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86070B - 显影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显影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186070B CN103186070B CN201210485230.2A CN201210485230A CN103186070B CN 103186070 B CN103186070 B CN 103186070B CN 201210485230 A CN201210485230 A CN 201210485230A CN 103186070 B CN103186070 B CN 10318607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tary shaft
- wall
- blender
- framework
- developing apparatu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显影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可实现构件数量的减少,并且可实现显影装置的组装操作的高效化。在显影盒(23)中,在上框体(32)设置防脱部(85),在下框体(31)具有搅拌器(12)。将上框体(32)组合到下框体(31)形成显影框体(30),在显影框体(30)内,防脱部(85)与搅拌器(12)相抵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装在采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中的显影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电子照相方式的打印机。此类打印机具有可装卸的显影装置。显影装置具有显影壳体、显影辊和输送构件。显影壳体容纳调色剂,并且可旋转地支撑显影辊。输送构件由搅拌器等构成。搅拌器将调色剂输送到显影辊。
作为此类显影装置,例如,有以下的显影器。其输送构件具有输送轴和主轴。主轴不能相对旋转地设置于输送轴的两端部。显影壳体的侧壁可旋转地支撑该主轴,从而显影壳体可旋转地支撑输送构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该显影器中,通过与显影壳体是不同的构件的防脱销来防止主轴相对于显影壳体脱落。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2-75660号公报
然而,近年来,从降低显影装置的制造成本的观点来看,越来越期望减少构件的数量。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显影器中,输送构件通过与显影壳体是不同的构件的防脱销来防止从显影壳体脱落。因此,在减少构件的数量方面受限。此外,在此类的显影器中,在将输送构件组装到显影壳体之后,需要另外组装防脱销。因此,显影器的组装操作变得繁杂。
发明内容
于是,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可实现构件数量的减少,且可实现显影装置的组装操作的高效化的显影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1)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显影装置包括:壳体,其具有用于容纳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部;以及搅拌构件,其具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沿第一方向延伸,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端和与所述第一端相反侧的第二端,所述搅拌构件用于搅拌所述显影剂容纳部内的显影剂。
所述壳体具有:第一框体,其具有向所述显影剂容纳部内突出的突出部;以及第二框体,其具有配置于所述旋转轴的所述第一端侧的第一壁、配置于所述旋转轴的所述第二端侧的第二壁、以及连结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的第三壁,所述第二框体与所述第一框体组合构成所述显影剂容纳部。
所述旋转轴具有通过与所述突出部相抵接来限制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移动的第一限制部。
根据该结构,第一框体具有突出部,搅拌构件具备具有第一限制部的旋转轴,因此,通过突出部和第一限制部相抵接,来限制搅拌构件相对于第二框体向第一方向的移动。因此,可防止搅拌构件从第二框体脱落。
其结果是,与另外设置用于防止搅拌构件相对于第二框体脱落的构件的情形相比,可防止搅拌构件从第二框体脱落,并可实现构件数量的减少。
此外,在显影装置的组装操作中,在安装有搅拌构件的第二框体组合第一框体,从而可使突出部与第一限制部相抵接。
因此,不需要另外组装突出部,可实现显影装置的组装操作的流畅化。
(2)此外,所述第一壁具有接收所述旋转轴的所述第一端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壁具有接收所述旋转轴的所述第二端的第二开口。这时,所述旋转轴的所述第一端经所述第一开口比所述第一壁向所述第一方向外侧突出,所述旋转轴的所述第二端经所述第二开口比所述第二壁向所述第一方向外侧突出。
根据该结构,在结构简单的同时,能可靠地由第一壁和第二壁来支撑旋转轴。
(3)此外,还包括第一驱动传递构件,所述第一驱动传递构件安装于所述旋转轴的所述第一端,不能相对于所述旋转轴旋转,用于向所述旋转轴传递来自外部的驱动力。这时,所述第一壁具有能相对旋转地支撑所述第一驱动传递构件的第一支撑部。
根据该结构,在旋转轴的第一端,不能相对旋转地安装第一驱动传递构件,第一驱动传递构件由第一支撑部可相对旋转地支撑,因此,在来自外部的驱动力传递到第一驱动传递构件时,旋转驱动第一驱动传递构件,与之相伴地,旋转驱动旋转轴。
因此,能可靠地将来自外部的驱动力传递到旋转轴,并且能可靠地使搅拌构件旋转。
(4)此外,还包括:第二驱动传递构件,其安装于所述旋转轴的所述第二端,不能相对于所述旋转轴旋转;以及被检测体,其配置于所述第二壁,被构成为通过从所述第二驱动传递构件传递的所述驱动力来移动,从而被外部的检测构件检测。这时,所述第二壁具有能相对旋转地支撑所述第二驱动传递构件的第二支撑部。
根据该结构,在旋转轴的第二端不能相对旋转地安装第二驱动传递构件,并且第二驱动传递构件由第二支撑部能相对旋转地支撑,因此,当来自外部的驱动力传递到第二驱动传递构件时,旋转驱动第二驱动传递构件,与之相伴地,旋转驱动旋转轴。此外,驱动力从第二驱动传递构件传递到被检测体,被检测体由外部的检测构件检测。
因此,能可靠地将来自外部的驱动力传递到旋转轴,能可靠地使搅拌构件旋转,并且可由外部的检测构件检测被检测体。
(5)此外,所述突出部具有与所述第一壁的所述第一方向内表面相接触的接触部。
根据该结构,突出部的接触部与第一壁的第一方向内表面接触,因此可实现第一框体相对于第二框体的定位精度的提高。
(6)另外,所述第一框体在所述旋转轴的所述第一端侧具有所述突出部。这时,所述突出部在所述旋转轴的所述第二端侧具有随着朝向所述突出部的突出方向下游侧而向所述旋转轴的所述第一端侧倾斜的倾斜部。
根据该结构,在组装有搅拌构件的第二框体组装第一框体时,倾斜部与旋转轴的第一限制部抵接,可将搅拌构件相对于第二框体向预定位置引导。
因此,可实现搅拌构件相对于第二框体的定位精度的提高,并且可实现第一框体相对于第二框体的组装操作的流畅化。
(7)此外,所述第一框体在所述旋转轴的所述第一端侧具有所述突出部。这时,所述突出部的所述旋转轴的所述第二端侧的面形成为当沿所述突出部的突出方向投影时与所述第一壁的内表面共面。
