为其他而成的第三输出帧,该第三虚拟传送路径是与以顺时针方向传送的第一虚拟传送路径以及以逆时针方向传送的第二虚拟传送路径不同的路径。如果是这样的方式,则能够高效率地使用网络。这样的方式可以通过另外准备各网络传送装置中的作为支线类的输入输出接口的支线类发送部、支线类接收部和帧设定部来实现。
接着,对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6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主网络传送装置21以及网络传送装置22的结构例的图。
作为第2实施方式的网络系统,设想将图1所示的主网络传送装置1以及网络传送装置2替换为图6所示的主网络传送装置21以及网络传送装置22而成的结构的网络系统。图6所示的网络传送装置21、22的帧设定部27的功能与图2所示的帧设定部17的功能不同。此外,主网络传送装置21构成为具有图6所示的闭塞端口4a、4b,网络传送装置22构成为不具有图6所示的闭塞端口4a、4b。
图7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主网络传送装置21输出的传送帧的结构例的图。
在第2实施方式中,主网络传送装置21的帧设定部27如图7所示,除了vlan标签的字段以外,还在传送帧头后(类型字段后),接着IP头以及UDP头之后插入识别字段。识别字段中设定表示传送帧的内容的值。例如,识别字段中,对只有vlan标签不同的相同内容的数据的传送帧设定相同的值。
帧设定部27对供不同的虚拟传送路径传送的相同内容的两个传送帧的识别字段设定表示数据相同而只有vlan标签不同的值(识别信息)。即,帧设定部27通过复制从终端装置5输入的传送帧,制作2个输出帧。2个输出帧将识别字段的值设定为相同的值。其中,识别字段的值按每个不同内容的数据的传送帧变更为不同的值。例如,作为识别字段的值,对每个传送帧(不同内容的数据的传送帧)按输出的顺序设定以按照规定规则的值增加或减少的值。
每当从终端装置5输入1个传送帧时,主网络传送装置21的帧设定部27设定数量是虚拟传送路径的数量的传送帧,该传送帧中对上述识别字段设定了表示是相同内容的数据的值而vlan标签的值不同。由此,主网络传送装置21的路线切换部12将对上述识别字段设定了表示是相同内容的数据的值而成的多个传送帧输出至与vlan标签的值相应的虚拟传送路径。接收到这些传送帧的终端装置5中,能够根据接收到的各传送帧的识别字段的值,选择需要的传送帧。作为其结果,能够减轻终端装置5的接收处理。
接着,对与第2实施方式的网络传送装置22连接的终端装置5中的传送帧的选择方法进行说明。
第2实施方式的网络传送装置22中,设为将以通过支线类传送路径6连接的终端装置为目的地的传送帧输出至全部终端装置。在这样的第2实施方式的网络系统中,终端装置5接收双重化后的传送帧(第一、第二输出帧),因此根据从网络传送装置22供给的传送帧的识别字段的值,选择需要的传送帧。作为传送帧的选择方法,可以考虑第一选择方法和第二选择方法。第一选择方法是计算(预测)接下来应接收的识别字段的值并选择识别字段为计算出的值的传送帧的选择方法。第二选择方法是将识别字段为与已接收的传送帧相同的值的传送帧丢弃(选择识别字段的值不同的传送帧)的选择方法。
第2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5中,作为帧的第一选择方法,使用与发送侧相同的计算方法(主网络传送装置的帧设定部计算下一个传送帧的识别字段的值的计算方法),根据之前选择(接收)的传送帧的识别字段的值来计算接下来应选择(接收)的识别字段的值。若接收到传送帧,则终端装置5选择具有与计算出的下一个识别字段的值一致的识别字段的值的传送帧,并丢弃除此之外的传送帧。
例如,设主网络传送装置1的帧设定部17针对依次输出的传送帧,将识别字段的值加“1”。在这样的情况下,若之前选择的传送帧的识别字段的值为“10”,则终端装置5将识别字段的值为对“10”加“1”而得到的“11”的传送帧选择为下一个传送帧,丢弃除此之外的传送帧。
此外,第2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5中,作为帧的第二选择方法,也可以将具有与选择(接收)的传送帧的识别字段的值一致的识别字段的值的传送帧丢弃,选择除此之外的传送帧。主网络传送装置1的帧设定部17对数据的内容不同的传送帧设定不同的识别字段的值。因此,若之前已选择的传送帧的识别字段的值为“10”,则终端装置5将识别字段的值为“10”的传送帧(经由其他虚拟传送路径接收到的传送帧)丢弃,选择除此之外的传送帧。
接着,对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3实施方式中,能够减轻终端装置5中的接收处理的负荷,并且能够减轻支线类传送路径的传送容量。
图8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主网络传送装置31以及网络传送装置32的结构例的图。另外,第3实施方式的网络系统是将图1所示的主网络传送装置1以及网络传送装置2替换为图8所示的主网络传送装置31以及网络传送装置32而成的结构的网络系统。
图8所示的主网络传送装置31以及网络传送装置32相当于图2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的主网络传送装置1以及网络传送装置2。图8所示的网络传送装置31、32与图2所示的网络传送装置1、2不同的是,在路线切换部12与支线类发送部13之间设置了帧选择部38。图8所示的网络传送装置31、32的帧设定部37的功能与图2所示的帧设定部17的功能不同。另外,构成为只有主网络传送装置31具有图8所示的闭塞端口4a、4b,除此之外的网络传送装置32不具有图8所示的闭塞端口4a、4b。
图9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帧设定部37所设定的传送帧的例的图。图9所示的输出帧与图3所示的输出帧相比,不同的是,在类型字段之后设置了识别字段。帧设定部37中,将从终端装置5输入的传送帧复制2个,对复制的各个传送帧附加与虚拟传送路径3a以及虚拟传送路径3b对应的vlan标签,对识别字段设定相同的值。
帧设定部37如图9所示,从一个输入帧制作第一输出帧和第二输出帧。帧设定部37针对每个传送帧,将以依照规定规则的值变化(例如,增加或减少)的值设定到识别字段。帧设定部37如图9所示,对从一个输入帧制作出的相同内容的第一、第二输出帧的识别字段设定相同的值。第一、第二输出帧经由路线切换部12输出至干线类传送路径3。第一输出帧由vlan标签所对应的虚拟传送路径3a传送,另一个的第二输出帧由vlan标签所对应的虚拟传送路径3b传送。
与干线类传送路径3连接的各网络传送装置32接收由虚拟传送路径3a传送的第一输出帧和由虚拟传送路径3b传送的第二输出帧。网络传送装置32中,由帧选择部38从接收到的传送帧中选择实际应输出至终端装置的传送帧。帧选择部38针对以与该网络传送装置32连接的终端装置5为目的地的传送帧,根据识别字段的值,选择是否为应输出至终端装置5的传送帧。帧选择部38对于选择的传送帧,删除识别字段和vlan标签后的输出至目的地的终端装置5。
如上所述,第3实施方式的网络系统中,由网络传送装置甄别应输出至终端装置的传送帧,因此不用增加连接网络传送装置与终端装置的支线类传送路径的传送容量。即,第3实施方式的网络系统中,不用增加支线类的传送路径容量,即使在传送路径的一部分上发生故障,也能够使数据可靠地到达终端装置5。
接着,对第3实施方式的网络系统的各网络传送装置32中的传送帧的选择方法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第3实施方式的网络传送装置32针对接收到的传送帧之中以与该网络传送装置连接的终端装置为目的地的传送帧,基于识别字段的值来选择是否为应输出至终端装置的传送帧。作为传送帧的选择方法,可以考虑第一选择方法和第二选择方法。第一选择方法是根据之前选择的传送帧的识别字段的值来计算(预测)接下来应接收的识别字段的值、并选择具有计算出的值的识别字段值的传送帧的选择方法。第二选择方法是将识别字段为与已接收的传送帧相同的值的传送帧丢弃(选择识别字段的值不同的传送帧)的选择方法。
适用上述第一选择方法的帧选择部38使用与发送侧相同的计算方法(主网络传送装置的帧设定部计算下一个传送帧的识别字段的值的计算方法),根据紧前选择(接收)的传送帧的识别字段的值来计算接下来应选择的识别字段的值。若接收到以与该网络传送装置32连接的终端装置5为目的地的传送帧,则帧选择部38选择具有与计算出的下一个识别字段的值一致的识别字段的值的传送帧,丢弃除此之外的传送帧。
例如,设主网络传送装置1的帧设定部17针对依次输出的传送帧,将识别字段的值加“1”。在这样的情况下,若紧前选择的传送帧的识别字段的值为“10”,则帧选择部38选择识别字段的值为对“10”加“1”而得到的“11”的传送帧,丢弃除此之外的传送帧。
此外,在适用上述第二选择方法的帧选择部38中,将具有与已选择的传送帧的识别字段的值一致的识别字段的值的传送帧丢弃,选择除此之外的传送帧。主网络传送装置1的帧设定部17对数据的内容不同的传送帧设定不同的识别字段的值。因此,若之前已选择的传送帧的识别字段的值为“10”,则终端装置5丢弃识别字段的值为“10”的传送帧(经由其他虚拟传送路径接收到的传送帧),选择除此之外的传送帧。
如上所述,在第1、第2以及第3实施方式的网络系统中,主传送装置通过多个虚拟传送路径将相同内容的数据作为多个传送帧来传送。因此,在主网络传送装置与各网络传送装置的通信中,即使在传送路径上的一部分上发生了故障,也能够通过某1个虚拟传送路径来传送传送帧,能够维持没有传送帧的丢失的传送。
