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90044A - 火花塞 - Google Patents

火花塞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90044A
CN103190044A CN2011800524923A CN201180052492A CN103190044A CN 103190044 A CN103190044 A CN 103190044A CN 2011800524923 A CN2011800524923 A CN 2011800524923A CN 201180052492 A CN201180052492 A CN 201180052492A CN 103190044 A CN103190044 A CN 1031900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r end
end side
spark plug
stage portion
insul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5249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90044B (zh
Inventor
中村真衣
弓野次郎
加藤友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err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GK Spark Plu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GK Spark Plug Co Ltd filed Critical NGK Spark Plu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1900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900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900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9004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13/00Sparking plugs
    • H01T13/20Sparking plug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the electrodes or insulation
    • H01T13/36Sparking plug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the electrodes or insul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joint between insulation and body, e.g. using cement

Landscapes

  • Spark Plu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便在火花塞被细径化的情况下也可通过主体配件的铆接部来牢固地保持绝缘子的技术。火花塞(100)具备:具有从前端侧朝向后端侧缩径的锥状的后端侧台阶部(15)的绝缘子(10);具有从后端侧铆接后端侧台阶部(15)的铆接部(53)的主体配件(50)。该火花塞(100)是在将火花塞(100)投影于与轴线正交的平面上时,由后端侧台阶部(15)的外缘和铆接部(53)的内缘所包围部分的面积S大于等于5mm2且小于等于25mm2,后端侧台阶部(15)的锥状面与垂直于轴线的平面所成的角度θ1大于等于20°且小于等于60°,从铆接部(53)的基部的前端到铆接部(53)的内表面与后端侧台阶部(15)相接触部分的最前端侧的位置的沿着轴线的距离L大于等于0.4mm且小于等于1.8mm。

Description

火花塞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火花塞,尤其涉及用于在绝缘子上固定主体配件的技术。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了以内燃机的高输出化/节能化等性能提高为目的而提高内燃机的设计自由度,人们迫切期望火花塞的小型化/细径化。例如,只要能够通过使火花塞细径化而使安装火花塞的火花塞孔(plug hole)细径化的话,就可使水套(water jacket)及吸气排气口扩径化。