根据该结构,在搅拌构件的显影剂搅拌动作时,可抑制搅拌构件和突出部的干涉。
因此,可确保搅拌构件的流畅的搅拌动作。
(8)此外,所述旋转轴具有通过与所述第二壁的内表面相抵接来限制所述旋转轴向所述第二端侧进一步移动的第二限制部。
根据该结构,通过第二限制部与第二壁相抵接,来限制旋转轴向第二端侧进一步移动,因此可实现搅拌构件相对于第二框体的定位精度的提高。
(9)所述搅拌构件具有用于搅拌显影剂的搅拌叶片,所述旋转轴具有用于保持所述搅拌叶片的保持部。这时,所述旋转轴的所述第二端配置为在所述保持部接近所述第一壁的状态下比所述第二壁更靠所述旋转轴的所述第一端侧。
根据该结构,在将搅拌构件组装到第二框体时,如果是使保持部接近第一壁的状态,则可不使旋转轴的第二端与第二壁接触地将搅拌构件配置于第二框体内。因此,可实现搅拌构件相对于壳体的组装操作的高效化。
(10)此外,所述搅拌叶片设置成不与所述突出部相干涉。
根据该结构,可确保搅拌叶片的流畅的旋转。
(11)此外,所述突出部在与所述旋转轴的旋转轴线垂直的方向上相对于所述旋转轴隔着预定间隔地配置。
根据该结构,第一框体具有多个突出部,因此能可靠地防止搅拌构件相对于第二框体脱落,并且可实现搅拌构件相对于第二框体的定位精度的进一步提高。
(12)本发明的显影装置的制造方法,所述显影装置包括:壳体,其具有用于容纳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部,并且具有第一框体和与所述第一框体组合的第二框体;以及搅拌构件,其具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沿第一方向延伸,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端和与所述第一端相反侧的第二端,所述搅拌构件用于搅拌所述显影剂容纳部内的显影剂,所述制造方法包括:第一工序,其将所述搅拌构件组装到所述第二框体,所述第二框体具有配置于所述旋转轴的所述第一端侧的第一壁、配置于所述旋转轴的所述第二端侧的第二壁、以及连结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的第三壁;以及第二工序,所述第一框体具有突出部,所述旋转轴具有能与所述突出部相抵接的第一限制部,所述第二工序以所述突出部与所述旋转轴的所述第一限制部相抵接的方式,将所述第一框体组装到所述第二框体。
根据该方法,由于第一框体具有突出部,因此可实现构件数量的减少。此外,在将第一框体组装到第二框体的第二工序中,可使突出部与第一限制部相抵接,因此,能够实现显影装置的组装操作的流畅化。
因此,可实现显影装置的制造成本的减少,并且可实现显影装置的生产效率的提高。
(13)所述第一工序包括:第一插穿工序,其将所述旋转轴的所述第一端插穿形成于所述第一壁的第一开口,并且将所述旋转轴的所述第二端放置在设置在形成于所述第二壁的第二开口附近的引导部;以及第二插穿工序,其使所述旋转轴沿所述引导部向所述第二壁侧移动,将所述旋转轴的所述第二端插穿所述第二开口。
根据该方法,在第一工序中,如果在第一开口插穿旋转轴的第一端,则可将旋转轴的第二端不与第二壁接触地放置于引导部。而且,由于可通过旋转轴沿引导部的方式将旋转轴的第二端插穿第二开口,因此可实现搅拌构件对于第二框体的组装操作的高效化。
其结果是,可实现构件数量的减少,并且可实现显影装置的生产效率的提高。
在本发明的显影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中,可实现构件数量的减少,并且可实现显影装置的生产效率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打印机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侧剖视图。
图2示出作为本发明的显影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显影盒,其中,(a)是从左上侧观察显影盒的立体图,(b)是从右上侧观察显影盒的检测单元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图2(a)所示的显影盒的侧剖视图。
图4示出图3所示的显影盒的上框体及搅拌器,其中,(a)是从右下侧观察上框体的立体图,(b)是搅拌器的后视图。
图5示出图3所示的显影盒的下框体,其中,(a)是从右上侧观察下框体的立体图,(b)是从左上侧观察下框体的右侧壁的立体图。
图6是用于说明搅拌器对于图5(a)所示的下框体的组装的说明图,其中,(a)示出将搅拌器的左侧搅拌器端部插穿形成于下框体的左侧接收孔的状态,(b)示出将搅拌器的右侧搅拌器端部放置在设于下框体的引导部的状态。
图7是用于接着图6来说明上框体对于下框体的组装的说明图,其中,(a)示出搅拌器和上框体的防脱部相抵接的状态,(b)示出上框体对于下框体的组装完成的状态,(c)示出设于下框体的引导部和搅拌器的保持部相抵接的状态。
图8示出图2(a)所示的驱动单元及检测单元,其中,(a)是驱动单元的后剖视图,(b)是检测单元的后剖视图。
图9示出作为本发明的显影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显影盒,其中,(a)是从右下侧观察上框体的左侧部分的立体图,(b)是从右上侧观察下框体的左侧部分的立体图,(c)是显影盒的左侧部分的后剖视图,(d)是显影盒的侧剖视图。
图10示出作为本发明的显影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及第四实施方式的显影盒,其中,(a)是从右下侧观察第三实施方式中的上框体的立体图,(b)是从右下侧观察第四实施方式中的上框体及搅拌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1、打印机
如图1所示,打印机1是直接串列型的彩色打印机。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打印机1及显影盒23(后述),在言及方向时,分别以沿水平方向放置时的方向为基准,具体地,以各图所示的箭头方向为基准。
因此,关于打印机1的上下前后方向和关于显影盒23(后述)的上下前后方向不同。即,以显影盒23(后述)的前侧为打印机1的前上侧、显影盒23的后侧为打印机1的后下侧的方式,将显影盒23安装到打印机1。
打印机1具有主体壳2,在该主体壳2内,沿前后方向并排配置有四个感光鼓3。四个感光鼓3与调色剂像(后述)的各颜色(黑色、黄色、品红色及青色)相对应地设置。
在四个感光鼓3的每个,相面对地配置有电晕带电器4、LED单元5及显影盒23(后述)。此外,显影盒23(后述)具有显影辊6、供给辊13及层厚限制片14,在它们的上侧,容纳有与各颜色相对应的调色剂。调色剂是显影剂的一个例子。
感光鼓3在其表面被电晕带电器4均匀地带电后,由LED单元5曝光。通过该过程,在感光鼓3的表面形成基于图像数据的静电潜像。显影盒23内的调色剂在供给辊13和显影辊6之间摩擦带正极性的电。带电后的调色剂由层厚限制片14限制厚度,承载在显影辊6的表面。形成于感光鼓3的表面的静电潜像通过承载在显影辊6的调色剂来可视化,在感光鼓3的表面上形成调色剂像。
纸张P容纳在主体壳2内的供纸盒7中。容纳于供纸盒7中的纸张P由各种辊供给到输送带8。
输送带8配置于四个感光鼓3和与它们相对的转印辊9之间。四个感光鼓3各自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像通过施加于转印辊9的转印偏压而转印到输送到输送带8的纸张P上,并且依次重叠。
将转印有四个颜色的调色剂像的纸张P输送到定影部10。转印到纸张P上的调色剂像由定影部10热定影。然后,纸张P由各种辊排出到排纸盘11。
2、处理盒
打印机1与各颜色(黑色、黄色、品红色及青色)相对应地具有四个处理盒21。
四个处理盒21可装卸地安装在主体壳2内,并且沿前后方向并排配置。
在主体壳2的上壁,可开闭地设有上盖49。因此,当上盖49打开时,各处理盒21在主体壳2内可装卸。