例如,铁道车辆中,希望有以控制装置为中心将控制指令等数据传送至在该车辆内的各处设置的各设备(终端装置)的网络系统。若将如第1、第2以及第3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网络系统搭载于铁道车辆,则能够实现能够以简单的硬件结构(例如,利用已有的硬件的网络结构)来维持没有传送帧的丢失的传送的系统。
接着,对第4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0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网络系统的结构例的图。
图10所示的第4实施方式的网络系统构成为将图1所示的主网络传送装置1和网络传送装置2替换为主网络传送装置M和网络传送装置S(S1、S2、S3)而成的结构。另外,网络传送装置S的台数、或终端装置5的台数等并不限定于图10所示的数量。
图11是表示主网络传送装置M的结构例的图。图12是表示网络传送装置S的结构例的图。
如图11所示,主网络传送装置M具有控制部10、存储部11、路线切换部12、支线类发送部13、支线类接收部14、第一干线类接收部16a、第二干线类接收部16b、第一干线类发送部15a、第二干线类发送部15b、帧设定部41、第一帧接收部42、第二帧接收部43、帧选择部44、地址信息存储部45以及帧变换部46。控制部10、存储部11、路线切换部12、支线类发送部13、支线类接收部14、第一干线类接收部16a、第二干线类接收部16b、第一干线类发送部15a以及第二干线类发送部15b能够以与图1所示的结构相同的结构实现。
此外,如图12所示,网络传送装置S具有控制部10、存储部11、路线切换部12、支线类发送部13、支线类接收部14、第一干线类接收部16a、第二干线类接收部16b、第一干线类发送部15a、第二干线类发送部15b、帧设定部41、第一帧接收部42、第二帧接收部43、帧选择部44以及地址信息存储部45。网络传送装置S能够以在主网络传送装置M中省略帧变换部46、且路线切换部12不具有闭塞端口的结构实现。
另外,主网络传送装置M或网络传送装置S中,支线类发送部13、支线类接收部14、帧设定部41、第一帧接收部42、第二帧接收部43、帧选择部44以及地址信息存储部45也可以是多个。
以下,对第4实施方式的网络系统中的帧的传送控制的例子进行说明。
图13是概念性地表示在第4实施方式的网络系统中在主网络传送装置M以及各网络传送装置S1、S2、S3之间传送的传送帧的输入输出关系的图。
图13所示的例中,主网络传送装置M上连接有终端装置MT,网络传送装置S1、S2、S3上分别连接有终端装置T1、T2、T3。另外,图13中,将主网络传送装置M作为在功能上分割为2个的2个块来记载。图13中的左端侧的主网络传送装置M表示对属于第二vlan(vlan标签为vlan20)的地址进行处理的功能部分,图13中的右端侧的主网络传送装置M表示对属于第一vlan(vlan标签为vlan10)的地址进行处理的功能部分。此外,图13中,穿过主网络传送装置M以及网络传送装置S1、S2、S3的两个横线中的上方横线表示第一vlan(vlan标签为vlan10)的虚拟传送路径,下方横线表示第二vlan(vlan标签为vlan20)的虚拟传送路径。
本网络系统中,主网络传送装置M以及各网络传送装置S1、S2、S3(以下,还简称为传送装置M、S1、S2、S3)分别被赋予2个地址。这是为了防止在网络系统内在相同的vlan内相同的地址从不同的路线传送。主网络传送装置M以及各网络传送装置S1、S2、S3中,由第一帧接收部42以及第二帧接收部43使用2个地址。
各传送装置M、S1、S2、S3中,由帧设定部41设定2个传送帧,该传送帧是2个地址的传送帧。有关各传送装置M、S1、S2、S3以及与各传送装置连接的各终端装置MT、T1、T2、T3的地址信息存储在地址信息存储部45中。例如,地址信息存储部45将如下信息作为地址信息来存储,该信息表示:针对还包括自己的传送装置在内的其他所有的传送装置赋予的2个地址和与各传送装置连接的各终端装置的地址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图13所示的例中,在各网络传送装置S1、S2、S3的下方记载的A1和B1、A2和B2、A3和B3表示对与各网络传送装置S1、S2、S3连接的各终端装置T1、T2、T3分配的2个地址。此外,在图13所示的例中,在主网络传送装置M的下方记载的MA以及MB表示对与主网络传送装置M连接的终端装置MT分配的2个地址。
各终端装置MT、T1、T2、T3将向其他终端装置传送的传送帧通过支线类传送路径6输出至各传送装置M、S1、S2、S3。各传送装置M、S1、S2、S3通过支线类接收部14接收从终端装置MT、T1、T2、T3输入的传送帧,并输入到帧设定部41。帧设定部41基于地址信息存储部45所存储的地址信息,对输入的传送帧(输入帧)中的地址(目的地地址、发送源地址)进行变换而制作2个传送帧(输出帧)。
另外,第4实施方式的网络系统中,对由各终端装置MT、T1、T2、T3发送的以其他终端装置为目的地的传送帧(向网络传送装置M、S1、S2、S3发送的传送帧),设定表示自身的终端装置的“MT”、“T1”、“T2”、“T3”(发送源的终端装置的地址)作为发送源地址,设定表示作为目的地的终端装置的“MT”、“T1”、“T2”、“T3”(目的地的终端装置的地址)作为目的地地址。
图14是表示存储在地址信息存储部45中的地址信息的例的图。图14所示的例中,设定有与vlan标签建立对应的各终端装置的地址(目的地地址以及发送源地址)。帧设定部41参照如图14所示的地址信息,判别与vlan标签对应的发送源地址和目的地地址。例如,若参照图14所示的地址信息,则各传送装置的帧设定部41针对从终端装置5输入的传送帧,能够制作变换为与vlan10对应的发送源地址以及目的地地址的第一输出帧、以及变换为与vlan20对应的发送源地址以及目的地地址的第二输出帧。
这里,说明从与网络传送装置S1连接的终端装置T1向与网络传送装置S3连接的终端装置T3传送传送帧的情况。
图15是表示从1个输入帧制作出的2个输出帧(第一、第二输出帧)的例的图。
各传送装置的帧设定部41将通过支线类传送路径6从终端装置输入的传送帧复制2个。帧设定部41针对复制的2个传送帧,制作分别变更目的地地址以及发送源地址、并附加了vlan标签以及识别字段而成的2个输出帧。
在图15所示的例中,将发送源为终端装置T1、目的地为终端装置T3的传送帧作为输入帧,将vlan标签作为“vlan10”制作第一输出帧,将vlan标签作为“vlan20”制作第二输出帧。另外,在图15所示的例中,设想了参照图14所示的地址信息制作2个输出帧的情况。帧设定部41将制作的2个输出帧输出至路线切换部12。路线切换部12将第一输出帧通过vlan10传送,将第二输出帧通过vlan20传送。
这里,作为虚拟传送路径而设定vlan10和vlan20,vlan10为逆时针,vlan20为顺时针,在环侧的网络中进行传送。vlan10中,将主网络传送装置M以及3个网络传送装置S1、S2、S3的地址分别设为MA以及A1、A2、A3。vlan20中,将主网络传送装置M以及3个网络传送装置S1、S2、S3的地址分别设为MB以及B1、B2、B3。
在这样的设定中,网络传送装置S1从终端装置T1输入以终端装置T3为目的地的传送帧(图15所示的输入帧)。在该情况下,帧设定部41对输入帧附加vlan标签“vlan10”并将目的地地址变更为“A3”,将发送源地址变更为“A1”来制作第一输出帧,并且对输入帧附加vlan标签“vlan20”并将目的地地址设为“A3”,将发送源地址设为“B1”来制作第二输出帧。
即,网络传送装置S1的帧设定部41将经由支线类传送路径6从终端装置T1输入的传送帧(输入帧)复制为2个传送帧。网络传送装置S1的帧设定部41对于复制的2个传送帧中的一方的传送帧,将作为目的地地址的“T3”变更为与vlan10对应的终端装置T3的地址“A3”,将作为发送源地址的“T1”变更为与vlan10对应的终端装置T1的地址“A1”。
此外,帧设定部41对于复制的2个传送帧中的另一方传送帧,将作为目的地地址的“T3”变更为与vlan20对应的终端装置T3的地址“A3”,将作为发送源地址的“T1”变更为与vlan20对应的终端装置T1的地址“B1”。
对发送源地址为“A1”的传送帧,附加“vlan10”作为vlan标签,对发送源地址为“B1”的传送帧,附加“vlan20”作为vlan标签。进而,对2个传送帧的识别字段设定相同的值而制作第一、第二输出帧。这2个输出帧通过网络传送装置S1的路线切换部12输出至干线类传送路径3。
vlan标签为“vlan10”的第一输出帧从网络传送装置S1以逆时针方向在第一vlan(vlan10)中被传送,并经由网络传送装置S2到达网络传送装置S3。网络传送装置S3通过第一帧接收部42接收第一输出帧。网络传送装置S3上连接有地址“A3”的终端装置T3。因此,网络传送装置S3通过帧选择部44甄别是否选择所接收到的第一输出帧。在选择该帧的情况下,帧选择部44将该传送帧输出至地址“A3”的终端装置T3。另外,关于帧的选择方法,在后面进行说明。
vlan标签为“vlan20”的第二输出帧从网络传送装置S1以顺时针方向在第二vlan(vlan20)中被传送,并到达主网络传送装置M。主网络传送装置M中,将接收到的传送帧输入至帧变换部46。帧变换部46变更所输入的传送帧的vlan标签。
图16是表示帧变换部46进行的vlan标签的变换(变更)处理的图。如图16所示,帧变换部46对于vlan标签为“vlan20”的传送帧,将vlan标签变更为“vlan10”。vlan标签变更为“vlan10”的传送帧通过由作为逆时针方向的传送路径的虚拟传送路径3a构成的第一vlan传送,到达网络传送装置S3,由具有地址“A3”的终端装置T3接收。