可是,若单纯地使火花塞细径化,则为了将绝缘子固定于主体配件而设置于主体配件的一端部的铆接部将会变小,就恐怕会发生例如漏气及绝缘子从主体配件脱落之类的问题(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5814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考虑到上述问题,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是提供一种即便在火花塞被细径化的情况下,也可通过主体配件的铆接部来牢固地保持绝缘子的技术。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的至少一部分而完成的,并可作为下面的实施方式或者应用例来实现。
[应用例1]一种火花塞,具备大致筒状的绝缘子和大致筒状的主体配件,该绝缘子具有沿着轴线的轴孔,并在外周面具有从后端侧朝向前端侧缩径的前端侧台阶部、和比所述前端侧台阶部更位于后端侧并从前端侧朝向后端侧缩径的锥状的后端侧台阶部,该主体配件具有设置于内周面并从后端侧卡定所述绝缘子的前端侧台阶部的卡定台阶部、和设置于后端部并从后端侧铆接所述绝缘子的后端侧台阶部的铆接部,该主体配件被固定于所述绝缘子的外周,所述火花塞的特征在于,在将所述火花塞投影于与所述轴线正交的平面时,由所述后端侧台阶部的外缘和所述铆接部的内缘所包围部分的面积S为5mm2以上25mm2以下,所述后端侧台阶部的锥状面与垂直于所述轴线的平面所成的角度θ1为20°以上60°以下,从所述铆接部的基部的前端到所述铆接部的内表面与所述后端侧台阶部相接触部分的最前端侧的位置的沿着所述轴线的距离L为0.4mm以上1.8mm以下。
[应用例2]在应用例1中所述的火花塞中,所述角度θ1为20°以上50°以下,所述距离L为0.8mm以上1.4mm以下。
[应用例3]在应用例1或者应用例2所述的火花塞中,在假设使所述后端侧台阶部的锥状面朝向外周方向进行延伸的情况下,该锥状面与所述铆接部的外表面相交的角度θ2为15°以上50°以下。
[应用例4]在应用例1至应用例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火花塞中,所述后端侧台阶部的最外周部分的直径为7mm以上10mm以下。
[应用例5]在应用例1至应用例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火花塞中,所述后端侧台阶部与所述铆接部的内表面经由填料而接触。
本发明除了作为上述火花塞的构成以外,还可以作为火花塞的制造方法及具备火花塞的内燃机等来构成。
发明效果
根据应用例1的火花塞,通过设上述面积S为5mm2以上25mm2以下,设上述角度θ1为20°以上60°以下,设上述距离L为0.4mm以上1.8mm以下,即便在细径化的火花塞中也可通过设置于主体配件的后端部的铆接部来牢固地保持绝缘子。
根据应用例2的火花塞,可通过设置于主体配件的后端部的铆接部更加牢固地保持绝缘子。
根据应用例3的火花塞,能使铆接部的耐松弛性得以提高。
根据应用例4的火花塞,即便在后端侧台阶部的最外周部分的直径为7mm以上10mm以下这种比较小径的火花塞中,也可通过主体配件的铆接部来牢固地保持绝缘子。
根据应用例5的火花塞,则因绝缘子的后端侧台阶部与铆接部的内表面的摩擦力增高,故可通过主体配件的铆接部更加牢固地保持绝缘子。
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火花塞的局部剖视图。
图2是表示铆接部的内表面与绝缘子的后端侧台阶部的接触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表示铆接部的内表面与绝缘子的后端侧台阶部的接触部分的放大图。
图4是表示铆接部的内表面与绝缘子的后端侧台阶部的接触部分的放大图。
图5是表示距离L、肩角度θ1与空气泄漏量的关系的图表。
图6是表示盖角度θ2与空气泄漏量的关系的图表。
图7是表示绝缘子直径D与折断发生力矩的关系的图表。
图8是表示在铆接部的内表面与后端侧台阶部之间插入了填料的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A.实施方式图1是作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火花塞100的局部部分剖视图。再者,在图1中,设火花塞100的轴线方向OD为附图中的上下方向、设下侧为火花塞100的前端侧、设上侧为后端侧来进行说明。在图1中,单点划线所示的轴线O-O的右侧表示外观前视图主视图,轴线O-O的左侧表示以通过火花塞100的中心轴的剖面将火花塞100剖切的剖视图。
火花塞100具备:作为绝缘体的绝缘子10、主体配件50、中心电极20、接地电极30和端子配件40。在主体配件50上形成有沿轴线方向OD贯通的插入孔501。绝缘子10被插入并保持于该插入孔501。中心电极20沿轴线方向OD保持在绝缘子10内所形成的轴孔12内。中心电极20的前端部向绝缘子10的前端侧露出。接地电极30接合于主体配件50的前端部(图1中的下侧的端部)。端子配件40设置于中心电极20的后端部(图1中的上侧的端部),端子配件40的后端部向绝缘子10的后端侧露出。
绝缘子10如公知那样通过烧结氧化铝等而形成,具有在轴中心形成了沿轴线方向OD延伸的轴孔12的圆筒形状。在轴线方向OD的大致中央处形成有外径最大的凸缘部19,并在比凸缘部19更靠后端侧(图1中的上侧)形成有后端侧主体部18。在凸缘部19与后端侧主体部18之间形成有从前端侧朝向后端侧缩径的锥状的后端侧台阶部15。在比凸缘部19更靠前端侧(图1中的下侧)形成有外径小于后端侧主体部18的前端侧主体部17,进而在比该前端侧主体部17还靠前端侧形成有外径小于前端侧主体部17的长脚部13。长脚部13越靠前端侧直径越小,在火花塞100被安装于内燃机的发动机缸盖200时暴露于其燃烧室。在长脚部13与前端侧主体部17之间,从后端侧朝向前端侧缩径的前端侧台阶部14形成于绝缘子10的外周面。