处理盒21具有鼓盒22以及显影盒23。鼓盒22可装卸地安装于主体壳2。显影盒23是显影装置的一个例子,可装卸地安装到鼓盒22。
(1)鼓盒
鼓盒22具有鼓框体24。鼓框体24具有鼓支撑部25和显影盒容纳部26。
鼓支撑部25设于鼓框体24的后下侧。鼓支撑部25支撑感光鼓3、电晕带电器4及鼓清洁辊15。
感光鼓3形成为左右方向长的大体圆筒形状。而且,感光鼓3在鼓支撑部25内的下端从下侧露出,并且被可旋转地支撑。电晕带电器4在感光鼓3的后上侧隔着间隔地相面对地配置。鼓清洁辊15在感光鼓3的后侧与感光鼓3相面对且接触地配置。
显影盒容纳部26配置于鼓支撑部25的前上侧。而且,显影盒容纳部26形成为后方及上方开放,从而可装卸地安装显影盒23。
3、显影盒
如图2(a)所示,显影盒23具有显影框体30、驱动单元92和检测单元93。显影框体30是壳体的一个例子。驱动单92设于显影框体30的左侧。检测单元93设于显影框体30的右侧。
(1)显影框体
显影框体30形成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大体盒状。显影框体30具有上框体32和下框体31。上框体32是第一框体的一个例子,下框体31是第二框体的一个例子。
(1-1)上框体
如图2(a)及图3所示,上框体32一体地具有前侧上壁52和后侧上壁53。
如图3所示,前侧上壁52是上框体32的前侧部分。该前侧上壁52由鼓出部58和抵接部59一体地形成。
如图2(a)所示,鼓出部58形成为在前侧上壁52的中央部分向上侧鼓出。
抵接部59形成为大体平板形状。抵接部59设于鼓出部58的左右两侧及前侧,以包围鼓出部58。此外,抵接部59形成为当如后所述将上框体32与下框体31组合时,与第一被抵接部56(后述)及第二被抵接部57(后述)相对应。
此外,如图4(a)所示,在前侧上壁52的下表面,设有防脱部85和定位突起88。防脱部85是突出部的一个例子。
防脱部85形成为在前侧上壁52的左端部从前侧上壁52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而且,沿前后方向隔着间隔相面对地设有一对防脱部85(参照图3)。即,上框体32在搅拌器轴72(后述)的左侧搅拌器端部77(后述)具有防脱部85。
此外,如图3所示,一对防脱部85的间隔形成为比搅拌器轴72(后述)的直径大。
如图7(a)所示,防脱部85形成为正面观察时为大体梯形形状的大体平板形状。而且,如图3所示,防脱部85的下端部形成为越向下方越向一对防脱部85的相面对方向的外侧倾斜。
此外,如图7(a)所示,防脱部85其右端部形成为倾斜部86,其左端部形成为接触部87。
倾斜部86形成为越向下侧越向左侧倾斜。
接触部87沿着右侧壁35(后述)的右表面(内表面)沿上下方向延伸形成。
此外,定位突起88形成为侧视时大体呈矩形形状,如图4(a)所示,在前侧上壁52的右端部,从前侧上壁52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
后侧上壁53形成为从前侧上壁52的后端部连续、向后方延伸的大体平板形状。此外,在后侧上壁53,在其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分,沿左右方向隔着间隔地形成有两个固定环状部90。
固定环状部90形成为从后侧上壁53的下表面向下方延伸的大体圆筒状。固定环状部90与固定部46(后述)的上端部相对应。
(1-2)下框体
如图5(a)所示,下框体31一体地具有左侧壁34及右侧壁35、底壁36、前壁37。左侧壁34及右侧壁35沿左右方向隔着间隔地相面对地配置。左侧壁34是第一壁的一个例子,右侧壁35是第二壁的一个例子。此外,底壁36连结左侧壁34及右侧壁35的下端部,是第三壁的一个例子。前壁37连结右侧壁35及底壁36的前端部。
左侧壁34及右侧壁35形成为大体平板形状。在左侧壁34及右侧壁35的前侧部分,分别设有第一被抵接部56及轴承部55。
第一被抵接部56分别设于左侧壁34及右侧壁35的上端部。而且,第一被抵接部56形成为从左侧壁34及右侧壁35的上端部连续、沿左右方向外侧延伸的大体平板形状。
轴承部55互相面对地分别设于左侧壁34及右侧壁35的前侧部分的中央部分。轴承部55具有左轴承部70和右轴承部71。左轴承部70设于左侧壁34,右轴承部71设于右侧壁35。
左轴承部70具有左侧接收孔60和左侧齿轮接收部65(参照图6(a))。左侧接收孔60是第一开口的一个例子。左侧齿轮接收部65是第一支撑部的一个例子。
左侧接收孔60在左侧壁34贯穿形成为侧视时大体圆形形状。左侧接收孔60的孔径形成为与左侧搅拌器端部77(后述)的轴径大体相同(稍大),并且形成为比保持部73的外径小。
左侧齿轮接收部65形成为从左侧接收孔60的周缘部向左侧突出的大体圆筒形状(参照图6(a))。左侧齿轮接收部65的内径形成为比左侧接收孔60的孔径大。
如图5(a)及图5(b)所示,右轴承部71具有右侧接收孔61和右侧齿轮接收部66。右侧接收孔61是第二开口的一个例子,右侧齿轮接收部66是第二支撑部的一个例子。
如图5(b)所示,右侧接收孔61在右侧壁35贯穿形成为侧视时大体呈圆形形状。右侧接收孔61的孔径形成为与右侧搅拌器端部78(后述)的轴径大体相同(稍大),并且形成为比保持部73的外径小。
如图5(a)所示,右侧齿轮接收部66形成为从右侧接收孔61的周缘部向右侧突出的大体圆筒形状。右侧齿轮接收部66的内径形成为比右侧接收孔61的孔径大。
此外,如图5(b)所示,右侧壁35具有调色剂填充口47、被配合部48和引导部62。引导部62是引导部的一个例子。
调色剂填充口47在右侧接收孔61的前侧在右侧壁35贯穿形成为侧视时大体圆形形状。
被配合部48形成于右侧壁35的左表面中右侧接收孔61的上侧,并且形成为向上侧开放、侧视时大体U形的切口。如图5(b)所示,引导部62设于右侧接收孔61附近,具体地,设于右侧壁35的左表面中右侧接收孔61的下侧。引导部62具有一对夹持板63和支撑板64。
一对夹持板63并排配置成沿前后方向互相隔着间隔地相面对,形成为从右侧壁35的左表面向左侧延伸的大体平板形状。此外,一对夹持板63形成于当沿左右方向投影时右侧接收孔61的前后方向两侧。
支撑板64设于一对夹持板63之间,形成为从右侧壁35的左表面向左侧延伸的大体平板形状。
支撑板64形成为当沿左右方向投影时其上端部与右侧接收孔61的下端缘一致。即,支撑板64的上下方向的长度形成为比夹持板63的上下方向的长度短。
如图3所示,底壁36形成为其前侧部分向上侧开放的侧视时大体圆弧形状,其后侧部分形成为向上侧开放的侧视时大体U形。
此外,在底壁36的与前侧部分和后侧部分相连续的部分,形成有划分壁45。划分壁45形成为向上方突出的侧剖时大体三角形形状,并且形成为沿左右方向延伸(参照图5(a))。
另外,如图5(a)所示,在底壁36,设有多个(两个)固定部46。
两个固定部46与划分壁45的前侧相邻接,并且沿左右方向互相之间隔着间隔地配置。固定部46形成为向上方立起设置的大体圆筒形状。
如图3所示,前壁37形成为从底壁36的前端部连续,并且向上方延伸。
此外,在前壁37的上端部,形成有第二被抵接部57。第二被抵接部57从前壁37的上端连续,形成为向前侧延伸的大体平板形状。
(1-3)调色剂容纳室及显影室
如后所述,当将下框体31和上框体32组合时,显影框体30的比划分壁45更靠前侧的部分被划分为(构成为)调色剂容纳室38,比划分壁45更靠后侧的部分被划分为(构成为)显影室39。调色剂容纳室38是显影剂容纳室的一个例子。
在调色剂容纳室38中,填充(容纳)有调色剂,虽然具体如后所述,但是,如图1所示,在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的中央,设有搅拌器12(后述)。搅拌器12是用于搅拌调色剂的搅拌构件的一个例子。
在显影室39中,设有上述显影辊6、供给辊13和层厚限制片14。
(1-4)搅拌器
如图4(b)所示,搅拌器12具有搅拌器轴72和搅拌叶片74。搅拌器轴72是旋转轴的一个例子,搅拌叶片74是搅拌调色剂的搅拌叶片的一个例子。
搅拌器轴72形成为沿左右方向延伸,并且在其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分具有保持部73。