由于构成为这样的结构,第一输出帧和第二输出帧能够分别到达网络传送装置S3,并输出至与网络传送装置S3连接的具有地址“A3”的终端装置T3。其中,第一输出帧和第二输出帧是保存了相同内容的数据的传送帧,识别字段的值相同。网络传送装置S3接收2个内容相同的2个传送帧(第一、第二输出帧),由帧选择部44选择实际应输出至终端装置的传送帧。
接着,对帧选择部44进行的传送帧的选择方法进行说明。
帧选择部44基于接收到的传送帧的识别字段的值,对接收到的传送帧进行选择或丢弃。作为传送帧的选择方法,可以适用在第3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帧的选择方法。例如,将传送帧的识别字段的值,按依次输出的每个传送帧设定为以依照某规则的值增加或减少的值。在该情况下,帧选择部44中能够基于识别字段的值,丢弃相同内容的传送帧,或选择连续的传送帧。
例如,作为传送帧的第一选择方法,帧选择部44中可以适用以下方法:根据之前选择的传送帧的识别字段的值,计算(预测)接下来应接收的识别字段的值,选择具有计算出的值的识别字段值的传送帧、丢弃除此之外的传送帧。此外,作为传送帧的第二选择方法,帧选择部44可以适用以下方法:丢弃识别字段是与已选择的传送帧相同值的传送帧,选择识别字段的值不相同的传送帧。另外,作为上述传送帧的第一、第二选择方法,可以适用在第3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传送帧的第一选择方法以及第二选择方法。
接着,说明制作网络传送装置向终端装置输出的传送帧的处理。
图17是说明从所选择的传送帧制作向终端装置输出的输出帧的处理的图。
如图17所示,帧选择部44将判断为应输出至终端装置的传送帧变换为向终端装置输出用的帧。即,帧选择部44将选择的传送帧中的目的地地址变更为与支线类传送路径6连接的终端装置T3的地址“T3”,将发送源地址变更为发送源的终端装置T1的地址“T1”。进而,帧选择部44将选择的传送帧的vlan标签以及识别字段删除,制作向终端装置输出的输出帧。帧选择部44对目的地地址以及发送源地址进行变更,将删除vlan标签以及识别字段之后的传送帧通过支线类发送部13输出至终端装置。
接着,对存储于地址信息存储部45的地址信息的制作方法的例子进行说明。
关于如图14所示的地址信息,可以考虑各地址的对应关系如以下这样制作。
首先,针对与左端的网络传送装置S1连接的终端装置T1,制作与连接在顺时针方向的vlan所对应的其他传送装置M、S2、S3上的终端装置MT、T2、T3之间的地址对应关系,并制作与连接在逆时针方向的vlan所对应的其他传送装置M、S2、S3上的终端装置MT、T2、T3之间的地址对应关系。
接着,关于与网络传送装置S1右邻的网络传送装置S2连接的终端装置T2,针对网络传送装置S1以外的网络传送装置M、S3制作与连接在顺时针方向的vlan所对应的其他传送装置M、S3上的终端装置MT、T3之间的地址对应关系,并制作与连接在逆时针方向的vlan所对应的其他传送装置M、S3上的终端装置MT、T3之间的地址对应关系。这是因为,网络传送装置S2与网络传送装置S1的对应关系已被制作。
关于与网络传送装置S2右邻的网络传送装置S3连接的终端装置T3,针对网络传送装置S1、S2以外的网络传送装置M,制作与连接在顺时针方向的vlan所对应的其他传送装置M上的终端装置MT之间的地址对应关系,并制作与连接在逆时针方向的vlan所对应的其他传送装置M上的终端装置MT之间的地址对应关系。这是因为,网络传送装置S3与网络传送装置S1的对应关系以及网络传送装置S3与网络传送装置S2的对应关系已被制作。
此外,关于与主网络传送装置M连接的终端装置MT,按照每个vlan分别单独地使针对各终端装置的地址相对应。这样,能够制作表示网络系统内的每个vlan的各终端装置的地址对应关系的地址信息。
另外,图18是示出表示在与各网络传送装置S连接的终端装置为n台的情况下的各种地址对应关系的地址信息的例子的图。如图18所示,关于与任意台数的网络传送装置连接的任意台数的终端装置,也能够设定与2个vlan对应的发送源地址以及目的地地址。
如上所述,第4实施方式的网络系统中,设定由以主网络传送装置M为基点、将传送帧以逆时针方向仅传送1周的虚拟传送路径构成的第一vlan、以及由以主网络传送装置M为基点、将传送帧以顺时针方向仅传送1周的虚拟传送路径构成的第二vlan,使各网络传送装置具有与2个vlan对应的2个地址。主网络传送装置M在未被闭塞的2个虚拟传送路径的接口之间对传送帧的第一vlan的vlan标签和第二vlan的vlan标签进行交换。
由此,主网络传送装置M连接对2个环型网络的虚拟传送路径而言未被闭塞的接口之间,从而能够在2个虚拟传送路径上传送传送帧。作为其结果,在网络系统整体中,在主网络传送装置以外的任何网络传送装置S之间,都能够确保逆时针方向的传送路线和顺时针方向的传送路线,在发生故障时也能够实现没有数据的丢失的传送。
接着,对第5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9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主网络传送装置M的结构例的图,图20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网络传送装置S的结构例的图。其中,第5实施方式的网络系统整体例如可以是与图10所示的第4实施方式的网络系统相同的结构。
如图19所示,主网络传送装置M具有控制部10、存储部11、路线切换部12、支线类发送部13、支线类接收部14、第一干线类接收部16a、第二干线类接收部16b、第一干线类发送部15a、第二干线类发送部15b、帧设定部51、帧选择部52、地址信息存储部53以及帧变换部56。控制部10、存储部11、路线切换部12、支线类发送部13、支线类接收部14、第一干线类接收部16a、第二干线类接收部16b、第一干线类发送部15a以及第二干线类发送部15b能够以与图1所示的结构相同的结构实现。
此外,如图20所示,网络传送装置S具有控制部10、存储部11、路线切换部12、支线类发送部13、支线类接收部14、第一干线类接收部16a、第二干线类接收部16b、第一干线类发送部15a、第二干线类发送部15b、帧设定部51、帧选择部52以及地址信息存储部53。网络传送装置S能够以在主网络传送装置M中省略帧变换部56、且路线切换部12不具有闭塞端口4a、4b的结构实现。
帧设定部51设定从终端装置输入并向其他终端装置传送的传送帧。帧设定部51复制从终端装置输入的传送帧并对一部分进行变更,由此制作每个vlan的输出帧。帧选择部52判断是否选择所接收的传送帧。帧选择部52甄别将目的地为与该网络传送装置连接的终端装置的传送帧输出至作为目的地的终端装置还是丢弃。地址信息存储部53存储表示对该网络系统中的各终端装置的目的地地址以及发送源地址赋予的地址信息。地址信息存储部53存储表示对与各vlan建立了对应的各终端装置赋予的目的地地址以及发送源地址赋予的地址信息。
主网络传送装置M所具备的帧变换部56对输入的传送帧进行帧变换。帧变换部56连接未被闭塞的端口之间,进行用于确保在虚拟传送路径之间传送传送帧的路线的变换处理。例如,帧变换部56具有与各vlan对应的输入输出端口。各输入输出端口被分配与各vlan对应的地址(例如,“M1”、“M2”)。帧变换部56具有变换部,该变换部对被分配给各输入输出端口的地址为目的地的传送帧进行变换处理。帧变换部56中,对传送帧的vlan标签进行交换,更改发送源地址和目的地地址。
另外,主网络传送装置M或网络传送装置S中,支线类发送部13、支线类接收部14、帧设定部51、帧选择部52以及地址信息存储部53也可以是多个。
如上所述,第5实施方式的网络系统中,为了在各网络传送装置之间也确保2个传送路线,在主网络传送装置M中帧变换部56连接未被闭塞的端口之间,进行用于确保在虚拟传送路径之间传送传送帧的路线的变换处理。
以下,对第5实施方式的网络系统中的帧的传送控制的例子进行说明。
图21作为第五实施方式的网络系统的例子,是概念性地表示在主网络传送装置M以及各网络传送装置S1、S2、S3之间传送的传送帧的输入输入输出关系的图。
图21中,将主网络传送装置M作为在功能上分割为2个的2个块来记载。图21所示的左端侧的主网络传送装置M表示对属于第二vlan(vlan标签为vlan20)的地址进行处理的功能部分,图21所示的右端侧的主网络传送装置M表示对属于第一vlan(vlan标签为vlan10)的地址进行处理的功能部分。
图21所示的网络系统中,设定由2个虚拟传送路径构成的第一vlan(将vlan标签设为vlan10)和第二vlan(将vlan标签设为vlan20)。第一vlan(vlan10)由以主网络传送装置M为基点、以逆时针方向将环型网络环绕1周的虚拟传送路径构成。第二vlan(vlan20)由以主网络传送装置M为基点、以顺时针方向将环型网络环绕1周的虚拟传送路径构成。图21中,穿过主网络传送装置M以及网络传送装置S1、S2、S3的2个横线中的上方横线表示第一vlan(vlan标签为vlan10)的虚拟传送路径,下方横线表示第二vlan(vlan标签为vlan20)的虚拟传送路径。
图21所示的例中,主网络传送装置M上连接有终端装置MT作为终端装置5,各网络传送装置S1、S2、S3上分别连接有终端装置T1、T2、T3作为终端装置5。此外,与主网络装置M连接的终端装置MT的地址被设定为“MA”。与各网络传送装置S1、S2、S3连接的各终端装置T1、T2、T3的地址分别被设定为“A1”、“A2”、“A3”。针对这些各终端装置的地址信息存储在地址信息存储部53中。这样,与主网络传送装置M以及各网络传送装置S1、S2、S3连接的各终端装置分别被赋予1个地址。