主体配件50是用于在内燃机的发动机缸盖200上固定火花塞100的圆筒状的配件。主体配件50以将从绝缘子10的后端侧主体部18的一部分到长脚部13的部位包围的方式保持绝缘子10。即,构成为在主体配件50的插入孔501插入绝缘子10,绝缘子10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从主体配件50的前端和后端露出。主体配件50的由低碳钢形成,并整体实施镀镍。在主体配件50的后端部设置有未图示的火花塞扳手所卡合的六角柱形状的工具卡合部51。主体配件50具备形成有螺纹牙的安装螺纹部52,该螺纹牙与内燃机的上部所设置的发动机缸盖200的安装螺纹孔201进行螺合。再者,虽然本实施方式中是主体配件50整体实施镀镍,但也可以整体实施镀锌。
在主体配件50的工具卡合部51与安装螺纹部52之间形成有凸缘状的密封部54。在安装螺纹部52与密封部54之间的螺纹颈59嵌插有将板体折弯而形成的环状的衬垫5。在将火花塞100安装于发动机缸盖200时,衬垫5在密封部54的底座面55与安装螺纹孔201的开口周缘部205之间被挤压而变形。通过该衬垫5的变形使火花塞100与发动机缸盖200间密封,以防止经由安装螺纹孔201的从内燃机内的漏气。
在比主体配件50的工具卡合部51更靠后端侧设置有薄壁的铆接部53。另外,在密封部54与工具卡合部51之间设置有与铆接部53同样薄壁的压缩变形部58。在制造时,将铆接部53朝内侧折弯以使该铆接部53的内表面接触到绝缘子10的后端侧台阶部15,并通过将该铆接部53朝前端侧进行按压以使压缩变形部58压缩变形,借助于压缩变形部58的压缩变形,使绝缘子10在主体配件50内朝向前端侧进行按压。通过该按压,绝缘子10的前端侧台阶部14经由环状的密封片8被按压到主体配件50的前端侧的内周面上所形成的卡定台阶部56,绝缘子10被保持于主体配件50内。
中心电极20是棒状电极,具有在由inconel(商标名)600等镍或者以镍为主成分的合金形成的电极母材21的内部埋设了热传导性优于电极母材21的由铜或者以铜为主成分的合金构成的芯材25的构造。通常,中心电极20是通过在形成为有底筒状的电极母材21的内部填塞芯材25,从底侧进行挤压成形并拉伸而制作。芯材25虽在主体部分形成大致恒定的外径,却在前端侧形成为越靠前端越细的形状。中心电极20的前端部分成形为朝向前端变成小径的锥状。在锥状部的前端接合有电极端头90。电极端头90为了提高耐火花消耗性,以高熔点的贵金属为主成分而形成。作为该电极端头90例如通过铱(Ir)及以Ir为主成分的Ir合金而形成。
中心电极20在轴孔12内朝向后端侧而延伸,并经由密封体4以及陶瓷电阻3而电连接到后方的端子配件40。在端子配件40上经由火花塞帽(plug cap)(图示范围外)而连接有高压电缆(图示范围外)以施加高电压。
接地电极30的电极母材由耐腐蚀性较高的金属构成,作为一例使用镍合金。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被称之为inconel(商标名)600(INC600)的镍合金。该接地电极30的母材基端部32通过焊接而接合于主体配件50的前端面。接地电极30的母材前端部31的一侧面以在轴线O上沿轴线方向OD与中心电极20的电极端头90相对的方式弯曲。而且,在该接地电极30的母材前端部31的一侧面与电极端头90的前端面之间形成火花间隙。
图2以及图3是表示铆接部53的内表面与绝缘子10的后端侧台阶部15的接触部分的放大图。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良好地维持铆接部53的内表面与绝缘子10的后端侧台阶部15的接触以提高气密性,在将铆接部53的内表面和绝缘子10的后端侧台阶部15投影于与轴线O正交的同一平面时,设由后端侧台阶部15的外缘OE和铆接部53的内缘IE所包围部分的面积S(下面称之为“投影面积S”)大于等于5mm2且小于等于25mm2。另外,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后端侧台阶部15的锥状面与垂直于轴线O的平面所成的角度之中的锐角(下面称之为“肩角度θ1”)大于等于20°且小于等于6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从铆接部53的基部的前端T1到铆接部53的内表面与后端侧台阶部15相接触部分的最前端侧的位置T2的沿着轴线O的距离L大于等于0.4mm且小于等于1.8mm。再者,肩角度θ1以及距离L更优选为肩角度θ1是20°~50°,并且距离L大于等于0.8mm且小于等于1.2mm。再者,距离L中的“铆接部53的基部的前端T1”是指在使工具卡合部51的后端侧的斜面51a和铆接部53的外表面OS假设分别延长的情况下,它们相交的交点的位置。如图4所示,在工具卡合部51的后端侧具有水平面51b而并非斜面51a的情况下,“铆接部53的基部的前端T1”设为该水平面51b与铆接部53的外表面OS的交点的位置。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在假设使后端侧台阶部15的锥状面朝向外周方向进行延伸的情况下,优选是锥状面与铆接部53的外表面OS相交的角度之中的锐角(下面称之为“盖角度θ2”)大于等于15°且小于等于50°。另外,优选是后端侧台阶部15的最外周部分的直径(下面称之为“绝缘子直径D”)大于等于7mm且小于等于10mm。