保持部73形成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大体圆筒形状,以搅拌器轴72的左右方向两端部露出的方式,覆盖搅拌器轴72的左右方向中央部分。
保持部73其左端部形成为左侧限制部80,右端部形成为右侧限制部81。左侧限制部80是第一限制部的一个例子,右侧限制部81是第二限制部的一个例子。
此外,搅拌器轴72中从保持部73露出的左侧的端部被划分为左侧搅拌器端部77,从保持部73露出的右侧的端部被划分为右侧搅拌器端部78。左侧搅拌器端部77是第一端的一个例子,右侧搅拌器端部78是第二端的一个例子。
搅拌器轴72的长度形成为比左侧壁34和右侧壁35的相对间隔长。此外,从左侧限制部80到搅拌器轴72的右端部(右侧搅拌器端部78的右端部)的长度形成为比左侧壁34和右侧壁35的相对间隔短。
搅拌叶片74由挠性膜状材料形成,以向保持部73的径向外侧延伸的方式由保持部73保持。在搅拌叶片74,形成有两个切口部75。切口部75设置于搅拌叶片74的与固定部46相对应的部分,以使搅拌叶片74不与两个固定部46干涉。切口部75形成为向搅拌器轴72的径向外侧开放的大体U形。
虽然具体如后所述,但是,搅拌器12的左侧搅拌器端部77可旋转地支撑在左侧接收孔60,搅拌器12的右侧搅拌器端部78可旋转地支撑在右侧接收孔61。其结果是,搅拌器12可旋转地支撑在显影框体30的下框体31。
即,左侧搅拌器端部77配置于左侧壁34侧,右侧搅拌器端部78配置于右侧壁35侧。
(2)驱动单元
如图2(a)及图8(a)所示,驱动单元92具有显影联结器97、第一搅拌器齿轮82、惰轮(未图示)和驱动侧齿轮盖96。第一搅拌器齿轮82是第一驱动传递构件的一个例子。
如图2(a)所示,显影联结器97设于左侧壁34的前后方向中央部分,形成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大体圆柱形状。
显影联结器97一体地具有齿轮部98和联结部99。
齿轮部98设于显影联结器97的右端部。在齿轮部98的周面,在其全周范围形成有齿轮齿。
联结部99形成为中心轴线与齿轮部98一致的大体圆柱形状。在联结部99的左端面,形成有向右侧凹的结合凹部100。
如图8(a)所示,第一搅拌器齿轮82不能相对旋转地安装在左侧搅拌器端部77。
此外,第一搅拌器齿轮82一体地具有齿轮部101和配合部102。
齿轮部101设于第一搅拌器齿轮82的左端部。在齿轮部101的周面,在其全周范围形成有齿轮齿。
配合部102形成为中心轴线与齿轮部101一致地从齿轮部101的右表面向右侧突出的大体圆筒形状。配合部102形成为其内径与左侧齿轮接收部65的外径大体相同。
惰轮(未图示)位于显影联结器97和第一搅拌器齿轮82之间,与显影联结器97的齿轮部98啮合,并且与第一搅拌器齿轮82的齿轮部101啮合。
如图2(a)所示,驱动侧齿轮盖96沿左右方向延伸,形成为左端部封闭的大体筒状。
此外,在驱动侧齿轮盖96,形成有联结器露出开口103。联结器露出开口103在驱动侧齿轮盖96的左壁的前后方向大体中央部分贯穿形成为侧视时大体圆形形状,以使显影联结器97的联结部99的左端面(结合凹部100)露出。
而且,驱动侧齿轮盖96以一并覆盖齿轮系95(显影联结器97、第一搅拌器齿轮82以及惰轮(未图示)等)的方式,固定在左侧壁34。
再有,在将显影盒23安装在主体壳2内的状态下,主体壳2内具有的主体联结器(未图示)的前端不能相对旋转地插入联结部99的结合凹部100。其结果是,驱动力经主体联结器(未图示)从主体壳2(外部)输入到联结部99的结合凹部100。
由此,显影联结器97被旋转驱动,来自主体壳2的驱动力经显影联结器97的齿轮部98及惰轮(未图示)传递到第一搅拌器齿轮82的齿轮部101。
这样,因为第一搅拌器齿轮82不能相对旋转地安装在左侧搅拌器端部77,因此,来自主体壳2(外部)的驱动力被传递到搅拌器轴72。其结果是,旋转驱动搅拌器12,以搅拌调色剂容纳室38内的调色剂。
(3)检测单元
如图2(b)及图8(b)所示,检测单元93具有第二搅拌器齿轮83、新品检测齿轮67和检测侧齿轮盖105。第二搅拌器齿轮83是第二驱动传递构件的一个例子,新品检测齿轮67是被检测体的一个例子。
如图8(b)所示,第二搅拌器齿轮83不能相对旋转地安装在右侧搅拌器端部78。
此外,第二搅拌器齿轮83形成为右端部封闭的大体圆筒形状,一体地具有齿轮部106和插入部107。
齿轮部106设于第二搅拌器齿轮83的右端部。在齿轮部106的周面,在其全周范围形成有齿轮齿。
插入部107形成为从齿轮部106的左端部连续、向左侧延伸的大体圆筒形状。插入部107的外径形成为比齿轮部106的外径小,并且形成为与右侧齿轮接收部66的内径大体相同。
如图2(b)所示,新品检测齿轮67设于右侧壁35的前后方向中央部分,形成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大体圆柱形状。
此外,新品检测齿轮67一体地具有缺齿齿轮108和被检测端部109。
缺齿齿轮108设于新品检测齿轮67的左端部,在其周面的一部分形成有齿轮齿。被检测端部109设于新品检测齿轮67的右端部。
新品检测齿轮67的缺齿齿轮108与第二搅拌器齿轮83的齿轮部106(参照图8(b))相啮合。
检测侧齿轮盖105沿左右方向延伸,形成为右端部封闭的大体筒状。
此外,在检测侧齿轮盖105,形成有新品检测齿轮露出开口110。新品检测齿轮露出开口110在检测侧齿轮盖105的右壁的前后方向大体中央部分贯穿形成为侧视时大体圆形状,以使新品检测齿轮67的被检测端部109露出。
检测侧齿轮盖105以一并覆盖新品检测齿轮67的缺齿齿轮108和第二搅拌器齿轮83的方式配合到右侧壁35。
再有,当如上所述驱动力传递到搅拌器轴72,旋转驱动搅拌器12时,与之相伴地,旋转驱动第二搅拌器齿轮83。
这样,因为第二搅拌器齿轮83的齿轮部106(参照图8(b))与新品检测齿轮67的缺齿齿轮108相啮合,因此传递驱动力,旋转驱动新品检测齿轮67。
由此,被检测端部109移动,被检测端部109的动作由设在主体壳2的CPU(未图示)检测,从而进行显影盒23的新品检测。
即,新品检测齿轮67被传递来自第二搅拌器齿轮83的驱动力,因为该驱动力,被检测端部109移动,从而由CPU(未图示)检测。CPU(未图示)是外部的检测构件的一个例子。
4、显影盒的组装
接下来,对显影盒23的组装进行说明。
(1)搅拌器对于下框体的组装(第一工序)
当组装显影盒23时,首先,准备上述下框体31及搅拌器12,在下框体31组装搅拌器12(第一工序)。
如图6(a)所示,当组装搅拌器12时,使搅拌器12的左端部(左侧搅拌器端部77)向左下方倾斜,从右侧向左侧插穿左侧壁34的左侧接收孔60,使搅拌器12的左侧限制部80和左侧壁34的右表面相邻近。即,左侧接收孔60接收左侧搅拌器端部77。
然后,以搅拌器12的左侧限制部80与左侧壁34的右表面相抵接的状态,使搅拌器12的右侧搅拌器端部78向下方转动。这样,因为从左侧限制部80到右侧搅拌器端部78的右端部的长度形成为比左侧壁34与右侧壁35的相对间隔短,因此,如图6(b)所示,搅拌器12的右侧搅拌器端部78不与右侧壁35接触地配置于下框体31内。
即,右侧搅拌器端部78以保持部73的左侧限制部80接近左侧壁34的状态配置于比右侧壁35更靠左侧。
此时,右侧搅拌器端部78放置在引导部62上。具体地,右侧搅拌器端部78被接收在引导部62的一对夹持板63之间,右侧搅拌器端部78的下侧部分抵接支撑板64的上端部(第一插穿工序)。
接下来,使搅拌器12沿着引导部62向右侧移动。
这样,如图7(b)所示,右侧搅拌器端部78插穿右侧壁35的右侧接收孔61,从右侧齿轮接收部66向右侧突出(第二插穿工序)。即,右侧接收孔61接收右侧搅拌器端部78。
通过以上工序,搅拌器12相对于下框体31位于预定位置,搅拌器12对下框体31的组装完成(第一工序)。
此时,左侧搅拌器端部77从左侧齿轮接收部65向左侧突出。
即,左侧搅拌器端部77经左侧接收孔60比左侧壁34更向左侧突出,右侧搅拌器端部78经右侧接收孔61比右侧壁35更向右侧突出。
再有,在下框体31,在与显影室39相对应的部分,组装上述显影辊6及供给辊13。
(2)上框体对于下框体的组装(第二工序)