进而,本网络系统中,不仅对各终端装置设定2个地址,对主网络传送装置M的帧变换部56也设定2个地址(“M1”、“M2”)。这些地址与各vlan相对应。图21所示的例中,主网络传送装置M的帧变换部56设定有被分配了地址“M1”的输入输出端口56a和被分配了地址“M2”的输入输出端口56b。此外,主网络传送装置M的帧变换部56具有对传送帧实施变换处理的变换部56c。帧变换部56的变换部56c对由一方的输入输出端口输入的传送帧实施变换处理并从另一方输入输出端口输出。
图22是表示存储在地址信息存储部53中的地址信息的例子的图。图22所示的例中,设定有与各vlan(各vlan标签)建立了对应的各终端装置的地址(目的地地址以及发送源地址)。
网络传送装置S1、S2、S3的帧设定部51参照存储在地址信息存储部53中的地址信息,根据从支线类传送路径6输入的传送帧,制作2个输出帧。
帧设定部51参照如图22所示的地址信息,设定向各vlan输出的输出帧中的目的地地址和发送源地址。例如,若参照图22所示的地址信息,则帧设定部51能够设定根据从终端装置输入的传送帧而制作的向第一vlan(vlan10)输出的传送帧中的目的地地址以及发送源地址,还能够设定向第二vlan(vlan20)输出的输出帧中的目的地地址以及发送源地址。
这里,说明从与网络传送装置S1连接的终端装置T1向与网络传送装置S3连接的终端装置T3传送传送帧的情况。
图23是表示网络传送装置S1根据从终端装置T1输入的传送帧(输入帧)而制作的2个传送帧(第一、第二输出帧)的例子的图。
网络传送装置S1的帧设定部51将通过支线类传送路径6从终端装置T1输入的传送帧复制2个。帧设定部51根据复制的2个传送帧,制作向2个vlan输出的第一、第二输出帧。图23中表示了根据发送源为终端装置T1且目的地为终端装置T3的输入帧,制作将vlan标签设为“vlan10”的第一输出帧和将vlan标签设为“vlan20”的第二输出帧的例子。帧设定部51将制作的2个输出帧输出至路线切换部12。路线切换部12将第一输出帧通过vlan10传送,将第二输出帧通过vlan20传送。
在图23所示的例中,设想了参照图22所示的地址信息来制作2个输出帧的情况。
帧设定部51不变更输入帧中的目的地地址(“A3”)以及发送源地址(“A1”),附加“vlan10”作为vlan标签,对识别字段附加值“10”,由此制作第一输出帧。另外,关于第一输出帧,重新计算FCS,FCS更新为重新计算的值。该第一输出帧由网络传送装置S1的路线切换部12输出至干线类传送路径3的第一vlan。
此外,帧设定部51将输入帧中的目的地地址从“A3”变更为“M1”、将发送源地址保持“A1”不变、附加“vlan20”作为vlan标签、对识别字段附加与第一输出帧的识别字段相同的值“10”,来作为第二输出帧。进而,帧设定部51在将输入帧中的目的地地址从“A3”变更为“M1”后的帧中,将原目的地地址“A3”追加到识别字段的后面(也可以认为是数据部的开头),由此制作第二输出帧。另外,关于第二输出帧,也重新计算FCS,将FCS更新为重新计算的值。该第二输出帧由网络传送装置S1的路线切换部12输出至干线类传送路径3的第二vlan。
vlan标签为“vlan10”的第一输出帧从网络传送装置S1以逆时针方向在第一vlan(vlan10)中被传送,经由网络传送装置S2到达网络传送装置S3。网络传送装置S3通过第一帧接收部42接收第一输出帧。网络传送装置S3上连接有地址“A3”的终端装置T3。因此,网络传送装置S3通过帧选择部52甄别是否选择所接收的第一输出帧。在选择该第一输出帧的情况下,帧选择部52将该帧变换为向终端装置输出用的传送帧,并输出至地址“A3”的终端装置T3。另外,关于帧的选择方法,在后面进行说明。
vlan标签为“vlan20”的第二输出帧从网络传送装置S1以顺时针方向在第二vlan(vlan20)中被传送,并到达主网络传送装置M。主网络传送装置M中,通过帧变换部56的被分配了地址“M1”的输入输出端口56a输入所接收的目的地地址“M1”的传送帧。帧变换部56对输入的传送帧(第二输出帧)中的vlan标签以及目的地地址等进行变更。
图24是表示帧变换部56进行的帧变换(变更)处理的图。如图24所示,帧变换部56具有与各vlan对应的输入输出端口56a以及56b。图24所示的例中,输入输出端口56a被赋予“M1”作为来自其他装置的目的地地址。因此,输入输出端口56a输入由主网络传送装置M输入的传送帧之中目的地地址为“M1”的传送帧。输入输出端口56b被分配“M2”作为发送源地址。因此,输入输出端口56b输出由变换部56c进行帧变换处理后的、发送源地址为“M2”的传送帧。
另外,输入输出端口56b被分配“M2”,作为来自其他装置的目的地地址。因此,输入输出端口56b输入由主网络传送装置M输入的传送帧之中目的地地址为“M2”的传送帧。此外,输入输出端口56a输出由变换部56c进行帧变换处理后的发送源地址为“M1”的传送帧。
如图24所示,帧变换部56针对vlan标签为“vlan20”的传送帧,将vlan标签变更为“vlan10”。帧变换部56将作为目的地地址的“M1”变更为设定于识别字段之后(数据部的开头)的地址“A3”。将设定在识别字段之后(数据部的开头)的“A3”删除。进而,帧变换部56将发送源地址从“A1”变更为“M2”。
也就是说,帧变换部56针对目的地地址为“M1”、发送源地址为“A1”、vlan标签为“vlan20”、识别字段的紧后的地址信息设定为“A3”的传送帧,制作将目的地地址变更为“A3”、将发送源地址变更为“M2”、将vlan标签变更为“vlan10”、并且将识别字段的紧后的地址信息“A3”删除而得的传送帧(输出帧)。这样的输出帧由主网络传送装置M的路线切换部12在干线类传送路径中的第一vlan(vlan10)中传送。
即,针对目的地地址为“M1”(或“M2”)的传送帧,由帧变换部变更vlan标签,将目的地地址变更为保存在识别字段的紧后的最初目的地地址,将发送源地址变更为帧变换部的输出部的地址“M2”(或“M1”)来输出。因而,由主网络传送装置M的帧变换部56变换后的传送帧通过与接收时的vlan不同的vlan传送,到达作为最初的目的地的终端装置所连接的网络传送装置。
接着,对帧选择部52的传送帧的选择方法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从某网络传送装置发送的2个输出帧分别通过vlan传送至与目的地的终端装置连接的网络传送装置。网络传送装置中,每当接收以与该网络传送装置连接的终端装置为目的地的传送帧时,通过帧选择部52判断选择还是丢弃所接收的传送帧。
作为帧选择部52的传送帧的选择方法,可以适用在第3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帧的选择方法。例如,将传送帧的识别字段的值,按依次输出的每个传送帧设定为以依照某规则的值增加或减少的值。在该情况下,帧选择部52中能够基于识别字段的值,丢弃相同内容的传送帧,或者选择连续的传送帧。
作为传送帧的第一选择方法,帧选择部52可以适用以下方法:根据之前选择的传送帧的识别字段的值计算(预测)接下来应接收的识别字段的值,选择具有计算出的值的识别字段值的传送帧,丢弃除此之外的传送帧。此外,作为传送帧的第二选择方法,帧选择部52可以适用以下方法:丢弃识别字段的值与已选择的传送帧相同的传送帧,选择识别字段的值不同的传送帧。
接着,对存储于地址信息存储部53的地址信息的制作方法的例子进行说明。
关于图22所示的地址信息,可以考虑各地址的对应关系如以下这样制作。
首先,对各终端装置设定1个地址,并设定各终端装置的发送源地址。此外,对于与主网络传送装置M连接的终端装置MT,第一vlan(vlan10)以及第二vlan(vlan20)都原样设定各终端装置的地址。
vlan标签为vlan10的各终端装置的目的地地址根据传送顺序比主网络传送装置M靠前还是靠后来设定。对于从与发送源的终端装置连接的网络传送装置通过vlan10传送的传送顺序比主网络传送装置M靠前的网络传送装置上所连接的终端装置,设定分配给各终端装置的目的地地址。此外,对于通过vlan10传送的传送顺序比主网络传送装置M靠后的终端装置,将目的地地址设定为“M2”。
vlan标签为vlan20的各终端装置的目的地地址也根据传送顺序比主网络传送装置M靠前还是靠后来设定。对于从与发送源的终端装置连接的网络传送装置通过vlan20传送的传送顺序比主网络传送装置M靠前的网络传送装置上连接的终端装置,设定分配给各终端装置的目的地地址。此外,对于通过vlan20传送的传送顺序比主网络传送装置M靠后的终端装置,将目的地地址设定为“M1”。
例如,假设从与图21所示的左端的网络传送装置S1连接的终端装置T1起依次设定目的地地址。在该情况下,例如,对于与左端的网络传送装置S1连接的终端装置T1,vlan10中的终端装置T2、T3的目的地地址设定为“A2”、“A3”。此外,对于与左端的网络传送装置S1连接的终端装置T1,vlan20中的各终端装置T2、T3的目的地地址设定为“M1”。
接着,对于与右邻的网络传送装置S2连接的终端装置T2,将vlan10中的各终端装置的地址原样作为目的地地址。此外,对于与网络传送装置S2连接的终端装置T2,将与网络传送装置S1以外的网络传送装置S3连接的终端装置T3的目的地地址设定为“M1”,作为vlan20中的各终端装置的目的地地址。此外,对于网络传送装置S1的终端装置T1,仅针对vlan10将对帧变换部56的vlan10的输入部分配的地址“M2”设定为之前设定的“A1”的目的地地址。
另外,图25是示出表示将网络传送装置设为n台时的地址对应关系的地址信息的例子的图。如图25所示,网络传送装置的数量为任意台数都能够以如上方法制作的地址信息。
换而言之,对于从主网络传送装置以逆时针方向将环型网络环绕一周的虚拟传送路径(例如,vlan10),从与发送源的终端装置连接的网络传送装置观察时在逆时针方向上成为主网络传送装置的近前的网络传送装置上所连接的终端装置的目的地地址设定为对该终端装置分配的地址。