若汇总上面所说明的本实施方式中的各条件则如下面那样。
·条件1:投影面积S大于等于5mm2且小于等于25mm2
·条件2:肩角度θ1大于等于20°且小于等于60°;
·条件3:距离L大于等于0.4mm且小于等于1.8mm;
·条件4:盖角度θ2大于等于15°且小于等于50°;
·条件5:绝缘子直径D大于等于7mm且小于等于10mm。
下面,基于各种各样的评价试验的结果来说明上述这些条件的依据。
B.各种评价试验:(B1)对于条件1~3关于上述条件1、2为评价图2所示的投影面积S和图3所示的肩角度θ1而准备使这些值经过适宜变更的多个种类的火花塞,并对它们实施了基于“JIS B8031_7.5项”的气密试验。在表1中示出该气密试验的结果。在该气密试验中,在150℃气氛之中将火花塞保持了30分以后,以该状态在火花间隙附近施加1.5MPa的空气压力,并确认空气是否从火花塞(plug)的内部通过铆接部53而泄露到外部。
[表1]
Figure BDA00003123513000081
如表1所示,在本试验中,对于投影面积S为3、5、10、15、20、25、30mm2的火花塞,分别准备从10°到80°以每10°变更肩角度θ1的火花塞,并分别对其进行了上述试验。然后,对于通过铆接部53而产生了漏气的火花塞附加“×”,对于未产生漏气的火花塞附加“○”。
如表1那样,在本试验中,对于投影面积S为3mm2的火花塞,就所有的肩角度θ1而言均产生了漏气。另一方面,对于投影面积S为30mm2的火花塞,就所有的肩角度θ1而言均未产生漏气。也就是说,认为只要投影面积S确保30mm2的话就能够与肩角度θ1无关地防止漏气。另外,对于投影面积S为5~25mm2的火花塞,都是如果肩角度θ1为10~60°则不产生漏气,而对于肩角度θ1为70~80°的火花塞则产生了漏气。
根据上面的情况就能够确认,对于如上述条件1那样投影面积S大于等于5mm2且小于等于25mm2的火花塞,如果肩角度θ1大于等于10°且小于等于60°则关于漏气将发挥良好的性能。
接下来,就表1中的投影面积S为5mm2和25mm2的火花塞,分别准备从0°到40°以每5°改变肩角度θ1的火花塞,并分别对其以目视方式确认是否在铆接部53产生破裂。在表2中示出其结果。
[表2]
Figure BDA00003123513000091
如表2所示,无论对于投影面积S为5mm2的火花塞还是对于25mm2的火花塞,都在肩角度θ1小于等于15°情况下在铆接部53产生破裂,而大于等于20°就不产生破裂。因而,考虑到铆接部53的破裂,就肩角度θ1而言优选是如上述条件2那样大于等于20°。
再者,若肩角度θ1变小,则根据制造时铆接的负荷A(参照图3),铆接部53按压后端侧台阶部15的负荷Acosθ变大。因而,肩角度θ1越小就越能够以更强的力来保持绝缘子10,能够使气密性得以提高。但是,若肩角度θ1过度变小,则因铆接部53在制造时急剧地弯曲,故有时候会在铆接部53产生破裂,尽管气密性能够确保却有在强度上变得脆弱的可能性。因而,关于上述条件2的肩角度θ1,根据表1以及表2所示的试验结果规定为大于等于20°且小于等于60°,以确保气密性能和强度双方。
接着,为了进行上述条件3中的距离L的评价,对于表1中的投影面积S为5mm2和25mm2的火花塞,分别准备从0mm到0.8mm以每0.1mm改变距离L(参照图3)的火花塞,并分别对其以目视确认是否在铆接部53产生破裂。在表3中示出其结果。
[表3]
Figure BDA00003123513000101
如表3所示,无论对于投影面积S为5mm2的火花塞还是对于25mm2的火花塞,都在距离L小于等于0.3mm情况下在铆接部53产生破裂,而大于等于0.4mm就不产生破裂。这被认为是在距离L过短的情况下,铆接部53在制造时急剧地弯曲而发生破裂的缘故。因而,考虑到铆接部53的破裂,就上述条件3的距离L而言优选是大于等于0.4mm。
再者,在距离L过长的情况下,在从火花间隙侧将绝缘子10顶上去的力发挥作用时,施加于铆接部53的力矩变大,铆接部53的耐久性降低。因此,为了评价距离L的上限值,准备从0.4mm到2.4mm以每0.2mm改变距离L且进一步从20°到80°以每10°改变肩角度θ1的火花塞,并进行了上述气密试验。图5中示出其结果。
图5(A)是表示投影面积S为5mm2时的距离L、肩角度θ1与空气泄漏量的关系的图表。另一方面,图5(B)是表示投影面积S为25mm2时的距离L、肩角度θ1与空气泄漏量的关系的图表。参照这些图表,在投影面积S为5mm2以及25mm2这两种情况下,对内燃机的运转没有妨碍的范围的泄漏量(10ml/min)以下的空气泄漏量的条件是肩角度θ1为20°~60°,并且距离L大于等于0.4mm且小于等于1.8mm这种条件。该试验结果还与表1~表3所示的试验结果进行整合,确认上述条件3的距离L的上限为1.8mm。再者,在投影面积S为5mm2以及25mm2这两种情况下空气泄漏量为零的条件是肩角度θ1大于等于20°且小于等于50°,并且距离L大于等于0.8mm且小于等于1.2mm这种条件。也就是说,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可以说更优选肩角度θ1为20°~50°,并且距离L大于等于0.8mm且小于等于1.2mm。