接下来,如图7(a)及图7(b)所示,在下框体31组装上框体32。
当在下框体31组装上框体32时,首先,对于下框体31,从上侧组装上述上框体32(第二工序)。
具体地,以上框体32的抵接部59与下框体31的第一被抵接部56及第二被抵接部57一致(参照图3),并且防脱部85的接触部87与左侧壁34的右表面相接触的方式,使上框体32相对于下框体31从上方重叠。
此时,如图7(a)所示,在搅拌器12与上述预定位置相比相对于下框体31(参照图7(b))配置在了更靠左侧的情况下,搅拌器12的左侧限制部80抵接防脱部85的倾斜部86。由此,限制搅拌器12向左侧移动,并且防止搅拌器12从下框体31脱落。
此外,因为搅拌器12其左侧限制部80被沿着倾斜部86的倾斜向右侧压,因此,向预定位置向右侧移动(引导)。
另一方面,如图7(c)所示,在搅拌器12与上述预定位置相比相对于下框体31配置在了更靠右侧的情况下,搅拌器12通过右侧限制部81和引导部62的左端部(右侧壁35的左端部)相抵接而被限制进一步向右侧移动,并且防止搅拌器12从下框体31脱落。
通过以上工序,如图7(b)所示,上框体32对于下框体31的组装完成(第二工序)。
此时,一对防脱部85向由下框体31和上框体32划分的调色剂容纳室38内突出。此外,在防脱部85的下端部之间,如图3所示,配置搅拌器轴72的左侧搅拌器端部77。
此外,下框体31的固定部46(参照图5(a))与上框体32的固定环状部90配合,并且上框体32的定位突起88(参照图4(a))与下框体31的被配合部48(参照图5(b))配合。
然后,通过将抵接部59与第一被抵接部56和第二被抵接部57熔接,形成显影框体30。
(3)第一搅拌器齿轮及第二搅拌器齿轮对于搅拌器的安装
接下来,如图8(a)及图8(b)所示,在搅拌器12的搅拌器轴72,安装第一搅拌器齿轮82及第二搅拌器齿轮83。
当在搅拌器轴72安装第一搅拌器齿轮82时,如图8(a)所示,以第一搅拌器齿轮82的配合部102从径向外侧可相对旋转地配合到左侧壁34的左侧齿轮接收部65的方式,在左侧搅拌器端部77不能相对旋转地安装第一搅拌器齿轮82。
当在搅拌器轴72安装第二搅拌器齿轮83时,如图8(b)所示,以第二搅拌器齿轮83的插入部107可相对旋转地配合到右侧壁35的右侧齿轮接收部66内的方式,在右侧搅拌器端部78不能相对旋转地安装第二搅拌器齿轮83。
由此,第一搅拌器齿轮82及第二搅拌器齿轮83分别不能相对旋转地安装到搅拌器轴72,并且配合部102及插入部107被可相对旋转地支撑在分别对应的左侧齿轮接收部65及右侧齿轮接收部66。因此,搅拌器12被可相对于显影框体30相对旋转地支撑。
通过以上工序,第一搅拌器齿轮82及第二搅拌器齿轮83对于搅拌器轴72的安装完成。
此时,配合部102的内径形成为与左侧齿轮接收部65的外径大体相同,并且插入部107的外径形成为与右侧齿轮接收部66的内径大体相同,因此,限制搅拌器12(搅拌器轴72)相对于显影框体30向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的移动。
通过以上内容,显影盒23的组装完成。
5、有益效果
(1)根据该显影盒23,如图7(b)所示,上框体32具有防脱部85,搅拌器12具有搅拌器轴72,该搅拌器轴72具有左侧限制部80,因此,通过防脱部85与左侧限制部80相抵接(参照图7(a)),限制搅拌器12相对于下框体31向左右方向(第一方向)的移动。因此,可以防止搅拌器12从下框体31脱落,并且可实现构件数量的减少。
此外,当进行显影盒23的组装操作时,如图7(a)所示,通过在组装有搅拌器12的下框体31组合上框体32,可使防脱部85和左侧限制部80抵接。
因此,可实现显影盒23的组装操作的流畅化。
(2)此外,在下框体31组装了上框体32的状态下,如图7(b)所示,搅拌器轴72的左侧搅拌器端部77经左侧接收孔60比左侧壁34更向左右方向外侧(第一方向外侧)突出,搅拌器轴72的右侧搅拌器端部78经右侧接收孔61比右侧壁35更向右方向外侧(第一方向外侧)突出。
因此,在使结构简单的同时,能可靠地将搅拌器轴72支撑在左侧壁34和右侧壁35。
(3)此外,在搅拌器轴72的左侧搅拌器端部77,如图8(a)所示,不能相对旋转地安装第一搅拌器齿轮82,并且,将第一搅拌器齿轮82的配合部102能够相对旋转地支撑在左侧齿轮接收部65。因此,当来自主体壳2(外部)的驱动力传递到第一搅拌器齿轮82时,第一搅拌器齿轮82被旋转驱动,与之相伴地,搅拌器轴72被旋转驱动。
因此,能可靠地将来自主体壳2(外部)的驱动力传递到搅拌器轴72,能可靠地使搅拌器12旋转。
(4)此外,如图8(b)所示,在搅拌器轴72的右侧搅拌器端部78不能相对旋转地安装第二搅拌器齿轮83,并且第二搅拌器齿轮83的插入部107能相对旋转地支撑在右侧齿轮接收部66。因此,当来自主体壳2(外部)的驱动力传递到第二搅拌器齿轮83时,第二搅拌器齿轮83被旋转驱动,与之相伴地,搅拌器轴72被旋转驱动。此外,驱动力从第二搅拌器齿轮83传递到新品检测齿轮67,新品检测齿轮67由作为外部的检测构件、设置于主体壳2的CPU(未图示)检测。
因此,能可靠地将来自主体壳2(外部)的驱动力传递到搅拌器轴72,能可靠地使搅拌器12旋转,并且可由CPU(未图示)检测新品检测齿轮67。
(5)此外,如图7(b)所示,防脱部85具有接触部87。接触部87在上框体32组装到下框体31的状态下与左侧壁34的右表面接触。
因此,可实现上框体32对于下框体31的定位精度的提高。
(6)在组装有搅拌器12的下框体31组装上框体32时,如图7(a)所示,在搅拌器12相对于下框体31(参照图7(b))比预定位置配置在了左侧的情况下,倾斜部86与搅拌器轴72的左侧限制部80相抵接,可将搅拌器12相对于下框体31向右侧引导。
因此,可实现搅拌器12相对于下框体31的定位精度的提高,并且可实现下框体31相对于上框体32的组装操作的流畅化。
(7)此外,如图7(b)所示,搅拌器轴72具有右侧限制部81。而且,在搅拌器12相对于下框体31比预定位置配置在了右侧的情况下,右侧限制部81与引导部62的左端部(右侧壁35的内表面)抵接,从而可限制搅拌器轴72向右侧进一步移动。
因此,可防止搅拌器12相对于下框体31脱落,并且可实现搅拌器12相对于下框体31的定位精度的提高。
(8)此外,在将搅拌器12组装到下框体31时,如图6(b)所示,如果是保持部73的左侧限制部80接近左侧壁34的状态,则可不使搅拌器轴72的右侧搅拌器端部78与右侧壁35接触地将搅拌器12配置于下框体31内。
因此,能够实现搅拌器12相对于下框体31的组装操作的高效化。
(9)此外,如图3所示,防脱部85在前后方向(与搅拌器轴72的旋转轴线垂直的方向)上相对于搅拌器轴72隔着预定间隔地配置。
即,搅拌器轴72配置在一对防脱部85之间,因此,能可靠地防止搅拌器12相对于下框体31脱落,可实现搅拌器12相对于下框体31的定位精度的进一步提高。
(10)如图7(b)所示,通过在组装有搅拌器12的下框体31组装具有防脱部85的上框体32,来组装显影盒23。因此,可防止搅拌器12的脱落,并且可实现构件数量的减少。此外,在搅拌器12相对于下框体31配置于比预定位置靠左侧的情况下,如图7(a)所示,在将上框体32组装到下框体31时,防脱部85的倾斜部86与搅拌器12的左侧限制部80相抵接,因此可实现显影盒23的组装操作的流畅化。
其结果是,可实现显影盒23的制造成本的降低,并且可实现显影盒23的生产效率的提高。
(11)此外,在将搅拌器12组装到下框体31时,如图6(a)所示,如果在左侧接收孔60插穿搅拌器轴72的左侧搅拌器端部77,则可将搅拌器轴72的右侧搅拌器端部78不与右侧壁35接触地放置于引导部62。而且,通过使搅拌器轴72沿引导部62向右侧移动,可将搅拌器轴72的右侧搅拌器端部78插穿右侧接收孔61,因此,可实现搅拌器12对于下框体31的组装操作的高效化。
因此,可实现构件数量的减少,并且可实现显影盒23的生产效率的提高。
6、第二实施方式