此外,对于从主网络传送装置以顺时针方向将网络环绕一周的虚拟传送路径(例如,vlan20),从与发送源的终端装置连接的网络传送装置观察时在顺时针方向上成为主网络传送装置之后的网络传送装置上所连接的终端装置的目的地地址设定为在主网络传送装置的帧变换部中对该虚拟传送路径的输入部分配的地址(例如,M1)。
此外,对于从主网络传送装置以逆时针方向将环型网络环绕一周的虚拟传送路径(例如,vlan10),与从网络传送装置观察时在顺时针方向上成为主网络传送装置之后的网络传送装置上所连接的终端装置的目的地地址设定为对该终端装置分配的地址和在主网络传送装置的帧变换部中对该虚拟传送路径的输入部分配的地址(例如,“M2”)。
如上所述,在第5实施方式的网络系统中,为了用于主网络传送装置中的帧变换而具有与2个虚拟传送路径对应的2个地址,并且使各终端装置具有1个地址。主网络传送装置针对分配为帧变换用的地址为目的地地址的传送帧,对vlan标签进行交换,将目的地地址更改为作为实际目的地的终端装置的地址,将发送源地址更改为对帧变换部分配的地址。
由此,根据第5实施方式的网络系统,对各网络传送装置之间也能够确保2个传送路线,在发生了故障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降低了在各网络传送装置间收发的数据的丢失等的传送。
接着,对第6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6实施方式是第5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因此,假设第6实施方式的网络系统为与第5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网络系统相同的结构。在上述第5实施方式的网络系统中,在帧变换部中为了进行地址变换,将表示实际目的地的终端装置的地址值设置到不同的字段来传送。
相对于此,第6实施方式的网络系统中,为了使帧变换部中的地址的更改作业省力化,将各网络传送装置根据输入帧制作的输出帧的结构进行变更,将主网络传送装置对接收到的传送帧(输出帧)实施的变换处理也进行变更。
图26是表示第6实施方式的网络系统的各网络传送装置根据输入帧制作的输出帧的结构例图。
在图26所示的例中,输入帧是从与网络传送装置S1连接的终端装置T1向与网络传送装置S3连接的终端装置T3传送的传送帧。网络传送装置S1的帧设定部51如图26所示,根据1个输入帧制作2个输出帧。
图26所示的第一输出帧从网络传送装置S1以顺时针方向通过vlan传送至网络传送装置S3。该第一输出帧具有与第5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图23所示的第一输出帧相同的结构。
图26所示的第二输出帧从网络传送装置S1经由主网络传送装置M的帧变换部56传送至网络传送装置S3。图26所示的第二输出帧包含帧变换部56应制作(输出)的传送帧。此外,图26所示的第二输出帧包含用于从网络传送装置S1传送至主网络传送装置M的帧变换部56的头部。
也就是说,网络传送装置S1的帧设定部51在输出帧的目的地为主网络传送装置的帧变换部的情况下,制作应从主网络传送装置输出的传送帧(由帧变换部变换后的传送帧),对其数据(传送帧)附加由目的地地址(“M1”)、发送源地址(“A1”)、vlan标签(“vlan20”)以及类型字段构成的头部,从而制作输出帧(第二输出帧)。
网络传送装置S1的路线切换部12将如上所述的第二输出帧通过vlan20发送至主网络传送装置M。主网络传送装置M中,由帧变换部56接收上述第二输出帧。帧变换部56如图27所示,将接收到的第二输出帧中的头部删除并重新计算FCS,从而制作要由vlan10传送的传送帧(输出帧)。
如上所述,根据第6实施方式,主网络传送装置M的帧变换部56中仅通过头部的删除和FCS(传送帧校验序列)的重新计算就能够制作输出帧。作为其结果,能够减少主网络传送装置M中的处理。
另外,在第6实施方式的网络系统中,各网络传送装置中也能够通过与第3或第5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传送帧的选择方法,来从接收到的传送帧中甄别向终端装置输出的帧。
接着,对第7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28是表示第7实施方式的主网络传送装置M的结构例的图,图29是表示第7实施方式的网络传送装置S的结构例的图。其中,第7实施方式的网络系统整体例如也可以为与图10所示的第4实施方式的网络系统相同的结构。
如图28所示,网络传送装置M具有控制部10、存储部11、路线切换部12、支线类发送部13、支线类接收部14、第一干线类接收部16a、第二干线类接收部16b、第一干线类发送部15a、第二干线类发送部15b、帧设定部71、帧选择部72、地址信息存储部73、帧变换部76以及第二地址信息存储部77。控制部10、存储部11、路线切换部12、支线类发送部13、支线类接收部14、第一干线类接收部16a、第二干线类接收部16b、第一干线类发送部15a以及第二干线类发送部15b能够以图1所示的结构相同的结构实现。
此外,如图29所示,网络传送装置S具有控制部10、存储部11、路线切换部12、支线类发送部13、支线类接收部14、第一干线类接收部16a、第二干线类接收部16b、第一干线类发送部15a、第二干线类发送部15b、帧设定部71、帧选择部72以及地址信息存储部73。网络传送装置S能够以在主网络传送装置M中省略帧变换部76以及第二地址信息存储部77、且路线切换部12不具有闭塞端口4a、4b的结构来实现。
帧设定部71设定从终端装置输入的应传送至其他终端装置的传送帧。帧设定部71将从终端装置输入的传送帧复制并对一部分进行变更,从而制作每个vlan的输出帧。帧选择部72判断是否选择所接收到的传送帧。帧选择部72甄别将以与该网络传送装置连接的终端装置为目的地的传送帧输出至该终端装置还是丢弃。
地址信息存储部73存储表示对该网络系统中的各终端装置赋予的目的地地址、与目的地地址对应的记号信息(目的地地址记号)、以及发送源地址的地址信息。地址信息存储部73存储表示对与各vlan建立了对应的各终端装置赋予的目的地地址、目的地地址记号、以及发送源地址的地址信息。
主网络传送装置M所具备的第二地址信息存储部77存储将目的地地址与目的地地址记号建立对应而成的信息(目的地地址和目的地地址记号的变换信息)。主网络传送装置M所具备的帧变换部76参照存储在第二地址信息存储部77中的变换信息,对输入的传送帧进行帧变换。帧变换部76与图24所示的结构同样,具有与各vlan对应的输入输出端口,各输入输出端口被分配地址(例如,“M1”、“M2”)。
帧变换部76对分配到输入输出端口的地址为目的地的传送帧进行变换处理。帧变换部76将未被闭塞的端口之间连接并进行用于确保在虚拟传送路径之间传送传送帧的路线的变换处理。例如,帧变换部76针对传送帧,对vlan标签进行交换,更改发送源地址和目的地地址。
图30是表示第7实施方式的网络系统的各网络传送装置根据输入帧制作的2个输出帧的例子的图。
在图30所示的例中,输入帧是从与网络传送装置S1连接的终端装置T1向与网络传送装置S3连接的终端装置T3的传送帧。网络传送装置S1的帧设定部71如图30所示,根据1个输入帧制作2个输出帧。
图30所示的第一输出帧从网络传送装置S1通过顺时针方向的vlan传送至网络传送装置S3。第一输出帧具有与第5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图23所示的第一输出帧相同的结构。
图30所示的第二输出帧从网络传送装置S1经由主网络传送装置M的帧变换部76传送至网络传送装置S3。图30所示的第二输出帧与第5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图23所示的第二输出帧不同的是,实际目的地地址的设定。即,图30所示的第二输出帧中,在识别字段之后(数据部的开头)不是附加作为实际目的地的终端装置的地址本身,而是附加对该终端装置的地址进行记号化而成的目的地地址记号。
对各终端装置的地址进行记号化而成的目的地地址记号与各目的地地址建立对应而存储于地址信息存储部73以及第二地址信息存储部77。例如,各终端装置的地址通过记号化能够减少到6octet以下。此外,在网络系统中,若应分配的目的地地址的数量(例如,终端装置的台数)为256个以下,则各目的地地址能够用1octet(8bit)记号化。
图31是表示第7实施方式的主网络传送装置的帧变换部76进行的帧变换处理的例的图。
图30所示的第二输出帧从网络传送装置S1输出至主网络传送装置M。主网络传送装置M中,通过帧变换部76输入目的地地址被设定为“M1”的第二输出帧。帧变换部76中,如图31所示,将输入的传送帧变换为输出帧并再次输出。
即,帧变换部76基于存储在第二地址信息存储部77中的变换信息,将在接收到的传送帧的识别字段之后(数据部的开头)附加的目的地地址记号变换为实际目的地地址。若将目的地地址记号变换为实际目的地地址,则帧变换部76将接收到的传送帧中的目的地地址改写为从目的地地址记号变换后的目的地地址。此外,帧变换部76将接收到的传送帧中的发送源地址改写为“M1”,对vlan标签进行交换(将vlan20变更为vlan10)。
进而,帧变换部76更改目的地地址、发送源地址、vlan标签,并且针对将附加在识别字段之后(数据部的开头)的目的地地址记号删除后的帧,重新计算FCS,将FCS的值改写为重新计算的值。帧变换部76将通过上述处理制作的帧作为输出帧(变换后的传送帧)输出至路线切换部12。路线切换部12中,将变换后的传送帧按照其vlan标签输出至干线类传送路径的虚拟传送路径。