(B2)对于条件4在上述条件4中将盖角度θ2(参照图3)规定为大于等于15°且小于等于50°。为了对盖角度θ2进行评价,对于满足上述条件1~3的火花塞(投影面积S为15mm2、肩角度θ1为40°、距离L为1.2mm),准备从5°到60°以每5°改变盖角度θ2的火花塞,并基于上述气密试验测定了这些刚出产时的空气泄漏量和进行了基于“ISO115653.4.4项”的热振动试验以后的空气泄漏量。图6中示出该测定结果。再者,在前述的热振动试验中,沿处于加热状态(约200℃)的火花塞的轴线方向和其正交方向分别每8小时供给频带为50~500Hz、扫描速度为1倍频程/min、加速度为30G的振动。
图6是表示盖角度θ2与空气泄漏量的关系的图表。如图6所示,对于刚出产时的火花塞而言,不管盖角度θ2为5°到60°中的哪个角度空气泄漏量都为零。但是,在热振动试验后,在盖角度θ2不足15°以及50°以上空气泄漏量大幅地上升。因此,若考虑到对安装火花塞的内燃机的运转没有妨碍的范围的泄漏量(10ml/min),则确认优选的是盖角度θ2规定为大于等于15°且小于等于50°。如果是这样的盖角度θ2,则能够抑制因盖角度θ2过小致使铆接部53对后端侧台阶部15的固定变弱而使耐松弛性降低的情况、或因盖角度θ2过大致使铆接部53无法将绝缘子10充分地按压而使耐松弛性降低的情况。
(B3)对于条件5在上述条件5中将绝缘子直径D(参照图2、3)规定为大于等于7mm且小于等于10mm。为了对绝缘子直径D进行评价,对于不满足上述条件1~3中的任一条件的火花塞(投影面积S为15mm2、肩角度θ1为10°、距离L为2mm)和满足上述条件1~3的火花塞(投影面积S为15mm2、肩角度θ1为40°、距离L为1.2mm),分别使绝缘子直径D从7mm到14mm以每1mm进行变化,并进行基于“JIS B8031_7.8项”的绝缘体强度试验,以测定在绝缘子发生了折断的力矩。图7中示出其结果。再者,前述的绝缘体强度试验是以标准的最大扭矩在铁制的试验夹具上紧固火花塞,并在从绝缘子的前端起5mm以内的位置以力矩臂与施加于火花塞的负荷之积为15N·m的方式逐渐地施加垂直负荷,并以目视方式检查是否发生破裂的试验。在该试验中,施加负荷的速度被限制于10mm/min以下,以使得不对火花塞施加冲击。
图7是表示绝缘子直径D与折断发生力矩的关系的图表。如图7所示,不满足上述条件1~3的火花塞,若绝缘子直径D在10mm以下则折断发生力矩急剧地变小,其值在标准值(15N·m)以下。与此相对,满足上述条件1~3的火花塞,在绝缘子直径D为7~14mm的范围内未发现折断发生力矩有明显的差,都在标准值以上。在绝缘子直径D为10mm的情况下满足上述条件1~3的火花塞与不满足上述条件1~3的火花塞的强度比约为2.5倍,在绝缘子直径D为7mm的情况下还变成6倍。也就是说,确认只要满足上述条件1~3的话,即便是绝缘子直径D为7~10mm这样比较小径的火花塞,也可确保充分的强度。
根据以上说明的各评价试验的结果,上述实施方式的火花塞100通过满足上述条件1~3能够确保绝缘子10的后端侧台阶部15与铆接部53的接触部分的强度及气密性、耐久性。另外,进一步如果满足条件1~3的话,则即便如条件5那样绝缘子直径D变小也能够充分地确保强度。另外,进一步如果满足条件4的话,就可提供对于耐松弛性而言也具有合适的性能的火花塞。
上面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这样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宗旨的范围内能够采取各种各样的构成。
例如,还可以如图8所示在铆接部53的内表面与后端侧台阶部15之间插入板状的填料16。这样一来就能够更加提高铆接部53与后端侧台阶部15之间的气密性。作为填料16,例如能够使用铁制的填料,更优选对铁制的填料实施镀镍及镀锌等电镀。这是因为通过实施电镀能够加大与实施了电镀的铆接部53之间的摩擦系数。再者,在铆接部53的内表面与后端侧台阶部15之间插入填料16的情况下,设上述距离L的后端的位置T2为铆接部53的内表面与填料16相接触的部分之中最前端侧的位置。
标号说明
3…陶瓷电阻;4…密封体;5…衬垫;8…密封片;10…绝缘子;12…轴孔;13…长脚部;14…前端侧台阶部;15…后端侧台阶部;16…填料;17…前端侧主体部;18…后端侧主体部;19…凸缘部;20…中心电极;21…电极母材;25…芯材;30…接地电极;31…母材前端部;40…端子配件;50…主体配件;51…工具卡合部;52…安装螺纹部;53…铆接部;54…密封部;55…底座面;56…卡定台阶部;58…压缩变形部;59…螺纹颈;90…电极端头;100…火花塞;200…发动机缸盖;201…安装螺纹孔;205…开口周缘部;501…插入孔

Claims (5)

1.一种火花塞,具备大致筒状的绝缘子和大致筒状的主体配件,该绝缘子具有沿着轴线的轴孔,并在外周面具有从后端侧朝向前端侧缩径的前端侧台阶部、和比所述前端侧台阶部更位于后端侧并从前端侧朝向后端侧缩径的锥状的后端侧台阶部,