参照图9(a)、图9(b)、图9(c)及图9(d)来说明本发明的显影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对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件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其说明。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4(a)所示,一对防脱部85设于上框体32的前侧上壁52的左端部。
与之相对,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如图9(a)所示,在上框体32的前侧上壁52的左端部设有一个作为突出部的一个例子的防脱部115。即,上框体32在搅拌器轴72的左侧搅拌器端部77侧具有防脱部115。
防脱部115形成为从前侧上壁52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侧视时大体矩形形状的平板形状。
在防脱部115,在其下侧部分形成有凹槽116。凹槽116形成为从防脱部115的下端部向上侧凹、侧视时大体半圆弧形状。凹槽116的曲率半径形成为比搅拌器轴72的左侧搅拌器端部77的半径稍大。
此外,如图9(b)所示,在下框体31的左侧壁34,与防脱部115对应地形成有凹部117。
凹部117形成为侧视时大体U形的切口,从左侧壁34的上端部的右侧部分向下方凹。
具体地,凹部117形成为其下端缘具有比搅拌器12的保持部73的半径稍大的曲率半径、侧视时大体半圆弧形状,其前后两端缘形成为从下端缘的前后方向两端部连续地向上方延伸到左侧壁34的上端部。
此外,凹部117的左右方向槽宽形成为与防脱部115的厚度大体相同的长度。
再有,左侧接收孔60形成在凹部117的左表面的下侧部分。
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在组装显影盒23时,防脱部115配置于凹部117内。
此时,如图9(c)所示,防脱部115的右表面和左侧壁34的右表面形成为当沿与搅拌器轴72垂直的方向(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投影时共面。
此外,如图9(d)所示,搅拌器轴72的左侧搅拌器端部77以其外周面与防脱部115的凹槽116的缘部隔着微小间隔相对的方式配置于凹槽116的内侧。
根据这样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也可得到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有益效果。
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防脱部115的右表面与左侧壁34的右表面形成为当沿上下方向投影时共面。因此,当搅拌器12进行调色剂的搅拌动作时,可抑制搅拌器12的搅拌叶片74与防脱部115的干涉。因此,可确保搅拌器12的流畅的搅拌动作。
再有,左侧搅拌器端部77的外周面与防脱部115的凹槽116的缘部隔着微小间隔相对,因此,可抑制搅拌器轴72与防脱部115的接触,能确保搅拌器轴72的可靠的旋转驱动。
7、第三实施方式
参照图10(a)来说明本发明的显影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对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构件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如图9(a)所示,在上框体32的前侧上壁52的左端部设有一个防脱部115,但是,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在上框体32的前侧上壁52的左右两端部设有防脱部115。
右侧的防脱部115与搅拌器12的右侧搅拌器端部78(参照图4(b))相对应地设置,左侧的防脱部115与左侧搅拌器端部77(参照图4(b))相对应地设置。
再有,虽然未图示,但是在下框体31的右侧壁35也与右侧的防脱部115对应地形成有凹部117(参照图9(b))。
根据这样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结构,也可得到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有益效果。
此外,与搅拌器轴72(参照图4(b))的左右两端部对应地设有防脱部115,因此,通过右侧限制部81(参照图4(b))与右侧的防脱部115相抵接,来限制搅拌器12(参照图4(b))向右侧移动,通过左侧限制部80(参照图4(b))与左侧的防脱部115相抵接,来限制搅拌器12(参照图4(b))向左侧移动。
因此,可进一步防止搅拌器12相对于下框体31脱落,并且可实现搅拌器12相对于下框体31的定位精度的进一步提高。
8、第四实施方式
参照图10(b)来说明本发明的显影装置的第四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对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件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4(a)所示,一对防脱部85设于上框体32的前侧上壁52的左端部。
与之相对,在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中,如图10(b)所示,防脱部120设于上框体32的前侧上壁52的、从前侧上壁52的左端部左右方向大体1/3的位置处。防脱部120是突出部的一个例子。
防脱部120形成为从前侧上壁52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后视时大体三角形形状的大体平板形状。具体地,防脱部120其右端部形成为随着朝向下侧而向左侧倾斜,其左端部形成为随着朝向下侧而向右侧倾斜。
此外,在防脱部120,在其下侧部分,形成有凹槽123。
凹槽123形成为从防脱部120的下端部向上侧凹的侧视时大体半圆弧形状。凹槽123的曲率半径形成为比保持部73的小径部124(后述)的半径稍大。
此外,在搅拌器12的保持部73,与防脱部120对应地形成有小径部124。
小径部124形成为以其外径比保持部73的外径小的方式从保持部73的外周面向径向内侧凹。
这样,保持部73被分为比小径部124靠右侧的右保持部126和比小径部124靠左侧的左保持部127。
右保持部126的左端部及左保持部127的右端部形成为作为第一限制部的一个例子的第一抵接部128及第二抵接部129。
此外,搅拌叶片74被切口以形成与小径部124对应的部分,并且设置成不与防脱部120干涉。
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在组装显影盒23时,在防脱部120的凹槽123的内侧,配置小径部124。
通过该结构,搅拌器12通过防脱部120的右表面与第一抵接部128相抵接来限制搅拌器12向左侧移动,通过防脱部120的左表面与第二抵接部129相抵接来限制搅拌器12向右侧移动。
因此,在第四实施方式中,也可得到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有益效果。
此外,搅拌叶片74被形成切口,以不与防脱部120干涉,因此可确保搅拌叶片74的流畅的旋转驱动。
附图标记说明
12 搅拌器
23 显影盒
30 显影框体
31 下框体
32 上框体
34 左侧壁
35 右侧壁
36 底壁
38 调色剂容纳室
60 左侧接收孔
61 右侧接收孔
62 引导部
65 左侧齿轮接收部
66 右侧齿轮接收部
67 新品检测齿轮
72 搅拌器轴
73 保持部
74 搅拌叶片
77 左侧搅拌器端部
78 右侧搅拌器端部
80 左侧限制部
81 右侧限制部
82 第一搅拌器齿轮
83 第二搅拌器齿轮
85 防脱部
86 倾斜部
87 接触部
115 防脱部
120 防脱部
121 右倾斜部
122 左倾斜部
128 第一抵接部
129 第二抵接部
Claims (13)