另外,帧选择部72中,能够适用上述第3或第5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传送帧的选择方法。即,如果传送帧的识别字段的值设定为按依次输出的每个传送帧以依照某规则的值增加或减少的值,则帧选择部72中能够基于识别字段的值,丢弃相同内容的传送帧,或选择连续的下一个传送帧。
例如,帧选择部72也可以适用传送帧的第一选择方法,该第一选择方法是,根据之前选择的传送帧的识别字段的值来计算(预测)接下来应接收的识别字段的值,选择具有计算出的值的识别字段值的传送帧,丢弃除此之外的传送帧。此外,帧选择部72可以适用传送帧的第二选择方法,该第二选择方法是,丢弃识别字段与已选择的传送帧相同的传送帧,选择识别字段的值不相同的传送帧。
如上所述,第7实施方式中,对将主网络传送装置的帧变换部设定为目的地地址的传送帧附加将实际目的地地址进行记号化而成的目的地地址记号。由此,能够使表示实际目的地地址的信息变短,传送帧本身的长度也能够变短。其结果,能够削减网络系统中传送的传送容量。
如以上所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网络系统中,通过环型网络连接多个传送装置,并设定在环型网络上以第一方向进行数据传送的第一虚拟传送路径和以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进行数据传送的第二虚拟传送路径,从而确保2种虚拟传送路径。由此,各实施方式的网络系统中,即使在网络传送路径的一部分上发生故障,也能够确保没有数据的丢失的传送。
此外,在将已有的网络系统变更为上述的网络系统的情况下,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网络系统也能够将已有的传送路径通过虚拟传送路径进行双重化,因此能够以低成本导入。此外,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帧设定部、帧选择部、帧接收部、地址信息存储部或帧变换部等能够通过将通用的装置后附于已有的传送装置来实现,能够以低成本容易地导入。
此外,各网络传送装置中,针对接收到的传送帧之中以与支线类传送路径连接的终端装置为目的地的传送帧,甄别是否是必要的传送帧,并仅将选择为必要的传送帧的传送帧输出至终端装置。由此,在与各网络传送装置连接的终端装置中仅能够接收甄别出的传送帧,因此终端装置本身的处理能力可以不高,且能够适用通用的装置作为终端装置。
例如,在铁道车辆上搭载有监视器以及制动器等的控制系统的设备、对设备的状态进行监视的监视器类的设备、或对门进行控制的设备等的终端设备。进而,在铁道车辆上有时还搭载车内监视用的映像摄影装置或作为旅客服务的数据通信用设备等的终端设备。在铁道车辆内,在上述的各终端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送,因此能够构建作为主网络传送装置发挥功能的控制装置经由网络传送装置与各终端装置连接而成的网络系统。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网络系统不需要在物理上将传送路径进行双重化,而能够在铁道车辆内使用已设的传送路径容易地构建。即,根据各实施方式,能够以低成本导入使用铁道车辆中的已设的传送路径通过两个虚拟传送路径将数据传送容易地双重化而成的网络系统。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网络系统的适用范围不限定于铁道车辆内的网络系统,还能够适用于以环型构建的各种用途的网络系统。例如,在工场中的用于实现自动化的工业用的网络系统中,要求数据的丢失少且能够以低成本导入的环型网络系统。本实施方式的网络系统还能够以低成本容易地应用于如上所述的工业用的网络系统。
另外,各实施方式的网络系统是将主传送装置和多个传送装置以环型网络连接而成的系统。主传送装置具有将以顺时针方向传送数据的第一虚拟传送路径闭塞的第一闭塞端口、以及将以逆时针方向传送数据的第二虚拟传送路径闭塞的第二闭塞端口。各传送装置制作对从所连接的终端装置输入的传送帧附加了表示第一虚拟传送路径的第一标签而成的第一传送帧、以及对从终端装置输入的传送帧附加了表示第二虚拟传送路径的第二标签而成的第二传送帧。各传送装置通过第一虚拟传送路径传送第一传送帧,通过第二虚拟传送路径传送第二传送帧。
进而,也可以是,上述实施方式的各传送装置对各传送帧追加识别字段并输出,上述识别字段记载有按照规定规则增加或减少的值。
进而,也可以是,上述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取得经由传送装置接收到的传送帧的识别字段的值,利用追加上述识别字段的方法预测接下来应接收的上述识别字段的值,选择接下来接收的传送帧之中具有与上述预测结果一致的上述识别字段的值的传送帧,丢弃除此之外的传送帧。
进而,也可以是,上述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取得经由传送装置接收到的传送帧的识别字段的值,丢弃接下来接收的传送帧之中具有与上述识别字段的值相同的上述识别字段的值的传送帧,选择除此之外的传送帧。
进而,也可以是,上述实施方式的传送装置取得所接收到的传送帧的识别字段的值,利用追加上述识别字段的方法预测接下来应接收的上述识别字段的值,选择接下来接收的传送帧之中具有与上述预测结果一致的上述识别字段的值的传送帧,丢弃除此之外的传送帧。
进而,也可以是,上述实施方式的传送装置取得所接收到的传送帧的识别字段的值,丢弃接下来接收的传送帧之中具有与上述识别字段的值相同的上述识别字段的值的传送帧,选择除此之外的传送帧。
此外,第4实施方式的网络系统是将主传送装置和多个传送装置以环型网络连接而成的系统。主传送装置以及传送装置具有与第一虚拟传送路径对应的地址和与第二虚拟传送路径对应的地址。主传送装置在接收到被附加了表示第一虚拟传送路径的第一标签而成的传送帧的情况下,输出将上述第一标签变更为表示第二虚拟传送路径的第二标签而成的发送帧,在接收到被附加了第二标签而成的传送帧的情况下,输出将上述第二标签变更为第一标签而成的发送帧。各传送装置制作第一传送帧和第二传送帧,并分别输出第一传送帧和第二传送帧,上述第一传送帧是对从所连接的终端装置输入的传送帧附加第一标签、并且将目的地以及发送源的地址变更为与第一虚拟传送路径对应的地址而成的传送帧,上述第二传送帧是对从终端装置输入的传送帧附加第二标签、并且将目的地以及发送源的地址变更为与第二虚拟传送路径对应的地址而成的传送帧。此外,传送装置根据上述识别字段将接收到的传送帧之中目的地地址与连接于该传送装置的终端装置的地址一致的传送帧选择或丢弃,将选择的传送帧输出至与上述传送装置连接的终端装置。
进而,第4实施方式的传送装置具有存储部,该存储部存储该传送装置所连接的终端装置的地址与该传送装置的地址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其他传送装置所连接的终端装置的地址与其他传送装置的地址之间的对应关系。传送装置基于存储在存储部中的地址的对应关系来变更从终端装置输入的传送帧中的发送源地址以及目的地地址,进而,分别输出追加了识别字段后的第一及第二传送帧,上述识别字段记载有按照规定规则增加或减少的值。
进而,也可以是,上述第4实施方式的传送装置取得所接收到的传送帧之中目的地地址与该传送装置的地址一致的传送帧的识别字段的值,利用追加上述识别字段的方法预测接下来应接收的上述识别字段的值,选择接下来接收到的目的地地址与该网络传送装置的地址一致的传送帧之中具有与上述预测结果一致的上述识别字段的值的传送帧,丢弃除此之外的传送帧。
进而,也可以是,上述第4实施方式的传送装置取得所接收到的传送帧之中目的地地址与该传送装置的地址一致的传送帧的识别字段的值,丢弃接下来接收到的目的地地址与该网络传送装置的地址一致的传送帧之中具有与上述识别字段的值相同的上述识别字段的值的传送帧,选择除此之外的传送帧。
此外,第5实施方式的网络系统是具有主传送装置和多个传送装置的环型网络。主传送装置以及传送装置具有与第一虚拟传送路径对应的地址和与第二虚拟传送路径对应的地址。主传送装置在接收到被附加了表示第一虚拟传送路径的第一标签而成的传送帧的情况下,针对接收到的传送帧,将上述第一标签变更为表示第二虚拟传送路径的第二标签,并将发送源地址以及目的地地址变更为属于上述第二虚拟传送路径的地址。此外,主传送装置在接收到被附加了上述第二标签而成的传送帧的情况下,针对接收到的传送帧,将上述第二标签变更为上述第一标签,并将发送源地址以及目的地地址变更为属于上述第一虚拟传送路径的地址。主传送装置将变更为第二标签而成的传送帧输出至第二虚拟传送路径,将变更为第一标签而成的传送帧输出至第一虚拟传送路径。传送装置根据上述识别字段值,选择或丢弃接收到的传送帧之中目的地地址与连接于该传送装置的终端装置的地址一致的传送帧,将选择的传送帧输出至与该传送装置连接的终端装置。
进而,第5实施方式的传送装置制作第一传送帧和第二传送帧,该第一传送帧是对从所连接的终端装置输入的传送帧附加上述第一标签并且附加了识别字段而成的传送帧,该识别字段记载有按照规定规则增加或减少的值,该第二传送帧是对从上述终端装置输入的传送帧附加第二标签并且附加了识别字段而成的传送帧,该识别字段记载有按照规定规则增加或减少的值。传送装置将上述第一传送帧输出至第一虚拟传送路径,将上述第二传送帧输出至第二虚拟传送路径。
进而,也可以是,上述第5实施方式的传送装置取得所接收到的传送帧之中目的地地址与连接于该传送装置的终端装置的地址一致的传送帧的识别字段的值,利用追加上述识别字段的方法预测接下来应接收的上述字段的值,选择接下来接收的传送帧之中具有与上述预测结果一致的上述识别字段的值的传送帧,丢弃除此之外的传送帧。