该主体配件具有设置于内周面并从后端侧卡定所述绝缘子的前端侧台阶部的卡定台阶部、和设置于后端部并从后端侧铆接所述绝缘子的后端侧台阶部的铆接部,该主体配件被固定于所述绝缘子的外周,所述火花塞的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火花塞投影于与所述轴线正交的平面时,由所述后端侧台阶部的外缘和所述铆接部的内缘所包围部分的面积S为5mm2以上25mm2以下,
所述后端侧台阶部的锥状面与垂直于所述轴线的平面所成的角度θ1为20°以上60°以下,
从所述铆接部的基部的前端到所述铆接部的内表面与所述后端侧台阶部相接触部分的最前端侧的位置的沿着所述轴线的距离L为0.4mm以上1.8mm以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花塞,其特征在于,
所述角度θ1为20°以上50°以下,所述距离L为0.8mm以上1.4mm以下。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火花塞,其特征在于,
在假设使所述后端侧台阶部的锥状面朝向外周方向进行延伸的情况下,该锥状面与所述铆接部的外表面相交的角度θ2为15°以上50°以下。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火花塞,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端侧台阶部的最外周部分的直径为7mm以上10mm以下。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火花塞,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侧台阶部与所述铆接部的内表面经由填料而接触。
CN201180052492.3A 2010-10-29 2011-08-18 火花塞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9004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43037 2010-10-29
JP2010243037A JP4874415B1 (ja) 2010-10-29 2010-10-29 スパークプラグ
PCT/JP2011/004617 WO2012056618A1 (ja) 2010-10-29 2011-08-18 スパークプラ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90044A true CN103190044A (zh) 2013-07-03
CN103190044B CN103190044B (zh) 2014-09-10

Family

ID=457819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52492.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90044B (zh) 2010-10-29 2011-08-18 火花塞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674592B2 (zh)
EP (1) EP2634872B1 (zh)
JP (1) JP4874415B1 (zh)
KR (1) KR101409518B1 (zh)
CN (1) CN103190044B (zh)
WO (1) WO201205661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34271A (zh) * 2015-04-17 2018-01-02 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火花塞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3203566A1 (de) * 2013-03-01 2014-09-04 Robert Bosch Gmbh Zündkerze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64147A (ja) * 2000-11-28 2002-06-07 Ngk Spark Plug Co Ltd スパークプラグ
CN1423383A (zh) * 2001-11-30 2003-06-11 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火花塞
EP1324445A2 (en) * 2001-12-28 2003-07-02 NGK Spark Plug Co., Ltd. Spark plug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park plug
US20030168955A1 (en) * 2001-12-28 2003-09-11 Nsk Spark Plug Co., Ltd. Spark plug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park plug
CN1610199A (zh) * 2003-10-24 2005-04-27 株式会社电装 火花塞