1.一种显影装置,包括:
壳体,其具有用于容纳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部;以及
搅拌构件,其具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沿第一方向延伸,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端和与所述第一端相反侧的第二端,所述搅拌构件用于搅拌所述显影剂容纳部内的显影剂,
所述壳体具有:
第一框体,其具有向所述显影剂容纳部内突出的突出部;以及
第二框体,其具有配置于所述旋转轴的所述第一端侧的第一壁、配置于所述旋转轴的所述第二端侧的第二壁、以及连结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的第三壁,所述第二框体与所述第一框体组合构成所述显影剂容纳部,所述第一壁具有接收所述旋转轴的所述第一端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壁具有接收所述旋转轴的所述第二端的第二开口,
所述第二框体具有引导部,所述引导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从所述第二壁向着所述第一壁延伸,所述引导部具有一对夹持板和支撑板,所述一对夹持板配置在所述第二开口的两侧,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一对夹持板之间并且位于所述第二开口的下侧,
所述旋转轴具有通过与所述突出部相抵接来限制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移动的第一限制部,
所述突出部具有倾斜面,在所述一对夹持板和所述支撑板支撑所述旋转轴的所述第二端的状态下,所述倾斜面与所述第一限制部接触,使所述旋转轴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移动,从而所述第二端从所述第二开口露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轴的所述第一端经所述第一开口比所述第一壁向所述第一方向外侧突出,
所述旋转轴的所述第二端经所述第二开口比所述第二壁向所述第一方向外侧突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一驱动传递构件,所述第一驱动传递构件安装于所述旋转轴的所述第一端,不能相对于所述旋转轴旋转,用于向所述旋转轴传递来自外部的驱动力,
所述第一壁具有能相对旋转地支撑所述第一驱动传递构件的第一支撑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驱动传递构件,其安装于所述旋转轴的所述第二端,不能相对于所述旋转轴旋转;以及
被检测体,其配置于所述第二壁,被构成为通过从所述第二驱动传递构件传递的所述驱动力来移动,从而被外部的检测构件检测,
所述第二壁具有能相对旋转地支撑所述第二驱动传递构件的第二支撑部。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部具有与所述第一壁的所述第一方向内表面相接触的接触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框体在所述旋转轴的所述第一端侧具有所述突出部,
所述突出部在所述旋转轴的所述第二端侧具有所述倾斜面,所述倾斜面随着朝向所述突出部的突出方向下游侧而向所述旋转轴的所述第一端侧倾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框体在所述旋转轴的所述第一端侧具有所述突出部,
所述突出部的所述旋转轴的所述第二端侧的面形成为当沿所述突出部的突出方向投影时与所述第一壁的内表面共面。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轴具有通过与所述第二壁的内表面相抵接来限制所述旋转轴向所述第二端侧进一步移动的第二限制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搅拌构件具有用于搅拌显影剂的搅拌叶片,
所述旋转轴具有用于保持所述搅拌叶片的保持部,
所述旋转轴的所述第二端配置为在所述保持部接近所述第一壁的状态下比所述第二壁更靠所述旋转轴的所述第一端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搅拌叶片设置成不与所述突出部相干涉。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部在与所述旋转轴的旋转轴线垂直的方向上相对于所述旋转轴隔着预定间隔地配置。
12.一种显影装置的制造方法,所述显影装置包括:壳体,其具有用于容纳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部,并且具有第一框体和与所述第一框体组合的第二框体;以及搅拌构件,其具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沿第一方向延伸,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端和与所述第一端相反侧的第二端,所述搅拌构件用于搅拌所述显影剂容纳部内的显影剂,所述制造方法包括:
第一工序,其将所述搅拌构件组装到所述第二框体,所述第二框体具有配置于所述旋转轴的所述第一端侧的第一壁、配置于所述旋转轴的所述第二端侧的第二壁、以及连结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的第三壁,所述第一壁具有接收所述旋转轴的所述第一端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壁具有接收所述旋转轴的所述第二端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框体具有引导部,所述引导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从所述第二壁向着所述第一壁延伸,所述引导部具有一对夹持板和支撑板,所述一对夹持板配置在所述第二开口的两侧,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一对夹持板之间并且位于所述第二开口的下侧;以及
第二工序,所述第一框体具有突出部,所述旋转轴具有能与所述突出部相抵接的第一限制部,所述第二工序以所述突出部与所述旋转轴的所述第一限制部相抵接的方式,将所述第一框体组装到所述第二框体,所述突出部具有倾斜面,在所述一对夹持板和所述支撑板支撑所述旋转轴的所述第二端的状态下,所述倾斜面与所述第一限制部接触,使所述旋转轴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移动,从而所述第二端从所述第二开口露出。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影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工序包括:
第一插穿工序,其将所述旋转轴的所述第一端插穿所述第一开口,并且将所述旋转轴的所述第二端放置在所述引导部;以及
第二插穿工序,其使所述旋转轴沿所述引导部向所述第二壁侧移动,将所述旋转轴的所述第二端插穿所述第二开口。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1-286879 | 2011-12-27 | ||
JP2011286879A JP5982819B2 (ja) | 2011-12-27 | 2011-12-27 | 現像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186070A CN103186070A (zh) | 2013-07-03 |