进而,也可以是,上述第5实施方式的传送装置取得所接收到的传送帧之中目的地地址与连接于该传送装置的终端装置的地址一致的传送帧的识别字段的值,丢弃接下来接收的传送帧之中具有与上述识别字段的值相同的上述识别字段的值的传送帧,选择除此之外的传送帧。
此外,第6实施方式的网络系统是将主传送装置与多个传送装置以环型网络连接而成的系统。主传送装置以及传送装置具有与第一虚拟传送路径对应的地址和与第二虚拟传送路径对应的地址。传送装置复制从所连接的终端装置输入的传送帧。传送装置制作第一传送帧,该第一传送帧是对复制的传送帧中的一方的传送帧附加了表示第一虚拟传送路径的第一标签或表示第二虚拟传送路径的第二标签中的某个标签、以及记载有按照规定规则增加或减少的值的识别字段而成的传送帧。传送装置制作第二传送帧,该第二传送帧是对复制的传送帧中的另一方的传送帧附加了上述第一标签或上述第二标签中的与上述第一传送帧的标签不同的标签、以及记载有按照规定规则增加或减少的值的识别字段、并且将对该传送帧附加的标签的虚拟传送路径中的主传送装置的地址变更为目的地地址而成的传送帧。传送装置制作头部的数据,该头部包括与对上述第二传送帧附加的标签的虚拟传送路径不同的虚拟传送路径中的主传送装置的地址、从上述终端装置输入的传送帧的发送源地址、以及与对上述第二传送帧附加的标签的虚拟传送路径不同的虚拟传送路径的标签。传送装置输出上述第一传送帧和附加了上述头部的第二传送帧。传送装置根据上述识别字段值,选择或放弃接收到的传送帧中的目的地地址与连接于该传送装置的终端装置的地址一致的传送帧,将选择的传送帧输出至与该传送装置连接的终端装置。
进而,也可以是,上述第6实施方式的主传送装置删除被附加在接收到的传送帧之中目的地地址与该主传送装置的地址一致的传送帧上的头部,将删除上述头部后的传送帧输出至与上述接收到的虚拟传送路径不同的虚拟传送路径。
进而,也可以是,上述第6实施方式的传送装置取得所接收到的传送帧之中目的地地址与连接于该传送装置的终端装置的地址一致的传送帧的识别字段的值,利用追加上述识别字段的方法预测接下来应接收的上述识别字段的值,选择所接收到的传送帧之中具有与上述预测结果一致的上述识别字段的值的传送帧,丢弃除此之外的传送帧。
进而,也可以是,上述第6实施方式的传送装置取得所接收到的传送帧之中目的地地址与连接于该传送装置的终端装置的地址一致的传送帧的识别字段的值,丢弃接下来接收的传送帧之中具有与上述识别字段的值相同的上述识别字段的值的传送帧,选择除此之外的传送帧。
此外,第7实施方式的网络系统是将主传送装置和多个传送装置以环型网络连接而成的系统。主传送装置以及传送装置具有存储器,该存储器被赋予与第一虚拟传送路径对应的地址和与第二虚拟传送路径对应的地址,且将各地址与将各地址记号化而成的值建立对应来存储。传送装置复制从所连接的终端装置输入的传送帧,制作第一传送帧,该第一传送帧是对复制传送帧而成的传送帧中的一方的传送帧附加表示第一虚拟传送路径的第一标签或表示第二虚拟传送路径的第二标签中的某个标签、以及记载有按照规定规则增加或减少的值的识别字段而成的传送帧。传送装置制作第二传送帧,该第二传送帧是对复制传送帧而成的传送帧中的另一方的传送帧附加上述第一标签或上述第二标签中的与上述第一传送帧不同的标签、记载有按照规定规则增加或减少的值的识别字段、以及将从终端装置输入的传送帧的目的地地址变更为将对该传送帧附加的标签的虚拟传送路径中的地址进行记号化而成的值后的字段、并且将所附加的标签的虚拟传送路径中的上述主传送装置的地址设为目的地地址而成的传送帧。传送装置分别输出上述第一传送帧上述第二传送帧。传送装置根据上述识别字段值,选择或丢弃所接收到的传送帧之中目的地地址与连接于该传送装置的终端装置的地址一致的传送帧,将选择的传送帧输出至与该传送装置连接的终端装置。
进而,也可以是,第7实施方式的主传送装置在接收到的传送帧中将表示虚拟传送路径的标签变更为表示不同的虚拟传送路径的标签,将发送源地址变更为变更后的虚拟传送路径中的该主传送装置的地址,将目的地地址变更为从上述字段的记号化后的值变换而得的地址,进而,输出将上述记号化字段删除后的传送帧。
进而,也可以是,上述第7实施方式的传送装置取得所接收到的目的地地址与连接于该传送装置的终端装置的地址一致的传送帧的识别字段的值,利用追加上述识别字段的方法预测接下来应接收的上述识别字段的值,选择接下来接收的传送帧之中具有与上述预测结果一致的上述识别字段的值的传送帧,丢弃除此之外的传送帧。
进而,也可以是,上述第7实施方式的传送装置取得通过虚拟传送路径接收到的目的地地址与连接于该传送装置的终端装置的地址一致的传送帧的字段的值,丢弃接下来接收的传送帧之中具有与上述字段的值相同的上述字段的值的传送帧,选择除此之外的传送帧。
说明了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而提示的,并没有要限定发明的范围的意图。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的各种方式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于发明的范围及主旨内,并且包含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发明和与其等效的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网络系统,具有一个主传送装置、多个传送装置、以及由第一虚拟传送路径和第二虚拟传送路径形成的环型的网络,上述第一虚拟传送路径以第一方向传送在上述主传送装置及上述多个传送装置之间收发的传送帧,上述第二虚拟传送路径以与该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传送上述传送帧,
上述主传送装置具有:
闭塞单元,使得对经由上述第一虚拟传送路径接收到的传送帧不进行中继,并且使得对经由上述第二虚拟传送路径接收到的传送帧不进行中继;
变换单元,在经由上述第一虚拟传送路径接收到传送帧时,将该传送帧中包含的传送路径信息从第一虚拟传送路径变更为第二虚拟传送路径,在经由上述第二虚拟传送路径接收到传送帧时,将该传送帧中包含的传送路径信息从第二虚拟传送路径变更为第一虚拟传送路径;以及
发送单元,将由上述变换单元变更了传送路径信息而成的传送帧发送至与接收到上述传送帧的虚拟传送路径不同的虚拟传送路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系统,
上述主传送装置和上述多个传送装置的每一个具有:
支线接口,用于经由支线传送路径与终端装置进行通信;
表存储单元,按发送目的地的每个终端装置,存储上述第一虚拟传送路径用的目的地地址以及上述第二虚拟传送路径用的目的地地址,该第一虚拟传送路径用的目的地地址以及第二虚拟传送路径用的目的地地址用于在将经由上述支线接口接收到的传送帧发送至上述第一虚拟传送路径及第二虚拟传送路径时对接收到的上述传送帧中包含的目的地地址进行改写;以及
地址改写单元,在将经由上述支线接口从上述终端装置接收到的传送帧发送至上述环型的网络时,参照上述表存储单元对发送至上述第一虚拟传送路径的传送帧及发送至上述第二虚拟传送路径的传送帧中的至少一方进行目的地地址的改写。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网络系统,
上述地址改写单元在对发送至上述第一虚拟传送路径的传送帧及发送至上述第二虚拟传送路径的传送帧中的至少一方进行了目的地地址的改写的情况下,将改写前的目的地地址附加给传送帧的除了地址区域以外的区域;
在从上述第一虚拟传送路径及上述第二虚拟传送路径接收到的传送帧的除了地址区域以外的区域中附加有目的地地址的情况下,上述变换单元使用该目的地地址对接收到的传送帧的目的地地址进行改写。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网络系统,
上述地址改写单元在将表明上述变换单元中的目的地变换的地址设定为传送帧的目的地地址的情况下,制作具有头部和应作为由上述变换单元变换后的帧来输出的帧数据部在内的传送帧,该头部包括目的地地址、发送源地址以及表示虚拟传送路径的传送路径信息;
在输入了具有上述头部和上述帧数据部的传送帧的情况下,上述变换单元将该传送帧变换为删除了上述头部而成的由上述帧数据部构成的传送帧。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网络系统,
上述表存储单元还存储将各终端装置的目的地地址记号化后得到的目的地地址记号;
上述地址改写单元制作代替原目的地地址而附加了将上述原目的地地址记号化后得到的目的地地址记号而成的传送帧;
在所输入的传送帧的目的地地址是表明目的地变换的地址的情况下,上述变换单元对该传送帧中的表示虚拟传送路径的传送路径信息进行变换,并且将该传送帧中的目的地地址变换为附加在该传送帧中的上述目的地地址记号所表示的上述原目的地地址。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网络系统,
上述地址改写单元对发送到上述第一虚拟传送路径的传送帧和发送到上述第二虚拟传送路径的传送帧附加识别字段,该识别字段保存有表示是相同内容的值;
上述主传送装置和上述多个传送装置的每一个还具有帧选择单元,在从其他传送装置接收到的传送帧的目的地是与该传送装置连接的终端装置的情况下,上述帧选择单元基于接收到的传送帧中包含的识别字段的值,选择是将该传送帧输出至上述终端装置还是丢弃。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网络系统,
在接收到的上述传送帧中包含的识别字段的值与已接收的传送帧中包含的识别字段的值相同的情况下,上述帧选择单元丢弃所接收到的上述传送帧。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网络系统,
上述地址改写单元设定在每次输出上述传送帧时按照规定规则变化的值,作为上述识别字段的值;