CN1925241A (zh) * 2005-09-01 2007-03-07 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火花塞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57583A (ja) * 2001-12-28 2003-09-12 Ngk Spark Plug Co Ltd スパークプラグ
EP1976078B1 (en) * 2007-03-30 2011-09-14 NGK Spark Plug Company Limited Spark plug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64147A (ja) * 2000-11-28 2002-06-07 Ngk Spark Plug Co Ltd スパークプラグ
CN1423383A (zh) * 2001-11-30 2003-06-11 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火花塞
EP1324445A2 (en) * 2001-12-28 2003-07-02 NGK Spark Plug Co., Ltd. Spark plug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park plug
US20030168955A1 (en) * 2001-12-28 2003-09-11 Nsk Spark Plug Co., Ltd. Spark plug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park plug
CN1610199A (zh) * 2003-10-24 2005-04-27 株式会社电装 火花塞
CN1925241A (zh) * 2005-09-01 2007-03-07 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火花塞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34271A (zh) * 2015-04-17 2018-01-02 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火花塞
CN107534271B (zh) * 2015-04-17 2019-06-28 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火花塞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30108615A (ko) 2013-10-04
JP2012094465A (ja) 2012-05-17
KR101409518B1 (ko) 2014-06-19
JP4874415B1 (ja) 2012-02-15
US8674592B2 (en) 2014-03-18
EP2634872A1 (en) 2013-09-04
EP2634872B1 (en) 2019-12-25
WO2012056618A1 (ja) 2012-05-03
CN103190044B (zh) 2014-09-10
EP2634872A4 (en) 2015-02-25
US20130162135A1 (en) 2013-06-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31114B2 (ja) 内燃機関用スパークプラグ
US8294347B2 (en) Spark plug having specific configuration of packing area
JP4351272B2 (ja) スパークプラグ
US20170033538A1 (en) Spark plug
CN103733450B (zh) 火花塞
CN101981770B (zh) 内燃机用的火花塞
CN104995806A (zh) 火花塞
JPH11329666A (ja) スパークプラグ
CN103190044B (zh) 火花塞
US20080174223A1 (en) Spark plug
JP2006092956A (ja) スパークプラグ
JP5331190B2 (ja) スパークプラグ
EP2733798B1 (en) Spark plug
JP5227465B2 (ja) 高周波プラズマ点火プラグ
JP2010027540A (ja) スパークプラグ
CN110011183B (zh) 火花塞
JP2013101805A (ja) スパークプラグの製造方法
JP2010232192A (ja) 内燃機関用スパークプラグ
JP4685549B2 (ja) スパークプラグ
JP2015111065A (ja) ガスセンサ
JP2015185294A (ja) スパークプラグおよびその取付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910

Termination date: 202108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