CN103186070B true CN103186070B (zh) | 2018-10-26 |
Family
ID=486773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485230.2A Active CN103186070B (zh) | 2011-12-27 | 2012-11-26 | 显影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982819B2 (zh) |
CN (1) | CN10318607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137028B2 (ja) * | 2014-03-31 | 2017-05-31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カートリッジ |
JP6583225B2 (ja) * | 2016-11-24 | 2019-10-02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現像剤容器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302337A (ja) * | 2003-04-01 | 2004-10-28 | Murata Mach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5077761A (ja) * | 2003-08-29 | 2005-03-24 | Canon Inc | 現像装置、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9168857A (ja) * | 2008-01-10 | 2009-07-30 | Kyocera Mita Corp | 軸体が内装された容器装置及びトナーコンテナ |
CN102207724A (zh) * | 2010-03-31 | 2011-10-05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盒和成像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437424B2 (ja) * | 1997-10-27 | 2003-08-1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
2011
- 2011-12-27 JP JP2011286879A patent/JP5982819B2/ja active Active
-
2012
- 2012-11-26 CN CN201210485230.2A patent/CN10318607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302337A (ja) * | 2003-04-01 | 2004-10-28 | Murata Mach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5077761A (ja) * | 2003-08-29 | 2005-03-24 | Canon Inc | 現像装置、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9168857A (ja) * | 2008-01-10 | 2009-07-30 | Kyocera Mita Corp | 軸体が内装された容器装置及びトナーコンテナ |
CN102207724A (zh) * | 2010-03-31 | 2011-10-05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盒和成像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186070A (zh) | 2013-07-03 |
JP2013134483A (ja) | 2013-07-08 |
JP5982819B2 (ja) | 2016-08-3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649401B2 (en) | Toner cartridge with positional control features | |
CN104635459B (zh) | 具有壳和显影辊的显影盒 | |
US8620180B2 (en) | Process cartridge and developing cartridge | |
CN102298292B (zh) | 显影剂输送装置以及设有显影剂输送装置的显影装置、调色剂盒和清洁单元 | |
CN101512442B (zh) | 调色剂盒及盒用适配器、调色剂盒组装件、图像形成装置 | |
EP2738620B1 (en) | Developer cas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US10627743B2 (en) | Powder container,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CN102109797A (zh) | 显影盒 | |
WO2021054483A1 (ja) |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CN110703572A (zh) | 具有驱动力接收构件的显影盒 | |
CN102968020B (zh) | 感光构件盒以及使用它的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 |
CN104081290B (zh) |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调色剂容器 | |
JP6047866B2 (ja) | 現像装置 | |
CN103186070B (zh) | 显影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US9417557B2 (en) | Developing cartridge including housing having opening for filling housing with developer | |
CN102968024B (zh) | 显影盒 | |
EP3327512B1 (en) | Developer container that reduces coming-off of rotating memb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hat includes the same | |
JP4811538B2 (ja) | 現像剤収容器および現像装置 | |
US10474061B2 (en) | Reduced capacity toner cartridge for an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device having an isolated toner volume surrounding an auger of the toner cartridge | |
JP2010181765A (ja) | 現像剤収容器および現像装置 | |
JP2018146862A (ja) | 攪拌部材、現像剤容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KR20040071549A (ko) | 현상유니트 | |
JP2012145635A (ja) | トナー補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