在接收到的上述传送帧中包含的识别字段的值是先到达的已接收的传送帧之后接下来应输出的传送帧中的识别字段值的情况下,上述帧选择单元选择所接收到的上述传送帧。
CN201280003414.9A 2011-02-18 2012-02-17 网络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9012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33439A JP5454947B2 (ja) 2011-02-18 2011-02-18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およびマスター伝送装置
JP2011-033439 2011-02-18
PCT/JP2012/053825 WO2012111808A1 (ja) 2011-02-18 2012-02-17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90120A CN103190120A (zh) 2013-07-03
CN103190120B true CN103190120B (zh) 2016-04-13

Family

ID=466727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03414.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90120B (zh) 2011-02-18 2012-02-17 网络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253083B2 (zh)
EP (1) EP2677700B1 (zh)
JP (1) JP5454947B2 (zh)
CN (1) CN103190120B (zh)
WO (1) WO201211180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61926B2 (ja) * 2011-06-14 2016-08-03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DE102013215811A1 (de) * 2013-08-09 2015-02-12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Steuerungssystem für ein Schienenfahrzeug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42632A (en) * 1994-03-22 1995-08-1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tale packet removal method and apparatus
US7499468B2 (en) * 2001-04-06 2009-03-03 Montgomery Jr Charles Donald Method of adapting an optical network to provide lightpaths to dynamically assigned higher priority traffic
JP2003174479A (ja) 2001-12-07 2003-06-20 Fujitsu Ltd パケット通信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2005260321A (ja) * 2004-03-09 2005-09-22 Nec Corp ラベルパスネットワークの迂回制御方式
JP4459018B2 (ja) * 2004-10-28 2010-04-28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ノード装置
JP4448467B2 (ja) * 2005-03-18 2010-04-07 富士通株式会社 伝送装置および空きラベル探索方法
JP4614931B2 (ja) * 2006-09-29 2011-01-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伝送システム
KR20080089285A (ko) * 2007-03-30 2008-10-06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이더넷 링 네트워크에서의 보호 절체 방법
CA2684623A1 (en) * 2007-04-18 2008-10-30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Failure notification in a network having serially connected nodes
US8018841B2 (en) * 2007-12-31 2011-09-13 Ciena Corporation Interworking an ethernet ring network and an ethernet network with traffic engineered trunks
JP5239774B2 (ja) * 2008-11-18 2013-07-17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ノード装置
US8149692B2 (en) * 2008-12-31 2012-04-03 Ciena Corporation Ring topology discovery mechanism
JP4817131B2 (ja) * 2009-02-03 2011-11-16 横河電機株式会社 Ip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111808A1 (ja) 2012-08-23
JP5454947B2 (ja) 2014-03-26
JP2012175261A (ja) 2012-09-10
US9253083B2 (en) 2016-02-02
EP2677700A1 (en) 2013-12-25
EP2677700A4 (en) 2015-05-27
US20130329549A1 (en) 2013-12-12
EP2677700B1 (en) 2017-09-27
CN103190120A (zh) 2013-07-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87464B (zh) 通信系统和创建拓扑信息的方法
CN106464531B (zh) 用于故障处理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1605102B (zh) 一种irf堆叠中的负载分担方法及装置
JP5104465B2 (ja) 転送装置及びパケット伝送装置
CN106301952A (zh) 一种sdn数据平面链路备份方法及装置
CN101136921A (zh) 通信装置及通信系统
CN102347905A (zh) 一种网络设备及其转发信息更新方法
CN104618221A (zh) 一种去中心化的消息服务系统
CN102111327B (zh) 信元调度方法和系统
CN105323330A (zh) 采用网络环拓扑的工业控制装置的互联网协议寻址
US2014021908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working protection switching
CN105978762A (zh) 冗余以太网数据传输设备、系统及方法
CN101729261A (zh) 环连接控制电路及方法、环式交换集线器及以太网系统
CN104579949A (zh) 网络中继系统以及交换机装置
CN103190120B (zh) 网络系统
JP4895972B2 (ja) リングプロトコル高速切替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CN106470165A (zh) 一种负载分担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
CN105144644A (zh) 通信节点、通信系统、分组处理方法和程序
CN114430295B (zh) 卫星网络链路故障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2006233B (zh) 路由选路方法及装置
CN103905338A (zh) 一种ip骨干网融合的方法及装置
CN106130895A (zh) Sdn网络故障的重路由方法及装置
JP2011228921A (ja) ネットワーク中継装置、ネットワーク中継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CN105530158B (zh) 异构光网络域间互通的控制系统
CN103248568A (zh) 路由器及其实现支持冗余无编号链路的数据转发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413

Termination date: 2018021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